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演讲稿>高中学生读书笔记 高中学生的读书笔记(大全5篇)

高中学生读书笔记 高中学生的读书笔记(大全5篇)

作者:念青松 高中学生读书笔记 高中学生的读书笔记(大全5篇)

在日常的学习、工作、生活中,肯定对各类范文都很熟悉吧。写范文的时候需要注意什么呢?有哪些格式需要注意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优秀范文,欢迎大家分享阅读。

高中学生读书笔记篇一

在林语堂笔下的苏东坡,可谓是千年难遇的才子,他曾这样评价这位文坛伟人:“李白,一个文坛上的流星,再刹那之间壮观惊人的闪耀之后,而自行燃烧消灭,正与雪莱,拜伦相似。杜甫则酷似弥尔顿,既是虔敬的哲人,又是仁厚的长者,学富而文工,以古朴之笔墨,写丰厚之情思。苏东坡则始终富有青春活力。”“苏东坡虽然饱经忧患拂逆,他的人性更趋温厚和厚道,并没变成尖酸刻薄。”

才气洋溢而乐观的人是难求的,像是苏东坡这样的文坛巨匠是世间独一无二的,在他这样多才多艺,守正不阿的人身上,要寻觅出让人敬佩的理由那倒是轻而易举、随手拈来即可的事情。书中的苏东坡是秉性难改的乐天派,是悲天悯人的道德家,是黎民百姓的好朋友,是散文作家,是新派画家,是伟大的书法家,是酿酒的实验者,是工程师,是假道学的反对派,是瑜伽术的修炼者,是佛教徒,是士大夫,是皇帝的秘书,是饮酒成癖者,是心肠慈悲的法官,是政治上坚持己见者,是月下漫步者,是诗人,是生性诙谐爱开玩笑逗趣儿的人。但这些所谓的描述都不能完全勾勒出苏东坡带给世人的印象。苏东坡不仅仅是一个诗人、画家或是百姓挚友的伟人,他思想清澈,写作优美,作为勇敢,决不为功名利禄动摇,也不因世俗之见而违背自己的意向。他对人热情慷慨,“虽不积存一文钱,却认为富比王侯”。他富有出众的口才,但有时也是心直口快导致招惹了小人,他多才多艺,诗风不拘泥于俗套,动笔为文则自然典雅动人心以真情。“处乱世,他犹如政坛风暴中之海燕,是庸妄官僚的仇敌,是保民抗暴的勇士”。书中的苏东坡过的快乐幸福,不屈不挠,无所畏惧,像是一阵清风度过了传奇的一生,又如一抹阳光找到现在人们的心中。

从小就听闻苏东坡的名号,随口拈来的苏东坡的著作也是不少,但是什么时候又曾如此了解过他的一生,不了解一个人的故事,背诵他的诗词又怎能了解诗句背后的情感,俗话说知人论世,只有在了解了他的故事之后方可深入体会诗里字里行间隐匿的情感,就如同“炼字”,是我最欣赏古人作诗作词的一种金益求精的方式。“吹断檐间积雨声”中的“积”字、“霜风来时雨如泻”中的“泻”字、“写照江天一抹红”中的“抹”字定和王安石《泊船瓜舟》里写的“又绿春风东南岸”中的“绿”字一样必是推敲已久,带给人的一种诗中景象重现眼前的感觉,定是这些个字给人一种在心上轻抚的丝滑,一种延绵千里的意味。

苏东坡的一生就是他的真性流露,虽然在玄学上他是一名虔诚的佛教徒,但是他却不肯接受人生既是重担又是苦难的说法。他的信仰是他混合的人生观。他这一生,尽情享受人生,不管贬谪与否,他都乐观面对人世间的一切。纵观苏东坡的一生,在宦海可谓三起二落。当年的皇太后为他撑腰,让他平安地度过了一段宦海时光,但是朝云和皇太后的去世的的确确是个巨大的转折点。

《苏东坡传》带给我的不仅仅是一个惟妙惟肖的文坛巨匠的一生传奇,更是给予我受用一生的经验。苏东坡,一位陪伴无数人成长的古代文人,如此之大的影响,这是人间不可无一难能有二的。

