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思想汇报>最新小班教案健康领域(通用11篇)

最新小班教案健康领域(通用11篇)

作者:雅蕊 最新小班教案健康领域(通用11篇)

五年级教案要考虑到学生的认知特点和发展需求,因此需要具备很强的针对性。初中语文教案实例《课题》(初中教案模板)

小班教案健康领域篇一

1、学习正确地运算方法理解加减的概念,让幼儿熟练把握10以内的加减运算。

2、美化环境,知道树的用途,鼓励幼儿进行植树造林。

1、算术题目若干(废旧广告纸)

2、两张“光秃秃”的山坡图纸和小树若干

(书面纸、发泡苯乙烯、雌雄搭扣等)

玩法一:家长和幼儿两人猜拳开始游戏。赢的先开始拿一

题算术题,做对了种一棵小树,错了“砍倒”一棵小树。两个幼儿互为接力着玩,比比谁种的小树多,就获胜了。

玩法二:幼儿先翻开一道算术题,两人同时计算。先有答

案而且计算正确的种上一棵小树。答错或速度慢的不记分。最后谁把“光秃秃”的山坡先种满小树的获得胜利。

小朋友一起探讨。

小班教案健康领域篇二

1.仔细观察画面,大胆猜想画面中的动物角色。

2.能运用短句“谁藏在哪里了?”连贯完整地讲述捉迷藏的图片。

3.能大胆地讲述,体验讲述的乐趣。

1.材料准备:课件、自制讲述操作卡每人一份(动物角色不变,变换不同场景)。

2.幼儿经验准备:有玩捉迷藏、猜拳游戏的经验。

提问:你们玩过捉迷藏的游戏吗?怎么玩的?

小结:原来,捉迷藏就是有人要藏起来,有人要去找。

(一)仔细观察画面,整体感知动物角色,并大胆判断猜拳的输赢

1.整体感知动物角色。

提问:有哪些小动物在玩捉迷藏呢?一共有几个小动物?

2.判断猜拳输赢,明确游戏分工。

(二)模仿动物猜拳游戏,体验故事情境中的乐趣

引导语:那我们也来玩一玩猜拳的游戏,刚才小狐狸出的什么?那我当小狐狸,我出布,看看其他的动物出的什么?那你们来当其他动物,你们出…… (剪刀)准备好了吗?石头剪刀布。是谁输了?小狐狸输了,它就去干什么?(找)其他小动物就去(藏起来)。你们看它现在的表情怎么样?(不高兴)看来它不太喜欢当找的人。怎么办呢?小狐狸,你别担心,我们大家会一起帮助你找!对吗?现在小动物要去藏起来了,让我们和小狐狸一起闭上眼睛,倒数54321!小伙伴们全都藏好了,它们都藏在哪里了呢?我们帮助小狐狸找一找!

(一)观察小兔藏起来的.画面,猜想谁藏起来了,学说短句“谁藏在哪里了?”

1.观察动物局部特征,猜测谁藏起来了?

提问:谁藏起来了?你是怎么看出来的?

2.提供讲述支架,在情景中学习短句“谁藏在哪里了?”

小结:对,小兔子有长长的耳朵。

(二)观察大象藏起来的画面,猜想谁藏在这里了,并完整讲述“谁藏在哪里了?”

1.观察动物的局部特征,猜测谁藏在这里了?

提问:我们又接着来找。谁藏在这里了?是吗?你怎么看出来的?

2.再次提供讲述支架,引导幼儿自己完整讲述短句“谁藏在哪里了?” 引导语:对不对呢?我们走进去瞧一瞧。是谁藏在这里了?刚才它藏在哪里?小朋友们,我们赶紧大声地告诉小狐狸,谁藏在哪里了?(幼儿自己尝试完整表达短句)哈哈,小狐狸找到大象好高兴,大象被找到了,它表情是什么样子的?(不高兴)

小结:谁让你把耳朵鼻子都露出来了,聪明的小朋友一眼就能看出来它是谁了。

(三)观察小松鼠藏起来的画面,猜想和讲述“谁藏在哪里了”

1.观察动物的局部特征,大胆猜测谁藏在哪里了?

提问:我们继续来找,你还发现谁藏在哪里了?你是怎么看出来的?是不是呢?

2. 同伴间相互讲述短句“谁藏在哪里了?”

