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演讲稿>2023年曾国藩演讲稿 读曾国藩有感(实用6篇)

2023年曾国藩演讲稿 读曾国藩有感(实用6篇)

作者:紫衣梦 2023年曾国藩演讲稿 读曾国藩有感(实用6篇)

演讲稿具有宣传,鼓动,教育和欣赏等作用,它可以把演讲者的观点,主张与思想感情传达给听众以及读者,使他们信服并在思想感情上产生共鸣。那么演讲稿怎么写才恰当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优秀演讲稿模板范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曾国藩演讲稿篇一

放假后从学校图书馆借来了一本书——《曾国藩领导策略》。读完后发现曾国藩不但领导下属有方,对育人也有其独到之处,从中也学了些皮毛。

第一,谆谆善诱。曾国藩是一位杰出的培训大师,办团练之初,对于如何调教好一帮手上长满老茧的农民,他很是动了一番脑筋。

当时的清朝正规部队——绿营的士兵娇生惯养,军纪极差,对百姓强抢强要,自然得不到百姓支持,结果被太平军打得落花流水。如何培训好这帮农民兄弟而不至于重蹈绿营覆辙呢?他亲自填写了《爱民歌》:“三军个个仔细听,行军先要爱百姓。贼匪害了百姓们,全靠官兵来救人。第一扎营莫偷懒,莫走人家取门板;第二行路要端详,夜夜总要支帐房;第三号令要严明,兵勇不许乱出营。军士与民如一家,千万不可欺负他。”整篇《爱民歌》通俗易懂,没有什么深奥的大道理,都是平时行军、扎营、打仗的一些注意事项,农民兄弟一看就明白,也乐意接受。

第二,不厌其烦。曾国藩在兴办团练时每天士兵早操他都要亲自训话,对一些简单的军纪军规反复讲解,不厌其烦,直到士兵养成良好的习惯。

一部《曾国藩家书》没讲什么大道理,实际上是曾国藩在教家人、部属、学生如何做人做事,其内容无所不包:如何走路、写字、读书,不早婚,不坐轿,新屋落成不准写侯府或相府字样,儿媳妇及女儿每月要做多少针线活,女儿婚后不准长住娘家,老家的丫环长大了要嫁出去等等,指导得细致入微、很繁琐。通过不厌其烦润物细无声的育人方法,曾国藩除了带出一大帮部属、学生成为总督、巡抚、将军外,在家教方面也无人能及。曾氏一门自曾国藩至今已有七八代人,代代秉承其家教,均有大才。

第三,因材施教。曾国藩教育农民:好好打仗,打赢了就会有钱,回家可以当地主;他教育读书人:好好打仗,打赢了就可以做官,可以光宗耀祖。

曾国藩的“因材施教”符合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马斯洛认为:每个人都有生理、安全、社交、尊重、自我实现的需要,自我实现是最高需求,但每个人都有不同的自我实现目标。曾国藩识别了农民和读书人不同的自我实现目标,并将他们的自我实现目标与湘军的团队目标结合在一起,对他们分别进行最有效的激励教育。这样,农民和读书人这两个素质和能力结构完全不同的群体就同样愿意拼命为曾国藩打仗。

第四,以身作则,榜样教育。曾国藩认为“天下唯有恒字是第一美德”,他本人就是恒的榜样,他写日记坚持了几十年,直到断气那天还写有日记。

曾国藩教人要勤奋,认为“即令世运艰屯,而一家之中,勤则兴,懒则败”。他本人就是勤奋的榜样,每天除了处理繁杂的公务,要写日记,还要至少读10页史书,平均两天写一封书信,利用战争余暇他还写出了多本学术著作。

曾国藩教人要俭朴,认为“士农工商,勤苦节约,未有不兴;骄奢倦怠,未有不败”。他本人也是俭朴的榜样。他当总督后还穿粗布衣,吃饭每餐不重荤,最多4个菜,读书用的竹书箱也一直用到总督府。

