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演讲稿>校本课程教学设计案例(模板16篇)

校本课程教学设计案例(模板16篇)

作者:MJ笔神

教学计划是教师制定的一种指导教学工作的安排和策划,对学生的学习过程起到重要的引导作用。想要写一份完美的教学计划,可以看一下以下范文,了解一下行业内的标准和要求。

校本课程设计案例集合

数学故事本身对一年级的孩子就有很强的吸引力,阅读数学故事便是学生、教师、故事之间的对话过程,在读数学故事的过程中,引领学生跟故事中的主角一起进入到美妙的数学乐园,感受学习数学的趣味,掌握学习数学的方法,学生会发现:数学并不枯燥,并不难学,它是那么的神奇,那么的美妙!启发学生用数学的眼睛去发现故事中的数学,进一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好奇心。在学生情绪高涨、思维活跃的状态下,激发学生创造自己心中数学故事的热情,引导学生在广阔的想象空间与思维空间中自由的驰骋,进一步发展学生的思考力、创造力。

1.通过阅读有趣的数学故事,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提高在故事中获取数学信息、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

2.经历自创故事的过程,发展学生的想象力、思考力、创造力。3.通过展示交流自创的数学故事,初步学会评价与自我评价,学会欣赏他人作品。

引导学生在故事中发现有趣的数学。

创作绘本,寓数学知识于有趣的故事中。

数学绘本故事《珍珠宝盒》、彩笔、空白画本。

(一)故事引入,激发热情。

1.听故事,教师利用多媒体讲数学绘本故事《珍珠宝盒》。故事内容见附页。

2.议故事,获取故事中的数学信息,解决故事中的数学问题,激发学生的创作热情。可以设计这样几个问题供学生讨论:

(二)自己动手,编画数学绘本故事。

大家都喜欢听数学故事,又非常爱动脑筋思考故事里的数学问题,那我们能不能自己编数学故事呢?那就拿起你手中的彩笔,发挥你的想象,来编一个彩色的数学故事吧!

2.编数学故事应注意什么?

教师引导学生认识数学故事的特点:数学故事中要有数学信息、数学知识。

(三)展示精品数学故事。

展示自编的数学故事。

1.小组内交流,每组选出最优秀的作品。

2.全班交流优秀作品,每组选一名学生上台讲数学故事,故事讲完后,引导学生共同解决故事中的数学问题。

3.你认为谁编的数学故事最好?好在哪里?

4.你觉得自己的数学故事编得怎么样?如果有不满意的地方,那就修改一下吧!

小学校本课程教学设计

校本课程是以学校为基地进行开发的课程,它是教师根据学生的需要,学生的兴趣,本着以人为本的原则自主开发的课程,它的开发主体是教师。在学校领导的高度重视下,我以学生的发展为指导思想,主要进行了习惯养成教育和成语积累,现将本学期的工作总结如下:

一、结合学生实际开发课程:小学阶段是培养习惯的关键期,一到三年级又是最佳期。中国教育鼻祖孔子对从小养成习惯的重要也作了好的解释:“少成若天性,习惯成自然。”从小养成良好习惯,优良素质便犹如天性一样坚不可摧。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副主任孙云晓曾说过,成功教育从习惯养成开始。教育的核心不只是传授知识,而是学会做人。习惯是一个人存放在神经系统的资本,一个人养成好的习惯,一辈子都用不完它的利息;养成一种坏习惯,一辈子都偿还不清它的债务。所以我针对1-3年级学生开发了以《好习惯伴我成长》为主题的校本课程,从细节抓起,扎实有效地进行习惯养成教育。而成语与我们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它凝聚着先贤的哲思,透视出历史的光华,是我们的朋友和师长,更是中华文化传统中的一块瑰宝。新课改课程目标中指出要"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吸收民族文化的智慧。"而成语恰恰是中华文明5000年的积累,具有高度的概括性,相当凝练,所表达的内涵又极其丰富。认识成语、运用成语语则是同学们从另一方面对民族文化的认识。所以,针对4-6年级学生我开发了以《成语乐园》为主题的校本课程,帮助学生学生积累、运用成语,既体会到了成语的魅力,锻炼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又激发对传统文化的热爱,提高自身文化素养。

二、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首先旬在教学中采用精彩而丰富的语言来进行教学,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其次是教学中以学生为主,学生在课上多采用分组合作的学习方式,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活动的主人,尤其是习惯养成教育方面,每当讲到一个重要的知识点时,我会让学生按小组进行模拟演练,学生通过此类活动,加深了对知识的认识又提高了应用的能力;再次是在活动中教师对学生遇到的问题和困难及时的给予指导和鼓励,使学生能始终保持对学习的激情,从而全身心的投入进去。

三、在教学中尽量多设计趣味性的活动内容,最大程度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活动一直是在兴趣盎然中和欢声笑语中进行着,深刻体现了校本课程是给学生带来快乐的课堂。如《成语乐园》这一主题就意味着是充满快乐的,在教学内容上我都是选取了具有不同方面的趣味性的成语。在活动的开始就以猜谜的形式激起学生的兴趣,使学生处于兴奋之中,紧接着从“故事里的事”、“风景这边独好”、“超级人物秀”“看我七十二变”四个方面进行成语的学习与积累,不同的角度、不一样的词语又吸引了学生的眼球,而这些成语又都是学生比较熟悉的,使学生感到非常的亲切。进而又以成语之最、成语歇后语、成语中的地名、成语的四则运算等,唤起了学生的好奇心。在学生兴趣浓厚的时机,又以成语迷阵再一次引起学生的思考,激起学生想大显身手的欲望,紧接着又开展新颖独特的主题活动,使学生的兴趣高涨,又积极地投入到了热烈的研究之中。学生的兴趣被真正地激发了出来,学习的兴趣异常浓厚。真正体现了教师的引导者、组织者、促进者的作用,牢牢把握了课程的理念和独特的课程价值。我相信,这样的趣味教学能给学生带来快乐,在快乐中学习,在快乐中产生兴趣,在快乐中积累更多的知识,在快乐中思想上得到感悟和升华。

四、通过主题活动培养学生优秀品质:本学期开展了“我眼中的美”“行为习惯调查问卷”等实践体验活动,引导学生从小事做起,从细节做起,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逐步养成专心听讲、勤于动手、诚实守信、讲究卫生等良好习惯。着力开展了三大活动――开展“我身边的不文明行为”调查活动;开展“文明礼仪我知道”知识竞赛活动;开展“好习惯伴我行”主题教育召开“成语故事会”、制作“名言录”等,引导学生观察校园生活中同学们的一言一行,学会辨别日常行为是否符合基本礼仪的要求,提高自身的文明礼仪素养,养成良好行为习惯。

