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活动>最新扎染活动总结(汇总7篇)

最新扎染活动总结(汇总7篇)

作者:纸韵 最新扎染活动总结(汇总7篇)

总结是指对某一阶段的工作、学习或思想中的经验或情况加以总结和概括的书面材料,它可以明确下一步的工作方向,少走弯路,少犯错误,提高工作效益,因此,让我们写一份总结吧。优秀的总结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又该怎么写呢?以下我给大家整理了一些优质的总结范文,希望对大家能够有所帮助。

扎染活动总结篇一

1、尝试自己设计图稿,选择材料扎染纸巾。

2、能大胆操作,并积极向同伴展示和介绍自己的扎染作品和经验。

3、通过欣赏进一步感受图案与扎染方法之间的关系,对扎染产生兴趣。

1、幼儿已有用皮筋、玩具等工具和材料进行扎染的.经验。

2、用不同方法制作的扎染作品若干,相对应的方法图谱(图1)。

3、扎染材料:白色纸巾、剪刀、各色食用染料、玩具、牛皮筋、塑料抽拉带、细铜丝等。

4、师幼共同设计的图稿和据此扎染的纸巾一块(图2)。

1、欣赏用不同方法扎染的纸巾,迁移已有经验,进一步了解与其对应的扎法。

(1)师:今天老师带来了几块扎染纸巾,你最喜欢哪块?为什么?

幼:我最喜欢这块纸巾,它的颜色像块绿草地。

幼:我最喜欢这块纸巾,它的花纹像鸡蛋,是椭圆形的。

幼:我喜欢这块纸巾,它的花纹像大海的波浪。

幼:我喜欢这块纸巾,因为它的花纹像火车道。

师:像火车道的花纹在哪里呢?

幼:在纸巾的角上。

(2)师:你知道这些好看的花纹是用什么方法扎出来的吗?

幼:像大海波浪一样的花纹是把纸巾对边折,再扎皮筋做出来的。

幼:圆形花纹是用包珠子的方法扎出来的。

幼:斜形花纹是把纸巾对角折,再扎皮筋做出来的。

幼:像火车轨道一样的花纹是在四个角上扎皮筋做出来的。

(教师根据幼儿交流情况,在纸巾的下方出示相应的方法图谱,见图1。)

2、回忆经验,明确设计图稿与作品的关系,产生设计、扎染纸巾的愿望。

(1)出示设计图稿,引导幼儿观察设计的花纹,猜测扎法(见图2)。

师:昨天,我们一起设计了一张纸巾的图稿,看一看,上面都有哪些花纹?

幼:纸巾中间有一条斜线,斜线两边都有一个圆形,两个角上还有弧形的、像太阳一样的花纹。

师:怎样才能在纸巾上出现这些花纹呢?

幼:先把纸巾对角折,然后扎上皮筋,就会出现中间的斜线了。

幼:在纸巾两边用包珠子的方法扎。

幼:在两个角上直接扎上皮筋。

(2)出示扎染好的纸巾,引导幼儿比较(见图2)。

师:这是我们扎染出来的纸巾,看看和设计图一样吗?

幼:有点不一样,我们设计的两个圆一样大,可是这两个圆一个大、一个小。

幼:可能它里面包的珠子一个大一个小,只要选两个一样大的珠子就行了。

3、设计、扎染。

(1)共同讨论制作要求。

师:今天我们来做小小设计师,自己设计图稿,扎染一块漂亮的纸巾。大家先要想好在纸巾的什么地方染出什么样的花纹,然后把它画下来,再根据图稿上的花纹选择合适的材料扎、染。

(2)设计图稿并制作。

(教师观察并指导幼儿设计图稿,根据图稿选择合适的方法及材料进行制作。)

(3)染色。

(教师帮助幼儿拧干纸巾,并到水池里冲洗多余的染料。)

4、欣赏作品。

(1)展示设计图稿及扎染的纸巾,自由欣赏(见图3、图4)。

(2)将纸巾与设计图稿进行对比,分析成功的地方。

师:你们都按照自己设计的图稿扎出来了吗?你是怎么扎的?

