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演讲稿>最新试讲的教案语文 语文试讲望岳教案(优质5篇)

最新试讲的教案语文 语文试讲望岳教案(优质5篇)

作者:ZS文王 最新试讲的教案语文 语文试讲望岳教案(优质5篇)

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职工,总归要编写教案,教案是教学活动的总的组织纲领和行动方案。既然教案这么重要,那到底该怎么写一篇优质的教案呢?那么下面我就给大家讲一讲教案怎么写才比较好,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试讲的教案语文篇一

杜甫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教学目标】

1、了解有关作者杜甫的文学常识,正确朗读全诗,理解诗句的含义。

2、朗读、背诵全诗,学习使人积极向上的精神。

3、在理解字面意思的基础上,结合历史背景揣摩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目标1 【教学难点】目标2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2、介绍泰山:

泰山,有“天下第一山”之美誉,它位于山东省中部,从东平湖东岸一直延伸到淄博市南,长约200公里。

二、朗读课文、初次品味诗歌

1、作者简介: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称少陵野老,唐代最伟大的诗人之一,祖籍湖北襄阳。杜诗现从1400多首,其诗歌主题多以反映唐王朝由盛转衰这一转折过程的种种社会现象,展现出广阔的生活画面,被称为“诗史”。他的诗思想性、艺术性有很高的成就,被尊为“诗圣”。作品有《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春望》《闻官军收河南河北》以及“三吏”“三别”等。

2、写作背景:

杜甫的《望岳》诗共三首,分东岳泰山、南岳衡山、西岳华山。这一首是望东岳泰山。唐玄宗开元二十四年,年轻的诗人离开长安(736)到兖州(今山东)去省亲,当时父杜闲任兖州司马。此后大约三四年内,他一直在山东、河北一带漫游,结交了不少朋友,这首是就是在这期间写的。是现存杜诗中最早的一首,字里行间洋溢着青年杜甫那种蓬蓬勃勃的朝气。

三、课文讲解

(一)、题解:

这是杜甫早期的作品,诗歌以“望”字统摄全诗,结构严谨,情景交融,虚实相生。热情的赞美了泰山雄伟的气势和神奇秀丽的景色,也透露了诗人早年的远大抱负,历来被誉为歌咏泰山的名篇。“望”:是远远地看,“岳”:指高大的山,本文指泰山。

(二)、范读诗句,强调拼音、字词:

岱()了()曾()眦()

(三)、逐句诠释:

1、岱宗夫如何?(岱宗:对泰山的尊称。夫:发语词,无实在意义,强调疑问语。泰山到底怎样呢?本句以设问起句,写了望见泰山时的那种惊叹仰慕之情,非常传神。)齐鲁青未了。(齐,指泰山以北地区,鲁:指泰山以南地区。青:指山色。末了:不尽。苍翠的山峦在齐鲁大地连绵不断望不到尽头。这句以距离远来烘托泰山之高。)——这两句写远望中所见泰山的高大形象。

2、造化钟神秀,(造化指天地、大自然。钟:聚集。意思是大自然聚集成神奇秀丽的景色。)阴阳割昏晓。(阴,山的北面。阳,山的南面。意思是山南山北晚上早晨不同。)——这两句写近望中所见泰山的神奇秀丽和巍峨高大形象。

3、荡胸生层云,(当胸:心胸摇荡。曾:通“层”。意思是望着层云叠起,不禁心胸激荡。)决眦入归鸟。(决眦:眼角要裂开。这是由于极力张大眼睛远望归鸟入山所致。眦,眼角。意思是目送归鸟入巢,眼眶几乎睁裂。)——这两句通过虚实结合写了细望之景,蕴含了诗人对祖国河山的热爱之情。

4、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会当:终当,终要。凌:登。览:俯视的。意思是定要登上泰山的顶峰,那是四周的山峦看起来都会显得矮小。)——这两句用俯视描写由望岳而产生登岳的意愿。

四、结合整首诗,进一步感悟诗人的情感:

1、这首诗可以分为几层,主要写了什么?

(两层:前两联为第一层,着力写泰山的整体形象。后两联为第二层,着力表现的是诗人的感受。)

2、这首诗描写了泰山怎样的特点,从哪些诗句中可以看出来?

