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读后感>最新大地读后感(通用8篇)

最新大地读后感(通用8篇)

作者:紫衣梦 最新大地读后感(通用8篇)

读后感,就是看了一部影片,连续剧或参观展览等后,把具体感受和得到的启示写成的文章。可是读后感怎么写才合适呢?下面我给大家整理了一些优秀的读后感范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大地读后感篇一

当我看到龙凤胎姐弟因为被在同一废墟下,抢救一个,就要失去另一个,他们的母亲面临生死选择,救儿子还是救女儿?经过痛苦的选择,母亲选择了救弟弟,可是在女儿的心里留下了深深的伤痛,幸运的是姐姐也得救了,被一对解放军夫妻收养了。弟弟虽然在地震中失去一条胳膊,但是靠着自强不息、乐观的精神和坚忍不拔的意志,最终成为一名事业有成人,买了房子,买了汽车,结了婚,过上了幸福的生活。没有人觉得他是一个残疾人,与正常人有什么不同。姐姐也找到了自己的幸福,也许是命运的安排,失散了三十二年姐弟两个终于在汶川地震救援中重逢了。

三十二的时间,也是这位母亲思念亲人的三十二年,当一家重逢时,我悄悄的流下了眼泪。一家的重新相聚,让我懂得了母亲有多爱自己的孩子,虽然有不得已的时候,可是我想这位妈妈心里一定很痛苦,手心手背都是自己的肉,失去哪一个都是心痛,时间隔不断亲人的爱,通过地震中的所见所闻,姐姐理解了妈妈,化解了对母亲的误解。同时我也明白只有自强不息、奋力拼搏才能得到人们的尊敬。电影看完了,我的心情很沉重,如果人们能准确地预测自然灾害,人们的生命和财产就有了保障,现有我们只有好好学习,掌握更多的科学知识,更好地为人类服务。

灾难无情人有情,亲情、友情、关爱无处不在。

大地读后感篇二

《唐山大地震》这本书主要讲述了一场发生在1976年的大地震。唐山大地震是迄今为止四百多年地震史上最悲惨的一页。作者以十年的时间不懈地访谈。经过整理和分析,用真挚的感情和洗练的笔法,记录了当时人类面对自然灾害时的表现。

作者用最真实不夸张的手法为我们展现了唐山大地震,以灾难为中心,记述了大量确凿的事实:地震前的自然现象,地震时的状况,地震后的景象,以及幸存者的自述,救助者的亲历等等。

《唐山大地震》的第五章:非常的八月:外国人得知中国有一场大地震后,就纷纷想援助中国,中国却没有回应,然而,这正是表现了中国唐山人的坚强,中国人的坚强!虽说在这场浩劫中,唐山受到了很大的损失,有许多人死亡于这片大地,但是,中国人却对外强调自力更生。

书中也写了人性的丑。人们在灾后,不顾救人,只顾在废墟中找值钱的东西,一些人甚至在死人身上抢夺东西。例如,书中所写一个老妇人在一具男尸前哭着:“我的儿啊!我的儿啊!”一哭完,就摘下男尸手上的手表走了。一会儿,她又出现在另一具男尸前,又摘手表,直到被人扭住。这正是体现了人类的低劣。在青年宫废墟上,还写着标语:严禁取砖!可见,砖瓦也成为了人们抢劫的目标。还有五室婶一大家子,原本过得好好的,后来,因为生活稳定了,而因各种矛盾分裂。

当然,书中也有记叙人性的善良。一位小伙子在唐山市文化路路口的尸体集中点附近抬尸,尸体用旧棉被包着,两端用电线扎着,吊在一根钢筋上,钢筋勒进了小伙子的肩膀,尸体流出的水淌在衣裤上。与那些不愿救人的人形成对比。

