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心得体会>最新十八届六中思想汇报 学习十八届六中全会精神心得十八届六中全会心得体会(汇总7篇)

最新十八届六中思想汇报 学习十八届六中全会精神心得十八届六中全会心得体会(汇总7篇)

作者:紫薇儿 最新十八届六中思想汇报 学习十八届六中全会精神心得十八届六中全会心得体会(汇总7篇)

在日常的学习、工作、生活中,肯定对各类范文都很熟悉吧。那么我们该如何写一篇较为完美的范文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优质范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十八届六中思想汇报篇一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于xx年10月26日至29日在北京召开。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中国共产党确定的“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十三五”时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定性阶段,“十三五”规划必须紧紧围绕实现这个奋斗目标来制定。

当前,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没有变,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我国发展既面临大有作为的重大战略机遇期,也面临诸多矛盾相互叠加的严峻挑战。我们要准确把握战略机遇期内涵的深刻变化,更加有效地应对各种风险和挑战,在改革开放以来打下的坚实基础上,坚定信心,锐意进取,奋发有为,继续集中力量把自己的事情办好,不断开拓发展新境界。

建设和党的建设,确保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为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奠定更加坚实的基础。 “十三五”时期,中国发展的环境、条件、任务、要求等都发生了新的变化。认识新常态、适应新常态、引领新常态,保持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必须有新理念、新思路、新举措。

发展理念是发展行动的先导,是发展思路、发展方向、发展着力点的集中体现。要认真总结经验、深入分析问题,把发展理念梳理好、讲清楚,以发展理念转变引领发展方式转变,以发展方式转变推动发展质量和效益提升,为“十三五”时期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指好道、领好航。

通过网络和新闻的学习,我明白了大会的宗旨,旨在为我国全面推动经济社会发展转型奠定体制基础,围绕“人本、绿色、创新、协调”的主线,推进经济市场化、政治民主化、社会和谐化、生态文明化,以及价值观的先进化和多元化,这也是来几年我国发展转型的基本方略。

“十三五”规划建议,展现出了我国未来五年经济、社会、民主民生方面的发展路径与图景,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具有决定性的意义。“十三五”规划的主基调是“加快经济方式转变”,从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矛盾和问题入手,在健全市场配置资源机制、加快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破除城乡二元体制、创新公共服务体制等方面做出相应的举措。

我觉得,五中全会对我国未来几年的发展具有决定性的意义。自从“一五”计划开始实施工业化战略以来,我国的现代化进程就是一场拼体力、拼智力、拼耐力的接力赛,而此时的“十三五”更是关键的一程。只有把握过去,才能更好的展望未来。

然而,经济社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也日益凸显,如何解决这些问题不仅成为“十三五”规划的重要内容,更是完成“十三五”规划面临的巨大挑战。我们面临的不仅是机遇,更是挑战。在“十三五”期间,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核心任务,要推进我国工业化的关节点,拆除农民工市民化障碍的根本出路,扩大居民消费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进而推进城乡一体化的发展。

“十三五”体现了以人为本,深切落实了科学发展观,在集约型经济增长的基础上,逐步实现包括产业优化升级、节约能源资源、保护改善环境、分配合理、不断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在内的经济发展总体方式的历史转型。也将很好地解决两代农民工的生存生活问题。

十八届六中思想汇报篇二

敬爱的党组织:

您好!

可以看出经济体制改革仍是重中之重,是龙头,说明发展才是核心问题。其核心思想是解决政府和市场的关系,提法跟过去不同,原来市场是基础性作用,是铺垫,现在是决定性作用,是市场说了算。政府职能作为市场秩序的维护者、守夜人,更符合市场关系。由此我想到,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共同治理大中国必须始终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党章规定:中国共产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是: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奋斗。这是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于2017年10月14日通过的《中国共产党章程》新的规定。概括起来就是"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党的基本路线,是相互贯通、相互依存、不可分割的统一整体,须臾不可偏离、丝毫不可偏废,必须全面坚持、一以贯之。

