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演讲稿>2023年阅读大地的徐霞客说课稿 阅读大地的徐霞客教学反思(大全8篇)

2023年阅读大地的徐霞客说课稿 阅读大地的徐霞客教学反思(大全8篇)

作者:文轩 2023年阅读大地的徐霞客说课稿 阅读大地的徐霞客教学反思(大全8篇)

岗位职责是为了能够更好地分解工作任务,明确工作目标和责任。那么怎样才能清楚地了解和履行自己的岗位职责呢?首先,要认真阅读岗位说明书或者相关文档,明确岗位职责的具体内容和要求。其次,要与上级或者同事进行沟通,了解岗位职责的细节和相关要求。此外,不断学习和提升自己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可以更好地胜任岗位职责。同时,要积极参与工作中的培训和讨论,与同事交流经验,互相学习和借鉴,共同提高。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一系列不同职位岗位职责,供大家参考和借鉴。

阅读大地的徐霞客说课稿篇一

1、创设有价值的问题,激发学生情感。

本节课,一开课,从学生之口扣住了中心句提出了有一定的难度,又具有一定探究和讨论价值和开放性的问题:为什么说徐霞客是一位奇人,他“奇”在哪里?从而引导学生们默读课文把自己感受深的词语和句子画出来,反复读一读,在旁边批注。这个有价值的问题,激发了学生的兴趣,使学生主动地与文本对话,主动地去探寻隐藏在文字背后的情感。

2、语言渲染,激发学生情感。

3、创造想象,发散思维。

4、资料补充,激发学生的情感。

阅读大地的徐霞客说课稿篇二

教学目标:1、通过阅读知道徐霞客这位奇人“奇”在哪里,知道徐霞客的一生为中国的旅行考察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

2、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理解“卓尔不群”、“雄心壮志、”、“先驱”等词语的意思。通过反复阅读,领悟课题中“阅读大地”的含义。

3、继续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锻炼学生收集资料、整理资料及借助资料理解课文的能力;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快速默读的能力。

4、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

教学重点:在阅读、理解中,体会徐霞客淡薄名利、不畏艰险,锲而不舍,求真求实的科学研究精神,激发学生探索自然奥秘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在阅读、理解中,体会徐霞客淡薄名利、不畏艰险,锲而不舍,求真求实的科学研究精神,激发学生探索自然奥秘的思想感情。

教学准备:课件、学生搜集的有关资料。

教学课时:1

教学过程:

一、质疑导入

同学们,你最崇拜的人是谁?

出示徐霞客画像,提问:你们猜猜他是谁?能讲讲他的故事吗?

在你的心目中,徐霞客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读了课题,你想知道什么?

二、初读感知

三、再读感悟

指读第一自然段,想想这段话是围绕哪句话来讲的?

什么是“奇人”?为什么称徐霞客是一位奇人呢?他人“奇”在哪里?

读到这里,你觉得徐霞客是一个怎样的

人?

我们应该带着怎样的感情来读这一段?

齐读最后一段,想一想他的“奇”还体现在哪里?

这本书“奇”在哪里?

四、总结全文

现在你知道课题为什么说是“阅读大地的徐霞客”了吗?

关于徐霞客“奇人”、“奇事”的故事很多,大家还知道哪些?

[阅读大地的徐霞客教案教学设计]

《阅读大地的徐霞客》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搜索文档

阅读大地的徐霞客说课稿篇三

一、说教材。

“历尽艰辛读大地,锲而不舍著奇书。”《阅读大地的徐霞客》是北师大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第十单元“我们去旅行”的一篇主题课文。这是篇写人的记叙文。文章主要记叙了明末奇人徐霞客为了考察祖国山川地貌,不避艰险,徒步走遍了半个中国大陆,并将其游历、观察和研究记录下来,形成了不朽杰作《徐霞客游记》,歌颂了徐霞客淡薄名利、不畏艰险,锲而不舍,求真求实的科学研究精神,赞扬了他为祖国旅行考察事业奉献一生的功绩。文章语言简洁、质朴,全文紧扣一个“奇”字,写出了徐霞客这位“奇人”卓尔不群的一生。

