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方案>公安队伍建设调研方案(通用18篇)

公安队伍建设调研方案(通用18篇)

作者:ZS文王 公安队伍建设调研方案(通用18篇)

在进行调研之前,我们必须制定一个完善的调研方案,以确保我们能够获得准确的研究结果。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调研方案范文,供大家参考和学习。

公安队伍建设调研材料范文

党的建设是党的工作的属概念,又是党务工作的种概念,它是指党为保持自己的性质而从事的一系列自我完善的活动,不仅包括党务工作,还包括党的政治建设、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纪律建设和制度建设等。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关于,欢迎大家前来参考查阅!

根据会议安排,通过深入调研我局机关党建工作,对目前党建工作现状、存在问题及原因进行了分析,并就明年的党建工作进行了细致谋划。现将具体情况报告如下:

党的十九大首次把党的政治建设纳入党的建设总体布局,强调要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全面推进党的各项建设,将党的政治建设提高到前所未有的高度。从国家层面来看,今年7月,习近平总书记对中央和国家机关推进党的政治建设作出重要指示强调,中央和国家机关首先是政治机关,必须旗帜鲜明讲政治,坚定不移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坚持不懈推进党的政治建设。从省市层面来看,今年,省委组织部将党支部建设标准化工作作为基层党建工作的重中之重,大力进行推进。市委组织部按照“工作到支部,督查抓落实”的工作要求,每月开展督查和暗访,每季度开展观摩评比,督促落实基层党建重点任务,党建工作压力进一步传导到了基层。从我们县上来看,今年相继召开了全县基层党建重点任务推进会暨党支部建设标准化工作部署启动会和全县党的建设工作暨组织工作推进会,举办了全县党员管理业务培训班,压实靠牢党建工作任务。近日,中共中央印发《中国共产党支部工作条例(试行)》,这是我们党历史上第一部关于党支部工作的基础主干法规,法规一个严字贯穿始终,对党员严、对组织生活严、对支部建设从严。由此可见,要进一步加强机关党建工作重要性认识,将党建工作与业务工作同部署、同推进、同考核,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

我局机关党建工作在县委组织部和县直机关工委的精心指导下,局党组落实全面从严治党要求,以党支部建设标准化为抓手,提高政治站位,聚焦主责主业,强化担当作为,全面提升新形势下党建工作水平,以推进党建工作与业务工作深度融合为目标,强化党内制度落实和载体创新,使审计业务在党建工作统领下高效运行、快速发展,实现了凝聚合力双向提升。

(一)压实党建主体责任,以标准化建设固本强基。

一是党建主体责任落实到位。局党组把机关党建工作放在重要位置,知责、明责,支部书记深入支部抓支部工作,推动党建重点任务落实,年初以签订综合目标责任书的形式,层层明确党建责任,确保了各项任务落到实处;党组会议经常研究党建工作,党支部定期向党员大会做工作汇报,党建阵地建设和活动经费足额保障,明确党务分管领导和党务干部,扎实推进工作任务落实。二是党支部组织力得到提升。根据支部工作需要补选、增选了3名支委委员,选优配强了支部班子成员,做到结构合理、职责明确;以党员领导分管股室为基础,合理划分党小组,小组内开展结对帮带,提升审计能力;以保障“三会一课”和廉政防控责任落实为重点,修改完善审计组临时党支部管理办法,强化外派审计组临时党支部职能,战斗堡垒作用得到有效发挥。三是党支部建设标准化工作扎实推进。制定了《中共审计局党支部开展党支部建设标准化工作推进方案》,根据《甘肃省党和国家机关党支部建设标准化手册》,对照机关党支部标准化建设6个方面,27条标准,对标对表查缺补漏,规范了党支部各项日常工作流程,分板块归类整理党建资料,多角度多方位对党建工作做了细致的归纳,对规范开展的工作以制度的形式进行固化,修订完善了《党员发展制度》《党支部谈心谈话制度》《党支部组织生活会制度》《主题党日制度》等制度,使党建工作有章可循,保证了党内生活的严肃性,为发挥党组织凝聚力和战斗力奠定了基础。

(二)抓好“三会一课”,以严实标准促队伍素质提升。

一是高度重视党内制度落实,依照《关于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支部通过严格落实“三会一课”、组织生活会、民主评议党员、主题党日等制度,增强了党内政治生活的政治性、时代性、原则性、战斗性,目前已召开党员大会3次,支委会10次,上专题党课3次;开展组织生活会1次,民主评议党员2次,主题党日活动10次。以创建学习型党组织为目标,采取集体研讨、个人自学、专题调研、专家辅导等方式,开展切实有效的学习教育,全年开展集体学习48次,专题研讨4次,规范填写《党支部工作手册》、《党员记实手册》,全程记实党支部及党员活动;以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为主题,在局机关打造了2个高标准党建阵地,提升了党员教育管理水平。二是结合“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把“实”作为着力点,以举办专题辅导讲座、组织参加警示教育基地、开展结对帮扶共建、党员进社区活动和向韩玉民等先进典型学习等系列活动,开展弘扬“铁人精神”主题实践活动,教育和引导党员干部践行发扬瓜州审计精神,积极在审计项目中主动担当作为,发挥模范带头作用,争创“文明股室”,争当“先锋党员”。2018年1名党员领导被评为全市优秀党员,1名党员领导被评为全市审计机关“十佳”审计能手,5名党员被局机关评为“五手一师一典范”。

(三)树立鲜明导向,以抓党建促业务工作机制建立。

牢固树立抓党建就是讲政治、抓党建就是抓队伍、抓党建就是推动业务工作的理念,推进党建与业务工作深度融合,找准党建工作与业务工作的结合点,明确“1235”党建工作思路,创新党建载体,打造了“党建+先锋引领”、“党建+精品项目”、“党建+创新突破”、“党建+文明创建”的“党建+”模式,把党建工作融入审计业务,推动审计工作创新发展。一是每周一次专题理论学习,强化理论武装。局党组通过制定每月理论学习安排表,每周开展1次集中理论学习,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党的十九大精神、党章党规和全国、省市县重要会议精神及领导讲话作为“必修课”,引导党员筑牢“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以政治建设为统领,把坚定理想信念、对党忠诚体现在做好本职工作上,推动建设高素质专业化审计干部队伍。二是每月一次“主题党日”活动,增强了党支部活力。按照党支部建设标准化的要求,形成了《党支部主题党日活动规范》,支部主题党日在规定动作基础上,与审计机关的特点和工作实际相结合,创新形式、丰富内容,通过学习研讨、红色教育、廉政教育、志愿服务、扶贫攻坚、业务培训、岗位比武、文体活动等形式和红西路军安西战役纪念馆、廉政教育基地、义务植树、学习“铁人精神”等实践载体开展“主题党日”活动,增强了党组织活力,锤炼了党员党性修养,强化了宗旨意识和服务意识。三是每月开展总结点评,促进了党员干部作风转变。每年将党建、审计业务、审计宣传等工作任务目标按月进行分解,每月月初制定工作安排表,明确责任领导、责任人员、完成时限和具体要求。月末晾晒成绩单,进行总结、分析和点评,督促党员干部尽职尽责,扎实推进审计各项任务。四是每年开展评优树模,营造了干事创业氛围。党组为充分发挥身边典型和先进的示范、带动作用,每年开展一次先进股室、先进工作者、优秀新人、道德模范和审计能手及优秀审计项目评选活动,激励党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形成了像徐凤、张建霞等优秀党员为代表的先进典型,使职工学有榜样、赶有目标,营造了比学赶超、创先争优的浓厚氛围。

目前,我局党建工作在坚持以往好的做法基础上,按照从严治党要求和上级党组织的安排部署,扎实推进各项任务落实,但以“党建做实了就是生产力,做强了就是竞争力,做细了就是凝聚力”的标准看,还存在四个方面的差距。

一是党建工作的特色还不突出。我局作为党员人数较多的县直部门,在班子建设、队伍建设、作风建设、工作业绩等方面都走在全县前列,各项成绩的取得是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充分发挥的结果。但是,面对审计工作的新形势、新任务和新时期党的建设总要求,局机关党建工作按部就班开展,没有创新点和特色经验做法,党建品牌不突出,需要进一步细化党建工作措施,发挥党建引领作用,结合审计机关实际抓党建工作的特色还不鲜明,党建工作巨大的影响力和推动力还有待于加强。

二是党员管理还有差距。一方面在新时期党的建设全面加强的大背景下,日常个别党员埋头审计业务,在工作中很少接触党建工作,看不到党建工作在单位发展中的作用,认为党建工作是机关党务干部的任务,对党建相关工作存在事不关己的思想,缺乏责任感,党内活动被动参与的多,主动建言献策的少。另一方面党建载体作用发挥不够,比如“五好先锋示范岗”、“双评双比”两个重要载体,在实际用运中经常专注于做资料,在真评、真比上还没有做到位,在建立行之有效的长效机制,引导党员在本职岗位上主动亮身份、做承诺、树形象,自觉主动奉献、务实担当和对标先进、比学赶超方面还有欠缺。

三是党建宣传教育工作还存在短板。一方面优秀典型培树方面做得还不够,对审计一线党员先进事迹的挖掘、总结、宣传不到位,向外缺少可宣传推出的典型,向内缺少党员可学习的身边模范,不能充分发挥先进典型在队伍建设中的示范引领作用;另一方面党务干部工作能力不够强,党员思想教育工作仅仅停留在简单的说教上,缺乏凝聚力与吸引力,同时,对机关抓党建促审计的经验做法以及取得的突出工作成效总结不出来,没有形成全面系统的党建工作模式,党组织的影响力受到制约。

四是党建与业务工作深度融合还不够。目前,通过党支部建设标准化的推进,党内制度执行和党员管理日趋规范,提升党建工作水平推动审计工作创新发展是一个新的课题。怎样以党建强业务,以审计促党建,发挥好党建的最大效应,引导审计干部锻造优良作风、激发个人动能,自觉在党组织的统一领导下形成共识、凝心聚力、迎难而上,确保各项任务目标的顺利实现,做好党建与业务深度融合工作,在这方面还需要继续探索和推进。

在下一步工作中,要高站位谋划机关党建工作,按照《中国共产党支部工作条例(试行)》和甘肃省党和国家机关党支部标准化建设要求,在推进党建工作规范化、标准化的基础上,瞄准党建工作短板和不足,从解决影响和制约审计事业发展的突出问题抓起,强化党建工作措施,提升党组织的组织力和领导力,建立党支部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发挥的长效机制,打造党建与业务工作深度融合、互促共进的新模式,使党建工作的效果真正“看得到、摸得着、有实效”。

要聚焦打造机关党建品牌,提升党建工作水平,着力创建“两高一常态”服务型党组织,即:高素质审计队伍、高质量审计成果、推进监督服务常态化。建设信念坚定、业务精通、作风务实、清正廉洁的高素质专业化审计干部队伍;坚持监督和服务并重的原则,寓服务于监督之中,善于从完善相关体制机制方面提出审计建议,创造高质量审计成果;准确把握“三个区分开来”,更好履行审计监督职责,大力开展文明审计,推进监督服务常态化。同时,要深入开展“五好先锋示范岗”创建评选活动,通过“评绩效、比能力,评素质、比作风”双评双比,提升机关服务效能,助力打造“公信审计”党建品牌。

一是进一步发挥党组织的引领推广作用,实现党建带业务。坚持党建和审计业务工作深度融合,充分发挥党组织政治上核心作用和业务上保障作用,使党建品牌辐射作用向各个层面不断延伸。把党建工作的组织资源、组织优势、组织活力转化为推动工作发展的动力,促进审计项目的实施,做到党组织建设与审计项目进点同步展开,支部工作与审计项目同步实施,党建成效与审计成果同步总结,达到党建工作成效和审计项目成果相互促进、共同提升的目的。

二是进一步发挥党员的模范带头作用,实现党员带干部。党员作用发挥的好,其他干部就会跟着学,干部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就会得到充分调动,就会把全部的精力凝聚到认真履职履责,发展审计事业这个中心任务上来。因此,在实施审计项目时,要统筹安排审计人员,实行党员与非党员搭配。让党员带头服务项目、带头担任项目主审、带头啃业务“硬骨头”、带头作出“精品项目”,更好地展示党员的良好形象,增强在机关干部中的凝聚力、号召力,有效推动各项审计工作的开展。

三是进一步发挥领导干部的表率作用,实现党风带作风。领导干部是作风建设的“风向标”。在实际工作中既要当指挥员,又当战斗员,重大审计项目要亲自担任组长,碰到审计中的问题,要亲自深入一线协调处理。只有这样才能增强在干部职工中的凝聚力、感召力,带动整个机关形成你追我赶、共同进步的良好工作氛围,真正把机关党建品牌创建的过程转化为推动中心工作、服务基层群众、转变机关作风、提升单位形象的过程。

四是进一步发挥典型示范引领作用,实现先进带后进。深入开展先进典型培树工作,全面展示审计一线党员干部的风采,激发审计干部立足岗位建功立业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形成崇尚先进、学习先进、争当先进、赶超先进的浓厚氛围。积极总结提炼典型的先进事迹,深入挖掘其工作、生活和学习中的闪光点和精神内涵,从可信、可学、可复制的角度开展宣传策划,并向上级党组织推荐、宣传,进一步提升党组织的影响力。

为认真贯彻《领导干部干预司法活动、插手具体案件处理的记录、通报和责任追究规定》、《司法机关内部人员过问案件的记录和责任追究规定》和《司法人员不得与当事人、律师、特殊关系人、中介组织不当接触》这三个规定的有关要求,防止领导干部和司法行政机关内部人员违反规定干预司法活动、插手具体案件处理,确保司法机关依法独立公正行使职权,院党组要求各部门及每位干警把“三个规定”的各项要求落实到法院具体工作中去,采取有效措施确保贯彻落实到位。

一是开展专项教育,落实制度要求。宾川县人民法院在全体干警会上集中学习“三个规定”内容,认真领会精神,充分认识“三个规定”重大意义,使全体干警准确把握规定内容,加强自我约束,严格自觉遵守并认真落实各项要求,杜绝违反规定为案件当事人及其关系人传递涉案材料、打听案情和打招呼说情等现象发生,依法维护人民法院的良好形象。按照上级法院和县委政法委关于贯彻执行《领导干部干预司法活动、插手具体案件处理的记录、通报和责任追究规定》和《司法机关内部人员过问案件的记录和责任追究规定》的文件要求,每位干警都签订了《宾川县政法系统领导不干预、不插手案件办理承诺书》,要求办案人员不得与当事人、律师、特殊关系人、中介组织不当接触,影响公正办案,切实发挥其在案件办理过程中的指导作用,形成制度约束合力,确保铁规发力、制度生威。

二是加大宣传力度,争取多方支持。利用各种宣传平台积极宣传“两个规定”精神,取得社会各界的有力支持与配合,带头自觉遵守“两个规定”。通过法院官方网站、微博平台发布“两个规定”相关内容和举措,扩大社会影响力。在法院门口设立举报箱,公开举报电话,设立监督岗,主动接受人民群众和案件当事人及社会各界对宾川县人民法院落实“两个规定”监督,促进“两个规定”全面贯彻落实。

三是打消思想顾虑,如实全面记录。打消部分干警怕得罪人、怕受到打击报复等思想顾虑,根据规定建立、落实相关记录、通报和责任追究机制。对领导干部干预司法活动、插手具体案件处理的,或以组织名义向司法机关发文发函对案件处理提出要求的,或者领导干部身边工作人员、亲属干预司法活动、插手具体案件处理的,要求干警全面、如实记录并留存相关材料;对司法机关内部人员违反规定干预、说情、打探或过问案情的,或不依正当程序转递涉案材料或者提出其他要求等情况,办案人员应严词拒绝,并如实记录,做到全程留痕、有据可查,经得起法律和纪律的考验。

四是加强纪检监察,守住规定红线。一方面,从法院内部、从干警自身做起,加强司法作风建设,持续开展正风肃纪活动,真正做到“讲纪律、守规矩”,不折不扣地抓好“两个规定”中各项具体措施的落实,不违规讲人情、干预办案,更不能向其他政法部门的办案人员讲人情干预办案。另一方面,充分发挥法院纪检监察部门和廉政监督员的作用,加强内部监督和纪律约束,运用审判管理系统等有效形式,摸排本院干警在一审、申请再审等环节中插手办案或是有避不回等违反“两个规定”的情形,一经查实,将依照规定对有关人员严肃追责,强化干警红线底线意识。

经过认真学习,加大宣传力度,全院干警没有出现违反“两个规定”的情况,也没有出现其他领导违规过问案件、插手案件处理情况。

尊敬的调研组领导:

你们好!

今天,你们来到xxx调研党建工作开展情况,我代表xxx党总支对调研组的到来表示热烈的欢迎,上级领导百忙之中下基层调研党建工作,充分体现了组织对我们的关心和厚爱,必将对我们今后的工作起到极大的鞭策和鼓舞!下面我对xxx党建工作开展情况作简要汇报,如有不妥,恳请各位领导给予批评指正。

1、党组织机构:

xxx党总支下设x个党支部,分别为xxx党支部、总支部委员会设总支书记1名、组织委员、宣传委员、纪检委员、青年委员各1名。所属各支部委员会设书记1名、组织委员、宣传兼纪检委员各1名,总支设兼职政工干事1名,所属各党支部没有配备专兼职政工干事。

2、党员结构分布情况:

xxx在册人数xxx人,正式党员xx名(女党员xx人),预备党员x名,重点发展对象x名,积极分子x名。党员人数占全科职工总人数的20.1%。xxx党总支目前30岁以下党员1人,30岁—40岁党员32人,40岁—50岁党员12人,50岁以上党员xx人。初中文化程度的有x人,高中文化程度的有x人,中专文化程度的有x人,大专文化程度的有x人,本科文化程度的有5人。

1、把党史教育学习活动贯穿到全年的工作中去,要分步骤、有重点、有目标地坚持开展多层次、多形式的学习活动,通过每周五的政治理论学习和业余时间个人自学相结合的方式,开展好党史学习教育活动,提高思想认识,不断提升党员干部的党性修养。通过形势任务教育、党课学习、政治理论学习、知识竞赛、结合工作实际开展专题讨论等形式,提高学习效果,同时,还要利用党员政治理论学习,组织全体党员继续深入学习领会党的十九大及历届全会精神实质,促使党员干部不断增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和看齐意识,抓好“十四五”开局之年,做到学以致用,将精神实质融会贯通于安全生产实践之中,更加积极主动地立足岗位做贡献。

2、要落实好两个主体责任,要坚持一手抓生产,一手抓党建,认真落实党内“三会一课”、民主评议党员、党务公开等制度,以党支部为单位按时开展好主题党日活动,做到生产与党建工作同谋划同推进。加强对党支部工作的指导与督促,支部班子成员也要积极主动地提高党务工作的理论水平和工作能力,紧紧围绕生产经营工作需要,加强学习型、服务型党组织建设。

3、抓好入党积极分子、发展对象的培训工作,定期为他们上党课,让他们更多地参与到组织生活中来,重视党员传帮带工作,把思想进步、工作积极、成绩突出的职工群众吸引到党组织中来,形成强大的凝聚力。同时按照控制总量、优化结构、提高质量、发挥作用的总体要求,根据上级党组织的安排及时选派发展对象参加党前培训,严格按照程序做好党员发展工作。

4、重视思想疏导和心理疏导对促进安全生产的重要作用,针对职工的思想动态和关心的问题,有效的开展好思想政治工作,积极开展思想引导,汇聚正能量,将舆论宣传、精神文明建设与生产经营实际有机结合起来,认真做好群众来信来访工作,强化信访接待责任制,妥善处理好各类问题及矛盾,为努力完成全年各项工作任务提供可靠的思想保证。

5、要坚持开展党风廉政警示教育活动,班子成员要带头坚持学习矿纪委下发的每旬案例,党支部每季度召开1次党风廉政分析会,同时,要从管理制度建设上筑牢反腐防腐堤坝,促进班子成员抓分管工作的同时抓思想作风建设,深刻理解党风廉政建设工作的紧迫性、重要性,做到将党风廉政建设同业务工作同部署、同落实、同考核,预防和减少违法违纪事件的发生。

6、加强通讯报道员队伍建设,多与宣传部沟通举办一些通讯写作方面的培训,不断提高通讯员的新闻视野和新闻写作水平,通过选树先进典型,大力宣传先进集体、劳动模范、先进个人和优秀党员等各类先进集体、先进典型事迹和职工的闪光点,积聚正能量、弘扬正能量,不断激发全体干部职工立足本职,学习先进、赶超先进的热情。

7、严格按照上级党组织要求,认真做好民主评议党员和组织生活会工作,针对评议中反映出来的问题,及时提出整改措施,积极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总结经验,找出差距,提高思想认识,明确努力方向。

8、严格会议制度,推行党务公开,支部委员会每月开会研究支部主要工作,部署下月工作,对照规定应予以公开的党务工作内容,全部于党务公开栏进行公示,如三支队伍、党费收缴等情况。

9、党政工团要齐心协力,创造性地开展工作,要了解职工群众的所思、所想、所诉、所求,切实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力所能及地帮助他们解决实际困难,确保群众满意,提升凝聚力。工会组织要充分发挥好自身优势,不断提高职工操作技能,培养技术能手,针对性地组织各类岗位练兵和技术比武活动,引导职工立足本职岗位,对标一流,力争一流。团组织要不断激发广大青年勤学知识、苦练本领、投身实践的热情,要坚持党建带团建,加大团组织“推优”工作力度,为党组织输送新鲜血液,为我矿稳定发展培养和储备后继人才。

今年,我们着力打造“红色领航、多彩党建”的特色品牌,其中,“红色领航”是指我们始终坚持党的领导,加强党的建设,不断强化把方向、管大局、保落实的领导作用,突出党建红色引领、激活党员红色细胞,“多彩党建”是指各党支部在上级党委的统一领导下,聚焦自身业务特点,充分发挥党支部战斗堡垒作用,努力打造各具特色的多彩党建品牌。同时构建“1+x”联络片党建模式,以“1”家党建工作成熟的党支部与“x”家党建工作一般的党支部组成党建联络片。通过“老带新、强带弱,党员同管、活动同办、资源同享”举措,大力挖掘各党支部创新潜力和能量,激发全体党员创新主动性,不断提升党建工作水平,强化党建引领,发挥支部作用,提升组织力量,实现党建与生产经营深度融合、互促共赢。

采用日常考核与不定期抽查相结合的方式,从支部自身建设、组织制度健全、政治思想建设、党风廉政建设、工作目标计划等几个方面进行考核,对党支部的考核工作采取“听”、“查”、“问”的方法进行:

“听”:主要听取各支部书记对党建工作的述职报告,支部书记定期以书面形式向总支报告支部的党建工作情况。

“查”:考查看各支部的年度工作计划、“三会一课”开展情况、学习资料、学习记录、组织生活会情况等相关资料。

“问”:抽查支部的部分党员,问一问支部开展相关活动的情况,看工作是否落实;问一问存在的问题的整改处理情况,看工作成效。

考核具体项目:

1、党支部班子健全,支委分工明确,认真履行职责。

2、每月至少召开一次支委会,每季度至少召开一次党员大会,统一支部党员的思想,研究支部工作,并有记录。

3、党支部认真组织政治理论学习,每季度至少给党员及入党积极分子上一次党课,进行党的知识及党风党纪教育,并有讲稿及讲课记录。

4、党支部每半年召开一次组织生活会,剖析党员的思想问题,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有详细记录。

5、党支部班子有解决自身问题的能力,出现问题能及时解决,矛盾不上缴。

6、党支部利用各种宣传阵地,积极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矿党政相关要求,宣传稿件等按规定完成。

7、党支部积极组织参加各类大型活动,如知识竞赛、技术比武,演讲比赛等,并取得好成绩。

9、党支部按时按标准收取党员交纳的党费,并按时上缴。

10、党支部认真落实入党积极分子的培养、考察工作,培养人定期与培养对象谈话,按要求填写考察登记表,手续完备。

11、党支部在拟发展、讨论、报批预备党员及办理预备党员转正工作中,严格把关、报批及时、手续完备、基础材料符合组织要求。

12、党支部工作手册记录规范。上级党组织所下发的各类文件、材料、资料等汇总装袋,按目录完整存放。

13、党支部班子成员清正廉洁,没有以权谋私和违纪违法行为。

考核结果要排名排序,并在一定范围内公布,并作为年底评优评先的参考依据。

一、党建工作机制不健全,一方面缺乏有针对性、可操作性的基层党建制度。另一方面管理机制不配套,制度过时,制度不健全,党建工作内容不丰富。

二、基层党组织活动形式比较单一,缺少创新,吸引力和凝聚力不够,部分党组织对党员的思想教育缺乏针对性,教育内容枯燥,方式方法单一,缺乏生机和活力。

三、党建工作的载体创新不够,基层党建工作无特色。主要表现在思想认识不到位,基层党建工作不同程度地存在“上面说一说,中间传一传,下面听一听”的现象,部分党员重业务轻党建的思想还较为根深蒂固,党建工作摆不上应有的位置,即使抓党建工作也是被动应付,缺乏搞好基层党建工作的责任和激情。

四是基层党组织的党务干部本身承担较多的业务工作,造成无时间、无精力去抓党务工作,同时,党务干部参加培训少,走出去的机会少,部分党务干部缺乏必要的党务知识,对新形势、新任务下的党务工作难以适应。

下一步我们的党建工作主要从以下几方面来做,一是进一步健全和完善党建工作机制,对于已经形成长效机制的党建工作。要以制度的形式固定下来,这样能够提升规范化水平,同时还要提升制度的执行水平,确保党建工作更具有成效。二是继续加强对党员的先进性教育。一方面重点抓好党的理想、信念和服务宗旨的学习教育,组织党员重新学习《党章》、党的各项路线方针政策,另一方面重点抓好学习实效,注重将学习教育与实际工作联系起来,增强学习教育的效果,让学习落实到具体工作上来,体现在工作成效、思想进步上。三是在学习教育的基础上,不断创新党内生活新形式,多出去走一走,看一看,比如组织开展义务劳动,去图书馆开展党日活动,参观革命圣地,增强党员参加组织生活的积极性和吸引力。四是加强业务工作和党建工作深度融合,彻底告别“两张皮”现象,业务工作要干,党务工作也要搞,继续完善党建管理办法和细则,结合考核制度等党建工作制度,细化党组织工作职责,达到党建工作目标明确,内容清楚、职责分明、便于组织、易于管理。

为认真贯彻三个规定的有关要求,防止领导干部和司法行政机关内部人员违反规定干预司法活动、插手具体案件处理,确保司法机关依法独立公正行使职权,院党组要求各部门及每位干警把“三个规定”的各项要求落实到法院具体工作中去,采取有效措施确保贯彻落实到位。

一是开展专项教育,落实制度要求。xx县人民法院在全体干警会上集中学习“三个规定”内容,认真领会精神,充分认识“三个规定”重大意义,使全体干警准确把握规定内容,加强自我约束,严格自觉遵守并认真落实各项要求,杜绝违反规定为案件当事人及其关系人传递涉案材料、打听案情和打招呼说情等现象发生,依法维护人民法院的良好形象。按照上级法院和县委政法委关于贯彻执行《领导干部干预司法活动、插手具体案件处理的记录、通报和责任追究规定》和《司法机关内部人员过问案件的记录和责任追究规定》的文件要求,每位干警都签订了《xx县政法系统领导不干预、不插手案件办理承诺书》,要求办案人员不得与当事人、律师、特殊关系人、中介组织不当接触,影响公正办案,切实发挥其在案件办理过程中的指导作用,形成制度约束合力,确保铁规发力、制度生威。

二是加大宣传力度,争取多方支持。利用各种宣传平台积极宣传“两个规定”精神,取得社会各界的有力支持与配合,带头自觉遵守“两个规定”。通过法院官方网站、微博平台发布“两个规定”相关内容和举措,扩大社会影响力。在法院门口设立举报箱,公开举报电话,设立监督岗,主动接受人民群众和案件当事人及社会各界对xx县人民法院落实“两个规定”监督,促进“两个规定”全面贯彻落实。

三是打消思想顾虑,如实全面记录。打消部分干警怕得罪人、怕受到打击报复等思想顾虑,根据规定建立、落实相关记录、通报和责任追究机制。对领导干部干预司法活动、插手具体案件处理的,或以组织名义向司法机关发文发函对案件处理提出要求的,或者领导干部身边工作人员、亲属干预司法活动、插手具体案件处理的,要求干警全面、如实记录并留存相关材料;对司法机关内部人员违反规定干预、说情、打探或过问案情的,或不依正当程序转递涉案材料或者提出其他要求等情况,办案人员应严词拒绝,并如实记录,做到全程留痕、有据可查,经得起法律和纪律的考验。

四是加强纪检监察,守住规定红线。一方面,从法院内部、从干警自身做起,加强司法作风建设,持续开展正风肃纪活动,真正做到“讲纪律、守规矩”,不折不扣地抓好“两个规定”中各项具体措施的落实,不违规讲人情、干预办案,更不能向其他政法部门的办案人员讲人情干预办案。另一方面,充分发挥法院纪检监察部门和廉政监督员的作用,加强内部监督和纪律约束,运用审判管理系统等有效形式,摸排本院干警在一审、申请再审等环节中插手办案或是有避不回等违反“两个规定”的情形,一经查实,将依照规定对有关人员严肃追责,强化干警红线底线意识。

经过认真学习,加大宣传力度,全院干警没有出现违反“两个规定”的情况,也没有出现其他领导违规过问案件、插手案件处理情况。

为认真贯彻《领导干部干预司法活动、插手具体案件处理的记录、通报和责任追究规定》、《司法机关内部人员过问案件的记录和责任追究规定》和《司法人员不得与当事人、律师、特殊关系人、中介组织不当接触》这三个规定的有关要求,防止领导干部和司法行政机关内部人员违反规定干预司法活动、插手具体案件处理,确保司法机关依法独立公正行使职权,院党组要求各部门及每位干警把“三个规定”的各项要求落实到法院具体工作中去,采取有效措施确保贯彻落实到位。

一是开展专项教育,落实制度要求。宾川县人民法院在全体干警会上集中学习“三个规定”内容,认真领会精神,充分认识“三个规定”重大意义,使全体干警准确把握规定内容,加强自我约束,严格自觉遵守并认真落实各项要求,杜绝违反规定为案件当事人及其关系人传递涉案材料、打听案情和打招呼说情等现象发生,依法维护人民法院的良好形象。按照上级法院和县委政法委关于贯彻执行《领导干部干预司法活动、插手具体案件处理的记录、通报和责任追究规定》和《司法机关内部人员过问案件的记录和责任追究规定》的文件要求,每位干警都签订了《宾川县政法系统领导不干预、不插手案件办理承诺书》,要求办案人员不得与当事人、律师、特殊关系人、中介组织不当接触,影响公正办案,切实发挥其在案件办理过程中的指导作用,形成制度约束合力,确保铁规发力、制度生威。

二是加大宣传力度,争取多方支持。利用各种宣传平台积极宣传“两个规定”精神,取得社会各界的有力支持与配合,带头自觉遵守“两个规定”。通过法院官方网站、微博平台发布“两个规定”相关内容和举措,扩大社会影响力。在法院门口设立举报箱,公开举报电话,设立监督岗,主动接受人民群众和案件当事人及社会各界对宾川县人民法院落实“两个规定”监督,促进“两个规定”全面贯彻落实。

三是打消思想顾虑,如实全面记录。打消部分干警怕得罪人、怕受到打击报复等思想顾虑,根据规定建立、落实相关记录、通报和责任追究机制。对领导干部干预司法活动、插手具体案件处理的,或以组织名义向司法机关发文发函对案件处理提出要求的,或者领导干部身边工作人员、亲属干预司法活动、插手具体案件处理的,要求干警全面、如实记录并留存相关材料;对司法机关内部人员违反规定干预、说情、打探或过问案情的,或不依正当程序转递涉案材料或者提出其他要求等情况,办案人员应严词拒绝,并如实记录,做到全程留痕、有据可查,经得起法律和纪律的考验。

四是加强纪检监察,守住规定红线。一方面,从法院内部、从干警自身做起,加强司法作风建设,持续开展正风肃纪活动,真正做到“讲纪律、守规矩”,不折不扣地抓好“两个规定”中各项具体措施的落实,不违规讲人情、干预办案,更不能向其他政法部门的办案人员讲人情干预办案。另一方面,充分发挥法院纪检监察部门和廉政监督员的作用,加强内部监督和纪律约束,运用审判管理系统等有效形式,摸排本院干警在一审、申请再审等环节中插手办案或是有避不回等违反“两个规定”的情形,一经查实,将依照规定对有关人员严肃追责,强化干警红线底线意识。

经过认真学习,加大宣传力度,全院干警没有出现违反“两个规定”的情况,也没有出现其他领导违规过问案件、插手案件处理情况。

按照党委工作部署,调研组对全系统党建工作进行了调研。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此次调研活动,是对近年来党建工作开展情况的一次全面总结回顾,也是把调研贯穿于主题教育全过程的具体落实措施。为将调研活动抓紧抓实,调研组紧紧围绕党委确定的重点调研课题,对调研工作进行了专题部署,明确了工作要求和工作措施。调研组深入基层单位,采取蹲点了解、跟班作业、解剖麻雀、座谈交流等方式,对党的建设情况进行了再总结、再梳理、再查摆,较为全面地了解掌握了党建工作现状,找准了存在的问题,为下一步深化党的建设提供了依据。

通过调研了解,总体上看,近年来党的建设取得了较为明显的进步,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水平得到全面提升。主要有以下4个方面特点:

(一)党建工作基础进一步牢固。狠抓以“基本教育、基本制度、基本队伍、基本动作”为主要内容的“四个基本”建设,不断夯实了党建工作基础。一是党员教育更加扎实。深入开展学党章、学党史、学党的经典著作“三学”活动,将“三学”内容纳入到各级党委理论中心组、干部晋升培训、党日党课必学必考范围,坚定了广大党员理想信念,增强了对党组织的认同感、归属感。加大对民主集中制、严格党内组织生活等党建理论的学习研究,各级先后x次邀请党建专家进行辅导,依托优秀教员库和远程教育累计授课x次,通过开设党员领导干部党建理论研究“点将台"形成了一大批党建理论文章,为党建工作深入开展奠定了理论基础。二是党建制度更加完善。研究制定了党委、支部工作规则以及党委理论中心组学习制度、党委务虚制、党代表任期制、选拔任用领导干部票决制等一系列规章制度;基层单位也结合工作实际,不断健全完善各类制度规范,上下逐步形成了层次清晰、类别齐全的一整套基本制度。三是书记党员队伍建设更加有力。实行党务工作者分级培训制度,机关定期对基层党委书记,特别是新任党委书记进行集中培训,各基层单位每年对支部书记以及党务工作者轮训一遍,全面提升书记队伍素质能力。严把党员"入口关",制定了《发展党员工作九项制度》、《发展党员票决工作实施办法》,严格了党员发展标准和程序,规范了党员发展工作。四是党内生活更加规范。制定了x级x类组织生活规范,编印了《党组织生活学习资料汇编》、《各类党的会议流程图解及注释》等参考资料,拍摄制作了党组织生活示范片,下大力气推动了党内组织生活制度规范落实。坚持从最基本的动作入手,坚持不懈地抓好了党员亲手缴纳党费、党内互称同志、党员入党宣誓等党内基本动作的养成,广大党员党性观念和党员意识不断增强。

