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报告>乡镇干部工作情况调查报告大全(14篇)

乡镇干部工作情况调查报告大全(14篇)

作者:笔舞

情况报告是对某一特定情况或事件进行详细描述和分析的一种书面材料。以下是一些经典的情况报告范文,它们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情况报告的要点和技巧。

城市管理工作情况的调查报告

为进一步推动我市城市管理工作,提高城市管理工作水平,10月中旬,根据市人大常委会年初工作要点安排,我委就加强城市管理工作情况进行了调研,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我市在城市管理方面做了大量工作,采取了许多有效措施,取得了一定成效。

(一)城市管理机构初步建立。

为进一步加强我市城市管理工作,依据国务院、省政府有关在城市管理领域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的规定精神,市委、市政府于xx年7月批准成立了张家口市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局,为参照公务员管理、挂靠市政府办的正处级单位,履行城市管理政策研究制定和行政执法监督检查职责。城管局下设市城管执法支队,为科级定向补助事业单位,核定编制35人。桥东区、桥西区、高新区也分别成立了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局。

(二)基础设施建设日趋完善。

城市交通路网体系基本形成,先后修建了城市快速路,完成了钻石路、西坝岗路、张宣公路、清水河两岸道路等城区“九纵六横”以及张宣公路拓宽改造工程,改造道路总长度110公里;实施了贯穿市区23公里的清水河综合治理工程,建成30座橡胶坝、11道拦沙坝,蓄水量达到800万立方米,明湖和洋河治理工程均已启动;城区污水处理、集中供热、供气、供水等管网建设得到加强,公园、广场、桥梁、公厕等公共配套设施建设得以强力推进。

(三)景观环境整治成效显著。

截止到9月底,共拆除道路两侧违章建筑、临时建筑、危陋建筑20多万平方米,拆除户外广告5600余块;完成了12座桥梁、14公里河道栏杆及主干道路、大型建筑物、城市出入口的亮化工程;在中心城区开展了绿化景观整治工作,种植各类苗木2100万株,完成今年确定绿化任务的102%;在主城区开展了国庆花展活动,共摆放大小主题花坛80余组,摆放各类花卉40余种350万盆(株);对清水河两岸等楼体实施了“穿衣戴帽”工程,完成既有建筑改造217座,粉刷墙体12。66万平方米。

(四)专项整治行动扎实推进。

积极开展中心城区露天烧烤整治工作,共清理露天烧烤90余处,责令整改、规范经营商户350户;积极开展倡导文明养犬活动,制定了《中心城区开展倡导文明养犬活动方案》,发放宣传材料3000余份;开展了建筑垃圾遗撒专项整治行动,下发整改通知书800份,查扣违章车辆18部;严肃查处违章建设行为,共检查在建工程65项,下达责令停止建设通知书57份,发现未办理规划许可的违法建筑35项;开展马路市场、流动摊贩集中整治行动,累计规劝清理游商、游贩和占道经营11000人次。

(五)城市环境卫生明显好转。

坚持以定人、定岗、定路段、定标准为核心的“四定”责任制,不断提升路面清扫保洁质量,主次干道、重点地段实现了24小时保洁;加强农贸市场、城乡结合部及卫生死角的治理,卫生状况有了明显改善;认真落实“门前三包”责任制,制定了《张家口市“门前三包”责任制实施方案》,先后三次开展了对辖区沿街商户“门前三包”落实情况的执法检查,在探索建立群众化长效管理机制方面取得了新进展。

在城市建设迅速发展的同时,城市管理相对滞后的问题日益突出,已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建设效益的发挥,阻碍了城市化总体水平的提高。

(一)城市管理工作重要性认识不到位,社会支持参与度不高。

城市管理工作的重要性还没有真正在全社会形成共识,特别是在当前城镇面貌“三年大变样”的新形势下,城市建设战线长、任务重、压力大,各级政府及其部门正在全力以赴推进、集中力量攻坚,尚没有足够的时间精力去研究和推进城市管理,对城市管理缺乏系统谋划和强力推进,致使城市管理滞后于城市建设,重建设、轻管理的问题普遍存在。同时,由于宣传教育等诸多方面的原因,部分群众对城市管理认识程度和支持度、参与度不高,市民文明素质有待进一步提高。

(二)体制不顺,职责界定不清,管理职能分散。“两级政府、三级管理、四级落实”的城市管理体系未能真正形成,市和区两级政府、区与街道、市和区城管局之间的城市管理和执法职责亟需进行系统界定,城区街道和社区的积极性没有得到充分发挥。现有部门的职能配置不尽合理,城市管理涉及的市容市貌、环境卫生、园林绿化、市政设施、市场管理、噪声和环境污染、养犬及停车场管理等职能,相应地分散在建设局、公用局、园林局、城管局、工商局、环保局、公安局等部门,职能过于分散,造成职责不清,又没有综合的职能机构予以牵总协调,工作难以衔接,部门之间相互推诿和扯皮的现象时有发生,削弱了城市管理功能。市、区城管局之间没有行政隶属关系,难以实现对中心城管执法的有效指导和协调。

(三)规划控制不严,配套设施建设滞后,加大了城市管理难度。

尽管我市在规划方面做了大量工作,但由于详细规划出台的滞后性,往往使规划中应遵循的原则、布局和功能得不到全面体现,特别是在城中村、城乡结合部等区域乱搭乱建、违规建设、无序开发的问题非常突出,进一步加大了城市拆迁改造成本,增加了城市管理难度。另外,我市集贸市场、公厕、停车场、垃圾转运站等配套设施建设总量不足且布局不合理,导致市容环境卫生管理与民生之间的矛盾突出,马路市场、占道经营、随意停车、乱堆乱放等问题屡禁不止,严重影响和制约城市管理水平的提高。

(四)城市管理投入不足,城管机构职能缺位,执法力量薄弱。

由于历史欠帐多,我市环卫等基础设施普遍存在简陋老化、数量不足等问题。随着城市的扩容,城区新建道路、桥梁等市政设施大幅增加,城市管理运行成本大大提高,但城市维护费没有同步增加,远远不能适应现行城市管理的需要。城管机构的职能有待加强,我市虽成立了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局,但未进入政府序列局,人员工资和经费财政未实现全额拨款,执法主体资格不合法,行政处罚权该集中的不能完全集中,也没有赋予其相应的城市管理职能。市城管局及桥东、桥西、高新区三个区的城管局共有行政执法人员160名,城管执法力量严重不足,装备陈旧落后。

(五)城市管理的制度体系需进一步完善,一些长效管理机制不能很好地落实。

我市城市管理执法目前主要依据的是国家和省的一些法律法规,与之相配套的实施细则、制度办法不健全、不完备,缺乏针对性和操作性;原有的若干城市管理方面的规范性文件,其内容已不能适应当前工作的需要,特别是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管理面临新的形势和任务,未能顺应形势,建立有利于深入推进城市管理的新机制、新办法,如精细化管理工作制度和作业标准、环卫和市政公用设施维护市场化运作细则、城市管理的考核激励和统筹协调机制等等。原有的一些长效管理机制落实不到位,居民养犬、露天烧烤、交通秩序等不能实现规范化管理,“门前三包”落实力度需进一步加大。

(一)健全城管领导机制。

进一步加强对城市管理工作的领导,市一级应成立由市长任主任,分管副市长任副主任,相关部门为成员的城市管理委员会,作为高层次议事协调机构,定期研究城市管理的重大事项,加强对相关部门的综合协调和考评,着力解决城市管理工作中的重要问题。城市管理委员会下设办公室,为日常办事机构,组织落实市城市管理委员会确定的有关事项。

(二)理顺城市管理体制。

着力推进城市管理重心下移,真正建立起“两级政府、三级管理、四级落实”的城市管理体制,明确划分市、区、街、社区城市管理的职责和权限,把管理工作向下延伸到“末梢”,增强条块管理的互补性。应结合政府机构改革,按照“管理、服务、执法”三位一体的“大城管”格局,全面整合现有城管资源,组建完善新的市级城市管理机构,赋予其足够的管理和执法职能,使其真正承担起城市管理的“牵总”作用,同时在条块之间、部门之间建立有效的联系沟通、事前告知和定期通报制度,切实解决目前条块分割、职能交叉、职责不清、协调不力的问题。

(三)加强规划执法管理。

充分发挥规划在城市建设和管理中的龙头作用,在制定和执行规划时通盘考虑市区市容市貌和环境卫生问题,既要适应城市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要求,不断加大规划设计投入,放开规划设计市场,提升规划层次和水平,形成完善的规划体系,又要高度维护规划的严肃性和连续性,全面加强规划管理,加大规划执法力度,强化规划工作层级监管,严肃查处违法用地和违规建设,坚决维护公众利益。

(四)完善基础配套建设。

今后应进一步加快基础设施配套工程建设,尽快完善一批城市发展迫切需要的公用设施和市政设施,当前特别要对集贸市场、停车场、公厕、垃圾转运站、公共绿地、休闲活动场所等进行统筹规划,加大资金投入,加快建设进度,切实解决马路市场、停车难、公共活动场所少等问题,增强城市服务功能,使市政公用基础设施能充分满足居民生产生活的需要,为城市管理提供物质保障和服务平台。

(五)强化城管资金保障。

应按照与城市建设和发展步伐相适应的要求,实行多元化的城市管理资金投入机制,逐步加大城市管理的投入。城市管理经费要随着城市建设加快、规模扩大、任务增加、养护标准提高和管理手段更新而相应适度稳定增长,使城市建设与城市管理相互补充、协调发展。确保城市管理行政执法部门合理的经费需要,逐步改善城市管理行政执法装备和办公条件。充实一线城管执法人员,对执法人员的工资、经费财政应全额划拨。

(六)推进城市精细管理。

今后应按照精细化管理的要求,加快制定城市精细化管理的制度和办法,重点研究建立数字化城市管理信息平台,明确各类管理目标的责任主体、作业标准、管理措施,从线到面、从面到点,建立可查询、可评价、有考核的监督管理体系。积极探索市场化运作机制,城市绿化养护、环境卫生保洁、市政设施维护等,要实行管养分开,推向市场,通过招标选择专业公司或社会组织进行维护,形成统一管理、多家经营、有序竞争的运行机制。

(七)建立完善制度体系。

根据城市经济社会和城市管理工作发展的新情况所提出的要求,尽快组织专业人员,对城市管理的有关法律法规进行系统研究,修改、完善我市城市管理的规章和办法,制定实施细则。建立完善长效管理机制,研究制定加强城市市容和环境卫生工作的考核办法,建立强有力的考核奖惩机制,通过建章立制、落实责任、严格考核,确保长效管理各项工作措施落到实处。

(八)注重宣传教育引导。

切实加大对城市管理的宣传教育力度,增强广大市民的道德意识和综合素质,引导广大市民自觉遵守城市管理各项规定。学习先进城市的成功经验和做法,坚持以人为本,与广大市民进行广泛的交流和互动,加强与广大市民的沟通与联系,使广大市民支持理解、主动参与城市管理工作,形成爱我家园、人人维护城市形象的深厚氛围。

县融资工作情况调查报告

《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和《湖北省扶贫开发规划》及《**县(2000――)扶贫开发规划》实施以来,县委、县政府以扶贫开发总揽农村工作大局,致力于“兴致富项目、建生态家园、创文明新村”建设重点,坚持规划到村、项目到村、资金到村、效益到户的扶贫开发原则,瞄准“两类”(极端贫困、低收入)人口,坚持以人为本,体现真扶贫,扶真贫,齐心协力,上下联动,实行目标管理、对口帮扶和扶贫否决制度,结合实际狠抓各项措施落实,全面实现《**县(2000――2010)扶贫开发规划》中期目标。

一、全县五年扶贫开发工作主要成效、做法及现状。

进入新世纪,**县委、县政府根据《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湖北省农村扶贫开发规划(2000-2010)》和市、县所确定的目标任务、政策措施,制定了农村十年的扶贫开发规划,结合县域实际提出了尽快解决贫困人口增加收入问题,竭力改善基本生产、生活条件,提高贫困人口的生活质量和综合素质,加强贫困乡村的基础设施建设,逐步改变全县经济、社会、文化落后状态,为向小康水平迈进创造条件的奋斗目标。并确定了十年扶贫开发的主要任务、指导思想、工作重点和对象、范围。通过实施重点村建设、产业扶贫、搬迁扶贫、教育扶贫、卫生扶贫五大扶贫工程,达到了治贫、治愚的目的。从组织实施《**县(2000――2010)扶贫开发规划》的五年时间看,取得了很大成绩,发生了很大变化。

