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方案>素描教学设计方案大全(13篇)

素描教学设计方案大全(13篇)

作者:笔尘 素描教学设计方案大全(13篇)

在编写计划书时,要综合考虑资源和时间的限制,并制定合理的目标和策略。为了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计划书的撰写方法,下面是一些成功案例供大家参考。

素描动画人物教学设计

教学领域。

造型·表现。

课时。

2课时。

执教教师。

赵成伟。

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学习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观察能力、表达能力,了解同学的个性特点,加深同学之间的友谊,培育关爱他人、尊重他人的品质。

知识与技能。

1、能说出身边人物和艺术作品中典型人物的主要特征。

2初步学习人物头部外型、五官及表情的表现方法,能够大胆的表现自己、同学的相貌。

教学重点。

能说出人物头部的形状特征和表情。

教学难点。

用自己喜欢的方式画出自己的好伙伴,能抓住人物特征并适当夸张。

教学准备。

教具:ppt课件、学案。

学具:图画本、铅笔、橡皮等。

教学过程。

合作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

意图。

时间分配。

一、谈话导入。

学生畅所欲言。

说一说:“他”(她)的特征:

教师小结:同学们刚才都分析的很好,都有一双敏锐的眼光,能尊重同学,能全面评价他人。(板书:画画你、我、他——画画好伙伴)。

1、独立思考问题。

2、讨论、回答。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二、分析与表现。

合作交流、

共同提高。

1、出示一张肖像漫画:他是谁?(成龙)。

说出哪里像吗?那个地方夸张了?人物的头部由几部分组成?(板书:脸型、五官、发型)。

小结:人物头部是反映人物特征最主要的地方,包括相貌,精神状态,还有性格特征。

2、分析脸型、发式。

a、脸型的区别:“田”“国”“由”“申”“甲”

或圆脸、方脸、三角脸、瓜子脸、鹅蛋脸等。

b、发式:长发、短发、直发、卷发。

3、神情的变化——哭、笑、怒、乐、忧等。

师总结:人物表情教主要是通过人的眉毛、眼睛和嘴巴的变化来实现的。(板书:眉毛、眼睛、嘴巴)。

4、五官画法示范(教师示范,尝试用线条进行表现)5、人物的面部比例——“三庭五眼”(板书:三庭五眼)。

举例说明:人脸的长:从发际线到眉弓、眉弓到鼻尖、鼻尖到下巴,三段等长,各占三分之一。人脸的宽:五眼宽的距离。

学生观察、大胆表达。

联系实际,训练学生的观察能力。

10。

三、创作与表现。

交流、提高。

1、看教师作品及学生作品。

2、让学生看绘画步骤,给同桌(伙伴)画一张肖像画,工具画法不限,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现。

要求:(1)、能根据伙伴的脸型、发型、五官特点画出个性鲜明的肖像画。

(2)、自主创新,大胆表现,适当夸张。

教师巡回指导。

3、展示作品:肯定优点为主,多鼓励,适当指出缺点为辅。

1、学生欣赏。

2、学生创作。

小试牛刀、学以致用。

30。

四、课外拓展。

拓宽视野。

让学生看国画、油画、素描、版画、卡通画等不同的表现手法画的肖像画,课下大胆尝试。

交流、合作。

激发学生的探索欲望。

2

五、布置作业。

1、画一画好伙伴。

2、课下可以班为单位组织一次“猜猜我是谁”人物肖像画展。

1

板书设计。

1、画画你我他。

头部特征。

头部组成。

比例:三庭五眼。

教学反思。

能让学生初步学习人物头部外型、五官及表情的表现方法,能够大胆的表现同学的相貌便是成功,要求要低一点,实际一点。

素描动画人物教学设计

近几个月来,我和我的学生们都沉浸在素描的世界里。素描对于我这个美术老师是再熟悉不过了,怎样教好他们是我近几个月来常常思考的问题,归纳起来不外乎几点:

1、做好课前工作,保障教学顺利实施。

“只有备好课,才能教好课。”因此,我在每次课前都认真写教案,总结重、难点及解决的方法,对于课时和步骤的把握都做到心中有数,这样才不至于在课堂上手忙脚乱,课堂上的每一个步骤、每一个程序都要在课程开始之前设想好,尽可能地为孩子们考虑全面,让他们可以顺利接受知识,课堂上解决教学疑惑及问题。

2、严把教学关,保障课堂的教学效果。

我们每次课的时间安排为1小时30分。那么,对于学生和老师来说课上这段时间是非常关键的。学生有没有认真听课,有没有认真完成作业,加上老师的教学方法的得当、内容安排的是否合理以及能否针对具体问题的解决而决定了课堂的效果。

3、加强管理,做到课堂无小事。

在我们画室,大部分的学生是带者一颗积极的求知的心态而来的。可是也有各别同学感觉这只不过是课外培训班,所以上课时就不像在平时学校表现严谨。例如课堂小动作、吃东西、讲话等小毛病都出来了。为了让学生明白这其中的道理,我们必须耐心说服、劝导,有时还会与家长进行沟通,目的都是希望学生学的好。同时老师也要看到学生的长处和他们的进步,哪怕是一丝一毫,老师的表扬都会让他们受到极大的鼓舞。

4、教学效果,你我需要共同努力。

学生来学习的目的是学知识,最后的效果是综合了老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我觉得如果上面几条都能做的很好的情况下,教学效果便是显而易见的。当然,对于每一次课可能不易达到百分百的满意度,但是可以从每次课上总结经验,这其中包括对学生的要求和自己的要求,这样才能在以后的学习中发挥的更好。

