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读后感>最新遥远的救世主感悟(精选8篇)

最新遥远的救世主感悟(精选8篇)

作者:琴心月 最新遥远的救世主感悟(精选8篇)

一分钟的时间,对于追求效率和效果的人来说,是非常宝贵的。一分钟的总结,可以让我们找到自身的不足,进而不断完善自己。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一分钟团队合作经验,助力你高效协作。

遥远的救世主感悟篇一

《遥远的救世主》看后感觉也没有能免俗。

再说爱情,一个绝世聪明的男人和美丽无暇的女人之间的感情就比普通人之间的感情要美丽吗?未必!灵与肉的交融,幸福对于幸福的人来说,没有太大的差别。

聪明的人们啊,能不能不要那么自我感觉良好,一方面满嘴的禅啊,悟啊,觉啊,一方面仍然跳不出自己那个对另一些人来讲“俗”的圈子。

其实每个人都有自己跳不出的圈子,都有自己俗的地方。谁也未必比谁高明。小的时候觉得瞎子摸象很可笑,其实谁不是在瞎子摸象?恐怕真能跳得出自己的局限,纵观全局,有一个完整认识的,也就只有上帝了。

不过这本书的主题是对的,这个世界上没有救世主,要靠自己,唯一能救助自己的,只有自己。只有自己从态度观念的改变,才能从根本上改变自己的命运。这也是我在外漂泊最大的感受。亲人朋友能给与的是情感上的寄托,如果还对自己有更高的要求,只有自己努力,每一次痛的涅磐,都会有一次质的腾飞。

再补充一句,听说这部电视剧在很多地方禁演了,我很支持。这部小说的结尾是个败笔,三个人都不约而同的选择了自杀来解决问题,这对于年轻人和很多不年轻的人都是个非常不好的误导。自杀不解决问题,勇敢地面对,珍惜自己的生命,没有过不去的坎!

遥远的救世主感悟篇二

去年在对认知的学习中,让我开始痴迷追求先知先觉的智慧。比如身边有些沉得住气、慢的下来的品牌,他们这么多年之所以能熬过来,这两年大放异彩,不是因为比别人有毅力,而是因为他们想得清楚,看得更远。所以经常寻找着一种智识和能力,去观察、反思自己被局限的生活,去发现和实践更多成长和成才之路。年底,好友陈武给我推荐了一本《遥远的救世主》,通过小说的形式,完美的故事编排,精彩的情节设计,将“认知”诠释的淋漓尽致。自然而然,对这本书更是一见如故,相见恨晚。一口气看完后,可谓酣畅淋漓,年后又仔细回味了一番,非常有深度、有智慧的一部小说。

在此,我有必要简单介绍一下小说情节纲要。一位年轻美貌的女警察芮小丹受好友肖亚文之托,为其上家老板丁元英在古城租一套临时住房。这个丁元英是个非同凡响的人物,他利用德国金融公司的股份资金和自己的头脑运作私募基金公司,在中国股市掠夺式的经营。仅11个月,就挣得了近乎一倍的利润。相当于他掌握了取款密码,把中国股市当做他的提款机。在这个疯狂挣钱的过程中,他那颗爱国心和金钱欲望的矛盾越来越突出,最后以冻结513.6万马克(全部收入)三年的代价中止了这次合作,决定远离喧闹的都市,到京城附近的古城隐居一段时间。

在丁元英隐居期间,芮小丹对他的态度从客气、遗忘、好奇到吸引,几次接触后,特别是无意中听了丁元英的那套高档音响后,被一首《天国的女儿》那纯美的音乐打动,感受到心灵的震撼。于是开着警车遍寻古城所有音响店,想买一套同样的音响,同时也认识了一批玩音响的发烧友,但也因此影响工作而受到停职反省、扣发工资的处理。在这个短暂的接触中,她看到丁元英的文化、气度、思想深度都超凡脱俗,也顾不上好友肖亚文当初的提醒,不顾一切地地爱上了他。

