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思想汇报>经典诵读汇报材料大全(17篇)

经典诵读汇报材料大全(17篇)

作者:文锋

汇报材料的撰写不仅要注重文字的准确性,还要注意图表和数据的使用,以便更直观地呈现工作的过程和结果。在本文末尾,附上了一些相关参考资料和链接,供大家深入学习和扩展阅读。

经典诵读汇报材料

xx学校是一所农村九年一贯制学校,始建于1904年,近年来,学校以“创高质量有特色现代化的农村学校”为办学目标,大力加强学校内部管理,取得了初步的成效,尤其是我们以文化经营学校,提升学校品味,组织开展了“中华经典诵读”的特色活动,积累了一些做法,取得了一些成绩。现将我校经典诵读活动工作汇报如下:

一、主要做法。

1、经典诵读与校本课程相结合开展活动.我校是《中华传统文化与当代教育》课题组研究单位之一,为真正落实这一课题的研究,学校成立了课题研究小组,同时《中华经典诵读》纳入学校校本课程之中,校本课程(阅读)每周一节,由学校语文教师兼任,小学一、二年级为《弟子规》与《中华经典文库》中的《论语》篇;三年级为《中国古典诗词赏析(诗)》篇;四年级为《》;五年级为《》;六年级为《中国古典诗词赏析(词)》篇;七八年级分别为《道德经》的上、下篇;九年级为《大学》,除此之外,最少让学生每月看完一本课外书籍,积累优秀的词语写一篇心得体会,另外,我校把打造“书香校园”与中华经典诵读结合起来,在学生中积极开展“读书储蓄”活动,教师从学生的“读书储蓄卡”中的具体情况从规范、内容、书面整洁以及语句的流畅等四个方面给学生进行量化评比,然后以虚拟人民币的形式建立读书储蓄银行,以虚拟币积累的多少进行量化后,以“读书郎”、“读书学士”、“读书硕士”、“读书博士”“读书王”等五个层面给学生进行表彰奖励。同时,每个月从班级中评选“课外经典阅读小明星”,上报给学校,在升旗仪式上由校领导亲自表彰、宣传;各班组织学生根据经典诗文进行写读书笔记、创编童谣、编写手抄报、编写书籍等活动,并定期举办交流评比。并将《中华经典诵读》上课及对学生读书的量化等教学常规纳入学校教师量化考评之中,激发了学生的读书兴起,调动了老师的积极性,促进了学校经典诵读活动的开展。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在学生每天两操活动之前,从教室门口边摆臂边随录音进行《弟子规》的诵读,中午放学后,学生跟随《弟子规》的录音诵读回家,就这样每天二十多分钟的诵读,营造深厚的氛围,浸润学生的心灵,陶冶学生的性情,丰富学生的生活。

3、经典活动与语文学科相结合。

与语文学科结合,让经典诵读与识字、阅读、表达相伴而行,并最大限度地融合到语文教学之中,作为语文教学的补充、拓展和延伸,实现语文教学与经典诵读的良性互动。我校文科组在低年级实行“二个一”的积累、中高年级实行“三个一”的积累,初中组实行‘五个一“的积累活动,通过这样的活动让他们在识字中积累成语;在阅读中品读经典;在习作中引用经典名句等。

4、拓宽诵读渠道,提高诵读水平。

为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诵读水平,拓宽诵读渠道,学校鼓励、倡导学生家长参与经典诵读,督促学生每天回家进行10分钟经典诵读活动。通过召开家长会,倡导家长和孩子一起诵读,积极营造浓厚的家庭诵读氛围。

注重校内向校外延伸,激励学生利用节假日开展多种形式的读书活动,多读多背从而多用,不增加负担,不断地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围绕“阅读滋养心灵,知识改变命运”这一理念,我校大力加强校园文化建设,以中华传统优秀文化中的“仁、义、礼、智、信”五方面对校园、楼道等进行布臵,努力营造出浓厚的中华传统文化的氛围,使学生在校园中时时受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熏陶,处处受感受到的中华优秀文化的气息。

6、定期举办丰富多彩的经典诵读活动。

除了学校安排的校本课外,学校利用每周一的升旗仪式及重大节日的庆典活动,为调动学生的诵读积极性,培养学生的读书兴趣,学校定期举办“古诗诵读大王评选”、“古诗文手抄报评选”、“经典诗文书画展览”、“经典诗文临摹”、“经典诗文摘抄”、“古诗文知识竞赛”、“经典诗文朗诵比赛”等丰富多彩的活动。这些活动,犹如春雨,滋润着每一个孩子的心田。在千古美文中,学生体味到了“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的道理;“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的心胸;“要留清白在人间”的品质;“已所不欲,勿施于人”的道德原则等等,必将受用终身。

二、存在问题。

1、活动实施不够均衡。由于老师的水平和重视程度不同,导致了全校经典诵读活动年级和年级之间发展不够均衡,有些班级甚至比较薄弱。在经典诵读实施过程中,个别班级不能够认真落实学校的实施方案,时断时续,诵读效果大打折扣,学生的积极性也得不到提高。另外,个别教师将经典诵读脱离语文教学,为读而读,为记而记,使经典诵读失去了乐趣,失去了氛围,失去了意境,变得枯燥无味,影响了学生的积极性。同时学校的管理工作也没能形成良好的机制,对存在和出现的问题不能及时地发现和解决。有时候还受其他一些工作的冲击,出现管理空白,影响了活动的实施效果。

2、缺乏有效的指导与评价鼓励。虽说经典诵读是以学生诵读为主,但适时的进行指导和积极的评价,既能提高学生诵读的积极性,又能提高诵读的质量和效果。但是学校在活动评价中还没有形成更有效机制,影响了学生自觉进行经典诵读和积极性。

3、过程性材料不够规范。学校实施经典已经三年多了,一直边摸索边实施,没有形成特别完整的体系,对于举行的一系列诵读活动,缺乏过程性材料的整理与积累。

三、今后的工作思路。

1、强化过程管理,细化诵读方案。

进一步加强过程管理,统一思想,提高认识,把经典诵读活动转化成全校师生的自觉行为。特别是要加强对薄弱班级的管理,努力使活动在全校得到均衡的开展。不断总结学校在经典诵读活动中的成功与不足,尽快形成良好的管理机制,使活动在全校得到稳定的开展。进一步细化经典诵读实施方案,实行领导班子包年级制度,明确分工,责任到人;同时,建立健全各项诵读档案,规范管理,真正形成学校特色。

2、进一步明确活动目标。

讲速度讲效果。速度和效果并非相辅相成。搞古诗文诵读,宁可慢一些,但求好一些。在组织开展活动的过程中,我们目标明确,就能保证活动的过程不流于形式,能沉下心来研究诵读艺术,研究记忆方法,研究诗文鉴赏,以适于孩子们的兴趣爱好和认知特点的方法方式把诗文诵读活动推向深入。

3、在学生中开展经典诵读的激励性评价方面还要进行深入探讨。

经典浸润人生,书香伴我成长。经典诵读犹如一道亮丽的风景,为我校师生带来了一片生机。我们坚信,只要全体师生共同努力,勤奋工作,我校一定会在经典诵读的道路上走的更坚定,更扎实。

xx学校。

经典诗文诵读汇报材料

让学生在感受经典诗文魅力的同时,在心灵最纯粹、吸纳力最强的年龄段,把语言文字的精华融化到自己的精神生命里,是我们“诵读经典诗文,培养学生人文素养和语文素养”课题组的研究意义。营造轻松愉快的诵读氛围,创造书香校园,是我们研究的方向;以情激情,带动和引领学生扎实开展各项诵读活动,是我们研究的态度。所以,把学科教育和教育科研紧密融合在一起,从而丰厚了学生的人文素养和语文素养,教师在与学生一起诵读中也感受到了人文的熏陶,厚实了自己的文化底蕴。现将开展课题实验工作的情况总结如下:

一、师率先垂范,始终成为诵读经典的带头人。

课题组成立后,我们以争做“书香教师”为目标,在活动中,我常常和其他教师一起诵读经典诗文,互帮互教,共同进步。带领学生背诵,把积累和运用放在了平时的日常教学活动中。和学生一起背诵古诗文,用行动感染学生诵读的热情。在参加的《诵读经典诗文》知识比赛中,获得了第一名。

二、营造诵读氛围,把各项活动做细做实。

充分利用教室的空间和角落,用诗文、诗画的名言佳句装点班级走廊、墙壁等。教室环境体现班级特色,让学生展示阅读古诗文的活动成果,包括古诗读后感,手抄报等等。利用各种活动为学生提供锻炼机会。为减轻学生背诵古诗的负担,采取见缝插针,积少成多的诵读方法,充分利用课前三分钟时间,开展“课前一吟”活动,做到读而常吟之,“学而时习之”。还发挥社会、家长的作用,是其成为诵读活动的支持者、宣传者和参与者、建设者。

三、开展精彩纷呈的科研活动,结出硕果累累。

1、我们在积极开展诵读经典诗文研究的同时,还将自己在研究中的感悟、体验写成论文和教学随笔,参加总课题组举办的论文及教案比赛活动;课题组还把我们在研究中突出的材料整理好,送报上一级参加评先、评优活动。

2、在“遨游书海,做书香型教师”的活动中,博览群书,写的论文“读《论语》有感”获得了第二名。

3、“五一”以班为单位参加“诵读经典活动诗文”为内容的庆祝活动,组织学生参加学校举办的“经典诗文小报”评比中,我班陈俊月获得第一名,梁桂宁获得第二名,刘文鑫获得第三名,真可谓硕果累累。

诵读经典诗文几年来,我们从国粹精华中吸取营养,厚实底蕴,教好书,育好人,深得各界各层人士的高度好评,我将一如既往,努力学习好诗好文。

经典诵读交流汇报材料

兰炼二小是一所建校已经56年的小学,学校依托石化城,秉持“博爱” 之精神,践行“爱润心灵 乐纳人生”的办学理念。为兰州教育做出了卓越的贡献。兰炼二小现有37个教学班,近2000名学生。学校先后建设了科技创新工作室、电化教学、体艺室、标本室、劳技室、心理咨询室以及音乐、美术、舞蹈等专用教学功能室;率先铺设了高质量的塑胶操场,建造了封闭式的文体训练场地和集师生就餐与多功能活动为一体的童怡园综合楼。不仅有完善的电化声像教学系统和齐全的双向控制电教系统,而且每个教学班均安装了集电脑、互动白板、电视功能为一体的电教设备。

历经几代人的砥砺奋斗,兰炼二小发展成如今享誉全国的名校。学校是兰州市首批示范性小学,联合国、教育部爱生学校兰州实验校,国家级语言文字示范校,全国特级教师实验基地,全国教育科学规划教育部重点课题实验学校,全国三八红旗集体,国家教育部首批命名的“消防安全教育示范学校”、和谐校园,中国“环保科普教育基地”,全国少儿计算机nit考级中心,中国音乐学院、中国美术学院考级点。甘肃省首批教科研实验基地,甘肃省科技教育示范学校,甘肃省体育传统项目学校,西北师范大学研究生实习基地。承担国家级课题2项、省市级科研课题33项。校长多次在全国、甘肃省、兰州市教育工作大会做办学经验交流。学校近五年连续获得兰州市教育质量优秀奖。多年来学校以高质量的素质教育享誉社会。

新的时期学校发展必须依靠文化的力量,文化才是学校发展不竭的动力。中华民族有着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先秦的散文、两汉的赋、唐宋的诗词、元代的曲、明清的传奇,都是那样的美不胜收。经典古诗文,虽然篇幅短小,但在短短的二三十个字中就融形象、感受、艺术于一炉,在经典诗文的诵读中,引导学生感受古诗的语言美、形象美、节奏美、意境美,以唤起学生的生活体验,激发学生的认知情感,引导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最终达到潜移默化的教育目的是我们追求的终极目标。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有责任、有义务在学生成长的阶段提升他们的人格与学习语言的能力,因为13岁之前是孩子记忆力发展的黄金阶段,通过诵读、聆听、欣赏等方式耳濡目染古今中外的经典篇章,达到开启学生智慧、激发潜能,培养和造就新一代学贯中西的创造性人才。

长期以来,兰炼二小始终将经典诗文诵读工作作为学校发展、学生培养的主要方式,积极创新,扎实工作,取得了一系列可喜的成绩。尤其是今年四月份兰州市委启动“读国学、知礼仪、常感恩”主题教育活动以来我校更是将读国学经典与学校以往的经典诗文诵读有机结合。

“爱润心灵,乐纳人生”是我校的办学理念,多年来我校推行“人人享受温暖的爱心,人人获得学习的满足,人人散发生命的光彩,人人享有快乐的心境。”从2003年起我校就启动了“读书工程” ,之后又成功地承办了全省首届经典诗文诵读论坛,举办了近十届读书节、文化节。下面我们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对我校在“读国学、知礼仪、常感恩”主题教育活动中所做的工作做以汇报:

一、将“读国学”与常规教学相融合,二小爱乐儿童在诵读教育活动中接受文化熏陶,知书而达理。

在此次活动开展之前,我校就已经开展了经典诗文诵读活动,并从2003年起就启动了“读书工程” ,之后又成功地举办了首届读书节,学校文化节。将经典诗文引入课堂,将经典诗文引入校园,将经典诗文融入素质教育,与教育教学紧密结合,让学生在学习、生活、活动、游戏中诵诗文、唱诗文、爱诗文。要想将“读国学”活动深入开展下去我们认为必须与学校的常规教学相结合,将国学教育融合到日常的教学中,才有可能真正让孩子们受益于国学。因此在制定课程规划时,我们就对经典诗文诵读教学作了明确要求:每天早晨7:40-8:00是“每日晨诵时间”,孩子们在班主任的组织下开展国学经典诵读,诵读校本课程《爱乐儿童乐诵古诗词80首》,每周每班一节的阅读课上,语文老师引领孩子们阅读《爱乐儿童乐赏书目80本》,每学期开学初,教导处就下发兰炼二小乐诵、乐赏书目分配表,要求各班将乐诵、乐读书目张贴在班级教室内显眼的位置,根据“书目”上的要求,引导学生完成每学期的诵读目标。

为了将诵读活动落到实处,我们还在检查落实上下功夫,印制了“爱爱乐乐伴我成长”诵读检查表,根据孩子们天性我们将他们喜欢的学习伙伴“爱爱”和“乐乐”刻制成印章,在每天早晨7:40-8:00的晨诵时刻,教务处的值班老师会根据检查情况,为表现好的班级盖上相应的印章,通过这样充满趣味的检查孩子们诵读国学经典的兴趣日益浓厚。

《经典诵读交流汇报材料》全文内容当前网页未完全显示,剩余内容请访问下一页查看。

每周主题班队会时间学校会组织丰富多彩的国学诵读和表演的主题教育活动。通过长期的坚持实践,学校已经形成浓厚的读国学氛围,接收传统文化熏陶的孩子们变得温文尔雅,知书达理。进入兰炼二小,随处都会听到孩子们“老师好”的问候,随时都会看见少先队员向你行标准的队礼,一张张稚嫩的笑脸昭示着学校教育美好的明天,更显示出学校“读国学、知礼仪、常感恩”主题教育活动的显著成效。

二、将“读国学、知礼仪、常感恩”主题教育活动与“校园五节”相结合,爱乐儿童在校园节日中懂得感恩,学会感恩。

校园节日是超越常规课堂的学习,给孩子们提供了更为真实直观的教育场景。校园节日是一种文化,孕育和催生出丰富感人、有人有事、有情有意且具有独特文化内涵的故事。校园节日让我们去靠近童真,靠近孩子们的需要,靠近他们长远发展的需要,靠近每个人幸福人生的需要,为孩子们争取做到最好提供了有效平台。校园五节已然成为我校的一种品牌,五节,即科技节、体育节、文化节、艺术节、感恩节。

分享真情真爱。二小爱乐儿童通过诵读经典,接受传统文化的洗礼,懂得感恩。因为只有懂得感恩和珍惜的人,才能获得人生最大的收获——快乐和幸福!生活在二小的孩子们因为懂得了感恩,在二小留下了快乐成长的身影和足迹。

三、将诵读国学经典与“乐娃四院”活动有机结合,爱乐儿童在充满趣味的游学课堂学习中,感受诵读的快乐,内化国学精粹,诚信明理。

兰炼二小乐娃四院即乐娃科学院、乐娃艺术院、乐娃健体院、乐娃文学院,涵盖了我校科技、体育、艺术三大特色教育。周四、周五相关学科的游学课堂是兰炼二小孩子们最喜欢的活动课。在这些课上孩子们或“从事”机器人编程,航模制作;或进行棒球训练,足球竞技;或学习器乐弹奏,舞蹈展示;或者在文学院的组织下诵读经典,静心国学,每一个课堂都充满欢声笑语,每一个游学课堂的学习都令孩子们乐而忘返。在近50类的游学课堂中“读国学,知礼仪,养感恩”活动得到全面体现和实施。

法、诚信明理成就孩子们最大的改变。

四、将主题教育活动融入学校文化建设校园环境物化工程,为爱乐儿童营造古色古香,富有人文气息的校园环境。

诵读国学经典,文明守礼,感恩先烈,感恩父母师长,学校在课程设置、活动组织等方面进行推行之外,还利用大力开展学校文化建设的契机,通过校园环境物化工程,为孩子们营造浓郁的学习国学的氛围。

古色古香的怡心长廊,在鲜花、绿柳的掩映之下成为孩子们读国学,之利益的最佳场所。

挂在教学楼侧有我校崔高魁老师书写的《弟-子规》巨幅书法作品是向孩子们宣讲国学的最好教材。

雕刻在乐健区文化墙上古今中外杰出人士的事迹,给了孩子们何谓文明,何谓感恩,最好的解答。

校门口金灿灿的大拇指雕塑,给予孩子们最好的与人相处的教育——夸奖,微笑,赏识是人与人之间交流的第一步,它可以冲散猜疑的壁垒。高高竖起的金灿灿的大拇指更交给孩子们跨出人生步伐的自信。