高中学生读书笔记篇二

今天,看了《山居笔记》和《山居笔记(新版)》,其实,除了里面的序,两本书大致是一样的!原版的序很长很长……但用余秋雨的话来说:“权当我给你们送一束花草,还带着点儿根茎上的泥土……”,而新版的序就是很简略了……不过两本书看了候,都有许多感触:感于余先生对历史文化的独到见解;感于余先生对现代文化的责任感;更感于他的文章里所散发出的深情、大度的光彩。(还有感于《山居笔记》到底有多少是正版的,应该说,余秋雨的书……)

一座繁华的城都消失的无影无踪,这不仅会引起历史学家和考古学家的浓厚兴趣,而且对普通老百姓也永远是一个巨大的悬念。

一千九百多年前的庞贝古城突然湮没;更古老、更辉煌的都城—雅典消失的不明不白;柬蒲寨吴哥窟的殒落也是一个千年之谜……时间过滤了一切,我们无法再找回答案。

黑龙江省宁安即清代著名的流放地宁古塔,一圈巨大的城墙墙根让人无法想象在遥远的古代在这里屹立过一座什么样的都城。现在的它只剩下一道泥土砌成的的基座,但曾经的它可是渤海国百城之首,亚洲最大的城市之一,东北亚地区的重要贸易枢纽!如今的城里保存最完好的只是一口“八宝琉璃井”,它回忆着几千年来周围发生的一切,波光一闪,就像是一只看得太多而终于看倦了的冷眼。都城的西部和北部竟还密密地排列着五座跨江大桥桥墩的遗址。

如此繁华的城市、如此繁荣的一派景象,是什么使它消失地如此彻底?!

华夏大地在数千年间出现过多少星罗棋布的城市,能保持长久生命的又有几座。比之于山川湖泊、广漠荒原,城市是非常脆弱的。

中国,一个以农兴国的文明古国,农民显然占据了重要地位。在农民眼中,不直接从事农业生产而拥有的财富的人则是大抵不义之人,又因为统治者的长期欺压,农民起义军一次次攻陷城池,需要把自己直接生产的财富抢回来。城市本身的不健全,加上城里乡人的“客居”感和辽阔的农村对它的心理对抗,便显得更没有自信。

昨日入城市,归来泪满巾。遍身罗綺者,不是养蚕人!

城市汇聚了一切,经济、政治、军事、文明、物资,所有的一切。它是一种无形情绪的集中,一种文化的定形,它的高度文明与繁华激起了他人对它的占有欲。

历史,曾在这块荒凉的土地上做过一个城市的梦。梦很快就碎了,醒来一片荒凉。

随着时间的改变一切都在改变……如今的华夏大地上呈现出另一片繁荣昌盛的景象,数不尽的新城拔地而起,交通网络构建迅速,城市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浮华的背后,却同样牵系着无数的情仇困苦。我热爱城市,当然也包含着对它的__的承认。城市的__是一种经过集中、加温、发酵,然后又进行了一番装扮的,它终究控制了全局、笼罩街市,街市间顽强地铺展着最寻常的生活。商场的黑暗、阶级斗争的激烈、街头的骗子、犯罪团伙的横行,我们看的太多太多。

有些时候真想离开城市,回到大自然。抛开这早已看倦的城市,会觉得似乎得到了全然解脱。热爱自然,却不能长久隐居山林。作为一个现代人,渴望生命散发出的蓬勃热量。

几步之外就是世俗人性的广阔绿洲。每天都这么走,走过__,走向人性,走向人类的拥挤和大热闹。相信大家协起手来,洗去心灵的污点,用一颗颗纯洁的心,共同建设我们美好的家园,让城市的明天更加灿烂辉煌!

