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心得体会>美术课程标准培训心得体会(优质19篇)

美术课程标准培训心得体会(优质19篇)

作者:MJ笔神

在培训过程中,我们不仅学到了知识和技能,更重要的是培养了自己的思考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下是一些学员在培训结束后写的感想和体会,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美术课程标准培训心得体会[]

儿童最“喜”的莫过于玩了,要抓住他们的这一特性,让他们玩自己亲手制作的东西,在玩中增长知识。这样,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善于发现问题,并能究其根源,大大丰富了教学内容,拓宽了知识面。

新课程下的课堂教学,应是通过师生互动、学生之间的互动,共同发展的课堂。它既注重了知识的生成过程,又注重了学生的情感体验和能力的培养。因此,我们在教学中对教材的处理、教学过程的设计以及评价的方式都要以学生的发展为中心,以提高学生的全面发展为宗旨,这才是课改的最终目标。

小学美术新课程标准培训心得体会[]

有位哲人说过,“人与大多数动物一样都具有向群性”。也就是说人都喜欢凑热闹,比如,某大商店开业了,人头攒动,你正好散步路过,即使你不打算买东西,相信你也会融入人群中,去走一走、看一看,感受一下开业的热闹气氛。同样在课堂上,我们也要利用好这个“向群性”,营造学生自评、互评的氛围:可采用游戏、故事、趣味课件等手法,营造气氛,激发学生评价的兴趣。比如,在教学《过新年》这节课时,我事先在教室里布置好各种彩色窗花、对联、气球、绸带、假鞭炮等新年用品。让学生一进教室就感受到新年的喜庆气氛,然后发给每位学生一只袋子,和相同数量的年货,(年货由学生和老师共同筹集)把年货放在自己作品的地方,等待新年的钟声。作业完成后,老师敲响新年的钟声,学生们开始以互相拜年的形式进行作业互评:你认为喜欢的作品就给那位同学一份礼品,最后看谁拜年拜到的礼品多。这节课学生既当主人又当客人,既做评委又当选手,兴趣十分高涨。

小学美术新课程标准培训心得体会[]

评价这根“指挥棒”自身的坐标很关键,一旦方向错误,就有“全军覆没”的可能性。因此评价在一定程度上左右着教学,决定着教学的方向。由此可见为学生指引评价的方向显得尤为重要。首先要引领学生欣赏同龄学生的优秀作品,然后结合平时的教学与实践逐步欣赏大师的作品,初步感受名家的风采,让学生明白什么是美的,怎样的作品就算优秀作品,这些学生、大师的作品好在什么地方,有哪些方面值得我们去学习。比如,儿童绘画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去进行评价:1、构图是否饱满2、线条是否流畅3、造型是否准确4、色彩是否丰富5、创意是否新颖独特等。手工作品可以从:1、造型2、表现手法3、材料选择4、制作的技法5、创意6、色彩7、造型等方面去考虑。

小学美术课教师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学习培训心得体会

前段时间教育部刚颁布了义务教育阶段的课程标准(2022版),为了更好的理解这次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的修订,我们一起通过线上学习。学习后让我更加体会到学习数学,不能仅仅停留在掌握知识的层面上,而必须学会应用。只有如此,才能使所学数学富有生命力,才能真正实现数学的价值。这就要求我们必须注意从小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2022版《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修订的要点也是所有学科共同的:

1.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2.实现“学科融合”的教育要求。

学科融合对于义务教育是必要的,也是国际课程的发展趋势。

那么怎么来理解和表达核心素养?因为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没有变,核心素养这件事情应该是从一到终老,每一个学习过数学人都应该具有的。还有一个就是阶段性,每一个不同的学习阶段应该有不同的表现,有身体身心发展有关知识储备有关,与经验积累有关,因此这是最关键的核心素养的表述,应该有整体性,既有数学的特征,又有数学教育的特点,更具体的说具有学科的思维特征,就是定义为通过数学教育学生获得的核心素养,教育的终极目标。这样就把核心素养表述为会用数学眼光观察现实世界,会用数学的思维思考现实世界,会用数学的语言表达现实世界。

另外,什么是数学的眼光?为什么要观察?因为数学为人们提供了一个认识与探究现实世界的观察方法,因此只具有了数学的这种观察方法,那么学生就能够直观的理解数学的知识及其背景,能够在日常生活中和其他学科有机的联系起来,引起数学探究,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能够发展好奇心,想象力和创新。那么什么是数学的思维,数学是如何思考现实世界,那么数学为人们提供了一种理解和解释现实世界的思考方法,通过这个学习,学生能够理解数学的基本概念法则的发生与发展的过程,直到数学基本概念之间的关系到数学与现实世界的问题,能够合乎情理的理解数学的一些结论,能够探究现实世界的规律,用数学的方法探究规律,能经历一个数学,再发现的过程,能够培养批判性思维,能够培养实事求是的态度,培养理性精神。

因此我们现在把核心素养与数学的思想与数学的特征有机的结合起来。数学不不仅仅是运算和推理的工具,也是表达和交流的语言。这是很重要的,因为语言承载的思想语言承载文化,也是一种语言的话,那么数学也能够存在这个思想承载着文化,因此数学是人类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

最后课程内容的结构与调整,强调在教学过程中,提倡要整体备课,包括全年级的整体备课,包括全学段的整体备课,包括全校老师的整体备课。数学课程标准中还指出:“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教师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环境,从学生的经验和已有的知识出发,创设生动的数学情境。”同时还指出:“要重视从学生的生活实践经验和已有的知识中学习数学和理解数学。”学习数学的兴趣和学习数学的信心对学生来说是十分重要的问题,教师就应该将学生的生活与数学学习结合起来,让学生熟知。亲近。现实的生活数学走进学生视野,进入数学课堂,使数学教材变的具体,生动,直观,使学生感悟,发现数学的作用与意义,学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周围的客观世界,增强数学作用意识。

通过这两天的学习《义务教育数学新课程标准》,使我领悟到了教学既要加强学生的基础性学习,又要提高学生的发展性学习和创造性学习,从而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让学生享受“快乐数学”。

