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讲话稿>2023年弘扬传统美德宣传语 弘扬传统美德(实用5篇)

2023年弘扬传统美德宣传语 弘扬传统美德(实用5篇)

作者:GZ才子 2023年弘扬传统美德宣传语 弘扬传统美德(实用5篇)

在日常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总少不了接触作文或者范文吧,通过文章可以把我们那些零零散散的思想,聚集在一块。相信许多人会觉得范文很难写?下面我给大家整理了一些优秀范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弘扬传统美德宣传语篇一

中华民族自古以来都是一个讲究品德教育、个人修养的民族。

一个甜蜜的微笑,一种执著的追求,一次慰藉人心的宽容,融会成美

德颂曲上的一个个拨动人心的音符。

不久,我们进行了一个特别有意义的活动“中华魂”,这个活动

让我深受教育,让我明白了中华美德是我们的精神财富,它对民族、对国家、对个人的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我认为,奉献是最大的美德,奉献这个词语对人们既陌生又熟

悉,随着时间的流逝,在我们的记忆里奉献这个词已渐渐淡忘了„„

最美司机吴斌的事迹,让我深受感动,当时铁片像炮弹横空飞

来,他本来捂了一下肚子,然后做出一系列的艰难动作„„以一名职

业驾驶员的高度敬业精神,用自己76秒的坚守和生命完成了保证乘

客安全的英雄壮举。看了这篇文章,禁不住热泪盈眶。

事后得知,他多处受伤,要用怎样的意志力才才能做到这一点?

平民英雄以他震撼山河的泰山姿势,诠释了一个职业人的敬业与牺牲

精神。他的英雄之举,令人肃然起敬,感动了全中国,成为时代的灵

魂和行为标杆。

没有心怀乘客意识,怎么可能不顾自己的生命安危,强忍巨痛

名学生,献出了她年轻的生命。

第1页

我骄傲,我是中国人!我骄傲,我是炎黄子孙,我是文明古国的子孙后代!我们要继续和弘扬我们中华民族的精神,从我做起,从点滴做起,为把祖国建设成现代化的高度文明,高度民主的社会主义而努力奋斗。

第2页

弘扬传统美德宣传语篇二

亲爱的老师、同学们:

大家好!

中华传统美德,主要包括八个字:忠——尽己报国的责任;孝——生生不息的爱心;诚——求真务实的品质;信——立身兴业的基点;礼——人际文明的规范;义——人间正道的向导;廉——清白正气的根基;耻——人之为人的底线。它是中华民族的优秀民族品质,优良民族,崇高民族气节,高尚民族情感和良好民族礼仪的总和。它使人陶冶爱国情操,从小树立爱国爱民的志向;它让人孝敬长辈,对其充满了孝心;它让人仗义疏财,尽力帮助别人。它感化了身边的一切,让处世的人明白了心灵美才是真正的美,从而弥补了愚昧和笨拙,丑陋与缺点。我们,便可以用五个词来概括、形容它:精忠报国、仁爱孝悌、诚信好礼、天下为公、自强不息。

中华良好家风,简单地说就是一个家庭或民族的优良风尚和作风,包括为人处事的态度和行为准则。因此,良好家风就是有大家庭成员的态度、行为以及氛围营造的,存在于大家庭的日常生活之中,表现在人们处理日常生活各种关系和态度行为中。它犹如一种巨大的磁场被人们深深感受到,让人们发自内心地服从和遵守。总得来说,良好家风就是围绕“态度”和“行为”二词,像一本一墨未染的笔记本,开始睁大眼睛看着人们:认真衡量后,记录下一些正义的人们的光辉事迹,根据这些事迹创新出一些良好的风尚。后来记录下的事迹和风尚,便被人们采纳,五千多年来一直让人们的子孙后代保护、传承着。

讲述了那么多,我们可以发现,中华传统美德和良好家风其实很好理解,就是把他们拆成一句句、一个个的词句,字里行间总是有他们的“总管”词句。生活中,身为小学生的我们应该自主养成优良的阅读习惯,学习时一丝不苟,时时刻刻注意自己的态度和习惯,脑海里总要想着自己的繁荣国家——的传统美德和良好家风,不仅自己要遵守,也要告诉别人,把它们弘扬、传承下去。当然,如果没有它们,或者没有大部分人去遵守它们,我们的生活将不会像现在这样美好。然而,请一些人不要顽固地认为:它们只是几个词,我们不用软磨硬抗地去遵守......

相信广大人民永远遵守“弘扬中华美德·传承良好家风”这句话,我们的生活将比现在更加得美满!希支持我的文章!谢谢!

弘扬传统美德宣传语篇三

各位、老师,同学们:

大家好!

