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合同范本>最新参加英语大赛心得范文(12篇)

最新参加英语大赛心得范文(12篇)

作者:紫薇儿 最新参加英语大赛心得范文(12篇)

在写培训心得时,可以将自己的学习方法和心得体会与他人分享,促进共同进步。这里有一些学生分享的学习心得,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参加大赛的心得体会

年某月第43届世界技能大赛机电一体化项目和电子技术项目中国选拔赛已经顺利落下帷幕。我们很荣幸能代表本省参加比赛,下面我们对本次参赛做如下总结:

为了能代表陕西省参加此次比赛,我校从某年某月开始在系部进行选拔,某年某月组成了机电一体化竞赛班45人,电子技术竞赛班38人,经过5个月的培训,6次层层选拔,最终于年某月下旬选出机电一体化参赛学员4人,其中2位参赛学员(秦文豪和何春),2位陪练学员,电子技术组选了2人,其中1位参赛学员(张璇),1位陪练学员,这3位学员不负众望,某月份双双取得了陕西省两个项目的一等奖,获得了代表陕西省参加国家选拔赛的入场卷。

年某月、某月进入参加国赛的集训阶段,学院领导非常重视,专门召开主题会议成立竞赛组委会,由冯院长亲自担任主教练,提供编写集训计划的思路并亲自审核、监督训练。集训期间,两个项目的教练严格按照集训计划进行,严格按照大赛的要求,注重6s标准,按照训练——模拟比赛———发现问题————训练的方式不断的重复进行,坚持做到每天总结,每周向领导汇报集训情况。有了周密的组织和实施,虽然我们第一次参加国赛,虽然我们没有比赛一样的'设备,但我们却取得了不错的成绩。

年某月两个项目分别在天津和广州进行了比赛。机电一体化组共24个代表队参加,电子技术组共30个参赛学员,整个比赛紧张而激烈,最终我省分别取得了18名和19名的成绩。本次比赛形式开放,允许外界参观,使用的设备和仪器均是现今机电行业和电子行业使用的较先进的设备,比赛所涵盖的知识面也是机电一体化和电子技术专业核心的知识和技能,本次比赛广州代表队、天津代表队、江苏代表队、成都代表队等18个省份比较占优势,因为他们均有比赛使用的设备,有的学员甚至是第二次参加,我们的学员在如此巨大的压力下从容进行比赛,超长发挥,比赛名次甚至超过了有设备的代表队。进过比赛,大赛裁判组普遍对我省学员评价较好,认为我们省学员专业知识和技能很扎实,实力比较强,如果有比赛的设备,冲进前八是很有希望的。

最后,作为陕西首次进入国赛参与两个项目的代表队,我们感到无比荣幸。

对于比赛中所出现的问题,今后我们会加以改善,争取下一次的比赛中获得更加优异的成绩。

参加技能大赛心得体会

为了充分展示学生的才华与技能,增强团队的凝聚力,丰富学生的业余文化生活,我校动力工程系在20xx年10月31日在上锅炉房举办了第二届技能比武大赛,比赛项目主要有:笔试题、工程制图、办公软件word、autocad的操作、三极管的检查及其焊接、滴定管的使用、即兴演讲。在系领导的关心与支持下,在实验设备维护创新协会与暖通协会的共同努力,此次活动取得了极大的成功。现如下:

1、在活动之前,实验设备维护创新协会与暖通协会就对所有参赛队员进行了培训,如word、autocad三极管的检查及其焊接、滴定管的使用。并且详细的写了活动策划书及各个比赛项目的评分准则。

2、学校领导的重视,教师的配合,使得活动得以顺利地完满结束。例如系领导为培训带给了投影仪及培训场地,同时专业教师在技术方面给予了指导。使得参赛人员的技能水平有了极大的提高。

自活动宣布开始,各部就用心激励学生参加,而学生也自发地组织起来,对各自参赛项目方面的知识进行了学习与补充。

比赛伊始,刑德山主任作了重要讲话,他就此次技能比武大赛的必要性作了重要解释,并对参赛选手寄予了深厚的期望。并宣读了比此次比赛章程。比赛正式开始后,首先进行的是笔试题的解答,四名参赛人员沉着冷静。其次进行的是工程制图,参赛人员熟练的画图技巧及测量工具的灵活使用场外观众深深折服,时时传来雷鸣般的掌声。接下来同时进行的是word操作与管道连接,参赛人员对办公软件word的熟练操作,对管钳,扳手等各种工具的熟练使用使评分教师都大为惊叹,autocad的操作与三极管的鉴别、焊接技术及万用表的使用就是精彩的延续;最终进行的即兴演讲更是将本次活动推向一个热潮,四位同学的演讲深深打动了在场的每一位教师与学生,掌声久久不息。比赛结束后;李东雄教师对本次大赛作出了重要点评,鼓励同学们勤于动手,锻炼自我的实践潜力。此次大会圆满地落下了帷幕。

1、比赛之前虽然比较赛工具进行了检查与检修,但在比赛过程中仍有部分工具出现了问题,影响了比赛的进度与效果。在以后的比赛中我们应对工具进行严格的检修,并且要有备份的工具。

2、场面有点混乱。活动虽然经过具体分工,详实安排,但在实际过程中由于人数较多,场面有点混乱,个别成员没有完成自我的分工。今后要把各项工作落实到个人,避免人员之间的互相推诿。