高高镶嵌在教学楼顶的座钟,每天都在分秒不差地运行着,孩子们在这样的环境里,懂得了守时,学会如何安排自己的活动分配自己的时间。

止中。

五、把主题教育活动与教师培养有机结合,“读国学、知礼仪、常感恩”不仅促进了爱乐儿童的发展,更为二小“达雅”教师的成长提供了契机。

按照兰州市委、兰州市教育局的部署“读国学”将主要以诵读、演讲、讨论、比赛等形式进行;“知礼仪”活动主要以培养文明习惯、记录文明日记、学习文明礼仪、增强法制意识等形式进行;“常感恩”主要通过孝敬父母、尊敬师长、祭奠革命英烈、热爱祖国等方式进行。这些内容丰富活动的开展背后,对我们的教师来说是要付出比平时更多的时间用于研修国学经典,组织策划活动这个过程无疑是艰辛的,然而也充满了辛苦之后的快乐。老师们在这样的活动中同样在接受这精神的洗礼。

《经典诵读交流汇报材料》全文内容当前网页未完全显示,剩余内容请访问下一页查看。

中华文化渊远流长,国学经典灿若星河,熠熠生辉的国学经典凝聚了前贤圣哲的大智大慧,浓缩了华夏文明的思想精粹,是中华文明和民族精神得以千年传承的深厚土壤。近几年,在区委区政府和区教育局的正确领导和大力支持下,我们xx小学自2004年开展了全员性国学教育活动,将国学精粹引入校园,让国学经典走进课堂,让师生享受与经典同行、与圣贤为友的快乐。在历经由被动到主动、由零散到系统、由局部到全面的国学教育探索之后,我们发现校园的文化底蕴有了厚重的质感,师生的精神面貌有了明显的变化。我们欣喜地倾听着遥远的黄钟大吕穿越时空弥漫校园,兴奋地感受着幽香四溢的华夏经典带给师生们无以言表的愉悦和教益,我们深深地感受到:是国学让我们重温了华夏文化的光辉灿烂;是国学让我们亲闻了人类生命成长的厚重足音。

现就结合我校六年多的诵读实践经验与开展国学教育的一些思考,和与会领导、同仁们做一简要交流,希望大家批评指正。

开展经典诵读工作的点滴收获

一、诵读经典是培养儿童情操、塑造品德的有效方式。

我校国学经典诵读活动刚开始时,不少家长还心存疑问:“学这些老古的东西有什么用?孩子能懂吗?”而如今家长们的态度却发生了明显变化。很多家长反映,如今孩子们变了,懂得为下班的父母端上一杯水;吃完饭主动收拾碗筷、扫地;对长辈的礼貌也多了家长们说,国学经典诵读让传统文化走进了孩子的日常生活,走进他们的家庭,规范着他们日常行为,成为孩子们成长路上的“指南针”。教师们也反映自从孩子们接受国学教育之后,变得更加谦让、团结同学、尊重师长了。

二、诵读经典是健全儿童人格的有效方式。

少年时期是人格的奠定时期,在学生心灵最纯净、记忆力最好的时候接触国学、诵读经典,能培养博大的人文精神。多年的活动效果表明,实施国学经典的诵读后,我校的孩子表现出极强的民族自豪感和国家使命感,对于民族文化越来越感兴趣。孩子们从小接受这样的熏陶,国学经典在他们心里埋下种子,与他们形影相随,对他们的一生都将产生积极影响。

三、诵读经典是儿童潜能开发的有效方式。

1、在小学低年段诵读经典,可以明显、快速地增加儿童识字量。经过几年坚持不懈地开展经典诵读活动,我们发现经典教材在词汇方面是大量的,在语言内容方面是高度紧凑浓缩的,在文字的组合时,多用简练的短句,读起来有一种轻松有趣的音韵感。低年段学生可以通过看书吟诵经典,不需要额外讲解,就能够自然学会生字,识字量明显增加。

2、国学经典诵读可以使儿童在记忆的广度和理解的深度方面有显著性的提高。生理学家、心理学家、儿童教育专家的研究结果告诉我们,3—16岁是每个人的记忆力发展的黄金时期,这个时期的孩子读书没有难的概念,背书没有难的概念,记忆没有难的概念,并且在这个时期,只要读得遍数多,就自然记得住,只要记得住也就难遗忘;以至读得遍数越多,就会记得越牢,他们的记忆力发展就会越好。在这个黄金时期,诵读国学经典,对开发他们的记忆力和智慧潜能效果尤佳。据统计,现在我校二至六年级学生能熟背《弟-子规》占全校总人数41.5%;三至六年级学生能熟背《三字经》占全校总人数53.7%;四至六年级学生能熟背《千字文》占全校总人数64.7%;五至六年级学生能熟背《声律启蒙》占全校总人数29.7%;六年级学生能熟背《论语》占全校总人数69.2%。经典诵读增强了学生学习母语的自信心,提高了学习语文的兴趣,他们常常相互交流学习体会,而其他科目的学习成绩也有所上升。

开展经典诵读工作的主要做法及经验

2

一、通过传承经典,营造学校良好育人氛围,奠定学生成长的文化底蕴

为深入开展“中华传统文化经典诵读”特色活动。我们专门成立了经典诵读工作领导小组,由校长亲自挂帅,下设办公室,设立诵读专干,具体领导、策划、管理,认真务实地将国学教育落在实处。我们秉承“大象无形、厚德载物”的文化精神,将“润物无声,教化有情”作为核心理念,“厚学,笃行”作为学校价值观,充分体现润物细无声的教化效果和厚积薄发、知行合一的儒家文化观念,使整个校园散发着浓郁的国学文化气息。通过建设“生态园”这一素质教育平台,让广大师生在优美环境的环抱中,在盎然生机的鼓涌下,劳作、观察、体会和感悟,涤尘洗心。不断升华可持续发展的.人与自然相融合的观念。我们把国学诵读的范围延展到中国传统文化的范畴,设计21幅喷绘国学文化展板,展示中国杰出诗人、中华传统美德故事等。走进校园漫步长廊,国学知识举目可见,传统文化弥漫周身,一壁一栏以无声的语言诠释着中华文化的内涵。

二、建立体系,选用教材,分层推进

三、构建有效机制,促进国学教育广泛深入持久地开展

建立合理的监督机制、激励机制、保障机制、评价机制等,是促进国学教育广泛、深入、持久地开展的重要思路。一切管理机制都应该有利于促进教师与学生共同播撒经典诵读的种子,共同欣赏品味书香的风景,共同收获国学内化的成果。我们的做法是:

1、“读写”自律机制:要求学生每天中午3:30——3:40(10分钟)诵读国学经典;3:40——3:50(10分钟)练习中国硬笔书法。同时要求教师坚持常年自主阅读,书写读书笔记,校领导每学期亲自检查2—3次并批语勉励。

2、“讲释”促进机制:首先是不定期举办国学小讲堂,由资深语文教师解析国学名篇。其次是利用每天10分钟的诵读时间,由班主任向学生视情讲解特定篇目的涵义和道理。

3、“考赛”竞争机制:全校各班级每月进行一次诵读篇目的默写考试。每学期举行一次经典诵读竞赛,全面展示国学诵读成效。学校实行诵读工作与班主任工作评价相结合。把诵读工作纳入班级管理考核项目,学生诵读竞赛成绩成为班级考核重要的组成部分。

4、“奖评”激励机制:每学期评比表彰一次“国学好少年”和“国学书香班级”,并给予适当的奖励。

5、“亲子共读”联合机制:为了创设一个良好的家庭学习氛围,我们鼓励家长与孩子一起享受阅读经典的快乐,通过爱的传导,让快乐阅读的习惯陪伴孩子终身。也引导孩子与家长将所学的经典文化知识落实到生活中去,映射并改正自己的不良习性。

四、搭建展示平台,开展主题活动

在国学教育活动中,我们坚持校内活动与校外活动相结合,主题展示活动与拓展活动相结合,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1、国学主题活动有条不紊。每个学期,学校都会组织学生开展“与经典同行·与圣贤为友”经典诵读主题汇报活动。

读好书”活动中,我校诵读展示活动受到现场观众的热烈欢迎。2017年在水区“文化进社区”活动启动仪式上,80名学生的精彩表演诠释了《论语》内涵。不但赢得家长的阵阵掌声,还吸引了社区居民的积极参与,《小主人报》的小记者们和学生的互动将诵读活动推向高-潮。至此,我校被全国经典诵读工作领导小组和全国关心下一代委员会联合命名为“中华经典诵读全国优秀学校”。 为我校创建传统文化特色工程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3、国学拓展活动初现华彩。为了将国学教育引向纵深发展,使国学教育升华为一种校园文化特色,学校还分阶段进行了陶艺、武术等中华传统文化精粹的专题研究。学校开设的陶艺特色课程使学生在玩陶、制陶、赏陶的过程中,充分感受快乐、提高动手能力,发挥想象力,提高艺术修养,使优秀的中华民族文化遗产得以传承。学生多次参加全国中小学陶艺作品大赛,连创佳绩。在上海举办的全国中小学陶艺作品大赛,我校2名学生分获全国小学组一等奖、三等奖。在江西景德镇举办的第四届全国中小学陶艺现场比赛中,作品《达板城的姑娘》和《卖烤肉的小巴郎》以浓郁的新疆风格,分获小学组二三等奖。武术是中华民族渊源流长的文化瑰宝。我们坚持在低段学生中开展武术训练,努力打造德武双修的武术人才。经过不懈努力,在自治区第三届青少年武术大赛中,学校获“精神文明先进集体”,多名同学分获拳术、棍术一、二、三等奖的好成绩。

开展经典诵读工作的一些体会

一、关于总体把握——重在诵读,辅之以教,旨在积累。

经过思考,我们对诵读工作的总体把握是:重在诵读,辅之以教,旨在积累。小学生诵读的主要目的在于国学经典文化的积累,绝对不能像讲解课文那样,试图通过老师的讲解让孩子们把诵读的内容全部搞清楚、理解透彻,这样做既是不现实的,也是违背诵读基本特性的。诵读讲究的是“不求甚解”“书读百遍,其义自现”,讲究的是书声朗朗、快乐感悟、缓慢渗透、润物无声,讲究的是“慢火煨老汤”。

诵读的功能是积淀,先把经典积淀在孩子的心灵里,随着年龄的增长和心智的成熟,孩子们会慢慢的感悟和吸收。因此,孩子们对所诵读的篇目一知半解、朦朦胧胧,是传统经典诵读过程中允许存在的现象。另外,还要防止急功近利的思想:今天搞经典诵读,明天就希望孩子的读写能力有一个大的飞跃,这既不符合学习的规律,也会给孩子带来精神压力,从而影响诵读的积极性。至于配合诵读的教育问题,主要是将国学经典中一些核心理念与对学生的行为习惯养成教育有机结合起来,恰如其分地进行引导即可。

二、关于教育渗透——浸润心灵,引导言行,得体施教。 国学经典文化蕴含着丰富的人生智慧,是对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自我关系的研究,儒、道分别从不同的角度加以阐释,彼此互补相融。学校在组织学生诵读的基础上引导学生的言行十分必要,但由于国学经典内容学生大多还不能理解,因此必须结合实际得体把握、有效引导。一是用核心精神引导:教师应把握儒、道家精神的核心内容,结合当今的教育要求,引导学生改变自己的言行举止。如:以儒家的仁、礼、孝、信等精神逐渐引导学生的文明习惯养成;以道家清静、淡泊、和谐自然等精神不断滋养学生的心灵,排除忧虑烦恼,提高人格修养。二是用千古名句感化:国学经典中有大量的名句,或蕴含深刻的哲理、或寄寓传统的美德、或彰显母语的魅力,学生便于记忆并容易理解。如:“老吾老以及人之老”、“三人行必有我师”、“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等等,教师可以给学生讲解,要求体验效仿,以此逐渐启迪孩子人生,弘扬传统美德,提高其语言文字能力。三是用体验活动渗透:结合诵读内容编排情景剧等展演节目,让学生在兴致勃勃的表演中、体验中去理解国学经典的深刻内涵。我们认为,以国学经典内容教育学生,必须与学生实际和教育教学有机结合、得体实施,切不可生搬硬套、牵强附会。

三、关于教师诵读——率先垂范,提升素养,为人师表。

行风范,为学生做出表率。教师诵读不等于将学生诵读的内容先行备课,而是要把握国学的核心精神。《三字经》、《弟-子规》、《千字文》、《声律启蒙》、《孝经》、《论语》这些学生学习的篇目,应当也成为教师必读内容,因为这些内容与教育教学和自身素养的提升关系更为密切。教师诵读形式可以灵活多样,把讲座解读、自读自悟、组织研讨等形式有机结合,形成学习共同体。在诵读的同时要自觉地感悟国学经典的深刻内涵,主动改善自己的言行,在学生面前展示良好的师德和文雅的语言,这是更为重要的教育行为。

四、关于内容扬弃——尊重经典,去粗取精,批判继承。

有的老师和家长担心,国学经典中有些内容体现着封建色彩或统治阶级利益,对学生身心会产生不良的影响。这种担忧自然可以理解,如何处理好精华与糟粕的问题的确值得研究与思考。对于国学经典诵读我们认为应该采取如下态度:首先尽量诵读经典原著,以便能整体把握其内容,又体现对国学经典文化的尊重。不同朝代著作中所谓糟粕内容都有其历史的原因,我们应该历史地看问题,这也体现对历史的尊重。其次在用国学经典内容引导小学生言行方面则取其精华,对不合时宜的内容避开即可。

各位领导、同仁们,经典诵读是一项灵魂工程,难在坚持,贵在扎实。我们坚信通过诵读活动,孩子们会传承经典、知书达理、乐观向上,开创更加美好的未来!我的汇报交流到此结束,欢迎各位专家和同行批评指正,提出宝贵意见和建议。谢谢。

经典诵读学习汇报材料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老师:

大家好!

感谢学校领导对我的信任和期望,我有幸和教务处陈主任于9月14日至17日前往湖北恩施州参加了“湖北省小学生经典诵读课题实验研究开题报告会”。恩施州城区环境整洁清新,承办会议的恩施市实验小学师生热情、大方,给所有参会人员留下了深刻印象,大家此行收获很大。现将我和陈主任前往学习的内容和感受向学校领导和教师做以汇报。

首先向大家汇报参加学习的内容。15日,首先在恩施州民族大礼堂举行了“湖北省小语会第七届理事会换届工作,宣布成立了第八届小语会理事会”。然后就是本次会议的主要内容。首先举行了“湖北省小学生经典诵读课题实验研究开题报告会”。省小语会段宗平主任作报告,从两个方面探讨本课题。一是为什么要开展经典诵读,二是怎样开展经典诵读。

为什么要开展经典诵读,段宗平主任从三个方面做了精辟阐述:开展经典诵读,可以从三个方面促进师生成长,“学者善学;教者善教;为着善为。”学习经典,领悟学习方法,如《中庸》写到“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论语》写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教师学习经典文化,提高教学水平。子曰:“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意思是说“聪明的人喜欢水,有仁德的人喜欢山。聪明的人活跃,有仁德的人沉静。”教师能从此话得到的启示就是,我们面对的学生就如智者、仁者,各有不同,所以我们应该因材施教,正确面对学生的不同想法和观点。学习经典,学习做人道理,让自己生活得更幸福愉快。如《弟子规》写到“道人善,即是善;扬人恶,即是恶”,孔子曰:“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关于怎样开展经典诵读的问题,段宗平主任也谈了三个方面的建议,一是要正确理解经典诵读的内容,我国古典诗、词、曲、赋,现代优秀文学作品,外国优秀文学作品都应该作为诵读内容。不能过于推崇我国古典文化,而忽视近现代文化和外国文化。选择的内容语言精粹,声韵和谐,富有韵味,适于诵读。二是要创新形式,不能单单是背诵,要形式多样,针对小学生的特点,充满趣味性。三是学校和教师要高度重视,持之以恒,创造条件,保障诵读效果。

省小语会理事长,华中师范大学教授杨再隋老师做了主题为“拓宽教师文化视野,提高教师专业素养”的专题讲话。杨教授说,语文教学是传承中华优秀文化的课堂。语文教师必须通过读书学习,拓宽自己的文化视野。针对当前语文教学往往重视工具性,而忽视了文化本身的一些事物进行了解读,例如过于注重教法,陷入技巧的误区,例如对文本解读徘徊于表层,忽视文学性,阅读教学没有了趣味。例如错误解读作者的写作意图和作品的写作背景。

另外,举行了“小学生经典诵读展演”,各市州学校选送的节目,精彩绝伦,有的诗文朗诵,有的且歌且舞,既有学生表演,也有教师或学生家庭表演。整个活动,不仅展示了师生诵读的高超水平,更重要的是把大家带入了经典诗文的美妙境界中,心灵被震撼、被洗礼。

题班会。不管是一年级,还是六年级,经典诵读的形式多样,师生兴趣浓厚,无不展示出该校开展此项活动的深入程度。

根据参观,对该校有这样几点认识:一是学校重视各种文化活动的开展,如忠孝雅诚诗文诵读,读书节活动,土苗文化与经典诵读表演活动,书香班级评比活动。二是注重环境文化建设,校园的每一面墙壁,每一处楼道拐角,每一棵花草树木都装点着经典诗文。学校的校徽、校歌、校训、学校赋、恩施风光文化墙、诗词文化广场等为校园增添了浓浓的文化底蕴。三是注重班级文化建设,学校根据学生年龄特点,提炼出各年级的育人目标,悬挂在各年级教室外。每个班级设计制作了富有个性的班名、班徽,悬挂于教室门口上方。各班利用晨会和班会时间定期诵读学校文化理念、楼道文化,每学期开展一次“校园文化润心田”主题班会。

此次参加学习,我们又一次深深感受到传承经典文化的魅力。省教研室和小语会组织的省级课题“小学生经典诵读”研究,意在让我们通过研究和活动,重视经典文化的传承,让语文教学更有文化味道,文学的味道,让校园成为经典文化、先进文化的主阵地。我校在上学期认真做好调查研究,积极申报其中的子课题研究。在本次会议期间,省教研室为我校颁发了“经典诵读与语文教学的整合研究”课题立项通知书。我相信这项研究活动,会在我校开鲜花结硕果。

