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作总结>抗震办工作总结(实用6篇)

抗震办工作总结(实用6篇)

作者:FS文字使者 抗震办工作总结(实用6篇)

总结是对过去一定时期的工作、学习或思想情况进行回顾、分析,并做出客观评价的书面材料,它可使零星的、肤浅的、表面的感性认知上升到全面的、系统的、本质的理性认识上来,让我们一起认真地写一份总结吧。优秀的总结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又该怎么写呢?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些最新的总结书范文,方便大家学习。

抗震办工作总结篇一

尊敬的抗震救灾志愿者朋友们:

在抗震救灾的关键时刻,广大志愿者积极奔赴一线,不顾个人安危,不计个人得失,全力投入救灾。你们始终与灾区人民心相通、情相连、难同担,深刻诠释了“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同胞情谊,全面展示了“团结、奉献、互助、友爱”的志愿精神,你们的义举也极大地鼓舞了我们战胜特大地震灾害的信心和勇气。

这三十天,充满着泪水和伤痛,也凝结着祝福和感动。因为有你,一次次分秒必争的生死营救,彰显出生命至上的人间大义;一个个忙碌的志愿者身影,表达着血浓于水的无限情谊;一句句真切的鼓励,铸就成战胜灾害的坚定信念。你们的壮行义举,我们不会忘记!你们的深情厚谊,四川将永远铭记! 感谢,因为有您。

这三十天,虽人间有难,但大爱无疆。你们的勇敢与顽强,你们的执着与忠诚,你们对灾区无私无畏的付出,终将让满目疮痍的灾区绽放出美好的生命之花。

灾难可以摧毁我们的家园,却摧毁不了我们的意志,因为有你们和我们在一起!我们将振作精神,抛弃畏惧;我们将擦干泪水,选择坚强!我们坚信,在党中央、国务院、坚强领导下,有全国人民的强大支援,我们将团结一心、众志成城,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共同夺取抗震救灾的最后胜利,重建社会主义美好新家园!

此致

敬礼!

20xx年x月x日

抗震办工作总结篇二

尊敬的xx:

4月14日7时49分,我国青海省玉树藏族自治州玉树县(北纬33.1度,东经96.7度)发生7.1级地震,震源深度33公里。截止4月17日17时,14日发生的玉树7.1级地震已经造成1484人遇难,失踪312人,受伤12088人,重伤1394人。1.5万户民房倒塌,有10万户灾民需要转移安置。这场地震给灾区的群众造成了巨大的创伤和痛苦,灾害突如其来,震撼着每个人的心灵,中国人民在经历了今年的西南旱灾之后,面临又一场严峻的考验!中华民族素有扶危济困、行善积德的传统美德。玉树灾区人民的痛苦和面临的巨大困难,深深牵动着我们的心。看着受灾现场的残垣断壁,看着被埋生命在废墟中挣扎,看着数10万灾区人民缺衣少药,我们心中都涌起无限悲情。

天灾无情人有情。为做好青海玉树抗震救灾工作,学校已经组织我们捐款捐物。在此,我也希望大家伸出援助之手,通过各种渠道和方式,踊跃捐款捐物,用我们的实际行动帮助灾区群众渡过难关,早日赢得抗震救灾的胜利!

一衣一物皆心意,一元一分总关情。

“伸出双手,奉献爱心”,以捐款方式为灾区困难群众提供关怀和援助,为灾区重建贡献我们的力量。您所捐助的每一分钱都饱含着无价的爱心,都将化成一缕缕阳光,汇成一条爱的河流,给灾难中的人们以无限的力量!

那一颗颗期待帮助的心会永远记住你们!灾区的群众会永远记住你们!历史会永远记住你们!

抗震办工作总结篇三

尊敬的中国南方电网公司各位领导及全体员工:

在全国哀悼日,大地呜咽、举国同悲之际,在卧龙人民最困难的时候,你们急灾区人民之所急,想灾区人民之所想,解灾区人民之所难,做到灾区需要什么,你们就支援什么,及时给我们提供了最急需的抗灾设备—24kw、5kw柴(汽)油发电机各5台,全力以赴支援灾区人民抗震救灾。

你们躬身之行献出的一份爱心,一份力量,一份支持,充分体现了你们对灾区人民的热忱关心和真诚关怀,卧龙全区干部职工感谢你们,5000多藏羌同胞感谢你们,你们的慷慨解囊,你们对卧龙人民的深情厚谊,在给予我们极大鼓舞的同时,增强了我们战胜灾害的信心和勇气。我们深信,在抗震救灾的伟大斗争中,有了你们的大力支持、无私援助,卧龙人民一定能够渡过阶段性难关,取得抗震救灾的最后胜利!