这本书追溯了地震前后扑朔迷离的事实与现象,反思了人类在现代化过程中究竟该如何与自然相处的终极问题。

大地读后感篇三

获知攻读中国语文及文化艺术科,院校特定需看几本,之中包含《唐山大地震》时,第一个闪进脑海中的想法是:天呀!不是开玩笑吧,那样一本书,甚麽中篇小说,单听姓名和体载已给人闷出鸟来的觉得,怎样看啊!於是,自购书至今,我一眼也没看了它,让它清静的躺在书橱中。直到最近几天,老师说要写阅读报告啦,.我抱?一无数个不愿意的情绪,把它打开,心里只为随便看便算了吧。但一看之下,惊醒它并并不是我所想象那麽糟。那一场产生在很多年前的大劫难,从蕴酿、产生、完毕、到复建,一切均像在钱钢老先生的作品复生了一般,一桩桩感人小故事,一个个亲身经历磨难身心的洗礼的角色,一下子全闪过於眼下,我如同参加在其中,印证?那人类迄今为止,一场最激烈的大自然灾害。

这的确是一场浩劫。作者并没再加一丁点儿的浮夸、一丁点儿的变大,仅用了最写实性的方式,将几个真实经历地震灾害人员的体会记录下来,将地震灾害的致死人数、危害范畴等材料摘抄出来,已教人觉得到那就是一件多麽凄惨的事。只愿这一切都是假的。

书里纪录了许多遭灾者的小故事,几个令我印像极其刻骨铭心。在第二章,作者的访谈手记纪录了这一件事:一个孩子在地震灾害时遭碰伤,头发被扯开一大块,里边满是碎石子,抗灾工作人员自来水去为他清洗,每洗一下,那小孩便抽动一下。读完这一段,我基本上掉下泪水,那仅仅一个小孩罢了,一个本应天真无邪的小孩子,却要承担?成年人也难於承受的剧烈疼痛,它是多麽的让人辛酸啊!此外也有2个小故事令我潸然泪下:分别是这位被混凝土楼板压着下半身,没法逃走的护理人员,及明知道患者救不活,但仍要竭尽全力去救护的仁医。三件事都叫人觉得那麽痛惜,无可奈何。

但该书的较大使用价值却没有这种感人小故事,只是那一个个小故事身后带来大家的刻骨铭心感受,那一堆堆统计数据向人类传出的严格警示。书的第一章就已给了大家一个信息内容:人类是多麽的愚昧发麻。一开始,作者叙述了很多地震灾害前的异象,一大群耗子迁居,一大群虫类远飞,?、狗等都出f不寻常的行为,是不是在表明人类连小动物都比不上呢?小动物也可以感受到地震灾害的到来,但一直自封为万物之灵的人类,却连一丁点觉得都没有,是甚麽件事情?是百万年的演变,令大家失去最基础预料灾难的动物本能吗?但这仍算不上是最令人类自叹不如的地区,最让人觉得羞耻感的是大家一直引以为豪的高新科技全能观念。人类便是太过仰仗它,本来看到一大堆不寻常的事已经产生,但一点也不担忧,由于大家信赖的这些仪器设备并]有声响,因此不容易急事产生。y果一直被人类奉为至宝的仪器设备出售了人。大家应当思考一下,日趋比较发达的高新科技,是不是便是加快大家亡国的慢性毒药呢?更何况,这些说白了的新型产品、智能化工程建筑,能抵御大超自然力量吗?千多年积累而成的科技知识所造出的工程建筑,自然界仅用了短短十多分钟已经将其彻底催毁。人是不是要醒觉,不可再彻底仰仗这种不靠谱的物品呢!