教学设计方案

黄山雄姿灵秀,气势磅礴,是著名的旅游圣地。本文向我们展示的是黄山四绝之一的黄山石。在作者笔下,一块块本无生命的石头显示出它神奇,惟妙惟肖、活灵活现、趣味横生。不禁让人由此及彼,更加喜爱黄山。本文是一篇描写景物的散文,共六个自然段,有三个自然段配有图片,可说是图文并茂,为理解课文提供了良好的资源。

黄山是名胜,可孩子年纪小,真正去过的不多。因此教师要调动学生利用多种方式来收集相关资料,拉近教材内容与学生之间的距离,同时引导学生朗读感悟,大胆想像,体会黄山石的神奇,从而激发学生喜爱黄山,热爱祖国之情。

1、学习会认的14个生字的正确读音,掌握会写的8个生字的笔划笔顺;

3、喜爱黄山,向往去黄山看奇石。

识字、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1、多媒体课件、生字卡片。

2、搜集黄山的有关资料。

两课时。

第一课时。

〖切入举偶。

1、课件演示:

(出示文中三幅图片,引导学生进行观察:画面上的石头像什么?选择其中的一块想一想、说一说。)刚才小朋友看到的和描述的是黄山的石头,它以奇特闻名世界。今天我们就来学习《黄山奇石》,看看课文是怎么描写的。板书课题。

课件演示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学生敢想敢说,发挥了主体作用。

2、启发谈话。同学们,喜欢旅游吗?都去过哪些好地方?今天老师想和同学们一起乘上旅游专列一同去安徽的黄山,去欣赏那里闻名遐迩的奇石,愿意吗?板书课题。

联系学生爱旅游的实际,创设了学习情境,激发了学生的兴趣。

〖对话平台。

一、自读。

1、自由读,要求:借助拼音读准生字的音。

2、同桌互相学习,检查读音。

3、小组合作读,要求:彼此帮助,读得流畅。

4、大组赛读,要求:比比哪组读得有情感。

引导学生成为读书的主人,采用活泼的形式促进学生朗读,培养学生自主读书的能力。

二、识字。

1、小组识字。小组内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学习,不会的可以请教其他同学或请教老师。

2、汇报识字。选出小组的代表,带领大家认读生字。

3、分层次读字词。先出示带有拼音的词语,再去掉拼音读生字词。

4、交流识字方法。

5、游戏检测。教师读生字,学生和教师玩照镜子的游戏。评选识字小能手。

识字环节要创设识字的情境,保持学生识字的热情,在交流中多了解识字方法,提高自己的识字能力。

二、朗读。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课文,要求读得正确、流利。

2、分自然段指读,其他同学点评议。

3、小组合作通读全文。

发挥学生读书的自主性,在朗读的方式上不要限制,要培养学生朗读的兴趣。

三、写字。

1、教师出示要写的生字:尤、其、区、它。学生认读。

2、观察字形,说说书写时要注意什么。

3、教师示范,重点对难写的字进行指导。如:区字的笔顺:一区。

4、学生练习。教师巡视。

养成良好的写字习惯,逐步培养学生独立识字的能力,就要让学生多观察,多练习。

教学设计方案

1、会认6个生字,会写“拎、桶”2个字。

2、练习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出人物的语气。

3、懂得要孝敬父母的道理。

:认字、写字和朗读课文。

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小朋友,你们在家里会帮爸爸妈妈做些什么事呀?

你们可真能干!那你还记得爸爸妈妈是怎样表扬你的吗?

你们的确是既聪明又懂事的好孩子。今天我们要学的课文讲的也是妈妈夸奖儿子的故事。请看老师板书(23、三个儿子)齐读。文中的三个儿子又是怎么做的,你想认识他们吗?让我们快快走进课文吧!

二、初读课文,自主识字。

1、请小朋友们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先听清老师的要求:

(1)标出自然段的序号,借助拼音把课文读正确、流利。

(2)圈出生字多读几遍,同桌讨论讨论:用什么好办法记住这些生字。

2、学生自学课文,识字。

3、检查生字自学情况:

(1)指名分自然段读课文。其他同学看他们字音是否准确。

(2)检查生字学习情况:(大屏幕逐个出示生字)。

既、嗓、拎、桶、晃、甸、(指名读、组词,相机正音)。

生字宝宝们重新排队了,你还认识吗?(指名读)。

4、写字:

(1)观察“拎、桶”两个字,有什么特点呀?

(2)提醒同学们写的时候要注意什么?

(3)教师范写,学生练写。

三、再读课文,理解感悟。

1、读课文,一边读一边找出三个妈妈评价自己孩子的话,用“——”画出来。

2、你画了哪些句子,读给大家听。

3、想想妈妈平时怎么夸你的,学着妈妈的样子读读三个妈妈的话,要读出妈妈的语气。(学生自由练读)。

4、(课件出示第一个妈妈的话)指名读,其他同学评议他读得像个妈妈吗?想一想你们在夸自己儿子时心里想了些什么?(齐读)。

5、(课件出示第二个妈妈的话)指名读,其他同学看看他读出了骄傲、自豪的语气了吗?(指名读、评议)老师指导适当加上妈妈说话时的表情和动作。(学生练读)指名读。

6、(课件第三个妈妈的话)指名读。前两个妈妈都夸了自己的儿子,而第三个妈妈却觉得没什么可说的,这是为什么呢?指导读出谦虚的语气。

如果三个儿子就在你面前,你会对他们说些什么呀?

