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作总结>2023年如何写好散文随笔 如何写好散文的建议(精选6篇)

2023年如何写好散文随笔 如何写好散文的建议(精选6篇)

作者:温柔雨 2023年如何写好散文随笔 如何写好散文的建议(精选6篇)

公益事业是社会进步的基石,它能够改善弱势群体的生活状况,凝聚社会共识。在公益活动中,如何保持初心并坚持不懈?以下是一些成功的公益案例,希望可以给大家提供一些启发和借鉴。

如何写好散文随笔篇一

同学们:

大家好!我建议大家春游去中山陵玩,原因有以下几点:

一、春天,中山陵的第一大景区梅花山的梅花开放了,一朵朵梅花争奇斗艳的开放着,远看像一片梅花的海洋,近看一朵朵梅花都紧挨在一起,好似在说着说不完的悄悄话。

二、中山陵遍地都是刚冒出头来的小草,它们好奇地看着这奇妙的世界;还有那些不名的花儿,有红色、紫色、黄色、粉色……让人目不暇接。河边的柳树长出了嫩芽,一阵春风吹过,柳树就像小姑娘在梳理自己的头发,不禁让人想起《柳树姑娘》这首歌。

中山陵还有很多有趣的地方,要是一一介绍,我口水都要干了,百闻不如一见,还是同学们自己去看看吧,那里的景色一定会让你们流连忘返的。

请同学们采纳我的建议。

谢谢!

xxx

xx月xx日

如何写好散文随笔篇二

段志鹏,我连续几年都评为“三好学生”,“优秀学生干部”是一位乐于助人,善于观察,关心社会,热爱生活的学生。在学校里,我发奋学习,是同学们的好榜样,教师的好帮手。在家里,我尊敬父母,孝敬长辈。在学校里还是做节俭资源、保护环境的“小宣传员”、“小监督员”,从节俭一滴水、一张纸、一粒米一度电开始。

一、宣传环保,从小事做起。为了影响和带动同学以及家长提高环保意识,参与环保活动。利用双休日,争当“小宣传员”和“小监督员”,向同学、父母和街坊邻居进行环保小调查,发宣传单,宣传节俭资源的好处和方法,在教师的帮忙下,我还和其他的小队员上网查找资料,自已制定了一份节能的小宣传单,教育家长从自我做起,从力所能及的小事开始,在一点一滴中节俭,人人争当节俭能手。使大家明白要想使我们明天更完美的生活,我们就应当节俭使用能源,珍惜每一滴水、每一度电,杜绝一切浪费。树立“节俭光荣,浪费可耻”的观念,才能保证人与自然的协调发展。同时,我参加学校组织的各类环保活动:认真制作环保小抄报、精心绘制环保画、参加环保故事比赛等,经常性地向大家宣传环保知识,使同学们深刻认识到保护环境、保护地球是每一个地球公民刻不容缓的职责。在家里,我也不忘提醒爸爸妈妈、亲戚朋友都行动起来“节俭资源,保护环境”,做一个环保公民。

二、参与各类环保活动。除了认真学习、大力宣传环保知识外,我时时以实际行动争当环保之星。在学校,我爱护每一株花草,每一棵树木,不摘花,不踏进草坪,当看到有没有关好的水龙头,就会立刻跑过去关好,洗手的时候水不开的太大,节俭每一滴水。当他看到有同学捉一些有益的昆虫时,就会立刻让他们放掉。当他看见有人随手扔垃圾时,就会立刻把丢在地上的垃圾捡起来,还会告诉同学,不能随手乱扔垃圾。当我看见有人随地吐痰时,就会跑上去制止他。在家里,劝爸爸妈妈节俭每一滴水;随手关电灯、电视、电脑;不用一次性筷子和杯子。在小区,不乱扔果皮纸屑;按垃圾桶的提示投放垃圾;保护小区的一草一木。我为保护环境尽了自我最大的努力。我坚信,只要大家行动起来,必须能创造出一个绿色的家园!

