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作计划>七年级下学期语文学期教学计划(优秀8篇)

七年级下学期语文学期教学计划(优秀8篇)

作者:碧墨 七年级下学期语文学期教学计划(优秀8篇)

时间就如同白驹过隙般的流逝,我们的工作与生活又进入新的阶段,为了今后更好的发展,写一份计划,为接下来的学习做准备吧!计划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清晰的方向,帮助我们更好地组织和管理时间、资源和任务。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计划范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七年级下学期语文学期教学计划篇一

以国家的教育方针和《义务教育课程标准》为指导,以七年级《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为依据,认真组织教学,努力体现课程标准的精神。

本年级共有19个班级,1200名左右学生。学生整体表现为聪明好学,朴实厚道,学风端正,但层次差别悬殊。与通校生相比,住宿班学生语文底子薄,阅读视野狭窄,书写基本功和习惯养成差;朗读水平不高,对朗读技巧、文字的处理更多学生少积累;课堂上思维不够活跃,发言不是很积极;阅读方面普通简单的文章基本能够阅读理解并加以记忆;文言文的知识掌握有待加强;作文内容苍白、语言干瘪无力,缺乏文体的规范训练,能坚持写日记的同学、能搞好课外摘抄的同学不是很多。

1、教材格局

本套教材的单元布局改变了以往按文体安排单元的形式,教材符合新课程的不再强调语文的文体知识的要求,更加注重学生的人文体验。以下是单元安排:

第一单元:人与自我之一:生命体验

第二单元:人与自然之二:理想信念

第三单元:人与自然之一:自然美景

第四单元:人与自然之二:科学世界

第五单元:人与社会之一:家庭亲情

第六单元:人与社会之二:想象世界

这本教材力图构建语文综合实践体系。按人与自我(人类、生命、人格、人性、人生等)、人与社会(社区、群体、家庭、民族、国家等)、人与自然(自然环境、生态等)三大板块组织教材,每个板块分若干单元(主题),每个单元包括阅读、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两大部分。采用这种编排体系,注重教材的实践性,自始至终把语文学习置于实践活动之中;突出教材的综合性,减少头绪,突出重点,阅读、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整合在一起,语文基本功的培养与个性发展、人格养成整合在一起。

2、致力于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教学过程中兼顾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方面,力图在提高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养成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的同时,丰富学生的人文素养,培养社会责任感和创新精神。

3、积极倡导和培养自主、合作、探究的语文学习方式,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教学内容和设计上注重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进取精神,充分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为学生提供各自的发展空间。阅读部分,选文的练习和提示,都尊重学生阅读的自主性和独立性,引导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自主发现、自主建构文本意义,鼓励学生对阅读内容做出有个性的理解。以便学生在阅读中不仅仅是获得信息、汲取知识、而且是发现自我、充实自我。写作、口语交际部分,注意引导学生表达真情实感、展示独特个性、使学生的学习写作和口语交际,成为他们健康人生重要开端。尤其是综合性学习部分、突出自主性、主要由学生自行设计和组织活动、自主选择确定活动内容和方式、突出合作性,特别注重探索和研究过程,培养创新精神。

4、遵循语文教育规律,突出学生的语文实践活动,使学生在实践申学习语文,使学生学习的过程,变成读写听说的不断实践的过程,在语文实践中受到熏陶感染的过程。

新课程教材的教学目标,不再是教材的教学目标,而是学生的语文学习目标,教材只是例子,重要的在于学生的.情感体验。

1、掌握七年级(上)阶段要求掌握的生字词的音义,并学会运用。

2、学习本册书上的课文的教学,完成本学期的教学任务。

3、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掌握常用的学习方法。

4、培养学生语文朗读能力,使之能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为培养学生语文语感打下基础。抓实书写,从书写方式方法、书写习惯的养成等方面指导和督促他们写好每一个字。

5、大量阅读课程标准要求的课外读物,增加阅读量。

6、指导学生理解课文中的文章的主题含义和丰富的思想感情。

7、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文素养,语文学习中贯穿情感教育和道德教育。

首先要注意教学目标的整合性。传统的目标设计有重结论轻过程、重认知轻情感、重智能变化轻心理体验。新课程强调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纬度的有机结合。

其次要注意教学内容的开放性。要使语文课由单一转向综合,由平面转向立体,由封闭转向开放,激发了学生学习课文的浓厚兴趣,拓展了学生的视野,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

第三要注意教学方式的互动性。要实现由少民主、不平等、单向传输向师生的和谐、民主、平等、互动转变。师生互教互学,彼此形成一个学习的共同体。

第四要注意教学过程的活动性。尽可能把过去由自己包办的讲解、提问转化设计成学生的多种活动,不仅让学生读一读、写一写、说一说,而且让他们画一画、唱一唱、演一演,做一做……通过学生的自主活动,让学生掌握知识,并融会贯通,烂熟于心。

第五注意教学手段的多样性。应引进多种信息化教学手段,使学生从单一枯燥的学习中解脱出来,去领略课堂里的精彩世界,要增强了语文课的吸引力,加速了学生盛知过程,促进了认知的深化。

第六要注意教学组织形式的灵活性。要在课堂教学中想方设法组织学生运;用自主、合作、探究等灵活多样的学习方式。

第七注重教学评价的多元性。要改变以往一刀切的评价机制,实行全面的评价学生的语文素养。

语文教学就是要从一个个标点、一个个词语、一个个句子开始构建或更新学生的言语世界,与此同时,构建或更新学生的人文世界。

第一周 起始课(2)

在山的那边(3)

第二周 走一步,再走一步(3)

生命生命(2)

第三周 紫藤萝瀑布(2)

童趣(3)

综合性活动:这就是我(1)

第四周 综合性活动:这就是我(2)

理想(2)

行道树(2)

第五周 第一次真好(2)

人生寓言(2)

我的信念(2)

第六周 论语十则(3)

综合性活动:漫游语文世界(2)

第七周 春(3)

济南的冬天(3)

第八周 山中访友(2)

秋天(2)

古代诗歌五首(2)

第九周 古代诗歌五首(3)

