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作计划>2023年德育课工作计划(优质6篇)

2023年德育课工作计划(优质6篇)

作者:念青松 2023年德育课工作计划(优质6篇)

计划是一种灵活性和适应性的工具,也是一种组织和管理的工具。因此,我们应该充分认识到计划的作用,并在日常生活中加以应用。下面我帮大家找寻并整理了一些优秀的计划书范文,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德育课工作计划篇一

第一阶段:前期研究阶段(20xx年6月—20xx年8月),进行课题研究前期准备筹划,认真组织课题组成员,讨论搜集有关文献,确定研究内容,制定研究目标、途径、方法,撰写实验研究方案,进而明确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充分国内外研究现状,形成开题报告。

第二阶段:研究设计阶段(20xx年8月-20xx年10月),设计针对社区德育和家校德育的访谈提纲,充实本研究文献库及资料库为本研究提供一手资料和研究的基础。

第三阶段:访谈调查实施阶段(20xx年10月-20xx年12月),制定详细的实施方案,随机抽取鄂尔多斯东胜区的6个社区以及对应社区管辖的学校和家庭,以访谈的方式开展实地调研。

第四阶段:中期报告形成阶段(20xx年1月-20xx年5月),整理访谈记录,撰写调研报告、进行现状分析。

第五阶段:成果形成阶段(20xx年6月-20xx年8月),积极开展形式多样的研讨活动,通过组织对有关文献的学习,撰写论文,交流心得、反思,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符合实际的构建思路。

第六阶段:课题结题阶段(20xx年8月-20xx年10月),通过前面阶段的调查研究,课题组成员进行认真反思与总结,将理论与实践研究的成果整理档案,形成课题研究结题报告,接受上级验收评估。

针对e市构建“三位一体”德育网络的基础条件进行调研,重点调研家庭、社区、学校三者之间是否有合作教育模式,达到了什么程度,了解当前“三位一体”德育教育的现状,并分析其存在的问题,根据当地的现有基础,有针对性的进行 “三位一体”德育网络策略研究。

基础上,通过比较法和个案分析法寻求构建“三位一体”德育教育的协同机制方法,为e市德育教育提高有效性提供建议并以点带面为类似问题的研究者提供一些思路。

课题研究小组成员紧密围绕“构建社区、学校、家庭三位一体德育网络”这一主旨,积极研究探索新形势下如何通过构建良好的德育网络以突出德育教育的实效性,课题组成员认真实施研究工作,首先是每个课题组成员能够坚持搜集文献资料,通过不断学习来强化课题研究的理论指导;其次是课题组坚持每个双周开展一次课题研讨的,通过课题组成员的互相交流,在研讨中发现自我、提高自我,进而整体促进科研工作的进行;再次是课题组成员坚持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每人写一篇相关小论文或反思文章,把理论从实践当中抽象出来再予以总结;最后是课题组成员能够坚持细心观察、认真研究工作态度,认真做好个案分析,坚持事实求实,在工作中没有半点虚假。

德育课工作计划篇二

本课题的研究是时代发展要求,也是学校发展现实需要

丰富初中德育内容和创新德育机制的研究已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普遍认同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社区教育对学生的人格完善和发展有着积极的影响。普遍注重学校德育和家庭、社区相结合的德育教育的实践性以及互动机制的可操作性。构建学校、家庭、社会互动的大教育系统,为全民提供一个可持续发展的教育生活环境,发展终身教育,从而全面提升全民素质,已成为当前国际社会教育发展的潮流,也是我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必然方向。单一的学校教育已经不能适应未成年人思想品德形成和发展的需要,只有把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区教育互相配合和协调,才能相得益彰,取得良好的效果。