如何写好散文随笔篇三

于凡世中觅一处安身立命之所,肆掠的臆想在你身变落下的缠绵。好想你,仿若记忆变的更加迷人,现实也难得驾驭残酷。运气使然在生命的瞬间让我得以遇见,付之一倾心的你,纵然繁华亦困不住宁静高远的心。岸在海的深处,花在彼岸悄悄绽放,年轻的夜晚海风吹过面颊,轻抚紧皱的眉头。要时间在此刻停止,拥抱可共你终老。那一瞬,醉清风,静静对望,迷恋这早已泯灭的红尘中的千年不舍爱念浮梦,妄念凄清的落空,能否相遇在同一片天空?摆弄着的命运,让我们节身在错乱的执迷之中,今时的相逢,悲苦被风雪冲淡,淡若迷朦,这一世,游戈此梦漂泊的残记停泊两岸,随年华尽终。人总要有一归宿而心安理得。忘不了曾催败的经历,细数静怡夜空中为数不多的星星,轻吐萦绕不断的往事。太多的波折在浮现眼中隐隐作怪,怕我看见吧?一直都是企图将所有的`悲痛在嘴里咀嚼而不敢放出任何声响,怕我担心吧?多后悔,只差和你早遇过,给你一片阳光的天空。本是花季却沾染上凄迷的色调,过于的早熟,是丢掉多少本应珍惜一生的青春换回来的。放下吧,不属于你的生活,毕竟你只是个需要关心的女孩。

放下吧,不属于你的担心,从此不再提及。

在未知的但绝对会有迷途同危险并有的征程上,不要忘了,还有我,我这个交以身心相融合的盟友,不论遥远怎么悲切我便是星星散发出的微光总渺小仍替你照耀一片明净的天空。供你一世不惑伴一生不悔。

如何写好散文随笔篇四

于丽娟

一、教学目标:

正确理解提示型作文题中的提示语。

二、教学重点:

分析提示型作文题中提示语揭示的内容发挥作用。

三、教学形式:

结合例子归类分析。

四、课前准备

准备一些近年中考提示型作文题。

五、教学过程

在近年中考提示型作文题中,提示型作文题备受青睐,其提示语一反过去作文题目板着面孔说话的状况,站在与考生平等的立场,用循循善诱的语言、和蔼亲切的态度,缩短了考生与考题的距离,诱导考生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发挥自己的最佳水平。

提示型作文题中的提示语往往是一段完整的话语,给学生提供写作信息,应正确理解它揭示的内容和发挥的作用,下面归类举例分析:

一、提示记叙的题材范围。

例一,同学们,今年“五一”节放长假,也许使你们的生活增添了新的色彩。你们可能有一次难得的随亲友旅游的机会,有了串门,聚会,参加社会活动文体活动,读自已喜爱的书,做自己有爱好的事的时间;也可能在学校补课,在家复习,还可能有其他各种各样的生活见闻和体验。你们可能感到放松、有趣、快乐、幸福,也可能感到紧张,烦恼,扫粉,不满,甚至百感交集------请你们自己“五一”放假期间具体的社会经历或感受为内容,写一篇文章。

从上例的提示语中,我们不难看出,记叙的题材范围应是“五一”放假期间的种种生活经历和感受。

二、确定写作的对象

三、明确作文的主题

例三,阅读下面短文按要求作文。

在一个偏远的山区,有一所村办小学和一个姓王的老师。每逢山溪涨水,王老师就守在溪水边,把上学的孩子一个个背过河。溪水刺骨,乱石如刀,王老师在溪水里趟过了十几个春秋,被人们誉为大山里的“人桥”。在这个山区的另一个村子里,老师是个娇小的的姑娘,在惊悸的浊浪里,她背不了孩子们。面对自己的学生上学难,她却想出了另一个办法--造桥。她给领导写信,找有关部门据理力争,还掏出自己的工资带头发动群众集资。不久,河上就架起了一座钢筋水泥的桥。从此,孩子们可以安全顺畅地上学了。

写作

桥是什么?桥是连接此岸到彼岸的纽带。从这一意义上讲,理解也是桥,是沟通和连接人与人之间心灵的一种特殊的桥。有了这座桥,人与人之间的许多隔阂、误解、矛盾,甚至仇恨都可以得到化解,人们的生活会变得更加和谐,世界也会变得更加美好。请以《我们架起了理解的桥》或《理解是座桥》为题,写一篇600字左右的文章。除诗歌以外,文体不限。

