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作总结>幼儿园区域工作总结范文(17篇)

幼儿园区域工作总结范文(17篇)

作者:FS文字使者

在幼儿园工作总结中,我们可以分析幼儿的表现,了解教学效果。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幼儿园工作总结范文,供大家参考和学习。

幼儿园区域活动工作总结

随着幼教改革的深入开展,教育理念的不断拓新,我们愈发地感到传统的教育评价滞后于“以人为本、尊重幼儿的个性、发展幼儿的创造力、促进幼儿身心健康”等现代教育理念。随着社会的发展,教师的“一桶水”已远远满足不了现代幼儿“长流水”的求知需要。时代进步的潮流和社会变革的趋势,不断向我们提出改革和发展的新课题,在改革与竞争中探寻,在学习与反思中实践,本学期,我们教研组以课改为发展契机,积极营造自我追求,自我加压的环境,不懈努力,同时以理论提升作为关键,用先进理念指导实践,从而提高保教质量,最终促进每个幼儿发展。

一、丰富多彩的教研活动是提高教研质量的基矗。

一个优秀的教研组必须要有各类严密的制度做保证,为此,我们在民主讨论的基础上共同制定了教研组活动计划,通过这些细化和量化的计划建立,增强了可操作性,同时也提高了教师组织与实施的能力、评析能力、专题研究能力、研讨能力及撰写的能力。在教研活动中我们还建立了“人人是主持者”的活动思路,每一次活动都由不同的教师主持,提供自己新学习的文章,说出自己为什么选择这样的文章,这篇文章的价值所在,以及自己的见解,使教师之间获得不同信息的交流,促进教师教育观念的转变,以此让教师以理念去指导教育实践、拓宽研究的思路,在研讨中感悟学习的真谛。教研组作为教师学习的阵地,提高保教水平的重要手段之一,恰当的教研活动方法,能使研究更为深入、精确。我们发现:以往教研模式最大的不足在于忽视了教师的主体作用,教研活动中教师间的沟通和交流大多停留在表面,很少有对问题和方法的深入探究。因而我们小班教研组根据这一现象制定出了相应的学习制度,形成“我要学”的学习氛围。在教研活动中我们根据本园的实际情况采用面上交流和点上探讨相结合,大教研组和小教研组学习相结合的形式,使研讨活动更具灵活性、更具互动性和可操作性。

(一)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学习、研讨活动。

理论学习有利于帮助教师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帮助教师形成与正确教育观念相吻合的教育行为策略。例如,在学习《多元整合教材》的过程中,我们在平时自己了解《纲要》精神的同时,在教研组活动中结合工作中的实际问题进行讨论,如“如何把握幼儿生成的内容中哪些是有价值的教育内容”、“幼儿游离于教师预设的目标之外教师该怎样应对?”等问题,在讨论中教师自持自己的观点各抒已见,争论不休,通过《纲要》、《多元整合教材》的学习,教师认为:教育活动是由幼儿的近期的兴趣和热点问题或者新的发现而产生的,也可能是他们在某一活动后生成的新的问题和内容。教师必须根据目标及幼儿的需要和已有经验以及在与环境相互作用中生成活动。随着研讨的深入,教师们对生成课程的认识会更完善、更全面。在学习研讨中,教师们端正了思想,提高了认识,树立了正确的儿童观和教育观。而且我们在游戏活动中根据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设置了情境性的游戏情境,在材料的提供上做了大量的准备工作,通过展示让教师们带着问题进行实施研讨,实践体会,并在教研组活动中互相交流分享,交流之余,又不断地反思学习,总结提炼,改变以往单纯指导为对话研讨与实践相结合。

(二)在观摩、交流、听评活动中提高教师的反思和实践能力。

提到评比,教师们大多觉得紧张和害怕,为了消除她们的消极情绪,让她们的聪明才智能得到最大的发挥,我们弱化了原有“评比”中的评价、竞争态势,变“评比”为“分享”,变“个别化展示”为“集体性尝试”,鼓励教师大胆探索实践。如原来的创设环境评比要打分,教师在紧张之余大多关注自己的分数和等级,偏离了环境创设评比的初衷,后来我们把环境评比变为鼓励分享,得到了教师的欢迎。

为了帮助教师能获取最新信息,每次外出观摩活动的教师会及时反馈,让其余的教师从。

一个个优秀的活动中受到启发,获得感性的认识。教研活动中我们将学与思、教与研的有机结合,理论与实践相互转化,促进教师提高了自身认识,优化了教育行为。

(三)以专题研讨为切入点,转变教师教育观念,将新观念转化为教师的教育行为。本学期结合我园的多元整合教育,并围绕课题,在教研组内开展了一系列的活动,我们以集体活动为主要研究载体,在实践中让教师更直观地面对自己的真实教育行为更科学、真实、集中地研究教师的教育行为。

二、营造全方位,支持性的环境。

在对环境的研究中,我们把落脚点放在环境与幼儿互动的创设上,积极引导幼儿参与环境,利用环境与幼儿的相互作用,来激发幼儿的探索行为,从而促进幼儿的进一步发展。环境不仅对幼儿起着潜移默化的熏陶作用,更是萌发创新思维实施素质教育的手段之一。《课程指南》中提出:“教师应创设适合幼儿发展的、支持性的环境。环境的创设和材料的提供,既要适合幼儿的现有水平,又要富有一定的挑战性,让每个幼儿在与环境、材料的有效互动中,大胆地探索,充分地表达,获得各种有益的经验。”由此可见,在实践中教育环境的创设是非常重要的。

为此我们努力营造优美的育人环境,利用每一个空间和角落创设富有教育意义的环境。园所的走廊、活动室的每一个空间和角落里,都由幼儿参与设计并自制的作品,幼儿在参与过程中获得身心发展的体验。各班级根据主题设置了相应的主题墙,并使每次的主题活动都留有痕迹,同时还结合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心理特征创设了温馨、安全的环境,在区角的创设中也注重了情境性,使幼儿在模拟的生活情境中提升了生活的经验。除了创设优美的物质环境以外,我们还十分重视建构健康、平等、和谐的师幼环境,教师要爱护、尊重、赏识每一个孩子,平等、宽容地对待每一个孩子,站在孩子的立场。

幼儿园区域活动的工作总结

环境,教师,幼儿是区域活动的三要素。而环境是主要的物质因素。有了充分的了解和前期准备,教师从模仿开始,理论结合实际,在充分思考的基础上创建自己心中的区角活动环境。分析现有的空间条件,找出不能任意变动的位置,如门窗,壁柜等,再分析各种活动所需的活动空间、光线、材料存放、活动强度等,在综合考虑的基础上,统筹安排,画一张活动室的平面图,标上固定部门,如门窗厨壁等。然后在活动室的图纸上进行模拟摆设,以确定最佳方案。教师根据孩子的年龄不同及主题活动的相关内容,选择区域内容,投放区域材料。在教师实践操作的基础上,组织区角环境创设评比活动,提高教师的积极性,促进教师深入思考,不断完善。在评比的过程中,保教室设计科学的评价细则给老师以引领,督促教师丰富材料,让孩子有事可做。

2、合理安排一日作息,保障幼儿活动时间。

为了避免区域活动材料成为一种摆设,保障孩子的活动权利,在一日幼儿生活作息表中,安排专门的区域活动时间,并加强督察,让孩子真正走进区角,进行自主游戏。通过孩子的操作让材料活起来,材料的适宜性彰显,有助于老师发现材料及区角设置的存在问题,在孩子的不断活动中改进,依据孩子的需要找到我们的不足。也为老师深入了解孩子,关注孩子的学习方法打开一扇窗。

3、设置样板班,树立区角活动“样板间”

在区角活动全面铺开的同时,在小中大班个设立样板班一个,选择教师综合能力较强的班级担任,教研组长全程跟进,大到设置几个区,区域怎么摆放,材料的投放,小到材料的调整,区域分界线的巧妙设置,幼儿特殊情况的处理,幼儿的观察指导评价等全部以身说法,在亲身示范的基础上,和老师共同探讨更好的方法。通过一段时间的实践,调整,反思,观摩,实验班的老师对区角活动有了更深刻的了解,对于区角环境的创设也能根据孩子的与材料互动的反应进行有的放矢的调整,迈出了区角活动开展的第一步。无论是空间分割,材料投放,幼儿活动常规,区角氛围营造,教师指导策略都给其他班级提供了最直接的帮助。

4、开展常态教研,点对点解决问题。

在集中力量抓好实验班的同时,区角活动全园推进。将区角活动的开展纳入每周的日常教研中,教师们带着活动实践中的问题来,在会上陈述自己的问题,在大家讨论帮助下形成解决问题的行动方案,带着方案走;经过一段时间的实践研究后,老师们又带着行动的结果来,再次汇报交流自己的研究,请大家对自己的行动结果进行评议,集思广益后再带着更新的方案去实践教学,如此反复几次,原来的问题得以解决,新的研究问题又会生成,研究在实践中不断推向深入。

园长与教研组长针对活动研讨表格设计交换意见,开诚布公地表述自己的观点,并能依据我园教师的现状对表格内容做针对性的调整,目的只有一个,开创我园教师区域活动研究的新模式,细化研讨内容,丰富研讨主题,将教研与区域活动充分融合,让研究引领发展,在研讨中提升,在互动中共进。通过区域活动的常态教研,进一步改变教师的教育行为,真正践行幼儿为本的教育观,将老师的目光从注重老师的教,吸引到幼儿的学,在活动过程中,注重教师支持幼儿学习策略的选择及运用,从幼儿活动的表现与反应中,去评析教师支持策略的科学性与适宜性,并提出积极的建议,和老师一起讨论最佳策略,在互动研讨中共同提高,达成共识,形成最适宜的幼儿学习支持策略,并推广至全园。通过5月份的家长开放日观摩活动,让所有参加活动的老师、家长,对区角的设置,材料的投放,如何观察幼儿,怎样给予幼儿最有效的指导等问题分别从主观组织,客观观察的角度进行观察与思考评析,提高教师指导区角活动的能力。

针对区角活动的材料投放问题,有的认为区角就是充分的自主活动,孩子是主人,教师给孩子提供相关领域的材料,且都是开放性的材料,一物多玩,孩子们可以根据自己的想法充分做自己想做的事情,教师只能在充分观察的基础上,根据孩子的表现,在最恰当的时机给予孩子帮助,而且介入的时机与方法一定要科学有效。与有教师认为在孩子活动以前就预设活动内容的做法有分歧,大家在相互的探讨与交流中,心中的疑惑解开了,同时对区角活动也有了更明晰的认识。同时也促进了区域活动与集体教学活动的无缝对接。材料投放就是教师在用隐形的手掌控孩子的活动,集体活动的前期经验获得我们可以在区角中完成。教师可以通过孩子的区角活动了解孩子的已有经验水平,以便于更有针对性的开展集体教学。集体教学的延伸活动也有一大部分在区角中完成。针对集体教学时间局限性问题,在孩子们意犹未尽时,可将教学活动的学具材料,投放至区角,满足孩子们的需求,如语言活动《小花籽找朋友》,教师在上课结束后,将头饰,图片,图画书等材料投放至语言区,孩子们兴趣极浓,在充分表演故事的基础上,还进行故事创编和续编,图画书也让孩子们爱不释手,提高了孩子们的想象力和语言表达能力,促进了早期阅读习惯的养成。还有的科学活动不适宜采用集体教学,如大班科学活动《测量》,更适宜在区角完成。让孩子们在充分操作与探究中发现现象,启迪思维。所以说,区角活动的内容教师是可以预先设置的,只要我们的材料投放足够科学,能抓住孩子的兴趣点,再加上我们老师的科学引导与巧妙介入,孩子们会在完全自主的情境中收获成长。

材料投放的有效性与适宜性,取决于老师对孩子们需要的正确解读,而要了解孩子,细致科学的观察孩子是前提,只有我们老师心中有《指南》,对不同年龄段孩子的典型特征及教育目标都了然于心,那么我们就能在各种活动中有的放矢的实施我们的教育,不错失任意一个教育契机,找准每个孩子的最近发展区,给孩子提供他们需要的支架,帮助每一个孩子实现从应然水平到实然水平的一次次飞跃,促进其全面发展。

教师现场观摩区角活动的开展,以一个旁观者的角度审视孩子的活动,教师的角色定位,发现孩子的精彩,看到材料的不足,并以活动中的老师为镜,照出自己的不足,修正自己的行为,找到区角活动中自己的位置。观摩活动后的专题对话,教师们各抒己见,有质疑,有震撼,有反思,对教师的促进作用很大。老师们在观摩,学习,摸索和实践中,对区角活动的质疑在逐渐减少,班级的区角创设初具模型,区角活动的开展老师心里有了谱。区域规则由原来的教师说了算,变成了现在的孩子说了算,教师在孩子游戏的过程中,和孩子一起发现问题,启发引导孩子制定规则,保障活动的有序进行,如区域的人数限制,图书区的安静读书,轻轻翻书,不在书上乱涂乱画等。孩子们自己制定的规则,在用自己的小手将规则用图画表达,张贴,大大提高对规则的遵守程度。因为他们不但知道了要这么做,还懂得为什么要这么做。

