首页>演讲稿>变革为的演讲稿(大全6篇)

变革为的演讲稿(大全6篇)

作者:雁落霞 变革为的演讲稿(大全6篇)

演讲作为人类一种社会实践活动,它必须具备以下几个条件:演讲者、听众、沟通二者的媒介以及时间、环境。那么你知道演讲稿如何写吗?以下是我帮大家整理的最新演讲稿模板范文大全,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变革为的演讲稿篇一

——浙江省第一次“中小学教学改革试点项目”交流研讨会纪要

2011年11月24日—25日,浙江省第一次“中小学教学改革试点”项目交流研讨会在金华召开。省教育厅韩平副厅长、基教处方天禄处长、省教研室缪水娟主任、柯孔标副书记、副主任、张丰副主任、初小幼部滕春友主任以及12个试点地区教育局及教研室负责人和部分学校代表共90余人参加了会议。

开幕式由省教研室缪水娟主任主持,金华市教育局徐志坚局长到会致辞。会上,韩平副厅长作了重要讲话。他指出,中小学教学改革试点项目是贯彻《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精神和落实《浙江省教育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的重要内容。教学改革是本次课改的重点课题,也是本次课改的难点课题。他还指出,转变育人模式的关键是深化课程改革,深化课程改革的关键在课堂教学改革,因此教学改革试点项目的着力点应该在课堂,要着力于教学方式方法的变革。韩厅长在肯定项目进展的同时,也指出了试点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如各试点地区进展不平衡、改革目的欠清晰、改革举措不够明确等。他希望本次会议能够解决这些问题,在交流和研讨中进一步推动教学改革。

24日上午,金华市、衢州市、鄞州区、安吉县、南浔区、绍兴县、衢江区、温岭市、黄岩区、路桥区、松阳县、岱山县等试点地区的代表分别汇报了第一阶段的进展情况。24日下午,会议代表分小学组与初中组,参加金华南苑小学和金东区实验中学的现场教学研讨活动。25日上午,在“中小学教学改革试点工作的思考与探究”论坛上,浙师大附中、衢州市教研室、鄞州区云龙中学、安吉县昆铜中学、绍兴县实验中学的项目负责人分别介绍他们的研究实践,浙江大学盛群力教授到会作了题为《意义学习与教学设计——教学设计研究的视角》的辅导讲座。最后,省教研室柯孔标副主任进行会议小结。

作为省教育体制改革试点项目,中小学教学改革项目于2011年6月正式启动。省教研室曾于2011年3月召开试点项目协调会,交流各地的教改思路。半年来,各地试点工作顺利展开,区域性教改的推进机制正在逐步建立,教学改革的目标和任务正在逐渐明晰,教学改革的实践操作特色初步成型,课堂变革的典型学校陆续涌现。

通过本次会议,各地就进一步推进教学改革,形成以下基本认识:

(一)聚焦课堂变革:中小学教学改革的突破方向

中小学教学改革试点工作必须坚持素质教育,遵循教育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以培养孩子学习兴趣、学习习惯、学习能力为主要内容,积极探索和推广新的教学组织方式、授课方式和评价体系。其重点反映在四个层面:一是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重点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二是教师教学方式的转变,从课堂讲授转向“组织学习”;三是学校育人模式的转变,坚持德育为先、能力为重,培养孩子学习兴趣和学习习惯;四是区域教育质量管理机制的转变,变惟分数的横向比较为发展性的诊断指导。前三方面共同聚焦在课堂教学改革。以课堂变革促进学生学习的整体优化,将是中小学教学改革的突破方向。安吉县昆铜中学、鄞州云龙中学等学校的实践经验表明,“学案设计与运用”、“学习合作小组建设”是课堂形态变革的重要操作因子;“展示课堂”、“自主评价”是促进有效学习的重要手段;“面向完整任务,聚焦意义学习”、“学会解决问题,实现学习迁移”是实现有效教学的重要策略。

(二)克服“重教轻学”:中小学教学改革的核心内容近年来,省内外涌现的教学改革典型丰富多彩。许多地区也在积极组织各种新教学模式的学习与推广。但推广过程中有进展,也有问题。在研讨中,通过进一步分析这些改革实践的核心价值与关键要素,大家认为,教学改革应慎提模式,要“入模”,还要“出模”。教学情景是不可复制的。借鉴经验不可全盘照搬,而要透视模式的形式结构,把握其中的教学原则,结合实际加以改造。

教学改革的动因来自对当前教学现实的反思和对学与教的重新理解。克服“重教轻学”倾向,实现“以生为本、以学定教、还教于学、共同发展”,是这一轮中小学教学改革的核心内容。从青少年身心发展规律看,小学高段与初中是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发展的重要时期。克服“重教轻学”要先突破初中以及小学高段。

(三)尊重课程特点:中小学教学改革的重要原则

一些学校以某一教学模式的做法推动各学科教学改革。这样做有利于统一思想,统一行动,但不同学科的教学方法与学习方式有着不同的特点,统一教学模式容易忽视学科差异。而且同一学科的不同学习内容,往往还有知识类型的区别。所以,在推进教学改革时,既要坚持教学改革的方向与原则精神,又要重视发挥学科组与学科教研员的能动性,从学科教学实际出发,尊重课程特点。当然,不同学段教学改革的重点也应该有所不同,绍兴县在高中段抓学习指导与学案导学,在初中段抓弹性“先学”的课堂变革,小学段抓“儿童阅读推进行动”。这种区别推进的思路值得借鉴。

(四)加强教学管理:中小学教学改革的系统工程

推进教学改革不只是学科层面的探索,而是学校教学管理的系统改进。要反思以往教学活动管理中的问题,在聚焦课堂变革的同时,重视先行学习、作业改革、学习指导、过程性评价等方面的系统改进。教学改革的成果不仅仅是有效课堂教学的实践,还应包括促进有效学习的教学管理的实践。如湖州南浔以体现学科特点的作业改革为切入点;台州路桥在推动“先学后教”的课堂改革中,加强学习指导工作等。