我校位于安康中心城市繁华地带,建校30年来,学校始终秉承"办人民满意教育,以优异的教育质量回报社会"的办学宗旨,始终坚持"质量立校、科研兴校、管理强校"的办学理念。自20xx年跻身于省级"示范初中"、省级"文明单位"、省级"法制校园"之后相继荣获"初中教育先进学校"、"德育工作先进单位"的光荣称号,被评为国家级、省级、市级"课改示范学校"。随着我校社会知名度逐步提升,要求进入我校就读的学生逐年增多。班大人多、校园面积相对狭小(现有56个教学班,在校学生4600余人,校园面积15亩,校舍面积16770平方米),部分学生缺少良好的家庭教育,社会中不利于青少年学生成长的因素比比皆是,上述多种原因,对教育大环境造成了家庭教育"教不得法",社会教育"鱼龙混杂",学校教育"独木难支",有时教育效果不尽如人意。

根据教育发展的要求及学校发展现实需要,我们确立"创新德育机制丰富德育活动内容"研究课题,旨在不断尝试初中阶段创新德育机制丰富德育活动内容,在校内狠抓德育工作,同时把学校德育延伸到家庭与社区,使我校德育工作迈上一个新台阶,开展该项课题的研究有利于丰富学校德育理论和家庭、社区教育理论,有利于指导学校德育实践,提高学校德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有利于教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化,为学校、教师、家长和社区服务管理人员等提供一系列操作性较强的研究成果,具有较高的实用价值。

3.探讨德育工作在思想品德等学科课堂教学及第二课堂活动中的渗透;

4.通过课题研究,以达到提高了教师的理论水平和教科研能力,进一步完善了德育管理制度的目的。

1.《思想品德课程标准》。人的思想品德是通过对生活的认识和实践逐步形成的。不断创造条件,促进学生的道德践行,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感悟和理解社会的思想道德价值要求,逐步形成正确的道德观和良好行为习惯。

2."双主体"理念。教师是"导"即"教"的活动的实施主体,其主体性体现在根据教育规定和学生身心成长特点,对德育环境、德育内容和德育办法开展选择、加工和设计,对学生的主体性开展引导和培养;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更是教育活动的主体。其主体性体现在在教师指导下,积极主动地参与德育活动、逐步做到自订成长目标,自寻成长动力,自择成长办法和自评成长效果,最终将社会认识、情感、做法内化为个体认识、情感、做法。

3.生活德育的理念。道德始终存在于人的整体生活之中,个体品德和社会道德的提高与成长也只有通过人们自己的社会生活活动来实现。因此,在学校德育中,要把教育的材料、教育的办法、教育的工具、教育的环境,从学校的小范围扩大到社会的大范围。

4.活动理论。活动是指主体与客观世界相互作用的过程,是人有目的地影响客体,以满足自身需要的过程。活动是实现成长的必由之路,学生主体活动是学生认知、情感、做法成长的基础。学校和教师在组织德育活动时,要与学生的生活紧密联系,重视学生的主体参与,以及活动中的互动合作与内心体验,促进学生道德情感的形成。

1.文献研究法,搜集有关资料,进行专题研究。

2.调查研究法:通过座谈、访谈、问卷调查等方式搜集分析我校学生思想现状;通过师生相互评价分析师生的认同程度;通过广泛的调查研究,明确学校与家庭、社区德育内容需要。

3.行动研究法:本课题的研究将以行动研究法贯穿始终。我们的行动研究将基于我校各项德育特色活动,由本校的教师成为行动研究者,在具体的活动实践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找出并实施对策,不断地反思行动的效果,达到"行动"和"研究"的统一,"理论"与"实践"的统一。

德育课工作计划篇三

“态度决定一切” 想必大家都对这句话都很熟悉。但是现在我想结合实习的经历来分享我对这句话的理解。

首先我想谈一下我的学生,学生常说的一句话就是“老师,我不会”紧接着老师会问:“你哪不会”学生就有下一句接着“老师我哪也不会”从这段常见的对话中,老师会觉得生气,学生也会觉得这位老师怎么这么麻烦。这件事情反应的学生对待学习的一种态度,学生在输出这两句话的时候教师生气的并不是学生说“老师,我不会”而是生气“老师我哪也不会”并且还理直气壮,这显现了学生对于学习的态度是“不认真”对待教师的态度是“不尊重”。