二、说学情。

徐霞客所处年代距今天久远,课前应要求学生搜集、整理相关资料,简要了解时代背景,了解徐霞客生平,为课堂学习奠定基础。五年级学生已经初步具备了一定的自学能力,教学本课可以从引导学生质疑问难开始,通过反复阅读课文,在寻求答案的同时引导学生通过语言文字感悟徐霞客的品质。

三、说教学目标。

根据我对教材的理解,以及五年级学生的身心特点,结合语文课程标准,以中高年级阅读教学策略为指导,我确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一)基础性目标:

1、通过反复阅读,知道徐霞客“奇”在哪里,领悟课题中“阅读大地”的含义。

2、品词析句,体会徐霞客淡泊名利、不畏艰难、锲而不舍、求真求实的科学研究精神。

(二)发展性目标:

1、品词析句,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概括能力和表达能力。

2、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

3、激发学生探索自然奥秘的思想感情。

四、说教法和学法。

根据新课标要求的阅读教学要重在培养学生对语言文字的感悟能力这一理念,我将采用“在创设情境中感悟”“在诵读体验中感悟”“在激活想象中感悟”“在移情体验中感悟”“在拓展延伸中感悟”的教学策略,为学生感知课文、理解课文创造条件。

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采用自主质疑法,合作解疑法,朗读感悟法,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体现“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训练为主线”的教学原则。

五、说教学流程。

共分四个环节完成,分别是:(一)质疑课题,导入新课。(二)潜心会文,感受“奇人”。(三)总结归纳,升华情感。(四)布置作业、延伸阅读。

(一)质疑课题,导入新课。

在引入这个环节中我采用的是质疑引入,明确本节课目的是再次走近徐霞客,沿着他阅读大地的足迹,去探寻他的精神世界。然后复习课文中介绍徐霞客生平的第一自然段,引出问题:1、为什么说徐霞客是“奇人”?2、书“奇”在哪里?3、为什么说是“阅读”大地?看似三个问题,老师将其巧妙地用徐霞客人“奇”在哪里,统领其他两个问题,解决了人“奇”在哪里,自然也就解决了后两个问题。

(这个环节我考虑到五年级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感悟理解能力,在学生预习的基础上了解学生的初步感知情况,让学生就课题质疑或初谈自己的理解,培养学生概括能力和质疑问难的能力。初涉课题学生也许会感到困惑,不必强求学生完全理解,待深入理解课文后,再回归课题领悟它的含义。)

(二)潜心会文,感受“奇人”。

这一环节分三步进行:1、让学生自主学习,认真研读课文,勾画出表现徐霞客“奇”的词句。2、小组交流,整理归纳意见。3、抽生全班汇报交流。假设学生从以下三个方面感受到徐霞客的“奇”。

1、感受徐霞客的“奇志”。学生朗读,相机出示:

“当时的读书人,都忙着追求科举功名,抱着“十年寒窗无人问,一举成名天下知”的观念,埋头于经书之中。徐霞客却卓尔不群,醉心于古今史籍及地志、山海图经的收集和研读。他发现此类书籍很少,记述简略且多有相互矛盾之处,于是他立下雄心壮志,要走遍天下,亲自考察。”

(引导学生抓住“醉心”、“发现”等重点词语来理解,通过对比,感悟徐霞客“卓尔不群”以及他的雄心壮志。)理解之后让学生带着自己的感受再读这段话,感受主人公的精神。

2、感受徐霞客的“奇行”。学生朗读,(课件出示)

此后三十多年,他与长风为伍,云雾为伴,行程九万里,历尽千辛万苦,获得大量第一手考察资料。徐霞客日间攀险峰,涉危涧,晚上就是再疲劳,也一定录下当日见闻。即使荒野露宿,栖身洞穴,也要“燃松拾穗,走笔为记”。

这个小节分五步完成:

(1)引导学生抓住“行程九万里”感受路途遥远;抓住“三十多年”感受时间之长;抓住“与长风为伍,云雾为伴”,“日间攀险峰,涉危涧”,”晚上栖身洞穴记录见闻”等重点词句想象徐霞客阅读大地的情景。

(2)师点拨:徐霞客在阅读大地的长途跋涉中经历了哪些艰险而感人的故事?请学生结合课文以及搜集到的资料来选择自己最感兴趣的讲给同学们听。

(3)指名讲故事,再次感受徐霞客不避艰险、锲而不舍、求真求实的科学研究精神。

(4)创设情境,指导有感情朗读:(师导读)

