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读后感>最新向日葵的读后感(大全9篇)

最新向日葵的读后感(大全9篇)

作者:翰墨 最新向日葵的读后感(大全9篇)

当品味完一部作品后,相信大家一定领会了不少东西,需要好好地对所收获的东西写一篇读后感了。什么样的读后感才能对得起这个作品所表达的含义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搜集的读后感范文,仅供参考,一起来看看吧

向日葵的读后感篇一

你读过这本书吗?这本书是作者秦文君以亲身经历讲述像《窗边的小豆豆》一样美丽的童年,它深深地打动了我。

这本书讲述的是香草和她的好朋友的故事,还有一听到音乐就会跳舞的向日葵,对对的漂亮妈妈,“蛋卷先生”、她的同桌小牛以及小牛的爸爸“狐狸爸爸”,她油嘴滑舌的弟弟香晏,自私的“阿德哥”,阿麦和阿粉等等,还讲了对对悲惨的身世,每个故事都讲得那么精彩、生动,文章写得很美,但到最后突然一个转折,让人看了会有些伤感,心都碎了一般。

我最喜欢的是关于对对一家人的故事。故事讲了有一天晚上,对对听到一声响,就赶忙跑到小阳台上去看,结果对对没抓稳,窗户没关,就一下掉了下去,第二天发现时已经血肉模糊了,她们家是春水坊最有钱的一户人家,家里还有很多古董,都是对对自私小气的爷爷“阿德哥”收集的。于是,他们家把钱全掏出来给对对治病,可有一次对对爷爷“阿德哥”去查对对的血型时却查到了对对的身世,其实,对对的爸爸应该是“蛋卷先生”,“蛋卷先生”原来是一名优秀的机械师,也是对对妈妈的未婚夫,后来他因为一起火车机械事故受到牵连,被开除了公职,但他不想连累对对妈妈,就独自走上了申诉的道路。有一天对对妈妈又遇见了他,见他穷,就送他了一个镯子,他想卖了给对对治病,被冤枉后,他宁愿吃官司,也不说是对对妈妈给的,怕影响了她的幸福……但最终,这一家人又和好了。

我喜欢这本书。

向日葵的读后感篇二

向日葵不管遇到多大的'困难,永远面对太阳,勇敢地追逐梦想,绽放最美的笑颜,就像这个乐观坚强的女孩——何平。

何平有一个不幸的家庭。她母亲从她小时候起就患有精神病,弟弟有先天性心脏病,父亲后来也瘫痪了,整个家的重任都担在了何平瘦弱的肩膀上。她打过七份工,但将钱都给了家庭,自己舍不得花,一日三餐都只吃馒头,却给弟弟吃丰盛的饭菜。即使她是如此的不幸、贫苦,但她仍然朝着自己的梦想,一直坚持不懈的努力着,所有的困境在她眼中仿佛都可以烟消云散,化成快乐。

再看看我们,只要有点小事不随心意,就怨天尤人。我们常常因为饭菜不合口味就怪父母,而何平却将好吃的给弟弟,自己只吃一个馒头;我们常常因为作业多睡得晚而怪老师,而何平打了七份工却照样认真完成作业,还获得了许多荣誉;我们常常受到点挫折就哭得稀里哗啦,而何平即使遇到巨大的困难却也不言放弃,如向日葵般微笑面对一切?我们就像是温室里娇生惯养的小花,而何平就像是田野上坚强乐观的向日葵,都是祖国的花朵,却有着两种截然不同的精神。

这部《向日葵的女孩》给我感触颇深。我不会再像以前那样知难而退了,没有什么幸福是长久的,没有什么困难是克服不了的。我应该像何平一样,做一个向日葵的女孩。

向日葵的读后感篇三

本文开头交待了事件发生的时间和空间,引出文章叙、议的主体――天山向日葵。作者在停车照相的那一时刻发现天山向日葵不跟随阳光旋转,并进行了推测,认为天山向日葵特殊的原因一是阳光的亮度和吸引力不够;二是土地贫瘠;三是种籽太沉重;四是异域的特殊品种;五是形成了群体。作者认为是最后一种最准确,因为形成群体后,就不再需要竭力迎合阳光来驱赶孤独。文章中反复运用了设问,表现作者对天山向日葵的“秘密”――“不跟随阳光旋转”的个性,作了认真的思考。文章启示人们:盲目和简单化将使人远离真实和真理;天山向日葵的个性象征特立独行的可贵品格。全文首尾照应,夹叙夹议,有开有阉,线索清晰,中心突出,充分体现了散文“形散神聚”的写作特点。()