党的基本路线是党和国家的生命线,是实现科学发展的政治保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是兴国之要,是我们党、我们国家兴旺发达和长治久安的根本要求;四项基本原则是立国之本,是我们党、我们国家生存发展的政治基石;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是我们党、我们国家发展进步的活力源泉。要坚持把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同四项基本原则、改革开放这两个基本点统一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任何时候都决不能动摇。否则其他改革都不能得到很好的保障,甚至一旦偏废于此就有可能让改革进度甚至方向得不到掌控。就真的会失去最最基础的力量的支持。引起中国历史上新的翻天覆地的具有很多不确定性的革命。当那时,普通百姓又要处在水深火热之中,又要苦苦探寻救国之路,又要在发展与倒退中反复,而现在经济发展了,人民受益了,并且一直受益下去,党的执政地位就在大中国的各个角落得到认可,得到维护,不容任何反党、反社会,破坏今天来之不易的各个方面都取得历史性,阶段性重大发展成果的大好局面。

党的理论一直在实践中发展,在发展中创新,一直保持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前瞻性的高度敏感,并善于总结发展实践中的经验教训,意在总结出其中的客观规律,并及时的上升到国家意志来指导中国的发展实践。相信中国的未来会更美好,只要我们都不懈努力。

汇报人:

时间:20xx年x月x日

十八届六中思想汇报篇三

十八届五中全会在京闭幕,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会议公报指出,要坚持共享发展,必须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作出更有效的制度安排,使全体人民在共建共享发展中有更多获得感,增强发展动力,增进人民团结,朝着共同富裕方向稳步前进。就此,中国共产党新闻网记者第一时间采访了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社会发展研究所所长杨宜勇。他指出,回顾历次五年发展规划,我们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都立足于民生改善。可以预见,“十三五”规划会将民生问题的关注提高到一个全新的境界,未来五年民生面临的突出问题应该得到极大改善。

杨宜勇谈到,民生不仅事关民众的基本生活质量,而且事关社会公正、社会安全以及经济内需拉动等重大事项,保障和改善民生在“五年规划”中是极其重要的内容。随着人民对于民生改善的需求越来越迫切,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远景目标具有极其重要的指导规划意义的“五年规划”与改善民生的关系将更加密不可分。因此,“十三五”规划对民生问题的关注将提高到一个全新的境界。

杨宜勇分析,“十三五规划”是在“四个全面”战略思想指导下制定的首个五年规划,必须紧密围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十三五”是前所未有的历史转折期,具有承前启后的关键作用,民生将成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不再是一个遥远的目标,而是本届规划的最终目标,必须全面实现,虽然任务比较艰巨,面临着一定的压力和难度,但是我们要知难而进,不折不扣地实现目标”,杨宜勇说。

谈及如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杨宜勇认为,落实“十三五”规划,不仅是各级政府的责任,也与每个公民、每个企业的密不可分的,我们要激发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热情,振奋全民精神,一起朝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使劲。他认为,“十三五”期间,民生面临的突出问题应该得到极大改善,备受公众关注的义务教育、延迟退休、生育政策、房产税等问题,都将成为改善和发展民生的重要着力点。

十八届六中思想汇报篇四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第一次把依法治国作为中央全会的主题,开启了法治中国建设的新征程。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关于加强法治建设的专门决定,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纲领性文件。全会就全面推进依法治国作出部署,提出了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总目标,明确了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重大任务。我们要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央的决策部署和讲话精神上来,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全会部署的各项任务,全面推进依法治国、依法治省。

马俊军:依法治国是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必由之路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总目标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就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做了完整阐述,即“适应时代变化,既改革不适应实践发展要求的体制机制、法律法规,又不断构建新的体制机制、法律法规,使各方面制度更加科学、更加完善,实现党、国家、社会各项事务治理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要更加注重治理能力建设,增强按制度办事、依法办事意识,善于运用制度和法律治理国家,把各方面制度优势转化为管理国家的效能,提高党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水平。”理解这一重要论断实质是强调,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本质上是要更加注重发挥法治在国家治理和社会管理中的重要作用,真正实现国家各项工作的法治化,依托法治的稳定性、严谨性、可预期性、可操作性,构建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的制度体系,使各方面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使各种制度的执行更加严格更加高效。因此,依法治国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必由之路。

