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报告>2023年财政预算执行报告讨论发言 襄阳市财政预算执行情况报告(大全5篇)

2023年财政预算执行报告讨论发言 襄阳市财政预算执行情况报告(大全5篇)

作者:BW笔侠 2023年财政预算执行报告讨论发言 襄阳市财政预算执行情况报告(大全5篇)

“报告”使用范围很广,按照上级部署或工作计划,每完成一项任务,一般都要向上级写报告,反映工作中的基本情况、工作中取得的经验教训、存在的问题以及今后工作设想等,以取得上级领导部门的指导。那么我们该如何写一篇较为完美的报告呢?下面是我给大家整理的报告范文,欢迎大家阅读分享借鉴,希望对大家能够有所帮助。

财政预算执行报告讨论发言篇一

各位代表:我受市政府委托,向大会报告2004年预算执行情况和2005年预算草案,请予审议,并请政协委员和列席会议的同志提出意见。

一、2004年预算执行情况

2004年,全市各级财税部门认真贯彻落实市委十届二次、三次全委会精神,按照市十三届人大三次会议确定的预算任务,牢牢把握发展第一要务,抢抓实施振兴东北等老工业基地战略和贯彻落实中央一号文件精神两个机遇,克服了增值税起征点提高和津贴合并及其他政策性减收增支等不利影响,大力组织财政收入,进一步优化支出结构,各项工作取得了新的'进展,较好地完成了年度预算任务,为努力快发展,全面建小康,实现“富民兴佳”新跨越做出了应有的贡献。

2004年全市财政总收入完成97389万元,比上年增长9.7%。其中:上划收入47118万元,增长8.1%;地方财政收入50271万元,增长11%。在地方财政收入中,一般预算收入46135万元,增长8.4%;基金收入4136万元,增长54.6%。全市财政总支出完成262199万元,增长20.1%。其中:一般预算支出248897万元,增长15.7%;基金支出13302万元,增长336.4%,主要是省专项比上年增加。

2004年市本级财政总收入64962万元,增长8.1%。其中:上划收入32138万元,增长8%;地方财政收入32824万元,增长8.2%。在地方财政收入中,一般预算收入30663万元,增长8.2%;基金收入2161万元,增长8.7%。市本级财政总支出112960万元,增长12.8%。其中:一般预算支出110364万元,增长12.7%;基金支出2596万元,增长20.3%。

按分税制财政体制计算,2004年全市一般预算实现了收支平衡,略有结余。全市结余112万元,其中:市本级结余89万元。

以上收支及平衡情况是市本级和各县(市)快报汇总数,待省财政厅正式批复决算后情况可能会有所变化,届时再向市人大常委会报告。

过去的一年,全市财税部门在各级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和人大、政协的监督支持下,坚持服从服务于全市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为完成全年工作任务做了大量艰苦细致的工作,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加大财源建设工作力度,支持经济社会稳步发展。我们抢抓国家振兴东北等老工业基地的机遇,加快经济结构调整步伐,促进了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电机、煤机、哈啤佳凤等一批老的骨干企业焕发了生机,重新确立了财源支柱企业的地位。立足我市地缘、资源优势,大力发展边境贸易、农副产品精深加工、畜牧养殖和旅游业,壮大了一批龙头企业,培植了新兴基础财源。桦南鸿源米业、汤原佳明乳品、抚远水产联营公司等企业发展迅猛,旅游资源的整合开发力度加大,特色旅游成效显著。以经营城市为切入点,加大城市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解决了城建资金不足的矛盾。市政府投入8000万元,用于港务局搬迁,并与大连海昌集团合作,港粮小区开发开始施工。坚持招商引资,大上项目,上大项目,为我市经济加快发展提供了后续财源。全市招商引资15.5亿元,光明集团、大商集团、新高潮集团、天野牧业集团等国内知名企业落户我市。向国家和省申报了13个国债项目和81个见效快、发展后劲强,对财政增收拉动作用大的立市立县财源建设项目。积极支持全民创业,全年共为民营企业和中小企业提供贷款担保3931万元,推动了民营经济发展。

