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秘知识>最新敦煌莫高窟导游词五分钟讲解(优质9篇)

最新敦煌莫高窟导游词五分钟讲解(优质9篇)

作者:薇儿 最新敦煌莫高窟导游词五分钟讲解(优质9篇)

参与公益活动可以培养个人的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在总结中,可以对公益活动中遇到的问题和困难进行梳理和反思,提出改进的建议和措施。在以下范文中,我们可以看到一些关于公益事业的感人故事和积极成果。

敦煌莫高窟导游词五分钟讲解篇一

各位游客朋友们,大家好,我是你们的导游——张导。伴着徐徐的春风,我们来到了祖国西北的一颗明珠——莫高窟面前。

莫高窟坐落在我国甘肃省三危山和鸣沙山的怀抱中,它的四周布满沙丘。莫高窟的洞窟数量有735个,分南北两个区,南区492个,北区243个。洞窟里面有精彩绝伦的彩塑、宏伟瑰丽的壁画,还有堪称无价之宝的藏经。它是世界上最长、规模最大、内容最丰富的画廊。

大家请跟随我到内洞,让我们一起来欣赏那些历史悠久的壁画。莫高窟壁画的内容丰富多彩,有记录佛教故事的,有描绘神佛形象的,有反映民间生活的,还有描摹自然风光的。它是世界现存佛教艺术最伟大的宝库。

大家看,面前的这一幅壁画,是佛教艺术的其中一幅。这幅画的描绘的是《尸毗王割肉救鸽》的故事。在很久很久以前,有一个叫国王叫尸毗王,大家都知道释迦摩尼吧,尸毗王就是它的前世。尸毗王十分的诚实、善良和仁慈,他一心求佛。天上有两个佛想要考验尸毗王是不是真心求佛。他们一个变成了鸽子,一个变成了老鹰。老鹰追逐鸽子,鸽子躲到了尸毗王的怀里。老鹰恶狠狠地说:“把鸽子还给我!”因为尸毗王十分善良,他愿意割自己的肉给老鹰,来换取鸽子的性命。两个佛看尸毗王果然是真心向善,这时,天空下了一阵香雨,国王感到身体轻飘飘的,他成了佛。这个故事就讲完啦。

下面,大家看一看壁画上的飞天,洞窟里有成百上千幅飞天,有的臂挎花篮,采摘鲜花。有的怀抱琵琶,请拨琴弦。有的倒着身子,自天而降。有的彩带飘扬,有的舒展双臂,翩翩起舞。

莫高窟是举世闻名的艺术宝库,这里的每一尊彩塑,每一幅壁画,都凝结着劳动人民的智慧。游客朋友们,我们了解了莫高窟,听了《尸毗王割肉救鸽》的故事,大家有没有被莫高窟的艺术魅力震撼呢?下面,大家可以自行游览,体会莫高窟的奇妙之处。

220窟是初唐开凿的洞窟。这个洞窟南北两壁面,原来被宋代的壁画覆盖,1948年已残损的千佛画被剥掉后,下面露出了初唐时代的壁画,色彩如初,非常清新鲜丽,保存状态极其完好,而且是非常精美的作品。南壁是根据《佛说阿弥陀经》绘画的“阿弥陀净土变”,中间是栏杆环围的宝池,沙罗双树下的莲花台上坐着阿弥陀佛,以胁侍菩萨为中心,诸菩萨、飞天、伎乐天等众圣云集,场面非常壮观。宝池前有红、绿、黑、白颜色的瓷砖铺设的平台,正面舞台上乐师们在演奏各种乐器,平台中央有两个舞姬,在圆形的地毯上踏着音乐节奏立着脚尖跳舞,羽衣飘动,激烈欢快。英建筑艺术主要指洞窟的形制。

石窟本身就是具有立体空间的建筑。前期的洞窟以中心塔柱式为主。所谓中心塔柱式既开凿时就在洞窟的中央留下一个方柱,在柱子的上面开龛,龛内塑像;中期开凿的洞窟相对较大,中心塔柱式被庙堂式即伏头号代替,多数是在洞窟正面墙壁上开较大的佛龛,塑造多身塑像。窟顶为覆斗式,天井彩绘精美的图案,后期开凿的洞窟都比较大,纵深二三十米,称殿堂窟。洞窟中央高有佛坛,佛坛上面塑造多身较大的塑像。除此以外还有禅窟、大佛窟和涅磐窟。从洞窟建筑形式的转变和多样化,反映了古代艺术家们在接受外来文化的同进,融化、成为本民族的东西。另外莫高窟还保存着宋代木结构窟檐五座,以及散布其周围造型独特的舍利塔十几座。加上壁画中彩绘的亭、台、楼、阁、殿、寺院、城池、民居、茅巷、野店等等,构成了莫高窟无比丰富的建筑艺术的宝库,也是一部敦煌建筑史。