高中学生读书笔记篇三

手捧这本厚厚的诗选,细闻字里行间的墨香。在冬日的午后,阳光淡淡的晕洒开来。我仿佛看到泰戈尔那双闪着智慧光芒的眼睛,透过岁月的缝隙,亲切的凝视着我。

他说:生如夏花之绚烂,死如秋叶般静美。

这样美丽的句子,长长短短,浅吟,深绕在我的耳边。生命有许多种形态,生动的,沉寂的,忧伤的,热烈的······若我的生命能够停留在热烈的夏天,凋零在沉寂的秋天,就像是一片叶子一样,恣意的绿,不管狂风暴雨,肆意的笑,不管烈日炎炎,那便不枉此生罢。也许太过哄闹的生命,像是夏日鸣蝉般有喧闹之疑,但也决不能平庸的度过一生。信乐团《北京一夜》里唱道:“不管你爱与不爱,都是历史的尘埃”。虽然我轻如尘埃,但一粒尘埃也必须活的极尽姿态。

他说:如果你因失去太阳而流泪,那么你也将失去群星。

读到这句话时,我心里轻轻一动。虽然这是一句早已被人们熟稔于心的话,但我还是被它打动了。泰戈尔是伟大的,他将他的思想,写成一句句话,轻轻的解开我的心结。一生中,总有许多的失去,有些失去可以挽回,然而有些,只能被岁月抛向虚无的过往,用我们不长不短的一生去遗忘。初中毕业的时候,我与最好的朋友上了两个不同的高中,在两个不同的地方,我内心感到十分的难过与不舍,但我到现在还记得当时她写给我信里的一句话,,她说:“也罢也罢,将离别愁绪揉进那团废纸中,一起扔进垃圾桶,前方还有更美的风景在等着我们。”既然无法改变和挽回,不如洒脱放弃,至少我还能仰望星空。我还是能够一如既往的向前走。

他说:我的存在,对我是一个永恒的神奇。这就是生活。

越读他的诗,越发现自己是置身在一个浩瀚的星空之中。他深邃的思想,是点点的繁星。记得有一位文学家说过,每当他仰望星空的时候,他都想落泪,因为他确确实实的感受到自己的渺小,我读泰戈尔的诗的时候,亦是如此。他对生命有着最赤诚的热爱,最热烈的希望。像一个孩子般的去拥抱生命。自己本身的存在就能得到乐趣。无论悲欢离合,酸甜苦辣都要品尝,这是生活赋予的。我想就仅仅因为自己能够存在这个世界上,生活中的各种滋味都是值得感恩的,现在,我这样年轻,能够微笑哭泣看不穿。

他像是一个坐在我跟前的长辈,向我娓娓叙述那些生活之内,时光之外的事。

读一本好书,如交一善友。

手捧诗选,我看到一位伟大的智者,来自遥远的印度,对着我,拈花一笑。

高中学生读书笔记篇四

读书笔记教学是高中语文阅读教学和写作教学的重要内容。下面是有高中学生的读书笔记,欢迎参阅。

人应该怎样地活着才有意义呢?保尔?柯察金用行动回答了这一问题。看:他在残疾后,毫不灰心,还要顽强学习,努力工作,并且开始了文学创作。后来双目失明了,这对于已经瘫痪的人来说,又是一个多么沉重的打击呀!可是经过顽强地努力,他终于成功地写出了小说《在暴风雨诞生》的前几章。读着、读着,我禁不住热泪盈眶。保尔这样一个普通的战士,竟有比钢铁还要坚强的意志。

对于困难,苦难,意志薄弱的人调头就跑,然而意志坚强的人却勇往直前,成功自然属于后者。人生在世,谁都难免会遇到崎岖坎坷,有些人会束手就擒,有些人则会勇敢拼搏。拿出一种精神,勇往向前,我们就会看到阳光。

哲学家曾经说过:“苦难是一所学校。许多人的生命之所以伟大,都来自他们所承受的苦难。最好的才干往往是烈火中锻炼出来的。”苦难能磨练人的意志,激发人的潜能,使它折射出光辉的人格魅力,保尔?柯察金就是最好的例子。

现在多数的家庭条件好了,在优越的环境中长大的我们,根本没有了吃苦的意志。殊不知,一个人要有所成就,能够担当大任,必须首先经受磨难,接受各种考验,具备不屈不挠的精神,才能有所成就。爱迪生那句名言“天才是百分之一的灵感加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这说明了一个道理:一个人只有经受得住苦难的磨练,他才能取得成功。

