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合同范本>小学二年级数学第一单元教案(精选16篇)

小学二年级数学第一单元教案(精选16篇)

作者:念青松

教学延伸是教案设计的一项重要内容,我们要给学生提供拓展学习的机会。在这里,小编为大家整理了一些优秀的二年级教案,供大家参考,希望对大家的教学工作有所帮助。

人教版小学二年级数学第一单元教案

1、充分挖掘教材结合学生实际进行再设计。

教材中对于乘法结合律和交换律的探索是两个分散的情景,在第一次的备课时我依据书上的过程设计教学,可试课时发现在探索结合律时,学生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去计算小长方体的块数,但几乎没有用括号的。他们习惯于先算哪一面就把哪两个数字写在前面,教师在引导出书上的算式上也有些牵强,而且我发现学生列出的这些算式中本身就有乘法的交换律。那么何不先探索乘法交换律,把探索交换律的过程作为探索结合律的阶梯,由浅入深,由易到难会让学生更容易接受。因此,我大胆改变教材结构,先探索乘法交换律,并利用淘气这个人物把书中分散的情景进行整合,突出整体性。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2、注意渗透一种科学的学习方法。

对于结合律的教学,不应仅仅满足于学生理解、掌握乘法结合律,会运用乘法结合律进行一些简便计算,重要的是让学生经历一个数学学习的过程,在学习中受到科学方法、科学态度的启蒙教育,本节课我抓住这一教学重点,有意识地设计了“创设情景,发现问题————提出假设,举例验证————概括规律”三个教学环节,使学生经历探究过程,并在此过程中注意渗透“探索与发现”的一般方法,学生学得积极、主动。

3、体现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交流。

数学课程标准中提出: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上。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当然独立思考是合作的前提,没有独立思考的合作交流是空的,在本教学中也有体现,例如在进行猜想验证的教学环节中,我要求每个学生自己先写一个式子,再四人小组进行交流,最后全班进行交流。为学生搭建充分参与数学活动的平台,帮助学生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中真正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

小学数学二年级第七单元教案

本节课是一节练习课,在学生学习《不含括号的四则运算》的基本上进一步进行的巩固练习。还记得,在上一节课上教学完时,发现学生对一节课的内容,知识点掌握的还是不错,课堂的习题做的也很好的,自己感觉还可以。可是,当今天早晨拿到学生的作业时,发现学生的出错率很高,主要的出错是,学生对运算顺序掌握的不好,这不就是本节课的重点吗?是呀,在上节课中自己讲的也很清楚,学生总结的也很高呀。现在回想一下,的确自己疏忽的方面有很多,首先是对于重点内容把握不够,虽然我在备课时知道这节课的重点是什么,但在实际操作时,我没有把握好重点。其次,对于学生的期望太高,在讲完例题,要做练习时大部分学生都会做,并有学生说出了“先乘除,后加减”。当时自己也肯定了学生的说法,并且利用课间还重复了一遍。而且在总结算法时,我们还一起总结了在没有括号的算式中,我们要先算乘除法,再算加减法。可是在学生的作业中真的是先“乘”“除”吗?针对学生作业中出现的以上情况,我在本节课中是这样想的:

首先要明确算法,算式中有乘法和加减法,应先算乘法,并且让学生用横线标注;。

其次,针对学生作业中出现的不同错误情况进行展示,然后集体进行纠错;最后,在本节课中还应加大强化算法练习。让学生经历不同类型题的变式训练,强化学生的思维能力。经过又一节的教学,发现学生有了很大的进步,不再是拿到题目,盲目的去完成了。通过对学生作业中的错误的原因仔细分析,可以发现自己课堂中的不足之处,故以后再改学生的作业和做课堂练习时,要认真仔细的分析每一个学生的做法,从而发现自己教学中的不足,以使及时的改正。

文档为doc格式。

人教版小学二年级数学第一单元教案

一、充分体现数学探究型课型的特点。

本节课我按照游戏操作引入——产生问题——猜想——验证——推广运用这一主线组织教学的。让学生在行动中生问题,由问题生猜想,由猜想生价值。教学中,我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和空间去经历摆一摆、画一画、算一算的自主探索过程,虽然花的时间比较多,一些课后的练习不能在这堂课中解决,但是我认为是很值得的,我们不光是获得结论,更应该让学生经历探究过程,培养学生科学的探究态度和初步的探究能力、思维得到发展。

二、关注对学生学习过程的评价,创设融洽的学习氛围。

本节课我比较注重创设良好的学习氛围,以问题为中心,吸引学生积极思考,主动探究,形成师生互动,同时还注重用激励式的语言评价学生,激发学生积极思考,主动探求。

本课时的教学内容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四年级下册第33—35页中的乘法交换律和乘法结合律。这部分内容是在教学了加法的运算定律及其相关简便运算后学习的。我主要是从下面几个环节展开教学的。

1、复习环节,我首先让学生共同回忆了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因为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乘法交换律和乘法结合律,实际上加法交换律和乘法交换律、加法结合律和乘法结合律,它们的基本原理一样,只是所处的运算不同。我在教学中,就充分把握这一点,引导学生利用旧知迁移新知,自主探究出乘法的交换律和结合律。还进行了诸如“2×5,25×4,125×8,20×5,……”这样的口算题训练,其目的之一是通过这组口算题的练习,明确这些题目的共同特点是都是乘法运算,而且积是整十或整百或整千数,为后面运用乘法的交换律和结合律进行简便计算奠定了基础,其目的之二是通过这一组乘法口算,揭示今天的学习内容。

2、探究新知环节,我主要是通过引导学生对主题图的观察,让学生探究解决“负责挖坑、种树的一共有多少人?”和“一共要浇多少桶水?”这两个问题,找出解决问题的相关信息,并会用不同的方法解答。在此基础之上,再引导学生通过对两种方法的比较,归纳总结出乘法交换律和乘法结合律。随后还引导学生学会运用刚刚学到的乘法交换律和乘法结合律进行简便计算,培养了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