十八届五中全会明确了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六项重大任务,排在第一位的是完善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加强宪法实施。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必须坚持立法先行,发挥立法的引领和推动作用,抓住提高立法质量这个关键。要恪守以民为本、立法为民理念,贯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使每一项立法都符合宪法精神、反映人民意志、得到人民拥护。要把公正、公平、公开原则贯穿立法全过程,完善立法体制机制,坚持立改废释并举,增强法律法规的及时性、系统性、针对性、有效性。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已经形成的新的历史条件下,科学立法要在立法的民主性、专业性、精细化、可操作性、刚性等问题上下功夫,更要在重点领域的立法取得突破,例如反腐立法。要紧紧围绕“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坚持把立法决策和改革决策更好地结合起来,落实关于“凡属重大改革都要于法有据”的精神,重大改革须谋定而后动即先立法、后行动。

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法律的生命力在于实施,法律的权威也在于实施。中国和许多国家一样是个行政主导的国家,国家法律有80%是靠行政机关来执行的,所以行政机关能否严格执法、法治政府能否建立是实现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关键所在。严格执法首先要解决政府职能定位的问题,政府不能越位、缺位、错位,要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同时更好地发挥政府作用。这就需要政府在尊重市场经济规律的前提下,政府职能定位应该是宏观调控、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公共服务、环境保护,减少对微观经济活动的干预。其次是深化行政执法体制改革,建立权责统一、权威高效的行政执法体制,解决权责交叉、多头执法、揽权诿责、有责无权等困扰行政执法体制改革多年的顽症痼疾。第三是完善行政执法程序,尽快推动《行政程序法》出台,通过行政程序提高行政效率、遏制行政、促进行政民主。

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

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公正是法治的生命线。司法公正对社会公正具有重要引领作用,司法不公对社会公正具有致命破坏作用。为此,须围绕确保依法独立公正行使审判权和检察权这个核心加快司法体制改革,完善司法权力运行机制,规范司法行为,加强对司法活动的监督,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首先,法院和检察院要摆脱受地方因素干扰办案的影响,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提出,实现省以下地方法院、检察院人财物统一管理,破解司法权地方化的困境,广东省要落实十八届三中全会和五中全会精神,尽快出台操作细则。其次,司法权的运行要遵循司法规律,法官和检察官要独立办案,由审理者裁判,由裁判者负责。同时要建立领导干部干预司法活动、插手具体案件处理的记录、通报和责任追究制度。

能否做到全民守法是衡量我国法治水平的根本标准

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法律的权威源自人民的内心拥护和真诚信仰。目前我国法治建设的最大困境就是有法律,无法治信仰,我国在结束了无法可依的时代之后进入到了有法难依的时代,因此,能否做到全民守法是衡量我国法治水平的根本标准。全民守法首先是各级党委、政府及其工作人员率先守法,以党风、政风带动整个社会形成学法尊法守法用法的良好氛围。中国共产党执政的合法地位是由宪法规定的,但是我党要坚持依法执政,各级领导干部要带头遵守法律,带头依法办事,不得违法行使权力,更不能以言代法、以权压法、徇私枉法。全民守法必须提高党员干部法治思维和依法办事能力,把法治建设成效作为衡量各级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工作实绩的重要内容、纳入政绩考核指标体系,把能不能遵守法律、依法办事作为考察干部的重要内容,发挥好官员提拔晋升这个指挥棒的作用。

刘 恒:设立行政法院推进依法行政和法治政府建设

中共十八届五中全会首次以“依法治国”为主题,为我国未来的“依法治国”之路构建了一幅蓝图,具有十分重大的历史意义。建设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核心是对行政权力的规制,即把“行政权力关进笼子里”。推进依法行政,加快建设法治政府,最核心、最直接的是设立行政法院。