健康是本,平安是福。再次感谢你们!衷心祝愿贵公司事业兴旺、蒸蒸日上,全体员工工作顺利、幸福安康!

此致

敬礼!

___

20__年_月_日

抗震办工作总结篇四

每一次灾难,都让我们揪心的疼痛!

2008年5月12日,我国汶川县发生地震,那一刻,全国人民感受到了大地的震颤。据民政部统计,截至13日7时,四川汶川县地震已造成四川、甘肃、陕西、重庆、云南、山西、贵州、湖北8省市共9219人死亡,倒塌房屋50余万间。

失去亲人的人在哭泣,失去家园的人在哭泣中华民族,再一次在天灾中承受苦难。我们为不幸遇难的人哀悼!我们为困境中的老人、孩子、伤者和所有的人祈祷!除了悲痛,除了祝福,我们更应该关心伤者和活者的人:失散的孩子,你找到母亲了吗?孤苦的老人,您还在含泪凝视倒塌的家园吗?身陷困境中的人啊,千万别放弃希望,有爱心的人正在伸出援手!是的,在这一刻,除了哀伤,我们更应积极奉献出爱心。

每当灾难降临,总有许多有责任感的企业,踊跃捐款捐物,他们的爱心融化了苦难,给困境中的人带去温暖和希望,我们永远记得那种超越金钱与利益的温情。同胞的生命,更值得我们珍惜,他们是我们的亲人啊!凡是多灾的地区,往往是贫困地区。他们因多灾而贫困,而承受各种苦难,他们又因贫穷更恐惧灾难。当我们的同胞在悲痛和无助中呻吟的时候,我们的企业更应该主动伸出援手,只有爱心,才能打破那种恶性的循环。爱心是照亮世界、驱走苦难的最强大力量。这次,当灾难降临,当神州大地在震颤中感受痛苦。我们呼吁所有的企业,积极奉献爱心,用对社会责任感的担当,塑造中国企业的崭新形象。同时,呼吁每一位同胞,力所能及,伸出援手。

让我们用爱心,为灾区撑起一片温暖的天空!让我们用爱心,感动上天,赐福给我们的同胞,让他们永享幸福与安宁!愿这块多灾多难的土地永享太平!献给坚强的中国:当风雪阻断归路,我们彼此取暖!当主权面对挑战,我们亮出利剑!当圣火遭遇屈辱,我们义无反顾!当病毒吞噬生命,我们用爱弥补!当列车冲出轨道,我们竭诚互助!当震撼撕裂大地,我们开山辟路!勇敢面对磨难,挺起中国人的脊梁!加油,同胞!加油,中国!

抗震办工作总结篇五

参与捐款活动的爱心人士与企业:

天灾无情、大爱无疆!玉树发生的7.1级地震震撼国人。这场灾难牵动着每一个中国人的心,在4月21日由烟台慈善总会、中浩建设烟台分公司与烟台京都物业公司组织的“情系灾区人民携手共渡难关”捐款活动,各爱心人士纷纷用自己最真挚的感情、最纯朴的爱心、最积极的行动,谱写了一曲众志成城、感人肺腑的动人乐章。

此次活动共计筹集用于玉树地震爱心款额总计达21479.2元,其中润利大厦捐款箱金额为11437.4元,中浩建设西山华庭项目捐款箱金额为6182.5元,中浩建设世嘉锦庭项目捐款箱金额为3859.3元。

对于你们这种慷慨解囊的善举,充分体现了你们的仁爱之心和爱国热情,体现了你们对灾区人民的深厚情谊,体现出了“一方有难,八方支援”、“天灾无情、人间有爱”的高尚情操。

在此,我司谨代表灾区群众,对您的一片爱心表示深深的感谢!我们坚信:在这种大无畏的气势与同情弱者的善举中,在13亿人民的共同努力和帮助下,灾区人民一定能战胜这次地震带来的突发灾难,重建美好的家园!

此致

敬礼!

姓名:

日期: 年 月 日

抗震办工作总结篇六

各位领导、各位老师、各位同仁:

上午好!

我是来自湘雅三医院的一名普通护士,从小到大,我一直过着平凡而幸福的生活,从没有经历过大灾难。这次汶川的8级地震,震垮了四川灾区的设施,摧毁了四川灾民的家园,也震撼了每一个中国人的心。回想起在彭州灾区的十几个日日夜夜,我的心始终无法平静。在那里,我目睹了灾难的残酷,我亲历了生命的脆弱。然而,最让我自豪和感动的是,我履行了一个白衣天使的神圣职责,我见证了生命的顽强与坚韧。南丁格尔曾说,我们要“终身纯洁,忠贞职守……谋求病人之福利。”作为一名护士,我们更要对生命的脆弱保持悲悯和同情,对生命的尊严保持敬畏和景仰。

