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方案>2023年身边的设施教案反思(优质9篇)

2023年身边的设施教案反思(优质9篇)

作者:琉璃 2023年身边的设施教案反思(优质9篇)

作为一名教职工,总归要编写教案,教案是教学蓝图,可以有效提高教学效率。那么我们该如何写一篇较为完美的教案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带来的优秀教案范文,希望大家可以喜欢。

身边的设施教案反思篇一

第一部分世界是物质构成的。对于六年级的学生来说,他们用眼能直接观察到的物体都称之为是物质,这是不难理解的。但是对于空气、光、声音、电等看不见也摸不到的来说,他们就有些难以理解这些也是物质。为了让他们明白,我采用了演示的方法,比如用塑料带在空中一兜,塑料带会鼓起来,它占据了空间,所以它也是物质;又因为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所以声音也是物质等。这样学生就理解了。由此让学生感悟到世界是由物质构成的。

物质在变化这一部分,我为了让学生弄明白物质的变化,我先让学生观察易拉罐被压扁,纸的撕碎,水变气体,每一个实验后追问,什么变了,什么没变?学生明白了有些物质在变化中只是形态、形状、大小变了,但实质没变。

然后我演示实验打火机的点燃,纸的燃烧,蜡烛的燃烧,铁与铁锈。学生发现有这些物质变化后产生了不同于原物质的物质。

之后重点我给学生一定的时间,让他们关注“一支蜡烛燃烧时的变化”和“纸的燃烧”,在让他们经历探究---发现这一过程中,他们发现了以往不曾关注到的现象。即蜡烛燃烧时不但有形态、长短的变化,又看到某些新物质产生,如灯芯变黑,纸灰,有难闻的气味等,使学生从另一个层面上感受到了物质变化过程的复杂性,这样为下节课做好了铺垫。

身边的设施教案反思篇二

回想参加这次综合实践课的评比,感慨颇多。所执教的《我们身边的标志》是山东科技版小学四年级下册综合实践活动“活动与探究”的第一个主题。本课以“身边的标志”为活动和探究主题,共安排了“身边标志我了解”“我给标志来分类”“班级标志我设计”三个教学活动,使学生从了解身边的标志开始,除了了解标志的含义和作用,还会根据不同的标准,将它们进行分类,通过社会调查、小组合作交流、设计等活动,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和收集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逐步形成一种积极的、主动的、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最重要的是想让学生通过学习,从小养成自觉遵守规则和社会公德的意识,并形成一定的社会责任感;体验成功的乐趣,感受与他人合作交流的乐趣。

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一节课下来,效果并不理想。学生活动的内容过于单调,使之课堂气氛不活跃,学生发言的积极性不高。总结起来还是我的教学经验的`缺乏、对学生的了解程度不够和对课程标准把握不好所导致。如果在小组按照要求给标志进行分类一环节中,不仅让学生给标志进行分类,还让学生利用这些标志编排个情景剧,通过学生的编演,使学生更能了解到这些标志所出现的场所,进而加深对这些标志的认识,或许那样不仅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还更加活跃了课堂的气氛。在设计班级标志一环节,若让学生真正动手画起来,然后展示,或许效果会更好一些,在激发了学生想像力的同时,也提高了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虽然这节课是在失败中结束,但我由衷地感谢这一机会,它让我对综合实践这既熟悉又陌生的课程有了一个进一步的了解,也感谢在这历练的过程中让我积累了一笔宝贵的财富。

身边的设施教案反思篇三

春天在哪里?春天在那青翠的山林里;春天在湖水的倒影里;春天在那小朋友的眼睛里……春天是一首无言的诗,是一曲悠扬的歌,是一个讲不完的故事。

第二册第一组教材就是围绕“多彩的春天”来编排的,识字课选的是有关春天的词语,课文写的是春天的景、春天的人、春天的事,口语交际也是关于春天的话题。为了更好的引导学生走进春天,倾听、欣赏、感悟春天,结合主题单元的特点,我如此设计了第一课时:

1.播放歌曲《嘀哩嘀哩》

要求:认真听,从歌词中你知道了什么?