3、试题的工作及其评分准则不够完善。

丰富了学生的学校文化生活,展现了学生的风采,极大的提高了大学生的实用技能和实际动手操作潜力,同时更好的促进学生参与科研活动和实验室建设的发展。同时此次技能比武大赛给了同学们一个展现自我的平台,激发了大家动手实践的浓厚兴趣,受到了教师和同学们的一致好评。

此次的会计技能大赛,赛的不只是技能,更是一次各方面潜力的展现。结果并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在大赛中学到的东西。这次比赛我们的收获不是输赢,而是在相互切磋的过程中,学习到对手的优点,发现自身的不足,从中获得新的知识和经验。这对我们以后走向社会也有很大的帮忙,我们相信在以后的生活和学习中,会因为此次的大赛而变得不一样。

欧洲数学家笛卡尔的一句名言“我思故我在”。我们这次比赛和这句话的好处密切相关,这句话能够理解为:“因为我们不断的学习,不断的丰富自我的知识系统,不断的提高自身素质和修养,所以才能够适应今后竞争激烈的社会,能够体现自身的价值。这次比赛使我们受益匪浅,从中学到了很多在课本上学不到的东西,真正体会到仅有真心付出,才会有丰硕的果实,仅有经历过才会懂得其中的辛苦,才会理解收获的喜悦。

这次的比赛对我们的成长有很大帮忙,每一次的比赛,都为自我在阅历上增添了一笔。最重要的是在这次的比赛认识了一群可爱的队友。透过这次比赛,我们坚信能够出色完成学习任务,提高自身潜力和加强专业知识,充实自我,让自我更上一层楼,能够为学院、社会、为国家贡献自我的力量!

我们对自我有信心,我们对财金系有信心,我们对xx工商职业技术学院有信心!

参加大赛的心得体会

初夏浓春之际,在江西师范大学举办了江西省第二届小学语文教师素养大赛,有幸在现场观看了12位选手的精彩展示,仿佛如沐春风,让人感受了生机盎然、多姿多彩的语文世界。徐承芸老师在赛后点评时说过:“本次比赛真正的主角不是台上12位选手,而是台下几千位观赛的语文老师。”是的,这样的大赛恍若语文教师专业成长的一面镜子,不仅照见了赛手一朝一夕的语文素养积淀,更会照见每位观看的语文老师在教育之路上走过的点点滴滴。在每一场比赛项目中我们会不由地在心底发出一阵阵感慨。

12篇朗读的作品题材不同,风格各异,但选手们用标准的普通话、充沛的感情、悦耳的声音、抑扬的语调,带给听众美的享受。尤其是南昌师范附属实验小学的万丽娜老师,她的表情自然、仪态大方、吐词清晰、字正腔圆、表达流畅、舒缓有致、娓娓道来。这样的朗读鲜活了人物,立体了景物,深刻了道理,浓厚了真情,感动着自己,也感染着他人,赢得了现场掌声雷动以及所有评委最高的打分。

朗诵结束后,一位专业播音老师做了精彩点评,他让我意识到自己以前在朗读时所忽略的许多问题:1、总是用习惯性的语速去朗读课文,有时甚至把作者的情绪宣泄过头。2、没有把握作者到底在写什么。3、对课文的分析和理解不够准确,没做到与作者的思想融合。他提到朗读也叫二度创作,要提高朗读水平应该注意三点:一是了解作者,知道写作背景和目的,把握作品的风格。二是发挥想象,把握声情并茂的分寸感。三是让内心的感情真情实意流露出来。

粉笔字展示要求选手在三分钟内完成四个成语的书写,参赛老师在规定时间之内淋漓尽致地展现出了自己扎实的粉笔字功底。他们书写时笔法灵动,有起有落,字形优美舒展、工整有致,吸引了台下观众的凝神翘首。

这几年我们学校也很重视提高老师的书写能力,每周要利用30分钟集中练习钢笔字,可是我们经常会抱怨:“都这个年纪了,字都定型了,再练也没用。”但是书法家张明带来的几张书写对比图片告诉我们:只要用心去钻研,掌握粉笔字的技法,认真坚持练习,我们的字是能发生很大变化的。教师能否写一手好字,代表着教师业务素质的高低,正所谓“字如其人”。教师给学生以榜样起示范作用,直接影响教书育人的效果。通过这些参赛老师们的板书,可以看出把字写好不是一朝一夕之功,需要我们持之以恒,不畏劳苦,刻苦训练。

才艺表演环节全方位地展示了参赛教师的个人素质。令人赞叹的是本次大赛的参赛选手多数都展示了自身多面的特长。流畅的绘画结合形象的的评书,激情的朗诵加上悠扬的笛声、妙曼的舞姿配合行云流水的书法、深情的歌声与精湛的书法串烧在一起……将每一位听课教师带进一个个多彩的世界。

最让我佩服的莫过于8号选手熊忠雄,这个带着黑边镜框的年轻小伙子,别看他一脸的青葱气,教龄才5年,但站在这样一个大舞台却从容淡定,他的《教学故事》足以见得他多才多艺。先是怀抱吉他深情演奏、放声歌唱,然后幽默风趣的讲解,还呈现了让人意料之外的小魔术。面对这样一位刚出道不久的老师不免心生惭愧,想想自己虽然从教十多年,但是一到人多的台上就紧张,要说才艺展示,更是拿不出一样,现在无论各行各业都在讲求才艺,我们再不与时俱进,真的“out”了!