以上汇报内容中,如有不妥之处,还请领导和老师批评指正。在今后我校开展本课题研究过程中,我愿向大家虚心学习,和大家真诚交流,不负本次外出学习的机会。

经典诗文诵读汇报材料

一、“兴来无远近,欲去惜芳菲”——感悟经典魅力。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中华诗文不仅语言精炼优美,而且意蕴深刻,境界动人,是青少年树立正确的道德情操、陶冶高尚情趣的重要教材,并将成为他们一生的文化遗产。我校在县教研室组织开展地方课程《小学生经典诗文诵读》以来,以饱满的热情,多措并举,把经典诗文带进教室,让经典传诵校园,激发了学生的参与热情。

二、“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让经典浸润心灵自《小学生经典诗文诵读》地方课程开展以来,我校进行了一系列卓有成就的工作实践探索,使得经典诗文诵读在全校一次又一次掀起高潮。

主要措施:

1、潜移默化的渗透,即通过宣传栏、黑板报等形式,让学生随时随地欣赏到古诗佳作名句,长期耳濡目染,在有意无意之中将传统经典渗透进孩子心田。

2、持之以恒的诵读。每天课前十五分钟为自由诵读时间,各班学生在教师组织下自由诵读;每周一节的诵读课,由各班语文教师对学生的诵读进行专门地指导。

3、精彩纷呈的活动。一年来,我们在班级中积极开展。

“诵读之星”“诵经典,唱爱心”等活动,均收到良好的效果;今年五月,我校还专门就经典诗文诵读开展了“庆五一,诵经典”活动,在活动中,张慧老师把经典诗文与歌曲结合起来,排练了诗伴舞、古诗新唱等节目,获得全体师生的赞誉。通过这些活动,学生脑中的经典诗词牢了,活了,触发了学生的灵感,点燃了学生的热情。

4、积极热烈的探究。为做好经典诗文诵读教学工作,我校于今年3、4月份组织专门的教研活动,共同探讨关于《小学生经典诗文诵读》教学的理念、方法、学习方式等问题,形成了较为统一的意见。同时,组织全校教师听王迎春老师的经典诗文诵读示范课。课后,各年级语文教师就经典诗文的教学展开了热烈的讨论。有的教师还写了相关的经验小结。

5、多种多样的奖励。为做好《小学生经典诗文诵读》课程的开展工作,学校每学期末对各班在经典诵读方面表现突出、成绩优秀的同学、班级给予奖励。

在《经典诗文诵读》地方课程开展以来,师生齐参与、同分享,不断激发着学生的诵读热情。

三、“采得百花成蜜后,为谁辛苦为谁甜”——经典诵读魅力无穷。

《小学生经典诗文诵读》课程开展以来,有付出有收获,有精彩有感动。作为课程开展的主人,无论教师,还是学生,都从中收获了一份属于自己的快乐。

1、以文育德,塑造人格美。

经典诗文中蕴含着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将“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的思想艺术化,以诗词曲赋的形式记载下来,其本身就包含着深刻的思想内涵和道德教育内容。通过诵读,让学生在了解、比较、品析、参悟和创造的活动中,受到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感染与熏陶,从而形成善的心性,雅的情趣和美的人品。

2、以文启智,渗透智慧美。

经典诗文是古代圣贤思想与智慧的结晶,蕴藏着丰富的精神与智慧的能量。大量的诵读和积累能够训练小学生的思维能力、记忆能力、表达能力、想象能力和创新精神。同时诗歌语言都是经过锤炼的艺术语言,是学生学习语言的好材料。因此,孩子们在诵读中不仅能够开阔视野,增长知识,积淀人文素养,还能发展智力,陶冶情操。

3、以文品美,感悟艺术美。

文学教育是一种美育,文学教育应当给人以丰富的心灵体验,通过文学的陶冶,铸成审美的心灵。脍炙人口的诗词名篇,蕴涵着丰富美学价值,有着特殊的审美功能。吟诵诗词名篇,体味作品中反映的生活美、自然美、情感美、艺术美、语言美,在优美的诗歌意境的感染熏陶下,受到美的教育,从而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审美情趣。

4、以文怡情,促进和谐美。

优秀的诗文作品,往往包含着丰富多彩的感情、博大精深的思想,深邃幽香的意境,精致优美的语言,无不以其抒情的美、技巧的美来感染人,以其丰富的意象和美妙的意境,对人的性情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对人的精神领域进行净化、延伸和升华。读之则朗朗上口,诵之则心领神会,吟之则意气飞扬。在诵读中生命的能量在无比的欢愉中得到释放,心灵在自由而舒展的意境中获得怡心的体验和感受。

四、“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让经典扮亮孩子美丽人生。

《经典诗文诵读》课程开展以来,我们虽然做了很多的工作,但仍有不足,放眼未来,我们还将做好以下工作:

1、开设“经典诗文之声”校园小广播,利用课间时间,播放与经典诗文诵读的相关节目。

2、增加诗文诵读时间。利用课后、节假日等时间,鼓励学生多读多诵。

3、让经典诗文工作与学科结合,与班级工作结合,制定相关制度,促进经典诗文诵读课程的开展。

4、开展更多的经典诗文诵读活动,进一步激发学生对经典诗文诵读的兴趣。

诵读诗文,传承经典,这是一个永不停息的工程。我们要有“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的理念,“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的心胸,“要留清白在人间”的高洁,“吾将上下而求索”的探索精神……中华民族精神的血液将在一代新人的身上流淌。

今朝让诗韵香溢校园,明日看经典润泽人生!

——西湾堡中心学校。

2012年11月。

经典诵读汇报材料

青龙第二实验小学2011年8月迁入新址,现位于青龙县城中西部(原满族中学),占地面积15亩,建筑面积6335平方米。现有33个教学班,教师100人,学生1874人。新二小以“倡导负责任教育,培养真善美人才”为办学理念,开设了以“善文化”为核心的经典诵读校本课程,传承经典,浸润人生,促进师生道德水平的提升,为师生的个性化发展提供平台。现就我校的一些做法向各位领导汇报如下:

一.精心谋划,确保经典诵读工程有序开展。

我校学生由原一小分流、原二小以及进城务工子女三部分构成,由于他们的家庭环境、教育层次、自身素质存在较大差异,如何从根本上提高他们的思想道德水平,让他们和谐、融洽地相处是摆在我校教育管理的一个重大课题,诵读经典美文、汲取国学营养无疑是解决这一难题的有效途径。所以,2011年9月开学伊始,我校就成立了以校长为组长、业务副校长为副组长,教学处、政教处、少先队、各学科教研组长为成员的活动领导小组。教学处重点负责课程组织和开设,政教处负责活动落实,重点从以下五个方面进行推进:

1.保障时间。

将经典诵读确定为我校的校本课程,每周一节,纳入课表。利用“晨读.午诵.暮省”,诵读、内化、吸收,周二至周五晨读20分钟,每日午诵10分钟,每天晚上亲子共读20分钟。中午晚上放学,学生排着队伍,边走边诵读国学经典,让朗朗经典通过孩子飞入寻常百姓家,带动家庭,感动社会。大课间活动,让孩子们将经典贯穿于各种活动,或跳皮筋、或武术、或拍手谣、或跳绳,在轻松快乐中学习经典。

2.加强师资。

一是积极推进教师读书工程。要求教师读好四类书:读经典名著,增文化底蕴;读理论专著,强教学实践;读儿童文学,悟童心童真;读报纸杂志,解世事风情。提高教师国学修养,增强教师的岗位职责意识和服务育人意识。

二是深入开展经典诵读教学研究。结合我校实际确立了校本课题《如何运用电子白板实现快乐诵读》,提出了经典诵读课的三层目标“字正腔圆,知读音;手舞足蹈,读韵律;三读成诵,知其意。”要求每位经典诵读教师每学期上一节经典诵读公开课,探索总结出“112”经典诵读课教学模式,即:“每节课用10分钟复习检查、激趣引入;用10分钟读准正音,粗解文意,用20分钟生生互动,快乐诵读”,此举切实提高了经典诵读课的教学质量。

3.布臵环境。

播会传送出经典之声,一篇篇经典之作伴随着高雅的古筝声,听起来别有一番韵味。在一次次的耳濡目染之后,学生的性情得到了陶冶。

4.编制教材。

为了确保学生有书可读,减轻学生家庭负担。成立校长亲自督办、主管主任负责、语文教师参与的教材编写团队。完成后免费提供给学生。我校校本教材定为《上善若水》,包括五个部分:经典诵读必读篇目、青龙二小善字歌、善字成语、善字名言和善德故事。善字歌,三字一句,朗朗上口,教会学生学习,习得礼仪。善字成语,浓缩经典,启迪智慧。善字名言,语短情长,让学生学习为人处世之方。善德故事,娓娓道来,情韵悠长。编辑这本经典诵读校本教材,我们意在唤起善念,唤醒良知,带着感恩的心,做个有根的人。

5.搭建平台。

开展“经典故事伴我成长”、“国学经典诵读大赛”、“书香家庭评选”等活动激发学生的诵读热情。充分利用班班通的优势,下载拷贝音频视频资源,让学生读有文字,听有声音,看有画面,真正与经典同行,与大师对话。在不知不觉中,理解国学经典的深刻涵义。各班根据安排情况,开展了自由读、表演读、个别读、配乐读等不同形式的诵读,实现熟读成诵。在一次次的诵读中,在一遍遍的聆听中,在一幅幅的书画中,在一场场的交流中,我们的学生对经典的认识在提高、深化。经典之魂,正在深入我们学生的心中,在不久的将来,我们的学生必将成为谦谦君子。

二.探索创新,扎实推进经典诵读进程1.与学科教学相结合。

(1)与语文学科结合。让经典诵读与识字、阅读、表达相伴而行,并最大限度地融合到语文教学之中,作为语文教学的补充、拓展和延伸,实现语文教学与经典诵读的良性互动。如在识字中积累成语;在阅读中品读经典;在习作中引用经典名句等。

(2)与品德学科结合。在学生诵读经典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联系现实生活,谈感受,使国学经典走进学生心灵,化做实际行动。

(3)与音体美学科结合。在美术教学中进行诗配画;音乐教学中配乐吟唱古诗文或舞蹈;体育教学中将古诗文诵读融入跳绳、踢毽子等活动中。我们看到音乐课上孩子们或给经典的古诗配上节奏,即兴说唱,或在优美的音乐声中吟唱、舞蹈;美术课上,孩子们常常以诗为内容,争相描绘诗中的意境。

(4)与校本选修课相结合。学校开发的剪纸、书法、电脑绘画、朗诵等校本课程给学生提供了多角度、多方位的展示空间,将国学经典用自己的特长予以表达,既提高了学生的创新思维,又让学生体验到了国学经典的巨大魅力。

2.与常规管理相结合。

实行经典诵读领导包年级制度,每天对各班的经典诵读课以及晨读、午诵、路队诵读等活动进行检查,对于存在的问题及时进行纠正,确保诵读活动的持续开展。今年四月份将开展以经典诵读为主题的校园读书节,将成为展示师生诵读成果、推进经典诵读活动的主战场。

3.与校园活动相结合。

国旗下讲话、红领巾广播站、校刊校报、经典诵读比赛,为学生搭建了展示的舞台,定期开展评选“国学班级”、“国学名师”、“国学小博士”评选活动,所有活动都有评比,获奖学生都下发喜报或证书,让学生获得了更多享受成功的机会,让学生体会到诵读国学经典的快乐。

4.与家庭教育相结合。

开展“亲子共读国学经典”活动,将家庭引入到热爱图书、享受阅读、热爱母语、享受经典的行列中来,开展“书香家庭”的推荐、评比与表彰活动,发挥家长的作用,使其成为书香社会行动的有力的支持者、宣传者、参与者和建设者。

通过精心布臵经典诵读校园文化,认真组织经典诵读展示活动,扎实开展经典诵读教学研究,积极推动亲子共读国学经典,学生的文明习惯不断养成,教师之间的互助意识不断增强,校园经典诵读的氛围越来越浓,学校的文化品位不断提升,开始影响着社区家庭成员的国学素养,学校的办学思想得到了各级领导、社会及家长的一致认可。

经典诵读是一项灵魂工程,难在坚持,贵在扎实。“信是明年春再来,应有香更浓”——展望未来,我们满怀信心。我们将按照上级要求,坚持不懈,积极推进,将经典诵读与师生的行为品质结合起来,我们坚信,经典诵读活动必将助推我校各项工作更好地开展。

经典诵读汇报材料定稿

尊敬的各位领导:

大家上午好!

中华古诗文是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瑰宝,诵读古诗文对于提升人的境界,丰富人的内涵、开阔人的胸襟、净化人的灵魂,启迪人的智慧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开展经典诗文诵读影响深远,这项活动对于进一步加强学生爱国主义和中华优秀文化传统教育,陶冶情操,培养审美能力,全面提高学生素质,改进学生语文教育和思想品德教育,具有深远的意义。是学校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推进校园精神文明建设的最好的资源。我校从2009年初开展了国学经典诵读活动,提出了“读千古美文、做阳光少年”的活动口号,这项活动以其深厚的内涵,活泼的形式,独特的魅力,春雨般无声地滋润着孩子们的心灵,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将两年来的工作汇报如下:

一、我们的做法。

近年来,我校迎着国学经典诵读的春风,积极探索特色化办学和实施素质教育有效途径,走内涵发展之路,努力构建书香校园,为孩子终身发展,奠定人文底色。我们的做法是:

(一)“五条途径”组织学习。

为了让学生能在浓郁的校园文化环境中潜移默化地感受经典诗文的魅力,受到潜移默化的性情熏陶和感染,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学诗的热情,采取了“看”、“读”、“抄”、“讲”、“赛”这五条途径。

看,即通过学校外部文化环境的布置、班级文化的建设、学校红领巾广播站的宣传等多种形式,让学生随处可欣赏到古诗文佳作佳句,使学生在有意、无意之中将古诗文记住。

读,每天利用晨读10分钟、午读10分钟,让学生自由诵读古诗文,值班语文教师指导学生进行有感情的朗读古诗文。

抄,让学生做经典诵读小卡片、办经典诵读主题手抄报,结合县教育局“晨读一语、日行一善、周明一理、月养一习”主题活动,建立了学生《善行日记》。

讲,开展以围绕“经典诵读”为主题的队会或班会,让学生在背诵古诗文的基础上,讲解诗文的大意和所描绘的形象,讲诵读诗文的感受、心得和体会,讲诗文的意境、情感和韵律。

赛,组织开展以经典诵读为主题的诗文活动节目表演,以及经典诵读知识竞赛。让学生在“赛”中体会经典诵读的乐趣。

(二)“四个结合”彰显特色。

1、与特色办学和校园文化建设结合“书香校园”是我校两年来极力打造的特色办学理念,本着这一主题,我们坚持以经典诵读为抓手,以提高学生人文素养为目的,开展了手抄小报评比、班级文化建设评比、经典诵读节目汇演等多种形式的诵读活动。为了配合经典诵读的宣传和氛围营造,我校橱窗、班级板报都开辟了古诗文欣赏专栏,在学校外部墙壁建立特色文化墙,让走进校园的每个人都能感受到独特而浓郁的传统文化为特色的校园文化氛围。

2、坚持与读、评相结合以诵读中华古诗文为重要内容的营造书香校园是我们的重中之。

重,两年来,我们先后开展了“书香班级”评比,古诗文“经典诵读”活动评比等,既丰富了活动形式,又活跃了校园文化。

3、坚持与思想道德建设相结合诗的道德教化功能早已为人们所认识。当前我们对青少年的思想道德教育的一个重要内容就是要教育学生做个有理想追求的人,一个高尚的人,也就是要把青少年培养成有民族自豪感,有诗意的人。诵读古诗文的过程就是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思想教育、道德熏陶和人格塑造的过程。我校把诵读古诗文作为让学生明理的重要手段。

(三)抓实措施深化巩固。

为了让学生对中华经典诗文的学习能得到深化和巩固,形成全校诵读诗文热潮的持续和长效。学校还制定了一项措施促进诵读活动的深化巩固。

其一,学校在资金十分困难的情况下,抽出专项资金,为学生印制了经典诵读读本,做到了学生人手一册。

其二,各班级建立“善行日记”。让每位学生记录自己的诵读内容,以及经典诵读活动对自己潜移默化的作用。

其三,学校进行专项检查,对各班级的诗文诵读活动情况予以督促、评估。

其三,成立古诗文诵读领导小组,定期了解活动开展的情况,解决诵读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和困难,及时总结诵读活动好的做法,并在全校进行推广。

二、我们的成绩。

1、学生人人学会吟咏古诗,培养了孩子们学诗,学习民族传统文化的兴趣。

力进一步增强,作文下笔轻松,语气流畅,古诗文用得恰到好处,妙笔之处不胜枚举。

3、让学生充分体会到了参与学习的兴趣与成功的喜悦,优化了孩子们的心理素质。在这些强调全员参与,不设门槛的活动中,不论是优生还是后进生都一样获得成功的喜悦,树立了学习的信心,展示了自我的风采。

以“晨读一语”,全员参与的为经典诵读活动打下坚实的基础;用灵活多样的形式促进学生学诗的热情,拓展活动的内涵,陶冶学生的情操;而明确的语文和思品教育则牢牢地把握活动的方向,使之不流于形式;用成果展示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快乐。

以上是我校在大力开展古诗文诵读实践中总结出来的,行之有效的经验和体会。当然,这一切都是表面层次上的成果。在无声的滋润与熏染中更为重要和深远的影响,是那绵延五千年的中华民族人文精神的种子,被播撒在幼小的心灵之中,脍灸人口的名诗佳句在孩子们心中铭刻着,奠定了他们较为厚实的人文底蕴。为了弘扬优秀的文化传统,为了孩子们,我们将更加深入有效地开展诵读活动。