3、巩固练习主要穿插在各个知识点的教学之后,及时反馈学生对各个知识点的掌握情况。注重引导学生经历解决问题的过程,让学生在体验过程的同时感受到了成功的喜悦。

当然,在教学过程中,也存在很多的不足,如。

1、在推导规律的过程中,导课比较快主观上是时间紧张,可课后想想,实际上是引导不到位,难以完整地总结出乘法结合律。结果,有个别学生对乘法结合律不太理解,运用时问题较多。

2、教学语言还要注意精炼,有时还是喜欢重复学生的回答。

3、要注意多媒体运用和板书的有机结合。

今后的工作中,要多向以下几个方面努力。

1、多听课,多学习。学习优秀教师的新思想、新方法,改善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教学艺术和课堂效率。

2、加强同科组教师之间的沟通和交流,相互学习,取长补短,共同进步。

3、认真钻研教材,把握好教材的重点、难点、关键点、易混点,上课时才能做到心中有数。

小学数学二年级第二单元的教学教案

教学目标:。

1、让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掌握6的乘法口诀。

2、培养学生简洁地表达和迁移类推的能力。

3、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探索精神和创新意识。

教学重点:6的乘法的意义。

教学难点:总结出6的乘法口诀。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1.呈现情境。

谈话:今天我们要到儿童乐园里去玩一玩。(课件呈现儿童乐园的场景并定格在木马转盘上)。

2.提出问题。

(1)木马转盘一次可以坐几个人?

(2)哪6位同学愿意在一起骑木马?让学生自由结合,组建6人小组。

(3)一次可以坐6人,2次可以坐几个6人,共是多少人?让2个小组的学生走到教室前面来,大家看一看。

二、经历过程,自主探索。

1.自己尝试。

2.出示表格:

先让学生独立思考上面提出的问题,自己尝试计算、填表。

3.交流探讨。

小组内交流:自己是怎样想的?怎样算的?

班内汇报:各组是怎样解决这些问题的?

结合学生的汇报,组织探讨:

(1)表格中填出的.数各表示什么意思?(板书:1个6相加、2个6相加6个6相加)。

(2)你能列出乘法算式吗?积是多少?怎样知道的?让每个学生都写出6个乘法算式,写好后相互检查。

4.编口诀。

(1)你能编出6的乘法口诀吗?

说给小组内的同学听一听,让他们评一评。

(2)整理口诀。

这些口诀,你们能按一定的顺序排一排写出来吗?写好后小组内相互检查。

(3)记口诀。

把口诀读一读。说说哪几句容易记住,哪几句难记?相互介绍自己记口诀的方法。

利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自由记口诀。

师生对口令记口诀。

5.用口诀。

口算:62656361。

说说你是怎样想的。

三、综合应用,拓展延伸。

1、做想想做做第一题。

学生各自做题,把得数填在书上,共同较对。

2、做想想做做第二题。

3、做想想做做第四题。

a6个2相加是多少?

b两个乘数都是6积是多少?

4、做想想做做第5、6题,让学生去观察图再进行讨论并集体讨论。

5、课堂作业,做想一想第三题。

四、总结评价。

谈话:通过今天这节课的学习你知道了什么?还想知道什么?

板书设计:

认识6的乘法口诀。

一六得六,二六十二,三六十八,

四六二十四,五六三十,六六三十六。

作业设计:

1、62=36=64=65=。

46=66=56=63=。

2、根据口诀,写出两道乘法算式。

小学二年级数学第六单元树林医生第一课时教案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有了路线图,还要认识路线图才能不迷路,所以认识路线很重要,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认识路线”。

到了抚顺,笑笑住在十道街的叔叔家里,她想到去劳动公园去玩,应该做几路公交车?

二、小组合作、探究新知。

(一)从十道街到新华大街的行驶路线。

(1)从十道街出发向行驶站到三道街,再向行驶站到西一路,再向行驶站到百货大楼,再向行驶站到友谊宾馆,再向行驶站到劳动公园。

1、瞧,这里是一张1路车从十道街到新华大街一段的公交路线图。仔细看图,你能按照1路公交车的路线说一说,我们乘车从十道街按照什么方向,怎么走到劳动公园?请你当小司机,手握方向盘自己说一说。

2、小组讨论,在小组里说说自己的想法。

3、学生汇报,课件演示。

(二)从劳动公园到十道街的行驶路线。

1、笑笑游完劳动公园要回到十道街又该怎么走呢?同桌互相说一说。

(2)从劳动公园出发向行驶站到友谊宾馆,再向行驶站到百货大楼,再向行驶站到西一路,再向行驶站到三道街,再向行驶站到十道街。

2、把结果记录在练习卡上。

3、学生汇报,课件演示。

4、对照答案订正错误。

(三)看路线图回答问题。

(1)小明从三道街出发坐了4站,他是在哪站下车的?说说他的行车路线。

(2)小红坐了3站在百货大楼下车,她可能是在哪站上车的?她又是怎样走的呢?让我们来验证一下,课件演示。

(3)你想从哪儿到哪儿去?在小组内交流你的行车路线。

(3)你还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在小组内交流。

小结:我们在乘车的时候,首先要了解车的行驶方向,然后根据需要,正确的选择乘几路公交车和下车地点。

三、自主参与、拓展练习。

1、这是笑笑的小表妹小红上学和放学的回家的路线图。

说出小红上学和放学的回家的路线,同桌互相说一说,再填在书上。

学生汇报,课件演示。订正错误。

2、笑笑为了感谢同学们为他指路,请你们到“海上乐园“去游玩,但是我们要先弄清它的内部路线图,防止迷路。我想这一定难不倒大家的。(出示”海上乐园“彩图)。

提问:a海底世界,海上乐园,居民区,果树林分别在中心公园的什么方向?

b居民区的居民怎么走可以到山洞?

