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方案>人教版四年级语文教案全册完美版(热门21篇)

人教版四年级语文教案全册完美版(热门21篇)

作者:碧墨 人教版四年级语文教案全册完美版(热门21篇)

教案是课堂教学的指导工具,可以帮助教师把握教学进度和教学重点。让我们共同学习和研究这些四年级教案的精华部分,为我们的教学工作注入新的动力和效果。

四年级语文教案全册教案

1、播放机器人小品片段视频后,学生想说些什么的时候,我没有去引导学生,以致于学生的回答与我设计此环节所想象的有些出入。

2、在课堂开始之前,没有设置好的教学引入。

3、学生达到了一个热烈的情绪。没能及时引导他们,课堂有点过于热烈。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语文教案全册

教学要求:

1、了解五彩池的奇特景观,从中感受大自然的美。

2、了解每段落之间的联系并划分段落。

3、学习12个生字,理解重点词语的意思。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二、三自然段。

教学重点、难点:了解五彩池的特点和池水显出不同颜色的原因。

教具准备:风景图、幻灯。

教学时间: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布置预习。

1、同学们喜欢旅游吗?去过哪些地方?

3、学生预习,教师巡视。

二、检查预习。

1、检查生字读音。

2、每人读一个自然段,开火车读课文。

3、五彩池在什么地方?五彩池是什么样子的?

三、再次默读课文,想一想:课文是如何描写五彩池的?

四、学生默读思考讨论:

1、五彩池是什么样子的?(第二自然段,共四句话)。

(1)第一句为什么用“漫山遍野”“大大小小”来形容五彩池?

(2)第二句为什么说水池像铺展着的巨幅地毯上的宝石?

(3)第三句写的是什么?

(4)第四句为什么说水池像葫芦,像镰刀,像盘子,像莲花?

2、五彩池中的水都有什么颜色?是什么“令我惊奇”?

五、布置作业:

朗读课文,想想五彩池中的水为什么会显出不同颜色?

第二课时。

一、指名朗读课文。

二、学生理解第四自然段。

1、默读,把讲原因的句子画出来,读一读。

2、课文有几句话说明原因的?(4句话)这四句话是怎么把原因说清楚的?(第一句说池中长着不同形状的石笋;第二句说石笋表面附着石粉;第三句讲阳光折射;第四句讲池边树木花草的倒影。)。

三、朗读最后一个自然段,讨论:

为什么说五彩的瑶池就在人间,不在天上?

(因为课文开头说奶奶讲过天上神仙住的地方叫瑶池,而我却真的看到了像瑶池那样神奇的五彩池。)。

四、练习分段,归纳段落大意。

1、指名按自然段朗读课文,每人读一个自然段。读后说说这个自然段讲的是什么。

2、学生自由发言,划分段落并说明道理。

五、指名读“读读写写”中所列词语,并抄写两遍。

六、布置作业: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二、三自然段。

四年级语文教案全册教案

1、认识本课生字“弋、翱”等。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读课文,了解机器人的几大功能。在熟读课文的基础上,理解机器人的神奇,使学生感受到科学的无限魅力。

3、学习课文总分写法,能用总分方法复述课文内容。

四年级语文教案全册教案

3、出示课题:神奇的机器人(出示机器人图片)。

二、初读课文,学习字词,初步了解机器人的功能。

1、出示自学建议:

1)读准字音,读通课文。

2)思考:课文是从哪几方面介绍机器人的功能的?请你用简练的话来概括一下。

2、交流、反馈。

1)出示词语:

先驱游弋大显身手迹象灌溉披星戴月。

广阔浩瀚能歌善舞翱翔驰骋才华横溢。

2)指名读。

3)初步了解词义,可查字典,可找近义词等多种方法。

4)齐读词语。

5)那课文是从哪几方面介绍机器人的功能的?