作为我们新一代的青少年,不用像保尔?柯察金有那样铁一般的意志,只要我们踏踏实实地走好每一步,定一个目标,哪怕很小很小的目标,只要去坚定的追随,就会终身受益。

最后让我们记住一句话:一个人如果过具备了坚强的意志,那么他就能克服前进道路上的种种困难,百折不挠,坚持不懈,直至成功。

我从小就是个书迷,几乎看遍了我所有能看到的书,但一直没有时间,也没有毅力去看完一本完完整整的小说。那一天,妹妹带来了一本厚厚的小说,说是专门为我借的。惊讶之余,我第一次细细打量了这样一本拿在手里仿佛有着浓厚岁月沧桑的小说——《穆斯林的葬礼》。精致的封面,引人入胜的介绍一下子抓住了我的眼球,我静下心来,开始翻阅。令我没想到的是,这本书的文风那么符合我的胃口,就好像一个赤脚走在遍布荆棘的荒路上的人突然穿上了一双舒服的鞋子,那种感觉是无法表达出来的,只能用心去体会。

书里的文字,就像一件件华美的羽衣,不仅语言优美,韵味悠长,还经得起细细的推敲。它给我一种远离人间,像是在另一个世界的感觉。清新脱俗,华丽精致,既不庸俗,也不拖拉。这才是我一直想要阅读的作品啊!

这是一个悲剧,却充满着力量。也许是我还小,对于这本书的真正含义我理解得并不透彻,但是我无法否认对它的喜爱,它所表达的情感远远超出了文字本身,它的身上有着浓浓的民族气息,它的身上烙着鲜明的时代的印记,成为了一个民族,乃至一个时代的记忆。

我用了四天的休息时间将它看完,才发觉自己已深深陷入了霍达用文字编织的世界里。那个似真似幻,欲语泪先流的世界,成为了我心中永远的神圣。直至现在,那婉转千回的故事仍似历历在目,只要脑中一想起它,各种刻骨铭心的爱情悲剧便会蜂拥而至,要思考好久才能回味过来,心中早已不复平静。

指尖磨砂着精致的封面,我的嘴角却勾起了笑容,经典便是经典,只可永远在心中珍藏。

阿廖沙的童年是在一个典型的俄罗斯小市民的家庭里度过的:贪婪、残忍、愚昧;父子、兄弟、夫妻之间勾心斗角;为争夺财产常常为一些小事争吵、打架……但在这个黑暗的家庭里,有一个勤劳、坚强、善良的外祖母。她常常给阿廖沙讲好听的神话故事,也默默地教他做一个不想丑恶现象屈膝的人。

阿廖沙的童年是黑暗的,就像他的家庭一样。周围残酷的事情太多了,有时甚至连他自己都不敢相信竟会发生那样的事情。但好在有外祖母――全家人的精神支柱。阿廖沙也还认识很多其他的人:搬进新房子后的几个房客、隔壁的三少爷,等等。阿廖沙从家人的一些“奇怪”的举动中渐渐的明白了一些道理。

和阿廖沙相比,我们的童年是灿烂的,是欢乐的;我们的童年和阿廖沙的有着天壤之别。我们每天生活在蜜罐里,被甜水泡着……我们是多么幸福呀!我们从来不用考虑衣食住行。但拥有着这些,我们并不知足。我们总是奢求更多。因为,在我们眼里,大人们挣钱是那样的容易,似乎都不费吹灰之力。我们多天真啊。的确,我们不用像阿廖沙那样只十一岁就到“人间”独自闯荡。但读过《童年》之后,我们应该悔过自己曾经的奢侈,我们应该不再浪费,我们应该学会珍惜。

那么,就从现在开始吧。我们不再奢侈,不再浪费;我们开始为长辈着想,体谅他们;我们更应该开始满足自己的幸福生活。为了以后,为了将来,为了我们到“人间”的那一天。

高中学生读书笔记篇五

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读书,能够丰富我们的知识,陶冶情操。而《神秘岛》就是一本十分精彩的书!

