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心得体会>最新文化传承的建议和措施 中华传统文化的传承发展心得体会(精选5篇)

最新文化传承的建议和措施 中华传统文化的传承发展心得体会(精选5篇)

作者:薇儿 最新文化传承的建议和措施 中华传统文化的传承发展心得体会(精选5篇)

人的记忆力会随着岁月的流逝而衰退,写作可以弥补记忆的不足,将曾经的人生经历和感悟记录下来,也便于保存一份美好的回忆。大家想知道怎么样才能写一篇比较优质的范文吗?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优质范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文化传承的建议和措施篇一

当时间的沙漏漏出最后一粒沙子时,黄金的本色才会如此灿烂;当贝壳的泪珠经过最后的时刻,珍珠的颜色会是那么耀眼。当养分在体内积累六年,毛竹的生命力才会如此旺盛。

正是因为历史的洗礼,华夏之女独特的中国传统文化才在漫长的历史中诞生。传承优秀的传统文化是我们的使命。素材中提到的歌手的经历,是因为时代的进步,社会的发展,观念的更新。

继承优秀传统文化,正确对待外来文化。现在知道重阳节的人越来越少,知道感恩节的人越来越多。知道情人节的人越来越多,知道七夕节的人却越来越少。对于祖先留下的很多传统节日,我们很多人几乎都是落后的。这不是一种对外物的崇拜吗?这是我们一直在说的责任感吗?然而,我们身边其实有很多人在给我们做榜样。他们可以坚持自己的信仰,鼓励人们学习和继承优秀的传统文化。不是著名学者马寅初吗?他积极倡导我们青少年应该更多地了解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虽然世界在多元化,但我们的传统中化文化不能丢!所以,我们有没有想过,在不久的将来,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是否会被其他文化所取代?答案取决于我们的行动。优秀的传统文化是我们持续发展的基石,是我们共同保护和传承的使命。

传承优秀传统文化,让我们坚定信念,共创美好未来!回忆往事,如果不是司马迁的苦心经营,怎么会有《史记》警察的传人,如果不是李时珍的涉山涉水,怎么会有《本草纲目》的福报。要不是曹雪芹的五易稿,怎么会有《石头记》的悲哀和眼泪?看看过去和现在,谁苦心研究了十几年,终于让两位明星成为?谁奋斗了十八年,最后获得金牌?是钱学森!是申雪和赵宏博。他们继承了中国传统文化经典中的坚定性,也继承了中国传统文化经典中的不倦性。正是因为继承和传播了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和精神,他们才能如此坚定和执着。

传承优秀的传统文化,虽然我们像一根小火柴,却依然可以点亮一片星空:传承优秀的传统文化,虽然我们像一片绿叶,却可以点缀整个春天;传统优秀的传统文化,虽然我们坐船,但还是能惊扰一片大海。

传承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是我们生活的支撑,是我们成功的基石。

文化传承的建议和措施篇二

摘要:我国建筑受西方文化影响是一个极为常见的现象,这致使我国的建筑体系内容复杂化,以及建筑无特色化,抑制我国建筑设计、建筑景观的进一步发展,改变这一情况的具体操作就是进行当代建筑新中式风格景观设计探讨,需要采取一个具体的方向进行分析,本文分析的主要内容为当代居住区建筑。

关键词:当代居住区;新中式风格;景观设计

新中式风格是一种既涵盖我国传统文化特点,又结合现今建筑特点景观设计要求的新建筑设计风格,是一种文化与文化碰撞之后形成的新成果,是在吸取传统文化精髓,不断推陈出新,所创造出来的新事物,与当代的社会发展节奏相协调。新中式风格应用于当代居住区景观设计之中能够实际的促进当代居住区景观设计特点化,景观设计中国化,能够间接的促进我国文化的发展以及文化的继承,能够实现文化融入生活、文化渲染生活,文化熏陶生活,能够实现我国的建筑行业文化领域同步发展,对于我国的综合国力进一步稳定发展有间接的正面影响。