敦煌莫高窟导游词五分钟讲解篇二

各位游客朋友们,大家好,我是你们的导游——张导。伴着徐徐的春风,我们来到了祖国西北的一颗明珠——莫高窟面前。

莫高窟坐落在我国甘肃省三危山和鸣沙山的怀抱中,它的四周布满沙丘。莫高窟的洞窟数量有735个,分南北两个区,南区492个,北区243个。洞窟里面有精彩绝伦的彩塑、宏伟瑰丽的壁画,还有堪称无价之宝的藏经。它是世界上最长、规模最大、内容最丰富的画廊。

大家请跟随我到内洞,让我们一起来欣赏那些历史悠久的壁画。莫高窟壁画的内容丰富多彩,有记录佛教故事的,有描绘神佛形象的,有反映民间生活的,还有描摹自然风光的。它是世界现存佛教艺术最伟大的宝库。

大家看,面前的这一幅壁画,是佛教艺术的其中一幅。这幅画的描绘的是《尸毗王割肉救鸽》的故事。在很久很久以前,有一个叫国王叫尸毗王,大家都知道释迦摩尼吧,尸毗王就是它的前世。尸毗王十分的诚实、善良和仁慈,他一心求佛。天上有两个佛想要考验尸毗王是不是真心求佛。他们一个变成了鸽子,一个变成了老鹰。老鹰追逐鸽子,鸽子躲到了尸毗王的怀里。老鹰恶狠狠地说:“把鸽子还给我!”因为尸毗王十分善良,他愿意割自己的肉给老鹰,来换取鸽子的性命。两个佛看尸毗王果然是真心向善,这时,天空下了一阵香雨,国王感到身体轻飘飘的,他成了佛。这个故事就讲完啦。

下面,大家看一看壁画上的飞天,洞窟里有成百上千幅飞天,有的臂挎花篮,采摘鲜花。有的怀抱琵琶,请拨琴弦。有的倒着身子,自天而降。有的彩带飘扬,有的舒展双臂,翩翩起舞。

莫高窟是举世闻名的艺术宝库,这里的每一尊彩塑,每一幅壁画,都凝结着劳动人民的智慧。游客朋友们,我们了解了莫高窟,听了《尸毗王割肉救鸽》的故事,大家有没有被莫高窟的艺术魅力震撼呢?下面,大家可以自行游览,体会莫高窟的奇妙之处。

文档为doc格式

敦煌莫高窟导游词五分钟讲解篇三

在古代佛教没传来之时,因道家崇尚自然,所以很少为了刻像毁山裂石,而在中国的飞天多画在墓室壁画中,象征着墓室主人的灵魂能羽化升天。墓葬中和羽人一起出现的还有各类神仙。战国甚至更早期墓葬中就有升仙场景,东汉以后随着神仙思想和早期道教的传播更为流行。佛教传入中国后,与中国的道教交流融合。在佛教初传不久的魏晋南北朝时,曾经把壁画中的飞仙亦称为飞天,是飞天、飞仙不分。后业随着佛教在中国的深入发展,佛教的飞天、道教的飞仙在艺术形象上互相融合。敦煌飞天指的就是画在敦煌石窟中的飞神,后来成为中国独有的敦煌壁画艺术的一个专用名词。

敦煌飞天从艺术形象上说,它不是一种文化的艺术形象,而是多种文化的复合体。飞天的故乡虽在印度,但敦煌飞天却是印度文化、西域文化、中原文化共同孕育成的。它是印度佛教天人和中国道教羽人、西域飞天和中原飞天长期交流、事融合为一,具有中国文化特色的飞天。它是不长翅膀不生羽毛、没有圆光、借助云而不依靠云,主要凭借飘逸的衣裙、飞舞的彩带而凌空翱翔的飞天。敦煌飞天可以说是中国艺术家最天才的创作,是世界美术史上的一个奇迹。

敦煌壁画中的飞天,在洞窟创建同时出现,从十六国开始,历经十个朝代,历时千余年,直到元代末期,随着敦煌石窟的建成而消逝。在这千余年的历史长河中,由于朝代的更替,政权的转移,经济的发展繁荣,中西文化的频繁交流等历史情况的`变化,飞天的艺术形象,姿态和意境,风格和情趣,都在不断地变化,不同的时代、不同的艺术家,为我们留下了不同风格特点的飞天。一千余年间的敦煌飞天形成了具有特色的演变发展的历史。其演变史同整个敦煌艺术发展史大体一致,分为四个阶段。