(一)五年来扶贫开发的主要成效。

一是各项经济指标全面增长,贫困面逐步缩小。截止20底,全县gdp达到10538万元,实现国内生产总值10.1亿元,比的6.6亿元增长53%;实现财政收入8068万元,比20的4810万元增长68%。农民人均纯收入由2000年的1331元提高到年的1795元,年人均占有粮食由2000年的378公斤达到2004年的400公斤。gdp、工业副加值、固定资产投资、商品零售额、人均纯收入、经济效益综合指数、外贸出口等八大经济指标增幅在全省排名第八,同时,通过撤村并组和56个贫困村的整村推进建设,全县贫困村由2000年的204个下降到2004年的133个,贫困人口由2000年的18.36万人,减少到2004年的11.6万人,贫困发生率由66%下降到42%。贫困人口的住房、衣着、食物结构等得到改善,生活质量明显提高,精神面貌发生了巨大变化。

二是基础设施建设成效显著。2000年至2004年,全县共新修维修乡村公路510公里,仅2004年通村公路硬化达85公里,新修饮水工程1460处,打水井7800余口,建水窖3500余口,架设饮水主管道1168千米,解决了35490户13.84万人饮水困难;通过“农网”改造,解决了农村98.5%的农户生产生活用电问题;累计建沼气示范5000多户。对1270户4990人进行了迁移扶贫安置,其中,对125户住草房、窝棚、岩屋的“三房户”住房进行了改造重建。

三是支柱产业逐渐形成规模,为贫困农户增收奠定了基础。全县扶贫贷款投放累计达2.1亿元扶持支柱产业,签订水电开发合同19份,总装机55万千瓦,协议投资30.8亿元,使境内7大河流全部得以开发。全县在建电站24座,装机45万千瓦,累计投资12亿元;全县茶产业年产量达150万斤,销售收入7000万元,农民人平茶叶收入近300元。同时,支持发展魔芋、黄姜、中药材等特色经济基地达35万亩,人平实现1亩,约3万多户农民从产业中受益。

四是教育扶贫、卫生扶贫促进了贫困乡村社会事业的发展。教育、卫生医疗条件明显改善,实用农业科学技术得到大范围普及,**先后荣获全国“两基”教育先进县、全国科技先进县、全国体育工作先进县等称号。小学、初中人口入学率分别达到99%和95%,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8‰的目标,50%的村有卫生室。

(二)五年来扶贫开发的主要做法。

取得以上成效,我们主要采取了以下做法:

1、立足县情,清晰思路,以扶贫开发统揽全县农村工作大局。

县委、县政府认真贯彻落实《纲要》和扶贫规划要求,立足县情,实事求是,围绕解决贫困人口温饱、实现全县脱贫这个总目标,以贫困乡村为重点,落实具体措施,抓好扶贫到村到户,加大组织领导力度,推行党员干部包扶贫困户责任制,全县上下坚定信心,抢抓机遇,大打扶贫攻坚战,以扶贫开发促进农民增收,财政增收。

2、注重实效,夯实基础,狠抓农田水利基本建设。

五年来,县委、县政府始终坚持兴建农田水利基本建设不动摇,做好水土文章,发展生态农业,走可持续发展之路。组织农民投工100多万个,投入扶贫资金近4000万元,新修饮水工程1460处,打水井7800余口,建水窖3500余口,架设主饮水管道1168千米,解决了35490余户13.84万人、12万头大牲畜饮水困难,极大改善了贫困农民的生产生活条件,为其脱贫致富奔小康夯实了基础。

3、突出重点,抓住关键,走产业化扶贫开发之路。

紧紧围绕“农民增收、财政增收”这一目标,大力发展水电、茶叶、魔芋、畜牧、药材等支柱产业,坚持走规模化开发、工业化生产、产业化经营、品牌化营销、社会化服务之路,取得了明显效果。仅2004年全县扶持支柱产业,实现综合收入3.9亿元,提供财政收入2000万元,受益农民人均增收750元,带动8000户贫困户33000人解决温饱,使8000低收入人口实现稳定增收。

4、多管齐下,真抓实干,大力实施迁移扶贫工程。

县委、县政府结合县情,大力组织实施迁移扶贫,按照“试点--推广--全面铺开”的步骤,采取一步到位和滚动搬迁相结合,集镇、插花、林特场安置等多种途径,通过向上争取、县乡补助、农户自筹相结合的方式,累计投入迁移扶贫资金500多万元,对1270户4990人进行了迁移扶贫,并组织劳力帮助迁移农户改田、治地,修建水利设施,发展经济林园,使迁移安置的贫困户“迁得出、住得稳、逐步能致富”。

5、创新观念,落实要求,大力组织实施参入式扶贫规划。

在新阶段扶贫开发工作中,突出捆绑安排财政扶贫资金、以工代赈资金、老区资金用于重点村项目建设,同时要求部门专项资金向重点村倾斜,督促县直对口帮扶单位加大扶持力度,从人力、财力、物力、政策上对重点村予以倾斜。2004全县确定的56个重点村共新建产业基地1.17万亩;新建“四位一体”沼气池5000多个;新建标准栏圈8000个;进行生态移民1270户;完成饮水工程281处;新修维修乡村级公路510公里,56个村已基本实现“两保”(确保现有贫困人口解决温饱、确保低收入人口稳定增收)、“四有”(有一个“五好”村班子、有一个带动农民增收的支柱产业、有稳定的集体经营收入、有一批科技致富带头人)、“五通”(通路、通电、通水、通广播电视、通电话)。

6、全县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成效显著。

截止2004年,我县按照《**县扶贫培训规划》、《**县农民务工技能培训项目实施方案》、《**县农村劳动力转移实施方案》,由县委组织部、县委党校、扶贫、科技等部门联合在龙王垭、水坪前进和汇湾梅子垭茶场建立了三个农民技能培训基地和一个劳动力转移培训中心(县劳动技校),有组织、有计划的对贫困村干部及贫困劳动力开展定向订单培训。为提高重点村干部素质和业务能力,组织了36个重点村干部参加了两期鄂西北片重点村干部培训班学习。招录了15名贫困学生到十堰市机电学校接受为期两年的定向就业培训。以县技工学校为主,五年累计订单培训学员3074人,其中,长训学员1351人,短训学员1823人,有2400名从该校转移到全国各地经济发达地区。有5名乡镇分管扶贫的副书记参加了省的培训,县扶贫办3名干部参加了国家、省市组织的业务培训,全县累计培训干部600人次,培训农民28000人次,转移农村劳动力6万人,乡村人口户均0.86人,其中外出务工人员达4.5万人,创收3亿元。超额完成了扶贫规划中期贫困对象培训与转移任务。

7、老区乡村建设效果显著。

――新洲乡、天宝乡、向坝乡3个老区乡贫困人口大幅度下降。3个老区乡贫困人口由2000年的3.2万人下降到2004的1.813万人,平均每年减少0.35万人,贫困发生率由59%下降到22%。

――群众生活水平得到提高。农民人均纯收入由1250元提高到1759元,接近全县平均水平,年人均占有粮食近500公斤,高于全县100公斤。群众在衣、食、住、行等方面的生活质量明显提高,精神面貌发生了较大变化,增收渠道进一步拓宽,据统计,3个老区乡农民打工收入由2000年的'2000万元,增加到2004年的4027万元,增长2倍。

――生产生活条件大为改善。五年时间,解决了2.14万人饮水困难,解决了57个村334个村民小组通电问题,解决了55个村通路问题,有近1万人告别了恶劣的生存环境。人均当家田地面积达到0.34亩。

――社会事业取得长足进步。3个老区乡已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新建改扩建中小学校41所,适龄儿童入学率达到100%;医疗网络建设得到加强,现有中心卫生院4所,卫生诊所17个,农村合作医疗室25个,占村总数的44%;有48个村275组通广播电视,占总数的84%;建有村级文化活动室35个,占总数的61%。3个老区乡现有科技推广机构17个,培养科技致富带头人1324名,农民科学种田水平明显提高。

――经济实力有所增强。2004年,3个老区乡农村经济总收入达到1.45亿元,比2000年增长1倍;财政收入达到354.04万元,比2000年增长1.3倍;致富项目建设已具雏形,以茶叶、魔芋、药材等为主的骨干品种基地面积达到3.65万亩,人平0.85亩,实现收入2935万元,占农村经济总收入的比重达到20%。2004年出栏牲畜2.88万头,农民人平0.7头。

8、上下一心,群策群力,形成强大的扶贫合力。

抓住上级加大定点扶贫工作力度的机遇,密切与中直、省、市定点扶贫单位的联系,积极主动上门汇报工作,热情周到地搞好服务,积极争取88个中直、省、市对口帮扶单位的大力扶持,五年间,帮扶单位共落实到位资金物资折款累计达2500万元,实施项目281个,其中国家烟草专买局帮扶**、2004、三年投入就达925万元。同时,加强县直单位对口帮扶工作,组织帮扶单位为贫困村办实事、求实效,投入帮扶资金1000万元,有力促进了全县经济发展、社会稳定、农民脱贫致富。

2000年到2004年五年间,累计全社会和专项投入扶贫项目资金总额1.4亿元,用于种、养、加工、农田改造、人饮、道路、广电、科技、教育等项目实施,并通过整村推进、产业扶贫、劳动力转移培训、老区建设、搬迁扶贫、社会扶贫等重点工作开展,使全县农民生活状况得到改善,尤其是土坯房比重由2000年的67%下降到2004年的40%;农村基础设施得到加强,通村、组公路由52%上升到83%,基本农田比重由39%达到50%;卫生教育文化进一步提升,劳动力长期患病率由10%下降到6%,中小学失学率由2%下降到0.3%,广播电视入户率由42%上升到80%。扶贫规划和项目的实施对解决贫困人口和低收入人口的贡献率达50%,使全县提前一年实现《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和《**县(2000――2010)扶贫开发规划》中期目标。

(三)全县目前的贫困现状及成因。

**县于1994年被认定为全国贫困县和全省特困县,又被确定为全国592个和全省29个国家新一轮扶贫开发工作重点贫困县之一,现辖15个乡镇、301个行政村,12个国营林(特)场。另有省定老区乡镇3个(新洲乡、天宝乡、向坝乡)。

全县301个村中被省、市确定为扶贫开发工作重点村的有133个(20申报并被国务院、省确定的有204个,后因村组撤并,确定为133个),重点贫困村总人口为2.39万户,9.31万人,其中贫困户1.72万户、6.54万人。按省、市要求,20确定了省定18个重点贫困村,累计56个重点村建设,其中,待省验收11个,在建45个重点扶持重点建设对象。

截止2004年底全县有贫困人口11.6万人,其中绝对贫困人口4.87万人(人平年纯收入在637元以下),相对贫贫困人口(人平年纯收入在637至882元之间)6.72万人,分别占全县农业人口27万人的18%和25%。有饮水困难人口1.41万人,占农业人口的5%(全县通自来水的村有141个,占总村数的46%)。有5768户23806人居住在一方水土养不活一方人的地方急需搬迁,占农业人口的5%。有187个村公路等级低,其中有65个村晴通雨不通,占301个行政村的61%;尚有7个村不通路,占总村数的的2%(其中县河2个、兵营1个、鄂坪1个、丰溪2个、天宝1个)。有90个村不通广播,占总村数的30%。

在我县进行定点扶贫的中直、省、市直单位共25个,其中,中直1个,省直2个,市直22个。

从区位上看,我县地处鄂西北边陲,距武汉达800多公里,全县的贫困乡村,更是大多地处偏僻,远离城市和交通沿线,自然条件十分恶劣;从基础条件看,很多贫困村的路、水、电信等问题还没有解决,这些村大多数是边远穷村,基础生存条件很差,就是要解决困难也很大。同时,这些村农业耕作方式十分落后,土地瘠薄、坡度大、水土流失严重,自然灾害频繁,改造难度大;从社会发育程度看,教育、卫生文化落后,信息闭塞,市场发育不健全,人与自然的关系还不协调;从扶贫对象的素质看,文盲和半文盲比例高,而且有许多因病、因灾害造成丧失了劳动能力的残疾人;从工作角度看,一是家庭条件稍好一点的贫困户,已通过多种方式组织搬迁安置,剩下条件差的贫困户,在今后工作中,按现行政策要求组织搬迁扶贫会有一定难度,主要是任务大,专项资金少;二是全县共有133个村被省扶贫办确定为贫困村,并按“瞄准式、参与式、销号式”整村推进原则,逐步给予扶持,除待省验收和在建重点村之外的贫困村和非贫困村的发展问题日显突出。这些村,急需上级扶持,工作难度非常大。三是因教致贫增多。在农村供孩子上学就像一场赌博,初中、高中的费用已经给家里带来沉重的负担,孩子能否考上大学还是未知数。孩子考上大学家里会背上一个更大的包袱,大学毕业能否找到好工作仍是未知数。面对这些未知数,家长需要拿出大笔钱去“赌”。一旦这场赌博以失败告终,对于有的农村家庭而言,有可能要用许多年甚至一辈子的时间来还债,因此有一个乡镇干部讲:我还有点经济来源,供一大学生就成了贫困户,而农村可以说出一个大学生,就等于增加了一个贫困户。四是贫困乡村的干部群众还不同程度地存在着等、靠、要的依赖思想,缺乏自力更生改变面貌的信心,一些潜在的优势也没有得到充分发挥。