(五)立足“以校为本”:推进中小学教学改革的基本策略 研讨会上,令与会代表眼前一亮的是来自实践一线的学校案例。安吉县昆铜中学和鄞州云龙中学是通过课堂变革而崛起的两所典型的农村学校,教育教学质量进步明显,课堂教学方式改观很大。传统名校绍兴县实验中学致力于培育以学生自主学习为基础的“新课堂”,着力将课堂由以教为主转变为以学为主。他们的实践将为进一步推进教学改革提供样板。从这些成功经验看,推动教学改革的基础单位是学校,要强调学校是改革的主体。教学改革需要外力推动,但真正发生改革的应该是“内生型”的改革,改革的动力应源自学校领导与骨干教师的觉醒。简单依靠外力推动则容易走样或流于形式。所以,推动教学改革首先要唤醒校长与老师,启动教学改革须自己先想明白,而后决策。

(六)区域整体推进:持续推进中小学教学改革的支持系统 项目启动半年来,部分试点地区已逐步建立起区域性教改的推进机制。如金华市建立了较为完备与有力的工作架构;安吉县教育局以“三个推进”为抓手,全面推进教学改革。教学改革强调“以校为本”,并不是说学校不需要外部系统的支持,各地教育行政部门与教学业务部门要进一步研究建立支持教学改革的工作机制,特别是改革教学质量管理和评价体制。要设计载体,唤醒更多的学校与教师投身于教学改革,让揭竿而起的学校不再孤独,以持续推进教学改革。

会议要求各试点地区加强对试点项目的规划和领导,将教学改革试点工作列入教育局工作重点,明确教育行政部门、教学业务部门、试点学校的职责,形成项目试点的运作机制;进一步明确教学改革的重点、思路与突破口,重点关注制度和机制的改进和创新、促进育人方式转变和课堂教学变革等重难点问题;充分借鉴国内外已有的教改成果和经验,重视对基层教师和学校成功经验的总结和推广;继续学习全国和浙江省教育工作会议精神,把思路统一到《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特别是《浙江省教育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上来,把项目实施与实现本地区“十二五”规划的总体目标结合起来。

1.“燎原行动”——区域推进。扩大项目试点,增补部份课堂教学改革较为活跃的地区,加盟试点项目,争取每个大市都有试点地区,积极探索区域推进教学改革的机制与策略;建立试点联系制度,加强指导与典型培育,帮助各试点地区明确重点,各呈特色。

2.“星火行动”—— 基地崛起。组建“初中课堂教学改革联盟”,团结省内课堂教学改革较为成功、较有特色的初中,指导他们完善教学改革措施,总结学校教学管理经验,让他们作为全省课堂教学改革的先锋与基地。

3.“种子计划”——学科培育。课堂教学改革是义务教育段学科教研的主题。每个学科每年要发现或培育2~3个体现学科特点的典型教改成果或经验,结合疑难问题解决培训、课堂教学评比、学科课题管理等载体,推动学科课堂教学改革。

4.“集锦行动”——媒体支持。将中小学教学改革试点项目和教学成果的推广与培育相结合,利用教研系统课题管理与《浙江教学研究》等平台,将一些分散研究凝聚起来,通过教学成果报告会、征文活动、编印学习资料等载体促进成果积淀,助燃改革氛围。

变革为的演讲稿篇二

企业战略是对企业各种战略的统称,其中既包括竞争战略,也包括营销战略、发展战略、品牌战略、融资战略、技术开发战略、人才开发战略、资源开发战略等。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关于企业战略与组织变革。希望可以帮助大家。

企业战略指的是企业为了谋求长期生存和发展,基于外部环境的变化以及内部资源条件的整合情况下,对企业的发展目标、经营方向、重大方针、实施步骤等作出总体性的谋划。这强调了企业战略必须要确保企业适应环境变化,实现企业资源条件与内外部环境因素的匹配,才能运用管理的手段为企业整体和企业有关的活动制定行动纲领,从而明确企业发展的方向和目的,界定业务范围,构筑竞争优势。

企业战略的构成主要包括四个要素:

一是市场范围。企业战略必须先清楚界定产品和市场的发展方向,包括了企业自身提供的产品和服务、目标客户、经营范围和竞争重点,才能明确企业经营的行业领域和市场范围。

二是发展方向。即是对企业未来经营的规划,发展方向是企业做出战略性决择的重要因素,决定着企业发展的未来,也决定着企业各发展阶段的核心任务。

三是竞争优势。在企业战略中需要识别出最能提升企业当前和未来竞争能力的属性,其对象更多是企业发展的内部要素,包括技术、资金、人力资源等,直接决定了企业的战略优势,决定了企业未来战略规划的根基和依靠。

四是协同作用。即是做好资源配置,对资金、设施、设备、人力资源等进行分配与运用,通过组织机构各项要素的最佳匹配,发挥企业目标、企业资源和企业战略的协同效应。

因此,根据企业战略的构成要素可以总结出企业战略具有全局性、长远性、竞争性、系统性四大特征。企业战略立足于企业的未来远景,围绕着企业的发展目标,持续长效地指导企业经营管理活动。同时,对企业内外部环境的分析,明确了企业自身的资源优势,充分发挥了资源配置的作用,自上而下的由组织机构决策层再到各职能部门,构成战略系统,相互协调配合,增强核心竞争力,助推企业长远、健康的发展。

企业战略是协调企业和内外部环境的适应性,以及管理环境的不确定性的有机系统,若当企业面临内部环境和外部环境的变化时,将会对企业战略产生变革的要求,对战略进行必要的调整。企业的发展是不断适应内外部环境变化和积蓄自身实力的动态过程,因此,为了保证企业的长远、健康、可持续发展,采取动态的管理手段,实施战略变革,来应对复杂变化的环境以及整合资源能力是非常有必要的。

