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心得体会>最新教师专业成长记录心得体会(精选7篇)

最新教师专业成长记录心得体会(精选7篇)

作者:薇儿 最新教师专业成长记录心得体会(精选7篇)

当在某些事情上我们有很深的体会时,就很有必要写一篇心得体会,通过写心得体会,可以帮助我们总结积累经验。我们如何才能写得一篇优质的心得体会呢?接下来我就给大家介绍一下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心得体会吧,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教师专业成长记录心得体会篇一

通过这次远程培训,我深刻感受到:教师个人专业成长不是一朝一夕就能成功的,它需要在实践中探索,在探索中总结,更需要在时间中磨练,认真反思,积极进取。

一个师德不高尚的人,很难用他的人格魅力影响学生和感染学生,也很难对教育事业有什么追求和奉献。我将努力建立尊重、赞赏、宽容的师生关系。我将用发展的眼光看待每一位学生,相信每一位学生,人人都能学好,个个都能成才。能善于发现和及时赞赏学生的成功及其闪光点,要学会宽容和等待。同时,对学生的发展和评价保持适度的宽容,要善于把对学生的批评转化为期待,避免过多地苛刻地评价学生的“对”与“错”,逐步建立起良好的师生关系。同时抓住骨干教师培训这个难得的学习机会,进一步提高自己的师德修养。

人们都明白这么一个道理:要给学生能量,就必须不断充实自身的能量。因此,我会通过各种渠道,各种手段来丰富自己的知识。及时了解科技发展的最新信息,不断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从而可以高屋建瓴地驾驭教材,给学生以恰当的启发,为学生提供创造和奋进的正确引导。

不断的磨练自己,在挫折中不断的成长、完善。同时,虚心向其他教师请教,在教学模式、教学方法、教学艺术等方面有所突破,研究新教材,吃透新教材,创造性的使用新教材,创出自己的教学特色。

同时,做好教学反思,用新课程理念实践教学。经常反思自己是否存在对待不同学生上有差别。随时审视,随时修正。不断提高自我反思的意识和增强自我监控的能力。不断总结成功的教育教学经验。

在这个学习型的社会里,不学习自然会落伍。在今后的教学中,一方面,我会抽时间读更多的书,让自己的底子再增加点厚度;另一方面,我会在业务上持续不断的学习,多吸收多借鉴,博采众长;更要在工作中多积累多砺练,笃学慎思,不断进步。

俗话说: “学然后知不足”。通过这次培训,我更坚定了终身学习的信念。要给学生一滴水,自己要有长流水。教师要加强学习,提高自身的知识水平和文化修养。在课堂教学中时常感觉知识储备缺乏,急需给自己充电。想想以前不管是读书还是教书,总是认为老师是教课本,学生是学课本,老师是通过教课本教给学生知识,学生是通过学课本掌握所学知识。课本是“经”,老师和学生都是课本忠实的追随者,这就导致我在上课时总是对教材的每一篇课文不厌其烦的、详详细细、认认真真、方方面面的讲解;导致课堂教学以本为本、以纲为纲,脱离了生活实际和学生实际。通过这次培训,我明白了其中的缘由:第一,我过多的讲解挤占了学生思考交流的.时间;第二,我过细的指导钳制了学生的发散思维,让学生不自觉的以我为中心,跟着我的思路走。

在今后的日子里,我要学会挤时间向图书室借阅一些书籍,拓宽自己的视野,转变课堂教学方式,从教书匠向研究型老师转变。首先加强教学理论学习,多看一些教学论著,丰富自己的理论水平;其次加强课堂教学的反思,不断提高自己的课堂驾驭能力,把课堂教学当作一门艺术。

我相信功夫不负有心人!