五、注重“知”和“行”的统一:学生知道了要做什么,也知道了为什么要这样做,但做起来时往往会因为主观的或者客观的原因而不能顺利地进行,这时就很有必要对“知”与“行”进行协调,注意调查、了解情况,及时给予指导,或与学生一道寻求方法解决问题。如有些学生总是忘记带文具盒,了解情况后得知,学生多数是因为做完家庭作业不收拾就睡觉,第二天上学匆忙就把此事忘了。针对情况建议他们做完作业一定要把东西全部收拾好放书包里,这样就可以解决这个问题了。常言道,三岁定八十。大教育家孔子云:“少年居性,习惯之为常。”而培根在《论人生》中便明确指出:“习惯真是一种顽强而巨大的力量,它可以主宰人生。因此人自幼年就应通过教育,去建立一种良好的习惯。”可见,幼年养成习惯的好坏对人的一生有直接影响。“学校无小事,件件需认真。”对于学生行为习惯的培养更是没有小事可言。习惯的养成正是一件件小事中情绪体验的积累。正因为如此,我十分注重学校规章制度的执行,学校的规定对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具有促进的作用,我们要坚持不懈去做。譬如,下课时关电灯,可以使学生养成勤俭节约的好习惯;放学排队,可以使学生养成按时离校,遵守纪律的好习惯。

当然,再教学中我还存在一些不足之处,如预设学生不够、备学生不够充分等,在今后的教学中,我要不断提高自身灵活应变能力,及时总结、积累经验提高自己的教学机智。成功与失败并不重要,我觉得在活动中总结经验,吸取教训,才能使自己不断进步,这才是我最大的收获。

政治校本课程教学设计

牢固树立和全面落实___。

树立正确的人才观、质量观、评价观坚持以人为本深化教育改革全面贯彻教育方针。初中教研要以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为目标以深化新课程改革为核心以推进农村课改为重点以“三段式教学模式”为导向扎实开展教研工作切实提高我校初中政治学科的教学水平。

二、工作目标。

我组教师的发展理念:扎实落实课改理念,着眼学生、服务学生、促进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把教学的增长点放在教师的教学科研水平的提高上,而不是靠增加学生负担上,争取减负增效,在促进学生全面健康成长的基础上实现教师的专业发展。

三、本学期主要工作与措施:

1、以课题为抓手积极开展符合本校实际,体现本校特色的校本教研活动,以提高组内教师的教科研能力与实际的教学能力,形成良好的研究氛围。

(1)本学期主要围绕我校课题的子课题初中思想品德课课型研究,在上学期初步研究的基础上作进一步的细化与整理,力争在本学期期末总结出单元综合复习课、法律常识案例课、活动课、试卷讲评课型的完整的教学模式与流程,并对课题研究资料进行汇编。

(2)开展课题研究必须以科学的理论作指导,本学期将收集有关优化课堂教学流程、选择恰当的教学方式、如何备课、如何观课、评课、如何写评课案例、教学反思、教学日志等一系列教学中的典型重点问题等方面的资料组织大家进行深入学习与探讨,在提高大家的理论认识同时也期望给实际的教学实践提供可行的操作方法,提高大家的教科研能力与水平。每月的校本教研活动按排一次课题活动内容。

(3)以课型研究为契机积极开展组内成员上课、相互听课与评课活动,特别是毕业班教师相互间听课每周至少一节,听课后要求及时交流各自的想法,互相切磋,真诚以待,互相学习别人优点,同时指出各自的不足,以达到取长补短共同提高的目的;同时组内成员利用每一学期一次的校本教研公开课的机会,认真磨课,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及时撰写评课案例、教学案例、教学反思、教育教学论文其中任何两篇并积极参与年会及区级的各项评比,充实课题成果同时为自己的专业成长发展奠定基础。

(4)积极参加校内外组织的各项教学观摩课的听课评课活动,借鉴别的学科与别的学校好的模式与做法并积极探索适合自己学科的更好的做法;在此基础上认真开设本学科的课型研究课,按学校布置的要求总结出完整的教学模式与流程并在教学中尽可能的推广使用。

(5)做好过程性监控,定期进行教学质量的跟综抽测,及时发现课题研究中存在的问题进而把课题研究推向深入。

2、进一步加强学科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在上学期初步分类积累的基础上,尽本组教师有限的人力与时间去丰富、完善、精细、专业化,为今后组内教师备课、上课、做课件积累丰富、典型、有价值的教学资源。

3、常规工作方面:

(1)教学质量能否得到保证与提高,教师的教学过程是关键,每一个任课老师要以新课程理念为指导备课、上课、作业、课后反思、课后辅导、评价等教学的各个环节。

(3)认真组织开展好组内课型研究课、学科组教学竞赛及对外公开课,把这些课的开设与学校的磨课活动结合起来,通过认真备课与组内讨论打造学科特色课、精品课,避免教师备课上课的盲目与随意性,大大提高课堂效率并创出特色。

(4)积极参与对外学习交流活动,学习借鉴别人的科学做法,收集新信息,做到与时俱进,共同提高。

(5)组织毕业班教师认真研究近三年的中考卷、新课标,专研新教材,明确中考政治学科试题改革的方向,研究课改与考试的关系,充分发挥中考对教学的导向作用。明确中考考察知识的广度与深度,编写好配套学案与复习练习,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提高教学效率。

小学校本课程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正确认识个人年前途与祖国命运的关系,懂得报效祖国是大志。

能力目标:分析个人前途与祖国命运的关系,培养学生辨证思维能力;利用教材提供的材料设计活动,培养学生探究学习能力、合作学习能力和表达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关心祖国命运的情感;自觉把个人前途与祖国命运联系起来,立报效祖国之大志。

二、教学重点:个人前途和祖国命运息息相关;立报效祖国之志。

三、教学难点:个人前途与祖国命运息息相关。

四、教学准备:学生收集热爱祖国的故事。

五、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

观看建国六十年庆典录像。

师:观看完录像你有怎样的感受?

祖国在发展,祖国在腾飞。作为炎黄子孙,我们为祖国而骄傲,为祖国而自豪,我们要为祖国而歌唱!我们小学生从小就要热爱祖国,立志报效祖国。板书课题。

(5)你还能列举其他具有崇高志向的人物,并说说他们的事迹吗?

(学生思考和回答上述问题,老师导入课题,并完成以下学习内容)。

指名回答第(1)问:

总结。

:李四光几改志愿是因为他满怀一种忧国忧民之情,深怀一颗报国救民之心。

指名回答第(2)问,重点让学生明白李四光对祖国的贡献,初步树立热爱祖国的情感,明白好好学习的重要性。

指名回答第(3)问。具体感知李四光的爱国行为。学生小组讨论回答第(4)问:

李四光几改志愿的故事告诉我们,在进行未来道路选择时,应把个人前途和祖国的命运紧密地联系起来,像李四光那样,按祖国的需要来选择自己的志向。这说明一个道理:个人前途和祖国命运息息相关。

(1)祖国命运影响个人前途。

通过新中国成立前后中国人的命运比较来例证,事例可要求学生收集,也可老师举证。让学生具体感知祖国命运对个人前途的影响。如九一八事变后,东三省沦陷,东北人民陷入水深火热的悲痛之中,没有强盛的祖国,哪有幸福的家。又如改革开放后,随着国力的逐步增强,人民安居乐业,海外华人的权益也得到保障,近几年中国政府的几次撤侨行动,就凸显个人的前途命运与祖国的前途命运血肉相连。

(2)国家的富强要靠全体人民的团结奋斗、艰苦创业和无私奉献。

(3)感知个人与祖国关系就会时刻关心国家的发展和安危。学生汇报第(5)问:

(三)出谋划策——如何报效祖国,热爱祖国?