2.用多媒体课件逐一出示课文插图

(展现鲜花盛开、莺歌燕舞、小河流水……春天一派生机勃勃的画面。使学生初步感受春天的妩媚、动人。)

3.激趣:你听到春天的声音吗?你看见春天的色彩吗?

引导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同桌互读、小组合作听读、自由读、默读、配动作读……)阅读本组课文,提出阅读要求:

1.把喜欢的课文读正确,读流利。

2.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1.画一画:美丽的春景图

2.找一找:春天在哪里?

3.唱一唱:学唱一首赞美春天的歌。

通过学习,跳动着生命力的春天感染了孩子们,他们高兴地叫着:春天在校园里? 校园的花儿盛开了,草儿绿了;春天在家里?妈妈换上了绿色的窗帘;春天在我们的心里? 我们长大了,懂事了……。他们开心地画着:一片片绿绿的草地上开满花儿,小鸟在枝头欢唱;多彩的蝴蝶在翩翩起舞……他们兴奋地唱着:春天里,有阳光,树林里,有花香。小鸟小鸟,你自由地飞翔……。春天是迷人的,是催人奋进的,它打开孩子们想象的大门,激起了学习的乐趣。

借助教材的编排特点,用第一课时的时间为学生统讲要学习的一组内容,不仅让学生初步整体感知即将学习的单元主题?多彩的春天,引导学生用自己的眼睛和耳朵去观察春天、感受春天、表现春天,还有效帮助部分学生消除“假后”心理障碍?厌学、怕学等情绪,为具体学习本组课文内容做了很好的铺垫。

身边的设施教案反思篇四

……)这样的故事在历史上还有很多,你们还能举一些例子吗?(大家纷纷发言,如称象的曹冲、砸缸的.司马光、让梨的孔融、《鹅》的作者骆宾王……)这些天资聪明的孩子,如果他以后不再学习,会出现什么后果呢?(同学们都惘然)今天,我们就来讲一个这样的故事。(板书:伤仲永)

二、介绍作者

上节课老师布置让大家课下搜集有关王安石的介绍,下面我来找学生说一说。(学生纷纷举手,谈自己搜集到的资料。师最后总结:

王安石:北宋著名的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江西临川人,字介甫,晚号半山,庆历进士,世称荆公,死后谥号文,故后人又称他王文公,唐宋八大家之一。主要作品收集在《临川先生文集》和《王荆公诗笺注》。)

三、整体感知

1、教师范读课文,生标注生字词。

2、小组合作再读课文,要求能复述课文中的故事

3、学生自主结合课下注释和工具书逐句翻译课文,师适当指导,指出并出示重点文言词语的含义。

四、合作探究

1、速读课文思考:

?童年时期:天资聪明 “忽” “即” “立”

少年时期:才能衰退,大不如前。 “不能称前时之闻”

青年时期:已经和平常人一样。 “泯然众人矣”?

2、造成悲剧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仲永的事例,昭示了一个什么道理?

3、文中哪些文句能体现这个道理?(引导分析最后一段)

4、本文为什么详写方仲永才情初露时的的情景?

(详写方仲永才能初露是为了突出他的神童天赋,与后来的“泯然众人”形成反差,从而突出后天教育的重要性。)

5、通过我们上述分析,你认为作者对方仲永的态度和情感如何?

(明确:“伤”。写可伤之事,说何以可伤之理,字里行间流露出对一个神童最终“泯然众人矣”的惋惜之情,对“受于天”而“受于人者不至”者的哀伤之情,态度鲜明。)

五、体验反思

活动一:辩论

正方:后天教育是成才的关键

反方:天资聪颖是成才的关键

(学生通过辩论明确“受于天”与“受于人”的关系,深入认识后天教育的重要。)

六、教师小结,情感激励

论遇到多少坎坷,最终于你的永远是希望!爱拼才会赢!”