经典诵读汇报材料

曹东庄小学陈立春。

“书香润校园,诵读千古文”,传承华夏文明通过开展经典诵读活动,全体师生都深刻体会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这些优秀的文化经典凝聚了前贤的大智大慧,浓缩了华夏五千年的思想精粹。优秀的经典文化是历代学校教育的主要内容,也是当代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我校通过经典诵读活动,把诸多亮点进行科学的融合,引领师生精神成长,有力的推进了学校建设。使之成为一所特色鲜明的,又深厚文化底蕴的学校。

一、科学规划,谋发展。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自2009年3月启动经典诵读工程以来,我校科学规划,严格按照抚宁县教育局制定的经典诵读活动实施方案,紧紧围绕着“晨读一语,日行一善,周明一理,月养一习”的主题实践活动,和“五个结合”、“五个一”活动,全面开展了经典诵读教育活动。

我校为更好的开展经典诵读活动,把经典诵读纳入学校整体工作计划,形成学校一项常规工作,并修改了学校考核方案,把经典诵读活动进行量化纳入年度考核。通过经典诵读领导小组认真研究制定了实施方案和科学合理工作计划,有条不紊的全面开展经典诵读工作。为了能够达到高质量的阅读效果,学校划拨专项资金统一购置了教材,这样既保证了阅读的统一,又保证了诵读质量,同时还充实学校的图书馆建设。

二、浓郁氛围,促发展。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通过浓郁的校园文化环境建设,潜移默化地给学生感受到经典诗文的魅力,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参与的热情,为学生营造良好的诵读氛围。

我们在学校外墙最醒目处引用了《大学》中的名句“至知格物明德正心,至知格物明德至善”作为标语,门口两侧绘有“自强不息、厚德载物”和“博学善思”两幅画体现我校校训“厚德博学”。我校的校园文化建设,以校训“厚德博学、创新卓越”为中心:以打造国学经典文化气息为主线,院墙东面是论语经典名句,提升境界,净化心灵,启迪我们的智慧。那么西面是人生九思,提升我们的做人的品味,进行励志博学教育。教学楼主要是以爱国主义和民俗教育为主,传承了中华几千年来的传统文化。

我校教学楼后面还设有专为经典诵读活动设计的,两块双面十米的长大橱窗。橱窗的一面是先秦诸子简介、论语、百首古诗词鉴赏等经典文学内容。另一面是我校开展的各种经典活动展示情况,如“古诗配画、小小艺术家、经典美文日记”等优秀作品展示,和各种经典诵读主题活动资料等。

三、形式多样,激发展。

童国学课堂”软件创设了一系列新颖独特的“情景”,如“弟子规夏令营”、“三字经快车”、“百家姓神秘岛”、“千字文宝塔”、“博雅唐诗苑”、“玲珑宋词宫”、“论语智慧园”等,每种情景中又分别设置了快乐诵读、神奇汉字、博闻多识、动画剧场和游戏空间等学习模块。创造性地把多媒体技术引入到国学经典学习中来,使国学经典的学习过程变得形象、生动、活泼、有趣,进而有效调动广大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真正走进自我学习和自我成长的教育过程之中。我们利用课堂充分发挥该软件的实用性,在日常教学中让学生兴致勃勃的学国学经典,让知礼明行伴随学生成长。

我校针对经典诵读开展了多种综合性活动来提高学生的诵读积极性。先后开展了“古诗配画、优秀感恩信评比、优秀诵读读后感活动、我是诵读小明星古诗文诵读”等活动。并结合“五个一”活动进行感恩教育开展了“我为孤寡老人送温暖”“纪念先烈”等教育活动。并每人两个笔记本,一个是自己每天的善行日记,一个是诵读的读书笔记。通过各种形式的活动有效推动了学校经典诵读活动的开展,激发了学习兴趣,提高了学生的道德修养。

四、结合经典,创发展。

沾衣欲湿杏花雨、吃面不寒杨柳风,我校不仅单一的进行经典诵读活动,而且还和课堂教学进行紧密的结合。我们把经典诵读设为我校校本课程的必修课,选修课程《布贴画》更是校本课程与经典的有机结合,取得了丰硕的成果,现有“五十六民族系列、成语系列、二十四孝系列、寓言故事系列”等一百多幅优美作品。

同时我们在音乐课中,积极渗透经典诵读,我校自行创作表演的“国学滋润我成长”团体快板,采用说唱形式,传颂经典故事,并积极学习谷建芬的“新学堂”歌。在“阳光大课间”中我们集体唱经典,诵经典,有效的把经典融入到了体育活动中去。在语文可中进行千古美文的朗读活动。信息技术用经典诗文为内容让学生制作幻灯片。,如“大漠孤烟”“飞流直下三千尺”等形象生动的表现出塞外荒漠的孤寂无垠和庐山瀑布的雄壮奔放。

雅言传承文明,经典浸润人生。小学生正是学习古典,践行实践的黄金阶段,我们要充分利用这一良好时机,藉由先哲的风范,熏习我们的子弟,引用圣贤的智慧,教导淳朴的儿童。我们坚信,有各级领导的关心支持,有我校全体师生的不懈努力,我们一定会让每一个学生都成为经典文明的守望者。

经典诗文诵读汇报材料

诵读指结合作品的内容读出其中的情绪、情感、精神、气韵和节奏的有声朗读,是一种有文化的朗读。

“诵”。《说文解字》:“诵,讽也。从言,甬声。”“讽,诵也。从言,风声。”段玉裁:“倍文曰讽,以声节之曰诵。倍同背,谓不开读也。诵则非直背文,又为吟咏以声节之。”对“吟”的解释,《说文》谓之:“吟,呻也。从口,今声。”而对“呻”的解释则是:“呻,吟也。从口,申声。”段玉裁注:“按呻者,吟之舒;吟者,呻之急。浑言则不别也。”“呻吟”联用有“诵读”之义,《庄子·列御冠》:“郑人缓也,呻吟裘之地,只三年而缓为儒。”可见“吟”的急促声音活动,与“呻”的舒缓声音活动的配合,可以形成“诵读”“缓急”的情态。所谓“吟咏”,实际上是一种情感的抒发。《诗·周南·关睢序》):“吟咏情性,以风其上。”孔颖达疏:“动声曰吟,长言曰咏。作诗必歌故言吟咏情性也。”“长言”,是汉代注家譬况字音的用语,意思是发音舒缓,为字调中的舒调,可理解为曼声长吟。由此可见,“诵”,是一种有情态,而又寓情于声、以声传情的表达方式。

“读”。《说文》解释为“籀书也”,段注解释为“抽绎其义,蕴至于无穷,是之谓读。”进而他又解释:“讽,诵亦可云读,而读之义不止于讽、诵。讽诵止得其文辞,读乃得其义蕴。”可见“读”不仅包括“诵”,它还特别侧重于内容的理解。

诗歌是通过精炼、生动、富有音乐美的语言来创造鲜明独特的形象,构成优美而深远的意境,能够高度集中概括地反映社会生活,抒发作者思想感情,表达作者理想愿望的文学体裁。诗歌是我国传统文化中的一颗璀璨的明珠,融“音乐美”、“建筑美”、“图画美”为一体。

诗歌,是最适合朗诵的作品。因为,诗歌节奏规整,本身就具备音乐性;诗歌又押韵,朗朗上口,‘特别是古代诗歌还讲究平仄,使字音在长短方面交错出现,体现了统一之中有变化。所以在古时候诗都是可以唱的。诗和歌本来就是一回事。我国古代的文章从总体上来看是具有诗化倾向的,对于声韵一贯重视。

《毛诗序》:“诗者,志之所之也。在心为志,发言为诗。情动于中而形于言,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故咏歌之,咏歌之不足,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

一、诗文诵读的价值诵读唤醒童真。

口语是儿童语言的发祥地。这是一个充满诗意、令每个成长的孩子心灵震颤的声音世界。起初这种清朗而源始的声音可能来自不识字的乡下老奶奶哼唱的歌谣。它有巫术般的魔力,紧紧抓住孩提稚嫩的心灵,令他沉醉在语言的狂欢和幸福里。

耿占春:“语言奇异的力量,最初不是从别处,也不是从诗歌和文学,而是从姥姥的那些数不清的歌谣里给予我的惊异。姥姥,你的那些歌谣给予我的语言的欢乐是无与伦比的。在童年的那些漫长的夜晚,我和弟弟妹妹,总是在您的这些歌谣中慢慢进入梦境。而这些话语却无异于另一个梦境。姥姥,我如今仿佛又听见您的声音了,在月光涌进房屋之时,您的话语都变成了神秘的图景:‘芝麻秆,顶花碗,/花碗破,狗拉磨,/鸡打水,猫烧锅,/老鼠上去捏窝窝„„它带给我无限的惊异:言语的力量的最初的显示。在这些童谣中,我度过了一个古老的语言的狂欢节。童谣的种子,语言下的自由,已经埋在一个孩子的心中。”(《回忆与话语之乡》)。

一、诗文诵读的价值诵读复活作品缺乏诵读的阅读与作品的对话是沉闷陌生甚至不友好的。诵读令作品所有的内容变得栩栩如生。仿佛是在与作者或作品中的任务侃侃而谈。在这种对谈中,阅读者自己不断改变着自己的精神状态,产生着共鸣。桐城派代表人物刘大櫆教人读诗文要“因声求气”:“烂熟后,我之神气即古人之神气,古人之音节都在我喉吻间,合我喉吻者,便是与古人神气音节相似处,久之自然铿锵发金石声。”

诵读丰富感受。

传统诗文声律与文章密切结合。

沈约《宋书·谢灵运传》:“夫五色相宣,八音协畅,由乎玄黄律吕,各适物宜,欲使宫羽相变,低昂互节,若前有浮声,则后须切响,一简之内,音韵尽殊;两句之中,轻重悉异。妙达此旨,始可言文。”这种情况跟汉语本身的一个字即一个音节的特征有关。因为,一个字一个音节为语言形式上的整齐性的出现提供了一个绝好的前提。而形式上的整齐所带来的声韵之美是很早就被人们注意到了的。

读而出声,始能体会到诗文的声韵之美,诗文作为审美对象的美感将大大增强。而且,一篇文章的声韵特征往往适应于文章内在的情感特征而呈现出自身的独特性,只有出声朗读,我们才能体会到其中的节奏,由节奏而把握到文中的情感与气韵。一篇文章作为一个阅读对象的内涵才有可能充分地展现出来。

一、诗文诵读的价值诵读重建生命。

在一个暴雨将至的夜晚,抛弃一切的clara令人喜出望外地出现在哥哥眼前。他们沉浸在幸福之中,可就在这时,仇家的枪口正在黑暗中寻找哥哥。帕古决定打扮成哥哥的摸样,在树林中一边走,一边讲述那个美人鱼的故事:“美人鱼来到,把帕古带走,帕古高兴得不得了。她把帕古变成鱼,带帕古到海底居住。在海底,谁也不用死谁也不用争夺什么;在海底,人人好开心,开心得笑个不停。嘿嘿,嘿嘿嘿„„”

一、诗文诵读的价值诵读重建生命。

古人评诗文多从声韵之美入手。姚鼐:“诗古文要从声音证入,不知声音,总为门外汉耳。”张裕钊《复朱莱香书》中说:“声调之事,世俗人以为至浅,不知文之精微要眇,悉寓于其中。”曾国藩对于声调也非常重视:“吾观汉魏人文有二端最不可及,一曰训诂精确,二曰声调铿锵,即以《二都赋》言,如‘开高轩以临山,列绮窗而瞰江,碧出苌弘之血,鸟生杜宇之魄,洗兵海岛,刷马江洲,数军实于桂林之苑,飨戎旅乎落星之楼’等句,音响节奏,皆后世所不及。”又论韩愈《罗池庙碑》:“此文情韵不匮,声调铿锵,乃文章第一妙境。情以生文,文亦足以生情;文以引声,声亦足以引文,循环互发,油然不能自已,庶可渐入佳境。”曾国藩教人读书特别强调对于声韵的把握。鲁迅先生在《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回忆了寿镜吾先生昔日诵书的陶醉之状,由此种情形鲁迅当年读书时必没有少诵读文章。(《尺牍与陈硕士》)。

定准基调。

基调在音乐作品中是指主要的高低长短配合成组的音,通常用以贯穿作品的全过程。诵读中的基调是根据感情而确定的气息、音色。一般说来,爱的感情是“气徐声柔”;憎的感情是“气足声硬”;悲的感情“气沉声缓”;喜的感情“气满声高”;惧的感情“气提声凝”;欲的感情“气多声放”;急的感情“气短声促”;冷的感情“气少声平”;怒的感情“气粗声重”;疑的感情“气细声粘”。

唐诗、宋词也不外乎表达喜怒哀乐之情。其中程度不同,声音的表现也不同,小喜往往声丽,如“有时三点两点雨,到处十枝九枝花”;小怒往往声愤,如“颠狂柳絮随风舞,轻薄桃花逐流水”;小哀往往声伤,如“泪流襟上血,发变镜中丝”;小乐而往往声逸,如“谁家绿酒欢连夜,何处红妆睡到明”。而大喜往往声放,如“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遍长安花”;大怒往往声躁,如“解通银汉终须曲,才出昆仑便不清”;大哀往往声惨,如“主客夜呻吟,痛人妻子心”;大乐往往声荡,如“骤然始散东城外,倏忽还逢南陌头”。

二、诗文诵读的美感岳飞《满江红》:

怒发冲冠,凭阑处、潇潇雨歇。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

岳飞《小重山》:昨夜寒蛰不住鸣。惊回千里梦,已三更。起来独自绕阶行。人悄悄,帘外月胧明。

白首为功名。旧山松竹老,阻归程。欲将心事付瑶琴。知音少,弦断有谁听?

《满江红》言词壮烈,感情豪迈,热血满腔,气贯长虹,表现了要求报仇雪恨、收复河山的雄心壮志。因此吟诵这首词无疑要声调高昂激越,声音厚实饱满,气息充实酣畅,语速中等偏快,才能表达出词人的愤怒和壮志壮怀。《小重山》壮怀受到奸佞阻挠,有志难酬,知音难觅,沉郁苦闷,整首词上片写景,下片抒怀,表现了一种凄怆、孤寂的情怀。吟诵这首词,声不能高,音比较虚,调比较平,气也无需太足,语速较缓,相比《满江红》基调要低沉得多。

基调是从作品整体的感情色彩确定的,并不排斥作品从某一个句子、某一个词的声音、气息、情绪的尺度变化。特别是篇幅较大的作品,没一个局部有可能含有相对独立的小基调,这是允许存在的,只要处理协调,不仅不会影响总的基调,反会使总基调显得更丰满,吟诵的艺术效果更突出。

a.参差。诗文的韵律音乐性首先体现在音顿的疏密、音尾的长短、音高的抑扬、音量的强弱几个方面有明显的对比,吟诵时应该有所变化。

疏密对比。五律或五绝一般是二三两分,即前两个字为一顿,后三个字为一顿,前疏后密,形成对比,产生变化。七律或七绝一般是四三分,即前面四个字为一顿,后面三个字为一顿。唐代的古体诗与汉魏六朝诗一样,五言一般也为二三两分,七言一般也为四三两分。

杜甫五律《春望》中:“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杜甫五古《望岳》中:“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白居易的七古《琵琶行》中:“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

三、上四下五的;如李煜《虞美人》中“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长短对比。吟诵如歌唱,速度偏慢,一首五律诗一共四十个字,吟诵时大约要一分钟左右。而其他文体作品的四十个字一般大约十二秒左右就可以正常诵读完了。而且每一个音节的延长时间有长有短。有的一拍,有的两拍,长长短短,有规律地变化。

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清晨入古寺,(短+长+较长+短+较长)初日照高林。(短+长+较长+短+最长)竹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万籁此俱寂,但余钟磐声。

抑扬对比。抑扬对比体现在字调平仄的配合显示的音乐性上,还体现在句调方面。句调可以从句首、句中、句尾三处来看:如果把调的高低用五等分衡量的话,即有5(高)、4(半高)、3(中)、2(半低)、1(低)几个标点。

韩愈的《早春呈水部十八员外》:

天—街——小—雨———润——如—酥———,(4433224)。

草—色——遥—看———近——却—无———。(3355221)。

最—是——一—年———春——好—处———,(2255225)。

绝—胜——烟—柳———满——皇—都———。(5533221)一般说来,从整个句调来看有以下四大类:

山峰型:即句首、句尾相对低些,句中相对高些。如“草色遥看近却无”句。

山谷型:即句首、句尾相对高些,句中相对低些。如“天街小雨润如酥”句。

山坡型:即句首高,句中、句尾较低,或句首低,句中、句尾较高。前者又称下坡型,后者又称上坡型。前者6如“绝胜杨柳满皇都”句。

山峦型:机句中有几处高低情况出现。如“最是一年春好处”句。

轻重对比。语义有主次,便有轻重之别。有语法重音、逻辑重音、修辞重音、感情重音等。古人写诗有“吟成五个字,用尽一身心”、“吟成一个字,捻断数茎糈”之说。因此我们在吟诵诗词时,对“断茎糈”的画龙点睛之笔,务必加以强调。

如毛泽东《长征》: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b.齐整。吟诵诗词在语音上凸现音顿的疏密、音尾的长短、音高的起伏、音强的轻重对比,能产生一种韵律的参差之美。然而诗词在语言上又给人一种齐整的感觉,产生一种对称的美,因此吟诵诗词应有意识地力求统一,保持完整。在吟诵某些句子时,如果顾及意义单位,就破坏了音顿节拍,两者不能统一。为了体现语音上的齐整,只要照顾到音顿节拍就可以了,不需要考虑意义单位。因为诗歌一般都是从整体上去领悟作品的意义的。应该说,只要吟诵者在意念上明确诗句的意义单位或结构单位。做到心中有数,那么既保持诗句音顿的统一性,又准确地表达诗句的原本结构意义单位,是完全可以做到的。

c.反复。诗词常常有内容和形式的循环往复,一叹三咏,使人在听觉上、心理上产生多次冲击,在情感上得到一种享受和满足。诗词中的有规律地和周期性地在同一位置上通过相同语音的反复,给听众在心里上一种期盼、等待。因此,要将诗词的韵律吟诵出来,就必须重视吟诵韵脚,应该在归音时特别到位。要读得清晰、圆润、响亮一些,在意念上前后韵脚的字和音就应该有所照应,在语音形式上来个“一咏三叹”。

杜牧的《江南春绝句》:

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淡”:是指缺少激情,言语行动不积极,没有感染力;

“散”:是指东一句、西一句,各自为阵,意脉未通,缺少内在的衔接,显得凌乱;

“断”:是指语流中不仅思想感情上出现空白,而且音节与音节之间的过度缺少滑动、缺少弹性,不像是在“水上飘”,而是像在“陆上走”,韵味不足。

情有真假之分。我们所说的情是一种真实的情。任何一种不经过客观刺激就通过外部表现传递给听众的虚假之情,只会破坏吟诵者的艺术再创造,对吟诵毫无裨益。

情有深浅之分。我们所说的情是一种深情。任何一种不经过客观强烈刺激就通过外部表现传递给听众的肤浅之情,都会在客观上冲淡诗词本身所应有的艺术魅力,影响听众对唐诗宋词的审美需求。

吟诵者所需要的是发自内心深处的情感。要想使你的吟诵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首先要在感情上打动别人。而要在感情上打动别人,就必须先自己为作品的感情所激动。法国著名雕塑家罗丹说过:“艺术就是感情。”没有感情的吟诵自然就称不上是艺术,要想使你的吟诵有一定的艺术性,就必须动真情,有深情。

三、诗文诵读的蕴藉假如我是一只鸟假如我是一只鸟。

我也应该用嘶哑的喉咙歌唱:

《去年的树》。

新美南吉(1913—1943)。

一棵树和一只鸟儿是好朋友。鸟儿站在树枝上,天天给树唱歌。树呢,天天听着鸟儿唱。

日子一天天过去,寒冷的冬天就要来到了。鸟儿必须离开树,飞到很远很远的地方去。

树对鸟儿说:“再见了,小鸟!明年春天请你回来,还唱歌给我听。”鸟儿说:“好的,我明年春天一定回来,给你唱歌。请等着我吧!”鸟儿说完,就向南方飞去了。

春天又来了。原野上、森林里的雪都融化了。鸟儿又回到这里,找她的好朋友树来了。

可是,树,不见了,只剩下树根留在那里。

“立在这儿的那棵树,到什么地方去了呀?”鸟儿问树根。树根回答:“伐木人用斧子把他砍倒,拉到山谷里去了。”鸟儿向山谷里飞去。

山谷里有个很大的工厂,锯木头的声音“沙——沙——”地响着。鸟儿落在工厂的大门上。她问大门说:“门先生,我的好朋友树在哪儿,您知道吗?”

