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报告>粮食生产情况报告(热门18篇)

粮食生产情况报告(热门18篇)

作者:温柔雨

在工作场所中,情况报告经常用于向上级汇报工作进展或解决方案效果。情况报告指出,当前人员流动较大,我们需要加强人才储备和培养,以保持组织的稳定性和发展能力。

粮食生产情况调研报告

政治稳定和国家安全。要按照十七届三中全会和中央1号文件的要求,采取更直接、更有力、更明确的综合性措施,增加农民收入,调动农民种粮积极性,保护和提高粮食生产能力。加大强农惠农力度,稳定粮食生产。20xx年以来,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扶持粮食生产的相关政策,调动了广大粮农的积极性。针对粮食生产比较效益低的'问题,要进一步加大扶持粮油生产的力度,严格执行国家各项政策扶持,以完善对农民的收益补贴政策。落实好粮食直补、农资综合补贴、良种补贴等惠农政策,完善配套的扶持政策,对种粮农民以不同方式进行补贴,稳定粮食以及油料作物的生产。要综合考虑、统筹协调、科学引导农业结构调整,把农业结构调整的重点转到改善粮食品种结构、提高质量上来,不能单纯在面积上做文章,更不能简单化为削减粮食面积。在农业结构调整时,粮食生产只能加强,不能放松;只能发展,不能萎缩。要正确引导、加强宣传,使农民懂得只要增加科技含量、搞好加工转化,种粮同样能致富。

(二)坚持因地制宜,优化种植区域布局,确保粮食安全。要与产粮区建立牢固的产销关系,保证充足粮源。从目前情况看,我县的粮食生产不能达到自给自足,在供需上存在较大的缺口,随着经济的发展、人口的增多,缺粮的矛盾将进一步加大,为满足我县粮食供应,与产粮区建立起牢固的产销关系是十分必要的。这样,就可以避免灾年粮食紧缺时,东奔西跑,盲目乱闯,引起不必要的恐慌。选择光热、水资源,土壤类型等资源条件较好相对比较适宜种植小麦的乡村,粮食产业项目和有关扶持资金必须向其倾斜,鼓励发展小麦生产,在这些乡村加大粮食种植任务,确保我县粮食稳定生产,稳定粮食生产全局,实现产销平衡、满足自给。

(三)增加资金投入。财政要尽可能地向农业专项倾斜投入,加快粮食产业开发速度,保护粮食安全。要加强对农业的保护,调动农民发展商品农业的积极性。要保护农民合法权益,做好农民负担的监督、控制、检查和清理工作;要鼓励土地合理流转,培育重专大户,发展适度规模经营。金融部门要按照商业信贷原则,采取小额信贷等方式,加大扶持种植大户和产业化企业的贷款力度,重点支持扩大生产规模,解决粮食产品经销、加工、收购中的所需资金贷款。

(四)发展粮食产业化经营,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充分发挥本地的区位特点和资源优势,培大育强龙头企业,引导粮食种植结构调整,建立粮食生产基地,推动粮食订单收购,发展粮食精深加工,促进粮食转化增值,以粮食产业化提升农业,致富农民,促进粮食生产和流通的良性发展。

(五)加大对粮食企业的扶持力度,发挥其主渠道作用。国有粮食企业具有仓容、场地、资金、技术等方面的优势,承担着绝大部分粮食的收储任务。但粮食放开后,由于受诸多条件的制约,出现了许多困难和问题,主要表现在:仓储设施年久失修、人员分流后技术力量相对薄弱、收购贷款条件制约较严。因此,要切实采取相应的政策措施,予以扶持与引导,以壮大企业实力,发挥其宏观调控职能。建立巩固的粮食收购网点,牢牢抓住本地粮源。政府在制定粮食政策的同时,必须考虑到保证购销企业有一定的专业人员,在资金上给政策,保证企业在参与市场竞争的同时,为政府抓住相当部分的粮源,担负起调节市场的重任。

(六)建立粮食协会,充分发挥粮食部门的职能作用。自粮食市场放开以来,我县粮食私营经济发展迅速,相继出现了不少粮食经营个体户,这些粮食经营个体户,对我县粮食市场发育起到了推动作用,但同时,也有一些问题。由于管理不规范,粮食紧张时,很容易出现囤积居奇、哄抬粮价、政府难以控制的现象。由于粮食是特殊商品,在经营管理上必须有一套完整规范的管理办法。笔者认为全县粮食个体经营户成立粮食协会办法较好,这个协会的办会宗旨是:顾全全县大局,接受政府职能部门对粮食价格、质量等的监督。政府职能部门平时为粮食个体经营户提供信息、粮源,强化大局观念教育,做好个体粮食经营户购销数字统计工作,为政府决策提供依据。粮食紧张时,要接受政府的统一调控,做到既要粮食个体经营户在经营中繁荣市场,又不使粮食市场失控,这样,在丰收年景不使粮食个体经营户压级压价,侵害农民利益,挫伤农民种粮积极性。在灾害年景,政府对粮食个体经营户存粮有数,规定统一价格,实行政府的统一调控,避免粮食个体经营户囤积居奇,哄抬粮价,稳定粮食市场,达到稳定社会的目的。

某县粮食生产情况的调研报告

最近,我们按照市委组织部统一部署,抽调6人,分成3个调查组,采取普查摸底、重点解剖等方式,对全县社会中介组织党建工作情况进行了深入调查。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调查显示,目前*县共有利用非国有资产的社会中介组织20家,其中律师、公证服务类4家,会计、工程监理类2家,职介、广告服务类11家,旅行服务类2家,其他类型1家;共有社会中介组织从业人员136人,年龄普遍在46岁以下,有中高等学历或专业技术职称的占58.8%,其中中共党员38名;共建立社会中介组织党组织4个,全以党支部形式存在,其中独立式党支部2个,挂靠式党支部2个,4家党员人数在3人以上的社会中介组织因成立时间较短而未正式建立党组织。

这些社会中介组织集中在县城社区,大部分规模较小,以家庭式或合伙式为主,员工10人以上的仅4家,年盈利10万元以上的仅6家,规模最大的湖南德源联合会计师事务所*县分所也只有从业人员15人,其中中共党员8人。它们的产生、发展源自于市场经济的内需拉动和政府职能转变的外力推动,总体上仍处于初创时期,其党建工作也处在以建立党组织为主、以培养建党积极分子为辅的摸索阶段。为做好社会中介组织党建工作,近两年来我县始终坚持了“四个一”:

一是大力营造一种各部门单位齐抓共管社会中介组织党建工作的良好环境。县委提出了“不抓社会中介组织党建工作就是失职,抓不好社会中介组织党建工作就是不称职”的口号;有关乡镇党委和部门党组织都把社会中介组织党建工作摆上了重要议事日程,作为基层党建的日常工作来抓;县委组织部把社会中介组织党建工作纳入全县组织工作考评的指标体系,规定从今年起社会中介组织党建工作达不到要求的单位不得参与全县组织工作评先评奖。

二是适时组建一批社会中介组织党组织。对成立时间较长、有中共正式党员3名以上的2家社会中介组织,我们及时指导其建立了单独的党支部;正式党员不足3名的.5家社会中介组织,已按“就地、就近”原则指导开始筹建联合党支部;暂不宜联合设立党支部的,其党员组织关系暂挂靠所在社区或主管部门党组织。对没有中共党员的社会中介组织,我们正在尝试从主管部门派出党建工作联络员,协助做好建立党组织的前期准备工作。

三是高标准创办一个社会中介组织党建工作示范点。按照先试点示范、再扩大推广的思路,我们选择全县规模最大的湖南德源联合会计师事务所*县分所作为市县两级首批基层党建示范点创建单位,从党组织领导班子、党员干部队伍、党建阵地和制度建设及党内活动开展等方面进行规范、引导,两年间就顺利完成了创建目标。今年6月,该所被授予“常德市基层党建示范点”光荣称号,在全县社会中介组织中产生了较大的反响。

四是积极探索一套社会中介组织党建工作长效机制。今年下半年,我们扩大了社会中介组织党建工作示范点创建范围,以德源会计师事务分所为重点启动了社会中介组织党建工作长效机制建设,计划从规范社会中介组织党组织功能、为党建工作提供支持保障等方面入手,探索建立政治原则上把关、工作制度上落实、发挥作用上重视、具体事务上放手的社会中介组织党建工作新格局、新机制。目前,已建立党员学习培训、民主评议、联系群众、廉政建设、集体领导和分工负责、重要情况通报和公开等11项制度。

二、*县社会中介组织党建工作存在的新情况新问题。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县社会中介组织党建工作出现了一些新情况和新问题。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一是社会中介组织党建工作的覆盖面难以进一步扩大。目前,我县社会中介组织规模普遍偏小,80%的单位员工数在10人以下,平均仅有从业人员6-7个,经营状况不理想,人员稳定性较差,管理分散、缺位的现象并存,旅游类中介组织甚至连相应主管部门都没有。在工作对象过于弱小、分散,依托工会、共青团开展党建工作也不现实的情况下,如何扩大党建工作在社会中介组织中的覆盖面,无疑是一大难题。

二是社会中介组织党建工作方式难以适应新形势需要。在社会中介组织兴起和发展的过程中,政府部门起到了“助产婆”的作用。特别是第一批成长起来的社会中介组织,多从政府部门改制、脱钩而来,其从业人员特别是党员的管理大多沿用机关事业单位的传统模式,普遍存在党支部活动形式单调、用业务活动代替党内活动等问题。随着个人合伙、股分合作、跨县联建等多种形式社会中介组织的出现,传统的党建工作方式方法已越来越不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

三是社会中介组织党组织的的影响力和渗透力难以持续增强。由于“现代产权制度”提出的时间还很短,“两新”组织党建工作远未深入人心,社会中介组织本身对党建工作的认识还不统一,有的担心开展党建工作后会改变社会中介组织的性质或影响中介组织经营创收,因而对在本单位开展党建工作支持、配合不够。同时,由于社会中介组织本身不姓“公”,其党组织对单位的人、财、物没有控制权,功能定位与中介组织的价值取向有一个较长的磨合期,党员的个人诉求尚停留在求生存、保稳定的阶段,对如何保持自身先进性思考不多不深,从而制约了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的发挥和影响力、渗透力的增强。

三、对加强和改进社会中介组织党建工作的几点建议。

在社会中介组织中开展党建工作,必须坚持统筹规划、因地制宜、注重实效的原则。除加大宣传力度之外,还要认真抓好三大环节:

一是加强和改善对社会中介组织党建工作的组织领导。地方党委应把社会中介组织党建工作纳入党的建设的总体规划,将社区党建工作、新经济组织党建工作和新社会组织党建工作统筹考虑,动员各个领域、各个方面、各个部门共同扩大党的阶级基础和群众基础,为社会中介组织党建工作营造更优更宽松的大环境。要在深入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提出政治、经济、社会发展目标相融合,个人、单位、党组织价值取向相协调的社会中介组织党建工作思路和规范性意见,努力增强社会中介组织党建工作的时代感和生命力。要建立健全社会中介组织党建工作联席会议及相应的办公室,吸收括组织、工商、民政、财政、司法、劳动等职能部门和相关的社区党组织、行业协会参加,定期对全县社会中介组织党建工作进行研究部署、指导协调和督促检查,形成社会中介组织党建工作的强大合力。

二是加大社会中介组织党组织建设和管理力度。在这次调查中,我们发现全县还有4家党员人数3人以上的社会中介组织未建立党组织,党员仍分散在各自居住的社区过党组织生活,由此想到了建立部门联合办公制度的必要。今后可以考虑建立组织、工商、民政部门联合办公制度,把党建工作情况纳入社会中介组织注册登记的申报事项,确保党务部门能及时了解社会中介组织的党建工作底子,确保符合条件的社会中介组织在成立时同步建立党的组织。同时要建立实施社会中介组织党建工作联络员、信息员制度,使党务部门能随时了解社会中介组织的党建动态特别是人员变动、员工心态、单位运行等情况,为及时建立或调整社会中介组织党组织提供决策依据。在党组织设置类型上,尽可能首选独立党支部模式,减少挂靠党支部数量,优先考虑社会中介组织之间的联合,在党员过少的同类社会中介组织中联合组建党支部;在党组织隶属关系上,尽可能将社会中介组织党组织交由行业协会或业务最相近的事业单位党组织进行管理,这样不仅可以解决党建工作在社会中介组织中覆盖面难以扩大的难题,还可以最大限度地减少对社会中介组织的行政干预,淡化社会中介组织党建工作的行政色彩。