课堂教学展示是比赛最重要的环节,当然也是占分比重最大的环节。15位选手都具备扎实的教学基本功,广博的知识储备,良好的课堂驾驭能力,对教材理解准确深刻。三十分里,各位选手倾力打造了各具魅力的课堂。尽管面对的是素昧平生、未经磨合的学生,但是他们抓住教学切入点,设计匠心独运,在执教过程中诠释的理念和迸发的智慧也可圈可点,从细微之处彰显了他们扎实的教学功底和良好的应变能力。在这最真实的课堂上以生为本、鼓励探究等教学理念的实践,读写结合、注重感悟的教学方法为学生们播种了一颗颗热爱语文的种子。

课后,省教研员徐承芸老师对12堂课作了总评。我印象最为深刻的是他在点评于都城关小学钟永刚老师执教的《临死前的严监生》时,说到这样一句话:“这个老师课感好,做到表演了无痕迹。”我第一次听到“课感”这个词,我就在想一位老师要做到有“课感好”,那不是有些花拳绣腿就可以的,现在我们上公开课,经常会当作是个人的表演,以为只要弄些与家常课不一样的花招表演出来就叫公开课了,可是钟永刚老师的课不是这样的,他的课堂朴实无华,教学设计抓住了本文教学特点,在课堂上老师语言幽默,语言表达能力,组织能力好,真正把孩子带入到了文本当中去,让孩子们有所感、有所获,也正如徐老师说的,他的课堂表演做到了了无痕迹。

在我看来知识素养现场答题难度相当大。这个环节分为两部分:一是客观题;二是主观题。客观题主要考验选手知识的储备。主观题则是考验选手的心理素质、思维反映、语言组织和教学理论运用等的能力。每人要答四道客观题,一道主观题,共计15分。内容既涵盖非常广泛。赛场上,选手的客观题几乎都拿到了满分。选手主观题的回答也相当精彩,经常迎来阵阵喝彩和掌声。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中华文化博大精深,要想教好语文绝非易事,我们都要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苦练内功,内外兼修,厚积薄发,不断地丰富自己的文化知识、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不断地从阅读中汲取营养、从反思中取得收获,积淀自己的文化底蕴。

为期三天的赛事,既是对参赛选手的一次历练,也是对观摩教师的一场熏陶。在赞叹比赛的精彩之余,我也窥见了自身的不足。语文教学是一座莽莽的高山,是一片无边的海洋,无论是教育学生还是发展自身,我们都要树立这样一个信念,那就是要不断地学习、研究、实践、反思,向更高的境界登攀。“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只要心怀目标,走好脚下的路,就能做到“每天进步一点点”。

参加大赛的心得体会

(一)领导重视,团结协作是抓好比赛的根本保证对于此次技能大赛,学校和部领导都高度重视,从去年12月起就安排教师和选手进行集训,期间还时常到训练场地进行实地检查、指导。同时,校竞赛办公室的全方位指导协调、总务保卫科的“绿色后勤保障” 、化工系老师的专业支持,德育指导中心老师的心理辅导等等,都让我们指导老师和选手感受到上级领导和同事的关心、支持和帮助,成为支撑我们前进的强大精神动力。

(二)选好人员,科学施训是抓好比赛的必要措施今年在人员选拔上,我部采取宣传发动、自愿报名、培训考核的程序进行,从前期的10名,到中期的6名,到省赛的4名,以及国赛的2名,都严格把关、认真筛选,取得了国赛二等奖和省赛第一、二名的好成绩。在训练安排上,采取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式,白天以技能训练为主,晚上以理论辅导为主,坚持每周进行一次理论和技能考核,并针对选手的个人情况进行重点培训,效果比较明显。

(三)信息互通,及时调整是抓好比赛的有效手段今年的国赛与往年有所不同,一是增加了省赛,二没有开赛前预备会,所有比赛信息均由官方网站公布,为此针对这一特点,我们指导老师坚持每日浏览大赛网站信息、加入竞赛群,及时获取比赛新信息,同时还可以在网上与全国院校的同行相互交流经验,并根据获取的信息,及时对训练计划进行调整,做到训练培训与比赛内容同步,确保了训练效果。

(一)临场经验相对欠缺。两名选手都是第一次参加全国大赛,进入赛场后,心态相对紧张,易受到外部因素的影响,从而导致操作起来不够熟练,终点控制不够好,没有发挥出正常的训练水平。

(二)培训程序不够完善。一是选拔人员方面,目前我部采取的是发动有兴趣的学生先报名,并根据每班学生的平时成绩推选5名左右学生参加停课集训,通过三次理论、操作考核,选出进步最快且稳定的前六名学生入技能培训。虽然快速、简单,但不排除个别选手采取死记硬背的方式通过考核,可能导致一些好苗子没有被选拔出来。二是训练内容方面,没有与省外学校交流模拟比赛内容,只停留在自学自导自练的基础上,不能准备定位自己的水平,看不到自身存在的不足。

三、工作建议及设想(一)创新训练模式。一是根据历年的理论题库,选出1000道题作为复习题,采取学生自学,不停课方式进行三次考核,选出进步最快的前10名学生入技能培训。二是在集中培训的基础上,建议在训练计划中增加让选手到省外学校进行模拟比赛的内容,所谓取众家之长,补己家之短,由于目前省内就我校有参加全国技能大赛工业分析检验赛项的经验,所以我们要走出去,主动联系省外学校开展学习交流,查找自身不足。三是增加选手应对突发情况下进行实验操作的能力训练,提升选手临场应对能力。

