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读后感>最新童年的秘密章节读后感(优秀5篇)

最新童年的秘密章节读后感(优秀5篇)

作者:琉璃 最新童年的秘密章节读后感(优秀5篇)

很多人在看完电影或者活动之后都喜欢写一些读后感,这样能够让我们对这些电影和活动有着更加深刻的内容感悟。什么样的读后感才能对得起这个作品所表达的含义呢?下面是我给大家整理的读后感范文,欢迎大家阅读分享借鉴,希望对大家能够有所帮助。

童年的秘密章节读后感篇一

一位从事幼儿教育三十多年的朋友梦,在一篇分享她自己的育儿经验的文章《用心陪伴孩子的成长》里强烈推荐蒙台梭利女士的《童年的秘密》为父母必读书目,使我有幸在即将退休的年龄拜读这本伟大的影响全球数亿孩子的教育圣经,掩卷沉思,感慨良多。这本1936年出版的书对于我们国家目前的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依然有着极强的学习价值和指导意义。

这本书对我触动最大的是下篇《儿童与社会》。

通过阅读,让我知道养育和教育儿童都必须遵守大自然的生命规律,认识到研究对儿童成长发育具有重大影响的“敏感期”的重要意义。在教育过程中,我们往往犯下一个错误,就是认识到儿童是独立于成人的个体,却没有为他们创造一个适宜的环境,没有给儿童构建起一个他们心理成长所需要的环境,没有认识到“劳动”可以使儿童回归正常化,不知道儿童具有“劳动”的本能,不知道儿童是在“劳动”中成长起来的,正如作者所言:“无论是福祉还是感情都无法替代劳动的作用,无论是惩罚还是奖励都无法消除心理的偏差。”

成人和儿童之间本应该互敬互爱,和谐相处,但现实是他们之间不断发生冲突,冲突的根源在于他们彼此不理解。成人每天紧张工作,需要完成很多任务,就像紧绷的发条没有一刻闲暇,没有精力去关注儿童的心理需求,顺应儿童缓慢的节奏,满足儿童的需要。另一方面,儿童也越来越不适应成人那种复杂而紧张的生活。现代文明让自然的生活状态——简单、平和、缓慢的生活状态遥不可及,成人为了避免儿童受到外来的伤害,细心呵护孩子,甚至包办代替孩子完成很多本应该由孩子自我成长的事情,于是很多孩子不幸的成了一个没有活力的人,成了大人的奴隶,成了随波逐流的浪人。殊不知儿童也是劳动者和生产者,他们也承担者非常艰巨和重要的任务,那就是自我塑造。他们的心理发展过程是一种无意识的劳动,儿童不欢迎成人的干涉。

我有时候也在想:人究竟是如何被创造出来的?人如何完成从一无所有到拥有无穷的智慧和力量?蒙台梭利女士给了我很好的答案。我们可以从每一个儿童身上观察到这个惊人的创造过程的全部细节,我们的眼睛每天都可以领略到这些奇迹的发生,正如作者所言:“儿童是人类之父。”不可否认,儿童是成人的前身,在儿童的世界里成人应该是附属品,而不应该是统治者,儿童应该成为他们王国的主人,儿童的王国应该与成人的王国相互依存,这是整个人类和谐的实质。

通过本书的阅读,我第一次认识“主导本能”这个概念:个体和物种为了生存需要而表现出来的持久性的本能。它是生物内在的敏感性,它可以被视作生命内在形成的思想意识在外部世界被付诸实践,它是引导生物从短暂(个体)走向永恒(物质)的持久性的智慧,而不是一种暂时性的冲动。主导本能在引导幼体生命成长方面有着不可思议的力量。蒙台梭利认为:大自然遍布神迹,而生物就是这些神迹的创造者……新生命降生以后没有任何生存经验,面对外部环境无法自我保护。但是主导本能用激情点燃了生命的力量,让它们不断克服重重困难焕发活力,即使有成年生命的呵护,大自然也不会让弱小的新生们享受安逸,成年生命只能配合后代尽快完成“化茧成蝶”的过程,而不能替代这个过程。

