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讲话稿>2023年北师大版四年级认识方程说课稿(优秀8篇)

2023年北师大版四年级认识方程说课稿(优秀8篇)

作者:念青松 2023年北师大版四年级认识方程说课稿(优秀8篇)

总结是一种肯定和鼓励,它让我们看到自己的进步和成就,从而增加自信和动力,继续前行。怎样励志才能在事业取得更大突破?让我们一起探索一下吧。在这里,小编为大家整理了一些优秀的励志总结范文,让我们一起来学习和借鉴。

北师大版四年级认识方程说课稿篇一

《认识整万数》是在学生认识了万以内的数,并能正确读、写和比较万以内的数的大小的基础上,教学整万数,让学生感受生活中的大数目,认识万级和个级的数位顺序及计数单位,会读写整万数。教材分为三段安排教学内容。第一段,教学计数单位“十万”“百万”和“千万”。教材通过呈现生活的实例,使学生感受到生活和生产中经常会出现较大的数,引发学生求知欲,再以“10个一千是一万”为基础,借助计数器,引出“十万”“百万”“千万”这些计数单位。

第二段,教学整万数的含义及读写。这里将写数和读数结合起来学习,让学生体会数的实际意义。第三段,教学亿以内的数位顺序表,确定各数位所对应的名称。教材介绍了我国的计数习惯,根据已有知识,给出各级各数位的名称和顺序,让学生联系读写的体验,通过类比,推出万级各数位的名称和顺序。

本节课的重点之一是引导学生在原来认识的个、十、百、千、万的基础之上,采用“满十进一”的方法引进新的计数单位:十万、百万、千万;进而完成对数位顺序表的补充、完善,这些学生应该说没有多大的难度,而按照数位顺序,从个位起四个数位分级,分成个级、万级是一个新知,学生也许不太明白需要课堂解释强调。因为明确了数位顺序表、和分级是写和读整万数的基础。本节课的重点之二是怎样读和写整万的数,应该说对照数位顺序表,对照计数器学生再去读或写整万的数是比较直观的,关键是引导学生理解在写数时个位、十位、百位、千位上一个数也没有的要写“0”占位。而读数时要让学生明确:万级上的数在读的时候,要按照各级上的读法一样读,在最后加上一个万字。

而今天这节课卞老师值得我们学习的有以下四点:

对于教材,名师都有着独到的见解。他们揣摩的更深、更透,因此他们的教学设计因思考而精彩。卞老师变“教教材”为“用教材教”,为我们打开了一个让人遐想的数学世界。这堂课上,卞老师没有按照书本的教学流程,而是进行了大胆灵活的调整。她先让学生观看奥运会开幕的片段,出示相关数据:20xx、11万、105万、3020万,要求他们任选一个在千以内的计数器上拨出来,大多学生都选20xx,老师问3020万能拨出吗?由旧知引入,数位不够怎么办?学生面对数位不够的计数器,产生了需要增加数位的思维冲动,进而有了强烈的产生万位的需求,于是学生说出再加个数位,依次类推完成万级的数位表,从而建立个级、万级的概念。接着进行整万数的读、写也就水到渠成了,而在此过程中,老师放手让学生自己写数、读数,再引导学生找出写数、读数的规律,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也让我们听课者感受到,卞老师轻松灵活运用教材,教驾驭课堂的独特魅力。

什么叫有魅力的课堂语言,整堂课中,卞老师就此做了独特的演绎。她那富有感染力的课堂教学语言,简洁到位,脱口而出的每一句评价语,看似随意,但却句句那么富有哲理。句句到点,着力于学生学习积极性的调动,合理地开发着课程资源。精炼的语言有着独特的作用,正因为这样的语言,孩子们的情绪高涨,都愿意来参与回答,课堂上小手成林,效果,气氛都特别得好。