曾国藩身边的部属、学生、幕僚耳濡目染后,自然有样学样。曾国藩所处的晚清是一个政治黑暗、军队腐败、社会风气很差的时代,通过他的言传身教,三四十年间官场及民间一改颓靡风气,居然形成了中兴之象。所以,有史家说曾国藩使晚清延长了60年寿命。

以身作则,道理非常简单,但要做到并且坚持一生,却是极大的难事。因为一个人最大的困难永远来源于对自己的否定和突破。

曾国藩演讲稿篇二

关于曾国藩格言(通用40句)

把所有人都得罪了,也就谁都不得罪了。以下是小编特意为各位读者整理的'曾国藩格言,供大家参考,希望能够对大家有所帮助。

1、寡言养气,寡视养神,寡欲养精。

2、处毁誉要识有量,今之学者反有向上底,见世所誉而趋之,见世所毁而避之,只誉我而喜,闻毁我而怒,只是量不广,真善真恶在我,毁誉与我分毫无干。

3、有才干,定要表现之。

4、舍掉性命报效国家,戒慎恐惧修炼德行。

5、扶助危困拯救灾难的英雄,最主要的是要经得起心与力上的劳苦。

6、雅量虽由于性生,然亦恃学力以养之,惟以圣贤律己,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则度量闳深矣。——《曾国藩书信》。

7、如用此法,总须善于相机。——《曾国藩书信》。

8、凡打仗,一鼓再鼓,而人不动者,则气必衰减;凡攻垒,一扑再扑,而人不动者,则气必衰减。——《曾国藩书信》。

11、总要养得有的次博大活泼,此后更当有长进也。——《曾国藩家书》

12、君子有高世独立之志,而不与人以易窥;有藐万乘却三军之气,而未常轻于一发。——《曾国藩家书》。

13、古称"金丹换骨",余谓立志即丹也。——《曾国藩家书》。

14、天地之所以不息,国之所以立,圣贤之德业所以可大可久,皆诚为之也。故日:"诚者物之终始,不诚无物。"——《曾国藩书信》。

15、贤者敬而贵之,不肖者敬而远之。——《曾国藩家书》。

17、名节至大,不可妄交非类。

18、天下有非望之福,亦有非望之祸。小人不知祸福之相倚伏也,则侥幸以为尝。是故失意之事,恒生于其所得意,惟其见利而不见害,知存而不知亡也。

19、精神愈用而愈出,不可因身体素弱过于保惜。 ——曾国藩

20、天下事在局外呐喊议论,总是无益,必须躬身入局,挺膺负责,乃有成事之可冀。人生一日或闻一善言,见一善行,行一善事,此日方不虚生。遇富贵人,宜劝他宽,见聪明人宜劝他厚。

21、困心横虑,正是磨练英雄时。

22、思古圣人之道莫大乎与人为善。以言诲人,是以善教人也;以德薰人,是以善养人也,皆与人为善之事也。君相之道,莫大乎此;师儒之道,亦莫大乎此。仲尼之无常师,即取人为善也;无行不与,即与人为善也。为之不厌,即取人为善也;诲人不倦,即与人为善也。