佛教中飞天是乾闼婆和紧那罗。乾闼婆的任务是在佛国里散发香气,为佛献花、供宝,栖身于花丛,飞翔于天宫。紧那罗的任务是在佛国里奏乐、歌舞,但不能飞翔于云霄。后来,乾闼婆和紧那罗相混合,男女不分,职能不分,合为一体,变为飞天。把早期在天宫奏乐的叫“天宫伎乐”,把后来持乐器歌舞的称“飞天伎乐”。

敦煌飞天的风格特征是不长翅膀,不生羽毛,借助云彩而不依靠云彩,而是凭借飘曳的衣裙,飞舞的彩带凌空翱翔。千姿百态,千变万化。这是在本民族传统的基础上,吸收、融合了外来飞天艺术的成就,发展创作出来的敦煌飞天形象。

敦煌早期飞天多画在窟顶平棋岔角,窟顶藻井装饰,佛龛上沿和本生故事画主体人物的头上。北魏时期飞天所画的范围已扩大到说法图中和佛龛内两侧。飞天形象虽然还保留着西域飞天的特点,但已发生了变化,逐渐向敦煌飞天转变。如北魏226窟北壁后部说法图西侧上方的一身散花飞天,脸型由椭圆变为长条但丰满,鼻丰嘴小,五官匀称,身材修长,衣裙飘曳,横空飞翔,豪迈大方,势如飞鹤,鲜花飘香,姿势优美,动感特强。隋代飞天正处在融合、探索、创新时期。主要表现在体型不同,身材修长,比例适度,腰姿柔软,绰约多姿。脸型有的清秀,有的丰圆。服饰不同,有上身半裸的,有穿大袖长袍的,有穿短衬长袍的。飞态不同,有单飞的,有群飞的,有上飞的,下飞的,逆风飞的,顺风飞的……到了唐代,敦煌飞天已完成了中外吸收、融合的历程,完全形成自己独特的风格,达到了艺术的顶峰。唐代洞窟的四壁画满了大型经变画。飞天不仅画在藻并、佛龛、四披上,大部分画在经变画中。佛陀在极乐世界正中说法,飞天飞绕在上空,有的脚踏彩云,徐徐降落;有的昂首挥臂,腾空而上;有的手捧鲜花,直冲云霄;有的手托花盘,横空飘游。那迎风摆动的衣裙,飘飘翻卷的彩带,使飞天飞得多么轻盈巧妙、潇洒自如、妩媚动人。五代、宋以后的飞天,在造型动态上无所创新,逐步走向公式化。飞天的风格特点虽不同,但一代不如一代,逐渐失去了原有的艺术生命。

敦煌地区石窟保存的从公元4世纪(十六国)到14世纪(元代)历时千余年的众多飞天形象,是民族艺术的瑰宝,是佛教艺术中璀璨夺目的一枝奇葩。

敦煌莫高窟导游词五分钟讲解篇四

大家好,这里是敦煌莫高窟景区。我是你们的导游,我姓杨,大家可以叫我杨导。敦煌莫高窟是祖国西北的一颗明珠。它坐落在甘肃省三危山和鸣沙山的怀抱中,也就是我们现在这个地方大家向下望,四周丰满沙丘,再抬头望一望,492个洞窟像蜂窝似的排列在断崖绝壁上。大家可以想象,修筑这宏伟的敦煌莫高窟的人民多么不容易,为了保护这些遗产,请大家在景区内不乱扔垃圾,不拍照。

现在我们已经到了彩塑展厅。这里的彩塑个性鲜明,神态各异,精美绝伦。我左边这尊是慈眉善目的菩萨,右边这尊是强壮勇猛的力士。最宏伟的是我身后这尊卧佛了。它一共有16米长,侧身卧着,眼睛微闭,神态安详。相信大家看了以后,会禁不住啧啧赞叹。

接下来,我们来欣赏壁画展厅。这里的壁画有很多,内容丰富多彩。我左边是记录佛教故事的描绘神佛形象的,右边的是反映民间生物的和睦自然风光。大家知道我身后的壁画是什么吗?对了,那就是引人注目的飞天。这一个飞天臂挎花篮,采摘鲜花;这一个飞天臂放琵琶,银拨银弦;这一个飞天倒悬身子,自天而降;这一个飞天彩带飘拂,漫天遨游;这一个飞天舒展双臂,翩翩起舞。你们看了这些壁画是否觉得进入了艺术殿堂?是的,我告诉你们,莫高窟是举世闻名的艺术宝库,这里的每一幅壁画,每一尊彩塑,都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

好了,下面请大家自由活动。在活动之前,我还是那句老话:请大家保护环境,珍惜莫高窟惜有的土地。它不仅是游览胜地,还是我们中华民族的骄傲,让我们共同祝愿:拥有无限魅力,栩栩如生的莫高窟,永远在人类历史的长河中留下灿烂辉煌的一页……欢迎大家再有机会到这里来游玩。

敦煌莫高窟导游词五分钟讲解篇五

各位朋友:

大家好!