师总结:前两个儿子虽然本领大,却没能孝敬父母,第三个儿子虽说没什么特别的,但其实是最特别的一个,因为他知道孝敬父母。孝敬父母可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呀!。

仿照文中的句式,用“一个(一只)说一段话。

9、文中的妈妈和老爷爷也有一句对话,同桌两个,一人当妈妈,一人当老爷爷,分角色读读课文最后两个自然段。指名读。

老师提问:奇怪了,文中明明有三个儿子,老爷爷怎么说只有一个儿子呢?小组内讨论讨论,派一名代表发言。(学生汇报)。

学生思考后汇报。

那你们猜猜前两个儿子听了老爷爷的话,会怎么做呢?

如果这样,他们也是孝敬父母的好孩子了。

12、学到这里,老师想起了《三字经》中的一句话,把它送给大家:(投影出示“为人子,方少时,孝与亲,所当执。”)。

四、回顾课文,总结延伸。

1、学了这篇课文你有什么感受?

2、课后把你的想法写入日记,老师希望从今天开始,每天都能至少为父母做一件事。

素描动画人物教学设计

所谓设计素描,是依据艺术设计类专业的特点对传统素描的一种改造。一般而言,它注重对客观形态的比例尺度、透视规律、三维空间观念、内部结构剖析等方面的把握与表现,旨在训练学生预想能力、新的视觉形象表达能力。作为设计类专业重要的基础课,其核心任务是训练学生恰当分析与再现客观事物的构造特征、发现与概括其本质属性特征的能力,以便在随后的专业课学习阶段更好地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架起从基础课转向专业课的桥梁。

设计素描是设计师职业生涯的起点与基础,是“自然人”升华为“设计人”的必由路径,是设计从业人员收集创意资料、表达创意构想、沟通设计方案的专业语言,是设计师培养创意思维与提炼表现能力的有效方法。设计素描以培养设计家为目的,而不是以培养画家为目的,因而设计素描教学的中心任务是引导学生着力研究客观形态的内在构成关系与外观形式的整体感,强调以想象能力、创意能力彰显艺术设计的特质,而不是像传统素描那样强调对客观形体的描摹与再现。设计素描不仅是训练造型能力、观察方法的重要基础课程,也是形成和物化设计思维、创新思维的重要载体,是连接基础教学与专业课教育的纽带。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宜广征博引,全面借助具象设计素描、结构设计素描、抽象设计素描、表现设计素描等形式的训练,在观察、归纳、表现等设计素描训练的全过程中时刻强调设计元素、设计审美和设计思维的融入,引领学生循序渐进地理解“从素描到设计、从写生到设计、从客观形态到设计”的奥妙,掌握其间蕴藏的一般性规律。

二、设计素描的主要特征。

传统素描以关注与强调画面的量感、质感、空间感以及三大面和五大调为特征,重在研究造型的基本规律。设计素描既不是对传统素描的简单颠覆,亦不是以线造型或生硬地图解客观形态的内部结构,更不是盲目而随意地对表现对象进行打散重构、夸张变形,而是重在训练学生观察、认识、归纳、组构、创想客观形体的能力,是一种有别于传统的造型理念训练。可以说,“始终把设计放在首位、始终强调设计思维的训练”才是设计素描的主要特征。

从美术文献看,早在文艺复兴时期,绘画大师达·芬奇就曾经多次尝试设计素描,他留下的诸多以素描形式为载体的建筑、飞行器设计方案,堪称成熟的设计素描作品。

德国包豪斯设计学院,则在设计教育史上首次清晰地确立了现代意义上设计素描的形式与功用,提出了“设计不是纯艺术,设计能力必须经过特别的训练方能获得”的经典理论。

在我国中等、高等艺术教育中,设计类专业独立设置的历史很短,且在相当长时期内深受绘画类专业的广泛影响,一度被简单理解为“实用+美术”,而设计素描仅仅是20世界末才被真正引入我国设计类专业的基础教学体系之中,至今还未能形成认可度较高的体系与理论,尤其需要更多基础课教师的实践与探索。综合国内外相关院校的成功经验,结合自身实践,笔者认为开展设计素描教学应从以下方面多下工夫:

一是在教学中强调学生对结构的理解、对实质的观察,多进行速写练习;强调学生用“简练的线”而不是“繁琐的光影”来表现对象。

二是尝试用尽可能多的工具与造型语言进行表达。在设计素描训练中,铅笔、木炭条、毛笔、中性笔等可混合使用;涂、染、抹、擦、印、贴等都是对画面的有效补充;画面可以是单色的,也可以是素描与色彩的结合。

三是提倡个性和创新精神,强调多元与开放,把思维能力的锻造贯穿于整个教学环节之中。

三、对中职设计素描教学的构想依据中职学校学生的年龄结构、知识结构和接纳能力的特点,笔者认为中职学校的设计素描教学可将重点放在概念认知、方法点拨和能力培养等方面上。

1.认知设计素描。教师通过课件、范画、理论讲解等手段使学生知晓设计素描的基本特征,感知设计素描的魅力,理解设计素描与传统素描的差异与关联,掌握从传统素描转型为设计素描的一般路径。通过欣赏与临摹优秀的设计素描作品,引领学生掌握初步的观察理解方法、理解多维度的组合与表现,理解设计素描对表达设计思维、设计创意的价值。