23、危急之际,莫靠他人,专靠自己,乃是稳着。

24、义利辩以小心,须严一介。是非起于多口,务谨三缄。

25、能庇人便是大人,受人庇便是小人。

26、嘲戏人自事恶事,尤不可入一二壮语,入壮语则戏者皆真,每令人恨。若规人过失,不可入一二戏语,入戏语则真者毕戏。每令人玩,失规人之旨矣。

27、居高位者,以知人晓事二者为职。

32、静能生动,更能制动。 ——曾国藩

33、我在军中多年,难道没有一点可取,只因一个傲字,百无一成,所以谆谆教各位弟弟引以为戒。

34、以才自足,以能自矜,则为小人所忌,亦为君子所薄。 先静之,再思之,五六分把握即做之。

35、夫士处世,无为可议,勿期人誉,无为可怨,勿期人悦。

36、行事常思退一步。——曾国藩

37、凡仁心之发,必一鼓作气,尽吾力之所能为。稍有转念,则疑心生,私心亦生。疑心生则计较多,而出纳吝矣;私心生则好恶偏,则轻重乖发。

38、或师或友,皆宜常存敬畏之心,不宜视为等夷,渐至慢亵,则不复能受其益矣。

39、失意事来,治之以忍,方不为失意所苦。快苦衷来,处之以淡,方不为快心所惑。

40、凡有盛必有衰,不行不预为之计。

曾国藩演讲稿篇三

进兵须由自己作主,不可因他人之言而受其牵制。——《曾国藩书信》。下面这篇是小编为大家提供的曾国藩名言,大家可以参考一下。

1、有福不可享尽,有势不可使尽。

2、好胜人者,必无胜人处,能胜人,自不居胜。

3、放开手,使开胆,不复瞻前顾后。

4、人有毁我诮我者,改之固益其德,安之亦养其量。

5、多躁者必无沉毅之识,多畏者必无踔越之见,多欲者必无慷慨之节,多言者必无质实之心,多勇者必无文学之雅。

6、事到手且莫急,便要缓缓想。想得时切莫缓,便要急急行。处天下事,只消得安详二字,兵贵神速,也须从此二字做出。然安祥非迟缓之谓也,从容详审,养奋发于定之中耳。

7、这颗心狭猛急躁又清高狷介,绝对不是承载厚福的表现,应当努力转到宽大温暖畅和方向去。

8、凡事后而悔十艮自己的疏漏,与事后而议论别人的疏漏,都是阅历浅薄的表现。

9、留心在危难的时候,默默观察朴厚实在的人,则在识人上做得差不多了。

10、能够俭朴简约的人可以不求人。

11、在清早用单子开出当天应了结的事,当天必须了结它。

12、坚定志向,劳苦心思,勤勉努力,无论大事小事,必定有所成就。

13、高明由于天分,精明由于学问。——《曾国藩书信》。

14、带勇之法,以体察人才为第一。——《曾国藩书信》。

15、攻城最忌蛮攻。兵法日:"将不胜其忿而蚊附之,杀士卒三分之一而城不拔者,此攻之罪也。"以蛮攻为戒。——《曾国藩书信》。

16、凡打仗,一鼓再鼓,而人不动者,则气必衰减;凡攻垒,一扑再扑,而人不动者,则气必衰减。——《曾国藩书信》。

17、由俭人奢,易于下水;由奢反俭,难于登天。——《曾国藩家书》

18、心以收剑而细,气以收敛而静。——《曾国藩家书》

21、用工不可拘苦,须探讨些趣味出来。——《曾国藩家书》

22、意尽则止,辞足则止。——《曾国藩家书》

28、举世之所迷,智者之所独觉。——《曾国藩日记》。

29、至于强毅之气,决不可无,然强毅与刚愎有别。——《曾国藩家书》。

30、患难忧虞之际,正是德业长进之时,其功在于胸怀坦夷,其效在于身体康健。——《曾国藩笔记》。

31、天下大事当于大处著眼,小处下手。——清·曾国藩

32、何必择地?何必择时?但自问立志之真不真耳!——曾国藩

33、为善者常受福,为利者常受祸,心安为福,心劳为祸。——曾国藩

35、乡间无朋友,实是第一恨事。——曾国藩

36、霹雳手段,方先菩萨心肠。——曾国藩

37、善人种德,降祥于天。恶人种祸,贻殃于后。——曾国藩

38、家和则福自生。——曾国藩

39、举世惟一真字难得。——曾国藩

