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作总结>最新学生素质提升总结(模板6篇)

最新学生素质提升总结(模板6篇)

作者:雅蕊 最新学生素质提升总结(模板6篇)

对某一单位、某一部门工作进行全面性总结,既反映工作的概况,取得的成绩,存在的问题、缺点,也要写经验教训和今后如何改进的意见等。总结书写有哪些要求呢?我们怎样才能写好一篇总结呢?下面是小编带来的优秀总结范文,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学生素质提升总结篇一

其实,这一切大都是由人的自我意象所决定的。自我意象是心理学和个性创造领域的一大突破,也是20世纪最重要的心理学发现,它就是我们经常对自己持有的一种自我观念――“我属于哪种人”,它建立在我们的自我信念之上,是左右人的个性和行为的真正关键,是人类个性和行为的关键。而人的所有行为、感情、举止,甚至才能,永远与自我意象相一致。简而言之,你把自己想象成什么样的人,你就会按某种人的标准去行事,你就会成为怎样子的人。比如:当你想象自己是一个失败型的人时,那么,尽管你有良好的愿望、顽强的意志力,甚至于机遇也完全对你有益,你还是会不断地寻找各种环境,各种理由来证实自己的失败。就拿一个因几次数学考试不及格的孩子来说吧,就是因为他把自己想象成一个没有学数学的天分的人,在学习中,他会处处找到自己不适合学习数学的例子,这样就致使他的数学成绩一直不是很理想。

而当你想象自己是一个成功型的人时,你也会很自然的发现,自己很多时候都是生活中的成功者,并且可以从生活中找出各种各样的理由去自圆其说“我是一个成功者”。在教学中,我们可以发现某位学生起先可能并不出色,但他从不言败,总是从容不迫,他总有一天会证明自己是一个成功者。

一要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对孩子而言,父母是“真理的象征”,是“正确的代名词”,对孩子有着直接或间接的影响。因此父母从小就要教育孩子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和遵纪守法观念。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条件下,对孩子尤其要提倡为人民服务和集体主义精神的教育,提倡尊重人、关心人、热爱集体、热心公益、扶贫帮困、为人民为社会多做好事的教育,要教孩子树立人生的价值在于奉献的信念,反对和抵制拜金主义,享受主义和个人主义。

二要培养孩子应有的自信心。孩子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纵观现实,一些孩子依赖性强,碰到困难手足无措,胸无良策,丧失克服困难和问题的勇气;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缺乏自信心。自信是事业成功的前提,是克服现实困难的钥匙;可见,开展对孩子的自信心教育切不可忽视。教育孩子要做勇敢的自信者,以自信给孩子胆识,以自信给孩子激情,以自信给孩子坚不可摧的'精神支柱。

三要加强对孩子的自尊教育。孩子对社会现象的评判缺乏鉴别力,家长就需要教育孩子追求高尚的道德情操,强化自尊意识,加固思想防线,着力提高孩子的思想境界,用自尊的力量激发孩子的积极进取热情,做好事的荣誉感,做坏事的羞辱感,使孩子知耻而后勇,避免出现自暴自弃的恶性循环。

二、力求提高教师的个人素养,形成良好的自我意象模仿是小学生的天性,是小学生的一个显著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思想行为,对待事物的态度,都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着学生。教师是学生心目中的榜样和楷模,有时父母说的话,孩子不一定会听,但却肯听教师的话。教师在学生心目中往往是很神圣的,小学阶段,学生除了向书本学习之外,主要是向教师学习,在他们的心目中,教师的话就是真理,教师的言行就是道德标准,教师是智慧的象征,是高尚人格的化身。教师的思想、行为、品质,无时无刻不在感染、熏陶、影响着学生。儿童的模仿性和可塑性都很强,教师的一言一行,学生耳濡目染,往往起到了“润物细无声”的作用。

一要对学生有更多的信任。我们的教育还是桎梏太多,总是叮咛他们,检查他们,监督他们,偷窥他们,甚至因学生暂时的不觉醒、不开窍而失去信任,而往往被赋予了信任的学生总是会散发着生命成长的气息。

二要对学生有更多的期待。期待的过程,实际上是学生积极发现的过程。学生聪慧的悟性、敏锐地直觉、丰富的情感,总是在期待中自觉或不自觉豁显出来的。这种期待或许是一种伟大的教育力量。很多时候,教师缺乏期待只是因为自己束手无策而又不愿正视,学生成了我们束手无策的替罪羊。没有期待支持的教育是充满荆棘的教育――学生回头不是岸,向前可能也不是岸。