美术课程标准培训心得体会

作为一名高中美术教师,我们的任务不仅仅是在课堂上欣赏好一张画,一件工艺品,而更重要的是带动学生能独立的去认识美,有选择的接受新的观念,开阔视野,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加强教师自身的学习是必不可少也是非常重要的。在20xx年的7月和8月,我参加了全国新课程标准的培训学习和达州市中小学教师远程培训,获益匪浅,特谈谈自己的学习体会。

在我们原来的高中美术教学中,虽然不排除有符合素质教育要求,勇于改革和创新,既讲知识又重培养能力,既重欣赏又重技能,既能注重学生全体发展又能注重个性发展的优质美术课,几年来,课堂教学改革的成绩不容否定。他们能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精神,倡导自主学习、研究性学习和合作学习,引导学生主动探究艺术的本质、特性和文化内涵。但是,在进行教研活动听课和美术教师之间互相交流过程中,感觉到也还有为数不少的'高中美术教学,课堂气氛沉闷,教师方法单一,教学过程乏味,课堂效果低微。学生学习美术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不能发挥,学生对美术课本来抱有的学习动力、兴趣和爱好遭到破坏,课堂教学的效率和学生学习的效果表现为低效和无效,严重的学生则会产生抵触或厌学情绪。从而导致高中美术课堂教学不能有效地开展。

小学美术新课程标准培训心得体会【精选】

10月23日至24日,汉中市“名师大篷车”学科培训在佛坪举行,我有幸参加了此次美术学科的培训。通过本次培训,我获益良多,教学观念和教学技能都有了较大幅度的提高。现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谈几点培训体会。

美术学科由于师资力量的短缺历来是农村学校的薄弱学科,重视程度不高,教师基本都属于兼职,美术功底和教学基本功都亟待提高。通过这次培训学习,使我更深刻的理解了美术新课标和新课改理念,更好的、准确的把握新教材,都有很大的帮助。同时也让我知道了怎样上各种不同类型的美术课。兴趣是学习美术的基本动力。在课堂上应充分发挥美术教学特有魅力,努力使课程内容呈现形势和教学方式都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使这种兴趣转化成持久的情感态度。同时将美术课程内容与学生的生活经验紧密联系在一起,强调了知识和技能在帮助学生美化生活方面的作用,使学生在实际生活中领悟美术的独特价值。

教师要认真挖掘教材,充分备好每一堂课,精心设计每一个探究性的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要让课堂充满生机。有时需要语言的激发,有时需要教学手段的多样化,有时需要教师知识的储量大。总之,对教师的要求更高了。在课改实践中,我有了一种从未有过的危机感和紧迫感,觉得自己要学习的东西太多了。往往是上了这一课又要忙着准备下一课的内容,有时为了设计一个教学任务而绞尽脑汗,还总觉得不尽如人意,总觉得自己知识太贫乏,迫切地需要去学习、充实自己,使自己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

总之,面对这场深刻而全方位的新课程改革、日益复杂的学生思想道德,很多时候仍让我们有些雾里看花,无所适从,我们很需要学习,而教师培训学习,犹如为我们打开了一扇窗,拨云见日,使我们在一次次的感悟中豁然开朗。时代在前进,教材在更新,理念在转变,这就在客观上要求我们有与时俱进的思想,放下身子去学习,及时、虚心、坚持学习。

通过此次培训学习,我的新课程理念得到了提升、专业技能得到了提高。在新一轮课改实施中,我们一定要与时俱进,抓住时代的脉搏,争当课改的排头兵,做人民满意的教师。

教师参加版《小学美术新课程标准》学习培训心得体会

通过对《小学美术新课程标准》学习,使我对《小学美术新课程标准》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和体会,现把这次学习的一些体会和感受总结如下:

1、新的课程标准,特别注重导向性和选择性,使每个学生积极参与美术学习,并且促使每个学生在各自的基础上获得不同程度的发展,陶冶情感,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促进学生感知觉和形象思维能力的发展,促进学生创新精神和技术意识的形成,促进学生的个性形成与全面发展。

2、课程标准不具备强制性,使教材编写或教师教学时,可根据实际情况灵活选择。如果条件不允许,学生不需要,可以不采纳。另外,相同的需要可用不同的对象来满足,同样的内容标准教师可以根据需要自己设计具体的教学活动。这样,充分考虑了教师、学生的需要心理,为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给予了更大的发挥空间,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3、课程标准与生活紧密相连,满足了学生联系生活,美化生活的物质和精神需要,从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4、课程标准没有为所有学生制定一个必须达到的硬性发展标准,并用一种统一的尺度来衡量学生的发展水平,而是尽量使每个学生积极参与学习,并且促使每个学生在各自的基础上获得不同程度的发展。既重视结果激励,更重视过程激励。满足学生成功的情感和精神需要。

5、课程标准为学生创设宽松、多样、活泼的学习环境,学习方式多样化,丰富化,从而产生新颖感、增强趣味感。学习中注意使每个学生都能获得充分发挥自己特长的机会,以增强学生兴趣,更好地满足其成就需要;让学习具有挑战性,使学生学习后能获得一种从事创造性劳动产生的满足感;扩大了学习的自主性,使学生能独立自主地处理问题,增强了学生的自尊满足。

6、课程标准摆脱了长期受专业美术教育的影响,使美术课程面向全体学生,降低了知识、技能难度,使学习具挑战性的同时,能让每个学生都有发展和进步,都有成功的体验。

7、我觉得教师本身除了不断提高美术素质以外,最重要的是要改进教学方法,通过引导观察、鼓励创造、倾听交流、自主学习等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丰富的想象力与创造力,使他们在积极愉快的美术课堂上去欣赏、体验、创造美,感受绘画创作的成功和快乐,从而提高他们的艺术能力和美术素质。

以上是我对新课标的一些认识和理解,我将在教学工作中依据新课程标准努力工作,争取把美术教学搞得更好。

(二)在教育部最新颁发的《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2022版)》中,以音乐、美术为主线,融入舞蹈、戏剧、应试等内容,坚持“以美育美”的育人理念,整合创新、开拓贯通和跨域转换的多种能力,培养学生的艺术素养和审美能力。近日,成都市教育局正式发布《成都市“十四五”教育发展规划》,其中就有一项重要的评价改革内容是“落实艺术类科目纳入中考计分”,把艺术素养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帮助每名学生掌握1-2项艺术特长。这些政策和措施都充分说明育人方向中加强学生审美能力提升和坚定文化自信,提升人文素养的核心素养导向越来越明确,现就新课标的学习谈谈心得。