三是改进[本文来源于文秘写作-www,,找范文请到本网网]社会中介组织党组织的活动内容和方式。党组织的活动方式要切合社会中介组织的特点,按照“灵活、务实、小型、多样”的原则进行设计,注重针对性、新颖性和实效性;活动内容要主题鲜明,尽可能符合社会中介组织的企业文化、经营理念,有利于增强员工的拼搏进取精神和争先创优意识,有利于发挥党员的中流砥柱、先锋模范作用,确保党建活动为社会中介组织发展所需要,为党员和其他员工所欢迎,为业主和其他管理者所理解和支持。可以考虑利用市场化运作方式或电子网络等现代手段,在社会中介组织间开展互惠互利性质的合作活动,在互联网上开辟党员教育阵地,打破单位、地域、专业、时间等限制,引导社会中介组织党员在实践性、互动性学习活动中提高,求得政治学习和业务学习双丰收。

加强社会中介组织党建工作,还需要认真总结实践经验,由上级党组织统一出台具有指导性和可操作性的规范性文件,使社会中介组织党建工作有章可循,逐步走向规范化、科学化和制度化。

粮食生产情况汇报

为全面实施《安全生产法》和《江苏省安全生产条例》,落实国务院和省、市、县《关于进一步加强安全生产工作的决定》,提高全系统干部职工安全意识,推进安全文化建设,营造“遵章守法、关爱生命”的社会氛围,根据县安委会金安发[20xx]8号文件精神,结合粮食工作实际,现将我局今年“安全生产月”活动情况汇报如下:

县局成立“安全生产月”活动领导小组,xxx副局长兼领导小组组长,成员由xxx、xxx、xxx组成。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由xxx兼办公室主任。办公室具体负责全系统“安全生产月”活动的组织和协调工作。各基层单位也成立相应的活动机构,精心策化,认真组织,把“安全生产月”活动的各项要求落到实处。

今年“安全生产月”活动主题是“遵章守法,关爱生命”。通过开展“安全生产月”活动,在全系统营造“遵章守法,关爱生命”的浓厚氛围,增强了全系统广大干部职工安全意识,提高安全素质,强化安全生产执法监督,消除事故隐患,提高安全管理水平,确保全系统全年安全生产无事故。

1、广泛进行宣传动员。一是县局召开各基层单位负责人会议,就“安全生产月”活动进行动员和部署,各单位采取多种形式组织干部职工收看县领导电视动员讲话。二是悬挂安全生产横幅,张帖标语,同时利用板报、宣传栏等形式,对“安全生产月”活动的意义、主题和目的进行宣传,营造人人关注安全生产,努力实现“零事故月”的浓厚氛围。三是召开安全生产专题例会,对我系统近期安全生产情况进行认真总结,对“安全生产月”各项活动的组织进行专题研究,确保“安全生产月”活动取得实效。

2、突出重点,扎实推进。县局紧紧围绕主题,制定活动方案,落实专人负责,同时加强协调配合,强化督查措施。在总结前两年开展“安全生产月”活动经验的基础上,进一步突出重点,丰富内容,创新形式,扎实推进,不走过场,确保取得实效。各基层企业以开展“安全生产月”活动为契机,集中排查整改事故隐患,深化“大检查、严治理、严监控”活动,务求实效。通过“安全生产月”活动,充分调动各方面的极枳性,以活动促安全,以活动促工作,开展安全知识教育培训,强化监督检查措施,全面推动各项预防措施和安全责任的落实。

3、组织好安全生产大检查。结合夏粮收购前期准备工作情况,各基层企业认真开展安全生产自检活动,重点查:特种设备运行是否正常,化学薰蒸药品领用情况,特种作业人员持证上岗及安全消防通道等情况检查,县局组织人员集中加大对重点单位、重点部位和消除各类事故隐患的工作力度,特别是对前段排查出的安全生产薄弱环节进行重点监控,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努力将事故消除在萌芽状态。

4、开展“为了家庭,我要安全”主题实践活动。发动全系统广大干部职工对安全生产工作提出建议,增强广大职工的安全责任主体意识。

5、组织参加县召开“安全生产月”活动动员暨安全生产基础管理工作现场会,交流安全生产基础管理工作经验,推动全系统安全生产基础管理工作再上新台阶。

6、开展安全质量标准化活动。各单位对原有安全生产管理制度、生产安全操作规程和岗位责制进行一次认真梳理、补充和完善,做到基础扎实,确保各岗位、各工种、各环节安全生产均有章可循,安全管理不留死角。

围绕“遵章守法、关爱生命”这一主题,多层次的开展培训教育活动。各单位在组织好参加县《江苏省安全生产条例》培训班的基础上,着重抓好对生产经营单位从业人员的培训教育工作。有针对性地对职工进行安全生产政策法规、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岗位安全操作技能、劳动防护用品的使用、安全生产事故的防范和应急自救互救知识以及安全生产事故典型案例教育。通过多层次的培训教育,普及安全生产政策法规和知识,使生产经营单位的管理者依法经营、守法经营,使广大职工遵章守纪、按章操作。

各基层单位工会组织把“安全生产月”活动与20xx年“安康杯”竞赛活动有机地结合起来,围绕“安杯”竞赛活动的目标,组织职工参与,努力提高企业安全管理水平。

粮食生产情况调研报告

(一)税收政策方面问题按照《关于粮食企业增值税征免问题的通知》文件,凡国有粮食购销企业销售粮食,暂一律开具增值税专用发票。但事实上如果购货方取得增值税专用发票将少抵扣进项税额,所以多数购货企业要求粮食企业开具普通发票或不索取发票而有自己开具收购发票。

(二)粮食企业营销不规范,上门收购、现金交易,收购价格不稳定,税务部门无法准确掌握其经营情况,这就给国税部门税收征收管理带来了很大困难。

(三)收购发票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

1、由于农产品收购发票是由收购者自行填开,地点不确定,涉及面广,虚开收购发票现象普遍存在。少进多开、低进高开,擅自提高购进价格或增加购进数量,甚至将运杂费、装卸费和一些无法取得发票的费用都计入收购价格之内,大大提高了农副产品的收购价格,造成收购发票金额超过了实际支付金额。

2、管理手段落后,由于收购发票使用量大,因此在确认收购对象时,只能一户一户的进行实地核查,在确认收购产品的单价、金额等方面,由于无法掌握相关信息,也就无法监督企业是否做到了账实相符、账账相符、账表相符,而这样做即浪费人力物力,又无法查出实际问题。

(一)取消国有粮食企业免税的税收政策,粮食经销企业销售差价小和进项税按收购价低扣的原因,所有经营粮食的增值税一般纳税人企业都是进项税额大于销项税额,认定国有粮食企业免税已无实际意义。

(二)加强对农副产品收购发票的日常管理。

1、农副产品收购发票的发放必须从严。根据企业经营规模实行按月限量发放,验旧购新。

2、严格执行《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加强粮食收购发票管理问题的通知》规定:“凡从事粮食收购业务的企业,在与卖粮人进行粮款结算时,必须使用税务机关统一印制的粮食收购发票。不得以其他凭证代替粮食收购发票使用,或作为会计入账凭证。”对会计核算不健全的'企业,一律不得领用收购发票,由税务机关替开。严禁跨地区使用收购发票,既坚持属地管理的原则。

(三)加大对农副产品收购企业的纳税评估力度。一是要从收购渠道上严格把关。要坚持必须是从农业生产者手中直接收购的农业初级产品,方可开具收购发票;其余通过其他渠道收购的农产品一律不得使用收购发票;必须严格控制企业跨地区使用农产品收购发票,严格核查收购金额较大且同一销售者多次销售的情况。二是要从收购的数量及价格上进行核查。对于收购的数量,要通过实地查验核实库存数量与实际收购数量是否一致。三是要通过资金往来情况查找问题。农产品收购一般以现金支付为主要方式,对于企业的收购资金运动情况,可通过原始凭据和企业账目核实企业资金往来的真实性。

粮食生产情况调研报告

“民以食为天,食以粮为先”,粮食是社会稳定和谐的基础,是国家安全的物质保障,事关改革发展、政治社会稳定的大局。为了确保我市粮食综合生产的能力,实现粮食生产的可持续发展。按照市委办公室的文件指示精神,现将我市目前粮食生产的现状、问题和发展对策调查综述如下。

xx地处苏鲁豫皖四省交界、黄淮海经济区腹地,全市耕地面积204万亩,农业人口119万人,占总人口的50.8%。盛产小麦、玉米、大豆等,小麦播种面积达160万亩,正常年景小麦产量在60万吨左右。濉溪县是国家优质粮生产基地,小麦是第一大农作物,优质小麦比重大,是国家优质专用小麦良种和农业部良种补贴项目区,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我市连续多年实施小麦高产攻关活动和国家优质小麦良种推广补贴项目,建立了36万亩小麦高产攻关核心区和70万亩小麦良种补贴项目区,实施了标准粮田建设、高蛋白大豆良种繁育等一批部、省级优质粮食产业工程项目。通过项目推动和示范引导,全市已形成100万亩优质小麦、60万亩高蛋白大豆、40万亩优质饲料用玉米规模生产基地,粮食生产单产、质量、效益同步提高,正在逐步形成优质化、规模化、区域化的生产格局。近年来,通过通过大力发展粮食产业化经营,开展粮食精深加工,我市创出了鲁王、鲁南、天宏等知名品牌,大大延长了优质小麦产业链。

1、粮食(小麦)生产特点。20xx年午季,全市小麦面积177.4万亩,比上年增加13.2%,单产超过全省平均水平,达422公斤,比上年增长4.6%,总产74.86万吨,比上年增长18.4%,单产、总产均创历史新高。我市所承担的农业部70万亩小麦良种推广补贴项目区平均单产440.8公斤,比去年增产14.8公斤。全市36万亩高产攻关核心示范区平均单产491.2公斤,同时出现了一批高产超高产典型,百善镇叶柳湖村出现了万亩以上的超千斤的丰产示范方,最高单产637公斤。增产的原因:一是小麦良种的推广起到了作用;二是雨水气候适宜,天气条件较好,有利小麦生产;三是小麦病虫害较少。

通过高产攻关活动,小麦品种结构趋于合理,积极推广半冬性、弱冬性品种,基本上不使用春性品种。优质小麦品种种植面积140万亩以上,其中烟农19面积110万亩,皖麦19面积30万亩,周麦18面积5万亩。优质率超过全省平均水平,其中70万亩良种补贴项目示范区优质率100%,全部实现了订单收购。

20xx年我市小麦生产呈现出亩均单产提高、成本上升、价格上涨、收益增加的特点。

2、粮食(小麦)生产情况。今年秋季,全市秋播面积约200万亩,其中小麦165万亩,大麦、蚕豌豆20万亩,发展小麦预留行、间作套种20万亩。实行优质小麦同一品种连片种植、规范化栽培、专业化生产,发展订单农业,提高规模种植效益。全市种植小麦165万亩,其中烟农19、皖麦19、周麦18等优质小麦种植面积就在150多万亩,占全部种植面积的90%以上。全市安排小麦良种补贴项目面积70万亩,其中濉溪县55万亩,烈山区15万亩。实现统一供种700万公斤。同时,省下达了小麦高产攻关核心示范区面积30万亩(其中濉溪县25万亩,烈山区5万亩),市财政拿出专项资金,分别在相山区和杜集区安排小麦高产攻关核心示范区各1万亩。预计明年,我市小麦单有望突破430公斤。今年秋季粮食生产抓的早、抓的紧,秋种面积落实非常顺利。各地领导重视、粮价上涨,更重要的是,粮食直补、生产资料综合补贴、农机购置补贴、优质专用小麦良种补贴、测土配方施肥、科技入户等惠农政策措施的落实,调动和保护了农民种粮的积极性。

3、粮食(小麦)生产形势。今春以来,由于部分畜产品市场价格剧烈波动,粮食等大宗农产品价格上涨,让农民得到的较好的经济利益。有利的经济因素和惠农政策正在当前农业生产中发挥重要作用,持续几年的农业良好态势仍然没有改变。预计,今后至明年一段时间,小麦价格将稳定上涨。原因是:一是近年来化肥、农药等农资价格居高不下,而农民种粮积极性高,投入也在逐年增加;二是作为原材料的石油、天然气价格上涨,直接导致农用柴油价格上升;三是各地小麦生产机械化程度提高,机械费用也相应增加。小麦种植成本的上升,将直接导致小麦市场价格的上升。当前,继续保护好农民生产积极性,大力发展农业生产。确保今年农业丰收是实现政府宏观调控目标的重要举措,为我市社会经济发展营造稳定环境具有决定性的意义。针对可能导致农业减产的不利因素,影响粮食生产稳定发展的最大威胁的气象灾害和病虫害,以及农业生产资料价格的波动,应做好事前预防和应急管理工作。

我市粮食生产,在国家、省大力支持和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下,投资建设资金足额到位,土地治理、农田水利设施建设、中低产田改造、优质小麦基地建设、“良种补贴”、产业化龙头企业发展等各项政策措施实施良好,粮食生产持续得到发展。