教师专业成长记录心得体会篇二

随着时代的变迁,思政教育已成为教育体系中重要的一环。作为一名思政教师,专业成长对于提高自身能力和担负使命至关重要。在我的多年从教中,我深刻感受到了专业成长的重要性,并在其中获得了一些心得体会。

第一段:切实提高知识水平,扩展思维领域

作为一名思政教师,其必修课程为国情教育与时政教育,这要求我们始终关注国内外重大事件、政策法规的制定、中国内外合作、人民生活水平等方面的信息动态。在这里,我带给同学们的不仅限于新闻报道和政策解读,而是旨在利用情境教学法让同学们学会从现代化、性别平等、自然灾害、城乡发展、基层治理等多个侧面分析中国发展、社会进步、世界变迁、文化多元等复杂问题。为了不断提高自身学识和能力,我经常参与学术讨论、研究活动和教学改革,并深入挖掘各种学科之间的互相联系,从而丰富和个性化我的教学内容。同时,我也尝试借助创新的方式将学术成果通过短视频、博客、微信公众号分享给更广泛的人群。充分利用现代技术手段为思政教育注入新的活力。

第二段:加强实践教学、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与此同时,实践教学也是思政教育必不可少的环节之一。在整个课程的设计过程中,我将教学方式创新化,设计了丰富多样的实践活动,如参观社会组织、接收志愿者项目、了解企业文化等等,这些都让学生从生动、具体的场景中感受到了做思政工作的实际认识。“理论联系实际”是教育教学的一条核心理念。而这种基础教育知识必不可少的思政教育,只有通过实践活动才能落实到学生头脑中,真正实现知识对客观世界的理解。

第三段:积极践行德育工作,引导学生健康成长

作为一名思政教师,除了让学生接触传统文化和习惯思想,引导学生关注时事,应当同时关注学生的人文情怀和道德教育。德育教育已成为全社会关注的一个重要环节,而在思政教育中,更应践行这一核心理念,引导学生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加深对”爱国、爱民族、爱人民、爱科学、爱学习”这些最起码的爱国主义的了解,在生活中通过实际行动践行这些美德。同时,还应鼓励学生从事公益行动,在团结合作的过程中逐步领会社会分工合作的重要性;在环保规范的背景下,提高学生对环保工作的关注度,培育其生态意识。努力打造一个品行端正、充满活力和公民意识的学生团队。

第四段:积极探索媒体融合、创新技术

随着新技术的日新月异,思政教育的现代化建设也越来越重要。思政教师通过新技术途径,可以在教学内容中加入更多的元素,多元化并丰富教学手段的适应性。例如,可以利用电子白板、网络互动、虚拟实验室等先进技术,展示生动形象的实践场景,促使学生主动参与和深度体验,从而更好地理解教学内容。同时,还可通过社交网络、微博、视频分享等方式,积极拓展思政教育的传播渠道,使之更便捷、更多样、更有创意。

第五段:追求自身专业提高,倡导个性教育

作为一名思政教师,追求自身专业提高也是十分重要的。其中,最重要的是时常更新视野,学习新知识,培养个性化教育观念。同时,我也非常重视学习管理知识与技能,以便更好地主持教学工作。而在教学活动中,我尝试着按照每个学生独特的个性与需求,个性化的对他进行教育引导,鼓励他们强化自信、总结经验和思考问题,让其得到更全面的成长。个性化思政教育作为当今教育的一种新风格,对于青少年的身心健康成长、人格塑造和人际关系的处理都具有重要意义。

总之,作为思政教师,提高专业成长水平至关重要。我们需要注重自身素质,倡导思政教育的多元发展,思想动态、实践活动以及媒体融合与创新技术的应用,以及个性化处理个学生的成长与发展。力求将我们的教学工作更好地融入社会,将课堂引向现实,实现推进教育教学品质提升的目标。

教师专业成长记录心得体会篇三

8月17日上午,我乡全体教师聆听了曾丽红老师关于“教师专业化成长”的报告,报内容非常详实,非常贴近我们教师实际,为我们教师的成长指明了方向。曾老师幽默生动的语言和振奋人心的事例,唤起了每位教师成长的迫切愿望。使我受益匪浅,让我从全新的视觉角度审视“我”、“教师”这个职业,好多以前处于朦胧状态的问题迎刃而解,眼前豁然开朗。现结合自己的实际反思如下:

“敬业、勤业、乐业”是我最大的收获。它让我明白提高自身的素养,丰富自身的底蕴,倾情投入教育教学工作,才能促成自身的专业成长。要想在教育教学工作中有一番出色的表现,没有捷径,只有靠自己,一步一个脚印,实实在在地去学习,去实践,去反思。教师,作为培养人才的人,教学素质必须要跟上时代的步伐,必须树立现代教学思想,掌握渊博的知识,具有较强的信息素质和学习能力。我作为教师,必须不断学习专业知识,才能适应教学要求。必须脚踏实地学习他人经验,才能在自己的专业素养上渐渐成长起来。