(多媒体播放歌曲《爱拼才会赢》片段,余音中结束本课。)

七、拓展延伸

方仲永的悲剧给了你什么启示? 形成文字写下来。

八、教学反思:

《伤仲永》是一篇借事说理的文言文。文章以方仲永天资过人到泯然众人的实例说明后天教育对成才的重要性。文章言简意深、说理严谨,怎样使学生读懂并喜欢这篇课文。我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一)、激情导入,让学生想学。

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是上好这堂课的关键。我由学生喜欢的话题——神童、天才导入。因为大多数学生会认为神童、天才都会大有作为,反而会对不成大器者表示疑惑,借着学生的思维,自然导入本课,也给学生一个大大的警示,后天不努力就会一事无成。

(二)、学习文言词语,疏通文意。

对于文言文的学习,我要求学生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课文内容,并将故事复述出来,接下来,学生讨论解决疑难问题直到能疏通文意,这一环节主要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三)、学习探究,理解言语文意。

为了进一步理解文章的内涵,我设计如下的思考题:

(1)仲永的才能发展经历了哪些阶段?文中哪些词或句子可表现出来?

(2)造成悲剧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仲永的事例,昭示了一个什么道理?

(3)、文中哪些文句能体现这个道理?(引导分析最后一段)

(4)、本文为什么详写方仲永才情初露时的的情景?

(5)、通过我们上述分析,你认为作者对方仲永的态度和情感如何?

(学生阅读思考回答,教师引导学生,重点引导学生理解方仲永才能变化的原因,并从中汲取教训。经过学生的探究、思考,学生才能真正理解课文的深刻内涵,才是读懂课文。)

(四)、成功之处

身边的设施教案反思篇五

今天我执教了二年级一节美术课《头饰设计》,节课我首先让学前班的学生戴奥运会的.吉祥物福娃头饰导入让学生产生了深厚习兴趣,然后让学生欣赏生活中各种各样的头饰,让他们知道头饰不仅代表着不同民族还可以装饰我们的生活,最后通过让学生看我自己动手制作了几个头饰来发现制作的步骤,我觉得这样做很好,让学生产生了一定的学习兴趣,还发展了学生的探究能力,趁着现场的活跃,让同学们在愉快的氛围内我让学生动手做头饰送给小福娃,使学生们非常兴奋,激发出了学生们的创作热情,使学生们一片嘘声,争先恐后你追我赶的投入到制作头饰的过程中,一节课的好坏应该看学生掌握知识的程度怎样,但是我感觉本节课的教学达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当然本节课也存在不足的,如果我把每个小组的作品仔细的点评一下就好了,让他们找到自己小组做的好与坏的地方,我觉得可以发展学生的评介能力,还有这样他们集体智慧的结晶更能体现团结友爱的一面,更能增加他们的集体荣誉感。我也很欣慰:本节课没有一个小组没完成任务的。所以我深刻的感觉到,在玩中乐,在乐中动手做,是会达到很好的教学效果的。这样同学们的思维都很跳跃,发散,制作出的作品当然都很成型。色彩,造型,比例,范围等都掌握的恰到好处。

身边的设施教案反思篇六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初步认识计算器,了解计算器的基本功能,会使用计算器进行大数目的一两步连续运算,并通过计算探索发现一些简单的数学规律。

2、让学生体验用计算器计算的方便与快捷,进一步培养对数学学习的兴趣,感受计算器在人们生活和工作中的价值。

教学重点:了解计算器的基本功能,会使用计算器进行大数目的一步和只有同一级运算的两步式题。

教学难点:通过计算发现一些简单的数学规律

今天上课同学们都带了什么呀?(计算器)今天计算器要和大家一起上一节特殊而有趣的数学课。出示课题:用计算器计算。

1、大家在哪些地方见过计算器?人们为什么要用计算器计算?