财政预算执行报告讨论发言篇二

各位代表:

我受苏仙区五里牌镇人民政府委托,向大会作财政预算执行情况和20财政预算(草案)的报告,请予审议,并请各位列席人员提出宝贵意见。

20财政预算执行情况

年我镇财政工作在镇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和镇人大监督、镇政协的关心下,坚持以经济建设、项目建设为中心,深化财政改革,狠抓财源建设,优化支出结构,克服了一系列政策性减收增支因素给财政工作带来的巨大压力,确保了干部津补贴的及时足额发放、政府机关的正常运转,重点支出得到保障,实现了财政收支平稳运行,为我镇的改革、发展和稳定提供了强有力的财力保障。2016年我镇的财政预算总收入1560万元,财政总支出1556万元,年终执行情况:财政总收入完成1572万元,完成预算的101%,比上年增收113万元;财政总支出1558万元,完成预算的100%,比上年增支112万元,全年收支平衡,略有节余。

一、主要财政收入项目完成情况

(一)一般预算收入615万元,完成任务的105%。

1、国税收入(全口径)365万元,完成任务的106%。

2、地税收入(全口径)250万元,完成任务的104%,

(二)预算外资金收入完成424万元。

(三)上级补助收入完成533万元。

二、主要支出项目完成情况

1.一般公共服务支出720.25万元。

2.国防支出20.5万元。

3.公共安全支出55.36万元。

4.教育支出12.5万元。

5.文体与传媒支出15.22万元。

6.社保和就业支出98.3万元。

7.医疗卫生与计划生育支出82.25万元。

8.节能环保支出30.42万元。

9.城乡社区支出185.65万元

10.农林水支出265.47万元。

11.交通运输支出16.98万元。

12.资勘电信(安全生产及食药)支出55.1万元。

各位代表,总的来看,2016年财政预算执行遇到的困难比较大,但执行的结果比预计的好,全镇财政收入得到了快速增长。这是镇党委、政府和各部门以及各位代表共同努力的结果。回顾一年来的财政工作,2016年财政预算执行和财政工作着重突出以下四个方面:

1、努力促进经济发展,进一步夯实了财源基础

充分发挥财政职能作用,支持推进我镇城镇化、产业化进程,全镇经济发展呈现加速态势,财源基础更加稳固。为了承接粤港澳产业梯度转移及打造郴州市卫星小城镇,镇党委、政府及时调整思想,积极转变思想观念,牢固树立了无商不活、无商不富、无商不旺的思想观念。我们通过以商招商、亲情招商、网上招商和走出去、请进来等办法,积极发动全民招商,营造良好的投资环境,做好项目跟踪服务,吸引广大客商来五里牌投资。

2、调整优化支出结构,提升民众福祉

我们按照建立公共财政框架的要求,加大财政支出结构调整力度,强化预算管理,努力保障了涉及民生、改革、发展和稳定大局的重点支出需要。坚持实事求是、群众路线,保证干部职工的津补贴及时足额发放。二是继续加大了城镇建设投入,推进路桥等公共基础设施建设。贯彻落实积极财政政策,多渠道筹集资金,强化项目资金的监督管理,搞好跟踪问效。三是进一步加强了农业的基础地位,大力支持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水利设施建设、防灾体系建设等,改善农业发展条件,加大了扶贫力度,切实减轻农民负担。四是大力支持新农村建设,配合区委工作队搞好资金筹积工作,加大了财政支持力度,提供财力保障,掀起了建设新农村的高潮,农村面貌焕然一新。同时,我们大力提倡和发扬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优良传统,狠刹铺张浪费,奢侈挥霍之风,努力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

3、不断加大支农力度,公共财政普惠“三农”