这种情况下不应该一直纠正学生的学习或者紧抓一道题对学生进行讲解,首要的是纠正学生的态度,学生的态度是错误的,即使在教师的威逼下学会了这道题,还会有其他的题目等着。而学生的态度的改变不仅仅是在学习方面起到重要作用,在学生的一生中生活的方方面面也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其次,我想结合最近发生在自己身上的事情再来谈一下态度。最近第二十四期顶岗实习宽城分队进行了微课比赛,在这次比赛中我观摩别的实习生的作品,才发现自己有多么的不足,不论是在作品的创意还是在精致上,获奖学生明显技高一筹。反观自己的作品,只能说自己的对待微课的态度出现了问题。没有将微课比赛看成一件重要的事,没有在这件事上花费足够的时间与心思,而这时比你优秀的人却仍在努力。在这能种情况下,你凭借什么来超越其他人。

虽然自己也懂得“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在一些事情上却仍然不能竭尽全力。这就是自己与优秀的差别吧。懂得道理并且行动的人已经成功。懂得道理原地不动的人成为了一名普通人。而道理还不懂得人注定就是失败者。我们不想成为失败者,也不想成为普通人,那就要求我们端正自己的态度,脚踏实地。

路是脚踏出来的,历史是人写出来的,人的每一步行动都在书写自己的历史。作为学生应该端正学习态度,作为教师应该端正工作态度。态度就是对于一件事情的热情。有一句话这样说“最惨的破产就是丧失自己的热情”我愿意与学生一起端正对人对事的态度,一起成长,决不放弃。

德育课工作计划篇四

由于多方面原因,我校基础设施建设严重滞后,历年来到我校就读的生源素质都较差,可我们政治科组在上级教研室和学校教导处的直接指导下,依靠全体科组成员,深挖潜力,努力拼搏,不断创新,却在教育教学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绩:20__、20__连续两年中考,平均分、及格率均居全区首位,各项综合排行位于全区26间学校第一、二名,荣获区中考教育教学成果一等奖,政治科组也所以连续两年被评为区先进教研组。

一贯来,我们始终认为我校是一间薄弱学校,不仅仅基础设施差,生源素质也差,但我们却能够和其他科组教师一道,密切配合,不断努力,共同开创了二中连续四年来中考不败的历史。法宝何在呢?下头就此谈谈我校政治科在平时教学中的一些做法及体会。

一、领导的高度重视。连续两年中考我校政治科取得如此辉煌的成绩,是和各级领导的亲切关怀和热心指导分不开的。区教研室在韦武扬主任的带领下多次到我校进行教学工作视导,异常是政治教研员伍福庆教师十分关心我校的政治科组的建设,常利用一切机会深入到我们的教师当中进行指导,为我们供给了许多先进的教学方法。此外,学校对我们的教学工作也十分关心和支持,校长杨伟明常说,只要是有利于教学上的事就大胆地去做,学校绝不会说“不”。尤其令我们感动的是,当我们取得成绩的时候,学校绝不会忘记我们,当我们失利的时候,学校也绝不会指责我们。记得在去年中考备考过程中,我们政治科连续几次模拟成绩都远远低于其他兄弟学校,我们都很焦急,压力也很大,可是学校却没有半言指责我们的意思,甚至杨校长亲自下到科组来安慰我们,帮我们寻找原因,共同探讨路子。此刻回想起来,学校那时的宽容与支持,确实给我们以无穷的力量。由是,几年来的教学实践,我们深深地感受到:领导的无限信赖和支持是取得优异成绩的力量和源泉。