(二)改进硬件设施。通过此次比赛不难看出,操作结果准确度的要求不断提高,这就必须对应高质量的配套设备及耗材保障。而目前,我们使用的配套仪器和耗材相对不够精准,建议校领导在我系竞赛设备投入有所增加。

参加大赛的心得体会

某月某日下午我非常荣幸的代表学校参加了学区的“星城杯”教师职业技能选拔赛。这次活动不仅使我充分感受到了学校领导对老师的深切关怀和殷切希望,还使我更清楚地认识到了存在于我身上的不足。这次比赛学区的5所学校一共派出了6名老师参赛,比赛的内容分成三大块,两笔字,课件制作和十分钟的片段教学。我的一个深刻感受就是山外有山,天外有天,平时身边总有人说我字写得好,甚至自己有时候也会沾沾自喜,但出去以后才知道,自己的这一点所谓的功底是多么的浅薄。特别是十分钟的片段教学,要在十分钟里充分展示老师的教学功底,说实话我是很心虚的。一是我本身缺乏赛课的经验,二来觉得自己在教育教学这一块还不够“精”。尽管在这之前王校长为了给我减压,告诉我说这次去参赛主要是锻炼,等到真正比完成绩出来,还是留下了很多遗憾。主要怪自己准备不充分,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机遇从来只青睐那些有准备的人。比赛已经过去了,但它留给我的不仅仅是最后那个结果,更多的是比赛过程赋予我的种种思考。

作为一名青年教师只有努力提高自身的素养,丰富自身的底蕴,倾情投入教育教学工作,积淀方法,摸索经验,在生活中历练,才能促成自身的专业成长。一名教师往台上一站,一举手,一投足,一开口说话,就能看出你这个人水平怎么样。有句话说,要给学生一滴水,自己必须要有一桶水,而我认为还必须是一桶源源不断的活水。现在的我时常问自己:你具备这样的一桶水吗?你到底有多少东西是可以教给学生的?只是照着教参照本宣科吗?答案肯定是否定的。这段时间经常跟校长聊天,就谈到过有时候总觉得自己和一些智慧型的老师比起来缺少一种厚度,看问题缺乏深度,一来自己的人生阅历太少,二个主要是在业务上不够投入,没有在阅读上花时间。《论语》中有曾子的名言“吾日三省吾身”,我觉得作为青年老师,我们也应该自省:今天我读了吗?读书就是练内功,只有多读才能修养炼出属于自己的,从自己心灵深处滋生出来的,与自己浑然一体的理念。教师的阅读就不应该是一般地吸收和扩充知识,更重要的是人生体验,是阅读过程中的感悟和生命的体验。凡是要求学生阅读的书籍,教师要先读;要求学生背诵的美文,教师要先背;我现在在慢慢的尝试,凡属要求学生背的课文,自己先背下来,即使不背的,也要做到烂熟于心。只有教师具备了丰厚的文化底蕴,才谈得上“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要想在教育教学工作中有一番出色的表现,没有捷径,只有靠自己,一步一个脚印,实实在在地去学习,去探索,去实践,去思考。必须不断学习才能适应教学工作,必须脚踏实地地学习研究,才能在自己的专业素养上成长起来。

叶澜教授说过:“一个教师写一辈子教案不一定成为名师,如果一个教师写三年反思能成为名师的可能性大大增加。”足见反思的重要性。这次的十分钟片段教学对大部分老师来说都是一种挑战,我也不例外。面对有限的准备时间,面对可能完全陌生的教学内容,面对完全陌生的学生,似乎太多困难都挤到了一起。赛后我一直在感慨,自己原来是怎么备课的?自己平时是怎样上课的'?这次比赛也给我提出了许多有意义的问题:比如如何对教材进行钻研,如何体现课堂的亮点,如何把握教学中的“预设与生成”,如何对自己的课堂和教学进行有效性思考。总的说来,这次比赛是一个大讲堂,让我开阔眼界学习别人;它又是一次大检阅,督促自己不断进步;它还是一次大扫除,帮助发现自己在平时工作中不曾发现的死角。

年轻的我有幸能参加这样的学习活动,真是很幸运的,收获很大,同时使得我突然之间对国学大师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说的,“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重境界”:第一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第二境界: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第三境界: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有了更深的理解:没有登高望远,无以确定有价值的探索目标。

没有对目标的迫切愿望和自信,难以面对征程的漫长和艰辛。没有千百度的上下求索,不会有瞬间的顿悟。

国学大师王国维精妙地以三句词道破人生之路:起初的迷惘,继而的执着和最终的顿悟。成功之道无出其右也。我相信只要我热爱教育事业,肯于钻研,我一定也会有所成功,也争取做一名名师。

感慨良多,希望自己在以后的工作中能更从容,更成熟。

参加大赛的心得体会

某月某日下午我非常荣幸的代表学校参加了学区的“星城杯”教师职业技能选拔赛。这次活动不仅使我充分感受到了学校领导对老师的深切关怀和殷切希望,还使我更清楚地认识到了存在于我身上的不足。这次比赛学区的5所学校一共派出了6名老师参赛,比赛的内容分成三大块,两笔字,课件制作和十分钟的片段教学。我的一个深刻感受就是山外有山,天外有天,平时身边总有人说我字写得好,甚至自己有时候也会沾沾自喜,但出去以后才知道,自己的这一点所谓的功底是多么的浅薄。特别是十分钟的片段教学,要在十分钟里充分展示老师的教学功底,说实话我是很心虚的。一是我本身缺乏赛课的经验,二来觉得自己在教育教学这一块还不够“精”。尽管在这之前王校长为了给我减压,告诉我说这次去参赛主要是锻炼,等到真正比完成绩出来,还是留下了很多遗憾。主要怪自己准备不充分,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机遇从来只青睐那些有准备的人。比赛已经过去了,但它留给我的不仅仅是最后那个结果,更多的是比赛过程赋予我的种种思考。