不幸的是人类却在破坏这些自然规律。现实世界充满竞争,现实迫使很多人不得不为了生存不停努力不停奋斗,很多人由于忙碌而无暇思考。于是很多成人用自己的生活逻辑对待儿童,没有耐心蹲下来以儿童的眼光看世界。我自己就是这样一个愚蠢的成人,我也曾经把孩子当做一个麻烦制造者,由于工作辛苦或者生活辛苦根本不愿意理解孩子,不允许孩子亲昵我,常常一句:“去去去,妈妈忙着呢!”或者一句:“不要打扰我!”常常毫不客气地把孩子驱赶开去。我也曾想让孩子按照我(成人)的节奏去行事为人,读这本书的过程中我不断反思自己的教育,感到深深的自责。

我想和我一样的成人一定不在少数。我们的这些行为就像在用外力打破蝴蝶幼虫的茧,强迫它飞翔;也像是把蝌蚪拉出水面,迫不及待地让它用肺呼吸,让它褪去令人讨厌的灰色换上绿色的“新装”。这个时候我们成人根本没有注意到儿童身上不同于成人的特点,也没有意识到儿童需要一个适合他们成长的节奏和环境。

是的,爱是人世间最高尚的艺术形式,我们给予儿童的爱不应该掺杂任何虚伪的成分。慷慨的爱可以生成宝贵的精神财富。可是我们有多少人可以做到呢?放眼望去,能做到这一点的人,孩子的教育都比较成功,相反,做不到这一点的人,制造了多少教育的悲剧?“亲子关系危机”司空见惯。是到了我们该反思自己的时候了。成人与儿童的竞争不是维系生命的那根纽带,成人与儿童斗争不是我们内心真实的呼唤,成人“打败”儿童不是生存的秘诀,只有牺牲或者说抛弃自我才能使生命得到重生。我们必须思考:在养育教育孩子过程中,遵循自然规律,成人需要牺牲什么?成人需要抛弃什么?如果没有成人的自我救赎,我们很难成就孩子,弄不好会给孩子一生的发展埋下不好的祸根,阻碍他们健康成长。

通过本书的阅读,我重新认识什么是父母的使命。作者认为父母不是儿童的缔造者,而是守护神。父母应该净化自己的爱,摒弃一切自私自利或者懒惰懈怠的思想,将人世间最深厚的爱倾注在孩子身上。父母应当积极面对当前社会上出现的儿童教育问题。家庭除了给儿童提供物质支持,更要给孩子提供精神和智力支持,尽力保证孩子健康成长。

曾几何时,教育成了惩罚的代名词。在教育者心中,教育的目的就是让儿童服从成人,成人制定的规则代替了自然规律。不可否认,目前的学校教育给一些孩子带来痛苦,繁重的学习压力让一些孩子产生恐惧、厌恶心理,导致神经衰弱,这些孩子失去信心和快乐,心中充满沮丧和忧郁。很多父母会忽视孩子的这些痛苦,他们更关心孩子的学业成绩,因为共同关注学业成绩,很多父母会和学校结成联盟披着教育的外衣共同惩罚和折磨孩子,不自觉地加重孩子的心理负担加深孩子的痛苦。到目前为止,还有人信奉“棍棒底下出孝子”,殊不知棍棒使孩子的心离你越来越远,父母有可能正是用棍棒为孩子打开地狱之门。

我有一个非常聪明的学生,他的爸爸就把惩罚当做天赋的权利,口头禅就是“该打就打”,竟然送给我一把“戒尺”让我替他“该打就打”,据孩子说他家门背后放着各种棍子,长的短短、粗的细的、木头的金属的……应有尽有,从他记事起,父母常常会抡起棍子修理他。这个被修理大的孩子学习和生活习惯都不好,上课要么睡觉要么故意捣乱引起老师和同学们注意,很少认真听课,靠着天赋的聪明学业成绩还不是很差。我想如果他的父母不是滥用天职,有耐心用爱按照蒙台梭利女士的理念去教养孩子,这个孩子一定会更优秀。