二、重视教学科研。在平时的教学实践中,我们也和其他兄弟学校一样,十分重视教学科研工作,经过教学科研来提高我们的教学本事和教学质量。我们的遵循的原则是“学习洋思,搞活课堂,创新求变”,我们的做法是“三定一编”,根据《大圩二中教学科研工作实施方案》的有关要求,我们政治科组每学期都精心组织和开展了教研活动。1每期一开学,即组织科组人员研究确定本期的一两个研究课题。课题不在多,而在精,要有针对性,有时代感,有创新意义。2根据课题确定中心人员,中心人员的任务是示范、带头。3确定教研活动的时间和地点,围绕中心人员的问题,展开科组活动。同时,我们还要求科组人员根据本校学生的实际情景,充分搜集有关信息和利用学校资源库自编一套试题,抓好测试和分析,并把遇到的问题拿到科组活动上来共同探讨。几年来的实践,我们科组的教师都构成了这样的共识:团体的智慧和团队协作精神的力量无穷大的。所以我们都愿意把自我的心得和体会拿到科组上来共同分享、共同促进、共同提高。

三、注意搜集信息。大家都明白,20__年中考不考政治,受到了社会上的许多质疑,之后有段时间,许多学校都把政治当作“闲科”来对待,甚至有的政治教师干脆“转行”了。可是我们却综合了各方面的信息,敏锐地感受到中考不考政治绝不是长久的事,于是我们从来没有放松过对政治科的教学,之后发展最终证实我们的确定是正确的。20__年中考,我们事先从有关方面了解到,中考政治资料把历年来以三年级为主改为以二年级为主,于是我们立刻调整了复习计划。结果当年的中考,我们政治科的平均分、及格率拿了全区第一,优秀率拿全区的第二。孙子兵法云:“知己知彼,才能百战百胜”,几年来的中考备考,我们就十分注重信息的搜集,力求知己知彼,最大限量地发挥了我们师生的效能,取得了中考的大胜利。

四、抓好学生非智力因素的迁移,激发他们自觉学习的兴趣。在平时教学中,好学生固然令教师喜爱,但后进生更需要我们教师去关心他们的情感与态度。有句话说得好:没有教不会的学生,仅有不会教的教师。在日常教学中,我们觉得,学生差并非是智力差,而是他们的非智力因素的影响。由是在日常教学中,我们绝不放弃每一个学生,而是从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入手,充分利用他们活跃的非智力因素,引导他们转移到学习上来。

五、以课改为契机,改革教法,指导学法,提高实效。一向来,重知识传授,轻本事培养;重教材灌输,轻学法指导;重理论知识,轻实践环节;学生负担越来越重,课堂教学效率不高,是当前思想政治课教学普遍存在的问题。如何改变这一现状,是我们全体政治科组一向思考的问题。之后在新一轮课改春风的吹拂下,我们茅塞顿开,经过比较借鉴,决定从优化课堂教学入手,从改革教学方法上突破,从指导学生学习方法上下功夫。几年的教学实践,我们觉得我们的课堂教学充满了活力,学生的知识、本事、觉悟都得到了很大的提高,中考也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具体说来,我们主要是从课堂教学的“读、议、讲、练”几方面入手。

1、“读”是在教师的指导下根据学习目标通读课文,以到达对本节课资料的初步的整体性的了解。做法和要求是:1展示导读目标,激发求知兴趣、把学生引入读书情景;2在阅读中进行动笔训练。如:做符号:在边读边思考的同时让学生画概念、观点、重点段、关键词;加标记:在字里行间或左右空档标上注意问题;做笔记:边读边列出知识要点或疑难问题。

德育课工作计划篇五

(一)课题的立项。x年12月份,上报《小学语文有效晨读》课题研究申请,x年1月10日得到市教研室的立项批准,课题编号为1x67。

(二)课题研究的主要过程。

第一阶段(x年12月—x年2月):研究准备阶段。

1、确定研究课题;

2、文献研究、寻找理论依据和研究价值;

3、确定子课题,制定实施方案。

第二阶段(x年3月-x年4月):课题实施阶段。

1、确定研究的具体内容和方式;