四、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五、总结评价。

本节课你有哪些收获?

设计一张从家到学校的导游路线。

小学数学第五册第一单元教案

对鲁迅文化观的研究仍然是新世纪的一个持续不衰的话题。与以往不同的是,中国学人在深化鲁迅与中国文化的话题时,不再过于注重鲁迅的“反传统”或对鲁迅的“反传统”作偏于一端的简单理解,而是采取了更科学、更辩证、更实事求是的分析态度。王富仁的系列长文《鲁迅与中国文化》认为,鲁迅与中国文化的关系是:鲁迅“并不绝对否定中国古代的任何一种文化,但同时也失望于中国古代所有的文化”,鲁迅“了解中国古代的文化传统,同时也毅然地反叛了中国古代的文化传统”。王富仁还特别注意把鲁迅放在中国文化历史发展的宏大建构中审视鲁迅思想与中国文化主体的内在联系及生成,这对于如何建设中国的现代文化,具有十分深刻的启迪意义。

陆耀东在《“五四”时期的鲁迅与传统文化》中指出,“鲁迅当时对以儒家文化为主体的传统文化整体确持否定态度,但对其他文化派别(如墨家)和儒家内部的异化的声音(从屈原到曹雪芹)则有所肯定。”张永泉在《从天地观看鲁迅早期文化思想》中认为,鲁迅留日时期“对以普崇万物特别是敬天礼地为‘本根’的中国传统文化是完全肯定的,对以此为‘始基’的‘一切睿知义理与邦国家族之制’是完全肯定的。”

只是到了五四时期才展开对封建家族制度和礼教制度激烈而深刻的批判,并“深刻揭露了中国传统天地观的本质,原来这不过是历代儒者为了推行他们的思想主张而臆造出的骗人的手段。”胡兆铮的《鲁迅笔下的“天”及其他》指出,“天”与“无”在传统文化意义上是相通的,而鲁迅终生坚定不移的战斗目标则是与“天”争斗。沈庆利的《试论鲁迅的农民战争观》认为,鲁迅尽管没有全面否定农民战争,但鲁迅确实地“从文化心理学的角度,把农民战争和农民起义作为特定的历史文化现象,加以独到而深邃的剖析和批判。”主要“批判了农民战争的野蛮性和残忍性”,“抨击了农民起义和农民战争的发动者”,揭示他们“与原始宗教的密切联系”。

关于鲁迅和宗教文化的关系,王富仁在《鲁迅与中国文化》中认为,鲁迅与“佛家文化对于物质世界虚幻性的揭示和对于人生痛苦的解析”产生过强烈的共鸣,并受到佛家文化动态地体验性地把握社会人生的方式的影响。但鲁迅对佛家文化的虚无主义人生哲学持否定态度。哈迎飞的系列长文《鲁迅与佛教文化关系论》从“鲁迅、尼采与佛教”、“以一身来担人间苦”、“谈鬼物正像人间”三个不同的角度细致、深入地分析了鲁迅与佛教文化的关系,不仅揭示与论证出鲁迅与佛教或远或近的内在原因,还对佛教对鲁迅思想与创作的实际影响及意义做了阐释。管恩森《耶稣・撒旦・鲁迅――鲁迅与基督教关系发微》侧重揭示了鲁迅与基督教在精神层面的契合点:“精神主体的推重”、“面对庸众的先觉者”、“反传统的异端力量”。王家平的《再论鲁迅与中外宗教文化》对鲁迅与宗教文化的关系以及鲁迅在接受宗教文化的过程中思想的发展变化做了系统的梳理。

二年级数学第一单元教案

1.使学生会看钟表上的半时,1.8.2认识半时|人教课标版。

2.培养学生遵守时间、珍惜时间的良好生活习惯。

整时与半时的区别,半时的两种写法。

多媒体课件、钟表模型、投影仪。

一.创设问题情境。

1.出示明明起床、吃饭、读书、运动的图片。

2.提出问题。

生:明明早晨6点就起来了。

b.他在什么时刻吃早饭呢?这个时刻以前我们没有学过,你知道吗?

生:7时半。

c.那么明明是在什么时刻开始读书的呢?

生:他在8时半读书。

d.下午明明他们有一节体育课,你知道明明踢球是在什么时刻吗?

生:3时半他在踢球。

揭示课题:明明是个很守时的孩子,他每天6时起床,7时半吃饭,8时半读书,3时半踢球。

今天,我们一起来认识半时。(板书)。

二.自主探索,合作交流。

1.课件出示3时半钟面。

a.你能说出这是什么时刻吗?请用你的学具钟表,依照图上钟面拨一拨。

b.说一说,你发现了什么?四人小组讨论一下。

学生自主汇报:时针指向3和4中间,分针指向6,就表示3时半。

3.依次出现4时半、10时半、7时半。

请小朋友们观察,并动手拨一拨,说一说。

a.你们发现了什么?

生:我们发现4时半、10时半、7时半它们的分针都指向6,小学数学教案《1.8.2认识半时|人教课标版》。

b.半时和整时分针指的位置有什么不同?

生:整时它的分针都指向12,半时它的分针都指向6。

总结得出:几时半的时候,分针总是指向6,时针总是指在两个数的中间。

4.引导学生观察半时的写法。(讨论)。

整时有几种表示法?想一想半时的电子表表示法应该是怎样的呢?

