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演讲稿>中秋节日记初一(实用11篇)

中秋节日记初一(实用11篇)

作者:FS文字使者 中秋节日记初一(实用11篇)

辩论是一种全面思考问题的方式,可以让人们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思考问题。辩论需要克服个人情绪和偏见,保持冷静和客观的思考态度。接下来是一些经典辩论的摘录,希望能够为大家提供一些借鉴和参考。

中秋节日记初一篇一

中秋晚上,我、妈妈和爸爸去江边的露天酒吧吃美食,赏月。

月上柳梢,一轮巨大的月亮刚刚升起,好似一个大玉盘。忽然有一丝云飘过,月亮就像害羞的小姑娘用面纱遮住了脸。

我打开精美的月饼盒,一只只小巧玲珑的月饼呈现在我们眼前令我垂涎三尺,我忍不住拿了个月饼,咬了一口,入口溶化,甜而不腻。

我们点了些美食开始吃起了团圆饭,琳琅满目的美食摆满了桌子,我们一边吃着美食,一边畅所欲言,这时我遥望天空。江边升起一簇簇五彩缤纷的烟花,像天女散花般的落下。一轮皎洁的月亮挂在天空。

这时,应该是万家团聚的时候,但是天下还有许多游子不能与家人团聚。每逢佳节倍思亲,但愿天下的游子能在节日与家人团聚,分享亲情的温暖。

中秋节日记初一篇二

我喜欢中秋的意境。妈妈每年都要亲手给我们做月饼吃。妈妈做的月饼外观象大饼,很厚实,新鲜的面,新鲜的馅。不管是蒸出来的,还是烙出来的,上面都有用农家的大碗所刻画出来的月的图案,其中又有桂花雕印出的花瓣。馅,也很特别,主料是红塘,里面放些芝麻、清红丝,果仁、葡萄干什么的。新做出的月饼,蒸的,柔软可口,适合老年人;烙的,外焦里嫩,年轻人情有独钟。你看,新端上来的月饼,热气腾腾,一股清香味道儿扑面而来,真令人垂涎欲滴!

多少年过去了,虽然现在市场上的月饼琳琅满目,各种瓜果一应俱全,但是我还是喜欢吃妈妈做的月饼。月饼的花纹虽然没有太多变化,但是花纹总是那么的清晰,那么均匀,那么好看。所以一赶上中秋过节回家,总要吃上两大块儿,觉得好香、好甜。

中秋节日记初一篇三

一年里,有很多欢乐有趣的节日,比如春节、元旦节、儿童节、中秋节、国庆节、父亲节、母亲节、圣诞节……你最喜欢过哪一个节日呢?我嘛,当然是最喜欢中秋节啦!

你一定会问我,为什么最喜欢过中秋节呢?其实道理很简单,因为只有到了中秋节,我们一家才可以团团圆圆的吃一次饭,一起赏月。听了这句话,你一定会更奇怪了,春节难道不可以吗?这时我就会告诉你,春节我们家一般也不都在一起吃饭的。因为要不就是和妈妈一起去外婆家玩,爸爸一人在家,要不就是和姐姐一起去姑姑家,爸爸妈妈在家里,很少一家人在一起。中秋节时,我们一家是一定要在一起的,所以,我就喜欢上中秋节了。

记得有一年的中秋节,傍晚,我们吃过晚餐以后,妈妈亲手给我们做月饼,各种各样的月饼展现我们眼前,方形、圆形的,琳琅满目,有豆沙馅、蛋黄馅、好吃极了。我们带上月饼,来到院子里,坐在亭中的椅子上,一边吃着月饼,一边赏着月亮。

啊!中秋节,你让我怎么能不喜欢你呢?

中秋节日记初一篇四

家乡的中秋节,很多地方和外地的一样。千里相聚,赏月,吃月饼。

然后便是各自奔东西,天涯相隔。

下一次的相聚便要等到过年,而其间思念的泪水免不了又再次湿透了枕头

这个时候人们大多会吃点月饼。家乡温州还是个水乡。不知道是否是这个原因,家乡的月饼吃起来总有些水乡的味道绵绵的,酥酥的。

记得小时候,在外婆家旁边有棵桂花树。大人们说挂花树下有鬼,但我是不怕的。而且经常下去玩,直到我被那树下的大公鸡啄了,就没去了。后来,回到外婆家时,发现那棵树业已被砍掉了。

人们的身影在黑暗渐渐地模糊起来,家乡的概念也渐渐模糊了。咦?我在哪儿呢?哦,在温州呢。那我有在写什么呢,是在写中秋啊!