综合性活动:感受自然(3)

第十周 综合性活动:感受自然(1)

期中考试

第十一周 化石吟(2)

看云识天气(2)

绿色蝈蝈(2)

第十二周 月亮上的足迹(2)

山市(3)

第十三周 风筝(2)

散步(2)

诗两首(2)

第十四周 世说新语两则(2)

综合性活动:我爱我家(3)

第十五周 综合性活动:我爱我家(2)

羚羊木雕(3)

第十六周 皇帝的新装(2)

诗两首(3)

第十七周 女娲造人(2)

盲孩子和他的影子(2)

第十八周 元旦放假

第十九周 寓言四则(2)

综合性活动:追寻人类的起源(2)

第二十周 期末复习

第二十一周 期末考试

单元测试基本上两周半一次,具体时间随教学进度另定,作业讲评包括周记点评时间机动。

七年级语文备课组

20xx年xx月xx日

七年级下学期语文学期教学计划篇二

本册书中的六个单元依次安排了如下内容:成长、祖国、名人、文化、探险、动物。从阅读部分的选文来说,从情感、态度、价值观和语言文字两个方面作了严格筛选,新吸取了大量的名家名篇,并以整体感悟、品味语言、理清思路、把握意蕴、抓住要点、发表见解为阅读能力的实践环节,全面考虑、组织单元。综合性学习考虑到了不同地区、不同学生的需要,每个综合性学习都提供了若干个活动,可以根据不同情况灵活开展。名著导读联系各单元主题,作为课内阅读的一种延伸,它将因令学生走向一片更为辽阔的天地。课外古诗词背诵,选取了十首著名古诗词。主要由学生读读背背,增加文化积淀。

汉语知识:了解实词。

我所教班级学生,经过上学期的学习锻炼,突出的特点是:

1、学生对语文课的认识和理解有了拓展

2、能大胆尝试和探究问题,开放性的问题有自己的见解

3、大部分学生对语文学科有浓厚的兴趣

4、课堂上有用于带头的好学生,课堂教学开展还行

存在的不足是:

1、学习语文的习惯养成差

2、学习比较盲目,目标性不强

3、学习的主动性、合作探究意识不强

4、基础参差不齐,两极分化严重

5、积累较少,阅读面不广。

教学目标:分类

思想品德目标:在语文教学过程中,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激发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感情,培养学生社会主义的思想品质,努力开拓学生的视野,注重培养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发展学生的智力,培养学生健康高深的审美情趣,提高学生的文化品位。发展健康个性,逐步形成健全人格。这是初中三年的最终目标,本学期要创造一个良好的开端,打下基础。

七年级下学期语文学期教学计划篇三

七年级的学生刚刚告别相处六年的小学,怀着激动的心情,踏入尚城。《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学生成为学习和发展的主体,在教学中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但大多数学生在小学都是接受式学习,在这方面的能力肯定不强。因而,这个学期的语文教学,要从两个方面着手,一方面是培养学生的学习语文的兴趣,包括培养他们良好的学习习惯,比如在课堂上听讲要记笔记,要积极发言提问等等,另一方面,要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要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我们采用的是人教版最新一年新版教材,本册教材共分为六个单元。

第一单元亲情

浓浓的亲情,动人心弦。亲情是人间趋势而美好的感情,描写亲情的诗文往往最能打动人。本单元这几篇课文,以不同的生活为背景,抒发了同样感人至深的亲情。

根据本单元的情况,要求在学习中:1、掌握这个单元需要识记的生字。2、学习朗读方法,做到读音准确,停顿恰当,能初步读出语气3、整体把握课文内容,领会作者的写作的意图4、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和情感体验,体会课文所表达的丰富多样的情感。

第二单元青少年学习生活

从咿呀学语,到走入学校,再到进入社会,学习伴随着每个人的一生。特别是青少年,大部分时间在学习中度过,从校内校外都获得了很多有益的滋养。这一单元选取了一组反映青少年学习生活的文章。阅读这些课文,可以让我们了解不同时代、不同国度的孩子们的学习生活,给我们以学习和生活的启迪。

根据本单元的情况,要求在学习中:1、继续上一个单元的朗读训练,在读中悟情,在读中明理。2、要联系自己的人生体验,深入思索,反复咀嚼,领悟课文深长的意味。3、学习课文的表达技巧,准确把握文章中叙述与议论之间的关系。

第三单元自然

本单元要求学生在学习中,首先要学会品味优美的语言,其次要反复朗读,在整体感知内容大意的基础上,揣摩、欣赏精彩句段和词语。而且要学习细致观察景物和抓住景物特点进行描写的方法。

第四单元人生

生活中有阳光雨露,也有风霜阴霾。追求美好的人生,是我们共同的心愿。这个单元的课文从不同角度写出了作者对生活的思考、感情,以及对美好人生的礼赞。

学习本单元,要抓住几个要点,1、能够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做到口齿清楚,语言连贯;注意字词句的积累,掌握圈点勾画的精读方法。2、在理解关键语句的含义、体味不同文体的语言特色的基础上,整体感悟课文内容,归纳课文主旨。3、倡导多角度,有创意的阅读,培养和训练对文章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

第五单元科学

本单元开启科学的大门。在这个单元的几篇课文,都与科学密切相关。读这些文章可以丰富我们的科学知识,激发我们的求知欲,培养我们的科学精神。五篇课文分别是《化石吟》、《看云识天气》、《绿色蝈蝈》、《月亮上的足迹》、《河中石兽》。这些课文古今中外,天上地下,文言白话,诗歌散文,内容丰富多彩,都与自然•科学•人文密切相关。

本单元的特点是科学知识的普及,因此,在学习中要求学生能够借助图书馆或者互联网,搜集、查阅相关资料,培养科学精神,激发求知欲。再者,在学习中,要练习概括课文的内容要点,要练习用较快的速度默读课文,记住主要内容,提高现代文阅读的能力。

第六单元想象

这个单元的课文主要以想象丰富的奇妙世界为主,体裁多样,有童话、神话、寓言和诗歌。它们都借助丰富的联想和想像,虚构形象、故事情节及景象,曲折地反映现实,表达一定的思想感情。在这些由想象创造出来的世界中,体味世界别样的魅力。

