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心得体会>超然台记心得(专业18篇)

超然台记心得(专业18篇)

作者:灵魂曲

经历了这段时间的学习,我对于这门课程的理解和认识有了很大的提升。小编为大家整理了一些优秀的心得体会范文,希望能给大家写作提供一些启发和思路。

超然台记心得

《超然台记》是宋代文学家苏轼创作的一篇古文。这篇文章通过描述作者重游赤壁的见闻和感受,表达了作者对人生的思考和感悟。文章情感真挚,语言优美,是一篇值得品读的散文。

在我读这篇文章时,我深深地被苏轼的洒脱和豁达所感染。他面对人生的种种挫折和困扰,能够超然物外,以一种平和、淡然的心态去面对。他在文中写到:“吾将以吾之地之产,绥吾子弟,教养妻子,庶几得以优游卒岁。”这种对生活的乐观态度和积极向上的精神,让我深受启发。

另外,文章中的景色描写也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苏轼通过对赤壁景色的描绘,传递出一种空灵、超脱的美感,让人仿佛置身于那个神秘的世界之中。他对景色的描绘,既是对生活的赞美,也是对人生的思考。

在阅读过程中,我也深深地感受到了苏轼的人生态度。他以一种超然的心态去面对生活,不畏挫折,不惧困难,始终保持积极向上的精神状态。这种态度让我深受启发,也让我更加明白了人生的意义和价值。

总之,《超然台记》是一篇值得品读的散文。它让我深刻地感受到了苏轼的洒脱和豁达,也让我更加明白了人生的意义和价值。我相信,这篇文章将会成为我人生道路上的一盏明灯,照亮我前行的路。

张超然心得体会

第一段:张超然的背景和成长历程(200字)。

张超然,男,现年32岁,来自中国北方的一个小县城。他出生在一个普通的家庭,从小就表现出过人的智慧和才能。在学校,他始终保持优秀的成绩,同时积极参与各类社团活动,展现出自己的领导才能。大学毕业后,他进入一家知名企业工作,从基层做起,通过自己的努力一点点获得升职加薪,最终成为了一名成功的中层管理者。

第二段:张超然的成功秘诀(250字)。

在日常工作中,张超然一直秉持着「诚信、专业、团队、创新」的价值观。他深知要想在竞争激烈的职场中取得成功,单靠聪明才智是不够的。因此,他不仅在自身专业领域不断精进,还积极学习其他相关知识,全面提升自己的能力。与此同时,他善于团队合作,始终保持良好的沟通和协作能力。在面对问题时,他善于思考,勇于创新,总是能够找到解决问题的最佳方案。

第三段:张超然的领导风格与管理理念(250字)。

张超然具有亲和力、沟通力和影响力等优秀的领导素质,他深知作为一个团队的领导者,要先行示范。因此,他以身作则,做到言行一致,用行动来为团队树立榜样。他善于倾听团队成员的意见和建议,并能及时给予反馈和肯定,以及时调整工作方向。他懂得尊重每个人的个性和特长,并能合理分配工作任务,充分发挥团队成员的优势。他注重培养团队成员的能力和激发他们的工作热情,从而有效地激励团队的整体表现。

第四段:张超然的发展规划与未来目标(250字)。

对于张超然来说,成功只是一个阶段性的成就,他更希望能够不断进步和成长。在未来,他计划进一步拓宽自己的视野和知识面,通过学习和培训提升自己的综合素质,并寻求更高级别的管理职位。他也希望能够通过分享自己的心得体会,帮助更多的人在职场中取得成功。此外,他还计划在某个时机创办自己的企业,将自己的理念和想法付诸实践,带领团队取得更大的成就。

张超然的成功并非偶然,而是他努力和不懈追求的结果。他通过不断学习和提升自己的能力,培养出出色的领导素质和管理经验。他以其卓越的表现和出色的团队管理能力,深受员工和同事的尊重和喜爱。他的理念和经验,不仅为他的个人成长提供了宝贵的指导,也为其他人在职场中取得成功提供了借鉴和启示。我们应该向张超然学习,并积极将他的经验应用到自己的职业生涯中,努力实现个人的成就和价值。

超然台记心得

《超然台记》是苏轼的一篇散文,讲述了作者对于人生、自然和情感的思考和体验。这篇文章引人入胜,让人深思,让人不禁感叹苏轼的才情和智慧。

首先,文章的开头就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苏轼以“余固体以病止,愈久愈笃”开头,引出了自己的身体状况,为下文的情感抒发做了铺垫。这种开篇方式简洁明了,给人以深刻的印象,也让人感受到了苏轼的真诚和坦率。

接着,苏轼描述了自己前往登台的感受。他描述了春日的景象,以及自己在台上的感受,用词生动,形象逼真。他写道:“时雨及风,人方怠惰,听其雨,曰:‘此其久矣。’”这种描写方式,让读者仿佛置身其中,感受到了苏轼的情感和体验。

然后,苏轼讲述了自己对于人生的思考。他写道:“吾知所以靖然离世而趋俗者,可以偶而必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所可知者,吾何以靖然离世而趋俗也。”这种思考方式深刻而独特,让人不禁思考自己的人生价值观。

最后,苏轼用一句“予岂以是哉”,结束了整篇文章。这句话意味深长,让人感受到了苏轼的无奈和悲凉,也让人对于人生、自然和情感有了更深刻的思考。

总的来说,《超然台记》是一篇让人深思的文章,让人对于人生、自然和情感有了更深刻的思考。苏轼的才情和智慧,让这篇文章充满了魅力和感染力。

烟台记事读书心得体会

烟台是我生活的城市,也是我读书的地方。在这片土地上,我度过了许多快乐的时光,也读过了许多优秀的书籍。这些书籍给予我无尽的启迪和思考,使我成长为一个更好的人。在烟台记事读书的心得体会中,我从中学到了许多重要的道理和智慧,让我更加成熟和理性。以下是我在读书过程中的一些心得体会。

首先,我发现读书可以开阔视野。在烟台的城市中心,有一家著名的书店,那里收藏着世界各地的图书。我常常在这里找到许多新的文化和知识。通过阅读各种书籍,我了解到各个领域的最新发展和前沿思想。尤其是在科学和技术方面,我对于未来的发展趋势有了更清晰的认识。这个过程不仅为我提供了大量的信息,还拓宽了我对于世界的理解和认知。