2.方法点拨。在此阶段,教师必须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借助多种手段,帮助学生尽快形成新的造型语言,建立感性认识与逻辑思维的统一,尽快适应设计素描的训练要求。

3.能力培养。通过研读经典范画和定量的实际训练,使知识转化为能力,进而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设计能力。这一阶段,除了技术性训练,更应强调学生对画面的构思能力、颠覆常规视觉经验的能力、求变求异的能力、化繁为简的能力以及从具象到抽象的能力。概括来讲,学生经过此阶段的训练,应具备综合表现能力、形态审美能力、创造能力和快速表现的能力,为进一步的专业学习奠定坚实基础。

中职层次的设计类专业分设有多个专业方向,不同的专业方向对教学设计有不同要求。在设计素描教学中,只有立足差异,立足相关专业方向的个性化需求,合理安排课时、训练内容,从专业教学出发建构合理知识体系,把素描训练有机融入专业训练,才能使设计素描教学永葆活力。

素描教学设计

学时:6╳10。

教学目的:在传统素描的基础上,培养用创造性、发散性思维的方式,利用各种材质,不同手段,以素描的艺术形式,表现具有独立审美意识的客观现象(物象)。

教学重点:超越、突破传统的创造意识和发散性思维。

教学难点:如何使用新的材料、新的手法,联系设计性,实现新的素描形式的表达。

教学方法:深刻理解,学会感受生活。欣赏优秀作品,理论联系实际,写生联系创作。

教材:《素描》刘虹编著、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isbn7—5621-1893-0。

学时:6╳10。

创意设计素描区别于传统意义的素描学习,不以写实再现为最终目的。写实再现式现代素描以锻练画者的观察能力为主,要求正确观察,忠实再现,讲究严格的形体、结构空间的表达和熟悉的素描技巧。创意素描突出发散性思维意识,强调主观设计性利用素描手段表现独立于主体之外的审美意识,将装饰图案、设计、素描、新材料等因素妇;叠加处理,形成新式的一种素描样式。不论是传统素描还是设计素描,其共同的前提是从生活中获取自己更独特的感受,用情感将感受包装和美化,利用传统的绘画手段,表达现代社会的发展特征。

欣赏图片:表现主义、现代主义、新素描。

学习过程:

一、静物写生准备。

二、画具的准备、绘画材料的尝试。

不同材质绘画媒介的使用。

写生静物安排:《酒瓶系列》无背景、不同形状、质感的酒瓶。

要求:不使常规传统的素描工具铅笔,扩媒材使用范围,不单一表现空间为目的,突出创意设计性,为日后几周写生做一个抛砖引玉的工作。

三、再现客观真实到再现心理真实的认识。利用自然物象的真实细节,表达自己主观思想意识,首先是真实的描绘。但在真实的背后,有着更丰富、更有哲理、更耐人寻味的思想感情。在这个过程中要突破和重建真实的`真实。

四、绘画方法和表现形式的大胆尝试。艺术要善于把特定物质材料变成艺术形象。凡是真正的创造,都应该具有独创性。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共器。把材料与要表现的内容联系起来,尝试多种素描材料并置。

“不同形状物体的组合”

注意:高低、大小、粗细的变化。

方法:利用拉长变形、水墨灰条等材料的特性,打破传统的写实方向,突出趣味性、个性等独特韵味和表现。

参考:莫兰迪静物、塞尚静物、夏俊娜等等。

“生活用品的组合”

提示:柔轻、厚重、华丽、俭冼。抓住客体背后的感情表达,比如:病态――如何表现,消极、郁忧、歪歪扭扭、面黄肌瘦,凡是可以和病态相联系的所有词汇可以表现的意识。比如:蒙克(表现主义画家)珂勒惠支、凡高。

介绍:法国后印象派画家保罗塞尚。努力寻求物体的体积感和坚实感,并着意强化画面自身结构,以达到揭示物质本质的视觉效果。一幅画的主要特质不是透视而是结构形式,感受自然时深刻比平面更为重要,成为后来立体主义画家解构形体的理论基础。

为强调立体和空间,在达到更加理想的画面效果,往往有意改变自然对象实际的空间效果。

凡高的画风曾受到日本浮世绘版画的影响和启发,强烈肯定。简陋的陈旧,质朴的人物,略显夸张的表现手法,遒劲起伏的形体变化,可以感受到他那强烈的个性和独特的风格倾向。画家后期作品受到精神变化的影响。作品中扭曲的线条、茫然的神情,折射出画家对生命的热爱与眷念。

创意设计素描对我们的提示:真诚、敏锐的感受,机智、热情的表现。(生活感受的重要性)。

(生活用品的组合写生包括废弃的无用的等等)。

写生联系创作。

“干花系列”

要求:

1、写实方向(超级)。

2、写意方向。

3、表现方向。

4、抽象方向。

5、立体主义方向。

6、材料试验方向。

7、综合性考虑近现代绘画理念的借鉴使用,突出新意,不要求完整、完美性。

一、关于表现。

创意素描要求:在思维层面上摆脱传统素描对其训练思维的束缚,打开学生的眼界,激活学生的热情,灵活学生思路。具体表现方法可用两种:

1、内向要在素描本身的表现形式和自律性上做文章,广开新的思维形式和新的表现形式,从被动的、冷漠的、机械的再现物和变为彻底实现情感的、激情创造新的物象。主动地运用新的艺术][形式去表现物象。