在学习这个单元的时候,要激活自己的想象力,并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深入理解课文。在学习课文当中,要继续练习朗读和默读;了解童话、神话、寓言的基本特点;体会联想和想像的作用,并借助复述、改写、扩写等方式,培养学生联想和想像的能力,发展创新思维。

掌握和运用知识能力的目标(一)、掌握语文七年级上册所要识记的生字的字音、字型、字义。(二)、学习朗读方法,注意语气的停顿、转折,感情的转化,为培养学生语文的语感打下基础。(三)、了解写作的基本技巧,理解文本的思想内容和文章的思路,并且阅读大量的课外读物,提高文字敏感度和对文本理解的深度,体会其情感。(四)、培养良好的学习语文的习惯。养成边读边圈点,敢于提问,敢于发言。

思想品德目标:在语文的教学过程中,要进步的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激发学生对祖国语言的热爱,促进学生形成良好的人生观。要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能力,积极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以及创新精神。

人文素质目标:能注意对象和场合,学习文明得体地进行交流。能够较完整的讲述见闻,内容具体、语言生动。复述转数,完整准确、突出重点。把课本上学习到的东西,活用到生活当中,提高自身的文化品味。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资源包括课堂教学资源和课外学习资源,例如,教科书、教学挂图、工具书,其他图书、报刊,电影、电视、广播、网络,报告会、演讲会、辩论会、研讨会、戏剧表演,图书馆、博物馆、纪念馆、展览馆、布告栏、报廊、各种标牌广告,等等。”其次,“自然风光、文物古迹、风俗民情,国内外的重要事件,以及日常生活话题等也都可以成为语文课程的资源。”同时还指出,语文教师应高度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要开展各种活动。因此,教师要开发并好好利用语文教材,创造生动活泼的自主学习方式,改变单一的讲授式的教学方法。要与生活实际相联系,开发生活资源,创造性的开展各类活动,增强学生在各种场合学语文、用语文的意识,多方面的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

1、重视学生的学习习惯的培养,促进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

2、营造轻松、活泼的自主学习氛围,让学生在学习中学知识,在生活中学道理,促进学生形成良好的人生观。

3、改进自己的教学方法,用新课程的理念指导教学,及时发现教学中的问题,并进行反思。

4、指导学生进行朗读训练,要求学生能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可以在课外组织朗读比赛或者是演讲比赛,促进学生之间的相互交流。

5、建立合作小组,加强学生之间相互合作的能力。可以分成两种:一种是语文研究性小组,创建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模式;另一种是学习互助小组,学习成绩好的同学对落后同学的帮助。营造出整个班级的学习氛围。

6、督促学生阅读大量的课外读物,写读书笔记,在课堂上与同学们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进行交流。背诵名篇名句,并进行默写。

在教学的过程中,要及时的总结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在学习的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以及所取得的成就。每堂课结束后,要认真写好教学反思,对于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要及时改正。对于学生在学习中存在的问题,要认真的加以分析,并且积极寻求方法解决。鼓励学生创新思维,多维度的思考问题。在教学的总结与反思中,促进教学的不断进步。

根据教育局统一安排,第一周——第一次月考考试,完成第一、二单元的教学,第二次月考,完成第三、四单元课文及表达的教学,期末完成剩余内容的教学。具体计划如表如下:

教学进度表:

周次

时间

内容及课时

工作日

第一周

8月28日—8月30日

初中语文学法指导(2课时)

第1课《散步》(2课时)课外古诗词《龟虽寿》(早读)

3天

第二周

9月2日—9月6日

第2课《秋天的怀念》(2课时)

第3课《羚羊木雕》(2课时)

第4课《散文诗两首》(2课时)

名著导读《繁星·春水》(1课时)

课外古诗词《过故人庄》(早读)

5天

第三周

9月9日—9月13日

第5课《咏雪》(2课时)

第5课《陈太丘与友期》(2课时)

第一单元写作训练《从生活中学习写作》2课时)

课外古诗词《题破山寺后禅院》(早读)

名著《繁星·春水》

5天

第四周

9月16日—9月20日

第6课《我的老师》(3课时)

第7课《再塑生命的人》(3课时)

课外古诗词《闻王昌龄左迁》(早读)

名著《繁星·春水》

4天

(中秋节)

第五周

9月22日—9月27日

第8课《我的早年生活》(2课时)

第9课《王几何》(2课时)

综合性学习《漫游语文世界》(2课时)

课外古诗词《夜雨寄北》(早读)

名著《繁星·春水》

第一次月考

5天

第六周

9月29日—10月4日

第10课《〈论语〉十二章》(3课时)

第二次写作训练《说真话,抒真情》(2课时)

名著《汤姆索亚历险记》

2天

(国庆节)

第七周

10月7日—10月12日

第11课《春》(3课时)

第12课《济南的冬天》(3课时)

名著《汤姆索亚历险记》

5天

第八周

10月14日—10月18日

第13课《风雨》(2课时)

第14课《秋天》(1课时)

第15课《古代诗歌四首》(3课时)

课外古诗词《泊秦淮》(早读)

名著《汤姆索亚历险记》

5天

第九周

10月21日—10月25日

第三次写作训练《文从字顺》(2课时)

名著《汤姆索亚历险记》

期中复习(考试指导)

5天

第十周

10月28日—11月1日

课外古诗词《过松源晨炊漆公店》(早读)

名著《汤姆索亚历险记》

期中考试

试卷讲评

5天

最新一年—最新学年度上学期七年级语文教学进度(续)

第十一周

11月4日—11月8日

第16课《紫藤萝瀑布》(3课时)

第17课《走一步,再走一步》(2课时)

名著导读《伊索寓言》(2课时)

课外古诗词《观书有感》(早读)

5天

第十二周

11月11日—11月15日

第18课《蝉》(1课时)

第18课《贝壳》(1课时)

第19课《在山的那边》(1课时)

第20课《虽有嘉肴》(2课时)

第四次写作训练《突出中心》(2课时)