今天,我将带大家参观举世闻名的“佛教艺术宝库—敦煌莫高窟”。请大家保护好环境,莫高窟在敦煌的东南方向,距市区二十五公里,乘车需要三十分钟。现在,我把莫高窟的情况做一简介。

敦煌莫高窟和洛阳的龙门石窟、大同的云冈石窟、天水麦积山石窟,都被称为中国“四大石窟”。莫高窟以它创建年代之久,建筑规模宏大,壁画多,塑像造型独特,保存完整而闻名天下,享誉国内外。并于一九六一年被国务院列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一九八七年被联和国组织列入世界文化遗产保护项目。一九九一年授于“世界文化遗产”证书。

以前,有一位学者看了莫高窟后感慨地说:“看了敦煌莫高窟,就等于看到了世界的古代文明”。

在我们的正前方就是寺区了,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大牌坊”雄伟壮丽、气势不凡,枋额上有“石室宝藏”四个苍劲有力的字,是二十世纪四十年代国民党元老于右任题写的。

现在我们进入洞窟,要仔细看的话,一个月时间都看不完,这里开放洞窟有60多个,就是走马观花地看也得两三天。

壁花艺术是莫高窟艺术的精髓,它直接或间接的反映了我国历史上各民族、各阶层劳动生活,也是一部丰富的文化史。

现在的莫高窟以崭新的姿态迎接来自五湖四海的游客,在日益频繁的国际文化交流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敦煌莫高窟导游词五分钟讲解篇六

大家好!今天,我将带大家参观举世闻名的“佛教艺术宝库”——敦煌莫高窟。莫高窟在敦煌的东南方向,距市区25公里。敦煌的莫高窟和洛阳的龙门石窟、大同的云冈石窟,并称中国“三大石窟”。莫高窟的开凿比龙门石窟早128年,比云冈石窟早94年。莫高窟以它创建年代之久、建筑规模之大、壁画数量之多、塑像造型之美、保存之完整,以及艺术之博大精深,而闻名天下,享誉国内外。1987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遗产保护项目,1991授予“世界文化遗产”证书。

莫高窟创建于前秦,从北魏开始,一直走着上升的道路,到唐初已经有一千多个窟。据说,公元366年,有一个叫乐僔的和尚云游到鸣沙山下,这时正值黄昏,太阳就要沉落在茫茫无际的沙漠之中,他又饥又渴,茫然四顾,在向东方远望时,忽然看见三危山高耸的峰顶在夕阳的映照之下,金光闪闪,好似有千佛在其中显现。和尚一下子被这奇妙的景象惊呆了,欢喜万分,立即顶礼膜拜,并许下了造窟的誓愿。他随即化缘,开凿了第一个洞窟。消息不胫而走,很快传向了四面八方,于是就有许多善男信女前来朝拜。莫高窟在民间称作“千佛洞”,“千”这个数字在这里并不是指具体的数目,而是比喻很多。因为这里有许多佛教塑像、壁画,数量均超过千个,因此才形象地称之为“千佛洞”。莫高窟现存洞窟491个(编号有492个,其中485与486为同窟重号),壁画45,000多平方米,塑像2,400余身,至今已有1,600多年的历史。

大家看,前边有绿色的地方就是莫高窟,它背靠鸣沙山,面对三危峰,窟区南北全长1,600多米,现存洞窟大小不一,上下错落,密布崖面,洞窟里有栩栩如生的塑像,婀娜多姿的飞天,精美绝伦的壁画,构图精巧的莲花砖,烘托出了一个充满宗教氛围的佛国世界。

进入寺区,各位游客朋友可以环顾一下,莫高窟周围是戈壁、沙漠、不毛的秃山,而这里却独具一片青翠,泉水叮咚,树木繁荫,不能不让人感到神奇。

首先,我们去参观有名的“藏经洞”。它在第16号洞窟市道的北侧。1900年5月26日这一天,守护莫高窟的道士王圆箓在一个偶然的机会,发现了秘封了九百多年的“藏经洞”,其中所藏的隋唐、宋初的经卷、文书、织绣、图画等大量无比珍贵的文物终于重见天日。由于清王朝的腐败,加之王圆箓的愚昧,这些珍贵文物遭到了帝国主义分子肆无忌惮的掠夺和盗窃。直到1910年,清政府才将劫余的文物运往北京,收藏在北京图书馆。在运输途中以及运到北京之后,不少文物又被偷、损坏或遗失。藏经洞的发现是中国19世纪末最重要的文献发现,也是中国考古史上一次难以估量的重大损失。“藏经洞”发现的这些文献,内容包括宗教经典和多种文字书写的世俗文书,涉及到许多学科,是研究古代宗教、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的重要资料。而以研究敦煌遗书、敦煌石窟艺术及敦煌史地为研究对象的一门学科叫做敦煌学。它与徽州学和藏学齐名,是中国的三大区域文化之一,也是三大显学之一。