(四)观察小鹿藏起来的画面,能大胆猜测和讲述“谁藏在哪里了”

1.回忆动物角色,找出还未被找到的动物。

小结:原来,我们可以从前面的画面里找到答案。

2.仔细观察整个画面,大胆猜测小鹿藏在哪里了?

引导语:可是,小鹿藏得可好了,小狐狸找了半天都没找到,就连小动物们也来帮小狐狸四处找。我们也一起帮助找吧。我们得仔细观察画面才能找到小鹿哦。

提问:你们发现它藏在哪里了?你怎么看出来的?是吗?

3.大胆地向老师连贯讲述“谁藏在哪里了?”

(一)运用短句“谁藏在哪里了?”连贯讲述四幅图

1. 整体出示四幅图,教师引导幼儿运用短句“谁藏在哪里?”连贯讲述图片。

引导语:现在4个小动物都被我们大家找到啦。他们都藏在哪里了?让我们连起来讲给老师听一听。(小兔藏在石头后面,大象藏在了草丛里面,小松鼠藏在大树后面,小鹿藏在大树后面)

2. 幼儿自己运用短句“谁藏在哪里了”大胆连贯地讲述四幅图。

引导语:你们能自己从第一幅到第四幅连起来说一说谁藏在哪里了?小狐狸要仔细地听一听哪些小朋友会自己把4幅图连起来讲。

3.请个别幼儿在集体面前大胆讲述教师请几个幼儿一起在集体面前大胆讲述四幅图。

(二)幼儿观察、操作讲述卡片,迁移讲述方法,体验讲述的乐趣

1.幼儿尝试运用短句“谁藏在哪里了”连贯讲述新情景。

2.教师个别询问,重点关注幼儿是否连贯讲述四幅图:谁藏在哪里了。

3.请幼儿大胆地向老师完整讲述捉迷藏的图片。

小班教案健康领域篇三

1、初步懂得每个人都有优点,多交朋友才能得到朋友的帮助。

2、理解故事内容,丰富词汇“轻蔑”。

3、能大胆在集体面前回答问题。

4、鼓励幼儿大胆的猜猜、讲讲、动动。

5、领会故事蕴含的寓意和哲理。

电子大书、课件等。

一、导入活动。

——(出示故事电子大书第2页)师:小朋友看,小老鼠发现了什么?是绳子吗?

——(出示故事电子大书第3页)师:原来是狮子的尾巴。你看狮子的表情是怎么样的?

——师:狮子很生气,接下来会发生什么事呢?我们一起来阅读故事《狮子和老鼠》吧。

二、阅读图书。

1、幼儿尝试阅读:教师将幼儿用书发给幼儿,要求在阅读的时候,从左往后,一页一页地翻看。

2、共同阅读。

(1)教师打开电子大书,讲述故事内容。

(2)通过以下问题了解故事的内容。

——师:故事的主人公都有谁?

——师:狮子为什么生气?(老鼠把狮子的尾巴当成草又拉又扯吵醒了狮子)

——师:狮子有没有吃小老鼠?小老鼠说了什么?

——师:狮子听了老鼠的话,轻蔑地笑了笑,狮子为什么笑?“轻蔑”是什么意思?(因为狮子看不起老鼠,认为小老鼠太小,不可能有机会救它)

——师:不久狮子遇到了什么困难?

——师:是谁帮助了狮子,怎么帮助它的呢?

——师:故事的结尾怎么样呢?

3、教师利用电子大书,再将故事完整讲述一遍。

三、乐意多交朋友,学习互助帮助的精神。

——师:如果当初狮子把老鼠吃了,狮子能得救吗?

——师:狮子放过了老鼠,所以在困难的时候才有老鼠帮助它。

——师:我们也不要看不起不如你的人,要多交朋友,遇到困难的时候才会有朋友帮助自己。

——师:小朋友,你们喜欢谁?为什么?