名著《伊索寓言》

5天

第十三周

11月18日—11月22日

综合性学习《成长的烦恼》(2课时)

第21课《化石吟》(2课时)

第22课《看云识天气》(3课时)

课外古诗词《浣溪沙》(早读)

名著《伊索寓言》

5天

第十四周

11月25日—11月29日

第23课《绿色蝈蝈》(2课时)

第24课《月亮上的足迹》(2课时)

课外古诗词《如梦令》(早读)

名著《伊索寓言》

第三次月考及试卷讲评

5天

第十五周

12月2日—12月6日

第25课《河中石兽》(3课时)

第五次写作训练《条理清楚》(2课时)

第26课《小圣施威降大圣》(2课时)

名著《西游记》

5天

第十六周

12月9日—12月13日

第27课《皇帝的新装》(3课时)

第28课《女娲造人》(1课时)

第29课《盲孩子和他的影子》(2课时)

背课外古诗词前五首(早读)

名著《西游记》

5天

第十七周

12月16日—12月20日

第30课《寓言四则》(2课时)

第六次写作训练《发挥联想和想象》(2课时)综合性学习《少年正是读书时》(2课时)

背课外古诗词后五首(早读)

名著《西游记》

5天

第十八周

12月23日—12月27日

期末综合复习

背课外古诗词前五首

名著《西游记》

5天

第十九周

12月30日---元月3日

期末综合复习

背课外古诗词后五首

名著《西游记》

元旦假期

第二十周

元月6日――元月10日

期末考试

七年级下学期语文学期教学计划篇四

语文是中小学阶段的主要学科,基础学科,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人们对语文学科的特性和语文教学的认识更为深入,“大语文”观念得到越来越多有识之士的认同。语文素质是人的整体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语文素质不仅反映人的语文知识和语文能力,而且从本质上看,还反映了人的思想水平、文化修养、观察能力、思维能力等。由此可见,语文教育大有可为,语文教学重之又重,语文教师责任重大。因此,每个学期开学之前,我一定会对教材进行仔细的研读与分析,对所教班级的学生进行深入的了解,并据此制定出详细的教学计划。

根据我校学生的实际特点,以及语文学科的特点和目前本学科发展方向的把握,结合我校的办学方针,加强了日常教学和学科活动的针对性和有效性,从整体来看,学生身上好的习惯(如课堂听讲,记笔记,发言提问)正在逐步养成,学习兴趣和学习态度也有了明显的转变,语文的综合能力也在原来的基础上有了较大的提高。

思想品德目标:在语文教学过程中,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激发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感情,培养学生社会主义的思想品质,努力开拓学生的视野,注重培养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发展学生的智力,培养学生健康高深的审美情趣,提高学生的文化品位。发展健康个性,逐步形成健全人格。这是初中三年的最终目标,本学期要创造一个良好的开端,打下基础。

知识目标:了解课文中出现的有关重要作家作品的常识,了解描写方法和修辞方法和词类的有关知识,熟记课文中出现的生字生词的音形义。

掌握和运用知识能力的目标:指导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使他们具有基本的阅读听话说话的能力,养成学习语文的良好习惯。具体地说,就是能领会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含义和作用,理解思想内容和文章的思路,了解基本写法,具有一定的语言感受能力,初步掌握精读略读的方法,培养默读的习惯,提高阅读速度,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基本课文中的一些精彩片段,初步具有欣赏文学作品的能力,读文言文课文,要了解内容,背诵一些基本篇目,熟练使用常用字典词典,养成读书看报的习惯。

人文素质目标:初步学会在日常生活中能正确运用语言文字来进行交流表达,把课本中感受学习到的有关人的语文素质的东西灵活运用到生活中,从而提高自己的文化品位,例如待人接物的仪态,为人处事的心理,读书看报看电视的习惯等。

首先、要注意教学目标的整合性。传统的目标设计有重结论轻过程、重认知轻情感、重智能变化轻心理体验。新课程强调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纬度的有机结合。

其次、要注意教学内容的开放性。要使语文课由单一转向综合,由平面转向立体,由封闭转向开放,激发了学生学习课文的浓厚兴趣,拓展了学生的视野,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

第三、要注意教学方式的互动性。要实现由少民主、不平等、单向传输向师生的和谐、民主、平等、互动转变。师生互教互学,彼此形成一个学习的共同体。

第四、要注意教学过程的活动性。尽可能把过去由自己包办的讲解、提问转化设计成学生的多种活动,不仅让学生读一读、写一写、说一说,而且让他们画一画、唱一唱、演一演,做一做……通过学生的自主活动,让学生掌握知识,并融会贯通,烂熟于心。

第五、注意教学手段的多样性。应引进多种信息化教学手段,使学生从单一枯燥的学习中解脱出来,去领略课堂里的精彩世界,要增强了语文课的吸引力,加速了学生盛知过程,促进了认知的深化。

第六、要注意教学组织形式的灵活性。要在课堂教学中想方设法组织学生运 用自主、合作、探究等灵活多样的学习方式。

第七、注重教学评价的多元性。要改变一刀切的评价机制,实行全面的评价学生的语文素养。

根据学生的情况和我校的实际,本学期拟采用以下措施:

1、在阅读教学中要进一步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注重在阅读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参与活动,做到人人参与,参与全过程,让学生们在课下多读书看报,将自己喜欢的文章、精彩的段落摘抄积累,定期在班上举办摘抄本展览,并从中推选出优秀的文章、摘抄和积累本。

2、在各课时中,把学生活动做为重点内容来安排落实,使学生最大限度处于动态之中,动脑想,动手写,动口说,动眼看,动耳听。

3、在作文教学中,让学生参与到作文讲评中来。让作文水平较高的学生对习作进行自我评价,然后广泛地征求同学的意见,相互评价,最后是教师与学生共同评价,使学生们正确地认识自己作文中的优点和问题,课后进行必要的修改。这样,建立民主的教学风气,进一步融洽师生关系,提高学生的写作兴趣和写作水平。

4、调动学生语文学习的积极性。从培养兴趣着手,用图片,实物,多媒体创设情景进行教学,力求课堂的多样化、生活化和开放化,力争有更多的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机会。