课件出示:徐霞客旅行路线图,让学生体会到徐霞客锲而不舍的精神。

在这里结合课文内容让学生想象:(课件出示)在徐霞客的时代,没有_________________,没有_________________,没有_________________,许多地方甚至连道路都_________________,加上当时社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长途旅行时非常艰苦又非常危险的事。

学生感受到徐霞客不仅用双脚,更是用心血,甚至生命走出了一条卓尔不群的人生之路,让他们带着自己的感受读这段话。(出示课文的第一自然段)

(课件出示)徐霞客是明朝末年的一位奇人,他用双脚,一步一步地走遍了大半个中国,游览过许多名山大川,经历过许多奇人异事。他把游历的观察和研究记录下来,写成了《徐霞客游记》这本千古奇书。

(5)学到这里让学生自由表达,你心目中的徐霞客是个怎样的人?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在此环节,老师以学生质疑的问题为起点,通过引导学生自主阅读、小组交流、抓住重点词理解感悟、创设情境导读等多种教学形式,在充分的语文实践活动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感受能力、理解能力、想象能力、概括能力、有感情朗读的能力等,在语言文字训练中一步一步地深切感受徐霞客淡泊名利、不畏艰险、锲而不舍、求真求实、坚持真理的`科学研究精神,从而受到情感熏陶,获得审美乐趣。)

3、感受徐霞客“奇作”——完成奇书。

学生朗读(课件出示):

他的考察记录,经过现代地理学家的实际勘探,证明他的观察和描述非常准确,是一份很有价值的科学文献。他的游记详实生动,写山写水,都能融入深刻的感情,是我国山水文学的不朽杰作。

为了让学生进一步深入理解《徐霞客游记》为什么被称为“千古奇书”补充资料(课件出示):明末清初散文家、诗人钱谦益称《徐霞客游记》为“古今游记之最,是世间真文字、大文字、奇文字。”英国科学史专家李约瑟说“他的游记读来并不像十七世纪的学者所写的东西,倒像一部20世纪的野外勘察记录。”

最后教师小结:徐霞客一生走遍了三江五岳。他有着走遍天下的雄心壮志。他历尽千心万苦,不畏艰险、锲而不舍、求真求实,写成千古奇书,真是一位千古奇人。

(三)总结归纳,升华情感。

(学生随着文本和老师的点拨到课文中“走了一遭”,此时,再让学生来理解“阅读大地”的意思可谓水到渠成,同时以词解词,注重了语言文字训练。)

(四)布置作业、延伸阅读。

为了让学生对课文内容有更深的印象,对文中人物的品质和精神有更深刻的理解,我设计了这样三个题目。

1、在课文中找出四字成语或词语填在括号里。

徐霞客的一生,是(不避艰险)的一生,是(锲而不舍)的一生,是(求真求实)的一生,是(卓尔不群)的一生。

2、推荐课外阅读《徐霞客游记》

3、利用自己课外搜集的有关资料,并结合所学课文,用一百字的篇幅简单地介绍徐霞客。可用上今天积累的好词。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在介绍《徐霞客游记》的基础上,老师相机由读引申到写,由课内延伸到课外,有效地落实了小学五—六年级100万字的课外阅读总量。)

六、说板书设计:

板书分别用了课文中的四个词来概括徐霞客为什么是个奇人及《徐霞客游记》为什么是奇书,简明扼要地点名了课文的中心,从而让学生深入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和文章表达上的特点。

阅读大地的徐霞客说课稿篇四

这是一篇写人的记叙文。文章主要介绍了明末奇人徐霞客为了考察祖国山川地貌,不避艰险,徒步走遍了半个中国大陆。并将其游历、观察研究记录下来,形成了不朽杰作《徐霞客游记》。歌颂了徐霞客淡泊名利、不畏艰险、锲而不舍、求真求实的科学研究精神赞扬了他为祖国旅行考察事业奉献一生的精神。

本文篇幅较长,教学中我没有搞条分缕析的讲解,而是在学生充分预习、查阅资料初步了解了徐霞客其人的基础上,从文章的整体入手,从课题切入,引导学生围绕课题提出问题,然后自主读书,小组交流,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表达能力、想象能力、有感情朗读能力。这样,学生一次次地走进文本,走进徐霞客,由陌生到熟悉,由感性到理性,最后这个人物形象就深深地印在学生的大脑中,而不仅仅留下“奇人”这两个抽象的字眼。

