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作总结>小学教研工作总结(通用8篇)

小学教研工作总结(通用8篇)

作者:紫薇儿 小学教研工作总结(通用8篇)

总结的选材不能求全贪多、主次不分,要根据实际情况和总结的目的,把那些既能显示本单位、本地区特点,又有一定普遍性的材料作为重点选用,写得详细、具体。什么样的总结才是有效的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总结范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小学教研工作总结篇一

开学第一天,利用开学典礼,对学生、家长进行宣传,宣传免费饮奶政策、安全工作以及学校的办学条件、发展规划、教育教学改革。此外,学校邀请了镇街领导、村社干部以及学生家长代表参加座谈会,认真听取他们的意见或建议,通过他们从不同渠道宣传学校的教育教学管理以及学校的发展成果。在开学前利用近一周的'时间,学校还组织了全体教师点对点家访,收到了良好的社会反响。

学校利用教职工大会,组织全体教职工学习师德规范,进行了教师职业道德培训。此外,修订了教师考核制度,加强常规管理,特别是对教师的责任心、教学态度评价。在关注全体学生,特别是后进生方面,学校分别召开了各年级教师会,分析了存在了问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此举,既加强了队伍建设,又通过学生实实在在的感受得到家长的认可,并通过学生家长为学校进行广泛宣传。

学校各项工作的意见或建议,把收集到的意见或建议报学校民调工作领导小组,并及时做出反馈。此外,学校与镇广播站密切合作,通过村村通广播以及校讯通,大力宣传免费政策、“一免一补”政策、校园文化建设、教育教学改革、学生就餐等等学校的特色与亮点,受到了广大群众的热烈欢迎。

学校建立了留守儿童帮扶制度,开展教师与留守儿童结对子活动,照顾好留守儿童的学习与生活,关心他们的身心健康,特别是心理健康,让他们不再孤单。同时,利用好中秋节向他们发放月饼、学习用品等,利用留守儿童亲情室让他们远距离的家人交流,积极宣传学校的关心与照顾,扩大了社会影响。对贫困学生,走访调查,在生活上给予特别照顾,不让一个学生因家庭贫困而失学。

在此阶段的民调工作中,有些工作还做得不够细,与留守儿童家长的交流、沟通,家校合作教育等问题还需要加强,对民调工作的资料收集整理不够完善。

为此,学校将不断改进民调工作方法,总之,严格按照我校民调工作实施方案有序推进各项工作。

小学教研工作总结篇二

学校采取层级管理的办法,做到分工明确,责任落实,事事有人管,人人有事做。对教师实行“以制度管人”的管理模式,通过完善的制度,明确的责任,增强教师的主人翁意识,调动教师工作主动性和创造性。通过组织全体教师学习,使教师们明白《郁南县中小学常规管理》49条是指导我们怎样“教”与“管”的标尺,从而在教学工作中贯彻落实。

1、备课要深入。推广电子备课,实行个人备课与集体备课相结合,充分发挥骨干教师的作用。集体备课由科组长组织,集体备重点课、疑难课,研究教法、学法,再由一名教师执笔整理教案。教案包括以下内容:教学目标、教学重点难点、教学准备、学情分析、教学过程。重视二次深入备课,课后能写好教学反思,保持有一周的备课储备。

2、上课宜浅出。在课堂教学中,能面向全体,关注学生的知识基础和学习兴趣,重视知识的生成过程,充分运用各种有效手段,引导全体学生积极参与探索新知的过程,倡导“自主、探究、合作”的学习方式,努力为每一个学生的发展创造机会。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在教学活动中,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合作者、组织者、指导者、促进者。教师要着眼于学生的主动发展,努力创造民主、平等的新型师生关系和宽松、和谐、开放、鼓励互动的课堂教学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信心和兴趣,为每个学生提供参与学习、展示自我机会;努力改革教学方式,营造积极互动的教学氛围,为学生在教学活动中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与体验提供充分的空间;重视研究学生的学习方法,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利用多种途径进行学习。注重因材施教、实施分层教学,促进每个学生都能得到最佳发展。尊重学生人格,没有将学生赶出教室外罚站等侵犯学生权益的错误做法。