上例的提示语明确地交代作文的主题——理解是座桥。

四、设置特定的情境。

有的作文提示语不仅一般地规定了写作的话题和主题,而且还为考生设置了特定的生活情境。

请你也写一段200字左右的文章,谈谈对“减负”的看法。

上例作文题假定了《江淮晚报》开设“大家谈”专栏,开展“减负”讨论,学生写作文,就是参加讨论,有了一种角色意识。考生通过提示语,可产生一些身临其境的实感,容易沟通对生活的记忆,减轻思想的压力,写出优秀文章。

五、设疑置难,提出富有启发性的问题,提供广阔的思考空间。

这里的提示语提出问题,启发学生思考。

六、激发联想想象

例六,梦是睡眠时体内外各种刺激或残留在大脑里的外界刺激引起的影像活动。人们时常做梦。有美梦,也有噩梦;有完整的梦,也有支离破碎的梦……人们也时常用梦比喻虚幻或者希望,如梦幻、梦想等等。

请以“梦”作为写作的内容,写一篇作文,或说明有关问题,或在梦中驰骋想象的翅膀……

一述提示语能够唤醒我们对“梦”的幻想,让学生面对考卷,能够“寂然凝虑,思接千接,悄然动容,视通万里”。

当然,提示语给学生提供的信息是丰富的,无论是启示作文题材,分析思想内容,提出设问思考,还是激发联想想象,都紧密联系考生的生活实际和思想实际,能够让所有的考生有事可写,有物可记,有理可评,有情可抒。

如何写好散文随笔篇五

任晓东

一、教学目的:

1、让学生学会如何根据所给的文题审题。

2、了解立意的三种方法。

3、对于材料作文如何通过分析,确立写作的角度。

二、教学重点难点:

1、体会隐含在文题字面后的含义。

2、怎样才使学生把握材料所透视出来的意思,以便确立较为深刻的主题。

三、教学过程:(教师讲解)

一、初中作文教学审题指要

审题,是命题作文的第一步,也是关键的一步。审题正确,是写作成功的先决条件。审题不准,就会“偏题”“跑题”。因此,我们要教会学生审题。怎样教会学生审题呢?笔者认为,关键要教给学生审题方法。审题方法是多种多样的,概括起来,主要有五个要点:

(一)审定体裁。体裁不同,写法各异。审题的第一步要审定这个题目应为哪种体裁。如果把记叙文写成议论文,或者把议论文写成记叙文,写得再好,也只是“下笔千言、离题万里”,终究不及格。那么,如何从题目中考虑并审定文章的体裁呢?一般来说,题目中有“谈”、“评”、“论”、“议”、“……的看法”、“……的启示”、“从……说起”这一类字眼的,都应写成议论文;题目中有“忆”“记”等字眼的,大多是记叙文;有“颂”、“赞”、“唱”等字眼的,应写成抒情散文。但是,有的题目没有明显的标志。如《立志成才》、《小事不小》、《课间十分钟》、《上学路上》等。像这类题目,我们一是依据要求的内容去判定体裁,二是试着加“标志”。例如《立志与成才》、《小事不小》之类题目可加“谈”“说”;《课间十分钟》、《上学路上》之类题目可加“记”“忆”,这类标志加上以后,题目的文体特征就显示出来了。如果我们经常有意识地对学生加强这方面的练习辅导,学生作文时,就不会因体裁不明而“跑题”。

(二)审定范围。在确定文章体裁的同时,要审定要求的写作范围。有时题目对时间、空间、写人、记事,数量、景物,或说明,或抒情等都有明确的范围,弄错或弄不准,都会使作文失分。因此,要引导学生反复推敲,确切掌握。例如《暑假生活二三事》,这个题目明确规定了时间:暑假;内容:记事;数量:二三事。至于空间这个题目没有规定,只要是发生暑假生活中的事情,不论在学校、家庭或社会,都可以写。又如《我在新学期里》,这个题目要求从“新学期里”选材,写出自己的亲身经历或进步。还如《当我走进考场的时候》这个题目,时间范围很小,只能写“走进考场”这段时间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如果从领到准考证时写起到发通知书时止,显然超过了题目所要求的时间范围。