1、科学规划,项目带动,为粮食生产注入活力。我市按照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规划,大力发展优质专用小麦生产示范区建设,以点带面,实施小麦良种补贴项目、小麦高产攻关,测土配方施肥等,项目的示范带动和辐射作用十分明显。已建立起36万亩小麦高产攻关核心区、70万亩小麦良种补贴项目区和100万亩优质小麦、60万亩高蛋白大豆、40万亩优质饲料用玉米规模生产基地。

2、科技支撑,服务到位,为粮食增产提供动力和保障。每年秋种之前,各级政府、有关部门密切合作,紧紧抓住技术培训、科学播种、推广优良品种、配方施肥、病虫害综合防治等关键技术不放松,确保落实到位。今年全市测土配方面积达60万亩,其中配方肥施用25万亩。组织农业科技人员进村入户,传授科学种田知识,共下发科技“明白纸”20多万份。农业科技为全市小麦单产、总产跃上新台阶提供了有力支撑。

3、政企联姻,狠抓订单,提高粮食生产组织化程度。积极培育中介组织,我市先后成立了粮食协会、小麦专业协会等中介组织,政府引导中介组织在技术培训、标准研制、市场分析、产销衔接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我市还充分发挥龙头企业的带头作用,依托鲁王、天宏、鲁南等龙头企业,结合小麦良种补贴项目,积极开展了小麦订单生产,全市粮食订单面积达70万余亩。产业化龙头企业和我市国有粮食购销企业积极发挥作用,做到优质专用小麦种子供应到哪里,订单签到哪里。在每年秋种时节,粮食部门积极与农业部门配合,利用各种宣传媒介,广泛宣传,深入发动,促进优质专用小麦优势产业带的建设,不断提高优质小麦产业发展的组织化程度。

4、政策扶持,支农惠农,激发农民生产积极性。我市开始减免农业税后,农民种粮不缴粮不纳税,国家还给补贴,实行“多予、少取、放活”的政策。市委、市政府先后出台了《关于进一步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决定》、《xx五大主导产业发展规划》、《xx扶持农业产业化企业若干意见》、《xx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扶持管理办法》等多个规范性文件,制定了一系列推进农业现代化发展的政策措施,极大地激发了农民务农种粮的积极性。

从目前情况看,我市粮食生产特别是优质小麦生产,还处在发展阶段,无论规模还是质量以及发展后劲,都有待进一步提高,要实现由资源优势转变为产业优势、由特色优势转变为市场优势,在政策扶持、资金支持、技术支撑、人力开发、市场开拓、经营方式和减灾能力等方面需要经过长期艰苦不懈的努力,才能逐步加以解决。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种粮效益依然低下。据对部分种粮农户收益调查,今年小麦每亩成本292.72元,以亩产420公斤,每公斤1.50元计算,亩产值为630元,亩盈利337.3元,这其中还未扣除农民付出的人工成本,纯种粮经济效益较低,一定程度影响了农民种粮的收益和积极性。

(二)受自然条件影响偏差较大。今年,我市受降雨强影响,造成了我市20个乡镇受灾,32个村庄进水,农作物受淹面积141.85万亩,绝收面积19.88万亩,出现了较为严重的洪涝灾害。农田基本设施还较薄弱,部分农田水利设施老化。部分农田的水利设施难以适应粮食生产的要求。基础设施的建设发展需要投入大量资金,现有的投资资金远远不够建设的需要。

(三)产业化程度不高。加工龙头企业力量薄弱,缺乏实力和竞争力,优质小麦精加工、深加工能力不足,水平总体层次较低,附加值低,最终制约了产品和市场的扩大。

(四)流通渠道不畅。由于缺乏市场经营人才、畅通的流通设施以及信息,营销组织薄弱,市场动作水平低,没有形成强大的网络,难以抵御市场风险。更缺乏品牌打造和宣传,由此制约了生产,又影响市场份额的扩大。同时,粮食产业化发展还处在刚刚起步阶段,财力不足,难以得到强有力的扶持,市场软硬件基础薄弱,流通中处于弱势。

(五)农民种粮的积极性提高,但后劲不足。随着粮食直补、良种补贴、购机补贴、农村税费改革、粮食价格上涨等因素的影响,农民种粮的积极性提高。但同时也存在着农民种粮积极性后劲不足。原因,一是务农种粮不如打工、不如种经济作物。二是化肥、农药、燃油等生产资料价格上涨,粮食涨价收入被抵消。种粮劳动者的数量减少,由于务农不如打工,大量劳动力外出。剩余种粮劳动者的素质在下降,给粮食生产带来不利影响。外出打工增加导致“老人”农业、“妇女”农业,种粮劳动力素质普遍不高,新技术推广应用受到影响,大多数农民是凭经验种田,别人怎么种田,自己就怎么种田。

(一)建立稳固的粮食生产基地,切实保护粮食生产者利益

建设具有区域优势、抗灾能力强、生产基础好的稳产高产粮食生产基地,是保护和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确保粮食安全的重要措施。粮食基地的建设,要统筹规划、适度规模,充分考虑现有老产粮基地的作用,把我市建成稳定的商品粮基地,使粮食生产基地的规模和生产能力与确保全市粮食安全适应。

在建立粮食生产基地,确保粮食生产能力时,应重点考虑粮农利益,粮食生产者其他渠道不多,增收难度较大,收入增长缓慢,甚至容易出现“高产穷农”现象。为此,一是要提高粮食收购价格,落实好最低收购价政策,实行优质优价,集中财力重点保护好种粮农民利益,二是要降低粮食生产成本,通过先进农业适用技术的应用,提高粮食生产的'科技含量,减少成本,提高粮食生产的经济效益,努力增加种粮农民的收入。

(二)充分发挥政府的作用,确保粮食生产稳定发展

粮食是特殊的农产品,确保粮食安全更大程度上依赖于政府的支持,有关部门应在粮食生产中充分发挥主导作用。一是要增加投入,把对粮食生产的投入放在公共财政支持的优先位置。建立粮食生产奖励机制,对稳定粮食生产作出贡献的单位及个人给予奖励,从上至下营造粮食生产良好的氛围。二是要加大宣传。要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刊、网站等宣传媒体,采用召开现场会、观摩会等多种形式,宣传国家鼓励发展粮食生产的优惠政策,宣传稳定发展粮食生产的重要性与必要性,增强农民种粮意识,充分调动广大农民群众种粮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三是加强领导、强化服务。广泛开展技术、信息宣传,加大技术扶持和对农户的技术培训力度,改善生产条件,提高抵御自然风险的能力。有关涉农部门可以结合自身优势,确保各项技术措施落实到位,组织农技人员进村入户,分片包干,责任到人,驻点指导。强化农情、墒情、市场行情等信息服务。

(三)依靠科技进步,着力提高粮食生产单产水平

在有限的耕地面积上达到一定的总产,只能依赖于单产水平的提高,而提高单产更大程度上依靠科技的进步与到位。要充分利用淮北现有的中高等院校及职业技术学校技术资源,借助市内外各类院校的师资力量,加大对粮食生产部门业务人员的培训力度,提高现代农业生产组织化管理水平。要鼓励企业与科研单位、大专院校的联合协作,加大对粮食生产新技术研究和应用。近年来,我市实施了高产、优质粮食品种,配方施肥、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的推广,等等。单产逐年提高,科技技术的推广应用对粮食增产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四)加强社会化服务,大力促进粮食产业化经营

粮食产业化是确保粮食生产持续健康发的有效保障,提高社会化服务水平,大力促进粮食产业化经营。首先,要大力实施“212强龙工程”,发展龙头企业。龙头企业在产业化经营中起着中枢和领导地位,具有开拓市场、引导生产,加工转化,销售服务的作用,其生产能力、组织能力的高低直接决定了我市粮食产业化经营的水平。要积极扶持一批技术含量高、加工能力强的加工企业,引进先进技术和工艺,全面提升加工产品的品位和竞争力,延伸产业链,增加产品附加值。鼓励龙头企业与农民发展订单粮食,不断完善“公司+基地+农户”的粮食产业化经营模式,通过国家级、省级、市级产业化龙头企业的培植,促进粮食生产的规模化经营,提高粮食生产经济效益,确保粮食生产稳定发展。其次,要广泛开展龙头企业与购销企业的对接双赢,合理利用粮食资源,促进粮食产销衔接,降低市场经营风险,努力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以粮食园区建设为平台,延伸粮食产业链,形成集收购、仓储、加工、物流为一体的产业集群,实现多次增值增效,切实提高粮食生产综合效益。

某县粮食生产情况的调研报告

主任、副主任、各位委员:

我受县人大常委会员调研组的委托,向本次会议作关于**县文化事业发展情况的调研报告,请予审议。

根据县人大常委会工作要点安排和主任会议决定,县人大常委会组成由县人大常委会副主任王淑芬同志为组长,由县人大教育科技文化卫生工作委员会、部分县人大常委会委员、公安局、文体局和部分人大代表为成员的调研组于208月20日至21日,先后深入县文体局、各乡镇文化站、村文化室以及个别文化户家中,采取听取汇报、召开座谈会以及个别走访、实地查看等调查了解的形式,对全县文化事业的发展情况进行专题调研和工作监督。下面,就这次的调研情况向本次常委会会议报告如下:

一、全县文化事业发展基本情况。

(一)全县文化事业的发展现状。

一是县人民政府文化事业主管部门紧紧围绕县委、县人民政府中心工作,按照“文化塑县”的总体思路,抓住国家对西部地区文化、体育、文物保护事业支持的有利时机,逐步完善县域文化、体育、文物保护的基础设施。开展了全国第三次文物普查工作,稳步推进历史文化挖掘及文物保护工作。合理适度开发利用文物,促进我县旅游业的发展。二是崇尚健康向上的文化,促进了各民族文化的交流、融合、挖掘、保护,整理地域特色文化、民族特色文化,促进各种文化活动的健康发展。三是通过****楼兰文化节暨红枣节这个载体,向外界大力宣传**县灿烂的楼兰历史文明和近年来经济社会发展取得的巨大成就,不断提高了**的知名度。四是通过培育和发展文化市场,逐步形成了文化娱乐、音像、网络为主体的产业群体。

(二)文化塑县的设想和做法。

一是充分认识“文化塑县”的重要意义。进一步把文化工作的思想认识统一到党的十七大关于促进社会主义文化大繁荣发、大发展的精神上来,统一到县委、县人民政府关于“文化塑县”的战略目标和创建“文化大县”的发展思路上来,一切工作的出发点以争创“文化名县”为首任。二是以****楼兰文化节暨红枣节为依托,强化基层文化建设。加强队伍建设,配齐乡镇文化站工作人员。以“东风工程”为契机,实施送少数民族文字图书下乡入村工程,有效解决了农村和基层少数民族群众“看书难”的问题。将完成全县行政村的文化活动室项目建设。三是以形式多样的文化活动丰富各族群众的文化生活。充分利用各类社会文化活动、文艺晚会、专场演出、节日文化、民族体育运动会、电影放映、百日文化广场等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化活动,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倡导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的风尚。以反映我县“四大战略”、“三大开发”为主题,创作演出具有民族特色、地域特色的艺术节目,进一步丰富我县各族群众的文化需求。四是加大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组织实施我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程,促进其传承、发展和利用。

(三)完善文化基础设施情况。

积极争取项目资金,抓好“两馆一场”(即楼兰博物馆、**体育馆、**运动场)建设,年完成“两馆”主体建设,运动场即将完成建设。完成**镇、吾塔木乡、铁干里克乡、瓦石峡乡、依吞布拉克镇等5个标准化文化站建设,灯光及办公设备一次性配置到位。2009年年底以前完成其余乡镇文化站建设。建成机关、学校、企业、社区篮球场25个。积极争取项目资金,建立健全各类文体设施,全县56处修建了各类文体活动场地、健身路径7套。

(四)文化市场的培育和管理情况。

大力宣传《音像制品管理条例》、《出版管理条例》、《互联网上网服务营业场所管理条例》、《印刷业管理条例》、《娱乐场所管理条例》、《营业性演出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开展对我县文化市场的执法检查,落实重点地域、重点时段、重点场所的监督检查制度。结合“打黄扫非”工作,加大对音像制品零售出租店、图书零售店、网吧、茶园、游戏厅、歌舞厅、打字复印印刷店的不定期突击检查,重点加强对网吧和棋牌室的监管,杜绝未成年人进入网吧,及时查处黑网吧和黑茶园,并面向社会公布文化市场举报电话,进一步为我县的改革发展稳定大局营造了良好的文化市场环境。

(五)乡镇文化站、村文化活动室工作开展情况。

一是乡镇文化站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在上级的支持下,对已建成的乡镇标准化文化站室内配齐了硬件设施,对室外场地进行了硬化,并修建了篮球场地。二是调整配齐文化站干部队伍。为了进一步抓紧抓实基层文化体育工作,县人民政府通过干部分流、交流等形式,调整配齐乡镇文化站工作人员,有利地促进了基层文化体育工作。三是开展形式多样的文体活动。在每年的“元旦”、“春节”、“三・八”、“五・一”、“十・一”等重大节日期间,以农牧民书画展、知识竞赛、文艺表演、体育竞赛等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群众性文化体育活动,既激发了农牧民的参与积极性,又极大地丰富了广大群众的业余文化生活。四是积极做好“东风工程”工作。认真实施免费赠阅党报、党刊、图书工作,及时送到村文化室和文化户手中,确保党报、党刊发放到点、到户,供各族农牧民群众借阅。