(二)各级领导班子建设更加有力。一是组织建设进一步健全。认真落实党委和支部建设有关要求,全面规范了党委全委会、常委会以及基层党委、党支部、党小组、团组织等各级党团组织设置。严格落实党的代表大会制度,组织召开了第二次党代会,选举产生了新一届党委班子。各基层单位也全部召开党代会或党员大会,完成了换届选举工作。制定出台了基层党支部考评帮建实施场法,坚持每年对基层党支部督导检查一遍,全面评定一遍、重点帮建一遍,有效提高了基层党支部建设水平。二是议事决策进一步规范。牢固树立“先立规、后议事”的工作理念,各级党委、支部对本级党组织议事范围、原则、程序和要求进行了全面规范。定期基层党委会议记录进行调阅,基层单位定期调阅所属基层支部的会议记录,加强了对各级党组织议事决策情况的督导检查。建立并严格落实党委务虚制度,定期对事关中心工作和建设发展的方向性、重大性问题进行分析研究,不断提升党委班子统筹全局、驾驭的能力。三是作风建设进一步加强。下大力气解决“四风”问题,全面加强各级领导班子、领导干部和领导机关作风建设。制定了党委加强作风建设“十项规定”和《关于减轻基层负担提高机关效能的意见》,规范了表彰奖励工作、住房管理、车辆配备使用、装备经费管理以及厉行节约、制止浪费等xx项规章制度。近年来,机关精简会议x个、文件x份,清理评比达标表彰项目x个、超标公务用车x辆,压缩“三公”经费近x万元。

(三)党内民主建设得到不断推进。一是深化了民主机制建设。积极探索落实党代表任期制的有效途径,建立了党代表提案提议、列席会议、调查研究等制度,充分发挥党代表参政议政作用。研究制定了《选拔任用领导干部票决工作实施办法》,对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实行投票表决;在基层党委全面推行了重大事项票决制,党委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水平不断提升。二是规范了权力运行。强化集体领导,凡重大决策、重要干部任免、重大项目安排和大额度资金使用等均由集体讨论决定,并实行党委决策“三不一末”制度,坚决反对和防止个人或少数人说了算。紧紧抓住“人、财、权”等重点环节,先后完善了经费管理、大宗物资采购、干部选拔任用等一系列规章制度,切实做到了按制度、按程序管权、花销、用人、办事。不断完善反腐倡廉工作形势季度分析研判制度、领导干部报告个人有关事项和拟提拔干部财产申报抽查制度,切实加强了对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各级领导班子坚持每年召开高质量民主生活会,做实了谈心交心,深入进行批评与自我批评,开展积极健康的思想交锋,有效加强了党内监督。三是拓宽了党务公开渠道。认真落实党内情况通报制度,党委作出重大决策和工作部署前,坚持广泛征求党员意见和公号“老秘带你写材料”编辑建议,问计问策于职工。在信息网主页设立书记信箱,健全完善了党务公开实施办法,细化党务公开目录,规范党务公开内容、范围、方式和渠道,各级党组织对本级班子重大决策、重要工作部署以及涉及党员切身利益的敏感事项,主动向党员公开,接受监督,提高了工作透明度。

(四)引领保证中心作用充分发挥。坚持抓党建、带队伍、促中心,在推动中心工作、完成重大任务、强化队伍建设上,凸显了党建工作成效。各基层党组织依托结对共建党支部,不断深化党建联创联建,形成了党建互促共赢的良好局面。广大基层党员充分发挥与职工联系紧密的优势,开展“党员访谈制度”、“红色走访日”等主题党日活。在重大任务中,各级大力倡导“一名党员就是一面旗帜,一个战位就是一份责任,一项任务就是一种使命”的理念,广泛成立党员先锋岗、党员突击队,组织广大党员开展表决心、挑应战,有效激励了广大党员立足本职、顽强拼搏、建功立业。在队伍建设中,各单位注重发挥党员党员主人翁意识,尊重保障党员主体地位,有效调动了广大党员参与全面建设的积极性,使党员真正成为了带动青年团员、凝聚队伍力量的骨干和模范。两年来,先后涌现出xxx等一大批先进党员代表,实现了“点亮一盏灯,照亮一大片”的效果。

虽然党建工作整体水平有了长足进步,但通过调研来看,仍然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主要表现在:

一是党建制度落实质量有待于进一步提高。在调研中发现,各项制度的执行落实仍存在着不到位、打折扣的问题。出现这个问题,就制度本身来讲,有一些制度原则性的要求多,操作性的程序少,不便于基层单位实施,因此执行落实的效果也不是很好;从各级党组织来看,有些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对党建工作重视不够,对一些制度,容易落实的就愿意落实,需要下力气的就不愿落实,导致制度落实方面时紧时松、打折扣。

二是党内组织生活有待于进一步规范。一些单位在落实组织生活方面,仍存在着为落实而落实的问题,注重形式上的走过场,真正依靠组织生活管理教育党员、解决实际问题的效果还不够十分明显,党内生活庸俗化、行政化、随意化的问题普遍存在。另外,部分基层党支部由于工作任务比较繁重,党员难以集中,组织生活制度落实不够经常、不够到位,影响了支部整体建设水平。

三是党务工作者能力有待于进一步增强。近年来,我们持续加大培训力度,基层党务工作者的业务能力有了一定程度提升,但整体来看,一些党务工作者的理论素质、业务能力与工作需求还有一定差距,直接影响了本单位党建工作水平。尤其是一些基层支部书记,在任书记前没有经过专门的党务培训,缺乏党务经验和实践锻炼,“不会干、干不好"的问题依然存在。

四是党员民主意识有待于进一步提升。近年来,各级在党内民主制度建设方面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建立完善了一些机制,但方之不相适应的是,党员落买制度的自觉性、行使民王权剂的葛识还有所欠缺,影响了党内民主建设的发展。客观方面原因在于,多年来的传统是过于强调组织本位,自觉不自觉地忽视了党员的主体地位,重组织要求轻党员权利;主观方面原因在于,部分党员包括个别领导干部主动行使民主权利、捍卫民主权利的意识不强,甚至不知道自己有哪些权利、如何行使民主权利。

下步工作中,建议党委“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为抓手,不断提升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

(一)继续抓牢“四个基本”建设,不断夯实党的建设基础。以深化“三学”活动为载体,不断加强党课教育,重点抓好党章、党史、理论知识以及中国梦的学习,坚定党员党员理想信念。加强支部书记队伍建设,推行基层党支部正副书记任职资格准入制,实行考核合格持证上岗;严格党员标准、发展程序和工作纪律,严把党员“入口关”;探索建立处置不合格党员机制,畅通党员“出口关二认真贯彻落实《党支部工作条例》,完善党委支部议事规则,严格按照标准执行“一单三制”、党内互称同志、党员主动缴纳党费等基本动作和基本环节,健全完善党内生活考评帮扶机制,切实提高落实党内生活制度的自觉性、持续性。

(二)突出抓好民主集中制建设,不断提升党组织生活质量。将2019年确定为民主集中制建设年,全面开展民主集中制专题教育,提高贯彻民主集中制的能力;进一步规范党委(支部)议事决策范围,严格议事决策原则、程序和要求;抓好党委务虚制、重大事项票决制、“三不一末”等制度的落实。持续开展党内生活现状大调查活动,准确把握各级党组织在“坚持民主集中制、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严格党内生活、党性原则基础上的团结”状况,分析存举问题,制定整改措施,并有计划、有步骤的抓好整改落实。进一步理顺和规范党代会、全委会和常委会之间的关系,认真研究贯彻民主集中制方面的新情况新问题,坚持以解决问题为导向,建立健全民主集中制配套制度建设,积极探索民主集中制在新形势下有效实现的形式和途径。

(三)突出抓好作风建设,不断提高党组织自身建设水平。紧抓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两个重点,采取实地查看、一线问卷、群众评议等形式,组织开展作风建设"回头看"活动,切实解决作风建设中的问题;认真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及实施细则精神,完善党委减负提效工作意见,推动改进作风常态化、制度化发展。大力弘扬批评与自我批评之风,重点提高批评他人的质量,积极倡导班子成员和广大党员在党的会议上对组织和个人提出批评。继续抓好选拔任用干部票决、党务公开、党代表提议提案等制度的落实,抓住容易滋生腐败问题的薄弱环节和关键岗位,完善制度规范,加强制约监督,提高权力运行透明度。

(四)突出抓好党内民主建设,不断激发党建活力。深入贯彻《党员权利保障条例》,推行党员旁听基层党委(支部)会议、党代表列席同级党委有关会议等做法;抓党内激励关怀帮扶、党代表任期制等落实;继续深化党员身份提示、规范党内称谓、党员承诺服务等做法,增强党员荣誉感、归属感和认同感。支持和鼓励各级党组织与地方广泛开展联创联建,共同提升党蛆织服务发展、服务民生、服务群众、服务党员的能力水平;牢固树立“党团建设一盘棋”思想,深入开展党建带团建,探索建立团的代表大会制度。

为全面分析我院基层党建工作状况,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期间,曾就基层党建工作机制进行专门调研,并形成了《基层党建机制调研报告》。今年11月11日、18日,郑建民书记又分别主持召开了系部党总支、支部和机关、后勤、教辅各联合党支部书记座谈会,听取基层党建情况汇报,并就有关问题进行了深入研讨。

党员人数:截止2009年10月,全校共有党员299人,正式党员229人,预备党员70人(教职工3人,学生67人)。其中,在职教工党员148人,占全体党员比例为49.5%,占全院教职员工比例为56.92%,;学生党员99人,占全体学生比例为5.5%;离退休党员42人,占全体党员比例14.53%。

组织设置:目前学院党的基层建制主要有4个党总支(经济系、管理系、法律系、外语系)、10个总支下设党支部、8个直属党支部。直属党支部除培训部支部外,均为由多个部门组成的联合党支部。

党务工作人员配备:在在职党员支部中,四系设专职党总支书记或副书记各1人,委员、下设党支部书记及委员都是兼职。基础部和机关、教辅、后勤各党支部所有人员均为兼职。(离休、退休党支部书记和委员由离退休人员担任)。

多年来学院基层党组织活动正常开展、内容比较丰富、形式也比较多样,取得了一定成绩,为学院中心工作的推进提供了有力保障,基层党建工作的总体态势是好的。在开展基层党建工作中,也取得了一些基本经验:

(一)重视组织建设。近年来,从有利于开展组织活动、有利于部门之间工作联系、有利于发挥支部在部门工作中的作用、符合高校管理规律等角度,对各系部的组织设置进行了不断的探索,均设置了总支部,配备了专职书记或副书记,对推动系部党建工作以及加强对学生工作、辅导员工作的管理起到了积极作用。

(二)重视联系实际。各党总支、党支部大都能联系实际,围绕学院中心工作和部门中心工作开展党建,并形成了一些特色,发挥了党组织宣传群众、凝聚力量、推动工作的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另外,有些支部还充分发挥自身优势,积极开展有特色的活动,如图科党支部与北蔡阳光驿站结对服务;后勤党支部关心流动党员管理;机关支部与贫困学生开展扶贫结对工作;等等。

(三)重视基础工作。近年来针对党员发展、组织生活、党员教育管理等出台了18项规范性规章制度,积极开展支部达标工作,各支部的基础工作逐步规范。特别是各系学生党支部,建立了比较完整的党支部工作档案,党员发展更加规范、“三会一课”制度得到了一定落实。

(四)重视形式多样。特别是在党员政治理论学习方面,通过观看录象、听讲座、参观访问、影视观摩、网络学习等形式,使党员教育形式更加多样,效果有了新的改善。另外,有的支部还针对学生特点,对网络党建进行了积极探索。

当然,我们也必须看到,与学院发展的要求、与党对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党的基层建设的要求相比,我院党建工作还存在较大的差距,存在一些明显的薄弱环节。

(一)学生党员发展工作还需要进一步加强。目前,我院学生党员比例在。2008年第17次全国高校党建工作会议上的统计,全国高校学生党员比例为8%(2009年7月1日《光明日报》发布从教育部获悉的信息)。另据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信息网2007年7月2日发布的信息,全国本专科大学生党员比例为。

8.16%,研究生党员比例为41.83%。教育部网站发布中共云南高校工委资料表明云南省高校本科党员比例为20.39%。上海本科生党员比例为12.1%,其中许多高校比例达15%左右,毕业班党员比例在有的高校达25-30%。复旦本科生党员比例为15.8%。上海交大学生党员比例为30.1%。华师大本科生14.4%。上师大本科生12.7%。上海金融学院10%。二工大8.6%。外贸10.63%。民办东海职业学院2009年4月学生党员比例高达24.5%。可见,我院学生党员发展工作还需要进一步加强。

(二)党建工作与部门工作联系还不够紧密。各支部(除图科支部外)大都反映,党的工作如何与部门中心工作紧密结合,还需要进一步探讨,特别是要从体制、机制上探讨一些新的举措。目前,专职党总支、支部书记反映工作重心主要是党务或学生工作,很难围绕部门中心抓党建;而联合支部兼职书记反映各部门工作职责、任务差别比较大,党务工作很难与各部门工作紧密融合。

(三)联合党支部开展集中活动存在一定困难。联合党支部跨多部门,各部门工作内容、性质不同,人员也比较多,党员集中开展组织活动比较困难,组织生活难以保障。

(四)分党务工作者素质不能适应发展要求。主要是许多兼职党务干部缺乏党务工作经历,又很少有机会参加相关业务培训,对基层党建工作的内容、方式等了解不够。在行政工作与党务工作间,兼职支部书记往往觉得精力不够,绝大部分精力都花在了本部门的行政工作上,抓党务工作的力度不够,党建工作很难深入。同时,党务工作责、权、利之间的关系还比较模糊,考核方式不够科学,党务工作压力不够,导致部分党员干部重行政、教学,轻党建,甚至不太愿意做党务工作。

(一)加大党员培养发展力度。根据我院办学方向和学生培养目标的特点,要进一步加强在学生中发展党员工作。要注意不断激发并努力保护好学生的政治热情,在确保质量的前提下,不断提高学生党员比例。加强对积极分子的教育培养,把主动申请入党、基本素质良好、有培养前途的学生尽可能纳入培养体系。进一步明确并完善团组织推优、党员与群众评议、党支部把关、党办监督审查、党委审批的发展程序,确保发展质量。建立党员后续考察、教育制度,不断提高学生党员素质。

(二)完善基层党支部设置。中组部、国家教委颁发的《普通高等学校基层组织工作条例》第十条规定:“机关、后勤等部门的党支部一般按部门设置。”《上海市高等学校实施〈中国共产党普通高等学校基层组织工作条例〉的办法》第十九条规定:“凡有正式党员3人以上的单位应建立党支部。”同条还规定:“应尽量减少联合党支部的数量。”根据这些规定,结合我院实际和发展需要,要从便于党员参加活动、便于党支部发挥作用的角度出发,对联合党支部设置进行调整。目前,除监察室、基建处、工会等三个部门党员不足3人外,其余各部门党员都在3人以上,可以考虑单独成立党支部。

(三)明确基层党建工作职能和作用。党的十七大报告和十七届四中全会《决定》明确指出,党的基层组织的主要作用是推动发展、服务群众、凝聚人心、促进和谐。学院基层党组织建设要认真落实这一要求,在基层党建工作中,努力贴近学院和部门中心工作,找准推动科学发展的着力点;努力关注群众的利益诉求和发展需求,找准服务群众的着力点;努力构筑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的宽阔平台,找准凝聚人心的着力点;努力提高发现矛盾、化解矛盾的能力,找准促进校园和谐的着力点。各党总支、党支部要积极参与决策、带头执行、有效监督,真正成为基层单位的战斗堡垒。加大对支部工作的考核力度,把完成党务工作任务的情况,作为工作实绩考核的重要内容。

(四)规范基层党组织生活。认真研究十七届四中全会《决定》关于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的有关新举措新要求的制度落实,形成、完善新的制度体系。在坚持各种党内生活制度的基础上,根据各支部特点,努力丰富活动内容、拓展活动载体、创新活动方式。积极倡导各党总支、党支部在开展独立的组织活动的同时,积极开展不同层面、不同范围的联合活动,如机关与教师之间、相邻支部之间、教工与学生之间等开展联合活动,做到有分有合、相互学习、相互借鉴、共同提高。学院努力为各类联合活动提供条件。

(五)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进一步探索完善党员在各岗位发挥作用机制,如设立党员先锋模范岗、实行挂牌上岗、党员承诺制等,激励党员在工作中起到模范带头作用。坚持实行党员民主评议,完善评议方式和程序,加强对党员的考核。加强对党员的教育,创造条件成立党员活动室、健全党课制度、培训制度等。健全党内评优、激励、关怀、服务、帮扶机制,从思想、工作、生活上关心党员。

(六)加强党建基础工作。各支部都要重视基础工作,建立完整的工作档案。要充分利用现代电脑和网络技术,建立健全的电子档案和信息库,优化基础管理。坚持开展基层支部达标活动,根据《决定》完善达标指标体系,并严格按照指标体系规范党支部工作。

为推动全市基层党建工作扎实开展,确保基层组织建设年活动取得实效,市委从相关部门抽调16人组成四个基层党建调研组,深入9个县(市、区)、52个市直党委、66个基层党组织,组织召开基层党组织书记座谈会16个,座谈212人次,发放1100张调查问卷,对全市乡村、街道社区、机关事业单位、国企及“两类”组织等不同领域基层党建工作开展了深入调研。

中小学校长队伍建设情况调研方案范文

本次调研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通过深入调查研究,了解中小校长(含幼儿园园长,下同)队伍基本情况、持证上岗和培训需求情况,进一步掌握全市中小学校长队伍建设现状,为创新校长培训及校长队伍建设的体制、机制,促进我市基础教育均衡发展提供政策依据。

3、近两年举办校长培训班的情况;

本次调研采用全面统计、问卷调查与抽样调查相结合的方式进行。

1、数据统计由各县(市、区)教育行政部门组织实施。要求填报中小学校长基本情况统计表、持证上岗情况统计表、培训情况统计表(见附件1、2、3),并逐级汇总上报。具体程序为:各县(市、区)统计完后,将数据上报市教师教育院干部培训科(20xx年10月15日前完成)。

2、问卷调查由县(市、区)教育局教师管理部门委托校长培训机构办理。问卷填写人员构成为:教育局教师管理(人事)科(处)1人,培训机构1人,校长(幼儿园、小学、初中、高中)各1人,共6人填写。

3、抽样调研由是教师教育院组织部分专业教师和工作人员进行,主要采取听汇报、召开座谈会、抽查学校、问卷调查等方式。各样本县(市、区)教育局分管科室领导或校长培训部门负责人汇报中小学校长基本情况;培训基地建设及师资资源建设情况;校长培训的基本经验、主要作法、存在的困难及改进措施。座谈会分两个小组进行,第一组请教育行政部门分管领导、校长代表、培训部门负责人参加。第二组请教师代表参加。具体要求由调研组明确(调研座谈会访谈提纲见附件5)。

调研抽取的样本单位是瓯海区、瑞安市、苍南县、文成县、永嘉县(见附件4)。

1、准备阶段(6月26日——8月31日)。研究确定调研内容和重点,制作调研方案、调查问卷等。

2、调研阶段(9月1日——10月15日)。深入基层,通过座谈、查阅资料、问卷调查等方式,广泛听取意见,全面了解中小学校长队伍基本情况、持证上岗情况、培训需求、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3、总结阶段(10月16日——12月30日)。整理汇总调研材料,形成。

调研报告。

20xx年1月上旬——2月中旬,召开各调研小组座谈会,交流调研情况,汇总调研结果,形成阶段性调研报告;20xx年3月30日前,完成调研总报告。

调研小组由**市教育局教师教育办公室、**市教师教育院工作人员及部分专家组成。

统计表格和调查问卷,由各县(市、区)教育局教师管理(人事)科(处)从**市教师教育院网/上下载。10月15日前,请各县(市、区)教育局教师管理部门将统计汇总表和调查问卷加盖公章,用快递邮件寄送**市教师教育办公室。同时将统计表格和问卷的电子版用电子邮件发送至e-mail:plg9298@或通讯地址:**市教师教育院(市第2实验中学校内)干部培训科,邮编325000联系人:电话:(659298)88132971(传真;88132972)。

附件3、20xx—20xx年校长培训情况统计表(样表)。

附件5、座谈会访谈提纲。

**(附件1、附件2、附件3、附件4)。

信息产业人才队伍建设调研方案

在日复一日的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对书信都再熟悉不过了吧,书信是人们表达情感的一种特别方式。你知道书信怎样写才规范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信息产业人才队伍建设调研方案,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为贯彻落实全国人才工作会议精神,实施"优先发展信息产业"的战略目标,实现信息产业由大到强的转变,根据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发展是第一要务、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的科学判断,开展信息产业"人才强业"战略规划研究。为做好此项工作,特组织有关部门对信息产业人才队伍建设情况开展专题调研。调研工作方案如下:

根据信息产业发展的需要,结合信息产业人才特点,分析研究信息产业"由大到强"对人才的需求,系统掌握信息产业人才队伍建设现状,了解人才队伍建设面临的突出问题和困难,提出进一步加强信息产业人才队伍建设的政策措施,制定信息产业人才强业战略规划。

各省市信息产业主管部门,行业协会,直属单位,各集团公司,研究院所及相关单位。

请各有关单位组织力量,根据本通知要求,对当地及本单位信息产业人才队伍建设工作开展调查研究,通过重点调研和个案分析,总结人才队伍建设方面的成功经验,研究分析人才工作面临的问题和困难,提出对信息产业人才队伍建设的意见和建议,并形成有针对性的调研分析报告。我部将组织信息产业人才队伍建设研讨、交流会。

(一)高度重视,加强组织领导。

信息产业人才情况调研工作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对了解和掌握信息产业人才队伍建设的现状,进一步加强产业人才队伍建设具有重要的意义。各地区、各部门要高度重视,加强对调研工作的领导,精心组织和筹划,保证调研工作的顺利实施。

(二)求真务实,确保调研质量。

要本着实事求是、求真务实的精神,扎实深入地做好各项调研基础工作,确保调研数据的完整、准确。要注意发现问题,认真分析问题和总结问题,借鉴成功经验,为加强信息产业人才队伍建设和促进产业发展,提出切实可行的建议和措施。

(三)突出重点,保证调研进度。

此次调研工作时间紧、任务重,各单位接到通知后要尽快组织启动调研工作。为保证调研进度,在调研过程中要突出工作重点,讲求工作方法,高效率、高质量的完成调研工作。

加强公安队伍建设调研

当前,在加快改革开放,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新形势下,公安队伍的思想政治工作出现了很多新情况、新问题。面对新形势,如何带出一支“政治合格、业务精通、作风优良、执法公正”的队伍,切实加强和改进公安思想政治工作,就成为公安机关亟待解决的一个实际问题。

一、芒市公安局队伍现状**公安局现有***近年来,芒市公安机关先后开展了****活动,从“人要精神、物要整洁、说话要和气、办事要公道”的基本要求,到全面提高队伍战斗力的“大练兵”活动,芒市公安局队伍建设取得了明显的成效。主要表现在:一是队伍纪律作风有了明显改变,很少发现举报投诉民警违法、违纪和服务态度的信访情况;二是“立警为公、执法为民”的思想观念进一步树立,公正文明执法和执法质量进一步提高;三是服务经济建设的意识增强,服务态度、服务质量有了明显进步。

但是,当前也有少数民警的思想状况不容忽视,对当前公安工作和队伍建设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突出方面:一是部分民警敬业精神不强,缺乏立足岗位建功立业的意识和干劲,工作不求有功,但求无过;二是少数民警学习不自觉,素质提高缓慢。有的民警学习的目的是混文凭,混学历,而不是学知识,学能力。少数民警队政治理论学习很少,法律业务钻研得不深,结合实际运用得更少,满足于一知半解,满足于现有经验;三是部分民警宗旨观念不牢,为人处事、执法办案以管人者自居,在接到群众报警、求助和到基层单位检查工作时,态度生硬、办事推诿,伤害了群众感情,疏远了警民关系;四是少数部门和民警法制观念淡薄,违反程序办案的现象仍然时有发生。

二、原因分析。

公安思想政治工作之所以存在上述问题,有着多方面的因素,是复杂的内外比因素相互交织制约影响的结果,其产生的主要原因是:

(一)受市场经济负面影响,少数民警的价值观发生扭曲。

目前,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期,人们的思想观念和价值取向正发生着多方面的变化,呈现出多元化的趋向,反映在公安队伍上,必定会给一些民警带来不良影响,民警的价值观也呈现出多元化趋向。可以说,社会环境发生了巨大变化,对民警的思想也产生了潜移默化的影响,客观上增加了公安思想政治工作的难度。

(二)思想政治工作方法单一,针对性不强,缺乏规范和指导。针对新形势下的思想政治工作,目前仍是说得多,做得少,新的方法不多,仍以工作会议替代了政治教育,行政命令替代了思想工作,新办法、新招数不多,缺乏渗透性和思想政治工作的亲和力。公安思想政治工作的重点在基层,但由于缺乏统一的工作规范,缺乏强有力的指导,很多基层思想政治工作者面对新情况、新问题,往往感到无所适从,如何有效开展思想政治工作是公安机关普遍感到困惑的问题。

(三)激励竞争机制仍需不断完善。

近年来,我们虽然先后实行了绩效考核等队伍管理长效机制,有效地激发了队伍活力,取得了明显成效,但在目标设臵、奖惩兑现、落实力度上仍存在一定的不足,未能充分激发民警的工作热情。宣传典型、弘扬正气力度不够,对先进典型只注重了发现、培养,在宣传典型、发挥先进典型的导向性和激励作用方面做得还不够。

(四)存在认识偏颇。

由于业务工作是硬指标,上级要求紧、考核多,容易立功受奖,因此,大多数民警的主要精力都放在了业务工作上,这样就导致队伍中普遍存在着重业务工作、轻思想工作的倾向。

三、对策建议。

(一)加强思想政治建设,牢固树立执法为民的思想观念。

公安机关是武装性质的国家治安行政力量,是人民民主专政的重要工具,要高度重视思想政治工作,始终把政治建警放在首位,确保这只队伍政治上永远合格。坚持政治建警,首要的就是要加强队伍的政治理论学习,以理论上的清醒确保政治上的坚定。要针对多元化文化对公安队伍的影响和冲击,坚持不懈地用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武装广大民警的头脑,用大道理引导小道理,使广大民警切实增强政治敏锐性和政治鉴别力,在思想上、行动上与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永葆人民警察忠于党、忠于祖国、忠于人民、忠于法律的政治本色。坚持政治建警要把增强与人民群众的感情作为最基本的、经常性的教育来抓,夯实执法为民的根基。少数公安民警对群众缺乏感情是导致民本思想不牢、执法不公不严的重要因素。不解决与人民群众的感情问题,就无法解决公安机关为谁执法、为谁服务、如何执好法、如何服好务的问题。公安民警只有对群众怀有深厚感情,工作中才能有强烈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才能把群众的事当成自己的事办,才能真正把人民群众的呼声作为第一信号,把人民群众的需要作为第一选择,把人民群众的利益作为第一考虑,把人民群众的满意作为第一标准。因此,必须教育广大民警牢固树立群众至上的观念,牢固树立以民为本的思想,把增进公安民警与人民群众的感情作为公安思想政治工作的一项基本内容,引导广大民警将对群众的朴实感情上升为警察的基本职业道德和职业荣誉感,体现为具体的警务工作责任制。

(二)加强领导班子自身建设,努力建设过硬班子。要按照政治坚定、开拓创新、团结协调、廉洁勤政的要求,努力建设过硬班子,以领导班子的表率作用,带动公安队伍建设。一是要讲政治、讲大局,把思想政治建设放在班子建设的首位。要坚持用科学理论武装头脑,牢固树立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形成正确的权力观、地位观和利益观,自觉抵御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等腐朽思想和不良风气的侵蚀,经得起各种风浪的考验;二是要开拓创新,做事业发展的带头人。班子成员要有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用于挑战自我,敢于面对困难和阻力。对公安工作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要以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的精神,认真进行研究,创造性地开展工作;三是要襟怀坦荡,精诚团结。要按照民主集中制的原则,对班子成员的工作进行细化分工,既明确具体,又相互协作,重大问题坚持集体研究,形成顾大局、讲团结、比奉献、谋发展的工作氛围;四是要树立良好警风,做到廉洁勤政。班子成员要经常按照廉洁自律的要求,对照检查自己。工作圈内,坚持建功立业为人民;生活圈内,坚持一身正气拒腐蚀;五是要严格落实各项制度,规范领导班子建设。要严格落实领导干部责任追究制度、述职述廉制度和谈话制度,普遍开展经济责任审计,强化领导干部的廉洁从政意识,全面实行竞争上岗制度,规范领导干部交流工作,推行干部任期制。

(三)严格公安教育训练,不断提高公安民警的综合素质。

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对公安队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当前,民警整体素质不高是制约公安队伍建设和公安工作发展的“瓶颈”。民警在执法工作中存在的一些偏差和违规违法问题,大多数是由于素质不高造成的。这些年,公安机关由于培训的实效性和针对性不强,培训与民警自身的发展进步没有挂钩,导致培训的效果欠佳,今后,教育训练应积极贯彻落实《公安机关人民警察训练条令》,与民警的晋职晋衔结合起来,与基层实战单位的备战备勤结合起来。要积极探索时间短、见效快、质量高的培训途径,在总结近年来教育培训经验的基础上,针对不同警种、不同层次,指定并落实针对性、实用性的培训方案,采取军事化管理方式,并聘请上级领导业务骨干、专业教师授课,提高培训的品位和层次。教育培训要着眼于实战需要,做到学以致用,提高民警的实战本领,要积极推进科技强警战略,大力实施人才战略,着力提高公安工作现代化水平,积极应对当前实用技术型、智能型犯罪日益突出、侦查难度加大的问题,要在民警中大力倡导“终生学习”理念,鼓励民警自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从书本中学,在实践中学,通过理论学习指导工作实践。

(四)统一公安队伍的纪律要求,建立配套完善的管理监督制度。

公安队伍之所以会发生这样那样的问题,既与公安工作的性质、特点密切相关,同时也与教育、管理、监督不力密切相关。要解决公安队伍存在的问题,首先必须严格管理、严格教育。要加强对民警的宗旨观念教育、理想信念教育、法律和文化知识教育,加强业务技能培训,不断提高民警的政治素质、业务素质和实战本领,最大限度地减少民警的违法违纪问题;其次要严格监督,严肃法纪。领导班子要经常深入基层检查督促工作,直接听取下去群众对民警的意见,发现问题要及时提醒、及时解决;纪检督察部门要变事后查处为事先防范为主,把预防民警违法违纪的关口前移。要进一步健全完善警务公开制度,不断提高公安工作的透明度,更加广泛、更加有效地接受社会各界和广大人民群众的监督;第三要在从严治警的同时,坚持依法治警。要以国家公务员管理条例、人民警察法和人民警察内务条令为依据,认真贯彻落实公安民警能力素质标准和录用、奖惩、纪律标准,以及任职、晋升标准等。要严格执行人民警察录用制度,切实严把“进口”关,从源头上保证公安队伍的基本素质。要坚持经常性的督查和严肃查处违法违纪案件相结合,认真纠正公安执法活动中出现的侵民、扰民、伤民等问题。要敢于坚持原则、敢于碰硬,以对人民群众高度负责的精神来处理违法违纪案件,做到发现一起严肃查处一起,绝不姑息迁就、包庇护短,努力预防和减少违法违纪案件的发生。

(五)建立配套完善的警务保障机制,落实从优待警的相关举措。

要坚持把解决民警思想问题、作风问题、工作问题与解决民警政治、经济待遇和实际生活困难相结合,凝聚警心,调动广大民警干事创业的工作热情。一要在民警的政治待遇上多给予考虑。积极探索建立一系列选拔任用领导干部的新机制、新举措,注重在公安工作和队伍建设的实践中考察、识别和提拔干部,提高政治待遇,对在业务工作和队伍建设等方面做出贡献的要及时记功表彰;二要切实做好后勤保障工作,努力保障办案经费,增加必要的装备,特别是涉及到民警自身防护的装备一定要保证;三要关心民警生活,经常了解民警的家庭、思想状况,帮助他们解决实际困难,切实提高民警的物质生活待遇;四要采取措施,积极保障公安民警正当执法权益。

当前,在加快改革开放,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新形势下,公安队伍的思想政治工作出现了很多新情况、新问题。面对新形势,如何按照***同志在全国“20公”上提出的要求,带出一支“政治合格,业务精通,作风优良,执法公正”的队伍,切实加强和改进公安思想政治工作,就成为公安机关亟待解决的一个实际问题。

一、队伍现状。

以重庆市**县为例,该县位于四川盆地东南部、重庆西北部,唐长安四年(公元704年)建县,因境内“小**山”而得名,是国际主义战士邱少云的故乡和蜚声中外的**龙的发祥地。全县幅员面积1334平方公里,辖33个乡镇,人口81万。维护**社会政治稳定的公安队伍,到2005年,全局现有民警350人,大学文化程度100人,占28.57,大专文化199人,占56.85,中专32人,占9.1,高中18人,占5.1。除局领导外,有主任科员80人,占22.85,副主任科员189人,占54,科员66人,占18.85,办事员5人,占1.42。近年来,公安机关先后开展了“三项教育”、整肃警风警纪的“五条禁令”的贯彻执行,从解放思想的“贯彻十六大,全面建小康,公安怎么办”的大讨论,“立警为公,执法为民”、“公正执法树形象”的教育整顿,从“人要精神,物要整洁、说话要和气、办事要公道”的基本要求,到全面提高队伍战斗力的“大练兵”活动,公安队伍建设取得了明显成效。主要表现在:一是民警队伍纪律作风有了明显改变,非凡是贯彻执行“五条禁令”以来,无一例违例事件的发生。很少发现举报投诉民警违法、违纪和服务态度的信访情况。二是“立警为公,执法为民”的思想观念进一步树立,公正文明执法和执法质量进一步提高。三是服务经济建设的意识增强,服务态度、服务质量有了明显进步。