学生小组讨论,然后让学生进行角色扮演,(四)总结。

校本课程教学设计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指出:学校要“积极开发并合理利用校内外各种课程资源。”我校开发的乡土校本活动教材涵盖环境资源、乡土风情、历史传说三个部分。包括初步认识、了解家乡的地理位置、自然环境、人文景观;搜集、分析家乡的乡土风情、历史发展、趣事趣话;完善、设计家乡的历史传说、硕果累累和美好未来。《走进走近吴宓》是我校乡土校本课程中的一个活动主题。、吴宓(1894—1978),陕西省泾阳县人。字雨僧、玉衡,笔名余生。中国现代著名西洋文学家、国学大师、诗人。国立东南大学(1949年更名南京大学)文学院教授(1926-1928)、,国立西南联合大学外文系教授,1941年当选教育部部聘教授。1950年起任西南师范学院(现西南大学)历史系(后到中文系)教授。清华大学国学院创办人之一,学贯中西,融通古今,被称为中国比较文学之父。与陈寅恪、汤用彤并称“哈佛三杰”。著作有《吴宓诗集》、《文学与人生》、《吴宓日记》等。

乡土人文类主题探究活动课。

1、大事年表。

2、人物生平。

3、爱情故事。

4、人物轶事。

5、主要贡献。

(一)总体目标。

通过各种教育手段使学生进一步了解家乡的吴宓激发学生的爱国爱乡之情。在活动中指导学生综合运用各种技能(如参观、访问、上网查资料等方法)查找资料、获取信息,逐步提高学生收集、处理和运用信息的能力,让学生做学习的主人。并且在探究活动中,引导学生主动吸取民族文化的营养,在继承民族精神的同时,培养其时代责任感、使命感。

(二)具体目标。

1、学会一点知识。

探究性学习是一种学习活动也是一种学习方法,是一种改变学生以单纯被动接受知识为主的学习方法。为学生构建了开放的学习环境,提供了获得知识的机会,使学生获得多渠道的学习方法,使学生的学习活动更广泛有效。

2、获得一点体验。

课标中明确提出要关注学生学习的过程性体验。由于探究性学习活动是一种类似学术(或科学)研究情景的学习活动,因为学习方式的改变,学生在知识学习方面可能收效甚微,但是他们每经历过一次探究过程,就将获取一种体验。这种体验包括:收集、分析和利用信息的体验;分享合作成果的体验;用科学道德和科学态度处理问题和解决问题的体验。这些体验对学生的成长,对他们适应未来社会的发展都是必不可少的。

3、得到爱国主义精神的熏陶。

在学习过程中,学生通过各种方式的学习,了解了吴宓的事迹和爱国精神,得到了精神、文化的熏陶。

重点:

1、在具体活动中体会成功精神,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

2、促进对家乡文化的了解,树立爱家乡、建家乡的情感。

难点:学生自主、探究、合作能力的培养。

力求体现课程活动化,活动课程化的原则,以五年级为单位,打破班级界、限,形成活动探究小组展开活动,课内活动与课外活动相结合。

(一)具体活动课时安排:

课前准备1星期、课堂活动2课时、课后延伸1课时。

(二)活动实施过程。

1、课前准备活动——收集、整理资料。

指导学生围绕《走进吴宓》这一主题,开展小组合作、自主探究、学习交流活动。分组收集有关郑成功的图片、故事、文字资料、录像等,做好活动记录,资料收集突出资料来源的多渠道和资料形式的多样性。在教师指导下对资料进行整理分类,确定交流、表达形式。

2、课堂组织活动。

组织学生交流课前的活动成果。

a、学生根据自己课前收集到的材料分组进行全班交流、讨论。b、教师展示自己收集到的资料与学生分享。c、谈谈自已的一些体会和感受。d、教师进行评价与小结。

3、活动延伸。

组织学生进行实地参观吴宓纪念馆。

1、树立课程成本的观念。学校提供或帮助解决活动所需要的器材、资料、场地以及人员的联络。

2、学校将请本校有特长的老师及班主任组成教师小队作为指导小组,并根据活动的需要聘请有关部门专家、学生家长等作为校外辅导员。

3、要给学生创造一种灵活的、有利于探索研究的学习环境,鼓励学生积极参与,通过不同的组合形式(个人、结对、小组、全班),让所有的学生都有机会通过各种渠道获取、使用信息。

4、学生的`校外活动要在指导教师参与的情况下展开,并争取社会有关部门和学生家长的支持和参与。

5、指导学生注意活动中的安全问题,培养学生的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防止意外事故的发生。

评价的目的在于通过评价激励学生的发展,不断强化学生的正确行为观念。本课程目标设置重在学生的探究过程,重在探究过程中获取的情感体验、情感的陶冶,重在学生的全员合作参与。因此在评价时应注重引导学生对自己在学习、实践活动中的各种表现进行自我反思性评价,重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自我评价和自我改进。

1、整体评价学生:将学生在课程中的各种表现作为评价他们学习情况的依据,使其融合为一个有机整体。

2、多元化评价学生:强调评价的多元价值取向和多元化标准。评价主体要多元化,实现学生自评、互评、家长评、教师评四结合的方式。

3、过程性地评价学生:重视学生学习过程的评价,重视评价学生在活动过程中的表现以及他们解决问题的过程与方式,即使最后结果不能实现预期的目标,也应从学生获得宝贵经验的角度视之为重要成果,肯定其活动价值,使其获得成功的体验。

文档为doc格式。

校本课程教学设计

让学生把愉悦的心情带人科技制作课堂,必须解放学生的眼、口、手等感官。

《小风车》首先给出一个背景,是让学生由此产生对风车的兴趣,接着让学生观察风车的'各部件让他们想想、看看,悟出怎样制作的技法,再写出自己的设计思路。这是培养学生做任何事都必须先想好了再做的习惯,改变那种做到哪里是哪里做不好就拆掉的坏习惯。其次,明确我们今天要制作一件风车的活动目标。再让学生看看手边的工具和材料以及向你介绍的一种制作方法,想想说说自己的制作方法,然后把自己的设计思路写出来。完成后,可以对学生的作品进行评比,评比可以根据准确、速度、美观、牢固、灵活等条件进行。把风车真正玩起来,使课堂教学由课内向课外拓展,给学生进一步自由。

最后,进一步向课外拓展。让学生观看更多的风车让学生选出自己最喜欢的进行创作,并努力使自己的作品更美观、更灵活。

3、通过活动培养学生与人合作和积极进取的意识。

1、教师:课件一个。作品若干。

2、学生:卡纸、一次性纸杯4个,工具:小剪刀1把,胶水、木筷、牙签。

分5个小活动进行。

活动一:

创设情景,激发兴趣。

1、观看一段录象,看看录象中哪些作品你最喜欢,它们各叫什么名字?(各种风车、电扇)。

2、欣赏其他班同学的一些风车模型。

3、仔细观察,先看看这些风车是怎样装配起来的?它们是由什么材料制作的?

4、对同学的制作提出问题。

5、思考:想拥有一架小风车吗,用什么办法?