门回答说:“树么,在厂子里给切成细条条儿,做成火柴,运到那边的村子里卖掉了。”

鸟儿向村子里飞去。

在一盏煤油灯旁,坐着个小女孩。鸟儿问女孩:“小姑娘,请告诉我,你知道火柴在哪儿吗?”小女孩回答说:“火柴已经用光了。可是,火柴点燃的火,还在这个灯里亮着。”鸟儿睁大眼睛,盯着灯火看了一会儿。接着,她就唱起去年唱过的歌给灯火听。

唱完了歌,鸟儿又对着灯火看了一会儿,就飞走了。

三、诗文诵读的蕴藉理趣墙----舒婷。

三、诗文诵读的蕴藉对岸----泰戈尔我渴望到河的对岸去。

在那边,好些船只一行儿系在竹竿上;

黄昏的时候,他们都回家了,只留下豺狼在这长满着野草的岛上哀叫。妈妈,如果你不在意,我长大的时候,要做这渡船的船夫。据说有好些古怪的池塘藏在这个高岸之后。

雨过去了,一群一群的野鹜飞到那里去。茂盛的芦苇在岸边四周生长,水鸟在那里生蛋;

竹鸡带着跳舞的尾巴,将它们细小的足印印在洁净的软泥上;黄昏的时候,长草顶着白花,邀月光在长草的波浪上浮游。妈妈,如果你不在意,我长大的时候,要做这渡船的船夫。

我要自此岸至彼岸,渡过来,渡过去,所有村中正在那儿沐浴的男孩女孩,都要诧异地望着我。

太阳升到中天,早晨变为正午了,我将跑到你那里去,说道:“妈妈,我饿了!”一天完了,影子俯伏在树底下,我便要在黄昏中回家来。我将永不像爸爸那样,离开你到城里去做事。

妈妈,如果你不在意,我长大的时候,要做这渡船的船夫。

【这首诗,我们可以对儿童进行一次关于乌托邦甚至彼岸与此岸关系的哲学启蒙吗?】。

任脚下响着沉重的铁镣,任你把皮鞭举得高高,我不需要什么自白,哪怕胸口对着带血的刺刀!人,不能低下高贵的头,只有怕死鬼才乞求“自由”;毒刑拷打算得了什么?死亡也无法叫我开口!对着死亡我放声大笑,魔鬼的宫殿在笑声中动摇;这就是我——一个共产党员的自白,高唱凯歌埋葬蒋家王朝。

谁不愿意,有一个柔软的晚上柔软得像一片湖。

萤火虫和星星在睡莲丛中游动谁不喜欢春天,鸟落满枝头像星星落满天空。

闪闪烁烁的声音从远方飘来一团团白丁香朦朦胧胧。

瓦尔登湖----梭罗这不是我的梦,用于装饰一行诗;我不能更接近上帝和天堂甚于我之生活在瓦尔登。我是它的圆石岸,瓢拂而过的风;在我掌中的一握,是它的水,它的沙,而它的最深邃僻隐处高高躺在我的思想中。

三、诗文诵读的蕴藉秋天的怀念----史铁生。

双腿瘫痪后,我的脾气变得暴发怒无常。望着望着天上北归的雁阵,我会突然把面前的玻璃砸碎;听着收音机里甜美的歌声,我会猛地把手边的东西摔向四周的墙壁。这时,母亲就悄悄地躲出去,在我看不见的地方偷偷地注意着我的动静。当一切恢复沉寂,她又悄悄地进来,眼圈红红地看着我。“听说北海的花儿都开了,我推着你去走走。”她总是这么说。母亲喜欢花,可自从我的腿瘫痪后,她侍养的那些花都死了。“不,我不去!”我狠命地捶打这两条可恨的腿,喊着:“我活着有什么劲!”母亲扑过来抓住我的手,忍住哭声说:“咱娘儿俩在一块儿,好好儿活,好好儿活„„”

我却一直都不知道,她的病已经到了那步田地。后来妹妹告诉我,她的肝常常疼得她整宿整宿翻来覆去地睡不了觉。

那天我又独自坐在屋里,看着窗外的树叶“刷刷拉拉”地飘落。母亲进来了,挡在窗前:“北海的菊花开了,我推着你去看看吧。”她憔悴的脸现出央求般的神色。“什么时候?”

“你要是愿意,就明天。”她说。我的回答已经让她喜出望外了:“好吧,就明天。”我说。她高兴得一会儿坐下,一会儿站起:“那就赶紧准备。”“哎呀,烦不烦?几步路,有什么好准备的!”她也笑了,坐在我身边,絮絮叨叨地说着:“看完菊花,咱们就去‘仿膳’,你小时候最爱吃那儿的豌豆黄儿。还记得那回我带你去北海吗?你偏说那杨树花是毛毛虫,跑着,一脚踩扁一个„„”她忽然不说了。对于“跑”和“踩”一类的字眼儿,她比我还敏感。她又悄悄地出去了。

她出去了,就再也没回来。邻居们把她抬上车时,她还在大口大口地吐着鲜血。我没想到她已经病成这样。看着三轮车远去也绝没有想到那竟是诀别。

邻居的小伙子背着我去看她的时候,她正艰难地呼吸着。别人告诉我,她昏迷前的最后一句话是:“我那个生病的儿子,还有那个未成年的女儿„„”

“我努力做到,使一个词对儿童来说,不仅仅是一样东西、对象或现象的标志,而是使它带有情感的色彩--带有它芬芳的香气和丰富多彩的色调。重要的是,要使儿童倾听美妙的旋律一样倾听词,使词的美和这个词所反映的那一部分世界的美,能够激起儿童对于表达人类语言的乐声的那些小图画--即字面的兴趣。当儿童还没有感到词的芳香,没有看见词的绚丽多彩的色调的时候,是不应当开始识字教学的;如果教师一定要这样做,那他就注定要使儿童走上一条艰难的道路。(儿童最终将能克服这些困难,但要付出多么大的代价啊!)”

——苏霍姆林斯基。

课堂模式:在吟哦中体验语言的欢乐。

诗歌诵读的课堂模式是借助反复的诵读并辅之以其他方式,将诗意、诗韵、诗品、诗理、诗趣等结合起来的有机过程。在这一过程中,诵读的样式,如朗诵、吟诵、背诵,默诵等,也在不断深化和相互作用。朗诵是运用富有感情色彩的有声语言转换作品的文字语言的阅读方法。吟诵是指一种用唱歌似的音调来诵读作品,从而感受作品的思想内容和韵味情调的阅读方法。吟诵有两种方式:一种是按照一定的曲调去唱,这类吟诵又叫吟唱,吟咏、吟哦,吟讽;另一种诵读成分较多,曲调感不很强,但听起来琅琅上口,连贯流畅,这类吟诵又叫吟读,朗吟,讽诵。前一类吟诵适用于读律诗、绝句、词、赋等抒情性强的古典文学作品,后一类适用于读长篇歌行诗、古代散文中叙事性强的文学作品。背诵是指用反复诵读的方式达到准确记忆文字材料的一种阅读方法。默诵则是指在心里默默记诵,是背诵的一种特殊类型。”

四、诗文诵读的模式公众模式:让诗歌飞越大街小巷。

上海地铁诵读英国诗歌(2006年03月29日09:20天津日报)本报讯作为今年中英文化交流项目之一的“地铁上的诗歌”将于4月12日登陆上海地铁,目前500幅中英文对照的诗歌海报已制作完成,并将在上海地铁一、二号线车厢内展示两个月。

即将亮相地铁的英国诗歌共有四首,分别是英国著名进步诗人和画家威廉·布莱克的《天真的预示》、威廉·华兹华斯的《水仙》、超现实主义诗人迈克尔·布洛克的《蝴蝶》以及2004年英国最高诗歌奖———“前进奖”得主凯瑟琳·詹米的《蓝色的船》。

据了解,英国伦敦市长肯·利文斯顿已确定4月12日至14日访问上海。此外,在12日晚的揭幕仪式上,英国方面还将为参加“让我来作英国诗”的中国获奖者颁奖。

家庭诵读渊远流长。朱熹读书法实际上就是家庭教育的一种教学方法.朱熹将“诵读”作为一种重要的学习方法。朱子阐释道:“读书必须成诵,真道学第一义。”朱子这里的“诵”把“读”的含义包括在其中了。他理解的“诵读”,其内容是“熟读精思”,步骤首先“必须成诵”:“诵数已足,而未成诵,必欲成诵。遍数未足,虽已成诵,必满遍数。”他还具体解释道:“须要读得字字响亮,不可误一字,不可少一字,不可多一字,不可倒一字,不可牵强暗记;只要是多诵数遍,自然上口,久远不忘。古人云,读书千遍,其义自见,谓熟读则不待解说,自晓其义也。余尝谓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心不在此,眼不看仔细,心眼既不专一,却只浪漫诵读,决不能记,记亦不能久也。三到之中,心到最急,心既到矣,眼口岂不到乎。”(《朱子蒙童须知·读书写文字》)。后来,真德秀所撰的《家塾常仪》中有一《诵读》规范,明确规定“句句字字分明,每句终字重读则句完,不可添增虚声,使句读不明。遍数未足而已成诵,必足遍数;遍数已足而未成诵,必加数成诵。”明代屠羲英《童子礼·读书》中规定,“须细记遍数熟读,如遍数已足,而未成诵,必欲成诵,其遍数未足,虽已成诵,必满遍数,方止。”清代张履祥在《初学备忘》中指出,读书“先令成诵,而徐以涵泳其意味,休之于心。”清代学者张岱在叙述自己的学习时,对诵读的描述是“正襟危坐,朗诵白文数十余过,其意忽然有省。”

奥马尔·海亚姆:树荫下放着一卷诗章,一瓶葡萄美酒,一点干粮,有你在这荒原中傍我欢歌——荒原呀,啊,便是天堂!(《鲁拜集》)。

经典诗文诵读汇报材料

我国是一个有着五千年灿烂文化的文明古国。在这五千年的文明史中,古诗文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精髓,是中华民族人文精神的结晶。经典诗文不仅内涵丰富,意境高远,而且语言凝练,蕴含着深刻的哲理。解读传承经典诗文,也就意味着解读和传承中华民族的精神和品格;把这些语言文化的精髓传递给我们的孩子,也就意味着在孩子心灵的田园里播下了一粒粒传统文化的种子,让我们的孩子拥有了中国灵魂、拥有了民族品格。而从现状看,我们的民族文化却在失落!从农村学生来看,学生对我国传统文化知之甚少。具体表现在:学生的文明礼仪差,学习态度不端正„„而《语文课程标准》也提出了“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富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的要求,把语文素养和人文内涵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而要充分体现、落实这一目标,阅读经典无疑是最现实的选择。由此可以看出语文教学与经典古诗文诵读进行有机的融合,已成为必然。鉴于以上认识,我开展《诵读经典诗文,提高学生语文素养》课题研究。

引导学生进行中华经典诗文的诵读,创设浓郁的阅读氛围,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发展学生个性,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使学生终身受益。研究内容如下:

1、有选择性地引导学生诵读《小学生必背古诗词80首》、《增广贤文》、《唐诗宋词》、《现当代的优秀诗文》、《论语》等。

2、精心筛选,编写诵读经典文集。主要是《增广贤文》、《论语》《唐诗宋词》、《现当代的优秀诗文》等。

3、诵读经典与学科教学相结合,探索引导学生诵读经典诗词,传承民族文化,提高语文素养的策略。构建经典诗文阅读模式。

两年来,学生在大量背诵古诗文中,实现量的积累,充分汲取古诗文的精华,得到古文化的滋润,陶冶他们的性灵,开阔心胸,端正品行,塑造健康的人格,提高了学生的语文素养。教师的文化底蕴也得到提升。

1、通过诵读经典诗文,使学生性情开朗,自信乐观,同学之间、师生之间人际关系明显改善。有助于陶冶学生的情操,培养学生积极、健康、向上的精神。

2、在诵读中,让学生展开联想和想象,体味诗文的语言,培养学生的语感能力,得到语言、文化的积累,提高语文素养。

3、通过“诵读经典诗文”的研究,教师在与学生的一道诵读中也同时受到了人文的熏陶和厚实了自己的文化底蕴。同时编写诵读经典文集,构建小学经典诗文诵读阅读模式,让小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日积月累,能轻松自如地学习和初步运用经典诗文。

1、本课题属研究范畴,以行动研究为主,辅之调查法、文献法、经验总结法、个案研究法等。

(1)调查研究法。通过问卷调查、座谈等方式,全面了解我班学生语文素养的现状,收集。

学生及家长对中华传统经典诵读和语文素养培养的意见和建议,对调查数据进行统计分析,以确定课题实验所采取的有针对性的措施。

(2)文献研究法。广泛搜集和查阅文献资料,吸收全国其它学校在文化经典诵读方面的宝贵经验和研究成果。通过整理、筛选,为课题研究提供科学的论证资料和研究方法,以及可资借鉴的优秀经验。通过文献研究开阔研究思路。使本课题的研究与实践有更高的起点。

(3)行动研究法。针对课题研究不断提出改革意见或方案,并付之于行动,在教学实践基础上验证、修正教学行为充实或修正方案,提出新的具体目标,以提高研究的价值。通过一系列课内外语文的实践活动,寻求语文与弘扬古诗文文化之间联系的桥梁,研究一条适合新形势下语文教学的途径。

(4)经验总结法。及时总结课题研究的经验,对在实践中搜集的材料全面完整地进行归纳、提炼,进行分析,得出能揭示教育现象的本质和规律,确定具有普遍意义和推广价值的方法。

(5)个案研究法。通过实践探索与研究,不断总结学生在经典诵读活动中语文、人文素质提高的典型案例,进行不断的反思、验证,以利于进一步的推广应用。

本课题实施周期为两年(2008﹒8——2010.6),为保证课题积极、稳妥的实施,具体的实施时段如下:

(3)、围绕“经典诗文知多少”设计问卷调查及进行数据分析,调查研究对象,收集原始材料。

(2)、举行课题研究展示课,以丰富多彩的活动为载体,对课题全面实施研究,总结摸索具有本班特色的“诵读”模式和方法。

在我校“积累诵读”的校本课程中对经典诗文诵读有了明确的了解,认识到开展诵读经典文不但可以提高教师和学生的语文素养,还可以进一步深化语文课程改革,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我利用课余时间学习课题研究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诵读的基本要则、主要内容和所达目标等相关资料,深入领会课程改革思想,提高科研理论水平,转变教师原有的观念,使我明确了“诵读经典诗文,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重要作用和今后研究课题的方向。

结合学生的认知特点,我采取分时段进行,按照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顺序安排诵读内容。第一时段,积累学生容易走近的“古诗足迹”,在这期间,我指导学生诵读经典诗文的方法是:诵读为主,体会悟情为辅,激发学生的兴趣。如:《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滁州西涧》、《泊船瓜洲》、《惠崇春江晚景》、《淮中晚泊犊头》、《鸟鸣涧》等;第二时段诵读精美诗文,这期间,对学生要求要高一些,既要做到体会诗意,又要用朗读的形式表达情感。如:《妈妈》、《会飞的蒲公英》、《天上的街市》、《中华少年》、《我爱我家》等;第三时段与圣人对话,侧重学生的文明礼仪、做人、明理等方面德育渗透。如:《增广贤文》、《论语》。这样做的目的不仅仅是让学生记住名篇佳作,更重要的是让学生明白一个道理,养成一种品质,学会一种本领。针对学生背诵感到枯燥,兴趣不浓的现象,我从背诵中找规律,先从简单的开始,从琅琅上口开始,先领诵,再齐诵,然后全班反复背诵,收到了明显的效果。同时在与学生的一道诵读中也同时受到了人文的熏陶,厚实了自己的文化底蕴。