《神秘岛》故事叙述了在美国南北战争时期,有五个困在南军中的北方人乘气球逃亡,中途被风暴吹落在太平洋的荒岛上,几个人赤手空拳在岛上建立起自足生活。荒岛生活惊险重重,但是每当遇上危难,总会有一个神秘人物出现……小说以艺术手法展现了科学大探险时期人战胜自然的顽强的精神气魄,语言优美,有强烈的吸引力。

小说中的主人公有工程师、记者、水手、黑人和孩子,他们分别代表人类的各个阶层,在气球上遭遇危险;这些空中遇难者是不折不扣的遇难者,他们好不容易才到达一个荒岛,全部生活来源只能在岛上获得。因此,他们只能依靠自己的聪明才智。

他们具有毅力,具有将他们紧密团结起来的社会观念。为获得最基本的生活必需品而斗争的这个小小的团体,因此而退回到石器时代。幸而,其中一个遇难者、工程师赛勒斯·史密斯掌握人类所积累的各种知识。他首先用两块手表玻璃做成透镜,用它来取火。他有条不紊地测绘出荒岛的地形图,并将它命名为林肯岛。他制作了狩猎用的弓和箭。他在发现了粘土、好几种金属矿以及煤炭之后,做了一个炉子,随后又做了一只冶炼风箱,终于炼出了钢铁,并用这些钢铁制造了首批用具。他经过长时间的反复试验后,成功地获得了好几种化学产品,尤其是硝化甘油;他使用这种威力巨大的炸药,炸开了一个花岗石高地,以便将高他那边的湖水引出来。

进入该湖的老溢水道后,工程师发现了一个宽敞的石洞,洞中有一口并与大海相通,海水从石洞里不断涌出。心灵手巧的遇难者们将这个石洞改造成一个相当舒适的宽敞住所;为了到达沙滩,他们甚至设置了一道简易的电梯。他们在岛上种植了庄稼,修建了畜栏,以便保护已被驯服的牲口。他们还制作了一部电报机,使住地与农垦场取得联系。

在这过程中,他们驯化了一只听话的大猩猩作为同伴。又自己动手建造了一只小船,航行到离他们不远的达抱岛。在岛上,他们遇见了一个已经不会说话的野人,他们把这个野人带回了林肯岛。在回航的途中林肯岛上出现了神秘的导航火光。慢慢的这个野人透露了一点他的身世~原来他就是《格兰特船长的儿女》里那个狡猾的彭。觉斯,现在叫艾尔通。这期间又遭遇到海盗的袭击,艾尔通抱着自我牺牲的精神想炸毁海盗的船只却被海盗抓住并加以折磨。但海盗的船只奇迹般的被类似水雷的物体摧毁了。海盗残党挟持着艾尔通在岛上流窜并打伤了赫伯特。赫伯特得了疟疾,需要奎宁来医治。这时候,奎宁又神秘的出现在他们住处的桌子上。

最后他们终于见到了这位神秘的好心人。原来他就是《海底两万里》里那位古怪的尼摩船长,他在同伴接连死去后,就把诺第留斯号停泊在这个岛下面。因为火山爆发,诺第留斯号再也不能出海了。尼摩船长安详的死去了,而岛民们却面临着一个巨大的威胁——林肯岛因为火山即将再次爆发而面临毁灭。为此他们日夜赶工建造船只想逃离林肯岛。但天不遂人愿,灾难发生了。他们的船被摧毁,只能在残余的小礁石上苟延残喘。这时候他们发现远方有船开来。原来尼摩船长生前独自开船去达抱岛为他们留下了字条,因此而获救。最后,他们又在美国沿岸买下了一个小岛并命名为林肯岛,在那里辛勤的劳作着。

读完这本书后,我不禁为书中的几位人物感到赞叹。他们流落到这个荒岛,什么都没有,但是,他们凭借着坚持不懈的毅力和永不言败的精神,顽强地在这个荒岛上活了下来。他们中的每一个人,都反映了现代社会不同的阶层。无论他们遇到了什么困难,他们都不会垂头丧气。书中的每一个人都有他们自己的性格、特点:

赛勒斯·史密斯,马萨诸塞州人,45岁左右的工程师,同时也是一名激进派学者。不但脑子灵活,而且手也巧,肌肉强壮。热情乐观,见多识广,善于随机应变,任何时候都能保持清醒的头脑。无限的信心和坚强的毅力——他就是勇敢的化身。虽然瘦骨嶙峋,而且他的短头发和一小撮浓胡子已经灰白了,但是他的头部长得非常端正,仿佛生来是为了铸在勋章上似的,两眼炯炯有光,嘴型端庄,从面貌看,他显得是一个激进派的学者。

吉丁·史佩莱,40来岁,《纽约先驱报》的通讯记者,此次随北军作战地报道。精明强悍,体力充沛,办事敏捷,善于动脑。略通医术,曾救过哈伯特的命,之后被彭克洛夫称为斯佩莱医生。

纳布,史密斯的仆人,大约30岁,强壮,活泼,聪明,伶俐,温柔,和顺,天真,勤恳,诚实,忠心耿耿。

潘克洛夫,35岁到40岁的水手,体格强壮,皮肤黝黑,敢做敢为。是一个幽默乐观,讲义气,有正义感的优秀水手,通晓各种技术。

赫伯特·布朗,一个15岁的新泽西孩子。酷爱博物学,很少有动物和植物的种类能难倒他。天资聪慧,生性好学,是一个优秀的可塑之才,赛勒斯·史密斯望将自己的一切知识都传授给他,他也乐于向工程师请教,以增长自己的知识量。

没有人能够评价尼摩船长这一生的是非功过。尼摩船长是一个带有浪漫、神秘色彩,非常吸引人的人物。他如大海一般兼具热情、冷酷、和善、危险、温和、暴躁、随和、任性……只看《海底两万里》并不能真正了解尼摩船长,或许如他所说只能看到一个有时发作的精神病患者。一直到《神秘岛》的完结,才终于完善了这个人物,横跨两部小说,凡尔纳成功的塑造了这个酷得无与伦比的达卡王子。这个知识渊博的工程师,遇事头脑冷静,沉着而又机智。他不是关在书斋之中和温室里经不起风吹雨打的科学家,而是一个在反抗殖民主义斗争的烈火中成长起来的民族志士。他搜集海底金银财宝,支援被压迫民族的正义斗争。当祖国沦为殖民地后,他带领少数志同道合的人潜入海底,用反抗的行动和不满的言论,支持和唤醒被压迫民族反抗殖民统治的斗争。凡尔纳借尼摩船长之口谴责了殖民主义者在印度次大陆的野蛮的扩张行为。表面看来,尼摩船长似乎是个与世隔绝的心如死灰的隐士,然而从他内心深处迸发出的炽热的感情,表明他是一个时刻关注着世界政治风云的科学战士。尼摩船长所渴望的不是金钱和财富,而是人身的自由和幸福。他曾呐喊过:“在海中我不承认有什么主子!在海中我完全是自由的!这是尼摩船长的肺腑之言,如实地道出了他对殖民主义统治的强烈不满,反映了他对自由的追求。他把自由看得高于一切。为了自由他对肮脏的大陆连“一寸土地也不靠近”。他在大海下漫游着,生活着,他生活的一切必需品都取自于大海,他宁可把多年的用心研究的科学成果同他的身躯一起奉献和葬于大海,也不愿为野蛮的殖民统治者服务。凡尔纳塑造的尼摩船长是处在资本主义上升阶段,有着人文主义和民主思想的典型的人物形象。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他代表着新兴的资产阶级的利益。透过他的个性,可以看到处在上升阶段的资产阶级的代表人物那种自强不息的进取精神。但到小说结尾,尼摩船长所做的一番事:攻击其他国家的战船并击毁。又给他蒙上了一层神秘的色彩,使人琢磨不透。在临死前,将自己的身世告诉了大家。又把林肯岛即将毁灭的消息说了出来。最后和鹦鹉螺号一起长眠。

我不得不说,《神秘岛》是一本十分精彩的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