.借助知识结构的顺应,个级数的理解学生已经掌握,整万数的读写也类似,因此教学中运用尝试、比较、类比等方法,有效迁移,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比如数学顺序表的教学,上课过程中没有出示整张数位顺序表,而是由复习旧知开始,一点一点慢慢展示数位顺序表的形成过程。教师简单的几个问题就让学生掌握内化了数位顺序表,提高学生运用能力。了解整万数的含义,感受大数目的数值是本节课的难点,通过与生活联系,让学生体验感受整万数的大小,帮助学生感悟整万数的实际大小。最后两个练习,一个是有关奥运会的数据的读写,一个是通过感知一张纸、一千张纸的厚度联想到一万张纸、十万张纸的高度,并和大楼相比较,让学生在现实情境中进行读数、写数的练习,感受整万数的大小,既增加了数学学科外的知识,更能让学生体会较大的数在描述、表达自然现象、社会生活等方面的作用,使学生随着数概念的形成和实际应用数的经验的积累,数感逐渐得到发展。

卞教师课前收集了很多有关我国奥运会的数据,让学生读写,学生充分感受到大数在生活中是普遍存在的,既让学生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又让学生体会到我们国家的文明富强,从而生出“我作为中国人的自豪感”,让教学数学知识与思想教育有机结合,收到了润物无声,情理交融的效果。

整节课卞老师善于引导、敢于放手,不仅仅关注了知识的结果,不仅仅关注了学生知识、技能的获得,而且更重视学生学习的过程,学生学习兴趣浓、动态生成巧妙。让我们领略了数学教学独特的情感与智慧。

提一点小建议:在最后一个环节,可以适当延伸:每个学生一天用一张纸,全校学生每天用20xx张纸,10天用20xx0万张纸,100天用20万张纸,一千张纸需要砍伐多少棵大树,一万张纸又需要砍伐多少大树……让学生切实的感受到纸张的来之不易,需要节约用纸,爱护环境。

北师大版四年级认识方程说课稿篇二

1、教学内容简析

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是学生在掌握了平行四边形的特征以及长方形、正方形面积计算入册掌握四边形、三角形、梯形的认识。清楚了平行四边形平行的底和高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公式,运用迁移和同化理论,使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公式这一新知纳入到已有的认识结构之中。有利于学生学会推导方法,为三角形、梯形的面积公式推导做准备。

2、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理解和掌握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的计算公式,并能正确地计算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教学难点:理解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的推导方法及过程。

整个教学由复习引入、探究体验、实践应用几个环节组成。在复习引入阶段,使学生感到长方形与平行四边形有内在的联系,并复习了长方形、平行四边形的特征,长方形面积计算公式。为后面的学习新知打下基础。

在探究与体验阶段,分为三个层次,第一个层次,数方格。让学生体验光靠数方格的方法太麻烦,必须寻求一个计算平行四边形面积的更简便的方法。由“为什么不同的图形面积却相等?”找出平行四边形与长方形的关系,进而大胆猜测平行四边形面积可能等于什么?第二个层次,探索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公式。在这个过程中,我首先布置了两项任务:

1、如何把平行四边形转化成学过的图形?

2、平行四边形与转化成的图形之间有什么关系?(填好实验报告单让学生在操作的过程中目的更明确一些。然后,在学生操作的过程中,老师注意巡视学生的操作,方法,并加以引导,把典型的方法几下来,我提前考虑到有这么几种情况,接着,在学生汇报的过程中,老师多注意学生的语言的准确性强调“平移”。最后,有老师的一个问题:“在转化的过程中,什么变了,什么没变”学生结合报告单得出:面积没变,形状变了,平行四边形的底=长方形的长,平行四边形的高等于长方形的宽,从而很顺畅的得出因为长方形的面积等于长x宽,所以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等于底*高。这样学生通过剪一剪,移一移拼一拼、观察、比较、归纳总结出了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公式。让学生真正动了起来,亲身经历了公式的推导过程。第三个层次是自学公式的字母表示形式,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在实践应用阶段,分为基础联系和拓展练习。在基础练习里,首先完成了例1,直接利用公式计算面积,然后在此基础上注重学生动手测量,让学生主动去寻找计算面积所必须的条件,并根据这些条件去求面积。最后把平行四边形变换姿势,让学生准确的找到底和高,并计算出面积,完成做一做1、2题。通过这一部分的练习,进一步巩固学生对面积公式的理解和应用。