三要对学生更多的发现。学生的灵智和欲求,总是发生在教师的不经意之时,稍纵即逝。我们完全可以这样说,学生身上不是缺乏灵智和欲求,关键在于我们缺乏发现。这种灵智和欲求,往往表现在他们的眼神里,表现在他们的颔首中,表现在他们的微颦里。教师要有一颗灵动的心,要有一双锐利的眼睛,要“于无声处”去谛听即将响起的惊雷。

四要对学生有更多有效的刺激。这种刺激,可能是“当头棒喝”,可能是“温婉的批评”,而更多的应该是一种激励和引导。一句体己的话,一个鼓励的眼神,一次信任的微笑,一个尊重的态势,都能唤醒学生沉默已久的意识和潜能,都能使学生天性中最优美、最灵动的东西发挥到极致。

三、利用周边良性的社会舆论,形成良好的自我意象每一个人都有自己所生活的周边环境,可以说,周边环境对人的影响是极大的,而对那些还没有确切辨别能力的却善于模仿的孩子而言,其影响力更是深广,也就是说,有什么样的环境就会造就什么样的人。在《三字经》中记载了这样一件事:孟子名轲,字子舆,战国时鲁国邹人。少年丧父,靠母亲倪氏纺纱为生。幼年时期,性好模仿,不好拘束。其家原邻近墓地,孟轲游戏时就学埋死人,“嬉戏为墓间之事,踊跃筑埋”。孟母认为这不利于孩子的成长,于是把家迁到集市附近,孟轲又学人做买卖,“其嬉戏为贾市”。孟母认为也不是好居所,又迁于学宫之旁。孟轲朝夕学为揖让之礼,进退周旋之节,孟母认为这里才是适当的环境,最终定居于此。后来孟轲受业于孔子之孙子思的门人,成为儒家宗师。

孟母之所以三迁,正是因为她明确地认识到了环境的重要性和孩子的可塑性,而人在不同的环境中会形成截然不同的人生观、世界观,必然会造就不同环境下不同的人。可以说,周边环境,周边的社会舆论,时时都在影响着生活在其中的人,而对小孩子的影响力就更是深远。

在我们的生活中,我们也常可以看到,一些学生,假若家长、老师、邻居、亲戚、朋友……常常称赞他(她)们,、他(她)们,一般状况下,这些学生无论做什么事都会显得很自信,也容易和别人相处,并会取得比较优秀的成绩;而一些学生,假若家长、老师、邻居、亲戚、朋友……时常批评他(她)们,责备他(她)们,一般状况下,这些学生就会比较固执,比较偏激,不易与人相处,尽管他(她)们或许很聪明,却往往会自暴自弃,假若引导不当,甚至造成极为严重的后果。

而体现的最明显的莫过于,当前人们在为其子女就学选择学校的时候,往往看重于文教区或文化气息浓厚、学习气氛浓烈的学校,可以说已经有越来越多的人已经认识到环境之于人的作用。

由此,我们可以看出,无论是古代,还是现在,甚至于将来,周边环境,周边社会舆论对人的影响力都是极大的。我们时常说,世界的未来是属于孩子们的,那么在今天我们就必须为孩子们的将来负责,我们就必须为孩子们创设好的周边环境,良好的周边社会舆论,以利于他(她)们形成良好的自我意象,既不高估自己,更不低估自己,而是正确的认识自己,发现真正的自我。

四、利用知名人士的心理暗示,形成良好的自我意象曾经有几位知名的心理学家做过这样一个试验:他们来到某个学校中,转了一圈后,然后指着某几位学生对全校的老师说,这几位学生以后一定会成为极为出色的人,当时这几位学生其实在班中都不算是非常突出的人,甚至于有几位还是班中成绩、行为等都不是好的人,可自那以后,他们成为老师、同学的焦点,似乎大家都在拭目以待,看这个结果到底会什么样。几年后,这几位心理学家又来到这个学校,特意问起这几位学生,校长很自豪地告诉他们:“你们的话真有预见性,这几位学生不仅以优秀的成绩毕业,而且还上升到更高等的学府进修去了。”这时候,这几位心理学家才告诉在座的老师,他们其实只是随意的点了几位学生说他们会成为有用的人才,而不是有什么先见之名。

那么,这几位本来是良莠不齐的学生为什么后来都会非常的出色呢?这实际上和心理学家及周边人群的心理暗示是分不开的。正是因为这些心理暗示和心理期待,在他们的心理上就产生了某种优越性,形成一种“成功属于我”的自我意象,又因为人人都有一种成功的本能,这样就必然会促使他们,努力争取成功,成为一个出色的人。因此,我们要善于发挥周边知名人士的心理暗示,形成学生良好的自我意象。