(齐鲁青未了——泰山地域广阔

造化钟神秀——泰山景色秀美

阴阳割昏晓——泰山山势之高。)

3、这首诗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诗人热情赞美了泰山的神奇秀丽,流露出了对祖国河山的而爱之情。尤其是最后两句,直抒胸臆,表现了诗人不怕困难,敢于攀登顶峰,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魄,以及卓然不独立、兼济天下的豪情壮志。

五、主题思想:

《望岳》从不同角度描绘了泰山的崇高雄奇,以泰山和诗人的思想做对比。以山之雄伟反衬诗人之志远大,表达了一种高瞻远瞩的气魄,体现了诗人青年时代积极向上的进取精神。

六、写作特色:

这是一首五言古体诗。一二句作者自问自答,从远望角度描绘了初见泰山时的惊异情状;三至六句,从不同角度反复描绘仰望泰山所见的雄伟,壮美和磅礴的气象,侧面烘托其高达和生意盎然的特点;最后将群山与泰山对照,进一步刻画出它的高大雄伟,并抒发自己登临绝顶的决心和壮志,表现出一种高瞻远瞩的气魄。

七、作业:

背诵全诗,并搜集一些有关描写泰山的诗句

试讲的教案语文篇二

白马小学 三年级一班

教学目的:介绍语文知识上一些比较有趣的知识,以此来激发学生学习探索的热情。让他们领悟我们的生活处处存在着关于语文的相关内容,从而对语文产生浓厚的兴趣,从而更好的学习语文,培养独特的情操。

教学难点:让学生准确理解语文的意义,在生活中发现趣味语文。在课堂上配合老师,跟上老师的节奏。

教学注意点:

1,注意学生的接受能力,尽量把课文解释得浅显易懂。2,注意课堂气氛的活跃,使课堂生动有趣,加强与学生的互动。教学过程:

1,自我介绍:同学们,大家好,我们是来自xx学院的哥哥姐姐,(四个人

特色的介绍自己)今天呢和你一起上这节课。同学们欢不欢迎呢? 学生:欢迎!2,导入:

老师:同学们今天好乖哦,老师讲一个故事送给你们。好不好啊? 学生:好!

老师:你们知不知道年的来历啊??年,就是我们过年的年。

出示故事:

过年的来历

相传:中国古时侯有一种叫“年”的怪兽,头长尖角,凶猛异常。

“年”兽长年深居海底,每到除夕,爬上岸来吞食牲畜伤害人命,因此每到除夕,村村寨寨的人们扶老携幼,逃往深山,以躲避“年”的伤害。

今年的除夕,乡亲们都忙着收拾东西逃往深山。

这时候村东头来了一个白发老人对一户老婆婆说只要让他在她家住一晚,他定能将“年”兽驱走。

众人不信,老婆婆劝其还是上山躲避的好,老人坚持留下,众人见劝他不住,便纷纷上山躲避去了。

当“年”兽象往年一样准备闯进村肆虐的时候,突然传来白发老人然响的爆竹声,“年”兽混身颤栗,再也不敢向前凑了。

原来“年”兽最怕红色,火光和炸响。

这时大门大开,只见院内一位身披红袍的老人哈哈大笑,“年”兽大惊失色,仓惶而逃。

第二天,当人们从深山会到村里时,发现村里安然无恙。

这才恍然大悟,原来白发老人是帮助大家驱逐“年”兽的神仙。

人们同时还发现了白发老人驱逐"年"兽的三件法宝。

从此,每年的除夕,家家都贴红对联,燃放爆竹,户户灯火通明,守更待岁。

这风俗越传越广,成了中国民间最隆重的传统节日“过年”。

(在这个故事中,我们会尽量用最通俗易懂的语言来讲,可以适时加一些表情和动作,以便同学们能理解)

3,抢答:以此来调动学生学习兴趣。可将全班分组抢答,哪个组织回答最积极,最多,最活跃,就加以加分,哪个组分数最多奖励学习用品。(用时:10分钟)老师:小朋友,你们喜不喜欢猜谜语啊? 学生:喜欢。