1当代居住区新中式风格景观设计的必要性分析

当代居住区新中式风格景观设计的必要性体现在社会的需求,即社会的一个发展现状,社会对于文化的重视程度不断的增加,对于文化的传承研究也逐渐增加,加之人们对于精神生活的要求以及物质生活的要求逐渐提高,传统的居住区环境以及景观逐渐被淘汰,需要新景观设计的引入,新中式风格就是在这一环境下逐渐发展壮大起来的,另外一点体现在当代人们的思想不断充实,接触的内容不断丰富化,对于传统文化的认识更为理性以及更为深入,对于传统文化的接受程度逐渐提升,新中式风格是一种能够满足现今社会人们精神水平层次要求的一种景观设计内容,能够实际的展示出人们所需要的居住区的特色感,以及人们所需要的推陈出新的景观设计,并且能够实际的影响人们的精神,人们的文化气息,能够促进人们精神层次的提升,现今是文化全球化的时代,在最常出现的居住区融入传统文化以及发展的文化,能够实现在文化碰撞过程中既吸收外来的文化精髓,又能够稳固初心,促进文化的进一步发展,由此可见,当代居住区新中式风格景观设计研究是有意义的。

2当代居住区新中式风格景观设计存在的问题分析

当代居住区新中式风格景观设计发展较为不顺利,主要原因就是新中式风格景观设计的技术,设计的材料,设计的操作以及设计的方法都存在不同方面的问题,导致新中式风格景观设计的发展现状较为不理想。

2.1当代居住区新中式风格景观设计的技术较为落后

当代居住区新中式风格景观设计的技术存在的主要问题就是技术内容较为有限,技术的水平较为落后,具体表现为新中式风格景观设计所采取的电光声等技术较为有限,所能够达到的层次较为有限,技术的自动化程度有限,技术所能够实现的目标较为有限,如不能够实现光线随季节、随温度以及随气候的变化,也不能实现清洁能源实现电光声技术的运作,同时电光声技术在运作过程中需要进行大量的检修操作,对于景观设计的长期成本而言是一个不小的负担,同时当代居住区新中式风格景观设计的技术内容较为有限,不能够利用技术实现场景的随心所欲,不能够实现在冬季出现夏季的植物,这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当代居住区新中式风格景观的设计发展以及设计想法。

2.2当代居住区新中式风格景观设计的材料问题

在新中式风格景观设计过程中对于材料的种类要求较高,要求材料多样化,材料环保化以及材料的性能相对较好,在该过程中极易出现的一个问题就是成本无法得到较好的控制,导致建造成本超出预期,同时还会出现的问题就是在新中式风格景观设计过程中没有较好的分析以及掌控所需的材料种类以及数量,并且没有较为清晰的指出材料的性能要求,导致在材料购进过程中出现购进材料的不符合性,进一步增加材料上的陈增加,同时在当代居住区新中式风格景观设计过程中还存在的一个问题就是材料的利用问题,材料的利用率较低以及材料的保管存在相应的管理问题等,这些都导致当代居住区新中式风格景观设计的质量无法达到应有的要求,以及无法达到预期的目标,这对于当代居住区新中式风格景观设计的发展是极为不利的。

2.3当代居住区新中式风格景观设计的操作方法存在问题

当代居住区新中式风格景观设计的操作方法存在问题具体表现为,当代居住区新中式风格景观设计过程中所采取的.方法以及操作受到传统的景观设计影响,存在严重的抄袭借鉴以及不进行实际的环境分析,这直接导致新中式风格景观设计的成果容易出现分割性、出现不整体性、出现不协调性以及不合理性,导致当代居住区新中式风格景观设计的质量以及美感性整体感步入传统景观设计,进一步限制当代居住区新中式风格景观设计的范围扩展。

3当代居住区新中式风格景观设计操作分析

当代居住区新中式风格景观设计的重要性通过以上讨论能够深刻的感知到,实现当代居住区新中式风格景观设计的进一步发展必要操作就是攻克存在的设计问题,提出相对应的解决方式进行实际的实施,保证当代居住区新中式风格景观设计得到完美的展现,实现稳步发展。

3.1当代居住区新中式风格景观设计操作一进行实际的情况分析

当代居住区新中式风格景观设计操作一就是进行实际的设计环境分析,分析的内容包括设计的环境特点、设计的自然环境包括内容、设计的环境气候、适宜的植物种类、当地人们的审美观、设计的主要要求、设计存在的问题,以及体现做好相应的应对措施等,在此基础上结合这些所有的信息,进行提炼分析整体归纳,确定设计过程中需要注意的关键点,实现从实际出发,保证设计的可行性,有机的融入新中式风格景观。

