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心得体会>发现需求心得体会(优质5篇)

发现需求心得体会(优质5篇)

作者:薇儿 发现需求心得体会(优质5篇)

在撰写心得体会时,个人需要真实客观地反映自己的思考和感受,具体详细地描述所经历的事物,结合自身的经验和知识进行分析和评价,注意语言的准确性和流畅性。那么你知道心得体会如何写吗?那么下面我就给大家讲一讲心得体会怎么写才比较好,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发现需求心得体会篇一

比起昨天,今天的聆听对我而言无异于醍醐灌顶。计算,像柴米油盐一样每天缠绕在数学教师身边的话题,在专家与老师的讨论中变得芳香无比--对学生来说,它成为了美餐,对教师来说,今天的讲座同样是一顿精神上的美餐。

昔日的数学计算,有点类似于鸡肋,食之无味,弃之可惜。新课程背景下的计算,开始变得美丽。看了今天的视频, “让学习成为享受”这句话忽然涌上了我的脑际。

让学习成为享受。让计算摆脱昔日的枯燥与单一,让教师赋予计算以美的色彩,让学生在认知的起伏中享受学习。

1、在碰撞与启迪处享受

数学的美在于思维,更在于思维的碰撞与交流。同样是一道简单的计算题:500-175,孩子的想法竟然有五六种之多。有的人估算与简约意识较强,将“175”看成“200”;有的则将“500”变成“499”,先找到好减的数,再用“1”补回来;有的则把500和175同时加上25;还有甚者,将数写成数串的形式,用独特的方法“找”到了二者之差。孩子的思维是多么奇异!

正如那位中学教师所说:孩子是活的。每个孩子有每个孩子的想法。正是这些个性化的想法,开阔了学生的视野,开放了学生的头脑;也正是这些不同想法在课堂上的交互碰撞,使得计算教学的空间变得如此美丽。

2、在轻松的练习中享受

数学技能的形成离不开一定量的练习。如果说课堂上的碰撞与交流给人留下的是愉悦,那么课后长期的训练留给师生的则是苦恼。但北京的陈立华老师说:计算不是“单纯的算”,更不是“枯燥的练习”。所以,看似简单的练习中其实有着科学和奥秘存在。

在评价丁杭英老师的计算课时,吴正宪老师说:教师给了学生探索与交流的平台,时间用得太值了。是的,有时匆匆地赶路反而会使人丢弃了自己的灵魂,课堂也是这样。将脚步慢下来,把课堂还给学生,把时间和空间还给学生,学习才能变得如此异彩纷呈啊。

让我们与孩子一起,享受学习,享受教育,享受这样的成长。

发现需求心得体会篇二

新课程标准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强调学习是一个主动建构的过程。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主动地参与学习,亲历学习过程,从而学会学习。把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学生的可持续学习能力摆到了很重要的地位。那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使学生真正成为语文学习的主人呢?本人认为应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教师转变陈旧的教学观念,树立崭新的教学观念是确保学生主体作用的前提条件。只有教师的观念真正转变,从心底里把学生当成主人,当成需要发展的人,才有可能引导学生主动的学习。

课堂是学生产生错误的地方

课堂,不是“灌”知识给学生的地方;教师不是权力的代表;学生,也不是“你不会学习,我来教你学习;你不愿意学习,我来督促你学习”的对象。而是把课堂看作是学生主动学习的地方,把自己看作是学生学习的合作伙伴,把学生看作是学习的主人。教师不要把目光盯在学生的正确答案上,学生说对了就眉开眼笑,说错了就紧锁眉头。而要树立一种正确的课堂观念:课堂是学生出错的地方,要允许学生犯错误,并把学生的错误当成可以利用的可贵的.教学资源。在此,就要让“注意听讲,不许插嘴!”“发言必须先举手!”这样一些话语从语文课堂销声匿迹,换之以“想说可以大声说,错了没关系!”“等不及举手可以马上起来说!”“老师最喜欢大胆发言的人!“看谁的见解与众不同!”也就是说,要让学生在课堂上发出质疑的声音,发出讨论的声音,发出研究的声音,甚至是争得面红耳赤的声音,真真切切地表达出自己的心声。

学习是学生主动建构的过程

学习是学生自己的事。只有学生亲历学习过程,才能学会学习,获得发展。任何人都无法代替学生习得知识与能力。而在我们的课堂教学中,越俎代庖的现象还比较严重。例如阅读教学,许多教师一味地进行繁琐细碎的分析,以教师自己对课文的深加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以大量机械重复的练习来苦求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效果当然可想而知。因此,在这方面,教师不能急躁,要指引学生主动去学习,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完成新知识的建构过程。