老师:那好,那现在呢,我们出几个谜语给你们猜好不好啊?你们呢,要分组回答,哪个组最积极就可以得到我们的奖品。

1)出示谜语:

a.上边毛,下边毛,中间一个黑葡萄。【谜底】:眼睛 b.像糖不是糖,不能用口尝,帮你改错字,纸上来回忙【谜底】:橡皮 c.五个兄弟,住在一起,名字不同,高矮不其。【谜底】:手指 d.什么东西只能加,不能减。【谜底】:年龄 e.什么东西经常会来,但却从没真正来过? 【谜底】:明天 f.有一匹马,它向南走5步,向北走3步,又向西跑了10步,请问最后它的尾巴朝什么地方 【谜底】:朝地 g)有时候,圆又圆,有时候,弯又弯,有时晚上出来了,有时晚上看不见。(打一自然现象)【谜底】月亮 老师:好,同学们都回答得不错哦,没有回答的同学别灰心,下面还有几道题目呢,看看你们谁积极啊,积极就有分加哦。

2)根据下列题意,选填词语。

苦哭 暗笑 假笑 哈哈大笑 捧腹大笑(只能用一次)a、开怀纵情的笑()b、藏在心里不公开笑()c、捂住肚子开心地笑()d、不愉快而勉强的笑()e、故意做出的,不真实的笑()

4、出示趣味故事——十二生肖(用时:10分钟)老师:同学们,想不想听故事啊? 学生:想。

老师:那你们在听的过程中要留意故事究竟说了什么哦。学生:好。

你知道自己属什么吗?

有属小白兔的,有属大老虎的„„„有属猫的吗?没有,怎么有属老鼠的,没有属猫的呢?这里有个故事。

很久很久以前,有一天,人们说:“我们要选十二种动物作为人的生肖,一年一种动物。”天下的动物有多少呀?怎么个选法呢?这样吧,定好一个日子,这一天,动物们来报名,就选先到的十二种动物为十二生肖。

猫和老鼠是邻居,又是好朋友,它们都想去报名。猫说:“咱们得一早起来去报名,可是我爱睡懒觉,怎么办呢?”老鼠说:“别着急,别着急,你尽管睡你的大觉,我一醒来,就去叫你,咱们一块儿去。”猫听了很高兴,说:“你真是我的好朋友,谢谢你了。”

到了报名那天早晨,老鼠早就醒来了,可是它光想到自己的事,把好朋友猫的事给忘了。就自己去报名了。

结果,老鼠被选上了。猫呢?猫因为睡懒觉,起床太迟了,等它赶到时,十二种动物已被选定了。

猫没有被选上,就生老鼠的气,怪老鼠没有叫它,从这以后,猫见了老鼠就要吃它,老鼠就只好拼命地逃。现在还是这样。

你知道哪十二生肖吗?

(让同学们举手回答,能答一个是一个,我们会尽量鼓励同学们回答,如果碰上有些比较偏的生肖,我们就可以适宜做一些动作来让同学们猜,)

它们是:老鼠、牛、老虎、兔子、龙、蛇、马、羊、猴、鸡、狗、猪。

怎么让小小的老鼠排在第一名呢?这里也有个故事。

报名那天,老鼠起得很早,牛也起得很早。它们在路上碰到了。牛个头大,迈的步子也大,老鼠个头小,迈得步子也小,老鼠跑得上气不接下气,才刚刚跟上牛。老鼠心里想:路还远着呢,我快跑不动了,这可怎么办?它脑子一动,想出个主意来,就对牛说:“牛哥哥,牛哥哥,我来给你唱个歌。”牛说:“好啊,你唱吧---咦,你怎么不唱呀?”老鼠说:“我在唱哩,你怎么没听见?哦,我的嗓们太细了,你没听见。这样吧,让我骑在你的脖子上,唱起歌来,你就听见了。”牛说:“行罗,行罗!”老鼠就沿着牛腿子一直爬上了牛脖子,让牛驮着它走,可舒服了。它摇头晃脑的,真的唱起歌来:

牛哥哥,牛哥哥,过小河,爬山坡,驾,驾,快点儿罗!

牛一听,乐了,撒开四条腿使劲跑,跑到报名的地方一看,谁也没来,高兴得昂昂地叫起来:“我是第一名,我是第一名!”牛还没吧话说完,老鼠从牛脖子上一蹦,蹦到地上,吱溜一蹿,蹿到牛前面去了。结果是老鼠得了第一名,牛得了第二名,所以,在十二生肖里,小小的老鼠给排在最前面了。

好了,同学们,你们都知道十二生肖的来历了吗?都知道十二生肖为什么是老鼠第一了吗?