四年级语文教案全册教案

交流。

指名5人分别读2、3、4、5、6节,其他同学齐读1、7节。

3、结合课文来进一步体会机器人的神奇。

1)学生从太空组、海洋组、工矿组、农村组、社会组中任选一组,自由读文2—6中任一节。

2)说一说或填一填(根据课文内容)。

a机器人是人类航天活动的先驱:

b在浩瀚的海洋,机器人()宝藏、()油龙、()黑匣,成为人类开发海洋的生力军。(说说所填的词用得好不好,为什么)。

c机器人在工矿有着极为广阔的用武之地:

d在农村,机器人()树木、()田地、()水果、()庄稼……成为第一代“铁农民”。(说说所填的词用得好不好,为什么)。

e机器人走向社会,加入人群:

四、知识能力的迁移。

机器人的功能可真多,假如机器人走进我们的校园,它会做什么事呢?请你想象一下。

四年级语文教案全册教案

机器人的.定义、分类及启发创新。

在学生与老师的互动中让学生自己归纳机器人的相关知识,并联系实际生活启发学生创新能力。

二、教学过程。

(一)视频及录像导入。

师:在上课之前,老师想请同学和我一起来看看下面的这些视频剪辑(播放视频及录像剪辑)。

师:请同学们注意观察,你们看到了什么?

生:自由发言。(引导学生回答出机器人)。

(二)任务驱动。

师:那他们为什么叫机器人呢?

生:先让学生分组各自阐述自己的看法,再将每组学生的想法收集并总结后发言。

师:老师给各组的发言进行点评。(适当时候可以给予回答正确的学生及组以奖励,培养其学习积极性)。

(问答互动式,但要注意引导)。

师:同学们,你们现在好好学习这门课将来你们也可以让机器人为你服务。生活中还有好多事情我们不能去做,但机器人可以做?(举例说明)。

生:自由发言。(以下类似问题逐步引导)。

(三)小结。

1、总结本节课程的内容。

2、互相评价交流,鼓励学生们表达自己的观点(了解学生通过这次课程了解了多少相关知识,是否对机器人的定义、发展等有个初步的了解,为未来教学做好铺垫。)。

3、课后任务收集一些关于人工智能的素材。

三、教学总结。

1、视频、录像导入课堂。

2、利用视觉的冲击吸引学生,激起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通过提问的互动式教学,了解学生思想里所想的事物,给予肯定并逐步结合日常生活引导其大胆创新。

4、在教学中培养其观察、分析、归纳总结及团体决策能力等,完善学生的自身素质。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语文教案全册

识记:会认11个生字,会写14个字,正确读写本课词语。

理解:学生通过人物的言行体会人物的内心活动,感受卖木雕的少年对中国人民的友谊。

运用: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积累词语。

培养:经历对语言的品质、朗读,通过讨论交流,熟悉通过人物的动作,语言来刻画心理活动的方法。

二、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1、了解非洲人民同中国人民的友谊。

2、通过人物的动作和语言揣摩人物内心活动。

3、积累一些四字词组,并学会恰当地运用。

三、所用媒体作用。

1、创设情境,学生感受“南非”与中国在地理位置上的遥远,与南非人民与中国人民深厚的友谊形成对比,从而导入本课。

2、课件出示探究学习的核心问题:我们来找出描写卖木雕少年言行的句子,并想象他当时的想法。

3、课件出示游戏,巩固字词与课文内容。

四、课时安排。

本课教学: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1、认识本课11个认读生字,会写14个生字,掌握本课词语。

2、读通课文,整体感悟课文内容。

3、教学过程(略)。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1、回顾课文,通过人物的言行,体会人物内心活动,感受卖木雕的少年对中国人民的友谊。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积累词语。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谈话导入。

1、课件出示世界地图,显示:非洲与中国的距离。

2、我们看到非洲与中国地理位置上有距离,但非洲人民与中国人民的友谊非常深厚,现在,大家和我就走进《卖木雕的少年》一课,去感受这种友谊。

四年级语文教案全册教案

1、学会课文中的生字词,不理解的字词可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理解。

2、通过诵读,体会课文所展示的诗情画意,并有意识地积累优美词句。

3、了解荷兰美丽的田园风光。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1、齐读课题并质疑。

2、让我们带着这几个问题自由朗读课文。

二、学习课文,初步感知。

1、自读课文并出示要求。

课文介绍了荷兰哪些美丽的景色?在自己认为具有诗情画意的地方或优美语句下画线。不懂处做上记号。

2、小组讨论。

3、交流。

a)指名学生读课文,并随时正音。

b)让学生说说课文介绍了荷兰哪些美丽的景色。

c)抓住重点,指导读懂。

4、再读课文,想想课文主要讲了哪几方面?