5、进行阶段性经验交流,同伴互助。

通过一段时间的实践,我们对老师的区角活动指导水平有了更清晰地了解,对老师的薄弱环节也了然于心,在期末请区域活动开展比较好的实验班级班长做经验介绍,通过身边榜样的分享,让老师们少了一份障碍,更好的借鉴,完善自己的工作。如中班老师分享的教师活动介入策略“如何面对孩子活动中的纠纷”:当幼儿因材料发生矛盾时,教师不应以裁判的身份介入,以自己所看到的瞬间景象或孩子的报告匆忙替孩子做出决定,而应该引导幼儿双方充分表达,将自己的游戏想法告诉同伴,引导发生矛盾的幼儿表达自己的想法和需求,同时理解对方的想法,需求,并自主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赞赏出现亲社会行为的幼儿。(师幼间的精彩对话摘录:明明:我想要这个这个盒子。师:可以给琪琪吗?琪琪:不可以,我也要盒子。师:那怎么办呢?都想要盒子,可是只有一个盒子。明明:轮流玩!师:好主意,可是谁先玩呢?琪琪:我先玩,然后明明玩.师:可以吗?明明:不行,我先玩,然后她玩,(琪琪立刻答应,松了手。明明拿了就走,叫住)。师:琪琪对你真好,她让你先玩,你应该对她说什么?明明:谢谢!师:这个琪琪让你先玩,下次你让琪琪先玩,好吗,(点点头),师大加赞赏琪琪:你让了明明,真好,轮流玩,两个人都能玩到!)通过老师细腻的过程的呈现,教师们一目了然,被老师的教育智慧所折服,老师给了孩子尊重与理解,并给他们提供了最好的机会,学习交往,解决问题。

教研组长对活动的开展情况做以总结,并根据活动的存在问题,做有针对性的专题培训,解决大家践行中的共性问题,答疑解惑,点对点解决问题,把区角活动开展有力向前推进,我们的区角活动翻开新的篇章。

6、邀请专家来园,答疑解惑。

幼儿园区域活动工作总结

研究中发现,教师对家长资源的开发存在着“重利用轻开发”“重临时轻长远”的问题,有些教师认为:家庭资源的范围大,家长多,不知开发哪一个;个别家长认为孩子交给幼儿园就是老师的事,怎么开展活动?开展哪些活动由老师决定。因此,双方都采取临时突击的办法,缺乏有计划的开发意识。

2.教师在利用家庭资源优化区域活动环境时与家长缺乏互动性。

由于教师时间比较紧,一般都是自己根据主题内容告诉家长准备什么材料,怎么准备,什么时候,家长往往不知道这样做的目的是什么,只是很机械的按老师的要求去做,教师忽略了与家长平等协商的过程,忽视了家长的感受。

3.没有充分挖掘幼儿的主体性。

为了安全、省事,教师在创设区域活动环境时,多半是自己或让家长帮忙制作半成品玩具,没有让更多的幼儿共同参与制作和布置,幼儿动手机会少。对幼儿而言,这种环境只是一个摆设,没有探索的机会和操作的过程。

4.幼儿园现有的教育资源没有很好的得以利用。

便于幼儿适用的电脑、大型玩具区的健身器材、幼儿园的门厅、花池、南北楼墙边两米宽的空地等等,没有挖掘这些潜在教育资源的价值,使得全园整个区域活动仍存在以班级为单位的小格局局面。

5.教师队伍不稳定,年龄结构差异性大,青年(新)教师逐渐增多,不断更换班级教师,新老交替给我们注入了新鲜的血液,也给我们的课题研究持久、深入开展带来诸多不利因素。

幼儿园区域活动工作总结

(一)家长的观念逐步改变。

以前有些家长认为幼儿园的区域活动就是教师领着孩子在玩,通过研究家长心理,寻找改变家长教育观念的突破口,进行家长培训,开展家长助教活动,我们发现大部分家长的教育理念明显转变,看到孩子的动手能力、想象力、活动中的语言表达能力都在变,欣慰的说:区域活动完全打破了集体教学时“一刀切、起步走”的模式,尊重了幼儿的个体差异,每个孩子在每次的活动中都获得了相应的发展,参与活动的积极性明显高涨,能够有针对性和启发性的指导、评价幼儿的作品。

(二)家园合作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1.家园合作强化了教师职业荣誉和奉献精神。作为教师,不仅要精于教书,还要勤于育人,平时我们更多是看到了孩子纯真的一面而和孩子们真正成为游戏伙伴。通过研究家长、熟悉孩子及其家庭情况,使得教师的组织决策能力、献身精神明显高涨,工作积极性大幅转变。在家园合作的过程中,教师了解到幼儿的个性特点、经历和行为方式,便于对不同幼儿因材施教,专业知识得到了提升,被家长的认可和赞誉激发了她们工作的热情,职业优越感与日俱增。

2.家长资源推动了教师专业技能。开发家长资源是幼儿园很重要的工作,我们引导和鼓励家长用自身的专长参与幼儿园的区域活动,既使家长们深度了解幼儿园教育,也弥补了教师身上的不足,从家长身上吸收很多优点而转化为自己的教育行为,提高了教师的教育水平。在家园合作中,教师的专业素养、沟通能力得到了提升,不但学会了“益人”,更学会了“益己”,不但促进了幼儿的发展,同时也促进了自身的发展,不但为幼儿健康成长服务,也为自身的幸福工作服务。

(三)使幼儿的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

区域活动突破了传统教育中幼儿处于被动、静止状态的局面,不是把知识告诉幼儿,让幼儿被动地、静止地去接受,而是把教师通过设计、提供可供幼儿创作的环境,特别是各种活动材料,让幼儿在和环境的相互作用中主动地得到发展。随着对家长资源的不断开发、利用,幼儿在活动中的主动意识,操作探究能力与日俱增,能够自主的选择游戏材料、活动内容和合作伙伴,按照自己的想法进行游戏,独立性和选择性得到了充分的发展,从“要我做”的状态转变成“我要做”的主动意识。

以往我们的区域活动材料比较单一,废旧物的收集与利用规范化、程式化,教师的指导和评价一带而过,幼儿活动时随意性较大,家庭资源匮乏。研究中发现:开展区域活动物力资源和人力资源的利用最为频繁。如:对班级来说面积较大的纸箱不好存放也较难找到,教师则请家长帮助收集并在需要时带到班级来,然后与幼儿一起加工做娃娃家的大门。将不同职业的家长邀请到班级来,通过与孩子的交流互动,让孩子们了解他们职业的特殊性,丰富区域活动的内容,增长孩子们的见识。对财力资源的利用频率相对薄弱,中大班几乎没有,信息资源的利用主要是教师请家长帮助上网查询与主题相关的信息资料,采用发送短信或留言的方法与教师沟通,从为教师提供信息资源的家长构成来看,年轻的家长占多数,主要是他们能够更好的运用电脑等现代科技产品。

合理利用班级空间环境也是优化区域活动的主要形式。本研究中的空间环境主要是班级内部的阳台、盥洗室、睡房、活动室的墙面、挂件等,外部的走廊、墙面、窗台、公共区域等。教师在楼道里创设公用的“娃娃家”“超市”“自然角”等,利用幼儿的一些废旧床单、衣服、玩具、或是大型的旧纸箱、小纸盒、玩具、常见植物的种子、嫩苗等填充到其中,让幼儿学习照顾弟妹、病人、观察记录、整理货架,以此丰富区角的材料。室内根据主题内容的不同与家长讨论创设动态区域环境所需要的材料,如:“炎热的夏季”“最感谢的人”……家长按自己的职业和了解到的信息提供一些图文并茂的图片,布置到活动室里,环境自然就有了很大的变化。

幼儿园区域活动工作总结2

区域游戏是在正确的教育观,儿童观指导下,使儿童的认识水平、个性品质、社会化能力得到积极主动发展的重要物质条件。结合主题活动和我园的教学特色开展区域活动,为幼儿提供丰富有效的材料,引导幼儿在自由、宽松的气氛中主动探索、学习,区域活动是体现幼儿在玩中学,学中玩,寓教育于游戏中的最好形式好之一。

据幼儿的年龄特点,我们大班年级组一共开设了民间游戏区、编织区、美食区、印染区、服饰区、剪纸区、益智区、科发区、建构区、阅读区、表演区等,坚持每天开展游戏活动,指导幼儿动手、动脑,积极地与材料相互作用。

一、材料的投放。

1、结合幼儿园教学特色——民间游戏,挖掘农村资源,共同制作游戏器材。

在区域活动中,我们有很大一部分的材料是来自对各自幼儿家庭的废物搜集。比如瓶子、竹竿、绒线、纸板、草席等等,都来自幼儿和家长的共同收集并进行制作。幼儿对各自带来的游戏材料都很感兴趣,我们投放以后,都纷纷去尝试着玩。这样,在幼儿参与活动积极性提高的前提下,也进一步开发了农村资源。

2、巧用区域活动器材,让幼儿人人参与各种活动。

民游器材种类繁多,如:民间游戏区器材有很多的品种,如:沙包、抽陀螺、滚铁圈、抬轿子、竹竿舞、跳布袋、旱龙船、踩高跷、抛绣球、推小车、风车、竹蜻蜓等近30个品种,但每班每种的数量较少,我们便把所有大班的民游器材集中起来进行整理分配,责任到班,每班负责管理5、6种,然后设计游戏方案和安排表,这样就可以让大班的所有孩子都能玩到所有的民游器材。

3、区域材料能做为班级主题活动的延伸。

区域活动做为班级主题活动的延伸环节,及时地把主题活动进行过后的材料投放到区域活动中,让幼儿们在区域活动中继续进行相关的主题探索与操作活动。美工区里的材料基本上都是主题活动开展后投放的,这样幼儿基本都了解了怎样操作,也更感兴趣了。

1、给幼儿发展的空间,让他们自由表达和表现。

我们常常在一旁无声地观看孩子们的表演,尽量不去打扰到他们,充分满足了幼儿表达和表现的需求,对幼儿的全方位发展起着很大的作用。

2、仔细观察幼儿发展中的个体差异,对活动作出相应的调整。

同年龄阶段的幼儿在发展上也是不竟相同的。我们在民间游戏区设计了“旱龙船”的活动,能力较好的幼儿既能按照规则玩,还能自己组织进行比赛;但是有几个幼儿不会玩,还有对活动不感兴趣。于是我们就针对这样的差异性作出调整。我们把“同色的一双旱龙船”该成了“不同色的旱龙船”的游戏,如一只是绿色,一只是黄色,那么就可以按照颜色进行直观的喊口号进行游戏。游戏器材适当调节后,能力差的幼儿也有了很高的游戏兴趣。

三、良好的师幼互动。

1、随时观察幼儿活动的情况,给予及时的引导、帮助,满足幼儿的需要。

新《纲要》中指出:教师应成为幼儿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在区域活动中,我们能够留意观察每个孩子的兴趣操作情况和恰当的时机参与到幼儿的活动中去,与孩子们一起探索、操作、发现、讨论、解决问题,真正体现孩子们的主导地位,而不是在发现问题时,把自己的意见和想法强加与孩子。

2、用儿化的评价语言促进区域活动更好地开展。

如果有必要,我们常常深入到孩子中间去,了解他们的玩法、规则意识等,我们还常用“耶”、“真棒真棒啊”、“加油”等等儿化的语言对幼儿进行评价,并努力使每个幼儿都能感受到成功的喜悦。

通过努力,虽然孩子的游戏水平所提高,但在很多方面还是存在着问题,如在手工区活动时,有的孩子会相互模仿,动脑不够;在民间游戏区,孩子们的积极性不够,往往会产生游戏的倦怠感;在表演区中,孩子交往性的语言还欠缺,因此,在以后的游戏开展过程中,我们要组织形式各样的幼儿活动来激发幼儿游戏兴趣。我们准备把游戏展示、活动比赛等形式加入到幼儿活动中去,班与班之间能跟深入的交流活动,取长补短,让每个活动区能精致的呈现,也让孩子们都能尽情的游戏。让每个孩子在愉快的游戏活动中提高自我,使得我班孩子的游戏水平上升一个新的台阶。

幼儿园区域活动工作总结

我们班的孩子今年自小班升入中班,我发明他们开始喜欢为团体为同伴干事情,便在班级建立了值日生工作。全班幼儿分成五组轮流举行,每一天由6-7名幼儿共同做当天的值日工作,我主要按幼儿的'本事以及来园的早晚给他们分配值日项目。

开始时,孩子们对值日生感到十分新鲜和洽奇,每一天都开心地早早来园,进取完成我分配的任务。可是过了不久,我就发明值日生来园总是你早我晚,有时候大部分幼儿都来园了,值日生还没到,当我询问缘故原由时,孩子却无所谓地说:“我忘了!”。尽管值日生都能按照我的要求去做,但时常出现干事不当真、坚持欠好,需要教师不断地提醒。这时,小朋友的一句话引起了我的思考,某一天,在我正准备安排值日生工作时,郭子豪小朋友说:“教师,今日我不想当卫生员了!”,“为啥子”我急切地想明白缘故原由,“今日我想当景象形象员!”孩子的回覆似乎提醒了我,原先对做值日生他们有本身选择的愿望,做啥子值日也有本身的设法。可是以前,值日生都是由我来安排孩子做的,从未思量他们的兴趣和需求。我们说要把属于孩子生活和选择的权力还给孩子,那么值日生工作为啥子不让他们自选呢!于是,我紧之后说:“能够呀,今日就由你们来选择做啥子值日生吧。”孩子们立刻又变得兴抖擞来,这个说:“我今日要当接待员!”阿谁说:“我要当监督员!”。那一天,我异常注重观察他们,发明孩子们对自选的值日项目充满兴趣,都能当真负责地做好各自工作。以后值日生我班开展起来了。

幼儿园区域活动工作总结

游戏是为了寻求快乐而自愿参加的一种活动。但幼儿游戏决不是单纯感觉上的快乐,而是伴有生命充实感的快乐。游戏是幼儿的活动,与学习活动,劳动活动有着不少的区别。它有这样的一些特点:第一:游戏是幼儿主动自愿的活动,游戏是幼儿的天性,幼儿游戏不是在外强制的情况下进行的,而是幼儿出于自己的兴趣与愿望自发自愿主动进行的活动。幼儿游戏的类型很多,区角游戏、角色游戏和晨间自选活动,其中银行、幼儿园、娃娃家、医院、理发店、食品城等是角色游戏、区角游戏、晨间自选活动。