3、作业求精,批改要勤。作业要立足于精心设计、增强实效、减轻负担。教师要根据教学目标和学生的学习情况设计富有针对性、有弹性的作业,以适应不同发展程度的学生。作业形式要多样化,有书面作业、口头作业和实践性作业等,作业要适量。教师批改作业要及时、正确,批注提倡运用鼓励性语言加等级,作业中所反映出的普遍性问题,要及时分析原因并进行评讲。同时,要通过学生作业反馈的信息,及时调整教学行为。

4、辅导要细。学习辅导要以因材施教为原则,以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促进学生自主发展为目的。面向全体学生,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学习辅导要侧重于学习信心不足或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在课堂上要给他们多一份关爱,多一些读书、思考、答问、演练的机会,让他们在学习活动中不断体验学习的成功感,不断增强学习的信心和兴趣,坚决杜绝挖苦、嫌弃、排斥和惩罚学生的现象;对学有余力或具有某种特长的学生应当加强指导和培养,为他们提供超前学习或发挥特长的条件,尽可能满足他们的学习需求,促进他们脱颖而出。

5、考核要严。坚持做好月考摸底工作,严格抓好考纪考风,实行单人单桌考核,每次考核成绩输入电脑存档,便于进行培优辅差跟踪。

我校积极开展校本教研,贯彻“以研促教”的理念。1、领导带头投身到教研工作中去,以身作则上好示范课,把我校的教研活动推向新的高潮。2、中心教研组成员真抓实干,积极探索适合本土的教学改革的新路子。通过深入课堂听课,结合新课程理念,从中找出本镇课堂教学中普遍存在的问题,以问题的解决为突破口进行讨论研究,提出“关注学生的基础,重视知识的生成过程,创造生动活泼的情境,体现以学生为主体,人人参与,全面发展”的课堂教学理念。并先由骨干教师在中心小学本部上示范课,再分点组织公开课,起到以点带面的积极作用,营造了良好的教研气氛,大大促进了课堂教学的改革。3、要求教师每期做到“三个一”即读一本有关教育教学的著作,写一篇有质量的教育教学论文,上一节优质课,鼓励教师自觉参与教学研究,勇于改革课堂教学,让教学研究与课堂教学同步,让精彩课堂落实到平时的教学中。4、每一个学期搞一次公开周活动。各级科的分开课要在某一个主题或内容上有新的突破。

常规管理重在落实,要落实就要检查。学校领导分工合作,把常规管理落实到教师的日常教学工作中,并加强检查监控的力度,对各教师各项常规资料的进度每学期细致普查3次,每月不定期抽查,发现问题及时整改,确保实施到位。在检查中,我们发现大部分教师都能按时按质完成任务,而且工作越来越科学、条理、到位,既体现了我校常规管理落到实处,又突显了《郁南县中小学常规管理》对教学工作指导的实效性。

小学教研工作总结篇三

摘 要:本文对小学科学探究性作业的现状、有效性、作业形式及评价方式进行了初步的探讨,旨在探索符合学科特点和学生学习的实际,能有效提高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新途径和新方法。小学科学探究性作业设计的研究对引导学生客观地提出问题,自主运用多种方法,比较科学地分析和解决问题具有非常积极的促进作用,并且有助于提高学生思维的广度和深度。

关键词:小学 科学 探究性作业 评价方式

一、研究的背景

实施素质教育以来,为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要求小学科学不设书面作业,课外可布置一些具有探究性的作业,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做到学以致用。这一改变的实施,使广大科学教师手足无措,无计可施,科学课作业的布置出现了一系列的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1.科学课作业内容拘泥于课堂知识,拘泥于教材,多为完成课后练习,或完成同步练习,或预习新课,内容单一。2.机械、重复的作业较多,并且追求整齐划一的答案。3.科学课作业形式单调,死记硬背。4.学生动手实践方面的作业少,操作性难。

那么如何调动学生做作业的积极性,让学生把科学课作业作为一项自己需要的、乐意做的事呢?同时在减轻学生课业负担的同时又能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呢?……这些问题值得研究。

二、探究式作业设计的形式

探究式作业设计的形式应是丰富多样的,我采用的.较常见的科学作业形式有如下几点。

1.实践活动作业。

如科学课中的小制作可以结合教材中的某个研究专题进行。比如,让学生利用教师提供的材料和自己需要的材料制造一艘可以运载货物的小船;鼓励学生通过小组合作设计小车,用身边的材料制作一辆象“火箭一样快”的小车;鼓励学生用最少的材料做一个“鸡蛋保护器”等等。