作为一名青年教师只有努力提高自身的素养,丰富自身的底蕴,倾情投入教育教学工作,积淀方法,摸索经验,在生活中历练,才能促成自身的专业成长。一名教师往台上一站,一举手,一投足,一开口说话,就能看出你这个人水平怎么样。有句话说,要给学生一滴水,自己必须要有一桶水,而我认为还必须是一桶源源不断的活水。现在的我时常问自己:你具备这样的一桶水吗?你到底有多少东西是可以教给学生的?只是照着教参照本宣科吗?答案肯定是否定的。这段时间经常跟校长聊天,就谈到过有时候总觉得自己和一些智慧型的老师比起来缺少一种厚度,看问题缺乏深度,一来自己的人生阅历太少,二个主要是在业务上不够投入,没有在阅读上花时间。《论语》中有曾子的名言“吾日三省吾身”,我觉得作为青年老师,我们也应该自省:今天我读了吗?读书就是练内功,只有多读才能修养炼出属于自己的,从自己心灵深处滋生出来的,与自己浑然一体的理念。教师的阅读就不应该是一般地吸收和扩充知识,更重要的是人生体验,是阅读过程中的感悟和生命的体验。凡是要求学生阅读的书籍,教师要先读;要求学生背诵的美文,教师要先背;我现在在慢慢的尝试,凡属要求学生背的课文,自己先背下来,即使不背的,也要做到烂熟于心。只有教师具备了丰厚的文化底蕴,才谈得上“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要想在教育教学工作中有一番出色的表现,没有捷径,只有靠自己,一步一个脚印,实实在在地去学习,去探索,去实践,去思考。必须不断学习才能适应教学工作,必须脚踏实地地学习研究,才能在自己的专业素养上成长起来。

叶澜教授说过:“一个教师写一辈子教案不一定成为名师,如果一个教师写三年反思能成为名师的可能性大大增加。”足见反思的重要性。这次的十分钟片段教学对大部分老师来说都是一种挑战,我也不例外。面对有限的准备时间,面对可能完全陌生的教学内容,面对完全陌生的学生,似乎太多困难都挤到了一起。赛后我一直在感慨,自己原来是怎么备课的?自己平时是怎样上课的?这次比赛也给我提出了许多有意义的问题:比如如何对教材进行钻研,如何体现课堂的亮点,如何把握教学中的“预设与生成”,如何对自己的课堂和教学进行有效性思考。总的说来,这次比赛是一个大讲堂,让我开阔眼界学习别人;它又是一次大检阅,督促自己不断进步;它还是一次大扫除,帮助发现自己在平时工作中不曾发现的死角。

年轻的我有幸能参加这样的学习活动,真是很幸运的,收获很大,同时使得我突然之间对国学大师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说的,“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重境界”:第一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第二境界: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第三境界: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有了更深的理解:没有登高望远,无以确定有价值的探索目标。

没有对目标的迫切愿望和自信,难以面对征程的漫长和艰辛。没有千百度的上下求索,不会有瞬间的顿悟。

国学大师王国维精妙地以三句词道破人生之路:起初的迷惘,继而的执着和最终的`顿悟。成功之道无出其右也。我相信只要我热爱教育事业,肯于钻研,我一定也会有所成功,也争取做一名名师。

感慨良多,希望自己在以后的工作中能更从容,更成熟。

参加英语群心得体会

最近,在社交网络上加入了一些英语学习的群组,在不知不觉中参加了许多精彩的活动。今天,我想分享一下我在这些英语群中的体验和感受,以及对我英语学习的影响。

参加英语群的好处是显而易见的。首先,这是一种与其他英语学习者交流的良好方式,我们可以互相帮助、分享学习资源、讨论问题和练习口语。其次,这是一个可以不断刺激我们学习动力的机会,我们可以不断学习新鲜的知识,探索英语学习的不同方面,提高自己的学习成果。最后,参加英语群更能帮助我们快速了解英语学习的最新动态,比如最新的考试动向、学习经验和指导建议等。

第三段:学习方式的变化。

加入英语群后,我发现,我的学习方式和思路发生了一些改变。以前,我只是通过各种书籍和视频资料学习英语,可这种方法既没有针对性,又不具有及时性。现在,在群中,我们可以结合我们实际需要,精准地找到我们需要的学习材料,并在群里进行讨论和分享,这样不仅能够更快地学习、还能够巩固自己的学术知识和实践技能。

第四段:思维方式和沟通的改进。

在英语群中,我开始更加重视沟通能力和思维能力的提高,这在我日常的工作和学习中具有非常积极的影响。我发现自己开始更为注重表达清晰和简洁的能力,更善于听取别人的意见并以更为高效和友善的方式组织我的话语,这样我能够更好地理解别人的观点,识别自己在沟通中的问题,并且在不断的反思中提高自己的沟通能力和自我表达。同时,这种讨论方式也是在与他人思维碰撞的过程中不断开拓和提高我们的思维方式和新思路。