坚持把财政支农惠农工作摆在突出位置来抓,不断加大投入力度,让公共财政的阳光普照到广大农村。一是不折不扣落实中央惠农政策,切实减轻农民负担。全年全镇发放各种惠农补贴资金960.5万元,其中:耕地地力补贴518.3万元,农机购置补贴52万元,生态效益林补贴23.7万元,退耕还林补助资金43.9万元,农村独生子女补贴1.6万元,农村部分家庭奖励扶助25.7万元,计划生育特别扶助15.2万元,城市低保50.5万元,农村低保185万元,五保32.7万元,医疗救助7.7万元,临时救助4.2万元。所有补贴都是通过“一卡通”发到农民手中,有效地促进了农民增收和农村稳定,让中央的惠农政策真正落到了实处。二是加大对种养大户的扶持力度,充分调动农民种养的积极性,切实增加了农民收入。三是大力推进农民就业培训。大力支持新型农民科技培训和劳动力技能培训,提高农村劳动力技能水平,增强农民转移就业、稳定就业、增强致富的能力。

4、坚持依法理财,财政监督管理水平不断提升

我们始终坚持“依法、依规、依程序”和“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切实改进和加强财政监督管理,推进了依法理财、民主理财和科学理财。一是更加重视制度建设,财政规章制度进一步完善,有效地节约了行政成本,提高了资金使用效率。二是更加重视财政监督,财政运行进一步规范。着力创新财政监督机制,切实加强重点支出专项检查,确保财政资金运行的安全、规范和有效。三是更加重视跟踪问效,支出监管水平进一步提高。启动了社保、支农等重点支出项目的绩效评价,跟踪问效意识进一步增强,为我镇财政“节支增效”起到了重要作用。与此同时,我们在干部队伍建设、廉政建设、财政教育培训、信息调研宣传、内部管理等各个方面也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为全面完成财政工作任务作出了应有的成绩。

总体上看,过去的一年是我镇财政收支增长较快、财政实力显著提升的一年,是财政收支结构明显优化、重点支出得到切实保障的一年,是财政管理能力有效提升、资金使用效益稳步提高的一年。这些成绩的取得,得益于镇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得益于镇人大代表的支持和监督,得益于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也得益于全镇广大干部职工的辛勤工作。在此,我向所有关心支持财政工作的各位代表及各级各部门的领导和同志表示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要看到,预算执行中仍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一是减收因素多,对财政收入影响大,主体财源不足,财源后劲有待增强。二是收支矛盾仍然突出,支出压力有待缓解,重点保障水平偏低,支出结构有待优化。三是财政管理不够精细,资金使用效益有待提高。四是财政仍较困难,负债太重,财政风险有所显观,政府债务有待化解等等。我们将认真对待,高度重视这些矛盾和问题,强化措施,积极应对,并在今后的工作中妥善解决。

年财政预算(草案)

2017年预算安排和财政工作的总体思路是:以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重要精神为指导,全面深入贯彻镇党委、政府各项工作指导思想和要求,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努力增收节支,着力解决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突出矛盾,注重推动经济又好又快发展,促使财政实力明显壮大,更好地促进人民群众物质文化生活水平和健康水平的不断提高。

2017年我镇财政预算总收入1653万元,比上年预算数增加94万元,增长6%,财政预算总支出1625万元,比上年预算数增加69万元,增长1%,收支两抵,略有结余。

一、主要收入

(一)一般预算收入640万元,占预算的39%。

1、国税收入360万元。

2、地税收入280万元。

(二)预算外资金收入445万元,占预算的27%。

(三)上级补助收入568万元,占预算的34%。

二、主要支出项目

1.一般公共服务支出729万元(其中人大经费5万)。

2.国防支出22万元。

3.公共安全支出56万元(其中普法经费2万元,禁毒经费3万元,防范防控经费3万元,重点地区整治经费4万元,综治干部培训经费3万元,群防群治经费4万元,打击地下六合彩及禁赌经费3万元,安全创建经费5万元,人民调解经费2万元,反邪教经费2万元,司法行政经费2万元,表彰见义勇为经费1万元,安置帮教经费2万元)。