此次新课改将以往的美术、音乐等课程统归为艺术课程,强调了艺术课程的重要性,提升了课时的比重,聚焦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培养中国学生成长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课标强调,艺术课程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着力加强社会主义先进文化、革命文化、中华传统文化的教育,引领学生在健康向上的审美实践中感知、体验与理解艺术,抵制低俗、庸俗、媚俗的倾向。

遵循艺术学习规律1-2年级以艺术综合为主,美术课定义为造型.美术,主张开展具有游戏倾向的艺术活动,通过造型活动把“看看”、“画画”、“做做”、“玩玩”融为一体,强调体验,丰富学生感受;3-7年级以美术学科为主,融入其他姊妹学科,奠定美术学科的双基;8-9年级开设艺术选项,帮助学生掌握1-2项艺术特长,从感性逐渐到理性达到更高的思维,每个阶段之间要注意衔接与过渡。

之前我们美术学科的五大核心素养是图像识读、美术表现、创意实践、审美判断、文化理解。现在综合为艺术学科四大核心素养:审美感知、艺术表现、创意实践、文化理解。去掉了“图像识读”,将其包含在“美术表现”里面。“美术表现”改为“艺术表现”,外延更广,包含了音乐、美术、戏剧、舞蹈以及影视。“审美判断”改为了“审美感知”,更加突出了本次课改更注重感受和体验的特点。“创意实践”和“文化理解”保留未变。课程内容坚持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主题,讲好中国故事,吸收借鉴人类文明优秀成果,追求精神高度、文化、内涵、艺术价值相统一,以落实核心素养为主线,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各种美术活动,感受美、欣赏美、表现美、创造美,丰富审美体验,学会和领会中华民族艺术精髓,增强中华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了解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开阔视野。核心素养是课程育人价值的集中体现,是学生通过课程学习逐步形成个人终身发展和社会需要的正确价值观、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艺术课程要培养的核心素养主要包括审美感知、艺术表现、创意实践、文化理解等。

四大学习领域没有改变,更加清晰地确定了各阶段目标,与教学大纲笼统地确定教学目标相比,内容更充实,脉络更清晰。横向理解四个学习领域课程目标的价值取向,纵向理解阶段目标的分层递进特征。

通过义务教育艺术课程的学习,学生应达到以下目标:

感知、发现、体验和欣赏艺术美,提升审美感知能力。

丰富想象力,运用各种艺术语言进行表达与交流,发挥想象力创作健康向上的艺术作品,提高艺术表现能力。

发展创新思维,积极参与创作、表演、展示、制作等艺术实践活动,学会发现并解决问题,提升创意实践能力。

感受和理解我国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坚定文化自信,筑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了解不同地区、民族和国家的历史与文化传统,理解文化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关系,学会尊重、理解和包容。

以各艺术学科为主体,加强与其他艺术的融合;重视艺术与其他学科的联系,充分发挥协同育人功能;注重艺术与自然、生活、社会、科技的关联,汲取丰富的审美教育元素,传递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念,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同时优化了教学内容结构,基于核心素养发展要求,遴选重要观念、主题内容和基础知识,设计课程内容,增强内容与育人目标的联系,优化内容组织形式。设立跨学科主题学习活动,加强学科间相互关联,带动课程综合化实施,强化实践性要求。

坚持创新导向,2022新课程标准既注重继承我国课程建设的成功经验,也充分借鉴国际先进教育理念,进一步深化课程改革。强化课程综合性和实践性,推动育人方式变革,着力发展学生核心素养,凸显学生主体地位,关注学生个性化、多样化的学习和发展需求,增强课程适宜性,坚持与时俱进,反映经济社会发展新变化、科学技术进步新成果,更新课程内容,体现课程时代性。除此以外,还研制了学业质量标准,课程标准根据核心素养发展水平,综合课程内容,整体刻画不同学段学生不同学业成就的具体表现特征,形成学业质量标准,引导和帮助教师把握教学的深度和广度,为教学实施和考试评价提供依据。

新课标的颁布,让我们认识到我们要从一个美术教师的角色努力向着以艺术学科为主题,加强与其他艺术的融合,重视艺术与其他学科的联系,充分发挥育人作用,并借助丰富的审美教育元素,提升自己的能力和素养,了解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开阔艺术视野,和学生一起成长,不断提高艺术素养和创造能力,以美育美,美美与共。

(三)这几周学校组织我们综合组系统学习了2022版《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通过2022美术课程标解读的学习,我深感以后美术课将不再是单纯的美术课,而更多的是跨学科、多学科综合的艺术课、综合课,需要美术老师成为多种技能傍身的教师。

新课程标准以学生的发展为基础,作为新课程的基本理念,以提高学生科学素养、满足全体学生终身发展需要为目的,从审美感知、艺术表现、创意实践和文化理解四个维度提出了艺术课程目标核心素养。这四个维度相互渗透,融为一体,具有强烈的整体感和立体感,改变过去教师单向学生输入的做法,倡导学生积极参与班级的游戏活动,使学生勤于思考,初步形成探索和学科知识迁移的能力。通过多种方式教学方法,帮助学生感受身边的美,学习美术知识和技能,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使他们逐渐形成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提高学生的美术素养。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要积极引导学生转变学习方式,按照自己的想法,以多种表现形式表达所见所闻、所感所想。

通过对美术新课程标准的学习,我知道美术不仅仅是一种简单的技能训练,更是一种文化学习。小学美术新课标的学习使学生了解人类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差异,了解人类社会的丰富性,以及艺术的特点和艺术表现形式在广泛的文化情境中的多样性。同时,培养学生对祖国优秀艺术传统的热爱,理解文化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关系,学会尊重、理解和包容。

小学美术课程标准将艺术学习从单纯的技能水平提升到艺术文化学习的水平,使学生对美术与人、美术与生活、美术与情感、美术与情感的关系有了更全面的认识。这就要求我们的美术教师必须重视文化学习,提高文化修养。美术老师不仅应该是一个艺术人,而且应该是一个文化人。