6、你读后有没有产生这种喜爱的感情呢?

a)迁移运用,指导读好。

聘请小导游,带领大家去荷兰一游。要求:

(1)任选一个景点作导游介绍荷兰的美丽风光。

(2)要加进导游的口头语。

学生在小小组自由介绍,并推荐一名上台介绍。

指名学生介绍,评价。

b)总结:

荷兰这么美,你还想了解它更多的情况吗?请同学们去找一找,看准找到的有关荷兰的资料。图片多,在班队课上,大家再作交流。

三、板书。

田园诗情。

奶牛图郁金香图。

骏马图动物世界赞美。

挤奶图夜晚图向??

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四、教学后记。

人教版语文四年级教案全册例文

教学目标:

1、学习生字新词,积累词汇;。

2、熟读课文,学会抓住重要线索复述故事;。

3、理清苏武出使匈奴遭遇的三个故事之间的关系,重点解读“牧羊”部分,体会语言,感受人物的形象,受到感染,内化语言。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乐于将故事讲给别人听。

教学过程:

一、交流预习资料,进入课程。

1、自我介绍,一两句话,既简洁,又能引发学生对你的好感。

2、导入:中华民族是伟大的,历涌现了无数杰出的爱国英雄,你幅图画的是我国历史文化长河中的一个经典的故事——板书课题。这个故事广为传诵,人们根据它创作了戏剧、歌曲、古典乐曲等艺术作品,为什么苏武牧羊有如此巨大的魅力?读课文,走进故事。

3、学生自读课文。分两步走;。

1)读第一遍,练习将课文读通顺,做到响亮正确流利。

2)同学们读得很认真,鲈乡小学的的同学读书的习惯真好。课文哪几节具体写了苏武牧羊的?还有几节分别写了什么?再读课文。

3)议论以下课文还写了写什么?出使、受辱、拒降、牧羊、回国。

4)分节读课文,随机指导。

4、简单介绍西汉与匈奴的情况(有地图,历史书上肯定有)及苏武出使的意义,读好第一小节;介绍旌节(字形范写,介绍含义)。

二、指导自学,复述课文内容。

1、出示两组词语(组):突然翻脸宁死不受辱抽刀自尽派人翻脸怒目圆睁痛骂叛逆——提示:有的词是老师根据课文概括出来的。——读课文2、3节,练习运用这些词组简要复述故事部分——提示方法:读故事性的文章,我们可以找出重点词语(或者根据课文内容概括几个重要词语),抓住他们之间的联系,就可以将故事复述清楚。

2、生练习抓重点词语,复述苏武牧羊的内容。

1)学生读课文,摘抄词语(提示格式),告诉学生苏武的表现的词语可以不止两个,教师巡视指导。

3)学生再读课文,练习复述。

4)交流复述,评价鼓励为主。(学生讲到“心生一计”要学生将“计”讲明等,注意连贯,但不能简单读书)。

三、重点读懂“苏武牧羊”,受到感染,发展语言。

1、教师导语引入:匈奴王十分狡猾,先说苏武参与内乱威逼苏武,不成;后用劝降利诱苏武依然不成;最后又生毒计„„(激情一点)。

3、学生读课文:要求学生一句一句认真读,体会,想想你能体会到什么?(学生读,教师巡导)。

四、小组交流。

——苏武以旌节为伴,(两处),体会到什么?——句子:苏武顽强地忍受„„取暖——幻灯突出来(换色)——感情朗读——想象他还遭遇了哪些折磨?——联系“旌节”,练习朗读。——最后一句:——出示插图,观察大雁,理解对中国人的文化意义。——理解苏武的内心;联系“毒计”体会苏武的痛苦与顽强。——朗读句子——整体朗读第五节。

五、情景练笔,拓展知识。

1、过渡:教师朗读最后一节。

2、穿插一副回国的插图,看图观察。

3、苏武的内心在说些什么?如果你是迎接队伍中的一个,你会在心里说些什么?选择一个写几句话。

4、交流。

四年级语文教案全册教案

在上课之前,我先从网络收集并准备好的“素材”,在网络播放机器人小品片段视频,让学生互相说一说机器人的趣事,学生就显得相当感兴趣,这种方式比较贴近生活的实际,所以学生说起来也相当热烈,争先恐后地向全班学生讲述,内容自然而然地也围绕着机器人展开。之后出示课文中的插图,让他们来说一说机器人根据不同的应用需要,有不同的形状结构,有程序控制,能自动工作,有行为功能,能自动执行一定的动作,并请大家给它们进行分类(小组竞赛的形式)。所以说起课文的插图也就事半功倍了。最后给同学们五分钟时间,自学课件中机器人的发展历程在这篇文章,并进行小结发言。这节课教学效果较好。