(一)外部环境变化触发企业战略变革

随着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和高质量发展,经济和产业结构面临不断优化升级,“互联网+” ,“数字化发展”等逐渐成了传统企业转型的主流,不断影响着各行各业,这对企业战略管理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外部环境包括了宏观的政治环境、社会环境、技术环境、经济环境、产业环境等等,在这些突变的外部环境下,动态的变化使得企业战略与发展方向不相匹配,促使企业必须考虑战略转型。

(二)内部资源能力推动企业战略变革

企业内部资源涵盖众多方面,包括有形资源、无形资源和人力资源,资源基础揭示了企业核心竞争力对战略的决定性影响,推动企业战略变革。企业的发展过程就是不断进行调整和变革的过程,企业一旦决定实施新的战略目标,就要明确企业在战略变革中对内部资源进行的重新定位,根据所拥有的内部资源进行整合与配置,以实现各项活动相互匹配,调整和完善各项组织机构职能。

(三)企业高管团队影响企业战略变革

高管团队处于企业组织机构管理层级的顶端,在企业的战略变革过程中,是最主要的发起者和主导者。环境的复杂变化及企业间竞争的日益加剧,使得高管团队战略决策过程更加复杂,企业战略变革不仅是满足于渐进式的改进工作,更需要高管团队对外部环境的变化进行快速反应,创造性的发现战略机会。高管团队的管理理念、工作经验、知识能力、思维模式和偏好等都不可避免地会嵌入战略变革之中,他们的战略活动和运作过程会通过层级结构的传递,影响着企业管理活动。

企业的结构跟随战略,这是美国企业史学家艾尔弗雷德•d•钱德勒提出的,又称“钱德勒命题”。他在研究美国企业组织结构和经营战略的演变过程中,发现企业的组织结构总是随着经营战略的变化而变化,据此提出了这一命题。它们之间的关系类似于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关系: 战略重点决定组织结构,战略重点的转移决定了组织结构的调整,组织结构又制约着战略重点的实施。因此我们常说企业的经营战略决定了企业组织结构形式的设计与选择,反之,企业战略的实行过程和成果又受到所采用的组织结构形式的制约。企业组织是企业分工协作,资源整合协调,实现企业战略的核心保证因素。

(一)企业战略与组织机构的关系分析

组织架构服务于企业当期的战略目标。例如企业发展早期最重要的战略目标是增长,扁平的架构最容易高速成长。如果企业需要完成一个重要的战略目标,一般会调整或重组一个特定的部门,作为执行战略的主体。

1.战略决定组织机构。战略对于组织机构的决定性影响是由战略的前导性与结构的滞后性所决定的。战略前导性指的是企业战略的变化在时间上先于组织结构的变化。当企业意识到外部环境和内部条件的改变为其提供了新的机会和市场需求时,为谋求经济效益增长,企业首先会对战略目标进行调整,以便企业适应新的市场环境和形势。而组织结构的改变往往在战略的变革之后发生的。因此,新的企业战略制定出来之后,往往需要根据新战略的要求来调整或改变组织结构,以保证战略的执行。由此可见,战略总是先于组织结构进行变革,组织结构随后做出响应,说明企业战略决定了组织机构。

2.组织机构反作用于企业战略。如果企业组织结构改革得当,则能有效支撑组织战略目标的达成,并能合理优化配置企业的各类资源,实现企业的长期经营目标。企业战略变革中,组织机构必须做出相应调整,以适应企业战略的发展与改变。因此战略是否能成功,有赖于企业组织结构是否能与企业战略相匹配。

(二)企业战略变革与组织机构匹配要点分析

1.注重企业职责转变与职能调整。企业战略与组织机构的关系决定了企业战略变革需要各职能部门的共同实施,专门的组织职能机构、部门之间协调配合,这是其内在动力。同时,基于战略变革有阶段性,除了摒弃原有组织机构的优越性,选择符合当前战略的组织机构设置,还需要对组织机构的部门职能、岗位权责、管理幅度等进行分阶段分析,及时调整,形成匹配战略变革的组织机构职能系统网络。例如,华为遵循了“战略决定结构”的组织原则, 2016 年10 月,随着大数据、云计算、移动互联网等新兴技术的发展,华为提出构建包括华为云伙伴、解决方案伙伴、渠道伙伴、服务伙伴和人才联盟在内的合作伙伴网络,建立起华为与合作伙伴之间的合作框架,有针对性地给不同合作伙伴提供资源和支撑,确保华为与合作伙伴共同实现客户价值。组织机构由起初的直线制管理转变为利润中心责任制管理,根据聚焦战略调整了包括供应链、交付、技术支援、产品行销、销售等职能,将业务分配到组织机构中的匹配的职能位置,使权责对等。

2.注重战略实践与组织创新相匹配。企业如何适应新的时代、新的竞争,核心是要创新,企业战略和创新能力的提升都是根据环境的变化而变化的,在这一过程中也必然引发企业变革。组织机构根据环境的变化有针对性地开展企业的各项活动,特别是企业的技术创新活动,学习新技术、新知识,提升企业组织学习能力,最终提升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在变化的环境中抓住机遇。企业的创新实践活动、企业战略及组织机构三者是相互影响的,需要由组织机构通过管理创新、技术创新、文化创新等实践将战略落实到位,来匹配企业战略的创新,提高战略变革的附加值。

3.注重战略思维与管理者决策融合。管理者在组织机构中是战略伙伴、是变革推动者,由于企业战略与组织机构相匹配的重要性,管理者的专业水准、个人素质对企业的战略发展起着关键的作用。提高管理者的专业技能水平,改变原有的思维方式,以新的思维模式与新的视野来思考分析问题;提高宏观决策水平,从宏观上把握形势,提高决策的准确性;提高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不断进行知识更新,培养创新意识。