为了提高学生诵读经典诗文的兴趣,班级教室环境体现班级特色,重在展示学生阅读经典诗文的活动成果,内容可以是诗画、名言佳句、诗文、书法、读后感、手抄报等,深厚的诵读氛围,调动学生诵读经典诗文的积极性。用诗文、诗画的名言佳句装点教室墙壁等。教室里还设置了“图书角”,图书角里有童话故事、寓言、成语等各类书籍几十本,可以让学生在这浩瀚的书海里徜徉遨游,开阔眼界,增长智慧,放飞个性,享受读书的快乐。经过师生们的精心布置,营造出了浓郁的班级文化氛围,真正做到了“书香班级”飘书香。同时为减轻学生背诵古诗的负担,采取见缝插针,积少成多的诵读方法,充分利用每天课前三分钟时间,开展“课前一吟”活动,做到“读而常吟之”,“学而时习之”。每周一节校本课程,进行经典吟诵、演讲,分组背、个别背、接龙背、默背„„等经典学习游戏活动。建立学生的诵读档案,积累好实验的一系列过程资料。在家庭开展“亲子共读”活动,充分发挥社会、家长的作用,使其成为学校读书活动的支持者、宣传者和参与者。通过家长会活动,要求家长将每周周日利用一小时的时间定为“读书时间”,和孩子共同阅读,共同提高,营造家庭读书氛围。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指出:语文教学要使学生“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吸取民族文化智慧”。因此,在语文教学中,我运用现代化的教育理念,将中华经典诗文融入其中,设计生动的诵读课堂,切实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文化底蕴和语文能力。

“语文水平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这不仅反映了学习的方法,还反映了学习内容的广泛性。根据这一指导思想,在古诗教学中,我以开放为理念,以学生为主体,以多媒体为手段,充分开发和利用中华经典诗文,为学生提供更广阔的学习空间,为小学语文古诗教学注入新的活力。在古诗教学中,我初步形成了“三步”式的教学模式。第一步:激趣导入,背诵课外古诗。第二步:巧用媒体,主动学习新课。(即:采取演、唱等方式)第三步:古诗拓展,再现创新。

通过诵、背、书、唱、演、画等多种形式把活动做细做实,营造良好的诵读氛围,让学生充分感受到诵读的乐趣和魅力。

1、“六一诵读经典诗文”为内容的庆祝活动。“六一”联欢会上,学生表演了相声、诗歌表演唱、古诗句对对碰等等,形式多样,将平时的读书内容形象化、生活化、情景化,让师生用心灵去感悟经典、美文的魅力。

2、结合课题研究内容,进行了手抄报评比、习作评比,获奖的同学颁发奖状,贴在班级“快乐之星”一栏中,营造出了浓郁的班级文化氛围,真正做到了“书香班级”飘书香。

3、我班开展周日一小时亲子诵经活动,形成以“学校领读为主体,家庭助读为辅助,社会力量为推动”的三结合模式。家长进行月评价,及时了解学生在家的情况,为传承经典文化发挥了不可估量的作用。、充分利用“课前三分钟”开展“课前一吟”活动。让学生诵读经典,并做好学生的考核工作。每周一节的阅读课,进行经典吟诵、演讲,分组背、个别背、接龙背、默背„„等经典学习游戏活动。

5、利用黑板报、手抄报等多种媒体,展示经典佳句,营造诵读的氛围,使学生走进经典,耳濡目染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陶冶情操。

6、每月举行一次诵读擂台赛,评选班级“诵读大王”、“诵读能手”或“每月一星”,以此激发学生们的诵读热情。

7、指导学生撰写诵经读典的体会和感受,评选优秀诵读日记,开展一次经典诵读主题活动。

通过两年多的研究,我对经典诗文有了更深刻的认识。经典是我国民族文化、民族智慧、民族心灵的庞大载体,是我们民族生存、发展的根基。小学生通过诵读经典古诗文,必然受到民族文化的熏陶感染,为丰富一生的文化积淀打下坚实的基础,经过实践、摸索,证明古诗文的朗读背诵,对培育学生的语文素养,是一种极为有效的方法。两年来,最主要成果:

开展诵读经典文不但可以提高教师和学生的语文素养,还可以进一步深化语文课程改革,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我利用课余时间学习课题研究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诵读的基本要则、主要内容和所达目标等相关资料,深入领会课程改革思想,提高科研理论水平,转变教师原有的观念。2013年4月,我上了一堂国学示范课,得到老师们的好评。我写了一篇论文《诵读国学经典滋养学生心灵》。

为了让学生用心灵去感悟经典、美文的魅力。结合课题研究内容,在准备阶段我进行“经典诗文知多少”问卷调查、在实施阶段,充分利用“课前三分钟”开展“课前一吟”活动。让学生诵读经典,并做好学生的考核工作。每周一节的阅读课,进行经典吟诵、演讲,分组背、个别背、接龙背、默背„„等经典学习游戏活动。进行日、周、月评价,确立学生诵读档案。评选班级“诵读大王”、“诵读能手”或“每月一星”,同时利用黑板报、手抄报等多种媒体,展示经典佳句,进行了手抄报评比、习作评比,获奖的同学颁发奖状,贴在班级“快乐之星”一栏中,营造出了浓郁的班级文化氛围,真正做到了“书香班级”飘书香。在总结阶段,开展一次经典诵读主题班会活动,全校教师进行观摩,得到一致的好评,现已刻录光碟。同时在问卷调查中发现,《唐诗宋词》:70﹪--80﹪的学生能背诵;《增广贤文》:50﹪-60﹪的学生理解并能背诵;《论语》:45﹪-50﹪的学生理解并背诵。

经过两年的诵读经典课题研究,学生通过背诵经典诗文提高了学生的记忆力、注意力,提高学习阅读、写作的水平,使学生的语文素养得以提升。教师的文化底蕴得到提升。由此看来,我的课题研究是成功的。

经过两年的研究,虽然在课题研究上,取得了点滴成绩,但是还存在一些问题:

总之,“诵读经典”活动的开展始易行难,只要贵在持之以恒、坚持不懈,只要付出努力,就会有收获,经历一番寒彻骨,方有梅花扑鼻香。“诵读经典”犹如一道亮丽的风景,为学生带来了一片生机,它时时唤起学生创造的灵性,奏响学生心中诗文的琴弦,激活学生的好奇心和充满激情的美好情怀,健全学生的人格魅力,提高了学生的文化品位、审美情趣与文化底蕴。实验证明,开展诵读经典诗文活动,切实地增强了学生的语文素养。因此,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这项课题研究深化下去,继续研究诵读经典诗文更深层次的问题,将我们中华民族文化的精华一代一代地传承下去。这就是本课题研究的意义和价值所在。

锦江小学创建省级经典诵读特色学校汇报材料定

锦江小学创建于1963年,座落在美丽的麻阳锦江河西岸,占地面积15亩,建筑面积11400平方米,现有55个教学班,4000余名学生,教职工160名,教师学历达标率100%。校园整体布局合理,功能室齐全,育人环境优美,校园文化特色凸显。学校先后被评为“省基础教育先进单位”、“ 省交通安全示范学校”、“湖南省红领巾示范校”、“怀化市汉语言文字规范化示范学校”、“怀化市安全文明单位”、“麻阳县教学示范学校”。

近年来,我校以创建省级经典诵读特色学校为突破口,以“书香校园、翰墨飘香”为教育理念,大力开展经典诵读活动,营造了浓郁的校园书香氛围。经过几年来的探索与实践,我校学生毕业时都能诵读《三字经》、《弟-子规》、唐诗宋词等经典。经典诵读,已成为锦江小学一道亮丽的名片!按照评估标准我们认为已达到省级经典诵读特色学校的标准,现将我校此项工作的开展情况向您们予以汇报:

一、统一思想

成员由语文教研组、大队部、年级组组长以及各班的语文教师和语文课代表组成。

二、厘清经典

《语文课程标准》要求1—6年级学生背诵古今优秀诗文160篇(段)首,这对于创建经典诵读特色学校来说是远远不够的。我们必须要由自己的经典诵读校本教材。为此,我校组织相关专业教师编写了适合我校学生诵读的《三字经》、《弟-子规》、《唐诗宋词》等经典。主要在一至三年级开展《三字经》诵读,四至六年级开展《弟-子规》诵读。我们把《三字经》分为教育篇、礼仪篇、常识篇、典籍篇、历史篇、勤学篇等六部分;《弟-子规》分为入则孝、出则弟、谨、信、泛众、余力文学等六部分。分别将这六部分安排到三个年级的两个学期里,《唐诗宋词》要求各班语文教师根据需要选择适合本班学生诵读的诗词。各年级、班级要按照学校的要求,制定好每期本年级、班级的诵读计划。

三、宣传发动

为了让广大学生充分认识经典诵读的意义,我校利用学校广播站、校园橱窗、黑板报等大力宣传经典诵读的必要性和重大意义,利用《告学生家长书》和家长会向学生家长作活动专题介绍,达成学生、教师、家长的共识,激起共同阅读的热情,提高经典诵读的“广度”和“深度”,也让更多的人能够理解理解经典,走进经典,普及经典。

四、融入课程

语文教学是与经典诵读结合的主要学科,语文课堂是学生诵读经典的主渠道。我校语文教研组和年级组为此专门开展了经典诵读主题研讨活动。通过研讨,老师们集思广益,摸索出不少经典诵读有效方法。(1)熟读成诵法。即让学生多读,可指导学生朗朗出声地诵读,低唱慢吟地诵读,也可“不求甚解”地诵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读多了,自然成诵。(2)是联系扩充法。即将所学的经典诵读,与其题材内容、表现手法相近的其他经典联系起来诵读,以形成一个知识组块。这样既扩大了学生的知识面,而且对比诵读还强化了记忆效果,从而激起了学生读背经典的极大兴趣。(3)是想象入境法。即将诵读过程作为欣赏佳作的过程,边读边想象画面,把自己融入诗词的意境之中。我们还要求语文教师把识字教学、阅读教学和作文教学都要与我们诵读的经典进行有效的整合。

德育课程是整合的第二大渠道。《三字经》、《弟-子规》、唐诗宋词等经典都是传统文化的根。诵读这些经典,对孩子们的眼界、胸怀、志气、品格修养的提高大有帮助。伴随着经典诵读和经典文化教育的熏陶,经典诵读为我校培养谦谦君子和强化养成教育、礼仪教育,立下了汗马功劳。反之,德育课程内容又强化了经典诵读,使之更能让学生明白易懂,便于记忆。

播放,根据年级特点分类教唱。经典诗文与音乐整合,学生背得轻松愉快,将经典诗文唱出来,学生易记难忘。我们还组织音乐老师上《音乐中的古诗词》的研究课,组织美术老师上《诗配画》教学研究课。让学生在各种课程中都能感受到经典诵读的魅力。

五、开展活动

1、一日三诵

晨诵:每天早晨学生一到校立刻开始晨读,即自由诵读经典,早读铃响之后,利用10分钟时间集体诵读经典。午诵:每天中午学校广播站播放相关经典诗文及歌曲,学生可跟读、跟背、跟唱。夜诵:每天晚上回家,教师应布置学生完成相应的经典诵读内容,在家长的协助督促之下,完成诵读任务。

《锦江小学创建省级经典诵读特色学校汇报材料定》全文内容当前网页未完全显示,剩余内容请访问下一页查看。

小学诵读经典汇报演出的主持词

合:大家晚上好!

女师:“一年滴尽莲花漏”,又是一年回顾时,我们在此欢聚一堂,正所谓是“群贤毕至,少长贤集”。在这辞旧迎新之际,我们实验小学又一次在经典美文中播种理想,放飞希望。

男师:我们实验小学在《古诗词吟诵研究》的课题引领下,拓展到经典吟诵。泱泱中华,洪篇巨作,苍苍大地,文明传承。我们实验小学“经典润童年,书香溢校园”,与经典同行,与圣贤对话,我们在书香弥漫的校园里感受经典,在经典中成人成才。

女师:雅言传承文明,经典奠定人生,开展古诗词吟诵和经典诵读活动,是我们实施诗书立雅,以雅立校的主要方略,是追求教师儒雅,学生文雅,学校高雅的重要措施。

女生:浅吟低唱,百转千回,诉不尽唐诗宋词的千古风韵;诵读经典,对话圣贤,品不完诸子百家的人生智慧。

男生:当十八大刚刚拉下帷幕的时候,实现民族复兴的“中国梦”却处处飞扬。“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我们小学生是社会中最富有活力的部分,是复兴中华民族伟大事业的希望,我们是二十一世纪的主人!

女师: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新的起点,新的蓝图,新的气象,都是为了到达那不曾改变的梦想!

男生:最是书香能致远,站立在先贤的肩膀上,我们越发厚重挺拔。

女生:腹有诗书气自华,沐浴在经典的芬芳里,我们更加清雅韵致。

1.《少年中国说》(五年级组)。

女:我们是祖国的希望,我们是民族的未来。我们骄傲自豪地宣告:我们是中华少年。传承文化是我们的责任,弘扬经典是我们的义务。

男: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只要心与阳光握手,梦就会从这里起航。请欣赏五年级组吟诵的《少年中国说》。

2.《三字经》(一年级组)。

男:这是一部蒙学著作,三字一句,两字一韵,琅琅上口,家喻户晓,流传千年,有生动有趣的人物历史故事,有寓意深刻人生的道理,有说不尽道不完的内涵,却又浅显易懂……请欣赏一年级组表演的诗舞《三字经》。

3.《古诗词趣谈》(四年级组)。

女:如果说古诗词是一座文化百花园的话,那么古诗词中那句句名句就是一朵朵艳丽无比的奇葩。把一首首古诗词名句串烧起来,就是一道别具风味的文化美餐,读着一句句古诗词集锦,就是在感受经典的精髓!请欣赏四年级组表演的相声《古诗词趣谈》。

4.《荷塘月色》(学校器乐队)。

男: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

女:明月如镜,映照环宇,映照心灵,与月同歌,与荷同舞。让我们一起倾听同一轮圆月下荷塘的故事吧――请欣赏学校呦呦鹿鸣器乐队表演的《荷塘月色》。

5.《弟子规》(三年级组)。

女:千年积淀,垫高成长之躯;百代经典,点亮心灵之灯。

男:儒家思想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忠义孝悌,不可不知;仁义礼智,不能不明。请欣赏三年级组的唱读《弟子规》。

6.《明日歌》(校舞蹈队)。

男:时间对每个人来说都是公平的,它不会多给谁一分钟,也不会少给谁一分钟,就看你怎样对待时间了。

女:“水去日日流,花落日日少”“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成立事业在今日,莫待明朝悔今朝”。请欣赏学校梦之雅舞蹈队的舞蹈《明日歌》。

7.《六小儿辩日》(二年级组)。

女:古老的文化犹如一杯清茗,透过历史的尘封散出无尽的幽香;古老的文化犹如一阵清风,透过亘古的光阴扑面而来。

男:提起孔圣人,我们无不惊叹他的博学多才,在他身上更让我们佩服的应是,他那“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的谦虚谨慎,实事求是人生态度。下面请欣赏二年级组表演的情景剧《六小儿辩日》。

8.《兰亭序》(青年教师读书沙龙组)。

女:俗话说“生死有命”,司马迁说“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臧克家说“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

男:王羲之说“死生亦大矣!”王羲之把内心深厚的悲情血液,注入儒家立言不朽的传统,以深情的诗文沟通人心和历史,完成了生命在历史时间内的情感超越――请欣赏青年教师读书沙龙组吟诵的《兰亭序》。

9.《游子吟》(六年级组)。

女:在浩瀚的书山字海里有一个神圣词汇――母爱。这是一个多么温暖的词语;这是一个多么柔美的词语,这是一个多么伟大的'词语!

男:“父书空满筐,母线尚萦襦。”“向来多少泪,都染手缝衣。”请欣赏六年级组表演的情景剧《游子吟》。

10.《诗韵》(学校舞蹈队)。

女:盛唐的明月美酒,流淌出流传千古的锦句华章;

男:宋代的古笔酽墨,书写出一朝盛世的婉约风骨。

诗从盛唐来,鼓我实小情;新年到,希望来,我要上春晚。我们的节目《诗韵》冲出大旺,飞向肇庆,正步入《肇庆春晚我要上》的征途,现在我们再次欣赏《诗韵》,再请梦之雅舞蹈队表演。

11.《实小之歌》(学校合唱队)。

男:北江之滨潮涌潮涨,实小之帆,乘风启航。高雅的学校,种下我金色梦想,我要破土而出,我要拨节成长。

女:智慧人生从这里起航,七彩梦想从这里高飞。请欣赏学校诗雅合唱队演唱的《实小之歌》。

谢幕。

男师:与经典同行,传承华夏文明。

女师:与圣贤为友,启迪人生智慧。

男师合:中华经典的铿锵音韵还在我们耳边回响。

女师合:中华经典的千古风姿还在我们心头荡漾。

女生:总有一种文化源源不断,这就是优秀的中华经典;总有一种精神生生不息,这就是宝贵的民族之魂。

男生:诵读经典,让优秀的民族精神在我们血脉中流淌。

女生合:诵读经典,让民族文化锻造我们的脊梁。

男生合:读经典诗文,做少年君子。

女生合:让经典诗词丰富我们的生活,美化我们的心灵!让经典美文滋润我们的童年,浸染我们的校园。

学合:把经典诵读融入每一天,展翅高歌飞向未来!