4.教育支出15万元。

5.文体与传媒支出15.5万元。

6.社保和就业支出102万元。

7.医疗卫生与计划生育支出95万元(其中区级示范村15万)。

8.节能环保支出35万元。

9.城乡社区支出195万元(其中:规范农村建房支出72万元,城乡环境卫生整治支出118万元,查违拆违支出5万元)。

10.农林水支出288万元(其中扶贫工作经费5万)。

11.交通运输支出16.5万元。

12.资勘电信(安全生产及食药)支出56万元。

三、深化财政改革,强化财政管理,严格依法理财,促进经济和社会发展

做好2017年的财政工作,确保预算圆满完成,对深化改革、壮大财力、促进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为此,我们将围绕科学发展和社会和谐,加快推进财政改革与发展,力争在以下四个方面取得新的成效:

(一)突出支持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培植壮大财源

继续围绕镇党委、政府确定的“开放带动、工业强镇、旅游活镇、民营富镇、可持续发展”的总体思路,以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产业化进程为重点,不断壮大财源,增强财政实力,努力促进我镇经济又好又快发展。一是着力发挥财政调控作用,夯实经济发展基础。积极支持企业建设,有效推进企业发展。认真落实各种优惠政策,帮强扶优,以大带小,引导和扶持其发展,逐步做大做强,形成特色和规模,加快提高其对财政收入的贡献份额。以重大招商引资活动为平台,以项目为载体,大力支持重大招商引资活动,进一步提高直接利用外资水平。二是积极支持自主创新,建设创新型五里牌。加大对科技的投入力度,努力满足我镇重点产业发展和新农村建设等方面的技术需求,着力构建创新体系,改善创新环境。三是进一步加强财税收入征管,促进财政经济良性循环。把完成收入目标作为一项“硬任务”来抓,做到早安排、早部署。加强与税务及相关部门之间的协调配合,依法加强税收征管,确保应收尽收,让经济发展的成果实实在在反映到财政收入上来。

(二)突出支持新农村建设,统筹城乡发展

确保财政支农资金稳定增长,调动农民和社会各方面增加投入的积极性,努力促进农业发展、农村繁荣、农民富裕,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一是大力支持现代农业发展,突出支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发展。二是大力支持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要继续扩大对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规模,努力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大力支持农村道路、饮水安全工程和垃圾处理等基础设施建设,努力改善农村生活条件。三是大力促进农民增收。完善支农惠农政策体系,稳定和完善各种支农惠农政策,进一步加大信息化发放力度,确保惠民政策不折不扣地落实到农民身上。四是突出支持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让广大人民分享改革与发展的成果。我们始终要把群众需要作为第一选择,把群众满意作为第一标准,把群众利益作为第一原则,大力支持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让人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

(三)突出强化财政监管,提升财政管理水平

按照市场经济和公共财政的要求,进一步完善财政收支监管体系,强化预算管理和监督,努力实现财政管理的法制化、科学化、精细化,提高财政资源配置的管理效益。一要强化财政监督。切实推进财政监督机制创新,进一步建立健全预算编制、执行、监督相互制衡的财政资金运行监督体系,重点强化事前、事中监督。二要加强绩效管理。要加快推进预算绩效评价工作,逐步建立支出绩效对预算编制的正向激励机制。三要自觉接受人大、审计及社会舆论的监督。提高预算的透明度,努力扩大社会知情权,注重通过接受社会各界监督,改进财政工作,提高管理水平。四要积极推进财政信息化建设。做好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技术队伍建设工作,全面提高财政管理水平,打造高效透明的“阳光理财”模式。

(四)突出加强队伍建设,提高财政干部的素质和能力

财政干部队伍建设是财政工作的基础建设。要按照科学发展观要求,大力加强干部队伍建设,不断增强干部大局意识、创新意识、效率意识、服务意识、法治意识和责任意识,不断提高干部依法理财、科学管理、勤政为民的本领,努力造就一支高素质的财政干部队伍。一要努力加强效能建设。紧密联系财政工作实际,扎实推进以提高能力、转变作风、和谐发展为重点的效能建设。提高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主动探索创新,充分发挥好财政职能,协调好各方面关系,逐步理顺分配渠道,推动财政和谐发展。二要加强干部教育培训工作。注重培养复合型和实用型财政人才,进一步提高质量和服务水平。三要加强财政文化建设。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不断提高干部素质,增强敬业精神,发扬优良作风,构建和谐环境,激发工作动力,牢固树立为民理财的财政工作宗旨,努力以财政文化提升财政形象,以财政形象展现财政文化。