指名交流。

通过刚才的交流,我们发现:计算器最主要的功能是帮助人们进行计算。当人们遇到比较复杂的计算时,使用计算器计算不仅准确而且速度快、节省时间,因此在各行各业中得到广泛的使用。

2、很多同学已经使用过计算器了,对它一定有所了解,想不想把你知道的和其他同学来交流一下。

小组交流。

谁愿意当一回计算器推销员,介绍一下你手中的这款计算器。

指名学生在投影上介绍,其他学生补充。(重点让学生一起来操作一下开机和关机以及改错键的使用)

教师结合图片简单介绍计算器:生活中我们看到的计算器外型不一样,功能也不全都一样,但是一些基本的功能它们都是具备的。计算器一般包括显示屏、键盘(数字键、运算符号键、功能键)。在小学阶段,我们只要掌加减乘除这些最基本的运算就可以了。

2、用计算器解决问题

看来同学们都会使用计算器了,有几个问题想请大家帮忙解决。我们一起来看:

(1)太平洋的面积是17968万平方千米,大西洋的面积是9336万平方千米。它们的面积一共是()万平方千米。

(2)一个没有关紧的水龙头,每天大约滴水12千克,按照一年365天计算,这个水龙头一年会浪费()千克的水。

(3)学校9月份用电3496千瓦时,10月份用电3485千瓦时,11月份用电3502千瓦时,三个月一共用电()千瓦时。

让学生先列式再用计算器计算。

3、辨证看待计算器

大家已经能够比较熟练地使用计算器了,现在我们来进行一次比赛,看看谁最快算出这些得数。

3363÷27=

0×4586×23=

300—3=

25×77×4=

72+129+28=

比赛结束后,让获得第一名的同学介绍得胜秘诀。

通过这轮比赛,你对使用计算器又有了什么新的认识呢?(什么情况下不需要使用计算器,什么情况下需要使用到计算器呢?)

同学们说的真好!老师给你一个小小的提示:根据情况、灵活运用。

当我们遇到一些比较特殊的数据,可以用学过的口算和简便运算来解决,遇到数目比较大的计算可以请计算器帮忙。

1、用计算器算出下面各题,看看你有没有发现什么小秘密?

142857×1=

142857×2=

142857×3=

142857×4=

142857×5=

142857×6=

先让学生用计算器分别算出结果,

再通过观察和比较,发现其中的规律。

通过观察,我们发现:142857乘上不同的数,积还是1、4、2、8、5、7这几个数字组成,只不过它们的排列发生了变化,这个规律是不是很有趣呢?142857是一个特别的数,大家留心一下,以后我们还会遇到!

2、数字“1”也给我们带来了一道题目:1111111×1111111=?

让学生试着用计算器算一算。

交流结果

提问:为什么你们得到的结果有不同呢?是不是计算器出错了呢?

指出:计算器也有它的局限性,当遇到很大的数目它可能显示不出,即使显示也不是正确的结果。一般只能显示8到10位的数。

出示:

1×1=

11×11=

111×111=

教师:这个算式的特点是7个1乘7个1,我们可以先研究一些和它类似的、比较简单的算式,再想办法得到它的结果。

算一算这几个算式,看看有什么发现?

交流得数,说说发现。

提问:如果是6个1乘6个1结果会是多少?8个1乘8个呢?

指出:当我们遇到一些复杂问题的时候,可以从简单入手,化难为易,找到解决问题的策略。在生活中很多问题都可以这样去思考。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新的收获吗?

今天我们不仅学会了使用计算器,还能运用它去探索奇妙的数学规律,相信只要你们勇于探索、勤于思考,一定会有更多的收获,体会到更大的乐趣!