本学期,我们根据园务计划精神和本班幼儿的年龄特点,积极地为幼儿创设、完善了游戏环境,通过发动家长、幼儿等多方面地收集游戏玩具和材料,认真地按计划对幼儿的游戏进行针对性的指导。通过努力,孩子们在游戏中交往能力、合作技能、表现欲望、创造性等得到了一定发展。以下就本学期的游戏情况作个总结。

在角色游戏中,角色是游戏的中心。幼儿在游戏中通过扮演某一种假想的角色,以假想的方式把头脑中已有的表想重新组合,从而反映对社会生活的认识,并参与___的社会生活。幼儿在游戏中,经常会发生这样或那样的问题,并为之争吵不休,对于我们中班的孩子,不仅要进行品德教育,让他们懂得互相谦让,同时也着重对幼儿协作意识进行培养。

第一,利用游戏规则诱发幼儿的协作行为。规则提出:不仅是为幼儿的活动提出要求,也是对幼儿行为及其游戏开展一种暗示。如,在娃娃家,我们是这样引导幼儿确立规则:“小朋友在游戏开始前,要先商量,确定各扮演什么角色,然后再游戏。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和孩子是一家人,每人都要关心家里的事情和家里的人,不能想做什么就怎么做”。要求幼儿能提出自己想要担任的角色,并相互协商。用“一家人”将他们间关系明确,暗示他们在行为上要有协作。

第二,教师主动加入幼儿游戏。老师加入幼儿的活动中,可以激发幼儿的游戏兴趣,也能为幼儿做出良好的榜样。如:一次,我在娃娃家当“妈妈”,磊磊当“爸爸”。早晨起来,我对磊磊说:“我给孩子穿衣服,你去买早点吧。”他回来时对我说:“我买了蛋糕。”吃过早点,我看了一眼手表说:“哎呀,我要迟到了,来不及送宝宝了,”说:“你快点走吧,我去送他”。开始时,磊磊是被动的与我交往,后来就变被动为主动,协调我们之间的行为。

此外,由于幼儿年龄小,他们参与角色的主要动力是兴趣和好动性。因此本学期在组织角色游戏时,在设置情景,激发幼儿的活动兴趣的基础上,注意引导和鼓励幼儿去大胆尝试获取经验,从亲身体验中逐步认识自己。这样才能逐步变自发的好动为主动的活动,有利于幼儿自身潜力的发展。例如,在“食品城”这一角色游戏中,我们的小朋友能选择、利用各种材料制作他们心目中的特色蛋糕。他们在游戏中可以自由自在地随意选用材料制成心中所想的东西,大家都玩得十分开心。由此可见,在游戏中,幼儿通过自身的体验从中获取了经验,选择了自己感到好的方法,这样使他们在更好更快地掌握技能的同时,更增强了他们对角色游戏的兴趣和信心。

教学工作总结幼儿园区域活动

为深入贯彻落实省政府《生态文明建设暨全域无垃圾工作的通知》的有关精神,进一步把我校的校园卫生环境整治工作落到实处,营造一个清洁、整齐、优美、有序的校园环境,提高校园环境质量,我园全体教职工开展全方位的校园卫生大整治活动,现将整治情况总结如下:

一、加强组织领导,形成全员参与局面。

卫生是文明的基础,建设一个优美、整洁、文明、生态的校园,是全体师生学习、工作、健康的重要条件。学校领导坚持“以人为本”的治校理念,以师生健康为重,推进校园“四化”(净化、美化、绿化、儿化)建设,抓好学校环境卫生作为学校科学发展的“形象工程”,成立了以校长为组长的卫生整洁整治领导小组。形成了全体教师齐抓共管、全员参与,人人有责的环境卫生工作机制,使得校园环境卫生工作事事有人管,处处有人管,时时有人管。

二、加强健康教育,培养良好卫生习惯。

健康教育是学校卫生工作和实施素质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也是学校卫生工作取得成功的基本工作方法。为提高全校师生的卫生意识,形成良好的卫生习惯,提高自我保健能力,学校领导十分重视卫生宣传工作,充分利用网络、致家长的一封信等各种阵地,开展卫生教育,使全体师生员工了解卫生工作是关系到全民健康的一件大事,并能以科学、认真的态度对待整治工作,号召广大师生自觉遵守卫生制度,自觉养成卫生习惯,人人争做文明学生。并利用思想品德教育课、体育和其他课,声像教育等形式向学生宣传卫生保健知识。以促进学生良好的卫生习惯的养成。坚持对学生进行卫生、饮食等各方面卫生习惯的培养,对学生指甲随时抽查,使学生养成勤剪指甲的好习惯。学校要求学生认真做到“不乱扔果皮纸屑,不随地吐痰,不破坏花草树木,不损坏公物财产”。

三、

加强环境卫生管理,创设良好育人环境。

1.实行划片责任制:为营造高雅优美的校园环境,学校把清洁卫生作为日常管理工作的头等大事来抓。通过建章立制,不断完善卫生管理监督长效机制。进一步强化确保学校常态下洁净的长效管理机制,通过每天的检查,对存在问题及时整必,使学校卫生工作落到实处,提高了学校的洁净度,净化了学校的整体环境,提高了各区域负责人对卫生工作的自觉性。

2.教育学生参与力所能及的卫生劳动,使他们增强卫生意识,并逐步养成讲卫生、爱劳动的良好习惯。

3.坚持不懈抓好除四害、防疾病工作及保健工作,我们大力宣传,广泛发动,在垃圾堆、厕所等卫生死角做到没有老鼠。

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将继续开展多渠道,多形式的主题宣传活动,加大环境卫生整治力度,始终将卫生工作作为一项持久性的工作来抓。

克岔小学。

二〇一七年三月十六日。

幼儿园区域活动工作总结范文

区域游戏活动是在正确的教育观,儿童观指导下,使儿童的认识水平、个性品质、社会化能力得到积极主动发展的重要物质条件。下面是本站小编整理的一些关于幼儿园区域活动工作总结,供您参考。

游戏是为了寻求快乐而自愿参加的一种活动。但幼儿游戏决不是单纯感觉上的快乐,而是伴有生命充实感的快乐。游戏是幼儿的活动,与学习活动,劳动活动有着不少的区别。它有这样的一些特点:第一:游戏是幼儿主动自愿的活动,游戏是幼儿的天性,幼儿游戏不是在外强制的情况下进行的,而是幼儿出于自己的兴趣与愿望自发自愿主动进行的活动。幼儿游戏的类型很多,本学期我们班创设了教育区角游戏、角色游戏和晨间自选活动,其中包括益智区、美工区、科学区、建构区、生活区、语言区以及银行、幼儿园、娃娃家、小老鼠面包房、正仪青团店等游戏。下面对我们班本学期的游戏活动,作一总结。

一、角色游戏在角色游戏中,角色是游戏的中心。幼儿在游戏中的通过扮演某一种假想的角色,以假想的方式把头脑中已有的表想重新组合,从而反映对社会生活的认识,并参与成人的社会生活。幼儿在游戏中,经常会发生这样或那样的问题,并为之争吵不休,对于我们大班的孩子,不仅要进行品德教育,让他们懂得互相谦让,同时在本学期着重对幼儿协作意识进行培养。

第一,利用游戏规则诱发幼儿的协作行为。规则的提出,不仅是为幼儿的活动提出要求,也是对幼儿行为及其游戏开展一种暗示。如,在娃娃家,我们这样引导幼儿确立规则:“小朋友在游戏开始前,要先商量,确定各扮演什么角色,然后再游戏。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和孩子是一家人,每人都要关心家里的事情和家里的人,不能想做什么就怎么做”。要求幼儿能提出自己想要担任的角色,并相互协商。用“一家人”将他们间关系明确,暗示他们在行为上要有协作。

第二,教师主动加入幼儿游戏。老师加入幼儿的活动中,可以激发幼儿的游戏兴趣,也能为幼儿做出良好的榜样。如:一次,我在娃娃家当“妈妈”,晋杰当“爸爸”。早晨起来,我对晋杰说:“我给孩子穿衣服,你去买早点吧。”他回来时对我说:“我买了蛋糕。”吃过早点,我看了一眼手表说:“哎呀,我要迟到了,来不及送宝宝了,”晋杰说:“你快点走吧,我去送他”。开始时,晋杰是被动的与我交往,后来就变被动为主动,协调我们之间的行为。

此外,由于幼儿年龄小,他们参与角色的主要动力是兴趣和好动性。因此本学期在组织角色游戏时,在设置情景,激发幼儿的活动兴趣的基础上,注意引导和鼓励幼儿去大胆尝试获取经验,从亲身体验中逐步认识自己。这样才能逐步变自发的好动为主动的活动,有利于幼儿自身潜力的发展。例如,在“小老鼠面包房”这一角色游戏中,我们的小朋友能选择、利用各种材料制作他们心目中的特色蛋糕。他们在游戏中可以自由自在地随意选用材料制成心中所想的东西,大家都玩得十分开心。由此可见,在游戏中,幼儿通过自身的体验从中获取了经验,选择了自己感到好的方法,这样使他们在更好更快地掌握技能的同时,更增强了他们对角色游戏的兴趣和信心。

二、教育区角游戏。

首先,教育区角游戏的设置是灵活的,我们依据主题活动的内容在多方面考虑下进行了设置:如《我们身边的科学》的主题活动中,就设置了美工区、科学区、语言区、益智区、建构区等。而在《我找到了春天》主题活动中,就设置了生活区、美工区、语言区、建构区、益智区、科学区等。

其次,各个区角的创设也根据主题的具体情况而定。语言区通常投放一些与主题相关的图书、卡片、指偶等资料,张贴一些有趣的图画和一些幼儿仿编的儿歌,同时也放置一些空白纸,铅笔等习作物品;美工区投放的东西除一些常规的幼儿幼儿练习用品外,如剪刀、橡皮泥、彩纸、油画棒等,还投放一些简单手工作品的示范图,同时鼓励幼儿粘贴自己觉得满意的绘画及其他的作品;在科学区通常提供一些幼儿操作材料,操作材料与主题相关;通常建构区是根据主题而定。

三、晨间自选活动。

玩积木的幼儿可任意搭建高楼。因此,我们会提前做好准备,对幼儿的兴趣爱好做到心中有数,在幼儿来园之前准备好各种活动材料,使幼儿一到幼儿园就能投入到活动之中去。在活动过程中,我们注意观察每个幼儿表现出的兴趣,个性语言发展水平,和同伴的交往能力,便于因人施教,帮助幼儿解决在活动中遇到的问题,使活动顺利进行。

不论是角色游戏、教育区角游戏,还是晨间自选活动,我们都会在活动结束后进行总结评价。评价的方式有很多,有时是全班进行,有时是分组讨论,也可以让幼儿自己评价,由老师指点迷津等。幼儿的自主评价主要是鼓励幼儿把自己在游戏中的所见所闻、感受体验表达出来,与同伴交流分享,如:以教师的鼓励性言语来鼓励幼儿的“你搭建的楼房可真高,可以向大家介绍一下你的搭建经验吗?你游戏玩的很开心,把你游戏中最快乐、最有趣的事情讲给大家听好吗?”由幼儿主动评价的“我发现了什么问题?为了以后玩得更好,我们还应该做些什么?我觉得谁玩得好,谁玩得不好。”又如:以教师的全面评价为主的“今天哪一组小朋友收拾玩具最快?”“发现有的小朋友在更换游戏的时候,没有将原来的游戏的玩具收拾好再到另一个游戏去,下次活动中不能再出现这种情况了。”“你学习了什么新本领?”“为了使下次游戏玩得更开心,还需要做什么?”等等。

当然,在本学期的游戏活动中,还存在着一些问题需要我们去注意和改善。如在分配游戏角色、游戏任务时,我们会指定几个能力强的幼儿为负责人,负责人再去邀请其他人。我们发现,负责人在班上走动召唤伙伴时,大多数的幼儿两眼紧张地注视着他们,小手举得高高,嘴里不停地说着:“我,我!”可是,每次被召唤走的总是那么一些人,剩下的往往是常规习惯较差,或者是能力较弱的。剩下的孩子常常由教师另行安排:去看图书吧,去玩插塑吧。沮丧、难过、不满,种种表情立即会出现在这些孩子们的脸上,而那些被召唤的孩子对教师或小负责人指定的角色也不一定满意。

在实践中我们体会到,是游戏激起了幼儿的学习兴趣,增长了幼儿的生活知识。在以后的游戏活动中,我们会加强对幼儿游戏的观察和指导,让幼儿在游戏中快乐地成长和学习。

区域游戏是在正确的教育观,儿童观指导下,使儿童的认识水平、个性品质、社会化能力得到积极主动发展的重要物质条件。结合主题活动开展自主游戏,为幼儿提供丰富有效的材料,引导幼儿在自由、宽松的气氛中主动探索、学习,区域游戏是体现幼儿在玩中学,学中玩,寓教育于游戏中的最好形式好之一。

本学期,据幼儿的年龄特点,我班开设了巧手作坊、生活区、数学区、小熊超市、阅读区、表演区,坚持每天开展游戏活动,指导幼儿动手、动脑,积极地与材料相互作用。现将半年来的活动情况作一简单总结。