那是5月14日晚,地震发生后的第三天,我作为湖南省抗震救灾第三医疗队中的一员乘专机抵达成都,随后赶到重灾区彭州市。晚上12点我们被安排到彭州市人民医院。当时一派紧张繁忙景象,到处挤满了救护车、帐篷和志愿者。稍作安顿,领队便带着我们简要了解了伤病员的情况,连夜查看了病人。回到宿营地已是凌晨三点多,此时恰逢送来一位脑外伤病人,我们神经外科的医生和护士都顾不上休息,赶紧为伤员施行了第一台手术。

15日清晨,领队安排我们部分队员到病房查房、手术,另一部分在门诊楼前搭起了简易接诊台。此时的伤员很多,我们全体队员全部进入“野战医院”的警备状态。救护车呼啸鸣笛声接踵而至,救护车一来,我们就飞速迎上去,对有的伤病员就地清创、缝合、打石膏,有的重病人收到病房。后来我才知道,在我们湖南医疗队到彭州之前,所有的伤员都被转到成都市去了。我们到了之后,伤员就可以就地医治。

彭州市人民医院手术室在地震当天已经停止使用了,其外走道墙上和走廊上有条10厘米的裂缝从七楼一直到延伸到一楼。伤病员越来越多,临时手术室越来越挤,我们想重新清理医院的手术室,为病人及时手术,手术室设在七楼,进去后一看,里面的空调倒在地上,消毒机斜挂在墙上,手术床和器械被震得东倒西歪。虽然是这样简陋的手术室,可对于那些重症伤病员来说,这里就是通往痊愈的向生之门埃我们赶紧把手术室仔细清理好,准备手术。

在这里,我们给一位双侧股骨骨折的84岁老奶奶施行手术,当时她的血色素只有4克,而正常人一般在10克以上。为了手术安全,我们的骨科医生打破常规先做左侧股骨手术,再做右侧,一边输血一边手术。手术进行到一半,突然,手术台晃动起来,器械发出尖锐的碰撞声,窗户在摇晃,地面在颤抖,每个人头上都冒出了细密的汗珠,每个人的心里都清楚,余震来了。余震来了,我们的病人怎么办?台上的护士马瑛和陈阳赶紧协助医生保护好手术创面,作好随时带病人撤离的准备。幸好,余震很快过去,手术继续进行。7个小时之后,老奶奶被安全送出手术室,我们成功了。

余震每天都在发生。看着墙上一道道裂缝,说心里话,我们也害怕,如果余震一来,房子倒塌的话,我们肯定是跑不出去的。我们没想到,平时最塌实的土地此刻都变得不可靠了。即使最疲惫的时候,大家也不敢脱衣服,我们都把证件放在护士长一个人身上,随时准备疏散。到了后来,大家反而对余震习惯了,每天好象盼着余震快来,只要来过了,心里反而安稳了。

在接诊台,我们碰到一个孩子,他叫张鹏,来自彭州市郊的小鱼洞村。地震后他被埋了几天,是自己从废墟里慢慢爬出来,爬了一天一夜,碰到志愿者才被送到我们这里来。见到他时,他的双手肿胀,指甲磨掉了,血肉模糊,连矿泉水瓶子都拿不起,身上的衣服也破了,浑身有股浓烈的异味。最让人揪心的是,他始终呆呆的,一双空洞无助的眼神盯着帐篷顶,一言不发。我们为他治疗换药,问他“吃了没?”他说“吃了”,问他“吃饱了么?”他说“没”,我们赶紧拿来米粥喂他,给他买来苹果和黄瓜。我们问他要换衣服吗?他说“我有。”我们这才发现,他爬出来时始终背着一个书包,书包里放了衣服,还有一些书。他上初中二年级,是一个爱学习的好孩子。我们不敢去问他的家人,后来我们巡诊到小鱼洞村,试图打听他家人的情况,可是那里一片废墟,根本打听不到。可怜的孩子啊,也许你的亲人已经不在了,也许你在泥泞的路上承受了太多坎坷。可是,你从劫难中活过来了,请你笑一笑吧,请你哭一哭吧,我们有勇气活下来,难道我们还没有勇气笑么?没有勇气哭么?坚强的孩子啊,我们以后还要买更多的书,学更多的知识呀。

我们还碰到一个101岁的老奶奶,她被埋了4个小时才被解救出来,受伤的小腿又红又肿,脸上还有大片淤青。然而她对生活的那份热爱和那份执着,她顽强旺盛的生命力,让一切灾难都显得那么微不足道。在接诊台,老奶奶一边伸出受伤的腿给医疗队员清理伤口,一边津津有味地吃起了白面馒头。