作为教师,在培养过程中要注重学生的理解。对于学生的美术学业评价,新课程标准给出了明确的评价方法和内容,通过多种评价方式反映学生的学习成果。在育人体系中,以标准为基础,融入过程,因势而生,趋于学习,从而达到立德育人的目的。清晰的评价体系为教师的教学评价提供了专业的指导。

今后,我将继续深入研究新课程标准,在课堂实践中不断学习、反思、积累和理清思路,找准方向,才能更好地践行新课程标准指导下的美育之路。

小学美术课程标准培训心得体会

为期十天的理论和实践学习即将结束,我在思想上得到了洗涤,教学理念上得到了革新,受益匪浅。通过学习我更进一步了解和掌握了新课改发展方向和目标。从理论基础、教学技能、教学理念等方面有明显的提高和转变。结合专家的讲座,反思了以往工作中的不足,深知自己在教学上的欠缺。此次培训让我们与专家面对面的交流,以鲜活的案例和简要精辟的教学理论解决了我教学中的诸多困惑。下面我谈三点体会:

多位教育名家的讲座为我们的教育科学理论注入了源头活水,给我们带来了心智的启迪、情感的熏陶和精神的享受,让我们饱享了高规格的“文化大餐”。

通过学习,明白了美术教学要贴近孩子们的生活,应当把教学融入到孩子们的生活中,把他们特有的游戏生活、身边的校园、家庭和社会生活等变成习作的丰富源泉。让孩子们用自己的感官去观察生活,用画笔去记录生活,使他们从中品尝到生活和绘画的乐趣。只有追求学生的需求,营造学生的学习的兴趣,体验到美术与生活息息相关的联系,才能使孩子们真正的爱上美术课。

包建新老师在讲座提到“农村学校的资源有限,如何利用身边的物品,创造性的上好美术课”这个问题,教给我们在日常教学中行之有效的替代方法。如:利用学校的图书馆、田间的农作物、废物的在利用等;没钱买卡纸可在黑板上作画更有个性等。专家的精辟讲解,名师的精彩课堂,都给了我深深的感悟。

在每一次的交流研讨中,我们都会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谈体会。每一个话题都会引发小组成员的热议,每天都有不小的收获。在交流中大家各抒己见,使我有了更宽阔的视野,掌握更高的教学技能。因此研讨交流充实了我,让我获得了进步。我将把自己学到的、感悟到的应用于实践,只有这样才能让自己的工作更加得心应手,使教学效果更上新台阶。

不断地反思,及时将自己的经验记录下来。在整理中思考,在行动中研究,这将是我今后所追求的目标。

走进国培,聆听专家的讲座,汲取名师的精华,这样的培训给我带来了全新的教学理念,带来了丰富的精神食粮,通过学习使我对教材教法有了更新更全面的认识。我们将带着收获、带着感悟、带着满腔的热情,把学到的理论知识应用于自己的教学中去,在不断地运用和总结中转变教育观念,发挥教师的人格魅力。做快乐教师,教快乐学生。

美术课程标准培训心得体会

《小学美术新课程标准》摆脱了单纯传授技能的教学模式,打破了传统美术教学的知识框架,强调写实性教学,体现素质教育的重要性,注重生活与艺术联系,鼓励学生自由表现,大胆创作,让学生充分参与到美术活动中来。然而在目前美术教学中,却普遍存在着以下几个问题:

(1)学生的观察力不强,想象力被传统教学的条条框框束缚,缺乏创作素材。

(2)学生缺乏大胆创新的意识,画的东西“千人一面”,没有个性。

(3)师生缺少交流,老师难以理解学生的创作意图,从而也影响对作品的评价,甚至有些老师为了显示自己的权威,对没按要求画画的学生大加斥责,长此以往,极大地影响了学生的创作积极性。

(4)教师在课堂上采用单一的教学形式,(如绘画课、欣赏课、手工制作课单独上,而且是教师指定),学生感觉自主选择的空间小,是一种被动的知识接受,从而产生枯燥感,也会影响他们的学习热情。

要在课堂教学上解决上述问题,我认为教师本身除了不断提高美术素质以外,最重要的.是要改进教学方法,通过引导观察、鼓励创造、倾听交流、自主学习等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丰富的想象力与创造力,使他们在积极愉快的美术课堂上去欣赏、体验、创造美,感受绘画创作的成功和快乐,从而提高他们的艺术能力和美术素质。

以上是我对新课标的一些认识和理解,我将在教学工作中依据新课程标准努力工作,争取把美术教学搞得更好。

美术课程标准培训心得体会[]

课程改革是要改变以学科知识体系构建课程的思想和方法,将以学科为中心的教学转变为以学生的发展为中心,从素质教育的角度,结合美术学科的特点来划分学习领域。美术学习方式依其特点,大致可分为创作与欣赏两类由于学习美术具有较强的实践性和操作性,以创作活动占有相当大的比重。为了便于学习,课标中的创作活动又具体划分为“造型表现”和“设计应用”两个学习领域。“造型表现”是美术学习的基拙,这一学习领域的活动方式强调自由表现,要求学生大胆创作,表达自己的情感和认识。“设计应用”,这一学习领域强调创意的形成,又注意活动的功能目的。因此,以外化性行为为主,是创作活动中划分的两个学习领域的相同点。主要区别则是造型表现注重自由性,设计,应用注重功能性。

“欣赏评述”这一学习领域则注重通过欣赏作品的感受、领悟、理解和表达等活动方式,内化知识,形成审美心理结构综合性学习是世界教育发展的一个新特点,也是课程改革突破的一个难点。为此,美术新课程标准设置了“综合探索”这一全新的学习领域其目的是通过综合性的美术学习活动,引导学生主动探索研究,创造以及综合解决问题的美术学习领域教学中,寻找美术各门类、美术与其他学科、美术与学生生活、现实社会之间的连接点,设计出丰富多彩的“综合探索”学习领域的教学活动。在教学过程中,应特别注重以学生为主体的研讨和探索,要求学生灵活运用各学科知识设计探究性活动方案,进行制作、表现和展示,唤起学生对未知领域的探究欲望。但是,综合探究学习领域要与综合“艺术”课程的学习相区别,注意保持美术自身的主要特色。