但是,当前也有少数民警的思想状况不容忽视,对当前公安工作和队伍建设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突出方面:一是部分民警敬业精神不强,缺乏立足岗位建功立业的意识和干劲,工作不求有功,但求无过。二是少数民警学习不自觉,素质提高缓慢。有的民警学习的目的是混文凭,混学历,而不是学知识,学能力。少数民警对政治理论学习得少,法律业务钻研得不深,结合实际运用的更少,满足于一知半解,满足于现有经验。三是部分民警宗旨观念不牢,为人处事、执法办案以管人者自居,“四粗四难”的顽症仍不同程度地存在。在接到群众报警、求助和到基层单位检查工作时,态度生硬,办事推诿,伤害了群众感情,疏远了警民关系。四是少数单位和民警法制观念淡薄,违反程序办案的现象仍然时有发生。

二、原因分析。

公安思想政治工作之所以存在上述问题,有着多方面的因素,是复杂的内外部因素相互交织制约影响的结果,其产生的主要原因是:

(一)受市场经济负面影响,少数民警的价值观发生扭曲。

目前,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期,人们的思想观念和价值取向正发生着多方面的变化,呈现出多元化的趋向,反映在公安队伍上,必须会给一些民警带来不良影响,民警的价值观也呈现出多元化趋向。可以说,社会环境发生了巨大变化,对民警的思想也产生了潜移默化的影响,客观上增加了公安思想政治工作的难度。

(二)思想政治工作方法单一,针对性不强,缺乏规范和指导。

针对新形势下的思想政治工作,目前仍是说的多,做的少,新的方法不多,仍以工作会议替代了政治教育,行政命令替代了思想工作,新办法、新招数不多,缺乏渗透性和思想政治工作的亲和力。公安思想政治工作的重点在基层,但由于缺乏统一的工作规范,缺乏强有力的指导,很多基层思想政治工作者面对新情况、新问题,往往感到无所适从,如何有效开展思想政治工作是公安机关普遍感到困惑的问题。

(三)激励竞争机制仍需不断完善。

近年来,公安机关虽然先后实行了绩效考核、等级治理等队伍治理长效机制,有效地激发了队伍活力,取得了明显成效。但在目标设置、奖惩兑现、落实力度上仍存在一定的不足,未能充分激发民警工作热情。宣传典型、弘扬正气力度不够。对先进典型只注重了发现、培养,在宣传典型、发挥先进典型的导向性和激励作用方面做的还不够。

(四)存在熟悉偏颇。

由于业务工作是硬指标,上级要求紧,考核多,轻易立功受奖,因此,他们的主要精力都放在业务工作上,这样就导致队伍中普遍存在着重业务工作,轻思想工作的倾向。

三、对策建议。

(一)加强思想政治建设,牢固树立执法为民的思想观念。

公安机关是武装性质的国家治安行政力量和刑事执法力量,是人民民主专政的重要工具,要高度重视思想政治工作,始终把政治建警放在首位,确保这支队伍政治上永远合格。坚持政治建警,首要的就是要加强队伍的政治理论学习,以理论上的清醒确保政治上的坚定。要针对多元文化对公安队伍的影响和冲击,坚持不懈地用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武装广大民警的头脑,用大道理引导小道理,用主流文化消解亚文化的负面影响,使广大民警切实增强政治敏锐性和政治鉴别力,在思想上、行动上与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心保持高度一致,永葆人民警察忠于党、忠于祖国、忠于人民、忠于法律的政治本色。坚持政治建警要把增强与人民群众的感情作为最基本的、经常性的教育来抓,夯实执法为民的根基。少数公安民警对群众缺乏感情是导致民本思想不牢、执法不公不严的重要因素。不解决与人民群众的感情问题,就无法解决公安机关为谁执法、为谁服务,如何执好法、如何服好务的问题。公安民警只有对群众怀有深厚感情,工作中才能有强烈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才能把群众的事当成自己的事办,才能真正把人民群众的呼声作为第一信号,把人民群众的需要作为第一选择,把人民群众的利益作为第一考虑,把人民群众的满足作为第一标准。因此,必须教育民警牢固树立群众至上的观念,牢固树立以民为本的思想,把增进公安民警与人民群众的感情作为公安思想政治工作一项基本内容。引导民警将对群众的朴素感情上升为警察的基本职业道德和职业荣誉感,体现为具体的警务工作责任制。

(二)加强领导班子自身建设,努力建设过硬班子。

要按照政治坚定,开拓创新,团结协调,廉洁勤政的要求,将各级公安机关的领导班子建成硬班子,以领导班子的表率作用,带动公安队伍建设。一要讲政治、讲大局,把思想政治建设放在班子建设的首位。要坚持用科学理论武装头脑,牢固树立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形成正确的权力观、地位观和利益观,自觉抵御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等腐朽思想和不良风气的侵蚀,经得起各种风浪的考验。二是要开拓创新,做事业发展的带头人。班子成员要有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勇于挑战自我,敢于面对困难和阻力。对公安工作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要以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的精神,认真进行研究,创造性地开展工作。三要襟怀坦荡,珍视团结。要按照民主集中制的原则,对班子成员的工作进行细化分工,既明确具体,又相互协作,重大问题坚持集体研究,形成顾大局、讲团结、比奉献、谋发展的工作氛围。四要树立良好警风,做到廉洁勤政。班子成员要经常按照廉洁自律的要求,对照检查自己。工作圈内,坚持建功立业为人民,为人民干实事,谋福利;生活圈内,坚持一身正气拒腐蚀;交际圈内,要耐得住艰苦,抗得住诱惑,守得住小节,筑牢拒腐防变的思想道德防线,努力做到一身正气,两袖清风。五要严格落实各项制度,规范领导班子建设。要严格落实领导干部责任追究制度、述职述廉制度和谈话制度,推行引咎辞职和责令辞职制度,普遍开展经济责任审计,强化领导干部的廉洁从政意识。全面实行竞争上岗制度,规范领导干部交流工作,推行干部任期制。

(三)严格公安教育练习,不断提升公安民警的综合素质。

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对公安队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当前,民警整体素质不高是制约公安队伍建设和公安工作发展的“瓶颈”。民警在执法工作中存在的一些偏差和违规违法问题,大多数是由于素质不高造成的。这些年,公安机关由于培训的实效性和针对性不强,培训与民警自身的发展进步没有挂钩,导致培训的效果欠佳,今后,教育练习应积极贯彻落实《公安机关人民警察练习条令》,与民警的晋职晋衔结合起来,与基层实战单位的备战备勤结合起来。要积极探索时间短、见效快、质量高的培训途径,在总结近年来教育培训经验的基础上,针对不同警种、不同层次,制定并落实针对性、实用性的培训方案,采取军事化治理方式,并聘请上级领导业务骨干、专业教师授课,提高培训的品位和层次。教育培训要着眼于实战需要,做到学以致用,提高民警的实战本领。要积极推进科技强警战略,大力实施人才战略,着力提高公安工作现代化水平,积极应对当前实用技术型、智能型犯罪日益突出、侦查难度加大的问题。要在民警中大力倡导“终生学习”理念,鼓励民警自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从书本中学,在实践中学,通过理论学习指导工作实践。(四)统一公安队伍的纪律要求,建立配套完善的治理监督制度。

公安队伍之所以会发生这样那样的问题,既与公安队伍的工作性质、工作特点密切相关,同时也与教育、治理、监督不力密切相关。要解决公安队伍存在的问题,首先必须严格治理,严格教育。要加强对民警的宗旨观念教育、理想信念教育、法律和文化知识教育,加强业务技能培训,不断提高民警的政治素质、业务素质和实战本领,最大限度地减少民警的违法违纪问题。其次要严格监督,严厉法纪。各级公安机关的领导要经常深入基层检查督促工作,直接听取辖区群众对民警的意见,发现问题及时提醒、及时解决;公安机关的内部监督部门要变事后查处为主为事先防范为主,把预防民警违法违纪的关口前移。要进一步健全完善警务公开制度,不断提高公安工作的透明度,更加广泛、更加有效地接受社会各界和广大人民群众的监督。第三,要在从严治警的同时,坚持依法治警。要以国家公务员治理条例、人民警察法和人民警察内务条令为依据,认真贯彻落实公安民警能力素质标准和录用、奖惩、纪律标准,以及警官的任职、晋升标准等。要严格执行省级统一考录人民警察制度,切实严把“进口”关,从源头上保证公安队伍的基本素质。要坚持经常性的督查和严厉查处违法违纪案件相结合,认真纠正公安执法活动中出现的侵民、扰民、伤民等问题。要敢于坚持原则、敢于碰硬。以对人民群众高度负责的精神来处理违法违纪案件,做到发现一起严厉查处一起,决不姑息迁就、包庇护短,努力预防和减少违法违纪案件的发生。(五)建立配套完善的警务保障机制,落实从优待警的相关措施。

要坚持把解决民警思想问题、作风问题、工作问题与解决民警政治、经济待遇和实际生活困难相结合,凝聚警心,调动广大民警干事创业的工作热情。一要在民警的政治待遇上多给予考虑。积极探索建立一系列选拔任用领导干部的新机制、新举措,注重在公安工作和队伍建设的实践中考察、识别和提拔干部,提高政治待遇,对在业务工作和队伍建设等方面做出贡献的要及时记功表彰。二要切实做好后勤保障工作,努力保障办案经费,增加必要的装备,非凡是涉及民警自身防护的装备一定要保证。三要关心民警生活,经常了解民警的家庭、思想状况,帮助他们解决实际困难,切实提高民警的物质生活待遇。四要采取措施,积极保障公安民警正当执法权益。警察是和平年代人身危险性最高的职业。目前我国法律对警察执法行为的保护较为分散笼统,没有根据警察职业特点的立法非凡保护,更没有可具体操作的条款。建议增设对袭警行为的非凡处罚条款,增加对辱骂、恶意投诉民警行为的处罚规定,维护民警人身安全和执法权威。要设立专门机构,及时受理和处置侵犯民警权益的案件,真正为民警主持正义。

关系活动创造良好的基础和前提。其次,要加强与外部的沟通联系,争取各种组织、团体和公众的支持与协助。要与地方党委、政府和上级公安机关保持密切联系,经常听取他们对公安工作的意见,争取理解支持;要加强与执法执纪监督员和民间社团的联系,定期了解社会大众对公安工作的意见和要求,发动和组织公众参加队伍监督和社会治安工作;要深入社区、农村,宣传公安队伍建设和公安工作情况,宣传安全常识,帮助解决群众的困难。第三,要加强公安宣传工作,巩固扩大宣传阵地,不断提高公安宣传工作的覆盖面和社会影响力。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刊、网络等大众传播工具,介绍公安工作情况,推行警务公开,促进公安机关、公安民警与公众之间的相互了解;运用事实和法律影响、说服公众,修正其不恰当的看法、观念和行为,最终使公安民警与公众之间的态度、行为和观念相统一,使公安工作真正得到社会公众的理解和支持。要充分利用大众传媒,大力宣传公安机关在维护稳定、打击犯罪、服务群众、抢险救灾等工作中所取得的重大成效,主动引导社会舆论。要严格执行“五条禁令”,持之以恒地抓好内务条令、练习条令和即将颁布实施的纪律条令的贯彻落实,健全各种执勤执法规范,从最基本的行为准则抓起,加强养成教育,形成公安队伍良好的职业风范。要抓紧制定相关规定,积极组织实施公安机关非凡是派出所等“窗口”单位的统一外观标识建设,以方便人民群众,抓住以人民群众满足为标准的这个基本点,抓住以人为本,全面塑造、提高、发展民警的这个新生点,来做好正规化建设这篇大文章。

某区公安局队伍建设调研报告

1.古官名,星官名2.今指检察机关或法院依法对民事、刑事案件进行侦查和审判。三、司法,又称法律适用,通常是指国家司法机关及其司法人员按照法定权限和法定程序处理案件的专项活动。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关于,欢迎品鉴!

纪检监察干部队伍在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中肩负着重要的职责。纪检监察干部队伍的素质如何决定着纪检监察工作的效率和质量,影响着纪检监察作用的发挥,关系到人民群众对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的信心。据基层调研发现,部分基层纪检监察干部履职与全面从严治党要求和坚持“无禁区、全覆盖、零容忍”“重遏制、强高压、长震慑”要求有一定差距。

(一)干部思想不稳定。基层尤其是乡镇纪检干部思想不够稳定,产生不满情绪。日常工作任务繁重,纪检监察干部工作很辛苦,从事的工作往往又是“栽刺不栽花”“出力不讨好”,日常容易因工作而得罪人。在本乡镇怕自己管严了、限制多了,会成为完成工作目标任务的“绊脚石”,影响当地党委政府工作业绩,从而产生“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心态,对可查可不查的事件便不了了之。经济待遇也不高,与某些部门干部相比,收入差距大;在政治待遇方面,干部交流机会少,提拔机会更少。

(二)队伍建设不完善。乡镇纪委目前虽然配备了纪委书记、副书记、纪检专干及纪委委员,但纪委副书记、纪检专干、纪委委员都是兼职,他们大部分时间都从事当地党委、政府其他工作,不钻研纪检监察工作业务,查办案件更是无从下手。派驻纪检组,目前派驻的一般只有一个组长,没有其他工作人员,发挥不了监督执纪问责职能作用,影响了纪检监察各项职能的发挥。

(三)业务素质不全面。随着全面从严治党向基层延伸、向纵深推进,纪检监察机关监督执纪问责任务越来越艰巨。而在实际工作中,许多基层乡镇纪委书记是从其他行业和部门调任或提任过来的,没有具备纪检监察业务知识,更没有案件查办能力和水平,缺乏专业人才,执纪能力滞后,协调能力不强,直接影响着纪检监察工作的开展。

(一)认识存在误区。一些乡镇(或基层单位)形成以经济利益为导向的工作机制,重经济发展,轻党员、干部的教育、管理。个别党政主要领导认为惩处了其管理和使用的党员、干部,就等于给其脸上抹黑,影响自己任内的政绩,对基层纪委、纪检组工作特别是案件查办工作重视、支持不够;乡镇纪检监察干部除纪委书记专职外,副书记、专干及纪委委员都是兼职,履行监督执纪问责主业的责任心不够强,党性原则不强,怕得罪人,监督执纪问责工作“失之于宽,失之于松,失之于软”。

(二)体制机制不畅。监督制约不力造成工作力度较弱,当前的基层纪检监察组织机构和治理体制决定了乡镇纪委必须接受同级党委的领导,而且乡镇纪委书记是副科级配置,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乡镇纪委全面履行监督执纪问责工作的力度和质效。另一方面乡镇纪委书记都承担有一定的包村经济工作、脱贫攻坚、惠农民生等中心工作任务,又必须接受政府一把手的领导。既要接受他们的领导又要对他们进行监督,开展工作难度大。

(三)业务能力不强。乡镇纪检干部非专业人员较多,岗位培训机会少,业务知识技能得不到有效提升,知识结构单一,协调能力不强,真正能“战斗”的更少,执纪监督方式方法滞后,业务素质参次不齐。加之多数是“半路出家”,对法律、审计、财经等专业知识了解不深,纪检监察理论和业务水平低,开展监督执纪问责工作有心无力,纪委委员角色意识虚化。

(四)“三转”不够到位。虽然各级纪检监察机关紧跟中央步伐,大力推进“三转”,但部分乡镇纪检监察干部“人专职不专”“名专实不专”,工作中仍存在职能泛化、事事参与、职责弱化等不良现象,加之一些乡镇的人员职务等调整变化太快,导致难以有足够的精力和能力去真正履行纪检监察职能。

(一)强化思想政治教育。要结合纪检监察干部队伍的思想和工作实际,大力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思想政治教育,以正确的权力观、地位观、利益观教育为核心,引导广大纪检监察干部坚定信心,增强斗志,把思想统一到中央关于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的决策部署上来。同时要抓好自身廉政教育。做到自重、自省、自警、自励,努力成为党风廉政建设和拒腐防变的楷模,成为党员干部在廉洁自律方面的模样。

(二)加强业务知识培训。采取走出去的办法,有计划地选派纪检监察干部到上级机关参加业务知识培训、跟班轮训和参与办案,提升“实战”能力。对新从事纪检监察工作的同志,除搞好岗前培训外,还需经常举办业务培训,促其加快从不懂到较懂到精通的进程,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和业务能力,使每个纪检监察干部都能成为业务精通、知识全面的多面手,从而增强纪检监察干部队伍履行职责的能力、驾驭全局的能力、科学决策的能力和抓班子带队伍的能力。

(三)提供激励机制保障。要进一步明确各级纪检监察机关及所属内设机构的规格,在政策法规允许的情况下,进一步提高纪委常委、各部室主任和乡镇纪委书记等各个层次纪检监察干部的级别待遇。同时,为基层纪检干部提供宽松的工作环境,让干部有作为,乡镇党委、政府要尽量少抽调和借用纪检干部。进一步加强对派驻机构的统一管理,彻底改变派驻机构有名无实、形同虚设的尴尬局面。在政治上,疏通纪检监察干部输出渠道,工作达到一定年限、工作业绩突出、综合素质良好的,优先考虑提拔重用,提高干部工作的积极性。

“乡村振兴,人才是关键。”要实现乡村振兴,必须以乡镇干部队伍建设为着力点,加强乡镇干部队伍的配备和管理,提升干部队伍的干劲和活力,破解乡镇干部队伍建设难题。长期以来,乡镇干部队伍结构不合理、流动过频等问题不同程度地影响乡村振兴。乡镇及上级党政机关必须加大政策支持,为乡村振兴集聚力量,充实乡镇干部队伍,让懂经济、懂农情、懂治理的“三懂”干部人才服务乡镇,通过乡镇干部队伍建设助推乡村振兴。

实施乡村振兴的主战场在乡村,乡村振兴靠乡镇干部引领。乡镇经济社会发展由于受自然条件和历史因素的制约,经济社会发展严重滞后于城市建设。山东省乡镇干部队伍建设现状显示:泰安、烟台、威海三个地市,五个乡镇共计219名乡镇干部调查发现,乡镇干部队伍“弱化”“老化”现象严重,导致乡镇干部队伍建设难以支撑乡村振兴的需求。在调查中,有52%认为目前乡镇干部队伍年龄结构老化现象严重,干部队伍青黄不接。具备优良“治理”能力和引领乡镇经济社会发展的干部人才匮乏已成为制约乡村振兴的突出障碍,主要表现在干部人才“进不来”、机关庸才“出不去”、本职工作“干不动”、干部人才“留不住”。

(一)干部人才“进不来”

影响和制约人才进入乡镇机关的因素很多,重要原因是“身份”壁垒导致很多治理良才不能闯过公务员考试关。因此,要引导更多治理人才向乡镇机关流动,应调整乡镇公务员考试“门槛”,加大乡镇人才引进政策的创新力度,逐步形成人才引进的“政策高地”,突破乡镇干部人才“入口”瓶颈。

1.乡镇公务员进入“门槛”制约。

由于我国公务员“逢进必考”的选拔性考试制度,根本目的是录用政治素质高、具备一定层次学历和能力的人才进入干部队伍。但设置门槛时,在年龄、学历、政治面貌、工作经历等方面设置隐性条件,导致像非大学生、优秀工人或农民等受报考条件限制被挡在公务员考试大门之外。如浙江省2011年到2016年工作经历要求存在一定的合理性,但年龄歧视、性别歧视和学历歧视仍然大比例存在。另外,我国公务员考试重“应试能力”不重“治理能力”的导向必然会导致出现“人”“岗”匹配度差和治理能力缺失现象。治理能力和适应能力的缺失,导致乡镇干部队伍人才流动和断层,影响乡镇经济社会的发展,尤其是不利于乡村振兴战略的执行。

2.“身份”壁垒。

受乡镇政府编制数量和身份壁垒的影响,很多优秀的专业人才因身份限制被挡在机关门外。《公务员法》实施后,乡镇人才引进和干部流动中存在明显的身份壁垒问题,身份性质和单位性质差别是制约人才流动的一大壁垒。事业身份的人,很难进领导班子,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和阻碍了优化乡镇干部队伍。近年来,除参加选调生考试和公务员考试录用到乡镇党政机关以外,其余大部分干部、职工是通过参加事业单位公开考录、招聘、借调等方式进入机关部门工作,并逐渐成长为本部门、本单位的得力干将。受事业编转公务员身份难的影响,在干部提拔任用时,事业编制人员由于非公务员“身份”制约,即使业绩再突出,口碑再好,也只能在单位从事专业性工作。“身份”壁垒导致事业编人员提拔空间小,在一定程度上凸显不公平,不利于他们才尽其用。

(二)机关庸才“出不去”

受公务员编制制约,存在个别不宜继续担任领导职务的干部没有及时‘下来’,仍然留在领导岗位上的情况,干部队伍没有得到最大限度盘活,影响干部合理使用且其潜力不能得到有效发挥。进入公务员体制后,有才无才都一样端铁饭碗,进得来,上得去是奔头,但“出不去”、“下不去”现象制约着乡镇干部人才新陈代谢。没有“出口”的淘汰机制,乡镇干部容易滋生散漫慵懒、不作为等行为,甚至脱离本职工作,影响乡村振兴驶上快车道。

1.体制堵“出口”。

由于我国公务员制度仍然存在“只进不出”的缺陷,导致乡镇干部不管是干得好干得坏都一样地留在体制内,缺乏让不作为的干部及时“下岗”的淘汰机制,这就从体制层面造成了“闭环效应”。“吐故才能纳新”,在本来固定的编制内,能够容纳干部的数量本来就很有限,老的或者不合适本岗位工作的干部出不去,新的年轻的人才就进不来。

2.纵向没“入口”。

乡镇干部事务性工作较多、任务重、压力大,受晋升岗位和职数限制得到的晋升空间有限或晋升“排队”时间较长,容易触碰“天花板”效应。有32.42%的人认为乡镇干部晋升渠道不畅,晋升空间机会有限。导致很多不干事、干不成事的“庸才”在“纵向流动”上没“出路”,长期的留在基层、留在机关“混日子”,坐等“养老”。

3.横向没“渠道”。

乡镇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横向交流轮岗的机会不多。导致部分乡镇干部长期耕耘在自己的“一亩三分地”上,容易形成按老观念、老规矩办事,缺乏工作热情、不求上进,公号“老秘带你写材料”整理,造成能力与乡村振兴战略需求严重脱节。干部交流作为一项重要的干部管理制度,为完善干部人事制度、选拔培养年轻干部、增强干部队伍活力、防止不正之风和腐败现象等作出了重要贡献。干部横向交流到不同岗位上进行轮岗,增加基层各种岗位工作经验,提高主动服务意识,提升干部履职能力,有利于优化乡镇机关干部队伍结构,激发干部队伍干事创业的动力。但单位间交流任职设置了选拔条件,工作出色、能力强、口碑好的干部往往被横向交流单位抢着要,实现干部流动与工作需求真正的“对接”,而安于现状、碌碌无为者却是人见人“躲”,出现“对接”脱节现象。

(三)本职工作“干不动”

乡镇干部出现本职工作“干不动”现象,可以理解为“职业倦怠”、“职业枯竭症”。职业倦怠是一种由工作引发的情感、精神与体能上入不敷出、身心俱疲的枯竭感觉。乡镇干部工作“干不动”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思想上“干不动”。

乡镇干部队伍,由于调动交流的岗位很少,使得许多基层工作人员在原单位一待就是数年,甚至十多年。重复的工作内容、较大的工作压力以及长时间难以解决的个人晋升、心理焦虑等问题,容易让人对工作产生厌倦、烦躁之感,服务意识和宗旨意识变得淡漠,严重影响基层工作的正常开展。

2.能力上“干不动”。

乡镇干部长期重复性工作很容易产生“工作责任型”和“本领回避型”职业倦怠,严重制约干部工作成效。调研发现,有82%的乡镇干部反映基层的工作越来越难做,“官”越来越难为,不同程度出现“本领恐慌”和“能力不足”的问题。

第一,“工作责任型”职业倦怠。乡镇工作任务重,资源有限且责大权小,出于强烈的事业心和对自我近乎苛刻的要求并在上级“责任状”重压下,鞠躬尽瘁地投入工作,但往往由于条件不成熟等原因没取得预期结果,边际效用越来越小,导致乡镇干部的职业倦怠现象逐渐显现,极易身心俱疲、就此消沉。

第二,“本领回避型”职业倦怠。乡镇干部的本领恐慌主要是指受自身能力素质及环境等因素影响,不能及时有效完成相关工作或任务,进而产生危机感和忧患意识。长此以往,导致工作能力“负增长”,常常陷入“老办法不管用、新办法不会用”的窘境。在推进乡村振兴产生的新任务新问题过程中,由于能力不足产生的逃避心理悄然而生。

第三,绩效考评缺失致“干不动”。干部绩效考评机制流于形式,进一步助长乡镇干部“干不动”懒政心态。绩效考评机制本意是以“考绩黜陟,察其善恶”,奖勤罚懒,激励干部担当作为、干事创业。有9.8%受访的基层干部认为当前基层干部不作为、假作为、慢作为、乱作为的现象“非常普遍”。一旦考评机制在基层失真失实,乡镇干部工作是否完成、群众评价高不高、群众满不满意也就不重要了,因为没有监督、执行、反馈及后续奖惩措施落实,乡镇干部“懒政”不作为现象将一步恶化蔓延。

(四)干部人才“留不住”

乡镇干部队伍建设时常陷入“留人难”的窘状。待遇低、离家远、责任大、平台小、任务重、配套设施不完善、人际关系不和谐等原因,都可能成为乡镇干部尤其是年轻干部逃离“围城”的理由。为避免过度“逃离基层”现象造成人心思动引发基层工作的“蝴蝶效应”,各地相继出台了最低服务年限来限制乡镇干部调离乡镇,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基层人才逃离这一问题。但治标不治本的“强留”政策,并不能解决干部逃离基层的客观现实。每一个身处基层的干部都清楚当前干部选拔任用上留给乡镇干部的“位子”很有限,很容易触及晋升的“天花板”。马克思说过“人们奋斗所争取的一切,都同他们的利益有关。”乡镇干部五加二白加黑地工作,不但没有令人羡慕的工资收入,还把原来一些隐性福利减少。预期经济保障水平降低和心理“落差”,导致一些乡镇干部感到不适应。原本公务员职业附带的荣誉感、归属感、幸福感由强指数开始向下锐减,离职或逃离倾向开始强化。

由于乡镇经济社会发展相对滞后,基层待遇不高、资源短缺、出政绩难和人才朝着城市单向流动等原因,导致乡镇干部队伍建设相对薄弱、整体素质不高、结构不合理、队伍稳定差等问题日益突出,成为制约乡镇发展的重要瓶颈。在乡村振兴背景下,通过分析乡镇干部队伍建设存在难题的主观原因和客观原因,有助于推动乡镇干部队伍建设制度的创新与改革,着力优化乡镇干部工作的环境,促进干部队伍健康成长,助推乡村振兴。

(一)乡镇干部队伍建设存在难题的主观原因。

1.认知层面。

认知是个体对内部和外部信息自我加工过程中形成的顿悟、观念化和概念化的心理成像。由于发展滞后,通过媒体报道及自身对主观心理评判,普遍认为乡镇条件艰苦,在乡镇工作掉“身价”、难“出彩”,最终前途无望,导致很多干部抱着对乡镇无限希望的预期来到乡镇工作,却又在乡镇的现实里屡屡失望碰壁,出现认知心里“落差”,打起“退堂鼓”,产生抛弃乡镇工作的认知心理。

2.本领层面。

乡镇干部处在乡村振兴第一线,肩负着推动扶贫脱困、促进社会和谐、服务人民群众的重要职责,是党执政的“神经末梢”。当前基层工作千头万绪、形势复杂、任务艰巨,对乡镇干部的思维方式、工作能力和工作方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公号“老秘带你写材料”整理,而乡镇干部队伍本领恐慌的问题仍然不同程度地存在。具体表现在有些干部不出“衙门”不下基层、服务群众意识薄弱、工作作风飘浮、工作上糊弄了事、行为上不负责任、不想干事、不能成事,面对困难绕着走或陷入本领恐慌。

3.人际层面。

很多乡镇干部是草根干部,所处“圈子”小且自身缺乏从政资源,在处理上级领导、同事、群众关系方面容易陷入理不顺、容不入的“水土不服”的人际困境。基层的人际关系复杂多变,不处理好同上级领导的关系,工作开展和职务晋升方面就得不到支持,工作业绩也难出彩;不协调好同事关系,容易被他人“嫉妒”或无形中“得罪”同事,开展工作协调难度就大;不培育与群众良好的干群关系作基础,在事务性工作较多较复杂的基层工作,就会不懂民情、不解乡音、不得方法,不能有效解决群众事务。

4.价值层面。

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这是人生不断追求进步,实现人生价值的格言。一些青年干部错误地把自己的职业优势看成是自己的优势,把职位赋予的权力看成是自己的权力,催生了一心向上爬的单一价值观。当下流行用职位比作理想,金钱衡量价值,用报酬指导行动,形成把基层看作“贬值地”的价值扭曲现象。即使到了乡镇也不真干实干,只是挂名镀层金,混个乡镇阅历,把乡镇工作当成临时跳板,时刻想方设法的离开乡镇,不忘初心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意识淡化。

5.心态层面。

观念决定心态,心态决定行为。面对枯燥乏味、错综复杂的基层工作,呆的时间长了,比待遇、赶仕途的现象使乡镇干部心态变得烦躁不安。一旦升迁无望或有抱着不求有功但求无过心态,容易催生“气球干部”,做工作就会蜻蜓点水,混日子等着“平安着陆”的“退休心态”。如果心态变样、思想懈怠、理想缺失、作风涣散,不但不能团结广大群众齐心干事,还难以扎实乡村振兴工作,甚至成为自己成长道路上的“绊脚石”、“终结者”。

(二)乡镇干部队伍建设存在难题的客观原因。

1.培养层面。

“为政之要,首在举人;为政之要,重在用人”。在乡镇实际工作中,往往由于事务工作多、检查多、会议多、要求多、材料多等原因,导致乡镇干部思想疲软,缺乏进取心。人才成长需经历培养、锻炼、再培养、再提高的多重阶段,不可能一蹴而就。然而在现实工作中,相当一部分领导“重选拔,轻培养”,结果往往是人到用时方恨少。长此下去,势必导致乡镇干部队伍结构出现周期性老化循环、“青黄不接”断档现象,使干部工作总是处于被动应付状态,导致乡镇干部工作跟不上乡村振兴发展的步伐。

2.储备层面。

乡镇出现干部“人才荒”现象,主因是后备干部人才储备不足,结构不合理。一是乡镇干部队伍储备不足。“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者在草野。”乡镇干部作为地方父母官,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就必须心为民所想,行为民所盼,需要乡镇干部运用群众语言和群众方法解决群众事务,但乡镇往往缺乏这样懂农村、懂农民、懂农业的干部人才,乡村振兴工作就难以推进。二是乡镇干部引进渠道窄。当前,乡镇干部来源渠道单一,主要通过选调生和公务员考试录取干部到乡镇,一个萝卜一个坑的编制限制加上原有干部需要消化,客观上导致后备干部人才储备不足,且结构僵化、不合理,从而影响乡镇干部队伍的数量和质量。

3.晋升层面。

公务员“金字塔”式的职务级别分布让大多数身处乡镇的干部,唯有拼晋升这座“独木桥”。公号“老秘带你写材料”整理,乡镇干部作为国家机关最底层的工作群体,工作起点低,升迁渠道窄,导致很多乡镇干部担心辛辛苦苦几十年,干到退休还是个科员;选拔任用干部政策也没有实质性向乡镇一线干部倾斜,进一步收窄乡镇干部的上升通道;且日渐增多的“空降兵”现象,更是挤占乡镇干部苦苦期盼的晋升资源。这些因素催生乡镇干部消极情绪,“一入乡镇深似海,一抬头就是天花板”,晋升难成为乡镇干部挥之不去的噩梦。乡镇干部认为自己前途基本到顶的心态及晋升渠道不畅极大地影响乡镇干部成长,导致乡镇干部队伍不稳定,人才流失。

4.待遇层面。

乡镇干部的工作环境相对较差,而且工资福利和待遇也相对比较低。2017年2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强乡镇政府服务能力建设的意见》,明确提出要适当提高乡镇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的工资待遇。但乡镇财政支付能力非常有限,干部职工的福利待遇难以得到较好的保障和解决,与上级机关人员相比,乡镇干部的休息休假不仅难保障,还拿低工资,干最苦的活。另外,基层绩效考核奖励标准低,专项工作奖励力度小且不直接发放到个人账户,财政补贴也是乡镇干部标准低,乡镇干部待遇差就成了一个客观现实。

5.责任层面。

“一分部署,九分落实。”为政之道,忧无策,更忧有良策而不落实,落实不到位必问责,问责必严成为常态。党的十八大以来,从全面从严治党的战略布局出发,反复强调“有权必有责、有责要担当、失责必追究”,要求以问责常态化促进履职到位,对乡镇干部玩忽职守、懈怠无为、违法乱纪起到威慑作用。但面对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的基层工作,常常任务多,难度大,见效慢、出彩难,导致很多干部怕被问责。在基层真干活的人被问责,“明哲保身”不作为的干部倒是淡定,想方设法规避上级把责任推到自己身上。乡镇干部普遍认为上级政策是好的,但这些政策往往到了基层很难不打折扣地执行,乡镇干部权力小,可用资源少,能够动用的手段极为有限,责任却很大,甚至还要为所有政策落实不力负责,上级的“责任绑架”行为,导致乡镇干部普遍感觉“委屈”,不敢有所为。

推进乡村振兴关键在基层,关键在人。加强乡镇干部队伍建设要重视政策宣传,引导更多有“才”之人扎根乡镇,拓宽引才渠道,配套人才引进政策,建立乡镇干部人才储备库,完善留才措施让更多有能力的干部留在乡镇、服务乡镇,推动新时代的乡村振兴战略更好更快地实现。

(一)政策引导。

“致天下之治者在人才。”乡镇干部队伍是党的事业之基、发展之本,更是乡村振兴践行者。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指出,“鼓励引导人才向边疆流动”。在机关干部中树立“要提拔、到基层”的用人导向,引导机关干部尤其是年轻干部到基层一线挂职或任职,促使他们工作在基层,服务在基层,成长在基层,使基层真正成为培养干部特别是年轻干部的主阵地。通过此政策导向,引导更多优秀干部人才到乡镇干事创业,决战脱贫攻坚,实现乡村振兴。针对乡镇干部匮乏的实际情况,发挥政策宣传平台作用,强化干部人才到乡镇大有可为的导向,鼓励年轻干部服务基层一线,引导年轻干部下乡镇锻炼成长,在一线岗位“摔打磨炼”,夯实为人民服务的“基本功”。切实搭建好乡镇是年轻干部练就过硬本领、锤炼意志品质的大舞台,让每个干部到乡镇都有机会施展才华、担当重任,在乡镇一线成长发光。