2.收集资料作业。

比如,在学习了磁悬浮之后,可以让学生通过网络、报刊等资料寻找有关磁悬浮的信息资料。另外,学生还可以通过电视、广播、杂志等形式,获取一些最新的科学新闻,或了解一位科学家或者一位科学家的事迹,最后要将这些资料整理成小摘录,作好笔记或写出读后感。

3.科学小论文。

学习科学的过程一般以探究的形式展开,学生在科学探究中经历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实验验证、讨论分析、得出结论等过程。

这一过程中,学生不断地探索着、前行着,不断地感受到“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境界。这种体验对学生来说,是非常宝贵的。写小论文的形式就是一种展现学生探究思维过程的好方法。

4.调查报告。

科学的教学过程一般以探究为中心展开,学生在科学探究的过程中经历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实验验证、讨论分析、得出结论等过程。有时探究过程还需从课内延伸到课外进行,为了详细、全面地记录探究的过程,写调查报告就是一种较好的形式。 另外,科学作业的形式还有观察记录、梳理数据采取的柱状图等形式,教师可根据教学的需要自行选择,以激发学生做作业的兴趣。

三、探究式作业的评价

评价是建立在检查的基础上的,评价的目的是激励学生,让学生对实践作业充满挑战感和成就感,对科学学习充满乐趣。我们的评价方式主要采用以下三种。

积分式。我们将科学实践作业按完成的及时与否以及作业质量高低进行评分,并纳入学校“海娃拾贝”实践贝的积分行动中,让学生在获得实践成功的同时,得到期盼的实践贝积分,增加他们对作业的成就感。

2.展示式。

实践作业的优秀作品通过展示达到激励的目的。我们将学生的作品或作品照、记录表、日记等在学校宣传窗的科技版块内进行展示,同时附上展示学生的照片,让全校师生都来欣赏他们的实践成果,增加学生的自信心和自豪感。

3.比赛式。

为了保证实践作业的成效,让大多数学生都能坚持完成实践作业,我们将有些实践作业如《养蚕日记》、自制橡皮筋动力车赛车活动、月相观测等列入学校科技节活动的比赛内容之一。通过比赛激发学生完成作业的兴趣,保证作业能以较高的水平完成。

总之,作业是课堂教学的延续,是师生互相交流、互相沟通的一段历程。作业不仅是学生检查自己学习效果的一种方式,新课程标准下的探究式作业,更是学生展示自我、自由发展、不断成长的舞台。所以在实际的教学中,应注重学生探究性作业的设计,使学生乐做善思,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提高,丰富素质教育内涵的发展。

参考文献

1.科学〔3~6年级〕课程标准。

2.教育部关于印发《普通高中“研究性学习”实施指南(试行)》的通知.教基[]6号,4月9日。

3.尹后庆关于“研究性学习”若干问题的思考.上海教育,(17)。

4.易凌峰研究性学习的心理学基础.惟存教育网,探究学习。

小学教研工作总结篇四

本课题首先研究当今语文课堂出现的现状与问题,如何提高语文教学的效益?如何突出语文教学的针对性?以及如何改善当今高中语文课堂现状,作出以下分析解释。

3.1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要想有效提高学生学习兴趣,首先培养学生们内心树立一种意识及学习语文的重要性,利用语文课本的资源内容想法传达给学生,并对学生的价值观进行一定的引导,学习的方法影响着学生们学习的效率,培养学生主体性思想,让学生主动、生动、灵活的学习,从而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是新课程背景下语文课堂教学策略首要提高的目标,从而提高学生学习热情,达到课堂教学质量。

3.2渗透语文“人文精神”体现语文课堂真正价值:重点强调高中语文教学工作的人文性,应体现语文的文之美、句之美,这不仅能完善学生的知识体系,并且丰富学生的思维想法,使学生们能积极面对生活,这就是语文课的价值魅力,关于这一点,教师们应以新课改编为前提,做到重新认真研究语文教学,认真感悟语文教材,很多文章可以反映出人之间的真、善、美,所以教师加强运用文本里的素材,将美感悟到生活中,带到学生心里。从而提高教学质量,提高学生感悟语文课堂的真正价值。