提问:十二生肖有哪些呢?(巩固知识)

(让同学们举手回答,能答一个是一个,我们会尽量鼓励同学们回答,如果碰上有些比较偏的生肖,我们就可以适宜做一些动作来让同学们猜,)

5、联系学生的实际(用时:10分钟)老师:同学们,听完了老师的故事。你们想不想说一下你们对语文的看法啊?语文也可以很趣味的啊。

学生说出自己对趣味语文的看法及感受。我们在听的过程中要尽量看着学生,给他鼓励。

备注:如果时间多出,就讲小故事三则并与同学们交流。

「你怎么知道?」

「她没有骂人。」

(注:我们习惯以不同的标准来看人看己,以致往往是责人以严,待己以宽。)

(注:有人只知道在人生的道路上狂奔,结果失去了观看两旁美丽花朵的机会。)

(注:学会体谅他人并不困难,只要你愿意认真地站在对方的角度和立场看问题。)

备注:我们会根据年级的高低来适当讲学,年级低的学生我们会注意表达,益智小故事也会讲得生动些。七.对突发情况的预计及解决:

1,学生不遵守纪律大声喧哗时,要耐心教导。2,学生身体不舒服时要及时送去校医室。

3,若小朋友有什么不适或想去厕所,则有其中一个带他离开课室。4,若课堂比较嘈,其中一人就去维持课堂纪律。

5,学生弄伤:看弄伤的程度作出适当的处理。严重的要及时送到校医处,另一个人流在班内稳定班内其他同学的情绪,并通知带队人员。6,学生发生矛盾:及时理解矛盾发生的原因,进行劝解。

7,学生打架:尽快把对峙局面缓和,并对双方做思想教育,并通知带队人员及其班主任。

试讲的教案语文篇三

活动目标

1.初步感受泰山的巍峨雄壮。 2.了解泰山成为“五岳之首”的原因。

3.熟悉本次活动的古诗原文。了解汉字“鸟”的字源故事。

活动准备

1.教学dvd、教学cd、挂图和字卡"鸟"。 2.视频《盘古开天地》。

活动过程 一.活动导入

播放教学cd十一月的古乐《高山》,请幼儿欣赏。

二.活动展开

1.神话故事—《盘古开天地》

播放教学dvd,结合挂图,和幼儿一起欣赏。

指导语:小朋友,你们知道远远地望着泰山会看到什么样的风景吗?我们一起来听听《望岳》吧!3.文化拓展:“鸟”的字源故事。(1)播放“鸟”的字源故事。

(2)带领幼儿跟着动画里“写大字”环节,用食指在空中画一画。(3)出示字卡,复习巩固。

三.活动结束

播放教学cd十一月的古乐《高山》

教师带领幼儿一起表演盘古开天的故事,演到故事结尾,泰山成为五岳之首后,一起重温古诗《望岳》。

教学反思:

试讲的教案语文篇四

《望岳》教案

秘如飞

【教学目标】:

1、自主学习,了解诗人有关情况。

2、通过朗读,认识泰山雄伟神奇的景象。

【教学难点】:合作探究,理解并学习诗人蓬勃的朝气和远大的抱负 【教学方法】:自主学习法、朗读法、合作探究法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大家喜欢旅游吗?你们都想去哪里旅游呢?(生答)今天,我们就跟着杜甫足不出户的去泰山旅游一番!

二、认定目标

三、导学达标

(一)作者及背景简介 学生根据预习,展示结果。

(二)朗读诗歌,(1)学生自由朗读,读准字音,把握五言古诗的诵读节奏。(2)学生展示朗读,其他学生点评。(3)全体学生齐读。

(三)了解诗的内容

1、学生参照注释,借助工具书,疏通诗句,理解诗意。

2、小组交流

(四)再次朗诵,小组探究,感悟作者情感

赏析“会当临绝顶,一览众山小”

明确:登上泰山后,觉得其他的山都仿佛变得矮小了。活用“登泰山而小天下“,表现了诗人不拍困难,敢于攀登绝顶、俯视一切的雄心和豪气。

四、课堂检测

1、《望岳》的颈联是:

2、描写近望泰山神奇秀丽的景色和巍峨高大的形象地句子是:

3、充分表现诗人不怕困难,敢于攀登,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成为千古名句的句子是:

五、拓展连接

六、课堂小结

一知作者 二划节奏 三明内容 四会鉴赏 五晓主旨

七、背诵并默写该诗

八、板书设计

望岳 唐·杜甫

首联 泰山范围——远望

试讲的教案语文篇五

第六版块第一课 《望岳》教学设计

镇赉县坦途镇第一小学

王弘宇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学会本课生字新词,对照注释,理解诗句的意思。

教学准备:关于杜甫及《望岳》的相关资料。教学方法:古诗四步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今天我们学习杜甫的《望岳》,能说说我们这一板块的题目吗?

(把黄河泰山做为中华民族精神文明的一种象征)2.叙述板块题目,明确本诗所写的就是泰山。(体会泰山是一处名胜,更是华夏文明中的一种)

二、简介作者及作品

作者杜甫,杜甫(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工部”、“杜少陵”等,汉族,河南府巩县(今河南省巩义市)人,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杜甫一生迭经盛衰离乱,饱受艰辛,写出了许多反映现实,忧国忧民的诗篇。他是盛唐时期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人格高尚,他的约1400余首诗被保留了下来,诗艺精湛,在中国古典诗歌中的影响非常深远,备受推崇。759-766年间曾居成都,后世有杜甫草堂纪念之。杜甫被世人尊为“诗圣”,其诗被称为“诗史”。杜甫与李白合称“李杜”。

《望岳》,共有三首,分咏东岳(泰山)、南岳(衡山)、西岳(华山)。这一首是东岳泰山。开元二十四年(736),诗人开始过一种“裘马清狂”的漫游生活。此诗即写于北游齐、赵(今河南、河北、山东等地)时,是现存杜诗中年代最早的一首。诗中通过描绘泰山雄伟磅礴的气象,热情赞美了泰山高大巍峨的气势和神奇秀丽的景色,流露出了对祖国山河的热爱之情,表达了诗人不怕困难、敢攀顶峰、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以及卓然独立、兼济天下的豪情壮志。

三、师生共同赏析研读古诗 1.(1)教师朗诵《望岳》

(2)全体学生齐读

(3)指导学生朗读

(4)教师范读后,学生再读。

2.指导学生参照诠释,疏通诗句,理解诗意。(1)巡视。随机指导。

(2)引导学生质疑,学习释疑。诗句释义:

巍峨的泰山,到底如何雄伟?走出齐鲁,依然可见那青青的峰顶。

神奇自然会聚了千种美景,山南山北分隔出清晨和黄昏。

层层白云,荡涤胸中沟壑;翩翩归鸟,飞入赏景眼圈。定要登上泰山顶峰,俯瞰群山,豪情满怀。

3.再次播放配乐诗朗诵,品悟诗句,赏析。设问:

诗题为《望岳》,但全诗却不写一个“望”字?(全诗以诗题中的“望”字统摄全篇,句句写望岳,但通篇并无一个“望”字,而能给人以身临其境之感,可见诗人的谋篇布局和艺术构思是精妙奇绝的。)

全诗视望,而句句写向岳而望,角度有什么不同?(第一句远望泰山的景象;第二句近望泰山的景象;第三句是凝望泰山时所见的景象,最后一句是神游玉皇顶所见)

4.引导学生思考:

诗言志,诗歌创作无一不是为了传情达意,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这首诗是杜甫青年时代的作品,充满了诗人青年时代的浪漫与激情。全诗没有一个“望”字,却紧紧围绕诗题“望岳”的“望”字着笔,由远望到近望,再到凝望,最后是俯望。诗人描写了泰山雄伟磅礴的气象,赞美了泰山高大雄伟的气势和神奇秀丽的景色,表达了对大自然和壮美山川的热爱,表达了作者不怕困难勇于攀登绝顶,傲视一切的雄心壮志,洋溢着蓬勃向上的朝气。)

四、有感情朗读,进一步体会感悟作者的思想感情

五、思维拓展(作业)

通过画一画、说一说、写一写,进一步体会诗的意境。

六、板书

远望

近望

望岳

凝望

愿望

惊叹、赞美、陶醉、豪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