幼:我先在纸巾中间包了一个珠子,再把四个角一起扎起来。

幼:我设计了好多条线。我先把纸巾对边折扎皮筋,可是发现太慢,就把纸巾再对折扎皮筋,扎一根皮筋就会出现两条线,这样就很快了。

师:看看我们扎染的纸巾和设计图稿一样吗?

幼:我发现这块纸巾和设计图稿不太一样,圆有点扁了(见图3)。

幼:我发现这块纸巾的设计图稿上的线是直的,可是扎出来的线是歪歪扭扭的(见图4)。

(教师引导幼儿共同分析原因,使幼儿知道在扎染纸巾时要看清楚设计图稿上花纹的位置,并把纸巾折叠平整。)

(3)产生继续探索使用多种材料进行扎染的兴趣。

幼:是根小棒。

师:小竹棒也能帮助我们扎染出漂亮的花纹呢,以后我们一起来试试好吗?

扎染活动总结篇二

我们不该像农夫那样贪婪,为了钱连命都搭上了。我惊讶极了,本来是调查峰和文文之间的关系,怎么又把我扯上去了。夏天,天气炎热!有金黄的玉米、大豆,白嫩的花生,香甜的红薯,云朵似的棉花......到处都沉浸在这美得景色中,我几乎陶醉了。路旁的梧桐更是亲密的让忻恬嫉妒,一切都是那么美好。

今天,我们举行了一场别开生面的辩论会,老师发言完毕后,一场唇枪舌剑的辩论会拉开了帷幕!下课铃响了,同学们像刘翔在运动场上冲刺时的样子,“飞”出了教室。

现在呢,孔子准备左着高级博士研究的“时空转运机”来到这里居住。这本书虽已读过两遍,但每次看到它,总忍不住再翻一翻;我们自然知道,曼朱妮的变化不是因为什么魔法,而是苹果中的宇宙能量起了效用。我们平常所常言的相爱,是种际缘,是机会,是运气,是巧合。

这都什么时代了;使我增长了许多知识。杨思梦:王宏,抄李晓丽的,她数学好,一练通都是全对。我为中国运动员取得好成绩拍手鼓掌!这是你纯洁的心灵,这是你多情的奉献,这是我们真挚的友谊。

彼年,银铃般的笑声,迂回在那片开得如荼如火的花田里,随风飘起的罗纱裙角,轻轻地抚摸着一朵朵的油菜花,你的指尖捏着涂满颜色的纸飞机,对我笑颜如花。我家养了好几盆花,爸爸十分爱护它们,常常在早上或晚上到溪里去提一桶水来浇花!我抓起书包,冲了出去,下了楼边发现门口还有一辆白色的轿车再等我。

“我把钱捐给了山区的儿童上学。

扎染活动总结篇三

《体验扎染的魅力》一课,以我国民间传统的手工艺——扎染为主题,以学生的兴趣为出发点,引导学生学习扎染的基本步骤和方法,亲自体验扎染的捆扎与染色,探索扎染艺术的奇妙,让学生在动手实践中感悟优秀民族文化传统的精髓。本节课是综合实践活动三大阶段中的实施活动阶段,让学生在活动中自主探究、亲身体验,以小组合作学习为主、教师参与指导为辅,师生共同营造了一个自主探究、和-谐合作的快乐课堂氛围,共同描摹出一副美妙的扎染天地。

小组合作学习是综合实践活动的课堂上常用的学习方法,也是我校“主动教学模式”的课堂学习形式。本节课中,在“探究图案的设计”环节中,有的图案是圆形的有的是条状的,是怎么做的?还有什么其他的方法变换其他的图形?老师请一个组的学生代表介绍,带动其他小组,帮助其他小组想办法,这不仅让学生们受到了关注,感受到了群体的力量,同时也满足了那些能力水平较高学生的展示心理,形成了信息交叉,真正做到了资源共享。

活动情境是学生参与热情的决定性因素。创设情境不仅表现在教具的准备上,还体现在教师的言谈举止上。本次活动中老师满教室的“扎染收藏博览会”就是“预设情境”的创设。同学们看到那么珍贵的扎染收藏品和美妙绝伦的扎染艺术品就激发起他们亲身体验扎染的兴趣。大家争先恐后的都想通过探究学习到的扎染方法,创作出更美的作品,取得成功,得以展示。这就为教学活动掀起了第一个高-潮。