第五段:总结。

通过参加英语群,我不仅仅获得了英语知识,也收获了和成千上万志同道合的人分享英语学习的经验和机会,同时还深入探索了英语学习的各个方面——从语法和拼写到口语和听力。这样的交流让我对英语学习充满了热情和兴趣,并且我也明显感觉到了自己英语学习的提高。因此,我非常鼓励大家也要尝试加入英语群,这样你也可以获得和我同样的收获和快乐。

参加bim大赛心得体会

BIM(BuildingInformationModeling)大赛作为一项新兴的建筑信息模型竞技项目,旨在提升参与者的BIM建模技能和团队协作能力。近日,我有幸参加了一次BIM大赛,并在其中收获了诸多心得体会。

第二段:准备工作。

在参赛之前,我们小组成员进行了充分的准备工作。首先,我们全面了解了BIM的相关知识,并通过参观各种建筑项目了解实践应用。其次,我们熟悉并掌握了AutodeskRevit等常用的建模软件。最后,我们对比了往届获奖作品,从中汲取经验,找出自身的不足之处。

第三段:团队合作。

团队合作是本次比赛中最重要的因素之一。在与队友密切配合的过程中,我意识到一个优秀的团队需要互补的个人特长。有的队员擅长建模,能够迅速将设计想法变为现实;有的队员具备良好的沟通能力,可以代表团队与评委进行有效的交流。在BIM大赛中,我们分工明确,紧密配合,互相鼓励和帮助,最终取得了不错的成绩。

第四段:技术提升。

BIM竞赛不仅是一次实践机会,更是对个人技术的一次检验和提升。通过与其他参赛选手的交流和观摩,我发现了一些新的建模技巧和创意思维。与此同时,也意识到了自己在软件应用和建模理论方面的不足,于是通过加强学习和实践,不断提升自己的能力。在此过程中,我也深深感受到学以致用的重要性,只有将所学的理论知识与实际工程相结合,才能更好地应对各种挑战。

参加BIM大赛给了我许多宝贵的心得体会。首先,实践是提升技能最为有效的途径。只有通过实践,我们才能真正理解和运用所学的知识。其次,团队合作的重要性不容小觑。在一个人的力量有限的情况下,团队的协作能力可以弥补个体的不足,互相学习和取长补短。最后,持续学习是不容忽视的。BIM技术在不断发展,只有保持学习和不断创新,才能在新的挑战中立于不败之地。

总结:

参加BIM大赛给我带来了难忘的经历和宝贵的收获。通过这次比赛,我不仅提升了个人的技术水平和团队合作能力,更加深了我对BIM技术的理解和认识。我相信,在未来的工作中,我将能够更好地应用所学,为建筑行业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参加gmp大赛心得体会

近期,我有幸参加了一场GMP大赛,这是我人生中的一次难得的机会。通过参赛,我不仅在专业知识上有所提高,更重要的是在集体协作、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自我成长方面有了显著的进步。以下是我对参加GMP大赛的心得和体会。

首先,参加GMP大赛让我明白了团队合作的重要性。这个比赛是以小组为单位进行的,每个小组有明确的任务和分工。在比赛过程中,我们深刻体会到了互相之间的依赖和信任。通过分享经验、汇聚思想和整合资源,我们才能够完成任务并获得成功。尤其是在解决问题的环节,我们需要相互配合、共同思考,并探索最佳解决方案。在这个过程中,我深深地感受到了团队合作的力量,以及每个人在团队中的重要作用。

其次,在GMP大赛中,我也学到了如何高效地解决问题。有时候,遇到棘手的问题,我们很容易陷入迷茫和绝望。然而,在比赛中,我们被要求迅速思考、抓住关键点,并采取积极的应对策略。在这个过程中,我学会了如何分析问题的根本原因,探索问题的解决途径,并最终找到最佳解决方案。这些方法和技巧在现实生活中同样适用,不仅能够帮助我解决难题,也能提升我的领导力和自信心。

此外,参加GMP大赛还让我意识到了自身的不足,并激发了我不断进步的欲望。在比赛中,我遇到了一些我以前从未接触过的问题和挑战,这要求我去探索未知领域并进行学习。与此同时,我也发现了一些我在专业知识和技能方面的不足。这使我感到了压力,但也激发了我提升自己的动力。我开始主动寻找相关的学习资源,加强自己的学习,并向其他队员请教和学习。经过努力,在比赛的过程中,我逐渐克服了一些困难,提升了自己的能力。这次经历让我明白了持续学习和自我改进的重要性,只有不断进步,才能更好地应对未来的挑战。

最后,参加GMP大赛让我体会到了成功的喜悦和团队的荣誉感。在比赛中,我们不仅仅是代表自己,更是代表整个团队。当我们最终取得好成绩时,我们感到了无比的喜悦和成就感。这份喜悦不仅来自个人的成就,更来自整个团队的辛勤付出和协作精神。这种团队的荣誉感让我深深地体会到,团队的力量是无比强大的,每个人的努力都是宝贵的。

总结起来,参加GMP大赛是一次难得的机会,它让我明白了团队合作的重要性,学会了高效解决问题的方法,意识到了自身的不足,并激发了不断进步的动力。此外,参加比赛也让我感受到了成功的喜悦和团队的荣誉感。这次经历无疑对我的个人成长产生了积极而深远的影响,我将会把这些经验和体会运用到未来的学习和工作中,为实现更大的目标而努力奋斗。