借学生之口扣住了中心句提出了有一定的难度,又具有一定探究和讨论价值和开放性的问题:徐霞客是一位奇人,写出了《徐霞客游记》这本千古奇书。他人“奇”在哪里?书“奇”在哪里呢?从而引导学生们默读课文把自己感受深的词语和句子画出来,反复读一读,在旁边批注。这个有价值的问题,激发了学生的兴趣,使学生主动地与文本对话,主动地去探寻隐藏在文字背后的情感。这是一个由表及里、由浅入深、由内容到中心、由外在到内心的过程,使学生处于一种兴奋状态,积极地去思考、去表达,迸发了智慧,同时情感受到了熏陶。学生与学生之间,学生与文本之间进行了这样的对话,学生自然融入其中,做到了以情激趣,以趣诱知,情知和谐。

阅读大地的徐霞客说课稿篇五

教学目标:1、通过阅读知道徐霞客这位奇人“奇”在哪里,知道徐霞客的一生为中国的旅行考察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

2、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理解“卓尔不群”、“雄心壮志、”、“先驱”等词语的意思。通过反复阅读,领悟课题中“阅读大地”的含义。

3、继续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锻炼学生收集资料、整理资料及借助资料理解课文的能力;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快速默读的能力。

4、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

教学重点:在阅读、理解中,体会徐霞客淡薄名利、不畏艰险,锲而不舍,求真求实的科学研究精神,激发学生探索自然奥秘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在阅读、理解中,体会徐霞客淡薄名利、不畏艰险,锲而不舍,求真求实的科学研究精神,激发学生探索自然奥秘的思想感情。

教学准备:课件、学生搜集的有关资料。

教学课时:1

教学过程:

一、质疑导入

同学们,你最崇拜的人是谁?

出示徐霞客画像,提问:你们猜猜他是谁?能讲讲他的故事吗?

在你的心目中,徐霞客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读了课题,你想知道什么?

二、初读感知

三、再读感悟

指读第一自然段,想想这段话是围绕哪句话来讲的?

什么是“奇人”?为什么称徐霞客是一位奇人呢?他人“奇”在哪里?

读到这里,你觉得徐霞客是一个怎样的

人?

我们应该带着怎样的感情来读这一段?

齐读最后一段,想一想他的“奇”还体现在哪里?

这本书“奇”在哪里?

四、总结全文

现在你知道课题为什么说是“阅读大地的徐霞客”了吗?

关于徐霞客“奇人”、“奇事”的故事很多,大家还知道哪些?

[阅读大地的徐霞客教案教学设计]

阅读大地的徐霞客说课稿篇六

正如师傅所说,开学初就打听本学期师徒汇报课比赛时间,那时候只知道是五月份但是具体不知道什么时候,临近上课了腿上疱疹还疼得厉害,加上班上发生了闹心事,所以五一还是决定出去散散心,但还是有点“提心吊胆”生怕一回来手忙脚乱又上不好,现在上完了,心里虽然放下一块大石头但是还在忙着考计算机所以,这个月很忙,但教学贵在反思,忙里也得反思反思。

比起上学期上《迟到》这一课,感觉心里有点底了,那时候,直到上“战场”心里还是没多大底的,尤其拿自己班上上课,上课老担心某些调皮孩子添乱,况且前一节课是综合科目他们肯定心都野了,去多媒体上课的次数又少,他们个个兴奋地都忘了基本的纪律。而这一次在师傅和组里其他老师的耐心指导下,教案一步步改进:直接出示三个问题改为在前一节课做好铺垫,先让孩子们针对课题提问,教师总结归纳为三个问题;如何引导孩子们想象徐霞客旅途遇到的困难;以及如何将这三个大问题与“奇人”“奇书”紧密联系起来,都是师傅关键时候点拨出来的。