一、材料的投放。

1、根据幼儿的个体差异投放材料。

如果在活动区内提供的材料难度相同,对于一部分幼儿可能过于简单,容易完成,这样就会使其失去兴趣,不利于其进一步发展。而对于另一些幼儿可能又太难,通过努力却达不到,这样也会使其失去兴趣。因此,我们在了解每个幼儿发展水平的基础上,考虑个体和个性差异,在活动区内提供难易程度不同的操作材料,供不同程度的幼儿选择。如:在美工区投放折纸材料,让幼儿练习能折双三角物体时。教师就可以投放利用双三角原理折叠的难易程度不同的多种物体,让幼儿自由选择。这样每个幼儿都能根据自己的需要选择,就都能体验到成功的乐趣。

2、家园合作协调一致,共同准备活动材料。

在这个学期的区域活动中,我们有部分的材料是来自对各自幼儿家庭的废物搜集。比如瓶子、种子、绒线、蛋壳等等,都来自幼儿和家长的共同收集。幼儿对各自带来的东西都很感兴趣,我们投放以后,都纷纷去尝试着玩。这样,在幼儿参与活动积极性提高的前提下,家园之间的联系也进一步紧密。

3、区域材料能做为班级主题活动的延伸。

我班能把区域活动做为班级主题活动的延伸环节,及时地把主题活动进行过后的材料投放到区域活动中,让幼儿们在区域活动中继续进行相关的主题探索与操作活动。美工区里的材料基本上都是主题活动开展后投放的,这样幼儿基本都了解了怎样操作,也更感兴趣了。

1、给幼儿发展的空间,让他们自由表达和表现。

我们常常在一旁无声地观看孩子们的表演,尽量不去打扰到他们,充分满足了幼儿表达和表现的需求,对幼儿的全方位发展起着很大的作用。

2、仔细观察幼儿发展中的个体差异,对活动作出相应的调整。

同年龄阶段的幼儿在发展上也是不竟相同的。我们在数学区设计了玩牌比大小的活动,能力较好的幼儿既能按照规则玩一个一个比,还能自己创出两个两个或三个三个比;但是有几个幼儿不会玩,还有对活动不感兴趣。于是我们就针对这样的差异性作出调整。我们把比大小该成了排小鱼的游戏,当牌排到相同的点数时,就可将相同点数之间的牌全部吃掉。更改游戏规则后,能力差的幼儿也都想到数学区游戏了,还自己比起谁赢的牌多呢。

三、良好的师幼互动。

1、随时观察幼儿活动的情况,给予及时的引导、帮助,满足幼儿的需要。

新《纲要》中指出:教师应成为幼儿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在区域活动中,我们能够留意观察每个孩子的兴趣操作情况和恰当的时机参与到幼儿的活动中去,与孩子们一起探索、操作、发现、讨论、解决问题,真正体现孩子们的主导地位,而不是在发现问题时,把自己的意见和想法强加与孩子。

2、用儿化的评价语言促进区域活动更好地开展。

如果有必要,我们常常深入到孩子中间去,了解他们的玩法、规则意识等,我们还常用耶、真棒真棒啊、加油等等儿化的语言对幼儿进行评价,并努力使每个幼儿都能感受到成功的喜悦。

通过努力,我班的区域活动在园内评比中获得一等奖,虽然孩子的游戏水平所提高,但在很多方面还是存在着问题,如在手工区活动时,有的孩子会相互模仿,动脑不够;在超市中,孩子交往性的语言还欠缺;在表演区域中,我们准备的道具还不能满足每个孩子的需要,因此,在下学期的游戏开展过程中,我要对这些问题制订出针对性的计划和方案,让每个孩子在愉快的游戏活动中提高自我,使得我班孩子的游戏水平上升一个新的台阶。

区域活动,是指教师根据教育的目标和幼儿发展的水平,有目的地的创设活动环境,投放活动材料,让幼儿按照自己的意愿和能力,以操作摆弄为主的方式进行个别化的自主学习的活动。现将我园近几年来区域活动的开展做如下总结:

一、创设良好的区域环境。

新《纲要》中指出:环境是重要的教育资源,应通过环境的创设和利用,有效地促进幼儿的发展。区域设置的规划和环境创设要根据教育目标、教育内容的具体要求以及幼儿的年龄特点来做整体的安排,应一切从幼儿的水平和发展需求出发,要让幼儿做主,让幼儿成为区域的主人,由幼儿决定怎样布置是否会直接影响他们自由交谈展开的程度。在区域环境的创设中既要考虑到幼儿之间能相互交流、共同合作,又要注意彼此之间互不干扰,从而使幼儿能专注投入某一活动,充满自信地探索问题。

我们的区域设置在由教师与幼儿共同商量确定下,采用固定与灵活设置相结合方式,创设丰富多彩的、多功能的、具有选择自由度的区角,让每个幼儿有机会自由选择,用自身的方式进行学习。例如大班具体设置了以下区域:“生活区”:用筷子夹珠子种子、扣纽扣、系鞋带、编辫子、织衣服、缝衣服、蔬菜削切搓加工等;“数学区”:用小石头数数、用小木棍排序粗细长短、加减编应用题等;“表演区”:蚌壳做成沙球,竹筒做成双响筒,竹块做成快板,啤酒壳做成响铃,奶瓶做成腰鼓等进行打击乐;用树叶、芭蕉叶、包装带、袋子等做成各种服饰进行表演;“操作区”:用干花、干草制作贺年片、用种子粘成各种物品、用火柴棒粘成各种物体形状、制作小陀螺等;“科学区”里提供树叶变色、物体沉浮、用品弹性、饼干面包桔子皮食物发霉等等。

活动区设置是要善于利用班级环境的地理因素,尽可能地使活动动静分区:一般将较为安静的区域安排在室内:如语言区、数学区、生活区;相对会发出较大声音的活动安排在靠近门口或室外:如表演区、建筑区等;另外,还利用楼梯转角等开设“私秘区”等;并根据游戏情况灵活调整。

区域环境作为主题环境的一部分,占有很重要的地位,因为幼儿的活动很大一部分要在区域中进行并且完成他们的学习活动。区域环境要根据各个区域特色进行有特色的布置。各个区域的创设也要根据主题的具体情况而定。语言区通常投放一些主题相关的图书、头饰、手偶等资料,张贴一些有趣的图画和一些幼儿仿编的儿歌,同时也可放置一些空白纸,铅笔等习作物品。美工区投放的东西除一些常规的幼儿练习用品外,如剪刀、橡皮泥、工作纸、彩色笔、油画棒等,还可以投放一些简单手工作品的制作步奏图,以供幼儿的探究学习,在美工区最重要的是要设置一面幼儿作品的展示墙块,可以让幼儿粘贴自己觉得满意的绘画及其他的作品。在科学区通常提供一些幼儿操作材料,操作材料与主题相关。在音乐区、表演区投放一些简单或自制的乐器、头饰、自制服装等。通常建构区是根据主题而定。区域活动应根据活动区的层次性特点提供难易程度不同的材料。有时即便是同一班级中同一类型的活动也通过提供不同层次的材料来体现层次性。适合幼儿不同发展水平、不同学习节奏的多层次的活动材料,可以满足不同幼儿进行自主选择的需要。

二、区域材料投放要有层次性。

每个幼儿的能力水平不同,因此材料投放要兼顾到每个层次幼儿,不能都简单,也不能都复杂,要为不同水平的幼儿提供活动的机会和成功的条件。比如小班美工区“穿项链”游戏、教师提供三种层次的材料,由最简单的按同种颜色穿到两种颜色间隔穿再到三种颜色规律性穿。益智区投放的拼图,按块数的不同拼(4、6、8、10)都应该体现层次性。

三、教师的指导。

教师的现场指导在幼儿游戏的开展中显得十分重要,它决定着幼儿游戏的开展,教师始终要清楚自己应处的位置,不应该是知识的输出教育者,而是应提供舞台、清楚自己应处的位置,指出方向与关键时刻给予指导的老师,扮演好观察者与指导者的角色。

1、观察、再指导。

观察是了解孩子的重要途径,它可以帮助教师准确地了解幼儿在游戏中的表现,了解其发展的特点与需要,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分析,从客观实际出发,提高教育指导的效果,最大限度地发挥幼儿的游戏。可避免教师因不了解游戏情景而产生的不合适的干扰幼儿游戏的指导行为。

2、把握时机,适时介入指导。

如果教师发现了幼儿游戏的问题,需要介入游戏,须找好最佳的时机。通常在以下情况下介入:

1)当孩子遇到困难玩不下的时候。如:杰杰为“娃娃家“人数已足不能进入娃娃家游戏而苦恼,又不想去其他游戏区玩的时候,教师可引导他:“你想一想怎样才能进去”当他想出“当一名客人”的时候,孩子终于以一名“舅舅”的身份进入到娃娃家去玩了。

2)当孩子出现纠纷与行为问题时。如在一次搭建游戏中,阿乔在不小心碰坏了小朋友搭的动物园的时候,孩子们一时,很激动,有的埋怨阿乔,有的以暴力攻击阿乔,有的不知所措,教师马上说:动物园是不是“地震”了,我们赶快抢救动物,把动物园修好吧!于是孩子们又重新投入到了新游戏当中,巧妙地化解了一次即将发生的纠纷。

3)当孩子操作发生困难时。孩子在做一件撒时,往往会遇到一些困难,这时个他一些帮助,他不但印象深刻,还会感受到老师的浓浓关爱,有可能对他的一生都会有影响。

4)当游戏无法深入时。一次,当老师看到娃娃家的孩子无所事事,很无聊的样子,老师马上以“客人”的身份进入到娃娃家,原来孩子们觉得每天都是做饭,抱娃娃,收拾房间,太无聊了,于是老师马上说:今天小舞台有一场非常精彩的表演,孩子们就忙着抱好娃娃去车站坐车到剧院看表演了,看完表演后,又到超市里买食品与零食,参观建筑角的建筑等等,游戏的内容又丰富了起来,老师适当的指导,不仅深入了游戏的开展,还让他们走出家门,加强了与其他游戏区域的联系。

5)当幼儿发生创造性的行为时,教师要及时给予发现与鼓励。

另外,老师的出现与介入还要体现艺术性,即什么样的角色介入是最自然的,既能达到指导的效果,又不影响孩子的游戏,老师有时是游戏的伙伴,有时是某个特定的角色,还有时是旁观者,必要的时候是解调员。当教师以伙伴的角色出现时,能激发孩子的探索兴趣,引导游戏的进程。当孩子对游戏的玩法、规则、扮演角色内容不熟悉时,可以以某种特殊的身份参与。当幼儿的游戏发生纠纷时,教师要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及情况,采取适宜的解决方法,小班,较多的是矛盾的解调员,到中,大班的时候,要提供解决问题的时间,在一旁做一个安静的旁观者观察事态的发展,如幼儿顺利地将问题解决,老师就可以悄悄退出,如矛盾激化,则用适宜的方法帮助孩子解决。

3、指导最基本的方法以鼓励、肯定为主。

有时为了调动幼儿积极性,不管成功是否都要给予积极的鼓励,幼儿之间存在着差异,只要幼儿是主动参与,积极思考的,那不管结果如何,都要给予表扬与鼓励。否则能力弱的孩子总是失败,会使其产生畏惧情绪和自卑感,最后导致对整个游戏失去兴趣。对于这种孩子,老师一方面对他进行个别指导,帮助他掌握一定的技能,有进步就进行表扬,使他对自己的表现有信心,另外可请能力强的孩子与他共同游戏,让他也体验游戏的成功。

四、幼儿在游戏中的表现。

游戏是幼儿最基本也是最喜爱的活动。在游戏中,幼儿既能操作各种材料,又能与同伴交往,其动作、言语、思维、想像、情感等身心各方面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在贯彻幼儿园“以游戏为基本活动”这一原则的同时,游戏的价值也得到了充分的体现。幼儿在区域中活动完全是自由的,他们自主的选择游戏材料,选择活动内容和合作伙伴,按照自己的想法意愿进行游戏。教师在活动中也完全尊重幼儿的主体地位,放手让幼儿创造性地、主动地活动,推动和激励幼儿在活动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例如:幼儿可以根据自己的意愿进入不同的活动区域,在同一活动区中还可以选择不同的活动形式和活动内容。再例如:教师在游戏中发现幼儿“一窝蜂”现象和在材料的使用上因使用不当给下次使用的小朋友造成不便的情况,我们两位老师不是自己商量该这么办?把大人制定的意见和规则让幼儿执行,而是让幼儿通过自身的体验去寻找答案“怎么样玩才会开心又不会影响别人?”当问题提出,孩子们开始积极讨论,各抒己见,共同总结有效的方法,形成区域活动规则,也只有通过幼儿自己的体验形成的规则才会转化为幼儿活动中自觉遵守的行为。

五、本园特色。

1、本园游戏活动现状:每周每班平均进行两三次游戏活动,幼儿对游戏活动的需要还不能完全满足。游戏材料的提供比较精细逼真,尤其是刚经过了全体老师的教玩具评比活动,老师都花了心思为幼儿准备制作,游戏材料丰富、形象。但老师对于有些游戏活动的特点及组织策略了解的还不够清晰,不知道该怎样对幼儿的游戏进行指导,以及游戏中的指导策略。

2、针对这一现象我们制定了下列目标。

1)、针对教师对各游戏的特点和组织策略还不是很了解,本学期,将针对不同的主题游戏详细介绍。

2)、教师在平时的游戏组织中,仔细观察、探索各游戏的特点及组织策略。

3)、利用图标,指导幼儿有序进行游戏。

图标,它是一种表示某一件事情或事物的符号,它带有形象性、简洁明了性等特点。在生活中,我们随处可见各式各样的标记,我们运用图标的方式对幼儿进行间接的指导。

具体措施。

1、有目的的丰富幼儿的感性经验,为游戏的开展做好准备。

(1)引导幼儿观察周围成人的劳动,并可适当参与劳动,提供给幼儿参与劳动过程的机会,积累生活经验。

(2)提醒幼儿留意观察身边的事物,发展幼儿的观察能力,为幼儿提供反馈生活经验的机会。

2、以图标的形式指导幼儿进行游戏。

(1)教师学习游戏指导策略中的“标志制约法”,了解本指导策略的运用方式,思考如何用“标志”指导幼儿进行游戏。

(2)教师在本班游戏中观察图标对幼儿游戏的指导作用,及时进行记录,并反思、调整。

(3)教师相互交流自己对游戏中图标的运用的观察及思考,吸取研讨活动中的精华,并运用到本班游戏活动中。

幼儿园区域教案

1.了解丝瓜是一种藤状植物及生长特性。

2.学习儿歌,感受儿歌的韵律及节奏。掌握丝﹑花﹑架的正确发音。

3.知道丝瓜是一种营养很丰富的蔬菜。

丝瓜幻灯片活动过程:

二.介绍丝瓜的'特性,以及丝﹑花﹑架的正确发音。

2、欣赏幻灯片,了解丝瓜的生长特性,知道丝瓜是一种藤状植物。它需要攀爬在木架上。丝瓜花是淡黄色的,当花开过后,丝瓜就慢慢长出来了。

3.介绍丝瓜的营养价值很高。通过好看的丝瓜做成的菜品,让幼儿从视觉味觉上激起想吃的愿望。

三.学习儿歌。

1.学习儿歌《丝瓜花》,感受儿歌的韵律美及节奏。

2.巩固儿歌。游戏《小熊送丝瓜》。(游戏过程:让几个高大的幼儿手拉手斜上举扮演丝瓜架,让几个矮小的幼儿手拉手扮演丝瓜滕,在丝瓜架里外穿梭,当儿歌念完,在圈内的丝瓜滕为成熟的丝瓜,再请一个小朋友扮演小熊,将圈内的小朋友拉出来送给未参加游戏的娃娃。)附儿歌:丝瓜花(选自《山里人》)丝瓜花,丝瓜架,丝瓜架上结丝瓜,丝瓜吊在瓜架上.秋千荡落瓜娃娃。

幼儿园区域活动工作总结

1.转变家长教育观念,提高家长科学育儿的能力。

2.通过研究,提高教师组织、指导区域活动的能力,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探索开发和利用家庭资源优化区域活动内容和形式的有效途径。

3.通过研究,促进幼儿在社会交往、操作、合作意识等方面的发展,丰富和拓展幼儿的生活和学习经验。

(二)研究的内容。

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庭教育、家园教育的一致性是教育幼儿的重中之重。目前在一个家庭中独生子女的教育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父辈忙于生计,将孩子的教育转嫁给了祖辈,祖辈对幼儿过分包办代替,致使幼儿在家衣来伸手、饭来张口,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动手操作能力每况愈下。在区域活动中独占玩具、独霸材料的现象频频发生,社会性发展、交往能力低下,无合作意识和合作欲望。家长对教师为什么组织区域活动?需要哪些材料?用来干什么不了解。究其原因,市面上一些色彩鲜艳,做工精致的高档玩具既卫生又美观,远远超越教师准备的废旧材料。家长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看法,如何转变家长这一教育观念,达到家园教育一致性是我们首要的研究任务。

首先,我们设计了两份调查问卷:平罗一幼“家庭资源”情况调查表、平罗一幼“家长对区域活动认知”情况调查表。分别从家长职业、爱好、教育幼儿的方法,以及家长参与幼儿园区域活动情况等方面向家长发放两份问卷,问卷回收率高达100%,根据问卷情况分析数据,确定可开发的家庭资源。

其次,召开可开发家庭资源家长座谈会,协商制定家委会制度,由课题组成员向家长介绍我园开展区域活动的过程,区域活动对幼儿的发展、促进作用以及科学的育儿知识,为家庭资源的开发打下良好的基础。

小班幼儿动手能力低,喜欢玩独自游戏,有意识摆弄、操作时间短,依赖性、模仿性强,区域活动中易受外界环境的干扰。中班幼儿具有初步的合作意识,游戏过程中逐渐趋于平行游戏、合作游戏,动手能力日渐增强,乐于表现、敢于动手、善于思考。大班幼儿具有一定的合作欲望,对一些低结构的材料表现出无所谓的态度,敢于大胆尝试、创新,挑战高结构材料的欲望逐渐形成,成人是否在旁无所谓。因此,我们根据不同年龄段幼儿建构知识的特点和在区域活动中的需要,分两个阶段采取适宜的措施开发了相应的家庭资源,丰富区域活动的内容和形式。

第一阶段:不同年龄段家庭资源开发的策略研究。

策略一:有目的按需开发。

小班幼儿情绪不稳定,需要家长的配合,因此家庭资源的开发主要是人力资源和信息资源,还要建立在彼此之间的理解和相互信任的基础上才能顺利开发。人力资源的开发多是闲职的祖辈,父辈的有超市售货员、家庭专业教师、理发师、小区物业管理员,这些人群中女同志较多。区域活动时,邀请他们进课堂,根据教师制定的主题内容一对一的指导幼儿,逐步稳定幼儿情绪,培养幼儿的兴趣,教师主要是观察记录。信息资源在小班运用最为频繁的是短信交流和网上留言,教师运用先进的科技手段,将一些温馨提示或区域活动需要的材料给家长留言,避免年轻的父辈因忙于工作忽略对幼儿的教育。

中大班家长经过两年或三年的交往,对班级开展区域活动的形式有所了解,家庭资源的开发倾向于人力资源和物力资源。人力资源的开发主要是家长的职业和特长,有警察、个体经商户、医生、护士、银行职员、厨师、在校专业教师、养殖户。在掌握家长职业和特长的基础上,了解他们何时有时间方便到幼儿园与幼儿互动,根据他们工作的性质灵活机动地调整一周内既定时间的活动内容,以使家长既不耽误工作,又能扎实有效、积极地与教师互动。不同职业的家长帮助幼儿了解更多的社会知识,促进幼儿的社会性发展,家长的特长还引发了幼儿积极向上、追求完美的欲望。物力资源的聚焦点是发挥家长主人翁和幼儿的主体作用,他们将收集到的废旧物品整理、分类,存放于家中,随需随取。

财力资源的开发集中于小班,主要是在特殊的节日,比如:圣诞节、三八妇女节、六一儿童节、国庆节,教师主动与家长交流,告诉他们活动的目的,家长召开家委会,自发的购买一些气球、圣诞老人、小装饰品、国旗等布置在活动室里,为幼儿营造一种宽松、愉悦、浓厚的节日氛围。

策略二:建立家庭资源库。

家庭资源的开发有效地改变了我们的区域活动,减缓了教师收集、投放材料的重复劳动。为使家庭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富有长期性和实用性,我们根据家庭资源的种类和幼儿活动表现建立资源库。一是建立家长档案和幼儿成长档案,家长档案包括家长姓名、性别、年龄、职业、爱好、联系方式、幼儿所在班级;幼儿成长档案包括活动时间、活动内容、活动中的表现(照片);二是建立废旧物品分类、使用档案,包括物品名称、数量、是否消毒、使用班级(取用数量)、制作作品名称、作品展示地点;三是设计信息资源调查、统计表,内容有时间、交流方式,其中交流方式中涉及到发短信、打电话、班级空间互动、网上交流、面谈、留字条、带口信等;四是建立财力资源互动表,包括时间、物件名称、数量、效果。

第二阶段:利用家庭资源优化区域活动环境、内容、形式。

(1)对症下药,创设“变化”的环境。

不同年龄的幼儿表现不同的年龄特点,中班幼儿活泼好动,大班幼儿好探索、好思考。邀请在医院工作的医生、护士家长为幼儿设计形象逼真的“小医院”活动方案。教师根据家长提供的方案和材料,师幼共同制作医院标志:“挂号处”“收费处”“药房”“内科”“外科”“儿科”“急诊科”,环境布置时家长亲临现场,布置出互不干扰又紧密相连的“小医院”。活动中家长先按自己的真实身份引导幼儿活动,等幼儿掌握了一些技巧后,家长则根据幼儿的需要,增减变化环境材料。大班男小朋友对“车”情有独钟,于是,我们邀请“汽车美容店”的家长带来一些车模展示在班级窗台上,或悬挂在楼道的护栏上;开“广告制作店”的家长打印不同彩印的名车张贴在楼道里,整个楼道的幼儿都能欣赏到,达到资源共享的目的。

(2)自娱自乐,创设“自主”的环境。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强调“幼儿是学习的主体”,的确作为学习者的每一位幼儿都是知识理解和意义建构的主体,我们强调在区域活动中创设体现每一位孩子自主性的环境。在设置区域时,一改以往教师说了算的现状,本着尊重的原则,把主动权交还给幼儿,让他们自己来设置区域。在“各行各业的人”主题活动中,幼儿参观了汽车修理铺的工作现场后,展开了热烈的讨论:在班级中设置哪些区域?这些区域怎样摆放又是最合适的?有的说把修理铺开在走廊上,因为修理铺敲敲打打的声音比较吵;有的说美容和理发室可以成邻居,这都是关于打扮自己的;有的说我们开个小吃店吧,最好在活动室的中间,大家都要到小吃店去光顾,比较方便;还有的说,图书室搬到午睡室去,这样可以少受干扰……众说纷纭,最后集中大家的意见,进行集体分析、规划、综合设计各区域,做到合理、方便。在自主设置区域的过程中,幼儿成为了区域活动的主角,他们的合作意识、综合分析能力、空间思维能力都得到了充分的发展。

(3)因人而异,创设“适宜”的环境。

合适的才是最好的。农闲时我们邀请部分农村家长携带自制的布娃娃、老虎枕头、鞋垫、刺绣手绢、秸秆草人、泥塑等到幼儿园,共同布置具有浓郁乡村气息的农家小院。这种返璞归真的环境,给一些从未去过农村的幼儿带来朴实、勤廉的民风民俗教育。安全教育周邀请做警察的家长自带交通管制工具到幼儿园布置出一个大的、真实的交通安全立体图,现场指导幼儿安全过马路,幼儿也可以学习警察叔叔的指挥方式现场指导幼儿,发挥同伴互学的效应。免去家长、教师占用幼儿大量的自主游戏时间,滔滔不绝说教带来的负面影响。

物力资源是区域活动中运用最为广泛,对幼儿各种能力的培养最具有影响力的,如何有效利用物力资源优化区域活动?我们的具体做法是:

(1)利用物力资源开展角色游戏。

角色游戏其实就是一个浓缩的微型社会,在幼儿园里开展角色游戏务必做到“真实、可操作性强”。

娃娃家小班幼儿对娃娃家的游戏非常感兴趣,家长将幼儿不穿、不用的服装鞋帽、物品玩具,整理分类后带到幼儿园布置出一个很形象的“家”,幼儿在情绪不愉快的时候可以进去发泄或宣泄,还可以模拟自己到别人家做客或伙伴来访时的情景,促进幼儿语言和交往能力的发展。

理发店利用家长提供的废旧理发工具开展理发店游戏,幼儿要么扮演理发师,神情专注、认真细致的为顾客服务;要么扮演顾客,向理发师提出自己需要的发型;要么扮演服务员清理卫生、接待顾客。三种角色的互换,不仅让幼儿体验服务与被服务的感觉,更锻炼了与人交流沟通的能力。

银行银行是货币流通最快、最多的地方,是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场所。设置银行主要是让幼儿学会使用自动取款机存、取钱,知道“钱”是非常珍贵的,不能随便乱花、乱放;“钱”的用处很大,要用到合适的地方,提高幼儿的生活自理能力,促进幼儿的社会性发展。

医院利用真实的医疗器械开展“小医院”游戏,增加了游戏的真实性和趣味性。因此,游戏中如果是医护人员,教育幼儿必须有高尚的医德和精湛的医技;如果是病人即使很痛苦,也要有坚强的意志力和忍耐力,不发出呻吟,表现出难过的样子;如果是家属,一要学会照顾病人,二要保持安静,三要理解尊重医护人员。

(2)利用物力资源开展主题区域活动。

开展主题区域活动是我们多年沿用的分组教学模式,丰富的活动内容需要有足够丰富的材料支撑。由于家庭的生活方式和生活环境不同,家长提供的材料也不同,但都是一些实用性较强、具有可操作性和探索性的废旧材料。木质类的有:大小不一、形状不同的木块、废旧拖把把子、小木凳;植物类的有:玉米秸秆、玉米皮、稻草杆等;棉质类的有:婴幼儿衣服、鞋帽、包包、白线手套等;纸质类的有:大小不等、形状不一的纸盒、纸杯、纸盘、纸箱;小医院器具、厨具类等等等等,解决了以往区域活动材料单一、数量有限的困难。将这些材料分层次、有针对性和目的性地投放在相应的主题区域活动“春天来了”“嘟嘟乐餐厅”“各种各样的车”“兔宝宝社区”“宝贝花园”“动物乐园”“废旧大变身”等中,拓宽了幼儿的眼界,拓展了幼儿的思维。

(3)利用人力、物力、信息资源优化区域活动形式。

幼儿园区域活动的形式主要有:全园性活动(可以是以班级为单位的室内外游戏,也可以是无班界室内外互动)、分组式活动、随机活动。

全园性活动依据幼儿园硬件设施条件,分南北楼按时段开展。夏季南楼(小中班)先以班级为单位进行室内区域活动,参与活动的家长根据季节不同对幼儿进行相应的主题教育活动。比如,春夏两季是各类传染病的高发期,保健医协同保健所保健科大夫在班里设置临时门诊,边讲解边演示,接下来将这种活动延伸到无班界户外活动中,幼儿在室外自选空间自由结伴玩“看病”的游戏。北楼先在室外开展无班界户外活动,邀请在消防队工作的家长带灭火器、消防栓等消防器材和大班幼儿共同玩“着火了”的情景游戏。幼儿在这种无拘无束的真实场景中,各种逃生自救和呼救的经验得到再现、重组和提升。