中秋节日记初一篇五

星期六,我去姥姥家,姥姥家在安丘,我和爸爸坐动车组d335次列车36分钟就到,又稳又舒服。然后再坐,潍坊—安丘的车一小时就到。行程:250公里用时:96分钟,路上有很多人,因为要过中秋节,中秋节也叫团圆节,大家都急着回家过节。姥姥看见我来了高兴的笑了。

中秋节美食首推月饼,其起源说法多种。一说元代末年,江苏 中秋月饼 泰州的反元起义领袖张士诚(或说是朱元璋的谋士刘伯温)利用中秋民众互赠圆饼之际,在饼中夹带“八月十五夜杀鞑子”的字条,大家见了饼中字条,一传十,十传百,如约于这天夜里一起手刃无恶不作的“鞑子”(元兵),过后家家吃饼庆祝起义胜利,并正式称中秋节的圆饼为月饼。在后来很长历史时期,甚至在上世纪末,许多月饼上还贴有一方小纸片!只可惜,近年所产月饼已不见小纸片踪影,月饼所含代代相传的“文化密码”荡然无存。另有一说为,明洪武初年,大将徐达攻下元朝残余势力盘踞的元大都北京,捷报传到首都南京,正在下棋的明太祖朱元璋欣喜若狂,即传谕中秋节普天同庆,并将当初反元大起义时传递信息的月饼赏赐臣民。月饼从此成为中秋节“法定”的食品,非食不可了[1]。 月饼,最初起源于唐朝军队祝捷食品。唐高祖年间,大将军李靖征讨突厥靠月饼隐蔽的传话得胜,八月十五凯旋而归,此后,吃月饼成为每年的习俗。当时有经商的吐鲁番人向唐朝皇帝献饼祝捷。高祖李渊接过华丽的饼盒,拿出圆饼,笑指空中明月说:“应将胡饼邀蟾蜍”。说完把饼分给群臣一起吃。 南宋吴自牧的《梦粱录》一书,已有“月饼”一词,但对中秋赏月,吃月饼的描述,是明代的《西湖游览志会》才有记载:“八月十五日谓之中秋,民间以月饼相遗,取团圆之义”。到了清代,关于月饼的记载就多起来了,而且制作越来越精细。

初中七年级中秋节日记600字是不是对同学们有所帮助呢?希望同学们的作文水平都能有更大的提高!

中秋节日记初一篇六

第一篇:快乐的中秋节初中日记

适逢中秋之夜,我仰望天空,见一轮明月,但并不是我们常说的一轮皎洁的圆月。天空中有青云,如烟似雾,弥漫在月光下。月晕恰恰是这圆月与青云的红娘,牵与两者之间,淡淡的点上一圈,即不喧宾夺主,又有万娇姿态。

有人说:新月似芽,半月如瓢,圆月如西子之明眸。这似明眸的圆月要用在中秋之月上,实为不妥,谚语有“八月十五云遮月”之说。云生月隐,神秘、迷离。中秋圆月虽不及西子善睐明眸,却独具情调。

我愿随月在云中漫步,听她讲那古老的传说;也愿站在静处悄悄凝望。不过,这一切都化为一片柔和,银白的月光洒在我身上,这才是真实的接触,月的祝福。许多人愿意在屋中欢度这美好的中秋之夜,而我却更喜欢在静谧的夜晚,独自站在阳台,仰望天空,倾听月的歌声,享受“月中清朝夜”。

秋天,是个嫩嫩的季节,鹅黄、火红的树叶一不小心就掉了;八月,是个浓浓的月份,桂花香中飘着欢乐的气氛。八月中秋,点缀着整个漫长而无生机的秋天,使秋天更具有魅力。

第二篇:快乐的中秋节初中日记

中秋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每年的农历八月十五日,是中秋,由于这一天居秋季之半,所以叫中秋节。我最喜欢的节日就是中秋节。