四年级语文教案全册教案

(一)、知识与技能:

1、正确认读六个生字,会写八个生字。培养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能力。

2、理解课文内容。

3、继续培养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1、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开展小组讨论,理解、感悟课文。

2、运用已有的识字方法识字。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和热爱生活的美好情感。

四年级语文全册教案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19个生字,其中田字格前面的10个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学习给课文分段,说出段落大意。

4、懂得勤奋是通向理想境界的桥梁,教育学生从小勤奋学习,长大了对人民、对社会作出应有的贡献。

两课时

通过学习课文,让学生通过语言文字的训练,深入感悟文章的内涵。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其中田字格前面的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学习给课文分段,说出段落大意。

4、懂得勤奋是通往理想境界的桥梁,教育学生从小勤奋学习,长大了对人民、对社会作出应有的贡献。

一、揭示课题。

1、板书课题。

2、解题:题目中的“说”就是谈、讲的意思。这是一篇说理类的文章。读了这个课题,你想提什么问题?(文章主要说了一个什么道理呢?又是怎样把这个道理说明白、说清楚的呢?)下面,我们就带着这个问题来读一读课文。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学习分段。

1、听课文录音,想一想:课文主要说了一个什么道理?

2、交流(只要求说出大概意思就可以了)

3、引导分段。

(2)交流。

(3)根据以上问题给课文分段,并在文中作好记号。

三、分段读通课文。

1、先拼读生字,读熟新词。

2、分段读通课文。

自己练读——指名读——纠正读音,指导读通长句——齐读。

四、学习课文第一段。

1、自由轻声读课文第一段,画出中心句。

2、出示:通往理想境界的桥梁是什么?是勤奋。

(1)这里的“桥梁”是什么?

(2)把那句自问自答的句子换一个说法。

(3)过渡:是的,勤奋是实现通往理想境界的桥梁,成功者手中的鲜花,是他们用汗水和心血浇灌出来的。

相机出示:成功者手中的鲜花,是他们用汗水和心血浇灌出来的。

讨论:“鲜花”在这里是什么意思?“汗水和心血”又是指什么?

(4)说说这句话的意思。

(5)出示:成功者手中的鲜花,是他们用汗水和心血浇灌出来的。

古今中外,每一个成功者手中的鲜花,都是他们用汗水和心血浇灌出来的。

比一比,你更喜欢哪一句?为什么?——齐读后一句。

3、齐读第一段。

4、当堂背诵第一段。

五、教学生字,指导书写。

1、自己设计记忆字形的方法,感到困难的在下面打“?”。

2、交流自学情况。

3、指导书写“枕”、“末”、“惯”、“基”。

4、钢笔描红。

六、作业:

1、完成课后练习3:读一读,再抄写。

2、背诵第一段。

3、区别形近字组词。

四年级语文教案全册教案

一、资料展示,引入新课:

(课前布置学生找原始森林的图片,文字资料)学生展示自己收集的资料,让学生充分了解感受原始木森林的美丽神秘。

你们喜欢原始森林吗?(喜欢)我们的祖先就生活在这儿美丽的地方,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原始森林,感受一下祖先生活的环境吧。板书课题:祖先的摇篮。齐读课题。理解“祖先”和“摇篮”

二、初读课文,随文识字。

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在读文的过程中完成下面几个任务。

1、自读课文,用你认为的方法认识本课生字。

2、把诗歌读熟。

3、小组合作,组长读字,成员找卡片。

4、认读词语卡片(做找朋友的游戏)。

5、老师检查认字情况(开火车读生字)。

6、指名朗读课文。

小学四年级语文全册教案

(一)、知识与技能:

1、正确认读六个生字,会写八个生字。培养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能力。

2、理解课文内容。

3、继续培养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1、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开展小组讨论,理解、感悟课文。

2、运用已有的识字方法识字。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和热爱生活的美好情感。

一、资料展示,引入新课:

(课前布置学生找原始森林的图片,文字资料)学生展示自己收集的资料,让学生充分了解感受原始木森林的美丽神秘。

你们喜欢原始森林吗?(喜欢)我们的祖先就生活在这儿美丽的地方,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原始森林,感受一下祖先生活的环境吧。板书课题:祖先的摇篮。齐读课题。理解“祖先”和“摇篮”

二、初读课文,随文识字。

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在读文的过程中完成下面几个任务。

1、自读课文,用你认为的方法认识本课生字。

2、把诗歌读熟。

3、小组合作,组长读字,成员找卡片。

4、认读词语卡片(做找朋友的游戏)。

5、老师检查认字情况(开火车读生字)。

6、指名朗读课文。

1、读读课文,说说你最喜欢哪一段或哪一句?