设立行政法院具有现实必要性

首先,设立行政法院有利于推进法治政府建设。建设法治政府是一个需要不断向前推进的过程,也是一个需要多方合力的过程。而设立行政法院无疑是这一过程当中极具里程碑式意义的改革。从近20多年法治建设过程中得到的经验可看出,对政府权力最佳的监督途径是行政诉讼制度。行政诉讼制度为公民遭受违法行政行为的侵犯提供了有效的法律救济途径,实质上也是对行政主体、行政权力的一种监督与制约。因此,推进法治政府建设,也需要进一步确保、保障行政诉讼的权力监督与制约价值。另一方面,权力滋生的源头往往在于权力的不受监督、不受控制。而抑制滋生,也需要从其产生的源头出发——监督与制约权力。行政诉讼作为一种重要的权力监督机制,也是制度化反腐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如何进一步推进行政诉讼制度的发展,破除行政诉讼当前遭遇的地方化、行政化困境,是未来司法改革的重点。而设立独立的行政法院,则从根本上为解决这一问题提供一种有效的途径。

十八届六中思想汇报篇五

市卫生卫生局党委高度重视全会精神传达,组织中心理论组扩大会议进行了专题学习。下面,本人就卫生计生系统如何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精神谈三点体会。

全会提出,要推进健康中国建设,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建立覆盖城乡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和现代医院管理制度。这些任务的提出,是党中央站在全局的高度,高瞻远瞩,高屋建瓴,顶层设计,为卫生计生事业发展规划了宏伟蓝图,为我们奋力前进指明了正确的方向。全会强调,实现“十三五”时期发展目标,破解发展难题,厚植发展优势,必须牢固树立并切实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这五个发展理念,同样为卫生计生事业深化改革、加快建设、促进发展提供了科学的方法,成为我们谋划“十三五”和干好工作的首要遵循。

坚定信心的同时,我们也深感重任在肩。全会指出,要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理顺药品价格,实行医疗、医保、医药联动。但医改是个世界性难题,我们要认识到,现已进入深水区,留下的都是难啃的硬骨头,体制机制上的障碍难以破除,“三医”联动的格局还未形成。全会提出,要坚持共享发展,使全体人民在共建共享发展中有更多获得感。

但从我市现状来看,城乡医疗卫生资源配置不平衡现象仍较为突出,城市优质资源和优秀人才高度集中,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相对薄弱,“看病难”、“看病贵”等问题依然客观存在。全会还提出,要促进人口均衡发展,全面实施一对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政策。这对我们提升服务能力,做好优生优育工作提出了新要求。

坚持创新发展,深入推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要扎实推进公立医院综合改革,探索建立现代医院管理制度。要深入开展“双下沉、两提升”工程,积极推进优质医疗资源全面下沉。要全面实施分级诊疗制度,着力构建小病在基层、大病到医院、康复回社区的有序就医新秩序,缓解群众看病难问题。

坚持均衡发展,认真实施“全面二孩”政策。要加强政策宣传,做好政策梳理,积极推动城乡医保、就业培训、征地拆迁、生育保险等计划生育配套政策的衔接,特别是要高度重视计生特殊困难家庭的关怀。要增强服务能力,针对“全面二孩”政策实施可能到来的生育小高峰,确保母婴健康和生育秩序稳定。要建立监测预警机制,动态掌握“全面二孩”政策实施后的出生人口变动信息,及时为党委政府决策做好参谋。

坚持协调发展,切实完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要注重城乡医疗卫生事业的协调发展,进一步优化调整全市医疗卫生资源配置,全面提升市县级公立医院综合实力和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要注重民营医院与公立医院的协调发展,严格控制公立医院数量与规模,积极鼓励和引导社会资本办医,不断扩大医疗卫生服务供给,满足群众多元化、多层次的医疗健康需求。要注重中西医的协调发展,坚持中西医并重,进一步完善中医药服务体系,拓展中医药服务领域,提高中医医疗的可及性。

坚持共享发展,用心守护人民群众健康。要加强学科与人才建设,积极培育一批在省内有重要影响力的学术带头人,不断提升医疗卫生服务能力。要提升基本健康服务均等化水平,增强卫生应急和重大疾病防控能力;大力推进责任医生签约服务,当好老百姓的健康“守门人”;全面做好“国卫复评”工作,为群众创造更加美丽的生活环境。要加快信息化建设,抓紧建设人口健康信息平台和体系,为保障居民健康提供便利、可及的健康服务。