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弘扬中华传统美德,做文明小学生”。

其实“文明”并不遥远,它时刻围绕在我们身边。如果你还没有做到,就从现在开始。在家,争做孝敬父母的好儿女;来到学校争做讲文明、懂礼貌的好学生。让我们爱护校园里的一草一木,让我们朗朗的书声和欢歌笑语在校园里回荡。让我们在这里留下人生中一段最美好的回忆。当有一天我们步入社会,我们就一定会成为一名有公德、守法纪的好公民。“成于心而形于外”。

让我们从身边的点滴小事做起。让我们在自我监督于自我完善中逐步养成文明的行为习惯,并使习惯成为自然。真真正正做一名合格的、文明的小学生。

弘扬传统美德宣传语篇四

四 二 班 王涵睿

诚实守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千百年来,我国人民十分重视诚实守信,我们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少年儿童自然要继承和发扬这一民族精神,做一个诚实守信的好孩子。

中华民族自古以来都是一个讲究品德教育、个人修养的民族,一种执着的追求,一次慰藉人心的宽容微笑都能融汇成美德赞颂曲上,一个个动人心弦的音符。

中华传统美德无处不在,现在就让我带你走进古代,看看古代人是怎样理解“美德”的吧!

《孔融让梨》里,孔融把大的梨分给弟弟,把小的梨留给自己,这故事给我们讲述了传统传统美德之一:为别人想得多,为自己想的少。

又比如《卧冰求鲤》,王祥的继母病了,想吃鱼,于是王祥就躺在冰山上用自己的体温融化冰,用手到冰冷的水里抓鱼……这样,这个故事又给我们讲了另一个传统传统美德:孝。王祥尽了孝道,但他却付出了很多……自从看了这些感人的故事后,我也发奋图强,争着做好事。

那一次我乘车去姥姥家,车上的人特别多,我被挤的直流汗了,乘了一半路程后,我才坐到位置。过了一会儿,车上来了一个年迈的老爷爷,我立刻给他让座。说:“老爷爷,您到我这来坐吧。”老爷爷说:“谢谢你,小朋友!”车上的人也纷纷向我投来赞赏的眼光,我心里甜滋滋的。

正当我们到终点站下车时,刮起一阵风,把路上的一个白色马甲袋刮到了一个年轻小伙子的脚下,年轻的小伙子一跳,便避开了。一连串好几个人都这样子避开它,却不愿意捡起它。这时,我慢吞吞的从车上走来,一看到这个袋子,就立刻弯下腰,捡起袋子,一步一步地走到垃圾桶旁,小心地扔进去。

其实城市的环境就像我们的脸蛋一样,有谁愿意看到自己的脸又灰又暗,而且都是脏东西呢?城市是大家的,要美化城市,首先就做到不去破坏,污染它。

前进的路已经为我们铺好,下一步,就是要我们顽强的走下去,事在人为,我们首先就是要具备中学生的美德,具备我们传统民族的美德,没有美德的人,不算高尚,别让陋习沾染如花的青春,更别让陋习陪伴你度过最美好的人生!让我们的校园从此绽放美丽,让我们的社会迸发出文明的火花,让我们抱文明,和美德手拉手,结伴同行!

弘扬传统美德宣传语篇五

[摘要]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中华民族几千年发展形成的思想道德精华,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对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帮助青年形成与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道德观念至关重要,也对保持中华民族的民族特性十分重要,高中阶段对学生进行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教育要坚持做到与爱国主义教育相结合、与集体主义教育相结合、与遵守社会公德教育相结合、与孝敬父母、尊敬师长教育相结合、与文明礼貌教育相结合、与文明礼貌教育相结合、与立志成才教育相结合。

[关键词]高中中华传统美德教育

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美德,源远流长,哺育了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不仅是中华民族的精神支撑,同时也是全人类的精神财富,为我们加强道德修养提供了宝贵资源。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对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培育社会主义和谐文化,共创民族精神家园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报告指出:“要全面认识祖国传统文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使之与当代社会相适应、与现代文明相协调,保持民族性,体现时代性。”从报告中我们可以看出,弘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要知行合一,具体深入。要与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要求相适应,高中阶段围绕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必须坚持做到以下几点。

一、传统美德教育要与爱国主义教育相结合

中华民族五千年历史,坎坷多艰,在不断融会众多民族的过程中发展壮大,爱国历来被看作是一种“大节”。中国人民历来崇尚气节,注重情操。爱国主义思想培育了中国人的正义感和是非观,形成了民族的浩然正气,民族利益高于一切,祖国荣誉重于一切,爱国就是要卫国和兴国。千百年来,无数爱国志士的崇高品质和伟大壮举广为人民所传颂。贾谊在《治安策》中提出“国而忘家,公而忘私”渗透着为国牺牲的要求;诸葛亮“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顾炎武“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岳飞“以身许国,何事不可为?”、陆游“位卑未敢忘国忧”、林则徐“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秋瑾“他年成败利钝不计较,但恃铁血报祖国”都表达了为国家为社会而献身的精神。孙中山第一个提出“振兴中华”,以炽热的爱国激情“亟拯斯民于水火,切扶大厦之将倾”;周恩来“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人民子弟兵抗洪抢险;汶川大地震中华儿女自觉投入到抗震抢险赈灾……正是因为他们具有“舍己为国”的高尚精神。教师应通过讴歌爱国志士和他们感人的业绩激发学生的爱国之情,从而增强学生建设祖国、振兴中华的责任感。