二、存在的问题。

一是我县众多古遗址的保护难度大,没有交通工具、没有经费、无法进行定期不定期的巡护检查。

二是专业人才严重缺乏。县文体局缺乏体育专业人才,乡镇文化站缺乏文体专业人才,致使县乡文化中心(站)未能很好地发挥职能作用。

三是对乡镇文化站、社区文化室、村级文化室工作人员培训力度不够,致使基层文化活动很单一,且不能保证经常性开展活动。

四是乡镇文化站、社区文化室、村级文化室缺少简单必备的文体活动设施设备(如篮球场、乒乓球、演出服装、民族乐器、电子琴等)。

五是文化市场管理既没编制,也没机构、经费和专职人员。文化稽查大队也未成立,文化市场管理成效不大。

六是博物馆拆迁难、进度慢,不利于“文化塑县”战略的实施。

三、几点建议。

一是积极争取项目资金,想方设法加大对历史文化遗产和民族传统文化的开发、利用和保护力度,做到“在开发中保护、在保护中开发”,进一步丰富历史遗产的文化内涵。对《**赛乃木》的民间艺人和有艺术特长的业余人员加以关心,鼓励和支持《**赛乃木》等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

二是采取业务培训、干部下派等形式,()进一步提高基层工作人员的业务水平,以便更好地为基层群众服务。

三是尽快在塔什萨依实验区设立文化活动室,配备相应的设施设备,满足该区域各族群众对文化生活的需求。同时,进一步完善村级文化室桌椅、书架等设施,充实各类文化书籍,并其纳入年度财政预算。

四是对全县文化户两年来的误工补助问题,县财政应纳入年度预算予以解决。村文化室、社区文化室增设必要的健身器材,供农牧民休闲健身。

五是县图书馆现有书籍陈旧过时,种类单一,需要尽快更新。图书更新应纳入财政预算。

六是建议楼兰艺术团送文艺下乡。百日文化广场活动延伸到乡一级。

粮食生产情况汇报

秋作物生产时间短,回旋余地小,夺取秋粮丰收,需要抓好生产生产上的每个环节。尤其是秋粮生产在全年粮食生产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抓好秋粮生产、夺取全年粮食丰收,也是县委、县政府贯彻省委、省政府夺取秋粮丰收实现全年粮食产量超千亿斤的重要举措。为搞好秋粮生产,县委、县政府在人员、物资配备等方面作了精心筹划和布置,为秋粮丰产打下坚实的基础,现将县秋粮生产情况汇报如下:

为了解今年我县秋作物种植面积情况,县农业局于6月23—25日组织科技人员对我县10个乡镇区秋作物种植面积进行了调查统计,现将调查统计结果分析如下:

今年县秋作物总面积为100万亩,其中秋粮60万亩,比去年减少3.5万亩,减幅4.7%;在种植的秋粮中,玉米40万亩,比上年减少4.5万亩,减幅5.3%;大豆和红薯与上年基本持平。在种植的经济物中,棉花8.0万亩,比上年减少8.3%;花生10万亩,比上年增加4.3%;蔬菜和瓜类20万亩,比上年增加10.4%。

从上述调查情况看,我县秋作物种植面积是:粮食作物面积略减,经济作物面积增加。具体分析:在秋粮内部,玉米面积略减,大豆、红薯略增;经济作物面积增加,棉花因费工费时投入大,青壮年农民外出打工多,加上今年价格回落面积减少。出现这一趋势的主要原因:一是红薯、大豆市场价格持续走高。二是种植粮食作物省工省时,农民能外出打工多。三是畜牧业的发展,粮食作物中玉米面积稳定。因近两年花生增产,价格上涨,而且国家实施了粮油陪增计划,经济效益大幅度提高,面积增加。蔬菜和瓜类市场需求量增大,价格连年持续走高,经济效益好,农民种植积极性高。

根据种子管理站部门掌握的品种销售情况,种植面积较多的品种名称及面积分别是:郑单958种植面积20万亩,蠡玉16种植面积4万亩,先玉335种植面积4万亩。其它品种占12万亩。

由于今年小麦收获期推迟,造成秋作物播种较常年略偏晚,加上近期病虫危害和高温干旱等诸多因素,对秋作物生长造成了一定程度的不利影响。关于“三夏”生产的部署和要求,切实加强组织领导,狠抓关键措施落实,保证了“三夏”生产的顺利开展,大部分秋作物做到了适期播种,为夺取秋季丰收奠定了一定基础。但由于降雨持续偏少,致使部分秋田出现了不同程度的旱情,县干旱面积已达15万亩左右,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秋作物的出苗和生长发育。

为夺取秋粮丰产丰收,杞县引导群众及时进行了中耕、追肥、化学除草、浇水以及搞好病虫害综合防治等,切实抓好以抗旱为重点的秋粮田间管理工作,由于今年小麦收获期推迟,收获进度慢,杞县农民抓住时机,收获一块,播种一块,浇水一块,人停机不停。截止目前,已累计中耕85.3万亩(次)、追肥55.1万亩(次),化学除草40.4万亩(次),浇水130.0万亩(次),防治病虫害30.5万亩(次)。现在秋粮大田整体长势较好。

(一)技术措施落实情况:县农业局充分利用万名科技人员包万村活动,把农业技术人员分成5个技术服务小组,分乡包村,解决农民在秋粮生产中遇到的技术问题。

1、抓好抗旱播种,及时查苗补种。秋作物播种后,由于各种原因造成秋作物缺苗断垄现象,我们及时宣传、组织群众抓住墒情好的有利时机抓好秋苗补种工作。

2、适时定苗,确保合理密度。今年秋作物出苗后,我局分片包乡科技人员深入田间地头进行苗情调查,对缺苗断垄严重的地块,指导农民及时进行了催芽补种。对缺苗20%以下的地块,玉米在4—5叶定苗时,去弱留壮,剔稠补稀,就近留双株补缺;大豆在第一对真叶出现时,结合定苗,对缺苗断垄地块进行带土移栽补缺;红薯用原始预备苗浇水移栽等应变措施,确保种植密度。

3、全面中耕,铲除田间杂草。我县秋作物大部分为铁茬播种,苗齐后普遍中耕了一遍,能有效疏松土壤、破除板结、保持土壤墒情、铲除田间杂草、培育壮苗。

4、搞好病虫害综合防治工作。在防治玉米各种病虫害的措施中,重点做好玉米粗缩病防治工作。由于上两年大蒜茬玉米大面积发生粗缩病,给农民造成重大损失。为做到未雨绸缪,县农业局及时召集植保、农技、种子等农艺师以上职称的技术人员20多人,召开了玉米粗缩病防治工作会议,与会专家对今年玉米粗缩病发生与防治技术措施进行了探讨并形成了宣传共识,形成了县玉米粗缩病防治技术意见,印发3万余份进行宣传。又在县电视台作了玉米粗缩病防治技术讲座,要求农民选好种子和错期播种并密切注意灰飞虱迁灰规律和及时防治。

5、科学追肥,促进增产。我局今年在全县重点推广了测土配方施肥、化肥深施、喷施微肥等技术措施。指导农民玉米施肥要分次科学施肥,严禁施肥“一炮轰”。在施好种肥和苗肥的基础上,分别在拔节期、大喇叭口期、抽雄期适时、适量、合理追施肥料。大豆在定苗后,结合中耕,亩追施10—15公斤磷铵,花期喷施硼、铜等微肥。红薯苗期结合中耕,亩施磷铵20—25公斤,钾肥5—10公斤,团棵期亩追尿素8—10公斤。花生在始花前,结合浇水亩追尿素10公斤、过磷酸钙30—50公斤。提倡肥料深施,严禁在对作物施肥时进行丢施或撒施。

1、配方施肥技术

不同作物都有自己独特的需肥特性,并且在各个生育阶段的需肥量及养分配比都有不同。因此掌握土壤营养状况,及时调整土壤营养供应量,对作物正常生长发育至关重要,过少或过多造成的养分失衡均对作物产生不良影响。今年我们结合测土配方施肥项目,对全县的土壤进行了土壤化验,掌握了第一手资料,尤其是万亩示范方进行重点取土化验,共化验土样余份,根据化验结果配方施肥,避免了施肥的盲目性,全县配方施肥面积占玉米种植面积80%以上。

2、化除化控技术

化学除草具有省时、省工、高效的作用。化控能防止作物旺长,促使秋作物营养生长向生殖生长过渡,减少养分过分消耗。目前,全县大部分秋作物都进行了化除化控,化除化控面积占秋作物播种面积的50%以上。

3、玉米“一增四改技术”

一增:增加种植密度。根据品种特性和生产条件,因地制宜地将现有品种的种植密度普遍增加500-1000株/亩。改变了过去农民稀植大穗的种植习惯,密度增加了,据调查今年玉米种植密度比去年增加550棵以上。“四改”:一是改种耐密品种。二是改套种为平播,铁茬直播,并适当延迟收获。三是改粗放用肥为配方施肥。四是改人工种植为机械化作业。发挥农机在玉米生产中的作用,减少人工播种、收割面积,逐步扩大机耕、机种、机收等玉米全程机械作业比例。

县委、县政府要求各有关部门都要高度重视,切实把实施好秋粮生产作为一项政治任务,抓紧抓实抓细,确保抓出成效。为此建立目标管理责任制,将夺取秋粮丰收任务纳入年度考核指标体系,分解到乡镇、村,落实到田间地块。同时要求各有关部门要各司其职、各负其责、通力协作,共同为秋粮丰产丰收作贡献。财政、金融部门积极筹措资金,及时拨付到位。农业部门组织科技人员深入第一线,大力搞好技术培训和指导,真正做到科技人员直接到户、良种良法直接到田、技术要领直接到人。气象部门加强天气预测预报,重点做好灾害性天气的监测、预报、预警及服务工作,加强土壤墒情的监测和预报工作,适时组织开展人工影响天气作业,为抗灾夺丰收搞好服务。供销、石油、电力等部门做好农业生产资料的调运供应工作,保证化肥、农药、农膜、柴油等农资充足供应和用电需要。农业、工商、质检、公安等部门联手加强农资市场监管,严厉查处坑农害农违法事件,切实维护了农民利益。确保秋粮生产再上新台阶。

1、农民外出务工人员多,导致秋粮作物管理粗放,如玉米、大豆不进行人工间苗;玉米施肥不科学,撒施肥料比重过大,降低了肥料利用率;个别农户病虫防治不及时等。

2、乡级农技人员匮乏,县级科技服务手段落后,秋粮高产栽培技术普及率较低。个别农民对玉米品种稀植密种,密植稀种,造成减产或产量不高。

3、对秋粮生产的重视程度仍然不够。各级各部门对秋粮生产的重视程度与夏粮相比,相差甚远,包括农民对秋粮生产也存在误区,对秋粮重视不够。

4、目前干旱问题突出,井灌条件有限,制约了产量的进一步提升。建议:秋粮产量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各级政府继续加大对农业生产的投入力度,重视秋粮生产,改善农业技术部门服务手段,强化技术服务,进一步调动广大农民和科技人员的积极性,秋粮生产再上新台阶大有希望。

粮食生产情况调研报告

xx县是一个农业大县,近年来,xx县把发展壮大粮食生产作为农业和农村工作的重中之重,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来抓切实加大政策的扶持力度,实现粮食生产的快速发展,种植业面积和产量也逐年增加,为保障国家粮食生产安全做到了一定的贡献。

xx县辖10个乡(镇)145个行政村,境内有三个大型国营农场和森工系统8个林场,县域总面积1.01万平方公里,总人口是42万人,其中县域人口32万人,县属农业人口21.5万人,农户5.7万户,县属耕地面积238.4万亩,农业人口人均耕地面积是11亩,xx县处于第二积温带和第三积温带之间,年平均气温3.3℃,10℃以上有效积温xx-2700℃年降水量550mm左右,无霜期130-150天,全年日照2513小时。农业气侯:春季偏旱、少雨多风、蒸发量大;夏季温热、雨量充沛、日照时间长;秋季短促、降温快切气候多变;冬季漫长而严寒。

xx县是全省重点商品粮生产县份之一,近年来,xx县始终遵循稳定粮食种植面积,确保总产这一宗旨和原则,特别是近三年来xx县的粮食生产在稳定面积、提高产量、改善品质、增加效益的前提下,粮食作物面积逐年增加,粮食总产稳中有升。xx年,全县粮食作物种植面积196万亩,总产53.4万吨;xx年粮食作物种植面积199.6万亩,总产58.4万吨;xx年粮食作物种植面积209万亩,总产72.8万吨。xx年被评为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xx年粮食总产居全市之首。

