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心得体会>记者心得感言(精选5篇)

记者心得感言(精选5篇)

作者:翰墨 记者心得感言(精选5篇)

每个人都曾试图在平淡的学习、工作和生活中写一篇文章。写作是培养人的观察、联想、想象、思维和记忆的重要手段。相信许多人会觉得范文很难写?以下是我为大家搜集的优质范文,仅供参考,一起来看看吧

记者心得感言篇一

人们常说,劳动是伟大的,是光荣的,没有劳动就没有这个丰富多彩的世界。11月17号,我们党课学员义务对学院教学楼进行了清扫。学员们热情饱满、认真的劳动着,不怕脏、不怕辛苦,将教学楼打扫的干干净净。

李大钊曾说过:“我觉得人生求乐的方法,莫过于尊重劳动。一切乐境,都可由劳动得来,一切苦境,都可由劳动解脱。”劳动是可贵的和值得珍惜的。苦也好,累也罢,劳动锻炼和造就了我们。人的伟大其实就在于会劳动、能劳动和爱劳动。没有劳动的人生是毫无意义的,能体现劳动的生活是充满幸福的。

公益劳动启示我们无论做什么事情,都必须持之以恒,不达目的誓不罢休。劳动如此,学习如此,工作也如此只有认定目标,脚踏实地,才能“绳锯木断,水滴石穿”。我会在以后的人生道路上,发扬吃苦耐劳的优秀品质,正视一切挫折,不屈不挠,勇往直前。

公益劳动培养了我们的社会实践能力,它使我认识到:课本知识是不够的,应积极投身于社会实践,经风雨,见世面,丰富人生阅历,为以后的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为社会主义建设添砖加瓦。

公益劳动还培养了我们的责任心,使我们树立了要回报社会,回报人民的人生观。它使我们认识到:职业没有高低贵贱之分。我要在自己的岗位上,兢兢业业,尽职尽责,鞠躬尽瘁,吃苦在前,享受在后,努力做一个合格的社会主义新人。

这次的义务劳动让我们明白了学会劳动的重要意义。在竞争如此

激烈的今天,对于我们这些在校的大学生们,独立的培养和社会的洗礼是多么的重要。在这个更新速度超快的今天,如何适应社会也是我们即将面临的问题。对于现在的我们,越早接触这个日新月异的社会,就意味着我们越能适应它。我们应该做我们力所能及的事情,从小事做起、从我做起,不辜负党组织对我们的要求。

虽然劳动很脏,很枯燥,很累。但这种活动能够更好的培养同学们吃苦耐劳的能力和团结协作的精神。现在多吃点苦,多参加点劳动。多多体会作为党员应该具备的奉献的精神和群众带头作用,同时也是为将来走上工作岗位培养吃苦耐劳踏实肯干打下坚实的基础。

学校一直致力于培养德才兼备的合格大学生为目标,学生就业后,不管身在任何岗位,离开吃苦耐劳都是行不通的。我们作为当代大学生,特别是作为入党积极分子来说自己应该就是普通劳动者中的普通一员。所以,作为当代大学生,特别是作为入党积极分子,对这些义务劳动应该要义不容辞,这样我们可以得到更多的机会锻炼自己。古人云;“一份耕耘一份收获”经过这次义务劳动,我们感觉自己不单单是一位入党积极分子,更是一位志愿者。我们不仅仅锻炼了我们吃苦耐劳,团结协作的精神。我们更深深的懂得作为党员应该要具备的无私奉献的精神。

记者心得感言篇二

我一直以成为一名志愿者为人生中的一梦想,因为不计报酬、舍己为人、艰苦奋斗的精神已成为社会青年的一种精神追求。我一直已成为志愿者为人生中的一次光荣,因为只有那些拥有赤子般爱心的人才能戴上那象征团结奋进、互帮互助、勇于争先的志愿者徽章。

在上个星期的星期天学校满足了我这个愿望,学校为践行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开办了一次志愿者义工活动。在那天,可能有些同学在看书、有些在睡觉、有些在打游戏.....而我们在校园里,感受精神的洗礼,当有其他班同学问我们累不累时,我感到了身上的重担!在这时,我代表的不仅是个人,还是整个班级的荣誉!所以你做的越好,其他班级对自己班的印象就越好,我们每个人都很认真,仔细的打扫每个角落。