美术课程标准培训心得体会[]

为了更好地培养学生的主人翁精神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积极性,在教学中注意安排一些选择性的学习活动,让学生自由选择学习制作方法。例如,在“造型・表现”和“设计・应用”学习领域的教学中,我在介绍完几种表现方法之后,并不限定学生用哪一种方法,而是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需要和兴趣,自主地选择方法,大胆、自由地表现自己的感受。在整个练习中学生还可以和小伙伴合作共同运用不同的方法进行练习,通过练习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心、愉悦感和满足感。

美术课程标准培训心得体会

学校组织我们系统学习了《小学美术新课程标准》,通过这次学习,使我对《小学美术新课程标准》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和体会,现把这次学习的一些体会和感受总结如下:

1、新的课程标准,特别注重导向性和选择性,使每个学生积极参与美术学习,并且促使每个学生在各自的基础上获得不同程度的发展,陶冶情感,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促进学生感知觉和形象思维能力的发展,促进学生创新精神和技术意识的形成,促进学生的个性形成与全面发展。

2、课程标准不具备强制性,使教材编写或教师教学时,可根据实际情况灵活选择。如果条件不允许,学生不需要,可以不采纳。另外,相同的需要可用不同的对象来满足,同样的内容标准教师可以根据需要自己设计具体的教学活动。这样,充分考虑了教师、学生的需要心理,为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给予了更大的发挥空间,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3、课程标准与生活紧密相连,满足了学生联系生活,美化生活的物质和精神需要,从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4、课程标准没有为所有学生制定一个必须达到的硬性发展标准,并用一种统一的尺度来衡量学生的发展水平,而是尽量使每个学生积极参与学习,并且促使每个学生在各自的基础上获得不同程度的发展。既重视结果激励,更重视过程激励。满足学生成功的情感和精神需要。

5、课程标准为学生创设宽松、多样、活泼的学习环境,学习方式多样化,丰富化,从而产生新颖感、增强趣味感。学习中注意使每个学生都能获得充分发挥自己特长的机会,以增强学生兴趣,更好地满足其成就需要;让学习具有挑战性,使学生学习后能获得一种从事创造性劳动产生的满足感;扩大了学习的自主性,使学生能独立自主地处理问题,增强了学生的自尊满足。

6、课程标准摆脱了长期受专业美术教育的影响,使美术课程面向全体学生,降低了知识、技能难度,使学习具挑战性的同时,能让每个学生都有发展和进步,都有成功的体验。

新课程标准培训心得体会

通过对新课标的学习,使我对新课标有了进一步的理解。我们应该严格按照新课标的要求上好每节课,逐步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思维能力是指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的联想想象、分析比较、归纳判断等认知表现,主要包括直觉思维、形象思维、逻辑思维、辩证思维和创造思维。学生思维具有一定的敏捷性、灵活性、深刻性、独创性、批判性。有好奇心、求知欲,崇尚真知,勇于探索创新,养成积极思考的习惯。

首先我们能够看到在这一版课标里边提炼了核心素养的内涵,明确了义务教育语文课程培养的核心素养包括哪些方面的重要内容。第二,我们能看到在这一版课标里边新增加了课程内容这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这也是这一次课标修订的`一个重大变化。第三,我们能看到在这一版课标里边新增加了学业质量,这是这么多年来在我们国家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当中首次出现学业质量。最后一个变化是在课程实施部分增加了教学研究与教师培训。按照课标前言中的总括,这一版课标修订主要有五个方面的变化:第一,强化了课程育人导向。第二,优化了课程内容结构。第三,研制了学业质量标准。第四,增强了指导性。第五,加强了学段衔接。

首先我们能够看到在这一版课标里边提炼了核心素养的内涵,明确了义务教育语文课程培养的核心素养包括哪些方面的重要内容。第二,我们能看到在这一版课标里边新增加了课程内容这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这也是这一次课标修订的一个重大变化。第三,我们能看到在这一版课标里边新增加了学业质量,这是这么多年来在我们国家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当中首次出现学业质量。最后一个变化是在课程实施部分增加了教学研究与教师培训。按照课标前言中的总括,这一版课标修订主要有五个方面的变化:第一,强化了课程育人导向。第二,优化了课程内容结构。第三,研制了学业质量标准。第四,增强了指导性。第五,加强了学段衔接。

总之,这次新课标的学习使我懂得了很多,坚持终身学习提升专业素养,立足教学实践提高教研水平。

课程标准培训的心得体会

能够参加全区中小学技术学科课程标准及教材培训远程培训活动,我们十分珍惜这次不断完善和提高自我的机会,积极认真地参与了培训的全过程。

在培训中我聆听了金春兰教授的精彩讲座,领略了她幽默风趣的教育风格、先进的教育理论;也与班上的各位优秀的教师一起进行了交流,不但加强了理论和专业知识的学习,又和本组的教师一起进行了课例研究。可以说此次培训收益颇丰、获取匪浅。

培训学习,让我把埋着苦干的头抬了起来,发现教育是需要远见卓识的。在本次培训中,每位专家老师给我们做精彩的讲座。金春兰教授的讲座,阐述了她对初中地方课程《技术》学科教学的独特见解,对该课程的做了较为详细的介绍并向我们介绍了《技术》教材的使用方法。此外,金春兰教授还对《技术》学科的教法进行的深入而透彻的分析让我们犹如呼吸到清新的空气,为之振奋。

作为主讲地方课程的教师,我们努力把学习的理论知识转化为实践动能,使之有效地指导平时的教学工作。在培训过程中,我们把各自对课程标准的理解相互交流,并在课例跟进后,用新的练习设计理念指导我们的教学,在不断总结的基础上重新发现,如此用心的循环往复,是因为培训班的课例研究让我从有力,变得更加有心。

同时,我学会了变换角度审视自己的教育教学工作,在新理念的引领下,不断反思、调整我的教育观,正是这种换位思考,让我学会了信任学生,并不断地感受到信任带来的惊喜和力量。