至于上课要注意的细节就更不用说了,要将教案背熟,最好脱离课文;应耐心倾听孩子们的回答,而不是为问答案而问学生;多关注学生,学生默读课文时要到生中巡视做到心中有数;在朗读中体会,朗读的形式不能太单一。课堂教学中,这些我都有意识的记住并改正了,但课堂小结这点自己忽略了,还是自己不够深入研究文本,正像书记所说,要明确编者选这篇课文的意图,要教会孩子们什么知识,与其说这是这堂课的遗憾之处,不如说这是自己宝贵的经验。也很感谢敖校和书记的点评,“简简单单教语文,老师是怎么读懂文章的,就教孩子怎么把文章读懂”,“这是写人的文章,重点是感受徐霞客的奇,设计的三个问题有些难度;教学时候太碎了……”这些都是值得我反思的方面。

说心里话,当我去听一堂课点评时,除了教学设计方面值得改进或提升以外,对于我们新手来说,更想学到实在的东西,更细的东西,哪些值得肯定,哪些需要改进或者切忌的地方。

阅读大地的徐霞客说课稿篇七

改变教学模式还学生主体地位――《阅读大地的徐霞客》教学设计思路

安徽怀宁县江镇镇中心学校(246100)陈兵才

新课标强调语文教学应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保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为了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促进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主动的、富有个性的学习,在教《阅读大地的徐霞客》一文时,我采取多种方法让学生学习,还给了学生主动学习的地位,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一、在教师的引领下,让学生主动学习第一段

我首先提问:徐霞客是一位什么样的人?学生带着这个问题进行阅读,然后进行反馈。学生很容易知道用课文中的语言概括说出:徐霞客是明朝末年的一位奇人。接下来,我再问:阅读这一段你还知道什么?学生根据本段的语言文字说出:他是用双脚一步一步走遍了半个中国的;我知道了他游览过许多名山大川;他经历过许多奇人异事;我也知道了他把游历的观察和研究记录下来;我了解到了徐霞客游历半个中国之后,写成了一本奇书叫《徐霞客游记》……最后提问题:你们还体会到了什么呢?(体会到徐霞客所处的那个时代条件艰苦,靠双脚跋山涉水;经历了很多的奇人异事,孑然一身,独行其志。)

二、以问题为中心,探究学习第二段

首先,设计问题:本段主要讲了什么内容?让学生默读1分钟左右(段落不长),再让学生汇报学习结果:这段文字先写了当时读书人只追求“一举成名天下知”;再写徐霞客与他们不一样,醉心于古今史籍及地志、山海图经的收集和研读;最后写他立志走遍天下,亲自考察。

其次,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和对问题进行探究。下面是学生的探究结果。

生1:我现在知道了徐霞客为什么被称为“奇人”,因为当时的读书人,都忙着追求科举功名,埋头于经书之中,徐霞客却到外面去了解大自然的知识,搞山海图经的收集和研读,所以他是奇人。

生2:我知道了徐霞客为什么要走遍天下,亲自考察,是因为他早有雄心壮志,想写一部古人没有写的奇书――《游记》。

生3:我知道了“卓尔不群”的意思,就是说徐霞客与那些人不一样,他才华出众,走自己该走的路。

生4:“史籍地志”、“山海图经”是什么意思?这些知识对日常生活有什么作用?

让学生产生这样的问题,进行生生对话、师生交流,深入探究,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

三、贴近生活,让学生体验学习第三、四段

1.通过感情朗读进行体验。第三段语言文字内容丰富,对偶句、排比句多,富有音乐的节奏感,读起来很有气势、韵味。因此,让学生进行感情朗读练习,在读中体验情感,与徐霞客进行情感对话,使徐霞客的“奇人”形象深深印在学生心里,产生对徐霞客的崇敬和爱戴。

2.利用图片让学生进行体验。可以利用“徐霞客旅行路线图”和“徐霞客孜孜不倦撰写游历图”来让学生体验徐霞客考察的艰辛和撰稿的认真,感受大自然的美丽与奇特,知道徐霞客不是走马观花,而是精察细研。

3.展开合理想象推理进行体验。徐霞客怎样与“长风为伍,云雾为伴”;徐霞客历尽了怎样的“千辛万苦”;徐曩客白天都做了什么,晚上在哪里住,他是怎样生活的;“燃松拾穗、走笔为记”是怎样的情景?利用这些具体情境让学生想象推理体验,他们就更能感受到徐霞客的伟大。