也许是为了明白丁元英所论述的文化属性,更为了能和他相处得更长久一些,芮小丹决定向丁元英要一件特殊的礼物:让丁元英在王庙村这个贫困县里的贫困村写一个脱贫致富的“神话”。为了揭示文化属性,也为了一份爱,丁元英精心设计了“北京格律诗音响有限公司”和“王庙村音箱生产基地”这两个法律上相互独立的实体,对中国名牌乐圣音响公司采取一种“杀富济贫”的方式来完成这个“神话”。在这个过程中,将要发生的诉讼官司以及胜诉的必然、格律诗公司几位原始股东的淘汰出局、与乐圣公司的最终合作等等都在丁元英的预料之中。面对丁元英合理合法的运作方式,面对丁元英简单简洁的处理过程,芮小丹开始深入思考文化属性和救世主的问题了。就在礼物即将完成时,芮小丹在一次与通缉犯的偶遇中被炸残毁容。为了爱的永恒,芮小丹开枪自杀。而丁元英则伤心吐血,最终也离开了古城。

故事的结局是格律诗音响有限公司强行进入市场,一鸣惊人成为品牌。在与格律诗公司官司中,乐圣公司败诉,董事长林雨峰驾车自杀。格律诗公司由肖亚文任董事长兼总经理。为了利益,乐圣公司最终与格律诗公司和王庙村合作。最后让我们读者围绕得救之道,对文化属性、传统观念的认知进行了深度反思。

通读整部小说,我直言不讳,自己的焦点并不在几近完美的芮小丹身上。虽然她性格上独立自尊,工作上出色尽职,生活上潇洒从容,真诚善良,敢爱敢付出,其所作所为,可谓自性自在,坦然面对生活的一切安排,堪称“天国的女儿”!但自己还处在追求改变自己,实现梦想的阶段,兴趣点自然在对事物发展有严谨思维和准确判断的丁元英身上。他见解独特、运筹帷幄,才华横溢,连五台山主持大师都这般评价他的品性:“身上三气居中,三分静气,三分贵气,三分杀气,还有一气住于身中,游离心外—一分痞气”。在此我想从四个方面分享自己对认知、对丁元英的推崇,以及对小说的整体评论。

这句话还是自己在一次阅读中偶遇的,曾经只因为听起来非常有个性,梦想着自己就是下一个传奇,所以把这句“我不会去忌讳任何神话”作为各种平台主页上的个性签名。而今,我觉得这句话最适合丁元英了,尤其是他对神话的定义:这世上原本就没什么神话,所谓的神话不过是常人的思维所不易理解的平常事。之后在送给芮小丹礼物(为王庙村写一个脱贫致富的神话)的时候,就是这样践行的。实现整个“神话”的过程中,丁元英并没有任何能让人感到神的招式,更没有什么神奇的魔术,每一件具体的事都是普通人能够做到的平常事”。丁元英过人的认知能力就在于,他全部在公平公开的条件下,合理合法的操作,一切都非常普通,一切都是顺应自然规律的,没有任何秘密可言,更不存在违法之处。所谓的神话,竟然只是这么简单平淡。虽然这种“劫富济贫”的得救之道不具有推广性,但他让市场规律打开农民的眼界,让王庙村脱贫致富的事实,还是很有说服力的,至少说服了我。

其次就是帮助好友韩楚风上位的谋划,那段对文化属性的分析可谓入木三分。将《矛盾论》应用到职场,以退为进,避开成为主要矛盾,让时间积累威望,然后再顺理成章上位。第二个地方应用《矛盾论》就是提前将公司和农户两个独立开来,只有产业链上下游的合作关系,而并非雇佣关系。避免让生产环境、劳动法保障成为农户和公司之间的主要矛盾,这就是理论指导实践,他对人的社会文化属性问题的见解是如此地独到而精辟。一切在后人看来的“神话”,其实都是认清自然规律,实事求是,简单平淡的事情。

早期这句话并不是自己心中的主流思想,受农村“读书无用论”的侵蚀,一直觉得“百无一用是书生”。如赵括纸上谈兵,马谡失街亭,孔乙己的迂腐,到改革开放后的“初中肄业当老板,大学毕业来打工”等宣传。直到后来到了大学,才慢慢改变这种偏见。而《遥远的救世主》中丁元英的一言一行都在证明着这句“腹有诗书气自华”。其中让我反复吟读的莫过于饭桌上那段《自嘲》:

本是后山人,

偶作前堂客,

醉舞经阁半卷书,

坐井说天阔。

大志戏功名,

海斗量福祸,

论到囊中羞涩时,

怒指乾坤错。

一首《卜算子》词,意境非常之高,力压全场而并无半点张扬之气。本是不得已而解对方发难,却俘获美人心。又比如对《流浪者之歌》的评说,可谓有理有力有深度。仅过一招,就被暗敬为高人,让人想方设法能攀上关系,以便日后可以打交道。

其次,让我打心底佩服的是丁元英为音响公司起的这个名字—格律诗音响。可能有些人觉得没什么,但我曾经帮亲戚朋友的小孩起过名字,知道其中之难。名字最初的本意是什么?便于别人记住。一个好的名字犹如画龙点睛,能够囊括很多寄托在上面,更让人朗朗上口,一目而不能忘。而你再回头审阅这个名字“格律诗音响”,是否妙不可言。没有海量的知识输入,绝不可能有此挥洒自如的精彩。

遥远的救世主感悟篇三

看完了电视剧《天道》,接下来就是小说《遥远的救世主》。如果“天道”可以学习和运用,人就能够“顺势而为”,能按规律办事,成为自己的救世主!所以从“见自己、见天地、见众生”的思路去点评了各色人物,甚至作者,是我狂妄了!

究竟什么是“天道规律”呢?丁元英说:“可悟不可修!”我自己有一点醒悟,人并不应该刻意去追求这个“见”的线性状态,为什么丁元英很难更进一步去“见众生”,他没有小丹的“自如”,他有所刻意的,在追求清静、心安和理想化,是一种另一个意义的“修”!

既然“可悟不可修”,就不能去追求这个线性过程,更真实的情况应该是,不断积累的认知,量变引起质变,从无数的线性过程中,涌现出非线性的认知框架。就像我自己,突然有一天,就会“见天地”,也许也会有突然一瞬间,“见众生”。

这是精神突变,是自然进化的过程!当然以上的论断,来自凯文凯利的《失控》,因为读《失控》的时候,我明白了一点道理,凡是看不进去的书,就是天书!(我有4年时间无论如何看不进去《失控》)凡是自己悟不到的真理,就是“天道”,悟到了,运用了,就变成了人的“理性”,至于一般人不能理解,就变成了平常人理解不了的平常事,就是神迹!

先延伸两个小问题:

no1.如果真有时光机,既可以回到过去,也可以穿越未来?你选哪个?

我以前的想法会选回到过去,因为回去,就变成“上帝”。其实这是错的,一个个体,是不能观察到整体的,就像一个水滴,永远也理解不了漩涡!也就是说,“上帝”永远不可见,不可猜,祂是一种“涌现”。而回到过去的唯一价值,在于见证历史必然,不是物理上的做不到,而是个体上的做不到,成为一个对历史来说的“神人”很简单,即时即刻也可以,而不用回到过去。每时每刻都是过去,也是当下,也是未来,个体即使再神,对于群体也是无足轻重的,没有价值的,历史上的“神人”很多,但他们都是过眼云烟而已!

那么去到未来有没有意义呢?对群体,也无意义!但对个体反而意义会更大,会明显加快个体的成长,再回到“当下”成为“神人”的进程。这里的问题变成,去到未来吓尿以后,能否再回来?回来才是有意义的,回不来就成为未来的个体,这种对“现在”有意义的成长,也就变成了无意义。

然后突然发现,在时间这个线性逻辑上,回到过去与穿越未来,变成了一件事情,作为个体,都是无意义的!跳出时间的线性控制,才是“上帝”,“失控”的状态,在于去酝酿一种“涌现”的存在,这种存在既在时间之内,也超然时间之外,与个体并存,却也永生!

no2.教会的老师,讲过一个故事:人类是一群鱼缸中的鱼,上帝对这群鱼充满了慈爱,每天饲养它们,给它们食物,给它们生活所需的一切,任其自由繁衍和发展。但是当祂想伸手进入鱼缸,触摸这群鱼儿的时候,去爱它们的时候,鱼群却是本能的躲闪的,本能的游离的,所以上帝让祂的儿子耶稣,变成“人”的一员,融入它们当中,为其提供帮助,才能获得理解,“人”也才能被拯救!