活动二:

仔细观察、设计方案。

2、教师介绍一种制作方法(教师制作)。

“方方正正纸一张”。请同学准备一张正方形的稍厚的白纸(彩纸也可)。

“对角剪开四片连”。先将纸对角折好,再用剪刀剪开对角线,不要完全剪断,四片要有连接的地方。在风车的正面和反面都涂上喜欢的颜色。(如果用的是彩色纸就不必涂色了)。

“每隔一角中心卷”。剪开对角线后一共有八个角,按照顺序间隔着卷四个角到中心。

“图钉钉住吹就转”。用图钉钉住卷起的四个角和纸的中心,钉在铅笔杆上,风车就做好了。用嘴吹风车的叶片或跑动就会转动。(卷好的四个角也可用浆糊粘牢)。

3、将观察到的和想到的东西写在自己的“点子站”里。

4、学生设计制作(初次写有一定的难度,教师要多加指导)。

活动三:

巧手制作、拓展思维。

1、展示已经写好的作品设计思想。

2、如果把想法变成现实,在制作时可能会遇到什么困难?

3、师、生合作做一种小风车。

4、各小组根据自己的设计思路开始制作。

活动四:

评价激励、保持创作热情。

1、请各小组长推荐出自己小组最好的作品,上台展示,并做简单介绍。

2、学生进行作品介绍。

3、玩小风车。

活动五:

大家做的作品老师都很满意,可我相信同学肯定还想把自己的作品做的更加漂亮、结实,刚才有的同学在议论想改进自己的作品,还有的同学想另做一个更难、更漂亮的呢。这很好!那么就请你在家里或课外把它完成,我们在下次科技制作课继续比赛,祝大家成功!

校本课程教学设计

世界是美的,有些美是大地的恩赐,还有些需要人类创造。我们身边就有许多平凡的东西,只要人们发现,再创造,也能成为生活中美的一部分。本课内容是让学生在欣赏丰富多采的拼贴画作品中感受不同质感的材料产生的美。

这些拼贴画作品的内容丰富:有用牙签、火柴贴成的房子、竹子、树干等,有用色纸剪贴成的各种生动的形象,也有用树叶组合成的有趣的'动物形象。在学习中,通过多媒体展示优秀拼贴画作品,引导学生观察、讨论,在探索实践中掌握拼贴画的表现方法,从而达到能利用多种材料自如地在作品中进行表现与创作。

六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基本的拼贴方法,只是缺乏对许多材料性质的认识和利用,所以本课旨在引导学生发现新知识、新技能,培养学生发现美、体验美、创造美的能力。

1、通过对美术课程的学习,熟悉美术的媒材和形式,理解和运用视觉语言,更多地介入信息交流,使学生共同认识美、发现美、创造美。

2、注意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让他们自己发现并初步掌握新知识和技能,在创作完成中运用新知识,培养创新能力。

1、通过欣赏作品,认识材料的质感和效果,培养发现美、创造美的能力。

2、亲自体验美术表现的多样性,激发出学习美术的热情。

3、使学生懂得欣赏美、表达美。

本课教学通过多媒体把拼贴画作品生动地展现在学生眼前,使学生在近距离的接触中认识拼贴画的材料、性质。同时教师还利用投影仪讲解、示范拼贴画制作步骤,进一步加深了学生对拼贴画制作方法的认识,并在动手实践中掌握拼贴的表现方法。

教师准备:

1、多媒体课件。

2、碎布、色纸。

3、胶水、铅笔、剪刀。

学生准备:各种拼贴画材料、色笔、剪刀、胶水等。

一、变一变、做一做。

游戏场景1。

师:同学们喜欢边魔术吗?你们会变魔术吗??今天我们一起玩变魔术的游戏,好吗?

板书课题。

课程思政教学设计案例

1、介绍查尔斯·狄更斯的创作背景、写作特色及其主要作品。

2、介绍19世纪中后期英国批判现实主义特色。

3、分析《远大前程》中的人物形象,赏析小说开放性的结尾。

二、思政育人目标。

1、认识19世纪英国资产阶级绅士文化价值观的实质。

2、开展大学生社会主义理想信念教育。

三、思政育人案例设计及实施过程。

1、课程导入。

(2)图片展示:

总结:英国的绅士文化体现了英国社会的等级特征和金钱至上的价值观。金钱和地位成了年轻人的远大理想,财富的价值与其来源无关,“向上爬”成为当时英国青年一代的座右铭。

2、社会主义理想信念教育的核心内容。

理想信念教育是大学生思政教育的核心,决定大学生的价值观取向。它包括坚定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和为共产主义事业而奋斗的远大理想,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

3、深层阅读与深度反思。

(1)英国绅士文化的本质:“绅士”本指行为优雅有礼的男士。然而19世纪的英国社会风尚已经将“绅士”变为一种上流社会的符号,与金钱和地位划上了等号,与教育程度和礼仪关系不大。连像麦格维奇这样的罪犯,都梦想成为绅士,为此他把自己的梦想当作恩惠施与可怜的穷苦孩子匹普。“绅士”已经成为英国资本主义社会的一种特殊的文化现象,绅士文化也成了英国等级社会金钱至上的象征。

(2)“思政”教育:匹普的成长经历告诉我们,远大的理想不能脱离现实,否则就是虚梦一场。实现理想要脚踏实地,要有拼搏精神和辛勤劳动的付出,绝不能寄希望于不劳而获。理想是奋斗目标,不能与不切实际的梦想等同;成功是价值观取向和信念追求,不能与金钱和地位挂钩。

当代大学生应坚定为共产主义事业奋斗的远大理想,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而努力奋斗,要把个人的发展和国家的利益结合起来,共同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当代大学生正处于人生发展的关键阶段,个人成长过程中会受到西方文化势力的影响,应该学会辨别是非的能力,牢固树立文化自信、道路自信和制度自信,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校本课程案例

各中心校、高中:

根据《渭南市电化教育馆转发陕西省教育信息化管理中心关于开展“陕西好课堂”网络大赛及“双减”优秀案例征集展示交流培训系列活动的通知》(渭市电教发〔2022〕4号)文件精神,区局研究决定,组织全区学校和广大教师参与“陕西好课堂”网络大赛、“双减”优秀案例征集活动等五项系列活动,现将具体要求通知如下:

2022年4月—2022年11月20日。

全区中小学、中职学校和幼儿园在校教师,区级教研员。

(一)“陕西好课堂”网络大赛(4月—11月)。

“陕西好课堂”网络大赛旨在全面推进“课堂革命陕西行动”,落实“三个课堂”,为我省教师搭建一个相互交流、学习、展示的平台,从而进一步提升教师课堂教学水平和创新能力。

(二)“陕西好课堂”培训提高研修班(4月-10月)。

“陕西好课堂”提高研修班旨在为全省培养一批具有一定信息素养,勇于创新的学科骨干教师,充分发挥信息化和互联网对教育教学、课后服务的助推和提升作用,确保基础教育减负提质增效,推动我省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

(三)校本课程优质资源征集(4月-11月)。

校本课程优质资源征集活动,旨在挖掘、交流学校校本课程建设的成功经验与实施效果,促进我省优质校本课程资源的共建共享,进一步规范“校本课程”的建设、管理和实施,形成校本课程建设与实施可持续发展的良好环境。