也有一样更让人悲痛的是我们中国人那极幼稚可笑的要面子性情。在第五章「政冶的一九七六」一节那样记述:地震后,世界各地都表明要向受灾地区伸出援手,但大家这些杰出的要面子观念,将这类好心拒绝了。认为它是自己的事,不用别人支援。它是多麽的愚昧无知啊!抗灾压根是全人类的事!y果,五千多年历史时间留存下来的杰出的要面子文化艺术,使成千上万条原本能救的性命,埋进黄土高坡了。

除开愚昧外,书里亦揭秘了人性丑陋的一面。像描绘大家在灾后重建大打劫的那一段:一些人到废区中找有价值的物品,一些人乃至在死尸的身上争夺,这彻底显示信息了人类拙劣的天性。也有写五室婶的那一段,原本灾后重建大伙儿是互相照顾的,过?患难与共的日常生活,但没多久以后,日常生活比较平稳,社会发展稍稍回应一切正常后,我们中国人那以自我为中心的天性马上呈现。一个原本密切联系的小社团活动,便那样分裂了。又在第四章中,精神病患者和视障在灾后重建都被冷淡,她们的残废、缺点,使到她们原本需有的工资待遇,都因岐视而丧失。乃至连原来的物品也被别人夺走。

幸亏,书中也有记叙人性辉煌的一面。像在同一章中,一位小伙儿闻悉视障、精神病患者被分派较少的食材时,马上将那不合理的饭卡撕坏,将好的饭食都拿出来给病患服用。这恰好和这些岐视患者的行政部门高层住宅产生明显的比照,而那俩位一直照顾患者的医师,是让人钦佩的。三个人在书里全是平凡人,但相比这些说白了优点、科长等大佬有人性得多,难道说确实如俗语所云:「仗义每多屠狗辈」?又在第二章中,那几个拚?被冲洗去,冒?生命风险必须拉起门闸排水渠的nba勇士,和第三章中提及的那一对年轻夫妻、哪个年青小姑娘、哪个大妈和哪个男挖矿,她们坚持不懈活到最后一刻的精神实质,都好看地展现了人性中英勇,无私奉献和不屈不挠的一面,是大家应当学习培训的。又在第二章曾谈及有老外不幸遇难,我们中国人并无因中华民族的偏见而未予援救,主要表现了人类互帮互助互敬的精神实质。让人感觉将会确实有一天,人类能去除中华民族界线,融为一体。

大地读后感篇四

1973年聂鲁达去世时,人们在街上唱起国际歌,高喊“巴勃罗·聂鲁达同志,现在活着,永远活着”。这位诺贝尔文学奖得主,既是诗人,又是革命家、外交家,曾被提名为智利总统,曾用诗歌“复苏了一个大陆的命运与梦想”。

他始终为众人而歌,“诗歌的最高追求是被许多声音诵读”,他希望自己写诗就像为人们供应一种美好的商品。

这样的理想看起来十分古典,也令他本人宏伟而遥远。但在这灿烂人生背后,还有鲜为人知的另一面:从青年到中年的整整十年间,他曾在诗作中展露过最敏感的自己——晦暗的审视,极致的感情。十年,留下了一本最特别的诗集:《大地上的居所》。

后来,哪怕在最荣耀的日子里,他也会想起这本对他来说最特别的诗集。正是这些诗,陪他走过那既觉醒又落寞的十年。

在这本诗集里,聂鲁达仿佛从光耀的太阳里走下来,走进清冷的月色中,孤单而素履地站在我们面前。在这些美丽的诗中,他暂时放下对整个世间厚重又磅礴的爱——只有他活生生的自我,平凡如你我每一个人。

大地读后感篇五

今天,妈妈带我看了一部灾难片--《唐山大地震》

当灾难降临时,人类是那么的无助,但人们报成团时,其力量是宏伟的。

当电影《唐山大地震》中,地震中被压在同一块石板下的姐弟俩,母亲面对两个孩子只能救一个的情况下,无奈地选择了牺牲姐姐救弟弟。当时,我也觉得很气愤,如果我是姐姐的话,我也很为此恨母亲,为什么不救我,而救弟弟?为此,劫后余生的姐姐对母亲,心存误解和恨意,而母亲却对“死去”的姐姐一直充满了愧疚,直到32年后的一天,母女认知后,说有的误会才终于消除,母女冰释前嫌重归于好。。。。。。

我感动!被片中母亲的举动所感动,这位母亲就因为当时没能救女儿而惭愧,而伤心,而自责,这种情感竟持续了32年,32年呀!这是多么大的母爱啊!