莫高窟壁画,前期以说法图、本生故事和神怪画为主,如428窟北周时期的《萨埵那饲虎本生》和《须达拿人海求珠本生》为莫高窟面积最大、画面最多、时代最早的横卷连环画本生故事。画面充满了痛苦、悲观、绝望、消极的色彩,宣扬无原则的牺牲,体现了键陀罗风格,是在继承汉画传统的基础上又吸收了印度和中亚的艺术风格。

来莫高窟途中看到的赤红色极醒目的建筑物,就是96号窟,即莫高窟的象征性建筑——“九层楼”。莫高窟建筑艺术主要指洞窟的形制,石窟本身就是具有立体空间的建筑。前期的洞窟以中心塔柱式为主,所谓中心塔柱式即开凿时就在洞窟的中央留下一个方柱,在柱子的四面开龛,龛内塑像。中期开凿的洞窟相对较大,中心塔柱式被庙堂式,即覆斗顶窟代替,多数是在洞窟正面墙壁上开较大的佛龛,塑造多身塑像,窟顶为覆斗式,天井彩绘精美的图案。后期开凿的洞窟都比较大,纵深二三十米,称殿堂窟,洞窟中央设有佛坛,佛坛上面塑造多身较大的塑像。除此以外还有禅窟、大佛窟和涅槃窟。洞窟建筑形式的转变和多样化,反映了古代艺术家们在接受外来文化的时侯,不是生搬硬套,而是吸收、融化。

敦煌莫高窟导游词五分钟讲解篇七

敦煌:位于中国西北甘肃省敦煌市东南25公里处有一片树叶形的绿洲,那里座落着历史悠久的艺术宝库—敦煌莫高窟。1987年12月6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敦煌莫高窟同泰山、长城、故宫、秦陵兵马俑等,一起作为人类珍贵的文化遗产,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敦煌石窟包括敦煌莫高窟、西千佛洞、安西榆林窟共有石窟552个,有历代壁画五万多平方米,是我国、也是世界壁画最多的石窟群,内容非常丰富。

敦煌壁画是敦煌艺术的主要组成部分,规模巨大,内容丰富,技艺精湛。作为宗教艺术来说,佛像画是壁画的主要部分,其中包括各种佛像:三世佛、七世佛、释迦、多宝佛、贤劫千佛等;各种菩萨:文殊、普贤、观音、势至等。莫高窟始建于前秦建元二年(366年),唐代达到最盛,武则天时代已超过千窟。从秦开始每朝代都有新洞窟开凿,一直延续到元代。如今,在砾岩峭壁上,大小洞龛仍密如繁星,有洞穴七千余处,492窟。

莫高窟是中国石窟中开凿最早,延续时间最长,规模最大,内容最丰富的一处。石窟区全长达1600米,藏有文书五万多件。有前秦、北魏、北周、隋、唐、五代、宋、辽、西夏、元代等十个朝代的壁画四万五千多平方米,彩塑245尊,唐宋木构建筑5座,莲花柱石和铺地花砖数千块。假如把窟内所有壁画连接起来,可组成一条长达25公里的巨大画廊,它在世界上是独一无二的。敦煌莫高窟的第一位开拓者是乐樽和尚。

为了在粗糙的岩壁上作画,历代的艺术大师们先在洞壁的四周及顶部抹上草泥,…白垩打底,再绘制壁画。壁画画好后,再配以彩塑。窟内最大的壁画高四十余米,宽三十余米,最小的高不盈尺。敦煌壁画所表现的大都是佛教内容,如经变、本生、佛传、供养人及因缘故事。在内容丰富的敦煌壁画中,我们可以看到佛像、神怪、动物、山水画、建筑画以及装饰图案等,它成为佛教艺术最为灿烂的宝库。

在历时长久的画卷上,展现了不同时代的风貌,从效仿西域式样到逐渐汉化,从颜面体态到服饰装束,都又复归汉民族的鲜明特色。它不仅展示了十个朝代壁画艺术发展的脉胳,而且蕴含着历史、风情、民俗、神话、山川、建筑等十分丰富的形象资料。