根据学生的活动情况,在不特定的.环节上老师又为学生创设了新的情境,如为学生提供扎染原材料中,有t恤、手帕等原材料资料,这些都是贴近学生生活的物品,让学生觉得扎染离自己很近,让学生有兴趣始终参与其中,以最大的热情投入到学习研究中;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够快乐、积极地参与活动。

活动的设计汲取了扎染工艺的三个特点:操作简单、实践性强、制作者对作品的无法预见与惊喜。通过组织学生多次自主体验、探究,学习和总结扎染的基本技法,感受扎染活动过程的乐趣和惊喜,体验当染好的布打开时的美妙感觉。通过灵活的教学方法的调控,达到了从“知行统一”到“知能统一”,抓住了综合实践活动课的培养关键。活动环节在设计合理,是“体验”扎染,而不是学习扎染,因为扎染的工艺很复杂的,通过本堂课只是初步让学生了解和体验扎染的魅力,课堂设计符合学生年龄特点和认知规律,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学习过程,充分利用网络视频、小组学习和汇报来调动课堂气氛,培养了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审美能力。学生一个个像小大人似的忙得不亦乐乎,他们似乎瞬间长大了许多,让人颇感欣慰!

扎染活动总结篇四

蜡染和扎染都属于我国传统民间印染工艺,以靛蓝(蓝靛)染料在纯白棉布上染上蓝白相间的图案,用于生活中纺织品上的图案,如:门帘、桌布、服装、服饰等。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在漫长的生活和生产过程中,发明创造的运用防染的技艺从古至今源远流长,蕴含着人类的智慧与创造力,具有悠久的文化历史,成为民间传统印染工艺的瑰宝。通过欣赏蜡染与扎染作品,了解传统印染工艺的制作方法,尝试制作蜡染、扎染作品,感受其特有的艺术魅力。

教材中选用了湖南凤凰县民间染布大师刘大炮的印染被面《喜庆丰收》,传统题材的贵州蜡染作品《贵州苗族彩色蜡染作品》《三都苗族蜡染布兜》,现代题材的蜡染作品《静物彩色蜡染艺术壁挂》。题材与内容有民间、传统、吉祥喜庆的动物、植物图案作品,也有现代题材的蜡染静物壁挂。展现了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特色的作品与现代色彩静物不同的审美情趣和艺术美感。让学生看到我国蜡染和扎染传统手工艺在创作中得以传承创新。

本课属于“设计·运用”学习领域的内容,是在欣赏作品的同时了解我国民间传统印染工艺中的防与染的技艺,指导学生进行实践,用自己的双手和聪明才智创作出具有情趣浓郁、充满蜡染和扎染艺术特色的美术作品。在这个过程中体验悦目动情的情感,从而升华为保护和传承我国民间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意识。作为在第二单元的活动之一,展现了这种特有的民间传统手工艺具有的独特艺术魅力。

鉴于本课涉及蜡染和扎染两种不同的染布技艺,可分别进行教学。蜡染、扎染的制作工艺较为复杂,蜡染工艺染色部分采用传统的浸染数次、然后在空气中氧化显色数天,在初中短期教学中难以实现。为了便于课堂教学的实施,采取蜡绘的方法适用于短时间教学,简便易行效果明显。扎染需要开水煮染、流水漂洗、熨斗熨烫等工艺,在有条件的学校安排此类课程的教学非常必要。

考虑到九年级学生在操作技术水平和难度的把握上,可以使用电磁炉加热蜡,或者在教师的帮助下进行煮染工具的操作。

综上所述,两个内容的课程都可以以鉴赏作品、分析造型美感、了解知识与技能、教师示范、提出实践要求,以小组合作共同完成作品的方式进行教学实施。在学具准备中要考虑学生分组的情况和教室空间的布局,尽量安排妥当,利于学生顺利进行操作,这也是保证教学有序进行和完成作品的必要保障。完成操作之后教师要组织学生整理好作品与学具,养成正确使用学习用具、爱护学习环境的良好行为习惯。