我当然没有那个能力,可以解决费米悖论。我思考的结论是,更有可能的一种情况是:“上帝”是更高等的一种“涌现”,祂不需要像低等群体,或者说属于祂的个体“示爱”,完全没有动机,相互之间只有存在的合理性,没有存在的必要性,所谓高等外星文明与我们也不是独立的,而是都属于宇宙社会学,或宇宙生态学中的一员,只是,是我们所不能理解的“高等”存在。

只考虑三体人和地球的关系,“黑暗森林”当然说得过去!如果三体人需要侵略我们,以获得生存空间,那它就显然不够“高级”,人类被毁灭,是历史必然,是整个时间线中的一个点而已,人类文明会成为三体文明其中的一部分,就像恐龙的历史,也是人类的历史的一部分一样。

《遥远的救世主》实现了电视剧无法完成的心愿,看完了作者对基督和佛教两大门派的证道过程,太震撼了。非常想摘抄下来,但既然悟道,就写自己的体会。

《遥远的救世主》和《失控》,这两本书在一起,简直是绝配。何为“天道”?道法自然,如来!哪有上帝?证法得道,自己就是上帝!丁元英把它称为强势文化,凯文把这种情况称为“进化”或者“涌现”!

“悟道方知天命,修行务取真经,一生一灭一枯荣,皆有因缘注定。”圣人言五十而知天命,我今三十方证道如是,大爱不爱。

弱势文化如何量变到质变?人口素质红利,何来?上帝既是“涌现”,存在就是大爱,大爱当然不爱!人人都有所悟,不靠政治文化,不靠宗教文化,靠个人的道德文化,所有人汇而成道,求真、求理,世界大同,是以极乐!不昧因、不昧果、不往生、不畏死,无为而无不为,不约而无不约,当应许不求应许,窄门入得,佛门也入得,天道自在人心。

遥远的救世主感悟篇四

在遥远的救世主这部小说中,是围绕着被外人评价外经济界怪才的丁元英身边发生的故事的一步小说。

文章开篇通过展现出来的是美貌出众的职业女性肖亚文与好友芮小丹重聚展开。在见面后,肖亚文表明来此的意图在于向好友介绍自己的上司丁元英可能因为商业集资解散后面临生活窘境,可能需要好友芮小丹的帮助而安排住所。好友芮小单欣然接受了肖亚文的这个请求,并答应会帮助丁元芳安排住所。在此,肖亚文出于对好友的关心,详细介绍了他的上司的情况,并告诫芮小丹不要爱上他的上司,因为他的上司过于神秘、高深,不能被外人所理解。

由此,丁元英这个主要人物走向了前台。经过短暂的商业集资解散,他并没有得到一分钱,因此接受助手肖亚文的安排,前往了芮小丹替他租住的房子里居住。经过半年时间,原以为会主动找她提供帮助的芮小丹,却意外的发现丁元英在面对生活的窘迫时,却不会困难并不主动寻找芮小丹以求助,而却变卖唱片维持自己的生活。这让芮小丹对他的越发的产生兴趣,越发的想要了解他。并发现自己已经爱上了这个被外界不能理解的男人,由此而认识了音乐发烧友叶晓明、冯世杰、刘冰等人,同时也引出芮小丹的好友欧阳雪等人。出于同样的爱好,他们很快貌合神离的走到了一起。在一次芮小丹与冯世杰因为购买音响的原因走入农村后,当他看到农村的贫穷被感震惊,因此萌发了想要救助一次这些人的意图。而冯世杰在看到丁元英这个人的音响的奢侈后,判定丁元英这个神人可以为他以及农村带来巨大的改变时,通过芮小丹接触丁元英,希望通过丁元英的帮助可以为农村带来巨大的改变。在芮小丹与丁元英的热恋中,芮小丹提出了这个要求,并希望以此作为一份礼物送给她时,丁元英欣然接受。

但是正如丁元英与好友韩楚风所遇见的一样,靠着劫富济贫的方式并不能为农村带来真正的改变,而真正的改变在于每个人的精神境界的改变,正如丁元英与老和尚悟道所得出的结论一样。