五、唤醒和发展学生内在潜力,形成良好的自我意象作为“万物之灵长,宇宙之精粹”的人,天生蕴藏着巨大的情感资源和智慧资源。但是由于教育环境和条件制约,人在智力、能力、人格诸方面,几乎都是这种类型或那种类型的“半醒”者,即人类自身的资源,只不过被开垦和利用了小小的一部分。因此,马克思说:“教育绝非单纯的文化传递,教育之为教育,正是在于它是一种人格心灵的‘唤醒’,这是教育的核心之所在。”我们之所以为教育者,就该去唤醒学生内在的潜力,并发展其潜力。

唤醒什么?唤醒学生生命的灵智和欲求。从人类学的角度看,人总是有着一种生命的创造冲动,这表明人具有内在自我发展的动因,并外在地表征他不满足于已有定论,不相信唯一答案,不迷信权威的仲裁,不屈从于任何外在的压力而放弃自己的主张;表征为他对当下自我发展状况的不满与否定,对更高水平、更完善发展状况的企望,以及实现这种企望的“自我筹划”。教育应该呵护、关怀并张扬人的这种生命冲动意识,使学生能够在已有的现实规定性中奋然而起去追寻自我、实现自我的充分而自由的发展。

在我们的生活中,这样的例子也举不胜举,如:我班里有位男同学,在刚上中师一年级的时候,他自认自己是一个不善言辞,不善习作的人,因此,甚少说话,也很少写作文,甚至于怕写作文。当然,在大家的眼里,他就也是这样一个人。后来一个偶然的机会,有人都说他很会说话,说他的文笔很好。此后,他通过锻炼,真的变得能言善道了,而且还上了大专文科班。

为什么,同样一个人前后会发生如此巨大的变化呢,这正是因为他们都做到了一点:因为他们唤醒并发展了自己的潜力,改变了自己原有的自我意象,形成了良好的新的自我意象,从而促进了个人的发展。人的发展需要足够自主的空间,且每个人都是独特的存在,人人都企望被欣赏而不愿意被雕塑、被拿捏、被打压,所以我们不能把教育变成一把雕刻刀,按某种人的意志,把人塑造成为“标准件”和“工艺品”。我们需要去唤醒每个人内在的潜力,以发展他们的良好自我意象。

教育的出发点是人,归宿也是人,教育有为社会服务的责任,但最终目的是为人民服务。作为教育者,我们培养出怎样的人,就会直接和社会、人民相联系,也就会直接影响到社会的发展,人民的利益,民族的兴旺发达。而具有良好自我意象是每个人走向成功的催化剂,它能够充分挖掘人的潜能,促使人在遇到困难的时候,能迎刃而上,百折不挠,不断进取,达到成功的彼岸,最终服务于社会,服务于人类。因此,对学生良好自我意象的培养可以说是当前素质教育的一个必经路途,也是素质教育的另一个崭新的窗口。

林小芬简介简历:相信自己,亦相信别人。只信更好,却不信最好。过去的就让他过去,还未过去的快去把握。

[1][2]下一页

地址:温州市梧田镇邮编:325014

上一页[1][2]

学生素质提升总结篇二

a.和孩子建立和睦亲切的关系。许多时候,父亲母亲和孩子间的对话根本不是什么对话,而常常是父母用含有指挥、命令或指责性的“对话”来摆布孩子。专家们认为,讲故事是一种很好的与孩子同层次水平建立联系的方法。如给孩子们讲讲自己年轻时有趣或好玩的事情。孩子们特别喜欢听父母讲他们幼年经历过的事,因为这样能从中得到快乐,常常能使孩子也愿意同你“倾吐衷肠”。又如和孩子们一起做些有趣的活动,与孩子同乐,带孩子去旅游,野炊或参观等,对孩子也要讲信用,说了要做某种事,就必须履约到底,这样,孩子就会更加信任你。

b.奖赏孩子好的举止行为。首先,父母要给孩子的行为举止定下简易的标准,对于他的鼓励和阻拦要心中有数。一个母亲很希望孩子来帮帮她做家务,孩子主动这么做了时,就给他(她)报之以笑,说句表示感谢的话,此时这种鼓励的作用最佳。久而久之,孩子便会养成好习惯。

c.和孩子“订约”。对于年龄大些的孩子,可采用“订约”的方法,让他参与决定他应做什么,该得到什么奖赏。这样,孩子便会觉得“合同”的生效与否与他有直接的利害关系,他便会自觉主动地履行他的职责。如他同意进行一周的饭后清理,长时间以后,不用提醒他也会自觉主动去做的。