随企业外部环境的变化,企业外部环境与内部资源等影响着企业的生存与发展,当这些因素发生变化时,就会对企业原有的战略提出新的要求,企业通过战略转型变革来实现内外部的平衡,提高环境适应能力。在企业战略变革中,组织机构参与变革,是战略实施的重要保障,各层级部门之间的职能和行为是战略变革顺利实施的关键点。组织机构的各项职能服务于企业战略,帮助企业完成变革和持续发展。本文虽然对企业战略变革与组织机构匹配性进行了探索,但仍需要进一步实践与完善。同时,基于动态的分析视角,企业战略变革与组织机构达到相互匹配的要点并不局限于本文列举的几个方面,它包括更细分层次的突破,我们在变革过程中仍需要进一步关注。


变革为的演讲稿篇三

教师是学校教育教学的实施者,是创建和谐校园的主力军。

1.树立典型,奖励优秀,努力调动教师工作积极性。学校本着师德师能两强、名优双提的原则,制定了一系列奖励和评价目标,包括奖励校内名师、表彰教师业务进一步学习和提升、评价校内学科带头人、评选师德模范、评选先进部门、评选“学习、研究、实践”十大模范等。使广大教职员工严格按照教师道德标准要求自己,以身边的榜样推动自己,热爱自己的工作,奉献自己,积极进取。形成了强调学习、提高质量和贡献的氛围。教师的外表得到了家长的认可和社会的高度赞扬。

2.以人为本,努力营造团结尊重的工作环境。通常我们说“心情愉快,累不累”,这说明创造一个愉快的工作环境有多重要。这必须将严格的要求与尊重和信任结合起来。关键是从欣赏的角度看待教师,尊重教师的人格、劳动和合作需求。因此,在工作方法上,我们注重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以和谐的.环境凝聚人,以显著的成绩鼓舞人,以勤奋的氛围培养人。我们也加强了情感投入,因为情感是校长和教职员工之间的纽带。每年,我们都开展各种形式的文化体育活动,给老师送节日礼物,给有需要的工人送温暖,在沉默中看到真相。

三、公开办学,民主管理,千方百计提高教师的主人翁意识。我们在学校管理的各个环节实施校务公开工作,努力让教师参与学校管理,做出民主决策,使学校的一切工作在社会、家长和教职工的监督下进行。财务工作开放、经营活动开放、收费开放、职务评估和晋升选先开放、教育教学活动开放等,得到了群众的支持和认可。我们牢记校长、学校领导干部是为教师发展服务的理念,从有利于教师发展的角度思考问题,努力让教师参与学校管理,让教师提出建议、实践、创造,使学校发展,实现“大船”!

学校的“人本管理”最重要的是要落实到学生身上,所以要树立一切为学生发展服务的理念。在尊重学生的前提下,充分相信学生,建立民主的师生关系;在关爱学生的基础上,建立新的有效的教育模式;通过依靠学生,我们培养的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全面和谐的发展,最大限度地发展每个学生的潜力。为此,我们做了很多工作。

开展各种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其中,区级项目“小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的方式方法研究”已成功通过自治区教育科研规划办公室的验收,并被评为自治区优秀的科研成果。本课题以学校社会实践活动为主体,在学校集体组织下开设三个系列,即野营培训实践活动、参观基地实践活动、节假日专项实践活动;以亲子社会实践活动为左翼,在父母的领导下,每年开展两个黄金周;以独立的社会实践活动为右翼,在《小马过河》实践活动手册的提示下,学生将在寒暑假独立完成社会实践活动。可以说,这三种社会实践活动贯穿于学生生活的所有时间和空间。在活动中,我们注重培养学生学会做人,学会做事,从而在实践中培养学生的道德素质和认知能力。

2、改革评价方法,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评价起着指挥和导向的作用,因此,我们将学生评价方法改革作为课程改革的首要任务,通过学习和实践,我们制定了兴安二小学学生评价体系改革计划,其目标是改变传统的评价方法,建立一套促进学生综合发展的评价体系。在几年的课改实验中,我们进行了一些探索。如果评价主体不再是唯一的教师,学生可以自我评价,互相评价,学生家长也参与评价;评价内容更全面,包括知识、情感、态度、行为习惯、意识形态表达等;评价方法采用开放的定性评价、通常的表现、口试、笔试……去年寒假,结合多年的实践经验,动员各年级、各科骨干教师编制《爱的期待》,使评价更加科学,真正能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变革为的演讲稿篇四

导语:物联网是继计算机、互联网之后世界信息产业的第三次时代浪潮,是经济发展的新引擎,也是科技转型升级的助推器。国际上似乎在一夜之间,物联网成了物流信息化行业中一个最热门的词。

无所不在的物联网时代,人类面临的又一个物流信息化发展机遇已经到来。物联网时代,物流企业如何采用最先进的信息物流技术,全程自动识别和智能信息化系统,来大大降低物流成本,提高物流运营效率,从而打造高效的物流?这是中国物流企业的又一次新机遇,是物联网时代物流企业面临的新挑战。

当今世界,企业的竞争是综合实力的竞争,物流职能是企业主要职能之一,因此被誉为“第三方利润源泉”,也受到了越来越多企业的关注。目前,加拿大、英国、德国、芬兰、意大利、日本、韩国等都在投入巨资深入研究探索物联网。国外的经验也证明了信息化是中小企业做大做强的必由之路。据英国有关企业物流科研机构调查显示,欧洲年收入在1亿美元到10亿美元之间的中型企业中,有91.3%进行了信息化建设;年收入小于1亿美元的小企业中,有76.1%进行了信息化建设。在美国,物流信息化研究院有数据表明,这几年美国经济的发展有33.4%是由信息化拉动的。在这一波物联网经济浪潮中,物流业非但没有被遗忘,而且与其他九大行业共同参与,成为被关注的焦点。