中秋节的主要活动就是赏月和吃月饼。这一天月亮最明也最圆,月色最美好。千家万户围坐在一起一边观赏月色,一边品尝着象征着团圆的月饼。八月十五日也叫团圆节。

中秋节的晚上,我和爸爸、妈妈、奶奶、爷爷坐在餐桌旁,吃着甜甜的月饼。

吃完月饼,我们走出家门,坐在院子里看月亮。妈妈给我讲起了嫦娥奔月的故事。

古时候,有个叫后羿的英雄,他为民除害,受到了百姓的尊敬和爱戴。后来,后羿娶了一个美丽善良的妻子,名叫嫦娥。一天,王母娘娘给了后羿两颗不死药,并对后羿说,吃下一颗,会长生不老;吃下两颗,会立即升天成仙。后羿回到家,把不死药给了嫦娥。

有一天,后羿的徒弟蓬蒙趁后羿不在家,逼嫦娥交出不死药。嫦娥当机立断,拿出不死药,一口吞了下去,她的身子马上离开了地面,向天上飞去。后羿知道了,悲痛欲绝,他望着夜空,呼唤着嫦娥。他突然发现,嫦娥在月亮上。可是,他怎么也追不上月亮,只好派人把香案摆在嫦娥最喜爱的后花园里,并在香案旁边摆上嫦娥最喜欢吃的蜜食鲜果,盼着嫦娥回来。从此,中秋节拜月的风俗在民间传开了。

原来,嫦娥奔月是中秋节的由来。

第三篇:快乐的中秋节初中日记

时间过得真快呀,转眼间就到了金风送爽、丹桂飘香的季节。中秋节就要到了,现在过中秋节的习俗主要是和家人一起吃月饼,但我突发奇想,很想知道爸爸妈妈小时候是怎样过中秋节的,是不是和我们这般简单。

妈妈说,搭宝塔是她关于小时候过中秋最美的记忆。中秋节那天,村里的孩子王会带着全村的小朋友满村子找瓦片和砖头,然后在一个空旷的可以看见月亮升起的地方,搭成宝塔,再找来煤油,点上火,等月亮升起来的时候,围着宝塔拜月亮,唱着童谣,分享着彼此的劳动快乐。摇曳的灯火与皎白的月光遥辉映,格外美丽。我听完之后,仿佛也置身其境,正和大伙一起唱呀跳呀。

另一个儿时的记忆就是拿着月饼听他们的爷爷奶奶讲故事。虽然现在电脑也能播放故事,但我更喜欢听爸爸妈妈讲他们觉得最有趣的故事,有《嫦娥奔月》、《玉兔捣药》、和《吴刚伐桂》。如果我能进入故事里,我肯定会帮玉兔捣药,阻止吴刚砍伐那棵美丽的桂花树的,因为爱护植物,人人有责。

比月饼是爸爸妈妈小时候最有趣的一个活动,听爸爸说,那时的月饼做工粗糙,只有两种,一种是有馅的月饼,一种无馅的发饼,外面都裹着芝麻。都特别美味,不过吃起来可要小心了,稍不注意,就会被里面的冰糖粒嗑着牙。听说大的发饼有我们家煎牛排的平底锅那么大,拥有它的小朋友会兴奋地满村子跑,把小伙伴们的月饼都比下去。虽然爸爸说馅里的冰糖可能会嗑着牙,但我真的想有一个大大的月饼,然后再狠狠地咬上几口,味道肯定很好。

现在的中秋节,月饼更精致了,吃的人却越来越少了;看电脑玩手机的人越来越多了,出门活动的人越来越少了。真希望能有一个和爸爸妈妈儿时一样快乐的中秋节!真期待能品尝到爸爸妈妈儿时中秋节那么美好的味道呀!