5、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

6、成立互帮互学小组,对古诗文无法过关的学生采用“一帮一”,“人盯人”的办法,并与家长取得联系。

7、深钻教材,精心设计好每一节课,讲清每一个知识点,认真筛选作业,及时反馈每一次作业与考试。

8、注重学法指导。

六、培优辅差措施:

1.培优重在拔尖,辅差重在提高

2.课堂上有意识给他们制造机会,让优生吃得饱,让差生吃得好。

3.课外辅导,利用晚修,文体课的时间,组织学生加以辅导训练。

4.发挥优生的优势,以优带差,激起他们的学习兴趣。

5. 对于差生主要引导他们多学习,多重复,在熟练的基础上不断提高自己的语文能力,尤其是学习态度的转变和学习积极性的提高方面要花大力气。

6. 优生要鼓励他们多做创新的事情,在阅读和写作方面多下功夫。

七年级下学期语文学期教学计划篇五

教学目标:

1、积累文中出现的生字和新词。

2、揣摩关键词语和关键句子的深层含义、表达作用。

3、体会咏物记叙文的特点。

教学重难点:

1、通过课文中描写石榴枝干、叶片、花、果实和子粒特征的句子来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

2、正确领悟文章的主题,理解作者执着坚定的信念和热切的追求。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情景导入,指导初读

1、带领学生认识石榴,观察讲台上的一盆石榴。

2、引导学生描述自己观察到的石榴。

3、带领学生总结石榴的特点。

4、指导学生分析描写石榴枝干、叶片、花、果实和子粒特征的句子,

二、抓住特征,分析课文

1、带领学生品味描写石榴的句子。

2、带领学生阅读全文,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3、带领学生重点讨论作者为什么将石榴比喻成是“夏天的心脏”。

三、深入探究,体会感情

1、给学生发放文章的背景材料。

3、带领学生阅读全文,整体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

四、本课小结

《石榴》一文托物言志,借石榴寄托情怀,通过对石榴的具体生动的描绘,歌颂真善美,赞扬了不怕威压、坚贞刚勇、奋发向上的精神品格:向时也含蓄地抒发了自己执着坚定的信念和热切的追求。

七年级下学期语文学期教学计划篇六

本学期我担任七年级的语文教学工作,为了更好的开展教学工作,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特制定本学期教学工作计划:

一、学情分析

通过一学期的教学实践和对学生的观察,我基本上对学生有了较为深刻的了解。这两个班级的学生语文基础一般。男女生的学习态度有一些差别。大多数女生勤奋,能积极主动地去学习,但少数男生的学习态度较差,不能积极主动地去学,个别甚至不学。

二、教材分析

七年级下册按照人与自我、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三大版块组织单元。全册书六个单元,每个单元包括阅读和写作、综合性学习三个部分。

本册书中的六个单元依次安排了如下内容:成长、祖国、名人、文化、探险、动物。

第一单元中选取了五篇与个人成长有关的文章。第二单元的五篇课文都是歌颂祖国、抒发爱国激情的文章。第三单元中的文章写的是名人故事。第四单元主要选编的是与文化艺术有关的文章。第五单元主要反映的是人类对自然界勇敢的挑战。第六单元也是以自然为主题的单元,集中选取了状写动物的文章。

从阅读部分的选文来说,从情感、态度、价值观和语言文字两个方面作了严格筛选,新吸取了大量的名家名篇,并以整体感悟、品味语言、理清思路、把握意蕴、抓住要点、发表见解为阅读能力的实践环节,全面考虑、组织单元。

本册名著导读介绍了高尔基的《童年》和法布尔的《昆虫记》。它们都与课堂阅读有着有机的联系,如:《童年》与成长单元,《昆虫记》与动物单元,作为课内阅读的一种延伸,它将因令学生走向一片更为辽阔的天地。

三、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了解课文中出现的有关重要作家作品的常识,了解描写方法和修辞方法和词类的有关知识,熟记课文中出现的生字生词的音形义。

能力目标:指导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使他们具有基本的阅读听话说话的能力,养成学习语文的良好习惯。具体地说,就是能领会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含义和作用,理解思想内容和文章的思路,了解基本写法,具有一定的语言感受能力,初步掌握精读略读的方法,培养默读的习惯,提高阅读速度,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基本课文中的一些精彩片段,初步具有欣赏文学作品的能力,读文言文课文,要了解内容,背诵一些基本篇目,熟练使用常用字典词典,养成读书看报的习惯。

四、教学措施。根据学生的情况和我校的实际,本学期拟采用以下措施:

1、从语文学科的特点出发,使学生在潜移默化的过程中,提高思想认识,陶冶道德情操,培养审美情趣。

2、语文教学中,要加强综合,简化头绪,突出重点,注重知识之间、能力之间以及知识、能力、情意之间的联系,重视积累、感悟、熏陶和培养语感,致力于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

3、要重视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在语文教学的过程中,指导学生运用比较、分析、归纳等方法,发展他们的观察、记忆、思考、联想和想象的能力,尤其要重视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4、根据当前社会形势,推行语文素质教育。

5、实行互批共批,以改促写的作文教学,有效提高作文水平。

6、优化作业管理,做到每课过关,单元过关。

7、实行培优辅差,面向全体学生。

七年级下学期语文学期教学计划篇七

起止时间:202月至年7月

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共分为六个单元。每个单元都包括阅读和写作,第二、四、六单元后分别安排了一次综合性学习,第三、六单元后分别安排了一次名著导读和课外古诗词诵读。本册书中的六个单元依次安排了如下内容:走近名人、家国情怀、普通人的生活、传统美德、走进自然、宇宙奥秘。

第一单元主要是写名人故事和品德的文章,第二单元选编的四篇课文都抒发了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激情,第三单元的课文讲述的是普通人的平凡生活,第四单元反映的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第五单元是以自然为主题的单元,第六单元反映的是宇宙里的奥秘。

从阅读部分的选文来说,从情感、态度、价值观和语言文字两个方面作了严格筛选,新吸取了大量的名家名篇,并以整体感悟、品味语言、理清思路、把握意蕴、抓住要点、发表见解为阅读能力的实践环节,全面考虑、组织单元。