d.不要造成发生问题的环境。有些父母常常把孩子置于只适于成人的环境当中,比如说,没有把易碎的东西拿到离开孩子的所及范围,一旦被打破,又来对孩子大发雷霆。

据专家们说,下午的后半段时间常常是人心情紧张而精力不佳的时候,这个时间父母和孩子之间的相处反作用很强。应注意帮助孩子顺利地度过这段时间,如允许他去吃点卫生小吃,提议进行一些安静的活动等。

e.出现麻烦时,应暂时停止活动,千万不要打骂孩子。当孩子确实倔强力争时,更应暂且停止下来,把孩子送到另一个房间,让他冷静下来。然后再向他说明打其他孩子。打破东西或乱扔食物等行为都是不可取的,或许短短五分钟的隔离对于解决矛盾是有积极意义的。

f.加强促进与孩子间的感情交流。常和孩子交流感情有益于关系的亲密无间,无论是消极的或积极的感情都可,这样,孩子们便不会把他们的情感藏在心底。知道了问题的所在后,你就能对症下药。

孩子们时常会压抑自己的愤怒之情,因为他们很担心,一旦他们的愤怒情绪被父母觉察之后,父母会因此不再爱他(她)了。这时,父母应帮助孩子认识到,生气也是健康的关系中正常的组成部分,帮助他们说出内心的感情,用既不伤害自己也无损他人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感情,如击打拳击吊袋,让他们学会承认愤怒并无损于人,发泄出来,更易于他们正常处理自己的情绪。

培养孩子良好的言行举止重要意义

良好的礼仪习惯不仅能给人生带来快乐,而且能够帮助一个人走向成功。

从外表上看,礼貌是一种表现或交际形式,从本质上讲,礼貌反映着我们自己对他人的一种关爱之情。所以,真正的礼貌必然源自内心。

讲究礼貌也是处理人与人之间关系不可缺少的规范。人与人之间互相观察和了解,一般都是从礼仪开始的。一个举止优雅、彬彬有礼的人,更容易交到朋友、找到工作。

正如一位哲人所说,那些明智的和有礼貌的人们,他们特别谦虚谨慎,从不装腔作势、装模作样、夸夸其谈、招摇过市。他们正是通过自己的行为而不是言语来证实自己的内在品性。

一个有教养的孩子必须有良好的文明礼仪,这样的孩子比较受人欢迎,也就是心理学上所说的“被众人接纳的程度高”。文明礼仪要从小培养,形成良好习惯。

学生素质提升总结篇三

从我国当前基础教育改革的重点出发,把数学教育的改革同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联系起来,使数学教育在提高学生素质上发挥更大的作用,是一个重要的研究课题。数学教学的任务不仅是数学知识的传授和能力的培养,也同样担负着提高学生整体素质的多项任务。

一、数学教育在提高学生整体素质上的重要作用

数学学科的基本特点,决定了通过数学教学可以从多方面、多角度培养学生,促进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主要表现在以下一些方面:

1.数学是学生不可缺少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随着科技的发展,社会的进步,对基础的理解也在不断地变化,数学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范围和内容也在发生着变化。在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的教育改革中,如何使数学教育的内容更适合未来人才素质的要求,是一个应当引起人们重视的、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2.数学是训练学生思维、提高学生智力水平的重要学科。

数学高度的抽象性和严谨的逻辑性,决定了数学这门学科在训练学生思维、培养学生能力方面有着特殊的作用。以往的小学数学教学在这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为适应教育改革的需要,还应该进一步研究数学教学中学生能力培养的问题,制定出具体的、可操作的教学方法和评价方法。

3.数学对于培养学生良好的非智力因素有着特殊的意义。

现在社会信息的快速增长、科技的高速发展,竞争的日益加剧,要求培养出的学生不仅有扎实的文化基础,而且还有敏锐的思考力、强烈的求知欲、广泛的适应力和顽强的意志力。这些良好的心理品质要通过多种渠道对学生进行教育,而数学无疑是培养学生这些心理品质的最好的学科之一。在数学的学习过程中,通过对数学的基础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学生可以学会许多重要的思考方法。通过精心设计不同层次、不同类型的数学问题,学生在解题的过程中,锻炼了意志品质和精益求精的态度。特别是那些需要学生经过周密思考,反复研究才能解决的问题,更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意志品格和克服困难的`精神。

二、以提高学生素质为目标进行数学教育改革

数学教育的改革要超越数学学科本身的限制,以提高民族素质为目标,从整体上思考数学教育内容、方法等一系列改革。

1.完善课程内容。

建国以来,我们的小学数学教学内容经过几次较大的修改,可以说从总体上基本符合社会的要求,但是从未来社会发展的需要,从提高学生整体素质的高标准出发,数学教材的结构、要求和具体的内容还应该作进一步的改革和完善。从总的说应该在两个方面下功夫:一是加强和改进联系学生生活实际的内容;一是体现或渗透现代化的内容。