40、盛怒极喜时,性情改常。遇有所行,须一商之有识者。不然,悔随之矣。

41、人虽至愚,责人则明;虽有聪明,恕己则皆。尔曹但常以责人之心责己,恕己之心恕人,不患不到圣贤地位也。

42、处事速不如思,便不如当,用意不如平心。 ——曾国藩

44、功名官爵,货财声色,皆谓之欲,俱可以杀身。 ——曾国藩

45、久利之事勿为,众争之地勿往。

46、按本色做人,按角色做事。做人一定要像人,做官不可像官。

47、府畏人言,仰畏天命,皆从磨练后得来。

49、闻人善则疑之,闻人恶则信之,此满腔杀机也。

50、义利辩以小心,须严一介。是非起于多口,务谨三缄。

51、君子与小人斗,小人必胜。在君子惟有守正以俟命而已。固不可惧祸而误入小人之党,亦不可恃为君子而有与小人角胜之心。

52、委罪掠功,此小人事;掩罪夸功,此众人事;让美归功,此君子事;分怨共过,此盛德事。

53、择交是第一要事,须择志趣远大者。

54、长吏多从耕田凿井而来,视民事须如家事;吾曹同讲补过尽忠之道,凛心箴即是官箴。

55、遇事让三分,天空海阔;心田留一点,子种心耕。

56、期服去官,有犹子能行古礼;儒仕为侠,如先生岂是今人。

57、天下事当于大处著眼,小处下手。

58、"千秋邈矣独留我,百战归来再读书——曾国藩"

59、去山中贼易,去心中贼难。

60、学贵有常,又贵日新。日新若异于有常,然有常日新之本也。

62、静能生动,更能制动。 ——曾国藩

63、忧时勿纵酒,怒时勿作札。 ——曾国藩

64、世不若不求利,即无害。若不求福,即无祸。 —— 曾国藩

65、择友乃人生每一要义。一生之成败,皆关乎朋友贤否,不可不慎也。

66、利可共而不可独,谋可寡而不可众。

67、治将乱之国,当用重典。治久乱之国,宜予生路。

70、祸福由天主之,善恶由人主之。

73、轻财足以聚人,艏鹤阋苑人,量宽足以得人,身先足以率人。

74、闻见之知,非德性之知。物交物,则知之非也。今之所谓博闻多能者是也。德性之知,不假闻见。

76、君子直不发人所不白;清不矫人所不堪;刚不绝人所不忍;察不掩人所不意;任不强人所不胜。

77、礼义廉耻,可以律己,不行以绳人 …… 为子孙做繁华计者,十败其九。为人做善利便者,其后受惠 …… 为善最乐,是不求人知。为恶最苦,是惟恐人知。

78、独享台甫为折福之道。

79、先静之,再思之,五六分掌握即做之。

80、凡有盛必有衰,不行不预为之计。

曾国藩演讲稿篇四

1、凡人言及非人非理事,我虽不与谋,若从旁附和一句,便自有罪。故处此有三道,以至诚感悟之,上也。去其太甚,次也。漠然不置是非于其间,又其次也。

2、君子贵通天下之志,疾恶太严则伤公明之体。

3、将古人心信今人,真是信不过。若以古人至诚之道感今人,今人未必在豚鱼下也。

4、君子多思不若养志,多言不若守静,多才不若蓄德。

5、古人爱人之意多,今人恶人之意多。爱人,故人易于改过,而视我也常亲,我之教益易行。恶人,故人甘于自弃,而视我也常仇,我之言必不入。

6、凡处事但自家踏得田地稳,一任间言语。

7、一念之善,吉神随之。一念之恶,厉鬼随之。知此可以役使鬼神。

8、将事而能弭,遇事而能捄,既事而能挽,此之谓达权。此之谓才。未事而知其来,始事而要其终,定事而要其变,此之谓长虑,此之谓识。

9、凡遇事须安祥和缓以处之,若一慌忙,便恐有错。盖天下何事不从忙中错了。故从容安祥,为处事第一法。

10、或谓才子多傲,余曰傲便是不才。

11、小人如虎狼蛇蝎,殆又甚焉。虎狼之威,蛇蝎之状,皆知其足以害己,深避而预防之。小人则心如虎狼,其貌驺虞,念如蛇蝎,其言鸾和,人不知其将害己而狎之,鲜弗及矣。

12、称人之善,我有一善,又何妒焉?称人一恶,我有一恶,又何毁焉?