——教师小结: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优点,要像小老鼠一样相信自己能行,而且要多交朋友,遇到困难的时候才会有朋友帮助自己。

可以根据幼儿的情况,第三个环节重点讨论其中一个道理:1、不要看不起不如你的人,要多交朋友;2、每个人都有优点,要自信。

语言活动:教师可以制作狮子和老鼠的头饰,请幼儿学习故事对话,戴上头饰进行故事表演。

区角活动

语言区:将狮子和老鼠的图片贴在积木上,再投放背景图和水果网袋,让幼儿边操作边讲故事。

环境创设

用废旧纸盒制作狮子、老鼠等的头像作为吊饰悬挂在活动室。

家园同步

请家长在家陪同幼儿一起阅读故事书,培养幼儿的阅读习惯和正确的阅读方法。

随机教育

在日常生活中要鼓励幼儿多交朋友,互相关心、互相帮助。

运用了双向提问的方法,让幼儿在看看想想、讲讲、问问中有浅入深地理解故事内容及蕴含的意义,提高幼儿思维的深刻性,调动幼儿语言、思维的积极性,提高幼儿主动参与语言活动的能力。

小班教案健康领域篇四

2-3岁婴幼儿感觉、知觉的发展都与他们运动、动作发展分不开。只有通过实地直接的感知运动、动作、作用于具体的事物和环境时,才能进行思维,获得对事物的认识。

夹子这一物品平时在母亲收衣服时他们看见过,但是没有玩过,他们对夹子并不陌生,同时夹子也是一个锻炼婴幼儿小肌肉动作的'很好媒介物。通过玩夹子的游戏,让托儿感知到夹子会一张一合,会夹住物体,即发展了婴幼儿的探索能力,又锻炼了婴幼儿的小肌肉动作。就此设计了适合2-3岁婴幼儿年龄特点的《夹夹乐》活动。

1、通过学习使用夹子,锻炼婴幼儿的小肌肉动作。

2、学习按颜色来分类夹、夹子接夹子等多种方法,发展探索和想象的能力。

画有老公公的眉毛嘴的一次性蛋糕盘、画有眼睛嘴巴眉毛的星星型卡片、画有一节一节的毛毛虫身体的卡片、各种夹子、筐子、桌子、优美的背景音乐。

(一)创设情景、引出主题:

(1)教师出示大夹子,引导宝宝与夹子说:“夹子你好”。

(2)教师让夹子“张大嘴巴”(把夹子口打开),与宝宝问好,“宝宝你们好”。

(3)教师提供给每个宝宝一个夹子,让宝宝打开自己手中的夹子与大夹子问好。(托儿一边尝试用手指打开合拢夹子,一边用语言与老师手中的大夹子与同伴手中的小夹子相互问好“你好。”)

(二)操作活动:

1、教师示范:

(1)按颜色分类夹夹子:

出示一个画有老公公的眉毛嘴的一次性蛋糕盘,上半部分的盘边画上黑色。教师指着盘边的黑色告诉宝宝这是黑色,又出示黑色的夹子告诉宝宝这是黑色的夹子,黑色的夹子夹在盘边黑色的地方,做老公公的头发,边说教师边示范,等黑边处都夹满了,教师用同样的方法示范用白色夹子夹白边处做老公公的胡子。

(2)夹子接夹子夹:

教师出示用夹子做的长手长脚的星星,让宝宝欣赏。

“你们看这是谁呀?”(星星)

这个星星宝宝在干什么?”让宝宝从中发现星星的长手长脚是可以变化的,长手长脚是夹子接夹子变成的。

(3)排列着夹:

教师出示画有一节一节的毛毛虫身体的卡片,并示范在一节身体下夹一个夹子,用夹子来做毛毛虫的脚。

2、托儿操作,教师巡回指导。

在优美的音乐声中, 让托儿自由的选择自己感兴趣的材料来进行操作,完成一个就放入展示台上,接着再进行第二作品的操作。

教师在托儿身后观察,尽可能的不打扰托儿,当他们出现困难了,教师用语言引导,“星星宝宝的手要是长的再长一点就更漂亮了。”等等。

(三)展示作品,集体欣赏。

有的托儿制作的是双手手上举的星星,有的托儿制作了两手臂一上一下向在举手发言的星星,还有的是手臂和脚都弯曲的想是在跑步的星星,大大发挥了托儿的想象能力。

有的托儿把用夹子接夹子的方法还运用到了制作“老公公”上,他们把老公公的胡子接的长长的,很有创意。

(四)游戏:小刺猬

1、让宝宝把夹子夹在教师的身上,把教师变成一个长满刺的刺猬。

2、再鼓励宝宝把夹子在同伴或自己的身上,大家都来变成刺猬。

1、评价

2、总结

小班教案健康领域篇五

1、完整感受故事,学说故事中的对话,感受故事中“爱”的情感。

2、在操作图片的过程中,逐步理清故事中动物出场的`顺序。

1、草地底图17张;图片:小老鼠、小兔、大狮子、牛、小狗、17张

2、布娃娃、小姑娘各1张;磁性黑板一块;

小朋友用小耳朵仔细地听老师讲的故事就知道了。

(2)教师:老师讲的故事叫什么名字?(妈妈想你啦)故事里有哪些小动物?