教学重点:学习蜡染、扎染工艺制作方法,区别两种不同防染工艺的艺术特色。

教学难点:蜡染封蜡、手绘着色、脱蜡操作技法及要点。扎染防染捆扎技巧、染色、漂洗、拆线、整烫的过程要点。

解决措施及方法:重点对比说明,突出知识点。

制作方法:

蜡染工艺主要突出以加热的蜡描绘显现织物本身色彩部分。防止冷染色温度过高使蜡融化影响染色效果。

扎染工艺是先用线在织物上扎结成绺(称线勒扎结),或在织物上缝纫(称线缝扎结),用以防染,然后入染缸浸染,浸染后抽去所扎或缝的线。由于染液在织物上因扎结而有不同程度的浸染,因而形成由深至浅的晕染花纹,成为扎染的艺术特色。在同一织物上,运用多次扎结、多次染色的工艺,可使传统的扎染工艺由单色发展为多色,效果更佳。

艺术特征:

蜡染作品会出现冰裂纹,形成蜡染的独特效果。

扎染作品被防染的织物图形部分纹理呈放射状,具有其独特的形式美。

难点针对具体,着重强调:

蜡染制作采用适合课堂教学的蜡绘方法,在图形设计上重点考虑如果是多色,先染或绘制浅色部分,然后再绘制深色图形部分,最后把需要留下的部分封蜡。绘蜡时要浸透到纺织品的纤维中,这样防染效果会得以保证。脱蜡时要彻底清除蜡质才能收到很好的效果。

如果作品需要洗涤,为了防止掉色,可蒸锅加热固色。

扎染最重要的是捆扎用力结实,这样能有效防止染料染进植物纤维中,花纹染色后才会结构清晰。除了漂洗力求洗净以外,特别注意拆线时不要剪破织物以免功亏一篑。

教学用具:教学ppt、相应图片资料、电磁炉、蒸锅、熨斗、蜂蜡、石蜡、混合蜡、各色直接染料、蜡刀、夹子、包装绳、白棉布、报纸、毛笔等绘画工具。

设计方案

第一节课:欣赏作品,讲解知识,分析作品,设计绘制图形、色彩草图,完成布上誉稿。

第二节课:蜡染教学环节,封蜡、绘色(图案描绘)单色或多色,有条件和时间充裕安排蒸锅固色(半小时)。扎染教学环节:捆扎、缝制图形,煮染、漂洗、拆线晾晒。

第三节课:蜡染课:脱蜡、整理、展示、评述总结。扎染课:熨烫整理、展示、评述总结。

对学生学习效果评价:

听课笔记的评价(随堂或课后)。

对操作有序认真的小组和负责任的组长进行鼓励和适当奖励(如课堂加分等鼓励措施)。

对学生作品的评价内容:制作工艺效果、设计艺术效果、学习态度表现等。分等级评价为优秀5分、良好4分、合格3分、不合格3分以下。

对教师课堂教学效果评价:

备课备教材备学生充分、符合实际。

教具准备充分,步骤清晰、目标明确。

有效教学、学生学习态度、操作规范、作品效果良好。

课堂教学方面:对蜡染、扎染工艺教学多种方法的研究。

针对本课课程如何利用地方资源的研究。

专业课程方面: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民间传统工艺——蜡染、扎染,如何带领学生开展保护与传承的研究活动。

【拓展篇】

教师大胆尝试用面糊糊代替封蜡防染,丙烯或纺织染料作为染色剂,采用纸质纤维代替布料纺织品,颜料点染、浸染等便捷的制作方法,来达到工具使用简便,容易推广和实现蜡染扎染的传统制作工艺艺术效果的教学方法。教师要勇于开发新的教学手段,强化教学的创新意识。

学生课后搜集民间印染传统手工艺资料素材,创建课外小组和社团,积极开展关注、保护、传承作为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镂空印花、蜡染、扎染三大印花民间传统工艺,为使之发扬光大做出自己的努力。