生归纳:电子表的半时用“30”表示。点左边是几,点右边是“30”,就表示几时半。

三.实践应用。

1.想一想你自己的生活,说一说自己一天的生活中,几时半都在做什么,加深对半时的认识。

完成小英的作息表。

2.游戏活动。

a.教师说出几个时间,让学生用钟表学具拨一拨。

b.同桌合作,一个说时刻,另一个拨出来,相互交换。

四、全课小结。

今天大家都学会了新本领。我们可以一起来帮助小蜜蜂完成它的日记了。

同学们,我们认识了钟表,知道了时间是很宝贵的,希望小朋友们像明明一样做一个遵守时间和珍惜时间的好孩子。

五.拓展创新。

为自己设计一个快乐的星期六。

[让学生通过设计星期六的活动,激发学生学数学、用数学的兴趣。]。

认识半时是认识钟表的第二节课,学生已经在前一天认识了钟面也知道了整时的表示法。这节课是上一节课的延伸。我的设计上主要是要让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去主动的获取知识。

一.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本节课初通过让学生帮明明写日记的'要求,让学生产生帮助别人的意识,有了一定的目标性,因而很快地进入了状态。学生的学习是主动积极的。

二.自主探索,合作交流。

这节课很多知识的总结都是由学生通过自主的讨论,操作自己得出来的。学生通过观察,以及动手拨一拨、认一认,自己找出半时的时候分针、时针所指位置的特点。在反复操作中强化学生对半时的印象,但又不觉得枯燥。因为即使在练习的设计上,我也力求多变和有趣,通过游戏的形式去巩固。师生互动、生生互动。

三.实践应用,拓展创新。

用实践应用活动巩固知识,更贴近孩子的生活实际,使学生感受到生活中的数学。在课末布置的作业中让孩子为自己设计一个愉快的周末,使所学知识能够真正派上用场,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自理自主能力。

小学二年级数学第三单元《单元综合练习》教案

教材分析:

本单元包括三部分内容:认识轴对称、平移和旋转、剪一剪等。这些内容都是学习空间与图形知识的必要基础,对于帮助学生建立空间观念,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都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教师应该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随时引导学生把所学的数学知识应用到生活中去,解决身边的数学问题,了解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体会学习数学的重要性。

学情分析:

轴对称、平移和旋转都是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经常看到的现象,是两种基本的图形变换。二年级学生的能力差别比较大,学习态度、学习兴趣和学习习惯也有不同的层次,对空间图形的理解水平参差不平,针对这一实际情况,对不同的学生课时目标也应有不同的要求。本单元的平移、旋转和轴对称知识的综合运用,有利于学生进一步认识图形的变换,发展他们的空间观念。教学时,可以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让学生观察日常生活中所熟悉的物体,注重实践活动的丰富多样性,帮助学生发展空间观念,使学生能在不同数学活动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同时可以获得广泛的活动经验。

教学目标:

1、知识技能:使学生学会辨认轴对称图形;结合实例,初步感知平移、旋转现象。

2、数学思考:通过观察、操作、想象,经历一个简单图形经过平移、旋转或轴对称制作复杂图形的过程,能有条理地表达图形的变换过程,发展空间观念。

3、问题解决:经历运用平移、旋转或轴对称进行图案设计的过程,能灵活运用平移、旋转和轴对称在方格纸上设计图案。

4、情感态度:通过观察、操作活动,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学会欣赏数学美。

教学重点:

从实物对称抽象出轴对称图形,感知旋转与平移现象。

教学难点:

正确判断、区别旋转与平移现象,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教学目标:

1、整理和练习图形和变换,巩固平移和旋转的表象

2、培养学生动手实践的能力。

3、培养学生合作交流互相帮助的合作意识。

重点难点:

画平移的后的图形

教学过程:

一、数平移距离

1、观察43页第一题,让学生说一说怎么样数平移的距离。

2、动手涂颜色。

3、让学生说说是怎么样找到那条船的。

二、画平移后的图形。

1、先让学生给43页第二题的四个点标上记号。

2、问学生,图形移动3格上边的点移动几格?图形的大小还是保持原来的样子吗?

3、学生讨论,该怎么样画平移后的图形。

4、学生汇报方法。

5、老师总结:先找好四个点移动后的位置,再把四个点连起来就可以得到一个平移后的图形。

6、学生自己动手完成第2题的两个要求。

7、独立完成44页第5题。

三、判断练习

1、判断哪些物体的运动是平移和旋转。

2、判断哪些角是直角,锐角和钝角。

四、动手操作

1、自己动手或小组合作完成45页的做一做。

五、动手完成剪一剪。自学剪一剪,在全班展示作品。

教学反思:

结合动手操作,才能让学生更好的理解平移现象。强调无论怎么平移,方向是不变的这个道理。

二年级语文第一单元教案

2、《草》是(唐)朝的大诗人(白居易)写的,他写这首诗时才(16)岁。《草》这首诗原来的题目是《赋得古原草送别》。这首诗描写了(草顽强的生命力),诗中赞美小草顽强生命力的句子是(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3、《宿新市徐公店》描写了(六)种景物,分别是(篱落、径、树、儿童、黄蝶、菜花)。诗的前两行是(静态)描写,后两行是(动态)描写。描写儿童找不到蝴蝶的原因的诗句是(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

4、《笋芽儿》一文中描写美好春光的句子是(桃花笑红了脸,柳树摇着绿色长的辫子,小燕子叽叽喳喳地叫着……)

5、在《小鹿的玫瑰花》中,鹿弟弟说小鹿的玫瑰花没有白栽是因为(他不仅美化了环境,为别人带来了快乐,而且自己也从中得到了快乐。)

1、背写第2课《古诗两首》。

2、背写第17页上的“读读背背”及补充的春联。

(1)杨柳绿千里,春风暖万家。 (2)黄莺鸣翠柳,紫燕剪春风。

(3) 春风放胆来梳柳,夜雨瞒人去润花。(4)春风一拂千山绿,南燕双归万户春。

(5) 艳阳照大地,春色满人间。 (6)一帆风顺年年好,万事如意步步高。

3、背诵第18页上的“宽带网”。

春天里开的花可真不少,有 迎春花、玉兰花、杜鹃花,还有桃花、杏花、梨花、苹果花…… 许多城市或地区都有自己的市花或区花。如洛阳是 牡丹花,北京是 月季花,澳门是 莲花,香港是 紫荆花,郑州是 月季花。