2、小组交流。

3、全班交流,相机指导朗读。

比如:学生说喜欢第一句:“爷爷说,那原始森林。

是我们祖先的摇篮。真有意思,这该是多大的摇篮哪!”学生可能说,我也觉得很有意思,摇篮本来应该是很小的,婴儿睡的地方,我们祖先的摇篮居然是一个大森林。就指导读出有意思的情趣来。

4、配乐读课文。

1、学完了课文,你也展开自己的想像,来画画这美丽的摇篮吧。想想我们的祖先可能在这里做什么?来画一画,写一写。

2、全班交流,适当点评。

1、认读本课生字卡片,组词,并说句子。

2、小组讨论如何记忆字型,如何把字写好看。

3、指导重点字的书写。

4、学生独立描红书写。

语文四年级下人教教案

1.,二十三年弃置身。2.诗中运用典故表达自己怀念故友的心情,暗示自己因世事变迁而怅惘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诗中蕴含发展哲理,揭示新事物必将取代旧事物的句子是:

4.诗中表达诗人坚定乐观精神的句子是:

二《过零丁洋》。

5.诗中作者回顾自己一生的句子是:

6.诗人运用比喻修辞表现国家和个人命运的诗句是:

7.诗中表现文天祥为国捐躯的爱国热情(愿意以死明志)的句子是:

8.惶恐滩头说惶恐_______________。

9.生命是什么?生命是文天祥“。

”的浩然正气;是范仲淹“。

10.词中蕴含自然哲理的句子是:

11.词中表达良好祝愿的句子是:

12.描写月亮的句子。

四《饮酒》。

16具体描写南山景象,使诗人从自然景色中领略到无限乐趣的诗句是:

17描写自己居住环境安静的诗句是:

18对全诗内容进行总结的诗句是:

五《行路难》。

19诗中运用比喻修辞表达作者怀才不遇的句子是:

20诗中运用典故表达了作者对从政的期待的句子。

两句的动作细节刻画,形象地揭示了他内心的苦闷抑郁24用。

两句,既表明诗人的许多理想都因权贵当道而阻塞了出路,也暗点诗人企盼终有一天能得到重用的心情25表现自己身处逆境仍然乐观自信的名句是:

(常用于勉励别人)六《小石潭记》。

26文中写鱼儿自由轻灵的游动姿态的句子是:

27文中体现水清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28文中揭示作者游览心情的一句话是:

31文中反映滕子京政绩的一句话是:

32文中描写岳阳。

景的句。

子是:

33文中描写夜晚洞庭湖波光月影的语句是:

34文中“进亦忧,退亦忧”中的“进”指:

“退”指:

35文中体现作者旷达胸襟的句子是:

36文中体现作者政治抱负的句子是:

37若夫淫雨霏霏,连月不开,;日星隐曜,山岳潜形;

____;薄暮冥冥虎啸猿啼。38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

;岸芷汀兰郁郁青青。39《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送别友人、依依惜别但气势豪迈、意境开阔的千古名句是:

四年级语文全册教案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理解琥珀形成的过程及必备条件

一、导入新课

揭题,板题。看到这个题目你想知道什么?

二、简介琥珀

1、ppt:琥珀之谜一:琥珀是什么?

琥珀的简介以及图片欣赏。

2、过渡:那么课文是怎么描述琥珀的呢?

三、学习课文首尾段

1、ppt展示:琥珀之谜二:这一块琥珀是什么样子的?它的科学价值是什么?

2、快速浏览课文,找一找课文中描写琥珀样子和价值的句子在哪一个段落。生答:20自然段。

3、师读20自然段,学生边听,边用横线和波浪线画出琥珀样子和价值的句子。指名读所画的句子。

4、ppt展示20自然段的段意。

5、要求学生找出本段中的“一万年”还在哪里出现过。生答:第一自然段。

6、指名读第一自然段,问:“约摸算来”能不能删除?为什么?