其次,读书让我发现了自己的兴趣和天赋。在烟台的学校图书馆里,我经常找到许多与历史和文化相关的书籍。我发现我对历史和文化非常感兴趣,并开始专注地阅读这方面的书籍。通过深入的阅读和学习,我逐渐发现了自己在这方面的天赋和潜力。这也使我更加明确了自己的职业发展方向,决定将来从事历史或文化相关的工作。

第三,读书让我不断学习和成长。在烟台的大学图书馆里,我可以找到很多深入研究的书籍和文献。通过阅读这些专业的书籍,我不断学习新的知识和技能。这不仅让我在学业上取得了进步,也为我未来的职业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在阅读过程中,我也学会了批判性思维和独立思考的能力。这些是我在学习和工作中不可或缺的品质。

第四,读书让我体验到了情感的力量。在烟台的咖啡厅里,我经常与朋友分享我正在阅读的书籍。通过与他们的交流,我发现书籍中的故事和情感可以触动人的内心。有时候,一本书让我流泪,有时候,一本书让我感到欣慰。这种情感的力量让我更加爱惜自己的生活和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同时,通过读书,我也学会了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情感,从而与他人建立起更加紧密的联系。

最后,读书让我体验到了知识的力量。在烟台的夜晚,我常常找个安静的地方,独自读书。通过阅读,我得以了解到许多巨人的思想和见解。他们的智慧和洞察力激励着我,让我相信知识的力量可以改变世界。不仅如此,知识还给予我信心和勇气,让我充满希望地面对生活的挑战。在阅读过程中,我也学会了如何获取和理解知识,这对于我未来的学习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总之,烟台给予了我许多读书的机会和经历。通过这些经历,我学到了许多重要的道理和智慧。在开阔视野、发现兴趣和天赋、不断学习和成长、体验情感的力量以及感受知识的力量这五个方面,我在读书过程中获得了很多心得体会。这些体会不仅影响了我个人的成长,也塑造了我对于生活和世界的理解。我相信,无论未来怎样变化,读书始终是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张超然心得体会

张超然是我班的一名同学,从小就展现出了超凡的才华和出色的品德。在过去的几年里,他在学业、社交和人生态度方面都实现了巨大的成长。他的心得体会值得我们借鉴和思考。

第二段:勤奋努力。

张超然认识到成功与努力是分不开的。他从小就有着坚定的目标和努力奋斗的决心。无论是学习还是兴趣爱好,他都付出了很多的努力。在课堂上,他始终专心致志地听讲,认真做笔记。在家里,他经常利用零碎的时间进行自主学习。这种勤奋努力使他在学术上不断进步,逐渐赢得了许多奖项的荣誉。

第三段:社交与沟通。

除了学业,张超然在社交和沟通方面也有着亮眼的表现。他善于与人交流,能够积极主动地与他人建立联系。无论是帮助同学解决困难,还是组织活动,他总是能够成为大家信赖的人。他的外向性格和对他人的关心使他与众不同。在与他的交谈中,你会觉得自己被理解和尊重,这也是他能够与各种类型的人建立友谊的原因。

第四段:开放心态。

一个人的成长需要拥有一颗开放的心态,对新事物和新想法保持积极的接纳和尝试。张超然在这方面做得很好。他乐于接受挑战和冒险,对待挫折和失败持有乐观的态度。每当他遇到困难时,他都会主动寻求解决办法,并从中吸取经验和教训。这种开放的心态帮助他不断挖掘自己的潜力,不断成为更好的自己。

第五段:坚持与奉献。

最后,张超然的心得体会中最重要的一点是,他坚持和奉献。他相信只有通过不懈的努力和付出才能实现自己的梦想。无论是学习还是生活,他都始终如一地坚持自己的目标,并愿意为之付出一切。他乐于助人,乐于与人分享自己的知识和经验。他相信通过与他人的共享,可以创造更加美好和有意义的世界。

写到这里,我对张超然的心得体会深感敬佩。他的勤奋努力、社交与沟通、开放心态、坚持与奉献的品质不仅让他个人获得了成功,也对他身边的人产生了积极的影响。作为他的同班同学,我也受益匪浅,通过他的榜样,我也希望自己在今后的人生中能够多做努力,追求卓越,并成为一个对他人有积极影响的人。

电台记者心得体会

第一段:引入话题(150字)。

电台记者是一种特殊的职业,他们扮演着传递信息的角色,同时也是参与者、见证者和引导者。作为一名电台记者,我有幸参与了很多重大事件的报道,这些经历让我深刻体会到电台记者职业的重要性和挑战。在这篇文章中,我将分享我的心得体会,略述电台记者的工作流程,讲述我在实践中遇到的困难以及我对未来的展望。

第二段:工作流程(250字)。

电台记者的工作流程可以分为三个主要阶段:新闻策划、采访和编辑。首先,我们需要对新闻进行全面的策划,包括选择合适的主题、制定采访计划和准备相关材料。其次,我们进行采访,与当事人进行交流,了解事情的来龙去脉,并及时获取信息。然后,我们进行剪辑和编辑,准备报道文件并在特定时间播出。这个过程需要高度的专业素养和敏捷的反应能力。

第三段:困难与挑战(300字)。

作为电台记者,我们面临着许多困难和挑战。首先,新闻的实时性要求我们必须迅速反应,随时准备好采访和报道任何突发事件。这就需要我们具备快速思考、高效沟通和应急处理能力。其次,面对不同的受访者,我们需要适应不同的环境和个性,从而与他们建立起良好的沟通与互动。这就需要我们具备良好的人际交往技巧和强大的应变能力。最后,电台记者还需要具备良好的文字和声音表达能力,以使报道更具有吸引力和影响力。

第四段:经验与体会(300字)。

在实践中,我逐渐学会了如何克服困难和应对挑战。首先,我意识到迅速获取信息的重要性,因此我学会了利用各种渠道收集新闻资讯,与多个信息源保持联系。其次,我认识到与受访者保持良好关系的重要性,因此我注重提升自己的沟通技巧和人际交往能力。最重要的是,我理解到工作中的热情和责任感至关重要,这激励我持续努力,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知识和技能。

第五段:展望未来(200字)。

作为一名电台记者,我对未来充满了信心和期待。随着新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媒体形式的多样化,电台记者的工作方式也会发生变化。我相信,通过学习和适应新的技术和媒体环境,我们可以更好地满足观众的需求,并与时俱进。未来,电台记者将更加注重提升自身的专业素养,培养广泛的知识背景和深厚的人文素养,以更好地处理复杂的社会问题。我期待未来的机遇和挑战,我将继续不断努力,为广大听众提供更好的信息服务。