羞(害羞) 俺(俺的) 鹊(喜鹊) 杜(杜鹃) 容(容易)徐(徐徐)蔬(蔬菜)

差(差别) 掩(掩护) 鹃(杜鹃) 牡(牡丹) 荣(光荣) 除(除法) 疏(疏远)

未(未来) 仍(仍然) 冈(山冈) 拐(拐弯) 烧(烧火) 冒(冒险) 度(温度)

末(末尾) 扔(扔掉) 岗(岗位) 别(别人) 浇(浇花) 帽(帽子) 渡(渡过)

列(列车) 绵(绵羊) 探(探听) 摇(摇头) 躲(躲开) 店(商店) 枯(干枯)

烈(热烈) 棉(棉花) 深(深浅) 遥(遥远) 射(照射) 站(车站) 苦(苦难)

芽(发芽) 菜(白菜) 换(交换) 第(第一) 歌(唱歌) 抽(抽水) 净(干净)

讶(惊讶) 彩(彩色) 唤(呼唤) 弟(弟弟) 哥(哥哥) 油(石油) 静(安静)

微(微笑) 才(刚才) 西(西瓜) 大(大家) 安(平安) 本(本来) 呼(呼吸)

薇(蔷薇) 材(木材) 牺(牺牲) 达(到达) 按(按时) 笨(笨重) 乎(胖乎乎)

躲躲藏藏 遮遮掩掩 叽叽喳喳

1、渐渐地:雨渐渐地停了。 ( 我渐渐地长大了。)

2、静静地:小鹿静静地躺在床上养病。(我静静地坐在沙发上听音乐。)

3、惋惜地:妈妈惋惜地对我说:“这次考试,你要是在认真点就好了。”

小明惋惜地对我说:“这次拔河比赛,我们班又输了。”

4、……像……,像……:弯弯的月牙儿像小船,像镰刀,又像眉毛。(结合园地一复习)

1、描写春天的古诗及诗句:

《春晓》: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春日》: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绝句》: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春思》:春风多可太忙生,长共花边柳外行。

小学二年级语文第一单元教案

2、《草》是(唐)朝的大诗人(白居易)写的,他写这首诗时才(16)岁。《草》这首诗原来的'题目是《赋得古原草送别》。这首诗描写了(草顽强的生命力),诗中赞美小草顽强生命力的句子是(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3、《宿新市徐公店》描写了(六)种景物,分别是(篱落、径、树、儿童、黄蝶、菜花)。诗的前两行是(静态)描写,后两行是(动态)描写。描写儿童找不到蝴蝶的原因的诗句是(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

4、《笋芽儿》一文中描写美好春光的句子是(桃花笑红了脸,柳树摇着绿色长的辫子,小燕子叽叽喳喳地叫着……)

5、在《小鹿的玫瑰花》中,鹿弟弟说小鹿的玫瑰花没有白栽是因为(他不仅美化了环境,为别人带来了快乐,而且自己也从中得到了快乐。)

1、背写第2课《古诗两首》。

2、背写第17页上的“读读背背”及补充的春联。

(1)杨柳绿千里,春风暖万家。 (2)黄莺鸣翠柳,紫燕剪春风。

(3) 春风放胆来梳柳,夜雨瞒人去润花。(4)春风一拂千山绿,南燕双归万户春。

(5) 艳阳照大地,春色满人间。  (6)一帆风顺年年好,万事如意步步高。

3、背诵第18页上的“宽带网”。

春天里开的花可真不少,有 迎春花、玉兰花、杜鹃花,还有桃花、杏花、梨花、苹果花……   许多城市或地区都有自己的市花或区花。如洛阳是  牡丹花,北京是  月季花,澳门是 莲花,香港是 紫荆花,郑州是 月季花。

羞(害羞) 俺(俺的) 鹊(喜鹊) 杜(杜鹃) 容(容易)徐(徐徐)蔬(蔬菜)

差(差别) 掩(掩护) 鹃(杜鹃) 牡(牡丹) 荣(光荣) 除(除法) 疏(疏远)

未(未来) 仍(仍然) 冈(山冈) 拐(拐弯) 烧(烧火) 冒(冒险) 度(温度)

末(末尾) 扔(扔掉) 岗(岗位) 别(别人) 浇(浇花) 帽(帽子) 渡(渡过)

列(列车) 绵(绵羊) 探(探听) 摇(摇头) 躲(躲开) 店(商店) 枯(干枯)

烈(热烈) 棉(棉花) 深(深浅) 遥(遥远) 射(照射) 站(车站) 苦(苦难)

芽(发芽) 菜(白菜) 换(交换) 第(第一) 歌(唱歌) 抽(抽水) 净(干净)

讶(惊讶) 彩(彩色) 唤(呼唤) 弟(弟弟) 哥(哥哥) 油(石油) 静(安静)

微(微笑) 才(刚才) 西(西瓜) 大(大家) 安(平安) 本(本来) 呼(呼吸)

薇(蔷薇) 材(木材) 牺(牺牲) 达(到达) 按(按时) 笨(笨重) 乎(胖乎乎)

躲躲藏藏  遮遮掩掩  叽叽喳喳

1、渐渐地:雨渐渐地停了。    ( 我渐渐地长大了。)

2、静静地:小鹿静静地躺在床上养病。(我静静地坐在沙发上听音乐。)

3、惋惜地:妈妈惋惜地对我说:“这次考试,你要是在认真点就好了。”

小明惋惜地对我说:“这次拔河比赛,我们班又输了。”