虽然我们的工作很简单,有很多人都不屑做,但真正做起来还是有困难的,大家都明白了很多,打扫卫生容易,但是保持难。细微之处见文明,我们认识到,在以后要爱护我们生活的校园,做到垃圾入库,不能随地乱扔,还要尊敬打扫卫生的叔叔阿姨,尊重他们的劳动成果。

身为一名大学生,我深深地为参加这次志愿者活动感到骄傲自豪,作为学校里的学生、作为社会里的一员,我们应该学会付出、尊敬、热爱劳动、充满激情。在接下来的日子里,我会继续努力,以共青团员的身份来要求自己,不断完善自己,积极的为大家做出跟多的奉献。

志愿者活动是微小的,因为它的涉及面很小,工作也不多,难度也不大。但它也是伟大的,因为它能让更多的人感受到社会的关怀,帮助他人的同时自己也得到快乐!

保护环境,人人有责。让我们这些新时代的青年为自己生活的环境奉献出一份微小的力量吧!

记者心得感言篇三

盼望着,盼望着,公益劳动周终于到来了。

我很幸运,被分配到了本学期我实训时所使用的课室。站在实训室窗口,我深沉地望向曾在其上辛苦奋斗两星期的桌子,眼里尽是昔日学习的景象。我伸出右手,缓慢的将窗户打开,时间从里头蹿了出来,在我的指缝间轻巧跳跃,在我的视野里一晃而过,消失得无影无踪。我的头从打开的窗子里探进去,大门依然紧锁,我们仍然没有钥匙。

劳动是实现自我价值的重要途径。经过分工,我们三个人各司其职,将硕大的实训室划分为三个小部分。我能看见灰尘,细密的灰尘覆盖在桌子上;我还能看见乳白色的水纹,水纹在显示器上、在键盘上。水壶被我轻轻地拧开,水泼洒在桌子上,我抽出纸巾,让它的边角轻轻触碰到水,这样既不会让水马上被吸干,也不会让纸巾过分湿润。纸巾掠过桌面,在灰尘中划出一道道光亮的痕迹,显示器与键盘的水纹在湿润的纸巾下销声匿迹,我注视着键盘,手渐渐停下。“一个月前,我们在这实训,该不会也这么脏吧?”我说着,脸上的表情开始凝滞。

打扫教室,让我奉献出了我自己的价值,也让我陷入了思考。打扫完教室之后,我的额头上出现了一层晶莹的汗珠,在广东燥热的冬季里,这没什么奇怪。谁让我感到疑惑的是,为什么我们的冬季一年比一年热,亦或是来得一年比一年晚呢?很大程度上,我认为这和生态环境有着密切联系。

改变永远不会一蹴而就。环境变好不会“忽如一夜春风来”,而是要经历“积土成山,积水成渊”的漫长过程。中午吃饭前,我在校门口的煌上煌买卤味时,让店员不用放塑料手套,在打包饺子时,我让老板不用给我一次性筷子。虽然他们会投来不解与诧异的眼神,但我的内心却绿意盎然。这绿,是环保的绿。

打扫卫生,虽然是一件普通的小事,但它背后折射出来的却是一个人的环保观,一个人对生活的态度。“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只有每一个人都认真对待每一件看似普通的小事儿,我们的生活环境、局部小气候、生态环境才有迎来质变的可能。

记者心得感言篇四

作为一名乡村小学教师,能有机会聆听张齐华老师的免费公益课,我深感荣幸。所以昨天下午至晚上的课,我听得格外用心。

基于传统课堂,张齐华老师团队研究的“社会化学习”刷新了我们老师的视角,我是第一次听到“社会化学习”这个概念,也是初次明白为什么要进行社会化学习,什么是社会化学习,什么是数学社会化学习,数学社会化学习的基本框架是怎样等等。

张老师从国家级大赛获奖前几名的优质课堂中深入观察,发现,就是那些经过众多资深教师团队打造过无数次的课堂,全体学生的参与率是非常低的。

根据美国的学习金字塔,一个同学40分钟数学学习“脑电图”中,应该有3分钟左右的'时间在听,6分钟左右的时间在做,9分钟左右的时间在说。而这20分钟左右的时间也就是张老师团队“社会化学习”中的团队共学。为什么要进行社会化学习?因为即使上面谈到的那样高规格的课堂,学生停留在听、做、说上的时间仍微乎其微,更别谈一般的普通课堂了。