总结:(100字)。

作为一名电台记者,不仅需要将消息及时传递给听众,还需要对新闻进行深入的理解和准确的解读。这是一项具有挑战性和责任感的工作,但也是一份充满乐趣和奖励的事业。我希望通过我的努力和持之以恒,能够成为一名优秀的电台记者,并为传递真实、客观和有价值的新闻而努力。

超然台记心得

《超然台记》是宋代文学家苏轼于宋神宗熙宁四年十二月,在密州时所写的一篇抒情散文。这篇文章以景生情,以情融景,层次清晰,语言优美,尤其可贵的是,作者在表述自己的观感时,完全是以一个普通人的身份出现,没有以文字掩饰自己内心的情感,真实感人。

在阅读这篇文章时,我深深被苏轼的超然境界所吸引。他不仅是一个文学家,更是一个哲学家、艺术家,他对自然的敬畏、对人生的理解,都让我深受启发。

在我看来,苏轼的《超然台记》展现了一种超越个人得失、超越现实世界的精神境界,表现了一种超然、淡泊的人生态度。他在面对人生的苦难和挫折时,能以一种超越常人的心态去面对,表现出坚韧不拔的精神。

这篇文章也让我更加理解了苏轼的文学艺术,他的文字优美,语言精湛,情感真挚,让我对他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总的来说,阅读《超然台记》让我深受启发,它让我更加理解苏轼的人生哲学和艺术观,也让我更加珍视生活中的每一个瞬间,努力去超越自我,追求一种超然的生活态度。

烟台记事心得体会

作为一座风景如画的海滨城市,烟台拥有着清新的空气、壮丽的海岸线和丰富的海鲜资源,吸引着无数游客的目光。我有幸在这里度过了几天的时光,亲身体验了烟台的风土人情,并深受触动。在这篇文章中,我将分享我在烟台的所见所闻,并谈谈我对这座城市的心得和体会。

第一段:烟台的自然美景。

在烟台的城市边缘,是一片辽阔的海洋。太阳从海的天际升起,照亮了整个海岸线。沙滩上,人们嬉戏玩耍,阳光洒在蓝天白云之间,形成了一幅美丽的风景画。每天早晨,我都会来到海岸,感受大海的气息,沐浴着阳光的温暖。烟台的海滩不仅美丽,还有一些刺激的水上活动可以尝试,如冲浪和帆板。这些活动让我感受到了大海的力量和无限魅力。

第二段:烟台的人文魅力。

除了自然美景,烟台还有丰富的人文景观。在烟台市内,我游览了著名的八仙庵和康熙岛,这些古老的建筑物保留了传统的风格和历史的印记。在八仙庵,我聆听了导游讲述的故事,了解了古人的智慧和勤劳。而在康熙岛,我可以看到清代的建筑和庭院,仿佛穿越到了那个时代。这些文化遗产让我感受到历史的厚重和沧桑,也使我更好地了解了烟台的文化底蕴。

第三段:烟台的美食文化。

作为一座海滨城市,烟台以其新鲜的海鲜而闻名。我品尝了各种各样的海鲜,如龙虾、海螺和螃蟹,它们都新鲜而美味。烟台的海鲜市场是个热闹的地方,可以直接购买当天新捕捞的海鲜食材。我也参观了一些当地的餐馆,品尝了传统的烟台菜肴,如扇贝糜、脆皮海参和海霸王。这些美食充分展示了烟台人对海鲜烹饪的独特技巧和品味。

第四段:烟台的人民和热情。

在烟台的旅行中,我收获了许多宝贵的友谊。当我迷路时,总会有热心的陌生人主动帮助我找到路。在一个晚上,我遇到了一群年轻人正在唱歌跳舞,他们热情地邀请我加入他们的行列。我们一起欢笑、跳舞,度过了一个快乐的夜晚。这种热情和友善让我感受到了烟台人民的真诚和善良。

在烟台的这几天,我被烟台的美景、人文和食物所深深吸引。烟台是一个充满活力和魅力的城市,它的自然美景和丰富文化是其独特之处。同时,烟台的人民热情友善,并且对海鲜的烹饪有着独特的技艺,这使得我对这座城市充满了好奇和敬意。在离开之际,我带着对烟台的美好的回忆和感激之情,决定再次回到这个美丽的城市,继续探索更多的景点和人文魅力。

总结:

烟台是一座令人向往的海滨城市,其自然美景、人文魅力、美食文化以及人民的热情友善都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这次旅行不仅让我感受到烟台的独特之处,也让我对这座城市有了更深的了解。在未来的日子里,我将怀揣着对烟台的美好记忆,期待着再次相遇。

超然台记阅读答案

春未老,风细柳斜针。试上超然台上望,半壕春术一城花,烟雨暗千家。

寒食后,酒醒却咨嗟。休时故人思故国,且将新火试新茶,诗酒趋年华。

请从情和景的角度对这首词作一赏析。

答案示例:上片描写的是超然台下春未老之景;下片抒发的是春虽未老,人却在无奈之中的'思乡之情。这首词因景生情,情景交融。

(1)从景与情的关系角度思考,烟雨暗千家中暗字在词中起到什么作用?(3分)。

答:

(2)寒食是一个什么日子?怎么理解且将新火试新茶中的且的含义?(3分)。

答:

(3)词的下阕蕴涵了词人怎样丰富复杂的思想的情感,结合词的内容,试作分析。(3分)。

答:

14.苏轼,号。(1分)。

15.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上阕写景由近及远,有色彩的对比,也有明暗的相衬。

b.下阕寒食后,酒醒却咨嗟进一步将登临时间点明。

c.全词紧扣超然二字,非常鲜明地体现了豪放风格。

d.全词意境清丽,韵律和谐,语言质朴无华,堪称佳作。

16.联系全词,从形式和内容的角度,赏析划线的句子。(4分)。

14.(1分)东坡居士(没有居士二字不得分)。

巧.(3分)c(错在非常鲜明)。

16.(4分)两句诗在形式上是对仗(或对偶),具有美感(或韵律感)(2分);在内容上通过一个休字和烧新火、试新茶两个细节,表现诗人在清明时节的思乡感伤之情,却又能借酒茶吟诗暂作解脱的达观心态(2分)。

烟台记事读书心得体会

烟台是一座有着丰富历史和文化底蕴的城市,也是我读书的地方。在这里度过的日子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而在这些日子里,我不仅读到了很多好书,也收获了很多心得体会。下面,我将以烟台为背景,结合我读书的心得,写一篇关于“烟台记事读书心得体会”的文章。