教育工作情况调查报告

为进一步促进我州职业教育健康快速发展,根据州人大常委会20xx年度监督工作计划安排,本次常委会将听取和审议州人民政府关于我州职业教育工作情况的专项报告。xx月22日至23日,在州人大常委会xx副主任带领下,组成委员xx、xx、xx,州人大代表xx和州委职教工委、州人大常委会教工委、州教育局、州人社局部分同志为成员的调查组,分别对州职教园区和xx、xx两县(市)职业教育工作开展了专题调查。调查组听取了州职教工委和两县(市)政府工作情况汇报,先后深入到xx县民族职业高中、xxxx职业学校、州职教园区6所中职学校实地查看和走访座谈,详细了解各学校在招生、实训、建设、教师培训、学生就业、未来发展规划等方面情况,并与两县(市)政府和相关职能部门交换了建议意见。现就调查情况报告如下。

近年来,州职教园区和两县(市)人民政府及相关职能部门认真贯彻实施职业教育法律法规及有关政策规定,加强领导,深化改革,强化措施,加大投入,两县(市)职业教育规模不断扩大,办学质量不断提升,办学特色不断拓展,服务经济社会能力不断增强,为我州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提供了人力资源和智力支持。

(一)领导重视,职业教育社会认知面明显扩大。按照分级管理、地方为主、政府统筹、社会参与的职业教育管理体制,政府及相关职能部门认真宣传贯彻《职业教育法》,着力营造全社会重视职教、支持职教的良好环境,面对社会上对在职业学校能否学到真本事、就业能否保证等疑问,通过对职业教育优惠政策、人才需求形势、就业信息和劳务需求信息方面的大力宣传,增强了职业学校的吸引力,使一部分群众、学生和学生家长对职业教育逐步改变观念,社会对发展职业教育的重要性有了新认识。

(二)增加投入,职业教育办学条件明显改善。政府把落实优惠政策、加强项目建设、加大资金投入、加快改善职业学校的办学条件作为提升职业教育水平的重要举措加以推进。一是全面落实职业学校农村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和涉农专业学生免费政策。二是加大基础设施建设。目前,州职教园区校舍建筑面积达16万平方米,实验实训设备价值2760万元,计算机1289台,全日制在校学生规模12635人;xx县从20xx年对县职中进行搬迁扩建,规划投资1.1个亿,政府已完成投资0.5个亿。职业教育基础建设得到较大提升。三是建立政府、企业、社会和个人多元化的投资机制,不断增强职业教育发展活力。其中,xx市现有民办中职学校5所,教师165人,在校学生1799人。

(三)内强素质,教师数量和质量明显提高。在师资建设方面,职校通过离职培训、校本培训、企业外聘等多种途径,努力打造一支适应职教发展的双师型教师队伍。州职教园区从20xx年以来,教师由411人增至629人,专业教师由189人增至400人,专业课教师中双师型教师从20%提高到59%;xx市从20xx年以来,共招聘41名专业对口寺专院校毕业生,今年还为职业学校聘请了高、中级汽修工程师、美发师6人;xx县民职中现已有州级学科带头人4人,县级学科带头人4人,整体水平有了较大提高。

(四)特色办学,学生就业渠道明显拓展。为了使职业教育与市场需求紧密对接,各职能学校积极探索面向社会、适应市场的办学模式,坚持以就业为导向、校企合作的办学思路,力求开设具有市场空间、就业前景看好的专业,逐步形成入口与出口的良性循环,充分发挥了职业教育的社会服务功能。xxxx职业学校是20xx年成立的一所民办中等职业学校,现在校师生规模近1000人,每年为社会输送实用技术人才300余人。学校始终坚持学以致用、不等不靠办学宗旨和学生就业六不去原则(即不是知名企业不去、工作环境差的企业不去、科技含量低的企业不去、工作待遇低的企业不去、管理不规范的企业不去、实地考察不合格的企业不去),面向市场,立足需要,在全省率先开设了电脑主板检测与维修专业。学校特别专注于专业教学质量和学生动手能力培养,采用校企合作、订单培养等方式,先后与华为、三星、富士康、长虹、格力等世界和全国500强高新技术签订了实习和就业协议,毕业生实现了100%就业。今年学校在全省电子技能大赛有1名学生荣获一等奖,也是我州职业教育系统在电子技能大赛中获得的最高奖。

(一)社会对职业教育的战略地位认识不足。受传统思想的影响,社会普遍存在重普通教育、学历教育,轻职业教育的现象,把职业教育作为普通教育的一种补充,对职业教育重视不够、支持不够,认为读职校低人一等,使职业教育教师不很稳定、家长不太满意、企业不甚信任、学生缺少自信,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生的成才之路,发展环境亟待优化。

(二)师资队伍建设相对滞后,缺乏活力。

一是双师型教师数量不足,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xx县民职中共有教师xx4人,60人的专业课教师中有40%还需要培训再提高才能满足教学需要;州卫校师生比为1:38(中职学校设置标准为1:20)。

二是现行的'教师人事管理体制不能适应中职教育的发展,使得一些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技师、技工无法由企业向学校流动。三是学校干部人事制度激励机制不健全,存在干多干少一个样,教师队伍不稳定。四是专业教师培训存在一定难度。学校专业教师本就紧缺,如再送出培训,一旦离岗就会影响学校的教学计划,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教师的培训。

(三)州职教园区统筹乏力,专业品牌效应难以显现。

一是教学资源分散。因受行业主管影响,园区内各学校分散办学的格局没有从根本上打破,师资、设备、图书等资源分散各学校,整合有难度。二是专业设置重复。园区内共有4家学校办有汽修专业,有2家学校办有计算机、数控技术、电子技术、学前教育专业,导致专业过于集中趋同,带来教育资源配置的闲置和浪费。三是专业设置与党委政府倡导的产业结合不紧密,骨干专业不突出,特色不鲜明,校企合作、产教融合的办学模式还没有真正建立,技术人才培养针对性不强,不能很好与社会需求、岗位需求对接,如州农校去年就仅实现招生几十人。

(四)投入不足,渠道单一。一是目前职业教育的经费主要依靠政府投入和学校自筹,社会投入较少,加之地方财力有限,严重制约了职业教育的发展。二是实验实训基地建设滞后。调查的学校普遍存在实验实训场地不够和实训设施设备不足并且老化问题,满足不了学生动手实践能力的培养,造成实训效果不理想和学生专业能力难以提高。xx县民职中有学生1660人,仅有4间实训室的部分老旧设备,与每2名学生一个工位的国家实训标准相差很大,要完成在校生每年的培训教学十分困难。州技校争取的xx省高技能人才实训基地项目,但因没有实训场地导致项目不能落地建设。

(五)就业准入把关不严。国家规定的先培训,后就业的制度尚未得到严格贯彻执行,现在已就业人员中,未接受过职业教育和培训的现象比较普遍,对不执行就业准入制度的用人单位和个人,缺乏有效的监督和惩罚。

(一)进一步增强紧迫感和使命感,积极营造职业教育发展的良好氛围。各级政府要认真贯彻落实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精神、《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和《xx州职业教育园区改革发展规划》,加大宣传教育和引导力度,使全州广大党员干部和人民群众了解、支持职业教育,大力弘扬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的社会风尚,努力推动全州职业教育事业的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二)进一步强化政府的统筹管理职能。

一是扩大学校办学自主权,努力营造公办民办并举、州内外联合办学并重的职业教育多元化办学模式,各级政府要统筹规划、统筹办学、统筹资源。

二是职业学校专业的设置和调整要与地方主导产业结合,要为地方经济建设培养实用技术人才,切实把专业优势做强、把强势做优。鼓励各职业学校着力在提升办学内涵,形成各自的特色专业、品牌专业。

三是建立和完善就业推荐指导机制和信息交换平台,加强职业指导和就业服务工作,建立稳定、有序、灵活的毕业生就业渠道和网络,为广大职技校毕业生就业牵线搭桥,提高实际就业率。四是经常深入用人单位,跟踪了解毕业生的工作情况,听取用人单位和毕业生对学校教学工作的意见、建议,为学校调整专业和课程提供科学依据。

(三)要开门办学,积极探索多元化的职教投入机制。

一是要继续加大财政投入,尽快落实城镇教育费附加的30%用于职业教育的规定,提高职教经费占教育总经费的比重。

二是加大对实习实训基地的投入力度,建成一批学校与企业相结合的多层次的实习实训基地。建议政府将部分技改资金投放与企业接受学生实习实训和职校教师培训工作有机结合,对接受学生实习实训和教师培训多的企业在政府技改资金投入上予以倾斜。

三是引导、鼓励各类办学主体,通过独资、合资、合作等多种形式举办职业教育,加快改善办学条件。

(四)以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为重点,进一步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一是深化人事制度改革,要研究职业学校教师的人事管理、教师评聘、收入分配等机制,建议在固定编制之外按照办学规模给予职业学校一定比例的机动编制,先采取定编不定人、按编拨款的方式,鼓励学校多方式引进专业教师,优化职教队伍结构,提高职教师资质量,以最终实现编制到校、经费包干、自主聘用、动态管理。二是要统筹考虑专业教师的培训、进修问题,通过委托外地高校企业培训、教师双向交流、到企业挂职等培训形式,提高教师专业水平。

(五)严格执行就业准入制度。相关职能部门要严格实。

施职业资格证书制度和就业准入制度,定期开展专项检查,引导和规范用人单位遵守就业制度和有关就业政策,对违反规定的要依法加大处罚力度。

(六)加强职教园区管理。

一是加快城区至园区道路通达建设。

二是完善园区治安、实训用电、日常用水、教师用房等设施建设。

三是加大对学校周边网吧、食品小摊点的安全和卫生监管力度。

乡镇干部工作情况调查报告

我厅双联联系点静宁县原安乡,位于静宁县北部,南与静宁县的灵芝乡和界石铺镇相连,西与静宁县三合乡毗邻,东北部与宁夏西吉县的平峰、王民、公易等乡镇接壤。东西长约12公里,南北宽约11公里,总面积107平方公里。全乡辖14个行政村100个村民小组,有3636户18225人,现有贫困村11个,贫困人口14580人,贫困面高达80%以上。全乡共有耕地面积88350亩,人均4.8亩。底人均年纯收入2656元,人均产粮420公斤。辖区海拔在1800米-2100米之间,降雨量在380-450毫米之间,属西北部寒旱丘陵山区。境内沟壑纵横,交通不便,基础条件薄弱,自然环境严酷,春夏连旱秋雨多,降雨量分布严重不均,且冻、旱、雹等自然灾害频繁,是一个典型的高寒干旱,靠天吃饭的贫困山区。目前,乡政府共有干部职工106名。

乡镇处在最基层,肩负着维护一方稳定、发展一方经济的重任,工作头绪多、困难多、强度大、压力大。概括起来,可以用“忙、累、穷、难”来形容。

忙。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上面部门涉及到的工作都要靠乡镇去落实,加之农村工作直接面向群众,工作情况复杂,导致乡镇干部常年奔波于田间地埂、农家小院,上山下沟、进村入户,尤其是春秋两季,产业结构调整覆地膜、栽果树、幼园管理、荒山荒沟造林、行道树栽植、春季筑路等,时间紧迫,任务集中,量大面广,三四十天不回家是常有的现象。乡镇干部常常是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身泥,磨破了嘴皮子,走破了鞋底子。同时,计划生育工作压力很大,上面下达了各种考核指标,完不成的“一票否决”,计划生育可以说是乡镇干部目前面临的最大困境,结扎难、上环难、管理难、征费难,面对以人为本的和谐社会,计生表现出了前所未有的艰难,让乡镇干部陷入了软办法不管用,硬办法不敢用,老办法不能用,新办法不会用的尴尬境地。还有诸如惠农政策各项软件资料的完善、低保五保的安排发放、新农合、新农保的征缴等工作,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工作内容逐年增多,要求也不断提高。而在完成这些繁重事务时,法律所赋予乡镇的权力却变得越来越小。缺失强制执行力的乡镇干部,抓计生靠磨,调矛盾靠讲,收社保靠劝,说到底,就是靠一张“嘴”去做工作,结果是身心疲惫,收效甚微。