我感动!被片中女儿所感动,她怨恨母亲放弃了她,但在汶川地震时,她被一位为救女儿生命,而选择切断女儿双腿的母亲所感动,面对苍老憔悴的母亲她选择了原谅。这是多么感人的亲情,她能明哲天底间没有哪一位母亲不爱自己的孩子。

选择谁并不意味更爱谁,同样,放弃并不代表不爱,因为爱,母亲愧疚了32年;因为爱,女儿原谅了母亲;因为爱,灾区人民才能重建家园;因为爱,世界才会如此美好!《唐山大地震》虽然是灾难片,可我觉得它更是励志片,他告诉我们灾难并不可怕,亲情最可贵。

唐山大地震观后感200字2

唐山大地震讲述的是在卡车司机方大强和妻子李元妮,与他们的一对龙凤胎儿女方登、方达挤在狭小的房子里,一家人温馨和睦。她不会想到,几个小时以后,一家人的幸福会以怎样惨烈的方式被撕碎。

晚上,人们都已入睡,3时42分54秒,地动山摇,7。8级的地震打破了夜晚的宁静。为救孩子,方大强死了。方登方达被压在同一块水泥板下,从哪边开启,都意味着另外一个凶多吉少。李元妮依稀听见方达微弱的喊声,四周余震不断,若不决定可能带来更大伤害。

“救弟弟吧……”两个神志清醒的孩子清晰地听到母亲的决定,方登默默滴留下了眼泪。震后,李元妮独自抚养着儿子坚强生活。而劫后余生的方登被军人王德清夫妇领养,进入一个全新世界。32年后的汶川大地震,让母子三人重逢了。

要珍惜此刻所拥有的,就像元妮说的一样,没了,才明白什么是没了。

唐山大地震观后感200字3

对于唐山大地震观后感能够说看让让整个人的身心都受到深深的震撼当中,在心里久久的回荡摸之不去,对于一部电影能做到这样,能够说已经到了化境了,整个故事围绕的是一个人类历史上可怕的一次灾难性自然灾害,一个母亲在带着自我的孩子如何经历这次灾难,如何在最困难最无奈的时候面临着人生最痛苦的抉择,在只能选取放下一个自我的骨肉的时候那种无奈,那种杯具,太让人感动了,有时候想一想,人类的确是很渺小的,对于灾难我们只能选取理解,只能忍受,只能看着自我的亲人离去而什么都做不了,在灾难面前我们只能选取我们能做到得的,只能把灾难减少到最小,只能含泪的抉择,很无奈。

唐山大地震观后感觉最成功的主题思想就是告诉我们人生的真正好处是什么,人活着就应如何抉择,在遇到无法改变我们的困难的时候,我们就应选取有信心的战胜这种困难,只有自我有信心了困难才能向我们低头,只有自我伟大了,困难才会渺小,不要放下任何一次期望,哪怕在世界最大的灾难来领的时候我们依然是有期望的,只有有一丝阳光,明天的种子就会发芽,世界就会更完美。

唐山大地震观后感200字4

在1976年间,刚刚结束,全国还被笼罩在十年浩劫的阴影中,各族人民饱受痛苦。人们正准备开始新的生活,然而突如其来的一场灾难,使大家盼望已久的美好生活再次破灭!