教师是引领学生发展的导师

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遵循“书读百遍,其义自见”的古训,要引导学生多读,或默读、朗读、品读、分角色读、表演读、跟录音读……或齐读,或个别读,或选择自己喜欢的伙伴读,或小组竞赛读……不同的读法,不同的形式,目的是引导学生自己去读懂,自己在读中去感悟文章的真情,去感悟人生的真谛。教师少讲一些,做到学生能读懂的地方不讲,学生通过讨论能理解的问题不讲,学生通过查阅资料能解决的问题不讲,优生能帮助差生解决的问题不讲。

发现需求心得体会篇三

学生想参与,敢参与,会参与,在参与中体验学习的乐趣,感受成功的愉悦,是学生真正主动参与课堂教学活动的成功标志。具体表现在:

积极性在动力激发下自然高涨。愉快的游戏、动态的图片、生动的故事、有趣的实验、欢乐的比赛、多媒体电脑,营造了和谐愉悦的学习氛围,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发了学生参与的心向,学生积极地感知、思维、想象、记忆,产生强烈的求知欲。

互爱、民主、平等的师生情和求知欲融汇成一股“情感流”,流淌于课堂活动全国程,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动机,拨动了学生的心弦,点燃了学生心灵的火花,学生自然的想参与,敢参与,乐参与。

学生在愉悦、生动、和谐的“情绪场”中活跃认知,进行情感交流,以情感交流促进智力活动,同时从智力活动中激发更活跃的感情因素,达到情智交融,智情相长,和谐发展。

兴趣、动机、情感成了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教学活动的真正动力,学生积极欢乐地进入“角色”,在“探究”与发现中体验了求知的乐趣。

层次性在同等参与中得到体现。学生的智力、能力和知识基础存在着客观差异。教学中教师根据学生的差异性、参与程度道和学习障碍等条件,从每个学生的基础和个性差异出发,因材施教,因势利导,把握全体,分层推进,让不同层次的学生拥有同等的参与学习活动机会。学生在有效的活动空间里根据自己的水平读课本、讲思路、议疑难、找规律、析错误。特别是学生对精心设计的“跳一跳,够得着”的问题,萌发了兴趣,自然诱发了学习的内驱力。学生即使有时遇到暂时答不上或答错的时候,教师从尊重、爱护、民主、平等的原则出发,耐心启发诱导,对学生实施积极的和适度的鼓励和公正、合理的评价,更强化了学生的学习内驱力,培养和保护了积极性,学生在克服困难中发展了学习能力。这样,学生的认识和思维经历了一个由易到难,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的过程,能力经历一个由弱到强的过程,情感也逐渐升华,学生对知识和方法的掌握经历一个由不知到知,由不会到会的过程,学生在一层一层、一环一环相扣的活动中知难而进,一步一个台阶,拾级而上,经历知识发生、发展的过程,学生的潜能和主观能动作用得以发挥,其整体素质得以有效提高,真正实现了有差异的发展。

自主性在充分参与集中展示。“自主”必须充分参与,只有充分参与,才能实现有意义的自主。作为教师,要努力创造条件,让学生全员参与、全过程参与,参与情感交流,参与操作观察,参与思考、讨论、作业、评价,眼、口、手、脑并用,体验智力活动的乐趣,享受成功的喜悦。而学生则参与课堂教学活动的长期实践中,充分发挥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集中展示自己管理自己,自己教育自己的小主人形象。

发现需求心得体会篇四

所谓生活方式,就是人们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本行为方式。在传统社会里,主要指人们的衣、食、住、行。它有着明显的历史性、地域性和群体性。每个时代有每个时代的生活方式。东方人有东方人的生活方式,西方人有西方人的生活方式;白领阶层和平民百姓的生活方式也不一样。信息社会的教师,作为一个特殊的社会群体,应当让学习像衣食住行一样,成为教师的一种生活方式。

有人提出教师角色“三维说”,即显性角色是“教育(-上网第一站xfhttp教育网)者”,隐性角色是“学习者”,本质角色是“创造者”。教师成为积极的学习者,是时代发展的要求和教育(-上网第一站xfhttp教育网)自身的内在必需。学习是教师较高层次的个人精神需求,是符合个人成长的.需要。在学习型社会,教师只有先成为终身学习的楷模,才能成为好的教育(-上网第一站xfhttp教育网)者。未来惟一持久的优势是有能力比自己竞争对手学习得更快。

教师的学习不是孤立的,要在“做中学”。学习不只是听听报告,开开会,或是培训进修,而是要与日常的教学相结合,与教育(-上网第一站xfhttp教育网)科研相结合,融入日常生活中。教师不仅仅要向书本报刊学,向老教师学,还要有向学生学的勇气。信息时代的学生也是很好的学习资源。