很快格律诗公司发展通过丁元英、芮小丹、欧阳雪、叶晓明、冯世杰、刘冰、韩楚风等各人的带动公司很快发展了起来,但是却也遇到了竞争对手的强力反击。此时职业女性肖亚文再次走出来,帮助公司打赢了官司,公司回归正常。而在其中,叶晓明、冯世杰、刘冰很快就迫于自身利益受损的担心,从而撤出了全部资本。在故事即将结束之时,芮小丹因为公务受伤,觉得自己已经没有活着的理由,选择了自杀。同时,刘冰为了获得最大利益不惜出卖灵魂想要与欧阳雪进行内幕交易时,却发现原来丁元英早已经有所安排。事情败露,选择了自杀。同样圣乐集团总经理,因为一时失误,致使公司受到巨大损失,也选择了自杀。

故事结尾,丁元英离开古城准备前往德国,结束了这部通俗小说的全文。

遥远的救世主感悟篇五

回到广场,丁元英仍以哭墙为背景给她照了几张相,然后说:“祈祷是这儿的人生活的一部分,你说他们在祈祷什么?”

芮小丹说了两个字:“和平。”

丁元英问:“如果你是上帝,面对耶路撒冷你会怎么样?”

这次芮小丹只说了一个字:“哭!”

其实豆豆的小说,我最先读过的是《天幕红尘》,并非这本《遥远的救世主》,但后者对于我的冲击更甚。阅毕,略有感,遂记之。

小说的主角是丁元英,在小说改编的电视剧《天道》中,这一角儿由王志文饰演。而这个角色就仿佛是为他而生的一般,不论神态个性还是言行举止,他都能完美诠释,不多一分,也不差一毫。

说回小说,这丁元英,到底是何许人也?他的助理肖亚文这样评论他:“他跟正常人的思维颠倒了,说鬼话,办鬼事,倒行逆施,但是还有道理,像魔,柏林有个居士说他是极品混混。”;他的至交好友韩楚风说他是个明白人;而少林寺智玄大师则言如点睛:“三分静气,三分贵气,三分杀气。还有一气往于胸中,游离心外——痞气。”这个评论,真叫人拍案叫绝!丁元英是个与世无争的人,他内心丰富,学识渊博,睿智,冷静。从资本市场的叱咤风云到古城小镇的偏安一隅,他能掌管得住四亿欧元,也能用区区几千元就打发一年的生活。同时,他还是一个对传统文化的成见深入骨髓的人,他说:“我们这个民族总是以有文化自居,却忘了问一句:是有什么文化?是真理真相的文化还是弱势文化?是符合事物规律的文化还是违背事物规律的文化?任何一种命运,归根到底都是那种文化属性的产物,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第一次读到这里的时候,我就喜欢上这个人物了。

丁元英醉醺醺地说:“中国的传统文化是皇恩浩大的文化,它的实用是以皇天在上为先决条件。中国为什么穷?穷就穷在幼稚的思维,穷在期望救主、期望救恩的文化上,这是一个渗透到民族骨子里的价值判断体系,太可怕了。”

韩楚风的心猛地抽搐了一下,再也笑不出来了。他的酒量比丁元英大多了,此时从容地倒上两杯酒,手不抖酒不颤地递给他一杯,自己端起一杯,碰过杯子一饮而下,然后静静地看着他,好一会儿才说了一句话:“兄弟,我用一位哲人的话给你画个圈儿,你就在里面好生呆着吧,你一出声就会被另一种声音活埋了。”

丁元英问:“什么圈儿?”

韩楚风没有回答,脑海里却想着尼采的一句话:更高级的哲人独处着,这并不是因为他想孤独,而是因为在他周围找不到他的同类。

中国几千年的传统文化,早已根深蒂固,并非几人几言所能改变的,而救世主并不存在,真正能改变世界的永远都是人类自己。书中提出一个“文化属性”的概念,并借此向中国几千年的传统文化发出了呐喊,但这座大山,又岂会被轻易撼动。