反观我们老师平时的课堂,有多少老师敢把自己的课堂拿出20分钟左右的时间,这样大胆地让学生去尝试?我们总是会担心,学生无法完成任务,有的学生肯定会混时间,是假学习,学困生如何跟得上步伐?学生之间的讲解能保证小组问题的解决吗?我们之间的班级如何遴选出各方面综合素质强的组长?班级成员如何进行合理分配各小组成员?于是,课堂上,总是我们自己讲得多,学生无法卷入深度学习,甚至很多学生是人在朝廷心在汉。

张老师的课程在帮我们一点点解除疑惑,要保证团队共学有效完成,老师的课前备课就显得尤为重要,这一切都体现在一张社会化学习单上。

社会化学习单共分为四个板块:我的目标、我的研究、组内过关、当堂检测。张老师对这个板块该如何来设计给我们进行了深入浅出的讲解,比如学习目标就应该只包括知识和技能、过程与方法,而不应该包含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比如我的研究要任务完整、支架清晰、适度开放、思维留痕、逆向设计,比如我的提问要体现课标四能、解决真疑、质疑深化、拓展边界,而组内过关就要注意难度匹配、题量适切、便于答题。

在第一天阅读的三篇文章中,我被胡寒华、郑桂花、吕丹三位老师的班级课堂社会化学习实践所感染,胡寒华老师进行的社会化学习小组合作,有学生一学期成绩提高了30分。他们的实践,使学生无论是个人能力还是社会化能力都有了显著提高。

记者心得感言篇五

1月18日xx阳光进长山下乡献爱心大型公益活动启幕,我早早的就来到了长山店门口,今天我的主要任务是协助长山分会场的秩序,恰好也是长山镇大集,人来人往很是热闹,就犹如我们今天的活动一般,也是意义重大。

在场所有的店员和工作人员都在紧锣密鼓的忙碌着,舞台搭建、彩虹门、条幅的准备与布置,不一会长山镇妇女队长领带了一群为今日活动义务演出的表演团队的大姐,大姐们一个个精神抖擞,穿戴整齐统一,仿佛也在想尽办法为我们今天的募捐活动锋线上自己的一份力量与爱心帮助我们可以筹得更多善款来帮助长山镇需要帮助的特困家庭。

活动开始了,主持人一上场就引来了众多百姓的围观,大家好奇的围聚过来,当发现我们是在做爱心公益活动后,纷纷慷慨解囊上台捐献出了他们的一份爱心,陆陆续续越来越多的爱心人士捐出了他们的爱心,真的是让我们在场的每一个人都深受感动,原来爱心真的是可以传递,可以感染到更多拥有一颗大爱之心的爱心人群。

走访开始了,虽然我是一个农村土生土长的孩子,可是看到同样生活在农村,贫富差距如此之大的家庭现状之后,让我顿感自己的生活是多么的值得珍惜,不幸的家庭是该有多么的不幸。破败的房屋,纸糊的房顶,重病缠身的家人,为了生计和医疗费用而发愁的家人,我细细打量了一下他们的居住环境,厨房的灶台上有的只有大萝卜和大白菜梆子,见不到一丁点荤腥。家中的家具全是早二十年能见到的老旧的木头材质的柜子、箱子,上面已经布满了灰尘。简陋的居住环境,更显的这家人的生活困苦。福无双至祸不单行,这家人的生活已经够艰难的了,可是偏偏又身患重病,连最后一点可以自力更生的能力都丧失了。看到这里,我已经看不下去了。我离开了屋子走到了院子里,呼吸了一下外面的新鲜空气,心里的压抑才得以释放。

贫困的家庭有很多户,我们本次活动只走访了19户,但是我相信在东港各大乡镇这样的情况还有很多很多,我希望能够通过我们本次活动的传播效应,可以让更多社会上的人能够关注到这一块,将目光多关注关注需要帮助的这部分群体,可能我们少抽一盒烟,少叫一次外卖就能帮助一个家庭解决两三天的生活费。真心可以有更多的人加入到慈善的队伍中来,群众联手帮助更多需要帮助的群众,一起脱贫致富,过上正常人的生活。

xx

xx年11月2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