本册名著导读介绍了老舍的《骆驼祥子》和儒勒凡尔纳的《海底两万里》,它们都与课堂阅读有着有机的联系,如《骆驼祥子》与普通人的生活单元、《海底两万里》与宇宙奥秘单元,作为课内阅读的一种延伸,它将因令学生走向一片更为辽阔的天地。

学情分析

七(1)班共有34人,这个班级的学生语文基础较差。一部分学生灵活一些,男女生的学习态度有很大差别。大多数女生勤奋,能积极主动地去学习,但男生的学习态度较差,不能积极主动地去学,个别甚至不学。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了解课文中出现的有关重要作家作品的常识,了解描写方法和修辞方法和词类的有关知识,熟记课文中出现的生字生词的音形义。

能力目标:指导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使他们具有基本的阅读听话说话的能力,养成学习语文的良好习惯。具体地说,就是能领会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含义和作用,理解思想内容和文章的思路,了解基本写法,具有一定的语言感受能力,初步掌握精读略读的方法,培养默读的习惯,提高阅读速度,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基本课文中的一些精彩片段,初步具有欣赏文学作品的能力,读文言文课文,要了解内容,背诵一些基本篇目,熟练使用常用字典词典,养成读书看报的习惯。

教学进度安排

第一单元1-3周

第二单元3-5周

第三单元6-8周

第四单元9-11周

主要措施

1.重视学生的学习习惯的培养,促进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

2.营造轻松、活泼的自主学习氛围,让学生在学习中学知识,在生活中学道理,促进学生形成良好的人生观。

3.改进自己的教学方法,用新课程的理念指导教学,及时发现教学中的问题,并进行反思。

4.指导学生进行朗读训练,要求学生能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可以在课外组织朗读比赛或者是演讲比赛,促进学生之间的相互交流。

5.建立合作小组,加强学生之间相互合作的能力。

6.督促学生阅读大量的课外读物,写读书笔记,在课堂上与同学们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进行交流。背诵名篇名句,并进行默写。

7.关爱留守儿童学生,抽空时间与其进行交流和沟通,辅导其学习。

单元教学设计

第一单元教学目标

1、了解文章的写作背景,结合人物生平及所处的时代,透过细节描写,把握人物特点,理解人物的思想感情。

2、在了解文章大意的基础上,把握关键语句或段落,揣摩品味其含义和表达的妙处。

3、感受杰出人物的高尚情操,唤起对理想的憧憬与追求。

重难点

1、把握人物特点,理解人物的思想感情。

2、在了解文章大意的基础上,把握关键语句或段落,揣摩品味其含义和表达的妙处。

课时安排用两周半时间完成教学任务。

主要措施

1、重视学生的学习习惯的培养。

2、营造轻松、活泼的自主学习氛围。

3、指导学生进行朗读训练,要求学生能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

第二单元教学设计

单元目标

1、强化对本单元文章的朗读训练,注重对语言的口味。

2、把握课文的抒情方式,体会作品的情境,感受作者的情怀,体会汉语言丰富优美的表现力。

3、结合课文内容,了解中国现在的国情,培养热爱祖国山河和语言文化的情感。

重难点

把握课文的抒情方式,体会作品的情境,感受作者的情怀,体会汉语言丰富优美的表现力。

课时安排用两周半时间完成教学任务。

主要措施

1、重视学生的学习习惯的培养,促进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

2、指导学生进行朗读训练,要求学生能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

3、建立合作小组,加强学生之间相互合作的能力。

第三单元教学设计

单元目标

1、熟读精思,整体把握课文内容,培养快速默读课文的能力。

2、体会细节描写的作用,感知人物形象,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

3、感受文章的意蕴,感悟人物优秀品格的光辉,陶冶自己的情操。

重难点

1、熟读精思,整体把握课文内容,培养快速默读课文的能力。

2、体会细节描写的作用,感知人物形象,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

课时安排用三周时间完成教学任务。

主要措施

1、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2、指导学生进行朗读训练,要求学生能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

3、建立合作小组,加强学生之间相互合作的能力。

第四单元教学设计

单元目标

1、了解作者、作品及写作背景,积累文中的生字、生词,整体感知文章大意。

2、略读课文,体会文章的写作特点及语言特色,在把握作者情感的基础上,对文章内容和表达形成自己的心得。

3、感悟文中展现的中华美德,陶冶情操,净化心灵,追求道德修养的更高境界。

重难点

1、了解作者、作品及写作背景,积累文中的生字、生词,整体感知文章大意。

2、略读课文,体会文章的写作特点及语言特色,在把握作者情感的基础上,对文章内容和表达形成自己的心得。

课时安排用两周半时间完成教学任务。

主要措施

1、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2、指导学生进行朗读训练,要求学生能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

3、建立合作小组,加强学生之间相互合作的能力。

第五单元教学设计

单元目标

1、理解并积累本单元的生字、生词,了解与文章有关的文学常识,反复朗读每篇课文,读音准确,停顿恰当。

2、阅读散文,抓住关键语句,品味语言,理解文章内容;阅读并背诵诗文,深入品味其优美意境和语言特色。

3、学会面对人生道路上的困难和不幸,培养积极向上的思想感情,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重难点

1、理解并积累本单元的生字、生词,了解与文章有关的文学常识,反复朗读每篇课文,读音准确,停顿恰当。

2、阅读散文,抓住关键语句,品味语言,理解文章内容;阅读并背诵诗文,深入品味其优美意境和语言特色。

课时安排用两周半时间完成教学任务。

主要措施

1、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2、指导学生进行朗读训练,要求学生能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