2、向外就是扩大素描表现的选取对象,从多元化、多方法去发展,发现更多新的表现形象和视域。

二、关于媒材的运用。

只要能表现出好的素描形式,什么材料都可以使用。

三、关于内容与形式的关系。

既统一又是对立的“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四、关于形式美的因素以:

1、点线面的因素。

点是一个宇宙,线是道路,面是意义。

3、道具选材的因素。

五、关于创意静物素描的人文性、思想性。

素描的独特性不是产生于准确的模仿自然中发现的形式,也不在于耐心地堆砌敏锐察觉的琐碎事物,而主要产生于画家对他选择的客体所抱的深厚感情,从而使素描从表现外表到表现内在,从表现物质转到了表现精神。

一个画家一应只画眼前看到的东西,而应画他心中看到的东西。如果他心中什么也没有看到,那应该放弃他眼前要画的东西。

六、用真实的表现手法赋予抽象物体以新的内涵,使没有生命的物体变成有思想、有艺术生命的物象,这时艺术形象才获得了确定性和明确性。从物体到物象的表现过程是从传统到不断创造加工使之成为新具象艺术的过程。

七、在欧州艺术家几乎用遍了当今一切可以用做素描的材料工具。诸如:复印机、电脑、摄像机、物理与化学材料以及拓印、影印等。许多优秀的素描作品不是来自于画室,而是来自于科学实验室。就绘画而言,今天的素描艺术已是一个广义词,与人们传统习惯上的有相当差异,艺术也需要实验。

欣赏:画家莫兰迪作品、毕加索、塞尚、保罗克利。

教学设计方案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联系课文内容理解“正襟危坐”、“不苟言笑”等词语的意思。

2.品读朱丹的外貌、动作、语言等细节描写的语句,适当引用资料,体会他真挚的爱国情怀。

3.初步了解小说是如何通过外貌、语言、动作等细节描写刻画人物的内心世界的。

在人物、语言、外貌、动作细节的描写中感受朱丹炽热的爱国之情。

课件。

上节课,我们已学习了赵恺的小说《木笛》,本文的主人公是谁?小说主要是通过外貌、语言、动作、神态、心理活动的描写表现人物的性格特点。本文到底写了一个怎样的朱丹呢?这节课我们继续走进《木笛》,走近朱丹。

1、《木笛》这篇文章主要写了哪几个场景?

2、这是一场怎样的考试,快速浏览课文第1-6自然段,找出文中的句子来说说。

理解“正襟危坐”、“不苟言笑”的意思,学习抓关键字义理解词语意思的方法。

4、朱丹为什么放弃考试,他的内心是一种怎样的情感呢?

补充材料,理解背景。

理解朱丹不愿吹奏欢乐曲目的原因,感受朱丹炽热的民族情怀和爱国热情。

指导朗读,读中体会朱丹的情感。

了解语言描写的特点,在表达内心情感上的作用。

你还能从朱丹的穿着打扮上读懂朱丹的情怀吗?

朱丹取出木笛,又放入木笛,从一取一放中,你又能体会他怎样的心情呢?

小结:语言、动作、外貌描写是小说表现人物的重要手段,反复品读这些关键语句,你就能读活人物,读懂人物。

1、引读课文,说说朱丹看到的是怎样的情景,为什么说红烛流淌着红宝石般的泪?

2、配乐范读,理解是什么让朱丹感到寒冷,又是什么让朱丹感到温暖。

3、配乐诵读,升华情感。

4、小练笔:笛声中有什么?内化情感。

朱丹被破格录取的原因是什么?大师被什么打动了?这个故事打动你的是什么?

朱丹的手中仅仅握住木笛吗?

对本文写作特点总结,对朱丹性格特点的总结。

素描入门教学设计

挂图、石膏几何体、衬布等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一、导入新课:

二、讲授新课:

1、结构素描的特点:(出示范画)结构素描,又称“形体素描”,这种素描的特点是以线条为主要表现手段,不施明暗,没有光影变化,而强调突出物象的结构特征。

2、练习结构素描的意义:结构素描要求把客观对象想象成透明体,把物体自身的前与后、外与里的结构表达出来,这实际上就是在训练我们对三维空间的想象力和把握能力,是培养学生造型能力和设计思维能力的基础。

三、石膏体结构素描作画基本步骤:(参图讲解)

1、整体观察,确定物体在画面中的适当位置。

2、定出几何形体的大的比例,画出物体的体面关系,注意形体间的比例和透视关系。

3、用虚一些的线表现出石膏体背面的透视结构线,并加强外轮廓线。

4、反复观察,调整画面。

四、学生实践,教师巡视指导

1、石膏体摆放,张挂范画。

2、作业要求:a组作业:石膏体结构写生;b组作业:临摹范画

(1)认真观察、分析石膏几何体的结构特征。

(2)透视要准确,构图要合理。

(3)能用线条表现出物体的虚实与空间关系。

3、辅导要点:

(1)引导学生深入分析石膏几何体的形体结构及大小比例。

(2)要求学生按作画步骤,用线准确构图。

(3)强调用线的虚实变化,要有空间感。

五、课堂小结

1、肯定成功的作业,指出成功的方面。

1、结构素描的特点:以线为主,不施明暗,突出结构特征

2、结构素描的意义:是培养学生造型能力和设计思维能力的基础

3、作画步骤:

(1)观察,定位;

(2)画出体面;

(3)表现透视;