在培训中,我们全体教师都感受到了一种孜孜以求、学无止境的氛围。这种严谨实效的氛围,让每听一课我都认真准备,精心揣摩,通过网络便捷方式查阅相关资料,努力构建高效的教育教学活动。在实践过程中敢于迎接挑战,便也敢于创新。可以说,是培训激励了我的意志,启发了我们的心智,让我们更加执着地扑在初中地方课程教育教学上。有句话说的好:“教师要想给学生一碗水,自己必须得有一桶水,甚至是源源不断的源头水。”所以我们要想做一名优秀的教师,不能做一潭死水,而是要做那源源不断的源头水,因此必须要不断加强专业知识的学习。

总结出一套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和学习好的课例是地方课程教师课堂教学“轨迹”的真实反映。以课例为研究对象开展课例研究,是我们地方课程教师从事教学工作的重要方式,有利于促进我们的专业发展。教师的职业成长有一个循序渐进的自然成熟过程,有目的、有计划的开展教学研究及课例研究,能有效缩短教师成长周期。此次培训我觉得让我收获最大的就是课例研究活动。

在培训过程中,我们的心里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从最初把课例研修看成一种负担,变成今天的感激和期盼。培训过程中,我们都有极大的收获。一次次的课后交流,我们的思想碰撞出火花,凝结成智慧的结晶。在执着的研修过程中,我们付出了不懈的努力,收获颇丰,但最让我们感到欣慰的是:我们这些原本陌生的人因为课例研究走在了一起,通过亲密无间的合作,成为一个具有凝聚力的团队。我们坚信,课例研究过程中的这种不服输、不言败,孜孜以求的精神将使我们终生受益。

美术课程标准版心得体会

小学美术新课标带来很多新的理念,它改变了传统美术教学模式,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创造性、主动性,注重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合作精神和学习兴趣。在此,说说我对美术新课标的一些体会:

传统的教学,课堂是教师预设好的课堂,教师在课堂上的地位是非常有权威的。教师怎样教学生就怎样学。学生根据教师的思路一步一步来掌握知识,教学过程忽略了学生的存在。而新课程标准下的课堂是教师和学生之间、学生和学生之间互动的过程。一堂课可以有不同的教法,但不管怎么教都必须有利于学生的学习,保证学生的主体地位,因为教学的成功,关键在于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过程,获得成功的体验。

为了更好地培养学生的主人翁精神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积极性,在教学中注意安排一些选择性的学习活动,让学生自由选择学习制作方法。例如,在“造型·表现”和“设计·应用”学习领域的教学中,我在介绍完几种表现方法之后,并不限定学生用哪一种方法,而是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需要和兴趣,自主地选择方法,大胆、自由地表现自己的感受。在整个练习中学生还可以和小伙伴合作共同运用不同的方法进行练习,通过练习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心、愉悦感和满足感。

儿童最“喜”的莫过于玩了,要抓住他们的这一特性,让他们玩自己亲手制作的东西,在玩中增长知识。这样,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善于发现问题,并能究其根源,大大丰富了教学内容,拓宽了知识面。

新课程下的课堂教学,应是通过师生互动、学生之间的互动,共同发展的课堂。它既注重了知识的生成过程,又注重了学生的情感体验和能力的培养。因此,我们在教学中对教材的处理、教学过程的设计以及评价的方式都要以学生的发展为中心,以提高学生的全面发展为宗旨,这才是课改的最终目标。

新课程标准培训心得体会

随着新课程理念的推广,高中化学课堂教学方式、评价方式等发生了相应的调整和改变。如何合理设计、优化化学课堂教学程序,使之成为一堂学生想学、爱学的好课,应该是每个化学教师努力的方向。

一堂有效的化学课,就是教师运用最新的教学理念、教学策略,通过对教材的巧妙处理和对教学过程的精心组织筹划,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产生想学、爱学的心理,从而实现教学目标和学习目标,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下面我以《钠》的课堂教学设计为例,谈谈我在新课改中,是如何贯彻新课改的思想,进行有效教学的。

根据新课程的基本理念,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出发,经过自主、探究、合作等多种活动,使学生主动体验科学研究的过程,归纳科学研究的方法,激发学习化学的兴趣,强化科学探究的意识,促进学习方法的转变,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从而也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

钠这节课因为有实验和奇妙的现象,说实话老教师新教师都能上的生动,而仅仅停留在课堂气氛活跃、学生感到新奇上,这还只是停留在新课改的浅层面上。而真正贯彻新的教育理念,让学生自主的去实验、探究、归纳总结,并切实培养他们的科学素质和严谨态度,却是每一个教师都需要深入探究的。这节课围绕神秘“钠水雷”惊现珠江一事,展开对钠的性质的研究,探讨,并最终解决“水雷”带来的危险,让学生也过了一把“消防队员”和“科研人员”的瘾,社会责任感大大增强,确实达到了发现问题、研究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目的。

甲:观察、分析现场具体情况!

乙:快速调查爆炸物——钠的物理、化学性质并根据其性质研究对“水雷”处理对策。

说的非常好!这节课我们就做一次消防员,来研究钠的性质,并试着解决钠“水雷”造成的危险。

每四人分成一组。每组实验桌面上都有相应的试剂、仪器。

试剂:钠、蒸馏水、酚酞试液、过氧化钠粉末。

通过预习教材,我们了解到研究物质的性质有哪些方法?(生答:观察、实验、分类、比较)请大家参照课本第9到第10页的“观察·思考”内容1及关于钠的`简介,打开每个实验台上的试剂瓶,探究钠这种金属单质的物理性质。

立即热烈讨论开来。

有的在小组内还当起了小老师:以前老师讲过,研究一种物质的物理性质应该从颜色、状态、气味、熔点、沸点、硬度、密度溶解度、导电导热性等方面来考虑。

有的开始反驳:颜色、状态、气味都好解决,可是熔点、沸点我们怎么能测出来?

我在旁边笑到:查资料啊。同学们恍然大悟。

分析讨论与实验观察后,归纳总结钠的物理性质(略)。

在观察钠的物理性质,你认为钠和我们初中学过的铁、铜相比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吗?。

学生甲:密度小、熔点也低、硬度小。

学生乙:除了物理性质外,我认为钠比铁、铜的化学性质要活泼,因为刚刚切开的钠有光泽,几秒钟后就变暗了;还有钠不象铁、铜可以露置在空气中,而是保存在煤油中的。

学生丙:还有刚才的录象上我看到钠“水雷”遇到水就不停地冒泡,我推测钠可能会与水反应!