各位代表,2017年的财政工作任务光荣而又艰巨,责任重大。让我们围绕镇党委、政府的战略部署,自觉接受人民代表大会对财政工作的监督和指导,振奋精神,强化措施,真抓实干,开拓创新,努力推动各项工作,确保完成全年目标任务,为实现五里牌镇财政工作新的跨越而努力奋斗。

财政预算执行报告讨论发言篇三

20*年度财政预算执行审计根据县人大、县政府和上级审计机关的要求,以全部政府性资金审计为主线,以本级预算执行审计为重点,以支出审计为主,关注地方财政资金的分配管理情况,促进政府收支逐步实现“收入一个笼子、预算一个盘子、支出一个口子”,为构建完整的预算体系服务,力求在强化财政监督方面发挥建设性作用。

二、省定项目9项

1、全部政府性资金与财政风险专项审计调查

通过审计调查摸清全部政府性资金收入及支出结构,评价收支结构的变动趋势,分析影响收入结构变动的内在因素,促进经济结构完善;在掌握政府负债规模和管理的基础上,分析政府负债风险对财政运行的影响,防范财政风险。

2、20*年度乡镇财政审计

通过审计,探索乡镇全部政府性资金审计的方法,以财政资金使用绩效为重点,按照“收入一个笼子,预算一个盘子,支出一个口子”的预算管理要求,促进乡镇政府以科学发展观来建立公共财政制度,规范乡镇财政财务管理,防范乡镇财政风险,实现乡镇经济全面协调可持续地发展。

3、我县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管理状况审计调查

通过调查,反映我县行政事业单位的资产管理现状,揭示资产基础管理、经营运作、收入管理等方面存在的问题,促使行政事业单位进行资产管理改革,推动政府会计制度的建立,维护国有资产的安全、完整和效益,为建设节约型政府、完善部门预算的编制、规范公务员收入分配秩序创造条件。

4、社保五项基金同步审计及企业年金制度专项审计调查

通过对五项基金的审计,促进社保部门更好地*行职责,严格依法办事,进一步强化基金征缴,实现应收尽收;规范内部管理,严禁挤占挪用,防止欺诈骗保,更好地维护基金安全,确保社会保障功能真正惠及人民群众。通过对企业年金制度专项审计调查,掌握我县企业年金制度的总体情况,揭示企业年金在制度设定、执行、管理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并有针对性的提出加强和完善的审计建议,特别是在企业年金社会化运营后政府部门加强基金监管和监督的对策。

5、粮食安全专项审计调查

通过调查,了解粮食政策制定、政策执行、政策落实到位情况及我县粮食安全的现状,综合评价粮食安全工作绩效,揭露粮食安全保障工作中的违法、违规问题,分析存在问题原因,提出进一步健全完善粮食安全制度和政策措施的'建议,确保我省的粮食安全。

6、全省质量技术监督系统预算外收支情况审计调查

按照全部政府性资金审计的要求,通过调查县质量技术监督系统本级及下属事业单位20*年和20*年度预算外资金收支情况,掌握我县质量技术监督系统预算外收入的总量、构成、支出结构,综合评价执法情况,提出加强预算外资金管理的建议,促进管好用好预算外资金。

7、政府外债专项审计调查

通过调查全省政府外债统一归口管理后的运行、管理情况,摸清我县向外国政府或国际经济组织借款形成的债务规模总量、组成结构,发现并分析政府外债在运作和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在优化投向、规范使用、改进管理和控制风险等方面提出建设性意见。

8、全省新增政府主导性项目实施情况审计调查

通过对我县在20*年底至20**年5月底立项、开工的全省新增政府主导性重大建设项目的调查,了解建设资金的筹集、管理、使用以及工程质量、投资效益等情况;掌握工程执行过程中出现的新情况和新问题;针对有关问题深入分析原因,从体制、制度层面提出审计建议,促进完善各项宏观调控政策。