生答,明确答案。

7、师引导学生说出第一自然段段意: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

四、学习课文,了解琥珀形成的过程

1、快速默读2—19自然段,思考,填空:写了哪两层意思?生答。

ppt展示:

(1)琥珀形成的过程;(2—13)

(2)琥珀发现的过程。(14---19)

四年级语文教案全册教案

1、了解国际互联网的结构、工作原理以及跟人们密切的关系。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语言文字的准确、生动。

3、凭借语言材料激发学生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

4、通过学校网络,来了解奇妙地国际互联网,并通过实际操作来感受其奇妙。

语文四年级下人教教案

柳树醒了。

教学目标:

1.认识“醒、雷”等8个生字。会写2个字。2.能正确朗读课文。

3.通过朗读感悟春天的美。了解春天到了,大自然的变化。教学过程:

一、看图说话,导入新课。

1.出示图画小朋友,春天已不知不觉来了,春天是个万物复苏、柳绿花红的季节。瞧,图上画的是什么呢?你能不能说给我们听。

2.师:春天来了,小朋友多高兴呀!来,自己高高兴兴地把课题读一读。谁来念?再读得亲切一点?再高兴些。

3.师:想不想自己读好课文?那么遇到不认识的字,怎么办?注意把字音读正确、读流利。读好后,把不认识的字圈一圈,认一认,想办法记住它。

二、检查生字。

三、读课文,感知内容。

1.师:冯老师相信,这些词到课文里,你们能读得更好,对不对?来,先自己试试,把课文读读。

第1页。

2.开展朗读接力其他小朋友拿起书认真听,呆会做小评委,评评谁做到了正确、流利。

3.找小伙伴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

四、理解课文,感悟内容。

1.师:现在你能不能说说柳树有几个好朋友?来,拿起笔用“——”把它们划出来。

2.说话训练:用上“_________是柳树的好朋友。”也可以自己用其他句式说。3.读准:春雷、春雨、春风、春燕、小朋友(词卡贴在黑板上)。

4.把5句话合并成一句话说说,可以用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是柳树的好朋友。

5.这些好朋友为柳树做了什么呢?请你用喜欢的记号把它找出来。

6.老师这里有几个词语(说话、洗澡、梳头、捉迷藏、玩耍),来,读读,谁帮老师贴贴。贴好了说一句话。

7.指导朗读:这群好朋友真能干,你能不能夸夸他们呢?这样吧,选其中一个夸夸。

先自己试试。

(1)谁来夸?你夸谁?

(2)春雷会跟柳树说什么悄悄话呢?(机动)如果你也夸春雷,站起来也跟他一起夸夸。

(3)师生表演第二节(机动)。

8.4人小组合作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夸夸柳树的5个好朋友。9.4人小组汇报。

第2页。

10.齐读课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写字指导。

七、欣赏《春天在哪里》。

今天小朋友学得真好,老师奖励奖励大家,给大家听一首春天的歌。下课后,老师希望大家去观察观察春天的美景,然后把他画下来。

第3页。

四年级语文全册教案

教材分析:

这首诗是电视系列片《话说长江》主题歌歌词。作者没有实写长江的景象,而是用第二人称,将长江作为一个抒情对象,赞美她的“风采”“气概”“情怀”。其中既涉及她的发源和流向,又关注她的历史和未来,概括了长江的丰富内涵,表达了中华儿女对长江的热爱、依恋之情。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5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通过理解诗歌的语言和吟诵诗句,激发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培养审美情趣。

教学重难点:

通过理解诗歌的语言和吟诵诗句,激发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培养审美情趣。

教法学法:

1、运用多媒体ppt课件与音乐、自读与品读等方法,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帮助学生领会文本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2、通过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学习,使学生运用并掌握“读一读、划一划、问一问、说一说”的学习方法。

3、运用抓住关键词句的方法,理解文本并有感情地读好课文。

教学时间: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1、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一首赞美长江的诗歌。(板书:长江之歌)。

《长江之歌》是电视系列片《话说长江》的主题歌歌词。

2、出示地图,指出长江的位置和所流经的地方。

3、你们对长江有什么了解呢?请同学们自由说说看。

4、播放歌曲:《长江之歌》歌词豪放,歌声雄浑,我们一起来欣赏。

二、自探。

1、教师预设的自探提纲。

(1)自由读课文,画出不认识、不理解的字词。

(2)描红田字格中的生字。

(3)查字典并联系上下文,理解下列词语的意思:

丰采依恋荡涤尘埃磅礴灌溉。

2、请同学们根据自探提纲进行自探学习,自主解决自探提纲中的问题。

3、展示自探成果(通过班级交流及时反馈与矫正自探中存在的问题):

(1)出示词语:

乳汁哺育挽起荡涤尘埃灌溉奔去各奔东西........。

(2)指名逐词读,指点学生从平翘舌音、前后鼻音、一字多音等方面区分加点字读音的异同。

(3)理解下列词语的意思:

丰采:美好的仪表举止。

依恋:留恋,舍不得离开。

荡涤:洗涤。

尘埃:尘土。

磅礴:气势盛大。

灌溉:把水输送到田里。

4、各自轻声试读课文。

5、分节指名朗读课文。教师相机指点。

6、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2)你还发现作者赞美了几次?因此我们可以把课文分成几大部分?