1、天山向日葵歌颂一种特立独行、敢于坚持自我的人格精神。

2、首先叙述初遇“天山向日葵”时的所见,兴奋于它的美丽灿烂;然后描述“天山向日葵”不同寻常的特征――始终固执地将自己“沉甸甸的花盘后脑勺对着太阳”;接着写作者对这一有悖于我们常识现象的深入思考;最后赞颂它们身上寓含的精神:不迎合、不盲从,独立挺拔。

3、依次剖析“天山向日葵”生长特性的成因。表现作者善于思考和反思的生活态度,也为揭示“天山向日葵”象征意义蓄势。“究竟”“或许”“难道”“也许”“那么”“于是”

4、抓住的特征:(1)固执地颔首朝东,只将那一圈圈绿色的蒂盘对着西斜的太阳。(2)一株株粗壮的葵干笔挺地伫立着。(3)夕阳下,金黄色的花瓣背面被阳光照得通体透亮,发出纯金般的光泽。(4)新鲜活泼的花瓣一朵朵一片片抖擞着,正轻轻松松地翘首顾盼,那么欣欣向荣,快快活活的样子。

向日葵的读后感篇四

当代着名女作家张抗抗《天山向日葵》给我们描述了一幅奇异的画面,一群从天山下来的游人远远看见了一大片向日葵,那片金色的海洋是如此美丽和灿烂…,然而当太阳西下,那一大片向日葵固执地颔首朝东,只将那一圈圈绿色的蒂盘对着西斜的太阳,他的姿势同上午相比,没有一丝一毫的改变,甚至没有一丁点想要跟着阳光旋转的意思,女作家感叹是太阳的亮度不足,还是吸引力不够?是什么改变了天山向日葵遗传基因?这种有悖常理的向日葵生长特性使作家反思和再认识,《天山向日葵》歌颂了一种特立独行、敢于坚持自我的人格精神。

随着年龄的增长,人们知道什么叫害怕,时光岁月让我们知道了“锋芒毕露的”的后果,我们更加懂得“三思而后行”的意义,成熟、稳重是我们最愿意听到的评价,但人们更珍惜真实内心的交流。以诚相待是人们渴望的最佳交往方式。

前几日,看了老友钱立庭院长的博客。他是实名博客,老友的博文文采极佳,每每描述都入木三分,至真至情至理。打动人心的作品却招来非议。面对纷杂的世界,有多少人敢实名开博?并且说真话,讲真事?这样做是否太单纯了?看了他“实名开博,悠着点”的告诫,我很感叹。我为实名博客喝彩!博主篇篇博文坦荡、直率、真诚,是真实的所感所思,能如此写博文的人没有足够的胆量、足够的才华、足够的智慧、足够的胸怀,是万万不能办到的。对老友身为医生、院长、丈夫、父亲、朋友的真实的、立体的、丰满的、有血有肉的人应该是大写的!我赞美“天山向日葵”精神。很多博友把自己的博文比作自留地,博客应该作为我们人生真实记录的好方式。人的生活是丰富多彩的,它应包括三个方面,第一是俗务,包括工作和日常生活;第二是自我价值的实现;第三是审美。三者兼顾的人生才是丰富的。博客是私人领地,但又是大众的媒介,有深度的博文给我们带来无限的精神享受,那是一笔精神财富!

向日葵的读后感篇五

炎炎夏日,大汗淋漓地走进教室,同桌正在给柜子上的一盆吊兰浇水,让我想起了近些天看过的一篇文章。它讲的是作者与一位好友在学校种下了两株向日葵苗,那段时间里,作者十分担心那两株小苗能否活下去,于是施肥,扎篱笆,忙得不亦乐乎!小苗一天天长高,作者无限开心,还为向日葵编了一首歌:“葵花葵花,是太阳花,我们有颗向阳心……种花植树,美化环境,多么愉快,多么高兴。

这篇文章感触很深的主要原因,是我也有同样的一段经历。上幼儿园时,老师带我们去龙泉山上植树,第二天,小朋友有带樟树树苗的,有带杨树苗的,我带的是一株玫瑰苗。来到龙泉山上,我们找了一个空旷的地方,用又大又重的铲子往泥土里一插,跑到杆尾用力一按,按不下,叫了很多个同学一起按,终于按了下去,松土挖坑种苗,最后又浇了一点水,大功告成。

在后来的.日子里,我每次去爬龙泉山都会爬到顶部,因为那里有我种下的小树苗,我会为它浇水,为它除虫,跟书中的作者一样怀着对它的喜爱用心爱护它,呵护它。

这样的日子一直向前。不知在暑假中的哪一天,夜里下了一场大暴雨,早晨我心急火燎去了山顶,心爱的玫瑰倒在风雨中了,遍体鳞伤,看来无法挽回了,我非常伤心,当时的心情,一刹那仿佛天也黑了许多。有了这种感受的我才能体会作者情系向日葵的心情。我那时是一种无限后悔怨恨自己没有保护好玫瑰的心情。