3.2当代居住区新中式风格景观设计操作二进行设计规划

当代居住区新中式风格景观设计操作二就是进行规划,具体操作就是在信息完整的基础上,进行实际的设计,展现出设计图纸,并且相应的进行所需材料的分析,所需内容的分析,以及所需要注意施工重点的分析等,保证设计图纸的完整性以及设计图纸的可操作性,实际的保证当代居住区新中式风格景观设计的质量,保证当代居住区的稳定发展以及进步。

3.3当代居住区新中式风格景观设计操作三进行完善改进

当代居住区新中式风格景观设计操作三就是进行设计的进一步分析,进一步检查,进而对于处在的细节性问题或者设计性问题进行相应的改进,进一步的推进工程,缩短工期以及控制成本,具体操作就是将设计图纸与实际的施工地点进行相应的比对以及相应的分析,通过收集施工团队以及专业设计人员的意见,相对应的分析存在的模糊设计位置,进而确定改进的具体内容以及改进的具体操作,保证设计结果的完整性以及完善性。

4结束语

当代居住区新中式风格景观设计出于发展完善阶段,化存在较多的不足之处以及较多的不合理之处,需要进一步的研究发展,而当代居住区新中式风格景观设计能够实际的推动建筑的发展,推动文化的进步以及实现我国综合国力的平稳性升高,因此,进一步研究单带居住区新中式风格景观设计是极为有必要的,有价值的。

参考文献

文化传承的建议和措施篇三

“建设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体系”是党的十八大提出的伟大任务,要完成这一伟大任务,需要综合考虑传承什么,为什么传承,怎样传承,在传承中应注意什么这四个方面的问题。

首先,要传承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我们必须首先明确要传承的优秀传统文化是指什么样的文化,它包含哪些方面的内容。我们知道,一方面,我们的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包含着丰富的内容,其中既有精华也有糟粕,这就要求我们对传统文化要有全面深入的认识,能够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把中国传统文化中真正优秀的部分甄别出来进行传承。另一方面,传统文化与其他任何形式的文化一样,它存在着两个不同的层面,一是传统文化的形式和载体,如文化典籍,文化遗存,非物质文化遗产等;一是传统文化的精神和理念,如道法自然的观念,天人合一的思想,混沌中和的境界等。前者属于优秀传统文化的“体”,后者属于优秀传统文化的“魂”。这要求我们对传统文化进行传承时,要对传统文化的这两个层面进行区分,搞清楚什么是优秀传统文化的精神理念,什么是优秀传统文化的形式载体,不至于一提起传承传统文化,就仅仅想到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统戏曲,恢复传统节日等等,而忽视了我们传统的自然观、天人观、伦理价值观等等传统文化的精神理念,反之亦然。传承优秀传统文化,既要保护优秀传统文化之“体”,更要传承优秀传统文化之“魂”。但无论如何,我们都应该首先明确优秀的传统文化是指什么,这就要求我们在对中国传统文化进行全面深入把握的基础上,对那些真正优秀的传统文化精神进行发掘、阐发,使它们进入到我们的当下生活中,化为我们精神的血脉,指导我们的实践生活;对那些真正优秀的传统文化形式进行整理、保护,使它们得以延续和传承,使当下的人们拥有进入传统的现实渠道和方式。

第二,要传承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我们还应考虑为什么要传承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或者说我们传承中国传统文化的根本目的是什么?我们仅仅是为了传统延续而传承传统文化,还是为了解决当今中国甚至人类世界中存在的问题而传承传统文化?为了传统延续而传承传统文化固然必要,但传承优秀文化的根本目的是让优秀的传统文化参与到我们的当下生活中,为解决现实中的中国乃至人类世界的问题提供启示,而不是让它进入历史博物馆供人瞻仰,告诉后人我们曾经拥有这些东西。传统要成为活的传统,它必须与当下生活中的问题发生关系。这就要求我们认真研究中国的现实,分析当下现实中存在的问题。根据现实中存在的问题,确立文化建设的方向,根据文化建设的方向,来反观中国的传统文化,看我们的传统文化中有哪些精神理念,能为解决当下问题提供启发和思路。我们知道,在当今世界存在着许多严重的问题,生态环境危机,精神心理疾患,道德滑坡,贫富加剧等等。面对现实世界中的这些问题,我们的党先后提出了建设和谐社会、生态文明、美丽中国的伟大目标,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也应该考虑能否为解决或改善现实中的这些问题,能否促进当代生态文明建设,美丽中国建设,和谐社会建设提供启发和思路。当然,研究中国当下的“现实”,不仅指研究当下的生活世界的现实,还指研究当今中国的文化现状的现实,如果我们能够清楚地了解当今的文化现状中存在的问题,也能够更好地判断我们传统文化中哪些是真正有价值的东西。另外,关注文化现状的现实,也包括关注当下文化建设中出现的一些问题,诸如在文化开发、文化保护、文化园区建设和文学经典改编中出现的一些失误等。对于这些文化现实的关注,可以避免在文化传承体系建设中继续走一些弯路。