2、个别幼儿尝试根据小动物的出场顺序摆出相应的动物

(1)教师:谁第一个在草地上玩?阿嚏!打了个大喷嚏,谁走过来说“妈妈想你了,快点回家吧”

(2)小兔在草地上玩,也怎么样了?(打了个大喷嚏)谁走过来了?说了什么?(教师逐一提问)

1.教师结合图片讲述故事。

(1)教师:后面桌上也有许多小动物,每个小朋友可以去拿个筐,

小朋友可以按小动物的出场顺序也来讲一讲这个好听的故事。(边说边摆小动物)

(2)教师:先讲好的小朋友可以把你的故事讲给小朋友或后面的老师听。

教师:把你的动物宝宝放回箩筐里吧!

提问:

(2)布娃娃没有妈妈,它伤心地哭了起来,小朋友你们知道她为什么哭呀?布娃娃这么伤心,我们可以怎么安慰她对她说什么话?(我当你的妈妈,我来抱抱你好吗……)

(3)小结:小朋友真会关心布娃娃,布娃娃听了真高兴!

教师:我们再来给布娃娃讲小动物的故事吧!讲的时候小朋友也可以学学小动物的样子。

小班教案健康领域篇六

1、学习用手指点画毛毛虫

2、能运用动作、声音表现“挠痒痒”

3、锻炼手指动作的灵活性,感受身体接触以及游戏带来的愉悦情绪

三、活动过程

1、热身游戏

(1)教师扮演毛毛虫妈妈,跟着音乐带着小毛毛虫向前爬:“孩子们,今天天气真好,我们到外面去玩吧,快,跟着老师,出发!(教室内)

(2)毛毛虫们真棒,找个朋友拉拉手,头碰头,肩碰肩,抱一抱,我们是快乐的毛毛虫。(音乐起)

(3)教师带领幼儿一起模仿挠痒痒(中指弯曲,身体跟着手指的动作慢慢向前,当音乐发生变化时提醒幼儿去慢慢接触别的幼儿或者老师的身体模仿挠痒痒)

2、音乐游戏

(1)提问:哪里像是毛毛虫在挠大树爷爷的痒痒?请幼儿一起找出音乐中节奏强的部分

(2)提问:怎么”挠痒痒“?(启发幼儿用手指来比划:左手扮大树,用右手的食指毛毛虫在左手掌上演示”爬行“。)

(3)引导幼儿带着愉快的情绪边唱边做动作。

3、互动游戏

(1)、教师(或家长)扮演毛毛虫,幼儿扮演大树,音乐到节奏强处,教师挠”大树“痒痒(注意观察幼儿表情)

(2)、幼儿可选择当毛毛虫,游戏反复进行。

4、动手游戏

(1)引导幼儿想象毛毛虫的样子(浑身毛毛的胖乎乎的)

(2)教师示范用手指蘸上颜料在白纸上印出毛毛虫的身体

(3)幼儿自由创作

四、活动小结

小班教案健康领域篇七

小班

教具(自备教学画,教案,课本)

1教师提问(公园里有什么?)幼儿回答(花,玩具,小动物,等等)

2教师讲故事(老师今天就给小朋友们讲一故事,故事的名字就叫《公园里》小朋友要仔细听老师讲的故事里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情。)

小鸟,小羊都说小猴子,小猴子红着脸说我以后再也不乱摘花了,太阳公公听小猴子说玩笑着对小猴子笑着说:“这才是好孩子。”

3图片(小羊,小猴子,小鸟,太阳公公,花园)