中华经典教育工作汇报材料改

大家好!首先代表校领导班子向莅临我校检查指导工作的全体领各位领导、各位专家: 导表示热烈的欢迎,下面就我校经典教育试点工作做如下汇报:

我们培英小学是一所历史悠久的百年老校。始建于1872年,校园占地1万平方米,建筑面积7600平方米,学校现有教职工150人,学生3451人,46个教学班,设备齐全,设施完善,实现了班班使用 多媒体授课。

多年来,我校秉承德育为首,体育领先,五育并举和谐发展的理念办学,学校先后被评为“全国体育传统项目学校”“长春市教育科研先进学校”“长春市校园文化建设示范校”“长春市花园式学校”“榆树市规范化管理示范校”“教师专业发展型学校”“榆树市明星校”“窗口服务万人评活动示范窗口校”“实施新课程改革先进单位”“精神文明建设军民共建先进单位”“榆树市教育工作先进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先进校”“长春市信息技术工作先进校”“长春市经典诵读先进单位”。现经典诵读已成了我校的龙头特色。

抓项目、发声音、出形象,努力打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经典教育品牌,创办经典教育特色,现就学校前一阶段具体工作总结如下:

一、 加强领导,提高认识。

组长:张臣

副组长:黄明丽 张丽波

组员:刘洪波 徐秀丽

明确分工,一把手全面抓,主管校长具体抓,相关领导配合抓,一线教师亲自抓,通过自上而下,齐抓共管,通力合作,达到此项工作的目标和任务。

二、专家引领,培训师资

在必行,通过这次培训丰富了教师的国学知识,提高了此项工作的认识,为开展此项工作注入了动力。

针对教师只看视频,听专家讲座与我们的工作差距太大,为了消除海市蜃楼,可望而不可及的心理因素,于2011年3月,我校又聘请了我们榆树市八号镇书法专家王忠三老师来校做专题报告,为教师指点迷津,同时选派我校书法造诣颇深的客义超老师亲自任教,为师生现场指导,用身边榜样的力量鼓舞激励他们,积极进取,不懈努力。

为了提高师生诵读经典的效果,我们选派一线亲自任课的杨立志主任参加国家级、省级经典诵读培训,学习归来后,为教师做诵读报告和示范指导,不但带动了师生们的诵读经典的热情,还感受到了经典篇章的魅力,养成了诵读经典的良好习惯。现在师生诵读经典篇章已成了我们每日学习的必须。

三、 通过宣传,营造氛围

具体列举出为人子弟在家、出外、待人接物、求学应有的礼仪与规范。清中叶以后,此书最为流行,一度成为私塾的必读课本,堪称是启蒙养正,教育子弟敦伦尽分、防邪存诚、养成忠厚家风的最佳读物,也是我们校本教材的首选。中国古籍《礼记 学记》有云:“建国君民,教学为先。”教育是强国富民之本,而教育应该从儿童着手,所谓童蒙养正。古德云:“教儿婴孩,教妇初来。”人的童年少儿时期,是整个人生阶段性预备期,天真未泯,记忆力最强,最容易教导,也最需要教导,所谓“先入为主”是也。在这时接受良好的启蒙教育,对他们的一生将受用无穷。三字经说:“性相近,习相远。苟不教,性乃迁。”所以我们利用这一段黄金时期,引用圣贤的智慧,熏习我们的学生,教导禀性淳良的儿童,使孩子从小即明事理、讲道德、孝顺父母、友爱兄弟,奠定他一生为人处世基础。

《中华经典教育工作汇报材料改》全文内容当前网页未完全显示,剩余内容请访问下一页查看。

国学经典诵读材料

活动目的:1.弘扬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提高学生的文化修养和思想道德素质。2.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情感,引导学生积极参加各项活动,全面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

活动准备:1.准备幻灯片。

2、准备节目。班会活动对象:全体学生活动过程:

一、激情导入:

甲:五千年的传统文化博大精深!乙:五千年的国学底蕴深厚绵长!

甲:中国的国学,是中华民族延续文脉、沟通情意的灵犀一线!乙:中国的国学,是华夏儿女继往开来、和谐发展的文化根基!

甲:国学,以儒学为主体的中华传统文化与学术。也包括了医学、戏剧、书画、星相、数术等等。

乙:今天,我们将通过国学背后的故事,去聆听华夏五千年的心声。下面我宣布:浏阳河小学35中队“国学经典诵读,”主题班会现在开始!

二、节目开始。

甲:(领诵)“凡学之道,严师为难。师严然后道尊,道尊然后民知敬学。”乙:进行第一个环节:名人小故事。

明代著名画家唐伯虎从小就喜欢文学和画画,师从当时的著名画家沈周学画。转眼一年过去了,他画技大长,所画的画已经显现出大家风范,在附近很有名气。唐伯虎开始有点洋洋自得,觉得比起老师的画来自己也毫不逊色,从他那里再也学不到什么。于是,他借口母亲需要照顾,向老师提出想早点回去。他还拿出自己的画作请老师评点,实际上是想炫耀自己的画艺。沈周老师知道他的心思。他既没有强留唐伯虎,也没有看他的画作,只是请他到自己房间来喝酒送别。这个房间只有一扇窗户,窗外景色怡人。他们喝酒喝得脸发热,沈周老师就让唐伯虎过去开窗通风。唐伯虎朝窗户走去,可谁知那“窗”怎么开也开不了。唐伯虎问,“窗户上锁了吗?”沈周笑笑说,“你看仔细了再开。”唐伯虎揉揉眼睛,仔细一看,才发现这哪是什么窗户,而是老师挂在墙上的一幅画。老师这画画得十分逼真,以至于让唐伯虎误认作是窗户。唐伯虎一下子明白了老师的良苦用心,羞愧地对老师说,“请老师原谅我的肤浅骄傲,我愿意再跟您学习三年。”此后,唐伯虎改变了目空无人的态度,认真地领会老师的教导,终于成为一代大师。

乙:听了这个故事,请大家谈谈自己的看法……大家说得真好,下面有请杨静为我们讲讲张良的故事。

张良拜师。

张良年轻时很好学,常常到外地出游,为的是访贤求师。一天,他路过一座桥,看见桥头上坐着一位胡子全白了的老人。老人一条腿搭在另一条腿上,脚尖勾着鞋不停地晃动。张良觉得好笑,就多看了他几眼。老人见张良瞧自己,忽然一踢脚,把鞋甩到桥下面去了,然后对张良说:“喂!你去把我的鞋子捡上来!”张良听了,心里很不高兴,可再一看,老人胡子、头发都白了,又挺可怜他,就强忍住性子把鞋捡了上来,送到老人跟前。谁知那老人又把脚往前一伸说:“给我穿上!”张良还是忍住性子,替老人穿上了鞋。老人笑了笑说:“你这个小家伙还不错,我愿意教你学点儿本事。五天后的早晨,你在这儿等我。”张良连忙答应了。第五天早晨,他刚上桥,就见老人已经站在桥上了。老人生气地说:“你怎么让我老头子等你呀?这样可不行。要想学,再等五天吧!”张良求学心切,就满口答应了。又过了五天,张良一听鸡叫,就起来往桥上去,可老人又先到了。他只好认错。老人瞪了他一眼说:“你要真想学,过五天再来。”到第四天晚上,张良连觉也没睡,半夜就到桥头等着。过了一会儿,只见老人慢慢走过来了。张良迎上前去行了礼。老人很满意,对他说:“年轻人要学本事,就得这样啊!”说着,老人从怀中取出一卷兵书,递给张良说:“你好好读这部书,将来准能成就大事业。”张良接过书,刚要道谢,老人却转身走远了。凭着这种求知的热情,张良刻苦钻研兵书,后来果然成了有名的军事家。

甲:张良对老人的尊敬让我们佩服,可诚信也很重要。一诺千金的故事。

西汉初年有一个叫季布的人,他特别讲信义。只要是他答应过的事,无论有多么困难,他一定要想方设法办到。当时还流传着一句谚语:“得黄金百(斤),不如得季布一诺(得到一百两黄金,也不如得到季布的一个承诺)”。

后来,刘邦打败项羽当上了皇帝,开始搜捕项羽的部下。季布曾经是项羽的得力干将。所以刘邦下令,只要谁能将季布送到官府,就赏赐他一千两黄金。但是,季布重信义,深得人心。人们宁愿冒着被诛灭三族的危险为他提供藏身之所,也不愿意为赏赐的一千两黄金而出卖他。有个姓周的人得到了这个消息,秘密地将季布送到鲁地一户姓朱的人家。朱家很欣赏季布对朋友的信义,尽力将季布保护起来。不仅如此,他还专程到洛阳去找汝阴侯夏侯婴,请他解救季布。夏侯婴从小与刘邦很亲近,后来为刘邦建立汉王朝立下了汉马功劳。他也很欣赏季布的信义,在刘邦面前为季布说情,终于使刘邦赦免了季布。不久刘邦还任命他做了河东太守。后来人们就用“一诺千金”来形容一个人很讲信用,说话算数。

乙:听了这么多故事,我们也来放松放松心情,进行第二个环节:文学pk。请同学们趴在桌子上,聆听。

甲:进行第三个环节:中国武术。首先讲一讲一些拳种。(内家拳——少林拳法太极拳长拳——花拳短拳——掌击南拳——虎鹤双象形拳——醉拳猴拳蛇拳)。

甲:诵国学诗文,写时代华章;乙:扬历史文化,创未来辉煌!

甲:让我们以今天为起点,把国学教育铸造成龙岗的新亮点!乙:让我们以未来为指向,把学校文化建设成龙岗的新坐标!

合:同学们,让我们朝夕品味经典,做新时代的炎黄子孙!下面我宣布:国学经典诵读"主题班会到此结束。

初中国学经典诵读材料

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鹭洲。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

弃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乱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烦忧。

长风万里送秋雁,对此可以酣高楼。蓬莱文章建安骨,中间小谢又清发。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揽明月。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

茅飞渡江洒江郊,高者挂罥长林梢,下者飘转沉塘坳。

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忍能对面为盗贼。

公然抱茅入竹去,唇焦口燥呼不得。归来倚仗自叹息。

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布衾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

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

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老翁逾墙走,老妇出门看。

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听妇前致词:三男邺城戍。

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

室中更无人,惟有乳下孙。有孙母未去,出入无完裙。

老妪力虽衰,请从吏夜归,急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

夜久语声绝,如闻泣幽咽。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蓬山此去无多路, 青鸟殷勤为探看。

国学经典诵读材料

南岗中学“国学大讲堂”

负责人:肇校长。

主讲人:周莹。

教学目标:

1、通过诵读活动帮助学生了解中华传统文化经典,接受传统文化和人文精神熏陶。

2、通过“国学经典诵读”教育教给学生做人的道理,提高学生的自身修养,陶冶其性情,开启其智慧,让经典诵读为孩子的一生提供营养。

3、培养学生的读书兴趣,提升语文能力。激发学习、读书的兴趣,逐步使学生能出口成章、引经据典,提升学生的语文能力。

教学意义:

第一,在一个崇尚物利、冷落读书的时代,倡导国学经典诵读,这是一种高贵。国学经典诵读活动显示出高远的文化眼光和对国家文化教育的责任心,所以,我说这是一种值得我们深表敬意的高贵!

第二,在一个文化碰撞、五色杂陈的文化格局中,倡导国学经典诵读,这是一种坚守。倡导并实践国学经典诵读实在是一种令人敬佩的坚守,而这种坚守正是缘于对煌煌五千年文化的敬仰与挚爱!

第三,在一个远离阅读、训练泛滥的教学生态下,倡导国学经典诵读,是对语文教学之道的弘扬。在语文教学生态之下倡导国学诵读,让学生在与经典文本的亲密接触之中,在朗朗书声之中,在自我的理解感悟之中,去陶养感悟语言的灵性与润泽自我的人格。这就是对语文教学之道的回归与弘扬,对教学观念的改变有着巨大的意义。

第四,中学时期是一个人成长中特别关键的时期,在高中学生中进行国学诵读的实验,这是对学生生命的尊重和心灵雕塑的负责!中学时代,正是一个人的黄金时期,在这时让他们读读经典,让学生在名篇佳句、锦绣华章的书香中熏陶浸染,既感受汉字内涵之深厚,又领悟人生哲理之睿智,就不单单是对语文教学的贡献了,用雅言传承文明,以经典浸润人生,是对学生生命的尊重和心灵的雕塑的尽职尽责!愿和大家一起去努力做好,传承经典,润物无声。

第一讲:孝。

曾经,美国杂志记者劳特斯问李嘉诚先生:你能成为华人首富,是因为什么。勤劳?是比别人聪明?比别人更会沟通?李嘉诚就用两个字回答:气概。

气概是什么?气概是一个人的格局,一个人的高度。如果一个孩子长大能有一番作为,培养他的精神气概是最根本的。

劳特斯再问李嘉诚:你这种气概是怎么培养出来的?李嘉诚先生感叹:儿童时期学的《三字经》、《千家诗》、《诗经》、《老子》、《庄子》等,这些知识弥足珍贵,它令我终身受益!虽然李嘉诚只有初中毕业,但不影响他成为大企业家、大慈善家,所以一个人的成就,关乎他小时候精神喂养的是什么!

国学是什么?就像你问中国人,中华民族是什么民族一样,看似很好回答,其实又不那么好回答。国学,不是某一种学问,不是某一个学者,不是单一一种观念。说起国学,就像说起中国人的性格一样,既包罗万象,又一言难尽。国学好不好?好!可是中国人的‘国学’,让中国人败给了洋人,而且败额一塌糊涂。你说国学无用?这些信仰‘国学’的中国人,几千年来,内心是如此的坚贞。土地没有了,国家破落了,身体流血了,生命逝去了,却始终保留着一个不屈的灵魂。

国人如水,水无形而质不变。任山川之起伏,地势之高低,时而为滚滚江河,时而作涓涓溪流。藏百米地下,则为甘泉;积千里旷野,则成湖泊。有利器可断金刚,而无利器可断流水。

国学如盆,水形易散,有盆盛之,人心易散,国学凝之。于是,千年来的国人,身易碎,而魂不灭,形易散,而神仍在,此之大功劳者,舍国学其谁?!

《朱子治家格言》中讲:读书志在圣贤,为官心存君国。国学经典能提升人的境界,放大人的格局,提升智慧,只有这样才是人格饱满,人性光明,德才兼备的中国少年。

一、百里负米。

仲由,字子路、季路,春秋时期鲁国人,孔子的得意弟子,性格直率勇敢,十分孝顺。早年家中贫穷,自己常常采野菜做饭食,却从百里之外负米回家侍奉双亲。父母死后,他做了大官,奉命到楚国去,随从的车马有百乘之众,所积的粮食有万钟之多。坐在垒叠的锦褥上,吃着丰盛的筵席,他常常怀念双亲,慨叹说:“即使我想吃野菜,为父母亲去负米,哪里能够再得呢?”孔子赞扬说:“你侍奉父母,可以说是生时尽力,死后思念哪!”

【智慧小结】也许,每一位赤诚忠厚的孩子,都曾在心底许下“孝”的宏愿,相信来日方长,相信水到渠成,相信自己必有功成名就,衣锦还乡的一天,可以从容尽孝。可惜你们忘了,忘了真主的定然,忘了索命天仙的召唤,忘了人生的短暂,忘了世上有永远无法报答的恩情,忘了生命本身有不堪一击的脆弱。父母走了,带走对我们的挂念和他们的口唤,留给我们的是永久长远的懊悔,和难以了结的孝愿。有一些事情,当我们年轻的时候,无法懂得;当我们懂得的时候,已不再年轻;世上有些东西可以弥补,有些东西永无弥补。

二、芦衣顺母。

闵子骞是周朝时期的人。幼时丧母,父娶某姓女为继室。闵子骞素性讲孝,对待继母像生母一样孝顺。后来继母接连生了两个儿子,于是对闵子骞开始憎恶起来。冬天到了,天气十分寒冷。后娘为两个亲生儿子做的棉衣,内面铺的是十分暖和的棉花;而给子骞做的棉衣,内面铺的是一点也不暖和的芦花。芦花是水中生长的芦草,到处飞扬的那个轻飘飘的花,哪里能御寒呢?所以,子骞穿着觉得冷得很,好像没有穿衣一样。一天,父亲要外出,子骞为父亲驾驶车马,一阵阵凛冽的寒风吹来,子骞冷得得战票不已,手冻得拿不稳马的缰绳,将缰绳掉到了地上,马将车子差点儿拉下了悬崖。父亲大怒,气得扬起马鞭,将子骞猛打。子骞的棉衣被打破了,内面的芦花飞了出来。父亲这才明白了一切。立即回家责骂后妻,要将狠毒的女人赶出家门,将这个心恶女人休掉。后妻像木头一样,呆呆地立着,羞愧得无话可说。子骞跪在父亲面前,哭着劝父亲说:“母在一子寒,母去三子单,请不要赶走母亲。”【智慧小结】好一句“母在一子寒,母去三子单”。这句话不知让多少人所为之动容,就是闵子骞的继母也被感动后悔不已,从此待闵子骞如亲子,这就是孝行的感化和伟大所在。

三、扇枕温衾。

黄香:东汉江夏安陆人,九岁丧母,事父极孝。酷夏时为父亲扇凉枕席;寒冬时用身体为父亲温暖被褥。少年时即博通经典,文采飞扬,京师广泛流传“天下无双,江夏黄童”。

四、闻雷泣墓。

王裒:魏晋时期营陵(今山东昌乐东南)人,博学多能。父亲王仪被司马昭杀害,他隐居以教书为业,终身不面向西坐,表示永不作晋臣。其母在世时怕雷,死后埋葬在山林中。每当风雨天气,听到雷声,他就跑到母亲坟前,跪拜安慰母亲说:“裒儿在这里,母亲不要害怕。”他教书时,每当读到《蓼莪》篇,就常常泪流满面,思念父母。

【智慧小结】有些东西一旦错过,将永远没法弥补,尽孝就是。毕淑敏曾说,‚孝‛是稍纵即逝的眷恋,‚孝‛是无法重现的幸福,‚孝‛是一失足成千古恨的往事,‚孝‛是生命与生命交接处的链条,一旦断裂,永无连接。

台湾著名作家龙应台曾写道:‚所谓父女母子一场,只不过意味着你和他的缘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断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渐行渐远。你站在小路的一端看着他逐渐消失在小路转弯的地方,而且他用背影默默告诉你:不必追。

时间是不等人的,如果等到你自以为拥有了可以孝顺能力的时候,可能已经为时已晚,父母可能吃不动了也穿不了,有的父母也许会远离尘世。

五、扼虎救父。

杨香,晋朝人。十四岁时随父亲到田间割稻,忽然跑来一只猛虎,把父亲扑倒叼走,杨香手无寸铁,为救父亲,全然不顾自己的安危,急忙跳上前,用尽全身气力扼住猛虎的咽喉。猛虎终于放下父亲跑掉了。

【智慧小结】“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是什么让杨香敢于直面猛虎?那是爱的力量;是什么,让一个父亲的生命离开死神的怀抱?那是爱的力量。想一想,每天早晨,对妈妈说一句祝福的话,这一天,你们都会沐浴在美好的心情里;想一想,每天晚上,为爸爸捧上一杯热茶,你们心里都会感到暖洋洋的。这些都是一件件微不足道的小事,却都体现出了爱的力量,孝的力量。

六、小结。

古人曰:“百善孝为先”,真可谓振聋发聩。自古忠良出孝子,因为有孝家庭和谐,民族兴盛,国家有望,真乃善莫大焉。孝是一种理论,耀古烁今;孝是一种文化,源远流长;孝是一种责任,不容推托。

第二讲:志。

《易经》中说:“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凡欲成大事者,必须自强,其德必须淳厚,以此为本,方可成一代英杰。人生路,处处风雨阻,莫畏难,事事天地成。宿命不该成为堕入平庸的挡箭牌,奋斗才是一切美好人生的原动力。但愿我们都能有朝一日,鲜衣怒马,春风得意,让宿命也为这些来之不易的荣耀喜极而泣。

一、志存高远。

从前有一个少年,家里十分贫困,靠砍柴养活自己,晚上就照着月光读书。附近村庄有一位富人,穿锦绣衣裳,吃肉食,经常向众人炫耀。一天富人出去打猎,左右随从拿着弓箭,鹰和猎犬跟随在后面,途中与少年相遇。富人当着众人侮辱他说:“像你这样贫困,还不如我的鹰和猎犬呢。”少年不回答他。富人又说:“你跟随在我后面,和我的鹰、猎犬一同追捕狐狸和兔子,谁先追到,我就赏他!”少年改变了脸色,说:“我家里虽然只有四面墙壁,然而追求远大的理想,不是你们这些鼠辈可以比的!”左右随从想要打他,少年瞪大眼睛怒斥他们:“你们这些人也是别人的鹰和猎犬!”少年头也不回就离开了。

青少年更要立高远的志向。要“弃燕雀之小志,慕鸿鹄以高翔。”高远的志向,就像那茫茫海雾中导航的灯塔。就像那悬崖峭壁上挂着的奖杯。志存高远的人们扬起风帆,披荆斩棘,奋力前行吧!