第四篇:快乐的中秋节初中日记

中秋节,作为中国第二重要节日,它的重要性更是不言而喻。每年中秋节要吃月饼、赏月等习俗,人们忙得不亦乐乎。我可乐了,我最喜欢中秋节时赏月。

傍晚,我早早地吃完了晚饭,搬了一张椅子,坐在家门口赏月。不一会儿,月亮羞羞答答地爬上来,溶溶的月光洒满了大地。我大喊道:“月亮出来了!月亮出来了!”许多人仿佛有千里耳,听到了我的叫声,赶紧把头抬起来,看着浩浩荡荡的天空中,那一轮玉盘似的月亮。

清冷的夜空中,玉盘似的月亮穿过层层云雾,露出晶莹妩媚的圆脸,笑着浮游到天空中。乳白色的月光,轻纱一般洒落下来,把山河村庄映得莹莹发亮,皎洁的月光又如清泉流水一样洒遍了人间。

忽然,月亮被一层薄薄的雾气笼罩了起来,朦朦胧胧的,像一个顽皮的小孩正在和白茫茫的大地捉迷藏。过了一会儿,月亮又从那层薄薄的雾气中钻了出来。

看着银钩似的明月,肯定有许多漂泊他乡的游子看着月亮,思念家乡,真是“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自古以来,许多诗人以明月来寄托自己的思想之情,如果在这个宁静、安谧的夜晚,那些远在他乡的华侨们能回到故乡,那这个中秋的夜晚将多么美好,多么快乐呀!看着这美丽的明月,我不经被她陶醉了。

妈妈拿着桃山奶黄味的月饼走到我旁边,用手敲了一下我的头,我喊道:“哎呀!”妈妈说:“干嘛呢,坐在这傻傻呆的,来,把这个月饼拿去。”我接过妈妈手中的月饼,边吃边赏月。我问妈妈:“妈妈,为什么中秋节要吃月饼呢?”妈妈严肃地回答我:“据说,在……”

听着中秋节的由来,吃着好吃的月饼,看着圆圆的月亮,这个中秋节过得可真快乐,我喜欢这个中秋节,这个快乐的节日。

第五篇:快乐的中秋节初中日记

“月中清朝夜。”玉盘似的圆月在云中穿行,朦朦胧胧的月光洒向大地。月圆之夜,团圆之节,美丽的满月为中秋点缀。我很喜欢中秋节,喜欢中秋那一天独特而迷人的光辉。

中秋节是每年农历八月十五日,是传统具有美好象征的中秋佳节。这时是一年秋季的中期,所以被称为中秋。中秋之夜,人们仰望天空如玉如盘的朗朗明月,自然会想念家人,期盼团聚。月亮传递着思念,因思念而想着团圆。所以中秋又称“团圆节”。古代时候的人们称之为仲秋。后来中秋节又多了许多名字:秋夕、月夕、月节、八月节、八月半。

关于中秋,有一个《玉兔捣药》的神话故事。相传嫦娥登上月亮后,一直住在月宫,一只修行千年、心的善良的白兔不忍看到嫦娥这样悲痛寂寞,便到了月宫变为月兔陪伴着她,因为嫦娥被罚在月亮上捣不死药,玉兔来到后,就替嫦娥接下了这个惩罚。人们,是想念嫦娥和这只善良的玉兔。

中秋节只要一提起皮薄馅美的月饼,莲蓉馅的、蛋黄馅的、火腿馅的、豆沙馅的等等,我就馋得流口水。中秋节的时候吃月饼,已经成为一种习惯了。古代的时候,月饼称为“胡饼”。据说唐朝的时候,唐太宗和杨贵妃在皎洁的月光下一起赏月吃胡饼,突然想到了月亮与胡饼,就改名为现在的月饼。而且民间还以月饼相馈,取团圆之意。

虽然说元宵节猜灯谜,但是中秋节也喜欢猜灯谜,而且更加有意思。猜灯谜”又叫“打灯谜”,是中国独有的富有民族风格的一种文娱形式,是从古代就开始流传这样的特色活动。每逢农历八月十五,各家各户都要挂起彩灯,燃放焰火,大家喜欢把谜语写在纸条上,贴在五光十色的彩灯上供人猜。我曾经去玩过一次,真开心,不过灯谜也真的好难哦!