大力培育战略性新兴物流信息化产业,积极推进“三网”融合取得实质性进展,物联网时代加快信息化的研发应用,与此同时,也将物流信息化列入未来五大必争产业制高点之一。物联网时代在极具代表性的物流信息化中,中国只有加快研究和应用物流信息化,才能缩小我国与世界先进水平之间的差距,物联网时代为打造信息化、智能化提供了坚实的物流信息技术基础,使得中国能够从容面对急速发展的国际物流业的挑战。

物流专家研究发现,企业每投入1元钱进行信息化改造,平均能带来1.61元的经济效益。事实表明,在信息化的进程中,企业传统的生产方式正发生着巨大变化,信息技术在企业的广泛应用使提高劳动生产率、降低资源消耗和生产成本成为可能。物联网时代物流领域的“十二五”目标被定为:电子信息化系统中的物流信息开发利用水平得到明显提高:通过物流信息化军民互促的共建项目,在物流领域形成典型示范;在铁路、公路、水运、航空和邮政重点物流行业的电子单证得到广泛应用:企业物流和物流企业的信息化水平显著提高;要争取大幅度提高物品全生命周期管理;关键的基础性标准,重点行业应用标准和服务规范制定取得显著成效:涌现出一批成功运营的物流信息平台,形成覆盖全国的物流信息联动网络:信息技术在物流活动中的创新应用水平和提升保障能力明显提高。

“物联网时代”之所以能被称为世界信息产业中继计算机、互联网之后的第三次浪潮,主要得益于业内人士普遍认为其将会带来两大好处:其一是提高经济效益,大大节约成本;其二为全球经济的复苏提供技术动力。有研究机构声称,预计10年内物联网就可能大规模普及,这一技术将会发展成为一个上万亿元规模的高科技市场,其产业要比互联网大30倍。把物联网运用于物流领域,就会全面提高货物装卸、运输、仓储、检验和通关的智能化水平,实现物流业的高效、快捷、集约、透明,节约管理成本,提高管理水平。物联网时代物流企业积极推广射频技术(rfid)、全球卫星定位系统(gps)、地理信息系统(gis)、无线视频等技术的应用,帮助企业建立起数字化、网络化、可视化和智能化的管理系统,从而形成以各级。物流公共信息平台。为信息结点的物联网络。项目实现了不同组织(政府、企业)间异构系统的数据交换及信息共享、整体信息化解决方案,实现整个物流作业链中众多业主主体相互间的协同作业、设计架构出配套的机制及规范,以保证体系有序、安全、稳定地运行,具有重大的社会和经济效益。

据国家对重点企业的调查分析,中国企业普遍存在信息化程度低,信息机构不健全,信息化建设投入不足与建设成本过高,经营管理中协作不充分的问题。从总体上看,存在地区不平衡,还较多停留在表面应用层次上,没有深入到企业的运行、管理各个环节。企业信息化投资不足和缺乏专业的信息技术人才是存在的两大难题。21世纪是信息化时代、互联网时代、物联网时代。物流企业必须满足货主对物流服务的专业化、快速、高质量、正确、低成本的要求,并让货主随时掌控物流过程和库存信息查询。而企业物流则要支持企业的生产和分销,整合物流资源,降低物流成本,满足市场和客户的需求。这些需求的实现无不是借助现代物流体系来完成。物流信息化对企业而言不是没必要,而是很有必要。就像上世纪90年代初很多人都很抵触计算机的应用和普及一样,对于这样的新技术,将来推广和发展是一个必然趋势。中国物流企业应首先通过咨询明确自身物流的需求,同时了解国内外物流信息系统的特点,在此基础上选择合适的软硬件供应商,了解物流信息系统的技术架构,安全性、稳定性、拓展性、灵活性、开放性、可维护性等,最终选择适合本企业物流业务及未来发展,性价比高的物流信息系统。

随着中国国务院《物流业调整和振兴规划》的出台,物流信息化得到了产业界等多方关注。物联网时代物流信息化产业成为国家战略,使得物流信息化水平有了很大提升,中国物流信息化已经迎来了黄金发展期。物联网时代信息化在物流业的应用落地,这对亟待振兴的物流业来说,是一次绝好的机会。物联网时代使信息网络产业成为推动物流产业升级、迈向信息社会的“发动机”。

近几年,中国物流企业正在高速发展。随着信息技术的普及应用以及电子商务的发展,物流信息化越来越显示出其重要地位和战略作用。信息化是现代物流不可或缺的手段。其中,物流软件和信息服务的作用最为突出。在这方面,近几年中国有了比较明显的改善。例如,中国江苏省首个智能物流市场合作项目——“感知中国”智能交通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太运物流信息中心(江苏虚拟物流园)物联网项目在江苏省互联网产业孵化基地正式启动。该项目建成后将具备物流企业集聚区、配套服务区、物流外包信息区三大功能,率先推进江苏物流行业从传统货运、仓储、停车场业态向着物流信息中心、货运代理、物流写字楼经济的现代物流方向进行转变,形成“物流企业集聚、信息网络运作、外包业务集中”的新物流业态特色,充分利用gps全球定位、3g技术、rfid、互联网等多种it核心技术,一改中国物流行业中信息化传递的传统产业格局。

如果说与江苏物流信息园的深度合作打通了中国物流与国际的现代物流科技通道,那么中国上海国际港务集团和中国国际海运网的合作,则打通了现代物流的信息高速公路。中国上海国际港务集团与中国国际海运网此行西安的重要目的,在于与西安国际陆港联合打造“西安国际港务区物联信息港”项目,并推进项目快速实施,为更多的外向型企业提供便利,创造价值。上海国际港务集团、中国国际海运网和西安国际港务区将发挥各自的优势、整合行业资源,将西安国际港务区打造成为我国内陆物联信息港示范区。这标志着西安国际港务区长期以来进行的信息化战略进入实施阶段,同时标志着西部地区拉开了跨入“物联网时代”的历史大幕。在互联网迅速发展的基础上,中国物流西部企业合理利用rfid、gps、无线数据通信等技术,构造一个覆盖世界的万物网络,实现网络中货物能够相互“交流”,通过计算机互联网实现物品的自动识别和信息的互联与共享。中国西部紧随信息产业引领进入信息时代之后,全球的现代物流业也进入了“西部物联网时代”。