现今,唐山大地震已经被拍成了电影,我去看了首映。它是一个催泪弹从一开始便来的就是那么强烈,那么震动人心,生与死的抉择犹如冰冷的匕首直入人心。岂能一个痛字了得,整个地震的描述,缩小到了一个家庭。这样更能让观众体会到其中的滋味。一个看似渺小的家庭,却演绎着人生情感的百态。丈夫在危急关头的冒死,母亲对骨肉的割舍、对丈夫的感恩以及女儿对母亲的不理解与怨恨,还有解放军的博爱无私,这种.种惟妙惟肖的动人心弦的描述,给现在疲于生活的都市人的情感提供了一个休憩的港口。

影片中,最精彩和最催人泪下的场景,无非是故事主人公在面临两个孩子只能救一个的生死抉择。这时,我的心也似乎跟着碎了,一个母亲怎能丢下自己的亲骨肉哇!

当心灵开始刺痛的时候才明白,原来整天围着我们身边的已经平淡无奇的感情是那么弥足珍贵!正如那句台词所说:“没了,才知道什么叫没了!”这句让主人公愧疚了一辈子的话,似乎在告诉我们他真正的含义。

逝者已矣!我们不能改变过去,也不可预知未来,唯有好好珍惜现在,恐怕这也是此影片真实意义所在。人活着应该如何抉择,在遇到无法改变我们的困难的时候,我们应选择有信心战胜困难,只有自己有了信心,困难才能向我们低头。不要放弃任何一丝希望,世界才会更美好!

其实,《唐山大地震》影片那么受欢迎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在拍摄地震发生时,房屋倒塌,人群混乱,采用了电脑特技。与演员动作相结合,看起来惟妙惟肖。这可与大型科幻电影《__》的制作效果相同。在其中,能让观众身临其境,更深一层体会了大自然无穷的力量和生命的珍贵。可看出,这部影片的主创工作人员一定花费了不少心血,我十分欣赏这部大片!

《唐山大地震》看的是一部影片,可是思考的是一个人生。正如海报上写的一样“23秒,32年”,是啊,仅仅因为那23秒产生的巨变,却需要用32年的时间来抚平人心理的创伤!

最后,让我们珍爱生命,接纳亲情,为了亲人好好的活着。珍惜生命的每一天,因为,活着真好!

唐山大地震观后感200字5

,唐山市政府为在地震中遇难的24万同胞修建了罹念墙,墙上刻着他们的名字,籍以缅怀遇难同胞。

,唐山大地震罹念墙前。一位华发老者对着罹念墙上儿子的名字喃喃自语:“过两天我再来看你。”之后骑上自行车,慢慢淡出人们的视线。宋守述,65岁,冶金矿山机械厂退休工人,地震中失去了父亲、妹妹和儿子,儿子宋永杰年仅5岁。

《唐山大地震》这部影片,可以使每一位观看它的的观众为之动容。地震时惊险的场景,地震后失去亲人的人们悲痛的神态,离别数十年后再次重逢的场面,都无不触动着人们的心弦。同时,它又揭示了这样一条哲理:世间最珍贵的不是“得不到”和“已失去”,而是最有意义的现在。

此外,作为一个唐山人,这部电影也让我感觉十分亲切......陡电厂的烟囱,南湖公园,唐山百货大楼,新华电影院,《读者文摘》......以及那纯正的唐山方言,都让我产生很浓烈的亲切感。

今天,我和妈妈去新华电影院看了一场很有意义的电影——《唐山大地震》。《唐山大地震》由冯小刚导演,改编自小说《余震》,讲述了唐山大地震后一个一家四口生离死别的故事。