(4)观察,调整

素描动画人物教学设计

艺术永远是现实的反映。我们这个时代的艺术就是我们这个时代精神观念的反映,有什么样的思想观念就会产生什么样的艺术形式。所以,观念的转变是最重要的!结合小学的特点我把本学期的素描教学定为快乐素描,力求让枯燥的教学和学生的身心成长发展相结合。

的认识不断发现不断创造的过程中形成的,可以说,是在尊重个体人的创造才使素描的多样性成为可能。素描可以有多种表现形式,素描教学的应更宽泛些,素描不仅是技巧与能力的训练,也应是思想与观念培养。

首先说是该解决认识问题,其次是表现问题。

1.培养学生独立观察思考的能力是基础教学的出发点。在素描教学中培养学生深入观察、独立思考、有自己的判断力是首位的。

2.在创作过程中加入孩子与生俱来的想象力和童趣。

3.工具材料的运用与发现,传统的素描基础教学,大多都是用铅笔和白纸作为主要的绘画材料,根据孩子的特点我让大家尝试了各种各样的绘画材料,比如炭笔,彩色铅笔,以及普通的粉笔。

4.了解与传统。对中外历史与传统的了解与掌握是素描的重要途径之一古今中外的素描大师是我们学习的,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可以看得更远。

5.针对学生个性素质的开发。每一个学生的个性是不同的,为将来的艺术实践打下宽厚坚实的基础,不是先入为主的风格样式的训练,而是在尊重每个学生的个性同时能加以的引导。

经过一年的教学,我和孩子们对素描都有了新的认识,快乐和探索成了我们的主题,我们将沿着这条轨迹继续前行。

素描动画人物教学设计

在作画前要养成观察对象的特征、酝酿自己情绪的习惯。根据对象的职业、年龄、气质、爱好等考虑该如何表现,最后欲达到怎样的效果。成竹在胸,下笔就大胆潇洒。不要仓促作画,构图时注意人物位置是否合适以及人物前方的空间要大些。虽然这是老生常谈,却是决定整幅画是否完整舒服的关键。

第二步:狠抓轮廓。

这点非常重要。万丈高楼平地起,没有坚实的墙基不堪设想。轮廓即墙基,要抓准,就要抓住头部基本形、五官位置、明暗交界线的位置、头与肩的关系。

要画准轮廓,就必须整体观察,整体比较,多运用辅助线帮助确定位置。在抓外形时要狠抓特征,要画得像。外形初见端倪,形象呼之欲出。就如公园门口的艺人用剪子剪影,轻而易举地将人物形象显现出来,尽管看不清过细的内部结构,我们照样能够认出他来。

在画准外形的基础上,五官位置也需狠下功夫。在画五官时要注意中轴线的运用,除绝对正面外,中轴线根据头的动态呈孤线,很多同学不理解这一点,画稍侧的角度,头总是转不过去,当然感觉就很差。五官位置可以根据三停五眼的基本规律,在共性中找出人与人的形象特征,画出人与人的千差万别。在打轮廓时要注意眉、眼、鼻、耳的长和宽以及厚度的位置。如果这一步画不准千万不要深入,更不能上明暗。画眉毛要注意眼窝上下凹处的骨点和通过颞骨处凸的转折所呈现的眉深眉淡。画眼则要将四个眼角处于一条平行线上,否则眼睛就有高低,感觉不舒服。画眼很重要,上眼皮和下眼睑有区别,一般上眼皮较重,原因是有厚度,且眼睫毛较深,阴影投射在眼球上,往往这里是整幅画的最深处,很有神,也易将眼球包在眼皮之中。下眼睑受光,要亮,不然就如戏妆了。嘴的刻划也关系到人的表情。首先要确定上下嘴唇的厚薄,还要注意嘴唇不能用线勾得过死,嘴的上翘下垂,非常微妙。画耳要与眼鼻嘴联系起来看,有些考生不愿多画耳朵,甚至将耳朵当作负担。要么虚不过去,影响空间,要么跳得厉害,破坏整体。

素描教学设计

素描同时是一种造型艺术,他的目的是在两维的纸面上创造三维的立体形态。造型的准确和内在结构的科学是最为重要的。

1、培养热爱素描艺术的情感。

2、了解素描基本知识。

教学重点及难点:

1、素描的基本知识。

2、研究表现手法,找出与其它绘画的区别。

电教、教具、学具准备:投影、素描例作。

1、什么是素描?

从绘画的表现形式来说,素描就是单色画。我们用毛笔、铅笔、钢笔、木炭条等工具画出来的黑白画,都可以叫素描。

2、素描训练的作用。

素描的表现力很强,常用来作为基础训练的手段。

(1)素描主要培养学画者的观察力。

素描的观察方法是全面研究对象的各种复杂关系的基础。即研究三方面关系。研究对象内部内构造与外部形体的相互关系;研究对象的整体与局部的关系;研究对象的本身与周围空间环境的关系。

(2)学会表现方法。

表现方法在给画中是一个广泛的问题。在素描中,学会怎样在观察的基础上,表现出立体感、空间感,怎样用色调来塑造大的形体。

(1)欣赏《神话传说》毕加索《白杨道》凡高。

《血衣》王式廓《妻子和我》伦勃朗。

(2)思考,小组讨论。

(3)学生阐述,研究例图的表现方法。

素描动画人物教学设计

培养学生从结构入手,有里向外观察、分析物象。形成有几何体概括物象并结合不同造型特征的对象进行深入具体的研究性的刻画与表现,重点在于观察方法的培养与引导及画面整体感的把握。