相比西方发达国家,中国的物流业当前仍处在比较原始、低级的阶段。据中国国务院官方研究统计,中国已经实施和部分实施信息化的企业只有21%,全面实施信息化的企业仅有10%。在中国整个行业供应链当中,中国物流企业与上下游的信息基本无法实现共享,导致流通成本居高不下。在较短的时间里,国内诞生了一批物流企业。同时,大批外资物流企业也将其物流网络延伸扩展到中国,将中国物流市场纳入全球供应链体系。根据其他行业惯例,相比外国企业,中国企业最大的竞争力往往是在价格上,物流企业也是如此。但在物流领域,却经常出现这样的情况:一家是我国的物流企业,一家是外国的物流企业,两者在竞标同一笔生意时,后者竞以高出前者20%的价格中标。为什么企业心甘情愿多花20%的资金也要选择外国物流企业?国家相关政策也为克服障碍,推动以物联网为特征的智能物流产业的发展保驾护航——将建立健全物流领域的物联网保障运用机制,理顺物流领域物联网应用的投入和运行模式——2013~2015年将持续巩固和深化发展,逐步形成物流信息化的体系,2015年初步建立起与国家现代物流体系相适应的协调发展的物流信息化体系。

物联网时代,中国物流企业运用信息化技术也使得运输过程中数据的传输更加正确、及时,便于交互。物联网时代信息化技术对物流行业整体管理水平的提升,特别是物流行业作为服务类行业,能够满足更多工商企业的各种需求,将起到很好的推动作用。物联网时代对于中国物流业来说,一方面,要积极应用信息化降低物流成本,提高物流效率,促进物流企业自身发展;另一方面,物联网时代要融入到物流信息化产业经济当中,作为物联网时代产业的一分子,随着物流产业的壮大,物流信息化必将能够取得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变革为的演讲稿篇五

文化建设是党的十八大提出的“五位一体”社会建设要求,企业文化是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组成部分,也是企业职工思想理论武装工程和企业形象宣传的重要内容。企业文化建设不是一劳永逸的,特别是作为处于困难时期的国有矿山企业,为确保转变发展方式和变革体制机制目标的顺利实现,必须坚持以文化为先导,更好的发挥文化力的引领作用、凝聚作用、约束作用和推动作用,以文化软实力积极应对“寒冬”,为推进可持续发展提供强有力的精神支撑。

一、因势利导,转变观念,以文化力转换为引领力。

文化可以转化为“力”,这一点毋容置疑,如:不同的文化可以对特定的人群产生吸引力,各种文化都会在一定范围内产生影响力等等。企业文化来自于决策者的倡导,更集中表现在大多数员工的认同和行为上的体现。因此,企业文化建设的重点就是针对大多数职工的思想现状,结合企业所处的经营形势加以引导,使企业能够保持可持续发展。

企业文化发挥引领力作用就是要把企业命令(对内部组织的要求)转化为员工的自觉行动,对此一是要通过大力开展形势任务教育让全体职工能够正确判断当前所处的环境。二是要及时对处于迷茫阶段员工的思想干预。三是要对处于调整期的企业提出明确的发展方向。

当一个企业处于危机时刻,职工最大的感受是压力,这种客观形

势下反应的压力使所有职工不得不思考:我该做何种改变?在这种情况下,企业只有提出既符合员工的整体诉求,又顺应企业发展趋势的根本思路及应变举措,才能在职工群体中引发共鸣,在职工思想上起到较强的指向作用。

自2012年以来,由于受钢铁行业危机深度影响,作为矿山企业效益急剧下滑,由此也引起了职工思想上的激烈冲撞。虽然,形势的传导一直在跟进,但是多数职工等待观望思想仍然存在,由于近一年来形势一直未见好转,直至面临生死存亡关头,这时,大多数职工无所适从,甚至悲观失望情绪蔓延。

为此,2013年下半年伊始,矿提出应对危机形势基本思路;明确以坚守安全生产保底线;明确以降本增效保微利;明确以体制机制变革添活力;明确以面向社会、公司三大市场创效益。正是这“一个思路、四个明确举措”旗帜鲜明的引领着全体职工于企业危难之际坚定了前进的方向。

二、统一思想,坚定信念,以文化力转换为凝聚力。

企业文化建设的首要内容就是必须在职工中建立明晰企业发展战略,以符合自身特色的近期和远景目标统一职工思想。除此之外,更要有现实的行动和成果经验来增强职工战胜困难的决心和信念。只有这样才能更好的凝聚全体职工的智慧和力量,使全体职工能够团结一心,达成目标。

以企业文化建设来增强职工凝聚力,就必须最大限度发挥企业文化的吸引力,让职工自发的团结在一起,围绕企业发展目标共同努力。

对此,一是要在引导职工正确研判当前形势的同时,让职工看到本企业的优势。二是以发展战略为核心,搭建和形成共同愿景。三是企业领导集体要释放出足够的信心和决心,让职工感受到企业领导层推进发展的强烈意愿。四是大力弘扬优良传统,激发全体职工同甘共苦,负重奋进。

2013年以企业文化建设年为契机,认真总结和提炼二次创业过程中积淀的自强不息、坚韧不拔、敢为人先的精神内涵,大力弘扬体制机制改革进程中的“敢闯敢试,敢为人先”精神,引导广大职工逐步适应现代企业管理模式,适应市场经济规律,打造目标统一、包容互助、责任共担、成果共享的攻坚团队。