13、事莫待来时忍,欲莫待动时防。即来思隐,即动思防,如火炽水溢,障之甚难。

14、事涉刻薄者,即所持甚正,亦不可自我开端。

15、君子称人之善而非誉也,折人之过而非毁也,毁其劝善而改过也。小人不然,善则忌之,过则扬之。

16、为善最乐,是不求人知。为恶最苦,是惟恐人知。

17、水激逆流,火激横发,人激乱作,君子慎其所以激之者。愧之则小人可使为君子,激之则君子可使为小人。

18、天下第一好事,莫如诱人为善。圣贤所以为圣贤,只是欲引天下后世之人皆入于善。

19、闻人善则疑之,闻人恶则信之,此满腔杀机也。

20、君子不可以不忍也,忍欲则不屈于物,忍剧则不扰于事,忍挠则不折于势,忍穷则不苟于进,故曰,必有忍乃有济。

21、闻人之善而掩覆之,或文致以诬其心。闻人之过而播扬之,或枝叶以多其罪,此皆得罪于鬼神者也,吾党戒之。

22、高才能文章,善居之,足以成名,不善居之,足以致祸。

23、能庇人便是大人,受人庇便是小人。

25、论人情只往薄处求说,人心只往恶边想,此是私而该底念头,自家便是个小人。古人责人,每于有过中求无过。此是长厚心,盛德事。学者熟思,自有滋味。

26、人生至愚是恶闻己过。人生至恶是善谈人过。

27、得失有定数,求而不得者多矣,纵求而得,亦是命所应有。安然则受,未必不得,自多营营耳。

28、君子满腹天理,故以顺理为乐。小人满腹人欲,故以得欲为乐。欲无时可足,故乐不胜忧。理无时不存,故随在皆乐。至乐顺理。纵欲之乐,忧患随焉。

29、凡权要人声势赫然时,我不可犯其锋,亦不可与之狎,敬而远之,全身全名之道也。

30、衣冠之族,以清白遗世为本,务要恬穆省事,凡贪戾刻薄之夫,皆不宜与之相接。

31、人若一味见人不是,则到处可憎,终日落嗔。

32、人生一日或闻一善言,见一善行,行一善事,此日方不虚生。遇富贵人,宜劝他宽,见聪明人宜劝他厚。

33、善人固可亲,未能知,不可急合。恶人固可疏,未能远,不可急去。

34、小人专望人恩,恩过不感。君子不轻受人恩,受则难忘。

35、伤化毁俗者,虽亲虽贵,必疏而远之。清公贞修者,虽微虽践,必亲而近之。

36、两君子无争,相让故也。一君子一小人无争,有容故也。争者两小人也,有识者奈何自处于小人。

曾国藩演讲稿篇五

1、禁大言以务实。

2、遇诡诈人变幻百端,不可测度,吾一以至诚待之,彼术自穷。

3、好饰者,作非之渐。偏听者,启争之端。

4、但将全付精力,付诸一事,未有不成

5、天下之庸人,皆以一惰字致败, 天下古今之才人,皆以一傲字致败。

6、功不独居,过不推诿。

7、人之气质,由于天生,本难改变,惟读书则可以变其气质。

8、勤字功夫,第一贵早起,第二贵有恒;凡将相无种,圣贤豪杰无种,只要人肯立志,都可以做得到的。

9、家中兄弟子侄,惟当记祖父之八个字,曰:"考、宝、早、扫、书、蔬、鱼、猪"。余日记册中又有八本之说,曰:"读书以训诂为本,作诗文以声调为本,事亲以得欢心为本,养生以戒恼怒为本,立身以不妄语为本,居家以不晏起为本,作官以不要钱为本,行军以不扰民为本。"此八本者,皆余阅历而确把握之论,弟亦当教诸子侄谨记之,无论世之治乱,家之贫富,但能守星冈公之八字与余之八本,总不失为上等人家。