爸爸见我那样伤心,就上网找了一些资料,后来把捣碎的鸡蛋放在土里,结果玫瑰还真的活了过来,我开心极了。

人人为大地添一点绿,世界会更加美好。

向日葵的读后感篇六

这是我读的第一本李娟的书,一直有看到网友推荐李娟的书,说她如何珍贵,如何纯静,但我一直没有找来读。机缘巧合,在蜗牛读书里找到了这本《遥远的向日葵地》。

刚开始读第一章,就停不下来,很快就被书中的狗丑丑和赛虎吸引,而且还边读边笑出了声。书中的鸡啊、鸭子啊、兔子啊都有它们独特的个性,作者及母亲把这些小动物们当作是家人,给小鸡们缝制了上衣,和兔子们散步。和猫狗们、和大地的对话,对于艰苦的生活环境,无论是人、动物、向日葵都在认真的做着自己。

作者在书中描写母亲:于是整个夏天,她赤身扛锨穿行在葵花地里,晒得一身黢黑,和万物模糊了界线。叶隙间阳光跳跃,脚下泥土暗涌。她走在葵花林里,如跋涉大水之中,努力令自己不要漂浮起来。大地最雄浑的力量不是地震,而是万物的生长啊……她没有衣服,无所遮蔽也无所依傍。快要迷路一般眩晕。目之所及,枝梢的手心便冲她张开,献上珍宝,捧出花蕾。

她停下等待。花蕾却迟迟不绽。赴约前的女子在深深闺房换了一身又一身衣服,迟迟下不了最后的决定。我妈却赤身相迎,肝胆相照。她终日锄草、间苗、打杈、喷药,无比耐心。

浇地的日子最漫长。地头闸门一开,水哗然而下,顺着地面的横渠如多米诺骨牌般一道紧挨着一道淌进纵向排列的狭长埂沟。渐渐地,水流速度越来越慢。我妈跟随水流缓缓前行,凝滞处挖一锨,跑水的缺口补块泥土,并将吃饱水的埂沟一一封堵。

那么广阔的土地,那么细长的水脉。她几乎陪伴了每一株葵花的充分吮饮。地底深处的庞大根系吮吸得滋滋有声,地面之上愈发沉静。她抬头四望。天地间空空荡荡,连一丝微风都没有,连一件衣服都没有。世上只剩下植物,植物只剩下路。所有路畅通无阻,所有门大打而开。

水在光明之处艰难跋涉,在黑暗之处一路绿灯地奔赴顶点。——那是水在这片大地上所能达到的最高的高度。一株葵花的高度。这块葵花地是这些水走遍地球后的最后一站。整整三天三夜,整面葵花地都均匀浸透了,整个世界都饱和了。花蕾深处的女子才下定决心,选中了最终出场的一套华服。即将开幕。大地前所未有地寂静,我妈是唯一的观众,不着寸缕,只踩着一双雨靴。她双脚闷湿,浑身闪光。再也没有人看到她了。她是最强大的一株植物,铁锨是最贵重的权杖。她脚踩雨靴,无所不至。像女王般自由、光荣、权势鼎盛。

很久很久以后,当她给我诉说这些事情的时候,我还能感觉到她眉目间的光芒,感觉到她浑身哗然畅行的光合作用,感觉到她贯通终生的耐心与希望。

作者在最后写到:我至今仍有耕种的梦想。但仅仅只是梦想,无法付诸现实。于是我又渴望有一个靠近大地的小院子。哪怕只有两分地,只种着几棵辣椒番茄、几行韭菜,只养着一只猫、两只鸡,只有两间小房,一桌一椅一床、一口锅、一只碗。——那将是比一整个王国还要完整的世界,可是现实中的我,衣服塞满衣柜,碗筷堆满水池。琐事缠身,烦恼迭起,终日焦灼。在做任何事情之前都感到还没做好准备,结束每件事情后仍患得患失。我把这一切归结于缺少一小块土地,一段恰当的缘分。可是,追求这一切——仍远远没有做好准备。

读完这本书之后深为感动,人原来可以过最简单的生活,吃最简单的实物,如同向日葵般,努力的向着太阳,绽放自己生命的光彩。

向日葵的读后感篇七

思绪突然被这首诗歌击中。我潜意识中灿烂可爱的向日葵瞬间变成热烈叛逆的勇士。

想起梵高的那幅向日葵,浓烈的色彩,饱满奔放的情绪,那定格在画布上的向日葵犹如僵死的影像,却只能在花盆里,只能在画里,安静地接受人们的目光。

而芒克的这首诗中的向日葵却是鲜活热烈的。你能从诗句中感受到一股充满野性的呼喊:不要向着太阳,不要低下头,一定要扯断束缚,奔向真正的理想。但叛逆者同时也是需要付出重大代价的:

它脚下的那片泥土

每抓起一把

都一定会攥出血来

这不是呆呆跟着太阳走的向日葵,不是依靠观赏者活着的向日葵。这是真正的向日葵,是听从自己渴望的向日葵。也只有充满诗人气息的芒克才能这样率性地写下关于它的赞歌。

那是深重难以回首的时代。无数的青年人将青春热血奉献给了无知的岁月。所有该有的思考都埋葬在日复一日的虚无中。像极了呆滞的向日葵,在一天天围着太阳转的岁月里迷失了自我。只会抬头,只会低头。本该属于向日葵的热情幻化成为盲目服从。而芒克看到这样的悲哀,他笔下的血是失去理想的向日葵的魂魄,他要将他们重新塑造成为充满自我的梦想。

时间飞逝,但仍有那么多向日葵在迷失。青年人失去了热情与朝气,在本该热烈的年纪却套上了成熟的面具。大家跟随大流不敢落伍,没有勇气摆脱现实束缚。

文档为doc格式

向日葵的读后感篇八

暑假里我读了一本书《坐在向日葵上的女孩》,我深受感触。

文中写的是一位叫安安的小女孩在幼儿园里,老师让大家把熊猫的眼睛涂成黑色,但安安却涂成红色,颜料也经常涂到框外边。老师也经常在安安妈妈的面前责备安安,但安安回家对妈妈说我觉得熊猫的眼睛涂成红色更好看一些,妈妈让安安将自己的观点说给老师和同学们听。安安的妈妈也时常鼓励安安,上小学后安安创作了一幅作品“坐在向日葵上的女孩”的画,她色彩搭配均匀,被老师选中去参加比赛,并得了一等奖。安安在学习上也很棒,每次班上第一的宝座非她莫属,每次安安都会有许多自己独特的想法和见解都会告诉老师,和大家一起分享自己的想法,老师和同学们都喜欢安安。

这本书告诉我们每个孩子都会对一个问题产生不同的见解与想法,孩子们不能将自己独特的想法和答案闷在心里而不说出来,每个人都不能太死板,不能老师说怎样就必须这样,思考后有没有比这更好的方法。有就将自己的想法告诉大家,可能自己的想法会别出心裁些,更简便些。可不能是闷葫芦放在心里,应该要大胆地说出来,妈妈也应该多鼓励自己的孩子让她将自己的想法说出来,原来安安之前也是一个不善于表达的孩子,自从妈妈常常鼓励后成为一位活o开朗的孩子。在我的生活中也发生过这种事,数学老师讲解题方法时,如果想到有其它的方法我都会举手大胆地说出来,不管说的对还是错,每次都能听到老师给我掌声,有时我的解题思路是错误的,老师会仔细地讲解正确的,分析给我们听。是呀,敢于表达也是一种好习惯。

在读书中我受益匪浅,看书是我们生活中最美最灿烂的时刻,捧起书吧,让知识的种子在我们的心里生根发芽开花结果吧,让书伴我们长大。

向日葵的读后感篇九

认真读完一本名著后,大家一定都收获不少,何不静下心来写写读后感呢?到底应如何写读后感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向日葵中队读后感,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战争几人回?”这就是我第一次听到“莫离”这个名字脑海中浮现出的诗句,我想莫离的妈妈之所以取这个名字,定是想把莫离长长久久地留在身边,永远都不要离开的意思吧!

当我第一眼看到《向日葵中队》这本书时,就被封面上那个活泼可爱的红衣女孩儿吸引住了,她正在奋力地越过长绳,将手中的小熊抛上蓝天,她仰面而笑,仿佛向着蔚蓝的世界种下了一颗希望的种子。

翻开这令人喜悦的书页,哦!红衣女孩竟是个自闭症儿童。当莫离来到向日葵中队时,她与这个集体格格不入,几乎不与任何人交谈,甚至经常做出一些过激的行为令人生厌。

只要朝着阳光,便不会看到身后的黑暗!这才向日葵中队的精神。“星星的孩子是孤独的,可我们不会让莫离孤独,因为我们会给孤独一个爱的拥抱!让我们都成为莫离的守护天使,陪她一起仰望星空!”班长吴萌萌发出了倡议。哗啦啦!哗啦啦!教室响起了经久不息的掌声,大家排着队送给莫离一个又一个的拥抱,那拥抱温暖而真诚。当莫离笑的时候,是那样的幸福和快乐!

读完这本书,我不由得轻松地哼唱起一首歌:“海洋的对岸是梦想的港湾,如果受了小小的风寒,我的心一直为你取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