(二)引才机制。

“郡县治,天下安。”乡镇干部队伍是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和政权稳固的重要基础。吸引更多优秀干部人才来到基层、服务基层、扎根基层,需要在“引”字上下功夫。

1.解放思想,拓宽引才渠道。

需要大力破除束缚人才发展的思想观念和体制机制障碍,拓宽引进渠道,完善“硬性”引进和“柔性”引进政策。积极搭建平台,创新载体,向各用人主体放权,为人才引进松绑,不断加强和充实乡镇干部队伍,形成“引进一批、培养一批、用好一批、留住一批”的人才梯次引进机制。让这些引进干部熟悉基层一线,不断探索乡村振兴举措,让他们成为基层建设发展的主力军,让人才聚集洼地效应逐渐显现。

2.破除身份壁垒,激励干部干事创业。

第一,破除身份壁垒。使事业编人员在职称评定、职级晋升上与公务员无差别,并实现同工同酬,使公务员身份和非公务员身份的人员在福利待遇上无差别,分层次、多渠道、多措施解决干部“身份”问题。第二,盘活编制资源。根据乡镇编制和用人需求的实际情况,乡镇和上级机关应拿出一定数量的领导干部职位激励乡镇干部干事创业的积极性,让他们看到有“向上”流动的机会,拓宽乡镇干部的晋升空间,为乡镇干部队伍注入源头活水。

(三)后备干部储备。

随着基层脱贫攻坚、乡村振兴等战略布局的纵深推进,需要充实乡镇干部队伍。为此,要在基层着力构筑后备干部“蓄水池”。

1.培养乡镇干部人才。

乡镇干部是最苦最累、最靠近人民群众、最直接执行党的政策方针的主体,各级组织部门要下基层调研,确定培养人选、育人要求和锻炼平台。

第一,确定培养人选。培养那些在工作中静得下心、沉得住气、弯得下腰、吃得了苦的实干人才;培养那些德才兼备、敢于担当,把在脱贫攻坚工作中敢作为、有作为的干部推选到需要的岗位上进行培养,并把这些人选拔进人才储备库中。第二,确定育人要求。要实现乡村振兴,需要“通才”型干部领头。以提升乡镇干部治理能力和创新能力为核心,选派乡镇干部赴高校进行综合能力提升培训。按照“胜任岗位、一专多能、人人懂政策、人人能办事”的要求,切实提高乡镇干部综合素质和治理能力。第三,确定锻炼平台。针对乡镇具体工作需求,公号“老秘带你写材料”整理,选择合适的平台进行“精准”培训。如利用大数据平台,对乡镇干部进行在线培训;发挥基层是磨练年轻干部的“磨刀石”和“大溶炉”的主阵地,推行乡镇干部在岗多轮次挂职锻炼;利用党校教育平台,采取“定期+定点授课”、“app学习”、“交流研讨”等方式开展干部培训工作。

2.常态化储备干部人才。

加大后备干部的管理力度,及时将具有发展潜能的优秀干部纳入组织视野,选派到重要工作岗位加以锻炼并录入储备干部数据库。采取常态化储备、周期性选拔以及各基层单位推选出人才列入人才储备库中并实行动态管理,按照综合管理型、专业技术型、特长突出型等进行分类归库,建立人才储备数据库,建立审核干部人事档案、干部征信系统信息,优化乡镇干部来源结构,丰富源头活水,形成结构合理、数量充足、梯次配备齐全的乡镇干部储备库。

(四)留才举措。

乡镇干部流动较多,基层留人难成了乡镇组织的难题。要避免乡镇干部身在曹营心在汉,要让更多干部心甘情愿地留在乡镇,上级组织和领导需要对乡镇干部多一些关爱、减压和容错机制,从物质、精神、工作上给予更多激励。同时,也要优化制度设计,充分拓展乡镇干部的职业发展空间,营造更加公平公正的乡镇工作环境,为干部搭建施展才干的良好平台。

1.提高乡镇干部的工资福利待遇。

基层条件艰苦、生活条件艰难大家有目共睹。因此,要结合当地实际适当调整基层工作岗位补贴,各方面的福利待遇向基层倾斜,鼓励干部安心留在基层干事创业。让更多有才干、有抱负、有水平的年轻干部成为乡镇干部,要像重视县委书记那样重视乡镇书记,并给予物质和精神奖励,在全社会形成当乡镇干部光荣的氛围。

2.建立健全容错纠错机制。

实施乡村振兴过程中产生的新问题新现象比较多,乡镇干部开展工作难免会因经验不足出现过错,建立健全容错纠错机制,防止上级考核“滥打”一票否决牌,影响干部干事创业积极性,为给乡镇干部“减压”和“松绑”。2018年5月20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了《关于进一步激励广大干部新时代新担当新作为的意见》,鼓励乡镇干部对工作进行创新,建立健全容错纠错机制。宽容干部在改革创新中的失误错误,强调切实为敢于担当的干部撑腰鼓劲,允许他们在合理范围内大胆探索和创新。

3.畅通基层干部晋升通道。

在职务晋升及职务调整上,要加大对乡镇干部(包括事业编制人员)的倾斜力度,尤其是奋斗在一线岗位上的乡镇干部,按一定比例增加一定岗位职数及专业技术职务数量,提高乡镇干部工作的积极性。另外,要加快推行职务与职级并行,职级将成为公务员工资增长和职级晋升的另一个通道。受领导职数限制,不可能每个基层干部都有机会提升到更高层次的领导岗位,因此,我们注重发挥职级待遇的激励作用,对受年龄学历、身份性质、领导职数等因素限制,长期在基层一线的优秀干部实施职级激励。2019年3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了《公务员职务与职级并行规定》,就乡镇公务员而言是一个政策“礼包”,即使职务没有晋升,只要努力工作,也有很大的职级晋升空间,这无疑为想干事、敢担事的干部提供了更多机会,提高乡镇干部安心工作的“向心力”。

4.领导关怀。

组织领导加强与乡镇干部交流,在交流中体现关怀,用关怀拴住乡镇干部的“心”。基层工作条件差等因素使很多乡镇干部不太情愿留在基层,这种情形下相关部门和单位主要领导要主动关心乡镇干部,建立帮扶和减压机制,及时帮助他们解决困难和化解心理压力,让他们感受到来自组织的温暖,增加工作信心,激发干部的工作动力。

总之,乡村振兴是当前党和国家提出的重大战略,是中央吹响的加快推进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号角,同时也是对乡镇干部队伍建设的重大考验。建设一支愿干事、敢干事、能干成事的高素质乡镇干部队伍,是破解乡镇干部队伍建设难题,助推乡村振兴的关键。

x书记、各位领导:。

当前农业现代化的特出问题之一是农业和农村的快速发展与人才队伍的相对滞后。基层和农业部门反应很大,进一步强化农业服务体系建设、强化人才队伍建设刻不容缓。根据这次主任会议议题,我局进行了专题调研,召集部分乡镇分管领导、相关职能部门分管领导和基层农业服务单位同志进行座谈,并赴浙江学习先进经验,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我市农业科技推广工作经过多年摸索、多年努力,逐步形成了公益性、经营性和帮扶性三种推广模式,较好地发挥了政府的主导作用,强化了农技推广的针对性,也兼顾了新技术应用的导向作用。通过积极开展宣传发动、技术培训、试验示范等活动,推广了适用于我市的农业主导品种、主推技术,在水稻新品种及其机插高产载培技术、精确定量栽培技术、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在蔬菜新品种及其无公害优质栽培技术、穴盘育苗技术、设施蔬菜连作障碍综合防治技术,在畜禽、水产新品种及其集约化饲养技术、健康生态养殖技术等方面收到良好成效,奠定了我市农业现代化发展的基础。这其中,农业部门和农业科技推广人员付出了辛勤劳动,通过包村联户、“一村一品”,技术培训等扎实工作,有效推进了农业技术进步,促进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应该看到,农业人才队伍建设仍然是我市农业农村工作的一项薄弱之处,从市、镇、村,农技人员呈倒金字塔形,基层农技人员严重缺乏。一是镇(街道)农技人员编制偏少,同时,非农专业人员占编超编情况较为普遍。二是基层农技人员队伍不稳,存在随意抽调农技人员从事其它工作,事实上忽视了农技工作的重要性、必要性和专业性。三是基层农技人员逐步老化,年龄老化,知识老化,结构老化,约xx%农技人员超过45岁。四是农技推广经费得不到保障,基层农技单位要兼顾经营创收,人心不稳,精力不够集中。五是农技推广机制也不够完善和灵活,难以适应实际需要。

i.定编,定岗,定责,职责到位,贯彻执行中央一号文件精神从人员落实开始,人员不落实,一切都是空谈。一是人员落实,定编定岗。疏理一下各镇(街道)农技人员编制情况,尽快恢复和落实到位,做到定编定岗、在编在岗,落实到位后,人员岗位上墙公示。做到这一点,首先市里要有明确意见,明确要求,其次各镇(街道)要有明确态度,明确观念。人员落实是检验各级政府是否真正重视农业的一杆标尺。二是明确职责,职责到位。农技人员岗位职责一定要明确,岗位的技能要求一定要明确,做到人员精干,服务优质,运行规范,有效履行职能。三是明确服务内容,强化绩效考核。明确岗位农技员的服务责任区域、服务对象、服务内容和服务时间,并量化考核指标,将考核结果与奖金分配、职务晋升、职称评聘、岗位续聘等挂钩,有效激发农技人员积极性。

2.特点、特色、特出,统筹服务。由于农业的多样性,基层农技服务机构不可能做到面面俱到,因此可以实行各镇(街道)特出重点,彰显特色,统筹服务。一是各镇(街道)根据自有农技人才专业特长和本地农业产业特点,特出一至两个农业技术重点,强化服务能力,提高服务水平,形成农技服务特色。二是统筹农技服务资源,实现跨区域农技服务。市级统筹协调,各镇(街道)农技服务面向全市,提高服务能力,综合服务资源,提高服务效能。三是形成政府主导的农技推广体系。按照“提高市一级、强化镇一级、发展村一级、延伸户一级”的总体思路,通过理顺管理体制、优化服务条件、完善运行机制、畅通技术渠道、强化队伍建设等措施,建立起市级主导、镇级主体,村级配合,户级参与的“四级联动”农技推广体系。

3.政府主导与市场化相结合,构建社会化服务体系。坚持以政府构建为主体,以强化公益职能为主导,以开展多元化服务为宗旨的新型农技推广服务体系。一是不断提高和完善上述“四级联动”农技推广服务体系的能力与水平,强化政府的主导作用。二是充分发挥各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家庭农场、生产大户和农业龙头企业的农业技术优势,通过政府补贴、购买服务等方式,引导专业生产组织进行农业技术的专业化、社会化服务,倡导成立合作联社、产业联盟、公司+农户等联合联营的生产组织方式,实现专业生产组织的社会化技术服务,可以极大完善、覆盖和提高农业技术服务水平,促进农业技术进步。第三是推进示范园区和标准化建设。通过科技示范园区以点带面,推进农业技术进步,通过农业标准化,推进农业创新和实现高品质、高效益、生态循环和可持续农业发展。

4.强化人才政策保障,为农业科技进步奠定坚实基础。拓宽思路,完善政策,营造良好氛围,让农业人才引得进,留得住一是镇(街道)农技推广部门运行经费全部纳入当地财政预算,保证农技人员工资、福利和办公设施,实现基层农技人贝留得住。用得上,稳得住,做到爱岗敬业,经费落实是检验各统政府是否真心重视农业的块试金石。二是实行农业科技学培养农技人才,人才定向养策略。通过高考体制规范操作,邦优录取,吸引一本优秀人才进入农技推广领城,收到极好效果。三是强化农业技术和技能培训工作。即加强农技推广人员的再教育培训,加强农民技能培训,加强农业新技术、新工艺、新品种推广,关健是因地制宜,务求实效。

农业核心竞争能力都十分重要。要善于开发新技术、应用新技术,实现新型经营主体与农业社会化服务有机结合,形成转变农业发展方式的理想格局,实现农业现代化的伟大目标。

【内容提要】加强基层人民法院建设,确保司法公正和社会稳定,是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和实施依法治国基本方略的客观要求。中央政法委提出的“忠诚、为民、公正、廉洁”政法干警核心价值观,为人民法院广大干警明确了政治方向、宗旨意识和价值取向,人民法院干警要努力提高司法能力和水平,真正做到政治坚定、业务精通、作风优良、执法公正,切实担负起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捍卫者的神圣使命。

法院队伍是法院的主体,是社会公平正义的实现者。人民法院要更好地践行“为大局服务,为人民司法”工作主题和落实司法为民的要求,关键要建设一支高素质的法官队伍。由于历史等诸多方面的原因,凌云法院在队伍建设方面还存在着一些问题,队伍整体素质与新形势下的法院工作不相适应,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和制约了审判工作的全面发展,为及时、全面、准确掌握全院队伍建设的基本情况,找准法院队伍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困难,有针对性地提出意见和建议,从而更好地落实人民法院司法改革措施,建设起一支政治坚定、业务精通、纪律严明、作风优良、执法公正的法官队伍,确保司法公正。

引言。

多年来,凌云法院始终坚持以人为本,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以先进的司法理念引导人,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严格的制度管理人,大力加强法院队伍建设,努力造就一支政治坚定、业务精通、纪律严明、作风优良、品格高尚的法院队伍,30多年来干警无一人存在违法违纪行为,2012年获得自治区高级人民法院“全区法院公正廉洁模范法院”称号。在新形势下,构建和谐社会对人民法院的审判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更需要人民法院进一步加强法院队伍建设工作,提高广大法官干警综合素质和审判的能力和水平,自觉为民司法,自觉为民服务,促进社会和谐进程。本文中笔者通过对凌云法院队伍建设工作情况进行分析归纳,阐述队伍建设工作存在的特点及问题,并试提出自己肤浅的意见和建议,以对我市法院的队伍建设工作起到一些建设性的启发。

凌云,地处广西西北部,云贵高原东南边缘。全县总面积2037.46平方公里,海拔在210至2062米之间。全县人口20万人,居住着壮、汉、瑶、苗、侗、哈尼、仫佬、水、满、高山等民族,少数民族人口占全县总人口的55.8%。全县8个乡镇中有4个是瑶族乡。因全境62%的喀斯特地形,自然条件极为恶劣,是百色革命老区经济欠发达的县份,亦为国家划定的特困县之一。

(一)现有机构、干警队伍的基本状况。

2002年机构改革时,县编办核定我院设置11个内设机构:办公室、纪检组(监察室)、政工科、立案庭、刑事审判庭、民事审判庭、经济审判庭、行政庭、审判监督庭、执行庭(局)、法警大队。按有关文件规定设有3个人民法庭:逻楼人民法庭、加尤人民法庭、伶站人民法庭。2012年6月增设审管办,现共有12个内设机构。

(二)编制情况。

按自治区编办桂编办发[2012]100号文件《关于增加百色市法院系统政法专项编制的通知》,核定该院政法专项编制为58人。实有在岗52人,我院空缺政法专项编制5人。

(三)现有人数。

该院实有人数57人,政法专项编制为52人,事业编制工人3人,县财政供养不占编制的2人。

(四)干警职工政治面貌和性别比例。

现有在岗57人中,党员干警37人,团员干警7人,群众13人。分别占干警职工总数的64.9%、12.28%、22.82%。男干警50人,占总人数87.72%,女干警17人,占干警总人数12.28%。

(五)年龄层次。

现有在岗57人中,30岁以下10人,31-35周岁8人,36-45周岁22人,46-55周岁15人,56岁以上2人。分别占干警职工总数的17.54%、14.04%、38.6%、26.32%、3.5%。

(六)学历情况。

现有在岗57人中,高中以下学历4人,占干警职工总人数的7.02%,大专学历13人(其中在职教育11人,全日制教育2人),占干警职工总人数的22.81%;本科学历人数37人(其中在职教育30人,全日制教育7人,且仅一人为法律全日制本科毕业生),占干警职工总人数的64.91%;在职研究生学历3人,占干警职工总人数的5.26%。

(七)职级情况。

现有在岗57人中,副处1人,正科18人(含主任科员3人),副科5人,科员28人,工人3人,不占编制2人,分别占干警职工总人数的1.75%、31.58%、8.77%、49.12%、5.26%、3.51%。

(八)法律职务。

1、现有审判人员25人,占干警职工总人数的43.86%,其中有法官职级的23人,占干警职工总人数的40.35%(四级高级法官11人(占干警职工总人数的19.30%)、一级法官3人(占干警职工总人数的5.26%)、三级法官4人(占干警职工总人数的7.02%)、四级法官5人(占干警职工总人数的8.77%)),有审判资格的人员中副科以上审判人员18人,占干警职工总人数的31.58%(包括院长1人(占干警职工总人数的1.75%)、副院长3人(占干警职工总人数的5.26%)、副书记1人(占干警职工总人数的1.75%)、专职审委委员1人(占干警职工总人数的1.75%)、审委会委员兼庭长1人(占干警职工总人数的1.75%)、庭长5人(占干警职工总人数的8.77%)、副庭长4名(占干警职工总人数的7.02%)、审判员2名(占干警职工总人数的3.51%)),科员级审判员6人(占干警职工总人数的10.53%)、助审员1人(占干警职工总人数的1.75%)。

2、2011年通过司法考试并已参加了预备法官培训班的人员8人,占干警职工总人数的14.04%。

3、现有书记员6人,占干警职工总人数的10.52%。

4、正式法警8人,占干警职工总人数的14.04%,事业编法警1人,占干警职工总人数的1.75%。

5、其它审判辅助人员9人,占干警职工总人数的15.79%(司法行政人员4人(占干警职工总人数的7.02%),工勤人员5人(占干警职工总人数的8.77%))。

(九)进途径情况。

现有在岗57人中,通过交流形式进入法院的2人,军转干部1人,毕业分配6人,招录17人,从其他单位调入20人,选调生4人,定向委培生2人,分别占干警职工总人数的3.51%、1.75%、10.53%、29.82%、35.88%。

(一)队伍的文化结构逐步提升,专业文化素质普遍提高。

长期以来,凌云法院狠抓干警职业教育培训工作,通过岗位大练兵、岗位轮训、短期业务培训、派干警到上级法院跟班学习、请上级法院专家到院授课、鼓励干警专升本、本升研学历教育和参加国家司法考试等形式,提升干警学历层次。目前,队伍的学历层次普遍提高,干警理论知识和专业知识不断丰富,知识面不断扩大,专业文化素质普遍得到提高。据统计,2002年年底,凌云法院实有干警职工47人,大专学历39人,中专以下学历8人,无一人为本科以上学历。至2012年,全院57名干警职工中,有40名具有法律本科以上学历,占在职干警职工总人数的70.18%,较2002年有了质的飞跃。

(二)队伍年龄结构逐步合理,领导干部趋向年轻化。

2002年,根据上级法院和凌云县委的部署,凌云法院进行机构改革,合理设置法院内设机构和精简在编人员,一批年龄接近退休或具有30年以上工龄的同志提前离岗或退休,此后,经过竞争上岗、提拔等形式,现一大批年轻有为的干部走向领导岗位,法院队伍的整体年龄结构有了大的变化,据统计,目前,凌云法院40岁以下的干警职工28人,占在职干警职工总人数的49.12%,中层领导中45岁以下的11人,占在职干警职工总人数的19.30%。

(三)队伍思想政治素质和职业道德素质逐步提高,工作作风进一步改变。

多年来,凌云法院始终把队伍政治思想建设和职业道德建设作为法院工作的关键来抓,通过深入开展一系列主题教育实践活动,队伍的审判作风、工作作风、生活作风进一步转变,“六个意识”(大局意识、宗旨意识、责任意识、公正意识、廉洁意识、服务意识)明显增强,工作中涌现出一大批立功受奖的先进个人,全院上下形成一种学、赶、超先进的浓厚氛围,整个队伍呈现出积极向上的良好精神状态,呈现新面貌。30多年来干警无一人存在违法违纪行为,2012年获得自治区高级人民法院“全区法院公正廉洁模范法院”称号。

(四)执法办案和服务群众能力水平不断提高。

正得益于长期坚持不懈地抓队伍建设,队伍综合素质逐年提高,人民法院的“为大局服务,为人民司法”的主题和“忠诚、为民、公正、廉洁”的政法干警核心价值观深入人心,干警公正廉洁执法意识大大增强,法院审判质量效率逐年提高,近两年来,审判质量效率各项指标均排全市法院前列,服务群众的意识、能力和水平也进一步提升,2007年以来,凌云法院民商事案件调解率均名列全市法院首位,有力地维护了社会稳定,促进了社会和谐和经济发展。

(五)队伍管理工作进一步改善,管理水平进一步提高。

结合实际修订完善了岗位职责制度、政治、业务学习制度、责任追究制度、廉政制度等一系列规章制度,基本形成以制度管人、管事、管案,树立制度权威,法院队伍管理步入良性、规范化的轨道,干警干事创业、争先创优的良好氛围已经形成。

(六)队伍凝聚力逐步增强,队伍形象逐年提升。

通过开展各种主题教育活动,全院干警司法亲民,为民、便民意识得到增强,关注民生、服务民生、保障民生的力度明显加大,切实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并取得执法办案和服务群众能力水平逐年提高的良好效果,使得广大干警从从事各项工作中收获成果,在争先创优中立功受奖,激发干警工作激情,提升干警工作积极性,提升队伍凝聚力,提高人民群众对法院工作的满意度,队伍公信力和队伍形象得到进一步提升。

(一)队伍整体素质不高。

1、高层次、复合型专业人才甚少。目前,全院虽有本科以上学历人数40人,但大部分干警(为33人,占全院干警职工的57.89%,全日制教育的7人,占全院干警职工的12.28%,整个院仅有1名全日制教育法律本科毕业生)的学历是在职教育取得的第二、三学历。

2、少数法官干警业务知识更新不快。部分干警虽然在长期的审判实践中,积累了一定的审判工作经验,但由于是“半路出家”,法学理论水平不高,且对法律知识缺乏系统的学习,整体业务能力不强,业务知识更新不快,表现在执法办案中,如对证据的认证水平、对法律的理解能力和适用水平、法律文书制作水平不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办案效率和案件质量的提高。

3、少数法官干警“六个意识”不强。多年来,虽然经过一系列主题教育活动和不断加强廉政建设教育,在很大程度上筑牢干警廉洁和道德底线,但由于队伍整体素质还不够高,少数法官干警的大局意识、宗旨意识、责任意识、公正意识、廉洁意识、服务意识还不够强,主要表现在执法办案中:一些法官就案办案、孤立办案,不能很好地做到法律效果、政治效果和社会效果三者的有机统一;个别法官工作责任心不强,办案拖拉,甚至超审限;个别干警“名利”思想严重,强调经济利益,对待遇和福利看的高于事业,没有奉献精神;一些法官干警工作标准不高,仅仅满足于个人不出事、领导不批评、群众不告状,审判、办事质量和效率不高;个别法官干警不注意职业道德修养,言行举止有损法院、法官良好形象;个别法官干警服务意识差,对待当事人、群众有冷、硬、横、蛮等现象;个别法官干警纪律松散,上班、开会等经常迟到、早退,懒惰散漫,玩心重,事业心不强,工作不推不动,学习消极应付。

4、学习培训不系统,面窄,流于形式,达不到提升队伍整体素质的目的。虽每年上级法院、自治区法官学院或本院举办各种业务培训班,但由于经费、师资等因素的限制,法官干警能够参加培训的机会少之又少,有的法官甚至几年都没有机会到上级法院参加一次培训,同时,培训内容大多是新颁布的法律法规及审判实践中遇到的新情况、新问题,属“应急式”的学习培训,缺乏科学性、系统性和全面性,学习面窄,受训人员少,这样难以达到通过学习培训来全面、及时更新广大法官干警理论知识和法律知识的目的。而本院举办的集中学习培训则因内容、师资等原因多半流于形式,有的甚至是以应付上级部门的检查为目的,搞形式主义,学而无用。

(二)案多人少的矛盾日益突出。

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各种利益格局不断变化和调整,各种社会矛盾凸显。凌云法院近年来案件数量不断增长,平均每年都在1200件以上,审判任务重与人员不足的矛盾比较突出,“案多人少”现象严重,工作压力非常大,案多人少的矛盾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审判质量和效率,同时也给涉诉信访稳定带来了隐患;由于退休、“门槛”过高进人渠道不畅、待遇低吸收不了人才、人才外流等原因,我院干警人数逐年减少,目前,我院有13名法官干警工龄已满30年以上,随时退休。而一线审判人员仅13人,年人均审理案件92件,人民法庭审判人员每年审理案件都在150件以上。案多人少,审判力量薄弱的矛盾日益突出。

(三)人员结构不合理日益凸现。

1、整体人员结构不合理。现有干警职工的57人中,审判人员仅为25人,占43.86%。

2、审判人员结构不合理。现有的25名审判人员中,没有专职审判委员会委员,院领导、行政部门、立案庭和审管办等部门的法官多,一线审判人员少。

3、中层干部岗位空缺较多。我院12个内设机构中有4个是副科级干部或副庭长(3个人民法庭)主持工作,1个机构是审判员主持工作。各庭室科队基本空缺领导:办公室缺副主任,纪检组缺组长,监察室缺副主任,政工科缺科长,立案庭缺副庭长,民一庭缺正副庭长、行政庭缺正副庭长,民二庭缺副庭长,审监庭缺副庭长,司法警察大队缺大队长,3个人民法庭缺庭长。

由于没有配备好中层领导,负责同志虽在各自工作岗位做出了一定的成绩,但因只是“临时负责”,职责不符,工作起来“名不正、言不顺”,不敢管理,加之责任与待遇不符,工作压力大,工资收入低等原因,不愿认真管理,工作上缺乏积极性和主动性,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工作的开展。

4、进人渠道不畅,法官断层问题严重。凌云法院现有法官23名,50岁以上的8人,占34.78%,40—50岁的9人占39.13%,35—40岁的4人,占17.39%,35岁以下的2人,占8.7%。由统计可以看出,有73.91%的法官年龄在40岁以上。就目前现状,案多人少的矛盾已经相当突出,法官的年龄结构日趋老化,目前,有9名法官工作已满30年以上,随时面临退休离岗,这种结构对法院审判事业的发展十分不利。同时,因法院进入门槛的提高,法院进人较难,几年来凌云法院都没有招到法律本科大学生。由于法官的待遇跟不上,高素质的法律人才不愿进入法院工作,如果再过5—10年,法官队伍如果不能及时补充,将出现无人办案的现象。

(四)法院干警工资福利待遇低,影响了工作的积极性。

法院法官干警职业素质要求高,任职条件要求严,但因凌云为国家贫困县、地方财力十分困难,干警工资福利比全市其他法院有一定的差距,同一个地方,法官的收入与税务、工商相比相关甚远,甚至比党委、政府一些职能部门的人员都低,法官的奉献与其所得到的待遇反差太大,高要求与低保障形成的矛盾十分突出。同时,长期的低收入,必将严重影响干警工作积极性和法院队伍的长远稳定。

(五)法院对人才的吸引力下降,人员流失现象严重。

推行国家统一司法考试制度以后,法院的“门槛”提高,但由于缺乏相关的职业保障,干警的工资福利、级别待遇不高,使得法官职业没有吸引力,法院留不住人才,更是谈不上引进高素质的人才,人员流失现象却呈上升趋势。2010年以来,凌云法院招考入5人,但通过各种形式调出人员2人,且目前又有2人已通过报考单位的考核,随时可能调出,人才流失现象非常严重。现行的用人制度造成了法院进人难、人才留住难、干部交流难的“三难”局面,致使法院队伍缺乏应有的生机和活力。

(六)法官心理压力过大,身体健康状况堪忧。

凌云法院从近三年对干警的体检情况看,近95%的法官出现不同程度的疾病,其健康状况和身体素质令人担忧,主要原因是工作压力大、生活没有规律、医疗条件差,许多法官经常放弃节假日,晚上加班加点,长期超负荷工作,精神紧张疲劳,身心处于高度紧张、疲劳的状态,心理压力和消极情绪得不到有效舒解,影响了健康状况。其中患有“三高”、胃病、风湿病、颈(腰)椎病等疾病的人较多,而这些同志目前仍在坚持工作,法官干警身体状况令人担忧。

(七)队伍管理不能完全适应工作的需要。

一是一些规章制度还不够健全和完善,需要加强调查研究,进一步补充完善。二是未建立法官分类管理制度,少数法官或有审判资格的干警还从事后勤、政工、法警等工作,浪费审判资源。目前,凌云法院在这些岗位上工作的法官3人、有审判资格的干警2人,占审判人员总数的20%。三是内部管理还有薄弱环节,工作纰漏时有发生。部门与部门之间,人与人之间相互配合不够紧密,工作效能不能得到充分发挥。

(一)加强思想政治教育、法官职业道德教育和党风廉政教育,提高干警的思想政治素质,增强宗旨意识,结合开展的各项主题教育和实践活动,培养和强化干警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意识和服务大局意识,牢固树立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和政法干警核心价值观,真正解决好“为谁执法、为谁服务”的问题,正确对待和处理公与私、名与利的关系,把群众满意作为衡量工作的标准,提高干警立足本职工作、服务大局、建功立业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二)加强教育培训,提高业务水平,增强办案能力,提升队伍整体素质。

加强对法官干警素质的培养,在培训内容上从传统学习教育到现代职业能力的转变,着眼目标,立足实际,大力开展符合实际的职业培训工作,着力提高法官把握大局的能力、把握社会矛盾的能力、把握社情民意的能力、把握法律精神的能力、把握新情况、解决新问题的能力,注重实用性、针对性和有效性,达到学以致用。在培训方式上实现从面对面授课到现代网络远程教育的转变,节约审判资源,尽量避免学习影响工作。紧跟时代要求,进一步实施“人才强院”战略,逐步培养成审判型、专家型法官和审判业务骨干,形成有梯次的人才队伍。增强培训的实效性,并加大培训经费的投入,增拨政法专项培训经费,实行培训全免费,以保障法院培训工作的正常运转,保证教育培训目的真正实现。同时鼓励干警参加司法考试,加大对通过司法考试干警的奖励力度,提高干警学习的积极性和自觉性。

(三)畅通进人渠道,不断补充新生力量,增强发展后劲。

建立畅通的人才流动机制,根据工作需要,有计划地从社会法律人才队伍中选调优秀人才,充实法院队伍。同时探索建立吸引优秀人才和留住优秀人才的机制,按照从优待警的原则,帮助干警解决实际困难。

(四)建立法院干警福利待遇保障长效机制,减少人才流失,稳定法院队伍。

法官干警待遇偏低是当前西部法院难以招录人才、难以留住人才的一个关键问题。因此,提高法院干警的待遇已成为当务之急。根据西部基层法院法官干警的职业特点,合理调整收入水平,对法官干警的工资、福利实行垂直管理,逐级划拨,并逐步实行高薪养廉,提高基层法官职业的吸引力。并在法官住房、子女上学、子女及家属就业等方面优先考虑,解决法官的后顾之忧,保证干警专心审判工作。

(五)状大法官队伍,解决法官断层问题。

目前实行的内部司法考试分级制度是一个有效的办法,我们认为今后应更进一步适当降低取。

加强公安队伍建设调研

队伍的问题归根结底其实就是民警的思想问题,思想问题解决了,队伍管理的问题自然就迎刃而解。目前,公安队伍建设的突出问题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一是不转变观念。为人处事、执法办案还是以管理者自居,没有树立“立警为公,执法为民”的服务理念,“四难”现象仍不同程度地存在,态度生硬,办事推诿,伤害了群众感情,疏远了警民关系;二是不敬业爱业。缺乏“干一行爱一行”的思想,在工作中不主动不积极,不求有功,但求无过,得过且过,甚至在岗不作为,过一天混一天;三是不学习创新。学习意识不强,综合素质有待提高。有的民警学习的目的就仅仅是混个文凭,不学习新知识更不接受新知识,甚至对政治理论的学习也是敷衍了事,对本身的业务钻研也不深,满足于现有经验,对业务知识一知半解;四是不依法办事。法制观念淡薄,违反程序办案的现象仍然时有发生,甚至在履行职责时舍法取利,亵渎法律,徇私枉法。

二、队伍状况的原因分析。

上述问题的存在有着多方面的因素,是复杂的内、外部因素相互交织影响的结果,究其原因主要有:一是自身受社会环境的负面影响,价值观发生扭曲,这是造成队伍思想问题的根源;二是在队伍管理上,思想政治工作方法单一,说的多,做的少,新的方法不多,针对性不强,特别是基层公安机关的思想政治工作缺乏规范和指导;三是激励竞争机制仍需不断完善。要在绩效考核上下功夫,建立队伍管理的长效机制,有效地激发了队伍活力。四是公安机关个别管理者存在认识偏颇,“重业务轻思想”的现象仍然存在;五是教育培训工作没有跟上,忽视了教育培训工作对提升民警综合素质的重大作用,特别是在业务工作培训上更需要加强。

近年来,公安机关先后开展了“三项教育”、严肃警风警纪的“五条禁令”的贯彻执行,从解放思想的“贯彻十六大,全面建小康,公安怎么办”的大讨论到“立警为公,执法为民”的宗旨教育,从“人要精神,物要整洁、说话要和气、办事要公道”的基本要求,到全面提高队伍战斗力的“大练兵”活动,这些活动无一不是在加强队伍思想建设,但是思想建设不是一句空话,俗话说:“人上一百,形形色色”,因此政治思想工作也就要因人因时而异,并且务必要在实际行动和效果上下功夫,坚决避免走过场、做样子,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带出一支“政治合格,业务精通,作风优良,执法公正”的人民公安队伍。

(一)加强思想政治建设,强化责任意识,牢固树立执法为民的思想观念。

加强思想建设要树立“政治建警,政治强警”的观念,一是要加强队伍的政治理论学习,以理论上的清醒确保政治上的坚定。坚持不懈地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武装广大民警的头脑,提高马克思主义修养,坚定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心和决心,坚定对共产党领导的信心,增强政治敏锐性和政治鉴别力,永葆人民警察忠于党、忠于祖国、忠于人民、忠于法律的政治本色;二是要加强“执法为民”的理念教育,把增强与人民群众的感情作为最基本的、经常性的教育来抓,夯实“执法为民”的根基。重要的是要加强对干警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教育,牢固树立群众至上的观念,牢固树立以民为本的思想,把人民群众的呼声作为第一信号,把人民群众的需要作为第一选择,把人民群众的利益作为第一考虑,把人民群众的满意作为第一标准,进一步和谐警民关系;三是要改进思想政治工作的方式方法,变“灌输”、“强制”为“引导”、“关爱”,经常性地开展民警思想善分析,有针对性有目的性地做好思想政治工作,并建立民警的思想状况记录档案。