我喜欢中秋节,喜欢花好月圆的这一天。

第六篇:快乐的中秋节初中日记

八月十五月儿园,爷爷为我打月饼,我为爷爷唱首歌……每当我唱起这首歌时,就是一年一度的中秋节到来了。

下午6点,等家人们都回来了时,妈妈把桌子放在了院子里。她又端来了几盘香喷喷的饭菜。有鱼、有蛋汤、有大米,还有我最喜欢的肉铰子……我们有说有笑,其乐融融。

吃了团圆饭,我们休息了一会儿。爷爷又叫家人们去祭月。我们在桌子上摆上各种各样的水果,点上香来祭月,祭完月后,我们一边吃着香甜的月饼,一边赏着美丽的月亮。今晚的月亮格外圆,圆的像一个大大的银盘,月亮发出的银光洒满了大地,大地像披上了银纱,漂亮极了,就在这时,我有点困,于是,家人一起回家睡着了,在梦里,嫦娥微笑地说:“谢谢你给我送来的月饼,它可真好吃”。

啊!这真是我过的最难忘的中秋节。


中秋节日记初一篇七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忍不住吟起这首诗,因为一年一度的赏月日又到了。

我们全家和爷爷、奶奶来到了东来顺吃火锅,奶奶拿着她自己做的枣泥馅的月饼、蛋黄月饼、五仁月饼,我一边吃着火锅和月饼,一边思念着我北京的小姑姑,我的小姑姑她非常的疼我,每次过新年时,她总会从北京给我拿来许多好玩的玩具,好吃的零食。

这时我走到窗前,抬头看月亮,我忽然发现今天的月亮又大又圆,虽然它在路灯的衬托下,显现的不是特别亮,我仿佛走到月亮中看到了,那枝繁叶茂的大槐花树,但是我看了好一会儿,也没有看到嫦娥的身影,大概是去和后羿团聚去了吧!

中秋节,这是人们一直都喻为人情味、最诗情画意的一个节日,每逢佳节倍思亲,今天,这一份思念当然会更深切,当一轮明月高挂的时刻,让我想起了远方的姑姑。

哈哈!我期盼已久的中秋终于来临。月饼要开始旅游人的身体的季节到了,我恨不得把全世界的月饼统统往家搬,搞个“月饼时装秀”!

我上午猛做作业,下午便想像着今晚的月亮会是怎么样的,真期待ing!夜晚很快降临。我从17点多就坐在窗前干等,到了18点多了,突然下起了毛毛雨,我知道今晚可能看不到月亮了,许不了“在心里珍藏了很久的秘密”的愿望,心里不勉飘过一丝沮丧。家人安慰我,让我别难过,看不到月亮还可以吃月饼嘛!

当晚,我们全家就给月饼化了装,我们用可以吃的“颜料”在一块“巨型”月饼上涂鸦,直到把月饼搞得鼓鼓的我们才停手。望着这块大月饼就像钻进去看看里面夹着什么味道的东东,想到我的口水都快流出来了,还好姐姐及时提醒我,不然就没人敢吃这块月饼了,我可吃不完啊!我们开始吃月饼,从左往右,从右往左,然后从中间直接攻入(某人:这不是废话嘛,睡吃月饼不是这样),这块月饼很快就进入了我们的肚子,我们打了个饱嗝后,便瘫倒在沙发上,坐骑圆月梦,开始“吃月亮”喽!

这个夜晚过得很开心。尽管没有月亮,但是这块大月饼给我们带来了很多乐趣。

中秋节日记初一篇八

中秋节前一天下午,天气晴朗,我和爸爸妈妈高高兴兴地来到环岛路参加班级组织的搏饼活动。

第一个搏的是洪仪杉,只见她用力一搏,可什么都没有得到,气得都跑掉了。接下来轮到我了,我使劲一搏,搏了个一秀,我得了一粒糖果。许家晨可厉害了,搏了个三红……就这样,我们搏了很久。郑哲芃说:“我怎么都搏不到一秀啊!我想吃糖果。”我们听了哈哈大笑地说:“你就快点搏一个一秀吧?”过了一会儿,又轮到我了,我双手一搏,也搏了个三红,我真是兴奋极了。跟着许家晨喊了一声:“对堂”,一边用力一搏,大家目不转睛地看着骰子,对堂果然搏出来了,许家晨得意洋洋地笑了起来。卢柏臻也跟着大声喊:“状元!”大家又目转睛地盯着骰子,状元搏出来了,:“状元带九啊!”洪仪杉有点伤心,别人搏得那么好,自己只搏了个一秀。