(一)、建基地,扩规模,切实增加粮食总量

xx县紧紧依托地域优势,自然条件和农民的种植经验,不断扩大粮食生产规模,增加粮食总量,促进了粮食产业发展。近年来,已建立了万金山乡、青原镇、xx镇、朝阳乡水稻,七星泡镇、朝阳乡、夹信子镇玉米,尖山子乡、七星河乡、青原镇、七星泡镇、xx镇大豆,小城子镇、龙头镇杂粮杂豆四条优质粮食生产产业带,粮食生产基地面积200万亩以上,xx年,全县共落实粮食生产基地209万亩,其中水稻基地26.8万亩,总产14.4万吨,玉米基地63.3万亩,总产39.5万吨,大豆基地108万亩,总产16.3万吨,杂粮基地11.2万,总产2.6万吨。

(二)、抓宣传,落政策,大力发展优质粮食生产

xx县高度重视粮食生产工作,县委、县政府成立了粮食工作领导小组,从全县抽调100名机关干部进驻乡镇、村屯开展粮食生产的宣传和政策贯彻落实工作。县直机关干部带着全县统一印制的宣传资料到村屯通过召开村民代表大会、村两委会进行宣传,同时,到农户家中走访宣传,重点向农民讲解发展粮食生产的重大意义和国家关于种粮补贴政策,教育和引导农民发展粮食生产。近年来,累计已举办粮食生产专题电视讲座21期,通过会议、科技大集、走访向农民发放宣传单12万份,印发宣传资料汇编1.5万册,印发直补政策宣传单5.6万份,张贴宣传标语3,500幅。在粮食生产政策落实上,三年来,累计落实粮食直补面积715.5万亩(xx年237万亩的,xx年240.1万亩,xx年238.4万亩),水稻良种补贴面积74.24万亩(xx年21.5万亩,xx年25.97万亩,xx年26.77万亩),大豆良种补贴面积80万亩(xx年10万亩,xx年10万亩,xx年60万亩),玉米良种补贴20万亩(xx年20的万亩)。此外,xx县还根据全县粮食生产的实际情况,谋划了发展粮食生产工作总体思路,制定了具体工作目标,强化了各项措施,已经形成发展粮食生产的长效机制。xx年,省委、省政府提出实施千亿斤粮食生产工程,xx县委、县政府提出了打造百万吨粮食生产县的工作目标,并计划到xx年实现这一目标。

(三)、提质量,增效益,全面实施标准化生产

4、绥粳的12。粮食作物主推及专用品种推广面积达到100%,良种应用率达到100%。

一要抓基地建设。依托现有的宏达、北大荒、罗麦等粮食加工龙头企业,围绕构筑“大豆、玉米、水稻、杂粮等粮食产业链,加快优质粮食生产基地建设,促进粮食产业发展。二要抓龙头企业。树立扶持龙头企业就是扶持农业,就是扶持农民的思想观念,进一步加大对现有龙头企业技术改造和市场开发的扶持力度,促使龙头企业做大做强。依托丰富的粮食资源,大力引进新上一批粮食精深加工企业,努力完成群龙共舞的粮食产业化格局。三要抓利益连结。引导和鼓励龙头企业采取签订购销合同和保护价收购等各种形式与农户建立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利益连结机制,带动基地和农户发展。同时,引导企业、农民组建粮食生产协会,发挥协会和农村经纪人在粮食产业化经营中的组织生产、开拓市场、签订订单、保障农民利益等方面的作用。xx年,粮食作物订单面积要达到播种面积的90%以上,全县各类专业合作组织发展到260个。四要抓品牌。鼓励引导农产品加工企业,整合优势品牌,组建企业集团,使我县知名品牌借龙头做大做强,基地和企业借品牌增量增效。全县重点培育和打响“益香禾”大米品牌,提升产品知名度,扩大市场份额,拉动产业发展。

(一)创新农业科技体系。抓好与黑龙江农业职业学院的院县合作共建工作,构建我县与高等院校优势互补,资源共享的新型农业科技体系,及时将院校的人才、技术和科技成果引进、消化和吸收,增加我县农业生产的科技含量,推动我县传统农业技术全面升级。

(二)加大农业技术推广力度。深入实施“科技入户工程”,探索农业科技成果进村入户的有效机制和力法,真正建立起科技指导直接到户、良种良法直接到田、技术要领直接到人的农技推广新机制。大力推广大豆大垄密植、小垄密植、玉米通透密植栽培、水稻钵体育苗栽培等先进技术。抓好科技示范工程建设,加快农业先进技术的推广和普及步伐。

(三)实施良种化工程。加快粮食作物良种的选育、引进、繁育和推广工作,加快粮食作物品种的更新换代,挖掘良种的增产增收潜力。xx年,全县落实粮食种子繁育基地面积8万亩,良种覆盖率达到100%。

(四)大力推进标准化建设。抓好标准化知识的宣传和培训工作,全面普及粮食作物标准化生产技术,完善标准化生产技术规程,组织农民按标准进行生产。抓好标准化示范区建设,县、乡、村都要有粮食标准化示范区、高产创建示范田,村屯要有示范户,通过示范带动把先进科技成果、高新技术和管理经验应用到粮食的生产实践中,发挥示范区的辅射带动作用。xx年,全县粮食作物标准化实施面积占总播种面积100%以上。

(五)加快培育新型农民。按照“围绕主导产业,培训专业农民,进村办班指导,发展一村一品的要求”,组织农业技术人员和专业培训机构,采取集中培训、现场指导和技术服务等方式,对农民进行农业技术培训,全面普及农业标准化知识,提高农民实施标准化的能力。培养造就一批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xx年,全县计划培训农民6.5万人次。

(六)抓好社会化服务。根据农村的新情况、新变化,教育引导县、乡、村干部,创新工作方法,牢固树立服务意识,为发展粮食生产提供各种有效服务。重点从农民最切身、利益最直接、受益最明显的农业技术,农业植保、农业信息、粮食购销、农村金融等方面做起,踏踏实实为农民办实事、做好事,相关部门协调配合,加强农村公共服务,谋发展、抓落实、促和谐的合力,为发展粮食生产提供保障。

粮食生产情况汇报

20xx年粮食流通监督检查工作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强化政策性粮食监管为重点,以开展专项检查为抓手,不断加大行政执法力度,依法严肃查处各类违规行为;进一步完善和落实各项规章制度,积极促进行政执法规范化;进一步探索、创新监管方式和方法,切实提高执法效率和效果;进一步加强监督检查队伍自身建设,努力提高执法人员素质。重点抓好以下工作:

抓好清仓查库工作,巩固清仓查库成果,确保各类粮食库存数量真实、质量良好、储存安全。开展最低收购价政策执行情况专项检查,落实国家惠农政策,切实维护农民利益。加大对政策性粮食轮换、拍卖出库的监管力度,严防违规操作,规范交易行为,防止损害经营者利益。开展粮食收购资格、执行统计制度等专项监督检查,切实维护市场秩序;配合工商、质检、卫生等部门,加强成品粮供应市场监管,保护消费者合法利益。

加大政策性粮食日常监督检查力度,建立日常检查制度,增加检查次数,细化检查内容,明确检查责任,注重检查效果,做到地方储备粮定期检查,最低收购价粮、临时存储粮收购季节集中检查,各类政策性粮食库存随时检查。加大粮食收购市场日常监管力度,摸清各类粮食经营主体基本情况,建立经营者分户档案,严格收购许可、社会统计等各项制度,促进诚信守法经营。加大案件查办力度和行政处罚力度,认真受理群众举报投诉,及时查办涉粮案件,对应当给予行政处罚的必须实施行政处罚,并规范建立处罚案卷。进一步提高办案质量和效果,对典型案件查处结果予以通报,发挥办案的震慑和警示作用;对多发性案件进行案例分析,掌握发案规律,提出完善政策法规的对策建议,前移监管关口,开展事前监督,更好地发挥监督检查的服务和保障作用。

进一步健全粮食库存监督检查制度,探索建立粮食库存监管长效机制,实现粮食库存监督检查工作常态化、制度化和规范化。建立省级储备粮监督检查制度,进一步明确监管责任,改进监管方法,提高监管效果。探索建立粮食质量监管制度,促进粮食质量监管全面、有效开展。建立行政执法责任制度和责任追究制度,防止权力滥用,促进依法行政。探索量化自由裁量权,细化裁量标准,促进合理行政。严格执行已出台的各项规章制度,大力推进执法规范化。

队伍,要继续拓宽培训渠道,通过多种形式和途径加强执法人员培训,增强培训的针对性和实用性,不断提高执法人员业务素质和执法水平。加强行政执法人员教育和管理,严明工作纪律,促进廉洁执法,树立良好形象。

进一步树立依法行政观念,增强做好监督检查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切实推进监督检查工作;进一步树立开拓进取观念,克服消极畏难思想,创新工作思路和工作方法;进一步树立公正执法观念,切实做到公平公正执法,提升粮食行政执法社会认知度和公信力;进一步树立服务观念,坚持监管与服务相结合,寓监管于服务之中,促进和谐执法;进一步树立协调配合观念,积极主动牵头,加强与工商、质监、卫生、物价以及农发行、中储粮等部门协调配合,形成监管合力,提升执法效果。

粮食生产情况调研报告

近年来,我国不少地方相继发生自然灾害,造成部分山区农村电力中断、交通中断、通信中断,特别是一些边远山区的粮食供应工作经受了一次严峻考验。虽然,在各级党委政府的坚强领导和有关部门的全力配合下,通过紧急调粮实施援助,避免了因灾缺粮断炊现象的发生,但灾后反思,研讨解决边远山区粮食供应问题,已成为当前乃至今后一段时期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急需解决的头等大事。鉴于此,我们开展了边远山区农户存粮情况调研,并通过调研力求探索出一条保障边远山区农村粮食供应工作的新途径。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本次调研的范围是边远山区缺粮农村,其中冰冻雪灾期间粮食部门紧急调粮援助的农村列入调研重点。调研内容主要有:边远山区农村大米应急加工基本情况等。这次共调研了个乡镇,个行政村,个村民组,户家庭,被调查人口为人。调查乡镇、村和村民组数分别占缺粮山区总数的xx%。

由于边远山区农村经济都很落后,耕地少,基本不种粮食。即使极少数农户拥有山地,也主要种植旱粮。近年来,山区交通环境日益得到改善,农户的存粮数量也随之减少,农户存粮食主要为成品粮,多数为随购使用,没有大型的存粮容器,都为米缸和木制容器,平时都为食用完即购,不备过多的粮食,如遇粮食价格上涨、重大自然灾害、重大突发事件来临时,有争购风潮。每个自然村都有粮食销售点,全部销售成品粮,成品粮以大米为主,农户方便使用。由于缺粮,绝大多数无粮食加工企业,少数有水田的村因只种植一季中稻,也仅个别农户家中置有一两台小型碾米机。粮食经营企业也很少,少数村也只有经营日用杂货的店兼营少量粮食。

本次调研了解到,我市边远山区农村粮食应急加工问题不容乐观,主要表现在:

1、农户存粮备荒意识淡薄。主要是交通方便和购粮网点的增多,农户多年没遇重大自然灾害,风调雨顺已成为习惯。对已往储备成品粮的习惯已淡忘,备灾备荒的意识更是淡薄,基本是吃一点购一点,家中极少库存。加工大米的更少。

2、山区境内没有粮食加工企业,农户多为购买成品粮,而山区气候变化较大,存粮器具简陋,不利于成品粮长期存放。只有少数村的个别农户拥有几台小型碾米机,设备简陋,加工成品质量较低。

3、网点虽多,但存粮少,抗风险能力差。边远山区有诸多的粮食销售网点,但多为个体商店,不是以粮食购销为主,仅是附带销售,加之,受经营场所、资金等方面的`制约,其经营之道也只能是勤进快销。经营量小、库存少,遇到特大自然灾害,远不能满足应急情况下的用粮需要。

根据边远山区农户存粮现状,现就做好我市边远山区农民粮食应急加工工作提出如下建议:

1、加强宣传,增强农户科学储粮备荒意识。各级政府特别是县、乡一级政府要广泛开展宣传,增强农民居安思危、抗御重大自然灾害和突发事件的意识。同时,有关部门还要向农民宣传简便易行的科学储粮和加工技术,引导农民科学加工,减少损失损耗。

2、加强宏观调控能力,完善粮食应急供应体系,防范和保障因“粮食价格上涨、重大自然灾害、重大突发事件”来临时的粮食供给。

3、开发研制小型大米应急加工设施。根据主销区农户存粮量不大的实际,研制一种小型的大米应急加工设施,由财政补贴部分制作成本或免费发放给边远山区缺粮农民用于加工储粮,以保证自然灾害期间的粮食供应。