数学教育的大众化、生活化,这是当今数学教育改革的一大趋势。我们希望培养和造就更多数学家,但是基础教育中数学教育的根本目的不是培养未来的数学家,而是使未来的每一个公民接受必需的、有用的、能够学会的数学。数学本身是抽象的,但数学的原型是具体的,是来源于生活实际的。抽象的数学知识可以用具体的事物、具体的情境表示出来,由具体到抽象、由学生生活实际中的事物出发,就会使大多数学生感到数学不是那样神秘、那么遥远。

[1][2][3]

学生素质提升总结篇四

叶圣陶先生说:“生活如泉源,文章如溪水,泉源丰富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地流个不歇。”在“生活作文”的研究中,我们注重把学生的目光引向自然生活、学校生活、家庭生活、社会生活,指导学生做积累素材的有心人。

1.以社会为背景,指导学生观察生活。作文教学中的即兴观察或有意观察,都是认识生活、获取作文材料的常用方法。平时我们教给学生观察方法并有意引导学生去观察周围美好的人和事。如观察乡村、街道的重大建设与细微变化,留心家庭中一些生活设施的添置……观察社会各阶层人物的工作表现:如民警指挥交通,退休老工人维持社会秩序,医生热情为病人治病,营业员服务周到,教师关心热爱学生,爷爷奶奶勤劳俭朴,叔叔阿姨尊老爱幼,同学之间友爱帮助……观察大自然的树木花草、虫鱼鸟兽、日月星空、小河田野、瓜果蔬莱……通过观察,激起学生的作文兴趣,帮助学生积累写作素材,陶冶学生的情操。

2.以活动为载体,组织学生参与生活。有意识组织活动,使学生有可能积累较典型的写作材料。这不仅关系到作文教学的成功与否,也关系到能否在引导学生认识生活的过程中,深化作文主题。如进行写人作文的训练时,若单靠作文指导时启发学生选材是远远不够的,学生往往会一时想不起来而无从下笔。那么在作文前我们组织学生开展“夸 x x”或“我佩服他(她)”“他真行”等演讲形式的主题活动,学生就会有较多时间去有意回忆,搜集所写人物对象的材料。这样,既可激起学生表达的欲望,产生作文兴趣,又可选取出表现人物特点的典型材料。在记事方面我们配合重大节日组织学生举办联欢会、游艺会,利用中队活动召开“谈天说地”“畅想未来”、“世界之最报道”、“中国伟人介绍”、“著名风景区导游”、“地球呐喊沙龙”……平时组织学生郊游,参观工厂,深入农村……让学生自办活动“周末大家乐”、“早晨新闻发布会”……定期举行校园文化艺术节、体育运动会、“看我露一手”擂台赛……让学生的表现意识得到培养,才华得到展示,表达能力得到提高。

3.以实践为契机,引导学生体验生活。实践出真知。我们从作文教学的需要出发,有计划地引导学生为积累作文材料而进行社会生活实践。如种植花草树木,让他们了解植物的生长过程;饲养虫鱼鸟兽,了解动物的生活习性;参与家务劳动及公益劳动,体验劳动的滋味;考察乡生态环境的变化,从而懂得保护环境……在实践过程中,我们注重引导学生体会实践的感受。如学会技能获得成功的喜悦;做了好事受到他人赞扬的欢乐;遇到困难、挫折时的懊丧;受到责难、误解甚至讽刺打击时的愤慨……引导学生善于把这一切所见所感装进自己的“素材库”。

1.从点切入,夯实基础。小学生作文,往往对客观事物描摹得不够具体,不够真切。而单项素描,是小学生作文十分重要的写作基础训练,也是学生必不可少的写作基本功。基本功练得好,学生写作起来才能得心应手。运笔自如,才能把事物写具体写真切。因此我们首先强化学生的单项素描,指导学生运用叙述描写相结合的手法,对事物的形状、颜色、声音、动作等多方面的特点,进行形象的描绘,使人如见其形,如闻其声,如临其境。在教学中我们具体地抓了这几种素描:物件素描、植物素描、动物素描、景物素描、场面素描、外貌素描、动作素描、语言素描、心理素描。通过素描练习,学生练就了扎实的写作基本功,为作文综合训练打下了坚实的勇础。