4教师提问:a.图片上都有什么?(太阳公公,小羊,小猴子,小鸟,花园)

b.在这幅图片上小朋友能找到天上有什么?(太阳公公和小鸟还有白云)有几只小鸟?(两只)

c.地上有什么?(小羊,小猴子,花)

d.小羊小鸟为什么说小猴子,他做了什么事情?(小猴子摘花园里的花,摘花是不对的)

e.教师总结幼儿的话,让幼儿更明白小猴子为什么做的不对,为什么要学小羊,保护环境的重要性。

f.让幼儿拿出教科书,以巩固幼儿所学。

让幼儿讲故事,教师总结,结束课程。

讲课时要有良好的教态,讲课时要有激情,让幼儿融入故事当中,教师讲课时要面带微笑,表情丰富,精神饱满。

小班教案健康领域篇八

1.让幼儿初步了解开放图形、封闭图形的特征。

2.学习按开放图形、封闭图形的特征分类。

3.引发幼儿学习的兴趣。

4.激发了幼儿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

1.多媒体电脑、投影仪。

2.每人两只篓子、一套卡片。

3.课件一套,小房子两座。

1.认识开放图形

教师:今天,老师给小朋友讲一个故事——甜甜和小鸡。

说明:在电脑上打出课题,以故事形式导入课题,符合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充分调动了幼儿学习的积极性性。)

老师边讲故事边操作电脑,逐一出示相应的画面。

(1)甜甜家养了许多小鸡。

(2)这些小鸡很调皮到处乱跑。

(3)怎么办呢?甜甜很着急:她想呀想呀,想了个办法,把它们圈起来。

(4)小朋友看甜甜用这个办法圈小鸡,你们想一想小鸡会不会出来呢?为什么呢?幼儿讨论。

(5)我们一起来看看,小鸡有没有跑出来?(跑出来了)提问:小鸡从哪儿出来的?幼儿讨论。

说明:让幼儿充分讨论,各抒己见后,用动画来演示效果。

教师:这个地方线断开了,缺了一个口子,叫缺口。小鸡“从小裂口跑出来了”。

(6)定义:像这个有缺口的图形就叫开放图形。

教师:开放图形边上的线是断开的,有缺口,小鸡能从里面出来。

(7)仿认:老师逐一出示开放图形让幼儿认识。

小朋友看,这个图形,它是不是开放图形呢?正方形呢?

(8)老师小结:边上有缺口的图形都是开放图形。

(9)请小朋友看看,你的篓子里有没有开放图形?

教师:甜甜用这个办法圈小鸡,小鸡会从缺口跑出来,谁能帮甜甜想个办法?幼儿讨论。

2.认识封闭图形

教师:小朋友真聪明,想了许多好办法,现在我们起来。

(1)老师逐个演示补缺口。

采用电脑动画逐个补缺口,使幼儿一目了然。

补2个缺口后提问:看这儿还有缺口小鸡能不能跑出来呢?

教师:因为边上的线连起来了,一个缺口也没有了,封闭起来了,把小鸡封在里面,小鸡再也跑不出来了。

(2)请幼儿看图:这个边上没有缺口的图形也有一个好字封闭图形。

小朋友学说“封闭图形”,个别说,集体说。

(3)教师:封闭图形边上的线是连起来的没有缺口,小鸡跑出来。

(4)仿认:出示封闭图形。提问:这些图形边上有没有缺口?它们是不是封闭图形?

教师:它们边上没有缺口都是封闭图形。

(5)请小朋友从篓子里找一个封闭图形举起来。

(6)老师小结:我们知道,有缺口的图形就是开放图形,没有缺口的图形就是封闭图形。小朋友帮甜甜把小鸡圈起来,我们小朋友真棒!

小班教案健康领域篇九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大胆尝试表演音乐中的角色。

2、体验与同伴合作表演的愉快。

活动准备:

熟悉故事和歌曲《拔萝卜》 胸饰若干 大萝卜。

活动过程:

1、前两天我们学了一首好听的歌,我们一起来用好听的声音唱一唱,我们可以一边唱一边做动作.。

2、提问:刚才你们是怎么拔萝卜的啊?(引导幼儿跟着音乐一下一下地拔)。

4、小黄狗它是怎么来拔萝卜的啊?他们把大萝卜拔起来了吗?小黄狗又喊来了谁?

5、小花猫它是怎么来拔萝卜的啊?他们把大萝卜拔起来了吗?小花猫又喊来了谁?

