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思想汇报>最新生活中的数学思想举例 生活中的数字数学教案(实用10篇)

最新生活中的数学思想举例 生活中的数字数学教案(实用10篇)

作者:储xy 最新生活中的数学思想举例 生活中的数字数学教案(实用10篇)

每个人都曾试图在平淡的学习、工作和生活中写一篇文章。写作是培养人的观察、联想、想象、思维和记忆的重要手段。大家想知道怎么样才能写一篇比较优质的范文吗?这里我整理了一些优秀的范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下面我们就来了解一下吧。

生活中的数学思想举例篇一

寻找生活中的数字,感知数字与人们生活的密切关系。

对数字感兴趣,进一步巩固对数字的认识。

师生共同搜集写有数字的常见物体或图片(手表、闹钟、日历、尺、磅秤、药瓶、家用电器、温度计等),陈列在室内。

教师准备带有数字的其他实物或图片,分类陈列。

幼儿介绍自带的有数字的实物,说明物体上的数字各表示什么意思。

引导幼儿回忆已有的生活经验,想一想还在哪些地方或物体上看到过数字,并猜想数字所表示的意思以及它们在人们生活中的功用(如门牌、车牌、交通灯、声音分贝表等)。

生活中的数学思想举例篇二

1、能认、读、写万以内的数,会用数表示物体的个数或事物的顺序和位置。

2、认识符号、、=的含义,能够用符号和词语来描述万以内数的大小。

3、能说出各数位的名称,识别各数位上数字的意义。

4、结合现实素材感受大数的意义,并能进行估计。

1、重点:能认、读、写万以内的数,会用数表示物体的个数或事物的顺序和位置。

2、难点:对万以内的数进行估计。

3、关键:结合现实素材感受大数的意义,建立清晰的数位概念,了解和掌握数位的意义。

1、联系生活实际学习万以内的数,体验数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2、通过实际操作,具体感受大数的实际含义,能运用数进行表达和交流。逐步发展数感。

3、通过拨一拨等数学活动,认识万以内书的数位顺序;会读、会写完以内的数,会比较数的大小,并能结合实际进行估计。

7课时

第6~7周

生活中的数学思想举例篇三

1、初步理解数字与生活的关系,感受数字在生活中的重要性。

2、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加深对数字的认识。

1、知识经验准备:幼儿认识数字1——10,已会表演巧虎数字操。

2、物质材料准备:在教室里投放含有数字的图片和物品。如:钱币、时钟、温度计、遥控器、挂历、鞋等。

3、1——10数字卡片。

猜猜玩玩,让幼儿感受数字的外形美。

师:这个数是外形像铅笔的数,它是谁?

师:外形像帆船的数是哪个数?

1、教师出示数字1—10,引导幼儿快速辨认。

师:刚才我们感受了这么多数字,现在数字宝宝都躲在我的深身后,要请你们很快的把它认出来。

2、引导幼儿结合生活经验,再现生活中的数字。

师:你们在生活中的什么地方也看到过这些数字。

师总结:生活中到处都有数字。钱币上、体温计上、挂历上、闹钟上、鞋上、电话上都有数字。

1、教师出示报纸上剪下的天气预报图片,引导幼儿讨论,上面的数字代表什么。

师;最低温度是多少?最高温度是多少?

2、引导幼儿观察、探讨实物钟上的数字

师:钟上的数字在哪里?代表什么?

3、引导幼儿观察、探讨体温计上的数字

3、引导幼儿观察、探讨超市饮料上的数字代表的意思。

师:超市里摆放营养快线的架子上写着数字4,是什么意思?

4、引导幼儿观察、探讨鞋上的数字所代表的意思。

鞋子上的数字在哪里?代表什么?

四、教师分发“车票”,引导幼儿坐车。

师:我给每位小朋友都准备了一张车票,请你看看你拿到的数字是多少,然后再看看椅子背后的数字,请找出和你手上数字一样的椅子,找好了,就可以出发!