二、卧薪尝胆。

春秋末期,越王勾践每天睡在柴草上,临睡前,用舌头舔舔鹿胆的苦味,以此来提醒自己过往苦日子,要发奋图强,报仇复国。原来吴王夫差发兵打败了越国,越王勾践被捉来吴国当了马夫,日夜侍候马匹。对于一个君王来说,这实在是非常难堪的。但是勾践暗下决心,一定要恢复自己的国家,所以他没有露出丝毫的抗拒神态,老老实实养马。勾践还装出对夫差忠心耿耿的样子。用心替他驾驭马车,态度谦卑。夫差认为勾践真心归顺了,就放他回国。勾践回国后,决心要使越国富强起来。他亲自参加耕种,和百姓同甘共苦,他怕眼前的安逸消磨了志气,就“卧薪尝胆”,还常自问:“你忘了在吴国的耻辱吗?”

【智慧小结】苏轼说:“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忍不拔之志。”志向与毅力,二者缺一不可。要做到对未来、未知的掌握,除了必要的知识面跟眼光,还必须有坚韧不拔之志。志向像黑暗隧道、管道尽头的光明,如果这个光明熄灭了,人在黑暗里就坐恐惧死亡。人之所以往前走,是因为有光明,加上毅力,你在黑暗中才能不断地往前走。若今日之苦难为明日之荣光,便要乐于、积极且主动接受。

三、燕雀安知鸿鹄之志。

传说远古时候,在遥远的北海有一条特别大的鱼,它的名字叫做鲲(kun)。鲲身宽几千里,至于身长有多少,那就没人知道了。后来,鲲变成了一只大鸟,名字叫做鹏。大鹏鸟的背像泰山那样高,飞起来的时候,它的翅膀遮天蔽日。有一次,大鹏鸟向南飞去。它在南海海面上击水而行,一下就是三千里。它向高空飞去,卷起一股暴风,一下子就飞出九万里。它飞出去,要过半年才能飞到南海休息。当它在高空飞行的时候,背靠青天,云层却在它的下边。生活在洼地里的小燕雀,看见大鹏鸟飞得这么高,这么远,很不理解,就说:“我们往上飞,不过几丈高就落下来了,飞过树梢也就算最高了。大鹏鸟为什么要飞向九万里以外的远方呢?”是的,鸟儿只求在草地上找到虫儿,只求在屋檐下的巢不受风雨袭击,怎么会有在高空逍遥游弋,俯瞰大地,志在四方的境界?陈涉年轻的时候,曾经同别人一起被雇佣耕地。有一天,陈涉停止耕作走到田畔高地上休息,因失意而愤慨叹息了很久,说:“如果有朝一日我们谁富贵了,可不要忘记老朋友啊。”雇工们笑着回答说:“你是个被雇佣耕地的人,哪来的富贵呢?”陈涉长叹一声说:“唉,燕雀怎么知道鸿鹄的志向呢!”【智慧小结】心存远大目标,并努力到达心中那片田地,这是一种气度,一种毅力,一种志向。花谢了,但志永在!只有心怀鸿鹄之志,才会去努力探寻新生活,活出最美丽的人生。心怀鸿鹄之志,是不屈服命运的起源。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有三种之志向:“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此第一志也;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此第二志也;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此第三志也。第一志说的是以民为忧,第二志说的是自信,第三志说的是必胜的信念,“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正是这三种志向的精华。

试问:你成为“鸿鹄”了吗?

四、破釜沉舟。

公元前207年,项羽的起义军与秦将章邯率领的秦军主力部队在巨鹿展开大战,项羽不畏强敌,引兵渡漳水。渡河后,项羽命令全军:“皆沉船,破釜甑,烧庐舍,持三日粮,以示士卒必死,无一还心。”楚军全部渡过漳河以后,项羽让士兵们饱饱地吃了一顿饭,每人再带三天干粮,然后传下命令:“皆沉船,破釜甑”,意思是说把渡河的船(古代称舟)凿穿沉入河里,把做饭用的锅(古代称釜)砸个粉碎,把附近的房屋放把火统统烧毁。这就叫破釜沉舟。项羽用这办法来表示他有进无退、一定要夺取胜利的决心。就这样,没有退路的楚军战士以一当十,杀伐声惊天动地。经过九次的激战,楚军最终大破秦军。秦军的几个主将,有的被杀,有的当了俘虏,有的投了降。这一仗不但解了巨鹿之围,而且把秦军打得再也振作不起来,过两年,秦朝就灭亡了。巨鹿之战,威震楚国,名闻诸侯。

【智慧小结】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西椘霸王项羽,正是借着破釜沉舟的勇气,鼓舞军心,才得以攻下百二秦关。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可吞吴。越王勾践痛定思痛,韬光养晦,卧薪尝胆来提醒自己昔日的亡国之痛。最终,他以三千越兵吞并吴国,报亡国之仇雪见陵之耻。项羽和勾践,所凭借的不过是一种精神力量,一种逼入绝境后无路可走,只能奋力一搏的精神意志。所谓“置之死地而后生”就是有一个强大的内心来应对风暴的斡旋。是否能在风雨中站立不倒,是否能在困难前镇定自若,都源于你内心精神的力量,与其他无关。

五、闻鸡起舞。

东晋时,祖狄是一位杰出的民族英雄。他青年时代就胸怀为国立功的大志。他有个好朋友刘琨,也是一位抱负不凡的人。他们两个同做“司州主簿”(司州,今河南洛阳一带,主簿,掌管文书簿籍的官吏)时,对当时内忧外患的国家危局看法相同,共同怀着光复河山的报国之志,经常谈论国家大事到深夜。有一天半夜,忽然听得鸡啼。祖狄使用脚踢刘琨说:“你听听,这鸡啼的声音是多么激越昂扬,它是在叫人奋发图强啊!”于是,俩人便披衣起床抽出宝剑,在鸡啼声中舞起剑来。后来,祖狄果然领兵北伐,为晋朝收复了许多失地。

【智慧小结】自古英雄出少年,宜立志,乘风万里破巨浪,长剑一把闯天涯。闻鸡起舞立长志,读书卷卷知天下。少年狂,黄金台上谈四方。剑光飞舞,剑声铿锵。春去冬来,寒来暑往。功夫不负有心人,文韬武略各显神通。当你把自己的追求、渴望放到人生的最高点,你会发现,没有什么能阻挡你的步伐!没有什么困难能够难倒你。一颗子弹,不会射过自己的最远距离;一杯水,不会大于杯子的容积;一个人的成就,同样也是无法高过自己的理想!古书《训欲遗规》里面有这样一段精彩的话:“志不立,如无舵之舟,无衔之马,漂荡奔逸,何所底乎?志不立,天下无可成之事。”

六、小结。

俗话也有:“石看纹理山看脉,人看志气树看材”。空有拼命的努力向前而没有一个努力的方向,也不过是徒劳无功。墨子也说过:“志不强者智不达。”年轻的生命注定不甘于孤独地蜇伏,真正的人生不会因眼前的安乐而满足。风华正茂让我们用立志高远去抵抗那狭隘的慵慵碌碌,始于足下的拼搏让我们脱尽那书生意气中的粗俗。现在的我们应该用高远的志向去作为飞向无限未来的翅膀,相信我们只要立足于不断进取不断突破,必然有乘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的一天!

其实我们每个人都明白,空有高远之志或者空有不断进取的态度都不可能让一个人真正的成为一个成功的人。而只要两者结合结合起来,便会产生奇妙的化学反应,必定将对一个人的人生产生重要的影响,以致应到你走向成功的彼岸。

经典诵读汇报材料

尊敬的各位领导:

大家上午好!

我叫张殿欣,来自杨楼镇中心小学。首先感谢市教体局、教师进修学校领导为我们提供的这个学习与交流的机会。今天我为大家谈谈自己在建设特色学校的一点认识,希望能以浅薄的看法博得大家的指点,使得我校工作能更够再上一个新台阶。

特色学校是什么?班级的专题研讨中好多人都针对此发表了自己的看法,例如“特色源于自己的传统,源于自己的优势,源于自己的需要,特色可以借鉴,但绝不是照搬。如果管理者潜不下心来,不愿意思考,只喜欢跟风,特色学校建设就搞成了无根之花,早晚要凋谢。”又如“特色不是一蹴而就,不是培养几名尖子生,搞几次活动而营造的短期轰动效应,而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再如“特色学校就是一所学校通过长期有意识的不暇努力而创造的具有自身特点的浓郁的文化氛围,它影响着学校的所有成员,深入到学校的所有课程和一切活动之中。”等。我也对这个问题进行了思考,借用网上学来的话,觉得特色学校就是认识和优化了个性的学校。个性是什么?现代心理学一般认为,个性就是个体在物质活动和交往活动中形成的具有社会意义的稳定的心理特征系统。如果将“个性”用于指向学校,个性即特色,是学校在长期的办学实践中形成的独特的、稳定的、优质的具有社会意义和教育意义的一种办学特征。

下面由我向大家汇报一下杨楼中心小学实施经典诵读特色活动的一些做法和体会。不妥之处敬请大家批评指正。我汇报的题目是《诵读经典,共浴书香》。

建设以经典诵读为特色的书香校园。我校先后被评为“河南省未成年人文化经典诵读示范学校”、“河南省未成年人文化经典诵读节目展播一等奖”“杨楼镇十佳书香校园”。成绩的取得离不开各级领导的关心,尤其是市教体局的指导,也凝聚着我校全体教职工的辛勤劳动,更得益于杨楼镇党委、政府、杨楼中心校的积极引领。现就我校的一些做法向各位领导汇报如下:

一、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4月15日上午,杨楼镇党委、政府在我校召开“读国学,诵经典,提素质,促文明”读书活动启动仪式。

我校以此为契机,倡导师生积极参与书香校园建设,引领师生同诵经典、共浴书香。我校认真制定了建设“书香校园”规划,在全校掀起了诵读热潮。学校以书香校园建设为基础,以多读经典名著为着力点,让阅读经典伴随师生成长,为师生的生命发展打造亮丽的精神底色。先后从以下几方面做了工作。

(一)创设良好的读书环境:优化图书室、阅览室的软硬件装备,加大了图书室的投入,优化了图书室管理;建设富有浓郁书香气息的校园文化,大门东侧教师台照、校务公开栏、西侧《荣誉墙》;梁头上雕刻《弟子规》原、译文,1号操场厕所外墙壁上制作《二十四孝图》、三字经原译文;32块挂画、4块楼道版面、8块书法赏析;大厅西墙光辉历程、其他三面是《前进中的杨楼镇中心小学》,覆盖领导莅临我校检查、教学、政教、安全、活动、国学教育、二十四孝图,6块2.2×1.25平方米的不锈钢版面新颖大气。2号操场墙裙制成128米的《弟子规》国学长廊、2号楼跨头西侧是书香—浸润美好童年、阅读—点亮精彩人生,东侧是艺术字:给学生---最美丽的童年,给人生---最坚实的起步;2号主楼上层魏碑“创建文明单位争做文明师生”,下层隶书“讲责任守底线做规范创一流重监督”27个钛金字在太阳照射下闪闪发光;3号操场620平方米两层新建食堂美观漂亮,形状各异的56块《弟子规》挂画、6块楼道版面、18块书法版面、后门2块6.0×1.45平方米八德宣传长廊,3号主楼18个行草大字“创建文明单位建设温馨校园构建和谐杨小”是我们本期工作的主旋律。

建设与管理中,体现在班级的特色发展中,体现在每一个孩子的成长里;让学生一步步浸润在书籍的海洋里,丰厚文化底蕴,涵养健全人格。

学校依据学生身心发展特点,结合学校实际,拟开发出《诗韵汇编》、《谜语世界》、《对联赏析》、《儿歌集锦》、《春华秋实》等6个小册子。并创设种种情景,让学生能走进书的世界,领略书的芳香。各班级、学校的文化展示无不彰显了一个集体的智慧和班级的发展主题。一年级的词语接龙,二年级的儿歌对对碰,三年级的故事接龙,四年级的心灵交流站,五年级的经典赏析,六年级的宋词欣赏,通过这些活动的开展,逐渐引领着孩子们去阅读、爱阅读。

三、草树知春不思归百般红紫斗芳菲。

4月15日上午,杨楼镇党委、政府在我校召开“读国学,诵经典,提素质,促文明”读书活动启动仪式。

在仪式上,我校师生在会上表演了精彩的节目。学生们的《弟子规》朗诵,展示了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情景剧《亲情电话》中留守儿童真挚的语言感人肺腑,催人泪下。教师的配乐朗诵气势磅礴,道出了中国梦的远大理想。精彩的演出受到了与会领导和各界人士的一致好评。

4.25上午,在杨楼镇”与经典同行与道德为友“五四演讲比赛中穆贝飞、王琼琼老师和王心瑶、任艺润、牛梦妮、任昭颖同学分别获得一、二等奖在“书香校园”建设中,我们不断创新活动,让书香浸润校园,让经典滋润童年,让阅读伴随师生成长,以书激趣,以书培智,以书养性,以书育人。

不断创新活动,让教师读书成为习惯。我们努力将学校逐步打造成教师享受成长快乐的理想乐园,成为教师实现专业发展的理想舞台,学校建立了教师读书会、定期举行同读一本书、教师读书论坛等活动,着力建设一支热爱读书、酷爱学习的教师队伍。

使家长素质不断提高,进而使学生的读书环境得到改善,以达到更好的读书效果。

为更好地提高家长参与阅读的积极性,学校定期举办座谈会、培训会,通过座谈会、培训会让家长们懂得:读书,是现代家庭的生活方式。只有热爱读书的家长,才能培养出热爱读书的孩子,才能营造出整个社会热爱读书的良好氛围。热爱读书的家长,是社会的一笔无形资产。如今,我校的学生家长们把书籍作为孩子们的生日礼物、新年贺岁礼品已成了时尚;假日,家长们陪着孩子逛书店,到书店淘宝已成了首选。

六、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我校通过经典诵读活动,把诸多亮点进行科学的融合,引领师生精神成长,有力地推进了学校建设,使之成为一所特色鲜明的、有深厚文化底蕴的学校。校园经典诵读的氛围越来越浓。学生不少能熟练诵读上百首诗词,对经典篇目的感悟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步清晰,滋润了学生的心田。整个校园沉浸在浓郁的书香世界里,沉浸在五彩的情思里,沉浸在芬芳的诗香里。经典诵读活动为学生开创了五彩的诵读天地。孩子们走进了中华古典文学中,走进了与语文教材相关的课外读物,走进了体现具有自我个性的诵读世界。经典诵读吟诵课上,那“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的中华民族自强精神;“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的中华民族志向;“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的博大胸怀;“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忧国忧民的情怀;“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的勤劳质朴;“吾将上下而求索”的矢志不渝的探索精神……民族精神的一切一切,在孩子与经典诗文的对话之中融入心灵深处,都成为孩子生命的一部分。

浓郁的书香气息,让师生处处受到陶冶。各班“美文诵读”活动中,孩子们在参与寻找美文过程中,民族精神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他们的精神世界。课内与课外的有机结合,使孩子们又一次感受到中华民族“有气节”人物的爱国灵魂,中华民族那种不怕困难,勇于开拓的美德在学生心灵深处叠加。教师的读书成为习惯,学校已逐步成为教师享受成长快乐的理想乐园,成为教师实现专业发展的理想舞台。教师们乐意参与读书交流,这一学校“书香校园”建设平台,积极提高了教师的文化品味。

“拘水月在手,弄花香满衣”。“国学经典诵读”犹如一道亮丽的风景,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