3.3优化课堂组织模式,丰富教学内容:以往的课堂教学中,教学模式死板、无趣、死记硬背、单调,不如理科活跃性,学生犯困,难以提高热情。教师应当激励学生并关注学生,学生心里会暗暗下决心,激励自己好好表现,从而提升心理上的一种变化,课堂上老师带动学生们进入有趣的氛围中,可以转化教学形式,可以采用话剧表演、演讲、辩论一系列有趣的组织模式,不要局限于分组讨论等死板的组织,学生并未理解到语文的有趣性,可以在课堂上举些小例子,丰富教师自身的知识,也让学生们认真投入进去。

4结论

综上分析可得,课堂教学的改革是需要老师传递思想,带动学生积极性,它是一个过程、更是一种想法、一种理念,培养学生主体性思想,提高语文课堂上教学质量,在过程中让学生积极参与进来,实现有效的互动,从而提高高中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小学教研工作总结篇五

一学期以来,我们在镇教办的直接领导下,围绕学校“着眼未来,面向全体,整体优化,个性鲜明”这一素质教育总目标,强化教育教学管理,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推进“教学管理上台阶,教学水平大提高,教学研究出成果,教学质量争第一”的四项重点工作。做到事情层层落实,责任层层负责。教育教学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教学质量是学校的生命线,学校教学质量的优劣关系到整个学校以及教师在社会上的声誉和形象。教学质量的提高是本学期的中心工作。为此,我们从常规入手,切实提高学校的教学质量。

首先,我们完善了学校的《教学常规管理百分考核制度》和《教师岗位责任制》,并对教学“五认真”的规范等同时作了修订,使之更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更有利于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其次,我们强化教学常规检查督导工作。在计划、备课、上课、作业批改、成绩考查、学生辅导等每一个教学环节,都狠抓规范管理。教务处为自己的日常工作制定了“三个一”,即每天至少检查一次教师课堂教学情况,每周至少检查一次备课、作业批改等笔案工作,每个月至少组织一次校内视导。

通过日常的检查和校内视导,我们看到,本学期以来,我校教师在备课、上课等各个教学环节上都能严格执行“五认真”的要求,在备课上方面,通过加强学习,明确要求,我校教师都能深入学习新课标的基础上,围绕教办要求,写出规范的教案,杜绝上无准备之课,大部分同志备课都能写详案,超前三课时备课。在上课方面,各教师基本上能严格执行课程设置方案,把握好教学进度,大力推行教学现代化手段,结合教材实际,积极组织学生进行自主性学习、探究性学习、合作性学习,在传授双基的同时,重视学习情感与学习能力的培养。在作业设计与批改方面各位教师都能按照作业规范的要求,注意作业的明确性和针对性,以及作业的深广度和份量,并做到认真、及时地批改、订正。一学期来,我校学生思想品德评价合格率100%,在期末质量调研中一年级、五年级、六年级取得了综合指标名列前茅的较好成绩,个别薄弱年级也大大缩短了与兄弟学校之间的差距。

第三,我们还在学生中开展各学科竞赛评比活动,促进了学生的广泛的兴趣爱好的形成,提高我校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实践能力,为我校教学质量的提高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在语文学科方面,我们开展了县书信通讯赛、校第三届个性化作文竞赛、朗诵比赛、书法比赛;还组织学生参加校数学竞赛、绘画比赛、手工比赛;在科技教育方面,我们组织了学生参加了县“七巧板智力竞赛”,4名参赛同学取得了人人获奖的优秀的成绩;推荐学生参加“三独”竞赛,连续第三次获县二等奖;校体训队参加县田径赛,获团体分第8的好成绩。

首先,我们加强了教师的师德建设。我们在全校开展了“千名学生评老师,千名家长评教师”的活动,让学生与家长监督教师的行为,并在全校开展了“家访日”的活动,规定每周三为教师家访时间,并召开家长会,邀请家长到学校了解子女的学习情况,并为教师的课堂教学打分,提意见。这些活动,加强了教师与学生、家长的沟通,也规范了教师的言行,修正了过去不良习惯,提高了教师的道德修养。

其次,我们加强了对青年教师的业务指导,教务处对质量意识不够强的教师进行跟踪调研,从备课、上课等多方面进行业务指导,并协同年级组,建立骨干教师与年轻教师的帮学的“青蓝工程”,并为青年教师提供外出听课学习和各种岗位练兵活动的机会,除每周正常进行教学研讨活动外,三月份举行了“我爱我校”的演讲活动,四月份进行了青年教师说课比赛,让青年教师在思想和业务上尽快成熟起来。