在拓展练习里,首先安排了判断题,选择题。通过辨析、选择,让学生进一步理解平行四边形面积的大小与底和高两个因素有关,求面积用面积单位,求平行四边形面积必须是一组对应的底和高等知识。接着出现了一道开放性题目:“一个平行四边形的面积24平方厘米,他的底和高可能是多少?(底和高都是整数)。如果不限制小数呢?既活跃了学生的思维,又把这节课推向了高潮。最后出现了一道思考题”长方形框架,长15厘米,高10厘米,周长和面积分别是多少?拉成平行四边形周长和面积会怎样?通过这一部分练习,使学生加深对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的理解与应用,达到熟练,灵活掌握的目的。

北师大版四年级认识方程说课稿篇三

“认识整万数”是在学生学习了万以内数的读写之后教学的,目的是让学生认识计数单位“万”“十万”“百万”“千万”,了解这些计数单位之间的十进制关系,掌握亿以内数的数位顺序,会根据数位分级读写整万数。听了高莺老师执教的《认识整万数》一课,我觉得高老师在以下几个方面做得比较好:

一、联系生活、激趣导入、承前启后。

新课伊始,高老师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出发,借助计数器,通过学生拨珠猜老师买的物品的价格这一形势,调动学生的学习欲望,让我们一起回顾:高老师问:我买了一件东西,在计数器上可以用7个算珠表示,而且都在同一个数位上,是多少呢?激活已有的认数经验:算珠摆在不同的数位上,计数单位也就不同,表示的数也不同。为把学生认数的范畴由个级扩展到万级,搭建了一个很自然地迁移和类推的平台,这个导入的设计,既符合数学知识本身的逻辑性,又符合学生学习的学习规律。

二、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符合认知。

认识整万数是建立在万以内数认识的基础上的,学生认识万以内的数所积累的学习经验,为学习整万数的认识创造了条件。高老师借助学生已有的数数经验,从在千位上拨7颗珠表示7000想起,10个一千是一万,在师生共同得出“10个一万是十万”后,让学生自己推测还有哪些计数单位,并说说自己是怎样想到的。并追问“有什么好办法记住这4个新的数位”,使学生认识到万级计数单位的排列也是有规律的,都有“万”字,和个级上的计数单位是一一对应的。这样就使学生认识到万级计数单位的排列也是有规律的,理解万级上的数就表示有多少个万,这样便于理解这样数为顺序表,对数位顺序表理解的更加透彻。在这个过程中,高老师体现了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者,教师仅是引领者。

在写数的过程中,高老师也很好的体现了这一点。在写410000时,高老师先让学生在计数器上拨一拨,然后再写一写。到只有计数器,先读数再写数,到最后只根据读作写数,在这个过程中,高老师层层递进,步步加深,由直观到抽象,由简入繁,完全符合小学生的认知规律。

又比如让学生理解“满十进一”,高老师分了两步走:一是认识新的计数单位时,10个一万是十万,10个十万是百万,10个百万是千万。二是在巩固练习的环节中,师生共同拨珠,从195万到206万,一万一万的数。从980万到万,十万十万的数。高老师先引导学生思考应该在哪个数位上拨珠子,学生的思维得到了有序的提升。

三、动手操作、积极探索、掌握新知。

在整节课中,高老师注重学生的动手操作,多次让学生在纸质计数器上摆一摆,并借助计数器上的直观,让学生自主地写数和读数,自己去探索写数和读数的`方法,在“你是怎样准确、快速地读写整万数”的启发下,来归纳出整万数的读写法。这样,给了学生充分的自主发展的空间和时间,在学生的积极参与下,老师的正确引导下,使知识真正被学生理解并内化。(并要求把写数和读数的方法说给同桌听,使学生的思维在交流中条理化,并逐步完善。)学生在“拨、写、想”的过程中动手、动口、动脑,多感官参与学习活动。(每次学生写出数后老师都不忘及时追问“是多少个万?”。)

四、运用生活、学科整合、延伸拓展。

在认数的过程中,老师收集了社会、自然和科学知识中的数量信息,这样有利于学生认识大数目,感受大数目;有利于学生从这些信息中,拓展知识视野,培养对社会、自然、科学以及数学学习的积极情感。