9、农业综合开发竣工项目审计

通过对至20*年度全省农业综合开发项目资金筹集、管理、使用及项目实施情况进行审计,揭示资金管理、使用及项目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分析原因,促进规范管理。

三、县定项目2项

1、县城投公司20*年度财务收支审计。

县城投公司贷款已列入县财政担保体系,本项目与县财政预算执行与其他财政收支审计同步进行,并同步向县人大常委会报告。通过审计,了解公司20*年度的经营业绩、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情况;摸清与政府负债及财政风险有关的国有城建投融资机构在投融资运作和财务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为政府及有关部门提供信息和决策依据,促进公司进一步规范投融资行为和加强财务管理,预防和控制债务风险和财政风险。

2、新农村合作医疗财务收支审计。

为县新农医相关文件确定审计项目。通过审计,了解合作医疗基金的筹集、管理、使用和经费收支情况,揭示存在的问题,以保证合作医疗基金的安全、平稳运行。

四、组织部委托经济责任审计项目11项

1、受县委组织部委托,对*镇、*乡、*坦镇、*街道、*镇等单位的5位领导干部进行经济责任审计。审计重点是目标责任制完成情况、重大经济事项决策及制度执行情况、专项资金使用绩效情况、乡镇债务化解情况等。

2、受县委组织部委托,对信访局、团县委、县城投公司、建设局、行政中心、人劳局等6位领导干部进行经济责任审计。审计重点是单位部门预算执行情况、专项资金使用绩效情况、重大经济事项领导决策情况。

五、国家投资建设项目审计5项:

明招大楼工程办公楼财务决算审计;县清泉工程审价和财务决算审计;拆迁安置房--新丰花苑建设现场跟踪审计;政府投资建设自审项目1项;政府投资建设审价结果复审项目1项。

同时根据*县人民政府办公室20*年1号文件《*县国家建设项目审计办法》规定,组织进行政府投资项目审计若干项。

通过审计,了解和揭示政府投资项目工程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有针对性地提出审计意见和建议,积极发挥审计的建设性作用,进一步促进我县政府投资项目建设领域的规范运作,防止国家建设资金流失。

财政预算执行报告讨论发言篇四

一、推进绩效财政建设,科学理财水平显著提高。

围绕创新财政管理长效机制,积极探索财政工作的新思路、新举措。按照“突出科学发展导向、集中财力办大事、兼顾公平与效率”的原则,建立了有利于公共财政支持主体功能区建设和推动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新型市镇财政管理体制,加快了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进程。深化部门预算管理改革,推行市直行政单位收支脱钩管理模式,规范单位定额分类和支出定额体系,强化单位收入目标责任考核力度,合理调整支出结构,促进财政资金供给水平均等化;规范部门预算、专项资金预算和政府重大投资项目资金预算审批行为,提高财政资金使用的规范性、安全性和有效性。进一步扩大国库集中支付范围,市级国库集中支付17.6亿元,占比达86.4%。全面开展政府采购专项检查,完善电子化政府采购平台,强化对交通建设、城建拆迁等政府投资项目预算审核,加强采购预算编制和执行控制。强化工程投资源头控制,通过调查询价、分析比较确定合理的计价依据和严格审核制度,确保财政资金投放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20xx年,完成政府投资项目评审98个,涉及报审金额15.4亿元,核减金额1.4亿元,核减率9.1%。积极开展综合和专项检查,组织对重点企业开展会计信息质量检查,进一步增强企业依法经营、诚信纳税意识。健全公有资产使用、评估、处置等管理制度,实现了公有资产高效配置和保值增值。

二、20xx年财政预算(草案)

按照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的“保增长、扩内需、促调整”的要求,20xx年,我们将全面贯彻落实积极的财政政策,继续加大居民收入、社会保障、基础设施、节能减排、民生建设等公共财政投入,完善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推进区域教育现代化建设,落实各项强农惠农政策措施,支持农村新七件实事和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财政支出预算的安排和适度负债需统筹兼顾。综合分析明年经济形势和政策走向,影响财政收支变化的不确定因素较多,20xx年财政收支矛盾将更为突出。