最后我数数成果,搏了两个三红,一个二举,三个一秀。还有一个对堂被郑哲芃搏走了,可最想要的状元被卢柏臻搏走了。我有点垂头丧气。妈妈说:“你已经搏得不错了,比去年好多了。”好运轮流转,明年再加油吧!我听了想,明年我一定会有好运的。

这真是有趣的中秋搏饼活动。

中秋节日记初一篇九

中秋节这一天,全家的人都投入夜的怀抱,仰望着皎洁的月,氛围静谧,满地的温馨。这时,不知道是谁突然一声咳嗽,将所有人沉静下来的思绪破得一点不剩,不过有趣的一幕也就开始了。

“月清,夜凉,人好!”爷爷嘴里突然就冒出了这几个字来,弄得我们所有人一脸的茫然,“我即兴做的诗,好不好?”我不晓得其他人什么反应,我只是心里有种隐隐想笑的冲动,爷爷在我们家里就是一个老顽童,还是一个十分固执的人,不管他说什么,做什么,我们能说好就说好,特别是在这件事上。

果然,下一秒,老爸发话了,“好,说得真好!”老爸都带头了,家里其他人相互一笑,接着立马附和。“好!好!好!”

爷爷满脸的得意,一张满是皱纹的脸随着他一笑,脸上的那些褶皱更深了,爷爷笑得很开心,他的笑声仿佛带着魔力,我们原本心里就想笑来着,这一下更是忍不住了,瞬间笑声占满着这个月夜。

“我笑,你笑,大家笑!”爷爷一边笑,一边又说出来一句,这次换妈妈先开口了,“爸爸说的真好。”紧接着就是我们其他人的应和。爷爷笑得更欢了,我们也笑得更灿烂了。

爷爷没有上过学,以前家里没条件,爷年过半百了都还不认得几个字。后来家里的条件好了,爷爷心里不甘心,于是自学了起来,于是也就有了如今这一幕。

对于爷爷时不时蹦出的几句话,几句诗,不管如何,我们家里人一致都说好!

在这个中秋节的团圆节里,因为有了爷爷,似乎都变得有趣了起来。

家乡的中秋节简单而平淡,但是却透着浓浓的亲情和团圆的气氛,每年的中秋节,大家都要回家,一起和家人吃月饼,赏月。

中秋节到来的时候,我们家都是早早的就买好了月饼,记得小的时候贪吃,爸妈刚把月饼买回来,就想去吃,但是爸妈却说,要中秋了才能吃,不过也知道我喜欢吃月饼,所以塞了一个小小的月饼给我,是我特别喜欢的莲蓉蛋黄的月饼。到了中秋的那天,我们还要去舅舅家里给他们送月饼,而这个月饼却有些不一样。是很大很大的一个,好几斤重,小时候的我还拿不起来呢。

到了舅舅家,送上大大的月饼,也寄希望着是团圆的,同时舅舅家也是会回赠小小的月饼,而这也是我最喜欢的,因为那小小的月饼,我一口一个,吃得可欢实了。当然除了我们去舅舅家里,姑姑也是会来我们家的,我们也是会得到一个大大的月饼,这个月饼很难一次吃完。每次中秋过了,大家虽然有的离开了,但是老家依然还有邻居,老人没有走,这个时候也是大家聚在一起的日子,中秋的那天是家人的欢聚,而中秋后则是邻里的欢聚,大家一起拿出各自的月饼,有不同口味的,你吃我家里的一点,我吃你家里的一点,一点点的就把月饼给全部消灭了。

小时候的我最喜欢的就是中秋节后的日子了,因为可以吃到各种各样的月饼,有五仁的,有蛋黄的,有水果味的,有火腿味的等等。小伙伴们一起去各家串门,喊着叔叔阿姨,各色的月饼就进了我们的肚子里。虽然这种习俗随着物质的逐渐丰富已经比较少了,但是每次中秋回到家乡,邻里之间还是会相互的赠送月饼,或者小孩子来串门,拿出各色的食物来品尝。