累。主要体现在乡镇干部工作任务重,休假制度落实不够,若遇上农忙时节,甚至一两个月都回不了一趟家,很多乡镇干部远离家庭,一心扑在农村工作上,与家人的沟通和照顾少,与家人聚少离多,对父母缺少了尽孝,对子女缺少了教育,对爱人缺少了关怀,收入较低和无暇照顾家人的愧对心态,让乡镇干部苦不堪言。有位乡镇干部曾这样形象的表述自己的工作,“白黑、52、8x”,白黑是指白天工作,()晚上加班;52是指一周5天工作时间,加上2天双休日的时间,仍在工作,其实,在乡镇干部的眼里就从来没有双休日概念;8x是指一天8小时工作时间之外的加班时间,加班的时间很有可能就是一个未知数。

穷。乡镇干部的穷,主要表现在收入与支出的差距上。在我所双联的静宁县原安乡,乡政府共有干部职工106名,最高的月工资3890元,最低的月收入1800元;年轻人居多,76人,月平均收入2100元,除去基本生活费,交通工具费用,所剩不足800元,结婚、安家、生子成了他们面临的生活难题。在静宁县城,商品房涨到了每平米4500元,除商品房外,截止20底,共有限价商品房194套,出售对象为城镇中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和新就业无房职工,而在静宁县每年考录高校毕业生600多人,符合条件享受的很少,供不应求,限价商品房平均售价为3100元每平方米,仍然较高。廉租房截止年底共计配售1020套,平均出售价为1210元每平方米,申报条件为:1、具有静宁县非农业户籍2年以上;2、家庭成员之间具有法定的赡养、扶养或者抚养关系;3、人均住房建筑在13平方米以下;4、家庭人均月收入500元以下。按照这样的条件,乡镇干部无条件享受。公租房2013年底修成1316套,今年修建800套,因为省上政策没有下来,暂未配售。对于当前乡镇干部的收入待遇,这些来自农村的年轻同志,是很难承受的起如此高昂的房价。为了工作方便,不至于常年骑摩托落下病根,部分干部东凑西挪借来几万元,买了小汽车,常年下村,往返于乡政府和所驻的村子,有的干部所驻的.村要20多公里,一年的油费超过1万元。乡政府是全额财政拨款单位,也是寅吃卯粮,运行状况是东倒西凑。每年用于政府运行的资金为18万元至20万元之间,仅取暖、车辆加油维修就基本用光。吃饭、用电、用水等,需要一大笔的开支,单纯依靠上级财政拨付,维持正常运转非常困难。但是对于一些重大项目建设后续工作则由乡镇政府组织实施,诸如道路养护、行道树的栽植、荒山荒沟治理等,无论是公共服务还是公益事业,离开了资金都将是空谈。许多乡镇领导上任后第一件事就是先想办法“化缘”.由此也导致了乡镇政府负债办事,长此以往将难以为继。

难。历经千辛万苦,层层筛选,挤过这座独木桥,远离中心城市,来到偏远落后的农村一线,勤勤恳恳,埋头苦干,扎根于基层,一干就是一辈子,这就是大多数乡镇干部的真实写照。由于体制机制的原因,乡镇干部的发展空间非常有限,在静宁这样的大县,24个乡镇,三分之二的乡镇已过百人,提拔使用是非常有限的,一个乡镇每年最多1名干部,有的甚至几年没有提拔任用的,导致个别的乡镇年轻干部产生了无望思想,在工作中,消极怠慢,办事效率低下,群众意识淡漠,宗旨意识不强,根本没有干事创业的热情。这部分年轻干部干与不干一个样,干好干坏一个样的消极思想,严重影响了基层政府的健康发展。

二、思考与建议。

乡镇政权的强与弱,乡镇干部的能与慵,乡镇工作的好与坏将直接关系到整个国家的长治久安与和谐稳定。要破解乡镇工作出现和存在的困境与难题,应当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要完善体制机制。一方面建议有关部门因地制宜,制定切合实际的发展规划,同时,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既保证产业结构的顺利调整,推动农村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又尊重农民的意愿,融洽干群关系。另一方面相关部门应体恤乡镇干部实际,调整休假、薪资等生活保障制度。可以根据农村工作的性质,调整休假制度,保证乡镇干部在农忙时间应集中抓好农村工作,农闲时间集中补休,使乡镇干部每年能够有一定的休整天数。建议制定切合实际的机关运转预算支出和乡镇干部工资补助标准,综合考虑乡镇干部的职务、工龄、表现、业绩等,制定统一的工资增长制度,解决他们收入不高,生活拮据的困难局面。建议在限价商品房、公租房等方面,适当向乡镇干部倾斜,使他们居有定所。

二要深入改革创新。乡镇基层政府应坚持解放思想求新路,大胆创新破难题,积极推进政府自身建设,按照大部门体制改革的精神,探索建立乡镇政府机构管理模式和工作机制创新。着眼于基层政府职能转变和提高服务效能,重新梳理和划分政府各项职能,整合职能相近、业务相似的部门,建立乡镇便民服务中心,由一把手负总责,统筹调度工作人员,加强团队协作,简化办事程序、减少中间环节、缩短办事时间,降低办事成本,增强工作效能。

三要理顺权责关系。针对当前乡镇存在的事权、责权失衡问题,建议相关部门要在深入调研、统筹考虑的基础上,对乡镇的事权与责权关系进一步规范理顺,要么收权收责,要么放权放利,对乡镇政权应该“管什么、怎么管、管多少”不断细化和明确,破除单纯以“属地管理”的单一方式、把利益全部收归上级、把责任无限下放乡镇的不合理做法。

四要积极开源节流。针对当前乡镇政权普遍存在资金短缺、债务沉重的问题。一是国家在财政政策上要加大转移支付力度。二是乡镇政府应加大农业产业化服务力度,搭建平台,积极扶持发展种、养、加、运、销为主的农产品龙头企业,鼓励符合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的各类中小企业投资兴业,不断增加乡镇财政收益。三是要提高乡镇政府的机关效能,引导广大乡镇干部树立勤俭节约、高效务实的勤俭节约意识。

教育工作情况调查报告

为推进全县义务教育工作的和谐健康发展,4月8日至9日,由县政协副主席张均、茆彩虹和秘书长高永学带队,组织20余名常委、委员和教育、财政、人事、编办、文化、公安等部门负责同志,分成三个调查小组,深入到漕河、赤东、大同、张榜、青石、彭思、横车、株林8个乡镇的25所学校(初中8所、小学17所),采取听汇报、开座谈会、查阅资料等方式,就我县义务教育工作情况进行专题调研。并召开调查情况通报会,进一步沟通情况,共商解决问题的措施和办法。现将调查情况报告如下:

我县现有义务教育阶段学校493所,其中初中35所,小学458所(含完小152所,高小14所,初小173所,教学点119处)。xx年春季学期,全县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在校学生总数139485人。其中,初中学生60013人,小学学生79472人。全县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共有教师7627人,其中初中3628人,小学3999人。

调查表明,近年来,县委、县政府大力实施“科教兴县”战略,各级党委、政府注重加强对教育工作的领导,坚持教育优先发展原则,努力实现“人民教育人民办”向“人民教育政府办”转移。全县教育系统广大教职员工团结拼搏,克难奋进,认真落实《义务教育法》,努力办人民满意教育,取得了较好的成绩。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

1、“普九”成果不断巩固,指标考核位居前列。近年来,全县各地把“两基”的巩固提高作为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坚持行政、教育“双线责任制”,防流控辍;认真贯彻落实“两免一补”政策和今春开始的农村义务教育零收费政策;多途并举、有的放矢地做好社会、学校及家庭等方面的工作,不断巩固“普九”成果。青石、株林等地党委、政府将控辍保学纳入镇村干部年度千分责任制考核,并与绩效工资挂钩。漕河镇党委、政府针对代课教师待遇偏低的状况,下发专题文件,要求各村代课教师年工资在现有标准的基础上再增加600元。全县“普九”各项指标考核均达到国家规定要求,在校学生绝对人数和万人比均居全市前列。

2、办学条件不断改善,办学水平得到提升。一是通过“南师北调”、“包校支教”和组织资教生到山区学校资教,积极开展农村学校和城区学校“结对子”活动,坚持优质教育资源共享,推进了城乡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先后在省教育厅组织的全省资教生岗前培训大会和省政府组织的全省“三支一扶”工作座谈会作经验交流。二是近两年投资xx万元,全面改造学校危房,新建校舍,新建规范化学校食堂。在12所农村中小学开展以“三改一建”(改水改厕改电建沼气)为主要内容的新农村卫生新校园建设试点,取得显著成效。迎来了全市农村寄宿制学校“三改一建”现场会在我县召开,我县的做法、经验不仅被省教育厅推广,而且得到了国家“保障办”的充分肯定。内蒙古、江西省等12个教育考察团和兄弟县市共计460多人次先后到我县参观学习。三是优化整合教育资源。从“撤联并”入手,对部分农村中小学布局进行调整,使办学规模更趋合理,资源整合更趋优化。农村寄宿制学校后勤管理也实现新的突破。全县中小学管理水平不断提升,布局日趋合理,大部分学校校园基本实现绿化、亮化、美化、硬化,办学水平实现整体提升。省教育厅在我县召开了全省学校后勤保障和勤工俭学工作现场会。

3、师资队伍不断优化,教育质量明显提高。全县先后有600多名教师参加了学历提高教育,我县义务教育阶段学校专任教师学历达标率97.38%,中小学校级干部持证上岗率达到100%。师资队伍建设的显著加强,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师资短缺的矛盾。广大教师的教研意识不断增强,教育科研覆盖面达到100%。县实验小学、白河中学和漕河镇一小等4所学校被确定为“黄冈市教育科研基地实验学校”。白河中学、县实验小学跻身“全省综合实力50强中小学”行列。漕河镇中、白河中学、漕河镇一小等学校迈入了“全省教改名校”的行列。全县初中语、数、外三科联赛、数学奥赛连续五年名列全市榜首。全县中小学体育、卫生、文艺活动经常,效果明显。农村基础教育的加强,为高中教育质量的稳步提升奠定了坚实基础,我县普通高考连续三年取得优异成绩,特别是xx年实现了8人上清华、北大线,全县教育质量显著提高。

4、环境整治不断加强,平安创建初见成效。近年来,全县各地尤其是漕河、横车、彭思等乡镇,为构建和谐教育,建设平安校园,坚持内外结合,加强整治。通过完善兼职法制副校长聘任制,加强中小学道路交通安全与管理,取缔校园周边违法网吧,认真开展“暑期集中行动”和校园及其周边治安环境整治,大力推进依法治教和“平安校园”创建,取得明显成效。

1、教师短缺,结构断层,待遇偏低,教育资源不足的矛盾十分突出。一是教师短缺。据鄂政办发[xx]112号文件规定的编制标准,我县教师应定编9600个以上,缺编3000个以上,其中义务教育阶段缺编2500个以上。二是结构断层。教师年龄老化,知识结构断层严重。据调查,我县一线公办教师中,35岁以下仅占24%,50岁以上占21%;义务教育阶段代课教师2718人,45岁以上高达70%。张榜镇公办教师225人,35岁以下仅9人,46岁—50岁170人;赤东中心小学18名公办教师中50岁以上10人,16名代课教师中50岁以上6人。1986年以来课改四次,但由于种种原因,大部分基层教师未能同步跟进培训,由此带来基层部分教师知识老化、教法陈旧、活力不足,难以胜任教育教学工作需要。专业失衡情况也十分普遍。农村中小学与素质教育密切相关的学科,如音乐、体育、美术、小学英语等缺乏专业教师,大部分学校是“赶鸭子上架”,直接影响农村孩子全面发展。三是代课教师数量大,骨干多,待遇低。全县义务教育阶段代课教师所占比例高达35%,其中一半以上是骨干教师。在农村小学,代课教师占90%,是主力军。代课教师每年工资仅仅只有国家转移支付的4200元。株林中学代课教师王鑫,湖北师院毕业,她担任一个班的班主任、两个班语文、两个班地理,每周上课20多节,工作起来没日没夜,但因每月350元的代课工资不能按月领取,老父亲不得不每天送饭到校。代课教师与公办教师“同工不同酬”,与出外打工的代课教师比收入悬殊,心理反差很大;就是与时下日酬50元左右的农村小工比,其每天11块7角钱的报酬,还不到他们收入的四分之一。如此待遇,其心难稳。四是镇区内学校大班额与农村小学小班额情况突出。按省政府规定,我省中小学最大班额不超过45人,但在全县15个乡镇办镇区内一个教学班70人以上很普遍,全县不足影响教学质量的提高和社会对教育的满意程度。县实验小学平均每班72人以上,檀林中学班平学生76人,青石中学35个班,每班80—90人。与此形成强烈反差的是,广大农村小学小班额情况却十分普遍,全县不足30名学生的'教学点多达120个。