敦煌莫高窟导游词五分钟讲解篇八

各位游客朋友们,大家好,我是你们的`导游——张导。伴着徐徐的春风,我们来到了祖国西北的一颗明珠——莫高窟面前。

莫高窟坐落在我国甘肃省三危山和鸣沙山的怀抱中,它的四周布满沙丘。莫高窟的洞窟数量有735个,分南北两个区,南区492个,北区243个。洞窟里面有精彩绝伦的彩塑、宏伟瑰丽的壁画,还有堪称无价之宝的藏经。它是世界上最长、规模最大、内容最丰富的画廊。

大家请跟随我到内洞,让我们一起来欣赏那些历史悠久的壁画。莫高窟壁画的内容丰富多彩,有记录佛教故事的,有描绘神佛形象的,有反映民间生活的,还有描摹自然风光的。它是世界现存佛教艺术最伟大的宝库。

大家看,面前的这一幅壁画,是佛教艺术的其中一幅。这幅画的描绘的是《尸毗王割肉救鸽》的故事。在很久很久以前,有一个叫国王叫尸毗王,大家都知道释迦摩尼吧,尸毗王就是它的前世。尸毗王十分的诚实、善良和仁慈,他一心求佛。天上有两个佛想要考验尸毗王是不是真心求佛。他们一个变成了鸽子,一个变成了老鹰。老鹰追逐鸽子,鸽子躲到了尸毗王的怀里。老鹰恶狠狠地说:“把鸽子还给我!”因为尸毗王十分善良,他愿意割自己的肉给老鹰,来换取鸽子的性命。两个佛看尸毗王果然是真心向善,这时,天空下了一阵香雨,国王感到身体轻飘飘的,他成了佛。这个故事就讲完啦。

下面,大家看一看壁画上的飞天,洞窟里有成百上千幅飞天,有的臂挎花篮,采摘鲜花。有的怀抱琵琶,请拨琴弦。有的倒着身子,自天而降。有的彩带飘扬,有的舒展双臂,翩翩起舞。

莫高窟是举世闻名的艺术宝库,这里的每一尊彩塑,每一幅壁画,都凝结着劳动人民的智慧。游客朋友们,我们了解了莫高窟,听了《尸毗王割肉救鸽》的故事,大家有没有被莫高窟的艺术魅力震撼呢?下面,大家可以自行游览,体会莫高窟的奇妙之处。

敦煌莫高窟导游词五分钟讲解篇九

大家看前边有绿色的地主就是莫高窟,它背靠鸣沙山,面对三危峰,窟区南北全长1600多米,现存洞窟492个,洞窟大小不一,上下错落,密布崖面,每个洞窟里面都有栩栩如生的塑像,婀娜多姿的飞天,精美绝伦的壁画,构图精巧的花砖,构成了一个充满宗教氛围的佛国世界。

莫高窟始建于前秦建元二年,也就是公元366年,历经北凉、北魏、西魏、北周、隋、唐、五代、宋、西夏、元等朝代,在现存的洞窟中有壁画45000多平方米,塑像2400余身,最大塑像主, 30多米,最大壁画约50平方米。

这些壁画、塑像,在不同程度上反映了我国从4世纪到14世纪上下延续千年的不同时代的社会、生产、生活、交通、建筑、艺术、音乐、舞蹈、民情风俗、宗教信仰、思想变化、民族关系、中外交往等情况。

在我国三大石窟中,莫高窟是开凿最早,延续时间最长,规模最大,内容最丰富的石窟群。

在世界文化史上也具有珍贵的价值。

有“人类文化珍藏”、“形象历史博物馆”、“世界画廊”之称。

现在我进入洞窟参观,首先我们去参观有名有“藏经洞”。

这个洞窟位于系统工程号洞窟甬道的北侧,编号为17窟,洞窟原是晚唐时期河西都僧统洪的“影窟”,有碑文载这一事实。

1900年5月的一天,管理莫高窟的道士王圆录在一个偶然的机会,打开了秘百多年的“藏经洞”,这些珍贵无比的文物终于重见天日了,但是清王朝的腐坏加之王圆录的愚昧,使这些珍贵的文物遭到了帝国主义分子的肆无忌惮的掠夺和盗劫。

1905年沙皇俄国的奥勃鲁切夫来到莫高窟,以六包日用品为诱饵,骗取了一批文物。

1907年,英国人斯坦因,仅用数十块马蹄银,劫取了约一万多卷,同时还有佛教绣品和佛画五百多幅,现藏于大英博物馆;1908年法国人伯希和盗走文物六千多卷,现在藏于巴黎法国国立图书馆和吉美博物馆。