首先,我要说的是烟台的风景。烟台位于山东半岛东南沿海,拥有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和优美的景色。在烟台的海滩上,沙滩绵延十几公里,海水清澈碧蓝,沙滩上悠闲地晒着太阳的人们都带着笑容。每当我走在海滩上,感受到那股海风吹拂脸庞的感觉,我总会联想到读书时的那种畅快。因为读书,我也仿佛置身于一个个奇妙的故事里,感受到了世界的美好。在这样的环境下,读书不再是一种枯燥乏味的任务,而成为了一种享受,一种心灵的旅程。

其次,我要谈谈烟台的历史底蕴。烟台是一座有着深厚历史文化积淀的城市。在我读书的过程中,我也多次感受到了烟台的历史底蕴对我的影响。在烟台的历史建筑和文物里,我仿佛能看到许多故事的影子。这让我更加珍惜读书的机会,因为通过阅读,我能够穿越时空,了解不同的历史和文化,仿佛在感受烟台这座城市的深度。

此外,我还要谈谈烟台的大学氛围。烟台拥有多所著名的大学,其中也包括我就读的学校。在校园里,我有幸结识了许多志同道合的同学,我们一起交流学习心得,互相学习。读书不再是一个孤独的过程,而是一种与人交流思想,共同进步的过程。在这样的大学氛围下,我对读书的热情也得到了更好的释放,我学到了更多知识,也体验到了更多的乐趣。

最后,我要谈谈读书对我的影响。通过在烟台的读书生活,我逐渐明白了读书的重要性。读书不仅仅是为了应付课业,更是一种自我成长的方式。通过阅读,我学到了很多关于人生、思考和价值观的智慧。我也更加明确了自己的目标和人生追求。读书就像是给心灵灌溉的过程,它不仅能帮助我开拓视野,也能陶冶情操,塑造品格。在我内心深处,读书已经成为了一种习惯,一种对未来的期许。

总之,烟台记事读书心得体会是由烟台的风景、历史底蕴、大学氛围和对读书的思考所构成的。这些因素相互交织,使我从中获得了极大的心灵满足。通过读书,我感受到了世界的美好,更加明确了自己的目标和人生追求。无论在何处,读书都是一种享受和成长的方式。我相信,只要保持对读书的热情,并充分利用好所处的环境和机会,每个人都能从中收获更多的智慧和快乐。

《超然台记》原文赏析

凡物皆有可观。苟有可观,皆有可乐,非必怪奇伟丽者也。

哺糟啜醨皆可以醉;果蔬草木,皆可以饱。推此类也,吾安往而不乐?

夫所为求褔而辞祸者,以褔可喜而祸可悲也。人之所欲无穷,而物之可以足吾欲者有尽,美恶之辨战乎中,而去取之择交乎前。则可乐者常少,而可悲者常多。是谓求祸而辞褔。夫求祸而辞褔,岂人之情也哉?物有以盖之矣。彼游于物之内,而不游于物之外。物非有大小也,自其内而观之,未有不高且大者也。彼挟其高大以临我,则我常眩乱反复,如隙中之观斗,又焉知胜负之所在。是以美恶横生,而忧乐出焉,可不大哀乎!

余自钱塘移守胶西,释舟楫之安,而服车马之劳;去雕墙之美,而蔽采椽之居;背湖山之观,而适桑麻之野。始至之日,岁比不登,盗贼满野,狱讼充斥;而斋厨索然,日食杞菊。人固疑余之不乐也。处之期年,而貌加丰,发之白者,日以反黑。予既乐其风俗之淳,而其吏民亦安予之拙也。于是治其园圃,洁其庭宇,伐安丘、高密之木,以修补破败,为苟全之计。

而园之北,因城以为台者旧矣,稍葺而新之。时相与登览,放意肆志焉。南望马耳、常山,出没隐见,若近若远,庶几有隐君子乎!而其东则庐山,秦人卢敖之所从遁也。西望穆陵,隐然如城郭,师尚父、齐桓公之遗烈,犹有存者。北俯潍水,慨然太息,思淮阴之功,而吊其不终。台高而安,深而明,夏凉而冬温。雨雪之朝,风月之夕,予未尝不在,客未尝不从。撷园蔬,取池鱼,酿秫酒,瀹脱粟而食之,曰:“乐哉游乎!"

方是时,予弟子由,适在济南,闻而赋之,且名其台曰“超然”,以见余之无所往而不乐者,盖游于物之外也。

苏轼调任密州知州第二年,修复了一座残破的楼台,他的弟弟苏辙为这座台起名叫“超然”。苏轼便写了这篇《超然台记》,以表明超然物外、无往而不乐的思想。苏轼因反对王安石变法的.过于急切,以及任人不当,导致新法有诸多弊端的这种情况,而自请外调。他一生受改革派与保守派斗争影响,坎坷起伏,仕途失意。

写作这篇文章时,他已由最初少年时的儒家思想,转向道家。本文可以明显地看出受老庄思想影响,他对人生和世界的看法,已经更加成熟和豁达。在政治失意、物质匮乏、精神苦闷时,他仍可以保持积极乐观的态度,自我排遣、自得其乐,令人敬佩。这使得苏轼除了因为才华横溢令人赞赏外,更多的是他智慧、达观、积极、洒脱的人生态度,为世人所折服,这正是苏轼文章之外的人格魅力。

文章写景生动,说理透辟,语言清新自然行文如汩汩流泉,体现了苏轼洒脱自如、纵横不羁的特点。本文反映了作者知足常乐、超然达观的人生态度,也隐含了少许内心苦闷、失意之情。

苏轼超然台记原文及翻译

夫所谓求福而辞祸者,以福可喜而祸可悲也。人之所欲无穷,而物之可以足吾欲者有尽。美恶之辨战乎中,而去取之择交乎前,则可乐者常少,而可悲者常多,是谓求祸而辞福。夫求祸而辞福,岂人之情也哉!物有以盖之矣。彼游于物之内,而不游于物之外;物非有大小也,自其内而观之,未有不高且大者也。彼其高大以临我,则我常眩乱反复,如隙中之观斗,又焉知胜负之所在?是以美恶横生,而忧乐出焉;可不大哀乎!