第三,在搞清楚了要传承什么样的优秀传统文化,我们为什么要传承优秀传统文化之后,面临的一个最现实、最艰巨的任务也就是怎样传承的问题。这就需要我们积极探索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的有效途径。传统文化的传承途径有很多,具体要采取哪一种途径,应依据要传承的主要是哪一层面的传统文化而定。我们前面提到,传统文化存在两个层面:即精神理念层面和形式载体层面。对于传统文化精神理念的传承来说,系统的教育应是一个最基本的途径。这里的教育既指由国家和政府主办的各个水平层级上的国民教育,也指受国家教育部门主管的担当着基础教育功能和普通高等教育功能的非国家和政府主办的教育。无论是国家和政府办的,还是私人团体或个人办的这类教育,他们都有责任传承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为了使学校更好地履行这一教育职责,国家教育主管部门应做出全面规划,可以制定一些规章制度,保障无论是政府主办的还是非政府主办的从幼儿园到大学的教育,都要传授有关中国传统文化精神方面的内容。通过系统的教育,可以把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精神理念,如道法自然的观念,天人合一的思想,混沌中和的境界,以及仁义、诚信、爱人、敬业、合和等等伦理价值观念,渗透进人们的心中,化为人们的血脉,成为人们自觉的行为规范和精神价值追求。

但这些传统文化的精神理念并不是赤裸裸地存在的,它存在于中国传统的文化典籍、文化遗存、传统艺术、传统技能、传统节日以及各民族的风俗习惯等等文化形式或文化载体之中。我们要传承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精神理念,自然也不能凭空进行传承,而是要借助各种文化形式。虽然各种传统的文化形式都能体现传统文化的精神理念,但传统文化的精神理念在不同的文化形式中的显现程度还是有很大差别的。如在文化典籍中体现的传统文化精神理念无疑是更加直接、更加明显的,因此在中小学的传统文化课程学习中,可根据中小学生心理认知特点,运用适当的方式更多地引入一些哲学、文学、文化的经典名篇的学习内容,而不是像现在一些小学的《传统文化》课本那样主要以介绍传统节日、风俗习惯之类的传统文化形式为主。学生对于形式载体层面上的传统文化的学习,如对各种文化遗存、各种非物质文化遗产,各种传统节日的了解,则可以通过课堂外的教育和生活实践来进行。但无论是以何种方式接近传统文化形式,前提是必须有可被接近的“实在”东西。这就需要我们对优秀的文化典籍进行整理,对文化遗存,对传统的民俗活动、表演艺术、知识技能、节日庆典等各种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发现保护。这就是说对于中国传统文化形式的传承,我们也需要进行一系列的规划,采取一系列的措施,使之能够有保障地进行。

最后,要传承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还应注意的是不能泥古不化,而是要推陈出新,把文化传承与文化创新结合起来,创造一种新时代的以生态和谐和审美生存为指向的生态审美文化。而要进行文化创新,则不能仅仅依赖中国传统的文化。它需要我们站在中国当下现实的基点上,从中国问题出发,既要批判继承本民族的优秀的文化传统,又要批判地汲取世界上的优秀文化遗产。我们相信,在以“自然”为根本,以混沌“中和”为境界的中国传统文化中,潜藏着代表了当今世界文化发展趋势的、能对人类的未来发展产生良性作用的文化基因,但我们并不能由此滑入对民族文化的自炫,陷入抛弃他者视角、无视其他民族优秀文化成果的危险。