学习数学知识不是目的,重要的是运用这些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践问题,从中体会到数学在生活中的价值,体验到学习数学的乐趣,获得学习数学的兴趣和信心,在这一环节中,高老师收集了大量的来自生活中有关整万数的信息:杨舍镇总人口、张家港市总人口和江苏省总人口。在“体会整万数之大”环节,高老师增加了“鸟巢”题,还用自己班级的人数、学校作比较,从学生“哇”的惊叹声中可以看出,效果非常好。另外有关自然界中的信息和关于环境污染方面的信息,学生通过看图片,阅读信息,不仅会读了大数而且从中还感受到了生活中的数学美,数学可以给我们带来许多信息和惊喜。

北师大版四年级认识方程说课稿篇四

1.(1)10个一百万是();10个一万是()。

(2)一百万是()个十万;一千万是()个一百万。

(3)130读作(),它有()个万。

(4)从个位往左数,第四位是()位,第七位是()位。

2.读出下面各数。

3.写出下面横线上的`数。

(1)底,江苏省人口约七千四百三十八万人。

写作:()

(2)绕地球赤道一圈的路程大约是四千万米。

4.我会读。

(1)38读作:。380000读作:。

(2)506读作:。5060000读作:。

(3)7800读作:。78000000读作:。

北师大版四年级认识方程说课稿篇五

本节课的内容是在学生认识了万以内的数,并能正确读、写和比较万以内的数的大小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学生认识计数单位“万”“十万”“百万”“千万”,了解这些计数单位间的十进关系;掌握亿以内的数位顺序;认识整万数,了解整万数的特点,初步了解我国的数位分级方法,会根据数级正确地读写整万数。并且通过活动,让学生感知“万”“十万”“百万”“千万”与已有计数单位之间的联系,并体验计数单位和整万数的大小。

教学时,教师从奥运会相关数据引入,让学生在计数器上表示出一个数。学生只有万以内数的基础,所以大多数学生选择用计数器表示第一个数:两千零八,教师顺其自然自然地将旧知进行复习。在这里,老师有了一定的预设,如果有孩子用计数器表示出其它数,又自然地引出本节课的新知。这个引入可谓是一举两得。

本节课的重点之一是引导学生在认识的个、十、百、千、万的基础之上,采用“满十进一”的方法引进新的计数单位:十万、百万、千万;进而完成对数位顺序表的补充、完善,这些学生应该说没有多大的.难度,而按照数位顺序,从个位起四个数位分级,分成个级、万级,这是本节课的一个新知。而数位顺序表、和分级正是写和读整万数的基础。

本节课的重点之二是怎样读和写整万的数,应该说对照数位顺序表,对照计数器学生再去读或写整万的数是比较直观的,关键是引导学生理解在写数时个位、十位、百位、千位上一个数也没有的要写“0”占位。而读数时要让学生明确:万级上的数在读的时候,要按照各级上的读法一样读,在最后加上一个万字。

教学时,教师直接让学生从计算器上的记数单位的认识切入数位的认识,让学生从学过的个、十、百、千、万说起,还知道新的计数单位和相对应的数位,并说一说这些新的计数单位是怎样得到的,让学生到计数器上来拨一拨,说一说,这样学生借助计数器,通过在实物上演示,建立表象。有了预习的课堂,学生为主的教学就更加生机盎然。

然后依靠数位顺序表,理解数的读、写方法,让学生逐层深入,探究规律。通过对五位的整万数的读、写,使学生自然地产生“要写几万,就先写几,再添四个0”的感受。这一过程中,教师要做的,是帮助学生将这种感受明晰起来,并引导学生通过类推,正确地读、写六位的整万数,逐渐将这种明晰的感受抽象为写整万数的方法。同时,运用这一方法正确地读、写七位、八位的整万数。这样,学生在自主活动中获取的知识和经验,信度高,可迁移性强。