到了晚上的时候,一家人都会坐在庭院里或者天台上,一起吃着月饼赏月,大人们喝酒聊天,小孩子们喝饮料玩闹,直至深夜,才回到屋里休息。小时候秋天最期盼的就是中秋了,因为除了有月饼吃之外,还可以玩到深夜,而不是像平时那样,很早就被爸妈催促去睡觉了。那时并不懂中秋的意义,而今每次回到家乡,越发的觉得中秋团圆的意味更加的浓厚了,虽然很多习俗都渐渐变了,或者没了,但是却依然阻挡不了归家的人团圆的心。

中秋节日记初一篇十

我喜欢中秋的意境。妈妈每年都要亲手给我们做月饼吃。妈妈做的月饼外观象大饼,很厚实,新鲜的面,新鲜的馅。不管是蒸出来的,还是烙出来的,上面都有用农家的大碗所刻画出来的月的图案,其中又有桂花雕印出的花瓣。馅,也很特别,主料是红塘,里面放些芝麻、清红丝,果仁、葡萄干什么的。新做出的月饼,蒸的,柔软可口,适合老年人;烙的,外焦里嫩,年轻人情有独钟。你看,新端上来的月饼,热气腾腾,一股清香味道儿扑面而来,真令人垂涎欲滴!

我喜欢中秋的意境,因为从餐桌上我看到了祖国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的水平变迁。

你看,农家餐桌上,除家禽肉类,传统的蔬菜等食品外,越来越多的餐桌上,出现了越来越多的肉类、蔬菜、海鲜。

小时候在农村长大,总盼着过节。春节和中秋是家乡重视的两个节日。或许是因为那时候生活水平比较低,只有过节时家里才会改善一下生活;或许是一到过节就放假,总会搞一些娱乐活动,自己可以痛痛快快地玩一场;或许两者兼而有之。总之,过节忙的是大人。但大人们忙归忙,每到过节也都有一种心情的放松。当然,兴的还是我们这些无忧无虑孩子。

春节的时候,虽然恰逢农闲,但总感觉每年都是忙忙碌碌的。惟独中秋,给人一种特别的欣喜,一种心境的安歇,一种特别的想往。后来想起来,似乎是心绪不同使然。

我喜欢中秋的意境。那既是收获的积蓄,又是收获的开端。说她是积蓄,是由于夏收才过不多时候。说她是开端,是因为秋天迈着她硕果累累的脚步迎面而来,融着人内心即将收获的欣喜。我想惟有经历过乡村生活体验的人,才会有这种情感、心境和内心深切的感受。

我喜欢中秋的意境。圆圆的月光之下,圆圆的月饼,苹果熟了,鸭梨、葡萄等水果也都上了市。月光下,人们品尝着节日的美食,谈论收获的话题。一边赏月,一边思念身处异乡的亲人。实所谓:“每逢佳节备思亲”。

中秋节日记初一篇十一

中秋赏月,对于我来说,可以说是一件极浪漫之事,记忆中,好象从来没有过这样的闲情雅心。

华灯初上的时候,月亮也渐渐升起来了,银盘似圆圆的脸挂在天边,像一个羞涩的新娘,一会儿用淡淡的云做成的面纱遮着脸,一会儿又跑到树梢里藏了起来。大街上已没有了白天的忙碌和喧哗,人们的脸上也褪去了工作的疲惫和紧张,到处是休闲、轻盈的身影。最可爱的还是孩子们,一个个拿着五光十色的花灯嬉戏着,蹦蹦跳跳的,像一个个小精灵点缀着这美好的月夜,仿佛要为他们生活的这个城市描绘最美丽的图画。

一开始,我们一家人混混沌沌地看了一点电影,然后就是挤成一堆聊天。忽然聊到月亮,便一齐抬头望月。呵,月亮呈红铜色,活像月食发生了。圆倒挺圆,只是……这颜色也真倒挺另类。不过,我们的计划也很别样,也就不计较这么多了。红月亮就红月亮,月亮还不一个样,颜色的差异或许会更具吸引。

一盒多元素月饼摆在我们眼前——白莲蓉、哈密瓜、双黄蓉、五仁香。我们兴致勃勃地切开一个又一个月饼,六七个人围成一圈“品尝”四种不同味道的月饼,气氛热热闹闹,轻松搞笑。边吃又边看电影,还在尽情“赏月。”心里好是滋味!

这个中秋节十分特别,这或许是上中学的第一份“节日大礼”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