另外,学校教育不是为每个孩子量身定做的,总有孩子不适应,就像《窗边的小豆豆》里的小豆豆,她还被就读的第一所小学“退学”呢,但是她的父母是真正爱孩子会教育孩子的,他们没有成为学校的联盟一起纠正小豆豆,而是选择了同样尊重和接纳孩子天性的巴学园,共同把小豆豆培养成为一位杰出的电视节目主持人(小豆豆天生爱说话,第一次见小林老师一口气说了四个小时)。父母们应该学习小豆豆的父母,即便找不到巴学园这样的学校,也要帮助孩子一起克服困难解决问题,而不是简单粗暴的和学习联合起来“修理”孩子。

父母大都没有经过培训就上岗,孩子是上帝交托给我们的珍贵礼物,如何完成教养他们的神圣使命?学习,终身学习。

童年的秘密章节读后感篇二

《童年的秘密》是一本由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出版的由意大利当代教育史上最伟大的幼儿教育思想家和改革家玛利亚。蒙台索利撰写的,本书蒙台索利深刻地揭示了儿童心理发展的秘密,说明成人对儿童的阻碍和压抑是导致儿童出现心理偏差的根本原因,并通过自己在“儿童之家”的教育实践指出了正确的教育方法和疗救之方。通过对本书的阅读,给我留下很深的启示。

刚开始阅读的时候,我感到这本书挺枯燥的,甚至有点夸大儿童的作用,讲到儿童的精神,潜意识及儿童的心理,似乎把人类人生的成败都归结到了儿童期,未免将儿童期成长的作用有点太夸大化了,可是经过后面内容的阅读才明白,这是一个必不可少的铺垫。

在后面的讲述中,蒙台梭利讲到的关于对幼儿的教育,无一不是以尊重幼儿为前提下,尽量让幼儿在最自然的环境下,在自愿与自我选择的条件下进行蒙氏工作,从而总结经验,完成自我知识的提升!试想想,处在这样环境下的孩子怎会不快乐,我想这是孩子的心里肯定是最轻松愉快的,而我们知道快乐容易产生兴趣,而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要孩子有兴趣,还怕他不会学习吗?所以作为一个孩子的教育者,首先对孩子的心理进行一定的揣摩与研究是十分有必要的,这会让你的教育得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相反,如果只是一味的对幼儿进行死教育,从来也不考虑他们的心理状态及需要,势必会造成烦躁与抵触的心理,即使是成人也不会有什么学习热情,更不要说什么学习成果了!

所以作为教师,学习对幼儿进行心理分析是非常有必要的,这样我们教师对幼儿的引导将会游刃有余,还怕孩子调皮,会造成教育失败吗?而且我还有更深的理解,拥有一位“好”老师,不光是孩子的幸运,更是家长的福气,我相信教师的行为、教育方法及理念无疑会潜移默化的传导给家长,从而影响到一代人的一生。

也许是对幼儿的教育及现在幼儿所处的现状百感交集,所以蒙台梭利好不留情面的对成人进行了斥责,他把成人对幼儿的关爱看作是成人自私自利,我承认成人在照看及教育孩子的过程中势必会走弯路,或出现一些错误的举动,但在孩子面前,我却觉得父母都是无私的。

如果没有成人组成的人类社会,我将质疑一个婴儿会凭自己的能力而成长为一个真正的人,成人的努力是在教会孩子怎样去更好的适应社会,当然也不排除极少数的成人对此而起到了相反的作用。成人在对孩子的教育过程中,最自然的本能就是将孩子培养成一个适应社会并能够生存的人,在这个过程中,只要成人参与,不管是好的还是坏的性格都会起到一定的作用,这是自然存在的矛盾相对论,但总体来说,依照现在社会的发展来说,人类还是在不断的发展的,人类的教育总体来说还是好的,但对于某些方面,某些家长还缺乏正确的引导,只要将正确的方法加以推广,科学的理念得到普及,相信未来的人类将是更加智慧无比的,但与此同时,作为教育者,我们更加的感到了肩上人物的重要性。