余自钱塘移守胶西,释舟楫之安,而服车马之劳;去雕墙之美,而蔽采椽之居;背湖山之观,而适桑麻之野。始至之日,岁比不登,盗贼满野,狱讼充斥;而斋厨索然,日食杞菊,人固疑余之不乐也。处之期年,而貌加丰,发之白者,日以反黑。余既乐其风俗之淳,而其吏民亦安予之拙也,于是治其园圃,洁其庭宇,伐安丘、高密之木,以修补破败,为苟全之计。而园之北,因城以为台者旧矣;稍葺而新之,时相与登览,放意肆志焉。南望马耳、常山,出没隐见,若近若远,庶几有隐君子乎?而其东则卢山,秦人卢敖之所从遁也。西望穆陵,隐然如城郭,师尚父、齐桓公之遗烈,犹有存者。北俯潍水,慨然太息,思淮阴之功,而吊其不终。台高而安,深而明,夏凉而冬温。雨雪之朝,风月之夕,余未尝不在,客未尝不从。撷园蔬,取池鱼,酿秫酒,瀹脱粟而食之,曰:乐哉游乎!

方是时,余弟子由适在济南,闻而赋之,且名其台曰“超然”,以见余之无所往而不乐者,盖游于物之外边。

——选自《四部丛刊》本《经进东坡文集事略》。

人们之所以求福避祸,是因为福能带来快乐,祸会引起悲伤。人的欲望是无穷的,而能满足我们欲望的外物却是有限的。孰美孰丑,在心中争论不已,取此舍彼,又在眼前选择不停,这样可乐之处常常很少,可悲之处常常很多,这叫做求祸避福。求祸避福,难道是人之常情吗!这是外物蒙蔽人呀!他们只游心于事物的内部,而不游出于事物的外面;事物本无大小之别,如果人拘于其内部而来看待它,那么没有一物不是高大的。它以高大的形象临视着我,那么我常常会眼花缭乱犹豫反复了,如同在隙缝中看人争斗,又哪里能知道谁胜谁负?因此,美丑交错而生,忧乐夹杂并出,这不是很大的悲哀么!

我从钱塘调任到胶西地方来做知州,舍去坐船的安逸,而承受坐车骑马的劳累;放弃墙壁雕绘的漂亮住宅,而蔽身在粗木造的居室里;离开了湖山的景观,而行走在种植桑麻的野地里。刚到之时,连年收成不好,盗贼到处都有,案件也多不胜数;而厨房内空空如也,每天只吃枸杞菊花,人们一定都怀疑我会不快乐。过了一年,我面腴体丰,头发白的地方,也一天天变黑了。我既喜欢这里的风俗淳厚,而这里的官吏百姓也习惯于我的笨拙质朴,因此,在这里修整花园菜囿,打扫干净庭院屋宇,砍伐安丘、高密县的树木,来修补破败之处,作为苟且求安的法子。在园子的北面,靠着城墙而造的台已经很旧了,稍稍修葺使它焕然一新,常常与众人一起登台观赏。放开心意,尽展情志。从台上向南望去,是马耳山、常山,它们忽出忽没,时隐时现,若近若远,也许有隐士住在那里吧?而东面是卢山,秦人卢敖就是在那里隐遁的。向西望去是穆陵关,高高地如同城郭一般,姜太公、齐桓公的遗风,尚有留存。向北俯视潍水,不禁慨叹万分,想起了淮阴侯韩信的赫赫战功,又哀叹他不得善终。这台高大而又平稳,进深而又明亮,夏凉冬暖。雨雪纷飞的早晨,微风明月的夜晚,我没有不在那里的,客人们没有不跟从着我的。采摘园子里的蔬菜,钓取池塘里的游鱼,酿米酒,煮糙米,大家吃喝着,说道:“游玩真痛快啊!”

当时,我的弟弟子由恰在济南,听说了这件事,写了一篇赋,并且把这台命名为“超然”,以表示我到哪儿都快乐的原因,在于我的心能超出于事物之外啊!

苏轼超然台记的阅读答案及翻译赏析

作者:苏轼。

凡物皆有可观(1)。苟有可观,皆有可乐,非必怪奇伟丽者也。

夫所为求褔而(8)辞祸者(9),以褔可喜而祸可悲也。人之所欲无穷,而物之可以足吾欲者有尽(10),美恶之辨战乎中,而(11)去取之择交乎前。则可乐者常少,而可悲者常多。是谓求祸而辞褔。夫求祸而辞褔,岂人之情也哉?(12)物有以(13)盖(14)之矣。彼游于物之内,而不游于物之外。物非有大小也,自其内而观之,未有不高且大者也。彼挟其高大以临我,则我常眩乱反复,如隙中之观斗,又焉(15)知胜负之所在。是以美恶横(16)生,而(17)忧乐出焉(18),可不大哀乎!

余自钱塘移守胶西,释舟楫之安,而服车马之劳;去雕墙之美,而庇采椽之居;背(19)湖山之观,而适桑麻之野。始至之日,岁比不登(20),盗贼满野,狱讼充斥;而斋厨索然,日食杞菊。人固疑予之不乐也。处之期年,而貌加丰,发之白者,日以反黑。予既乐其风俗之淳,而其吏民亦安予之拙也。于是治其园圃,洁其庭宇,伐安丘、高密之木,以修补破败,为苟全(21)之计。而园之北,因城以为台者旧矣,稍葺而新之。

方是时,予弟子由,适在济南,闻而赋之,且名其台曰“超然”,以见予之无所往而不乐者,盖游于物之外也。

【注释】。

(1)凡物皆有可观,省略“者”即可观者,值得观赏的地方。

(2)哺:吃。

(3)啜:喝。

(4)醨:米酒。

(5)醉:使……醉。

(6)饱:使……饱。

(7)吾安往而不乐,而,表承接;该句指“吾往安而不乐”。

(8)求褔而辞祸,“而”表并列,并且。

(9)求褔而辞祸者。者:……的原因。

(10)而物之可以足吾欲者有尽:而可以足吾欲之物者有尽,译为“但是能满足我们欲望的东西却是有限的”。

(11)而:表并列。

(12)岂:难道;情:心愿。

(13)有以:可以用来。

(14)盖:蒙蔽。

(15)焉:哪里。

(16)横:意外发生。

(17)而:表承接,随后。

(18)焉:于此。

(19)背:远离。

(20)比:连续,常常;登:丰收。

(21)苟全:大致完备。

(22)庶几:表希望或推测。

(23)遗烈:前辈留下来的功业。

(24)撷:采摘。

【译文】。

任何事物都有可观赏的地方。如有可观赏的地方,那么都可使人有快乐,不必一定要是怪异、新奇、雄伟、瑰丽的景观。吃酒糟、喝薄酒,都可以使人醉,水果蔬菜草木,都可以充饥。以此类推,我到哪儿会不快乐呢?人们之所以要追求幸福,避开灾祸,因为幸福可使人欢喜,而灾祸却使人悲伤。人的欲望是无穷的,而能满足我们欲望的东西却是有限的。如果美好和丑恶的区别在胸中激荡,选取和舍弃的选择在眼前交织,那么能使人快活的东西就很少了,而令人悲哀的事就很多,这叫做求祸避福。追求灾祸,躲避幸福,难道是人们的心愿吗?这是外物蒙蔽人呀!他们这些人局限在事物之中,而不能自由驰骋在事物之外;事物本无大小之别,如果人拘于从它内部来看待它,那么没有一物不是高大的。它以高大的形象横在我们面前,那么我常常会眼花缭乱反复不定了,就象在缝隙中看人争斗,又哪里能知道谁胜谁负呢?因此,心中充满美好和丑恶的区别,忧愁也就由此产生了;这不令人非常悲哀吗!