6、小老鼠它是怎么来拔萝卜的啊?小朋友们想想看,小老鼠的眼睛看东西是怎么看的?(贼眉鼠眼)

1、今天,你们想不想来表演这个故事啊?姚老师给你们准备了老爷爷、老婆婆、小姑娘、小黄狗、小花猫、小老鼠的.胸饰,你想扮演什么角色你就选什么胸饰,想好你扮演的是谁,你是怎么来拔萝卜的?(游戏第一遍)出示大萝卜。我们把这个大萝卜跟着音乐一起把它拔起来,提醒幼儿注意听音乐。

2、根据幼儿游戏情况,再次进行游戏。

小班教案健康领域篇十

1.在游戏中对圈圈感兴趣。

2.学习钻圈、双脚跳圈等基本动作,能大胆探索圈圈的多种玩法。

3.在游戏中体验玩圈圈的快乐。

1.每人一个呼啦圈、拱形圈2个、小兔头饰每人一个、兔妈妈头饰一个、小熊家图片一张。

2.音乐《智慧树“郊游”》、《健康歌》。

一、带领幼儿随音乐进场,做热身运动。

1.师:“宝宝们,今天天气真好!妈妈带你们出去玩,你们高兴吗?现在,我们一起开着小汽车出发喽!”(每人拿一个呼啦圈进场)

2.听音乐,集体做热身运动。

二、探索圈圈的多种玩法,感受玩圈的快乐。

师:“宝宝们,今天呀,我们要和呼啦圈一起玩游戏,看一看谁玩的方法多,好不好?但请小朋友们一定要注意安全,不要碰到其他宝宝哟。”

1.幼儿自由玩圈,教师观察并随时提醒幼儿注意安全。

2.请个别幼儿展示自己的玩法,其他幼儿一起模仿。

三、学习钻圈、双脚跳圈的基本动作,掌握其基本动作要领。

1.师:交代动作要求:

(1)双脚跳圈:在跳圈时,我们要双脚并拢两脚自然站立,两膝弯屈,上体稍前倾,两臂屈肘,前脚掌蹬地向前跳起,落地时前脚掌先着地,落地后腿稍屈。 同时准备下一组跳。

(2)钻圈:在钻山洞时,应把头低下,身子卷缩成团。注意在钻圈时不要把圈碰倒哟。

2.幼儿集体练习动作。

四、和圈圈玩游戏,进一步体验玩圈圈的快乐。

1.师:“宝宝们,今天小熊家请客,它邀请我们去它家作客呢!可是,在去小熊家的路上,有一条长长的小河,两座山洞,河的对面就是小熊的家。大家想一想我们怎么过去呢?我们用什么东西做小河呢?”(呼啦圈)

2.幼儿相互讨论,想办法。交流各自的办法。

幼:我们可以跳过去(这个办法不错)

幼:可以钻过山洞(这个主意好)

3.幼儿自己动手把呼啦圈摆成长长的小河,用拱形圈做山洞。

4.师再次提醒:一定要双脚跳过小河,俯下身体钻过山洞。

5.幼儿完成动作。

6.师:“我们到了小熊家喽!小熊要夸夸我们呢!真棒!”

7.师:“宝宝们,玩了一天了,天黑了,我们该回家了,别忘了我们还从刚才的路回家哟!”

8.幼儿沿原路返回(巩固练习动作)。

五、开汽车出活动室,结束活动。

师:“宝宝们,今天你们的表现真棒!现在我们每人去拿一个圈,我们开着小汽车到外面玩一玩吧!”

小班教案健康领域篇十一

活动目标:

1、乐意说说家中部分物品发出的声音,知道其表示的意义。

2、喜欢玩瓶子小乐器,能表现轻响两种不同的声音。

活动准备:

课件(家里的声音)、黄豆若干、各种瓶子若干、音乐录音

活动过程:

一、导入

1、教师与幼儿打招呼

预设问题:你的耳朵听到过什么声音?

二、听辨声音

边操作课件边听听讲讲猜猜各种声音:电话声、门铃声、闹钟声、马桶声等。

三、探索

1、出示画面瓶子;这是什么?

瓶子会发出声音吗?

怎么让瓶子发出声音呢?

2、玩瓶子乐器

(1)讨论:怎样装黄豆?

(2)幼儿自由选择瓶子装豆

(3)听听瓶子宝宝的声音(音乐伴奏)

引导幼儿与同伴比较声音轻响的不同

(4)讨论:为什么有的瓶子声音轻而有的瓶子声音响?

(5)小结:瓶子里装的豆豆少,声音轻;装的豆豆多,声音响;用力摇瓶子,发出的声音响;轻轻的摇瓶子,发出的声音轻。

(6)游戏:轻轻和响响

3、幼儿演奏

(1)倾听乐曲,拍手伴奏,说说音乐听上去有什么不同

(2) 瓶瓶演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