我觉得蒙台梭利一生中最重大的成就,除了研制出了各种适合幼儿操作的蒙氏教具外,还有一项就是幼儿关键期的确立,配合幼儿不同的关键期进行适时的教育,这也许就是孩子们有出色表现的原因吧!对于这一点,我想任何一个蒙氏教师都是十分熟悉的。用心分析孩子出现的各种现象,孩子需要什么,我们就给他提供什么样的环境。把孩子置身于一个愉快的环境。蒙台梭利说“这种敏感期的存在也许更清楚地表现在儿童所遇到的障碍上,在大多数情况下儿童发脾气很可能都是由于这种敏感性……依据孩子的敏感期,适应孩子的发展规律,那么我们的教育将会有事半功倍的效果。

关于这本书,还有很多需要我们去了解的知识与内容,我想在今后的时间我将进行第二遍的阅读,相信将会有更大的收获与惊喜!

童年的秘密章节读后感篇三

《童年的秘密》的作者是大名鼎鼎的蒙台梭利,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评价蒙台梭利是教育和世界和平的伟大象征,她在1949年、1950年、1951年三次被提名诺比尔和平奖,这些足以见证她的教育影响力之大。

现在很多幼儿园都标榜说是对孩子们的教育使用的是蒙台梭利教育方法,但是何为真正的蒙台梭利教育理论,相信很多家长都表示摇头不清楚,《童年的秘密》这本书是我们了解蒙台梭利教育理念的一个重要的窗口,通过这本书可以让大人们更加深刻的理解了成人和孩子之间的不同,了解孩子们的成长规律,真正的帮助到我们在育儿的道路上做到心中有理论,实践不慌张。

《童年的秘密》这本书给我最大的感触有三大部分,分别关于尊重孩子的本能、珍惜老师和大人手中的权利以及如果大人用了错误的方式对待孩子孩子会出现的几种不正常的行为。

《童年的秘密》的核心观念是我们要尊重孩子的本能:所有的孩子都有自己成长的生存本能,他们通过自己的方法不断地学习和实践,探索这个世界。而家长们如果能以尊重孩子的本能为基础来培养孩子,孩子就能成为一个正常人,蒙台梭利对正常人的定义为:智慧早熟、已学会克制自我、平静地生活。

这个让我想起我的儿子朗朗在一岁之前对厨房炒菜锅非常有兴趣,经常要吵着要玩炒菜的锅和铲子,甚至一度影响到我们正常的做饭,因为要做饭的时候,他还是要玩锅。

刚刚开始的时候为此我们哭笑不得,难不成以后是想做个厨师?期间也曾阻止过不允许,同时给他买了塑料的厨房玩具,但是他玩了一小段时间后,还是痴迷于真正的锅和铲子。

整个对锅的热爱从一岁前一直持续到两岁多,回想这段他对锅的热爱时期,我和他爸爸虽然有表现出阻止,但是大部分时候还是尊重他的本能让他探索的,或许对一岁不到的朗朗而言,用锅铲在锅里翻炒玩具就是他探索这个世界的方式,而到现在三岁了,他对锅的兴趣慢慢降下来了,但是对菜市场的鱼儿有了更大的兴趣,经常带他买菜的时候,他总是在卖鱼摊位面前久久伫立,问这是什么鱼儿呀,也一度出现接连一个多礼拜每天都叫着要买宝宝鱼,我们在菜市场买回泥鳅和小黄丫头养的经历。

现在看来,无论是朗朗对于锅的执迷还是对于养宝宝鱼的热爱,都是他在探索这个世界的方式,我作为大人有时候会觉得奇怪,为什么喜欢锅铲呢?用蒙台梭利的理念来解释,是因为感知和探索吧。感谢自己和黄先生对于朗朗的耐心,没有过多的干涉,也让他玩,反倒是现在自然而然的对锅没有以前那般有兴趣了,但是当他再大点,他愿意真正的开始学做饭,我们也会给他尝试的。