回顾一学期来的工作,我们清醒地看到,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也存在着明显的不足,如教师的规范化管理要进一步加强,教学常规管理尤其是常识、技能科的教学管理有待于进一步完善,教学质量有下滑趋势等等。我们需要思想高度重视、积极进取、踏实工作,为提高仇小的教育教学质量努力奋斗。

小学教研工作总结篇六

课堂教学有效性指通过课堂教学使学生获得发展,具体表现在学生在认知上,从不懂到懂,从少知到多知,从不会到会;在情感上,从不喜欢到喜欢,从不热爱到热爱,从不感兴趣到感兴趣。

在课堂教学中提高教学的有效性,既能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全过程,又能还学生一个轻松的童年,让学生学好语文,热爱语文,真正实现素质教育。提高小学语文教学有效性可以采用以下几种策略。

一、语文课堂注重扎实的语言文字训练

二、语文课堂要目标简明,环节简约

在当前的课堂教学中,不少语文老师总喜欢为追求完美的课堂教学而赶“时髦”,拿到一篇课文,还没好好读两遍,便考虑怎样将课上得精彩。殊不知,花样越繁多、环节越复杂、目的越不明确,结果就越不理想,只能是教者辛苦,学者更辛苦。学生只会是云里进,雾里出。那么,怎样才能简简单单地教语文,学生明明白白地学知识呢?每一堂课,应把握“三个维度”和阅读教学的阶段性目标,依据课文的特点与单元训练重点,彻底解决一两个切实需要解决的阶段目标,拟定简明的教学目标。

于永正老师的课质朴淡雅、自然本真,教学环节朴实无华、扎实有效。一是初读课文,感知内容;二是研读课文,感受人物的内心世界;三是拓展延伸,强化读写训练。整个教学过程,没有时髦的跳跃式讲读,也没有精彩的课堂表演,引导学生以读懂课文为主,在每一步的学习中都经历了读进去、读出来的过程,在扎实的学习中,学生学到了读书的方法,领悟了文章的思想感情,一句一句地读好课文、也读懂了课文。

三、语文课堂应该过程与效益并重

新的语文课堂,教学形式开放活泼,教学手段丰富多样,学习氛围自由热闹,可是,在这样的课堂上,学生真正学到了什么,又学会了什么,课堂效果又怎么样。这些问题都值得每一位小学语文教师好好深思。

简单而有效的小学语文课堂提倡的是教学内容要简要,教学过程要简约,教学方法要简便,教学手段要简单,教学语言要简洁,力求用最少的付出获得最大的收获。于永正老师在执教《杨氏之子》一课时,没有精妙的教学设计,也没有精美的教学课件,教学过程跟平常的随堂课没有什么区别:揭示课题,自主读文,学习生字,范读课文,读写训练等。整个过程简简单单,没有进行传统的分析讲解,而是采用了以读代讲,以读促理解的方法来设计教学。让学生在读中思考,读中想象,读中感悟,读中拓展。最后,学生读出了节奏,读懂了人物的内心世界,也读出了文章的韵味。整节课上,这篇文言文在于老师的循循指引下学生学得有滋有味,轻松惬意。

四、语文课堂要以“读”为根本

读书百遍,其义自见。朗读是语文教学中极其重要的一个环节。通过朗读,可以加深学生对作品的认识和理解,丰富学生的想象力。一节语文课上,如果没有朗读或朗读不到位的课堂是冷冰冰的课堂,是没有味道的课堂,是缺乏灵性的课堂。在教学五年级下册中的《桥》一课时,笔者担心学生感受不到文中的老汉那种舍身忘死、不徇私情的崇高精神,花了很多心思准备如何创设情境,精心设计教学过程,不料,试教下来,教学效果很不理想。经过反思,笔者发现整堂课留给学生的时间太少,尽管教学极力地“煽情”,但学生却好像丝毫不给面子,无动于衷。经过反复思考,再次教学时,笔者重新设计教学环节,放弃一些无价值的提问,抓住重点的句、段来指导朗读,以读为本,以读促思。配上背景音乐,学生在声情并茂的朗读中深受感染,纷纷举手想畅谈自己的体会和感受。