3、建立合作小组,加强学生之间相互合作的能力。

第六单元教学设计

单元目标

1、快速浏览课文,抓住课文主要信息,概括内容要点。

2、丰富探险知识、航天科技、地理知识和其他文化知识,提高阅读这类文章的能力。

3、激发探索自然奥秘的兴趣,培养集体主义观念、勇于探险的勇气和必要时为所热爱的事业献身的崇高精神。

重难点

1、快速浏览课文,抓住课文主要信息,概括内容要点。

2、丰富探险知识、航天科技、地理知识和其他文化知识,提高阅读这类文章的能力。

课时安排用三周时间完成教学任务。

主要措施

1、重视学生的学习习惯的培养,促进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

2、营造轻松、活泼的自主学习氛围,让学生在学习中学知识,在生活中学道理。

3、指导学生进行朗读训练,要求学生能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

4、建立合作小组,加强学生之间相互合作的能力。

侯晓旭

[七年级下学期语文教学计划]

七年级下学期语文学期教学计划篇八

从上一个学期的教学情况看,学生对语文课的认识和理解有了拓展,能大胆尝试和探究问题,开放性的问题有自己的见解。大部分学生对语文学科有浓厚的兴趣和良好的学习方法。课堂上有勇于带头的好学生,课堂教学开展比较顺利。学生的语文素养有很大的提升,优秀率和及格率较高。

但学生的语文水平总体还不是很高,口头表达和书面表达的能力也都不是很高,学生理解能力,写作能力不是很高。良好的答题规范未全面养成,大多数学生都是接受式学习。另一个班级的学生中一部分的思维灵活一些,能够较好的实现教学目标。男女生的学习态度有很大差别,大多数女生勤奋,能积极主动地去学习,男生的学习态度较差,不能积极主动地去学,个别甚至不学。

综合来看,这个学期的语文教学,要从两个方面着手,一方面是继续培养学生的学习语文的兴趣,包括培养他们良好的学习习惯,比如在课堂上听讲要记笔记,要积极发言勇于质疑等等,另一方面,要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配合学校全面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二、教材分析

七年级下册按照人与自我、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三大版块组织单元。全册书六个单元,每个单元仍旧包括阅读和综合性学习、写作、口语交际两个部分。本册书中的六个单元依次安排了如下内容:成长、祖国、名人、文化、探险、动物。

第一单元中选取了五篇与个人成长有关的文章;第二单元的五篇课文都是歌颂祖国、抒发爱国激情的文章;第三单元中的文章写的是名人故事;第四单元主要选编的是与文化艺术有关的文章;第五单元主要反映的是人类对自然界勇敢的挑战;第六单元也是以自然为主题的单元,集中选取了状写动物的文章。

第一单元中选取了五篇与个人成长有关的文章,《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无论是百草园里高大的皂荚树,传说的美女蛇,还是三味书屋里方正、质朴的先生,奇妙的“怪哉”虫,课堂上描画的绣像,都记录了鲁迅成长的足迹;《爸爸的花儿落了》(林海音)中“爸爸”的去世,迫使“我”在极短的时间里,经历了一段艰难的心理成长历程;《假如生活欺骗了你》和《未选择的路》是诗人用凝练的语言道出的殷殷嘱托,一行行的诗句曾激励过无数成长中的青年。《伤仲永》促使我们反思一个天资出众的人变得“泯然众人矣”的原因。

第二单元的五篇课文都是歌颂祖国、抒发爱国激情的文章,《黄河颂》(光未然)把我们带到了波涛汹涌的黄河之滨,让我们感受母亲河的雄浑壮阔;《土地的誓言》是端木蕻良在“九一八”十周年时写给被日本蹂躏的故乡东三省的誓言,炽热的语言背后跳动的是一颗蓬勃而痛苦的心;《最后一课》以儿童的视角帮助学生领悟母语与祖国的关联;《木兰诗》勾勒了一位替父从军、纵横疆场、保卫国土的女英雄形象。

第三单元中的文章写的是名人故事。有科学家邓稼先(《邓稼先》杨振宁),有艺术家贝多芬(《音乐巨人贝多芬》何为),有个性鲜明的作家群(《福楼拜家的星期天》莫泊桑),还有孙权对将军吕蒙的劝诫(《孙权劝学》)。

第四单元中的文章尽可能广泛地涉及了文化生活的不同方面,《社戏》(鲁迅)以看戏串起一连串的人和事,像一幅民俗风情画;《安塞腰鼓》(刘成章)的节奏像铿锵激越的安塞腰鼓的鼓点;《竹影》(丰子恺)以儿童游戏为契机,将中国画和西洋画的区别讲得深入浅出;《观舞记:(冰心)用文字表现了印度舞蹈中流动的美;《口技〉(林嗣环)中只有“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的口技艺人却能做到“众妙必备”,作者用文字再现了人们听到的一切。

第五单元主要反映的是人类对自然界勇敢的挑战。《伟大的悲剧》(茨威格)是写斯科特在挑战南极过程中的悲壮覆灭,《鲁滨孙漂流记》(笛福)节选了鲁滨孙初涉荒岛的一段,表现一个人在身陷绝境时内心痛苦的挣扎和人的精神的强大,《登上地球之巅》(郭超人)再现了60年代中国登山运动员成功登上珠穆朗玛峰的最后一段路程.《真正的英雄》(里根)是美国前任总统里根为悼念“'挑战者号”中牺牲的七位宇航员而发表的演讲。《夸父追日》和《两小儿辩日》两篇短文展示了古人对自然的不懈的探索精神。

第六单元也是以自然为主题的单元,集中选取了状写动物的文章。《珍珠鸟》(冯骥才)写人与鸟之间是如何逐步建立起一种相互信赖的美好境界的,《斑羚飞渡》(沈石溪)写一群斑羚在面临种群灭绝的威胁时所做出的出人意料的举动,《华南虎》(牛汉)以虎喻人,讴歌了一个虽身陷囹圄却有着桀骜精神的灵魂,《马》(布封)是一篇科学小品文,作家用饱蘸关爱的笔把两种生存状态下的马写得动人心弦,《狼》(蒲松龄)写人与狼之间的一场斗智斗勇的比拼,虽简单明了,却也扣人心弦。

从阅读部分的选文来说,从情感、态度、价值观和语言文字两个方面作了严格筛选,新吸取了大量的名家名篇,并以整体感悟、品味语言、理清思路、把握意蕴、抓住要点、发表见解为阅读能力的实践环节,全面考虑、组织单元。