建议20xx年财政收支预算安排

(一)收入计划

20xx年财政总收入预算建议为467000万元,比上年增加61200万元,增长15.1%。其中,消费税和增值税193500万元,增加33300万元,增长20.8%;企业所得税和个人所得税72500万元,增加12949万元,增长21.7%;地方固定工商税和其他财政收入113700万元,增加11351万元,增长11.1%;基金预算收入87300万元,增加3600万元,增长4.3%。

20xx年地方一般预算收入预算建议为190200万元,比上年增加24815万元,增长15%。其中税收收入171400万元,增长17%;非税收入18800万元,下降0.5%。按种类划分:

1、增值税(25%部分)47500万元,增加8284万元,增长21.1%。

2、企业所得税和个人所得税(40%部分)29000万元,增加5180万元,增长21.7%。

3、地方固定工商税89000万元,增加14751万元,增长19.9%。

4、耕地占用税、契税5900万元,减少3299万元,下降35.9%,其中耕地占用税900万元,契税5000万元。

5、专项收入6880万元,增加650万元,增长10.4%。

6、国有资本经营收入、国有资本有偿使用收入、行政事业性收费收入和罚没收入11920万元,减少751万元,下降5.9%。

(二)支出安排

1、一般公共服务支出44290万元,增加4151万元,增长10.3%。

2、国防支出1020万元,增加37万元,增长3.8%。

3、公共安全支出20400万元,增加1941万元,增长10.5%。

4、教育支出64770万元,增加7912万元,增长13.9%。

5、科技支出5360万元,增加617万元,增长13.0%。

6、文化体育与传媒支出1970万元,减少751万元,下降27.6%,剔除上年广电双入户工程一次性支出931万元,实际际增长10.1%。

7、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16370万元,增加1658万元,增长11.3%。

8、医疗卫生支出11300万元,增加1194万元,增长11.8%。

9、环境保护支出3070万元,增加361万元,增长13.3%。

10、城乡社区事务支出8100万元,增加68万元,增长0.8%。

11、农林水事务支出20750万元,增加4100万元,增长24.6%。

12、交通运输支出210万元,增加21万元,增长11.1%。

13、工业商业金融等事务支出5425万元,增加573万元,增长11.8%。

14、其他支出3565万元,增加536万元,增长17.7%。其中总预备费500万元。

15、基金预算支出86976万元,其中,社会保险基金支出50000万元,教育附加及基金支出2094万元,文化事业建设费支出72万元,残疾人就业保障金支出500万元,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金支出30878万元,农业土地开发资金支出800万元,城镇公用事业附加支出1400万元,农业发展和育林基金支出502万元,公路客货运附加费支出250万元,散装水泥专项资金支出80万元,墙体材料专项基金支出400万元。

各位代表,20xx年,财政工作面临着较大的减收增支压力,实现全年财政预算目标责任重大、意义深远。我们将在市委的正确领导和市人大及其常委会的监督支持下,以科学发展观指导财政工作,化危机为机遇,变压力为动力,开拓创新,攻坚克难,真抓实干,奋勇争先,为圆满完成20xx年各项财政预算任务、建设幸福美好新通州而努力奋斗!

财政预算执行报告讨论发言篇五

一、推进绩效财政建设,科学理财水平显著提高。

围绕创新财政管理长效机制,积极探索财政工作的新思路、新举措。按照“突出科学发展导向、集中财力办大事、兼顾公平与效率”的原则,建立了有利于公共财政支持主体功能区建设和推动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新型市镇财政管理体制,加快了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进程。深化部门预算管理改革,推行市直行政单位收支脱钩管理模式,规范单位定额分类和支出定额体系,强化单位收入目标责任考核力度,合理调整支出结构,促进财政资金供给水平均等化;规范部门预算、专项资金预算和政府重大投资项目资金预算审批行为,提高财政资金使用的规范性、安全性和有效性。进一步扩大国库集中支付范围,市级国库集中支付17.6亿元,占比达86.4%。全面开展政府采购专项检查,完善电子化政府采购平台,强化对交通建设、城建拆迁等政府投资项目预算审核,加强采购预算编制和执行控制。强化工程投资源头控制,通过调查询价、分析比较确定合理的计价依据和严格审核制度,确保财政资金投放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完成政府投资项目评审98个,涉及报审金额15.4亿元,核减金额1.4亿元,核减率9.1%。积极开展综合和专项检查,组织对重点企业开展会计信息质量检查,进一步增强企业依法经营、诚信纳税意识。健全公有资产使用、评估、处置等管理制度,实现了公有资产高效配置和保值增值。