(3)根据以上问题给课文分段。

(4)鼓励大家正确、流利、有感情的仿读。(女生读第一部分,男生读第二部分)。

刚才大家读了课文,读得不错,我们读书就是应该这样,仔仔细细地读,认。

认真真地读,带着感情来读。那么刚才在读的过程中碰到了哪些词和句是你不懂的,先在书上作个记号,然后同桌讨论讨论。

7、指导写字。

(1)、出示生字:

乳汁哺挽涤埃灌溉。

(2)、指导写字:

乳:左右基本等宽。

汁、哺、挽、涤、埃:左窄右宽。

灌、溉:左窄右宽,因笔画较多,写时要紧凑一些。

(3)、学生练习写字,教师巡视指导。

8、熟读课文:自由读课文,读出感情;指名学生逐节朗读,学生评价;再作新的朗读体验。欣赏、评点、引导有机结合在其间。

9、师生归纳小结。

三、运用拓展。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诗歌。

四、作业设计。

抄写生字、词语。

第二课时。

一、提出问题。

1、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揭示课题并板书。

2、出示:我们赞美长江,

你是无穷的源泉;

我们依恋长江,

你有母亲的情怀。

3、自由读,读了这句诗你有什么疑问?(教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评价、规范、整理后说明:老师根据同学们提出的问题,结合学习内容归纳、整理、补充成自探提示,认真探究,就能弄明白大家提出的问题。)。

预设:(1)为什么说长江是无穷的源泉?

(2)“情怀”是什么意思?为什么说长江有母亲的情怀?

二、探究学习。

1、出示自探提示。

2、学生自学,教师巡视。

默读课文:从哪些地方看出长江有母亲的情怀?用横线画出有关句子。从哪些地方看出长江是无穷的源泉?用波浪线画出有关句子。

3、出示第1节:

(1)自由读,要求:从哪些地方看出长江是无穷的源泉?

(2)交流。

出示:你从雪山走来,

春潮是你的丰采;

你向东海奔去,

惊涛是你的气概。

(“雪山”在祖国的最西部,“东海”在祖国的最东部,长江能从祖国的最西部走来,向祖国的最东部奔去,说明她源泉是无穷的。)。

指导朗读:这两个分句我们该怎样读?哪些词提示了你?

(第一个分句要读得柔和一些,因为长江是“走来”,第二个分句读时要让人感觉有气概,因为长江是“奔去”。)。

(3)默读第1节,思考:从哪些地方看出长江有母亲的情怀?

(4)交流:

出示:你用甘甜的乳汁,

哺育各族儿女;

你用健美的臂膀,

挽起高山大海。

(“哺育各族儿女”:只有母亲才会哺育儿女,在这里把长江看作了母亲,而且长江哺育的是各族儿女,可见这位母亲的胸怀是多么的宽阔。

“你用健美的臂膀,挽起高山大海”:这里又把长江拟人化了,长江很长,它就像母亲伸长那健美的臂膀,从西至东,把祖国的高山大海拉在手里,让它们紧密联系在一起,永不分离。)。

指导学生看地图,并联系实际想象体会“哺育、挽起”的意义。

指导朗读:这一句我们要读得很深情。

(5)指导朗读最后一句,要读出“赞美”“依恋”的感情。

(6)齐读第1节。指导背诵第1节。

4、出示第2节。

(1)听录音,思考:从哪些地方看出长江是无穷的源泉,它有母亲的情怀?