神即道,道法自然,如来。

这是书中最经典的一句话,它将基督教、佛教和道教联系起来。“道法自然”出自老子的《道德经》,“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所谓道法自然,即道性自然,虚无大道,自然为性。可以用李航的《道纪》来解释:“通过人来了解地,通过地来了解天,通过天来了解道,最后通过道来了解万物。”而“如来”则出自佛家经典,是感叹世界如恒河之沙,无所如来,无所如去一般。所以,“神即道,道法自然,如来”这句话,可以这样理解:不论是信西方的神还是中国的道,其最本源的信仰都是自然选择的结果,遵循客观规律,也顺应自然法则,天地间的一切都是如此。

文中丁元英与韩楚风去五台山拜访智玄大师那段也十分精彩,但自己才疏学浅,对于谈佛论道,实在是不甚了了。在此就不多做评论,仅谈些自己的看法:为人,就免不了生老病死,活这一世,就会有喜有怒,有爱有恨,凡事都有其对立的一面,善即是恶,忠即是奸,一个生命的开始,总是以另一个生命的终结作为代价,因果循环,而这就是道。丁元英是一个现实到不能再现实的人,但他却对世俗怀着居高临下般的包容,因为他知道,这也是道。

至于小说中的其他人物和剧情,我着实不想透露太多,因为这样一部小说以我的学识还不够资格在这儿评论说道,有可能的话,希望大家还是能亲自找寻属于你的解读。

遥远的救世主感悟篇六

《遥远的救世主》应该说是一本好书,让我拿起来就放不下,被里面酷酷的男主角和完美之极的女主角,以及他们之间如天国之恋的感情所吸引。当我最后读完这本书,心里觉得十分的不舒服,说不清不舒服在什么地方,正好老公因工作所累,不能睡觉,没有他我也睡不着,不妨码几个字,让自己明白为什么不舒服。

芮小丹是书中的主人公,虽然作者没有直接写出来,但是《天国的女儿》在书里一直伴随着芮小丹。她是个美丽到极致,聪明到极点,勇敢到无畏,对所爱的男人一脱到底无所保留,而又不死缠烂打的女人。这样的女人恐怕也只有小说中才可能存在。都说外貌是女人的名片,小说本身是奔着惊人骇俗去的,而在女人的容貌上还是不能免俗,脱不了女人本身的脂粉气。为了烘托这个不仅仅美丽之极的女人,还给与了她聪明和勇敢。如果故事就如此,还不失为一部好的小说。可到结尾,芮小丹因为奋勇和歹徒搏斗,失去了双脚,和美丽的容貌,在看到战友们到来的时刻,选择了自杀。

很多人问过我,在美国这么多年,有什么感受。

最大的感受之一,是对人生命的尊重,无论这个人是以什么样的生存方式而存在。

中国最大的歧视,恐怕是正常人对残疾人的歧视和莫名的优越感。一方面,作为正常人,对残疾人悲天悯人,另一方面,对于残疾人没有真正伸出手去帮助他们。在美国,到处都有给残疾人准备的停车位,桌子,所有的公共交通设施都有为残疾人服务的设施,目的只有一个,让他们有尊严的活着。

遥远的救世主感悟篇七

近日看了作者署名为豆豆写的一部小说《遥远的救世主》,颇对口味,一读之下甚为惊艳,不禁再读、三读,难以释手。本人读书不多,见识浅薄,本不应厚着脸皮胡说八道的,但又不吐不快,聊以遣怀,方家一笑一笑。

第一个感觉——“懂得”,只有互相懂得的两个人才是同类,说话能听懂,眼神能看懂,心思能读懂,小说中引用了据说是尼采的一句话:“更高级的哲人独处着,这并不是因为他想孤独,而是因为在他周围找不到他的同类。”这就是“懂得”的一种概括吧。

如她的第一个本能反应就是给丁元英打电话,这也是她这次出来执行任务第一次与丁元英通话。她一边开车一边打开手机,马上就接通了:“元英吗……听着,别打断我。我在陕北风沙滩区的一条返回县城的土路上,不管怎么巧了,总之是碰见了通缉犯黄福海,他是古城三起武装抢劫银行案的首犯,还有3个没看清楚,他们正在路边给吉普车换轮胎。这儿离秦谷县城只有15公里,开车20分钟就到。”