分组式的活动主要是教师根据幼儿的最近发展情况,有目的、有指向的邀请个别家长,携带一些半成品材料到幼儿园一对一的指导,了解幼儿学习情况,把握幼儿发展方向。还根据主题游戏内容,通过电话联系,请家长将分类好的材料带到幼儿园,幼儿观察后合理投放到不同的角,确保每位幼儿都有事可做。

随机活动侧重于教师的观察、记录。教师随时捕捉并拍摄幼儿活动的精彩瞬间,甄别、分类后布置在家园联系园地供家长和幼儿欣赏。家长浏览后有什么想法,或者对有关科学育儿的方法有疑惑、拿捏不准的,及时在公告板里留言,缩短了家园之间的距离,有效实现家园“零距离”沟通的愿望。

3.为幼儿创设促进其发展的公共角色游戏环境,构建同龄、混龄的无班界互动游戏框架。

公共角色游戏是促进幼儿社会性发展,提高交往技能的有效手段。其交往过程既包括与成人的交往,也包括与同伴的交往,本研究主要帮助幼儿学会与不同层面的人交往的方法,学会合作、分享,培养建立与协调人际关系的能力,初步养成积极向上的沟通、交往能力,丰富生活经验,提高自理能力。因此,我们将采用“阶梯状”递进式的操作形式,一是幼儿能力发展目标设定的循序渐进,二是与目标相对应的游戏内容的层层深入,三是教师指导策略的步步递进。

(1)目标设定的循序渐进。

小班:知道角色游戏的名称,乐意参与角色游戏。

中班:在角色游戏中知道角色之间的关系,能用简单的语言清楚表达、表述自己的想法。

大班:独立与人沟通,发现游戏中存在的问题,学习调控游戏形式和内容。

(2)游戏内容的层层深入。

第一,强调以幼儿个体为中心。通常的区域游戏是以班级为单位,相对的是同一年龄的幼儿,他们的能力与需求相差不大,而混龄互动中教师面对的是完全不同的个体,因此同样主题的角色游戏,如:“娃娃家”,环境创设时要充分考虑幼儿间的年龄差异,创设自主游戏、自主学习的宽松、愉悦的游戏环境。有适合低龄幼儿直接感知的环境(照顾娃娃)和高龄幼儿操作体验后获得经验的环境(做客)相结合;或采用“大带小”的方式,将传统游戏中教师精心的传授转化为幼儿间自主的“教与学”,使每位幼儿都能够在自由的活动中感到轻松自然,从而实现游戏情境中隐含的教育目标。

第二,强调公共角色游戏的层次设计。

发挥家长主人翁的作用,充分利用家长的职业资源,将异龄幼儿组织在一起,建构社会经验的同时,增加亲子之间、家园之间、幼幼之间的情感,同时也对教师提出了严峻的挑战。在同一的角色游戏中,面对同一种材料,呈现在幼儿面前的往往是截然不同的玩法,教师要做好观察者,对三个年龄段幼儿表现出的不同行为予以恰当的指导。比如:在“小医院”的游戏中,我们分层次投放了适合小、中、大年龄的材料,原以为幼儿会选择相应的材料游戏,实际操作中,发现并不是所有的孩子都按自己所处的年龄段选择材料。小年龄段的孩子选择大年龄段的材料,大年龄段的与之相反。其实孩子是根据自己的发展水平,重组自己的经验,这也就提醒我们在预设材料的操作难度时不能只是依据年龄差距,主要是看孩子的实际发展水平。

(3)教师指导策略的步步递进。

教师的指导策略包括对家长的指导和幼儿在游戏中的指导,由于家长的职业、幼儿的发展水平都不同,教师不能用相同的方法对家长创设的环境或是家长对幼儿的指导进行考量,也不能用一把尺子评价幼儿对环境的兴趣、对材料的操控度。因此,教师的指导要指向于环境中和环境外两种。环境中主要是家长和幼儿在游戏过程中表现出来的显性行为的适当指导,如:行为暗示、语言指导、示范引导、适时评价(鼓励和纠错)。环境外是家长对游戏内容的选择、预设目标的达成情况、捕捉到的典型事例的记录和分析,是一种隐形指导。如:幼儿是否喜欢所选内容,预设目标中是否体现出层次性、留有很大的可调整和生成空间,游戏情境创设是否具有很强的趣味性,引发幼儿积极参与,材料的投放是否促进幼儿在健康、语言、社会性等方面的发展。

幼儿园区域活动工作总结

1.建立特殊家长资源库,使家庭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富有长期性和计划性,避免盲目、随机的利用。

家长资源库是把家庭中有可能对幼儿产生综合实践教育和帮助功能的资源信息进行收集、整理、分类,发挥家长资源库的引介作用,协助教师开展综合实践活动。

2.充分发挥现代化网络平台的作用,注重信息资源的利用。

利用我园的校园网,建立班级空间,为每个孩子建立成长档案和班级新闻动态,便于随时调整和修改内容,避免纸质材料硬性浪费。也可以将区域活动需要的材料、要求以及孩子最近发展情况分别发布在新闻动态栏目和个人成长档案里,便于家长及时掌握班级和幼儿的动态变化。

3.组织较为丰富的亲子制作活动。

亲子制作活动的内容很多,可以是剪纸、手工、粘贴、编织等等,将活动目的、要求、材质印发给家长,让家长参照着与幼儿共同完成,布置在室外,以使所有家长和幼儿都能欣赏到,达到相互借鉴,共同进步的目的。

活动材料是幼儿开展区域活动的物质基础,是幼儿建构知识的依托,紧紧围绕主题目标和幼儿年龄特点投放可塑性强的、能变化的足量材料,满足不同层面幼儿的发展需要。

区域工作总结

今年以来,我县把创建全省全域无垃圾示范县作为2018年全县重点工作,按照“氛围营造是关键、习惯养成是核心、设施配套是基础、垃圾分类是重点、长效机制是保障”的思路,坚持把治理行动和发展全域旅游、建设美丽乡村、推进精准扶贫有机结合,强化组织领导,靠实治理责任,全民动员参与,多措并举治理,着力改善城乡面貌,持续优化生态环境,不断提升宜居宜游宜业城市建设水平,全域无垃圾治理工作取得明显成效。

一、治理工作进展情况。

(一)强化组织领导,靠实工作责任。根据《甘肃省全域无垃圾三年专项治理行动方案》及验收标准,结合我县实际,制定印发了《**县创建全省全域无垃圾示范县实施方案》,按照“一年创建一年巩固”的总体安排,分解靠实创建标准和指标,力争到2019年底,把我县建成全省全域无垃圾示范县。印发《**县深化改革推进城乡垃圾一体化处理实施方案》、《**县城乡生活垃圾分类收集处理实施方案》、《**县2018年全域无垃圾治理工作要点》,统筹布局全域无垃圾年度要点、推进计划,形成了调度有序、统筹有效、落实有力的工作推进机制,科学有序推动全县全域无垃圾治理行动。

(二)加大督查检查,完善工作机制。定期开展全域无。

1垃圾治理工作专项督查,及时交办和通报发现问题,限期整改落实,共交办整改环境卫生问题200多条,印发督查通报2期。邀请县政协领导视察指导全域无垃圾治理工作,征求意见建议,印发《中共**县委批转县政协党组关于全县全域无垃圾治理工作视察报告的通知》,总结经验不足,扎实开展整改,确保治理工作落到实处。

(三)加大资金投入,完善设施设备。结合农村环境卫生连片综合整治、美丽乡村建设和全域无垃圾工作的推进,为城区配备垃圾清运填埋作业车辆25辆(其中:洒水车2辆、装载机2辆、推土机1辆、扫路车3辆,各类运输车辆17辆),设置果皮箱1650个,在城区公共部位及各小区配备垃圾箱(斗)400多个。先后给7个镇配备压缩垃圾车17辆,吸污车3辆,洒水车6辆,配备各类保洁车576辆,固定式垃圾斗1596个、分类式垃圾箱10562个。

2《关于深入开展城乡环境卫生整治行动的通知》,组织各镇和县直部门全体机关干部职工,对春节期间积留的鞭炮纸屑、柴草秸秆、废旧塑料等各类垃圾进行清运,对各卫生死角垃圾进行清理。三是开展铁路、公路沿线环境卫生专项整治,采取分段徒步检查、乘车集中检查和乘坐高铁、火车摄录等方式进行督查,交办整改铁路沿线环境卫生问题80多条,促使环境污染远离“三路”。下发《全县铁路公路沿线环境综合整治实施方案》,持续改善铁路、公路沿线综合环境,建立铁路、公路沿线全域无垃圾治理行动常态长效机制。

3一体化即可全面实现。

(六)抢抓政策机遇,抓好项目建设。抢抓全省1000亿元农村基础设施和人居环境综合整治工程专项贷款机遇,全面编制农村垃圾、污水、村容村貌、农户改厕、空置房处置、改水改路、造林绿化等基础设施项目方案,**县农村人居环境综合治理项目可研报告于2017年11月29日由**县发改委(临发改字〔2017〕163号)批复,目前已完成用地说明、环境保护审查意见、规划、社会投资方招标、ppp项目合同签订等前期手续,贷款资料已报国开行。农村累计建成生活污水处理站18座、生物氧化塘1处,购置吸污车4辆,敷设排污管网29.2公里,农村污水日处理能力达到517吨。为更好发挥城区污水管网效益,将城区周边的合强村、南台村和汪家墩村生活污水接入城区管网,由城区生活污水处理厂集中处理。

4玉米种植协议,种植饲用玉米面积达7.2万亩,新增牧草种植面积1.05万亩。全县累计建成青贮窖11860座99.46万立方米,2017年底青、黄贮玉米秸秆48万吨,打捆粉碎14.76万吨。农作物秸秆饲料化利用率达到80%以上。

(八)试点带动引领,深化农村垃圾分类和资源化利用示范区建设。在全市率先开展生活垃圾分类和资源化利用试点。采取空置房屋改造、废弃管理站点利用、选址新建、集中配发、废弃木料自制、改造废旧储物柜等方式,合理布局建设垃圾分类回收站54个,以点带面,逐步推进,实现生活垃圾减量化、无害化、资源化处理。实施积分制、换购制等奖励补助政策,对可回收利用垃圾进行政策补偿,积分兑换牙膏、洗衣液、食用油等日用品,提高群众参与积极性。至目前,全县7个垃圾分类示范村和1个社区已收集可再生垃圾398.8吨,其中:纸质品类垃圾173.6吨,塑料制品类垃圾75.4吨,玻璃类垃圾78.3吨,废旧衣物类垃圾47.9吨,有毒有害物类垃圾23.6吨。

5传报道治理行动动态,总结推广经验做法,曝光脏乱差现象,以高频次、广覆盖的舆论宣传推进治理行动开展。联合社会公益组织,通过发放垃圾分类指导手册、手提布袋、新媒体宣传等途径,开展“小手拉大手、垃圾分开走”主题宣传教育活动,通过孩子引导家庭成员改变生产生活习惯,提高分类投放垃圾的行动自觉,至目前,开展“小手拉大手垃圾分开走”环保宣传活动进校园共计7场次,发放宣传资料2800余份,发放环保购物袋3800余个,参与师生和家长达4800余人。广泛开展文明村(社)、五星文明户、美丽庭院等创评活动,充分调动群众参与的积极性,至目前,创建“美丽庭院”示范村10个,命名“美丽庭院”示范户2.2万户,占全县总农户的40%。组织工、青、团、妇等群团部门,采取致公开信、发倡议书、新媒体推介等多种方式,号召党员干部、团员青年发挥示范引领作用,以身作则、以上率下,带动广大群众和社会各方面力量参与治理,形成了干群一条心、上下一股劲,人人抓整治、全民齐动手的浓厚氛围。

6专业保洁+逢5集中整治”制度,组织广大居民群众定期开展环境卫生大整治,跟进督促检查,促使居民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健全完善农村环境卫生清扫保洁、垃圾清运、设备使用、检查评比等管理制度,建立卫生评比“红黑榜”,激励约束并重,引导群众养成良好习惯。全面深化“七大专项行动”和行业领域专项治理,统筹实施农村环境面源污染综合治理,持续抓好废旧农膜循环利用、秸秆“四化”转化和粪污环保治理,推进实施“厕所革命”,清理农村破旧空置房,常态化开展环境卫生集中整治和行业领域专项治理,争创全省全域无垃圾示范县。

(十一)开展集中整治,全方位推进城乡管理。印发《关于加强和规范全县住宅小区物业服务管理的实施意见》(临政发〔2018〕21号),开展全县小区物业服务管理大整顿大提升专项行动,着力破解重收费轻服务、管理松散不规范、“小散老旧”住宅楼院无物业服务等问题。开展联合执法,严厉打击张贴、喷涂、散发、散布违法犯罪信息、印刷非法小广告行为,对79户粘贴、喷涂、散布违法犯罪信息的用户启动电话追呼系统进行监控跟踪,督促整改。清除各类小广告1400余个、粉刷地面不文明小广告260余处,取缔条幅30多条,清理户外立式广告牌20余个。督促沿街门店落实“门前三包”责任制,对街道路边50余家设摊经营烧烤、餐饮摊位进行规范整治,城区市容环境进一步改善。

二、存在的问题。

7虽然我县全域无垃圾治理工作取得明显成效,但也还存在一些不足:一是农村人居环境综合治理项目资金贷款尚未拨付。农村垃圾分拣中心、污水处理工程、改路、改水、改炉、改炕、空置房屋整治等重点工作缺乏资金支持。二是环境卫生整治长效机制有待完善。铁路沿线、城郊结合部、农村一些沟渠和居民点、荒滩死角等脏乱差的区域治理-反弹-再治理情况比较明显。三是发动群众难题急需解决。垃圾分类、资源化利用的宣传还不够生动,群众对生活垃圾分类的思想认识还有差距。