教师的学习要有创新和反思。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教师首先要在学习中创新,即要不断更新学习观念和内容,改进学习方法。在反思中学习,可以发现问题,以问题引导学习,使学习更有目的、更有意义。

教师的学习要有选择性,要循序渐进。教师要多读名著、教育(-上网第一站xfhttp教育网)理论和科研书籍。书中生动的情景、深邃的思想和崇高的精神有助于教师品味教育(-上网第一站xfhttp教育网)的乐趣,领悟教育(-上网第一站xfhttp教育网)的真谛,形成自己的教育(-上网第一站xfhttp教育网)思想。学习成了教师自我发展的一种手段。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当学习成为一种生活方式时,教师就会主动地自觉地不断更新教育(-上网第一站xfhttp教育网)理念,不断充实自己,不断超越自我。有了这样的“活”教师,教育(-上网第一站xfhttp教育网)定会有生机,与时俱进。

发现需求心得体会篇五

父母这一辈的理想没有实现,大多数家长期望孩子实现自己未了的心愿。

有一个女孩子,她爸爸当年高考的时候,因一分之差没有考上清华,于是复读重考,结果第二年离清华更远了,录取线只达到山东大学的分数线,他还是不甘心,第二次选择了复读,结果第三年高考,只考取了一所大专学校,因而大受打击,放弃了清华,清华成了他无法实现的梦想,也成了他一生的痛。所以,当他做了爸爸,有了女儿后,他从小就教育女儿立志考上清华、北大,千万不要和爸爸那么窝囊。因为有这样的期待,所以,这位爸爸不辞辛苦,每天风里来雨里去,陪着女儿上各种辅导班,孩子一开始还比较听话,但等孩子进入高中以后,却慢慢失去了学习的兴趣和动力,成绩开始直线下降。这位爸爸因为付出太多,也因为自己当年的创伤没有抚平,所以,对孩子的表现无法接受,对长大的女儿非打即骂,最终导致孩子放弃学业、离家出走。

父母自身由于童年爱的缺失,在自己做了父母后,往往拼命爱孩子或无意识中忽视孩子,导致孩子出现强烈的逆反心理和行为。

有一位母亲,因为自己在童年期遭遇父母离异,自己从小没有得到过父母爱的呵护,所以,她从小就下决心,等自己成为了母亲后,无论如何都要好好宝贝自己的孩子。于是,等她成为母亲后,她百般地疼爱自己的孩子,从小学到中学,每天接送孩子,总是变着花样给孩子做好吃的,因为担心孩子学坏,从来不让孩子单独出门,孩子如果和同学有约会,妈妈是一定要跟着孩子一起去的。结果,孩子感受到的不是妈妈的爱,而是妈妈的控制、干涉和无理取闹。为了摆脱妈妈对自己的控制,这个孩子经常和妈妈玩猫捉老鼠的游戏,弄得妈妈心力交猝。

有一位家长对我说,她每次接到老师的电话既恐惧又愤怒,恐惧去见老师,愤怒于孩子的不良表现。在详细的交谈中我了解到,当年她上学的时候,老师经常请家长,每次家长从学校里回到家的第一件事就是把她拖过来暴打一顿。童年的挫败经历,导致这位母亲对老师请家长有一种恐惧心理,同时,她内心里拒抗和自己的父母对待自己一样去对待孩子,可自己对孩子的不良表现又非常愤怒,她有意识地控制自己不去打孩子的结果,是自己变得面目狰狞,在一旁生闷气,甚至一连好几天都不理睬孩子。孩子因此非常抵触妈妈,对妈妈也非常冷漠。孩子告诉我说,还不如妈妈打一顿更让她好受。

有的父母两地分居,感情上难以得到及时满足;有的父母虽然生活在一起,但彼此之间的感情比较淡漠,性生活也不和谐,因而,他们容易把自己的感情寄托在孩子身上,尤其是爸爸对女儿,妈妈对儿子。这种情感的错位,使孩子享受到父母之爱的同时,承载了孩子不应该承载的男女之爱,导致孩子心理上对父母既无限依赖又无比拒抗,给亲子关系带来一定的障碍。

一个带着没有愈合心理创伤的父母,往往把自己的意志强加给孩子,让孩子承载两代人成长的重任,孩子不堪其重的结果,不仅仅是导致亲子关系紧张,甚至会导致孩子心灵枯萎。父母只有解决了自己的心理创伤,孩子才能成为他自己,也才有和谐亲子关系的产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