(二)加强领导班子自身建设,努力建设过硬的领导班子,提高执政能力。

按照“政治坚定、开拓创新、团结协调、廉洁勤政”的要求,将各级公安机关的领导班子建成硬班子,以领导班子的表率作用,带动公安队伍建设。要把握三个要点:一是建设一个讲政治、讲大局的领导班子。围绕“建一流班子、带一流队伍、创一流业绩”的目标,树立政治意识、大局意识,充分体现出领导班子的凝聚力和向心力;二是建设一个开拓创新、求真务实的领导班子。要改进领导作风,增强从严治警的政治责任,带头学习政治理论和业务知识。要有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勇于挑战自我,敢于面对困难和阻力。要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做事业发展的带头人。三是建设一支廉洁勤政、克己奉公的领导班子。班子成员要经常按照廉洁自律的要求,对照检查自己。工作圈内,坚持建功立业为人民;生活圈内,坚持一身正气拒腐蚀;交际圈内,要耐得住艰苦,抗得住诱惑,守得住小节,筑牢拒腐防变的思想道德防线,努力做到一身正气,两袖清风。

(三)加强制度建设,统一公安队伍的纪律要求,建立配套完善的管理运行机制。

抓队伍建设,一要靠教育,二要靠制度。好的机制是实现从严治警,确保队伍不出问题的保证。在制度建设上,首先要解决脱离实际和流于形式的问题。脱离了实际的制度不可能贯彻实行,同样,制定好的制度如果不坚决执行,也是一纸空文。其次要解决管理、监督不力的问题。监督既要有内部的,也要有外部的,那样才能真正体现出制度的严肃性和公正性。在制度建设上,必须严格管理和教育。要加强对民警的宗旨观念教育和理想信念教育,不断提高民警的政治素质和思想境界,从思想根源上最大限度地减少民警的违法违纪问题。要严格监督,严肃法纪。各级领导要经常深入基层检查督促工作,发现问题及时提醒、及时解决;要把内部监督和外部监督有机的结合起来,把公安机关的内部监督部门的事后查处为主变为事先防范为主,把预防民警违法违纪的关口前移。要进一步健全完善警务公开制度,不断提高公安工作的透明度,接受社会各界和广大人民群众的监督。要坚持把解决民警思想问题、作风问题、工作问题与解决民警政治、经济待遇和实际生活困难相结合,凝聚警心,调动广大民警干事创业的工作热情。

(四)加强教育培训,增强学习意识,不断提升公安民警的综合素质。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人民群众的法制观念和意识比过去任何时候都要强,因此对公安队伍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当前,民警整体素质不高是制约公安队伍建设和公安工作发展的“瓶颈”。因此,要高度重视公安队伍的整体素质,着力解决执法水平与社会经济发展不相适应的问题。一是要建设学习型的公安机关。要引导民警多读书、读好书,要形成一种浓厚的学习氛围,要善于接受新生事物,摒弃旧的思想观念,特别是旧的执法观念,树立执法为民的思想;要加强法律知识,业务技能的学习和培训,将民警锻炼成本领域本岗位的专家能手;二是要注重培训的实效性和针对性。学习培训要与民警的晋职晋衔结合起来,与基层实战单位的备战备勤结合起来。要积极探索时间短、见效快、质量高的培训途径,针对不同警种、不同层次,制定并落实针对性、实用性的培训方案。要着眼于实战需要,做到学以致用,提高民警的实战本领。要积极推进科技强警战略,大力实施人才战略,着力提高公安工作的现代化水平。三是要在民警中大力倡导“终生学习”理念,鼓励民警自觉养成良好的学习意识,从书本中学,在实践中学,通过理论学习指导工作实践。

(五)加强警察公共关系建设,和谐警民关系,塑造良好的社会形象。

警察公共关系是近几年来提出的新课题,搞好警察公共关系建设是和谐警民关系的重要举措。首先,要加强公安机关内部公共关系建设,促进部门之间、民警之间的思想沟通,增进团结、步调一致、真诚合作,形成巨大的组织凝聚力;其次,要加强与外部的沟通联系,争取各种组织、团体和公众的理解支持与协助。要通过联系会或者走访等多种形式,定期了解社会大众对公安工作的意见和要求,发动和组织公众参加队伍监督;第三,要加强对外宣传工作。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刊、网络等大众传播工具,介绍公安工作情况,推行警务公开,促进公安机关与公众之间的相互了解,使公安工作真正得到社会公众的理解和支持。要大力宣传公安机关在维护稳定、打击犯罪、服务群众、抢险救灾等工作中所取得的重大成效,主动引导社会舆论。

XX县森林公安队伍建设情况的调研报告

根据___人大主席团《关于组织部分县、镇人大代表评议乡镇有关站所工作实施方案》确定的指导思想和工作要求,我们第七代表小组对镇派出所今年的执法履职及队伍建设情况组织了调研。从10月25日到11月25日,我们先后走访了相关单位负责人,广泛征求意见,并召开了由人大代表、社区干部、企事业负责人、居民群众和派出所公安干警参加的座谈会3个,参加座谈人员达50余人。向居民发放征求意见表300多份。整个调研活动得到了相关单位和群众的密切配合和大力支持,调研工作进展顺利。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评价。

在县局和___党委政府的领导下,在镇人大的监督支持下,__所紧紧围绕以创先争优、打造平安汉寿、提高群众安全感和满意度为宗旨,坚持“立警为公,执警为民”的方针,认真落实县局“十项指定”工作,在打击严重刑事犯罪,加强治安行政管理,有效防范和妥善处理各类群体性治安事件等各项公安保卫工作中,充分发挥职能作用,维护了社会稳定,为促进我镇经济建设,保障人民群众安居乐业作出了积极贡献。总的来说,__所干警队伍的主流是好的,是一支能打硬仗、有坚强战斗力的队伍。

一是__所始终把维护社会政治稳定臵于各项工作的首位。认真开展社会不安定因素排查化解工作,妥善处理各类群体性治安事件。对社会不安定因素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控防。8月31日下午3时,__所民警在巡逻至___南岳路时,因他们警惕性极高,就及时制止一起群体性械斗事件。同时,强化信访信息工作,确保全国各类特护期间,我镇人员的“零进京”、“零滋事”。

二是在执法中坚持“严打”方针不动摇。6月25日__所干警历经40多天的侦查,辗转三个省数千里,终将“5〃10”恶性故意伤害致人重伤案中的4名主要犯罪嫌疑人缉拿归案;7月份,因为有__所在基层的扎实工作,最终成功告破了徐立明特大涉枪、贩毒制毒案件;8月份,经过2个多月的经营,__所与县局进度大队联手又侦破了一起涉枪、贩毒制毒案件抓获犯罪嫌疑人5个,缴获冰毒500克。社会影响大、群众反响强烈的重大恶性案件以及其他一大批刑事犯罪案件的及时侦破,使各类犯罪活动得到应有的打击,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好评,有力地维护了社会治安的稳定。

三是转变职能,提高公安行政管理水平。为适应新形势改革开放和经济发展的需要,__所全力配合县局大力加强和改进公安行政管理工作。在管理模式上努力营造良好的投资和发展环境,努力建设服务型公安机关。积极推进行政审批改革,对涉及面广、群众反映大的审批项目减少审批环节。今年__所组织干警在县职业中学开展了一次安全与法制讲座,同时还相继出台了一系列的利民便民措施,努力做好服务工作。

二、主要问题。

在充分肯定近年来__所执法工作所取得的成绩的同时,也必须正视他们在执法工作和队伍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从调查了解的情况看,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打击犯罪的力度还不完全适应当前安全维稳的要求。

近年来,我镇刑事发案数虽在逐年下降,但治安形势依然严峻。仅今年以来,全镇共发生刑事案件起,已破起,破案率为%。其中盗窃案发案数是件,破获件,盗窃案的破案率为%。涉毒人员不见减少,参赌人员逐年上升。特别是几起在自动取款机上用信用卡套取现金案,嫌疑人至今未辑捕归案。飞车抢包案时有发生,多数案件案发后及时地向派出所报了案,但破案却不理想。对此,群众有意见。这些案件涉及面广,事关人民群众切身利益,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群众的安全感。

2、传唤、告知、送达还不够规范。

一是不按规定进行传唤或者传唤手续不全。譬如在刑事传唤时间超过12小时后,虽然传唤后采取了刑事拘留措施,但拘留时间与传唤期限不能衔接。二是告知手续不规范。有的案件材料中没有告知当事人应有的权利,如在对犯罪嫌疑人依法进行第一次讯问或者采取强制措施之日起,没有告知犯罪嫌疑人享有的有关权利义务;有的案件告知内容不全面,实践中,在行政处罚中往往只告知处罚的理由、依据;有的取保候审未告知被取保候审的犯罪嫌疑人在取保期间应遵守的规定及应负的法律责任。三是有的案件违反送达程序。譬如在执法办案中,民警问完材料就让当事人交款走人了之,也不送达行政处罚决定书。

3、乱收费、乱摊派、乱罚款现象存在。

受利益驱动,利用执法权力搞“创收”,乱罚款、乱收费、乱摊派现象还不同程度存在。据反映罚款搞创收,社会影响不好。有的行政罚款收据上罚款和收缴没有分离。如赌博案件,罚款和收缴却开在同一张行政罚款收据上,不符合罚缴分离规定。同一起的赌博、卖淫嫖娼案件中,对当事人处罚罚款数额却相差许多;对二人以上共同违反治安管理的未引用有关条款根据“情节轻重,分别处罚”作出不同的处罚。以罚代拘现象还不同程度存在。如对查处卖淫嫖娼、赌博等案件的人员基本上进行罚款处罚,而拘留却未执行。

4、“便民”服务意识不强,窗口服务态度欠热情。

__所户籍办公室办事效率欠佳,使得群众往往排长队,多跑冤枉路户籍登记中差错不少,有的把姓名、性别写错了,当事人发现被登错了,要求改正时程序繁琐、接待不情愿,甚至拒绝受理还有就是“110”出警较慢,有时报警电话打了很长时间干警才赶到,到后若发现不是流血伤人事件,极少出警人员也就抱着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态度,不寻根问底,不防范未然,草草收兵。

三、原因分析。

针对上述存在的问题,经过调查、了解和归纳,其主要原因是:

(一)管理不力,治警不严是产生诸多问题的根本原因。

当前,公安队伍中存在的问题,从根本上讲是队伍的素质问题。要提高队伍的素质,首先要加强公安领导班子的建设。一是有的领导下基层调查研究不够。对近几年执法中出现的问题缺乏认真分析,查找原因,总结教训,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二是对干警的教育培训偏重形式,缺乏针对性和实效性。三是制度落实不到位。公安机关内部的规章制度不少,但真正落实到位的不多,有章不循,有禁不止的现象并不鲜见。四是执纪不严,督察不力的现象仍然存在。

(二)执法透明度不高,监督机制不到位,为民执法意识不强导致少数干警产生特权思想。

人民公安肩负着党和人民赋予的重任,应该时刻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这是实践“”重要思想的必然要求,也是“立警为公、执警为民”的具体体现。但在调研中发现,有的干警忘记了公安机关的性质和人民警察的职责,颠倒了人民是主人,公安干警是公仆的关系,对群众态度蛮横,不虚心接受人民群众的监督和法律监督机关的监督,不文明办案,对当事人动手动脚,处处以管人者自居,表现出“公安老大”的特权思想。

(三)警力不足,配臵不合理,经费紧张,给执法工作和队伍建设带来消极影响。

必要的人力、财力、物力是公安机关打击刑事犯罪,维护社会治安秩序的基本物质保证。从调查的情况看,我县公安机关基层警力普遍不足。由于基层派出所和重点社区的警力配备不足,公安工作基层基础薄弱。经费远不能适应执勤和办案的需要,导致一些刑事犯罪案件未能及时侦破。公安机关的办案经费、装备经费难以保证,影响了公安工作的正常开展。同时,由于经费不足而搞创收,容易出现案子降格处理或以罚代刑等不严格执法现象,影响了公安队伍形象。

四、意见建议。

(一)加强学习,提高认识,牢固树立宗旨观念,切实端正执法思想,做到严格、公正、文明执法。坚决杜绝对群众冷、硬、横、推的作风和态度。要进一步转变执法理念,端正执法思想,全面贯彻落实为民便民措施,树立公安机关“立警为公,执警为民”的良好形象。通过推行民调工作,要抓住滥用强制措施、滥用职权等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执法问题,进行有重点的检查和整治活动。

(二)针对我镇治安形势的实际,进一步加大打击各类犯罪活动的力度。目前,我镇治安形势依然严峻,一些杀人、抢劫、爆炸等重特大刑事案件仍时有发生。抢夺、盗窃等侵财型犯罪案发率高,黄、赌、毒现象依然存在,有的还趋上升之势。为此,要继续保持严打的高压态势。认真开展了对农贸市场、学校周边治安问题的集中排查专项整治,依法打击了一些扰乱社公共秩序、赌博斗殴等事件。并且承诺随叫随到,有求必应,为群众提供“零距离”保护。确保第一时间稳定情绪,控制事态扩展,真正把矛盾解决在基层,消除在萌芽状态,同时,要认真研究对我市暂住人口的管理办法和措施,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为我镇的经济发展和人民安居乐业创造一个更加美好的环境。

(三)从严治警,依法治警,切实加强队伍建设。要认真研究,采取各种有效措施,加大队伍整治力度,强化内部管理,在狠抓落实上下功夫。特别是队伍中出现的问题,要予以高度重视,举一反三,吸取教训。同时要把提高业务素质,摆上队伍建设的重要位臵,努力培养一批业务骨干和办案能手,来促进基层公安机关的执法水平和办案质量的整体提高。同时,县局领导也要进一步关心广大基层干警的工作和生活,尽力解决后勤保障上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充分调动基层干警的工作积极性。

加强公安队伍建设调研

当前,我国已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的发展阶段。在新的形势下,公安工作环境、公安体制、政策法规等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公安机关担负的任务越来越重,队伍建设的要求越来越高。但公安队伍建设中存在的一些不和谐的问题却越来越凸显出来,值得我们思考。

1、思想认识存在错位,重视程度不够。公安机关的主要职责是保护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打击违法犯罪,维护社会治安秩序。部分民警认为只要把维稳工作做好,确保社会治安稳定和人民群众安居乐业就是最大的成绩,而政治思想工作和队伍建设则是讲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因此,直接导致在队伍建设工作中形式主义突出,应付现象普遍,虽能按照上级机关的统一部署安排完成队伍建设工作的各项工作任务,但缺少抓队伍建设的自觉性、自发性。平时不出问题则不管不问,出了问题则上下惊慌,直接影响公安工作的运行及队伍战斗力的发挥。

察的职能始终呈不断扩张之势。然而警力的增长很难达到与社会需求同步增长。我分局辖区总面积**平方公里,实有人口**人。大专院校多、重点目标多、建设项目多、常住人口多、暂住人口多、人员流动大,社会治安状况日趋复杂。分局每年承担的各类警卫任务近**批次,占全市警卫任务量的**%,辖区大型会馆集中,会展经济繁荣,每年以**%的幅度递增,大型活动年均百余起,占全市**%以上。辖区国内外知名旅游景点多,每天游客高达**余人,节假日游客更多。辖区违法犯罪活动发案率、命案发案数、“两抢一盗”发案数居全市之首,工作任务繁重,警力严重不足,分局现仅有民警***人,全局平均每天接处警量***个以上,民警长期超负荷工作,既影响了工作效能,又影响了民警的身心健康。因而,警力不足将是一个长期的普遍性的问题,严重制约着公安队伍建设的长远发展。

3、从优待警、后勤保障工作不到位。近年来,在各级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下,从优待警工作取得了显著的成果,公安工作的后勤保障水平有了较大幅度的提高,但与目前的实际需要相比仍然存在差距。一方面,经费保障不足。当前,公安机关虽然都落实了最低经费保障标准,但与繁重的公安工作任务相比,公安经费依然显得捉襟见肘。如追逃工作,办案单位要采取各种措施和手段,发协查通报、有偿动员社会各界力量参与到工作中来,一旦有线索,就要南征北上,抓嫌犯,调证据,往往追捕一名逃犯都要花上好大一笔费用,大大超出预算,办案经费不足直接制约着民警的工作效率。警力不足、任务繁重导致部分民警无法按照规定落实年休假、年体检等工作。这些直接制约着从优待警工作的正常开展,使公安队伍建设隐患重重。

4、执法压力越来越大。当前,随着法制社会的不断完善和进步,群众的法律意识也在进一步提高,维权意识进一步增强,对公安执法活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由于民警执法素质的差异,每年因民警执法问题引起的涉法涉诉信访案件与日增加。尤其是在倡导人性化执法的今天,各种围绕如何便民、利民的一系列制度措施层出不穷,而针对民警合法权益的保护机制却少之又少,民警稍不注意,就会触动高压线,面临着巨大的社会及工作压力,使公安队伍建设的风险不断加大。

二、面对出现的种种新问题,为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发展变化,不断提高队伍整体素质和战斗力,就必须始终坚持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以人为本”的理念推动政治思想工作、加强公安队伍建设。

1、提高民警思想认识、务求实效狠抓思想教育。

公安队伍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不是一朝一夕、一蹴而就的事情,必须从提高思想认识入手。一是各级领导干部尤其是各基层单位的领导要充分认识队伍建设与业务工作的辩证关系,从思想上和行动上引起高度重视,切实把队伍建设作为搞好公安工作的根本来加强。二是要始终坚持立足民警抓思想教育。务必要克服形式主义,不搞花架子,以正面教育为主,积极组织开展多种形式的学习教育活动,把集中教育和单个教育结合起来,把专题教育和经常性思想工作结合起来,力求内容充实、方法灵活、措施多样,便于理解与接受,使队伍整体活力焕发出来,队伍建设整体效能也将得到极大提高。

2、提高民警综合素质、坚持科学利用警力。

在当前警力不足的情况下,只有力求在管理和提高民警素质上下功夫,充分发挥计划、组织、指挥、激励、协调机制,真正做到人尽其才、事得其人、人事相宜,才能真正缓解队伍建设的压力。首先,大力加强教育训练,提高民警的身体素质、知识文化水平、思想道德标准和业务工作能力。下大功夫做好民警“知识”向“能力”的转化,通过集中培训、实践锻炼、轮训轮值等多种手段,将民警的理论素质转化为实战能力,使更多的人成为业务骨干、技术能手、专业尖子。为一肩挑多担、一人胜多岗奠定基础。其次,合理引进人才。在招考录用新警过程中,要本着“实用、实战”的原则,对当前紧缺的相关专业的人才,可以适当放宽条件,降低门槛,为整个公安队伍充实新鲜活力。只有盘活了现有警力资源,才能给队伍管理提供一个比较宽松的环境。

3、以人为本加强保障、解决民警后顾之忧。

首先,坚决把从优待警工作的各项措施贯彻落实到底,积极向党委、政府及有关部门如实反映公安机关存在的实际困难,争取党委政府的支持,在制订相关政策上向公安机关倾斜,为队伍建设提供强大的经费支持;严格落实民警休假制度、年体检制度,努力提高民警的政治经济待遇,切实关心民警身心健康,解决民警后顾之忧。其次,根据工作需要和社会治安特点,为民警增添必须的警务装备,科学调配和合理使用有限的财力资源,最大限度发挥装备的使用效能,最大限度地提高民警的基本保障水平。

4、缓解民警执法压力、保护民警合法权益。

切实加大对民警的保护,针对一些群众的无理取闹与投诉,在尊重客观事实的基础上,要从保护民警的角度出发,不能片面认为“民警遭到投诉就是民警的错”,为了平息当事人的怨气和不满,不分青红皂白,动辄就对被投诉民警进行批评教育或者纪律处分,使民警在辛苦付出的同时不仅得不到一丝安慰,还要在心理上承受更多的压力和委屈。因此,要坚决严厉打击无理取闹和投诉者,要彻底澄清事实,对那些无理取闹和上访者形成震慑作用,消除民警的后顾之忧,增强民警执法的信心和勇气。

因此,加强公安队伍建设,必须同当前正在开展的“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结合起来,将“以人为本”的理念深化为“以警为本”,在确保公安业务工作正常开展的总体目标之下,从切实保障民警自身的合法权益不受侵犯、提高民警的综合素质出发,以公安队伍建设为基础,坚持科学发展,坚持科学管理,坚持科学建警,进一步转变思想、改变作风,努力克服、解决制约公安工作、公安队伍建设的不利因素,切实担负起“巩固共产党执政地位、维护国家长治久安、保障人民安居乐业”的历史使命,为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构建和谐社会保驾护航。

年森林公安队伍建设情况调研报告

调查报告是反映对问题、事件或方面的调查和研究结果的文章。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关于,欢迎品鉴!

一、充分发挥职能作用,严厉打击各种毁林违法犯罪,全力维护林区社会治安稳定。

严厉打击破坏森林和野生动植物资源违法犯罪活动,维护林区社会治安稳定,是各级森林公安机关的重要职责。据统计,今年我局(1月至11月)共受理各类案件42起,查处42起,共处理犯罪人员42人次,林业行政罚款20650元,没收国家二级保护植物肉苁蓉461公斤。其中滥伐林木案14起,擅自改变和占用林地案2起,森林火灾案1起,毁林案17起,非法破坏植被案2起,河谷林区采挖沙石料案2起,非法收购野生动物产品案1起,无证饲养野生动物案3起。处理违法犯罪人员42人次。案件综合查处率为100%。

(一)开展保护森林资源专项行动。

为切实打击破坏森林资源犯罪力度,有效维护林区治安稳定,确保资源安全,创建平安的奋斗目标。根据[xx年]7号文件《关于开展保护森林资源专项行动的通知》xx年年3月至6月30日,我分局在全县范围内组织开展以打击非法清占林地、破坏植被为重点的专项行动。为确保此次专项行动的工作质量,我县积极行动,成立了保护森林资源专项行动领导小组,由青河县森林公安分局局长李江同志任组长,分局民警为成员的专项行动领导小组,明确了具体责任。制定了行动方案,从人力、财力、物力等方面给予了一定的保障,确保了专项行动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专项行动领导小组人员深入到五乡两镇,加大了《森林法》、《野生动物保护法》、《野生植物保护法》、《森林防火条例》等法律法规的宣传,采取出动宣传车,通过散发宣传单,宣传标语等手段,使林业法律法规基本做到了家喻户晓,深入人心,使更多的农牧民自动加入到保林、护林的队伍中。专项行动期间,我分局有力的打击了破坏森林的违法活动,共办理行政案件28起,没收国家二级保护植物肉苁蓉461公斤。其中,滥砍乱伐案件13起;牲畜啃食树木案件7起;非法破坏植被案件2起;河谷林区采挖沙石料案件2起;非法占用林地案件2起;无证饲养案件2起,共处罚28人次。

(二)开展“绿盾行动”

根据关于组织实施“绿盾二号行动”的通知,组织开展清理整顿木材加工点和非法占用林地项目为重点,对辖区域内发生的少占多批、未批先占、无任何审核(批)手续、越权审核(批)、毁林开垦、侵占国有林地等违法违法犯罪活动为主要内容的“绿盾行动”。这次行动我县成立了专门领导小组,并制定了具体的工作方案。我局组织小组整顿经营秩序,查找薄弱环节,清理违法行为,把清理整顿木材加工点和非法征用占用林地项目作为工作重点,对辖区域内发生的少占多批、未批先占、无任何审核(批)手续、越权审核(批)、毁林开垦、侵占国有林地等违法行为进行全面清理整顿。依法撤销违反规定进行经营加工和逾期不接受检审验的经营加工企业(厂点)的木材经营加工资格;对未经林业部门批准设立的木材经营加工单位,或未按批准的范围进行经营、加工的单位依法给予行政处罚,并限期整改;对违法收购木材,导致森林资源遭到破坏的依法进行处理。

(三)开展林区案件调查清理工作。

根据《关于进一步加强林地保护管理的紧急通知》(阿地林资字〔xx年〕55号)文件精神,我局于xx年年9月组织人员,就我县xx年以来辖区内存在的毁林开垦和其它破坏森林资源案件查处工作进行了全面总结,共办理行政案件35起。没收国家二级保护植物肉苁蓉461公斤,没收国家二级保护植物梭梭柴2方,其中,滥砍乱伐案件14起;牲畜啃食树木案件10起;非法破坏植被案件3起;河谷林区采挖沙石料案件2起;非法占用林地案件2起;非法收购野生动物产品案件1起;河谷林失火案件1起,无证饲养案件2起,共处罚35人次。

我局采取出动宣传车,通过散发宣传单,宣传标语等手段,使林业法律法规基本做到了家喻户晓,深入人心,特别是对一些边远山区的牧民,以前认为砍树烧火是天经地义的事情,而现在也能自动加入到保林、护林的队伍中。

二、认真贯彻“预防为主,积极消灭”森林防火方针,采取有效措施,确保森林资源安全。

(一)做好森林防火工作重视是关健。

青河县森林公安分局联合县护林防火办公室、县广播电视局开展了护林防火宣传教育活动。联合印制《森林法》、《森林防火条例》相关宣传材料散发给我县广大农牧民群众,通过广播电视局利用广播电视新闻向全县群众播放宣传,使全县群众增强护林防火与保护森林资源的意识。

青河县森林防火办公室、森林公安分局在协商一致,自愿平等、互利的原则下与我县野外用火旅游开设点、野外用火矿场、砖场等野外用火户签定了30余份野外生产用火合同书。

今后我分局相将继续加强宣传力度,做到坚持教育宣传为主,预防在先的原则,与我县所有野外用火户签订野外用火合同书,为有效预防和扑救森林火灾,保护森林资源,促进林业发展维护自然生态平衡,将起到更大作用。

(二)、加强督导检查。

为加大森林防火督查力度,青河县森林公安分局、防火办组成检查组多次对县区森林防火工作进行检查督导。他们进入林区,对重点防火地区、用火单位和个人进行检查,对在工作中存在的隐患和问题及时提出整改意见。

我分局严格执行了24小时防火值班制度,由分局领导亲自带班,以及时处理突发事件。切实提高了基层防火工作者业务素质。

由于领导重视,上下协同作战,今年我县森林防火工作取得了全面胜利,全县没有发生一起大的森林火灾。

三、进一步加强队伍建设,不断提高森林公安队伍的整体素质和战斗力。

青河县共有五乡两镇,辖区面积15529.5平方公里,但森林公安民警却只有六位,警力严重不足,平时六位民警的工作压力和思想负担比较重。为解决有限的警力和严峻的林区治安形势之间的矛盾,我分局林业公安从加强公安队伍建设、严格依法行政、提升整体素质等方面着手,积极开展“规范执法行为,促进执法公正”专项整改活动,向素质要警力。把加强政治理论学习、提高政治理论素养作为加强队伍自身建设的根本保证,把学习真正转化为工作力、创新力。同时,致力营造思想上同心,工作上合力,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团结向上,坚强有力的浓厚氛围。不仅树立了森林公安的形象和权威,凝聚了警心,而且还提高了在新形势下,维护林区秩序的能力,打击林区犯罪的能力,处置突发事件的能力,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的能力。

我分局以制度管理队伍,以纪律约束民警。采取从细微入手抓规范,从日常要求抓养成,实行上下班考勤制度,要求在工作时间严禁私自外出和利用工作时间吃饭、办私事,努力培养民警严明的纪律和过硬的作风。组织重新学习《人民警察内务条例》、《五条禁令》,组织纪律作风已经有了进一步的好转,工作效率明显提高。全分局风气正,形成了团结进取、奋发有为的良好氛围。我分局组织民警认真讨论,深刻剖析,民警普遍认为,执法为民思想树立的不牢,法律业务学习不够,掌握不透是队伍存在的主要问题,在此基础上,我分局把《刑法》、《刑事诉讼法》、《森林法》、《公安机关办理刑事、(行政)案件程序规定》等法律法规的学习贯穿于日常学习和执法业务工作中,通过开展以案学法,增强了民警的事业心、责任感,提高了执法水平。

如何加强县委政法委机关建设,充分发挥政法委机关领导、管理和协调政法、综治、维稳工作的职能作用,是当前县委政法委建设工作亟待研究解决的一个基础性关键性课题。本人结合正宁县实际,谈几点看法同大家探讨。

一、正宁县县委政法委建设的基本情况。

正宁县委政法委成立于1982年,现实有干部职工16人。其中书记1名,由县委担任,副处级;专职副书记1名,兼职副书记3名,均为实职正科级;研究生学历1人,大学本科学历4人,大专学历7人,中专学历2人,高中学历2人,平均年龄42岁。

正宁县委政法委自成立以来,积极发挥了在政法工作方面的参谋助手作用,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上级政法委的指导下,紧紧围绕工作大局,组织开展"严打"整治斗争,开展平安创建活动,加强政法队伍建设,强化矛盾纠纷排查调处,集中处理涉法涉诉信访问题,充分发挥了领导、管理政法工作的职能作用,有力地维护了社会和谐稳定,为正宁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群众安居乐业创造了良好的社会环境和法治环境。主要做了六个方面的工作:

(一)着力构建维护稳定工作格局。把维护稳定工作紧紧抓在手上,对维稳工作进行宏观统筹安排,定期分析治安形势,及时研究部署工作,推进平安建设。加强与政法各部门的联系沟通,统一行动,密切配合,提高政法部门协同工作的能力和水平。及时发现和解决维护稳定工作面临的重大问题,及时协调解决政法部门存在的突出问题,为政法工作的有效开展提供保障。建立和推行维护稳定领导责任制,促进社会各界支持、参与维护稳定工作,建立健全党委领导、各部门齐抓共管、共同参与的维护稳定工作格局。

(二)大力提高政法队伍整体素质。近年来,坚持不懈地组织政法部门开展学习党的理论、路线、方针政策。深入开展了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发扬传统、坚定信念、执法为民"主题教育、政法干警核心价值观教育等一系列活动,着力提高政法干警的政治思想素质。切实加强制度建设,严格规范政法干警的执法行为,深入开展作风纪律整顿教育活动。始终坚持"三个至上",努力做到"四个在心中",有效地解决了政法干警有法不依、执法不严、办案不公、徇私枉法等问题,使全体干警的综合素质不断提高。及时组织对政法、综治干部的培训教育,切实提高政法干警的业务技能和执法水平。

(三)不断加大执法监督力度。从加强执法执纪监督入手,逐步整改政法部门执法中存在的突出问题,不断强化规范执法行为的制度体系和队伍管理体系建设,制定了《中共正宁县委政法委执法督导工作制度》和《正宁县政法系统案件评查检查制度》,坚持每年开展二次执法大检查活动,促进政法部门严格依法办案、公正文明执法。针对群众反映的热点问题,适时组织专项治理活动,切实维护人民群众的利益。推动政法部门健全规范化执法的各项制度和工作机制,落实执法公开、执法责任和错案追究制度,促进政法部门执法工作的制度化、规范化。理顺社会监督机制,正确引导群众监督、舆论监督,营造有利于公正执法的社会环境。

(四)深入推进社会管理创新。根据社会治安形势状况,适时组织"严打"整治斗争,针对重点场所、重点人员、重点行业的特点,落实严格管理责任制和监管制度,确保不出大的事故。建立基层治安防范组织,创新群防群治模式,构筑基层治安防控网络。落实"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强化部门、单位责任,加强社会管理,把社会成员都纳入部门单位等组织管理之中。完善矛盾纠纷排查调处机制,加强调处队伍建设,化解矛盾纠纷,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动员各方参与社会治安工作,构建打、防、控一体化的社会治安防控体系。

(五)建立健全政法工作机制。坚持从宏观上科学统筹政法工作,充分发挥集体领导作用,健全完善了政法委员会议制度,对涉及全县政法工作的重大部署、重大事项、重大疑难案件进行集体研究安排,有力地推动了各项工作落实;针对政法部门干部日常管理工作,健全完善了政法干部管理机制;同时,建立了政法工作协调保障工作机制,积极协调政府支持政法综治工作,保障政法综治经费,提高政法综治部门技术装备和信息化水平,提高政法干警待遇,解决政法综治部门人员、场所、设施不足的问题,落实科技强警、从优待警原则,为政法工作提供坚强的保障。

二、县级党委政法委建设存在的问题和困难。

近年来,政法委建设虽然得到了有力加强,职责地位职能作用不断强化,充分发挥了领导管理政法工作、维护社会稳定的重要作用,但要进一步适应形势和任务要求,更好地开展工作,特别是将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委员会更名为社会管理综合治理委员会后,工作领域更加宽泛,工作任务更加繁重,现有的人员、工作机构已不能适应当前工作的需要,主要表现在人员、经费、设施、制度等方面。

(一)机构设置不统一,编制、人员不足。政法委的体制、编制及其内设机构的设置和级别,有的由省级相关政法部门与省级编制部门联合制定下发执行,有的由当地自行决定,造成各地内设机构设置不统一、名称不统一、级别不统一。同时,县委政法委承担的任务繁重艰巨,但编制相对不足,人员缺少。目前县委政法委有16人,却有政法委、综治办、维稳办、610办、油区办、见义勇为协会六个单位合署办公,还有执法监督室等内设机构。"小马拉大车"的现状导致工作力量分散,有些工作处于应付被动,难以适应繁重的工作需要,从而使得有些工作任务完成质量不高,影响了政法委干部工作的积极性、创造力和政法委职能作用的发挥。

(二)业务经费紧缺,基础设施簿弱,待遇相对偏低。县委政法委与综治办等六个单位合署办公,一套人马几块牌子,属党委综合部门,既无办案收费权力,也无罚没资格,办公业务经费来源主要靠县财政拨付。由于经费紧缺,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政法工作的正常开展。在基础设施方面,县委政法委虽说是整个政法机关的中枢,一般都是与县委在同一场所办公,没有独立的办公楼,而且政法委的交通、通讯、办公设施在政法各部门中也是最差的。待遇方面,在工资改革中,政法委干部享受的政法津贴被取消,造成政法委系统的干部与其他政法部门原本相当的工资收入被拉开了档次,使政法委干部职工的工资普遍低于政法各部门同职级干警的工资,极大地挫伤了政法委干部工作的积极性。

(三)人员结构不合理,难以适应形势需要。一是人员结构不合理,"官多兵少"。由于受编制的制约,正宁县政法委工作人员中,领导职数多,一般工作人员少,科级以上干部有9人,科员仅有3人。二是干部交流困难,人员更新缓慢。政法委难进难出,干部交流渠道不畅,新鲜血液无法及时补充。有4名科级干部在政法委工作已超过10年,最长的达15年;有2名任职时间超过10年,最短的也有5年之久。因此,经常造成工作被动,工作效率低,导致许多政法工作任务完成质量不高。加上政法委面临的任务越来越重,除了要履行县委政法委原有的领导、管理政法部门的职能外,还要承担维护稳定和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禁毒等方面的大量具体事务,现行的人员结构和素质已经难以适应繁重的工作需要。