在写数中感受,在读数中应用。对学生而言,读数的难度要比写数要大,因为读数首先要会将整万数进行分级,而分级是建立在对万级数意义的理解基础之上的操作行为。所以学生写数时,在教师提问的过程中,不断地感受万级数的意义,这种感受是学生理解分级的基础。在了解分级知识之后,通过对整万数读法的学习,在读数的过程中不断地应用,进一步加深对万级数的理解。教学时,教师力求为学生认知结构的发展提供良好的环境和条件,根据学生现有的认知发展水平和知识间的逻辑关系,精心设计教学过程,以利于学生理解和学习,达到自觉迁移的目的。

1、设置难题,激发学生求知欲望。

课的开始,老师让学生引入,在计数器上画珠子表示奥运会上的有关的数。既复习了万以内的计数单位、数位顺序,同时提出“要表示出其它数,光有这几个计数单位还不够,咱们还需要更大的计数单位”这个问题既引出了新课题又激发学生对新知识的学习欲望。在感知体验环节中,老师再次通过学生熟知的纸张的厚度来感知整万数的大。

2、由扶到放的教学手段,培养孩子的自信心。

在写数练习中,教师先让指名让学生说一说怎么写十一万,在学生的说、教师的导之下,既总结了写数的方法,又指导了对写数方法还模糊的孩子,然后放手让学生在作业纸上完成。在这个过程中,集体写数是扶,学生独立练习时放。学生在扶、放的过程中,享受成功带来的喜悦,从而培养了孩子学习的自信心。并且教师注意及时反馈,发现问题及时纠正。

3、风趣的教学,营造和谐的学习环境。

整节课,王老师给人以轻松风趣的感觉。比如教师的提问:“这个数你有什么好办法一下子读出来?”、在学习了一百万、一千万后提问“你找到了什么小窍门”等等,风趣地提问,轻松地回答,给人感觉师生间的关系非常的融洽。

4、巧妙的形式设计,培养学生数学兴趣。

王老师最后所设计的幸运之星数字游戏使整节课达到一个高潮。学生兴趣浓厚、参与率极高,这既是对本节课新授内容的一个重要反馈,又大大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这是本节课的一大亮点。

整节课给人的感觉就是比较扎实,教师教的轻松、学生学得愉快。但本人觉得,虽然是同课异教,但教师也应该有自己的东西,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王老师授课特点就是活泼、生动,有些课堂环节设计稍微呆板些,比如认识万级上的数位时,教师可以设计一些故事情节,加上教师的引导,可以使整节课更加的生动、有趣。教师让学生回答问题的面更广些,声音再响亮些。

北师大版四年级认识方程说课稿篇六

尊敬的各位考官:

大家好!

今天我要说课的题目是《简易方程》,接下来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法学法设计、教学过程设计和板书六个方面展开我的说课。

教材分析

《简易方程》是青岛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四单元第一个信息窗的教学内容;

本节课主要介绍了测量熊猫的食量的情境,在探究中引出方程的概念和意义;

因此本节课在小学数学学习中起到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

基于以上对教材地位和作用的分析,结合新课标的目标要求,我设计如下三维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能够借助天平的性质理解方程的意义,掌握方程的概念,灵活列出等式方程。

过程与方法目标:学生在问题情境中探索分析能力不断提升;通过分组学习小组讨论的方式,发挥学生与他人沟通、分工合作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养成认真细致、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学习兴趣。

通过以上对教材及教学目标的分析,我将本节课的重、难点确定如下:

重点是:掌握方程的概念和理解方程的意义。

难点为:根据具体情境列方程。

五年级的学生开始进入少年期,求知欲和好奇心都有所增强,逻辑思维开始萌发但仍处于形象思维阶段,但学生第一次接触方程,转化划归的思想比较弱,可能难于理解方程的意义,因此我会注意这方面的问题,设置天平左右相等的情境、运用直观教具引导学生理解方程的由来,突破重难点,提高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法

基于以上对教学内容、学生情况的分析以及新课标对教学的要求,本课我将主要以引导启发法为主,同时辅之以创设情境、讲练结合、类比法等教学方法进行教学,此外,我还将借助多媒体等直观教具帮助学生理解体会本课的内容,让学生体验玩中学、动中思、做中悟的乐趣。

学法

教师的教是为了学生更好的学,科学的方法是打开知识宝库的“金钥匙”,结合本课内容,我将学法主要确定为: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法。学生通过自主探究能够自主、愉快地学习,主动参与到课堂当中。合作交流也可以培养学生间相互交流与合作的精神。这一过程不仅可以培养学生自学、思维能力,更符合新课标要求的会问、会想和会用。