从17日起,医疗队一部分继续在医院接治伤员,另一部分则深入灾区第一线巡回医疗。我们曾到过通济镇一个十分偏远的小山村,那里的受灾群众还没来得及集中安置,分散在一个狭长的区域。在这里,我们碰到一个73岁的老农,他的后脑到耳朵部位受伤了,鲜血直流,可是他好象一点都不在乎,平静地跟我们聊天,他说:“只要人活着,一切都好办。”他热忱地非要拉着我们去吃饭。旁边的人悄悄告诉我们“他26岁的女儿死了”。我们都惊呆了,默默地陪着他一起做饭,虽然这些“饭”只是一些稀粥和菜汤,我们却觉得这是我们吃过的最可口的美味佳肴。

去灾区巡诊,我们什么车都坐过,拖拉机、三轮车、小客车,甚至是军车,在路上只要你招手,任何一辆车都会停下来,因为大家都有一个共同的目的:救助灾区人民。我们每次进山,两旁的景观都不一样,在风景区银厂沟,我们亲眼看到一座大山比我们刚进山时矮了100多米。

19日那天,我们巡诊来到一个山体滑坡的山脚下,手机收到一条短信:今天中午1:50有余震,请全体医护人员注意安全。但是想到山里还有等着我们去送药的灾民,我们继续往里走。接着又有预报说下午3点有余震,随时可能滑坡埋人。山体不时发出轰鸣,泥石流还在继续下滑,山路越来越崎岖陡峭,已经无路可走了。此时我们又跟已经进山的第二医疗队失去了联系。这时,领队黄进华教授坚定地说:“你们先撤退,我留在山里等,绝不能落下任何一个人!”手机没有信号,余震正在发生,万一被他们被掩埋了,怎么办?虽然我在医院见多了病痛和死亡,虽然我知道灾难面前每个人都要勇敢坚强,可我一想到那些失去联络的队员,想到我们身处险境的黄队还在焦急的等待,我的泪还是流了下来。

巡诊时发生余震的时候,我们甚至连方便都不敢,因为不知道蹲下去之后还有没有机会站起来。后来,我们学了些经验,随身带上手电、巧克力、水和救命的哨子,这样遇到危险时还能获救。我们白天巡诊,晚上仍回彭州市人民医院,19日晚上,彭州市人民医院所在地发生了6—7级的余震,由于帐篷不够用,我们就把自己的帐篷全部让出来给受伤的灾民住,那天晚上开始降雨,我们在湿地上垒起几个砖头,铺上捡来的木板,睡在上面。清晨起来,发现睡袋褥子衣服都湿了,头发像刚洗过一样,脚浸泡在水里都起皱了。连日的高强度工作使大家非常疲惫,别说睡帐篷睡地板,就是坐在椅子上稍微放松一下紧绷的神经,也能偏着头睡着。繁忙的工作,加上精神高度紧张,使得队员们无暇顾及自己的生活,有的队员三四天没洗澡,全身都沤馊了。后来,我们找到了一家招待所,那里有一间只能容身一人的浴室,20多人轮流使用,虽然浴室的门坏了,莲蓬头也掉下来了,墙上还有一条地震后留下来的裂缝,但我们已经很满足了。这个时候,我们顾不得这么多了,心里只想着再多救一个人,再多救一个人,恨不得自己能长出三头六臂来,让每一个灾区同胞少受一点苦难。

因为工作忙,也因为通讯时常中断,我们很少跟家人联系。一次巡诊回来,我们的护士长何玉妮接到家里的电话,原来他5岁的儿子感冒了,想妈妈,我们听到电话里传来沙哑的童声:“妈妈我想你,你要注意安全,早点回来。”护士长强忍着泪水说:“乖,妈妈很快就回来了。”那一刻,我们都想哭了。虽然,我们是母亲,是妻子,是女儿,但此时此刻,我们更是光荣的护士,我们用真情造就了一片幸福,用爱心守护了一方平安。我们不是不爱家人,而是无法割舍对职业的那份牵挂,无法割舍对受灾伤病员的那份心疼。

5月26日,按照上级统一安排,我们护送部分四川的伤病员回到了湖南。我们都是幸运的,最终都平安的活着,可是更多的遇难者是不幸的,那些长埋于地下的几万人是不幸的,他们也许刚为人父为人母,也许他们懵懂的眼睛还没有读懂人世的精彩,也许他们还没有体会到生命的可贵,可是无情的灾难去让他们用了这样一种沉重的方式向精彩的世界挥手。

愿天佑中华,愿生民不死。愿逝者安息,愿生者前行。愿那些惊恐万状的`心灵得到抚慰,愿那些纯洁善良的人们不再伤痛。生命需要温暖,每一分钟都是一个世纪,每一次仰望都将成为永恒。请允许我以一名护士的名义,向生命致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