(四)干部协管难履行,政法委权威不高。一是当前县委政法委只是在县委确定人选后才去协助组织部门去考察政法干部,而实质性的"协管干部",并没有真正按《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政法干部队伍建设的决定》和《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党对政法工作领导的意见》文件精神去落实。二是目前县委政法委更多的是履行知晓权,难以充分履行协管的权力,没有真正确立对政法部门科级干部任用报批备案制度。县委政法委有协管干部的职能,但是对协管的范围、程序、方式没有统一规定,没有具体的操作程序,具体怎么协管、权限到底有多大不明确。三是由于体制上的障碍,县委政法委在履行加强队伍建设这一"重要责任"时往往"力不从心"。政法部门主要领导在级别待遇上与政法委书记相同都是副县级,行政级别的无差距,造成党委政法委协管乏力。

(五)缺乏制度保障,整体效能难发挥。一是尽管县委政法委的职能职责、工作思路和工作原则已经明确,履行职能具有一定的依据。但是,政法委究竟应该以什么样的方式领导管理政法工作,实际上还缺乏具体的、可操作的制度保障。二是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变化,县委政法委的职能开始呈现出复合化、多元化的趋势,除了要履行县委政法委原有的领导、管理政法部门的职能外,普遍要承担维护稳定、平安创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等多项工作任务。由于县委政法委自身领导管理水平、工作制度机制、力量整合等方面的欠缺,在社会矛盾凸显、刑事犯罪多发的特殊时期,要取得更大工作成效难度增大,加上政法委机关干部的思想观念、理论水平、开拓精神等方面的差异,也影响着整体效能的充分发挥。

(六)执法监督难开展,淡化了监管作用。一是县委政法委编制和人员配备数量过少,内设机构不健全,不能形成专门机构管理和专职人员负责,而对政法队伍的监督管理往往是体现在具体的案件上。就算有执法监督机构,但专业人员较少,专业性不强,法学理论水平明显落后于形势和任务的要求,司法实践经验相对不足,导致县委政法委的执法监督工作显得力量薄弱,深度不足,影响不大。二是县委政法委在监督当中,多数是过问过问和督促督促,不能从案件的受理到结案后形成一套工作规范。有始无终,抓而不实,削弱了监督的作用。同时,也由于县委政法委没有一定的处理权限,只有建议权,所以县委政法委在监督中,费力不讨好,不愿去深挖细究,从而淡化了监督管理的作用。

三、加强和改进县委政法委建设的对策及建议。

在工作日益繁重的情况下,作为县委领导和管理政法工作的职能部门,政法委的职能只能加强,不能削弱,应当具有与其职能相适应的权力和地位,使其在履行领导和管理政法工作的职能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一)加强组织领导。党委应赋予政法委相应的职能和手段,包括必要的管人管事的权力以及物质保障能力。一是建议按照中央意见,由省级党委或政法委统一制定加强党对政法工作的指导意见,制定出台协管干部的有关政策和具体办法,使县委政法委全方位参与对政法机关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的推荐、考察、选任、管理和监督。重点是县委组织部门支持政法委切实履行好协管政法部门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的职能,对县委政法委协助管理的政法部门领导干部的任免调动,按照干管权限,由县委组织部会同上一级政法部门和同级政法委,共同考察提出任免意见。根据政法部门工作需要及干部状况,政法委也可直接向组织部或有关部门提出任免、调动的建议。政法部门领导班子后备干部名单,在报县委组织部的同时,抄报同级政法委和上一级政法部门党组(党委)。考核县级政法部门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时,应听取县委政法委的意见。二是建立健全轮岗交流机制,实行政法委机关与政法部门干部相互交叉挂职锻炼,提高机关人员素质,使政法委机关干部的综合素质得到优化,切实把中央关于政法委要加强队伍建设和班子建设、协助党委及其组织部门考察管理政法部门领导干部的规定落到实处,不断树立党委政法委的权威。

(二)提高干部待遇。在当前严峻的社会治安形势下,政法委系统的工作人员与其他政法部门干警一样,面临着越来越大的工作压力,特别是在排查化解突出矛盾纠纷和不稳定因素,处理各类群体性事件及影响较大的案件中,政法委干部都是冲在第一线,既是指挥员,又是战斗员,既是宣传者,又是实施者,而且政法委要组织管理、统筹协调全县的政法工作、综治平安建设工作、维护稳定工作,在人少事多的情况下,工作压力与其他政法部门相比有过之而无不及。可以说,政法委系统的干部队伍都是工作最忙、最累、最苦、最紧张的群体之一,所以应该有与之相适应的工资福利待遇。建议制定统一的工资、津贴、福利标准,恢复原来"比照享受公安待遇",或者参照其他政法部门享受干警同等待遇。

(三)加强经费保障。经费保障是政法委机关开展各项工作的前提条件,没有足够的办公业务经费,对开展工作必将带来一定的影响。因此,对县委政法委的经费保障工作应引起各级高度重视。要根据政法委所担负的职责任务和工作实际,落实经费标准,增加县委政法委经费投入,进一步改善办公设施、技术装备和车辆、通讯条件,更好地适应政法工作的需要,并逐步提高经费保障水平。将综治维稳、禁毒、防范和治理邪教问题等工作经费,纳入财政年度专项经费预算,分级负担,按时足额拨付,确保政法委机关各项工作的顺利进行。

(四)理顺机构设置。一是大力推进政法委系统的机构改革,规范政法委机关的内设机构和人员编制,统一内设机构的名称和级别,增加人员编制数量,提高政工部门建制级别,根据当前县委政法委担负的维护社会稳定等各项任务日益繁重的实际情况,加强县委政法委机关工作人员力量,配备必要数量的机关干部,以保证工作的顺利开展。二是改革政法系统党组织,建议组建政法系统党委,让县委政法委在领导、管理、监督、协调政法工作方面充分发挥应有的职能作用,把管人与管事的工作机制紧密结合起来。目前政法系统内各政法部门的党组织设置既有党委,又有党总支、党支部,而县委政法委却只设立党支部。让一个党支部去领导党委(党组),存在逻辑上的混乱,也严重违背了组织原则。建立政法系统党委,既可以实现党对政法工作领导应承担的职责分工,也可以坚持党管干部的原则,协助组织部门实施对政法部门的有效管理,又能坚持党管司法机关的原则,强化党内司法监督力度,弥补当前司法监督乏力的问题。

(五)健全工作机制。建立和完善一套切合实际和行之有效的能够规范县级政法工作的运行机制,从组织领导、责任权力、监督约束、机构设置、经费保障等方面,制定公正合理、操作性强的政法委工作制度规范。从制度建设入手,强化内部管理机制创新,严格规范各部门、岗位责任,明确工作程序和纪律,提高机关的规范化、制度化建设水平。认真落实政法委员会会议制度、重大事项议决制度等工作制度,根据县委的决策部署,充分运用政法委员会会议制度这一集体领导有效载体,统一政法部门的思想和行动,切实做到组织不越位,支持不干预,指导不包办,监督不手软。

(六)强化执法监督。促进司法机关依法办案,提高执法水平和办案质量,预防和减少冤假错案的发生,确保司法公正是县委政法委的一项重要任务。要充分发挥党委政法委执法监督的职能作用,配齐配强县委政法委执法监督机构,并赋予相应的调查权、建议权、处分权,加强对政法各部门的执法监督。研究制定加强县委政法委执法监督工作的办法和措施,明确执法监督的内容和重点;在目前编制难落实的情况下,抽调具有较高法律知识水平和司法、执法实践经验的专业人员充实到政法委执法监督部门,强化业务培训,切实提高执法监督工作人员法律实务能力和执法监督的水平,通过对执法行为和影响较大的案件的监督,确保司法机关公正执法,从源头上防范错案的发生,并通过强化监督,规范和制约执法人员的执法行为,杜绝执法犯法、徇私舞弊的现象。同时把执法监督与纪检监察工作结合起来,把执法监督职能与干部管理职能结合起来,把执法监督与队伍建设结合起来,把执法监督工作与综合治理目标责任制考核结合起来,严格奖惩。

根据___人大主席团《关于组织部分县、镇人大代表评议乡镇有关站所工作实施方案》确定的指导思想和工作要求,我们第七代表小组对镇派出所今年的执法履职及队伍建设情况组织了调研。从10月25日到11月25日,我们先后走访了相关单位负责人,广泛征求意见,并召开了由人大代表、社区干部、企事业负责人、居民群众和派出所公安干警参加的座谈会3个,参加座谈人员达50余人。向居民发放征求意见表300多份。整个调研活动得到了相关单位和群众的密切配合和大力支持,调研工作进展顺利。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在县局和___党委政府的领导下,在镇人大的监督支持下,__所紧紧围绕以创先争优、打造平安汉寿、提高群众安全感和满意度为宗旨,坚持“立警为公,执警为民”的方针,认真落实县局“十项指定”工作,在打击严重刑事犯罪,加强治安行政管理,有效防范和妥善处理各类群体性治安事件等各项公安保卫工作中,充分发挥职能作用,维护了社会稳定,为促进我镇经济建设,保障人民群众安居乐业作出了积极贡献。总的来说,__所干警队伍的主流是好的,是一支能打硬仗、有坚强战斗力的队伍。

一是__所始终把维护社会政治稳定臵于各项工作的首位。认真开展社会不安定因素排查化解工作,妥善处理各类群体性治安事件。对社会不安定因素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控防。8月31日下午3时,__所民警在巡逻至___南岳路时,因他们警惕性极高,就及时制止一起群体性械斗事件。同时,强化信访信息工作,确保全国各类特护期间,我镇人员的“零进京”、“零滋事”。

二是在执法中坚持“严打”方针不动摇。6月25日__所干警历经40多天的侦查,辗转三个省数千里,终将“5〃10”恶性故意伤害致人重伤案中的4名主要犯罪嫌疑人缉拿归案;7月份,因为有__所在基层的扎实工作,最终成功告破了徐立明特大涉枪、贩毒制毒案件;8月份,经过2个多月的经营,__所与县局进度大队联手又侦破了一起涉枪、贩毒制毒案件抓获犯罪嫌疑人5个,缴获冰毒500克。社会影响大、群众反响强烈的重大恶性案件以及其他一大批刑事犯罪案件的及时侦破,使各类犯罪活动得到应有的打击,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好评,有力地维护了社会治安的稳定。

三是转变职能,提高公安行政管理水平。为适应新形势改革开放和经济发展的需要,__所全力配合县局大力加强和改进公安行政管理工作。在管理模式上努力营造良好的投资和发展环境,努力建设服务型公安机关。积极推进行政审批改革,对涉及面广、群众反映大的审批项目减少审批环节。今年__所组织干警在县职业中学开展了一次安全与法制讲座,同时还相继出台了一系列的利民便民措施,努力做好服务工作。

在充分肯定近年来__所执法工作所取得的成绩的同时,也必须正视他们在执法工作和队伍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从调查了解的情况看,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打击犯罪的力度还不完全适应当前安全维稳的要求。

近年来,我镇刑事发案数虽在逐年下降,但治安形势依然严峻。仅今年以来,全镇共发生刑事案件起,已破起,破案率为%。其中盗窃案发案数是件,破获件,盗窃案的破案率为%。涉毒人员不见减少,参赌人员逐年上升。特别是几起在自动取款机上用信用卡套取现金案,嫌疑人至今未辑捕归案。飞车抢包案时有发生,多数案件案发后及时地向派出所报了案,但破案却不理想。对此,群众有意见。这些案件涉及面广,事关人民群众切身利益,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群众的安全感。

2、传唤、告知、送达还不够规范。

一是不按规定进行传唤或者传唤手续不全。譬如在刑事传唤时间超过12小时后,虽然传唤后采取了刑事拘留措施,但拘留时间与传唤期限不能衔接。二是告知手续不规范。有的案件材料中没有告知当事人应有的权利,如在对犯罪嫌疑人依法进行第一次讯问或者采取强制措施之日起,没有告知犯罪嫌疑人享有的有关权利义务;有的案件告知内容不全面,实践中,在行政处罚中往往只告知处罚的理由、依据;有的取保候审未告知被取保候审的犯罪嫌疑人在取保期间应遵守的规定及应负的法律责任。三是有的案件违反送达程序。譬如在执法办案中,民警问完材料就让当事人交款走人了之,也不送达行政处罚决定书。

3、乱收费、乱摊派、乱罚款现象存在。

受利益驱动,利用执法权力搞“创收”,乱罚款、乱收费、乱摊派现象还不同程度存在。据反映罚款搞创收,社会影响不好。有的行政罚款收据上罚款和收缴没有分离。如赌博案件,罚款和收缴却开在同一张行政罚款收据上,不符合罚缴分离规定。同一起的赌博、卖淫嫖娼案件中,对当事人处罚罚款数额却相差许多;对二人以上共同违反治安管理的未引用有关条款根据“情节轻重,分别处罚”作出不同的处罚。以罚代拘现象还不同程度存在。如对查处卖淫嫖娼、赌博等案件的人员基本上进行罚款处罚,而拘留却未执行。

4、“便民”服务意识不强,窗口服务态度欠热情。

__所户籍办公室办事效率欠佳,使得群众往往排长队,多跑冤枉路户籍登记中差错不少,有的把姓名、性别写错了,当事人发现被登错了,要求改正时程序繁琐、接待不情愿,甚至拒绝受理还有就是“110”出警较慢,有时报警电话打了很长时间干警才赶到,到后若发现不是流血伤人事件,极少出警人员也就抱着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态度,不寻根问底,不防范未然,草草收兵。

针对上述存在的问题,经过调查、了解和归纳,其主要原因是:

(一)管理不力,治警不严是产生诸多问题的根本原因。

当前,公安队伍中存在的问题,从根本上讲是队伍的素质问题。要提高队伍的素质,首先要加强公安领导班子的建设。一是有的领导下基层调查研究不够。对近几年执法中出现的问题缺乏认真分析,查找原因,总结教训,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二是对干警的教育培训偏重形式,缺乏针对性和实效性。三是制度落实不到位。公安机关内部的规章制度不少,但真正落实到位的不多,有章不循,有禁不止的现象并不鲜见。四是执纪不严,督察不力的现象仍然存在。

(二)执法透明度不高,监督机制不到位,为民执法意识不强导致少数干警产生特权思想。

人民公安肩负着党和人民赋予的重任,应该时刻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这是实践“”重要思想的必然要求,也是“立警为公、执警为民”的具体体现。但在调研中发现,有的干警忘记了公安机关的性质和人民警察的职责,颠倒了人民是主人,公安干警是公仆的关系,对群众态度蛮横,不虚心接受人民群众的监督和法律监督机关的监督,不文明办案,对当事人动手动脚,处处以管人者自居,表现出“公安老大”的特权思想。

(三)警力不足,配臵不合理,经费紧张,给执法工作和队伍建设带来消极影响。

必要的人力、财力、物力是公安机关打击刑事犯罪,维护社会治安秩序的基本物质保证。从调查的情况看,我县公安机关基层警力普遍不足。由于基层派出所和重点社区的警力配备不足,公安工作基层基础薄弱。经费远不能适应执勤和办案的需要,导致一些刑事犯罪案件未能及时侦破。公安机关的办案经费、装备经费难以保证,影响了公安工作的正常开展。同时,由于经费不足而搞创收,容易出现案子降格处理或以罚代刑等不严格执法现象,影响了公安队伍形象。

(一)加强学习,提高认识,牢固树立宗旨观念,切实端正执法思想,做到严格、公正、文明执法。坚决杜绝对群众冷、硬、横、推的作风和态度。要进一步转变执法理念,端正执法思想,全面贯彻落实为民便民措施,树立公安机关“立警为公,执警为民”的良好形象。通过推行民调工作,要抓住滥用强制措施、滥用职权等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执法问题,进行有重点的检查和整治活动。

(二)针对我镇治安形势的实际,进一步加大打击各类犯罪活动的力度。目前,我镇治安形势依然严峻,一些杀人、抢劫、爆炸等重特大刑事案件仍时有发生。抢夺、盗窃等侵财型犯罪案发率高,黄、赌、毒现象依然存在,有的还趋上升之势。为此,要继续保持严打的高压态势。认真开展了对农贸市场、学校周边治安问题的集中排查专项整治,依法打击了一些扰乱社公共秩序、赌博斗殴等事件。并且承诺随叫随到,有求必应,为群众提供“零距离”保护。确保第一时间稳定情绪,控制事态扩展,真正把矛盾解决在基层,消除在萌芽状态,同时,要认真研究对我市暂住人口的管理办法和措施,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为我镇的经济发展和人民安居乐业创造一个更加美好的环境。

(三)从严治警,依法治警,切实加强队伍建设。要认真研究,采取各种有效措施,加大队伍整治力度,强化内部管理,在狠抓落实上下功夫。特别是队伍中出现的问题,要予以高度重视,举一反三,吸取教训。同时要把提高业务素质,摆上队伍建设的重要位臵,努力培养一批业务骨干和办案能手,来促进基层公安机关的执法水平和办案质量的整体提高。同时,县局领导也要进一步关心广大基层干警的工作和生活,尽力解决后勤保障上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充分调动基层干警的工作积极性。

XX县森林公安队伍建设情况的调研报告

执法行为规范是公安机关人民警察依法正确履行职责,保护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合法权益的行为准则,也是确保公安机关人民警察廉洁勤政、执法为民、端正党风、纯洁警风的强力保证。近年来,由于个别民警执法行为不规范导致系列侵犯公民合法权益的案、事件时有发生,给公安机关造成不良后果及恶劣影响。今年暑假我在家庭所在地的派出所进行了为期三周的实习,在此期间,我虚心向老民警请教并且认真学习了该所执法规范化建设的具体内容,搜集、查阅了大量资料。在这里我浅谈一下公安民警在执法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及其原因,以及改进和规范执法行为的几点建议。

一、公安民警在执法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一)执法理念,指导思想错误。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我国民主法制建设的步伐也不断加快,然而在部分警察身上,一些不合时宜的传统执法观念没有得到及时的清理,特别是法治意识和人权保障意识没有很好确立,在执法过程中,还有很多问题存在,具体表现在:1不重视理论学习及“以人为本,人性化”执法理念的培养,理论修养不深,法律知识匮乏,执法方式简单,粗暴,接待群众缺乏耐心等。2不履行或不认真履行法定职责,《人民警察法》第六条规定了公安机关及其人民警察的十四项法定职责,在现实中一些公安机关及其人民警察没有很好的履行这些职责,这在当前一些基层公安机关中表现得尤为明显,首先是不及时处理群众的报警,不及时立案及调查,其次是对群众保护人身,财产权利的求助,不理不睬或拒绝履行,再就是对公民依法申领证件,执照,故意刁难,无故拖延等。

(二)违反法定程序办案。

1执法主体不合法,在基层派出所,协警,保安参与办案,制作笔录,有的派出所,甚至让见习生参与办案。2违反地域管辖、部门管辖规定执法办案,如派出所跨辖区查赌,抓嫖,派出所上路查处交通违章行为等。3违反程序办案,在基层派出所,先调查后立案,先处罚后裁决等执法现象依然存在,当场处罚不出示证件,处罚决定书不及时送达等问题也时有发生。4超越职权审批,如派出所所长审批刑事案件。

(三)滥用职权。

1.滥用罚没权:表现最明显的就是自由裁量权的滥用,同类案件违法情节相似,罚款数额却相差悬殊,原因在于当事人态度的好坏或有无重要“关系”;其次是乱罚款现象大量存在,在办理赌博、卖淫嫖娼等案件中,以罚代刑、以罚代教的现象还很多。2.滥用强制性措施:首先适用强制性措施的随意性大,比如对嫌疑对象的强制传唤,超过24小时还进行非法关押;其次随意扣押处置涉案财物,如不按规定审批登记后就扣押,久不处置等。

(四)粗暴执法的存在。

1.办案中的变相体罚,刑询逼供仍然存在。2.对待来访群众不耐烦,不愿意接待。如派出所民警对某个屡次上访的群众“讨厌”之至,以致于该人每次来派出所都没有民警接待。3.处理治安纠纷案件,多采用强制手段,不重视引导及思想教育。

二、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一般来讲,执法行为不规范发生的客观原因主要是机制缺失、制度疏漏、管理不善、监督乏力。主观原因部分民警综合素质不高,执法观念保守、落后等主观原因。最主要的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公安管理体制存在弊端。

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推进,现行的公安管理体制弊端日益显现,人事管理体制、财政保障体制,执法监督体制都不能适应当前的执法活动,表现在:1.人事管理体制不适应,目前,公安机关列入当地政府机构编制序列,实行公务员人事管理,地方组织人事部门的制约使内部人事管理缺乏自主权。2.财政保障机制不适应,现行公安办案经费重要靠财政拔款,这取决于地方经济发展水平、财政状况及有关领导的重视程度,各地经济发展不平衡,导致一些经济不发达地区的公安经费,难以达到基本保障。资料显示,发展中国家维护治安的经费占财政收入的9.9%,我国仅占2.8%,是少数低经费国家之一。因而产生某些“创收”权钱交易等腐败行为,如警察与妓女联手罚款创收,以罚代刑,以钱代罚等,并且经费过低,严重影响了警察执法能力和质量的提高,在执法过程中发生的某些徇私枉法、滥用权力、以权谋私、渎职违法等直接、间接侵犯人权的行为,与之有密切关系。3.执法监督体制不力,(1)监督与被监督意识薄弱,表现在:一方面将权力与监督对立起来,另一方面主要是对执法监督畏难,部分民警认为监督就是干扰办案,监督就是故意找茬,对监督持抵触心理。(2)有关监督的制度不健全。《人民警察法》第六章专门对执法监督的有关问题进行了规定,但太过原则,《公安机关督察条例》等相关法律、法规的颁布,同样存在上述问题,太过原则、僵化,没有考虑到变化的现实。(3)监督的视野不够宽敞,只强调了内部监督,而外部监督往往流于形式,群众监督渠道不畅。

(二)警察整体素质不高,队伍不规范。

有一调查统计表明,目前我国警察队伍具有大专以上学历的占总数的52.3%,这较之上世纪90年代的3.9%,已有了长足的进步,但调查结果又表明,57.3%的高学历警察,多在办公室,在基层的很少,目前我国警察的整体素质状况令人担忧。1.部分民警缺乏应有的法律业务知识,导致业务不精,对新形势下执法办案的要求不了解,导致粗暴执法,违法办案,比如这几年,从地方和部队转业军人中录用的新民警,只进行了短期的培训,没有系统地学习法律业务知识,不能适应岗位执法的要求,2.一些民警职业道德水平不高,缺乏应有的工作责任心,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思想严重。比如对没有经济利益的案件能推则推,而对有经济利益的案件的案件则争着办理,借办案之机,吃拿卡要,有的甚至索贿受贿、贪赃枉法。

例如一些民警对打架纠纷等治安案件,互相推诿,不愿办理,却忙于办理抓嫖、抓赌案件,个中缘由,我们大家都很清楚:抓嫖抓赌案件油水“多”,而打架、吵架等纠纷案件则既“浪费”时间,又无油水可捞。

三、改进和规范执法行为的几点建议。

(一)、必须大力加强执法思想教育。正确的执法思想是加强执法规范化建设的重要保证,是做好执法工作的前提。没有正确的执法理念,再好的制度也无法发挥其应有的作用。目前,少数民警还存在着执法不严格、不公正、不文明和不作为、乱作为等影响公安机关执法公信力现象,执法思想、执法理念不正确是根本原因。新时期、新形势下,必须深入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深化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等活动,通过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使每一个民警都要清楚“权从何来”、“为谁执法”、“如何执法”等问题,切实打牢执法为民的思想根基,始终带着对人民群众的深厚感情去执法,既是执法的过程又是服务人民的过程,特别要正确处理好打击和保护、管理和服务的关系,真正做到“严格执法、热情服务”,实现执法的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的有机统一。

(二)、必须大力加强执法主体建设。执法主体合格是执法规范化、职业化、专业化的保证,也是执法队伍建设的基础。加强民警对执法相关法律的学习及对业务知识的熟练掌握,对重点岗位的执法警察要定期考核,以作为评定警察执法资格的重要依据,培训考核的重要内容是警察工作的基本法律,执法程序和工作规范,培训考核不合格的,取消执法资格,调离执法岗位,这样,一方面提高了执法民警的业务素质,另一方面从心理上使执法民警重视法律业务素质的提高,从而有行于民警整体素质的提高。

(三)、必须大力加强执法制度建设。只有把公安执法工作全部纳入程序化、规范化、制度化轨道,严格制定奖惩措施,才能确保严格、公正、文明、理性执法,使广大民警养成规范执法的习惯。一是大力加强执法调研活动,对基层执法活动中存在的疑难问题及时归纳整理,及时制定相应的规范性文件。二是创新执法质量考评。明确执法质量考评的标准、考评范围、质量界定、结果运用等问题,将日常考评与季考评、年考评结合,将实地检查与网上考评相结合,落实执法办案奖惩制度,将执法质量同执法民警自身利益的捆绑和统一。

(四)、加强执法行为的规范化建设。公安民警的执法行为是否规范,直接影响公安机关的执法质量、执法形象和执法效果,进而影响执法公信力,因此,规范执法行为是重中之重。必须重点抓好三项工作:一是严格依法规范执法、执勤行为。对现有法律、法规从实体到程序不折不扣地执行好,在法律面前决不能打折扣、走捷径、搞变通、执法犯法。二是完善行政执法责任制和工作机制。明确执法部门和岗位民警的执法责任,确定各自执法工作的目标和要求。三是对易发生问题的重点执法岗位、执法环节上的漏洞隐患进行排查,制定相关制度进行完善。

(五)、必须大力加强执法监督体系建设。及时、有效的执法监督,是保证公安机关和民警规范执法的重要途径,也是促进执法为民措施全面落实的具体措施。采取更加有效的监督措施,加强对公安执法的各个环节、各个方面的监督和制约。畅通外部监督渠道,整合内部监督力量,落实内部执法监督责任,保障各项监督措施和责任追究落到实处;加强对基层执法的日常管理,把执法质量抓在平时、抓在个案、及时发现,及时整改,通过建立、健全执法单位和执法民警执法档案制度,加强对平时执法活动的管理,促使基层民警在执法工作中边干、边查、边改、边受培训。

警察执法的改善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我们应以积极适应时代发展的新要求、不断满足人民群众的新期待为出发点,以全面提高公安机关的执法能力和执法公信力为目标,以大力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反映最强烈的执法突出问题为突破口,全面推进执法规范化建设,实现建设法治和谐社会的宏大目标。

派出所加强公安队伍建设调研报告公安队伍建设调研报告

专业化建设搞扎实了,发现和预防犯罪的能力就大大增强,破案主力军作用就会得到更充分的发挥。因此,刑侦大队要大力加强对派出所刑警专业化建设的指导,要以刑侦大队专业化建设带动派出所刑警的专业化建设,着重在刑事情报、刑事信息、刑侦队伍建设上下功夫。

一方面要加强刑事特情建设。刑事特情是当前派出所刑警侦查破案最有效的专业手段,加强刑事特情建设重点是要建好情报网络。要考虑特情的户籍分布,重点在高危地区外口中物建特情,确保每个高危地区都有外口特情。要考虑特情在辖区内的位置分布,重点在出租房集中的地点物建特情,确保每个外口聚居点都有特情。要精心培养和发展尖子特情、专业特情。另一方面要加强阵地控制。阵地控制是刑侦的“三大基础”之一,其主要目的是为了侦查破案,由派出所为主体的阵控机制,因派出所的侦查破案动力不足,最后难免陷入做做台帐的局面。要充分发挥派出所刑警在阵控机制中的作用,以派出所刑警为主体建设阵控机制,让阵地控制直接为侦查破案服务,实现侦查部门阵地管控前移,培育新的破案增长点。

二要加强刑事信息专业化建设。信息化时代背景下,信息引领着侦查破案工作,刑事信息是公安机关实现主动出击、先发制敌,多破案、快破案的有效途径。本人一直认为,信息化建设的关键是全警都要牢牢树立信息意识,派出所刑警刑事信息专业化建设的切入点和着力点也在于强化侦查员的信息意识。要坚持信息工作走在侦查破案前头的理念,进一步加强信息采集和录入工作。要强化信息侦查破案意识,提高信息化作战能力。当前的工作重点是要制订信息操作规范,明确侦查员在立案、侦查、审讯等各个环节中应进行的信息操作,让信息操作充分融入侦查员的日常工作,形成一种习惯深入人心,刑事信息的巨大威力才会显现。

三要加强刑侦队伍专业化建设。事业振兴,关键在人。加强派出所刑警队伍专业化建设,重点要解决队伍不稳、素质不高、骨干难留的问题。要形成一种刑侦队伍优先的观念,使“刑警”两个字具有召唤力和荣誉感。要在侦查员队伍中形成业务骨干、破案能手、破案行家等梯队,落实专项等级补贴。侦查员晋升非领导职务时,在优先分配名额的前提下,可考虑明确规定在派出所刑警岗位工作满若干年以上可直接晋升。在落实传帮带机制对青年人才进行培养的同时,要进一步完善日常教育训练机制,采取岗位练兵和集中培训相结合的模式,对侦查员开展全面、专业的培训,确保每位侦查员每年都有一定时间进行专业技能培训。要加强执法规范化建设,确保在打击破案效能得到提升的同时,执法质量也能得到提高,防止出现顾此失彼的现象。

调研报告参考:加强县域公安人才队伍建设几点思考

xx以来,“三省一区”经济增速换挡明显,总体处于低位徘徊。同时,由于改革进程加快,创业热潮显现,就业、社保、收入分配形势整体平稳。

(一)就业基本稳定,创业带动就业趋势显现。

同时,各省区不断加大创业支持力度,创客乐园、云办公等新兴创业就业形态兴起,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氛围正在形成,创业带动就业的作用进一步发挥。

(二)社会保障覆盖面继续扩大,待遇稳步提升。

(三)城乡居民收入持续增长,增速趋缓。

二、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一)产业结构不合理成为制约经济发展重要因素。

(二)隐性失业等问题影响就业长期平稳和质量提高。

一是隐性失业问题可能显性化。部分企业近来一直处于亏损或开工不足状态,为解决人员过剩问题,大多采取了内部转岗、降薪等措施,隐性失业问题在部分行业和领域颇为严重,而在现行失业统计难以体现。

二是劳动力市场供求结构性矛盾突出。“三省一区”均反映受职业技能和择业观念等因素影响,劳动力市场存在用工荒、招工难和就业难并存现象。在产业转型升级和产业结构调整过程中,劳动者素质与岗位要求不匹配的结构性矛盾尤为突出,“大学毕业生找不到工作,技术工人供不应求”现象较为普遍。

三是就业技能培训层次偏低。受各类技能培训规划整合不到位、补助标准偏低等因素影响,职业技能培训整体水平偏低,高水平职业技能培训发展受到制约,难以适应高技能人才培养需求。同时,中级职业技能院校定位不清、资金不足也成为影响高技能人才持续稳定培养的重要因素。

四是失业保险防失业促就业作用尚未有效发挥。失业保险基金支出范围过窄,结余量大,闲置问题较为突出。“三省一区”由于国企占比高,失业人员少,表现尤为突出。在当前企业普遍反映社保缴费负担偏重下,失业保险作用、费率和支出范围等问题需进一步研究解决。

五是创业方面还存在一些障碍和困难。政府对创业的服务引导作用发挥还不够充分到位,创业企业融资难问题尚难及时充分解决,部分地区企业注册登记、税务执照办理等手续依然较为复杂。

(三)社会保障制度可持续性面临较大挑战。

二是社保扩面面临较大压力。由于近年来社保持续扩面,大中型企业已基本实现应保尽保,小微民营企业扩面难度大,近期扩面对象中即将退休人员占比较高,在职参保人员增速缓慢,扩面形势十分严峻。

三是现行养老金调整机制对其制度健康运行造成了较大冲击。“三省一区”普遍反映,现行通过行政方式调整养老金,未充分考虑基金自身平衡和各省实际,原本沉重的养老金支出负担压力更大,缺口进一步增大。

(四)部分地区低收入人群生活受到影响。

总的来看,“三省一区”就业、社保和收入分配领域当前情况和面临的问题是多方面原因共同形成的。一是当期原因,主要是经济增速趋缓、人口老龄化进程加快、产业结构调整等;二是历史原因,主要有国企改革部分历史遗留问题等;三是制度自身原因,如就业创业机制不健全、社保体系不完善等;四是管理原因,如职业技能培训过于分散,社保监察力度不足等。因此,这些问题的解决,既要着眼我国经济下行压力加大、产业结构调整和就业形态变化的现状,也要痛下决心、采取措施,尽快解决历史问题;既要不断完善制度,也要加强监督管理。

三、对策建议。

(一)找准自身优势,做好稳增长、调结构工作。

“三省一区”应立足自身独特的经济结构、产业特征,挖掘发展潜力。一是发挥工业基础雄厚的优势,推动产业链向上下游延伸,一方面做好能源产品深加工,另一方面拓展非能源领域工业产业链,不断扩大非能源产业在经济中比重。二是依托产区优势,开展农牧产品深加工,大力提升现代农业发展水平。三是抓住国家加快发展服务业的有利时机,推动第三产业发展,促进带动更多就业,释放发展潜力。

(二)综合施策,促进就业增长、提升就业质量。

一是做好就业质量监测分析。针对当前存在的隐性失业等问题做好跟踪监测,及时出台应对措施。二是充分发挥创业带动就业效应。抓住当前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大潮,充分发挥市场活力,完善政府引导服务机制,构建创业人、投资人和政府沟通交流平台,营造良好创业环境。三是进一步整合职业技能培训。针对市场需求,统筹各类培训项目,创新培训内容,优化培训方式,提高培训针对性。同时,加强职业技能实训基地建设和使用。四是充分发挥私营经济吸纳就业的主渠道作用。落实加快非公经济发展的政策措施,带动就业规模的扩大。

(三)抓紧研究社保重点问题,推进关键领域改革。

一是加快研究出台基础养老金全国统筹操作性方案。适度平衡各地养老负担,统一缴费标准,降低社保费率,扩大社保覆盖范围,促进地区之间形成相对公平的市场环境。二是完善“多缴多得,长缴多得”的职工养老待遇调整机制。激励更多人多缴费长缴费,实现制度的良性循环和发展。三是妥善解决社保领域历史遗留问题。中央、地方、企业和个人共同分担历史成本,实现区域经济社会和谐发展。四是研究修订《失业保险条例》。进一步扩大失业保险基金使用范围,充分发挥其防失业促就业作用,适度降低失业保险费率或实行浮动费率制。

(四)立足发展,发挥好就业社保在收入分配中作用。

突出“发展”和“民生”两个关键,坚持在发展中健全收入分配调节机制,实现就业、收入分配和社会保障协调发展。一是发挥好就业创造社会财富,更充分参与收入分配的作用。构建公平公正、共建共享的发展机制,促进机会均等、就业公平,扩大增长的就业效应,激发社会活力,实现更多人通过就业参与收入分配,共享发展成果。二是发挥好社会保障对收入分配的平滑作用。社会保障制度设计中,发挥其平抑不合理分配差距的作用,通过保障和福利的转移支付守住困难群体生活底线,通过健全社会保险合理分担机制,使参保者权利义务对等,保障社会平稳运行和健康发展。