爱,可以给孩子以心灵的温暖,爱,可以让孩子更自信。我想,我们做为一名教师要热爱学生,热爱自己的事业;还要有强烈的创新意识,不照搬书上的东西,要勇于创新、敢于标新立异。最关键的是要保持宽容的心境,在今后的工作中遇到困难要不断的向有经验的同事请教,与同事要互相关心、和睦相处。

通过交流,教会我作为人师者,在工作中如何追求与奉献,在生活中如何投入与面对,如何使自己的观念不断地体现于自己的教学行为中,也让我学会自省,学会了反思,学会了回过头来看过去。我愿意做“教师成长”中的一名成长教师。我想,不只是我,我们全校许多同事都将在这次学习中逐渐成长起来。

以前我常忽略这样或那样的事情,通过学习后,让我了解到了教学应当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不断的学习、实践与反思,让我在教学过程中日益成长。我相信只要坚持不懈,以良好的心态对待成长中遇到的困难和挫折,不断求知,善于实践,积极反思,就会成为一名符合现代教育需要的成功的教师!

教师专业成长记录心得体会篇四

教师是一个非常特殊的职业,需要定期进行专业的成长和学习来应对各种不同的挑战和需求。在过去,教师的今生只是停留在学校的培训课程中,但是现在,这种模式已经得到了改变。近年来,很多地方都推出了“教师专业成长乐园”的项目或服务,为教师提供了一个全新的专业成长途径和平台。在参加了一段时间的教师专业成长乐园项目之后,我深深感受到这种学习方式的不同之处所在。本文将会分享一些我的体会和学习体验。

第二段:教师专业成长乐园的定义和意义

教师专业成长乐园是指一个结合培训、交流、互助和资源共享的平台,以帮助教师不断提高专业能力和实践技能。这种平台的最大意义在于,让教师可以实现个人专业需求的满足,以及共同营造积极的学习氛围和价值观。此外,教师专业成长乐园还可以弥补学校内外资源不足的问题,提供更完善、更广泛、更深入的学习机会。

第三段:个人体验和收获

在参加教师专业成长乐园项目中我收获了很多。首先,我能够在平台上与来自不同学校、不同学科、不同科研方向的教育者进行交流。我们可以自由地分享和讨论教学中的难题和经验,相互启发和促进,最终获得更多灵感和想法。其次,我可以在平台上参与更多的教学研究和实践探索,以更好地提高我的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比如,我曾经在平台上参加了一个“教学设计”课程,学习了如何设计更符合学生特点和个性需求的教学方案。最终,我在实践中成功运用到了班级教学中,取得了显著的效果。

第四段:教师专业成长乐园的未来

与越来越多的教师参加专业成长乐园项目,我认为这种形式的学习将会在未来进一步发展和演进。正如我们所看到的,教育的生态环境在不断变化和转型,对于教师来说,尤其需要在专业发展和技术水平上不断提升。教师专业成长乐园不仅满足了教师个性化和职业化需求,也提高了教师能力的多样性和广泛性。相信,在不久的将来,这种乐园会进一步拓展和发展,成为教育者们重要的专业成长咖啡厅。

第五段:总结

教师专业成长乐园,是一个非常宝贵的学习机会和平台,能够有效地促进教育者的专业成长和学习发展。我们期望教育的未来充斥着更多的这样的学习创新,就像我们所期待的,能够更好地提高我们的教学效果,促进学生的全面成长。教育者们要不断加强自我的专业力量,不断与其他教育者交流互动,共同推进教育事业,让每一个教育人物都能够成为学生学习中的良师益友。

教师专业成长记录心得体会篇五

近年来,我参加了多次教师专业成长培训活动。其中最为难忘的便是教师专业成长乐园活动了。这个活动不同于传统的讲座或研讨会,它更像是一座专门为教师提供成长平台的乐园。在这个乐园中,我获取了很多知识和思路,也收获了不少体验和感悟。下面,就让我来分享一下我在教师专业成长乐园中的心得体会吧。