二、20xx年财政预算(草案)

按照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的“保增长、扩内需、促调整”的要求,,我们将全面贯彻落实积极的财政政策,继续加大居民收入、社会保障、基础设施、节能减排、民生建设等公共财政投入,完善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推进区域教育现代化建设,落实各项强农惠农政策措施,支持农村新七件实事和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财政支出预算的安排和适度负债需统筹兼顾。综合分析明年经济形势和政策走向,影响财政收支变化的'不确定因素较多,20xx年财政收支矛盾将更为突出。

建议20xx年财政收支预算安排

(一)收入计划

20xx年财政总收入预算建议为467000万元,比上年增加61200万元,增长15.1%。其中,消费税和增值税193500万元,增加33300万元,增长20.8%;企业所得税和个人所得税72500万元,增加12949万元,增长21.7%;地方固定工商税和其他财政收入113700万元,增加11351万元,增长11.1%;基金预算收入87300万元,增加3600万元,增长4.3%。

20xx年地方一般预算收入预算建议为190200万元,比上年增加24815万元,增长15%。其中税收收入171400万元,增长17%;非税收入18800万元,下降0.5%。按种类划分:

1、增值税(25%部分)47500万元,增加8284万元,增长21.1%。

2、企业所得税和个人所得税(40%部分)29000万元,增加5180万元,增长21.7%。

3、地方固定工商税89000万元,增加14751万元,增长19.9%。

4、耕地占用税、契税5900万元,减少3299万元,下降35.9%,其中耕地占用税900万元,契税5000万元。

5、专项收入6880万元,增加650万元,增长10.4%。

6、国有资本经营收入、国有资本有偿使用收入、行政事业性收费收入和罚没收入11920万元,减少751万元,下降5.9%。

(二)支出安排

1、一般公共服务支出44290万元,增加4151万元,增长10.3%。

2、国防支出1020万元,增加37万元,增长3.8%。

3、公共安全支出20400万元,增加1941万元,增长10.5%。

4、教育支出64770万元,增加7912万元,增长13.9%。

5、科技支出5360万元,增加617万元,增长13.0%。

6、文化体育与传媒支出1970万元,减少751万元,下降27.6%,剔除上年广电双入户工程一次性支出931万元,实际际增长10.1%。

7、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16370万元,增加1658万元,增长11.3%。

8、医疗卫生支出11300万元,增加1194万元,增长11.8%。

9、环境保护支出3070万元,增加361万元,增长13.3%。

10、城乡社区事务支出8100万元,增加68万元,增长0.8%。

11、农林水事务支出20750万元,增加4100万元,增长24.6%。

12、交通运输支出210万元,增加21万元,增长11.1%。

13、工业商业金融等事务支出5425万元,增加573万元,增长11.8%。

14、其他支出3565万元,增加536万元,增长17.7%。其中总预备费500万元。

15、基金预算支出86976万元,其中,社会保险基金支出50000万元,教育附加及基金支出2094万元,文化事业建设费支出72万元,残疾人就业保障金支出500万元,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金支出30878万元,农业土地开发资金支出800万元,城镇公用事业附加支出1400万元,农业发展和育林基金支出502万元,公路客货运附加费支出250万元,散装水泥专项资金支出80万元,墙体材料专项基金支出400万元。

各位代表,20xx年,财政工作面临着较大的减收增支压力,实现全年财政预算目标责任重大、意义深远。我们将在市委的正确领导和市人大及其常委会的监督支持下,以科学发展观指导财政工作,化危机为机遇,变压力为动力,开拓创新,攻坚克难,真抓实干,奋勇争先,为圆满完成年各项财政预算任务、建设幸福美好新通州而努力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