教学过程(何处突破重难点)

根据建构主义理论中情境、协作、会话和意义建构的创设理念,我主要从以下几个环节构建我的教学过程。

【创设情境导入新知】

良好的导入可以激发调动学生的思维,引起学习兴趣,达到“课未始、兴已浓”的迫切求知状态。本课我会采用谈话法和视频导入的方式向学生展示大熊猫的生活场景并提出“需要每次给大熊猫喂食多少g的实物呢?你能否帮助饲养员正确地给大熊猫喂食呢?”既有助于培养学生乐于助人的好品质又能成功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合作交流、获取新知】

教师提供天平教具,师生共同用天平秤一秤的方式,验证空碗的重量20g,接下来测量一碗米的重量,如果在天平右边放50g的砝码,天平偏向左边;如果天平右边放100g的砝码,天平则偏向右边;如果天平右边放70g的砝码,天平平衡了。师生在共同操作的过程中,经历了天平从不平衡到平衡的动态过程,学生在直观感受的基础上,深刻理解天平平衡即左右质量相等的特性。

学生前后四人为一小组讨论交流,并请小组代表陈述讨论结果,其他组给予补充,并请学生说明列式子的依据。

学生讨论的过程中,收集学生典型的答案,通过投影仪展示到大屏幕上,根据学生提出写出的这些式子,20+x=7020+x小于10020+x大于50,进一步向学生发问:你能给这些式子分类吗?进而将等式提炼出来。本节课的重点也突显出来了,通过此过程学生可以亲身体验分类的方法,有助于分析和解决新的数学问题。

【深入探究,归纳升华】

向学生出示一组ppt图片,首先让学生找出左右两边的等量关系,让后用x和数字分别表示出左右两边列出等式。(难点就是找等量关系列方程)

引导学生分独立思考然后归纳,试着跟同桌说一说,然后请同学回答,这些等式有哪些共同特征?根据学生回答紧接着提取出方程的概念(板书: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叫做方程。)为了加深学生的反向思维,我会向学生提出,等式与方程一样吗?有哪些不同呢?进而引导学生区分等式与方程。

【自主操作,巩固新知】

【小结】

为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我会提问“今天你学到了什么,有什么收获”进而通过学生相互交流补充完善本节课。

【布置作业】

为了增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提高学生消化知识的能力,课后给学生布置这样一道开放性的家庭作业:将你今天所学的内容写成一篇简短的数学日记。

板书设计

我的板书,层次清晰、重点突出,易于学生学习。

以上就是我的全部说课内容,谢谢。

北师大版四年级认识方程说课稿篇七

这部分教材是在学生学习了直线及角的知识的基础上教学的,是认识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基础。

说教材

一、说课内容:

苏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第43~45页。

二、教学内容的地位、作用和意义:

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已经初步掌握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的特征,以及初步认识平行和相交的基础上,进一步认识平行四边形,并掌握其特征。通过这节课深入的学习,使学生为今后进一步学习的平行四边行面积计算打下基础。教材中第一个例题,首先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找出一些常见物体上的平行四边形,再要求学生根据个人的生活经验举例,充分感知平行四边形;接着让学生做出一个平行四边形并相互交流,初步感受平行四边形的基本特征。在此基础上,抽象出平行四边形的图形让学生认识,引导学生探索发现平行四边形的基本特征。第二个例题认识平行四边形的底和高,并揭示高和底的意义。“试一试”让学生动手测量几个平行四边形指定底边上的高及相应的底,进一步感受高与底的意义。

三、说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1)理解平行四边形的概念及其特征。

(2)认识平行四边形的底和高,会画高。

(3)培养学生实践能力,观察能力、分析能力。

2、过程与方法目标

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动眼观察,动口表达,动脑思考等方式使学生在活动中进一步积累认识图形的学习经验,学会用不同方法做出一个平行四边形,会在方格纸上画平行四边形,能正确判断一个平面图形是不是平行四边形,能测量或画出平行四边形的高。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让学生感受图形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平面图形的学习价值,进一步发展对“空间与图形”的学习兴趣,在探索中感受成功的乐趣。