(四)“双减”优秀案例征集活动(4月-11月)。

征集各单位落实“双减”政策提升教育教学质量和服务水平的创新实践案例,包括但不限于:课后服务(暑期托管、服务管理、师资安排、免费优秀线上服务资源等)、作业减负(作业设计、作业管理、作业指导等)、考试管理(命题设计、频次管理、评价管理等)、其他管理(手机管理、读物管理、睡眠管理、体质管理)、课堂教育教学提质(教学方式转型、学习形态变革等)、家校社联动(学生课余生活指导、周末学习指导等)。

(五)陕西省首届中小学作业设计大赛(4月-7月)。

为进一步提升教师专业成长,提高作业设计质量,切实减轻学生学业负担,提高作业的针对性、有效性,积极探索通过加快推进“双减”工作落地见效,作业设计大赛为教师提供了相互交流的平台,进一步提高了教师的作业设计能力,为今后寻找“双减”背景下减负提质有效路径、提高教学质量奠定了良好基础。

1.请各校积极组织广大教师参与。通过大赛和各类活动充分展示交流本校和教师好的经验、做法和成果,挖掘一批具有创新性、代表性的特色资源,为教师提供一个展示特长与创新交流的网上空间。

2.本次活动依托陕西教育大平台(https:///)组织开展,各项活动具体细则详见附件。

3.本次系列活动采用竞赛、评选、奖励和表彰(具体评选规则及奖励和表彰详见各征集展示内容附件予以说明)。

4.“陕西好课堂”培训提高研修班主要以线上培训的方式进行,请各校于3月28日前提交将参训人员报名信息。

联系人:**.

联系电话:266375613319138252。

校本课程案例

如下:

1、因为地处偏僻,所以一些活动开展面不能展开,加上经费紧张,所以成效无法达到预期效果。

2、部分教师、学生对此认识还是存在着像对待以前兴趣小组一样,重视不够,导致一些活动中途中止。

3、学生有的在活动中,还无法与别人合作,加上生源少,有些预定的教学内容无法开展。

1、加强投入力度,争取在质上有突破,在学校有限经费上尽量充。

分利用已有资源。

2、平时多利用一些机会做思想工作,让学生、教师对校本课程的开发有深层次上的认识。

3、要求教师在教学中注意学生主动性、合作等方面的引导,并能迁移的各个学科的教学中。

展望未来,校本课程开发路还很长,我们只处于初级阶段,任重而道远。我们深信在各级领导的关爱和指导下,我校将开设好现有的校本课程,立足学生实际和学校现状,进一步开发新的适宜学生发展、促进教师发展的校本课程,充分发挥学校的.整体育人功能。

剪纸校本课程教学设计

剪纸在我国古时候就广为流传,剪纸校本课程的实施有利于继承我国民间剪纸艺术的文化,更有利于教育教学,同时从自己动手动脑的活动中,体味到生活的乐趣,更加热爱生活,提到审美的能力,同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下面是小编分享的剪纸校本课程教学设计,欢迎阅读!

1、了解什么是六角折。

2、会剪简单的图案

3、学会欣赏

同学们,我们都学了剪纸,你能回忆一下剪纸都用哪些工具吗?

生:剪刀和手工纸。

那么我们在剪之前一起来背一背我们的儿歌《安全使用剪刀》。

小小剪刀真神奇,

剪来剪去剪东西,

小小剪刀轻轻拿,

当心它的大嘴巴。

剪纸时候才用它,

走路时候要放下。

小朋友们用剪刀,

握住刀尖递给她。

别让嘴巴咬到人,

刀尖不冲你我他,

安全使用别忘啦!

今天老师也带来了一些漂亮图形的剪纸,想看吗?(出示小树、雪花、花朵等)

仔细观察,今天老师带给大家的图形都是几角折的?

师:孩子们真是有一双火眼金睛呀,请孩子们动手跟老师学一下六角折的折法。

教师演示,学生跟着学。

师:我们折好了,那我们要怎样来剪呢?(是板书:剪)请同学们发挥自己的想象,自由的剪一剪吧!

学生自由地剪一剪。

师:现在让把这些剪好的图形打开来,你看看自己剪的像什么呢?同桌之间说一说。

同桌之间交流剪法。互相介绍自己的作品。

刚才同学们同桌之间交流了,那下面请哪位同学再给全班同学展示一下自己的作品,说一说自己剪的过程。

全班交流

请你在你准备好的纸上画出你想剪的`图案。看谁画得最漂亮(师巡视指导)

接下来就要自己随便开始剪了。

师:老师在剪的时候你要提醒自己注意些什么呢?(生:剪的时候认真,仔细,不要把细小的地方剪断;不要伤到自己和同学。)

全班交流展示作品。

剪好了的同学举起你的剪纸让大家看看(师也举起刚才剪好的一些有代表性的作品)

最后还应该把剪好的作品贴好,写上名字。

提醒学生 做有始有终的孩子,收拾好自己面前的纸屑

一、从课堂引入:我复习儿歌引入,提醒学生剪纸的过程一定注意安全。

二、我让学生自己剪随便按照自己的想法剪,是为了激起学生的想象,让他们对剪纸感兴趣,都跃跃欲试,渴望自己动手,积极参与课堂教学。(师生也有互动,生生有互动)

三、体会设计思路:学生根据老师讲的几种剪纸折法,自己创作一幅剪纸作品。(培养了创作能力,让思路独特、有创意的作品就出来了,这里运用了发现法、探究法:以引导探究为主)

我把剪纸教学引入课堂,是为了唤起并激发学生对民族剪纸艺术的热爱,继承并发扬民族艺术,让学生从小培养对民族剪纸的了解和兴趣,增强学生民族自豪感;进一步提高对形式美的认识和感知、创造美的能力培养。

剪纸可以使学生们安静下来,专心致志的干一件事,剪纸进课堂不仅促进了学生的身心发展,让学生在活动中受到美的熏陶,而且还发展了同学们的创造力,更重要的是保护并继承了我国的传统艺术。

课程思政教学设计案例

3、朗读诗歌,感受本诗在抗战中的极大鼓舞作用。

二、思政育人目标。

1、帮助学生理解诗歌对国家民族苦难的忧患意识;

2、帮助学生理解诗歌传递的同仇敌忾、抗击侵略的时代最强音。

三、思政育人案例设计及实施过程。

1、《黄河大合唱》的成诗经过。

《黄河大合唱》诞生于抗日战争前期的革命圣地延安。这部作品由诗人光未然作词,以黄河为背景,热情歌颂中华民族源远流长的光荣历史和中国人民坚强不屈的斗争精神,痛诉侵略者的残暴和人民遭受的深重灾难,广阔地展现了抗日战争的壮丽图景,并向全中国全世界发出了民族解放的战斗警号,从而塑造起中华民族巨人般的英雄形象。2015年8月26日,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发布了“我最喜爱的十大抗战歌曲”网络投票结果,《黄河大合唱》是入选的10首歌曲之一。2019年4月13日,在《黄河大合唱》首演80周年纪念日,由陕西省委宣传部、延安市委宣传部等单位联合主办的“我和我的祖国——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暨纪念《黄河大合唱》首演80周年”系列活动在延安鲁迅艺术学院旧址举行。