十八届六中思想汇报篇六

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是指导未来五年我国发展的宏伟蓝图和纲领性文件。我们要全面把握新的目标要求,坚持创新发展、协调发展、绿色发展、开放发展、共享发展的新理念,推动美丽乡村建设再上新台阶。确保我市美丽乡村建设持续走在全国全省前列,必须按照“创新发展、协调发展、绿色发展、开放发展、共享发展”的理念,以开放的视野、开放的心态、开放的制度设计和供给、开放的产业体系,实现赶超发展、跨越发展。

1.坚持创新发展,全面深化改革,不断激发发展活力。

一是推进农村产权制度改革,深化户籍制度改革,实现城乡要素的有序流动和优化配置,进一步繁荣农村经济。二是推进农村合作经济“三位一体”改革,加快构建以农户家庭经营为基础、合作与联合为纽带、社会化服务为支撑的立体式复合型现代农业经营体系。三是推进农业科技研发与推广体制改革,进一步强化科技、人才和智力支持。四是不断创新发展模式、拓展发展空间,促进传统农业转型升级、农村新型业态蓬勃发展、推动农民创业增收、转业增收、就业增收。

2.坚持协调发展,全面建成小康,不断增强发展整体性。

一是主动接轨“一路一带”、长江经济带建设等国家战略,加快推进现代农业示范市和现代林业示范市建设。二是着力加快市本级发展,按照建设美丽乡村示范市的目标要求,全面提升美丽乡村规划、建设、管理、经营水平。三是大力推进城乡发展一体化,突出特色小城镇发展,带动农业跨二进三、接二连三,增强农村发展内生动力。四是推动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推动基本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均等化发展,保障人民基本文化权益。

3.坚持绿色发展,全面优化环境,不断增强发展的永续性。

全面贯彻落实“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重要思想论述,坚定不移地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一是促进农业发展方式转变,大力推进现代生态循环农业试点市建设。二是促进农村居住方式转变,大力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改善工程。三是促进农民生产、生活方式转变,大力实施资源环境国情和生态价值观教育计划,全民节能行动计划。四是加强生态制度建设,建立健全农产品主产区和重点生态功能区转移支付机制,横向和流域生态补偿机制,探索实行耕地轮作休耕制度试点,建立健全用能权、用水权、排污权、碳排放权初始分配制度等。

4.坚持共享发展,全面改善民生,不断增进农民的福祉。

一是促进农民持续增收,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关于促进农民收入持续普遍较快增长的若干意见》。二是精准实施农村扶贫,深入开展低收入农户收入倍增行动,加大产业扶贫、创业就业扶持、财政金融支持等措施,切实提高低收入农户发展能力和收入水平。三是优化社会保障水平,完善以社区卫生服务为基础的城乡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提升基层医疗卫生和计生服务能力。四是创新农村公共服务供给方式,坚持普惠性、保基本、均等化、可持续方向,高公共服务共建能力和共享水平。

十八届六中思想汇报篇七

下周,十八届六中全会在北京召开,会议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对我国新时期经济、政治、社会、文化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作出了重大部署。十八届六中全会公报指出,要统筹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确保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十三五”时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定性阶段,“十三五”规划必须紧紧围绕实现这个奋斗目标来制定。当前,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我国发展既面临大有作为的重大战略机遇期,也面临诸多矛盾相互叠加的严峻挑战。

针对“十三五”规划的新目标、新理念和新部署,各界专家学者又有何看法?中国人民大学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助理研究员董天美发表了名为《“互联网+文化”将成“十三五”新的经济增长点》“十八届六中全会”系列解读,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2015年3月5日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文化产业作为最具创新潜力的产业之一在提升国家和区域综合竞争力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近年来的实践表明,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不能仅仅依靠专业人士的技术,更需要依靠科技创新成果的驱动,才能使其具有可持续的发展动力。