计算器给人们解决生活中的具体计算问题带来了方便,使用计算器已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的普遍现象。在课的开始,让学生交流生活中见到的使用计算器的场景,体会计算器在现实生活中的价值。并利用学生已有的认识和操作经验,相互交流、指名介绍来初步认识计算器的基本构造和基本功能。

身边的设施教案反思篇七

课堂练习是教学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加深学生对有余数除法的理解和

三、触类旁通的作用。强化了余数比除数小的概念。先单项练习后综合练习,逐步提升,在学生完成前三题的基础上出现了“我会用”这是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练习,让学生体会到有余数除法能解决生活中的很多问题,渗透学习的重要性。设计的练习题既有基础知识的练习也有开放性习题,最后的“我能行”就是多种答案的练习题,这些又利于不同层次的孩子的发展。一节课上下来从学生的反馈情况来看,大多数学生能基本掌握,当然还有很多不足的地方。缺少鼓励性的评价语言,课堂密度不够。在今后的教学中,希望能进一步改正这些不足,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

2014-5-11

身边的设施教案反思篇八

教学目标

(1)知道曲线运动是一种变速运动,知道曲线运动的瞬时速度的方向,能在曲线的轨迹图上画出各点的速度方向。

(2)经历蜡块运动的探究过程,体会研究平面运动的方法,理解建立直角坐标系研究曲线运动的方法。

(3)通过实验归纳做曲线运动的条件,体验学习物理的兴趣。学情分析

导入:曲线运动

第一步:视频演示蜡块的运动,让学生分析蜡块实际运动与竖直上浮及随管水平运动的关

系,体会合运动与分运动的等效,等时,独立的联系,为平抛运动等效为水平和竖直两方向上的直线运动做知识的储备。

第二步:通过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对蜡块的速度,位移,和轨迹进行研究。

第一步:视频演示钢球实验,总结物体做曲线运动的条件。

第二步:给出实验道具小球,引导学生思考:怎样利用小球,演示在空中的运动,总结物体做曲线运动的条件。

第三步:对物体做曲线运动的条件的知识点,通过分析,总结出延伸结论:曲线运动的速度和合力矢量分别位于曲线的两侧;曲线运动物体所受合力指向曲线的凹侧。

第四步:通过练习,加深对物体做曲线运动的条件的理解。明确物体是否做曲线运动与所受合力是否恒定无关,唯一的条件就是合力与速度的方向不在同一条直线上。

设计意图:第一步,让学生对物体做曲线运动的条件在头脑中形成一定的认识;

第二步,通过设计很简单的探究小实验,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表达能力。

第三步,通过逻辑的推理,知识的延伸,增强学生对曲线运动的认识。第四步,通过练习,辨析,让学生对曲线运动的条件的理解更加明确。总结 梳理知识脉络,明确学习重点,巩固强化。【作业】布置作业 教材课后习题。

教学反思:

优点:

1、在教学实践中注重用实例和多媒体手段营造开放的学习环境来夯实基础,使学生对运动和力的关系有更深刻的理解。针对曲线运动的产生条件,学生对其理解往往停留在简单的记忆上,在用其分析物体运动的合成时往往不知如何入手的具体情况,我们进行了专项研究讨论,讨论的课题均来源于学生熟悉的实例,例如演示钢球在磁铁的吸引或排斥下的曲线运动、蜡块在水中同时做竖直和水平方向上的运动并播放对应的课件,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最后形成共识要从受力分析入手,再进行运动分析,在此基础上进行各种情况的运动合成的分析,就变得得心应手了。

2、在教学实践中重视为学生提供探究活动的场所和时间,给学生动手的机会、动脑积极思考的时间。

3、在教学实践中注重了物理学的研究方法和研究手段的渗透为学生营造一种开放思维的环境以激发学生的创新火花。

4、在学生练习方面为学生营造了物理情景。我们用了新教材的所有练习,因为新教材的练习是精心设计的、并且绝大多数题目与生活贴近,很好地为学生营造了物理情景,能让学生感受到物理知识和物理方法的实用价值,有些题目是研究性质的,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我们在习题课上也同样注重为学生营造探究的情景,用实验的方式来设置题目,同时让题目有一定的开放性学生在解决开放性题目的过程中得到了较好的思维锻炼。