3、课题组总结分析实验情况写出阶段性研究报告。

第三阶段(x年5月-x年6月):课题总结结题阶段。

1、总结实验结果,汇集子课题成果,撰写总结报告。

2、结题鉴定。

我校组建了课题研究小组,组长谷利明同志,组员有胡柏、贺春艳、杜苗苗同志。本课题由谷利明同志具体负责实施和研究。

(二)激发学生浓厚的晨读兴趣。教育心理学认为,兴趣是激发学习动机的最现实、最活跃的因素。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也指出:“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要想使学生养成晨读习惯,就得先千方百计点燃学生心灵上兴趣之火。有了饱满的读书兴趣,学生才会对晨读产生强烈的需要,积极地投身其中。

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兴趣是学生参与的原动力,要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晨读,教师必须创造某种条件或利用他们已有的其它行为动机和需要的迁移,使晨读成为他们生活中所必需的东西。教师要善于唤起和利用学生晨读兴趣,促使他们兴味盎然地去阅读、体会,积累语言信息,使语言仓库里有丰厚的积蓄,需用时,才能游刃有余,写起文章来,才能妙笔生花。

(一)调查法:在实验前期、中期、后期采用问卷、谈话、观察等方法进行调查,为研究提供依据。

(二)个案分析法:选取有代表性的学生个体作为长期观察对象,观察并分析其发展动态,进行科学比对,最终得出结论。

(三)经验总结法:在研究过程中,及时进行总结,既总结切实可行的有效的经验,以便推广;也总结存在的问题或失败的教训,以利于今后的提高。

(一)晨读方法

1、明确晨读目标。晨读内容要明确,这使提高晨读课效率的前提。如课文的预习、复习,初中必背古诗文。教师应当在晨读课开始前,最好在前一天的晚上就让每一名学生明确晨读课读什么,达到什么样的层次。晨读内容要定量,这是提高晨读课效率的保障。教师对于晨读课的任务布置要适中,量的确定要根据学生的能力,不宜太多或过少,要让多数学生有信心完成任务。

2、加强阅读训练与指导。以领读求规范,学生的晨读水平参差不齐,即使学生会背诵的文章,也不代表其已经会读。要读好文章,晨读课上教师就要领读,当然也可以让一些晨读能力强的学生领读,让大家读准、读好、读出享受。

3、追求阅读形式多样化。可以采用集体晨读,集体背诵,小组赛读,男女分读,分角色晨读、吟诵读、自由读、接力读、表情晨读、大声读、小声读和默读等各种形式活跃晨读课气氛,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4、加强目标反馈。检查根据学生学习层次,注意优差兼顾,难易适中。比如让学困生晨读词、段、篇等;中等生听写单词、短语或句子;优生复述或背诵课文。只有这样,才不会使检查流于形式,才不会使学生养成得过且过的坏毛病。