二、传统美德教育要与集体主义教育相结合

中国人历来把“天下为公”、“克己奉公”作为价值坐标。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顾炎武的“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孙中山“天下为公”的思想都包含了强烈的社会责任感,为历代所颂扬。我们可以引导青少年把“先忧后乐”作为道德准则,并注入无产阶级集体主义的新内容,以此作为激励高中学生热爱祖国、热爱集体、热心扶贫帮困、为人民的利益而奋斗的精神动力。

三、传统美德教育要与遵守社会公德教育相结合

社会公德是人类在长期的共同生活实践中产生和形成的,它是对人类共同生活的反映。“在一定的社会生活中,为了维持正常的生活秩序,全体社会成员总是要共同遵守一些最简单、最起码的公共生活准则即社会公德。”社会公德是社会道德体系的基础层次,凡涉及到人类共同利益、公共视野、公共安全、公共卫生等方面的行为规范,都被视为社会公德。它同人们的社会生活十分密切,要求比较低,容易被广大人民群众接受。人们只有遵守社会公德,才能建立安定的生活秩序,使人们正常的生活、学习与工作,保证社会的正常运转。早在两千多年前,曾子就提出“吾日三省吾身”,同时古人又倡导“责己严,待人宽”的原则。这都说明古代思想家已经具备了勇于自我批评、加强道德修养的自觉性。又如“不贪为宝”、“暮夜却金”等典故表明了古人非常重视道德品质修养,把不贪作为人生的珍宝,这对教育、引导高中学生严于律己,加强道德修养,自觉抵制、反对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具有重要作用。

四、传统美德教育要与孝敬父母、尊敬师长教育相结合

古人所讲的“仁爱孝悌”、“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中最具特色的思想精华。“仁”的核心是“爱人”,即重视人,尊重人,关心人,同情人。在家庭生活中,“仁爱”以“孝悌”为根本,崇尚“父慈子孝”、“兄友弟恭”,从而形成一种浓厚的家庭亲情,进而有利于形成“尊老爱幼”的社会风尚。如果学生对养育自己的父母和教育自己的师长都不爱、不尊敬,又怎么能爱他人、爱社会、爱人民、爱祖国呢?因此,我们必须教育学生,在家庭要孝敬父母,尊重长辈;在学校要尊敬师长,尊重每一位员工;在社会,要敬老爱幼,助人为乐。

五、传统美德教育要与文明礼貌教育相结合

中国号称“礼仪之邦”,我国人民历来讲究文明和礼貌。“与人为善”、“平易近人”、“推心置腹”等成语即说明了人要以善良、谦让、诚恳、宽容的态度处理人际关系;“圯上老人”、“举案齐眉”、“曾子杀彘”、“让枣推梨”、“宾至如归”、“千里送鹅毛”等典故,分别说明了长幼、夫妻、父子、兄弟、亲友、主宾等各方面的具体礼貌原则。上述成语、典故是我们对学生进行养成教育的好教材。教师必须坚持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导之以行的原则,突出文明行为的训练和养成,如语言文明、礼貌待人、尊敬师长、遵守社会公德等。

六、传统美德教育要与立志成才教育相结合

古人是非常重视立志成才的,并倡导自强不息,持之以恒。如大禹为根除水患“三过家门而不入”,屈原为挽救楚国的危难而“上下求索”,还有“磨杵成针”、纵横家苏秦“悬梁刺股”、书法家王羲之“羲之墨池”等故事,表现了古人有一股为实现理想而甘愿吃苦的决心和恒心,这无疑是我们民族精神中的精华,对高中学生立志成才具有极大的启发和教育作用。

党的报告指出,我们进行的精神文明建设,“是继承发扬优良传统而又充分体现时代精神、立足本国而又面向世界的精神文明建设”。毛泽东同志也曾指出过:我们是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唯物主义者,我们不应当割断历史。从孔夫子到孙中山,我们都应当给予总结,继承这一份珍贵的遗产。根据报告的精神和毛泽东同志的教导,我们应当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采取具体的科学分析的态度,挖掘我国传统道德中的积极因素,弘扬民族传统美德,为建设社会主义新道德服务,为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打下良好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