综合性学习,第一、三、五单元仍旧是三次规模小、层次少的小活动,我们称之为“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第二、四、六单元为三次规模比较大的综合性活动,我们称之为“综合性学习、写作、口语交际”。

三次小活动分别是:成长的烦恼、我也追“星”、漫话探险,它们都是结合该单元的主题设计的,是对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感染的一种延伸。如“成长的烦恼”就是通过采访、交流、模拟情景等形式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对待成长中的挫折、忧愁。

三次大活动分别是:黄河,母亲河、戏曲大舞台、马的世界,它们以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习惯为主要目的,在为学生提供一个母课题的前提下,又设计了若干层次的子课题,倡导学生发挥自主精神,自行设计、自行组织、自行探究,在活动中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搜集、筛选、整理信息的能力。黄河、戏曲、马,选择了这三个极有文化含量的事物,把它们作为活动的切人点,由这三个点生发开去,可以让学生将触角伸人历史、地理、生物、文化、科学等不同领域,可以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生活的各个方面。

本册名著导读介绍了高尔基的《童年》和法布尔的《昆虫记》。它们都与课堂阅读有着有机的联系,如:《童年》与成长单元,《昆虫记》与动物单元,作为课内阅读的一种延伸,它将因令学生走向一片更为辽阔的天地。拟补充笛福的《鲁滨孙飘流记》,作品与探险单元有较大关系。

课外古诗词背诵,选取了十首著名古诗词。主要由学生读读背背,增加文化积淀。

汉语知识:了解实词。

三、教学任务

第一单元:成长历程。第二单元:爱国为主题。第三单元:杰出人物。

第四单元:文化艺术。第五单元:探险为主题。第六单元:动物佳作。

新课程教材的教学目标,不再是教材的教学目标,而是学生的语文学习目标,重要的在于学生的情感体验。

1、学习本册书上的课文,完成本学期的教学任务。

2、掌握初一(下)阶段要求掌握的生字词的音义,并学会运用。

3、了解课文中出现的有关重要作家作品的常识。

3、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掌握常用的学习方法,了解描写方法和修辞方法和词类的有关知识。

4、培养学生语文朗读能力,使之能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初步掌握精读略读的方法,培养默读的习惯,提升阅读速度,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为培养学生语文语感打下基础。

5、指导学生理解课文中的文章的主题含义和丰富的思想感情,理解文章的思路,了解基本写法,具有一定的语言感受能力。语文学习中贯穿情感教育和道德教育。

6、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文素养,背诵基本课文中的一些精彩片段,初步具有欣赏文学作品的能力。熟练使用常用字典词典,养成读书看报的习惯。

7、大量阅读课程标准要求的课外读物,增加阅读量,要了解内容,背诵一些基本篇目。

四、教材重点和难点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爸爸的花儿落了》、《伤仲永》、《最后一课》、《木兰诗》、《邓稼先》、《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社戏》、《安塞腰鼓》、《口技》、《伟大的悲剧》、《在沙漠中心》、《短文两篇》、《猫》、《斑羚飞渡》。

五、教学措施

1、从语文学科的特点出发,使学生在潜移默化的过程中,提升思想认识,陶冶道德情操,培养审美情趣。

2、语文教学中,要加强综合,简化头绪,突出重点,注重知识之间、能力之间以及知识、能力、情意之间的联系,重视积累、感悟、熏陶和培养语感,致力于语文素养的整体提升。

3、重视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在语文教学的过程中,指导学生运用比较、分析、归纳等方法,发展他们的观察、记忆、思考、联想和想象的能力,尤其要重视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4、教学过程应突出学生的实践活动,指导学生主动地获取知识,科学地训练技能,全面提升语文能力。提倡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尤其是启发式和讨论式,鼓励运用探究性的学习方式。要避免繁琐的分析和琐碎机械的练习。

5、重视创设语文学习的环境,沟通课本内外、课堂内外、学校内外的联系,拓宽学习渠道,增加学生语文实践的机会。

6、优化作业管理,做到每课过关,单元过关。作业的布置和批改要有所区别,要因人而异。充分照顾到不同学生的特点。

7、实行培优辅差,面向全体学生。让优生帮差生,实行一帮一学习语文。

10、利用竞赛法等多种多样的教学方法,提升学生学习兴趣。

11、继续课前三分钟演讲,包括自我介绍,小故事,成语解说等,目的锻炼表达能力。

12、每堂课根据学生实际精心备课,尤其要备好学生,改变繁琐的教学方式,突出重点和难点。

13、教学过程中抓住学生的闪光点多表扬少批评,树立起学生学习的信心。

六、培优辅差

1、培优重在拔尖,辅差重在提升

2、课堂上有意识给他们制造机会,让优生吃得饱,让差生吃得好。

3、课外辅导,利用课外活动和课下零散的时间,组织学生加以辅导训练。

4、发挥优生的优势,指名让他带一名差生,介绍方法让差生懂得怎样学,激起他们的学习兴趣。

5、对于后进生主要引导他们多学习,多重复,在熟练的基础上不断提升自己的语文能力,尤其是学习态度的转变和学习积极性的提升方面要花大力气。

6、优生要鼓励他们多做创新的事情,在阅读和写作方面多下功夫。

七、教学进度

第一周从百草园到百味书屋(4)爸爸的花儿落了(3)

第二周丑小鸭(2)诗两首(2)伤仲永

第三周综合性学习:成长的烦恼

第四周黄河颂(3)最后一课(4)

第五周艰难的国运与雄健的国民(2)土地的誓言(2)木兰诗(3)

第六周综合性学习:(2)邓嫁先(3)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2)

第七周音乐巨人贝多芬(2)福楼拜家的星期天(2)孙权劝学(3)

第八周综合性学习:我也追“星”(3)复习(4)

第九周期中考试。

第十一周评讲试卷(自修)社戏(4)安塞腰鼓(3)

第十二周竹影(2)观舞记(2)口技(3)

第十三周综合性学习:戏曲大舞台(3)伟大的悲剧(4)

第十四周荒岛余生(4)登上地球之巅(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