扎染活动总结篇五

新衬衫应该清洗一下 因为上面可能被喷洒过用来定形的化学物质

把衬衫放到一个平面上 找到任意点作为中心

按照一个方向旋转 确保每个方向均匀折叠

当旋转结束时 它看起来应该像一个圆形

用橡皮筋固定形状 每个橡皮筋都经过旋涡中心 有点像切蛋糕

配制苏打水 一勺苏打对应一加仑水

//真正动手做时可以看具体说明 或者凭感觉 最好装备齐全

带上手套 向挤压瓶中加入半瓶水 加入适量尿素 最好有漏斗

盖上盖子 摇动挤压瓶直到尿素溶解

加入适量染料

加入适量水

选择地点 浴缸是一个很好的选择 容易清理

像蛋糕一样 给每一块染上不用颜色

第一面完成

对应完成反面

完成你的扎染衬衫

用塑料袋封装 放置6个小时以上

用冷水漂洗多余染料

最后用洗衣粉清洗几次后晾干

扎染的技艺手法】

1.水平折叠

2.纵向折叠

圆点花纹: 捏起捆扎一些小块

给扎起的小块涂上染料

为其余部分涂上染料

面包圈: 捏起捆扎(两次), 一些小块涂上染料,其余部分涂上染料

旋涡: 捏起

旋转 扎 染

二维旋涡: 对折衬衫 捏起旋转

扎 染

靶心:

从中心捏起

扎 染

彩虹: 从衬衫底部捏起一小块

如图捆扎

涂上染料

扎染活动总结篇六

在这个清明时节,我和张老师以及“行走课堂”的同学们一起去“青红染”做扎染。

扎染是中国古代四大草木染法之一。就我个人看来,扎染是这四种染法中最简单的一种,只要把布料折叠后用橡皮筋等工具捆扎,之后浸入染缸中染色便可。

青红染离我们入住的客栈不远。一进门,是一个空空的大院子,院里,有一只叫“歪歪”的大金毛。它五岁了,热情地先跑过来迎接我们。进了屋子,里面是另外一番景象墙上挂着各式各样的染布,帷幔从屋梁上悬垂下来,橙的、红的、蓝的、黄的,花色各异。桌上分门别类地放着各种工具,全是染东西的辅材,有橡皮筋、木片、夹子。

小曼老师仔细给我们介绍了草木染中不同的染法,扎染中制作不同图案的手法,我们便开始动手自己做了。

我做的是一个集圆圈、抽象、爱心和放射图案一体的设计。我用两个大木片和两个小木片,在衣服的肩膀部位夹了一个大爱心和一个小爱心,胸前扎了几个圆圈,两个大的,一个小的。

一开始,我不知道怎么扎橡皮筋。后来,在老师的示范下,我明白了,原来只是把橡皮筋套上去,拉长了翻个面再套上去,如此数遍,缠紧为止。

我把衣服晾上,挂在竹竿上,看着上面不同的图案,那可都是我自己设计的,心里有说不出的快乐,我对自己的作品很满意。

午饭时分,我依依不舍地离开了这里,心里还回味着自己设计衣服的那些美好时刻。

扎染活动总结篇七

通过教学,了解扎染图案的特点和掌握一般的扎染制作方法,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动手制作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扎染图案制作的方法和步骤。

难点: 制作一件图案新颖,美观的扎染图案工艺品。

一、 欣赏导入课题

1、(教师身穿扎染图案的衣裙步入教室 ),今天教师的打扮美不美?(学生回答:美 )

2、同学们,你们想知道这些美丽的图案是怎样制作出来的吗?

3、教师讲解:扎染是一种古老的纺织染色工艺,主要盛行于我们的西南少数民族地区,如云南、贵州等地。它是用线、绳对织物进行紧固结系、捆挷、缝扎,然后放进染液中进行煮染,由于扎结的外力作用,使得织物染色不匀拆除扎线洗去浮色后,织物上即可显现奇特的彩色花纹。其作品色彩朴实,自然大方,富有浓郁的民族风格。

4、板书课题:扎染图案。

二、 新授扎染的方法和步骤

1、 捆扎:将白布从中间提起,然后把下方四周的布握拢,再用绳子打活结。

2、 染色:将捆扎好的白布放进彩色水中浸染,注意要浸透。

3、 展开:将浸透的布拧干,松开捆扎的绳子,展现布上的纹样。

4、 学生欣赏范作1、2、3,并说出这些扎染图案是采用什么捆扎方法制作出来的 (学生回答)

3、把白布的四角分四次折叠成折扇样再扎,染色后产生扇形般的放射图案如图3。

三、学生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