我从杭州调移到密州任知州,放弃了乘船的舒适快乐,而承受坐车骑马的劳累;放弃墙壁雕绘的华美漂亮的'住宅,而蔽身在粗木造的屋舍里;远离杭州湖光山色的美景,来到桑麻丛生的荒野。刚到之时,连年收成不好,盗贼到处都有,案件也多不胜数;而厨房里空荡无物,每天都以野菜充饥,人们一定都怀疑我会不快乐。可我在这里住了一年后,面腴体丰,头发白的地方,也一天天变黑了。我既喜欢这里风俗的淳朴,这里的官吏百姓也习惯了我的愚拙无能。于是,在这里修整花园菜圃,打扫干净庭院屋宇,砍伐安丘、高密县的树木,用来修补破败的房屋,以便勉强度日。在园子的北面,靠着城墙筑起的高台已经很旧了,稍加整修,让它焕然一新。我不时和大家一起登台观览,在那儿尽情游玩。从台上向南望去,马耳、常山时隐时现,有时似乎很近,有时又似乎很远,或许有隐士住在那里吧?台的东面就是卢山,秦人卢敖就是在那里隐遁的。向西望去是穆陵关,隐隐约约象一道城墙,姜太公、齐桓公的英雄业绩,尚有留存。向北俯视潍水,不禁慨叹万分,想起了淮阴侯韩信的赫赫战功,又哀叹他不得善终。这台虽然高,但却非常安稳;这台上居室幽深,却又明亮,夏凉冬暖。雨落雪飞的早晨,风清月明的夜晚,我没有不在那里的,朋友们也没有不在这里跟随着我的。我们采摘园子里的蔬菜,钓取池塘里的游鱼,酿米酒,煮糙米,大家一面吃一面赞叹:“多么快活的游乐啊!”

这个时候,我的弟弟子由恰好在济南做官,听说了这件事,写了一篇赋,并且给这个台子取名“超然”,以说明我之所以到哪儿都快乐的原因,大概就是在于我的心能超乎事物之外啊!

超然台记原文以及翻译

子瞻既通守余杭,三年不得代。以辙之在济南也,求为东州守。既得请高密,其地介于淮海之间,风俗朴陋,四方宾客不至。受命之岁,承大旱之余孽,驱除螟蝗,逐捕盗贼,廪恤饥馑,日不遑给。几年而后少安,顾居处隐陋,无以自放,乃因其城上之废台而增葺之。日与其僚览其山川而乐之,以告辙曰:“此将何以名之?”辙曰:“今夫山居者知山,林居者知林,耕者知原,渔者知泽,安于其所而已。其乐不相及也,而台则尽之。天下之士,奔走于是非之场,噶于荣辱之海,嚣然尽力而忘反,亦莫自知也。而达者哀之,二者非以其超然不累于物故邪。《老子》曰:‘虽有荣观,燕处超然。’尝试以‘超然’命之,可乎?”因为之赋以告曰:

东海之滨,日气所先。岿高台之陵空兮,溢晨景之洁鲜。幸氛翳之收霁兮,逮朋友之燕闲。舒堙郁以延望兮,放远目于山川。设金罍与玉斝兮,清醪洁其如泉。奏丝竹之愤怒兮,声激越而眇绵。下仰望而不闻兮,微风过而激天。曾陟降之几何兮,弃溷浊乎人间。倚轩楹以长啸兮,袂轻举而飞翻。极千里于一瞬兮,寄无尽于云烟。前陵阜之汹涌兮,后平野之湠漫。乔木蔚其蓁蓁兮,兴亡忽乎满前。怀故国于天末兮,限东西之险艰。飞鸿往而莫及兮,落日耿其夕躔。嗟人生之漂摇兮,寄流枿于海壖。苟所遇而皆得兮,遑既择而后安。彼世俗之私已兮,每自予于曲全。中变溃而失故兮,有惊悼而汍澜。诚达观之无不可兮,又何有于忧患。顾游宦之迫隘兮,常勤苦以终年。盍求乐于一醉兮,灭膏火之焚煎。虽昼日其犹未足兮,俟明月乎林端。纷既醉而相命兮,霜凝磴而跰鲜。马踯躅而号鸣兮,左右翼而不能鞍。各云散于城邑兮,徂清夜之既阑。

苏辙(1039年-1112年),字子由,四川眉山人。北宋散文家,与父苏洵、兄苏轼三人同在“唐宋八大家”之列,人称“小苏”。仁宗嘉祐二年(1057)与苏轼同中进士。不久因母丧,返里服孝。嘉祐六年,又与苏轼同中制举科。后曾任大名府推官。熙宁五年(1072),出任河南推官。元丰二年(1079),其兄苏轼陷乌台诗案入狱,他上书请以自己的官职为兄赎罪,牵连被贬监筠州盐酒税。元丰八年召回,任秘书省校书郎、右司谏,进为起居郎,迁中书舍人、户部侍郎。哲宗元祐四年(1089)任吏部尚书,出使契丹。还朝后任御史中丞。元祐六年(1091)拜尚书右丞,进门下侍郎,执掌朝政。绍圣元年(1094),因反对时政,贬官知汝州、袁州,后迁化州别驾、雷州安置,后又贬循州等地。崇宁三年(1104),苏辙于颍川定居,自号“颍滨遗老”,以读书著述、默坐参禅为事。死后追复端明殿学士,谥文定。苏辙为文以策论见长,在北宋也自成一家,著有《栾城集》。苏轼在《书子由超然台赋后》提到:“子由之文,词理精确,有不及吾;而体气高妙,吾所不及。”他在散文上的成就,如苏轼所说,达到了“汪洋澹泊,有一唱三叹之声,而其秀杰之气终不可没”。

译文。

人们之所以要追求幸福,避开灾祸,因为幸福可使人欢喜,而灾祸却使人悲伤。人的欲望是无穷的,而能满足我们欲望的东西却是有限的。如果美好和丑恶的区别在胸中激荡,选取和舍弃的选择在眼前交织,那么能使人快活的东西就很少了,而令人悲哀的事就很多,这叫做求祸避福。追求灾祸,躲避幸福,难道是人们的'心愿吗?这是外物蒙蔽人呀!他们这些人局限在事物之中,而不能自由驰骋在事物之外;事物本无大小之别,如果人拘于从它内部来看待它,那么没有一物不是高大的。它以高大的形象横在我们面前,那么我常常会眼花缭乱反复不定了,就象在缝隙中看人争斗,又哪里能知道谁胜谁负呢?因此,心中充满美好和丑恶的区别,忧愁也就由此产生了;这不令人非常悲哀吗!