1911年10月日本大谷光瑞探险队的吉川小一郎和桔瑞超盗走约九百余卷。

直到1910年清政府才将被劫余的文物运往北京,收藏在北京图书馆。

在运输途中及运到北京后不少文物被偷、损坏、遗失,是中国考古史上一次难以估量的损失。

“藏经洞”发现的这些文书内容包括宗教经典和多种文字写的世欲文书,它涉及到许多学科,是研究古代宗教、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的重要资料,经过国内外学者几十年的研究、开拓出一门全新热门的学科--敦煌学。

那么藏经洞是什么时候、为何密封的呢?一说是:十一世纪初,西夏侵入敦敦煌时为了保护经典而藏;一说是:不用但又不能丢弃的神圣经典存放;再一说是:为了防止伊斯兰教徒破坏而藏。

后来收藏了这些经典的僧侣,逃的逃了,还俗的还俗了,死的死了。

直到本世纪初发现这个洞窟为止,再没有人知道这件事。

下面我带大家去参观328窟,这个洞窟的精彩所在为塑像,在进入洞窟前,就彩塑的大致情况给大家介绍一下。

莫高窟的彩塑有圆塑、浮塑、影塑等几种形式。

小的不足盈寸,最大的高34.5米,是世界第四大佛。

一般的塑像都是用木头搭架,上面缠上麦秆、谷草、芦苇、麻丝等,然后用特制的粘涂塑,整形雕刻,最后上彩绘画的。

塑像主要有四大类:(1)佛像,包括释迦、弥勒、药师、阿弥陀以及三世佛、七世佛;(2)菩萨像,包括观音、文殊、普贤及供养菩萨等;(3)弟子像,包括迦叶、阿难;(4)尊神像,包括天王、力士、罗汉等,另外还有一些鬼神、神兽等动物塑像。

由于制作年代不同,风格也截然不同,尤其是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秀骨清像”、“曹衣出水”和唐代的“吴带当风”等风格,充分地体现了当时的艺术巨匠超凡的想象和高超的思维。

塑像是石窟的主体,多为1佛2菩萨的组合,前期的粗壮而逐渐演变到后期的清瘦。

隋、唐以来出现了一铺七身或九身的群像,也出现了大的造像,如148窟和158窟的两身长16米多的涅槃像、96窟高3405米的北大佛和130窟高26米的`南大佛,都是一时期的作品,其艺术风格也趋向雍容华丽,特别是唐代的许多优秀作品,那注入的感情和技巧,给人的印象就像真实的生命体。

285窟是莫高窟西魏时期的代表洞窟,建筑形式为覆斗顶方形禅窟,内有西魏大统四、五年,造像题记,是莫高窟最早的一个有记年的洞窟。

南壁禅窟上面绘有《五百强盗在佛因缘》故事,讲的是:在古印度有五百人造反为盗国王派军队捕获,挖去双眼,放逐山林,他们痛苦不堪,嚎啕大哭,呼唤佛的名号,佛听到后,大发慈悲,用神通力使他们恢复光明,并现身说法,终于使五百强盗皈依佛门。

画面非常写实,每个环节都作出细致的描绘,这则故事对今人同样教育意义,只要迷途知返,悬崖勒马,还为时不晚。

220窟是初唐开凿的洞窟。

这个洞窟南北两壁面,原来被宋代的壁画覆盖,1948年已残损的千佛画被剥掉后,下面露出了初唐时代的壁画,色彩如初,非常清新鲜丽,保存状态极其完好,而且是非常精美的作品。

南壁是根据《佛说阿弥陀经》绘画的“阿弥陀净土变”,中间是栏杆环围的宝池,沙罗双树下的莲花台上坐着阿弥陀佛,以胁侍菩萨为中心,诸菩萨、飞天、伎乐天等众圣云集,场面非常壮观。

宝池前有红、绿、黑、白颜色的瓷砖铺设的平台,正面舞台上乐师们在演奏各种乐器,平台中央有两个舞姬,在圆形的地毯上踏着音乐节奏立着脚尖跳舞,羽衣飘动,激烈欢快。

英建筑艺术主要指洞窟的形制。

石窟本身就是具有立体空间的建筑。

前期的洞窟以中心塔柱式为主。

所谓中心塔柱式既开凿时就在洞窟的中央留下一个方柱,在柱子的上面开龛,龛内塑像;中期开凿的洞窟相对较大,中心塔柱式被庙堂式即伏头号代替,多数是在洞窟正面墙壁上开较大的佛龛,塑造多身塑像。