首先,教师专业成长乐园提供了一个交流互动的平台。在这里,我结交了不少同行,大家相互分享经验,互相鼓励和支持。由于受众都是从教多年的教师,因此大家的思路都非常开阔和深入。在这样一个氛围中交流,我能够更深入地了解教学实践和教学理论,更广泛地了解各种教学方法和策略,甚至开拓了我对教育本身的认识和理解。

其次,教师专业成长乐园让我重新审视了教师角色的本质。在这个乐园中,我能够看到各种各样的教学方式和实践,也了解到各种教育思潮和理论。从这些中,我理解到教师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者,更是学生的引路人和学习的伙伴。在这个过程中,教师的工作不仅仅是传递知识,更是培养学生的智慧和创新能力,帮助他们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和态度。

然后,在教师专业成长乐园中,我深入了解到了“创新人才培养”的重要性。教育是社会发展的基石,而学生便是未来社会中的中坚力量。在这样一个信息时代,学生想要成为成功的创新人才,就必须拥有创新意识和能力。然而教育方法和管理体系的缺陷,使得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能够完全实现自己的潜力。因此,提高教育质量,加强对创新人才的培养,着眼于学生的特点和情况,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尤为重要。

最后,教师专业成长乐园还提供了很多实践操作的机会,真正让我去践行理论。翻新教室、制作课件、组织学生参加竞赛等都是我在这个乐园中亲手去实现的。通过这些实践,我更清楚地了解如何实现个性化教育,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且在此基础上推动了学校的教育改革与发展。

总之,教师专业成长乐园是一处让教师成长的圣地。在这里,我不仅仅汲取了知识和技能,更开拓了思路和眼界,重新审视了自己的教学角色和任务,认识到教育创新的重要性,拓展了实践的经验。在我们身为教师的这条路上,我们能够共同提升自己的水平,造福学生和社会。

教师专业成长记录心得体会篇六

之前只是听说教师不好当,现在是真真切切的品味了教师生涯的欢乐与辛酸、收获与遗憾,初次为人师表,感慨颇深,感悟颇多。主要有以下心得体会:

1、强化自己的专业知识

在新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思想的强烈冲击下,学习对一个教师而言已不再有阶段性的界定,已成为教师的"终身大事"。初为人师,无论从教学还是教育的角度出发,都应有"求知若渴"的积极心态。我们新教师虽具有较新且全面的教育理论知识,但我们的教育教学实践少,教学经验欠缺,在知识爆炸的今天,"学生一碗水,教师一桶水"的观念已不再适应现代教师的要求,学生需要的是一桶新鲜的"活水"。在教学中我除了驾驭教材外,还利用业余时间钻研经典题型,搜集具有代表性的各类高考题,尝试着做各年的高考题来武装自己,补充养料。

2、学习教育教学经验并参与实践

一个学期以来我坚持听我师傅和汪宾老师的课,我师傅和汪老师可谓资质高教学经验丰富。一些概念性的知识我自己理的不是很清楚时只要听了他们的讲解我就会茅塞顿开,有种峰回路转,柳暗花明又一村之快感,惬意!我师傅身上有太多是我亟待学习的--驾驭课堂的能力,思维的敏锐,对题型的敏感,举一反三能力,一题多解能力······听他的课给我的感觉是思路清晰,能巧妙的化繁为简化难为易,并顺理成章的给出重要结论。每听完一堂课我都会把其和我的课堂构思作比较,想想自己的构思到底哪些是不可取的,失误或者问题出在哪里,并且吸取他们上课的精华为我所用。不断积累经验是新教师成长的前提条件,也会给新教师的成长奠定良好的基础。我坚信只要不断学习,去吸收时代的、别人的、科学的、优秀的东西。学会学习,就会成功。

3、用心与学生沟通

的面打电话跟她班主任反映了情况。谁知她第二天不肯来上课,理由是她上课没说话我冤枉她了。现在想想我当时处理事情确实欠考虑,我那时是站在讲台上已经是一位被七十双眼睛注视的老师,怎么可以那么冲动呢?学生年纪还小难免冲动,而我的角色已过了冲动的年龄,面对事情应静下心来冷静思考。如果当时我采取"冷冻"处理,下课了再找她谈心,一步步攻破她的心底防线,事情就不会弄得那么僵,就不会伤害到彼此。这件事让我明白到作为一名年轻教师多和学生沟通,多了解学生的内心世界很重要,学生需要的是平等的对待而不是教师的镇压。