丁元英在电话里沉默了,一个字也没说,就这样沉默了几秒钟

第三个感觉——“实实在在做事”,书中人形容男主人公“是魔、是鬼都可以,就是不是人。 跟正常人的思维颠倒了,说鬼话,办鬼事,倒行逆施,但是还有道理,像魔,柏林有个居士说他是极品混混。”可真正做起事情来,走的是正常的路,做的是正常的事,统统合情合理,只是用一种略有颠覆性的思想把这些东西串联在一起。究其根本不过四个字“实实在在”。

第四个感觉——书中原话:“当一个人决定购买一套音响的时候,从某种意义上讲这就是一种标志了,首先标志着生存能力,其次标志着生活品位。毕竟,这是文化消费而不是生存的必须。”不是生存必须的,只是人生达到某个状态时的标的物,可能一生都没有过这样的东西,也可能会随着生命推进到下一个状态时有新的变化,或是延续,或是摒弃,这能体现出一个人对生活的态度,生命的态度。

第五个感觉——“容”,男主人公容得下,看的开,个人认为他总是站在一个旁观者的角度来看世事,是个看客,于是他能看的明白,看的透彻,才能把想做的事情捋顺了,而他总是一个容字为本,即便别人叛他,弃他,他都只是笑笑,容得下的。

遥远的救世主感悟篇八

在遥远的救世主这部小说中,是围绕着被外人评价外经济界怪才的丁元英身边发生的故事的一步小说。

文章开篇通过展现出来的是美貌出众的职业女性肖亚文与好友芮小丹重聚展开。在见面后,肖亚文表明来此的意图在于向好友介绍自己的上司丁元英可能因为商业集资解散后面临生活窘境,可能需要好友芮小丹的帮助而安排住所。好友芮小单欣然接受了肖亚文的这个请求,并答应会帮助丁元芳安排住所。在此,肖亚文出于对好友的关心,详细介绍了他的上司的情况,并告诫芮小丹不要爱上他的上司,因为他的上司过于神秘、高深,不能被外人所理解。

由此,丁元英这个主要人物走向了前台。经过短暂的商业集资解散,他并没有得到一分钱,因此接受助手肖亚文的安排,前往了芮小丹替他租住的房子里居住。经过半年时间,原以为会主动找她提供帮助的芮小丹,却意外的发现丁元英在面对生活的窘迫时,却不会困难并不主动寻找芮小丹以求助,而却变卖唱片维持自己的生活。这让芮小丹对他的越发的产生兴趣,越发的想要了解他。并发现自己已经爱上了这个被外界不能理解的男人,由此而认识了音乐发烧友叶晓明、冯世杰、刘冰等人,同时也引出芮小丹的好友欧阳雪等人。出于同样的爱好,他们很快貌合神离的走到了一起。在一次芮小丹与冯世杰因为购买音响的原因走入农村后,当他看到农村的贫穷被感震惊,因此萌发了想要救助一次这些人的意图。而冯世杰在看到丁元英这个人的音响的奢侈后,判定丁元英这个神人可以为他以及农村带来巨大的改变时,通过芮小丹接触丁元英,希望通过丁元英的帮助可以为农村带来巨大的改变。在芮小丹与丁元英的热恋中,芮小丹提出了这个要求,并希望以此作为一份礼物送给她时,丁元英欣然接受。

但是正如丁元英与好友韩楚风所遇见的一样,靠着劫富济贫的方式并不能为农村带来真正的改变,而真正的改变在于每个人的精神境界的改变,正如丁元英与老和尚悟道所得出的结论一样。

很快格律诗公司发展通过丁元英、芮小丹、欧阳雪、叶晓明、冯世杰、刘冰、韩楚风等各人的带动公司很快发展了起来,但是却也遇到了竞争对手的强力反击。此时职业女性肖亚文再次走出来,帮助公司打赢了官司,公司回归正常。而在其中,叶晓明、冯世杰、刘冰很快就迫于自身利益受损的担心,从而撤出了全部资本。在故事即将结束之时,芮小丹因为公务受伤,觉得自己已经没有活着的理由,选择了自杀。同时,刘冰为了获得最大利益不惜出卖灵魂想要与欧阳雪进行内幕交易时,却发现原来丁元英早已经有所安排。事情败露,选择了自杀。同样圣乐集团总经理,因为一时失误,致使公司受到巨大损失,也选择了自杀。