我从杭州调移到密州任知州,放弃了乘船的舒适快乐,而承受坐车骑马的劳累;放弃墙壁雕绘的华美漂亮的住宅,而蔽身在粗木造的屋舍里;远离杭州湖光山色的美景,来到桑麻丛生的荒野。刚到之时,连年收成不好,盗贼到处都有,案件也多不胜数;而厨房里空荡无物,每天都以野菜充饥,人们一定都怀疑我会不快乐。可我在这里住了一年后,面腴体丰,头发白的地方,也一天天变黑了。我既喜欢这里风俗的淳朴,这里的官吏百姓也习惯了我的愚拙无能。于是,在这里修整花园菜圃,打扫干净庭院屋宇,砍伐安丘、高密的树木,用来修补破败的房屋,以便勉强度日。在园子的北面,靠着城墙筑起的高台已经很旧了,稍加整修,让它焕然一新。

我不时和大家一起登台观览,在那儿尽情游玩。从台上向南望去,马耳、常山时隐时现,有时似乎很近,有时又似乎很远,或许有隐士住在那里吧?台的东面就是卢山,秦人卢敖就是在那里隐遁的。向西望去是穆陵关,隐隐约约象一道城墙,姜太公、齐桓公的英雄业绩,尚有留存。向北俯视潍水,不禁慨叹万分,想起了淮阴侯韩信的赫赫战功,又哀叹他不得善终。这台虽然高,但却非常安稳;这台上居室幽深,却又明亮,夏凉冬暖。雨落雪飞的早晨,风清月明的夜晚,我没有不在那里的,朋友们也没有不在这里跟随着我的。我们采摘园子里的蔬菜,钓取池塘里的游鱼,酿米酒,煮糙米,大家一边吃一面赞叹:“多么快活的游乐啊!”

这个时候,我的弟弟由恰好在济南做官,听说了这件事,写了一篇赋,并且给这个台子取名“超然”,以说明我之所以到哪儿都快乐的原因,大概就是在于我的心能超乎事物之外啊!

评析。

苏轼调任密州知州第二年,修复了一座残破的楼台,他的弟弟苏辙为这座台起名叫“超然”。苏轼便写了这篇《超然台记》,以表明超然物外、无往而不乐的思想。苏轼因反对王安石变法的过于急切,以及任人不当,导致新法有诸多弊端的这种情况,而自请外调。他一生受改革派与保守派斗争影响,坎坷起伏,仕途失意。

写作这篇文章时,他已由最初少年时的儒家思想,转向道家。本文可以明显地看出受老庄思想影响,他对人生和世界的看法,已经更加成熟和豁达。在政治失意、物质匮乏、精神苦闷时,他仍可以保持积极乐观的态度,自我排遣、自得其乐,令人敬佩。这使得苏轼除了因为才华横溢令人赞赏外,更多的是他智慧、达观、积极、洒脱的人生态度,为世人所折服,这正是苏轼文章之外的人格魅力。

文章写景生动,说理透辟,语言清新自然行文如汩汩流泉,体现了苏文洒脱自如、纵横不羁的特点。本文反映了作者知足常乐、超然达观的人生态度,也隐含了少许内心苦闷、失意之情。

烟台记事读书心得体会

烟台,一座位于中国东海沿岸的城市,拥有美丽的海滩、宜人的气候和丰富的文化资源。作为一名烟台人,我一直对自己的家乡感到自豪。最近,我读了一本叫做《烟台记事》的书,其中讲述了烟台的历史、风土人情以及一些有趣的事件。通过阅读这本书,我对烟台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也产生了一些新的体会和感悟。

首先,通过阅读《烟台记事》,我对烟台的历史有了更深入的了解。这本书详细地介绍了烟台自古以来的沿革,让我知道这座城市曾经历了无数次的兴衰。从最早的渔村到现代的国际化港口城市,烟台见证了中国的变迁和发展。通过了解烟台的历史,我更加珍惜眼前的一切,更加明白家乡背后的文化底蕴和价值。

其次,书中的风土人情让我对烟台的传统文化有了更深刻的认识。烟台是一个以海为生的城市,渔民们勤劳好客,形成了烟台独特的海洋文化。我从书中了解到,烟台的渔民们信奉着海神,尽职尽责地捕渔,他们的勤劳和坚韧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此外,书中还提到了烟台的传统习俗和节日,如元宵节、中秋节等,这些传统的节日和风俗在烟台人的生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也丰富了我的文化知识。

此外,在《烟台记事》中,我还了解到了一些有趣的事件和故事。书中提到了烟台人民在历史上的勇敢和坚韧,如在抗战时期,烟台人民与日本侵略者进行了长时间的抗争。这些故事让我深感崇敬和自豪。此外,书中还记载了一些有趣的传闻和传说,如烟台的白塔神话、山楂传奇等,这些故事让我对烟台的神秘色彩产生了好奇,也激发了我探索家乡的欲望。

最后,通过读书,我不仅更加了解了烟台,也对生活有了新的感悟。在烟台这样一个拥有悠久历史的城市里,每一个建筑、每一段历史都凝聚着居民们的智慧和努力。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应该珍惜眼前的一切,传承和发扬那些宝贵的文化遗产。同时,我们也应该积极探索,了解更多的故事和传说,让我们的生活更加有趣和有意义。

通过阅读《烟台记事》,我对烟台有了更全面、更深入的了解,同时也对生活有了新的感悟。我将继续努力探索家乡的历史和文化,与家乡的人们一起传承和发扬烟台的优秀传统,更好地为我国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苏轼超然台记原文及翻译