4、反思是新教师成长的途径

美国教育心理学家波斯纳说,没有反思的经验是狭隘的经验,至多只能是肤浅的知识。因此,他提出了教师成长的公式:成长=经验+反思。反思就是教师在上过课之后总结学习及实践中取得的成果和出现的问题,不断调整自己的知识结构,实践方式,以获得持续的终身发展,达到成长的质的飞跃。实践是中心,反思是关键。一个不懂得反思自己成败的教师,是得不到真正意义的发展,反思与成长是相辅相成的,反思越多成长越快。学校每学期都会做学生问卷调查,我能从学生的评判中反思自己课堂管理是否太松,讲课速度是否太快,出的习题难度是否适中,上课言行举止是否大方得体。在日常教学中应在每次月考期中考试后认真总结,寻找问题的症结并及时给予解决。同时在日常教学中摸索好的教学方法,以求今后更大的进步。"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河。"只要长期坚持,从细微入手,日积月累,终究会有惊人的质的飞跃!"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只要坚持不懈,以良好的心态对待教学过程中困难和挫折,不断求知,善于实践,积极反思,就一定会成为一名符合现代教育需要的"新"而"成熟"的教师。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我知道自己身上还有许多需要改进的地方,但我要说年轻就是我们的资本,我们有着不甘落后的进取心,我会充满激情地奋斗、开拓、进取,将青春挥洒在自己热爱的教育热土上,我无怨无悔!

教师专业成长记录心得体会篇七

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一部分,作文教学应从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角度出发,贴近学生实际,寻找适合学生的作文途径,让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乐于在作文中尽情表达自己内心世界的独特感受,写出一篇篇文笔优美、生动真切的好文章。

基于所有语文教师同样的教学困惑,今年下半年在进修学校赵云老师的指导下,我们全县开展了以“习作指导课”为主题的磨课班培训。我们赵营乡全体青年语文教师也在在杨咏志老师和姚金勇老师的指导下,进行了以“习作指导课”为主题的专业培训。目前紧张而充实的习作培训已经结束,可我们对于习作教学的研磨学习才真正开始。

这期培训杨老师和姚老师先是组织大家花费将近半个月的时间去研读教材、教师用书和小学语文课程标准,然后针对自己所教年级的八个单元的习作进行概括和总结,这个过程是重新解读教材的过程。我们整日与教材做伴,却从未深入解读过,里面很多的知识结构我们没有很好的领会到。

接着我们针对杨老师选定的一个单元设计自己的习作教学过程。我们五年级要求设计的第八单元的习作。说实话,我一直想要提高学生写作能力,却一直忽略了习作指导课上40分钟所带来的巨大效益。然后是观课议课,教学反思,课堂实录,培训总结。

培训过程紧张忙碌,有条不紊,也收获颇丰。每一次习作设计修改的过程就是自己用心去完善课堂的过程,每次录完课堂实录静下来观看的过程也是剖析问题的过程,每次总结反思的过程也是将零碎收获上升为经验总结的过程。

通过这次以“习作”为主题的青年教师培训,我从心底重视习作指导课堂40分钟。本着尊重课堂、尊重学生的角度,我们如果愿意在40分钟里与孩子们一起徜徉在读、说、写的文学海洋里,那么学生也会在精心浇灌中茁壮成长。

同时,教师在习作指导课上应让学生充分重视习作提示,认真阅读习作要求。养成这样的好习惯,学生在平时的考试写作中也会认真阅读卷子上的作文要求,不至于出现偏题、跑题、审题不清的情况。

在习作选材时,尽量引导学生多留意观察生活,善于发现和表达,让生活中每一件事、物、人经过文字的打磨都能成为我们作文中熠熠发亮的珍珠。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有方法,善思考,还需要有阅读的积累。阅读本身会潜移默化的影响学生的思维方式和表达方式。每一位语文教师自己首先要做一个爱阅读、善阅读的人,引导着孩子们在阅读写作的诗意长廊中尽情徜徉。

培训虽已结束,思考从未停歇。成长,一直在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