2、诗歌表现了黄河儿女众志成城抵抗日本侵略者的英勇场景。

全诗共八个乐章,分别名为:《黄河船夫曲》、《黄河颂》、《黄河之水天上来》、《黄水谣》、《河边对口曲》、《黄河怨》、《保卫黄河》、《怒吼吧,黄河》。“在暴风雨中搏战”的“黄河的船夫”,“在高山之巅”“歌颂着黄河”的“时代的歌手”,“在黄河边上不期而遇”“一同踏上了战斗的道路”的“两个流亡的老乡”,在黄河边上哭诉的“失掉了丈夫”和孩子的乡村妇女,都一一登场。这时,“在河东,河北,在万山丛中,在青纱帐里,四面八方都卷起了复仇的巨浪,中华民族优秀的儿女正在为保卫黄河保卫祖国而战”。从整体看,组诗《黄河大合唱》首首均以黄河为题材,紧扣“保卫黄河、保卫华北、保卫全中国”的中心主题,构成浑然一体的篇章。每个乐章起首都有一段说白,每段说白都密切联系主题,做到了层层推进、承上启下,使作品具有了更加震撼人心的情感力量和雄浑气魄。诗歌刻画了滚滚黄河的雄伟气魄,描绘了黄河儿女的优秀品质,赞扬了中华民族百折不挠的伟大精神,既有如黄河奔腾般的怒吼,也有如泣如诉的呜咽;既有对外敌欺凌、有家难回的控诉,也有团结起来、保家卫国的呼号。如第七乐章《保卫黄河》,用“谁愿意像猪羊一般任人宰割”的反问句和“风在吼,马在叫”、“端起了土枪洋枪,挥动着大刀长矛”等排比句式,把中华儿女坚决抵抗侵略者的决心推向高潮,把听众带入黄河儿女众志成城抵抗日本侵略者的英勇场景。

3、诗歌歌颂了中华民族伟大的民族精神。

《黄河大合唱》用感情丰富的篇章歌颂了中华民族抗日战争中顽强的民族精神,表现出伟大祖国灿烂悠久的历史,以及讴歌了中华儿女顽强斗争、保家卫国、永不服输的必胜之心。《黄河大合唱》紧紧围绕着抗日战争和爱国主义情怀这两个核心内容,以深刻的感情与丰富的艺术形象,一次次将音乐的情绪推向最高潮。《黄河大合唱》这一音乐巨作,其内涵远远超出了艺术的领域,在推动中国人民的民族团结,提升我国民族凝聚力等方面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在这一点上也是其他艺术作品都无法比拟和企及的。《黄河大合唱》对于弘扬中国人民的爱国主义情怀以及展现中华儿女顽强的民族精神,都具有十分深远的意义。

(略)。

高中地理课程教学设计案例【】

本节内容较为系统、详细地分析了影响农业区位的自然、社会、经济等因素。通过活动,使学生了解农业的区位选择受多种因素的制约,因此在发展农业生产时,要因地制宜,因时制宜,才能充分合理地利用土地。

教材通过泰国湄南河平原的水稻种植和澳大利亚牧场的对比,引出区位的概念以及农业不同区位选择的原因。泰国湄南河平原和澳大利亚东南部在自然条件、社会经济条件和农业生产特点方面的区别应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加以对比。使学生理解:农业的区位因素主要有哪些?农业的区位选择在本质上就是综合考虑多种区位因素从而对土地的合理利用。在这一基础上,学生就较容易回答出两地农业生产存在巨大差异的原因了。

图3.3是本单元核心原理的概念图,是本单元的其他内容的基础,教学中应在分析各个案例和“活动”的过程中反复运用,从而达到熟练应用的目的。p43的三个活动的设计在于帮助学生理解农业生产的布局、变化与区位因素的影响,教学中应充分利用好这一内容,以提高对学生探究能力和读图分析能力的培养。活动l和活动2在教学时应出示地图,让学生找到孟买、罗马、江西泰和县的地理位置。使学生建立空间概念,进而帮助他们分析这三个地区的地理区位条件。活动3是“我国_带沿海地区农业景观的变迁”,教学中需要出示一些这一地区的土地利用变化资料以及稻米、甘蔗、花卉三种作物的市场价格,最后引导学生分析说明农业区位的选择受市场因素的影响。

p44案例1的目的在于说明农业的区位选择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而且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问题。教学时要引导学生分析地中海农产品种类及消费地的变化,通过对法国和西班牙两国的农业区位差异的比较,使学生学会进行地理区域比较的方法和思想。

农业地域的形成是因地制宜、合理利用土地资源的结果。教材中以澳大利亚混合农业地域的形成过程为例来说明这一问题,教学时要充分利用教材中多图综合,分析澳大利亚混合农业地域类型形成的原因,同时训练学生的读图分析能力。

三维目标。

知识与技能。

l.从地理位置、自然和社会因素等方面,理解农业区位的含义。

2.理解农业生产的布局、变化与区位因素的影响,说明农业生产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3.通过分析澳大利亚混合农业地域类型形成的原因,训练学生读图分析能力。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对不同农业地域景观图的比较,理解农业区位的含义。

2.利用图表分析法、比较法帮助学生理解农业生产的布局、变化与区位因素的影响。

3.以具体案例引导学()生理解法国和西班牙两个国家农业区位差异,学会进行区域比较。

课程思政教学设计案例

1、课程教学目标:掌握外压容器的设计准则,掌握外压容器的计算方法。

2、思政育人目标:

(2)思政育人目标:培养学生养成责任意识,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

(3)育人主题:科学精神,工匠精神,价值主题。

二、教学实施过程。

1、引出课堂知识——案例分析。

通过引入外压容器的失稳案例,进一步强调外压容器设计安全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安全意识,引入压力容器设计准则的概念。

图5压力容器失稳。

由于几何性质和尺寸的偏差、材料性能不均匀和加工制造带来的误差等因素,势必会降低外压圆筒的承载能力,因此工程上的处理方法是类似于强度计算时引入安全系数的做法,引入一个稳定系数m。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m的值会越来越小。这要靠学化学工程与工艺的学生来进行研究,创新和探索,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问题:什么是创新?

教师总结创新:有人说基础研究是创新,有人说人才是创新,有人说实践是创新,创新应该就是突破常规。现在同学们都在学校学习基础知识,只有实现了基础知识的储备,才有可能实现创新。由于人们对化学工业的需求越来越高,对于其产品纯度等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这些要求都离不开化工设备的强度设计,因此,需要人们对化工设备设计等方方面面都进行了创新,未来还需要进行更多的创新,才能满足日益增长的需求。因此,作为社会主义的接班人,要在常规知识的基础上,进行深度思考问题,解决问题,力求实现创新突破。

2、设计准则和强度设计。

外压容器设计具有两种方法:一种是理论计算法,另一种是图算法。通过此部分的讲解,让学生熟知学习知识并不仅仅是为了毕业,是为了真正掌握知识,任何一个人在任何一个场所下都是具有初心和使命的。我们学习的初心就是学有所用,学有所思,学有所值。希望每位同学都能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在掌握基础知识的基础上,力求实现突破常规,寻求创新。

校本课程教学设计

1.初步建立保护环境的意识,爱护公共设施。

2.发展小组合作能力,为保护环境做力所能及的事情。

〖活动准备〗。

(一)学情分析。

我校地处福州市区,本班60%的学生来自学校周边社区,多是干部和职工的子女,环保意识较好;40%的学生来自郊县,多属进城经商子女,家长忙于做生意,忽视对子女进行习惯养成的教育,学生环保意识较弱。因此,有必要通过活动和学生之间的互相影响,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使他们养成良好的保护环境的习惯。

(二)物质资料准备。

课前教师收集有关周围的优美环境和受损公共设施的音像资料,制作课件;提供制作环境保护公约的底板和辨析图,评价激励学生所需的红花。

〖活动时间〗。

1课时。

〖活动过程〗。

播放本班学生在公园、社区游玩的录像资料,让学生欣赏美的环境。

(一)导入。

1.赞美生活的地方。

师:同学们在公园、社区游玩的过程中,肯定有许多感受,谁来说说?