通过这次教学,笔者也悟出了一个道理,简单而有效的课堂就是要让学生老老实实地把课文读好,从读书中有所得有所悟,让繁琐复杂的“讲解、问答”让位给学生充分地读、入情入境地读。

小学教研工作总结篇七

“探究式阅读”的课题研究在一线教师的不懈努力下已走近尾声,回首三年来奋斗实践的路程感慨万千。从不解到释惑,从探究到理解,从拘泥到扩展,虽说艰辛,却充满收获。现就我在语文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开展“探究式阅读”与大家交流一下。

教师作为探究式课堂教学的引导者,其任务是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促使他们自己去获取知识、发展能力,做到自己能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与此同时,教师还要为学生的学习设置探究的情境,建立探究的氛围,促进探究的开展,把握探究的深度,评价探究的成败。学生作为探究式课堂教学的主人,自然是根据教师提供的条件,明确探究的目标,思考探究的问题,掌握探究的方法,敞开探究的思路,交流探究的内容,总结探究的结果。在实际语文教学中,许多语文老师没有创设良好的课堂气氛,没有选择切合学生实际的教学手段,没有找准启发探究的切入点,更可能所提的问题太难等等。受应试教育填鸭式教学的影响,学生总是被动地坐等知识,重知识记忆而轻问题思考,习惯于听老师讲解,习惯于背诵书本知识,忽略了语文这门课程的特殊性。因此,在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就显得尤为重要。

在教学中,我多采用以下方法。

一、启发教学引导探究

启发式教学主要是教学过程中承认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而教师的任务在于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强调学生要有主动的、积极的、能动的学习状态,强调对知识的理解、运用、创造。中学语文教师要通过一定的方式去引导学生就某个问题展开积极的思考,让学生自主地进行分析判断,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质。

1、运用多种启发方式引导学生进行探究

教师在引入新课时,或介绍写作背景,或表情朗读,或巧妙设疑,激发学生阅读课文的兴趣。这时,一句隽永精警的名言,一则简短而寓意深刻的寓言,一首流传千古的诗词……都能成为教师手中的道具。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借助多媒体手段以声、形、色等形象多方面多角度地吸引学生,穿插读、议、讲,在有疑难处点拨解答,于无疑处设疑深究,做到对课文有理解,对生活有感悟,在字里行间读出作品中的喜怒哀乐、悲苦酸甜,加深学生对生活的认识。比如在教长春版教材中的《窦娥冤》时,借助电影《窦娥冤》中窦娥临行前的一段唱导入课文,激发起学生的阅读兴趣,然后引导学生边阅读边探究:“窦娥冤吗?”由此引导开去,进一步理解课文的内涵。

2、把握恰当的启发时机引导学生进行探究

时机问题不仅在于教师对几个问题先后顺序的安排,更在于对学生思考问题的深度的把握。有些教师提出问题后急于要求学生回答,没有给学生思考的时间。学生没有经过深刻的思考,没有结合课文内容做全面的剖析,这样的回答仍然是机械的。在教学中若能结合一些紧贴课文中心句和一些重点关键的语句提出种种疑问,无疑会把学生的思维引向深入,大大拓宽思维的范围,提升思维的层次。

熟练运用多种启发方式,则能让学生始终保持思维新鲜感,促使学生的探究性思维的形成,而选择恰当的时机进行启发,可以获得更好的思维效果。

二、创设情境激活思维

认知需要是学生学习中最稳定和最重要的动力。在学习一个新的知识点时,教师要创设认知需要情境,把学生的思维带入新的学习背景中,让他们感觉学习是解决新的问题的需要,产生一种积极发现问题,积极探究的心理取向,使学生敢想、敢问、敢说,从而诱发探究的意识,激活探究的思维。

三、自主选择激发兴趣

在教师精心设计的问题情境中,学生主动地去发现问题,并从不同的视角,通过不同的思维方式探求问题的解决方法。它最终表现为学生独立地、创造性地解决问题的权利,追求人性化、个性化,尽可能变教师的“指令性”为学生的“选择性”,激发学生自主探究的兴趣。

1、让学生自主选择探究目标

一个班几十个学生,因环境、条件、基础和个人爱好的不同,总存在着个体差异。因此,一堂课或一项探究活动要达到什么样的目标,可以让学生自主选择或自主确立。但教师应把握学生自主性的“度”,避免过于自主而脱离了教学中心。