师幼开火车,结束活动。

生活中的数学思想举例篇四

暑假闲来无事,我就回老家,帮小姑做生意去了。

小姑告诉我,不仅要看着店,还要防着小偷一点,特别是一些小零件。小姑还告诉我:“东面的'一小排柜子归你管,小一点的水龙头的进价全都是5元,一般喊价先喊8元左右;大号的水龙头比较特别,买的人较少,都是型号特定的,进价就比较贵,是12元,一般卖的话都是15元开卖的。这些小锁进价3元,大锁8元。上面第一排都是样品,下面这个小柜子里都是一盒一盒的物品,那这些就可以卖了,如果客户要换东西,那你就给他换。还有这些是……你懂了吗?”我信心满满地点了点头,开始了我的“售货员”生涯。

妇人说:“嗯,水龙头要小的;锁呢,是用来锁楼下的储藏室的。”

我接过20元钱,拉了个小塑料袋,从第二排中,拿出一个小盒子和一个崭新的水龙头,一起放入塑料袋中,再抽了张名片,笑嘻嘻地对她说:“阿姨,接住。这是我们的联系方式。欢迎再次光临!”她对我笑了笑,转身就走了。

我默默在心里算,5元的水龙头和8元的大锁,被我卖了20元,赚了7元钱。相比原价,我相当于是给那位阿姨打了七七折。若是与进价比,我赚的钱相当于进价的53.8%。

接下来,生意越来越多……

我小结了一天的总成绩:水龙头5个,其中大的卖出2个,小的卖出3个,总共赚了15元,平均每个赚3元,锁共卖了12把,大锁8把,小锁4把,总共赚了60元,平均每个赚5元。

经过一天的亲身体会,我终于知道了原来开店也是一堂特殊的“数学课”,无论你怎样卖东西,都要经过大脑的运算,才能知道利润。

生活中的数学思想举例篇五

新课标提倡:数学课要能够给学生创设一个贴近学生生活实际,能激发学生参与的具体情景,让学生在具体的情景中去发现问题,然后能通过独立思考和集体合作来解决问题。此法特别适合低年段的孩子,但升入了中年段后,再创设书中的活动情景,让学生跟着我在假象中学习,连我自己有时都觉得很别扭,课堂上也再没有孩子因为我一开课创设的情景而兴奋应承的欢呼声了,于是创设情景变成了走形式。

中国人为什么要学习语文?这个问题不言而喻。那为什么要学习数学?训练逻辑思维能力是深层次的,其最重要的.我想还是应该让学生懂得数学来源于生活并回归生活解决实际问题,这是知识,更是能力。故而,我将中年段的创境着眼点定在——切实挖掘、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在《购物》一课中,我先结合学校新建的实际情况,创设了“搭配、购买图书馆桌椅”这个具体情景,既起到了联系学校新建成这一生活实际来解决问题的作用,又激起了学生作为金二小主人,积极参与学习的热情。然后以小组活动的形式来展开学习,在一个较复杂的情形中去发现数学问题和寻找解决问题的条件,进而利用这些条件去解决具体的问题,进一步使学生切实的感受到数学就在自己的身边。

在后面的教学中,我又创设了一个“秋游准备”的具体情景,不给学生活动的假象,实实在在的着眼于准备工作。开展活动前,我先请同学们根据以往的活动经验,思考一下,要秋游应该做哪些准备。于是学生你一言我一语的交流着,如路线、车辆、参加人数、午餐的准备……这样即为以下的活动创设好了情景,又让学生对活动有了统筹计划的意识。

基于以上的做法,本节课学生学习热情高涨,效果也较好。

本课的几点思考:

1、既然要创境激趣,而且要使创境有意义,可以让整课的情景统一。

2、在深层次、多角度的挖掘身边的实际问题。

生活中的数学思想举例篇六

师徒二人加工一批零件,师傅独做需要10天完成,徒弟独做比师傅多做5天才能完成,现在两人合作了4天,已经完成了240个零件。

(1)两人合作几天能够完工?

这道题的小题看上去十分简单,可是我却对其中的一个词产生了误解,这个词就是“完工”。我一开始认为“完工”就是在原有一些已做部分的情况下做完剩下的,便毫不犹豫地用我的笔在上面用两人合作四天后剩余的工作量除以师徒二人的工作效率之和。最后求出来了答案,是2。

就在我的思索中,时间不知不觉地溜走了。当我看到手机上显示的时间时,我便立马下定决心,认可了第一种理解,并没有改它。我的理由就是:“完工”应该是指做了一部分后再把工作完成。然而,第二天,我才发现:我的第一种理解并不正确。

没想到一道简单的题竟然被我复杂化了!这就是我要讲的有关数学的故事。

生活中的数学思想举例篇七

学数学是为了什么?是为了考上好中学?不,其实是为了在生活中能应用,其中生活中的加法是最能提高办事效率的。

前几天,爸爸和妈妈带着我去购物,一进超市,我发现所有的`购物车里都装有一个折叠凳,这样可以让小孩坐在上面,小孩不乱跑,大人不费劲,购物车加折叠凳,很好。

在超市里转了一会儿,妈妈说:“推购物车太累,咱也卖不了那么多东西。你把购物车推回去,换个购物筐来。”我放回购物车,正准备拿筐时,发现筐子上竟然多了一个长把,筐底还有四个轮子,这下省事了,我拿着长把,把筐子拉走了。筐子加长把加轮子,让购物轻松不费劲。