(三)审定中心。有的题目中心鲜明突出。如《谈勤奋学习》,很明显,“勤奋学习”就是中心,而中心的中心,乃“勤奋”二字,这也是题目关键所在。如果动笔前对“勤奋”二字审得好,领会得深,那么,就可以从横的方面紧扣题目中心,点出勤奋就是持之以恒,锲而不舍,而决不是“三天打鱼,两天晒网”,“勤奋”就是要刻苦,顽强,遇到困难不畏缩,碰到疑难不放过,遭到挫折不灰心。也可以从纵的方面紧扣题目中心,点出勤奋来自对祖国的热爱,对未来的责任感和迫切感等等。防止对“勤奋”这一关键词一笔带过,而大谈学习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四)审定人称。文章采用第几人称,应因题目而定。一般记事写人的文章可以用第一人称(“我”、“我们”),也可以用第三人称(“他”、“他们”)。议论文多用第一人称(“我”),有时为表达这种观点不是个人或文章代表集体,则用“我们”。诗歌、散文,则一般用第一人称。总之,文章用什么样的人称是很讲究的。在一篇文章里,人称必须统一,这样才能避免混乱。

(五)审定寓意。有些题目,不能仅仅从字面上去理解。比如《路》、《蜡烛》、《青松》等等。像这类题目,往往包含着引申、比喻或象征意义。如果辅导学审题时考虑到题目的寓意,就可以展开丰富的联想,运用发散思维选材。比如《路》这个题目,它可以是走的路,也可以是攀登科学高峰的路。可以从一条具体的崎岖小路,拓宽为拖拉机路,再发展为公路、铁路,以此反映家乡在改革中的变化。也可以从无路到有路,暗示勇于开拓、勇于实践的重要,阐明只要指导思想正确,方法对头,有决心,有毅力,事就能办好,路就能走通。

审题就是分析审察一则材料所表现出来的主旨、意图和角度。由于材料本身的意思是由阅读者本人领会出来的、所以就会造成理解上的多样性。这个多样性,只要符合材料的题旨、命题者的意图是允许存在的。但问题在于有许多学生把握不了材料所透视出来的意思。那么在平时的作文训练中,我们应如何引导学生审题立意呢?我认为应该从以下三个方面加以引导。

(一)求异不是终极

随着人类认识的逐步深入,以多元思维为代表的思维模式,日益呼唤着对“异”的多角度理解。仔细观察作文教学,我们现在所进行的作文立意训练,往往陷入一种误区——求异作文是好作文,教会求异是首要任务。不知不觉之中,在强调正面立意的同时更强调它的反面立意,最明显的例子如“近墨者未必黑”“弄斧必到班门”“亡羊补牢为晚”“开卷并非有益”等等。其实对这个问题,还有继续探讨的空间。

因此拒绝程式化的求异,是使立意丰富的唯一途径,要善于教学生在各种对立中寻找新的解释、新的突破点,有毛有角的东西容易彰显,而我们所要做的不只是教学生如何去彰显(此为第一步)、怎样才彰显得更好(此为第二步),同时更要挖出毛角所依附的“皮”,从根上找出问题所在(此为第三步),从而在“察非”中进一步取舍到位,解答有方。

又有这样一幅外国幽默画:广场上人黑压压一片,大家都毕恭毕敬,朝着一个方向身弯90度顶礼膜拜:只有一个人鹤立鸡群,昂然挺立,最有意思的是这个大鼻子洋洋自得之时,却未发现头顶上一片乌云之中,一道闪电即将刺向他,闪电的巨大箭头足可以将他置于死地。若要你去评价这幅画的内涵,则究竟怎样立意才更好呢?第一,从一个方面理解,正照应中国那句老话:不识时务,枪打出头鸟,出头的椽子——先烂;第二,从大鼻子始终洋洋自得的神气去判断,此君的确为不畏艰险、知难而上者,其勇气可嘉;此可谓从反面立意,寻找到了材料的另一个内涵。第三,我们不妨从作者构图中仔细分析题意。芸芸众生已服首称臣,唯独他还在与雷霆对抗,作者的构思很巧妙,紧紧抓住了大鼻子的自得之情,又设计了一个颇具讽刺意义的巨大箭头,这两者反差如此之大,可以说震人心魄,因此,我们在立意时不妨将眼光放开一些,仔细捕捉构图间的内在联系,我以为这幅画首先是一种豁达人生观的具体写照,对外界的干扰可以做到我行我素、置若罔闻,这正反映了作者达观、幽默、寓庄于谐的风格和对生活现象的深刻理解。