[基本要求]几何形体写生是研究绘画造型的基础。通过对几何形体的多角度写生,使学生理解几何形体的构成原理和透视变化规律,本单元从几何形体入手,逐步以玻璃器皿、金属器皿、水果、鸟禽标本、花卉植物等不同造型特征与不同质感的各类静物写生练习。由内到外,从本质入手,分析研究为主自然带出各自的表现方法,继而正确地表现几何形体的结构、体积、空间等关系。

[教学要点]。

1、明确素描的基本概念,了解素描艺术发展与演变,培养正确的审美观。

2、研究几何形体的目的和意义。

3、整体观察和多角度认识,强调透视规律,培养透明观察对象的良好习惯,(结合设计素描)以线条为主不注重光影、注重空间、透视、体积等。

[教学时数]。

几何形体写生与静物、石膏像写生72学时[教学内容]。

建立以形态入手的观察方法。

1、整体观察。

2、相互比较。

3、由表及里。

4、特征意识。

5、节律意识。

第一节石膏几何体写生。

立方体、圆球体、圆柱体、锥柱合体、圆球体、六面柱体等几何形体组合写生练习。(16课时)。

讲授要点:

1、透视。

2、线条的性能。

3、设计素描的相关内容。

作业安排:2-4张写生作业。(2张结构、透视、画面构成分析练习。一张写实素描。)。

完美教学设计素描

教材分析:

交响素描《大海》是德彪西创作的一部音乐画卷,它由三幅交响素描组成。三首素描有机地联系在一起,生动地描绘了充满阳光的海面上变化无常的景象,描绘了海的气氛和海的性格。它们既像是一部由三个乐章组成的交响曲,又好像是一首庞大的交响诗。本课欣赏的是《大海》的第二首《海浪的嬉戏》。

《海浪的嬉戏》描绘的是浪花在欢快地嬉戏。如果把德彪西的三幅素描看做一部篇幅不太大的交响曲的话,那么这第二幅便是其中的一个辉煌的谈谐曲乐章。海有万千变化,有时安静沉着,有时又令人感到困惑。而这第二幅,作者集中描绘的却是它的自我欢娱――浪的游戏。在无数轻快典雅的乐句中,在色彩斑润的和声对置下,汹涌的波涛和腾越的浪花,以及后浪推前浪的不停顿冲击,成为乐曲的中心。轻快的舞蹈性旋律与节奏及其恢谐性的笔法,构筑成这一印象主义的音乐画卷。

教学目的:

通过欣赏《大海》,使学生初步了解西方近代音乐的风格特点。

教学重点:

赏析《大海》,感受、体验其音乐风格。

领会和理解印象主义音乐的风格特点。

教具:

录音机、录像机、电视、投影仪、磁带等。

教学时数:

1课时。

一、导入新课。

(一)交流本课预习。

“关于海的文学描述。

(二)讲明本课学习内容。

1.了解印象派的音乐风格;

2.欣赏交响素描《大海》第二首《海浪的嬉戏》。

二、欣赏乐曲。

(一)展示思考题:这部作品与以往欣赏过的作品有不同吗:你能说出有哪些不同?

(二)学生初听《海浪的嬉戏》。

(三)老师引导学生回答思考题。

三、向学生展示法国绘画大师莫奈的风景画《印象:日出》。

1.学生讲述对画的理解。

2.老师讲述:

十九世纪六七十年代.在法国兴起了一个画派。他们把颜色彻底分离.用颜色的冷暖来交织画面,是一种艺术的革命。他们采取交阳光下直接作画的方法,主张捕捉自然界的瞬间印象.实际上就是冲淡理性的东西,追求瞬间的感觉。

《印象:日出》真实地描绘了法国海港城市早晨日出时的光与色给予画家的视觉印象,突破了传统画法的束缚,被称为印象主义绘画。

四、简介印象主义音乐:

(一)设疑:你了解印象主义音乐吗?

(二)学生交流和讨论。

(三)教师归纳:

印象主义音乐产生于十九世纪末,它是受象征主义文学和印象主义绘画影响而出现的音乐流派。它力求改变浪漫主义的主观情感表现,采用印象主义的创作手法,渲染神秘朦胧,若隐若现,虚无缘渺的气氛和色彩,主张捕捉自然界的瞬间印象。

五、赏析《海浪的嬉戏》片断:

(一)谱例1。

(二)展示思考题:

1.这个片断是由什么乐器演奏的?

2.这个片断描绘了大海怎样的景象?

(三)教师归纳:这首乐曲几乎都是由这样短小的动机,和不大有规律的节奏型组成的。这些旋律片断生动而迷人地表现出海浪的泡沫和水珠,以及阳光在起伏的.海面上映出的闪光。

这个片断是由长笛、单簧管及小提琴演奏的:

(四)作者简介:

德彪西是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法国杰出的作曲家、钢琴家、指挥家和音乐评论家,印象主义音乐的创始人。

他著名的作品有管弦乐《牧神的午后前奏曲。钢琴曲《月光》,以及《云》、《节日》、《大海》等作品。

罗曼?罗兰对德彪西是这样描绘的:“这是一“伟大的梦境画家。”

六、聆听《海与辛马德的船》片断(里姆斯基-科萨科夫曲)。

(一)展示思考题:

1.听后产生了怎样的联想?

2.你能哼唱主题旋律吗?能辨别音色吗?