2、“普九”债务尚未真正剥离。部分农村学校债务沉重,经费紧张,运转艰难。主要是普九债务认定的数额与实际债务相差甚远,基层学校背负的债务依然繁重,偿还渠道不明确,且已经审计认定的债务偿还的资金至今未能到位,直接影响教育教学秩序,危及社会稳定。张榜镇因合并乡镇时普九账本被盗等特殊因素影响,未认定的普九债务达400多万元,为全县之最。

3、校园周边环境治理力度不够。其一,学校周边环境治理不到位。赤东中学旁开有两家石矿,xx年曾有一名学生被飞石击伤,呼吁多年,开矿炮声依然不断,校园上空“飞沙走石”,师生提心吊胆。其二,网吧治理反弹严重。尽管我县相关执法部门曾联合整治多次,但广大家长依然反映强烈,仅靠校方“单边作战”效果甚微。如要求校边网吧夜间12点以后电信关网,但未见哪个乡镇执行。有些网吧业主在地下室设点,一有校方寻找“网虫”学生,多以“不得擅闯私宅”为名被拒之门外。一些网吧不仅不执行上网登记制度,还对爱上网学生实行“重点保护”。部门不作为,业主不配合,校方、家长急盼政府施以重手。其三,社会执行《未成年人保护法》合力不够。孙冲中学有个特困学生叫孙宝芝,曾有两名新华社记者有意助学,但未满16周岁的孙宝芝执意出外打工,春节前带现金3000多元回家,开年又将其正上学的弟弟带出。其四,留守儿童数量多,社会和部门联动机制未建立,仅靠校方教育难度很大。我县农村留守生约占在校生30%左右,如株林镇春季在校生5721人,其中留守生2691人,占57%。留守生家庭教育缺失、社会教育缺位,后果堪忧。

参与调查的常委和委员们一致认为,围绕“办人民满意教育”这个大目标,各级政府和教育部门必须以科学发展观统领教育发展全局,深化教育改革,提高办学水平,积极创建平安教育、和谐教育,为建设小康蕲春和谐蕲春作出更大的贡献。为此,建议:

1、尽快剥离化解“普九”债务。“普九”债务国家已有化解政策,建议县政府及教育、财政部门进一步加大向上衔接的力度,积极争取早日偿还债务,缓解学校压力。对未认定的债务,要逐校理出明细,研究出化债措施。

2、加大整合优化教育资源的力度。从30人左右教学点尚有120来个的现状看,必须进一步加大撤并力度,切实解决农村小学小班额的问题。对生源不足、条件较差的农村小学,坚决撤并,这既是逐步缩减代课教师的有效途径,又能让更多农村孩子享受优质教育资源。

3、加强教师队伍管理和建设。这是发展农村义务教育的一个核心问题。建议:一要进一步加强对教师的培训、请假、外出谋职的监督管理。漕河城区在编的教师一方面数量多,但另一方面一线力量反而不足的矛盾十分突出,少数人“在编不在岗”、“只拿工资不上班”,要下力气堵住这些管理上的漏洞。要进一步压缩后勤管理人员,充实一线教师队伍。二是鉴于我县教师总量不足和每年退休等自然减员的现实,建议县委、县政府按照出一进一的办法,每年适当增加教师编制,充实教师队伍,逐步取代代课教师。三要引入激励机制,制定优惠政策,完善师范类大中专毕业生招录制度。每年要在应届、往届大中专毕业生或优秀代课教师中招录一部分,用优良的环境和适当的待遇吸引一批外地优秀教师。要采用激励政策调动到农村中小学任教教师的积极性,比如,适当提高补贴,吸引年轻教师到农村任教;实行招录的大中专毕业生先到山区任教制度;实行农村中小学校长到城区和先进地区学校挂职锻炼制度;倾斜调配体音美专业教师到农村学校。从而逐步解决“包校支教”问题,优化我县教师队伍。

4、适当提高代课教师待遇。代课教师遍布我县农村中小学,是农村小学的主力军,也是应给予人文关怀的特殊人群。因此,不论从民生高度还是从蕲春农村孩子的未来着眼,尤其是从稳定当前中小学代课教师队伍、确保正常的教育教学秩序这个当务之急出发,适当提高代课教师的待遇,是政府必须尽快解决的现实问题。首先要适当提高代课教师工资,在每月350元基础上,县政府可否每月增补100-200元,并做到及时拨付按月发放。如有可能,再参照农民工标准,为在岗代课教师办理养老保险,从而促进蕲春义务教育事业健康和谐发展。

5、加强校园周边环境整治,抓好防流控辍,巩固和提高“普九”成果。要把控制辍学、提高义务教育普及程度作为关键来抓。一是教育、公安、文化、工商、电信等部门要协调联动,抓好校园周边环境整治,建议近期对全县各乡镇办网吧进行一次普查,对违规经营的网吧坚决取缔;实行网吧夜间12点关闭网络信号制度,对不执行的部门和网吧业主按上级有关规定予以处理;除假期外,对校边网吧一月一巡查,实行网吧违规经营行为举报有奖制度,向社会公开巡查处理结果。三要建立对留守儿童教育的全方位教育机制。要制定切实可行的措施,积极动员,对因各种原因滞留校外的适龄儿童、少年要劝其返校。教育部门要主动和乡镇政府、村委会、社区联系,与镇、村、社区干部一起做工作,提高入学率,降低辍学率。四是政法部门应加强依法护校工作。尊师重教,首先是依法治教,还学校一个公平、平安的法制环境,维护“师道尊严”。当前,社会和家长对学校和教师的期望值较高,学生在校发生事故,少数家长进校辱师骂街,一味责备,甚至借机恐吓、闹事,建议政法部门利用家长学校和新闻媒介,针对近年校园典型案例以案说法,加大依法护校力度。

6、进一步完善教育扶持政策和办法。从我县农村小学现状看,贫困已非辍学主要因素,价值观扭曲是导致部分学生厌学、辍学的主要原因。《未成年人保护法》的实施未能做到社会联动、各地联动,吸纳未成年学生打工“挣钱”的企业违法成本低,留守生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缺位。在此情形下,国家出台“两免一补”、零收费政策,固然体现党和国家对教育的重视,但从调查情况来看,有不少领到补贴的学生用于出外上网或拿到小餐馆吃喝的。而在相当部分地区,公办教师绩效工资未能及时到位,代课教师作为过渡时期的特殊群体在苦撑农村教育的大梁。建议县委、县政府开展建立留守生全方位教育机制和困难教师扶助政策(类似补助贫困生政策)可行性方面的调研,为上级进一步完善教育及建立困难教师扶助政策提供依据。

扶贫工作情况调查报告

为切实抓好精准扶贫工作,按照上级文件精神,我村结合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深入开展精准扶贫调查。现将调查结果报告如下。

**村坐落于**市**乡东部,毗连**村、**村,属亚热带湿润季风型气候,这里山清水秀,丘陵连绵起伏,村风淳朴。全村面积8.5平方公里,其中耕地1200多亩,山地8000多亩,人口318户,1688人,其中农业人口1685人,城镇户口3人,外出务工人员512人,五保户3人,低保户54人,优抚对象5人。**村设立一个党支部,5个党小组,党员31人。其中贫困户76户、268人,扶贫户64户、239人,低保户7户、19人,五保户3户、3人,扶贫低保户3户、8人。

截止20xx年,我村农村村级公路里程9公里,其中硬化公路里程5公里。耕地面积1200亩。农村产业主要以种植水稻、蔬菜、烟叶、脐橙、红心蜜柚,养殖生猪等第一产业为主。

通过开展贫困户相关信息调查。我们发现贫困户之所以难脱贫、易返贫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

调查发现部分偏远贫困户往返一趟圩镇需要步行3个小时以上。居住环境恶劣、资源贫乏,生产生活资料严重匮乏,即使有资源也多因交通闭塞、信息不畅,难以得到有效开发。

农村贫困人口多数为初中以下文化。相当一部分贫困人口思想观念陈旧,传统小农意识根深蒂固,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落后。生活上往往靠帮靠救济,脱贫意识极其薄弱。几乎没有懂现代农业专业技术的人员,缺乏自我发展的能力和动力。

多数贫困户是从事第一产业的农户,家庭经济收入主要依靠责任田,缺技术、缺资金、缺门路,日常生活比较艰难。加之第一产业要有产出,主要依靠人工劳力,且产业附加值不高、收入低,费力不讨好,两相对比之下青壮劳力大多选择外出务工。在家的多为老弱病残,即便想要发展产业也是有心无力。

再穷不能穷教育。文化知识的培养是贫困户最终改变贫困命运的关键。目前国家已免去了义务教育阶段的主要费用。但就读高中、大学阶段的贫困学生家庭负担仍然相当重。一个高中生每年需支出一万元左右,有些贫困户家庭往往为了孩子上学负债累累。二是在贫困户收入来源中农业收入所占比重过大,缺乏抗风险能力,14年雨季导致众多稻田烟田被淹。三是家庭收入主要靠劳力。一遇到家庭中有住院或慢性病的,既要支出高额医疗费用,又减少了家庭收入,这一增一减,对于贫困户家庭无异于雪上加霜。因学因灾因病返贫现象严重。

一是针对贫困户地理位置偏远,地形复杂交通不便,生存条件差的问题。加强道路交通、人畜饮水等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户生产生活条件。二是对于确实过于偏远的农户,要灵活运用扶贫搬迁、生态移民等扶贫政策。将农户调整集中安置到自然条件较好,交通便利的地区居住。三是迁入地要积极为搬迁户协调解决宅基地,土地以及上学、卫生等必须的生产生活配套设施,并积极为搬迁户规划产业发展,确保搬迁户搬得出、安得稳、能致富。

一是认真组织各种短期技能培训,培训坚持就近就地原则,分散办班,分类指导。为使学习劳动两不误,尽量安排农闲时间组织招生,要针对不同地区农村的特点,实行随到随学,只要达到要求和学习目的就行,在课程安排上以当地主要产业的管理为主,增强学习的针对性和实用性。二是同时对当地懂技术、有经验、能力强的致富带头人,要鼓励他们积极帮扶贫困农户并给以适当的奖励。

一是通过土地流转,统一规划。以本地区特色优势产业为依托,扩规模,提档次,集中力量做大水稻制种产业。二是鼓励先富带后富,大力支持种茶户袁长发带领乡邻种植茶叶和排子脑红心蜜柚与青坝村连片产业,从而提高农户收入。

对于贫困户教育负担重的现状。一是着力抓好雨露计划等贫困户学生读书优惠政策。建议加大对高级教育阶段的贫困学生家庭的补助,同时积极与教育部门衔接,合理组织安排贫困学生在校勤工俭学,大力推进贫困助学贷款等优惠政策,减轻贫困学生家庭负担。二是制定相关灾害救助政策,着力减小农户遭遇自然灾害时的损失。同时积极借鉴合作医疗、保险等较成熟的措施,与社保、财保公司等有关部门联合推出农业生产保险,以帮助农户规避自然灾害的风险。同时利用专业合作社、集体生产等形式大力提高农业产业化水平,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增强农业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三是积极整合农村合作医疗、大病救助等医疗政策。同时加大贫困户就医看病时农村合作医疗、大病救助以外费用报销的政策支持力度,确保农户看的起病,减少因病返贫现象的发生。

乡镇干部工作情况的调查报告

为深入了解农村法制宣传教育工作现状,切实推进农村法制宣传教育工作,笔者利用在乡镇挂职锻炼的机会,采取走访、座谈、问卷等形式,对乡镇农村法制宣传教育工作进行了调查,现将调查报告情况如下。

在组织领导上,乡镇党委、政府高度重视。成立了普法工作领导小组和办公室,由乡镇主要领导任组长,相关机构和人员任成员,将普法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做到普法工作与全镇总体工作统一安排,统一检查,统一评比,确保了普法工作目标任务的贯彻落实。