拉着满满一筐东西,我们准备下电梯,我发现别人的购物车的轮子牢牢地吸附在电梯上,即使松开手,车子也稳稳地停在那。我想可能是轮子上有磁铁。轮子加磁铁,下电梯时更安全。

此外,生活中的加法还有很多,比如矿泉水瓶盖上的竖棱,可以让拧瓶盖就轻松了不少;杯子上栓根绳子,方便携带;铅笔上带橡皮,让你再也不用千辛万苦找橡皮了;衣服上的帽子,可以随时防寒……这样的发明使我们生活更方便,效率更高。

多么神奇啊!把几种东西结合在一起,让它发挥出最大的作用,这就是生活中的加法。

生活中的数学思想举例篇八

1、观察感知生活中的数字,初步了解各种数字的不同含义。

2、学习运用数字解决生活中的一些实际问题。

3、激发对数字的兴趣,培养幼儿积极关注身边事物的情感态度。

生活中各种带有数字的物品、课件、音乐磁带、画册。

一、律动:数字歌

二、利用幼儿熟悉的故事激发幼儿对数字的兴趣

2、出示110、120,提问:这两组数字又表示什么?

三、观察、交流各种数字的不同含义

1、师:我们的生活中数字无处不在,让我们一起来找找吧!

2、师:你在什么东西上发现了数字,他表示什么意思?

四、感知数字和我们日常生活的密切关系

1、师:生活中除了这些,还有很多地方也有数字,我就发现了很多,我还拍下来了,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2、组织幼儿看课件,并讲解这些数字有什么用。

五、数字游戏

1、出示图片,请小朋友添数字、猜数字。 2、组织幼儿操作画册。

生活中的数学思想举例篇九

二、展开

1.趣味练习--找相同形状

采用游戏法引导幼儿在众物品中寻找三角形的物品。

(三角铁)

2.引导幼儿观察三种三角形的共同特征,发现三角形有三条边、三个角。

3.通过动手操作进一步掌握三角形的特征。

(1)引导幼儿从图形筐中找出三角形,分别数出边、角的数量,

进一步掌握三角形特征。

(2)引导幼儿观察并说出三角形像什么。

4.通过游戏进一步巩固所学内容。

(1)游戏“猜猜我是谁”?

组织幼儿根据图形渐渐露出部分猜测出图形,进一步巩固幼儿对图形特征的认识。

(2)ppt图形

幼儿从各种食物中找出三角形食物。(三明治,比萨。)

5.引导幼儿观察并找出活动室中那些物品像三角形。

三、活动延伸

教师小结后,请幼儿到生活环境中进一步寻找三角形的踪迹。

生活中的数学思想举例篇十

一天,三个好朋友小虎、小斌和小华一起去买面包。他们一共买了8个面包,平均分着吃。其中小虎付了5个面包的钱,小斌付了3个面包的钱,小华呢?他一向是个“小马虎”,这次又忘记带钱了。

第二天,小华带了3.2元准备还给两个好朋友,可小虎和小斌却傻眼了:这钱该怎么分呢?一个说:“8个面包怎么分呀?8除以3所得的商是无限循环小数呀!”其他两人也无可奈何地摇了摇头。最后,他们只好向班上的“数学小王子”亮亮请教了。

亮亮一见他们,便问:“怎么了,又遇到什么难题了吗?”小虎一直是个“急先锋”,他抢着一口气把问题说了一遍,其他两人也跟着说:“这账可怎么算呢?”亮亮听后,点了点头说:“让我好好想想。”说完,便陷入了沉思:小华需付3.2元,说明8个面包的总价格是3.2×3=9.6元,面包的单价就是9.6÷8=1.2元。那么,小虎付了5个面包的钱,1.2×5=6元,多付了多少钱呢?6-3.2=2.8元。小虎应分得2.8元,小斌应分得3.2-2.8=0.4元。

亮亮猛地抬起头,说:“小虎应得2.8元,小斌应得0.4元。”三个好朋友异口同声地问:“为什么呀?”亮亮娓娓道来……三人听后忍不住啧啧赞叹,对亮亮更是佩服得五体投地。

亮亮可开心了,不仅是因为他帮助了别人,更是因为他能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难题,他越来越觉得数学这门学科真的是太有意思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