粮食局安全生产自查情况的报告

根据旗政府安全生产会议相关要求,为切实加强全旗国有粮食企业安全生产,确保全旗库存粮食存储安全,有效防范、消除各种安全隐患,我局联合旗安监局、消防队,于6月4日对xx旗达布察克粮油购销站进行了一次专项检查。重点对消防设施器材配置、运行和维护情况;安全出口、消防通道是否畅通;露天储粮垛防火措施是否合理等情况进行查看。

通过检查发现:储备库属竣工未验收工程,现存在消防设施未验收、消防水泵无压力、用电线路敷设不符合要求、露天粮垛灭火器配置不足且未按标准预留消防安全通道、未配备消防备用电源、钢结构简易仓库储粮不规范及未喷防火涂料、库区未按标准张贴警示标志等7项安全隐患。针对检查出的隐患:要求储备库于6月15日前整改完毕,同时要求储备库整改期间要加强隐患管理,确保整改期内无事故发生。

检查组针对当前夏季气候干燥、风、雨、雷、电交加的季度,切实提高防患意识,认清消防安全的严峻形势和消防工作的重要意义,要求储备库要高度重视当前消防安全工作,认真汲取5.31黑龙江省xx县中储粮直属库火灾事故的教训,研究加强消防安全管理的有效措施,切实把消防安全责任落实到位,一是要制定严格的防火巡查制度,认真查找隐患和薄弱环节,发现火灾隐患及时整改;二是要加强对用电作业现场管理,防止火花或漏电引发事故;三是要加强宣传教育,每名员工会防范火灾、会报警、会使用灭火器材扑救初期火灾;四是要配齐配全各类消防器材,保证消防器材完整易操作,确保一旦发生火灾能够发挥最大扑救作用;五是要完善消防工作机制和处置措施,开展消防应急演练,并与消防部门密切联系,落实防范和救援措施。

储备库负责人表示:一定会绷紧安全防火工作这根弦,按照检查组要求,进一步加大防火工作力度,落实好消防安全责任制,与施工方尽快落实消防电源配备,并于6月中下旬与消防队进行消防技能演练,确保本单位不发生安全生产事故。

我局大力推动安全工作落实,按照中央、省、市、县和市局“全覆盖、零容忍、严查处、重实效”的工作要求,建立健全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制,明确管理监督责任分工,不断加强安全管理。进一步完善安全工作应急预案和教育培训长效机制,完善安全管理制度,严格落实各类防范措施,认真开展安全隐患排查和重点危险源监控监测。通过不懈努力,进一步强化了全局干部职工及综合福利中心、各敬老院、救助管理站工作人员的安全责任意识,有效防范和坚决遏制了我县民政系统重特大事故发生。现将20**年以来我局安全生产工作自查情况汇报如下:

我局党组高度重视安全生产工作,定期或不定期召开安全工作专题会议,注重听取各科室、所、办、站、院、中心等的安全生产工作情况汇报,研究解决安全生产工作中的重要问题。局主要领导亲自安排部署安全生产工作并带队进行检查,分管领导认真督促所分管单位切实做好安全生产工作,明确专人负责安全生产工作,实行“一岗双责”工作责任制。年初制定安全生产工作要点,将安全生产各项工作任务和要求细化分解,层层签订安全生产责任书。开展经常性的督促检查,严格实行安全生产“一票否决”制度,安全生产工作做到了年初有部署,每月每季度有分析、检查,年度有考核。

为了防止发生安全事故,我局采取了一系列切实有效的安全防范措施:

(一)严格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健全完善规章制度。2013年以来,进一步健全了《敬老院职位代理制度》、《敬老院工作人员考勤、请销假及值班制度》、《敬老院院务管理委员会职责》等规章制度,提升了敬老院管理和服务水平,有力促进了我县各敬老院的标准化、科学化、规范化建设。

(二)开展经常性的安全生产宣传教育,提高安全意识。我局针对全县民政系统具体情况,分期分批对局机关干部职工和各中心敬老院、救助管理站、综合福利中心等单位工作人员进行了安全生产教育和培训,进一步强化了干部职工安全意识,让工作人员掌握了专业的安全防救知识和技能,从人员素质方面确保了安全生产。

(三)配备安全管理人员,加强日常监督管理。我局配备了专职的安全管理人员,负责对全局安全生产工作进行日常的监督管理,并适时开展应急救援演练。开展安全隐患排查,一旦发现安全隐患,立即妥善处理,并及时向上级报告,确保将安全隐患消灭在萌芽状态。

三、突出重点,确保重点部位生产安全

针对各敬老院、救助站、综合福利中心等重点部位,我局采取了重点防范措施:

(一)采取积极措施,严格做好“五防”和专项安全工作。即做好防火、防盗、防触电、防中毒、防老人走失;切实做好人身安全、设施安全、用电用火安全、食品药品安全、交通安全、生活安全、住宿安全等项工作。

(二)落实安全防范措施,确保办公室、财会室、厨房、餐厅、保管室、储藏室、宿舍的财产安全,对电视机、电脑、冰箱、冰柜等公物要严格管理,明确责任,以免丢失和损坏。

(三)安全责任实行“一票否决制”,对负有安全事故责任的.第一责任人和直接责任人一票否决,取消当年评优、评奖资格,并视情节和责任给予相应的处分。

(四)对因失职、渎职或严重失误造成安全事故的,坚决追究领导责任和当事人责任,直至追究法律责任。

粮食局农村粮食储藏情况抽样调查报告

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粮食仍然是一个重要商品、一个非常重要的战略物资,如何保管和使用好粮食,为全县广大人民群众吃上放心粮,满足人民生活质量提高的需要,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根据国家粮食局xx年对农村储粮抽样调查显示,由于农村储粮设施简陋、缺乏储粮技术、储粮方法不科学等原因,农户储粮损耗惊人,损失率在8%—10%,全国每年农户储粮损失量高达150亿—200亿公斤,相当于有“北大荒”之称的黑龙江农垦区粮食总产量的1.5—2倍,粮食资源浪费严重。为此,县粮食局对我县农民储粮现状进行了调查,具体情况如下:

一、基本情况。

××位于滇东,地处滇桂黔三省区五地州结合部,境域纵距约90千米,横距56千米,国土面积2783平方千米,总耕地面积6.5万公顷,林地16万公顷。最高海拔2409米,最低海拔737米。年平均气温14.3℃,年平均降水量1219.7毫米,年平均日照1626.4小时,年无霜期244~344天。辖8个乡镇109个村社。共10.37万户39.4万人(农业人口32万,占90%;少数民族人口6.75万人,占17%)。?粮食年产1.5亿公斤。

二、抽样调查的乡镇及户数情况。

为全面提高粮食储藏安全知识,减少粮食损耗,查找粮食储藏中施用农药所存在的安全隐患,粮食抽出专人组成工作组。于xx年10月至12月进行调查。分别对高良、五龙、龙庆、竹基、丹凤、葵山、彩云等7个乡镇13个村民委员会,24个村民小组,62户农户进行了实地走访调查落实。共出动车辆18车次,人员90余人次。共计调查家庭人口286人,土地面积701.4亩,年产粮食254100公斤,平均亩产粮食362公斤,人均产粮888公斤。其中自用粮食(口粮、养殖用粮)137000公斤,占53.9%,卖出粮食117100公斤,占46.1%,大部分是本地销售。

三、粮食储藏方法。

1.存放的方法:在调查中有70%的农户储粮都是采用袋装,少部分为铁皮仓、木桶、木柜或零散堆放。

2.杀虫方法和用药情况:农户收起后的粮食有33户使用“甲敌粉”、“敌毒粉”拌在粮食里入仓的,占总调查户数的53.2%;有19户在粮食生虫时用纱布或棉布包扎“磷化铝”埋入粮袋(仓、桶柜)中杀虫的,占30.6%;粮食数量少,储藏条件好当年用完不留余粮的,不施任何农药的仅有10户,占16.1%。

四、农民储粮存在的问题。

调查结果表明,农民储粮存在着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1.没有适用的设施。目前,农户储粮既无适合的农家仓房,又无适用的储粮器具,少部分农户将粮食堆放在没有防潮的地板上,由于达不到防潮要求、又缺乏储粮技术,虫蛀、霉变屡见不鲜;大部分农户将粮食堆码在厨屋或住室边角部位,由于达不到有效防护,雀食、鼠盗极为普遍;还有少数农户由于居住面积较小,将粮食堆放在简易棚中,更免不了家禽家畜的随意糟蹋,在家庭储粮施药治虫过程中,因密封不善会造成的毒气外泄,直接危害着农户的居住安全。

2.粮食损耗量较大。由于近年来,农村强劳动力大部分都外出打工,农户家中缺乏劳动力,所储的粮食没有能力管理和晾晒,除正常的虫蛀、鼠盗之外,还有部分粮食因入储时没时间整晒水分较高或在储存期间返潮、结露等原因造成霉烂变质,调查结果表明,损失损耗粮食为2万余公斤,损失率8%—12%左右。按照农户留下的自用粮食比例计算,全县每年将损失粮食达1000万公斤左右。

3.使用高毒、剧毒农药杀虫。大部分农户将粮食与人居共处,粮食储藏中存在随意性或不科学性地使用高残留农药杀虫、灭虫。调查结果表明:使用“甲敌粉”、“敌毒粉”拌在粮食里入仓的33户,占调查户数的53.2%;使用“磷化铝”杀虫的'19户,占调查户数的30.6%。

粮食局农村粮食储藏情况抽样调查报告

引导语:调查报告离不开确凿的事实,但又不是材料的机械堆砌,而是对核实无误的数据和事实进行严密的逻辑论证,探明事物发展变化的原因,预测事物发展变化的趋势,提示本质性和规律性的东西,得出科学的结论。今天,小编为大家整理了关于粮食局关于农村粮食储藏情况抽样调查报告范文,欢迎阅读与参考!

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粮食仍然是一个重要商品、一个非常重要的战略物资,如何保管和使用好粮食,为全县广大人民群众吃上放心粮,满足人民生活质量提高的需要,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根据国家粮食局xx年对农村储粮抽样调查显示,由于农村储粮设施简陋、缺乏储粮技术、储粮方法不科学等原因,农户储粮损耗惊人,损失率在8%—10%,全国每年农户储粮损失量高达150亿—200亿公斤,相当于有“北大荒”之称的黑龙江农垦区粮食总产量的1.5—2倍,粮食资源浪费严重。为此,县粮食局对我县农民储粮现状进行了调查,具体情况如下:

××位于滇东,地处滇桂黔三省区五地州结合部,境域纵距约90千米,横距56千米,国土面积2783平方千米,总耕地面积6.5万公顷,林地16万公顷。最高海拔2409米,最低海拔737米。年平均气温14.3℃,年平均降水量1219.7毫米,年平均日照1626.4小时,年无霜期244~344天。辖8个乡镇109个村社。共10.37万户39.4万人(农业人口32万,占90%;少数民族人口6.75万人,占17%)。?粮食年产1.5亿公斤。

为全面提高粮食储藏安全知识,减少粮食损耗,查找粮食储藏中施用农药所存在的安全隐患,粮食抽出专人组成工作组。于xx年10月至12月进行调查。分别对高良、五龙、龙庆、竹基、丹凤、葵山、彩云等7个乡镇13个村民委员会,24个村民小组,62户农户进行了实地走访调查落实。共出动车辆18车次,人员90余人次。共计调查家庭人口286人,土地面积701.4亩,年产粮食254100公斤,平均亩产粮食362公斤,人均产粮888公斤。其中自用粮食(口粮、养殖用粮)137000公斤,占53.9%,卖出粮食117100公斤,占46.1%,大部分是本地销售。

1.存放的方法:在调查中有70%的农户储粮都是采用袋装,少部分为铁皮仓、木桶、木柜或零散堆放。

2.杀虫方法和用药情况:农户收起后的粮食有33户使用“甲敌粉”、“敌毒粉”拌在粮食里入仓的,占总调查户数的53.2%;有19户在粮食生虫时用纱布或棉布包扎“磷化铝”埋入粮袋(仓、桶柜)中杀虫的,占30.6%;粮食数量少,储藏条件好当年用完不留余粮的,不施任何农药的仅有10户,占16.1%。

调查结果表明,农民储粮存在着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1.没有适用的设施。目前,农户储粮既无适合的农家仓房,又无适用的储粮器具,少部分农户将粮食堆放在没有防潮的'地板上,由于达不到防潮要求、又缺乏储粮技术,虫蛀、霉变屡见不鲜;大部分农户将粮食堆码在厨屋或住室边角部位,由于达不到有效防护,雀食、鼠盗极为普遍;还有少数农户由于居住面积较小,将粮食堆放在简易棚中,更免不了家禽家畜的随意糟蹋,在家庭储粮施药治虫过程中,因密封不善会造成的毒气外泄,直接危害着农户的居住安全。