在普法教育上,突出对重点对象的法律服务和法制宣传。对于乡镇领导干部、乡镇直单位负责人和村干部以规范依法行政行为为主,提高干部依法执政水平;对镇企业管理人员、个体工商户加大税法宣传力度,提高企业、商户依法经营意识;对普通党员、群众广泛深入开展《村民委员会组织法》教育,提高村民依法自治水平;对青少年学生加强交通、消防、预防未成年人犯罪等法律法规的学习宣传,增强学生自我防范和遵纪守法的意识。

在依法治理上,大力推进“民主法治村”创建活动。把法制教育、依法治村与“民主法治村”创建活动有机结合起来,有效地推进了农村基层民主法治建设进;全乡镇普遍实行了村民自主选举村委会,建立了村民会议或村民代表会议制度,农村基层干部依法管理、依法办事的观念开始树立,农民积极参与村级事务管理的意识明显提高。

在活动载体上,普法工作与党委、政府中心工作、与法治实践活动相结合。开展“法律进企业”活动,增强企业经营从业人员的法治意识、公平竞争意识;开展“法律进乡村”活动,为农民和外出务工人员开展法律咨询,提供法律服务;围绕党委、政府中心工作、社会热点、难点和群众关心、关注的问题,开展法治主题实践活动,营造良好的法治环境;开展“法律上门”服务活动,加大对弱势群体和经济困难人员的法律援助力度,受到群众的欢迎。

1、对农村普法认识不足,思想上有偏差。调查发现,当前农村中“重人治、轻法治”的思想以及执法不公、有法不依、知法犯法等不良社会现象依然存在,导致学法用法脱节,挫伤了农民学法的信心,给普法工作带来了消极影响;有的基层干部认为抓普法教育是一项“软”指标,既花钱又费力,积极性、主动性不高;有的则认为普法就是要农民守法,强调群众义务多,宣传群众权利少;还有许多基层干部群众对法律存在实用主义思想,遇到问题才想起来去找法律,不能做到事前学习和预防。

2、农村普法干部队伍力量薄弱,法律素质不高。乡镇司法所3人,专职工作人员不足,工作压力重;村(街、居委)普法干部全部都是由分管综治的村干部兼任,这些村干部主管工作多,完成镇、村中心工作任务繁重,对农村普法工作不以为然;不少村干部文化素质不高,自身法律学习不够,在实际工作中需要宣传法律时,要么避而不谈,要么凭主观臆断,对复杂、疑难的纠纷更是显得束手无策,不知道依法该怎么办;有的在调解民事纠纷、处理村级社会事务时,涉及法律宣讲不到位,导致民事纠纷扩大和无序上访事件时有发生。

3、农村普法宣传手段和形式简单落后,亟待突破创新。除了进村入户散发些法律宣传品或是上集市设个法律咨询台之外,就是放广播,搞宣传栏、标语进行普法宣传,传统形式多而创新形式少;传统普法“被动式”的教育由于成本高,加上组织难已不受组织者和农民的欢迎;从调查情况看,大多数农民获取的法律知识主要来源于电视、报刊等媒体,如《焦点访谈》、《今日说法》等法律新闻类节目,从其它方式获取法律知识的途径很少;大多数村(街、居委)法制宣传阵地建设薄弱,正常开展法制教育活动不多。

城市管理工作情况的调查报告

一、树立“执法就是服务”理念,大力推行人性化管理。要始终把群众利益摆在第一位,把群众“满意不满意”作为衡量工作好坏的标准,强化“执法就是服务”理念,大力推行人性化管理。我们必须牢记“公正文明、执法为民”的硬道理。古人云“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我们要以好的典型为榜样,以反面典型为教训,严格执法,文明执法。

(一)转变执法方式。公园管理工作实质上是人对人的管理,在执法实践过程中,要坚持文明执法,把人性化管理贯穿于执法活动始终,处处体现“以人为本”。一方面是以管理者为本。要进一步强化思想政治教育、职业道德教育、法律知识培训,提高管理者的综合素质,同时严格要求,严格管理,严格监督,完善配套各种规章制度,努力建设一支政治强、思想好、纪律严、作风实、业务精的城市公园管理队伍。另一方面是以被管理者为本。要不断强化法律法规宣传,加强对市民的行为引导,大力开展创建文明城市、争当文明市民活动,调动广大市民参与城市管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努力营造和谐执法环境,从而在管理者与被管理者之间形成良性互动,推动城市公园管理事业蓬勃发展。

(二)增强服务意识。要树立“执法就是服务”意识,努力在服务中实施执法,在执法中体现服务。在树立服务意识的同时要积极引导管理人员针对不同服务对象的特点,采取不同的管理措施,增强服务效果。

二、创新城市管理机制,推进公园管理水平提升。城市管理是社会系统工程,只有不断创新管理机制,才能适应城市建设发展需求,提升公园管理水平。

要加强城市管理法规宣传力度,加强对市民的行为引导。一是强化新闻舆论引导。执法部门要加强与新闻传媒的沟通,采取在电视、广播、网站、报纸等新闻媒体上开设专栏,制作城市公园管理公益性广告、定点定期宣传等形式,占领舆论主阵地,营造舆论氛围,一改目前城市管理执法负面消息满天飞的局面,从而在全社会树立正气,提高市民对执法工作的认知度,提高正面效应。二是与社区、街道合作,进一步加强对广大市民的教育引导。社区与市民的接触更多一些,能更好地了解市民对城市公园管理工作的具体需求。要利用好社区这一平台,积极进行城市环境意识教育,利用社区宣传阵地,加大对城市管理法规、知识的宣传,强化市民的城市意识、环境意识。三是争取教育部门的支持和配合,把城管知识纳入学校教育体系,从年轻一代抓起,增强广大市民,特别是青年一代的城市环境观念、城市公德意识。

三、强化队伍建设,为推进公园管理工作科学发展提供保障。队伍建设是强基固本工程,是推进城市公园管理工作科学发展的重要保障。为此,必须始终用发展的眼光、发展的思维、发展的办法,进一步提高队伍整体素质。

孟子有云“徒法不足以自行”,意思是,法律制订实施了,并不代表它就能自动发挥作用,还必须靠人去了解、掌握和执行。随着我县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工作的深入开展,县委、县政府、群众和社会各界对我们工作的要求越来越高,对管理人员素质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因此,加强学习,提高管理队伍的整体素质,对推动公园管理工作全面开展具有重要意义。

创新学习方式,提升整体素质。要提升自身整体素质,必须切实把自己紧缺的素质内容搞清楚,把面临的突出问题搞清楚,把解决的思路办法搞清楚。一要做到围绕重点学。要结合工作性质和岗位特点,突出重点、把握难点,学习共同的、了解相关的、精通本职的,不断完善充实理论底蕴,提高工作能力。二是要结合实际学。要把本职岗位作为提高素质的主要平台,注重在实际工作中强化素质。

这次学习对我来说既是一次丰厚的收获过程,更是一个美好的回忆。希望在以后的实际工作中能不断体会,应用于实践,为我县城市公园管理工作贡献微薄的力量。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城市管理工作情况的调查报告

上面这个例子是有点调侃的意思,但他却真实的反映了这么一个事实,就是城管工作是有相当大的难度的。下面这个例子说明经济发展与城市环境之间的矛盾。人们都说达州是个光灰城市:天晴灰尘飞满天,下雨鞋面无真颜。那么我们城管如何开展工作的啦:工地出口须硬化,脏车入城换新颜,货场堆码要覆盖,鲜花绿树多场面。洒水车儿来冲洗,拂晓干到日暮里。城管工作做了这么多,老百姓好像没有看到效果,认为是达钢和城边的化工园区造成的,他们不搬迁,怎么搞都是扯淡。这种矛盾不仅仅是达州,在其他城市也存在。哪怕是北京,为了办奥运,花了一千个亿把鞍钢都迁到河北去了。市民们要明白,那可是北京,中国的首都,不是谁都可以这样财大气粗的。

另外,我们执法者素质也要提高,不仅仅是业务素质,更重要的是思想道德素质。在我们办案的时候,面对诱惑想一想这个东西我该不该拿,这个地方我该不该进,这个饭我该不该吃,这个酒我该不该喝。否则,不但要触及法律的底线,更要受到良心的谴责。法律是最低的道德底线,我们不仅仅要把法律这把达摩克利斯之剑放在心中,更要把道德这把尚方宝剑高悬头顶,宰向一切不良诱惑。

经济建设的发展和市民素质的提高以及城市建设是一个相辅相成的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英国有句谚语:三代才能培养出一代绅士,如果把改革开放那一批人算第一代的话,我们刚好是第二代,我们的任务还很重,路还很长。随着科学技术的提高,新工艺的代替和新材料的兴起,会逐步淘汰落后的工业产能,到那时我们的后代就能生活在一个鸟语花香的人性化城市。

总而言之,股市泡沫在已经破灭,楼市的泡沫在20即将崩塌,那么有关于我们城管的流言蜚语离飞灰湮灭也不远了。来吧,亲爱的城管战友们,让我们携起手来,为创造一个美丽达州,一个和谐达州,一个我们自己的达州,一个我们共同的家,一起努力吧。奋斗中,前进中......

校园足球工作情况的调查报告

足球,有“世界第一运动”的美誉,是全球体育界最具影响力的单项体育运动。下面,小编为大家分享校园足球工作情况的。

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为更好地促进我市中小学校足球工作广泛深入开展,7月2日上午,林xx副主席率领市政协教文卫委员会部分委员,深入我市xx中学、四中初中部和xx九小,通过实地视察、听取汇报、座谈交流,对我市校园足球工作进行调研。现将调研情况综合如下:

近年来,根据中央、省委、市委的部署和要求,经过市区两级政府和市文体、教育部门及各中小学校的共同努力,我市校园足球工作积极推进,并取得了一些成效。

(一)抓布点建设。

20xx年9月,我市被列为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布局城市之一。根据国家体育总局、教育部关于开展“阳光体育、快乐足球”为主题的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活动部署和要求,我市成立了由市文体局和市教育局牵头的青少年校园足球工作领导小组,认真抓好布点学校建设,积极推进校园足球工作。目前,全市共有布点学校26所。今年,又向省和国家申报校园足球特色县(区)3个、特色学校36所。其中,美兰区通过了国家级特色县(区)初审,3所学校通过了国家级特色学校初审,9所学校通过了省级特色学校初审。

(二)抓球队建设。

全市各布点学校领导从全面贯彻党和国家教育方针、切实加强学校体育工作、全面提升育人水平,为实现中国梦打基础、做贡献的高度,充分认识校园足球工作重大意义,以增强学生体质、培养学生拼搏进取和团结协作精神为宗旨,大力推动校园足球普及和校园足球队伍建设。目前,我市各布点学校均组建了学校足球队,有的学校还做到了“班班有球队、月月有比赛、人人一只球”。

(三)抓各种赛事。

参加全国、省、市各级各类比赛,取得了不少好成绩。其中,xx中学、市一中、市四中、xx小学、xx小学、xx九小多次夺取全国、全省各类比赛奖牌,是我省中小学校足球队的劲旅。与此同时,各种校内赛事也非常丰富多彩,为推动我市校园足球发展打下了基础。

(四)抓师资培训。

近年来,我市每年都分别举办“足球校长”、“足球业务管理干部”、“足球初级指导员”和“足球裁判员”培训班,邀请全国校足协的领导、教练员、裁判员作专题讲座。今年,我市还组织了四批政府有关职能部门体育行政管理人员和中小学校长,参加在北京、广东、大连举行的国家级青少年校园足球专项培训班学习。

经过近6年来的努力,我市校园足球工作虽然已取得了一定成绩,但是,与国家、省、市的要求还有很大差距。特别是,制约我市校园足球工作发展的困难和问题仍然不少。

(一)重视不够。

由于受应试教育传统影响,我市各级政府、有关职能部门、各中小学校、广大家长和学生不同程度存在重文化课、轻体育运动思想,致使从政府、学校到社会、家长、学生,对校园足球工作、足球活动重视、支持、参与不够,严重制约了校园足球的快速发展。

(二)场地不足。

由于近年来我市城区学生急剧增加,学校建设滞后,校园达标率较低,足球运动场地更是紧缺,大多数学校没有标准球场,仅有的场地也大多陈旧、设施配套不全,远远不能满足学生的训练、活动和比赛需求。

(三)师资薄弱。

目前,我市绝大多数学校没有足球专业教师和裁判员,足球教练和裁判员多是对足。

球爱好的体育老师兼任。由于教师编制紧缺,部分布点学校以聘用教师解决足球师资不足问题。师资薄弱致使各中小学校基本上没有专门的足球课程设置,校园足球推广普及受到了严重制约。