这篇文章来源初中作文,我也要发表作文

唐山大地震个人感悟

大地读后感篇六

今天,我去电影院观看了一部非常感人的电影《唐山大地震》,

我早就听人说过这场电影,可我一直没有

这部电影的主要内容是:有一个母亲,她有两个孩子,一个女儿,一个儿子,她们一家过着

四年级关于老师的作文:我的老师

四年级关于宽容的作文:宽容与理解

大地读后感篇七

趁娃睡觉的空档(感谢娃每晚八点左右睡觉)看完了黄灯博士的《大地上的亲人》感触颇多,不吐不快。

我不知道该怎么给此书分类,它不是文学,也不是很严肃的社会学田野调查,但书中的内容是真实的生活,归为非虚构类写作吧,又不像我之前看过的国外非虚构类写作书籍,有很强的张力。但就是这样一本“四不像”的作品承载了非常厚重的三农主题。作者从个人经验出发记录三个村庄的亲人在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命运起伏,虽然带有主观色彩,记录也略显琐碎,但呈现出来的面貌可以说具有一定的中国农村整体特征。不敢说我对农村、农民、农民工有多了解,但也见识过进城务工农民工的辛劳、卑微和挣扎(上大学时,学校正在建的教学楼工程因为没有给农民工发工资,年轻的农民工爬上十几层的高楼欲跳楼的景象仍然令人难以忘记,本书中也有相同的记录)。

第一代农民工老去,青春在建设城市的劳累中耗尽,而城市并没有给他们留有安身之地,老去的农民工只好回归故土,而故土已不是早年的模样。第一代农民工的子女也作为第一代留守儿童,儿时缺乏父母的陪伴和管教,上升空间几乎被堵住,成人后只好作为第二代农民工进城市里的工厂贱卖劳力,在经济形势时好时坏的大环境中沉浮,不敢去想未来。他们一旦失去城里的工作,回归故土的处境还不如父辈,因为从小没有从事过农业劳动,不但面对无田可种的处境更要面临有田也不会种的艰难境地,而他们的孩子又成为新的留守儿童,命运似宿命般轮回。

相比费孝通先生著《乡土中国》时期,中国的乡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物质层面虽然已实现了温饱,但精神层面的贫瘠,抽空了乡土的精神内核,熟人社会的制约不再牢固,松动的乡土社会受到消费主义思想冲击,一夜暴富等不切实际的幻想似病毒般蔓延,从而引发的赌博:吸毒等不良风气正在摧毁本就不牢固的文化根基。

如果说个体的命运可归结为个体的受教育程度等原因导致,那么这些个体呈现出来的普遍性具备的整体性,值得我们反思:讨论、思考中国大地上广大农民群体的生存景象。

广大农民的出路,农村的发展都是关系我国根基的重要问题,无论怎样渲染时代发展带来的繁华,也不能抹去这繁华的底色,这底色由沉寂的,卑微的广大农民群众的生活状态决定,是暗淡的,不可忽视的色调。

大地读后感篇八

在这个暑假,老师也毫不例外的给我们布置了读书的观看任务,当我看到还要看《唐山大地震》的时候,我一下子就不情愿起来,因为他它的名字虽然与一部生动可凄电影一样,但是我却知道这本书完完全全是通过大串的事实以及列数字和举例子的方法来阐述作者钱刚的在参与救灾中的所见所闻,根本是要多无聊有多无聊。

抱着一万个不愿意,我依然翻开了这本书。细细一看,发现这本书也不是想象中的那么无聊。地震救灾的过程被作者描绘的是那么的真切,一桩桩感人的故事,一个个经历劫难洗礼的人物,都将这本书的“魂”一次又一次的升华,让唐山大地震惨烈的情境仿佛就在身边一般。

还有一件非常令人心痛的`是我们中国人民的爱面子与好强,不愿接受外国友人的帮助,这个传承了五千年的爱面子心理与好强,在震后随着千万人民的性命一起被埋进了土里。

在文中也讲述了人类的贪婪与邪恶,在震后资金紧张的时候人们为了一小笔钱大大动手,甚至抛下尊严去抢死人的钱。且在第四章中,精神病人和盲人在灾后都被冷落,他们的残疾、缺陷,使到他们本来应有的待遇都因歧视而失去。只有一位小伙撕掉了不公平的饭票,把好吃的送给了病人,与政府人员形成了鲜明对比。

最后,我只想感叹我们中华人民还有许多地方需要改正,希望以后的日子中不会发生这样的事。

绝地反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