三、下一步工作计划。

下一步,我们将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认真落实新发展理念,全面深化“七大专项行动”,加快推进城乡生活垃圾分类资源化利用试点,大力推广“小手拉大手”等宣传活动,常态化开展环境卫生集中整治和行业领域专项治理,全力争创全省全域无垃圾示范县。主要抓好以下工作:

(一)加大宣传动员,争创全省全域无垃圾示范县。创建全省全域无垃圾示范县工作任务重、时间紧,需要全社会动员、各单位协作、全民积极参与。广泛深入宣传创建全省全域无垃圾示范县对改善人居环境、建设美丽乡村、发展全域旅游、实现全面小康等方面的重要意义。设立专题专栏,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广大干部群众的创建知晓率,积极营造人人关心、人人支持创建工作的浓厚氛围。

(二)推动农村环卫保洁市场化。积极探索推行市场化运作模式,力求农村环境卫生实现每日保洁,生活垃圾达到日产日清,村社内外、辖区四边和居民点房前屋后干净整洁。采取公开招标方式确定有资质、业绩好、口碑佳的保洁公司参与我县农村环境卫生保洁管理,对镇村社公共区域、道路及周边区域进行日常清扫保洁,收集、清运。各镇负责督促指导各村建立严格有效的村规民约,教育引导农户破除陋习,养成良好卫生习惯,负责对各村环境卫生进行常态监督管理,对保洁公司进行绩效考核,逐步实现农村环卫市场化、规范化、精细化、常态化。

(三)深入推广垃圾分类回收处置。加快推进城乡生活垃圾分类资源化利用试点,加大“小手拉大手”等宣传活动范围和力度,认真总结先期试点村(社区)经验,在具备条件的行政机关、事业单位、居民小区、村(社)推行生活垃圾分类和资源化利用再试点,扩大实施范围。配套镇、村、社区、公共场所垃圾分类收集、清运、处理设施设备,进一步完善生活垃圾中转站等配套设施,全面提高生活垃圾分类收集和资源化利用效益。

9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将城区周边具备条件的镇村生活污水接入城区生活污水处理厂集中处理,50%的镇政府所在地和集中居住的楼房社区配套排水管道和污水处理设施。积极采取措施,解决污水处理站污水处理的二次污染问题。遵循“能集中则集中,宜分散则分散”的原则,推广三格化粪池式、双瓮漏斗式、下水道水冲式厕所,加大农村卫生厕所改造力度,年内农户无害化卫生厕所普及率达60%以上,加大人员密集活动场所卫生公厕建设,年内每个镇建成1座以上公共厕所。

(六)全面实施农村环境面源污染治理和资源化利用。深入推进农业面源污染综合治理,推广秸秆打包、黄贮、青贮、生物质燃料等高效利用技术,提高秸秆、尾菜、农膜回收利用,全县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率要达到83%以上,尾菜综合利用率达到45%以上。加快推进可降解地膜应用试验和试点范围,扶持废旧地膜回收网点建设,提升废旧地膜处理加工水平,采取发放补助金或置换新农膜等措施,全县农膜回收率达到81%以上。加强固废管控,积极推动农村地区工业固体废物的综合利用,全县农村地区工业危险废物无害化利用处置率达到95%。加大畜禽养殖污染治理。扎实开展畜牧行业环境卫生综合整治,完成养殖场区粪污处理设施建设,全县农村畜禽养殖废弃物综合利用率达到70%以上。

10构对接,全面编制农村污水、垃圾、村容村貌、村组道路、造林绿化、空置房处置、厕所改造等基础设施项目规划,明确建设内容和时序,一次规划,分步实施。探索通过ppp模式引入企业或社会资金参与城乡垃圾治理设施建设和运营服务,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等方式助力治理工作。

幼儿园区域活动工作总结

本课题研究过程按最初制定的实施方案分三个阶段逐步深入的进行实践研究,研究过程中由于研究人员和研究主体发生变化,根据即时情况和幼儿的发展需要做了相应的调整和修改,具体如下:

(一)加强教师的理论学习,加大对家长的宣传力度。

主要组织教师座谈,以集中学习和自学相结合的方式,系统地学习《幼儿教育》《幼儿教学研究》《学前教育》《儿童与健康》等全国教育类核心期刊发表的关于区域活动方面的论文多篇,课题组教师互相推荐、讨论交流教育理论专著《区角——儿童智慧的天地》《幼儿园教师教学指导策略》《幼儿园游戏》等书籍,每次阅读后要求教师发表自己对某一观点的看法,尝试在实践过程中运用,出现棘手的问题协商讨论,换位思考自己的解决办法。对于参与研究的一些青年(新)教师,刚开始主要是让她们看活动、听评议、写心得、悟做法,渐进帮助她们梳理思路,整理经验。尤其是文献资料的提供为我们的研究工作提供了强有力的理论依据、理清了研究思路、明确了我们的研究方向。

随机访谈家长、发放问卷,对收集到的问卷进行分析,有针对性的组织召开家委会,以点带面了解家长对区域活动的认识,在此基础上召开7个实验班的部分家长座谈会,课题组负责人及小班教研组组长分别向家长做了题为“幼儿园开展区域活动的优越性”“家长如何参与区域活动,实现家园协同”的报告,积极向家长宣传区域活动的教育价值。尝试通过发送短信的方式告知家长“x天在x地开展区域活动,需要家长做什么”,家长第一次带着任务参加了有目的、有计划的区域活动后,我们进行了现场座谈,双方开诚布公的讲了自己的看法以及今后的打算,家长的表态发言令人感动。此后又将第一次活动抓拍到的家长和幼儿在活动中的精彩瞬间打印并张贴在“家园联系”园地、主题环境墙等比较醒目的地方,多种方式的宣传和积极引导,激发了家长的参与热情,激活了教师、家长、幼儿的思维,一件件鲜活的优秀案例层出不穷。

(二)挖掘家长的教育资源,创设参与幼儿园区域活动的途径。

建立信息资源库,充分了解家长的职业、爱好、特长以及联系方式、个体素质,寻找一切可为幼儿园所用的人力资源,挖掘家长的潜在教育因素。教师与家长及社区教育人才建立广泛的联系,使之参与到幼儿园的教育活动中,发挥其特长,把蕴含其中的丰富教育资源引进幼儿园,达到共同培养和教育幼儿的目的。我们通过“家长导师”“家园同步游戏”“家长辅助教学”等形式将家长“请进”幼儿园。如在“家长导师”活动中,我们请家长中有一技之长的人,如医生、护士、厨师等,担任幼儿的“导师”,让幼儿自由选择导师、向导师学习。教师与“家长导师”共同制定活动内容,并在活动中不断丰富导师资源库,从而加大孩子的选择机会,也更充分地利用了家长的教育资源。“家园同步游戏”是由家长和幼儿一起收集材料、共同设计游戏过程、找出影响和制约幼儿对游戏兴趣的瓶颈、制定相应的整改策略。

(三)利用家庭资源深入实践研究,确保研究过程扎实、方法科学、方向明确。

1.以班级为单位、以生活为轴心,开展家长助教活动。

陈鹤琴先生提出的“幼儿的活动应该以生活为轴心,大自然、大社会都是活教材”。活动中我们整合各方资源,把父母请进课堂进行辅助教学。如:在生活活动“娃娃家”和“宝宝长大了”中,家长们自带废旧物品把“娃娃家”布置的就像孩子自己的家:“客厅”里有柔软的沙发、漂亮的桌子;“卧室”里有柔和的纱窗、娃娃的小床、橱柜、美丽的帐子;厨房里有洗衣机、煤气灶台、洗菜池……老师们还根据家长的特长和工作性质组织开展与幼儿园主题区域相关的助教活动,征求家长意见,合理安排助教时间。在助教内容、活动方式、材料的准备方面都与家长及时沟通,为家长提供及时有效的帮助和指导,活动结束后与家长面对面的交流体会,分析、讨论、修改、添加一些趣味性、游戏性、探索性强的材料,用孩子能够听懂的语言,喜欢的游戏活动进行教学,淋漓尽致的再现助教活动的生动性和真实性。

2.结合主题精心准备区域材料,开展以班级为单位的小格局区域活动,拓展幼儿活动思维。

材料是孩子探究、学习和发展的刺激物与媒介,是教育目标和内容的物化,是教师引发、支持孩子探究的桥梁。活动中我们注意投放材料的三性:多样性、层次性、开放性。

多样性:根据季节投放多样性的材料。如春天我们鼓励家长带着孩子走进自然,观察大自然,到户外采摘,然后在美工区由家长指导制作迎春花;夏天,将家长带来的各种水果蔬菜等投放到美工区,制作蔬菜印画或水果沙拉;秋天是丰收的季节,除了制作水果拼盘或各种造型的小动物外,家长和孩子们将收集到的树叶清洗干净后制作树叶造型画等;冬天,我们收集各种树枝,用毛线、颜料、橡皮泥制作创意花卉。

层次性:在主题背景下的活动中对能力弱的幼儿投放易于操作的基础材料,一般的幼儿放置难度相对大点的材料,能力强的幼儿则放置具有创造性的材料。例如:在收集到的一些材料中发现用高粱秸秆串编成的蒸馒头的蒸箅和玉米皮做的草垫、草人很少见,但幼儿对这种材料很感兴趣,于是我们请个别家长携带材料来园与教师、幼儿共同布置环境。孩子们先是用线条或彩笔在蒸箅和草垫上作出各种形象逼真、栩栩如生的线条画。可是,画的颜色和背景有些单调,经过协商我们决定再投入一些废旧的各色毛线进行装饰,整幅画面生机勃勃、活灵活现。大四班的“沙画”,一直都是孩子和家长最热衷的角,焦点问题是如何将“沉默”的沙子变得能“说话”?如何投放更多的相关材料,丰富活动内容?经过反复的实践研究,我们发现把灰色的沙子用颜料混匀,再装在瓶子里,在白色的纸上“洒画”,既形象又能节约资源。但有时沙粒因混合结成“块状”,家长就提供农村用的筛子和窗纱,让孩子们探究如何让沙块与沙子分离?探究结果是:将两种不同材质的工具叠放(大窟窿眼的在上,小窟窿眼的在下)筛沙子,效果非常好,这一发现极大地鼓舞了孩子们探究的欲望。活动结束后,教师根据幼儿的表现,填写“区域活动记录表”和“案例分析表”,并附上幼儿活动照片和教师的困惑、今后的改进方法。后来发现两份表格相同的地方很多,而且这种记录单附上大量的照片不便于保存,讨论决定将记录单和案例分析合二为一,进一步充实、完善表格内容,使其更全面、系统、真实记载每次活动。这种依据幼儿兴趣发展和主题内容递增或递减材料,以使游戏的材料更加层次分明、利于操作,满足不同层次幼儿的发展需要。

开放性:我们倡导的“开放”是相对“封闭”而言的,涉及到材料呈现的方式、幼儿活动的自由度、家长的参与率。面对可以自由选择的实物,幼儿根据自己的兴趣和能力,选择自己喜欢和乐于操作的各种材料,在没有压力的环境中发挥想象,自主表达与表现。家长可以根据自己的特长和实践经验、时间灵活设计计划内活动内容。这种开放空间、开放材料、开放时间的形式,极大地鼓舞了孩子的兴趣,提高了家长参与活动的积极性。

3.依据主题有效整合区域活动。

(1)变孤立为整合。区域活动的内容主要源自主题活动,成为主题教学内容的延伸和补充,它灵活多样的组织形式和丰富多彩的学习内容能有效弥补集体教学的不足,实现集体教学、小组教学和个别活动三者的有效结合。因此,依据主题有效整合区域活动,打破了各区域原来所设定的固有名称和彼此的内容,将各种游戏进行整合,使其看起来“活化了”,这样才能使得孩子的创造性思维得到促进和发展。在中四班的“宝贝花园”主题区域活动中,涉及到的活动内容有编制塑料花、买卖鲜花、自制假花、装饰花等,这些内容看似是独立割裂的,但彼此之间有着极为密切的联系,我们反复推敲整合办法,最终整合了区域设置和内容,变成一个大的“鲜花店”,也给孩子们带来了创造性的、全面的发展。同时,随着时间、兴趣的变化在每次主题区域活动中增设一本专门的记录本,让幼儿发现自己需要增减的物品,适当的时候根据他们的提议进行补充、丰富、更新区域环境,正是在这样的循环变化中,材料真正成为孩子们的环境,发挥了应有的作用。

(2)打破班级界限,创设无班界的区域活动。“公共区域”打破了班级甚至年级的界限,拓宽了原有的活动空间,幼儿拥有了更广泛的环境与信息资源,幼儿在活动中的选择大大增强了,由不同班级汇集而来的材料集中呈现,极易形成多个层次。活动中幼儿可以自由选择自己感兴趣的内容、玩伴和游戏方式,共享这个空间。

a:创设同龄的无班界公共区域活动内容。

根据我园建筑设计情况,在南楼不同楼层创设适合本年龄段幼儿活动的公共区域,三楼(中班)创设小银行、汽车超市、小医院、邮局、理发店、鲜花店;二楼(小班)创设宠物店、娃娃家、垂钓中心、给小动物喂食等等。家长和教师共同布置了相应的环境,幼儿每天可以根据自己情绪的变化随机到不同的区域玩角色游戏,负责本区的教师根据幼儿的表现给予适当的评价,然后交予本班教师,便于本班教师掌握每次活动中不同幼儿的表现,有目的和针对性的因人、因材施教。根据大班幼儿动作技能发展,在北楼创设适合大班幼儿活动的公共运动区、棋类区,投放跳绳、皮球、毽子、五子棋、跳棋等,丰富幼儿的经验,提升幼儿的运动技能。

b:创设混龄的无班界公共区域活动内容。

北楼楼道较窄,活动室空间狭小,但大班幼儿动手能力、合作精神较强,具有强烈的挑战欲望和坚强的意志力。于是我们在室外创设了大带小的“园艺创意园”,有中大班幼儿合作的“瓶艺联展”,小中班幼儿合作的“线条舞动”,小大班幼儿合作的“风筝起飞”等。利用大班睡房创设体育游戏,小中大班幼儿都可以在自由活动时间依据自身技能自选跳绳、皮球、毽子等运动器械,由聘请的专职体育教师家长指导幼儿活动。这种不同层次、不同内容的活动,拓展了幼儿的思维,拓宽了幼儿的眼界,提高了幼儿的交往能力。