(四)保障不力。

政府利用政策杠杆、社会资源扶持和服务校园足球发展的措施缺乏,囿于我市中小学校足球工作的软件、硬件不足,校园足球发展举步维艰。校园足球风险管理机制不健全,安全保障跟不上,许多学校领导、老师不敢放开手脚开展足球工作。有些学校对足球教练员绩效量化考核跟不上或不落实,教练员辛辛苦苦工作却得不到肯定和回报,挫伤了他们的积极性。

针对我市校园足球发展存在的困难问题,更好地贯彻落实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工作电视电话会议精神和教育部《关于加快发展青少年校园足球的实施意见》,以及孙xx书记关于加快我市足球事业发展的指示精神,切实推动我市青少年校园足球工作稳步快速发展,委员们建议:

(一)做好规划。

利用中央、省、市重视和加强足球事业发展的有利契机,尽快研究出台我市足球发展中长期规划,以及我市青少年校园足球。

工作计划。

用科学合理的规划和切实可行的计划引领我市校园足球工作扎实稳步开展。

(二)加强领导。

在成立我市足球工作领导机构的同时,专门设置校园足球工作领导机构,形成职责分明、任务清晰、条块结合、协调推进的工作格局。各区、各校要建立相应的组织机构,落实本区、本校足球工作推进责任。

(三)完善政策。

积极做好校园足球政策的顶层设计,加大财政投入力度,优化教育支出结构,强化。

场地设施建设、教学训练、师资培训和组织竞赛等方面的资金支持;从市区教育经费、体彩公益资金等方面安排专项资金,扶持校园足球特色学校建设;鼓励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和个人通过各种方式资助、支持校园足球发展;鼓励社会力量兴办青少年足球培训机构,由政府向培训机构购买服务,分配到各学校中去;加强校园足球运动安全管理,建立健全学生体育运动伤害保险制度,提高校园足球安全保障水平。

(四)建设场地。

结合新一轮教育现代化建设,把足球场地建设纳入学校新、改、扩建,以及公共体育设施规划建设之中。加强区域性场地资源统筹,以行政区、社区、学区为单位,建立一批校园足球活动中心,指导相关学校、单位共建共管、协作共享场地设施,发挥资源效用,满足更多学校需求。

(五)强化师资。

走专、兼结合道路,多渠道、多形式配备学校足球教师,确保每所特色学校至少有2—3名合格的足球教师。鼓励普通体育教师通过研修培训成为合格的足球教师或教练员、裁判员。建立健全足球教师培训体系,加强校园足球教师、教练员、裁判员及相关管理人员的培训工作,不断提高校园足球师资水平。

(六)丰富赛事。

充分发挥足球竞赛的龙头作用和杠杆作用,不断完善全市高中、初中、小学甲组、小学乙组四级校园足球常态化竞赛体系,以市级联赛带动各校的足球训练和竞赛。鼓励校园足球特色学校和有条件的学校每年组织班级、年级比赛以及校际邀请赛等竞赛交流,进一步活跃校园足球运动。鼓励有条件的学校组建女子足球队,扩大学生足球竞赛的参与面。鼓励各校代表队“走出去”,参加全国、全省、全市性的各类比赛,促进我市校园足球竞赛水平的提升。

(七)抓好普及。

大力开展校园足球特色学校创建活动,有计划、有步骤地扶持有条件的学校创建足球特色学校,不断扩大我市校园足球特色学校的数量。将校园足球发展与新课程改革结合起来,合理开设足球课,使广大学生从了解足球知识、掌握足球技能、参与足球运动中,培养足球运动的兴趣。把校园足球教学作为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有力抓手,通过体育课、课外活动、足球社团训练、足球比赛、足球文化节等方式,推广普及校园足球运动。充分利用各类媒体,大力宣传发展校园足球的重大意义,宣传校园足球工作的先进经验、先进典型,在全社会大力营造支持促进校园足球发展的良好氛围。

“三农”工作情况调查报告

基层工作几个月以来,时间虽短,但我觉得受益匪浅,细细回味,感慨良多。我深深地体会到,乡里的工作真是千头万绪,就好比革命是块砖,哪里需要哪里搬!所谓干一行爱一行,无论在哪个职位,我都会爱岗敬业。

到基层工作首先要转变观念,千万不要以为自己是大学生就居高临下,摆架子。一定要正确认识自己的定位,当地的干部群众就是老师,要虚心向他们学习好的工作方法,借鉴他们的工作经验,通过学习和工作改变自己,适应环境,进入角色,投入工作。在工作中必须时刻保持激情和耐心,激情使我对工作充满热情,为完成目标奋斗不息,耐心使我细致的对待工作,精益求精。

组织给了我们机会,让我们来到这片土地里,我们就应该为新农村建设挥洒自己的青春与汗水。在这段时间里,我取得了一些成绩,但还存在着很多不足。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会严格要求自己,在乡党委、政府的统一领导下,在村领导和同事的指导下,始终牢固树立全心全意服务农村,为人民服务的宗旨,积极认真地做好乡、村交待的各项工作,努力做到不辜负领导信任,不愧对同事给予的支持和尊重,为促进农村基层的建设和社会事业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力争做一名合格甚至优秀的当代大学生村官。

城市管理工作情况的调查报告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评委、同志们:大家好!

我演讲的题目是《让青春在打造一流城市环境中闪光》。

一位诗人这样说到:“我总感到你的脚步近了/听得出其中的凝重/我似乎已嗅到你亲切的呼唤/是阳刚的向上的/是蓬勃的奔放的/唤起我的活力/澎湃我的热血/我分明看见你的笑脸/那笑容是希望是爱是创造/是理想与奋斗的水乳交融/我真的触摸到了你的心跳/那是真正的生命与青春的律动……”

我之所以在这里高声地朗诵它,是因为她包含着一种时代气息与时代精神,让我为之振奋!

在我市全面学习贯彻十六大精神的开局之年,如何贯彻落实省委提出的“两个率先”的要求,实现“苏中争第一、跨江争位次”的目标?如何在推进“三大建设”中创业、创新、创优?为仪征的发展多作贡献?作为我,一个极其普通的城管队员,也同样感受到了春神的脚步,亲切的呼唤,看到了“两个率先”宏伟目标扬起的笑脸!听到了全市人民为实现“两个率先”的生命的律动!

世纪伟人毛泽东说过:人,总是要有一点精神的。面对我们这个如火如荼的时代,面对挥师沿江,开发沿江,决胜沿江,实现“两个率先”这一前无古人的壮丽事业,我们每个人都需要一种精神,这就是与时俱进的时代精神。

改革开放以来,我们仪征人民在现代化建设中,也逐步形成了一种可贵的“艰苦创业、改革创新、争先创优”的新时代的仪征精神。在实现“两个率先”的过程中,我首先就要用这种与时俱进的仪征精神激励自己,磨砺斗志,振奋精神,岗位奉献,满腔热忱地投入到仪征的大开发、大开放、大发展、大跨越的滚滚大潮中去,去做一朵激情的浪花,去当一团燃烧的火焰,全身心地融入实现“两个率先”的'强大洪流!

我为自己能从事城市管理事业而感到兴奋!我更为自己身边的那些在城市管理岗位上,365天如一日,战高温、抗严寒、顶风冒雨、披星戴月,创造了一处处优美整洁市容环境的战友们而骄傲!

那就是“为了城市的整洁,不畏千辛万苦,用尽千言万语”的爱岗敬业精神。

那就是“以我一人脏,换取万人净”的无私奉献精神!……。

那就是,在错综复杂的管理中,不断钝化管理矛盾的“骂不还口、打不还手”的忍辱负重精神。

那就是,在别人有需要时,主动伸手帮一把的团结协作精神。

这些精神极大地丰富了仪征精神的内涵,这些精神始终激励着我在城市管理的第一线负重奋进!

我的青春是在打造城市环境中渡过的,每天,我要走上街头,从这条街到那条巷,不停地检查、维护城市环境和秩序,及时地纠正那些乱摆乱设、乱停乱放、乱堆乱倒、乱贴乱画等违章行为。我像个露天挡车工,来回忙碌着,条条马路就是我的车间,处处靓丽就是我的心愿。因为每天要在大街小巷奔波近20公里的路程,因为要不断地规范管理、文明执法,一天下来,我累得骨头像散了架,但是当我想到在城市管理的另一个岗位上,我们的环卫工人,省劳动模范温凤美老大姐,如一日,每天都在清洗厕所,为创建卫生城市、创建文明城市曾一次次累倒的情景时,我的精神又一次振奋起来!

当我在城市管理工作中,得到社会和人民群众的支持,当我在城管局的荣誉室看到方方面面送来的几十面情真意切的锦旗,我仿佛就看到了广大市民赞许的目光和灿烂的笑容,这时我就真正体会到了城管人在打造一流城市环境中,所收获的那种喜悦与幸福。

各位领导,同志们:作为新时期的城管工作者,我要把个人的理想与实现“两个率先”的大目标紧紧联系在一起,我们城管队伍有这样的要求,这就是:政治合格、纪律严明、管理规范、执法文明。现在,我还要再加上一句,在实现“两个率先”的伟大实践中,我要创造出闪光的业绩、无愧的青春!

朋友们,让我们携起手来,打造一流的城市环境,共建我们的文明家园,让“风物淮南第一洲”,明天更辉煌!

我的演讲完了!谢谢大家!

“三农”工作情况调查报告

三、我的建议:

1.提高农民自身素质,增强农民竞争意识,增强农民的就业后劲。目前我国农业在总体上实现了温饱、进入小康社会的前两部目标,已经开始向基本实现农业现代化的战略目标迈进,然而,中国农村的现状却令人担忧。目前,我国农民整体素质较低,难以适应现代化农业需要的状况,这将成为阻碍我国农业进一步发展的最大障碍。这样,如何培养大批安心在农村的专业人才和具有较高素质的农村改造者,适应农村经济改革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就成为农村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重要任务。

四、结论和建议。

随着生产的发展,人们对物质文化生活,环境条件,社会保障条件,教育卫生社会进步的标尺。面对wto和世界经济的日趋全球化,我们必须立足我国人多地少这个基本国情,从保持全国经济、社会的稳定、协调、全面、持续发展的全局性和加强我国在竞争中独立自主地位的战略性要求出发,坚持把农业放在整个经济工作的首位,大力发展集体经济,加速农业结构的调整,加快农业增长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实现农村社会的全面发展,推进由中国特色会主义的健康吃醋快速发展。没有农村的稳定和全面发展,就不可能有整个社会的稳定和全面进步;没有农民的小康,就不可能有全国人民的小康;没有农业的现代化就不可能有整个国民经济的现代化。这是历史的必然结论。

一、“三农”目题的概念、地位。

长期以来我国的农业、农村、农民都比较落后,制约着国家的经济发展,农业、农村、农民问题已经成为现实社会较为突出的问题,找们把农业、农村、农民问题简称为“三农”问题。

当前研究的热门的话题。

在21世纪里,农业、农村、农民问题同样将在中华民族走向伟大复兴的新的历史征程中处于极其重要的位置,发挥着不可或缺的基础和保障作用。从这个意义来说,中国的社会主现代化建设成功与否取决于农业、农村、农民问题的解决与否,解决“三农”问题是中国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工作任务。党的十六大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中央新的领导集体对“三农”问题尤其重视,提出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必须解决“三农”问题。只有解决好“三农”问题,才能使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继续深化下去,才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解决农村问题是中国建设事业成败的关键。我国农村虽然有局部的繁荣,但在国际和国内市场经济的双重挤压下,中国农村处在破产的边缘,孕育着社会、经济、和政治危机。

十六走后,一系列高层会议和政策举措已勾勒出中央新领导集体施政思路的概貌。由于新领导集体面临的问题和担负的任务与以前相比有很大不同,他们的施政思路展示出不少“新的东西”。这其中,对“三农”问题的态度引人关注。

《人民日报》用第2版一整版的篇幅,刊登了新任中央政治局、国务院副温家宝的文章《为推进农村小康建设而奋斗》。这篇文章是温家宝在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的讲话,可以看出“三农”问题在新领导集体整个施政战略中具有前所未有的分量,更引人注目的是,一种新的思路和施政理念正在悄然中形成。这是一次不寻常的农村工作会议,这次农村工作会议中央特别重视,中共中央胡锦涛、国务院副温家宝以及其他3位新任政治局曾庆红、黄菊、李长春都出席了会议,显示了新一届中央领导对„三农‟问题的重视程度。”会议文件对“三农”问题的提法有了新的表述,称其为“全党工作的重程度。”会议文件对“三农”问题的提法有了新的表述,称其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而此之前的提法是“把农业放在国民经济发展的首位”、“加强农业基础地位”。会议说:“党中央、国务院决定今后每年新增教育、卫生,文化等事业经费,主要用于农村,逐步缩小城乡社会事业发展的差距。”中央新领导集体这种“三农”问题的治理理念显然是在特定的背景下形成的,“其中最重要的一个背景就是中国进入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阶段。”