2.粮食损耗量较大。由于近年来,农村强劳动力大部分都外出打工,农户家中缺乏劳动力,所储的粮食没有能力管理和晾晒,除正常的虫蛀、鼠盗之外,还有部分粮食因入储时没时间整晒水分较高或在储存期间返潮、结露等原因造成霉烂变质,调查结果表明,损失损耗粮食为2万余公斤,损失率8%—12%左右。按照农户留下的自用粮食比例计算,全县每年将损失粮食达1000万公斤左右。

粮食生产情况汇报

粮油食品是千家万户生活必不可少的重要物资,粮油食品安全涉及广大消费者健康。根据区委区政府工作要求,我局切实履行政府职能职责,把做好粮油食品安全工作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来抓。现将我局开展食品安全工作自查情况汇报如下:

我局完善食品安全监管体制机制,建立健全食品安全机制,明确办事机构,明确部门监管职责,加强基层监管能力建设。成立粮油食品安全检查领导小组,定期和不定期深入国有粮食企业、大米加工厂进行粮油食品安全检查,通过检查摸清和掌握了我区粮油的生产情况和质量卫生情况,找出薄弱环节和存在问题,及时解决和处理粮油食品安全方面存在问题。通过检查和监督,进一步健全和完善粮油食品加工厂工作的各项规章制度,规范了管理,确保了与百姓生活密切相关的大米、食油等粮油食品卫生安全。

辖区内经营企业xx家,其中:国有粮食企业1家,个体经营户xx家,所有粮油食品加工企业都办理“粮食收购资格证”、“工商营业执照”、“税务登记证”、“卫生许可证”、“食品质量安全市场准入证”等,上岗人员办有“健康证”,全区粮食食品加工、销售业主做到遵纪守法,遵守职业道德,讲诚信,不制售假冒伪劣粮食食品,不短斤少两,不符合卫生和质量安全的米、面不得出厂,让广大消费者吃上“放心米”、“放心面”、“放心油”。

根据市粮食局20xx年度粮食质量安全抽检监测计划安排,于5月30日前,对纳入统计范围的多元市场主体库存的商品粮,政策性成品粮,以及粮食部门认定(供应)的“放心粮油”等涉及民生工程的粮食及制品进行扦取抽样,样品数为9份。扦样人员严格按照规定的方法、要求、程序扦取样品,准确、全面填写样品信息,扦样点位置准确、所扦样品真实,样品转运过程中不掉包、不破损、不变质;所以扦样过程全程录像。

1、粮食食品生产的技术人员的技术素质还较低,需不断学习培训提高。

2、个别厂家厂房设施及检测仪器不达标和不健全,还需花大力气改造和投入。

3、管理制度上墙和规范化管理还不够,需不断改进。

树立为社会服务、为市场服务、为群众服务的意识,树立食品安全第一的观念,把“管理”做细、做好、做到家,不断改进不足,尽量杜绝粮油食品安全隐患,确保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密切配合有关部门搞好有关工作。

粮食生产情况汇报

县总面积961平方公里,下辖12个乡镇548个行政村,总人口43万,粮食播种面积约为51万亩,总产量约为23.7万吨,其中玉米播种面积约为27万亩,总产量约为14.6万吨。2010年,我县进行机构改革,按照文件精神,将粮食局职责划入发展改革局,直属事业编制19名和工勤编制1名收回。目前,我局独立办公,独立行使职权。局机关在职干部职工13人,退休干部职工24人;设6个股室,分别为:行政办公室、党委办公室、业务股、监督检查股、经营股、财务股;下属粮食购销企业7家,企业在职干部职工50人,离退休干部职工255人,全县共有仓容11.8万吨,现存粮食3万吨,其中县储小麦2000吨,中央临时储备粮玉米1万吨,省移库玉米1.8万吨。

按照省局冀粮检[2014]44号文件要求,我局对粮食仓库清查工作非常重视,责成业务股、监督检查股负责清查工作,督导纳入清查范围的7家企业进行自查。在清查过程中,对企业各个仓房逐一进行排查登统,做到全覆盖,不重不漏,不留死角。

清查结果如下:

1、全县共有仓容11.8万吨,其中装粮的仓容3万吨,未装粮食的仓房8.8万吨(完好的仓容1.7万吨,需维修的仓容7.1万吨)。

3、仓房装粮情况:天惠粮食有限公司现存县储小麦2000吨,中央临时储备玉米1万吨,石门粮库储备省移库玉米1.8万吨。

1、领导重视,健全组织。

我局成立了由局长任组长的安全生产工作领导小组,指定专门科室和具体人员负责安全生产工作,定期召开安全生产工作会议,传达贯彻上级安全生产工作会议精神,提高基层企业一把手安全生产意识,坚决克服重经营、轻安全的行为,对粮食企业在安全生产方面存在的问题和隐患限期解决。

2、认真做好汛期安全工作。

按照省局文件要求,我局制定了汛期安全生产工作方案,方案的主要内容:

(1)制度建设情况。

主要检查企业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安全储粮制度、操作规程等是否健全完善,是否进行了责任分解和落实。安全生产方面的制度主要包括安全生产责任制和岗位承诺制、安全生产检查及隐患排查处理制度、储粮药剂制度、消防制度、防汛制度、安全保卫制度、安全生产培训制度、各环节的安全生产应急预案等。

(2)仓储设施设备运行管理情况。

是否按国有资产管理有关规定管理仓储设施设备,是否完好有效,是否履行了备案手续,对外出租的仓房是否签订合同,合同中是否有安全生产方面的要求,出租仓房在使用过程中是否存在有损仓房结构和安全的问题。

(3)消防工作情况。

是否按要求有与储粮能力相适应的消防设备和器材,消防器材能否保证正常使用。

(4)粮食储存管理情况。

重点检查企业是否存在超装粮线储粮问题,是否存在不同品种、不同年份、不同等级混存问题,保管人员进行测温、通风、熏蒸作业是否按规定执行。

(5)粮食收购和出入仓管理情况。

粮食收购和出入仓等作业是否有工作方案,收购现场是否有人疏导,机械设备使用是否规范。

(6)防汛工作情况。

各种防汛物质是否充足,库区排水道是否通畅,低洼粮库是否采取了防水措施。

(7)用电情况。

库区用电是否按照管理规定认真执行,是否存在设备陈旧、线路老化破损或私接乱拉现象。

(8)储粮药剂管理情况。

药剂管理是否符合储粮化学药剂管理和使用规定,记录是否准确。

(9)昼夜值班情况。

是否落实24小时值班和带班制度,有无值班记录。

按照安全生产工作方案,截止到8月10日,我局开展了由主管领导带队,共6次安全生产大检查活动。在检查中,发现存在的主问题是:

(1)有的单位值班人员少,领导有漏岗现象。

(2)个别单位仓房出现渗漏现象,且装粮超过装粮线。

(3)缺少消防设备,有的库站消防设备老化,达不到使用效果。

(4)电线老化,存在私拉乱扯问题。

(5)个别单位在粮食收购、出仓过程中,秩序比较混乱,机械设备的使用无人监管。

(6)缺少防汛物质。

3、认真整改,确保安全无事故

针对检查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和隐患,进行集中整改治理,彻底消除安全隐患。对单位值班人员少、领导漏岗的问题要求基层企业增加值班人员,领导在汛期必须24小时在岗,保持通讯畅通;对仓房渗漏立即维修;超过装粮线的采取临时措施,保证储粮在安全线以下;缺少消防设备的立即购买,消防设备老化的立即维修,保证安全使用;线路老化、私拉乱扯的要求更换线路,达到安全用电要求;缺少防汛物质的限期备齐。通过检查,基层单位存在的上述问题基本上得到了解决,为实现全年安全生产工作目标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粮食生产调研报告

由于人增地减,农业生产基础较弱,自然灾害频繁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在粮食需求的压力不断增大的状况,贵州省粮食生产发展仍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如何充分合理利用农业资源和有利条件,加强粮食综合增长能力建设,构建粮食生产的长效机制,使粮食产业发展具有一定的潜力。

贵州省一直重视粮食生产,长期坚持“决不放松粮食生产,积极发展多种经营”的方针。

由于人增地减,农业生产基础较弱,自然灾害频繁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在粮食需求的压力不断增大的状况,贵州省粮食生产发展仍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如何充分合理利用农业资源和有利条件,加强粮食综合增长能力建设,构建粮食生产的长效机制,使粮食产业发展具有一定的潜力。

1、严格建立耕地保护制度,确保粮食发展。认真按照《基本农田保护制度》,严格土地利用规划,使现有70%耕地用于种粮,奠定粮食持续稳定增长的基础。

2、加强以水利建设和实施坡改梯工程为重点的基本农田建设,增强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提高耕地质量。贵州是个喀斯特的山区省份,基本农田建设普遍薄弱,保灌面积小。而形成中低产耕地的主要原因,其中占比重大的旱地普遍是坡度大,土壤瘠薄,保水保肥能力差。为此,加强以水利为重点的基本农业田建设,增强抗灾能力,扩大旱涝保收、稳产高产农田面积,是构建粮食发展长效机制的重要内容。按“九五”全省年新增17.7万亩有效灌溉面积的速度,提高到每年新增25万亩,以每亩新增粮食100公斤计,至20xx年粮食总产可增加30万吨以上。

3、我省自1991年开展了以坡改梯为主的基本农田建设,12年累计实施912万亩,使近50万亩坡耕地变成稻田,使14686平方公里的水土流失得到治理。12年累计增产粮食160.9万吨。今后我省将继续实施坡改梯,以现在的速度,至20xx年可使粮食总产增加80万吨以上。

4、加强以培肥地力为中心的中低产田(土)改造,全面提高耕地肥力。通过增施有机肥,大力发展绿肥,推行秸秆还田,结合进行“瘦变肥、薄变厚、坡变梯”的土地整治和推广等高带状种植、绿肥聚垅、免耕栽培、生物固埂等措施,从根本上改善土壤环境,单产可提高近50%。按全省计划每年改造50万亩的进程,至20xx年累计可改造中低产耕地300万亩,粮食总产可增加30万吨以上。

5、加强防治土地水土流失,合理开发后备耕地资源。贵州农业发展要根本解决长远的粮食问题,有效地增强粮食发展后劲,必须树立依靠全部土地的观点,合理开发“四荒”耕地。从现在起至20xx年,若以20个土地大县,每县垦复3万亩,40余个中等县,每县垦复1万亩,加上其它零星分散荒地与废弃地的利用,全省耕地增加100万亩左右,使粮食总产可至少增加约24万吨。

贵州虽然地处高原,但由于受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的影响,气候较温暖,冬无严寒,夏无酷暑,无霜期长,雨量充沛,为农业综合开发与粮食生产提供了极为有利的条件。据农业部xx年《中国南方粮食结构优化研究》资料,认为贵州生态气候条件对粮食总量的近、中期理论预测,其粮食总产潜力为1468.7万吨,潜力指数为43.16%。这些都说明贵州在充分利用光温水资源条件、提高耕地利用潜力和提高复种指数,粮食总产可在现有基础上增加364.4万吨。

1、开发冬季农业,利用冬闲耕地扩大复种面积。目前,贵州夏粮比重仍然偏低,其主要原因是约仍有500万亩冬闲田土的影响。近期除保留少数冬水田、囤水田之外,应采取大力发展耐瘠、耐旱、生育期较短,利于茬口衔接的马铃薯、大麦和多种胡豆、豌豆等,既增加夏粮产量,又利于缓解粮菜争地与人畜争粮的矛盾。若减少一半的冬闲田土用于种粮,使夏粮总产比重可提高近4个百分点,即可增产粮食约45万吨。

2、利用秋粮收后的时空,增种一季晚秋粮食作物。从贵州农作物生长普遍两季有余、三季不足,或一季有余、两季不足的气候特点出发,充分利用晚秋时空季节的光热水土资源,大种晚秋作物,发展秋洋芋、秋红苕、秋荞等100万亩,按亩产100公斤,即可增加粮食10万吨。

3、利用热量条件较好的区域,完善改制力度,增加粮食产量。旱地可利用作间套多熟制,扩大两熟与三熟或三熟四作面积,至少可利用占旱地20%以上面积扩大粮面。稻田,在海拔600米以下,并有水源保证的面积,约有200万亩,采取一季中稻蓄留一季再生稻,平均亩产可达100公斤左右。为此,利用热量条件较好的中低海拔区域,加强耗作制度改革,增加粮食的潜力可达30万吨以上。

1、加快粮食品种更新步伐,提高种粮效益。针对贵州立体农业明显,生态类型多样,栽培水平悬殊较大的特点,因地制宜选用与搭配“丰、优、抗”兼备的品种,做到品种对路,熟期配套,布局合理,进一步为提高单产打下基础。贵州多年生产实践证明,采取更换和更新粮食作物品种在多项增产技术措施中,可起到15%以上的作用。