2.分线入轨,掌握写法。小学生写作文,无非是写人记事,写景状物等,写好这类文章的关键是让学生掌握写法,把握规律。比如,写人可通过一件事写人,可通过几件事写人;可表现人物一个方面的特点,可表现人物几方面的特点。为了表现人物的特点,必须选取典型事例;抓住人物的特点,必须通过人物的外貌、语言、动作、神态来展示人物的内心世界。而写事呢,若写一件事则要注意:记叙要完整,“六要素”缺一不可;内容要具体而有条理,事情的经过要详写;用准人称,写出真情实感。若写几件事,则要注意:中心明确,先后有序,有详有略,注意几件事情之间的联系,让几件事紧密地成为一个整体。写游记要按一定的顺序把游览的过程和所看到的景物有选择、有重点地写下来。写参观记最重要的是按时间的顺序、地点的转移,将参观时所见所闻有选择、有详有略地具体地写出来;既要写人物的活动,又要进行景物的描写,把参观过程(动态)和看到的景物(静态)写清楚……让学生掌握这些写法的主要途径是教师结合范文剖析,学生从读写中领悟。

3.全面拓展,自由倾吐。在学生掌握了基本的表达方法之后,我们让学生自由表达,不受课本的要求限制,不为教师的指定所左右,题目可自拟,体裁可自定,内容可自选,做到形式多样化,取材生活化,语言儿童化,让作文成为学生传情达意的工具,让写作成为学生生活的需要。因而学生能以“生活”为基础,以“真实”为准则,以“新颖”为前提,去描绘那丰富多彩的校园生活,喜怒哀乐的家庭生活,五彩缤纷的社会生活,绚丽多彩的自然生活。

1.听声想象。实践证明,想象是创造的前提。因此在作文教学中我们提供各种音响,激发情趣,引导想象,让学生在愉悦的环境里产生表达欲望。我们在指导听声作文时做到如下几点。

(1)收集声响。借助录音机,有目的地采撷各种声响,注意各种声音之间的联系,给学生留下想象的余地。如把“笑声”、“掌声”、“喝采声”这些生活中常现的声音组合在一起,引导学生想象发生在生活中的具体情境。

(2)引导想象。先反复播放声响,让学生弄懂有哪些声响,各是从什么地方发出的,为什么会发出这些声音,然后指导学生进行合理的想象。学生想象时,教师不作出某些限制,而是鼓励学生充分发散思维,先求“大胆”,再逐步纳入“合理”。(3)据声写文。当学生初步想象出基本内容后,教师再提出本次作文的训练要求,让学生独立命题,构思成文。

2.看物联想。小学生的想象力往往是随着外界事物刺激而引发的,具有无意性。根据小学生这一心理特点,作文课上,我们有意识地出示几件小物件,给学生直观刺激。引导他们看物件,想联系,构环节,写成文。例如出示“一张照片”、“一本荣誉证书”、“一封表扬信”,再启发他们提出问题,找出它们的横向联系,接着根据问题组织讨论,想象事情发生的起因、经过、结果,最后独立成文。

3.动手创作。我们组织学生定期开展小制作、小发明竞赛,让学生联系生活的一些具体现象和问题,开展动手活动。让他们在实践中,大胆地发挥创造才能。于是一件件精美的小制作如笔筒、装饰画、手工纺织物脱颖而出,一项项构思独特的小发明,如“橡筋动力航模飞机”、“摇控电动快艇”、“自动驱蝇器”、“吸尘黑板擦”等也在省市比赛中频频获奖。在此基础上,我们引导学生把构想的过程和实践经过通过语言文字表述出来,并为此举办“创造杯”小论文竞赛,这不仅锻炼了学生求新求异思维,而且升华了学生的创新意识。

4.设计生活。学生不仅是学习的主人,更是生活的主人。因此我们注重为学生创造契机,让他们自己设计生活,从而发展学生的创造力。设计人物角色。我们让学生假设自己是未来的老师、厂长、医生、工人。农民……去设计符合自己愿望和理想的社会、生活、职业、工作、成果。学生在作文中的每一细节,都是未来社会的格局,他们的敢想敢做,令人惊叹!设计班队活动。班队活动怎样搞才能更有趣味性、生动性、艺术性,我们让学生出谋划策,大胆想象。于是从主题到形式,从内容到过程,一份份活动方案新颖别致,让人看了拍案叫绝。设计美化校园。学校是学生学习生活的场所,怎样使校园香化、绿化、美化,我们发动学生仔细察看校园环境,针对地形位置,构画创建方案。画廊的安排、雕塑的造型、花坛的装点、喷泉的分布、假山的式样……学生的设计充满童趣,又具有现代气息,俨然以学校主人的身份面对现实,着眼于未来,在构思着学校的宏伟蓝图。