4、……像……,像……:弯弯的月牙儿像小船,像镰刀,又像眉毛。(结合园地一复习)

1、描写春天的古诗及诗句:

《春晓》: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春日》: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绝句》: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春思》:春风多可太忙生,长共花边柳外行。

二年级数学第一单元教案例文

教学内容:苏教版二年级下册第64--66页例题及想想做做相关内容。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结合具体生活情境认识角,能正确找出(指出)物体表面或平面图形中的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会用不同的方法和材料来做角。

2.能力目标:操作活动中感知角有大小。

3.情感目标:创造性使用工具和材料来制作一个角和比较角的大小的过程中,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

教学重点:

在直观感知中抽象出角的形状,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

教学难点:

体验理解角的大小与两边开叉的程度有关。

教学准备:

实物投影仪、ppt、小棒、线、纸片、三角尺等。

教学过程:

(二)利用学生已有认知经验,导入新课。

1.从生活中的角引入数学图形中的角。

师:板书“角”字。

谈话:看到这个字你能想到些什么?

今天这节课我们来研究数学图形中的角。

2.揭示并板书课题:认识角。

(三)引导探究角。

(3)联系实际,感知角的特征。

谈话:角是个调皮的娃娃,特别喜欢玩捉迷藏,你能在这些物体的面上找到角吗?

出示扇子、三角尺、钟面、剪刀的图片。

同桌一起找一找。

汇报交流,总结。

(二)抽象图形,形成表象。

1.抽象出图形。

谈话:让我们把角从物体中请出来。

说一说,他们有什么相同的特征?

引导说出:尖尖的,直直的。

2.摸角,感受角的特征,明确各部分名称。

谈话:请同学们拿出三角尺。

为什么把它叫做三角尺?

你能指出三角尺上的各个角吗?

摸一摸三角尺上有角的地方,在手心轻轻按一下,看看留下了什么?

再摸一摸尖尖地方的两旁,有什么感觉?

尖尖的地方是角的一个组成部分,叫顶点。

直直的两条线是角的边。

3.画角。

边画边讲解画角的步骤。

4.快速说出屏幕上角的各部分名称。

5.清晰角的表象。

师:请同学们闭上眼睛回忆一下我们刚刚认识的角是什么样的,把它记在心里。

6.根据学习经验,准确辨认角。

这些图形,哪些是角,哪些不是角?

学生做出判断,并说出判断的理由。

7.数出平面图形中的角。

谈话:看同学们学的这么认真,图形朋友们也想考考大家,想接受挑战吗?

出示图形,数出每个图形里各有几个角。

学生汇报结果,并指出每个图形里的角。

8.寻找生活中的角。

(1)谈话:小朋友们已经认识了角,能够准确辨认角,还能数出图形里到底有几个角,真了不起!

其实我们的身边到处都藏有角,仔细观察,你还能在哪些物体的面上找到角?

(2)同桌互相指。

(3)汇报交流,规范指角的方法。

(三)动手操作,体会角的特征。

1.创造角。

(1)明确要求。

每种材料只做一个角。

小组合作,比比哪个组的小朋友手最巧,变出的角最多。

(2)动手创造。

学生分组活动,教师巡视,了解情况。

(1)展示成果。

谈话:哪位同学能勇敢地来展示自己的作品,并说给大家听听你是怎样做的?

学生阐述自己做角的过程,并指出所做角的各部分名称。

(4)小结:小朋友们真能干,用自己的双手做出这么多的角,真了不起。

2.比较角的大小,感受角的大小与两边叉开的程度有关,与边的长短无关。

(1)活动角游戏。

谈话:这位同学做的角真有趣,还可以自由活动呢,我们可以把它叫做活动角。

其他小朋友有做了活动角的吗?

我们一起来做个小游戏吧。

3.感受叉开程度与角大小的关系。

谈话:你是怎样把角变小的?

你是怎样把角变大的?

学生汇报自己的发现,总结。

4.感受边的长短与角的大小无关。

谈话:角变大和变小的时候,边的长短改变了吗?

5.比较角的大小。

(1)出示习题。

(2)独立思考,汇报结果。

三、巩固深化,再创造。

1.出示正方形。

谈话:如果把正方形纸沿一条边剪去一个角后,还剩几个角?

2.猜想一下,并动手验证你的猜想。

同桌合作,动手操作。

3.汇报交流。

4.演示,总结。

四、欣赏角的美丽身影,总结全课。

1.欣赏。

(1)谈话:角的世界就是这样变化多端而又奥妙无穷,需要我们不断去探索。因为角的存在,我们的生活也变得更加多姿多彩。让咱们一起来欣赏生活中角的美丽身影吧。

(2)课件一次出现金字塔、五角大楼、乡村木屋等图片,教师介绍,学生欣赏。

2.总结全课。

师:今天这节课,我们认识了新朋友——角。

你们对自己这节课上的表现满意吗?

用一个手势来表示自己的心情吧。

看到角了吗?

请同学们课后继续探索角的奥秘!

小学二年级数学第二单元测试题的教案

1、下面各数,只读一个零的是()。

a.20600000b.94000000c.10600900d.50220703。

2、7()5808万,()里可填的.数字范围是()。

a.0~4b.1~4c.5~9d.0~9。

3、读两级数时,()的0都不读。

a.每级前面b.每级中级c.每级末尾。

4、整数最小的计数单位是().

a.0b.1c.10。

5、比最大的七位数多1的是().

a.10000000b.10000001c.100000000。

6、最大七位数比最大四位数多()。

a.9990000b.99999c.9999d.999。

7、最小的九位数是最小的三位数的()倍。

a.1000000b.100000c.10000d.1000。

8、下列各数中,最接近1亿的数是()。

二、写出下面个各数。

三、用万或亿作单位求出下列各数的近似数。

8865009324500394000。

0009998543980050051943009546。

49600000300089457005900。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第一单元教案