2、让学生自主选择探究的内容

一篇课文值得探究的内容很多,教师可以让学生自主选择一个内容进行探究。在学习每一篇课文时,每位同学的兴趣着眼点均不同。有的同学喜欢朗读,就去探究课文该怎么读,怎样才能读出情,读出神;有的同学喜欢抓重点句体会句子蕴涵的意思,就去探究一篇课文中哪些句子含义深刻,该怎么理解;有的同学不明白课文某些情节,就会带着疑问去找答案,等等。总之,应该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进行学习,提高阅读水平。

3、让学生自主选择探究伙伴

在课堂上,探究同一内容的同学可以组成临时探究小组,共同合作,这样每堂课的伙伴会不同,就有了多元的优势互补。课外的研究,学生更多地是愿意和自己喜欢的同伴共同探讨,商量一个大家都感兴趣的课题。

四、巧拨妙引教给方法

1、围绕矛盾处质疑

课文中常常有一些看似矛盾其实合理的地方,引导学生围绕矛盾大胆质疑,是寻找探究切入点的方法之一。

2、扣住情境点换位

课文是作者对客观事物认识的产物和思想轨迹,在教学中我常引导学生抓住自己感兴趣的地方去换位思考,使自己进入文中所描述的情境中,当好工作人员这一角色,学生主动、积极地学习、研究课文,取得了较好地效果。

3、捕捉“空白”点延伸

课文是例子,更是艺术品,有许多“留白”之处。引导学生捕捉这些启人深思、促人挖掘的空白点,尽情发挥想象,是寻找探究之路的最好切入点。

引导方式各有所长,相互之间应该相辅相成,互相促进,不可偏废。教学中有效地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究,教师要采用启发式教学,激活学生探究思维,激发他们的探究兴趣,教给他们探究的方法,为学生终生发展提供必备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小学教研工作总结篇八

在传统的教学中,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模式存在着许多的问题。第一,教学方式的落后,且难以跟上社会发展节奏。初中生在学习和社会竞争的双层压力下,学习压力过大,情绪易于浮躁,对课堂知识吸收效果慢,学习状态不佳。而教师在教学中仅仅以简单的灌输知识的教学方法,不符合现代社会要求学生养成自主学习的教育理念,从而导致了学生对学习的兴趣逐渐降低,语文成绩下降;第二,教学理论和实际生活脱节,让学生学习语文的主动性降低,自主学习的积极性不高。初中语文在新课程的改革下逐步与生活紧密联系,并且实际操作运用性也越来越强,对学生以后的生活有着重要的意义。但是,在传统教学中,教师重在围绕课本理论知识进行讲解,致使学生难以对语文课程做到真正的理解与掌握,从而不能实际应用到现实生活中等等问题。

二、优化语文课堂教学策略

首先要注意,教师要通过案例引出课题,在此过程中可以运用故事教学、幽默问答等方法来吸引学生注意力。课堂的开端是整个课堂学习的重要切入点,是学生能否学好知识的关键。然而,在这一时段学生往往注意力不集中,因此教师可以讨论一些学生感兴趣的话题,让学生讨论,转变学生的注意力,更好的进行课堂教学。比如:在学习沈复的童趣一文时,教师可以先从自己的童年出发,如那个年代与现代社会相比经济较落后,当时人们只局限于实现温饱。还记得当时玩具很少,并没有现在的电脑和游戏机,但是孩子们仍然有许多淳朴的童年时光。现在同龄人存在着许多沟通问题、以及目前独生子女常常有自私、孤僻、不善于沟通等问题,而那是的孩子们虽然没有过多玩具,但是当时孩子的心灵淳朴、善于沟通,充满着生活乐趣。通过介绍教师的自身经历,引出童趣这篇文章。也可以让学生回忆自己的童年时光,写关于童年的作文。第二,长时间的教学,教师和学生都会感到疲惫,产生厌倦情绪,不利于师生的教学。因此,教师要学会在讲解语文知识的过程中穿插一些与相关课程有关的课外话题,转换学生思维,让学生有一定的休息时间。比如:学习天净沙?秋思时,教师可以在课堂上贯穿作者的生平经历。让学生了解诗歌的写作习惯背景。当时马致远正处于年轻气盛,渴望功名。然而元朝统治时期实行政策压制,对于汉族士一阶级进行打压,不许汉人考取功名,因此,诗人终身不能得志。让学生了解学习语文在生活中的作用,把“学习是有用的”这一观念传输到学生思维层面。第三,恰当的学习方法,可以减轻教师教学任务,缓解学生学习的压力,让学生在学习中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而在群体教学中采取合作学习的方法是学生团体学习最有效、最直接的方法。这样有利于教师掌握学生的学习程度,学生之间以优带劣,减小学生间的差距。具体来说就是学生通过分组合作、自主学习,进行互相探讨,交换意见,形成双赢。通过小组合作,学生不仅可以通过讨论、研究,增强学生学习的乐趣,还可以培养学生沟通交流能力,弥补学生综合能力的不足。另一方面,学生还可以互相讨论,发表自己的见解,形成自己的主见,培养自信心。