缺点: 回顾整个教学过程我们发现,在具体的教学中我们还是不能完全做到对学生进行完全的解放,对学生的所作、所想还是不放心,总想多给学生一些指导,总希望学生按我们的想法去做、去想,这无疑为学生的思维套上了枷锁。另外,我们总是希望学生在给定的时间内完成学习任务,不希望留尾巴,总觉得一堂课没有完成教学任务是最要不得的,因此我们有时候不能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去思考、去讨论、去实践,看似完整的一节课,事实上没有使学生的所得最大化,也使我们精心设计的开放学习环境不能很好的保持始终.为了在一节课中完成本节课的知识目标,课堂上到处留下了教师的指导痕迹,最终只能是完成了知识技能目标,学生的创新意识被我们扼杀了,思维受到了限制,这在学生进行对应的课后练习中反映突出,尤其涉及到设计实验的内容,学生普遍觉得无从下手。另外在用新教材落实新课程标准的实践中,我们的确感到新教材比以往的教材科学性增强了,更体现了数学工具在物理学研究中的重要地位,但因此难度增加了很多,增加了教的难度,更增加了学生学的难度。教师面临的问题既有更新观念不断学习更新知识结构的问题,更重要的是要解决如何站在学生的角度,来处理教材、改进教学方法,使营造开放学习环境真正落到实处,使学生能够真正体验多种学习方式带来的成功、快乐。

身边的设施教案反思篇九

《校徽设计》是一节设计应用课,是学生第一次了解标志,设计标志。本课要求学生设计出简洁、大方、有一定寓意的校徽,对小学生来说难度较大。

标志设计对我们教师来说都是很难的东西,对孩子们来说就更不容易了。在第一节课的授课中,自己只注重讲解标志设计要简洁、夸张、概括。可到学生设计的时候很多学生的作品像平时画画一样画的很多,根本体现不出标志设计的简洁、概括、意义深刻的特点,第二节课中,我又给学生画了范画,结果反而束缚了学生的手脚,限制了孩子们的设计思路,使他们随着我的思路走了,效果不理想。这次授课时,我首先和孩子玩猜谜游戏,引起学生学习兴趣。然后,出示我从生活中的收集的各行各业的标志,让学生对标志设计有个初步的了解。在这一环节中可以看出学生对已知生活中的事物是理解一点的,但是在语言组织和表达上还是要加强的。

在探究新知环节中,出示一组小学校徽,设计了对号入座等教学环节,通过游戏、观察、比较,步步启发学生,总结出校徽设计的要素:文字、图形、色彩。 纵观整个教学环节,非简单的传授,而是有目的的引导。变“学会”为“会学”。

最后让学生设计学校的校徽,教师巡视,发现问题及时指导,纠正。结果学生们的设计作品要比前两个班的效果要好一些。

作品展示时,找了6幅学生的作品,并请了2位同学讲解自己的设计思路。评价时,采用学生自评,互评,教师评,一方面锻炼了学生的表达能力,另一方面从无形中又提高了学生的审美能力。但在学生互评环节,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

这节课通过课件,游戏等活动,不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致,而且大大地丰富了学生的知识。课前我还担心学生对标志设计一无所知,小学生能否明白设计理念,掌握设计手法。但是在实际教学中反而是学生创造性思维启发了我的灵感,师生共同体验到创造成就感。

反思自己本课教学,觉得不足很多,例如,本课的众多环节采用了猜谜语、对号入座等活动,旨在激起学生高涨的兴趣和参与的积极性,但整体的课堂气氛还是不够活跃,学生参与率没有达到预定目标。而且本课需要两节课完成,在本课结束时,半数学生没有设计完,无法展示自己的作品,评析自己的设计思路。希望在今后教学中深入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