参加英语心得体会

作为一名学生,学习英语课程,参加英语活动,是必修之事。前段时间学校举行了一次英语活动,我参加了其中的剪纸和表演比赛,收获颇丰。今天我想和大家分享一下我的参加英语活动的心得体会。

一、制定计划。

计划是行动的先导。在参加英语活动之前,我先制定了自己的计划。首先,我要认真学习英语,将学到的知识积累起来,以备不时之需。其次,我要多看一些英语电影和英文原版书籍,加强听说能力。最后,我要参加学校的英语活动,进行实践锻炼。

二、积极参加活动。

学校英语活动非常多样化,在这次活动中,我参加了剪纸和表演比赛。这两个比赛决定了我的献艺方向和决心。在剪纸比赛中,我认真学习了剪纸的技巧和方法,反复练习,在课外时间模拟比赛经验,最后在比赛中获得了优异的成绩,打牢了我学习英语的信心。在表演比赛中,我扮演了一个角色,在英语表达中得到了很大的提高。同时,还与其他学生一起尝试着用英文进行日常交流,发现自己的英语口语不再那么生疏,这让我很是鼓舞。

三、交流互动。

除了比赛外,英语活动还有很多互动和交流的环节。在活动中,我结交了一些志同道合的朋友,和他们一起分享自己学习英语的方法和心得,搭建了一个互帮互助的平台。在这个过程中,我收到了很多建议和鼓励,激发了我对英语学习的热情和兴趣。

四、锻炼能力。

参加英语活动既可以锻炼自己的综合素质,也可以提高自己的语言能力。在这次活动中,我发现自己的英语能力有了明显的提高,特别是口语表达的流畅度和准确度。同时,我也意识到自己在语言表达上还有一定的局限性,需要不断学习和提高。

五、总结反思。

活动结束后,我进行了深度反思。这次活动对我来说是一次学习和成长的机会,让我明确了自己的学习方向和行动计划,也让我感受到了语言锻炼的重要性。同时,我也发现了自己在英语学习上的不足之处,需要加强学习和自我提高。

总之,参加英语活动是一次非常有意义的经历。通过这次活动,我不仅锻炼了自己的综合素质,提高了自己的英语能力,还结交了一批志同道合的朋友和伙伴。在未来的学习和生活中,我会坚持不懈地学习英语,追求自己的梦想和目标。

参加英语心得体会

“参加英语”这个话题大家想必都不陌生,在我们的成长过程中,英语一直是我们必须学习的重要课程。而这次我参加了一次英语比赛,不单单是让我学习到了更多的英语知识,更是让我从中获得了许多的心得体会。

第二段:准备与背景。

在参加英语比赛之前,我们需要进行充足的准备。我根据比赛要求认真准备并定下了学习计划,这让我有了一个良好的背景知识和基础:学习了英语词汇、语法知识、短语和口语表达等等。更重要的是,我也找到了合适的方法去学习英语,这是取得好成绩和成功的关键。

第三段:经历与收获。

在比赛中我经历了在讲台上呈现自己的表现,和别人交流英语的过程,虽然紧张,但是这个过程也让我有了很多收获。比如,在准备比赛的过程中,我第一次使用了翻译器去查询英语的意思,我发现这种方法并不是很好,因为翻译器翻译的意思和实际应用的意思有时候并不一样,所以我认真的去查找英语的解释,通过切实学习而不是单纯的依赖翻译器,提升了我英语的水平。同时,在比赛现场,我也学到了如何在有限的时间内用语言表达我想表达的意思。以及如何在有限的词汇量下增强口语表达能力。

第四段:发现不足与解决方法。

在比赛中,我也意识到了自己不足的地方,比如有时候会在话题上走题,不能很好地把握话题,还有就是有时候会因为情绪或者紧张导致发言的不流畅。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我认真审视自己的表现,并且寻找学习方法来提升我的口语能力,比如通过做练习、参加口语班等,这些都可以帮助我提升自己英语的应用能力。

第五段:总结。

总体而言,这次参加英语比赛的经历让我受益匪浅,我学到了很多英语方面的知识和技能,也让我意识到在英语学习过程中需要不断反思和总结自己的错误和不足,这样才能更加有效地提高自己的英语水平。除此之外,这次经历也让我更加自信,在沟通和表达方面不再因为紧张而迟疑,这将对我的未来的工作和学习都产生积极的影响。

参加素养大赛心得体会

初夏浓春之际,在江西师范大学举办了江西省第二届小学语文教师素养大赛,有幸在现场观看了12位选手的精彩展示,仿佛如沐春风,让人感受了生机盎然、多姿多彩的语文世界。徐承芸老师在赛后点评时说过:“本次比赛真正的主角不是台上12位选手,而是台下几千位观赛的语文老师。”是的,这样的大赛恍若语文教师专业成长的一面镜子,不仅照见了赛手一朝一夕的语文素养积淀,更会照见每位观看的语文老师在教育之路上走过的点点滴滴。在每一场比赛项目中我们会不由地在心底发出一阵阵感慨。

一、朗读展示。

12篇朗读的作品题材不同,风格各异,但选手们用标准的普通话、充沛的感情、悦耳的声音、抑扬的语调,带给听众美的享受。尤其是南昌师范附属实验小学的万丽娜老师,她的表情自然、仪态大方、吐词清晰、字正腔圆、表达流畅、舒缓有致、娓娓道来。这样的朗读鲜活了人物,立体了景物,深刻了道理,浓厚了真情,感动着自己,也感染着他人,赢得了现场掌声雷动以及所有评委最高的打分。