四、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是认识平行四边形;利用材料做平行四边形并发现其特征;能测量或画出平行四边形的高。

教学难点:是学生在做平行四边形的过程中体会其特征。

五、说教具和学具准备

教具:三角板、平行四边形纸片、长方形活动框、小黑板等。

学具:三角板、平行四边形纸片、量角器。

说学情

四年级学生思维活跃,求知欲强,喜欢动手、动脑。有很强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因此在教学中我抓住这些特点让他们通过动眼观察、动手操作、动脑分析归纳等来理解所学知识。

说教法和学法

一、联系生活实际进行教学

“数学的生活化,让学生学习现实的数学”是新课程理念之一。教学时应先让学生从生活场景图中找平行四边形,再寻找生活中的平行四边形。最后举例说明平行四边形容易变形的特性在生活中的应用。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使数学课堂回归到生活世界。

二、让学生在活动中探究

心理学家皮亚杰说:“活动是认识的基础,智慧从动作开始。”在教学中通过学生做平行四边形、相互交流,从中感受平行四边形的特征。在“想想做做”中通过拼一拼、移一移、剪一剪等活动,让学生感受不同平面图形之间的联系。

三、独立思考与合作交流

本课教学安排了两次合作交流,在合作交流之前我都给予学生充足的时间去独立思考,这样在合作交流时才有话可说,思维才能碰撞。

说教学程序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介绍七巧板

老师:你们玩过七巧板吗?你知道七巧板是由哪些不同的图形组成的吗?

一千多年前,中国人发明了七巧板。七巧板是由七块图形组成的,它可以拼出丰富的图案来。外国人管它叫“中国魔板”,在他们看来,没有哪一种智力玩具比它更神奇的了。

2、导入: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认识其中的一个图形—平行四边形。(出示课题)

设计意图:以学生喜爱的“七巧板”为切入点,引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二、尝试探索建立模型

(一)认一认形成表象

老师:老师这儿的图形就是平行四边形。

改变方向后问:它还是平行四边形吗?

不管平行四边形的方向怎样变化,它都是一个平行四边形。(图贴在黑板上)

(二)找一找感知特征

1、在例题图中找平行四边形

老师:老老师这有几幅图,你能在这上面找到平行四边形吗?

2、寻找生活中的平行四边形

老师:其实在我们周围也有平行四边形,你在哪些地方见过平行四边形?(可相机出示:活动衣架)

(三)做一做探究特征

2、在小组里交流你是怎么做的并选代表在班级里汇报。

3、刚才同学们成功的做出了一个平行四边形,在做的过程中,你有什么发现或收获吗?你是怎样发现的?(小组交流)

4、全班交流,老师小结平行四边形的特征。(两组对边分别平行并且相等;对角相等;内角和是360度。)

设计意图:新课程强调体验性学习,学生学习不仅要用脑子去想,而且还要用眼睛看,用耳去听,用嘴去说,用手去做,即用自己的`身体去亲身经历,用自己的心灵去感悟。这里通过认平行四边形、找平行四边形和做平行四边形,使学生经历由表象到抽象的过程。在一系列的活动中,让学生感悟到了平行四边形的特征。

(四)练一练巩固表象

完成想想做做第1、2题

(五)画一画认识高、底

2、老师:刚才你们画的这条垂直线段就是平行四边形的高。这条对边就是平行四边形的底。

3、平行四边形的高和底书上是怎么说的呢?(学生看书)

4、这样的高能画多少条呢?为什么?你能画出另一组对边上的高,并量一量吗?(机动)

5、教学“试一试”。(学生各自量,交流时强调底与高的对应关系)

6、画高(想想做做第5题)(提醒学生画上直角标记)

三、动手操作巩固深化

1、完成想想做做第3、4题

第3题:拼一拼、移一移,说说怎样移的?