二、现有的一些错误看法。

现在在很多人的意识当中存在忽视“三农”问题的错误想法,有的认为目前我国农业能基本保证全国粮食需要就可以了,主要发展工业;有的认为解决“三农”问题只要一段时间抓抓就能立竿见影,不需要长抓;有的认为“三农”问题仅仅是涉及面很窄的问题,只要就农论农就可以解决。这些都是错误的看法,实际上“三农”问题是关系到我国改革开放是否能持续进行下去,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能否实现的关键问题,它涉及到各个领域,是一个综合性的问题,需要长期不懈地调整改善,真正下力气解决的重要问题。

1、要在思想意识上重视“三农”问题,要有正确的认识。如何正确看待“三农”问题“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关系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全局的首要问题。农业兴、百业兴;农民富、国家富;农村稳、天下稳。深化农村经济改革、加快农村发展,维护农村稳定,在直面wt0的新格局状态下,“三农”这一基础的脆弱,不仅已经对扩大内需、繁荣市场、实现经济良性循环和健康发展形成极大制约,而且对社会的稳定和国家的长治久安带来极大负面影响。一些专家曾指出,只有减少农民才能保护农民,只有减少农民才能富裕农民,只有减少农民才能真正实现国家现代化,才有在下个世纪中叶达到发达国家水平。据保守统计,目前全国失约仍有5000万左右农民没有解决温饱问题,现实的难题扣形势的发展都要求我们必须比以往任何时候都应加深对解决“三农”问题重要性和紧迫性的认识,要看到中国“三农”问题的要害和关键是,在宏观战略上要解决好广大农村的发展和农村劳动力转移问题,在微观上要解决好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以及农民增收问题,这才是在我们这个农村人占绝大多数的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实现现代化的重点难点所在。

“三农”工作情况调查报告

近年来,我国的“三农”问题受到了越来越多的人的关注。党的“十六大报告”用了很大的篇幅讨论了“三农”问题。“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更是将“三农”问题的解决提到了很高的位置,认为:“农村工作是全党工作重中之重,没有农村的现代化,就没有全国的现代化;没有农村小康社会的全面建设,就没有全国小康社会的全面建设。”在这一背景下,利用暑期“三下乡”,笔者作为志愿者服务队的一员来到重庆市九龙坡区华岩镇,进行“三农”政策的宣传、有关“三农”的问卷调查。

通过宣传与调查,笔者了解了一些情况,发现了一些问题。以调查资料为基础,结合华岩镇的具体情况,在如何解决“三农”问题上,笔者提出了自己的一些观点与措施。

1华岩镇(中梁山街道)概况。

1.1地理位置重庆市九龙坡区华岩镇(中梁山街道)位于中梁山以东,重庆市主城区西部近郊,东、南与大渡口区相连,西为九龙坡区白市驿镇,北与沙坪坝重庆高新技术产业区接界。境内有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九龙园区b区。辖区面积53.43平方公里,耕地面积14158亩。

1.2行政区划与人口行政村社区居委会农业常住人口城乡总户数14个8个24701人29153户村民小组居民小组非农业常住人口101个115个67339人。

1.3经济社会发展与人民生活指标工农业总产值财政收入农民人均收入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城镇化率33.29亿元12553718元3150元8287元33.98%工农业总收入财政税收招商引资全社会固定资产投入农转非人数32.58亿元5956万元2.23亿元107528万元7942人。整个华岩镇农业常住人口为24701人,总人口为92040人,农业人口所占比例为26.837%。由表二中数据可以知道,华岩镇20农民人均收入为3150元,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为8287元,两者相差5137元,相差率为163.079%。

2.1“关注农业关注农村关注农民”大型宣传活动。在暑期三下乡的过程中,我们在华岩镇中梁山街道开展了“关注农业关注农村关注农民”大型宣传活动。我们向广大过往群众发放中央“三农”政策相关资料,向他们介绍中央“三农”问题的相关知识,同时我们还开展了有关“三农”政策的问卷调查。通过此次活动,我们发现,华岩的广大群众非常关心中共中央国务院有关“三农”的政策,然而,他们中的许多人却不了解“三农”,有的甚至不知道到底什么是“三农”。通过与他们的交谈,我们了解到,华岩镇政府在有关“三农”政策方面也曾做过一些宣传,但比较少,大部分农民对“三农”还了解的比较少,他们仅仅知道一点,他们了解的途径主要还是通过电视、报纸、杂志等一些宣传媒体。他们认为这样面对面的交流与讲解对他们了解“三农”效果很好,他们很希望以后这样的宣传能够多一些。正如宣传现场的一位老大爷对我们说的:“感谢上面(中央)对我们农民的关心,也感谢你们重庆工学院的大学生志愿者为我们送来了‘三农政策’的相关资料,希望以后这样的活动能够多一些!”

2.2关于“三农”的问卷调查。在宣传“三农”政策的同时,我们还做了一些问卷调查。我们共向过往群众发放问卷120份,回收109份,回收率90.833%。我们的问卷共有11道题,其中8道是选择题,2道是填空题,1道问答题。8道选择题中3道有固定的答案,5道答案不定。

2.3调查结果。在回收的109份问卷中,我们抽取其中的有效问卷98份。我们对这些问卷进行了统计分析。(针对其中的四个问题)问题如下:

1)“三农”问题的“三农”是指:a农民b农业c农村d农户e农田。

3)您是怎样知道有关“三农”政策的?a看电视b听广播c别人告诉我的d政府宣传的。

统计分析的结果,我们不难发现:在华岩镇,对于什么是“三农”,竟有36.735%的人不知道;而对于哪一项税收被取消了,也只有73.469%的人知道;除此之外,他们在了解“三农”政策的途径以及对“三农”政策的关注程度方面也存在着问题。再加上我们调查分析与走访农户,同时结合华岩镇的实际情况我们不难发现问题所在:政府宣传力度不够,农民不是很了解“三农”政策;“三农”政策没有很好的落实;“三农”政策的出台对于农民朋友来说,他们好像并未得到什么真正的实惠;农民增收仍然很困难,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还是很大。我想,所反映出来的问题不仅仅是华岩镇的问题,更是目前我国广大农村普遍存在的问题。那么要如何去解决这些问题呢?我们应该做些什么呢?笔者接下来将讨论这个问题。

3认识与思考通过这一次的宣传调查,我们对“三农”问题有了更深入的理解,我们认识到了落实“三农”政策中存在的一些问题与障碍。“三农”问题是中国经济发展中的一个大问题,一个相当重要的问题,它关系着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成败。“农业兴,百业兴;农民富,万家富;农村定,天下定!”所以,我们一定要重视“三农”问题,想方设法解决“三农”问题。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这些方面着手。

3.1加强“三农”政策的宣传力度,切实贯彻落实“三农”政策。

3.2增加农村剩余劳动力充分就业。为此,我们可以采取以下的途径。

1)尽快打破造成城乡分割对立的二元社会经济结构,缩小城乡居民的收入差距。

2)把我国的广大西部地区开辟为农民充分就业的广阔战场。

3)进一步解放思想,加大向国外输出劳动力的力度,增加其数量。

4)将城镇化作为农民就业的主渠道。

3.3从农村内部着手,解决“三农”问题。解决农民充分就业的问题,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是一项伟大而庞大的系统工程,这就需要一个相对较长的历史过程。笔者认为,除了以上的措施外,我们还可以从农村内部入手,进一步的深化改革,来解决这一问题。

1)提高农村劳动力的素质,培育他们竞争意识,增强他们的就业后劲。

2)进行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与创新,积极发展我国农业的优势产业。如蔬菜、水果、畜牧、水产品等劳动密集型及技术密集型产业。

3)提高农民的组织化程度(如恢复建立农民自己的组织——农会),建立健全多种符合我国农村实际的新型合作经济组织。从而使得农民的意见和想法、基层的矛盾和问题可以有通畅的反映渠道,不至于造成决策的迟缓和失误。同时,提高农民的组织化程度还能够增强农民抵抗自然风险和市场风险的能力,增强抵抗来自于各方面的侵犯农民权益的能力。

3.4引导农民,转变他们的思想观念,大力发展乡镇企业。要发展乡镇企业,就要涉及到一个征地的问题(这个问题在华岩镇是存在着的,而且还比较激烈)。然而,在经历了封建社会的土地地主所有制后,进入了社会主义社会的农民朋友好不容易才分到了土地,现在又要从他们手中拿走,他们肯定是不愿意的。而且,发展乡镇企业,农民能不能得到更多的实惠?可不可以赚到更多的钱?他们的日子是不是会更加的好?这一系列的问题他们都在怀疑,都不敢过分的相信,也就不敢轻易地放弃手中的土地。这就要求我们的政府做大量的工作,通过宣传,引导他们,转变他们的观念,让他们认识到发展乡镇企业的好处多多,将会对他们更有利,他们的日子将会过的更好。

3.5加快农业现代化建设的步伐,走农业现代化之路。农业现代化建设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实现农业现代化又是一个长期而艰巨的任务。根据目前我国的实际,我们既不能走以美国和西欧国家为代表的人少地多型的以机械化和化学化为特征的道路,也不可照搬以日本为代表的人多地少型的以生物技术为侧重的道路。我们要依据我国的国情、国力、农情、农力,选择一条既重视机械化、化学化和水利化,又侧重生物技术采用的具有中国特色的农业现代化道路。在农业现代化路径的选择上,笔者认为以下几点很重要。

3.51农业土地制度创新。我们可以从这几个方面来做。

1)制定农业用地有偿转让的法律法规,建立土地使用权流转制度(当然并不是完全的土地私有化),确保土地流传依法有序进行。

2)设立农用土地转让市场,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

3)建立承包土地社会保障的替代机制。4)建立土地补偿机制。

3.52农业生产经营组织制度创新——农业产业化。农业产业化最早产生于20世纪50年代的美国,然后迅速传入西欧、日本、加拿大等发达国家。农业产业化的运作对这些发达国家的农业现代化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而随着我国农业现代化进程的演进,农业和农村经济中久已存在的深层次矛盾日益暴露出来。要解决这些矛盾,需要进行农业生产经营组织制度创新,即在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基础上,实行农业产业化。那么到底如何来实行农业产业化呢?我们可以采取哪些措施呢?根据目前我国农业产业化面临的问题,笔者提出以下几点想法。

1)大力发展龙头企业。龙头企业内联千家万户,外联国内外市场,它是发展农业产业化的关键环节。实践证明,建立起一个龙头企业就能够带动一种或多种农产品的综合开发。可谓“龙头兴,则产业兴”!

2)大力培育主导产业。充分利用当地资源优势和资源潜力,开发市场需求旺盛、前景好且有继续开发潜力的产业。

3)加强农产品商品基地的规划与建设。实行“围绕龙头建基地,突出特色建基地,连片开发建基地”的基本方针,切实保证在农业产业化中起基础作用的“商品批量供给大本营”的建设。

3.6加大培养农业高科技人才的力度,造就越来越多的农业高级科学技术人才。随着我国工业化、城镇化的推进,耕地的减少将是一个大的趋势,如何在越来越少的耕地上解决中国人吃饭的问题,这个重任也只有依靠农业的高科技才能完成。正如中国农业大学党委书记瞿振元先生所说的:“农业的根本出路在科技在人才!”

4结束语。

“三农”问题是一个宏大的课题,涉及到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各个方面,对这一课题的研究应该说是一个挑战,而如果从我国农民的根本出路入手,将农业、农村和农民三者结合起来进行研究更是一个严峻的挑战。由于笔者生于农村长于农村,作为农民的孩子,我对农民的酸甜苦辣有着切身的体验,对农村的种种变迁有着深切的感受。我很关注“三农”这一问题!当然,笔者的这篇文章绝对谈不上什么研究,不过是笔者看到了一些现象,发现了一些问题,产生了一些想法,然后经过认真的思考,翻阅了一些资料,最后将自己的认识与想法用文字表述了出来而已。还望各位批评指正!笔者相信,只要我们的政府、农民朋友以及社会各界人士共同努力,采取得力的措施,“三农”问题的解决很快就会变成事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