窟顶为覆斗式,天井彩绘精美的图案,后期开凿的洞窟都比较大,纵深二三十米,称殿堂窟。

洞窟中央高有佛坛,佛坛上面塑造多身较大的塑像。

除此以外还有禅窟、大佛窟和涅磐窟。

从洞窟建筑形式的转变和多样化,反映了古代艺术家们在接受外来文化的同进,融化、成为本民族的东西。

另外莫高窟还保存着宋代木结构窟檐五座,以及散布其周围造型独特的舍利塔十几座。

加上壁画中彩绘的亭、台、楼、阁、殿、寺院、城池、民居、茅巷、野店等等,构成了莫高窟无比丰富的建筑艺术的宝库,也是一部敦煌建筑史。

今天将由我带领大家游览佛教文化艺术的一朵奇葩,中国三大石窟之一、闻名中外的洛阳龙门石窟。

洛阳,是中外闻名的历史名城。

她有着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和众多的文物古迹。

为使各位来宾在洛阳期间能对这座古老城市的历史文化和古迹有进一步的了解,在乘车去景点参观的途中,我将洛阳的历史及龙门石窟的大致情况,向大家做简单的介绍。

洛阳位于河南省西部、黄河中游的南岸。

因地处洛河北岸而得名,意为洛水之阳。

洛阳在历史上曾是众多朝代建都的城市,素称“九朝古都”。

在这一千多年的历史长河中,洛阳曾长时间地作为中国的政治、文化、经济的中心。

今天,我们去参观的举世闻名的龙门石窟便是众多的文物古迹之一。

龙门石窟,在洛阳市南郊的龙门山口处,距市区12.5公里,从北魏太和十九年开凿,迄今已有1500余年的历史,它和敦煌莫高窟、大同云岗石窟,共同组成我国著名的三大石窟艺术宝库。

龙门,在春秋战国时期称“伊阙”,香山(东山)与龙门山(西山)东西对峙,伊水从中流过,形成一座壮丽的门阙。

后因处于隋唐帝国之南,又称龙门。

石窟寺艺术,随着僧侣的传教活动传入我国的边疆和内地,同我国民族特点和传统的各种艺术技法风格融合交汇,成为我国的一种特有的雕刻、彩绘工艺。

我们今天要看的龙门石窟就是我国众多寺群中的瑰宝之一。

洛阳龙门石窟的开凿是继甘肃的敦煌石窟、山西大同的云岗石窟之后由皇室开凿的又一大型石窟寺群,建于北魏太和年间,先后历经东魏、西魏、北齐、北周、隋唐、五代延至清代。

前后400多年。

其中大规模、有效率的营建约计150年左右,分别出现在北魏(占40余年)和隋唐(约占110年左右)时期。

龙门石窟的大大小小的佛龛、石像沿伊水两岸星罗棋布的在龙门东西两山的崖壁上,南北长达1公里。

龙门石窟造像,既是历代劳动人民和艺术家无穷智慧和血汗的结晶,又是外来文化和我国文化结合而成的一朵奇葩。

富有才华的古代工匠和雕刻设计艺术家,面对光秃的悬崖峭壁,运用着简单的锤凿,雕出如此巍峨壮观又精工细致的群体佛像,这在当时生产力和生产工具十分落后的条件下,确实令人叹为鬼斧神工。

好了,各位朋友,我们已来到了龙门石窟,现在请大家关好车窗,带好自己的贵重物品,下车跟我走,去参观石窟。

大家好,我们现在所在的地方是闻名天下的莫高窟。

莫高窟地处敦煌,它和鸣沙山、月牙泉一样是敦煌著名的旅游景点,还是我国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遗产名录》中29处景观之一的文化遗产。

莫高窟俗称千佛洞,位于鸣沙山东麓。

洞窟始凿于公元4世纪,至14世纪结束,前后延续约一千年。

莫高窟是一座灿烂辉煌的建筑,是绘画和雕塑之宫,是中国现在石窟中规模最大、内容最多的石窟。

游客们,现在所在的地点是莫高窟的大门,在我们眼前有二座双塔,背后整面山体都是一层层藏洞,从远处望去就像一座高楼,一屋屋、一间间。

洞里藏有许多宝藏、经卷、文书等。

最多最醒目的是壁画,特别突出的是飞天壁画形象。

各位游客,你们有没有发现壁画大多是残缺不全的,那是因为一百多年前曾经遭到过几次劫难,被外国人盗走许多珍藏,现在给人们留下许多的遗憾。

我在这里也要呼吁大家都来保护好我们的世界文化遗产,继承和发扬好我们的民族文化。

各位游客,因时间关系,今天的游览就到此为止了。

希望大家不虚此行,通过这次参观游览,对莫高窟文化有更多的了解。

想要更深地了解莫高窟,欢迎你们下一次再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