故事结尾,丁元英离开古城准备前往德国,结束了这部通俗小说的全文。

纵观全文,每个人物有着不同的人物特性:

丁元英:商业天才,有着与众不同的商业头脑和浑厚的文学造诣,能从现实中发现平常人所不能发现的一切规律。在他丰富的人生阅历中,实现自我意识的觉醒。并对国家、民族的那份侥幸等待救世主的心理特征有着很强的理解。从故事开始到结束,他一直都是主角,但却是个甘愿远离世俗的人。拥有音乐与茶道,便是他的天堂。孤单对他来说不是一种痛苦,而是一种无聊的消遣,是他那种人的一种境界。

芮小丹:一个有着自我意识很强的知性女性,有着长远的远景规划。对于贫困、富贵,自觉无关紧要。有着小市民过平平淡淡的生活的日子。内心的纯洁,让他向往爱情,但又不甘于堕落情场太深,以至于失去了自己的灵魂。愿意做一个自由自在的恋人,而不是被另一半束缚的女性。

欧阳雪:经历很多苦难走上发家致富之路,有着顽强而又现实的心理。对朋友知根知底,知是知,不知便是不知。有很多作为是出于对朋友的保护,同时也拥有很强的自我保护意识。

刘冰:做过很多伙计,但没有几次是成功的。心底有着许多小算胖,希望通过丁元英的帮助,为自己带来发财的路。同时对上层人士的生活,有着谄媚的向往。但面对危机时,却选择退避。但在退避的同时,为了满足自己的虚荣心还甘于在公司从事一份工作。在发现自己与财富错过时,却又后悔不已。甚至不惜出卖自己的`道德用丁元英所谓的内部记录去赚取不义之财。但聪明反被聪明误,这也是他走向悲剧结局的唯一原因。

冯世杰、叶晓明:冯世杰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促成丁元英到村里发展,一来是带动村里人走向富裕,同时也可以时自己的名望因为此时有所提升,所有从一开始就通过各种方式去接触丁元英,最终如愿。但在面对利益危机时,一时拿不定主意最终选择了逃避危机。虽然有他的逃避,但从本性上看,他有着趋利避害的人性使然,但那颗诚实善良的心还是值得赞同。叶晓明,从一开始就盘算着自己的小算盘,且有着小聪明面对困难,立马退避三舍,且是直流勇退。但聪明反被聪明误,最终什么都没有得到。

韩楚风:丁元英的好友,有着商业头脑和不下于丁元英的智慧。但形式适当合理,对待朋友很用心。是一个朋友值得珍惜的好朋友,同时可以和丁元英交换对生活的态度、对人生哲理的看法等。

肖亚文:职业女性的做法,让她很受朋友欢迎。话不多说一句,能够很快理解别人的用意。不对事情做过多的口头评价,有着聪明的头脑和审时度势的洞察力。在别人选择退却的时候,她却迎难而上,既给自己带来不小的收益的同时,还巩固了与朋友的关系。

通过通读全文,我觉得文章主要详细阐述了作者的以下几个观点:

1。在本文中,阐述人吗在面对困难时人们可能面临的三种选择:1。迎难而上;2。果断退却;3。从中分析出事件发生的本质在作定夺。

2。在本文中,深刻的阐述着道德、思想、人性三个话题,世界观决定了人性的本质,人性本质决定其品质的好坏。

3。本文中作者阐述了关于关生命的理解,包含两层含义:1。平凡的活着活得是安静;2。高雅的活着是独孤求败的那种孤傲。

4。在本文中作者阐述了对人的几种分类:1。深刻理解道的人。2。平凡而简单的人。3。奸诈狡猾的人。4。自作聪明的人。5。老实巴交但有着小算盘的人。

5。在本文中作者阐述了关于文化之间的差异:高雅的文化总被少数人掌握,世俗文化被大多数所能接受。但很多时候,高雅文化掩盖了世俗文化的锋芒,且至始至终都是文化的主流,无可取代。

6。在本文中作者阐述了关于救世主的理解:1。救世主本身并不存在,只是你的渴求心理造就了救世主在你的头脑里。2。真正的救世主是你自己,是你自己从世界观、人生观的改变,改变了你的人生态度,那么你就是自己的救世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