第4题引入:木匠张老师傅想把一块平行四边形的木板锯成两部分,拼成一张长方形桌面,假如你是张老师傅,该怎么锯呢?想试试吗?找一张平行四边形的纸试一试。

2、完成想想做做第6题(课前做好,课上活动。)

(1)老师拿出自做的长方形,捏住对角相反方向拉一拉,看你发现了什么?老师做生观察,互相交流。

(3)得出平行四边形的特性

老师再捏住平行四边形的对角向里推。看你发现了什么?

老师:三角形具有稳定性,通过刚才的动手操作,你觉得平行四边形有什么特性呢?(不稳定性、容易变形)

(4)特性的应用

老师:平行四边形容易变形的特性在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你能举些例子吗?(学生举例后阅读教科书p45“你知道吗?”)

设计意图:

四、畅谈收获拓展延伸

1、老师:今天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吗?

2、用你手中的七巧板拼我们学过的图形。

3、寻找平行四边形容易变形的特性在生活中的应用。

设计意图:扩展课堂教学的有限空间,课内课外密切结合。课结束时,布置实践作业,要学生寻找平行四边形容易变形的特性在生活中的应用,使学生的课堂学习和课后生活联系起来,使学生感受到课堂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体验到生活中时时处处离不开数学,增强数学学习的亲切感和实用性。

北师大版四年级认识方程说课稿篇八

《万以上数的认识》教后反思本节课是在认识了千以内的数的基础上来进行教学的,虽然有了一定的数数、读写数以及知道怎么样分析一个千以内数组成的知识和经验,但一万、包括比一千大比一万小的数的概念其实对于学生来说还是陌生的,所以在掌握学生已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上,我反复钻研解读教材,确定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计数单位“万”,经历数数的过程,体验数的发展;会读写万以内数(中间、末尾没有零),知道这些数的组成。

2、会用具体的`数描述生活中的大数,发展学生的数感和算能力;体验数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数学应用意识。

3、使学生学会用数描述身边的事物,并与他人交流;培养用估数学的眼光看待周围事物、用数的观念分析日常生活中各种现象的意识和能力,初步体验量化的思想,促进数感的发展。教学重难点:确立一万的数的概念,和数数中即将满整百整千整万的情况应该是教学的难点,因为平时学生在生活中对于接触一万这样大的数,机会不是很多,也没有需要去了解认识的必要,所以在本节课中为了突破这个重点和难点,我设计了一些教学情景,以此来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和发展学生的数感,完成本节课的教学任务,现反思如下:

一、从具体到抽象,逐步发展数感。

小学生的思维是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他们的抽象思维离不开形象的支撑,在数的概念的掌握中更需要实物做引导,所以在教学中我设计了数小方块,让学生体会到十进制关系的变化,这是体验的最形象阶段,然后利用计数器的半抽象性,让学生在计数器上一个一个、十个十个、一百一百、一千一千地数,体会数的转换,直至感知一万的大小,这样也就很顺利地建立起了数位概念,让他们自己来排列数位顺序表就水到渠成。抽象的概念建立之后还需有表象的强化和巩固,所以在计数器上得出一万后,我又设计了一个猜一猜、想一想的教学情景,比如,我拿出一页我自己写的论文,让学生猜一猜,“老师在这页上一共打了多少个字?”学生的积极性很高,有的猜500,老师告诉他“你少得太多了”,有的猜1200,就说“你猜得多了一点”,最后告诉他们这里有1000个字,然后再请他们想像一万字有这样的几页,为什么?学生的积极性被充分调动了起来,认识到这样打印的纸需要10张,接着我又给他们提供一些实物,让他们想像比划一万张纸有多厚,一万粒米有多少,一万米有多长等,不但突破了难点,也培养了学生自主建构的学习态度。在接下去的数读写的教学中,不仅出示方块的图片,让学生观察数出一共有几个方块,然后计数器把数拨出来,再尝试读写这个数,充分体现了图、形、数的紧密结合,为学生形成数的概念、了解数的组成打下扎实的基础。数万以内的数是一个很难解决的问题,数字大了,特别进1之后满十的情况一直以来是学生学习中的一个难点,所以也有必要借助具体形象的支撑,在教学中我利用计数器,每当在关键的地方就让学生思考再加一颗珠,会有什么变化,接下去应该是一个什么数,为什么?难点也就迎刃而解。

二、从生活中来,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