由以上两例可看出,求异只是作文立意的一个方面,不是唯一的方面;若过分偏重求异的作用,无疑会使立意训练出现另一种程式化、雷同化现象,而这便是作文教学之大忌。

二、换个角度看一看

先看这样一则小幽默:记者问体育场工作人员彼得:“足球对体育有什么贡献?”“什么贡献?一点也没有!”“一点儿也没有?”记者吃惊地问:“你能说得详细一点儿吗?”“当然”。彼得说:“你想想看,足球使22个需要休息的人在场上拼命地跑,而4万个需要运动的人却坐在那里傻看。”

这是一则非常幽默生动的材料。它的特质就在于回答既出乎意外又在情理之中,它把奇特的事物理念和常见的观球情景巧妙地联系在一起,将司空见惯却熟视无睹的事情极其单纯地融合在一起并置于粗线条的描述之中,娓娓道来而绝不荒谬悖理,看似离奇荒诞却也透出耐人寻味之理。而我们要抓的是那背后的又一个真实——工作人员以一种局外者的身份冷眼观察所道出的一个被大家忽略的真实——辩证地去看足球的作用。仔细想想,的确如此,使人在捧腹之余不禁暗暗钦佩这位工作人员的惊人之处。因此,这则材料的最佳突破口可定位于:换个角度看足球。由此也可换个角度看一看我们司空见惯的东西,看一看我们熟视无睹的东西,或许你会发现更令人吃惊的常理或更令人震撼的东西。

作文立意中这种“换个角度”的训练,实际体现的正是一种最佳的辩证思维方式,与求异不同的是它不是单向选择、反向选择,而是透过对事物日积月累的观察而达成的一种全新组合,它已略去了一切表象的东西,达到了高度凝炼和概括,突破了常理却并非华而不实;作文训练中多强调“换个角度”,跳出常情看世界,无疑会收益匪浅。

三、顿悟——自觉的艺术

顿悟即灵感思维的一种形式,在古代,对艺术的追求恰恰就特别强调人与自然的亲密关系,而且把艺术看成是陶冶和保持人的天性,防止世俗污染的独特世界。所以崇尚灵气一直是中国传统艺术精神之本。作为一种入门训练,对灵气的培养可谓是重中之重。现时的作文训练有一种很奇怪的现象:从小学开始学写日记,老师教给学生的就是一条说明的尾巴:今天我们去春游了,看到了很漂亮的花,以前不知道爱惜,通过这一次我懂得了……;若写妈妈,则我的妈妈真辛苦,以后一定听妈妈的话,好好学习……几乎每篇作文都留有决心,表一番心迹。

作文本是表达心之声,启发学生达到愤悱状态很重要,这就要让他们首先有话说,而且是要非说不可;但如何进一步挖掘动力,让他们说得巧、说得在理而不落俗套,则非灌输“灵气”不可。心灵遨游名山大川所产生的美妙意趣是丰富多彩的,抓就得抓山水与心灵共鸣的东西,抓能引起心灵震撼的东西。灵气以它特有的方式存在着,人们分明可以感觉到敞开真心与自由的心灵对话的那份激动,所以作文立意的最高境界是艺术的真情流露,而灵气依附的是豪放不羁的独立意识,任何束缚和模式都会扼杀它的存在。

有这样一首小诗:“秋/蒲公英老了/子女问/有什么遗产/母亲默默地给每个孩子/戴上一把远飞的伞。”

这是一首寓意深刻的哲理诗。母亲已衰老,但母亲对儿女的爱却是那么独特,那么语重心长。“戴上一把远飞的伞”,这正是诗眼所在,它代表着母性的光辉,散发出极具魅力的人生光彩。因此,对这则材料的立意,可以抓住两个角度落笔,一、长辈如何教育子女;二、晚辈如何自励。这些都符合原意。但我以为,既然要强调心灵的放飞,强调立意与材料的一致,那么我想“情结”二字恐怕最细致地体现了母亲对儿女的无限牵挂和殷切期望,因此“母亲的情结”一题恐怕更适合于这则材料所表达的意蕴。它抓住了一种真情流露,也可以说是对母亲情怀的一种顿悟,一种息息相通,同时它也奠定了一种行文情调,一种与材料相一致的情调,以一支娓娓动听的笔去诉说一个美丽动听的心声,从而体现出一种对美感的追求。而这种追求过程,也将会使自我提升到一个新的艺术境界。我们既不要玫瑰的雅唱,也不要光明的怒吼,因为前者走出了人生,后者走出了艺术,我们要做的是将人生和艺术巧妙地融合。因此无论从哪方面讲,只要紧紧抓住动人心魄之处,还心灵以放飞的权利,相信会写出一篇篇情感真挚的佳作的。