在此期间,邀请了走出去的一些创业典型,他们通过创办实业在不同行业取得了成功,并且有一个共同的感慨就是:个人的成功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国有企业培养和教育,国有企业的规范管理在实践中得到了充分借鉴,特别是对他们自身企业形成规模后具有很强的指导意义。而其中最大的不同就是民营企业应对市场快速的反应机制,正是这种机制能够使他们迅速抓住市场机遇,能够抢占先机,获得实实在在的经济效益。

从以上可以看出,国有企业在走向更加开放的市场过程中,完全具备较为优势的基础条件,只要全体职工坚定信心,能够勇于破除思想上的障碍,能够打破体制机制上的弊端,就一定会迎来变革求生的新局面。

三、健全制度,改进作风,以文化力转换为约束力。

每一个企业都有符合自身特色的文化,无论企业是否建设、是否倡导,它都会与生俱来。然而,所有的企业管理者都不愿意自己的企业文化氛围背离自身的经营思路。实施企业文化建设的最终目的就是要在企业原生文化的基础上剔除不适合企业发展方向、制约企业可持续发展的不良因素,使本企业独特的文化氛围能够把企业员工的行为规范约束在目标范围之内。

最大限度发挥企业文化的对企业和员工的约束作用,必然是企业经营决策者衷心期盼和愿望。对此,一是要对职工群体中不合时宜的文化表象必须及时制止,避免任其泛滥。二是要及时表彰和弘扬顺应企业发展思路和决策的现象,放大表率和导向作用。三是要切实发挥管理人员引带作用。

2013年全面推进体制机制变革实施独立法人试点,同时也是实施第三次创业的开局之年。面对主业创效空间持续下滑,面对企业改革发展艰巨的任务,面对全体职工的期待,党政团结带领职工一方面全力拓展市场,另一方面以提升管理,改进工作作风入手,从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倡导写短文、讲短话、开短会,改进文风会风,到进一步加大治庸问责力度,强化机关作风、履职履责工作检查与考核,严格惩治庸、懒、散、软行为,做到层层递进,环环相扣,促进领导干部和职工工作作风根本好转,企业精神面貌发生质的改变。

政建设、安全管理规定、对外市场开发、人力资源管理、分配激励制度等企业核心管理内容。

四、激发活力,实现发展,以文化力转换为推动力。

良好的企业文化必然会对企业产生激活效应,在这一背景下,人的潜能和工作热情将得到进一步释放,能够让置于生死存亡危险境地的企业重获新生。犹如“凤凰涅槃,浴火重生”,人还是那些人,企业还是那个企业,但企业和企业人的思想已经焕然一新,整装待发,并且充满了奋进的力量。

转换思想,必须依托文化的力量。在整个行业及企业都呈现上升势头的时期,倡导的是“企业兴旺,职工幸福”,但是在当经济形势呈现下滑趋势,原有主业难以起到发展支撑作用。这时,通过在全矿范围内鼓励“大胆尝试、大胆的闯”;通过划小核算单元,发动职工找市场、找项目,由此,也在职工中逐渐形成了“以职工富来带动企业强”的创业文化,职工与企业一道在逐渐摆脱依赖中成长。

从2012年初到现在,矿顺利实现主导产品粉矿和球团加工维持微利生产,最大化争取了边际利润的既定目标;安全生产连续7年保持轻伤以上事故为零;与此同时,通过积极面向周边社会市场寻求新兴项目;2013年初,针对矿内生产经营工作不饱满,启动了向周边企业劳务输出工作,通过在社会市场“打短工”培育职工市场意识,增强自我生存能力;此外,充分利用本单位铁路、公路装运、转运的系统优势,面向周边企业提供物流服务;近期,按照“五换”要求,利用闲置工业用地引进投资办厂也纳入发展规划。

至此,矿在坚持和维系矿石加工主业的同时,通过融入社会大市场、依托区域经济发展壮大国有经济的转型设定目标呈现出良好势头。半个世纪以来,长期与矿石打惯了交道的矿山职工穿透危机又一次看到了发展的新希望。

变革为的演讲稿篇六

作为全球最大的咖啡连锁店,星巴克在65个国家地区拥有两万多家门店。从1998年进入中国市场以来,星巴克在大陆已有近两千家门店,2016年,星巴克每十八小时就开出一家门店,在南京几个主要商圈都有星巴克的门店,新街口地区更是随处可见。今年,星巴克实现了近150亿美元营收,比去年增长了12%。2009年至今,星巴克的股价已经上涨了700%以上(新浪财经,2016,[1])。能在二、三十年间就成为咖啡界的“麦当劳”,其文化的变革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在1971年星巴克开设之初,只是一家经营咖啡豆和香料的小店,“starbucks”源自于梅尔维尔的小说《白鲸》,这一名字和常年受海风侵袭的西雅图很是贴合。1982年现任董事长霍华德.舒尔兹加入了星巴克,又一次他去意大利出差,参观了米兰一些著名的意式咖啡馆,这些有着良好文化底蕴的咖啡馆同时也生意兴隆,这给霍华德.舒尔兹留下了很深的印象,他意识到这种形式咖啡馆的潜在商机。但他的想法遭到了阻碍,创始人戈登.波克认为公司正处在稳定发展的时期,而开设意式咖啡馆意味着改变公司整个的生产经营方式,可能会使公司的利益受损。所以5年里星巴克依然按部就班得进行咖啡豆和香料的经营,直到1987年霍华德.舒尔兹以400万美元收购星巴克并开设了全球第一家销售滤滴咖啡和浓缩咖啡饮料的门店。