派出所加强公安队伍建设调研报告公安队伍建设调研报告集合

为了全面掌握我县卫生人才队伍现状,客观分析存在的问题,认真提高人才应对政策,促进我县卫生人才队伍建设和卫生事业发展,我局组织人员于5月上旬先后深入县卫生局、县人民医院、县中医医院、县卫生监督所、县疾控中心、走马乡卫生院等六个单位,就我县卫生人才队伍建设情况进行了专题调研。现把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截止20xx年12月底目前,全县共有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324所(个),其中:公立综合医院1所、中医医院1所、妇幼保健院1所、疾病预防控制中心1所、卫生监督所1所、乡镇卫生院、分院16所、村卫生室548所、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管理中心1个,民营医院1所、个体医疗诊所(社会办医)41所;共开设床位731张,平均每千人口床位数1.7张;现有卫生人员1522人,其中:卫生技术人员1328人,卫生技术人员中,高级职称5人,中级职称276人,初级职称456人,未取得专业技术职称77人。另有乡村医生367人。调研单位情况详见各单位报告。

走人才兴昭、强昭之路,是发展壮大昭平卫生事业的必然之路。近年来,国家和自治区人民政府加大投入用于公共卫生体系建设和农村卫生基础设施建设,使硬件建设发生根本性变化,为我县卫生事业发展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历史机遇。面对新的形势和机遇,如何提高卫生队伍专业素质,以适应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医疗卫生保健要求,我们采取了各种应对措施,其中最根本的一条就是增加卫生人才数量和提高卫生人才素质。

一是在人才培养上采取了重要的措施。采取“引智、引人、引技、引项”的办法和选优、选专、选高、选特的措施重点培养,重视对学科带头人、业务骨干的培养,提高了卫生技术人员的政治、业务素质,形成了学历、专业、年龄、职称、结构相对合理的人才梯队。

二是采取了县、乡镇内调济、人才流动中心招聘、外出进修、岗位自学、上级对口支援免费技术培训和在职培训、传、帮、带等形式为乡镇级卫生院、分院培养留得住、用得上的专业技术人才。近3年,送出区内外培训人员30余人次,在职培训254余人次。

三是有。

计划。

地组织了25余名专业技术人员,深入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开展技术指导、业务培训、疑难病例会诊、巡回医疗、健康教育和“三下乡”活动。

四是积极争取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技术骨干”和“中医农村适宜技术”培训项目。逐步使乡镇卫生院、分院,村卫生室中医药技术推广覆盖率达到80%。

五是利用卫生厅科技培训项目,对各乡镇的每个村一名乡村医生进行了急诊急救技术、农村合理用药知识和有机磷农药中毒防治知识的培训,有效提高了乡村医生医疗保健技术和服务水平。

六是各卫生单位每年有。

计划。

的选派无学历或低学历医务人员脱产参加大中专学历教育。提高人员专业知识层次。梧州市人民医院响应万名医师下基层服务的号召,派出各科医疗骨干对昭平县人民医院对口服务,支持山区医疗卫生工作。

七是加强专科专病建设。县中医院建立中医药特色专科,培养专科专病服务人才,促进了人才成长。拓宽了服务范围。

八是加大继续医学教育工作力度,县以上医疗卫生单位继续医学教育覆盖率达90%以上,乡镇医疗机构继续医学教育覆盖率达到80%以上。经过不懈努力,人才培养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人才基础工作得到了进一步夯实,人才队伍不断加强,人才整体素质不断提高,人才干事创业的积极性、创造性得到充分发挥,人才工作措施不断强化。有效的支撑了城乡的医疗卫生服务网络建设和服务保障。

通过调研,我们认为我县卫生人才队伍建设存在的问题主要体现五个方面:

二是人才严重总量不足,结构不合理的现象比较突出;

四是人才作用未能得到充分发挥,人才短缺与人才浪费现象同时存在;

五是人才队伍学历普遍偏低,年龄结构不合理,年龄普遍偏高,没有形成人才梯队,后继无人。

下面,从五个方面具体谈谈我县卫生人才队伍建设。

(一)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情况及建议。

存在的问题。

1、引进人才困难,主要是没有吸引优秀人才的良好环境。(主要是工资待遇,人员编制无法解决,医疗条件差,人才激励机制不健全等原因。)。

2、人才流失较为严重,我县经济基础相对薄弱,所处地域对人才吸引力不强,工资、待遇相对偏低,子女教育等生活不理想,此外受体制的影响,人员编制身份不能确定,造成部分人才外流。

3、人才总量不足,学历层次偏低,高、中级人才短缺,大本以上学历。

人员较少,研究生以上人员没有,接受普招毕业的医学类大中专生比例不高,相当一部分大中专毕业生属成人、自考等毕业生,大部分属工人身份,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市卫生监督所尤为突出。

4、各单位的编制配备不规范,编制数严重不足,造成所调研五个的单位普遍存在借调其他单位技术人员工作的普遍现象。借调人员由于编制及待遇多年无法妥善解决,参与工作的积极性均受到直接的影响。

5、调研的几个单位的人才培养、引进的长效机制还没有制定。目前对人才只重使用,不重培养。从20xx年至今,部分机构的中层干部除增加了几个工作人员外,几乎没有大的变动,没有进行任何转岗、换岗,也没有对外进行流动交流。各个岗位的工作人员,长期固定在一个岗位工作,容易导致思想的固化、惰性的滋生,也十分不利于个人的成长。

意见和建议。

1、创立高层次人才引进政策优势,增强地方吸引力。要借鉴先进地区的人才引进经验,进一步完善高层次人才引进政策。为高层次人才的引进尽可能地制定优惠政策,以政策吸引人。

2、优化软硬环境,做到“事业留人,待遇留人,感情留人”。

三要落实好福利待遇。以优厚的福利待遇回报他们的突出贡献;

六是加大感情投入,以情动人,使他们愿意来,留得住。

3、完善高层次人才培养机制,增加高层次人才总量。要把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提高到战略高度来认识,作为人才兴县的一个重要环节来抓。要编制合理的高层次人才发展规划,通过加大培养力度,鼓励本地人才参加学历教育和其它形式的继续教育,或通过制定优惠政策鼓励在职人员攻读研究生、签订协议回来效力等形式,培养“永久牌”高层次人才。通过以上方式,增加高层次人才总量,建立起一支能够支持本地经济卫生事业的高层次人才队伍。

4、积极发挥县医学会的作用,通过县医学会组织全县卫生人才开展学术交流活动,引进技术,开阔视野,共同切磋技艺,相互合作,共谋发展。

(二)对农村卫生人才队伍建设的意见和建议。

存在问题。

1、引进人才不易。

一是目前的专科、本科毕业生对就业形势存在着脱离实际的高期望值,不愿到乡镇卫生院特别是偏远地区的卫生院工作。

二是当前乡镇卫生院经营状况普遍不佳,没有资金用在引进人才上,这就进一步降低了乡镇卫生院对院校毕业生的吸引力,更不用说已事业有成的在岗优秀卫生技术人员。

三是有的高一级职称专业技术人员愿意到基层卫生院服务,但乡镇卫生院没有解决各种福利待遇,严重影响了他们的积极性。四是乡镇卫生院的编制出现严重不足。

2、培养人才困难。

一是人员紧张。一人多职,派出医务人员进修、学习,往往会打乱卫生院的全盘工作;若派出学习人员过多,碰到突击性任务,就会出现无人可用的尴尬局面。人员紧张,往往使卫生院管理者放弃或压缩进修人数。

二是经费紧张。外出进修、学习需要大量的资金,然而目前基层卫生院亏损现象异常普遍,财务状况十分严峻。在职工工资都无法完全落实的前提下,也就不可能拿出经费来保证医务人员的进修、学习。

三是定位困难。基层卫生院的医务人员常抱着这样的想法:“外出进修不学疑难病诊疗方法,就学常用诊疗方法,倒不如不去进修。再说,高新技术在乡镇没条件开展,一般技术也就这些。”因此,进修定位非常困难,定得过于普遍,职工兴趣不大,缺乏积极性,且进修时工资奖金比在单位正常上班少,职工都不愿去;定得过高,则学不致用。

四是内部传授困难。目前活跃在基层卫生院医疗一线的业务骨干,年龄普遍偏大。他们中有的是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的中专毕业生,基本功扎实、临床经验丰富;有的是子承父业,擅长于治疗某一方面的疾病或拥有家传的秘方、验方,在当地百姓中具有很高的知名度和影响力。但在传授医术方面还远远不够。乡镇卫生院的医师梯队建设严重脱节,中青年业务骨干极其缺乏。

3、留住人才更难。

一是技术留不住人。卫生院提供最基本的医疗服务,医疗水平普遍较低,有技术有水平的专业人才要想在卫生院有所作为非常困难。因此,一旦有大医院召唤,很少有人能抵得诱惑。

二是待遇留不住人。一直以来,卫生院生存艰难,财力有限,入不敷出现象比比皆是。在这种情况下,过分提高医疗技术骨干的工资水平和福利待遇是不可能的。虽然在实行绩效工资后,医疗技术骨干的工资收入有了明显提高,但卫生院退休人员工资、防保经费、发展经费都得自行筹措,卫生院要想留住优秀人才,经费无疑成了最大障碍。

三是感情留不住人。优秀人才的培养,离不开一个良好的团队、绝佳的氛围,但卫生院显然不具备这方面的条件,既缺少医院文化建设,也缺少团队协作氛围。目前基层卫生院职工的劳动强度和数量参差不齐,但工资资金的差距十分有限。长此以往,难免影响业务骨干的积极性。

建议。

1、建立有吸引力的人才机制。要用战略的眼光来构建人才的引、培、留机制,加快人才的梯队建设,积极创造条件吸引有一技之长的人才心甘情愿到基层来创业、来发展。同时要大力营造一个良好的创业环境,让引进的人才有足够的空间施展才华。虽然目前财务有限,但如果再不在人才的引进和培养上下工夫、投经费,基层卫生院的可持续发展就不可能实现。制定培训计划,形成层级培训,每年乡镇卫生院都要负责对所管村医进行培养,乡镇卫生院要根据工作需要选派优秀青年医务人员到市、县级医疗机构培训。进修期间派出单位要保证参培人员的工资及福利待遇。

2、规范能进能出的用人机制。目前一些基层卫生院还存在大量的作为职工子弟顶替进入的工作人员,这些人员基本上既没专业学历,也无技术职称。上述人员的存在,一方面占用了卫生院的人员编制和经费;另一方面,严重影响了临床一线业务骨干的工作积极性,不利于卫生院的发展。因此,尽快地建立能进能出的用人机制,着力营造“能者进、能者上、劣者下、劣者出”的用人氛围,进一步精简人员,提高在编人员的工作效率,促进人才有序竞争机制的建立,是卫生院改革和发展的迫切需要。

3、积极争取农村适宜技术推广项目,为农村培养适宜性人才,使适宜技术在基层得到广泛应用,为广大基层人民群众切实享受到“简、便、捷、廉”的医疗服务。

4、制定合理的内部分配机制。待遇无疑在人才的挽留方面起着决定作用,因此,必须制定科学合理的分配制度,能者多得、惰者少得,拉大两者之间的差距,充分调动业务骨干的工作积极性。同时,打造卫生院内部文化特色,丰富职工的业余文化生活,营造和谐的同事关系,使人才愿意留下来。

公安部队后勤专业人才队伍建设调研报告

树立新型的人才观念越来越成为一种需要。我们必须承认。

站在学科前沿的各类专家是部队后勤工作急需的人才。

其他各个岗位上的训练尖子、业务标兵和业务能手等也是部队后勤工作需要的人才。然而。

这些后勤人才在部队的后勤岗位上极为缺少。有的领导和同志认为。

公安现役部队没什么高技术和新装备。

不像其他部队那样需要那么多后勤专业技术人才。

把注意力放在了经费物资筹措、储备、后勤设施建设等“硬件”建设等方面。

会上发现全国范围参评的后勤专业技术人才寥寥无几。

仅占参评总人数的。

2.5%,。

已成为我们必须认真思考的问题。

(

)

后勤专业技术人才流动无序。

进出不畅。

一方面。

后勤人才补充来源不足。

院校培养与部队实际需求差距较大。

有的单位几年接收不到一个院校毕业生。

绝大部分单位后勤部门没有专业技术人员。

(

除财务岗位外。

),。

而是以行政干部代替后勤专业技术岗位。另一方面。

人才流失和浪费现象比较严重。

有的干部正是当用之年。

但因转业量大。

条件卡的死而被安排转业复员。

有的不安心本职岗位。

找理由。

托关系。

调离专业岗位。

改行行政工作。

使得一些专业人才“断茬”问题更加突出。再者。

有的领导对专业技术人才的提拔使用任人唯亲。

选干部评职称不看干部的工作实绩和能力。

而是看与自己的关系如何。

看给没给自己好处。

看对自己有没有用处。

这种不良现象严重损害了党的威信。

挫伤了广大专业干部的积极性。

(

)

后勤专业技术人才培养教育缺乏综合化。

部队后勤不仅技术门类齐全。

业务知识广博。

而且专业标准严格。

政策性、原则性和服务性强。

保障任务繁重。尤其在信息化条件下的后勤保障。

对后勤队伍的素质有着特殊的要求。后勤人员除应具备较高的政治素质外。

还应具备相当的专业、文化、科技、信息、谋略心理和体能等方面的素质。然而。

其开设的后勤财会专业只是为部队培养后勤财务会计岗位的专用人才。

其他初级院校培养的也只是满足后勤某一专业岗位人才的需要。

(

)

后勤专业技术人才管理机制不适应形势发展需要。

近年来。

国家对地方科研单位进行了人才管理制度改革和探索。

实行开放搞活政策。

实行双向选择酬薪激励。

打破地区户口界限。

极大的调动了人才市场的有序发展。而部队在人才引进使用培养机制等方面相对落后。

仍然徘徊在优秀人才难进。

一般人才出不去。

合适人才走不开的困惑局面。

从而造成后勤专业技术人才学历结构改善缓慢。

专业与岗位不配套。

发展受限。

造成人才隐性浪费。

(

)

后勤专业技术人才的物质待遇偏低。

在国家收入分配制度不断创新的过程中。

军人参与社会分配的政策制度调整滞后。

军地收入差距拉大。

严重影响了部队的吸引力和凝聚力。

对部队后勤技术人才队伍造成强烈冲击。部分专业技术人员信念动摇。

离队离岗现象时有发生。

专业技术干部队伍的稳定性进一步弱化。

(

)

坚持科学的人才观念。

建立统一有序的人才调控机制。

要把人选好用好培养好。

树立科学的用人观念。

建立统一有序的人才调控机制至关重要。思想观念落后。

人才视野就会狭窄。后勤专业技术人才的标准、类型、层次、目标等各不相同。

树立科学全面发展的人才观必须“水涨船高”

增强人才意识。

2003。

年在新中国成立以来首次召开的全国人才工作会议上。

中共中央、国务院首次就人才工作专门系统地做出了决定。

:

各级党政主要负责同志。

对于做好人才工作负有重要责任。

要树立强烈的人才意识。

善于发现人才。

培养人才。

集聚人才。

服务人才。

做到知人善任。

唯才是举。

广纳新贤。对此。

首先各级有关领导应按照“以需定供”的要求建立统一有序的人才调控机制。

多渠道引进和接收后勤专业技术人才。

切实做到内有引力。

外有压力。

干有动力。

退有余力。

充满活力。三是健全科学合理的人才评价机制。

进一步完善技术职务考评及奖惩制度。选人用人公平、公开、公正。

不拘一格选拔人才。

能者上。

庸者让。

劣者下。

努力营造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良好氛围。

大力改善高素质专业技术人才的生活待遇。

激励他们建功立业。四是要把院校教育与部队继续教育衔接起来。

采取选学培养、函授进修、举办短训班等多种形式。

想尽办法提高他们的知识层次和工作能力。五是在后勤专业技术人才退休、转业、复员问题上不搞“一刀切”

对专业造诣深。

技术水平高。

适当延长任职年龄。

充分发挥他们应有的作用。

(

)

发挥院校教育优势。

着力抓好后勤人才综合素质的培养。

首先。

突破后勤人才按专业岗位培养的传统。

更具有信息、谋略、心理体能等素质和较强的管理协调能力。

适应信息化条件下的执勤备战、灭火救援、处突事件等任务的后勤保障工作需要。其次。

其培养的人才要在部队建设中发挥作用。近年来。

院校与部队在合力教育方面做了大量工作。

也收到了显著效果。

明确各自的后勤人才培养责任和义务。

使院校和部队在后勤人才培养上实现“双向驱动”

保证院校教育始终立足于部队后勤现代化建设的前沿。

保证院校更好地发挥后勤人才培养、后勤科研基地的作用。

(

)

建立高素质的后勤教员队伍。

创新的关键在人才。

首先要成为育人的人才。要做到爱岗敬业。

精益求精。

敬业的拼搏精神。

使教员培训制度化。

有效地调动后勤教员钻研业务、提高能力的积极性。三是优化后勤教员队伍结构。当前。

应解决年龄上的断层问题。

要遵循“逐年筛选。

均衡补充”的原则。

多渠道广揽后勤教学人才。

做到选留、引进、聘用相结合。

逐步形成人才合理流动机制。

使后勤教员队伍保持动态平衡。

(

)

建立后勤教学实习基地。

目前。

后勤专业教学与第一任职需要的矛盾比较突出。

学员毕业回到部队后。

理论知识与工作实践的转化周期较长。

一时难以满足部队人才的急需。究其原因是多方面的。

但与院校教育缺乏健全的实习机制和规模的实习基地不无关系。随着院校教学口径的拓宽。

增强学员实际动手能力。

强化后勤学员职业素养和岗位适应能力。

建立规范的教学实习基地。

也将是提高办学质量。

区纪检监察干部队伍建设情况的调研区纪检监察干部信访工作培训方案

随着反腐倡廉工作的不断深入,加强纪检监察队伍自身建设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日益显现。纪检监察干部既是党风廉政建设的实践者,又是开展反腐败工作的重要力量,这支队伍的建设情况,直接影响着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的成效。近年来,xx区纪委、监察局坚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决贯彻落实省市纪委有关要求和规定,与时俱进,积极探索,切实加强纪检监察组织建设和干部队伍建设。现将有关情况汇报如下:

[本文来源于本网网--本网网,帮您找文章]。

(一)基本情况。

1、组织建设情况:全区现有19个区直属单位纪检组织,13个乡镇纪委,4个街道纪工委,3个企业纪委,共40个纪检组织。

2、干部队伍建设情况:目前,我区共有纪检监察干部80名,其中乡镇街道32名,区直属机关23名,企业3名,委(局)机关22名。乡镇街道纪(工)委书记全部由同级党委副书记兼任。

我区一直高度重视纪检监察干部队伍建设,以来,抓住区、乡两委换届的机会,将学历高、能力强的年轻干部充实到纪检监察干部队伍中来,加大干部交流力度。调整后的纪检干部知识和年龄结构明显改善。我区80名干部中,35岁以下占22.5%,36至45岁占61.2%,46岁以上占16.3%,呈年轻化趋势;干部学历层次也有所提高,93%以上干部具有大专以上学历,中专以下学历仅5人。

(二)主要做法:

(1)以进一步健全组织生活为“抓手”,不断加强纪检监察机构领导班子的思想政治建设。

1、加强中心组学习,不断加强领导班子的思想建设。一是落实制度。建立健全中心组学习制度,以课题的调研促进理论学习的深化和工作水平的提高。领导班子成员每年都要完成1―2个重点调研课题,写出调研报告。为常委会的正确决策提供第一手资料。二是突出重点,增强学习针对性。多年来,我们坚持在中央、省、市重大政治活动的第一时间组织中心组学习。三是创新形式,提高学习效果。我们坚持理论学习和交流发言、听专题报告、实地考察相结合,近几年来,我们在认真组织学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党的十六大文件精神的同时,组织收看了汪洋湖、郑培民等教育片。结合工作中的重点和难点,分别组织领导班子成员去外地学习先进经验。

2、开好民主生活会,不断加强领导班子作风建设。健全并严格执行党员领导干部民主生活会制度,对加强领导班子思想作风建设,依靠自身力量解决矛盾,有效进行党内监督,增强团结,改进作风,保证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决议的正确贯彻执行,都是非常重要的。我们一是将民主生活会与征求群众意见相结合,在民主生活会前召开座谈会,征求干部职工的意见。二是将民主生活会与谈心相结合。会前,主要领导和班子成员广泛谈心,听取意见;会中,大家充分发表意见;会后,主要领导根据民主生活会情况,进行针对性谈心。三是将民主生活会与谈话相结合。领导班子成员与分管工作部门的负责人谈话听取意见。由于思想交流比较充分,使大家在会前都能写出针对性较强的发言提纲,有效提高了民主生活会的质量,增强了领导班子的团结。

3、坚持民主集中制原则,不断加强领导班子政治建设。民主集中制是我们党的根本组织制度和领导制度。在日常工作中,我们一是坚持发扬民主,充分发挥大家的积极性。在纪委内部开展了一人献一计活动,请大家对如何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提出意见和建议。二是建立健全了《常委会议事规则》和《常委会案件检查工作责任制》等制度。坚持和完善集体领导和个人分工负责相结合的制度。凡属全局性的大事,干部的推荐、任免和奖惩都由常委会集体讨论决定。重大的问题,还经过充分的酝酿、协商和讨论。三是加强和健全内部监督,严肃党的纪律,建立健全了《关于加强区纪委常委领导班子思想作风建设的意见》和《纪检监察机关和工作人员加强纪律的若干规定》。对反映下级纪委领导班子或领导干部问题的来信,由主要领导批示,分管领导处理。针对提出的问题,了解情况,掌握信息,并进行帮助教育,加强和完善了党内监督。

1、学习《条例》,把好干部选拔任用的程序关。《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颁布后,纪委一班人首先抓住学习不放松,立即组织专题学习,使领导班子成员进一步理解《条例》,明确《条例》赋予纪检监察机关的职责权限。其次,是严格按照《条例》规定的程序办事。在制订民主推荐、民主测评领导班子和领导成员会议方案时,纪委参加的对象为副书记以上领导。我们根据《条例》精神,向有关部门提出了意见,有关部门根据我们的建议,对照《条例》,将出席会议的对象确定为纪委常委。三是严格把好民主推荐、组织考察和常委会讨论批准关。为了落实《条例》赋予纪委的监督检查职能,会同组织部建立了《关于加强纪检机关和党委组织部门工作联系的意见》和《干部监督工作联席会制度》。

2、落实《条例》,把好干部选拔任用的质量关。纪检监察工作的特点,决定了纪检监察机构领导干部素质的特殊性。为此,中央对纪检监察机构的领导干部实行了双重管理。《条例》的下发,为我们加强双重管理提供了可操作性很强的制度保障。

3、贯彻《条例》精神,选好配强纪检监察机构领导干部。针对形势的发展和需要,长期以来,我们对纪检监察机构领导干部在加大教育和培养力度的同时,在选好配强上下功夫。一是贯彻落实中央“逐步做到地方各级纪委书记由同级党委副书记担任”的精神。至203月,全区17个乡镇街道纪委书记全部由同级党委副书记担任。二是加强交流,为纪检监察机构领导班子不断输送新鲜血液。近年来,宿城区纪委领导班子中输出干部3名,引进干部2名,内部提拔4名。使纪检监察机构领导班子结构得到优化,优势得到进一步整合,有效增强了领导班子合力。

我们紧紧围绕发展这个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按照“靠得住,有本事”和建立健全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惩治与预防腐败体系的要求,努力加强纪检监察机构领导干部的能力建设。

1、加强培训,努力实践,不断提高领导干部的基本能力。教育培训是能力建设的基础。新形势对纪检监察机构的领导干部的要求是更高的文化基础,更深的专业知识和多元的知识结构。为了达到这一要求,我们每年都选派1至2名领导班子成员到中纪委参加培训。二是建立领导班子学习业务制度。开展经济、金融、财会等知识性教育,并鼓励领导干部参加学历培训。去年,区纪委有2名常委参加了党校研究生班的学习。三是建立了《常委会定期分析案件制度》,提高领导班子成员的查案能力。为了增加实践的机会,通过调整分工实行开展常委内部的“轮岗”,根据工作需要,调整各常委的分工,使各位常委在分工的变化中得到多方面实践和锻炼,以全面提高他们的能力,具有更强的适应性。

2、深入调研,贴近市场经济,努力提高领导干部组织协调能力。调查研究是我们做好各项工作的基础。区纪委常委会一班人把深入调查研究作为领导成员拓展思路,提高思维能力的有效途径,一着不让地抓实抓好,建立了常委会调查研究制度,每年年中和年底都雷打不动,还根据工作的需要,确定专题调研课题,使自己的工作更具有前瞻性和针对性。随着调查研究的深入,理论与实践的结合,领导班子的综合水平得到了提高,并在实际工作中得到发挥。例如在公共资源监督与管理上,我区率先成立了公共资源监督与管理办公室,加强公共资源的监督与管理。针对我区加大建设开发力度,重点工程建设上投资力度迅猛加大的实际,我们不断分析情况,研究对策,特别是致力于在源头上治理腐败,及时找准反腐败工作的切入口,取得了反腐败工作的主动性。区纪委副书记、监察局局长xx同志经常利用节假日带员到重点工程工地检查,通过现场整改,发整改通知书和通报批评,保证了工程质量,有效地防止了腐败问题的发生。

3、围绕发展,服务中心,努力提高领导干部的实际工作能力。实际工作能力是干部“有本事”的具体体现。我们认为领导班子既要有发现问题的能力,又要有解决问题的能力,发现问题就是深入观察市场经济信息动态,找到产生腐败的源头和环节,解决问题就是找到工作的切入口,走好工作程序,取得工作实效。去年以来,区委、区政府把加强效能建设,开展效能监察的任务交给了区纪委、监察局。区效能建设领导小组工作办公室设在区纪委、监察局。对行政不作为和乱作为的行为进行了坚决的查处。

二、加强基层纪检监察组织建设做法及有关意见、建议。

近年来,我们xx区纪委把加强基层纪检监察组织建设摆在重要位置,积极探索新形势下加强基层纪检监察组织建设的新路子。通过创新工作机制,强化基层干部队伍建设,进一步激发了工作活力,实现了党风廉政建设和经济社会发展的良性互动。

(一)基本做法:

(1)突出一个根本,强化思想教育。

1、开展理论学习。组织纪检监察干部认真坚持理论学习制度。运用集体学习与个人自学、座谈讨论与专题交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等方法,不断推动学习的深入,提高了纪检监察干部的政治理论素养。

2、开展主题教育。根据干部的思想实际,每年确定一个主题,开展有针对性的主题教育。几年来,相继开展了“清正廉洁艰苦奋斗为人民”、“做党的忠诚卫士,当群众的贴心人”等主题教育。纪检监察机关围绕主题,结合实际,认真组织干部学文件、听党课、看录像、进行座谈讨论等,增强了纪检监察干部遵纪守法、廉洁自律的自觉性。

3、开展职业道德教育。以《纪检监察干部职业道德》一书为基本教材,进行纪检监察干部职业道德原则、内容及行为规范的教育;以执法执纪战线上的先进典型事例为榜样,进行树立纪检监察干部良好形象的教育;以立足本职、实践宗旨为出发点,组织开展“如何做合格的纪检监察干部”的大讨论等,进一步增强了纪检监察干部的职业道德意识,促进了纪检监察干部职业道德水准的提高。

(2)坚持两个结合,开展业务学习。根据纪检监察工作和党风廉政建设、反腐败斗争的需要,采取集中培训与分散自学相结合、学业务知识与学相关知识相结合的方法,加强纪检监察队伍业务建设。我们每年都举办纪检监察干部培训班,进行纪检监察业务方面的培训,主要有“纪检监察公文写作”、“纪检监察业务”、“党纪政纪新条规”、“纪检监察信息新闻写作”等;进行相关知识方面的培训,主要有“经济法规”、“金融基础知识”、“审计基本知识”等。同时,还结合新的党纪政纪条规的出台,举办专题培训,如,及时举办了《廉政准则》、《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和《行政监察法》的专题学习等,不断丰富纪检监察干部的业务知识,提高了纪检监察干部的业务素质。

各基层纪委(纪工委)、纪检组根据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的要求及本单位纪检监察干部在业务知识上的需求,及时组织干部学习中央反腐败的方针、政策、党纪政纪条规等。不少单位还坚持了纪委(纪工委)、纪检组成员的学习制度。区教育局纪委除抓好机关专职纪检监察干部的学习外,每年都对基层兼职纪检干部进行一次业务培训,收到了良好效果。

(二)意见建议。

以人为本,从机制创新入手,着力于完善制度、强化管理、优化结构、提高素质,切实加强基层纪检组织和纪检干部队伍建设,这是当前强化基层纪检工作的根本。

(1)加强基层纪检组织建设。

完善组织机构,配齐配强干部队伍。成立党委的基层单位,必须同时成立基层纪委,没有成立党委的基层单位,要根据需要派驻纪检组。不需要或条件不成熟的单位,则坚决不要成立纪检组织,以免设而无用,影响纪检组织的形象。所有纪检机构都要配齐配强人员,每个纪检机构至少要配备2名以上的干部,以便开展工作。乡镇纪委书记由同级党委副书记担任,党员人数较多的乡镇要配备纪委副书记。纪检干部务必做到专职专用,以保证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从事纪检工作。

明确法定资格,促进干部队伍专业化。实行权由法定的原则,参照公、检、法机关为执法人员建档立卡、统一身份编号的做法,由法律创设和规定纪检干部的权力和义务,实行权责平衡,加强纪检干部队伍的专业化建设。纪检工作是一件十分严肃的工作,专业性强,要求很高,这就必然要求纪检干部具备过硬的政治素质和业务素质,高素质人才的培养不是一朝一夕能办到的,必须经过较长时期的学习、实践才能造就。为配合纪检干部队伍专业化建设,稳定纪检干部队伍是前题。应规定,非法定因素,不能随意将纪检干部调离纪检系统。只要纪检干部是合格的,其本人又愿意,可以允许其长期从事纪检工作。在纪检干部没有犯错误,又能够胜任纪检工作的前题下,若要将纪检干部调离纪检系统,事前应征得其本人的同意。

创新管理机制,重视干部队伍内部交流。应出台一个关于纪检干部管理的专门文件或队伍建设的有关条规,包括培训、考核、交流、调整、奖惩以及派驻机构的管理,以便于操作。条件成熟时,可实行由上级纪委对下级纪检组织垂直领导为主的管理体制。在做好纪检干部向外系统交流的同时,更要加强纪检干部在本系统内的交流:不仅可以在同级纪检机构之间横向交流,还可以在上下级纪检机构之间纵向交流;不仅可以交流上下级纪检机构的领导干部,也可以交流上下级纪检机构的一般干部。这样,不仅有利于纪检干部的成长,也能避免因长期在一个地方工作而产生的不利因素。

完善选人用人机制。加强纪检干部队伍建设,选好人是基础,用好人是关键。在选拔标准上,严格贯彻“政治上靠得住,工作上有本事,作风上过得硬”三句话要求,做到决不降格以求,搞平衡照顾,影响整体素质;在选拔方式上,坚持不拘一格,做到广中选好,好中选优,优中选强;在选拔对象上,突出以领导骨干、办案骨干、文字骨干为重点,实行优先选拔,不断扩大三类人员在队伍中的比例。把那些愿干纪检工作、能干纪检工作的人吸引到纪检干部队伍中来。

建立正常的交流机制。建设一项规范性的正常交流制度:明确交流条件,规范交流形式(培养性交流、调整性交流、回避性交流、轮换性交流和照顾性交流等),实行定期交流制,把集中交流与日常交流有机结合起来,加强上下纪检机关之间、乡镇之间、条块之间的交流。让纪检干部经历多方面多层次的磨练,促使其健康成长。为保证坚持原则、秉公办事的纪检干部免受打击报复,纪检干部的交流调整,上级纪委必须加强审批监督。此外,对于素质低下、不胜任现职、平时表现差、群众反映大的纪检干部,通过制定刚性政策条规,调整出纪检干部队伍,推进这支队伍整体素质的提高。

强化完善育人机制。纪检工作是一项原则性、政策性、业务性要求均高的工作,纪检干部是监督查处违纪党员干部的干部,这就对纪检干部素质提出了较高要求。只有不断学习,纪检干部才能不断提高自身素质,适应不断发展变化的新形势。有关部门应制定出台《基层纪检干部培训纲要》,明确培训责任主体、培养途径、培训内容、培训方法、培训目标,对新进纪检干部岗前培训和在职纪检干部的继续教育作出硬性规定。建立完善纪检干部培训中心,定期举办基层纪检干部业务培训班,完善多种培训方式。培养纪检专业人才,充实到基层纪检干部队伍中。

规范完善激励机制。一是对基层纪委工作的整体考核,把考核的最终目标定位在有效地促进并落实工作。在考核内容方面,把纪检职能发挥与纪检队伍建设有效结合;在考核标准方面,要体现考核的导向作用;在考核时间方面,开展事前、事中、事后不定期地督促检查;在考核结果运用上,要把考核结果与党委领导班子考核相结合,与党风廉政责任制落实相结合,与干部选拔任用相结合。二是对基层纪检干部的个体考核,要把纪检工作的整体目标任务进行分解,具体化为可操作执行的工作项目,并落实到个人。要把工作实绩评价与个人分管的.工作相结合;要把组织考察与民主评议相结合;要把考评结果与干部使用、评优相结合。逐步建立起科学规范的激励机制。

派驻纪检监察机构都是接受上级纪委和驻在部门的双重领导。由于长时间驻在部门办公、与上级纪委联系相对较少,慢慢地,“双重领导”更多地变成了“接受驻在部门的领导”,再加上派驻干部的组织关系、工资福利都在驻在部门,使少数派驻干部往往不便大胆监督。如一些派驻机构的纪检监察干部在掌握驻在单位一些案件的线索后,一般要向驻在单位有关领导汇报,少数领导出于“保护”干部、“维护稳定”的需要,或由于对一些问题的认识不一致,会提出暂缓或不予以立案的意见,这就使案件的查处陷入进退两难的境地。

在“双重管理”的体制下,有些派驻单位主要领导视纪检组长为“副手”,将纪检监察部门视同于一般职能部门,把部分其他党务甚至业务工作分工给纪检监察机构,使纪检监察部门“忙了别人的活,荒了自家的田”,监督职能淡化。也有少数部门对派驻机构过度“依赖”,将本部门反腐倡廉的工作一股脑儿交给纪检监察部门,忘记了党组和领导班子“责任主体”的身份,这实际上是对党风廉政建设的放松。