(2)交流:

从哪些地方看出长江是无穷的源泉?(“远古”是指很遥远的古代,长江从远古走来,向未来奔去,时间跨度很大,长江永远不会停息,所以说它是无穷的源泉。)。

指导朗读第一句:“走”、“奔”句与第一部分的“走”、“奔”句对比读,体会长江的宏伟气势和永葆青春的活力。(“灌溉花的国土”:祖国的领土那么大,长江能将它们一起灌溉,所以说它是“无穷的源泉”。

“推动新的时代”:长江能推动时代的发展,力量是无穷的。)。

从哪些地方看出长江具有母亲的情怀?(“你用纯洁的清流,灌溉花的国土”:母爱是纯洁的、神圣的,长江像母亲一样滋润着祖国的每寸土地。

“你用磅礴的力量,推动新的时代”:母亲的力量是巨大的,长江就像母亲一样,对新时代的发展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

(3)师引读:所以,“我们――赞美长江??”

(4)指导朗读第2节。

5、学生谈收获。

6、教师小结。

三、运用拓展。

1、朗诵比赛。

2、学唱歌曲。

四、作业设计。

1、组词。

潮推()薄()。

朝()堆()r()。

2、填空。

走出()推动()。

乳汁()回荡()。

力量()清流()。

四年级语文全册教案

1.读准字音,丰富词汇。

2. 感受打比方的写法的好处。

3. 阅读短文,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4. 读、背古诗,想象诗句描绘的画面。

5. 通过言语训练提高表达能力。重点难点:重点:能说会道难点:学习仿写句子,了解打比方的句子的特点。

课件及图片

3课时

一. 语海畅游汉字真有趣

1.读一读,看谁读得最正确。

2.读一读,想一想:每组的字为什么读音不相同?

3.学生讨论

4.教师点拨:汉字就这么有趣,同一个汉字,在不同的词语里,读音不同,意思也不同。

5.让学生多读几遍,读准多音字的读音,并理解每个字在词语里应该读特定的读音。

6.拓展:你还能说出其它的多音字吗?

二. 语海畅游词语搭配

1.出示童年开花图,以童年这中心词,让学生在四周填上合适的词语

2.如:童年趣事,童年生活,快乐的童年

3.合作交流:四人小组互读、互听、互相纠正。

5.老师小结。

三. 语海畅游照样子写句子

1.自由读例句,体会句子的特点。

3.学生照样子写几句打比方的句子。

4. 合作交流:四人小组互读、互听、互相纠正。

5.老师小结。

四. 背诵古诗,积少成多

1.轻声读古诗,不认识的字,看拼音多读几遍。

2.将古诗大声读给同桌听,同桌专心听,欣赏,指点。

3.再读诗句,想象画面,比谁读得最有味道。

4.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背诗句。

5.拓展:课外收集描写田园风光的诗句。

五. 阅读平台《一只小鸟》

1.轻声自由读短文,想想短文主要讲了什么?从整体感知文章内容。

2.细读短文,把自己最感兴趣的地方多读几遍,并说说为什么?

3.再读短文,讨论:

(1)你想对那只小鸟说些什么?

(2)你还想对用子弹打鸟的孩子说些什么?

四年级语文全册教案

文章写了一封被邮递员投错的信,哥哥和妹妹不同的态度,表现了妹妹娃丽为别人着想的美好心灵。

1、通过朗读课文,能用自己的话简洁地复述文章内容。

2、感受娃丽关爱他人的美好心灵,做一个有优良品质的小公民。

3、仔细朗读课文,理清思路,培养自己读与复述的能力。

4、掌握新生字的音、形,最后能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体会娃丽有责任心、能为他人着想的高尚品质。

1课时。

一、导入新课。

那么,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信箱》,看看这个信箱又引出了怎样的一个故事?

2、板书:、信箱。

二、通读全文,概括大意。

1、出示问题:问读课文,然后说出课文主要写了哪些人物?他们之间发生了什么事?

2、在阅读中,遇到不懂的字或句子,先作记号,然后小组讨论,说出结果。

3、检查阅读结果(回答得好的及时给予表扬)。

三、再仔细朗读,解决问题。

1、朗读阅读提示,之后解决提示中的`三个问题:

a、哥哥、娃丽各是怎样对待这封信的?

b、娃丽为什么拿到了和哥哥一模一样的钥匙?

c、你想对哥什提亚说些什么?

2、请同学一一回答,找出相关段落,分角色朗读(师做适合的指导朗读)。

从中分析并体会人物的性格特征及思想品格。

四、总结全文,谈感受。

1、根据板书复述课文。

2、学习了本课你有什么感受?

3、结合实际:假如是你遇到了类似的事,你会怎么做?

五、课后作业。

把这个故事讲给你的爷爷、奶奶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