此次领导人的更替是星巴克历史上一次重要的变革,霍华德.舒尔兹提出了与以往完全不同的价值观。星巴克以“攻心战略”来感动顾客,培养顾客的忠诚度。星巴克品质的基石是1971年星巴克刚诞生时就致力经营的顶级重烘焙咖啡豆。转型后的星巴克设有专门的采购系统。他们常年旅行在印尼、东非和拉丁美洲一带,与当地的咖啡种植者和出口商交流、沟通,购买世界上最好的咖啡豆,以保证让所有热爱星巴克的人都能品到最纯正的咖啡。星巴克咖啡品种繁多,在制作上有着几乎苛刻的要求。例如,每杯浓缩咖啡要煮23秒,拿铁(星巴克的主力产品)的牛奶至少要加热到华氏150度,但是绝不能超过170度等。为了保证品质,星巴克坚守四大原则:拒绝加盟,星巴克不相信加盟业主会做好品质管理;拒绝贩售人工调味咖啡豆。星巴克不屑以化学香精来污染顶级咖啡豆;拒绝进军超市,星巴克不忍将新鲜咖啡豆倒进超市塑胶容器内任其变质走味;选购最高级咖啡豆。做最完美烘焙的目标永远不变。

最主要的变革在于星巴克新的经营理念,从传统的咖啡豆售卖,转变为了意式咖啡馆,为顾客提供一个悠闲享用咖啡的场所,星巴克一直致力于向顾客提供最优质的咖啡和服务,营造独特的“星巴克体验”,让全球各地的星巴克店成为人们除了工作场所和生活居所之外温馨舒适的“第三生活空间”。而霍华德.舒尔兹本人,“在自己的店里他总会笑得拢不上嘴”, 当舒尔茨来到星巴克,总会善意地和雇员、顾客打招呼。“星巴克是我第三个场所,”舒尔茨就座后总要来一杯咖啡,一边品尝,一边和旁人闲聊起来。“第一个是家,第二个是办公室,星巴克则介于两者之间。在这里呆着,让人感到舒适、安全和家的温馨。”舒尔茨正在试图在美国推行一种全新的“咖啡生活”(闫燕,2005,[2])。就这样,星巴克拥有每周2500万人次的光临数量,让其他所有咖啡馆望尘莫及。

作为一家重视顾客体验,致力于打造“第三生活空间”的公司,星巴克最值得称道的还是良好的环境。它的过人之处在于在于既创造了统一的外观,同时又加入变化,符合所在地特色,利用风格体现美感,创造了视觉冲击。利用嗅觉、视觉、听觉、触觉和味觉共同塑造了星巴克咖啡馆浪漫的情调。重烘焙极品咖啡豆是星巴克味道的来源,加上“四禁”政策(禁烟、禁止员工用香水、禁用化学香精的调味咖啡豆、禁售其他食品和羹汤)力保店内充满咖啡自然醇正的浓香。(喻文丹,2015,[3])这种带有意式浓缩咖啡馆的气氛和饮品被霍华德.舒尔茨引进美国后,做了本土化的调整,轻松的爵士乐取代了严肃的歌剧和古典乐。在包装上,星巴克的美学不仅是借鉴,还融合了自己的风格。不同的标记在基本统一的风格下又显示出其多样性和变化性。美人鱼商标的创造者根据各咖啡产地的珍禽异兽,文化特性和各种咖啡独有的情境,设计出十几种精美贴纸。彰显各产地咖啡豆的独特性,让消费者看到包装就联想到各种咖啡的脸谱。

在管理上,霍华德.舒尔兹一直奉行放任自流的政策。每天,星巴克都要售出数百万杯的拿铁和卡普奇诺,消耗大量的牛奶。为了保证咖啡的品质,舒尔茨禁止门店使用前一天剩下的奶泡。这也意味着,星巴克每天都得把价值数百万美元的牛奶倒入下水道。于是,聪明的店长们开动脑筋,终于找到了解决方法。他们在蒸馏机里打上刻度,这样就能掌握奶泡的用量。“我们还能想出多少类似的‘刻度线’?”舒尔茨说:“现在,发明这条线的人已经成了传奇的一部分。”(李雪清,2009,[4])这一方法本稀松平常,但在舒尔茨眼里却带上了传奇色彩。舒尔茨靠直觉行事,他的星巴克走的是一条别人很少走的路。

在1987年重大变革以后,星巴克并没有因成功就停下继续变革的脚步,不断地进军海外市场,积极得用当地文化包装自己以给顾客新鲜而温馨的感觉。产品上也在一直创新,广泛流行的星冰乐就是是星巴克在1994年收购乔治.豪威尔马萨诸塞咖啡连锁店的frappuccino后推出的,除了咖啡和甜点以外,星巴克越来越多的推出诸如被子、口香糖等周边产品。

作为领导人,霍华德.舒尔兹始终考虑什么是最重要的,什么又是最真实的,要求考虑好自己的行为与决策,使之符合自己的价值观和目标。他创造了一种工作机制,耗时几个月,要求企业里的每一个人都参与其中,目的是将企业所有人心底的声音连接在一起。这种机制使星巴克人思考:“是什么东西把我们团结在一起,我们如何更好地维护这种团结;对我们的客户而言,光临星巴克意味着什么;对我们自己而言,是什么让星巴克的工作变得特别,这又意味着什么”(霍华德.毕哈,珍妮.哥德斯坦,2008,[5]),他用一种仆人式的领导,使企业内所有人切实地思考星巴克需要什么,要怎么做,而不是选择强硬地要求,这也促成了星巴克和客户之间的倾听。

总的来说,星巴克的成功很大一部分源于1987年的企业文化变革,霍华德.舒尔兹的上任改变了公司的管理高层,公司战略、组织结构也随之改变,这些改变以环境、产品、服务的形式体现在了每一间星巴克门店上。

参考文献: [1]新浪财经,《美股评论:星巴克不会告诉你的十件事》,2014 [2]闫燕,《星巴克“第三空间”的完美体验》,2015 [3]喻文丹,《星巴克咖啡案例分析报告》,2015 [4]李雪清,《霍华德·舒尔茨 挣扎中的星巴克ceo》,2009 [5]霍华德.毕哈,珍妮.哥德斯坦,《一切与咖啡无关》,2008(1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