生:我们生活的地方山清水秀。

生:我所居住的地方是最美的地方。

生:我所住的社区非常方便,非常温暖。

……。

2.看损坏环境的图片,谈体会,激发学生保护环境的情感。

师:可是这么美好的家园里却出现了一些不美的现象。

(课件出示环境被损坏的图片。)。

生:哇!

师:你们看了有什么感想?

生:我看了,心里觉得很不舒服。

生:我想,是谁把这弄成这样,多么不爱护环境呀!

生:这么美的地方出现了这些脏东西,就变得不美了。

3.小结。

师:是呀,大家都想把自己生活的地方保持得既干净又舒适。那么要怎样爱护我们生活的环境,让它美如画呢?这就是我们今天要讨论的问题。

教师板书课题:爱护我们生活的环境。

(二)出示图例,进行辨析。

1.课件出示“环保卫士”丁丁、当当两位卡通人物,激发学生兴趣。

师:这节课,我还请来了“环保卫士”丁丁和当当,参加我们的学习活动。

丁丁、当当:我们是“环保卫士”。

丁丁:我叫“丁丁”。

当当:我叫“当当”。

丁丁:我们交朋友吧!

2.对文中图例进行辨析,联系生活实际,明确保护生活环境该怎么做。

丁丁:听说福州是个美丽的城市,我们来了一看,果真如此。我们还在福州的街头、小区里、公园中、校园里看到了许多爱护环境的好孩子,我们要送给他们“环保卫士花”。

(课件出示教材中的图片。)。

当当:咦,这位小朋友为什么要把痰吐到纸上?

丁丁:同学们,你们能回答当当的这个问题吗?

师:那我们应该送他“环保卫士花”。

(课件中送出“环保卫士花”。)。

教师板书:1.不随地吐痰。

丁丁:我们还看到了许多现象。

(课件出示教材中其他图片,请学生评一评。)。

师:你们手中也有同样的图,请同学们看懂图的意思,同桌交流,谁做得对,谁不对,为什么?对的,给他画朵环保花。

(用幻灯展示学生的辨析图,学生汇报。)。

生:我给一、二、三幅图上的小朋友画上了环保花,因为第一幅图的小朋友擦掉了墙上乱涂乱画的东西。第二幅图的小朋友没有乱扔包装袋和香蕉皮,而是扔进了果皮箱。而第三幅图的小朋友不乱泼脏水。

师:同学们,你们赞成他说的吗?

生:赞同。

教师板书:2.不在墙上乱画。3.不乱扔垃圾。4.不乱泼脏水。

生:我觉得第六幅图中的小男孩做得不对,他翻过栏杆走进草地玩,把小草踩坏了,还把栏杆弄坏了。旁边的小女孩是“环保小卫士”,因为她在批评、制止小男孩的行为。

师:你说得真好。(送红花)是呀,我们要爱护环境,就要爱护公共设施。

教师板书:5.要爱护公共设施。

师:公共设施还包括哪些?

生:还有电线杆和公交站牌……。

生:还有第三幅图里的ic电话亭。那个小男孩也不爱护公共设施,他打完电话没把听筒挂在机子上。

师:对,第三幅图和第六幅图里的小女孩都敢于制止破坏环境的行为,她们都是“环保卫士”。

教师板书:6.敢于制止损坏环境的不良行为。

生:第四幅图的小女孩和第五幅图的小男孩都是敢于制止破坏环境的行为的“环保小卫士”,也同样能得到“环保卫士花”。

师:他们还制止了哪些破坏环境的行为?

生:第六幅图的小男孩制止了一位小女孩把跳绳绑在小树上。

生:第四幅图的小女孩敢于制止两个小男孩在美丽的草地上做游戏。

教师板书:7.要爱护花草树木。

师:你们要像图上的小朋友那样,从不同的方面来爱护美好的生活环境。想想自己平时已经做到了哪几点,哪些地方自己还需要学习。

生:我平时经常把纸团扔在抽屉里,以后要把纸团扔进果皮箱。

生:我有时用铅笔和小刀在桌面划刻,我一定会改掉。

……。

师:你们通过学习,知道要改正错误,也能成为保护环境的新朋友。我建议大家也给这几位同学鼓掌。那么我们来立个“环境保护小公约”,共同遵守吧!

教师在刚才板书的内容上加上标题――“环境保护公约”,并加上边框。

(三)教材内容延伸到课外,再回到生活。

丁丁:同学们,你们做得真不错。可是除了这些,为保护生活环境,你还能做些什么呢?

教师在板书“环境保护公约”后加上“……”

师:请同学们组成四人小组进行交流,并把交流好的结果用彩笔写在发给你们小组的“环境保护公约”的底板上。不会写的字可以用拼音或图画代替。完成后贴在教室的墙壁上,大家一起交流。

学生组成四人小组活动。

师:哪个小组愿意派代表把自己小组的“环境保护公约”向大家宣读。

生:这是我们小组订的“环境保护公约”――经常打扫卫生、不随地大小便、不乱涂乱刻。

……。

生(七嘴八舌):贴在家里、贴在小区门口、贴在教室里……。

师:好的,放学后就按你们说的去做吧。

(四)动手实践,保护环境从身边做起,从小事做起。

师:爱护环境不仅要认识到,更要会动手做。

师:看看教室的环境,找找现在有哪些是我们可以做到的?

生:哦,我发现教室的卫生角有点乱了,我想把它整理好。

生:还有三角柜、玻璃橱等。

生:我想给教室洗个澡(生齐笑),就是把教室打扫干净。

师:就请你来当组长吧,哪些同学愿意和他一组?

……。

生分好小组后,领好工具,分组行动,教师指导并教育学生在劳动时注意安全。

(五)活动结束,谈谈体会。

师:刚才同学们干得真起劲呀!不过由于时间关系,没做完的可以在下课后接着干。现在你们一定有许多感受吧,来说一说。

生:我们是“清除墙渍小分队”,我们发现教室的墙壁上有些小污渍,我们齐心协力把这些污渍清除了,现在教室的墙壁干净多了,我们看了觉得很高兴,今后,我们还会这么做。

……。

教师设置一个插曲,检测学生的环保意识:教师随意地往地上扔废纸。

生(七嘴八舌):老师,不能往地上乱扔纸屑。

师(马上拣起纸屑):真好,同学们不但环保意识强,还勇于制止破坏环境的行为。这个小测试,你们都合格了,你们都是“环保小卫士”了。

(六)。

总结。

师:通过今天的活动,你学会了什么?