学生素质提升总结篇五

中学物理教学方法是多种多样的,但是却没有一种是普通适用的,这就是我们常说的“教学有法,教无定法。”不同的教学方法所适用的情况和取得的效果是不同的。为了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就必须以现代的教学思想为指导,从实际情况出发,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不同的教学目标,不同设备条件,不同水平的学生,选择一种或几种最优的教学方法,综合加以运用,这是我们中学物理教师的一项基本功。本文就优选教学方法的依据和运用的原则谈一些见解。

一、优选教学方法的依据

1、重视德育,寓德育在物理教学之中。

在中学物理教学中,要充分挖掘教材中的德育因素,发挥教材的德育功能,在传授知识过程中渗透爱国主义,政治思想和辩证唯物主义教育(-上网第一站xfhttp教育网),使智育和德育有机结合,使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协调发展。

2、开发智力,寓能力培养于传授知识之中。

物理知识是自然科学的基础,又在生产技术中有广泛的应用。在中学阶段打好扎实的知识基础是十分重要的。在探索知识,运用知识的过程中,必须注重培养学生的能力,开发学生的智力。知识是开发智力的基础,智力的发展又会进一步促进知识的掌握。通过物理教学,既使学生获得物理知识,又要培养学生的观察实验能力,思维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把他们培养成为具有创造性的人才。

3、教学相长,突出学生的主体作用。

教学过程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的认识过程,学生既是教学对象,又是认识活动的主体,教师应发挥自己的主导作用,努力创造条件,让学生更充分地参与教学活动,发扬我国教学相长的优良传统。

4、加强实验,创造学习物理的情景。

物理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物理教学也必须以实验为基础,教师要大力加强实验,为学生学习物理创造一个良好的物理环境,使学生在特定的物理情景中感知和思维,并且还能激发学习物理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发展学生的操作技能。

二、运用教学方法的原则

1、择优性原则

每一种教学方法都有它的特点,亦有它的不足之处。教学实践表明,不同的教学方法所取得的教学效果是不相同的.。我们应该根据教学内容,教学对象和教学条件等具体因素,选择比较合适的教学方法。例如:初中“物理的沉浮条件”一节课的教学方法,可以有下列三种:

(1)讲授法

因为这一节课的教学内容与学生已有的“二力平衡条件”知识密切相关,是属于派生性的知识,可以运用讲授法,通过物体在液体中的受力分析,得出物体的浮沉条件。

(2)观察法

教师可以通过下列几个演示实验,引导学生观察演示实验的现象,步步深入,从而得出物体的沉浮条件。

a、把铁块、木块放入玻璃缸的水中,铁块沉入水底,而木块浮在水面。

b、把一枚大头针和木块(大头针的重量小于木块)放入玻璃缸的水中,大头针仍然沉入水底,木块浮在水面。

c、把一个小铁盒竖着放入水中,则沉入水底,而平放时却浮于水面。

(3)实验法

如果把上述三个演示实验,改为学生实验,通过学生亲自操作,分析实验所提供的物理情景,从而认识物体的沉浮条件。

这三种教学方法,各有优点,可根据学校实验设备条件和学生的基础水平,以及教师本身的擅长加以选择。

2、综合性原则

[1][2]

文档为doc格式

学生素质提升总结篇六

培养良好思维习惯行为讲话稿

老师、同学们,早上好!

在讲话之前我想问大家一个问题:除了节假日,同学们每天都要上学,那么,我们到学校接受教育的目的是什么?---答案太多了!在我看来,我们到学校接受教育的目的就是良好习惯的培养。为什么这样说?如何培养良好的习惯?这就是我今天讲话的主题:《培养良好的思维习惯和行为习惯》。

现代人类社会研究学者都有这样的共识:“习惯决定性格,性格决定命运,好的习惯让人受益终身。”因此,教育家们都说“教育就是习惯的培养”。那么,习惯是什么?简单地说,习惯是人们在较长时间里养成的生活方式。习惯是行为的自动化,不需要特别的意志努力,不需要别人的监控,在什么情况下就按什么规则去行动。习惯一旦养成,就会成为支配人生的一种力量。大家都知道进化论的创始人达尔文,他说过这样一句话:“我的生活过得像钟表的机器那样有规则,当我的生命告终时,我就会停在一处不动了。”达尔文所说的“规则”,便是指良好的习惯,当然也包括学习习惯。就连智力超群的科大少年班的学生,在谈到自己成绩优异的原因时,都强调自己有良好的学习习惯。曾有一位美国医学科学家获得了诺贝尔奖,他站在领奖台上发表获奖感言时说:“我记得在我读幼儿园的时候,我的老师就教育我们清洁卫生,对人要友善,不说谎话。”按理说这些与他的医学研究没有任何关系,但就是这些看似细小的习惯,成就了他一辈子的德行,为他的医学成功奠定了真正的基础。良好的行为习惯是人的能力和素质的生长点,为实现人的全面发展提供了支撑性平台。