那大家就用实验来验证验证这个推测。如果能和水反应,要验证产物是什么。注意要切割黄豆粒大小的钠,不可太大。

每组同学紧张有序的进行实验。有进行实验具体操作的,有专门监督操作是否正确的,还有专门观察、记录实验现象的。

钠与水的反应现象及原因并进行归纳总结(略)。

学生甲:我觉得生成的是氧气,因为水中含有氧元素,金属钠将氧气置换出来。我们可以用排水法收集起来,用带火星的木条检验。

学生乙:不,我认为是氢气。因为在钠与水反应的现象中能听到嘶嘶的响声,有可能是这种可燃性气体的轻微爆炸。我也可以用排水法收集一小试管,并盖上一个带尖嘴管的塞子,点燃观察火焰的颜色、用干燥的小烧杯罩住来检验。

学生丙:我同意乙的结论。但我想讲收集到的气体直接移近酒精灯检验看是不是发出噗噗的声音来验证是氢气就可以了。

大家说的都有道理。那我们让事实说话。大家都要用排水法收集生成的气体,但要考虑一下钠在水里可不是静止不动的,在收集时需要将其固定;还有钠与水反应速率很快,要想收集到得减慢反应速率。大家可以借助实验桌面上已经扎好小空的铝箔。

进行验证性实验。

陆续有小组汇报验证结果:该气体就是氢气。学生乙的推测完全正确!

钠与铁都属于金属,在化学性质上有没有类似之处呢?

铁可以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难熔物。钠这么活泼,可能在空气中就能和氧气反应。

大家结合课本第11页的活动·探究来实验钠在空气中能否燃烧。

有的同学看到燃烧时产生的黄色火焰,高兴的叫了起来。说和刚才看的录像上的颜色一样!

通过设计实验探究学习,归纳钠在空气中燃烧的现象为:剧烈燃烧,黄色火焰,生成淡黄色固体。并指出产物是氧化钠。

学生甲:我认为产物不应该是氧化钠,它和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钠,没有气体产生。可是刚才我不小心滴了一滴水,淡黄色固体上立即产生了大量气泡,这与氧化钠的性质不符啊。

常温下生成氧化钠,加热生成过氧化钠,两者中氧的价态不同。

美术新课程标准心得体会

日前,教育部正式公布了《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20xx年版)》,这标志着我国义务教育阶段之艺术教育正式走入核心素养时代。艺术课程的四大核心素养包括“审美感知”“艺术表现”“创意实践”和“文化理解”。作为“新一代”美术教师,我们在了解新课标具体内容与思想的同时,也要跟上“变化”的脚步,尝试探究未来的学校、师生以及美术课程将如何调整并积极适应“核心素养”提出的新要求。

我看到艺术新课标(20xx版)这个标题,第一反应是“艺术”这个字眼,以前是音乐课标、美术课标等这样的单独学科门类,现在是将其融为一体全部包含在“艺术”一词中。新课标在标题形式上便将各艺术学科整合一体,在内容上也是注重各艺术课程之间跨学科的融合。其次新课标之后会有新教材,相比于新课标的概念与理论内容,实际上我更期待能直观体现出前者的实际物质,想了解新教材会如何随课标改革而变化,怎样在教材中体现艺术,体现跨学科的融合。

在仔细研读后,不禁有了许多感触。我感到欣喜,一方面是艺术真的受到了重视,另一方面是新课标的内容相对于前几版,有了更好的优化,更明确的路线,细化了很多要点:指导、学习、考试以及评价等都变得更加明确。同时也加强了学生各学段的衔接,注重每个受教育年龄段对于艺术的跨度及尺度都讲究由浅入深,循序渐进。

新课标教学方式更加多元,围绕核心素养,可开展项目式、问题式、主题式等多种形式的学习方式,充分体现了在“做中学”的理念,结合生活和社会情境,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另外新课标的课程思政理念也非常鲜明,明确提出将社会主义先进文化、革命文化等重大主题教育有机融入课程,这意味着美术教育也应在这些方面做出课程改进,为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而努力。

这次新课标的新课程内容的加入,对于什么是一门好的美术课程有了一个新的定义,不再局限在课本或者说教师的讲授之中,反而是一种以学生为出发点以学为主的课程标准,给学生提供了更多的选择,使学生有机会接触到更加丰富的艺术信息,从而去认识和理解本民族与世界各地艺术的历史、文化底蕴。从欣赏评述、造型表现,到设计与应用,最后综合探索加强课程内容、社会生活和学生经验之间的联系。此处的“美术素养”不仅仅是对基本的美术知识与技能的掌握,更重要的是应该具备基本的艺术态度。并且,美术课程需要引导学生参与文化的传承和交流,从而发展学生的感知能力和形象思维能力。在接触艺术内容时,通过联想、推理、分析等思维活动中,使学生的'智力与创新能力不断提高。在认识美、欣赏美、创造美的同时,使生活变得精彩丰富、富有情趣,提升个人的审美能力。

在设置跨学科课程的意义中提到跨学科课程让教师和角色发生转变,从以往被动地接受教学任务的“教书匠”成为自主选择和开发课程的“研究者”。通过融各美术种类为一体、美术与其他学科相综合、美术与现实社会情境相联系,学生可以从多角度对问题进行阐释,学会综合、学会探索,从而成为真正的学习者。

新艺术课标指导下的学生会更勇于表达自己的想法,表现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所想,学会以视觉形象的方式与他人交流课程流程。在多样化的课程设置中,学生会通过美术语言来分享、交流对身边的美的体会,逐渐形成发现、感知、欣赏美的意识。

面对这场深刻而全方位的新课程改革,新课标的学习为我们这些在一线工作的美术教师做出了更为明确的教学指导,犹如为我们打开了一扇窗,拨云见日,使我们在一次次的感悟中豁然开朗,对美术教学有了更深一层的认识:其真正的精华在于教师要以丰厚的教学技能,出奇制胜的教学设想和灵活多变的教学策略,把握住学生的兴趣点,叩开教育之门,促进学生知识、能力、态度及情感的和谐发展,变“教科书是学生的世界”为“世界是学生的教科书”,变“教教材”为“用教材”。推动每一个学生终身美术素养的全面提高。我想,这是每一位艺术课程教师应该不断追求的目标吧。