4.通过背景资料让学生体验。第四段的文字是当时背景资料文字,文字浅显易懂。,学生通过自主阅读,感受当时交通工具的落后以及明末治安问题给徐霞客考察所带来的困难。

四、发挥协同效应,合作学习第五、六段

这两段文字涉及的内容较多,通过让学生合作学习,讨论交流,达到理解与掌握以下内容的'目的。

1.同伴旅途劳顿,不辞而别。

2.遭匪抢劫,险些被害。

3.同伴途中遇疾,不幸而逝。

4.同行不愿受累,偷偷而去。

5.唯徐霞客锲而不舍,不畏艰险,旅行成功。

通过讨论交流,学生认识到徐霞客推翻历史错误所付出的代价,也说明他勇于探索的坚定意志和锲而不舍的科学研究精神。

五、发挥自身特长,让学生个性化学习第七段

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独特的内心世界、精神世界和内在感受,有着不同于他人观察、思考和解决问题的方式。也就是说,学生有着独特的个性,每个学生的学习方式在本质上是其独特个性的体现。在学习本文的第七部分的时候,可以让学生进行个性化学习,思考:第七段是怎样围绕奇书来写的。要让学生理解这四个要点:第一句说明《徐霞客游记》的成书是亲身经历、考察的记录;第二句评价这本书的科学价值;第三句评价这本书的文学艺术价值:第四句评价书的作者,回到课文题目“阅读大地”,回到“奇人”上来。“阅读大地”可以个性化理解为:徐霞客把大地当作一本知识丰富的书,他每到一处都在探索着大地的奥秘,都在研读着这本巨书,是一个最好的比喻句。“奇人”奇在他的“独行其志”、“不避艰险”、“求真求实”……这五种方法是相互联系、相互包含的。它虽是从不同的角度提出,却是一个有机的整体,我们应从整体的高度来全面把握现代学习方式的精神实质,有效地促进了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

阅读大地的徐霞客说课稿篇八

教材分析:

这是篇写人的记叙文。文章主要记叙了明末奇人徐霞客为了考察祖国山川地貌,不避艰险,徒步走遍了半个中国大陆,并将其游历、观察和研究记录下来,形成了不朽名作《徐霞客游记》。歌颂了徐霞客淡泊名利、不畏艰险、锲而不舍、求真求实的科学研究精神,赞扬了他为祖国旅行考察事业奉献一生的功绩。

教学目的.:

1、学习徐霞客热爱自然,不畏艰险,求知探险的精神。

2、抓住文中重点词句,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重、难点:

抓住文中重点词句,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过程:

一、质疑、揭题

1、师板书:阅读。生齐读。师:“读这个词语,你会想到什么?”生谈感受。

师板书:大地。生齐读“阅读大地”。师:“你有什么疑问?”生质疑。

师:可是的确有一个人,他会阅读大地,他就是明朝末年的徐霞客。(板书:徐霞客)

2、齐读课题。

二、学习课文

(一)学习第一段

1、自读第一段,思考:徐霞客是一个怎样的人?这段话是围绕哪句话写的?

2、学生反馈:徐霞客是明朝末年的一位奇人。板书:奇人。

(二)学习第二段(2-6自然段)

1、自读2—6自然段,思考:徐霞客的人奇在哪里?他的书又奇在哪里?自读做批注。

2、汇报交流:

(1)淡泊名利、立志考察

句子一:当时的读书人,都忙着追求科举功名,埋头于经书之中,而徐霞客却卓尔不群,醉心于古今史籍及地志、山海图经的收集和研读。

句子二:于是他立下雄心壮志,要走遍天下,亲自考察。

a:学生汇报读句子并谈自己的体会。

b:品读重点句子。

c:师引读:徐霞客是明朝末年的一位奇人。

徐霞客的“奇”还表现在什么地方呢?用同样的方法汇报徐霞客的“奇”因:

(2)不畏艰险、毅力超凡

(3)锲而不舍、求真求实

3、体会《徐霞客游记》的“奇”

(1)自读第六自然段,思考:这本书奇在哪里?

(2)反馈:用恰当的关联词语表现《徐霞客游记》的价值。

(3)齐读:徐霞客是明朝末年的一位奇人。

三、再次解题

1、课题为什么为《阅读大地的徐霞客》?

2、课题还可以换成的徐霞客?

四、拓展

1、搜集阅读有关徐霞客的故事和《徐霞客游记》。

2、用一百字的篇幅简单介绍徐霞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