朗诵结束后,一位专业播音老师做了精彩点评,他让我意识到自己以前在朗读时所忽略的许多问题:1、总是用习惯性的语速去朗读课文,有时甚至把作者的情绪宣泄过头。2、没有把握作者到底在写什么。3、对课文的分析和理解不够准确,没做到与作者的思想融合。他提到朗读也叫二度创作,要提高朗读水平应该注意三点:一是了解作者,知道写作背景和目的,把握作品的风格。二是发挥想象,把握声情并茂的分寸感。三是让内心的感情真情实意流露出来。

二、书写展示。

粉笔字展示要求选手在三分钟内完成四个成语的书写,参赛老师在规定时间之内淋漓尽致地展现出了自己扎实的粉笔字功底。他们书写时笔法灵动,有起有落,字形优美舒展、工整有致,吸引了台下观众的凝神翘首。

这几年我们学校也很重视提高老师的书写能力,每周要利用30分钟集中练习钢笔字,可是我们经常会抱怨:“都这个年纪了,字都定型了,再练也没用。”但是书法家张明带来的几张书写对比图片告诉我们:只要用心去钻研,掌握粉笔字的技法,认真坚持练习,我们的字是能发生很大变化的。教师能否写一手好字,代表着教师业务素质的高低,正所谓“字如其人”。教师给学生以榜样起示范作用,直接影响教书育人的效果。通过这些参赛老师们的板书,可以看出把字写好不是一朝一夕之功,需要我们持之以恒,不畏劳苦,刻苦训练。

三、才艺表演。

才艺表演环节全方位地展示了参赛教师的个人素质。令人赞叹的是本次大赛的参赛选手多数都展示了自身多面的特长。流畅的绘画结合形象的的评书,激情的朗诵加上悠扬的笛声、妙曼的舞姿配合行云流水的书法、深情的歌声与精湛的书法串烧在一起……将每一位听课教师带进一个个多彩的世界。

最让我佩服的莫过于8号选手熊忠雄,这个带着黑边镜框的年轻小伙子,别看他一脸的青葱气,教龄才5年,但站在这样一个大舞台却从容淡定,他的《教学故事》足以见得他多才多艺。先是怀抱吉他深情演奏、放声歌唱,然后幽默风趣的讲解,还呈现了让人意料之外的小魔术。面对这样一位刚出道不久的老师不免心生惭愧,想想自己虽然从教十多年,但是一到人多的台上就紧张,要说才艺展示,更是拿不出一样,现在无论各行各业都在讲求才艺,我们再不与时俱进,真的“out”了!

四、课堂教学展示。

课堂教学展示是比赛最重要的环节,当然也是占分比重最大的环节。15位选手都具备扎实的教学基本功,广博的知识储备,良好的课堂驾驭能力,对教材理解准确深刻。三十分里,各位选手倾力打造了各具魅力的课堂。尽管面对的是素昧平生、未经磨合的学生,但是他们抓住教学切入点,设计匠心独运,在执教过程中诠释的理念和迸发的智慧也可圈可点,从细微之处彰显了他们扎实的教学功底和良好的应变能力。在这最真实的课堂上以生为本、鼓励探究等教学理念的实践,读写结合、注重感悟的教学方法为学生们播种了一颗颗热爱语文的种子。

课后,省教研员徐承芸老师对12堂课作了总评。我印象最为深刻的是他在点评于都城关小学钟永刚老师执教的《临死前的严监生》时,说到这样一句话:“这个老师课感好,做到表演了无痕迹。”我第一次听到“课感”这个词,我就在想一位老师要做到有“课感好”,那不是有些花拳绣腿就可以的,现在我们上公开课,经常会当作是个人的表演,以为只要弄些与家常课不一样的花招表演出来就叫公开课了,可是钟永刚老师的课不是这样的,他的课堂朴实无华,教学设计抓住了本文教学特点,在课堂上老师语言幽默,语言表达能力,组织能力好,真正把孩子带入到了文本当中去,让孩子们有所感、有所获,也正如徐老师说的,他的课堂表演做到了了无痕迹。

五、知识素养现场答题。

在我看来知识素养现场答题难度相当大。这个环节分为两部分:一是客观题;二是主观题。客观题主要考验选手知识的储备。主观题则是考验选手的心理素质、思维反映、语言组织和教学理论运用等的能力。每人要答四道客观题,一道主观题,共计15分。内容既涵盖非常广泛。赛场上,选手的客观题几乎都拿到了满分。选手主观题的回答也相当精彩,经常迎来阵阵喝彩和掌声。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中华文化博大精深,要想教好语文绝非易事,我们都要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苦练内功,内外兼修,厚积薄发,不断地丰富自己的文化知识、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不断地从阅读中汲取营养、从反思中取得收获,积淀自己的文化底蕴。

为期三天的赛事,既是对参赛选手的一次历练,也是对观摩教师的一场熏陶。在赞叹比赛的精彩之余,我也窥见了自身的不足。语文教学是一座莽莽的高山,是一片无边的海洋,无论是教育学生还是发展自身,我们都要树立这样一个信念,那就是要不断地学习、研究、实践、反思,向更高的境界登攀。“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只要心怀目标,走好脚下的路,就能做到“每天进步一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