总的来说,习惯分两大类:思维习惯和行为习惯。良好的思维习惯和行为习惯怎么样才能养成呢?下面我谈谈我的看法。

首先是思维习惯。我们初中现在所学的知识是一些基本常识,在我们以后的.生活中大多数都会用得着,有一些对一些人来说是用不着的,比如说,英语、数理化中的部分知识。有些同学肯定就会问了:既然用不着,我们为什么还那么辛苦去学呢?问得好!我的回答是:只有通过学习,特别是通过博学,才能使我们变成具有良好文化素养的人。通过学习英语,了解国外的风土人情、先进的科学成果等等;通过学习数理化,完善自己的思维方法,数学里面的一题多解就能培养我们从不同角度去看同一事物的思维习惯,甚至是逆向思维。思维习惯经常左右着我们看问题的角度。看问题的角度往往决定于我们对于问题的看法,如果多几个角度去观察和思考,其实就可以多一些智慧和豁达。

从前有位老太太,她有两个女儿,一个嫁给了卖草帽的,一个嫁给了卖伞的。老太太经常是忧心忡忡,愁苦不堪。有人问她,你为什么整天愁眉不展。她说,“晴天,我就担心卖伞女儿的雨伞难卖。而雨天,又担心卖草帽女儿的草帽没人买,一想到这些,我心里便难受,吃不好睡不香!”问话的人听后,笑着说:“这个太好办了,你不妨这样想,雨天,卖伞的女儿伞肯定好卖,晴天,卖草帽女儿的草帽一定好销。这样,无论是雨天还是晴天,你的女儿都不愁没生意,你还担心什么呢?”老太太按照这一说法,调整了心态,从此以后,果然吃得好睡得香,变得快乐起来了!老太太的两个女儿,就好像事情的两个方面。当你只看到消极的一面时,就会悲观失望,忧心忡忡,当你换个角度,反过来看的时候,事情就会立刻转向积极的那一面。当你呈现了事情好的一面,心态就会随即转换,人自然也就乐观起来了。

思维方式、思维习惯影响着我们的心态,心态又影响着成败。所以我们应该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

下面谈谈行为习惯,行为习惯有很多,包括生活习惯、学习习惯等等。学习习惯平时老师都说得比较多了,我主要讲讲生活习惯。生活习惯也包括很多习惯,()比如说家居生活习惯、出行习惯、相处习惯、卫生习惯等。

当我们走进一个人的家,特别是他的卧室就知道他的居家习惯。有些人的家窗明几净、一尘不染,把家里的东西布置的整整有条,给人一种舒适的感觉、温暖的感觉,充分显现出主人家的良好素养。而有些人就很随意,换了鞋随意放,换了衣服随地扔,门窗几年都没擦洗过,家跟鸡窝狗窝差不多。

现在说说出行习惯。作为学生,平时出行的方式主要是骑自行车。我们大多数同学骑车出门的时候都有较强的安全意识,过马路的时候、通过十字路口的时候,总是确认安全了才通过,把安全放在第一位。但有些同学就不是这样了,在马路上横冲直撞,完全不把街上的车水马龙放在眼里,也不把自己和别人的安全放在心里,更谈不上珍惜自己跟别人的生命!还有些同学只顾自己的方便,完全没有顾及对别人造成不便,比如说阻塞交通(校门口)。也有些同学骑车回到学校后乱停乱放,有个别同学甚至连自行车都忘记上锁。如此种种不良习惯,轻者影响别人的出行、对环境造成负面影响或者是财物的损失,重者造成生命的损失。

再说说相处习惯。我们大多数同学与人相处的时候都很友善、很有礼貌,见到长辈师长问个安,见到同辈问个好,去到哪里都是个开心果,这样的同学谁不喜欢?但也有极个别同学好象全世界都欠他一样,见到谁都黑着脸,一开口就恶语伤人,这样的人去到哪里都是良好气氛的破坏者。

最后说说卫生习惯。(个人卫生、用餐习惯、光顾无牌摊贩、乱倒乱扔)

老师、同学们,思维习惯影响心态,心态决定成败;行为习惯影响性格,性格决定命运。我坚持认为,教育的一个重要目的,就是培养学生良好的习惯;就是使学生变成更有教养、温文尔雅、知书达理、行为端正、阳光上进的人;就是使学生变成既有知识又有文化的人。让我们加强自身修养,培养良好的思维习惯和行为习惯,为将来美好幸福的人生奠定扎实的基础。

我的讲话完了,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