文化传承的建议和措施篇四

科学技术与文化观念的进步,促进人们对环境认识的觉醒,景观设计强调公众的参与性,审美主体已由少数人向大众化转变;西方艺术观念的引入,景观审美情趣与审美思维发生了转变,审美意识呈现多元化趋势。同时人们对环境质量的高度重视,形成了景观设计的全局意识;而对环境功能、经济、形式的关注,要求景观设计作品既具备功能性、经济性、科学性,同时要求符合现代审美需求。总之,居住区景观设计应在历史延续性基础上,从空间环境、人文环境、生态环境、视觉环境的角度力求建造与自然环境和谐的居住环境。

二、山水画艺术特点分析

山水画的自然环境观。山水画崇尚自然,重视自然生态观。“山水以形媚道,而仁者乐”,山水画家对自然山水一直抱着亲和的态度,他们积极投入自然的怀抱,渴望与自然能够融为一体。山水画的意境塑造。技法是画家情感表达的手段,而意境是山水画的灵魂,或雄奇幽静,或空灵淡泊。山水画利用散点透视、虚实相生、计白当黑等构图手法,让画面最大限度地展现时空境象,解决了由于造型艺术的瞬间性和静态感所带来的局限。这种意境既是画境,又是景观设计中的精神空间。山水画的创意构图。山水画以步移景异的欣赏习惯处理构图,采取散点透视展现画卷的视野,这样可以让人看得全面、看得深远、看得精细,同时也具有可观、可行、可游、可居的视觉感受。山水画的空间处理。山水画空间并非是单纯视觉空间,而是由视觉探寻引向空间的精神体验,也就是通过画境中的可观、可行、可游和可居的心理模拟,引导人们对宇宙人生之道的精神领悟和理想追求。山水画的文化精神。中华民族几千年的传统文化造就了山水画独特的审美内涵。纵观历史,文人墨客大多通过寄情于山水抒发情感,这一点不仅体现出“知者乐水,仁者乐山”“一畦杞菊为供具,满壁江山作卧游”的圣人情趣,更体现了山水画的精神蕴含。

三、居住区山水意境的营造

1.居住区山水意境表现

意境最早见于佛经,是自我对客观的领悟。山水画的意境是作者哲学观、美学观在画面中的体现,受儒家、道家、禅宗的影响,不同的画面体现的人格与精神意志不同。他们利用墨的皴、擦、点、染,笔锋的转、折、顿、挫,使画面呈现出枯、润、浓、淡等多种形式变化,实现画面意境的表达。利用“置陈布势”“经营位置”表达山水画的艺术形式美。对于居住区景观的意境营造来说,首先,对设计师的审美思想与文化修养提出了更高要求,因为设计者的人格特质与精神意志直接影响着方案构思、立意和风格。设计师主体意识的表达以及对构图、布局、意象的安排,充分体现自己对环境、对文脉的理解,也是建构人性化、个性化居住环境的保障。其次,居住区景观需要的是生态、健康、开敞的空间效果。山水画创作讲究“意在笔先”,居住区景观设计应充分挖掘场地的文化品质与格调,做到胸有成竹,然后利用植物、石材、水体等自然要素营造环境,做到有目的、有感情地进行设计,这样既能够充分表达设计的主题,也更能表现“回归自然”的意境。最后,山水画的章法布局讲究起、承、转、合,疏密相间,虚实相生,留白等,体现了画家对画面的整体把控能力,也在画面中营造了内敛、含蓄的视觉感受。居住区景观设计的构图不仅要符合居住区的功能、绿化率要求,更要按照形式美法则来布局,应依据道路级别将场地划分为不同用途、不同风格的空间,或采用规则式以表现秩序之感,或采用自由式以表现含蓄之美,尽力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建造一个可居、可赏、可游的外部空间,诱发人们情感、意趣、联想、移情等心理反应,满足人们物质精神需求。

2.居住区山水意境营造方法

(1)植物造景植物是山水画景物构成要素之一,常用松、柳、枫、竹、芭蕉等。山水画非常注重植物的配置。常利用植物不同的体态、高低、花色、叶形、进行疏密安排,形成不同的视觉和心理体验。同时善于运用植物的寓意象征人的品格与精神,寄托了画家疏远污浊、洁身自好的品格追求。居住区景观设计中也应根据植物不同的审美功能与形态特征,营造居住区的山水意境。以乔木、灌木、花卉为主体,结合山石、绿地、水体等构建立体绿化空间,形成多层次、多形式、多角度、多维度的景观效果,让居住者的视线在游憩时可以得到空间的延伸,带来意境的想象。