10、天下古今之庸人,皆以一惰字致败;天下古今之才人,皆以一傲字致败。

11、盖士人读书,第一要有志,第二要有识,第三要有恒。有志则不甘为下流,有识则知学问无尽,不能以一得自足,有恒则断无不成之事。此三者缺一不可。

12、主敬:整齐严肃,无时不慎。无事时心在腔子里;应事时,专一不杂,如日之升。

13、思古圣人之道莫大乎与人为善。以言诲人,是以善教人也;以德薰人,是以善养人也,皆与人为善之事也。君相之道,莫大乎此;师儒之道,亦莫大乎此。仲尼之无常师,即取人为善也;无行不与,即与人为善也。为之不厌,即取人为善也;诲人不倦,即与人为善也。

14、智大心劳者狂,力小任重者踣。

15、困心横虑,正是磨练英雄,玉汝于成。李申夫尝谓余怄气从不说出,一味忍耐,徐图自强。因引谚曰:"好汉打脱牙,和血吞。"此二语,是余生平咬牙立志之诀。

16、口腹不节,致疾之因;念虑不正,杀身之本。

17、做好人,做好官,做名将,俱要好师,好友,好榜样。

19、世间极占地位的,是读书一著。然读书占地位,在人品上,不在势位上。

20、勤字功夫,第一贵早起, 第二贵有恒

21、凡一家之中,勤敬二字能守得几分,未有不兴;若全无一分,未有不败。和字能守几分,未有不兴;不和未有不败者。诸弟试在乡间将此三字于族戚人家历历验之,必以吾言为不谬也。

22、轻财足以聚人,律己足以服人,量宽足以得人,身先足以率人。

23、吾家祖父教人,亦以懦弱无刚四字为大耻。故男儿自立,必须有倔强之气。

24、人之处于患难,只有一个处置。尽人谋之后,却须泰然处之。

25、广积聚者,遗子孙以祸害;多声色者,残性命以斤斧。

26、事以急败,思因缓得。

27、谚云吃一暂长一智,吾生平长进全在受挫受辱之时,务须明励志,蓄其气而长其智,切不可戡恭然自馁也。

28、君子能扶人之危,周人之急,固是美事,能不自夸,则善矣。

29、仕宦之家,由俭入奢易,由奢返俭难。

30、诸弟在家读书,不审每日如何用功?余自十月初一立志自新以来,虽懒惰如故,而每日楷书写日记,每日读史十页,每日记茶余偶谈一则,此三事未尝一日间断。十月二十一日立誓永戒吃水烟,洎今已两月不吃烟,已习惯成自然矣。予自立课程甚多,惟记茶余偶谈、读史十面、写日记楷本,此三事者誓终身不间断也。

31、八德:勤、俭、刚、明、忠、恕、谦、浑。

32、读经、读史、读专集、讲义理之学,此有志者万不可易者也。圣人复起,必从吾言矣。然此亦仅为有大志者言之。

33、一生之成败,皆关乎朋友之贤否,不可不慎也。

34、君子但尽人事,不计天命,而天命即在人事之中。

35、不深思则不能造于道。不深思而得者,其得易失。

36、且苟能发奋自立,则家塾可读书,即旷野之地,热闹之场亦可读书,负薪牧豕,皆可读书,苟不能发奋自立,则家塾不宜读书,即清净之乡,神仙之境皆不能读书。何必择地?何必择时?但自问立志之真不真耳!

37、各安共分而天下平矣。

38、劝人不可指其过,须先美其长。人喜则语言易入,怒则语言难入,怒胜私故也。

39、十六字家训

40、凡办大事,以识为主,以才为辅;凡成大事,人谋居半,天意居半。

41、学而废者,不若不学而废者。学而废者恃学而有骄,骄必辱。不学而废者愧己而自卑,卑则全勇多于人谓之暴,才多于人谓之妖。

42、受挫受辱之时,务须咬牙励志,蓄其气而张其智。

43、既有定识,又有定力。

44、读史:丙申购二十三史,每日读十叶,虽有事不间断。

45、吾不望代代得富贵,但愿代代有秀才。秀才者,读书之种子也,世家之招牌也。礼义之旗帜也。

46、巧辩者与道多悖,拙讷者涉者必疏,宁疏于世,勿悖于道。

47、作字:早饭后作字半小时,凡笔墨应酬,当作自己功课,不留待明日,愈积愈难清。

48、危急之际,惟有专靠自己,不靠他人为老实主意。

49、读经有一耐字诀。一句不通,不看下句,今日不通,明日再读;今年不精,明年再读,此所谓耐也。困时切莫间断,熬过此关,便可少进。再进再困,再熬再奋,自有亨通精进之日。不特写字,凡事都有极困难之时,打得通的,便是好汉。