“互联网++文化”具有高知识性、高增值性和低能耗、低污染等特征。根据统计,2014年北京举办的第二届惠民文化消费季的短短两个月,主办方整合演出场所、电影院线、电商平台、知名书店,推出了低票价演出、电影展映、图书阅读、动漫游戏等诸多活动,累计消费金额达101.4亿元。由此可见,“互联网+文化”极大激发了大众的消费意愿,消除了各产业间的壁垒。推进文化与科技的深度融合,是培育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和产业竞争力的重大举措,是发展创新型经济、促进经济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催生新兴业态、带动就业、满足多样化消费需求、提高人民生活质量的重要途径。

“互联网+各个传统行业”并不是简单的两者相加,而是利用信息通信技术以及互联网平台,让互联网与传统行业进行深度融合,创造新的经济发展业态。它代表一种新的社会形态,即充分发挥互联网在社会资源配置中的优化和集成作用,将互联网的创新成果深度融合于经济和社会各领域之中,提升全社会的创新力和生产力,形成更广泛的以互联网为基础设施和实现工具的经济发展新形态。几十年来,“互联网+”已经改造及影响了多个行业,当前大众耳熟能详的电子商务、互联网金融、在线旅游、在线影视、在线房产等行业都是“互联网+”的杰作。

作为最具创造性的文化创意产业,在发展转变的过程中与科技成果相融合,就更不能离开互联网。根据统计资料预测到2016年底互联网文化产业占比将达到70%。中国的文化产业结构正发生巨大变化,传统文化产业的转型升级已迫在眉睫,互联网企业正在主导文化产业并购和资源整合。

要立足现有的文化创意产业基础和优势,着重在数字图书期刊出版、网络影视、网络游戏等发展较好的领域继续做强做优,发挥它们对其他领域的示范辐射作用。要鼓励互联网文化产业与文化事业、社会公共服务的有机结合,以多形式吸纳社会资本、商业资本进入公共网络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加大网络文化产业在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公共网络信息库和数据库中的合作力度。

同时扶植建立起全国在文化领域的优势龙头企业,依托龙头企业的带动作用,整合区域内文化产业资源,实现地域辐射,以此为中心完善整个产业链的布局与建设。对于同类型的小微文化企业,要采取积极的政策帮扶;对于不适应市场需求的文化企业要限期整改以备进一步采取并购联合。优势龙头企业是文化内涵的缩影,不仅对上下游产业起到带动作用,更为地区精神文化生活注入了无尽活力。文化传承与经济利益在优势龙头企业的发展中融汇交织,给本地区精神与物质文化生活提供了双重保障。

当前复杂的网络舆论环境对群众的思想文化与观念塑造起着巨大的影响,互联网文化创意产业必须着力强化网络传播效能及其文化引导实力。立足新媒介的基础优势与发展态势,大力加强在全媒体语境下的传播引导能力建设。强调电子报刊、网络广播、iptv、三网融合、移动互联网等新媒介产业在传媒体系中的创新引领地位,注重网络电视、网络音乐、网络文学、多媒体数据库等新型网络文化元素中的舆论规范引导。发挥北京、上海、深圳等具有高度集聚性和强大传播力的大城市功能,使之成为城市舆论引导、城市文化传播、城市形象构建中的支柱力量。注重重点媒体与民间网络议程的协调,增强城市舆论场的内聚力。增进政府传播的沟通渠道与效能,拓宽政府在网络平台中对民众信息公开、公共服务、舆情引导的实际效果。

营造良好的文化产业发展环境不仅可以为企业减轻思想与观念上的束缚,更可以使整个产业得以良性向前发展,有利于企业创造力的发挥。就文化企业而言,良好的发展环境包括政府宽松的政策导向、通畅的进出口流通渠道、便捷的融资服务和非垄断充分竞争的市场格局。它不仅可以让每一家企业在统一、宽松的环境下公平竞争,还可以让购买文化产品与服务的消费者得到物有所值的消费体验。决策者应该意识到,政府的干预过度往往会增加企业的成本消耗,从而打击文化企业的发展热情;而产品服务若非公众所需,也势必削弱消费者的购买热情。可见,良好的文化产业发展环境不仅有利于文化企业自身健康发展,更能够在深层次上提升居民的文化消费比重,改变文化类产品消费不足的现状,真正实现扩大内需的发展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