2、坚持良种良法,普及推广先进适用技术,提高粮食单产。近年来各地在“六普及、三提高”重点适用技术示范带动下,广泛推广的保温育秧、育苗移栽、地膜覆盖、叶龄摸试、半旱式栽培、秸秆还田、配方施肥、改制复种、分带轮作、与综合防治病虫鼠害等一系列先进适用技术,对促进科技成果转化,优化调整结构,提高粮食产量,取得了明显的成效。

3、突出抓好稻、玉、芋、麦作物生产,确保粮食总量稳定增长。水稻、玉米、马铃薯、小麦是贵州四大主体作物,对确保粮食稳定增长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在突出抓好四大主体作物生产结构调整中,应把玉米和马铃薯的生产与加工产业化,作为粮食发展的新举措:

二是在旱地分带轮作中,无论采取何种分带种植方式,都应考虑玉米单产水平不能下降;

三是在旱地扩大间套种植方式中,应努力扩大马铃薯的种植比例,并在热条件较好的区域,不断扩大二季马铃薯的面积;四是要加强四大作物“种子工程”建设,进一步加快完善主导作物品种培育、筛选、更新和提纯。

秋季粮食生产情况汇报材料

现如今,有的人天天看汇报,有的人天天写汇报,汇报必须有情况的概述和叙述,最重要的是结果,经验总结也是必不可少的,话说回来,你知道怎么写汇报吗?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秋季粮食生产情况汇报材料,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秋作物生产时间短,回旋余地小,夺取秋粮丰收,需要抓好生产生产上的每个环节。尤其是秋粮生产在全年粮食生产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抓好秋粮生产、夺取全年粮食丰收,也是县委、县政府贯彻省委、省政府夺取秋粮丰收实现全年粮食产量超千亿斤的重要举措。为搞好秋粮生产,县委、县政府在人员、物资配备等方面作了精心筹划和布置,为秋粮丰产打下坚实的基础,现将县秋粮生产情况汇报如下:

为了解今年我县秋作物种植面积情况,县农业局于6月23-25日组织科技人员对我县10个乡镇区秋作物种植面积进行了调查统计,现将调查统计结果分析如下:

今年县秋作物总面积为100万亩,其中秋粮60万亩,比去年减少3.5万亩,减幅4.7%;在种植的秋粮中,玉米40万亩,比上年减少4.5万亩,减幅5.3%;大豆和红薯与上年基本持平。在种植的经济物中,棉花8.0万亩,比上年减少8.3%;花生10万亩,比上年增加4.3%;蔬菜和瓜类20万亩,比上年增加10.4%。

从上述调查情况看,我县秋作物种植面积是:粮食作物面积略减,经济作物面积增加。具体分析:在秋粮内部,玉米面积略减,大豆、红薯略增;经济作物面积增加,棉花因费工费时投入大,青壮年农民外出打工多,加上今年价格回落面积减少。出现这一趋势的主要原因:一是红薯、大豆市场价格持续走高。二是种植粮食作物省工省时,农民能外出打工多。三是畜牧业的发展,粮食作物中玉米面积稳定。因近两年花生增产,价格上涨,而且国家实施了粮油陪增计划,经济效益大幅度提高,面积增加。蔬菜和瓜类市场需求量增大,价格连年持续走高,经济效益好,农民种植积极性高。

根据种子管理站部门掌握的品种销售情况,种植面积较多的品种名称及面积分别是:郑单958种植面积20万亩,蠡玉16种植面积4万亩,先玉335种植面积4万亩。其它品种占12万亩。

由于今年小麦收获期推迟,造成秋作物播种较常年略偏晚,加上近期病虫危害和高温干旱等诸多因素,对秋作物生长造成了一定程度的不利影响。关于“三夏”生产的部署和要求,切实加强组织领导,狠抓关键措施落实,保证了“三夏”生产的顺利开展,大部分秋作物做到了适期播种,为夺取秋季丰收奠定了一定基础。但由于降雨持续偏少,致使部分秋田出现了不同程度的旱情,县干旱面积已达15万亩左右,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秋作物的出苗和生长发育。

为夺取秋粮丰产丰收,杞县引导群众及时进行了中耕、追肥、化学除草、浇水以及搞好病虫害综合防治等,切实抓好以抗旱为重点的秋粮田间管理工作,由于今年小麦收获期推迟,收获进度慢,杞县农民抓住时机,收获一块,播种一块,浇水一块,人停机不停。截止目前,已累计中耕85.3万亩(次)、追肥55.1万亩(次),化学除草40.4万亩(次),浇水130.0万亩(次),防治病虫害30.5万亩(次)。现在秋粮大田整体长势较好。

(一)技术措施落实情况:县农业局充分利用万名科技人员包万村活动,把农业技术人员分成5个技术服务小组,分乡包村,解决农民在秋粮生产中遇到的技术问题。

1、抓好抗旱播种,及时查苗补种。秋作物播种后,由于各种原因造成秋作物缺苗断垄现象,我们及时宣传、组织群众抓住墒情好的有利时机抓好秋苗补种工作。

2、适时定苗,确保合理密度。今年秋作物出苗后,我局分片包乡科技人员深入田间地头进行苗情调查,对缺苗断垄严重的地块,指导农民及时进行了催芽补种。对缺苗20%以下的地块,玉米在4-5叶定苗时,去弱留壮,剔稠补稀,就近留双株补缺;大豆在第一对真叶出现时,结合定苗,对缺苗断垄地块进行带土移栽补缺;红薯用原始预备苗浇水移栽等应变措施,确保种植密度。

3、全面中耕,铲除田间杂草。我县秋作物大部分为铁茬播种,苗齐后普遍中耕了一遍,能有效疏松土壤、破除板结、保持土壤墒情、铲除田间杂草、培育壮苗。

4、搞好病虫害综合防治工作。在防治玉米各种病虫害的措施中,重点做好玉米粗缩病防治工作。由于上两年大蒜茬玉米大面积发生粗缩病,给农民造成重大损失。为做到未雨绸缪,县农业局及时召集植保、农技、种子等农艺师以上职称的技术人员20多人,召开了玉米粗缩病防治工作会议,与会专家对今年玉米粗缩病发生与防治技术措施进行了探讨并形成了宣传共识,形成了县玉米粗缩病防治技术意见,印发3万余份进行宣传。又在县电视台作了玉米粗缩病防治技术讲座,要求农民选好种子和错期播种并密切注意灰飞虱迁灰规律和及时防治。

5、科学追肥,促进增产。我局今年在全县重点推广了测土配方施肥、化肥深施、喷施微肥等技术措施。指导农民玉米施肥要分次科学施肥,严禁施肥“一炮轰”。在施好种肥和苗肥的基础上,分别在拔节期、大喇叭口期、抽雄期适时、适量、合理追施肥料。大豆在定苗后,结合中耕,亩追施10-15公斤磷铵,花期喷施硼、铜等微肥。红薯苗期结合中耕,亩施磷铵20-25公斤,钾肥5-10公斤,团棵期亩追尿素8-10公斤。花生在始花前,结合浇水亩追尿素10公斤、过磷酸钙30-50公斤。提倡肥料深施,严禁在对作物施肥时进行丢施或撒施。

1、配方施肥技术

不同作物都有自己独特的需肥特性,并且在各个生育阶段的需肥量及养分配比都有不同。因此掌握土壤营养状况,及时调整土壤营养供应量,对作物正常生长发育至关重要,过少或过多造成的养分失衡均对作物产生不良影响。今年我们结合测土配方施肥项目,对全县的土壤进行了土壤化验,掌握了第一手资料,尤其是万亩示范方进行重点取土化验,共化验土样余份,根据化验结果配方施肥,避免了施肥的盲目性,全县配方施肥面积占玉米种植面积80%以上。

2、化除化控技术

化学除草具有省时、省工、高效的作用。化控能防止作物旺长,促使秋作物营养生长向生殖生长过渡,减少养分过分消耗。目前,全县大部分秋作物都进行了化除化控,化除化控面积占秋作物播种面积的.50%以上。

3、玉米“一增四改技术”

一增:增加种植密度。根据品种特性和生产条件,因地制宜地将现有品种的种植密度普遍增加500-1000株/亩。改变了过去农民稀植大穗的种植习惯,密度增加了,据调查今年玉米种植密度比去年增加550棵以上。“四改”:一是改种耐密品种。二是改套种为平播,铁茬直播,并适当延迟收获。三是改粗放用肥为配方施肥。四是改人工种植为机械化作业。发挥农机在玉米生产中的作用,减少人工播种、收割面积,逐步扩大机耕、机种、机收等玉米全程机械作业比例。

县委、县政府要求各有关部门都要高度重视,切实把实施好秋粮生产作为一项政治任务,抓紧抓实抓细,确保抓出成效。()为此建立目标管理责任制,将夺取秋粮丰收任务纳入年度考核指标体系,分解到乡镇、村,落实到田间地块。同时要求各有关部门要各司其职、各负其责、通力协作,共同为秋粮丰产丰收作贡献。财政、金融部门积极筹措资金,及时拨付到位。农业部门组织科技人员深入第一线,大力搞好技术 培训 和指导,真正做到科技人员直接到户、良种良法直接到田、技术要领直接到人。气象部门加强天气预测预报,重点做好灾害性天气的监测、预报、预警及服务工作,加强土壤墒情的监测和预报工作,适时组织开展人工影响天气作业,为抗灾夺丰收搞好服务。供销、石油、电力等部门做好农业生产资料的调运供应工作,保证化肥、农药、农膜、柴油等农资充足供应和用电需要。农业、工商、质检、公安等部门联手加强农资市场监管,严厉查处坑农害农违法事件,切实维护了农民利益。确保秋粮生产再上新台阶。

1、农民外出务工人员多,导致秋粮作物管理粗放,如玉米、大豆不进行人工间苗;玉米施肥不科学,撒施肥料比重过大,降低了肥料利用率;个别农户病虫防治不及时等。

2、乡级农技人员匮乏,县级科技服务手段落后,秋粮高产栽培技术普及率较低。个别农民对玉米品种稀植密种,密植稀种,造成减产或产量不高。

3、对秋粮生产的重视程度仍然不够。各级各部门对秋粮生产的重视程度与夏粮相比,相差甚远,包括农民对秋粮生产也存在误区,对秋粮重视不够。

4、目前干旱问题突出,井灌条件有限,制约了产量的进一步提升。建议:秋粮产量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各级政府继续加大对农业生产的投入力度,重视秋粮生产,改善农业技术部门服务手段,强化技术服务,进一步调动广大农民和科技人员的积极性,秋粮生产再上新台阶大有希望。

粮食局农村粮食储藏情况抽样调查报告

在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粮食仍然是一个重要商品、一个非常重要的战略物资,如何保管和使用好粮食,为全县广大人民群众吃上放心粮,满足人民生活质量提高的需要,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根据国家粮食局xx年对农村储粮抽样调查显示,由于农村储粮设施简陋、缺乏储粮技术、储粮方法不科学等原因,农户储粮损耗惊人,损失率在8%—10%,全国每年农户储粮损失量高达150亿—200亿公斤,相当于有“北大荒”之称的黑龙江农垦区粮食总产量的1.5—2倍,粮食资源浪费严重。为此,县粮食局对我县农民储粮现状进行了调查,具体情况如下:

一、基本情况。

××位于滇东,地处滇桂黔三省区五地州结合部,境域纵距约90千米,横距56千米,国土面积2783平方千米,总耕地面积6.5万公顷,林地16万公顷。最高海拔2409米,最低海拔737米。年平均气温14.3℃,年平均降水量1219.7毫米,年平均日照1626.4小时,年无霜期244~344天。辖8个乡镇109个村社。共10.37万户39.4万人(农业人口32万,占90%;少数民族人口6.75万人,占17%)。?粮食年产1.5亿公斤。

二、抽样调查的乡镇及户数情况。

为全面提高粮食储藏安全知识,减少粮食损耗,查找粮食储藏中施用农药所存在的安全隐患,粮食抽出专人组成工作组。于xx年10月至12月进行调查。分别对高良、五龙、龙庆、竹基、丹凤、葵山、彩云等7个乡镇13个村民委员会,24个村民小组,62户农户进行了实地走访调查落实。共出动车辆18车次,人员90余人次。共计调查家庭人口286人,土地面积701.4亩,年产粮食254100公斤,平均亩产粮食362公斤,人均产粮888公斤。其中自用粮食(口粮、养殖用粮)137000公斤,占53.9%,卖出粮食117100公斤,占46.1%,大部分是本地销售。

三、粮食储藏方法。

1.存放的方法:在调查中有70%的农户储粮都是采用袋装,少部分为铁皮仓、木桶、木柜或零散堆放。

2.杀虫方法和用药情况:农户收起后的粮食有33户使用“甲敌粉”、“敌毒粉”拌在粮食里入仓的,占总调查户数的'53.2%;有19户在粮食生虫时用纱布或棉布包扎“磷化铝”埋入粮袋(仓、桶柜)中杀虫的,占30.6%;粮食数量少,储藏条件好当年用完不留余粮的,不施任何农药的仅有10户,占1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