在蒙台梭利的教育理念中,她认为教师应该端正对待儿童的态度。儿童不能够保护自己,他们相信别人告诉他们的任何事情。如果我们对孩子发泄情绪,他们不仅很快就忘记了我们的罪恶,还会对我们所指责他们的一切感到罪恶。

这点让我想起了我在今年暑假的时候曾经跟拍过的一个舞蹈老师的课堂,因为临近考级,孩子们集训的表现不是很好。老师又着急,早就听闻舞蹈老师的脾气上课及其容易发火。起初我只是听闻却并没有真正的见识过,直到那天跟拍的时候,一个平时看起来很温柔的舞蹈老师的课堂,孩子们反复动作不到位,老师的情绪已经濒临崩溃,对孩子非常的凶,并把学生赶出了教室。我有点担心孩子们的情绪,但是看到他们还是很乖巧的在舞蹈房门口练习舞蹈。那一刻我突然觉得有些难过,是要考级了,学生动作不熟练老师是着急,可因此对孩子说狠话,赶孩子出去,这些负面的话会对孩子的一生造成什么样的影响。

不仅是老师有时候会克制不了总结的坏脾气,作为家长又何尝不是这样,有的时候我和黄先生吵架了心情不好,也会迁怒于朗朗,说话不好听,现在回想,孩子这么小,看到妈妈这么冷漠,他心里当是如何作想,不仅是作为老师还是作为家长,都应该珍惜手上的权利,不断努力使得自己变成更好的人,还应该是一个能够消除自己内心障碍的大人,不断和自己的坏脾气做斗争,时刻反省自己,用爱来育人。

如果大人用了很多错误的方式对待孩子,孩子会出现很多不正常的行为,比如注意力不集中容易“神游”、过度依赖大人、恐惧和说谎等。

前两天朗朗的老师找我聊天,说是开学这几天朗朗的状态,用了“神游”这个词语,比如小朋友们一起跑步走直线,朗朗在最前面会把队伍带歪了,再比如他玩玩具不允许别人玩,看的很紧。我一听,就想着是放假这段时间的堂哥抢他玩具事情我们没有处理好,同时,我和黄先生也经常因为他不吃饭的问题有争执,正好抢玩具那天也因为不吃饭问题我和他爸爸有争吵,他爸爸凶了朗朗,这样一想,必然是因为我们成人不当的行为影响了朗朗在幼儿园的状态。

如何回归正常状态?

蒙台梭利在书中说如果孩子出现了以上不正常的行为,想要回归正常,第一要靠我们外部的力量,即老师和家长要遵从孩子的节奏,给他一个探索和学习的环境,让他通过探索来完善自己的人格。第二是靠孩子自身的调节,尊重他们成长的规律和节奏,不要太害怕和着急。

这两天我也反思了老师对我的一些建议,平时多忙于工作,希望我能多陪伴朗朗,除了阅读和英文以外,更多的是是希望我能陪伴他玩。就如今天下班接了他后,我没有和往常一样急着回家做饭,而是带他去家附近的公园玩了一个小时,放风筝玩宝剑的游戏,七点左右到家,黄先生正好提前几分钟到正在洗菜做准备,我们虽然吃饭比较晚,但是陪伴朗朗玩的过程我也很开心,我想,这就是在慢慢的改进的过程,尊重孩子的成长规律,三岁,本就是该放肆玩闹的年纪啊!

最后想说,都说童年在一个人的成长过程中有些非常重要的影响,其实,我们都是初为父母,但是我们愿意去学习如何更好的做父母,通过书籍了解更多孩子成长的规律,始终保持学习心态,不断改进,相信自己,也相信孩子,我们一定会越来越好,共勉,加油!