50、盛世创业之英雄,以襟怀豁达为第一义。

51、惟正己可以化人,惟尽己可以服人。

52、一曰慎独则心安;二曰主敬则身强;三曰求仁则人悦;四曰习劳则神钦。

53、以耕读二字为本,乃是长久之计。

54、心至苦,事至盛。

55、谨言:刻刻留心,是工夫第一。

56、须有宁拙毋巧之意,而后可以持久。

57、凡人之情,莫不好逸而恶劳,无论贵贱智愚老少,皆贪于逸而惮于劳,古今之所同也。

58、大约军事之败,非傲即惰,二者必居其一;巨室之败,非傲即惰,二者必居其一。

59、才智英敏者,宜加浑厚学问。

60、人而不勤,则万事俱废,一家俱有衰象。

61、见得天下皆是坏人,不如见得天下皆是好人。

62、⑿夜不出门:旷功疲神,切戒切戒!

63、我要步步站得稳,须知他人也要站得稳,所谓立也。我要处处行得通,须知他人也要行得通,所谓达也。今日我处顺境,预想他日也有处逆境之时;今日我以盛气凌人,预想他日人亦有以盛气凌我之身,或凌我之子孙。常以"恕"字自惕,常留余地处人,则荆棘少矣。

64、乱极时站得住,才是有用之学。”释义:能够处理极为混乱复杂局面的`能力, 才是真正有用的学问。出处湘军之父罗泽南也是湖南大儒。与曾国藩情同手足,他在武昌城下中弹兵 败,临终写信给曾国藩,提及:“近年 来与长毛作战,亦有一点心得。今将远别,愿送与我兄:“乱极时站得住, 才是有用之学。”万语千言,难以倾诉,愿仁兄为国珍重。

65、择交是第一要事,须择志趣远大者。

66、气忌盛,心忌满,才忌露。

67、修身齐家,亦须以明强为本。

68、戒傲戒惰,保家之道也。

69、一身能勤能敬,虽愚人亦有贤智风味。

70、打仗不慌不忙,先求稳当,次求变化;办事无声无臭,既要精当,又要简捷。

71、三乐:勤劳而且憩息,一乐也;至淡以消嫉妒之心,二乐也;读书声出金石,三乐也。

72、大处着眼,小处着手;群居守口,独居守心。

曾国藩演讲稿篇六

胸中不宜太苦,须活泼泼地,养得一段生机,亦去恼怒之义也。既戒恼怒,又知节,养生之道,已尽其在我者矣。此外,寿之长短,病之有无,概听其在天,不必多生妄想去计较他。

人生惟有常是第一美徳。余早年于作字一道,亦尝苦思力索,终无所成。近日朝朝摹写,久不间断,遂觉月异而岁不同。可见年无分老少,事无分难易,但行之有恒,自如种树高养,日见其大而不耳。

一经焦躁,则心绪少佳,办事不能善。余前年所以废驰,亦以焦躁故尔。总宜平心静气,稳稳办去。

看书须以敏行之。每日至少亦须看十页,不必惑于在精不在多之说。今日半页,明日数页,又明日耽搁间断,或数年而不能毕一部。如煮饭然,歇火则冷,小火则不熟,须用大柴大火,乃易成也。须速点速读,不必求熟,恐因求熟之一字,而终身未能读完经书。

天下古今之庸人,皆以一惰字致败;天下古今之オ人,皆以一做字致败。吾因军事而推之,凡事皆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