(二)晨读形式

1、 齐读。有利于营造读书氛围。声音洪亮、富于节奏、大造声势的齐读能快速地让学生亢奋起来,很快地进入到读书的情境中去。

2、 散读。散读,或称自由读,最有个性特色,大部分晨读课采取散读的方式,需要说明的是,散读绝对不等于放羊。

3、其他读书方式。

(1)声情并茂的范读。引导学生通过语言得到美的熏陶,使学生受到老师情绪感染,入情入境地晨读,使学生在晨读时达到音与情融为一体。

(2)诗情画意地配乐读。音乐以特有的旋律和节奏塑造形象,把人们带入特有的意境之中,唤起人们的情感。当文字与情调相吻合的音乐交相辉映时,便会产生和谐共振的效果。

(五)长久坚持,形成习惯,量的积累,质的飞跃,知识储备会渐渐丰厚。

本课题无变更情况。

德育课工作计划篇六

我校中专学生由于生源层次问题,存在的一些现状令人堪忧。如厌学队伍日渐扩大,学生不爱学习、不想学习,他们大部分抱有理论没用的想法,认为只要有实习成绩就可找到工作。他们整日无精打采或上课睡觉,周末整日泡在网吧,对老师布置的作业置之不理。学生的日常行为极不规范,在校园经常听到脏话如行云流水脱口而出,臭话随口流露,这部分人也不排除女生。长发、染发、穿耳者为数不少,以至常听到学校周边住户议论“如今的学生有时候真的分不清是否是学生”。造成上述现状原因是多方面的,诸如社会风气的影响,家庭对孩子的溺爱,父母外出打工缺乏家庭管教及网络的影响等。但究其根本原因是当代学生缺乏道德教育,他们既不尊重自己,也不尊重他们的父母、老师、同学。俗话说,人必自尊而人尊之,德育教育的开展很有必要。

日常规范是德育教育的基本内容。日常规范是准绳,学生必须遵照执行,无规矩不成方圆。但如果仅仅强行让学生遵守校规校纪而教师不注重自己的言行,日常规范必然形同虚设。教师在此德育教育过程中最有效的方法是“以身作则,以身示范”。要求学生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要求学生不做的,自己首先不做。应用自己的行动向学生渗透,让学生耳濡目染,最终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学生看到老师都以校规校纪约束自己,学生就会照做,不至于产生抵触情绪,进而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在活动中进行德育的最大特点是普及性强。良好品德的养成并非一朝一夕就可以达到,而是从一些不起眼的小事、一些看来不相关的方方面面逐步培养起来的。在开展活动的过程中,不仅可以培养自己的兴趣爱好,发挥个性特长,还可以培养集体观念,又由于每位学生都能参与,学生们可以自我表现,自我管理,实现师生、学生间的思想和情感的平等交流。在活动中学生锻炼、表现了自己,教师在这时进行教育,形式比平时苦口婆心的讲述要生动的多,效果自然也要好的多。更重要的是活动开展多了学生就会信赖教师,就会自然打开接受教师和教育的闸门,学生有心理话就能向班主任倾吐,从而促进了教育的开展。

学生既是教育的客体,又是自我教育的主体。在班级管理中,班主任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在班集体中,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个性特长和活动交往的位置和对象,他们有一种自然的向心力。实践证明:实行班委轮职可以为学生创造一个自己教育自己,自己管理自己的良好条件,教师教给他们开展轮职的方法,制定活动计划,然后放手让他们进行自我管理,这样学生既得到了锻炼,又培养了管理能力,更重要的是,通过轮流执勤,让每名学生知道了班委工作的内容,能让学生更好的互相配合,提高自制能力,久而久之则养成了良好的习惯,达到了德育的目的。

教育家赫尔巴德曾说过:“教学如果没有进行德育,只是没有目的的手段,品德教育如果没有教学,就失去了手段和目的。”在教学工作中,我们应该做到德育与智育并举,并且要做到德育先行。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教师只是处于一种主导的地位,而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体。学生的学习成绩的好坏在很大程度上是由学生自身的道德素养与学习意愿所决定的,而这些都属于我们德育工作的范畴。

另外德育工作不像理论教学那样,教师在课堂上讲,学生在课上听懂记住了。我们必须充分地利用好“课堂”与“生活”这两块德育阵地,尤其是生活这个真正的德育大课堂。我们在课堂上所传授的德育内容,须要学生在生活中去践行,检验并指导学生在生活中的一言一行,持之以恒,这样才能够教会学生如何生活,如何做人。把学生培养成思想、道德、品质均优秀的人才,这才是我们德育的最终目的。一个品德败坏的人,他掌握的技术越高明,对社会的危害越大。

我们都知道,德育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学校、家庭、社会及学生本人的密切配合,涉及到学校、家庭及社会教育的各个环节,在教育过程中教师必须坚持在尊重学生的基础上,言传身教,做到有的放矢,并持之以恒。以上只是我当班主任以来的一些体会,希望随着班级工作经验的积累,今后能胜任班主任的本职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