四、课后训练:

题目:母爱

审题指南:此题未做文体要求,但大多数人会选择写记叙文,因为在我们的成长过程中,母亲为我们付出的爱太多了,此外我们还体验过许多母亲般的爱,“母爱”太博大了,绝不是只言片语所能表述清的,一句话、一个动作,甚至一个眼神都能表达出母亲对自己的爱。但在行文中许多同学思路不够开阔,只在母亲对自己无微不至的呵护一方面着笔。千篇一律,动人之处大打折扣。有位同学独辟蹊径,从母亲希望自己志在四方却又怕自己远走高飞的矛盾心理入手,写出了母亲爱孩子的复杂感情。——“希望果子成熟,成熟了又怕落下来。”

请根据上面的例子为下列题目审题立意:

题目:《不寻常的考试》、《照片》(任选一题)

如何写好散文随笔篇六

一、勤于观察,抓住特征。

同学们写散文时,往往就事论事,打不开思路;或者平淡呆板,毫无特色。要去掉这些毛病,就要在观察上下功夫。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勤于观察,就是找米下锅;善于观察,就是要抓住各种人物、事物、景物的特征,写什么像什么。抒情散文,往往是借事、借物、借景来抒情,只有观察得细,抓住了特征,抒情才能贴切、自然。

怎样培养观察能力呢?鲁迅说:“留神各样的事情,多看看,不要看到一点就写。”我们要处处留心,仔细观察,深入观察,反复观察。训练的方法很多,如写生活札记、观察笔记,练习速写等。“好记性不如烂笔头”,把观察到的事物随时记下来,时间长了,就建起并充实了写作的材料库。

二、巧于串珠,融入感情。

有些同学虽然注意了观察,也积累了不少材料,但写出来只是材料的堆砌,单调平板,毫无感情,把散文写“散”了。要克服这个缺点,就要注意选材组材,像串珍珠一样用一条线索把各种典型材料串起来,做到形散而神不散。

我们要学会抓住线索选材、组材,在记人、叙事、写景、议论中融入自己的感情。

我们要投身到火热的现实生活中去,以饱满的政治热情,观察和体验生活,歌颂我们伟大的党和社会主义祖国,歌颂各行各业的英雄模范人物。

三、工于描绘,创造意境。

同学们写散文往往不会具体、细致地描绘,缺乏诗的意境。要避免这个缺点,就要学会具体细致描绘和创造意境的方法。

意境,就是把深刻的思想、健康的情怀,通过具体生动的画面表现出来,做到内情与外物相融合,深意和境界相交织,从而深深地打动读者、感染读者、唤起读者丰富的联想。

创造意境,一定要有画面,一定要饱含感情。我们要学会具体细致的描写,不管是用白描的手法,还是用比喻或形容的方法,都要写得具体,使人读来如临其境、如见其人、如闻其声。

四、善于学习,敢于创新。

有些同学在课内外读了不少散文,自己写起散文来却冲不破某些框框,有的甚至是机械地模仿。要解决这个问题,就要在学习别人的写作方法时,注意结合自己的情况和自己的特点。“文章最忌随人后”,学习不是为了模仿,而是为了创造。学习前人,要努力超过前人。选材要新,立意要深。大千世界,千姿百态,千变万化,可写的东西很多。只要肯动脑筋,恰当地运用寓意和联想,从自己感受最深的一点入手,完全可以从新的角度去选材,发掘具有积极意义的主题,就能使人读了有清新之感,从中受到启发和教育。

文无定法,但又有规可循。以上谈的只是提醒大家注意的几个问题,并不是什么“文章作法之类”。陆游诗云:“汝果欲学诗,工夫在诗外。”由此引申:学习作文,工夫在课外。只要大家多看、多记、多想、多读、多写,加上老师的正确指导,一定会在实践中学会写抒情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