4.发挥信息资源的作用,促进幼儿发展。

(1)开通班级博客,和家长搭建交流的平台。

为让家长能及时获取先进的教育观念、育儿方法,了解班级活动内容和孩子在班级的生活、学习等信息,建立家长网络qq群,开通了校信通,用网络这方便又快捷的联系方式来与家长进行互动。

(2)创新家园联系园地,满足不同层面的家长需求。

家长所处的环境和文化程度不同,有相当一部分家长对先进的网络互动不熟。于是,我们以“温馨提示”“悄悄话”“您知道吗”等非常亲切的语言告知家长什么时间该做什么?怎么做?起到了良好的互动效果。

5.与幼儿协商制定区域规则,规范区域活动操作过程,提高教师的评价能力。

区域活动中活动区是幼儿自由活动的场所,但自由不等于放任自流,为所欲为,应该是熟悉规则之后的一种自主游戏,在开展活动前就必须考虑制定规则的问题。而制定区域活动规则的主体应该是教师和幼儿,偏向哪一方都是不科学的。一般情况下我们在区域活动前提出活动规则,比如:使用剪刀时应注意安全、完成一件作品可以安静跑区、游戏结束后整理物品等。在日常活动和解决问题中形成规则,比如:幼儿从家里带来一本书,其他幼儿都想看,这时就引导幼儿协商制定看书规则:不论谁看都行,但要取得主人的同意,更不能损坏,幼儿的交往技能自然习得。当然,在这个全开放的自主选择过程中,还要有一定的潜规则隐含在环境中。如小班以形象食物刺激为主,让小班幼儿看小脚印知道区域人数入区;中班以替代物为主,如插王牌进入,当区域中所有小袋子都放满王牌,则表示拒绝进入;大班对自己和同伴的名字和学号比较熟悉,在进区域的表格上签学号进入,表格上的数字表示可容纳的最多人数。这种既自由又受一定约束的入区方式,使幼儿在特定区域环境中进行快乐学习。

组织区域活动的动力是有效评价,评价时既要考虑家长的情绪和能力,还要关注幼儿的发展适宜,适时评价。研究过程中我们一般实行个别化的、关注幼儿内在变化与情感体验的评价,尽量以欣赏的眼光评价幼儿,善于发现每个幼儿的闪光点,鼓舞幼儿、启迪幼儿。通过教师及时的反馈,让幼儿从内心品味成就感,体验成功的快乐,变得更加自信、大胆、主动、积极,得到良性的可持续发展。另外还重视过程,促进发展,对幼儿发展状况的评价伴随着幼儿活动的过程来进行,教师捕捉一切有用的评价信息作为评价的依据。如:对幼儿手工作品、记录表格、自制玩教具以及区域活动中表现出来的主动交往、互相合作、大胆创作等,作出适当的中肯评价,竖起的拇指、赞赏的目光、惊叹的表扬成为幼儿前进的动力,促进幼儿和谐健康发展。忌浮躁、不明方向的笼统评价。

幼儿园区域工作总结

区域游戏是在正确的教育观,儿童观指导下,使儿童的认识水平、个性品质、社会化能力得到积极主动发展的重要物质条件。结合主题活动开展自主游戏,为幼儿提供丰富有效的材料,引导幼儿在自由、宽松的气氛中主动探索、学习。区域游戏是体现幼儿在玩中学,学中玩,寓教育于游戏中的最好形式好之。

本学期,据幼儿的年龄特点,我班开设了益智区、科学区、手工区、建筑区、阅读区、表演区、生活区,并给相同的活动区起不同的名字,如;“淘宝屋”、“想一想”、“试一试”等,我班坚持每天开展游戏活动,导幼儿动手、动脑,积极地与材料相互作用,幼儿活动的兴趣很高。

一、“活动区”为幼儿的发展提供了可能。由于是幼儿自选活动,所以儿童的意愿、兴趣可以获得最大的满足,他们可以轻松地投入到自己所喜欢的活动中去。

二、“活动区”内容的设计必须符合每个班儿童的年龄特征,与教育目标相适应。中班注意加强智力训练,不同的活动内容都有相对稳定的活动区,投入相应的材料。每个活动区根据孩子活动的效果不断补充或更新内容。

三、在活动区的创设中,我们考虑到软硬材料的搭配。如软材料,建筑区,都铺上了泡沫垫,平均每班投放五十块泡沫地板块。当幼儿进入建筑区时,真有一种舒服的感觉。硬材料的投放要科学,美观、合理,富有教育意义,如我班的超市物品。

四、在活动区的创设中,我们注意了要符合教育性,每个月的活动重点都在活动区中体现。如要锻炼幼儿肌肉,就在“活动区”投放一些面粉、橡皮泥等,让幼儿练习小手的肌肉。

“活动区”活动一开展,我们便把“活动区”中活动的常规培养放在重要的位置上。我们为孩子设置了“区域活动意愿表”,没个孩子可以根据自己兴趣来选择游戏,此外,我们逐渐培养幼儿爱惜玩具材料,玩完了,会收起来放回原处。不仅做到整洁有序,而且学会合作、分享、轮流、等待、不争抢。

丰富多彩的“活动区”活动在培养幼儿语言交流能力、观察力、想象力、幼儿动手操作能力、创造力等方面发挥了其它教育形式不可替代的作用。如“建筑区”孩子们在小小的区域内,每天可随心所欲地搭出自己最满意的建筑,如“高层饭店”、“奇特的动物园”别具一格的“大轮船”。

教师在“活动区”活动中充分发挥主导作用。注意调动幼儿的积极性,除帮助一些幼儿选择活动区外,还注意观察每个幼儿的活动。在照顾全体幼儿的基础上,进行重要、个别指导。我们提出给每个幼儿以表现自己的机会,尤注意在对“活动区”活动进行总结评价时,努力使每个幼儿都能感受到成功的喜悦。

虽然孩子的游戏水平所提高,但在很多方面还是存在着问题,如在手工区活动时,有的孩子会相互模仿,动脑不够;在超市中,孩子交往性的语言还欠缺;在表演区域中,我们准备的道具还不能满足每个孩子的需要,因此,在下学期的游戏开展过程中,我要对这些问题制订出针对性的计划和方案,让每个孩子在愉快的游戏活动中提高自我,使得我班孩子的游戏水平上升一个新的台阶。

幼儿园区域活动方案

幼儿园小班区域活动方案

幼儿园区域工作汇报(精编)

区域经理述职报告精选范文

区域教研活动方案

区域公共管理

区域特许经营合同

区域文化及区域经济发展的关系论文

区域经济学中的区域经济关怀

区域工作总结

现需要对照域架构建立"采购部"共享文件夹,并添加相应共享权限。

共享权限一般有两种,是必须要设置的,一个是共享权限,一个是ntfs权限。共享权限决定帐户是否有权限能浏览、读、写该文件夹,而ntfs权限决定里面的文件对应帐户的操作所有权。

就是说,要允许共享文件夹给帐户浏览,则必须先设置共享权限给帐户。要允许帐户操作文件夹里面的文件夹和文件,则需要设置ntfs权限。

共享权限是管理外部文件夹权限,ntfs权限管理里面文件和文件夹的权限。

1、设置共享权限。

共享名设置后面添加一个美元符号,可以在浏览共享目录时隐藏该共享,而只是显示我们定义的名称。

设置添加组帐户,并分配相应权限,同时需要添加管理员帐户和分配权限。

2、设置共享文件夹的ntfs权限。

在高级里面,选择“更改权限”---把红色框的选择去掉,再把相应无关的帐户和组删除。

这样做是把父目录继承的权限去掉,只添加我们需要的权限。完成这一步后,确定回到安全设置界面,选择“编辑”----“添加”,完成帐户或组权限添加。

一般文件夹权限采用添加组帐户形式,这样以后添加帐户权限是,只需要把帐户添加到该组就行,就能继承该组所有的权限。

测试:10.2.100.13,可以看到,共享文件夹是看不到的,因为我们添加了美元:“$”符号,只有在dfs里面发布后,才能看到该共享文件夹。

3、设置dfs,发布共享文件夹。

打开服务器管理器,指向“文件服务”---“命名空间”---“四川嘉宝莉”命名空间。

检查命名服务器,必须添加所有域服务器,如果没有添加所有域服务器,则dfs会出现没办法正确显示发布的共享文件夹的故障。

添加共享文件夹。

确认服务器和共享文件夹名称,选择需要共享文件夹。

命名共享文件夹名称。

测试。

可以查看该文件夹的权限和属于哪台服务器文件夹。

文件夹共享和dfs发布完成。

如果需要用两台服务器进行文件复制和备份,以保证某一台服务器不能用时,还可以访问该文件夹,则需要完成以下设置。

需要在第二台服务器上建立该文件夹的复制文件夹。步骤和上面一样,需要添加相同的权限。

建立文件夹后,需要“添加文件夹目标”,也就是添加第二台服务器对应文件夹。

服务器框需要填写第二台服务器名称:scdomain。可以在显示共享文件夹下看到已经建立的“采购部”。选择该文件夹。

确定后,系统会自己完成添加任务。

主要成员需要选择:scfile,也就是被复制服务器。

在这里,可以设置复制的带宽和时间,但是如果要保证最安全复制和书籍零丢失,建议选择完整,则复制动作会一直起作用,并且采用最高连接速度进行复制。

检查文件夹目标,出现两个服务器连接就是正常的。

检测复制,如果出现连个链接就是正常的。

打开采购部共享属性,在“引用”里勾选下面显示方框。

当某台服务器出现故障停机,则另外一台服务器还可以继续提供文件夹共享服务,并能保证所有文件都是完整复制的。

区域工作总结

我在一本书上看到过着么一句话:“孩子的学习品质包括好奇心、求知欲、认真专注,不怕困难、敢于探究和尝试等内容”,幼儿的挑战性正是这些学习品质的一个核心要素。然而遗憾的是,我国幼儿的挑战性以及培养幼儿挑战性的环境正在丧失。一些研究者指出:中国大多数幼儿园也存在活动缺乏挑战性,问其原因,老师们说:我们也知道挑战性对幼儿的成长有很大的帮助,但是,我们首先保证的是安全,安全是第一位。这样的情况也存在于家庭教育中。因此我们为改变挑战性缺乏的现状,并根据“幼儿园指南”以及“纲要”的试行,实施有挑战性的“区域化户外活动”,让幼儿在活动中得到挑战,在挑战中获得成长。

当教师对孩子说起“挑战”二字,孩子们往往表现出害怕、恐惧,不愿来试玩。孩子们肯定认为是那些活动量很大的,活动难度有点高的,他们不容易玩的项目。实际上,挑战也指向儿童的心理,幼儿认知的挑战,情绪情感的挑战等等。首先,作为教师该做的就是让幼儿认识挑战。我们在每个区域都设置三种以上的挑战项目,让教师仔细分析,介绍玩法,突破挑战的那个难点,让幼儿接受挑战,在挑战性的活动中,接触新的东西,在接触过程中认识自己,认识自己的'潜能。

本学期开始每班都根据班级的特点精心设计符合幼儿年龄特点的挑战项目,正因为这些让幼儿觉得恐惧的、不敢尝试的活动项目,让教师们有了新的想法。单一的挑战吸引不到孩子们的兴趣及积极性,必须要创设一些情境让幼儿对挑战项目感兴趣,其次是在成功后给予幼儿鼓励,并用奖励聪明豆等形式提高孩子挑战的积极性。比如我们小班的“地道战”,让幼儿独自爬过漆黑的“山洞”,独自穿过晃荡的“小桥”,独自攀岩到最高的顶峰,夺的小彩旗才算挑战成功,才可以得到老师的奖励。孩子们为自己能得到更多的聪明豆在突破种种困境接受新的挑战。

有挑战的活动,同时也存在着一些安全隐患。正是这些安全隐患,才让幼儿有学习与成长的机会。比如:我们小班的攀爬阶梯组合。一个有高度的地方,一个只能放一只脚的木条,有一个需要幼儿很大勇气跨过去的阶梯,很可能幼儿的一个不小心从这些地方摔下来受到伤害,也正因为这些攀爬、平衡、摇荡,让小班幼儿有发展与成长的机会。还有我们中大班的滚油桶,这个可能我们大人都难挑战成功的项目却让我们的孩子尝试挑战并获得成功。幼儿独自爬上这滚圆滚圆的油桶,独自往前行是需要多大的勇气,是要经历无数次的摔下爬上摔下爬上、受伤无数次才能挑战成功的事。也正是在这些种种困境中让幼儿学习怎样让自己不受到伤害,如何学会保护自己等等。

孩子们在慢慢长大,考验也会随之而来,他们在成长的道路上会面临很多的挑战,不管是家长也好,老师也好,只有培养幼儿勇于挑战的勇气与毅力,才能让他们大胆地往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