三、创新语文课堂学生学习方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研究能力

初中生在学习语文课程时,往往还会延续小学语文学习方法,即简单接受教师灌输的知识,这不利于学生语文课程的长期学习。因此养成良好的自主学习的习惯是自主学习初中语文课程的主要内容之一。并且新课程改革中明确提出,学生在学习知识时往往会形成一定的自主学习的良好习惯,而语文课程作为一门基础性教学课程,更要严格要求学生形成良好的自主学习习惯。总的来说,自主学习要求体现学生的自觉性,具体来讲就是要求学生自主建立语文考试知识复习资料,自己定期对课堂知识进行复习、总结,上课要认真听讲,学会做笔记,勤于问人,善于思考,最终养成学生自主学习语文的良好习惯。具体操作如下:教师可以通过定期组织考试的方式来考察学生学习状况,学生利用此方式通过考试检测自己的学习效果,找出不足并进行弥补,养成总结和整理的好习惯;学生自主建立语文试题改错本,把错题总结归纳在改粗本上,经常性翻阅、回顾,以防犯第二次错误;老师引导学生建立语文整体知识体系,让学生养成善于思考、勤于归纳的良好习惯。比如:学生可以通过长期积累成语、优美的作文语段。在《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中,建立专门的摘抄本,其中成语有完璧归赵、负荆请罪、怒发冲冠、刎颈之交等。并附上名词解释,在长期的积累过程中,学生的语文基础知识会有明显的改善,学生也能从积累中得到学习语文的乐趣。

要想学生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就要求教师要把课堂归位于学生,改变传统的老师灌输式教育方式,把学生主动学习作为学校教育模式的培养重点。教师要学会转化教学思维,仔细聆听学生在学习中遇到的困难与问题,改变教师在教学中的领导者作用,帮助学生解决学习以及生活中的问题。让学生在学习中潜移默化的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体验学习的乐趣。并在自主解决问题中体现自己的价值,树立自信心,增强自豪感,让学生养成自主学习的学习习惯。因此,教师应该严格按照新课程改革理念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的要求,为学生打造一个积极、创新的学习氛围,不断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为实现终身学习的目标做奋斗。

四、把语文知识贴近学生生活,让学生自觉学习语文成为惯性

把学习与生活联系起来有利于学生语言运用能力和沟通能力的提高,以熟悉的生活环境为背景实施教学课程研究,亦有助于让学生增加对语文课堂理论性教学的兴趣,这也能为学生在以后的语文深度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在实践的具体应用中,学生主动融入语文生活,潜移默化中养成自觉、主动学习语文的习惯,让学生自主学习成为惯性。知识起源于生活,应用于生活。而语文知识更是无处不在,广泛应用于现实生活中。教师应该让学生留心观察日常生活,生活处处都是语文教学,语言的运用则是最好的教学。学生应该在社会大的环境背景下,学习并运用语文知识,在实际生活中探索中文这门语言在人们日常生活中的应用。让学生运用课堂学过的知识在现实生活中实际运用。因此,教师在初中语文教学中,要把学生生活与课本知识相联系,初步引导学生把知识应用到实际中,这样有利于学生主动把语文知识与实际想联系,养成主动学习的好习惯。

综上所述,初中语文的学习是一个很漫长的过程,需要学生在学习中仔细研究学习方法,在教师的指导下,对语文基础知识不断积累。教师要从学校的具体教学实践出发,对每个学生的语文学习进行科学指导,让学生在新型教学方式下不断提升自身的文学素养,从而提升学生语文整体成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