生:我知道了怎样爱护自己生活的地方。

生:我知道要用双手来保持我们美好的生活环境。

生:通过今天的活动,我知道了保护环境要做到敢于制止破坏环境的行为。

……。

(七)布置下次活动的任务。

师:单靠我们来爱护环境,够吗?还要怎样?

生:还要叫爸爸、妈妈也来爱护环境。

师:说得真好。

生:还可以让叔叔、阿姨们加入“环保卫士”的队伍。

师:对,我们要向全社会宣传,动员所有的人都来爱护我们生活的环境。那我们该怎样在社会开展宣传活动和环保活动?下次活动我们来交流、讨论。

师:丁丁和当当看到同学们的进步,一定会很高兴的。

(出示课件。)。

丁丁:你们刚才说得、做得都很棒,欢迎你们加入“环保卫士”的队伍。不过,要持之以恒哦!

当当:我们这些“环保卫士”一起来唱一首环保三字歌吧。

师生齐唱环保三字歌:

同学们应记牢好环境大家造。

不乱丢不乱吐齐爱护花木草。

学校里防纸屑降噪音常打扫。

各用品摆放好整整齐心情妙。

生活中讲卫生病菌少健康保。

节资源最重要水和电离不了。

勤关水走关灯虽点滴意义高。

倒垃圾要分类回收后都是宝。

好环境好人生我辈乐万代笑。

〖教学反思〗。

教师了解学生的身心特点,能根据学生的生活实际与经验进行教学,尊重学生情感,进行引导,较好地调动了学生活动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教学活动开展得较为成功。

1.体现生活性。

能以学生的现实生活为基础制作课件,寻找资料。还引导学生在自己生活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使学生在生活中发展,在发展中生活。

2.体现活动性。

教学设置了几个活动环节,如创设教学情景,制作课件,“环境保护公约”、动手打扫卫生、唱环保歌。让学生在活动的过程中寓教于乐,使学生通过自己的活动去获得知识。

3.体现学生主体性。

教师利用课件、活动等手段引导学生自主地活动、观察、交流、思考、操作,使学生自然地生成环保意识,而不是依赖教师的讲解。

4.不足之处。

分组打扫卫生显得时间不足。还有些学生想发言,而没得到机会。另外,学生所立的“公约”中,有的语句不通的,还没有得到指正。

课程思政教学设计案例

二、思政育人目标。

1、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教育引导学生传承中华文脉、富有中国心、饱含中国情;

2、学习古人大胆追求理想的智慧和精神,激发学生树立远大的理想,为人类造福。

三、育人主题。

家国情怀。

教学过程及内容。

设计意图。

一、课程导入。

任何人都盼望自己生活在一个安定、和平、富足、文明的美好的社会里,其实早在两千多年前,我国就有关于人类美好社会的构想,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孔子称其为“大同”社会。

开篇从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共同向往进入到先贤圣哲关于“大同”最高社会理想的伟大构想,由小及大,可以更贴近学生实际,更容易走进文本,以便自然地切入家国情怀的育人主题。

二、课程内容分析。

1、整体感知,初识理想社会。

提问1:怎么理解“天下为公”?

提问2:“大同”社会的基本特征是什么?

2、拓展延伸,畅谈理想社会。

小组讨论1:你认为大同思想在当今全球化的社会进程中还有没有价值?

小组讨论2: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中国梦”,在实现“中国梦”的道路上,你准备如何做?

3、教师寄语,共创理想社会。

2个问题的设置是为了引导学生把握“大同”社会的基本特征,理解儒家“大同”的最高社会理想。

2个小组讨论是为了让学生联系实际,从文本中走出来,认识“大同”思想在传统文化中的重要价值和在当代社会中的重要意义,体味儒家积极用世的内在情感。

切入思政育人点:传承中华文脉、富有中国心、饱含中国情、充满中国味。

教师充满斗志的寄语,是为了使学生的家国情感得到进一步提升。

切入思政育人点:学习古人大胆追求理想的智慧和精神,树立远大的理想,为人类造福。

三、课程总结。

“大同”社会是一种具有普世意义的社会理想,我们要借鉴吸收《大同》对未来文明发展的设计,为实现“中国梦”,努力奋斗,贡献一份力!

课程总结呼应开头,进一步强化思政育人点:树立家国情怀,为共同的未来梦想做出贡献。

五、实施过程。

(一)课程导入。

世界上任何一个人都盼望自己生活在一个安定、和平、富足、文明的美好的社会里,人人安居乐业,和睦相处,诚信相待,其实早在两千多年前,我国就有关于人类美好社会的构想,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孔子称其为“大同”社会。

(二)课程内容分析。

1、整体感知,初识理想社会。

提问1:怎么理解“天下为公”?

教师明确:天下是天下人的天下,为天下人所共有,而不属于一家一姓。这是一种纯粹的公有制,是“大同”之世最根本的特征,也是“大同”之世其它具体特征赖以产生和存在的根本前提。“天下为公”是把全人类视为生命和文化共同体,为大同理想确立了最基本的原则。

提问2:“大同”社会的基本特征是什么?

教师明确:(1)人人都能受到全社会的关爱,对各种年龄段的人群都要做出合适的安排。

(2)人人都能安居乐业,各得其所,各安其身。有稳定的职业,能安心地工作,有和乐的家庭。

(3)货尽其用,人尽其力。人们在共同劳动中以不出力或少出力为耻,都能尽全力地工作,却没有“多得”的念头。

小结:在“大同”社会里是一个“外户而不闭”的和谐、安定的局面。

2、拓展延伸,畅谈理想社会。

小组讨论1:你认为大同思想在当今全球化的社会进程中还有没有价值?

教师明确:大同思想与全球化社会息息相关,全球化的社会进程中离不开大同思想。各国加强经济联系,打破贸易壁垒,实行互通有无,努力让商品流通快捷,将全球联系成为一个紧密的经济体,经济全球化把经济变成了所有人的事情,各地的经济不再是自己一个人的事,而是所有人的事。这正是大同思想在全球化经济进程方面的体现。

小组讨论2: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中国梦”,在实现“中国梦”的道路上,你准备如何做?

教师明确:习近平总书记对“中国梦”的基本内涵的表述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可以说这和《大同》的社会蓝图从本质上来说是一致的。大学生是新时代的接班人,是未来社会的建设者,应该齐心协力,奋发图强。

3、教师寄语,共创理想社会。

大同社会,美好理想;不负青春,努力奋斗;实现“中国梦”,贡献一份力!

(三)课程总结。

不管时代如何变迁,人类对美好生活的想象总是相似的。《大同》所呈现出的那个公平、正义、诚信,又充满温情、关爱的社会,是一种具有普世意义的社会理想,习近平总书记把“求大同”作为中华民族的价值追求。因此,“大同”之梦并不是遥不可及的彼岸之梦,它正在走近我们,成为社会生活的向导,为了向这个理想目标迈进,我们要借鉴吸收《大同》对未来文明发展的设计,树立家国情怀,为共同的未来梦想做出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