童年的秘密章节读后感篇四

我手中的这本《童年的秘密》是由意大利当代教育史上最伟大的幼儿教育思想家和改革家玛利亚。蒙台梭利撰写的,蒙台梭利一开始研究智力缺陷的儿童的心理和教育问题,后来她创办“教育之家”,致力于正常儿童的教育实验。

这本书中,蒙台梭利深刻地揭示了儿童心理发展的秘密,说明成人对儿童的阻碍和压抑是导致儿童出现心理偏差的根本原因,并通过自己在“儿童之家”的教育实践指出了正确的教育方法和疗救之方。

《童年的秘密》详尽地告诉父母,儿童的成长有着其内在的精神驱动和规律,儿童的成长需要依靠他们自身不断的有意识的、自主的、独立的与外界环境进行活动(书中称为工作)来获得。成人如果想促进儿童成长,最重要的是给他们创造一个充满爱的安全的环境,尊重并理解孩子的行为,对他们的行为尽量做最少的限制和“指导”。儿童自然会知道自己想做什么,该如何做。在一次又一次的探索中,他会逐渐成长起来。

书中还讲到许多具体的观念,比如,儿童充满精力乐此不疲地去工作(活动),只是一种内在的心理驱动,并没有任何目的。在这种工作中其能力也得到了发展。儿童对“秩序”有一种天然的敏感性,如果这种秩序被打乱,会引起他心理上的不安,甚至会引起生理上的疾病。更换保姆、脱穿衣服、移动一些物品的摆放位置等这些秩序的打乱,儿童都能敏感的感知,并做出相应的反应。儿童还喜欢重复性的活动,对于喜欢的活动,他会十分专注的、安静的反复操作进行,并在这种重复的活动中获得极大的满足感。成人绝不应该去取笑或打断孩子的工作。

我觉得蒙台梭利一生中最重大的成就,除了研制出了各种适合幼儿操作的蒙氏教具外,还有一项就是幼儿关键期的确立,配合幼儿不同的关键期进行适时的教育,这也许就是孩子们有出色表现的原因吧!对于这一点,我想任何一个蒙氏教师都是十分熟悉的。用心分析孩子出现的各种现象,孩子需要什么,我们就给他提供什么样的环境。把孩子置身于一个愉快的环境。

蒙台梭利说“这种敏感期的存在也许更清楚地表现在儿童所遇到的。障碍上,在大多数情况下儿童发脾气很可能都是由于这种敏感性……依据孩子的敏感期,适应孩子的发展规律,那么我们的教育将会有事半功倍的效果。

童年的秘密章节读后感篇五

玛丽亚·蒙台梭利是意大利著名幼儿教育家。她终生致力于智力缺陷儿童和正常儿童得研究与教育,并撰写了一批幼儿教育著作,《童年得秘密》是其中比较著名得著作。

该书是蒙台梭利对幼儿之谜得探索和解答,记录了她在学前儿童方面得研究和教育工作,阐述了幼儿教育得原则和方法。在“导论”中,蒙台梭利指出:“儿童并不是一个只可以从外表观察得陌生人。更确切地说,童年构成了人生中最重要得一部分,因为一个人是在他得早期就形成得。为儿童得利益所作得孜孜不倦和真诚得努力将使我们能够发现人类得秘密,正如科学得调查研究能使我们洞察众多得自然秘密一样。”

《童年得秘密》是一本了解儿童发育和成长秘密得最生动得著作。在书中,蒙台梭利详细而生动地描绘了儿童得生理和心理特征,揭开儿童成长奥秘得革命性观念。它让世人了解到,儿童具有丰富得潜能,但儿童只有在一个与他得年龄相适应得环境中,他得心理生活才会自然地发展,并展现他内心得秘密。而有些儿童之所以不能正常地发育和成长,主要是因为受到成年人得忽视和压抑。因此,我感受最深得是:幼儿教育得原则和方法应是理解、尊重儿童,根据儿童身心发展得规律,为儿童实现自身得潜能提供所需得帮助。

蒙台梭利教育方法也存在着一定得局限性,比如书中过分强调工作对儿童身心发展得作用,而轻视游戏得作用,把游戏仅视为闲暇时得一种快乐得消遣;过分强调教具得价值,而贬低玩具得价值;具有神秘主义和宗教色彩等等。因此,我们在学习和借鉴蒙台梭利教育理论方法得过程中,应本着一切为了孩子得宗旨,结合具体情况加以利用、改造和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