(2)叠山理水山水画以巧妙安排山石与水,体现出“外师造化,中得心源”的绘画宗旨。在现代居住区环境营造中,叠山理水对山水意境的营造同样有着巨大的作用。山水画中利用皴、擦、点、染等画法,表现山石的质感、色彩及在画面中的位置关系,景观设计中则利用太湖石、石笋石、卵石、木化石、碎石等不同石料结合地形营造山石意象,在借景、对景、障景、露景等多种传统组景手法的运用中,做到有景、有境。叠山理水是为造就“虽由人作,宛自天开”意境,无水不成景。水在中国传统以及现代山水画中一直占有重要的地位。水的动可以表达激昂高亢、玲珑婉转,水的静能够体现晶莹剔透、水雾袅袅。水作为辅景,增加画面整体性,连贯性,灵动性,使画面内容更加丰富;水作为主景,表现了画面的气势磅礴,恢宏大气。在当代居住区景观设计中,可以利用高差、坡道、转弯、阻碍等形成溪流、漫流、叠流等有趣的水形,可以利用山石孔洞、假山、陡崖表现洪流跌落、雪浪翻滚的壮美景观,还可以借鉴山水画中的“留白”,形成一汪静水,将水榭、山石、花草倒映其中,增加景物的层次美。

(3)空间韵律山水画空间既能表达出静的空间艺术,同样可以展现动态的时空转换,它是一个叠加的往复循环,同样节奏与韵味的笔墨构成可以在同一个平面里不停地出现,构置一种和谐有序的秩序感,表达画家对精神世界不可遏止的追求。居住区景观设计在平面布局上,应做到景观节点间如绘画般起承转合,利用“收放”与“开合”的对比,做到主景突出、客景烘托。同时合理设计交通路线,做到步移景异,错落有致,既满足人们对景观美的感受,还要满足良好的通达性。居住区山水意境的营造应注重自然景观要素之间的关联性,例如空间的转折、起伏、相聚、相离都应满足自然景观的生长逻辑,人“游”于空间时要有“情理之内,意料之外”的感受。山水画的意境在居住区景观中以空间韵律来体现,满足中国传统的审美原则和文化精神,是中国画理想人居环境在当代人居环境建设中的延续。

(4)色彩写意山水画朴素、淡雅的色彩美学观影响力中国古典园林的主体色调,无论从哪个角度,中国古典园林的建筑、山石、植物等都是一幅幅水墨淡彩的图画。居住区山水意境的色彩配置,应从整体色调上把握,做到用色精简、雅致。景观建构物以及设施小品的用色,应与主色调协调统一;植物的搭配应做到四季景致不同;同时要避免因工业化生产,造就千篇一律的景观视觉。传统造园中的材料,如瓦片、青砖、卵石、方砖、碎石等材质是营造山水意境的重要材料,适当选择利用,更能体现回归自然的空间意境。

四、小结

中国山水画凝聚了华夏民族丰富的智慧与感情,山水画的自然环境观、形式意境、构图方法、氛围营造对现代居住区景观都有很好的启示与借鉴作用。居住区景观设计应领会其精髓,结合自身的地域、文化和历史特色,探索出一种适合中国国情的居住区景观设计理论,只有这样,才能在西方文明的影响下,保持中华民族的优良艺术传统。

文化传承的建议和措施篇五

摘要: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人们对居住环境的要求日益提升,居住环境的设计必须以人文本,将人的需求贯穿环境景观设计过程的始终,围绕以人为本的景观设计的核心理念,居住环境景观设计需以整体性原则、生态性原则和舒适性原则为基本原则进行规划设计,以满足人类的居住需求,创建美好家园。

关键词:居住区;景观设计;基本原则

当代科技进步,社会快速发展,人们的饮食起居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特别是对居住环境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为了创建美好家园,设计人员必须紧紧围绕以人为本的核心理念进行创作。