(1)结合数一数、摆一摆的具体活动,经历相同加数连加算式的抽象过程,感受这种运算与日常生活的联系,体会学习乘法的必要性。

(2)结合具体情境,经历把相同加数的连加算式抽象为乘法算式的过程,初步体会乘法运算的意义,体会乘法和加法之间的联系与区别。

(3)会把相同加数的连加算式改写为乘法算式,知道写法、读法,并能应用加法计算简单的乘法算式的结果。

2、乘法的初步认识。

(1)能根据加法算式列出乘法算式,知道乘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及含义。

(2)知道用乘法算式表示“相同加数连加算式”比较简便,为进一步学习乘法奠定基础。

(3)能从生活情境中发现并提出可以用乘法解决的问题,初步学会解决简单的乘法问题。

3、5的乘法口诀。

(1)结合具体情境,进一步体会乘法的意义,并经历5的乘法算式的计算过程和5的乘法口诀的编制过程。

(2)能用5的乘法口诀进行乘法计算,体验运用乘法口诀的优越性。

(3)能用5的乘法运算解决生活中简单的实际问题。

4、(2、3、4)的乘法口诀。

(1)结合具体情境,经历2、3、4的乘法口诀的编制过程,进一步体会编制乘法口诀的方法。

(2)能够发现每一组乘法口诀的排列规律,培养有条理的思考问题的习惯,逐步的发展数感。

(3)掌握2、3、4的乘法口诀,会用已经学过的口诀进行乘法计算,并能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数学知识点二年级。

知识点:

灵活运用有余数除法及相关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实际问题。

认识分米、毫米、千米。

1、分米用字母dm表示,1分米写成1dm。

2、毫米用字母mm表示,1毫米写成1mm。

3、千米用字母km表示,1千米写成1km。

米、分米、厘米、毫米、千米之间的换算。

1、1厘米=10毫米或1cm=10mm。

2、1分米=10厘米或1dm=10cm。

3、1米=100厘米或1m=100cm。

4、1米=10分米或1m=10dm。

5、1千米=1000米或1km=1000m。

感受1分米、1毫米、1千米间的实际长度。

1、一张ic卡的厚度大约是1毫米。

2、1扎的长度大约是1分米。

3、公共汽车两站地间的距离大约是1千米。

4、根据具体情境选择合适的长度单位。

数学学习方法技巧。

1、数学入门越早越容易。

现在数学在各种选拔以及小学六年级考试等方面越来越重要,很多家长希望孩子能够学习一些数学。对于今后希望在小学六年级中选择较好学校的学生,我们的建议是较早的学习相对是较好的。首先较早学习数学,数学的知识体系比较完整,不会存在六年级时还要补习三年级数学知识的情况。其次较早入门有比较充足的时间激发孩子对数学的兴趣,入门难度相对较低。

2、兴趣最重要,起点是关键。

不少四五年级希望开始学习数学的学生,令人惊讶的是,这些学生中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其实在低年级时曾经学过数学的,但因为当时学习听课效果不好便放弃了,到了高年级,迫于小学六年级形势又不得不学。对于这样的学生,学习数学是有一定阴影的,甚至有些学生抱定了自己不适合学数学的念头,有一定抵触心理。

所以既然家长决定低年级开始学习数学,一定要首先注意兴趣上的培养,帮助他们找到数学中引起他们兴趣的事情,比如数字游戏等等。

同时起点如果没有选好,孩子学得吃力,自然不会有兴趣,所以合适的课程选择也是家长要注意的。

3、一个好老师,一个好习惯。

对于二年级的学生来说,兴趣和学习习惯的培养都是非常重要的。所以找一位孩子喜欢的老师就是学习的重中之重。一位好的老师能够让孩子迅速喜欢上课堂,以自己的人格魅力感染学生。在课堂上,老师不仅是孩子的是师长,也是孩子的朋友,和孩子们一起探讨问题,一起思考,使孩子们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在喜欢老师的同时喜欢数学。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第一单元教案

【教学内容】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铅笔有多长》(分米、毫米的认识)。

【教材分析】。

本节内容是在学习了厘米和米的基础上,认识分米和毫米。教科书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借助长度单位之间的关系,引入对新的长度单位“分米”和“毫米”的认识,并关注了对长度单位之间关系的学习。

【教学目标】。

1、经历实际测量的过程,认识1分米和1毫米有多长,掌握米、分米、厘米和毫米之间的关系,能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感受分米、毫米的实际意义,积累测量经验,初步发展空间观念。

2、能根据具体情境恰当选择长度单位,能估计一些物体的长度,进一步体会单位的实际意义,初步发展估测意识,并激发学生对测量学习的好奇心和参与测量活动的主动性。

3、通过寻找生活中“1分米”“1毫米”的事物,加强对分米和毫米实际意义的体会,并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

【教学重、难点】。

重点:通过实际测量,知道1分米、1毫米有多长,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和动手能力。

难点:通过实际测量体会米,分米,厘米,毫米之间的关系。同时,通过“估一估”、

“量一量”等活动,发展学生的估测能力。

【教具、学具准备】。

教具:

学具:米尺,卡片,吸管,铅笔,剪刀,测量单。

【教学过程】。

一、故事激趣,温故引新。

1、观看数学故事《偷吃红土的小象》。

2、回忆在测量时要注意哪些问题?

师:你觉得在测量时要注意些什么呢?周老师带来了现场留下的脚印,谁来测量?

生:测量并汇报,这个脚印的长度是10厘米。

3、揭示“分米”。

师:10厘米还可以用另一个长度来表示,它就是——1分米,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分米的认识。

师:你知道分米用字母怎么表示吗?