新课程标准培训心得体会

xx年8月27日至8月29日,我参加了我校的义务教育《小学英语新课程标准》培训,通过对《英语新课标》的再学习,我进一步明确了《小学英语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设计思路、课程目标、内容标准和教学与评价的要求,进一步理解了小学英语教材的特点和使用方法。看到了新课改的所面临的形势,机遇和挑战后,我真是受益匪浅,从中得到了很多的启示和深深的思考。要求我们跳出传统英语学习的旧框框,接受新课改的教学理念,重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其最终目标是培养语言综合运用能力。

素质教育的精神要求我们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主体,尊重学生的情感,个性,需要与发展的愿望。因此我们在新课标实施过程中,要鼓励他们的创新精神,采用有利于他们发挥主体作用的教学思路与方法,在每个教学环节上充分考虑学生的需求,同时,要尊重学生中的个体差异,尽可能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

要迎接好新课程的挑战,我们还要建立终身学习的理念,不断更新知识结构,发展专业能力与知识能力,以适应现代社会发展对英语课程的要求。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实际上就是强化教师自我发展的终身化意识。活到老,学到老。转变思想,更新观念。

当今英语教学主要任务之一是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兴趣,培养其交际和运用英语的能力。要达到这些任务,首先,教师应尽快从旧教材旧教法的框框中解放出来,转变思想,更新观念。其次,应重视学生学习英语兴趣的培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新时期英语教学要提倡“乐”的观念,情绪越好,越乐观,对所学内容便会发生浓厚的兴趣,学习效果也将越好。在新形势下,转变教学思想是搞好新教材教法的前提展多调动学生,教学生怎么做,指导他们,服务他们并管理他们。

基础教育阶段英语课程的目标是以学生语言技能、语言知识、情感态度、学习策略和文化意识的发展为基础,培养学生英语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全日制义务教育普通高级中学英语课程标准将课程目标设定为九个级别并以学生"能够做某事"具体描述各级别的要求,这种设计旨在体现基础教育阶段学生能力发展循序渐进的过程和课程要求的有机衔接,保证国家英语课程标准的整体性、灵活性和开放性。

学生的发展是英语课程的出发点和归宿。英语课程在目标设定。教学过程、课程评价和教学资源的开发等方面都突出以学生为主体的思想。课程实施应成为学生在教师指导下构建知识、提高技能、磨砺意志、活跃思维、展现个性、发展心智和拓展视野的过程。

本课程倡导任务型的教学模式,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感知、体验、实践、参与和合作等方式,实现任务的目标,感受成功。在学习过程中进行情感和策略调整,以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促进语言实际运用能力的提高。

英语课程要力求合理利用和积极开发课程资源,给学生提供贴近学生实际、贴近生活、贴近时代的内容健康和丰富的课程资源;要积极利用音像、电视、书刊杂志、网络信息等丰富的教学资源,拓展学习和运用英语的渠道;积极鼓励和支持学生主动参与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通过新课标新教材的培训学习,我们迎接了新理念新考验新挑战,我们只要大胆运用新理念、新方法到课堂实践中,努力落实新课标,就会探出一条用好新教材的新路子。

课程标准培训的心得体会

通过对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的学习,使我受益匪浅新的数学新课程标准表述更加准确、规范、明了、全面;结构更加合理,思路更加清晰;同时进一步增加了可操作性,更适合教材编写和教师学习。《数学课程标准》在课程目标和内容、教学观念和学习方式、评价目的和方法上的变革。双基”变“四基”,数学课程标准在原本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基础上新增了“基本思想”和“基本活动经验”。由“双基”走向“四基”,我觉得是数学课程标修订的一项重大变化,这避免了教师主教知识,不关注人的发展,从而更能着重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两能”变成“四能”,即在原分析问题的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出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的能力”和“提出问题的能力”。由原来的“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变为“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再次研读《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感受到这次课改绝不仅仅是改变一下教材而已,而是学生学习方式的彻底改革,更是我们教师教学方法上的重大改革。作为教师的我们必须更新原有的教学观念,改变我们现有的课堂教学的模式,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下面我谈谈自己新的认识和体会:

一、要准确把握教师角色。

教师不再是教科书的忠实执行者,而是能创造性使用教材,并善于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的组织者;教师不再只是教书的匠人,而是拥有正确教育观念,善于使学生发现探索的引导者;教师不再是凌驾于学生之上的圣人,而是善于走进学生心灵世界真诚的合作者。

1、挖掘课程资源,为学生提供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学习内容。

2、教师应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为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

3、教师要热情地鼓励学生,帮助学生建立自信,成为学生真诚的合作者。

二、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不是被动装填知识的“容器”;学生是由活生生、有个性的个体组成,教师要尊重学生的差异;学生正在成长的过程中,可塑性极大,教师应注重开发学生的潜能,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1、教学中要减少对学生的时空占领,为学生提供积极思考、主动探索与合作交流的空间,使学生多一些自由的体验。

2、允许学生从不同的角度认识问题,采用不同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想法,用不同的知识与方法解决问题,鼓励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使不同的学生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3、给孩子一双数学的眼睛,让他们以数学的意识,主动地从数学的角度去观察世界,体验生活。那么,数学就不在仅仅是书本上板着面孔的枯燥的数学题,数学会变得更加丰富多彩,充满生命活力。提高数学素养,使之用数学的思想、方法、知识去解决问题。

三、更新教学观念。

作为一名数学教师必须不断更新自己的教学观念,不断钻研教材,学习新理念、新方法,深入的了解自己的学生,钻研教材教法,不断提升自己的教育教学教研水平,适应小学数学现代教学的需要。

学习完新课标,我理清了工作思路,明确了今后工作的目标和方向,深刻地体会到学习的重要性。只有不断的学习,不断加强修养才能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也只有真正读懂学生、读懂教材、读懂课堂,才能为孩子们奉献出既“好吃”又“有营养”的数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