1居住区景观设计中存在的问题

(1)混乱的景观类型,公共空间的设计原则,出现在住宅小区的设计中,如小区内出现大广场、大喷泉,使人感到十分的不适。(2)过度追求人类的舒适性,导致景观设计的生态特征无法得到体现,破坏了人与自然的和谐。(3)实用价值低,景观设计过多追求对花纹图案的设计,没有太多的实用价值,与以人为本的核心理念相背离。(4)缺乏独特性,设计方法类同,枯燥乏味,缺乏内涵。

2居住区景观设计的基本原则

居住区景观设计从属性上可以大体划分为人文景观和自然景观,这两种不同的景观内在有着密切的联系,二者相互依存,人文景观的内涵价值需要通过一定的物质环境进行展现,物质环境又要以合适的自然景观为依托[2]。

2.1整体性原则

任何时机都必须从整体角度出发,整体达到最优。居住区景观设计以整体性为原则,需要结合天时地利,居住区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都必须进行考虑,要在以人为本核心理念的基础上,依托自然环境和资源,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创造出人与自然相互和谐的居住环境,达到既不破坏自然环境的美观,又能满足人们的居住要求,实现人文与自然的完美结合[3]。如现今在国内经常出现不同类型的异域风情,完全忽略当地的人文和环境特色,生搬硬套,把别国的人文环境安置在本不属于本土的地域,将居住区景观设计引入误区。作为现代化的居住区,景观设计的主题和整体景观定位一致,对景观的自然属性和人文属性的结合起到有效的保障,从而满足了居民的心理寄托与感情归宿。

2.2生态性原则

自然先于人类而存在,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与自然和谐相处是人的本性,也是居住区景观设计的重要原则之一。居住区景观设计,必须考虑当地的自然环境,合理开发运用原有自然资源,使其既能满足人类对自然环境的需求,又保护原有的生态环境。在进行环境设计时,要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合理布局人文景观,做到人物景观与自然景观相互吻合[4]。特别是在当代,科技发达,要充分利用科学技术,对新型材料进行研发和应用,创造出一种整体有序、协调共生的良性生态系统,为居民的生存和发展提供适宜的环境。

2.3舒适性原则

舒适性原则在居住区景观设计中主要体现在住着舒服,看着美观。无疑舒适是人类对于居住环境的终极追求,是视觉与感觉完美结合的最好体现。优秀的居住景观设计,就要达到让人们实现物质享受与精神体悟的完美结合[5]。实现舒适性原则,需要从以下3个方面着手:

2.3.1规划布局。规划布局作为舒适性原则最重要的影响因素,从整体上决定了景观设计是否可以体现舒适性的原则。规划布局要结合居住区当地的人文景观和自然环境,对当地的自然环境要熟悉明了,有着清晰地结构和层次,以当地的自然特色为依托,为实现居住区景观环境的舒适性,从整体布局进行规划。

2.3.2住宅本体的形式美。住宅要有合适的尺度,不能太大,也不可太小,尺度适宜,满足居民对家园的情感追求。住宅的功能十分简单,即居住,但是一些特殊的区域,要求住宅需要具有抗震、节能等功能。尤其是我国以单元组合型的集合住宅占较大的比重,促使景观上呈现一种韵律美。2.3.3环境设施。环境设施是实现居住景观舒适性的不可或缺的要素,具有极高的使用价值和观赏性能,能为人们的居住生活增添乐趣。这些设施包括健身设施、儿童娱乐场所、路引标识和棋盘凉亭等。这些环境设施与人们业余生活的质量息息相关,是舒适性原则的重要体现,设计得体,可以起到陶冶情操的作用。

3结语

现今,城市发展迅速,人们对居住区环境的要求越来越高,景观设计的作用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这就要求负责居住区景观设计的设计者,不但要有丰富的设计经验,还要有极强的责任感,把美好舒适的居住环境带给大家,切实提高现代居民的生活质量,创造出一个具有认同感、安全感、归属感的家园。

参考文献

1金燕.我国城市居住区景观设计发展趋势的探讨[j].艺术科技,2014(27)

2杨卫波.探讨我国城市居住区景观设计的发展趋势[j].艺术品鉴,2015(2)

3韩娟.居住区景观设计中常见的问题及对策[j].建材与装饰,2014(48)

4李艳侠,于雷,陈雅君等.居住区景观设计分析[j].安徽农业科学,2015(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