二、认识分米。(11:00之前必须结束)。

1、在直尺上找出“分米”,揭示分米和厘米的关系。

师:现在请你拿出直尺找一找1分米,并用手指比划出1分米的长度。

ppt活动一:

在直尺上找一找1分米,并用手指比划出1分米的长度。

生汇报。

师:很好!1分米=10厘米。

2、自主学习,进一步认识分米。

师:现在我们就利用这根吸管来继续研究1分米。请看活动要求!

ppt活动二:

估估一估1分米的长度。

量用直尺量一量,进行调整后剪下1分米长的吸管。

找用1分米长的吸管比一比,量一量长约1分米或几分米的物品。

生汇报。

师小结:在今后的估计中,这些1分米、2分米、7分米(分别拿出吸管、文具袋,指出课桌的高)的长度都可以作为我们估计的标准和依据。

3、发现米和分米之间的关系。

师:通过前面的学习,我们知道了分米和厘米之间的关系,上学期我们还认识了米,那米和分米之间又有什么关系呢?请四人小组合作探究,试着在米尺上找一找,也可以借助吸管来研究。

ppt活动三:

小探究。

1米?分米。

生汇报。

师小结:真棒!我们通过在直尺上找出1分米,用手指来比划1分米,还找到了生活中的1分米,相信同学们对分米已经有了充分的认识和感受!

三、认识毫米。

1、通过“量一量”,揭示毫米。

师:请用直尺在测量单上“量一量”铅笔有多长?

生汇报。

师:不是6厘米吗?铅笔的'长度比6厘米长,但是又不到7厘米,这时候就需要一个比厘米更小的长度单位来表示,它就是刚刚——毫米,用字母来表示。

2、通过自学,发现毫米和厘米之间的关系。

师:刚才我们一起对分米进行了研究,接下来请同桌之间用研究分米的方法,展开对毫米的独立学习吧!

ppt活动四:

找一找在直尺上找出1毫米。

比一比用手指比划出1毫米。

看一看生活中哪些物体的长度或厚度,大约是1毫米或几毫米。

想一想1厘米=?毫米。

生汇报。

师小结:看来同学的收获可真多,通过自学,我们知道了1厘米=10毫米。

3、通过摞卡片,感受毫米、厘米和分米之间的关系。

师:刚刚我们说一张卡片的厚度大约是1毫米,现在请你将3张卡片放在一起,这时的厚度大约是——3毫米,用手摸一摸,感受一下3毫米,现在把5张卡片放在一起,这时的厚度大约是——5毫米,再用手摸一摸!如果同桌两个人把所有的卡片合在一起,这时候大约是——10毫米,也就是1厘米,用手指感受一下10毫米的长度吧。

师:10厘米也就是——1分米!那看来1分米就是10厘米,也是100毫米!看来1毫米实在是太短了!不细心都注意不到,所以,在测量时一定要认真仔细!

师小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认识了新的长度单位分米和毫米,并且在老朋友米和厘米的帮助下,发现了1米=10分米,1分米=10厘米,1厘米=10毫米,接下来就请你带着这些满满的收获,赶快帮黑猫警长找到偷吃红土的小象吧!

四、实际应用,解决问题。

1、测量脚印。

师:你觉得案发现场的这个脚印是哪只小象留下的?

生独自测量。

师:看来确实是小象嘟嘟偷吃了红土,可是,你知道小象为什么要偷吃红土吗?

师:红土中有小象所需要补充的矿物质铜和盐,但是我们要通过自己的努力得到想要的东西,不劳而获是不对的。

2、修改日记。

师:小马虎最近也学习了长度单位,他已经迫不及待的写了一篇数学日记,一起读一读吧!

今天早晨,我从2米长的床上爬起来,拿起1毫米长的牙刷刷完牙后,洗了洗脸,

用70米长的毛巾把脸擦干,吃过早饭去上学。来到学校,我坐在5分米高的凳子上,

拿出7厘米厚的语文书准备开始语文课。

3、选择合适的单位填空。

师:这两个算式请同学们今天回家后想一想,并把自己的想法说给爸爸妈妈听!

1()-9()=1()1()-99()=1()。

4、全课小结。

师:谁来说说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师小结:看来同学们收获了很多有关长度单位的知识,其实长度单位不只是我们现在认识的这四个,还有比米更长的单位,也有比毫米更短的单位,这些长度单位都等着我们在今后的学习中去探索、去发现!

五、板书。

分米、毫米的认识。

1米=10分米分米d。

1分米=10厘米厘米cm。

1厘米=10毫米毫米mm。

二年级数学第一单元教案例文

教学目标:

1、创设情境帮助学生了解学校生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2、通过数数活动,初步了解学生的数数情况。

重点:了解学校生活。

难点:数数活动。

教学准备:2-3页的教学挂图,1-10数字卡一套。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小朋友们,从今天开始,你们就是小学生了,要与老师一起学习很多的数学知识。数学知识是很有用的,学会它你就能增长本领,会解决许多生活中的'问题。你们会从1数到10吗?与老师一起一边伸手指一边数数。看图数数。

二、激发兴趣。

2、数图中的数量。

(1)小朋友们认真地数一数,这里有几面国旗?用数字几表示。

(2)生答有一面国旗,一位老师可以用数字“1”表示。

3、认读1-10各数。10个数都数完后,教师让学生读一读这些数。

三、小结:今天我们一起数了美丽的乡村小学里的人呀,红旗呀,花和鸽子等许多东西,还数了我们身边的门窗,铅笔等事物,小朋友们还可以数一数我们校园里的事物。

四、请用火柴棒从1摆到10。

五、作业:开心数数。

六、板书:数一数。

小学二年级数学第一单元试题的总结

你知道怎样测量一棵树的树干一圈的长度吗?请你找一棵树,测量出树干一圈的长度。

工具:

方法:

树干一圈的长度:

答案提示:

工具:长绳、米尺。

方法:两人合作,用长绳绕大树一周,再用米尺测量绳子的'长度,记录下量得的长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