3.里姆斯基-科萨科夫是哪一个音乐流派的代表?(民族乐派)。

谱例2。

1.学生简单讨论考题并回答。

2.教师小结。

在舍赫拉查达主题结束后,一望无际波光闪烁的大海主题出现了,接着长笛吹出了辛马的主题。它是那样地从容不迫,使人联想起辛马德的小船在平静的大海中缓缓行驶的情景。另一段主题描绘了大海的不平静,渐渐地风刮起来了,水面激荡起来了,暴风雨来临了,大海在怒吼。

七、复听《海浪的嬉戏》。

(一)思考题:

1.德彪西对海的描述与里姆斯基-科萨科夫对海的描述有什么不同?

2.展开丰富的联想和想象,记下自己瞬间的感觉。

(二)简单讨论分析作品,让学生辨别音色。

乐曲开始在引子中可以听到长笛和单簧管的对话,然后是英国管和双簧管。这时它的主旋律好像也在弦乐器的颤奏中发展着。

乐曲几乎都是由这样短小的动机和不大有规律的节奏型组成的,不太容易哼唱。

谱例4。

这一段主题稍经反复,在木管乐器上列闪烁的伴奏音型,乐曲中段的新主题便表情地奏出:

这是由长笛、双簧管、英国管和单簧管同时演奏着的一个对题,它构成一个增二度的复调,第二主题逐渐成为乐章的主体。

(三)根据讨论分析归纳:

1.旋律方面:不易歌唱,瞬息万变,轮廓朦胧模糊,但有踪迹可寻。而在其他音乐流派中,特别是民族乐派的旋律,尤其易于歌唱。

2.节奏上不强调节拍重音。在作品中,音乐小心地柔和流动地遮掩了节奏的律动,从一个小节滑向下一个小节。

3.和声方面:追求模糊的混合色彩,具有捉摸不定闪烁的图画性质。德彪西强调音程八、五度的平行进行,而这样的平行运动在古典时期是禁用的,他多用其他乐派认为不协和的和声,如二度进行及九和弦等:这样就使他的作品出现了奇妙的色彩。

4.调式方面:由于更多地运用上述手法,使得印象派的音乐既不在大调上也不在小调上,而在二者之间摇摆,在各种调的边缘徘徊,创造出难以捉摸的效果,就像是印象派绘画中朦胧的轮廓。

5.在曲式结构上:倾向于小型作品,用简单灵活的形式代替奏鸣曲式结构。

八、再听《海浪的嬉戏》:(一)要求学生边听边把自己想到的内容用文字或绘画的方式表现出来。(二)展示学生的文字描述或绘画。

九、总结(用德彪西的一段话)我非常热爱音乐。正因为我热爱音乐,我试图让它脱离使它受到抑制的贫乏的传统。音乐是热情洋溢的自由艺术,是室外的艺术,像自然那样无边无际,像风,像天空,像海洋。绝不能把音乐关在屋子里,成为学院派的艺术。

总之,印象主义的音乐就是打破传统的束缚,在艺术手法上追求更新的东西。模糊的轮廓,朦胧的色彩,不易分辨的色调变化,不连贯的短小动机的瞬息飘浮,都是印象派音乐明显的标志。它反映了时代变化的初步迹象,是现代音乐许多重要特点和精神意境的发端。

评析:

德彪西的《大海――海浪的嬉戏》是一部很难驾驭的教材。这不仅仅是因为作品的创作技法复杂、专业程度艰深,也因为我们过去对印象主义音乐了解太少、钻研不深。然而,作为近现代的一个重要音乐流派,特别是这一流派对当代音乐又有着深刻的影响,我们再不引导学生去认识了解它,将会给我们的后代留下多么巨大的遗憾?因此.即或是再难驾驭的音乐作品,我们也应当引导学生去认识、去理解。

在一般情况下,引导学生通过音乐要素、音乐表现手段去认识作品的风格特征是比较容易的。而类似《大海――海浪的嬉戏》这样的作品却困难得多了。因为它的音乐要素、音乐表现手段并不像常见的音乐作品那样容易把握。但是,任何事物总是在辩证地存在与发展着的。具体到这部作品上,直接感受、体验音乐的风格,而后再透过客观存在们的风格去认识、理解其音乐要素及音乐表现手段。这几乎反而更容易些。张亚红老师设计的这份教案正是从这里切入进去的。

在教学方法上,张亚红老师突出的使用了比较的方法以加深学生的认识与理解。其中,有两项比较是很得法的:其一,用德彪西的音乐《海浪花嬉戏》与莫奈的画《印象?日出》做比较。尽管这二者分属于不同门类的艺术,但在艺术思想、创作手法上都有共通之处。从他们的作吕中能够找出共同的特征。这就为学生认识、了解印象主义音乐的渊源及其基本特征提供了条件。

其二,用印象主义音乐与民族乐派音乐做比较。这样做,非常具体地从节奏、旋律、和声、音色、调式、调性、曲式结构、音乐内容等方面看到它们的不同。这同样为学生认识、了解印象主义的风格特征提供了条件。

在教学方法上。张亚红老师很注重聆听。仅《海浪的嬉戏》这段音乐就在一节课中聆听了三次。初听时,学生对作品得到一个粗浅的、不完整的印象;复听时,学生对乐曲的某些片断做了深入的分析,并且对各音乐表现手段在整体欣赏的基础上要求学生抓住瞬间感受;再次复听时,要求学生较为精细地、全面地感知、体验《海浪的嬉戏》,进而对印象主义音乐有一个初步的理性认识。

总之,这样设计本课的教案是比较实际,也比较容易收到实效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