对派驻机构进行统一管理后,派驻机构保持相对独立性,增强权威性,明确职责,强化监督,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首先,实行统一管理后,派驻机构直接受上级纪委、监察局领导,重要情况和问题直接向上级纪委、监察局请示、报告,独立性、权威性愈加突出。其次,派驻机构的工作职责更加明确,它的职责是对驻在部门领导班子及其成员监督和协助配合驻在部门搞好党风廉政建设,并有权对驻在部门领导班子及其成员违反党纪政纪的问题进行初步核实、参与调查。再者,实行统一管理后,派驻纪检监察干部的选拔、管理权将直接由上级纪委监察局掌握,“监督者”将放开手脚,监督力度一定会增大。

(一)关于强化对同级党委监督。《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试行)》颁布以来,重视和加强了对领导干部的监督管理工作,并且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对同级党委特别是“一把手”的监督还是一个薄弱环节,仍缺乏有效的监督机制和管理方法,以致一些地方和部门的“一把手”长期处在监督的“空档”,导致一把手犯罪越来越多,分析这些人由小错到大错,最终走上违法犯罪道路的原因,除了个人主观上放松世界观改造,逐步蜕化变质外,也与我国现行的体制及有效的监督机制有关。

一是要充分发挥专门机构监督的职能作用。一方面,要赋予纪委充分的知情权。纪委书记除参加同级党委书记办公会议、党委(常委)会外,还应列席决定重大问题、重要事项和大额度资金使用的政务会议,以取得监督的发言权。另一方面,还要赋予纪委向下一级纪委选派主要领导,向同级政府职能部门派驻纪检组及其主要负责同志的权力,并实行编制和工资单列。

二是要进一步扩大纪委对同级党委监督的渠道,逐步建立起以纪委监督为主导,其他各种监督协调配合、相互作用的监督体系和工作机制。在这个体系中,由纪委居于主导地位,起牵头和协调作用,通过实行党政监督机关联席会议制度,加强与权力机关、民主党派等监督力量联系制度,形成监督的整体效应。

(二)关于纪检监察机关干部岗位交流和级别设置。纪检干部现在往往局限于本系统内提拔任用,如从纪委、监察局选拔任用的干部,多为担任相关部门、单位的纪委书记或纪检组长,给这些同志的工作开展以及整体能力的提高带来一定的局限。关于纪检监察干部的“出口”问题,建议组织部门通盘考虑干部交流和干部轮岗,适当考虑纪检监察干部在非系统内的流向问题。此外,还可以创新纪检监察工作体制,参照人大、政协的做法,建议把县区纪检监察机关提升为正处级别,这样更有利于对同级党委的监督。由于纪检监察工作的特殊性,保持队伍的稳定是必要的,但又容易导致队伍老化、流动不畅的问题。解决这一问题,必须在关心爱护纪检监察干部的同时,加快队伍更新步伐,使纪检监察机关始终充满生机和活力。建议纪检监察机关可参照党委、人大任期制,使班子成员尤其是主要领导干满一届再适时进行调整,这样能够较好地提高干部的业务熟练程度,有利于全局工作的开展。

(三)关于解决好工作任务重与编制设置少矛盾的问题。在明确纪委书记担任同级党委副书记后,可在市(县)区乡三级纪检监察机关设置一名常务副书记,具体做好日常纪检监察工作。从关心纪委常务副书记进步和便于开展工作角度出发,建议可由省纪委出面协调,提高常务副书记职级待遇,参照人大、政协的做法,将县区级纪检监察机关提升为正处级。针对县区机构改革后,纪检监察机关编制偏少的情况,建议上级纪检监察机关在人员编制、职数准入资格方面给予协调解决,缓解人少事多的矛盾。

(四)关于解决好纪检监察干部队伍的整体素质问题。围绕培养复合型人才的目标要求,不断加强纪检监察干部队伍的思想作风建设和业务培训,努力提高纪检监察干部的综合素质和能力。建议省、市纪检监察部门经常性地开展纪检监察干部专题业务培训,在培训范围上尽可能地扩大,在培训内容上尽可能地丰富,在培训方式上尽可能地多样,尤其要在世界性反腐败斗争形势、新形势下纪检监察工作的特点以及开展党风廉政建设反腐败斗争的方法、手段等方面,有针对性地加大培训力度,强化培训成效,以此不断提升纪检纪监察干部的综合素质和干部队伍的整体素质,以更好地适应新形势对纪检监察干部的要求。

调研报告参考:加强县域公安人才队伍建设几点思考

乡镇财政机构是我国最基层的一级财政,是乡镇政府履行各项社会经济职能的财力保障。近年来,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以及农村税费改革的逐步推进,乡镇财政面临新的形势和任务。为加强乡镇财政管理,有基本财力保障乡镇各项工作正常开展,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我们近期对全市乡镇基本财力保障情况进行了调研,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市乡镇基本情况。

的一个县级市,位于省西部,是一个多民族聚居的地区,现有侗、苗、瑶、回、土家等20个少数民族,土地总面积2164.4平方公里,总人口万人。市现辖25个乡镇,共有316个行政村,35个居委会,乡镇人口万人。

二、乡镇财政基本情况。

1、财政收入。2013年,乡镇完成全口径财政收入万元;2014年,乡镇完成全口径财政收入万元,较上年增加万元,增长%。

2、地方一般预算收入。2013年,乡镇完成地方一般预算收入万元;2014年,乡镇完成地方一般预算收入万元,较上年增加万元,增长%。

3、财政供养人员。2013年乡镇财政供养人员人,2014年乡镇财政供养人员人。

4、可用财力。2013年,乡镇可用财力(地方一般预算收入+上级补助收入)为万元,财政供养人员人均可用财力元,总人口人均财力元;2014年,乡镇可用财力为万元,较上年增长%,财政供养人员人均可用财力元,总人口人均财力元。

三、乡镇基本财力保障情况。

近几年来,随着乡镇经济、财政实力的不断增强和上级财政专项转移支付的不断增加,乡镇的经费保障水平有了一定提高。2014年,全市乡镇财政供养人员人,全年累计支出万元,其中人员经费支出万元,公用经费支出万元,项目经费支出万元。根据省财政厅制定的乡镇基本保障能力的测算口径和测算标准,全市乡镇2014年人员经费支出、公用经费支出和项目经费支出总计万元,较同年乡镇财政预算内财力万元大万元。说明全市乡镇现有财力与实际支出存在较大资金缺口,如果用乡镇财政预算内财力与政策需求的支出相比,资金缺口更大。这说明乡镇公共财力存在着严重困难,将严重妨害乡镇机构的正常运行,危及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务必要引起高度重视,加以解决。

鉴于乡镇财政运行保障存在的严重实际困难,近年来,我市为保障乡镇经费需求,要求乡镇采取多项措施缓解经费困难,其中主要的有3条:一是大力发展经济,要求有条件的乡镇重点发展工业和商业经济,增强财政实力,为保障经费支出提供支撑。二是大力深化财政改革,实施部门预算、国库集中收付、政府采购、收支两条线、政府收支分类等多项财政改革,规范财政资金的管理和使用,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三是深入推进乡镇综合配套改革和行政事业单位机构改革,逐步压缩财政供养人员,减少人员经费支出的压力。这些措施虽然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与目前乡镇财政运行保障的困难来看,是杯水车薪,所起作用不大。并且随着农村税费改革的逐步推进,乡镇财政运行保障遇到的困难,将越来越大,应引起上级部门的高度关注,采取有效措施切实加以解决。

四、乡镇基本财力保障中存在的问题。

(一)体制现状决定了乡镇财政必然困难。

分税制重新界定了中央和地方政府的财权和事权范围,是我国财政体制上的一次重大变革。但是由于各种原因,分税制实际上仅限于中央和省级政府间,而省以下,尤其是在乡镇一级则明显滞后。分税制实行以来,地方财力明显地向省、市集中,乡镇财政实际所得明显减少。在乡镇财政收入减少、赤字增加的同时,乡镇政府维持机构运转的费用急剧增加,许多本不应由乡镇承担的事权却继续存在甚至不断下移,使乡镇政府承担了大量与其财政预算水平不相称的职能,造成乡镇财政支出不断扩大和债务负担的日益沉重,使其陷入生存困境,乡镇财政已逐步成为名副其实的“要饭财政”。比如黔城镇做为一个新兴的城关镇,长期担负市治新城的开发、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古城保护维护、城市生态环境和城市人文素质等工作职责,使得公用经费支出居高不下,上升趋势明显,负担沉重。

(二)乡镇财政收支矛盾突出,债务负担沉重。

从近几年来的情况看,全市乡镇财政普遍存在收入质量差、人均财力水平低和财政调控能力弱的基本特点,具体表现为:一是收支矛盾突出。当前乡镇财政收入增长潜力小、征管难度大、成本高,仅靠新增项目税收分成不现实。由于上面出台、执行的乡镇政策极多,加上乡镇机构膨胀,供给人员剧增,工资调整频繁,法定支出增长具有刚性,使得乡镇财政收支矛盾尖锐。二是债务负担沉重。由于政府借贷办企业、建基地而效益不佳,“普九”达标高硬性建设,借贷完成税费上交或垫付利息,年终兑现欠发工资,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和农村水利、道路建设等原因,截止2014年底,市财政累计债务万元。

(三)财源受限,财力明显减少,机构运转出现困难。

乡镇财源受限,财力明显减少,一是自主的财力缺乏。自税收财政体制改革以来,乡镇辖区内的税费收缴都直接收归职能部门,加之全免农业税政策的出台,乡镇无自主财力。二是自有的财源被划走。上级党委政府为发展农村经济社会事业,出台了不少优惠扶持政策,但落实政策的主动权不在乡镇政府,而在条条管辖下的部门。导致乡镇财政机构运转困难,如岩垅乡2014年总收入只有182万元,但各项开支等要260万元以上,截止2014年底,全乡财政累计赤字负债达310多万元,给机构运转带来严重困难。

(四)村级债务转嫁给乡镇政府。

农业税费全面免征后,兴办公益事业筹集资金要“一事一议”,通过全体村民的表决才能实现。由于受益不均,无法建立统一的分摊标准,征收时难度较大,加上外出务工人员常年在外,筹集资金收取难,部分农户因家境困难无法一次性交清而产生新的拖欠,事实上无法完成筹集资金工作,但此项工作上级又要求必须去做,因此村委会无处可走,只有找当地政府去赞助、去捐款,无形中加大了乡镇政府的开支。

(五)有偿资金回收困难,加重了财政负担。

截止2014年底,我市乡镇财政借出有偿资金多万元,这些资金都是向上级财政部门借入的,由乡镇财政承借承还的,目前这些资金均已到期或逾期,但回收困难,时间越往后移,回收难度更大。这些无法收回的呆帐、坏帐无疑是乡镇财政的一大隐患,最终债权变成了债务,成为乡镇财政的又一隐性负债。

五、解决乡镇基本财力保障中存在问题的建议。

(一)合理划分事权,确保乡镇政府能按承担的职责职能办事。

机构改革和农村税费改革后,权力上收责任不上收,造成权责分离。诸如文教、卫生、广电、国土、税务等,其人事、财政上收,乡镇政府没有管理权力,但却必须以“属地原则”承担部分职责,这种“条块不明”的体制,使工作权、责不统一,造成乡镇政府承担着发展地方经济、促进地方社会事业发展等无限的事权、责任,而事实上不具备能力。因此如义务教育、卫生、广播电视事业等投入大、要求高,乡镇政府既办不好也办不了的事情就应主要由上级政府来办。

(二)理顺财政体制,保证乡镇政权正常运转。

要坚持事权与财权对等的原则,合理划分乡镇政府、上级政府、中央政府的财政分配体制,适当提高地方分成比例,优化支出结构,扭转乡镇财政恶化、财源紧缩的状况,加大对经济欠发达地区的财政转移支付力度,为乡镇办公益事业提供一定的资金支持,保证乡镇政权正常运转。

(三)进一步加强财源建设,壮大乡镇财政经济实力。

发展农村经济,加强财源建设是乡镇财政摆脱困境的根本途径。培植财源要把财税增长与农民增收相结合,要切实加强对财源建设的领导,研究制定财源建设发展规划,狠抓落实。要积极引导农业产业化及其升级,通过大力培植农业产业和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加速农业产业化进程,以此壮大乡镇财政经济实力。

(四)加大对乡镇财政转移支付的扶持力度,增强乡财政的活力。

农村税费改革后,乡镇财政收入范围缩小,必须加大对乡镇财政的扶持力度。一是在财源建设上要加大投入。紧紧抓住进入新一轮国家扶贫开发重点市的机遇,积极争取项目资金,把扶贫开发与产业结构调整结合起来,扶持主要产业和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加大对重点项目的资金投入。加大农村水、电、路、讯基础设施建设,实施人畜饮水工程,加快致富步伐。二是在财力上要加大财政转移支付力度。增加乡镇的分成比例,增加预算安排,保障乡镇机构正常运转。要争取上级对乡镇承借承还的周转金中经审核确定无法收回的呆帐、坏帐予以豁免,化解乡镇财政风险,避免新的赤字债务的发生。

(五)加强财政支出管理,严格控制支出。

要加强对乡镇财政支出管理,严格控制支出,节约财政经费。一是要进一步完善财务规章制度。会议、学习、差旅、接待、通讯、下乡补助、加班要严格执行国家统一的财务制度,从严控制非生产性支出。二是要严格控制计划外支出。各级各部门的升级达标必须经严格的审批,方能实施。

(六)规范财政管理,积极推进村帐乡管办法。

要按照“村帐乡管”“乡管村用”的原则,实行统一管理,集中记帐、分村核算的办法,改变村级财务混乱的局面。要调整和完善乡、村财务管理体制,逐步建立起规范有序的收入征管新机制,确保基层政权的稳固和社会各项事业的发展。同时进一步完善监督体系、健全财政监督机制,加强预算外资金、行政性收费收支两条线管理,切实提高乡镇政府的调节管理能力,避免产生新的村级债务转嫁给乡镇政府。

(七)切实减少乡镇财政压力。

上级要充分考虑乡镇财政的实际困难,对于教育卫生等公共事务的经费支出尽可能由上级财政承担,而且在出台一些政策规定时尽可能少要求或不要求乡镇进行资金上的配套,减少乡镇财政压力,增强对更需要地方的财力保障。同时,要改变上级投入农村基础设施建设,逐级规定“配套”资金,上级出“小头”,乡镇出“大头”的做法,量力而行、量入为出,在项目资金的使用上不搞盲目投资,加重乡镇财政负担。

(八)积极探索,树立“以钱养事”理念。

解决乡镇财政压力,要有创新思维,积极探索,树立“以钱养事”理念。要通过“以钱养事,促进发展,供需见面”的方式,转换乡镇政府职能,引入竞争机制,变“以钱养人”为“以钱养事”,按照政府出钱、购买服务、合同管理、农民认可、考核兑现的要求,推进乡镇事业单位的改革,做到既减少乡镇政府不必要的养人支出,又提高合同方(以前的事业单位,现在的民办非企业组织)的服务积极性和主动性,为农民购买高质量的服务。

派出所加强公安队伍建设调研报告公安队伍建设调研报告集合

20__年是公安部确定的三年“基层基础年”的开局之年,如何做到一年强基础,两年创品牌,三年上台阶的目标,真正达到发案少、秩序好、社会稳定、群众满意的目的,我们中队结合辖区治安情况,从辖区实际出发,本着务实的态度,以压降案件、力争为提线破案提供新的支撑点、服务现实斗争、打牢基础工作入手,开展了多措并举的群防群治及人口管理工作尝试。具体做法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以强化责任心,深化“三项”会战为依托,采取入户调查的工作方法,增强房屋出租户的管控和流动人口管理的能力。房屋出租户管控是社区民警工作的重点内容之一,也是社区警务工作的重中之重,实际工作中正反两方面的案例教育我们要清醒认识紧紧抓住犯罪分子利用出租屋犯罪和犯罪嫌疑人藏匿在出租户内的特点,以入户调查作为主要勤务式,以按年度核签《房屋出租治安责任书》和建立房屋出租户档案为抓手,坚决做到底数清、情况明、问题掌握。

1、依托房屋载体,实行分层管理房屋出租户的工作关键在于管控,必须坚持“以房管人”的工作思路,落实各项管理措施,掌握工作主动权。根据社区的实际楼幢的分布情况,定时定阶段调整工作重点,侧重于高层商住楼、零散居民楼等容易漏登漏管的部位。在狠抓房屋出租户和承租人登记质量的前提下,对承租人分层次管理,对有固定职业及现实表好、正常生活的承租人只须掌握基本情况;对游手好闲、单身租住、无业人员租住等重点承租人纳入视线,进行重点监控。坚持一般人口面上管、高危人群监控管的原则,提高发现控制打击违法犯罪的能力。在此基础上将房屋出租户也实施等级管理:分为放心户、不放心户,对放心的依靠他们,不放心的重点管控,按分类等级进行“周、月、季”上门走访,分层管理。

2、依托法律武器,强化查处力度。针对平时社区管理中所接触的房屋出租户户主大多只关心租金,对治安不闻不问,出租户难发现难管理的现状,我所以实施治安管理处罚法为契机,加大对该法57条的宣传,在全面签定《房屋出租治安责任书》的基础上,用足用好法律法规。对出租屋内发生违法犯罪的,除依法进行打击处理外,按照“谁出租、谁负责”的原则,狠抓落实加大查处力度,按照《治安管理处罚法》进行相应的处罚,增强其依法出租的意识。

3、依托社区团体,分类分层管理。根据我所流动人口多的特点实行三种管理模式。一是委托管理型。对居住在饭店、建筑工地的暂住人口采取委托用工单位管理方式,由派出所与相关单位签定治安责任书,要求用工单位充分发挥其内部管理、集体管理、直接管理的优势,做到人来登记、人走报告,每月向派出所呈报一次流动人口变动情况。派出所针对有关单位呈报情况进行抽查,定期开会,对好的予以表彰,对差的予以处罚,主要强调用工单位抓落实情况。

二是双重管理型。针对散居在小区内的流动人口,充分调动社区可利用资源,由民警牵头组织社委会等有关部门掌握流动人口基本情况,及时上门登记办证。三是直接管理型。对散居在路边店的流动人口,结合治安巡逻由社区民警协管员直接登记办证管理。对流动人口实行分两层管理,第一层为控制层,对那些居无定所、无业可就、有较大违法犯罪危险性的,或来自特定具有地域性犯罪地区的高危人群,由社区民警直接管控制,强化对这部分人员见面率和日常表现的掌握;第二层为知晓掌握层,对有固定工作和收入,表现较好的外来人口及时登记办证录入微机,做常住人口管理。

4、依托警务平台,服务现实斗争。一是充分发挥公安网络优势,对登记的承租人和暂住人口及时上警务平台进行比对,及时发现混迹其中的逃犯,比对率要达百分之百。二是通过函查的方式,对“控制层”的流动人口现实表现进行调查,及时掌握其有无受过打击处理有无前科劣迹等情况,发函率要达百分之百。三是广泛发动群众,严密治安防范网络。

1、紧紧依靠社委会,密切警民关系,充分调动社委会参与治安巡逻的作用。依靠社委会,充分发动群众是弥补警力不足,克服责任区偏大困难的重要措施之一。针对我辖区实际情况,我们及时与社委主任进行交流提高统一认识,抓住社委会考勤低保人员参加社区义务工作的特点,由社委会出面成立了低保人员巡逻队伍,填补了巡逻时段的空白。如成立了红杉树社区低保巡逻队、大坝社区绿橄榄巡逻队等都收到了较好的社会效果。

2、深挖辖区内部单位防范潜力,运用科技手段提升街面治安监控的效能。针对我辖区金融单位全部安装了视频监控的特点,我们经常性地上门促督检查视频对外延伸监控工作的落实,同时主动上门加强沟通,邀请内部单位成员参与治安防范工作,确保构筑严密的治安防控网络,提高内部单位人防技防的综合能力。

3、建立科学的勤务巡逻模式。在巡逻方式上我们坚决做到公开与秘密相结合,坚持警力跟着警情走,以抓现行为出发点,坚持着装巡逻和便衣巡逻相结合,着装人员对社区面上巡挤压犯罪空间形成面上震慑,对易发案地区采用便衣巡逻、蹲点守侯等方式,力争抓现行,改变民警以防为防的思想,确立提高打击也是防范的工作理念。

4、建立科学研判机制和考核机制。坚持对警情案件的分析,牢固树立信息指导警务的理念对相关信息定期量化分析,梳理研判,促进巡逻防范工作上台阶。我们中队坚持每天对今日警情进行分析研判,从中及时掌握了解辖区当前治安形势和特点,利用每周一点评一周巡逻工作的“碰头会”将信息及时传达给一线巡逻人员,增强巡逻工作针对性,同时建立业绩考核机制,为增强巡逻人员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我们加强对巡逻人员的量化考核:

(1)巡逻时间段的案件考核及抓获考核,坚持做到每周一评每月一结年终汇总的工作机制,强化巡逻工作责任心。

(2)建立考核奖惩机制,制定专门的考核奖惩办法,及时兑现奖励,提高巡逻人员工作的主观能动性,确保奖勤罚懒,打牢巡防人员以抓促防的工作理念。

总之我认为要做好基层基础工作,应当从实际出发,向社会借人力,把广大群众当成参与主体,通过扩大治保人员、单位保卫人员治安极积分子,调动广大市民参与防范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向各界借物力,积极争取党委政府和社会各界的支持,缓解自身经费压力,创造必备物质保障;向媒体借势力,把新闻媒体作为宣传主阵地,营造一个浓厚的基层基础工作社会氛围。

调研报告参考:加强县域公安人才队伍建设几点思考

“推进我区医养融合养老模式”列为区政协主席会议专题协商课题以来,在有关领导的关心支持下,政协文史和教文卫体委会同区卫计、民政等部门和政协有关界别活动组等,组成了课题组,围绕推进我区医疗卫生与养老服务相结合的体系建设、实现医养融合等问题,陆续进行了考察调研,多次开展探讨交流,并作了一些梳理和思考。现将相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课题背景。

(一)现实矛盾日益突出。

2014年,全国老龄工作委员会办公室发布的《中国老龄产业发展报告(2014)》显示,2013年,中国老年人口数量已经达到2.02亿,其中65岁以上的老人已经达到了10%,半失能、失能、失智老人近4000万,完全失能老人达到100万左右。专家预测到2050年,我国每三个人就将有一个老年人。根据世界银行的预测,到2030年,人口老龄化将使我们国家的慢病负担增长40%。

截至2016年底,柯桥区户籍人口中60周岁及以上老年人口达15.09万人,占全区户籍人口的22.81%,其中失能、半失能老年人口为0.68万人,占老年人口的4.5%。我区共有独居老人12612人,占老年人口8.65%,其中80周岁及以上的独居老人4391人。日益增长的养老服务需求与医疗资源供给相对有限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尤其是老年医疗养老服务总的满足率仅为15.9%,医养分离问题日益成为制约我区养老服务业发展的“短板”。

(二)上级文件陆续出台。

2016年11月,浙江省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了省卫生计生委等部门《关于推进医疗卫生与养老服务相结合的实施意见》,从目标要求、重点任务、保障措施、组织实施等13个方面提出具体意见和政策措施。今年3月,绍兴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出台了《关于印发绍兴市推进医疗卫生与养老服务相结合实施意见的通知》,根据医养结合的工作目标和任务要求,结合部门职能,进一步明确了各相关部门在医养结合体系建设中的职能。两个《意见》都明确,改革试点一年后进行总结、评估,初步探索出可持续、可复制、可推广的基层“医养结合”健康服务新模式。

其实,早在2014年11月,浙江省民政厅等5部门制定了《关于推进医疗卫生与养老服务融合发展的实施意见的通知》,就作出具体部署,明确有关政策措施。2015年底,国务院办公厅转发了卫生计生委等九部委《关于推进医疗卫生与养老服务相结合的指导意见》,对建立医养结合政策体系、标准规范、管理制度、专业化人才培养制度等提出了指导意见。

(三)试点工作破冰前行。

目前,杭州、温州2个市和德清县、嘉善县等7个区(县)作为我省医养结合工作试点已经开始工作。为此,4月20日,课题组由骆学新副主席带队,赴湖州德清县和嘉兴嘉善县两个试点县进行考察。

在德清县考察了德清乾元颐养中心和德清爱慕佳养老院。德清乾元颐养中心设在德清县人民医院分院(原德清县人民医院)内,属于公立性质,位于医院住院部顶楼,有养老床位23张,配有一名专职护士和4名护理员,晚上有1名护理员值班,每张床位每月收取2000-3000元,老人有医疗需求时,可以直接请楼下医院的医生诊治。德清爱慕佳养老院由社会资本举办,在养老院内设置了医疗机构,有6名执业医师(其中2名是执业助理医师),其他医护人员12名,设计的住院床位是220张,养老床位280张,目前核定的医疗床位是20张,现有50名老人入住养老院,每月收费在3000-5000元。上述两个养老机构的医疗费用另算。

嘉善县人民政府已于今年3月出台了《2017年嘉善县养老服务业综合改革工作要点》,由当地民政部门牵头,特色是实行长期护理保险制度,经评估确定为失能、半失能的老人,社保中心给予每人每月600-900元不等的护理补贴,其中居家养老的每人每天给予10元现金和10元护理券(护理券不能兑换现金)。

目前,绍兴市在越城区东浦镇、柯桥区平水镇、上虞区章镇镇等地开展医养结合改革试点,试点卫生院做了不少探索,像平水卫生院通过签约“家庭医生”,开展为老人提供慢性病管理、中医进社区等服务;蕺山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定期派驻医生到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照料中心服务等,均取得一定成效。但由于医和养体制性的问题,制约较多。

二、我区现状。

我区现有各级各类医疗机构406家,住院床位3705张,其中区级医院约2900张,基层医疗机构约800张,而区级医院康复床位仅有128张(其中残疾人康复中心60张),镇(街道)医疗机构康复床位只有25张。区中医院新建老年康复医院,设计床位400张,预计今年底投入使用,届时康复床位占总住院床位也仅有13.5%。我区现有养老机构13家,其中:区社会福利中心1家,镇街社会福利中心11家,民办养老机构1家,共有养老床位1147张。另有2家民办养老机构正在建设中。

养老机构中基本上都没有设置医疗机构,而医疗机构中又不能设置养老床位,致使我区医疗机构和养老机构互相独立、自成系统,养老院与医疗机构之间距离较远,不方便就医,医院里又不能养老,老年人一旦患病就不得不经常往返家庭、医院和养老机构之间,既耽误治疗,也增加了家庭负担。

医疗和养老的分离,也致使许多患病老人把医院当成养老院,成了“常住户”。老人“押床”加剧了医疗资源的紧张,使真正需要住院的人住不进来。去年平水卫生院作为绍兴市医养结合试点单位,其实际开展的工作主要是借助全科医生签约服务平台,上门为敬老院内的老年人提供医疗服务、健康咨询等。

我区在推进医养结合体系建设过程中存在着一些瓶颈问题,主要有:

1.医保结算问题较为突出。当前医疗和养老的分离很大程度上源于医疗机构可实行医保,而养老机构则不能,致使许多患病老人把医院当成养老院,加剧了医疗资源的紧张,使真正需要住院的人住不进来。医养结合要推行,首先要解决养老院附属的医务室纳入医保,由此将引发两方面的问题:一是现行医保基金账户无力支付大额康复护理费用;二是“套保”现象将频发。有些不需要住院的老年人可能会借“医养结合”长期住院,占用社会医疗资源,损害其他参保人的权益,所以在管理上如何区分好养老和住院的界限,还需进一步研究。同时,康复服务未列入镇(街道)医保报销范围。我区部分镇(街道)医疗机构为患者提供了康复服务,但社保部门只规定区级医院提供的康复服务可以进医保。

2.老年医疗护理专业人才匮乏。养老机构要具备医疗服务功能,除了设施设备之外,最重要的是要具备足够数量的有资质的、受过专业训练的医师和护士,而这样的专业人员为了自身的发展,往往不愿到养老机构内设的医务室执业。截止2016年底,全区65岁及以上人口为97898人,按照国际标准(约65岁以上老人的10%),我区需要近9790名养老护理员,而我区专业的护理员人数远远不足,与我区6800名失能老人的潜在需求相距甚远。缺乏高素质、专业化的护理员队伍将成为制约医疗机构和养老机构协同发展的共同难题。

3.相关收费项目定价偏低。去年,绍兴第二医院平水分院作为全市医养结合的试点之一,与辖区内28个居家养老服务照料中心签约合作,通过定期派医生上门进行医疗巡查的方式开展服务,但由于缺乏配套政策,单靠行政手段推动,难以持续,无法取得实效。今年4月1日,市发改委等3部门重新核定了社区卫生服务价格,对家庭病床巡诊费、出诊费等进行了明确,普通巡诊费为40元/人次,同一患者一天收费不超过60元。尽管如此,因农村地域较广,人员居住不够集中,交通不便,要开展此项服务,出诊医生需要自己解决交通问题,加上交通安全、时间成本等因素,仍存在很多困难。

三、几点建议。

推进医养结合体系建设、实现医养融合,涉及养老理念、医疗理念和消费理念上的重大转变,也对现有行政管理体制、公共服务体系建设提出了新的要求,应当进一步形成共识和合力,进一步加强顶层设计和统筹协调,进一步推进医疗养老事业的供给侧改革,积极破解瓶颈、弥补短板,力争通过若干年的努力,成为全省开展医养结合体系建设的示范区。为此提出以下建议:

(一)加强政策供给,形成各方合力。

1.出台《关于推进柯桥区医疗卫生与养老服务结合体系建设的实施意见》。明确总体目标和重点任务,根据全区老年人群医疗服务需求和养老、医疗资源分布状况,统筹做好各类医养结合机构,实现医疗机构与养老机构建设的有效配置和有机衔接。加强政府主导,明确有关部门职责,分工协作,全面落实分级诊疗和双向转诊制度,将符合一定条件的养老机构的内设医疗机构纳入医保联网结算,打通养老、医疗和社保的政策通道。

2.建立由区政府牵头,民政、卫计、人力社保、发改、财政等部门组成的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加强各部门间的横向联系,定期召开会议,及时协调解决问题。

3.将康复医疗服务纳入医保。目前我区只有3家区级医院的康复医疗被纳入医保,而16个镇街医疗机构的康复医疗收费不纳入医保报销范围,这个情况很大程度上阻碍了基层医疗机构开展康复医疗的步伐。尽管床位使用率不高,但患者因不能报销相关费用,而选择到区级医院康复治疗,进一步增加了区级医院的住院床位压力。

(二)加强服务供给,促进医养结合。

1.公立医疗机构延伸服务或部分转型。鼓励现有公立医疗卫生机构适当增加老年或康复病房。现有的医院、卫生院(社区医疗服务中心)结合实际,开辟康复病区,适当增加康复床位,结合中医康复治疗,为失能老人提供住院治疗。如绍兴市第六医院将原来传染病方面的医疗资源空余调剂转型为老年医院后,市场需求旺盛。也可以结合全科医生签约服务,把老年人、慢性病人等作为重点签约服务对象,通过全科医生签约服务,提供个性化服务(如开设家庭病床),逐步实现医养结合。

2.养老机构合作医养服务。可在现有养老机构内设置医疗机构。2014年,国家卫计委印发了养老机构医务室、护理站的基本标准,对设置在养老机构内的医务室、护理站,从人员、房屋、设备、制度等方面作出规定,只要有一名医生、一名护士就可以申请医务室,门槛大大降低。目前我区的养老机构都没有医疗资质。最近华舍街道“金色年华”养老服务中心正在申请开设医务室,该养老机构负责人表示,今后在养老床位增加的情况下,将提升医疗机构的级别或开设护理院。

3.全科医生居家医养服务。目前全科医生签约服务工作正在我区基层医疗机构全面推开。在签约过程中,全科医生可根据居家养老签约对象的健康评估情况及实际需求,为社区高龄、重病、失能、部分失能以及计划生育特殊家庭的老年人提供上门巡诊、社区护理、家庭病床等持续有效的个性化“医养结合”服务。

(三)加强资本供给,鼓励民营共建。

1.鼓励社会资本举办医养结合医疗机构,并做好布点规划工作。2013年,我区已出台了《关于进一步鼓励和引导社会资本举办医疗机构的实施意见》,鼓励和引导社会资本优先开设老年病医院、专科医院、护理医院、康复医院等专业医疗机构。由社会资本举办养老机构,规划布点上应尽可能靠近医疗机构,打造“10分钟医疗服务圈”。这是最理想的医养结合模式,也应成为今后医养结合的重点发展方向。如杭州市拱墅区和睦老人公寓属于公建民营性质,在打出“养医结合,养、医、护一体化,智慧养老”的特色品牌的同时,与毗邻的杭州和睦医院、杭州市第二人民医院、省立同德医院等都有着紧密的协作,其运作模式已经较为成熟。从周边情况看,无论德清县还是嘉善县,包括绍兴市社会福利中心和绍兴绿康老年康复护理院的结合,其实走的也是医养结合路线,都是养老院办好医务室,以周边医院作为养老的配套支持,在地理位置上十分接近,建立与就近医院的就诊快捷通道。这样做的好处就是方便诊治,大大降低成本,同时可以大幅提高效率,这样的设计布局,可为医养结合奠定基础,从空间上突破医养结合的屏障,是效务实的结合模式。

2.公立民营并举,加快老年医院建设步伐。针对我区老年医疗资源短缺的短板,近期,要加快区中医院老年康复病房大楼的建设;同时也要整合利用好存量医疗资源(特别是镇街卫生院相对空闲的现有资源),来拓展老年医疗康复服务。建议区政府在“十三五”期间,加快集医、养、护、康复和临终关怀于一体的老年医院的规划建设步伐,可以借鉴市区做法,鼓励社会资本来兴办老年专科医院。

(四)加强人才供给,充实专护队伍。

1.采取多种措施进行职业培训。建立一支以专职人员为主体,兼职人员和志愿者为辅助的社会化医养结合养老服务队伍,为社会化、职业化养老服务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人才保障。要积极支持我区中等职业学校增设养老服务相关专业和课程,加快培养老年医学、康复、护理、营养、心理和社会工作等方面的人才。同时开展继续教育和远程医养结合学历教育,并依托院校和养老机构建立实训基地。加强养老服务人员的职业培训,养老服务人员必须取得相应的上岗资格后才能从业。

2.建立合理的薪酬保障机制。从薪资水平、薪资结构及福利待遇方面提高养老护理人员的满意度,对符合条件的参加养老护理职业培训和职业技能签定的人员按规定给予补贴,采取多种方式提升护理人员的社会地位,吸引更多的人才投入到养老护理队伍中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