夫所为求褔而辞祸者,以褔可喜而祸可悲也。人之所欲无穷,而物之可以足吾欲者有尽。美恶之辨战乎中,而去取之择交乎前,则可乐者常少,而可悲者常多,是谓求祸而辞褔。夫求祸而辞褔,岂人之情也哉物有以尽之矣。彼游於物之内,而不游於物之外:物非有大小,自其内而观之,未有不高且大者也。彼挟其高大以临我,则我常眩乱反覆,如隙中之观鬭,又焉知胜负之所在。是以美恶横生,而忧乐出焉,可不大哀乎。

予自钱塘移守胶西,释舟楫之安,而服车马之劳;去雕墙之美,而蔽采椽之居;背湖山之观,而适桑麻之野。始至之日,岁比不登,盗贼满野,狱讼充斥;而斋厨索然,日食杞菊,人固疑余之不乐也。处之期年,而貌加丰,发之白者,日以反黑。余既乐其风俗之淳,而其吏民,亦安予之拙也。於是治其园圃,洁其庭宇,伐安邱,高密之木,以修补破败,为苟完之计。而园之北,因城以为台者旧矣,稍葺而新之。时相与登览,放意肆志焉。

南望马耳,常山,出没隐见,若近若远,庶几有隐君子乎!而其东则庐山,秦人庐敖之所从遁也。西望穆陵,隐然如城郭,师尚父,齐桓公之遗烈,犹有存者。北俯潍水,慨然太息,思淮阴之功,而吊其不终。

台高而安,深而明,夏凉而冬温。雨雪之朝,风月之夕,余未尝不在,客未尝不从。撷园蔬,取池鱼,酿秫酒,瀹脱粟而食之,曰:“乐哉游乎!”方是时,予弟子由适在济南,闻而赋之,且名其台曰“超然”,以见余之无所往而不乐者,盖游於物之外也。

人们之所以要追求幸福,避开灾祸,因为幸福可使人欢喜,而灾祸即使人悲伤,人的欲望是无穷的,而能满足我们欲望得东西确是有限的。如果美好和丑恶地分辨在胸中纠缠,选取和舍弃的选择在眼前交织,那么能使人快活的东西就很少了,而令人悲哀的事就很多,这叫做求祸避福。追求灾祸,不要幸福,难道是人们的心愿吗?这是外物蒙蔽人呀!他们这些人局限在事物之中,而不能自由驰骋在事物之外;事物本无大小之别,如果人拘于从它内部来看待它,那么没有一物不是高大的,它已高大的形象横在我们前面,那么我常常会眼花缭乱反复不定了,就象在缝隙中看人争斗,又哪里能知道谁胜谁负呢?因此,心中充满美好和丑恶的争辩,忧愁也就由此产生了;这不令人非常悲哀吗!

我从杭州调移到密州任知州。放弃了乘船的舒适快乐。而承受坐车骑马的劳累;放弃墙壁雕绘的华美漂亮的住宅,而蔽身在积木造的屋舍里;原理杭州湖光色的美景,来到桑麻丛生的地荒野。刚到之时,逢年收成不好,盗贼到处都有,案件也多不胜数;而厨房里空荡无物,每天都以野菜充饥,人们一定都怀疑我会不快乐。可我在这里住了一年后,面庞体丰头发白得地方,也一天天变黑了,我极喜欢这里风俗的纯朴,这里的官吏百姓也习惯了我的愚拙无能,于是,在这里修俄花园菜园,打扫嘎宁庭院屋宇,砍伐安丘、高密县的树林,用来修补破败的房屋,以便勉强度日。

我在园子的西北,靠着城墙筑起的高台已经很旧了,稍加修整,让它焕然一新。我不时和大家一起登台观览,在那儿尽情游玩。从台上向西南望去,马耳、常山时隐时观,有时似乎很近,有时似乎很远,或许有隐士住在那里吧?台的东西旧式卢山,秦人卢教旧式在那里隐逸的。向西望去是穆陵关,隐隐约约的像一道城墙,姜太公、齐桓公的英雄业绩,尚有留存,向北俯视滩水,不禁慨叹万分,想起了淮阴普韩信德赫赫战功,又哀叹他不得善终。这台虽然高,但却非常安隐;这台上居室幽深,却又明亮,夏凉冬暖,雨落雪飞的早晨。风清月明的夜晚。我没有不在那里的,朋友们也没有不在这里跟跟随着我的。我们摘园子里的蔬菜,钓取池塘里的游鱼。酿米酒,煮糯米,大家一面吃一面赞叹:“多么快活的'游乐啊!”

这个时候,我的弟弟子由恰好在济南做官,听说了这件事,写了一篇赋,并且给这个太子取名“超然”,以说明我之所以到哪儿都快乐的原意,大概就是在于我的心能超乎事物之外阿!

烟台记事心得体会

烟台是个美丽的海滨城市,拥有着优美的自然环境和悠久的历史文化。我有幸在这座城市度过了一段美好的时光,并从中获得了一些宝贵的体会和心得。在这篇文章中,我将分享我在烟台的记忆和感悟,希望能带给读者一些启示和思考。

第一段:欣赏自然风光的魅力。

烟台位于山东半岛的东部,在中国的海滨城市中独具风情。我还记得,第一次来到烟台的时候,被那片蔚蓝的大海和绵延的黄金海岸所吸引。无论是在沙滩上沐浴阳光,还是在海边散步欣赏晚霞,这些都让我感受到了大自然的伟大和美丽。同时,烟台还有着丰富的自然资源,如鸟语花香的花园博览园和美丽的花石纠结,在这里可以静心欣赏大自然的鬼斧神工。

第二段:感受历史文化氛围的独特魅力。

除了自然风光,烟台还有着悠久的历史文化。在这里,我有幸参观了海滨塔楼、崂山道教文化和古城红山湖遗址等历史遗迹,深深地感受到了烟台的独特魅力。这些历史文化遗址不仅展示了烟台的悠久历史,也让我对中华文明的博大精深有了更深刻的认识。我认为,了解和学习历史文化是培养自己家国情怀和升华个人修养的重要途径。

第三段:体验城市魅力的日常生活。

除了自然风光和历史文化,烟台的城市魅力也深深地吸引了我。烟台的市区整洁美丽,绿化率高,街道宽敞,给人一种舒适和宜居的感觉。我喜欢在烟台的公园里散步、慢跑,感受城市的活力和节奏。我还喜欢逛街购物,品尝当地特色美食,领略不同文化的魅力。在烟台的日常生活中,我体验到了城市的便利和多样性,也感受到了烟台人民的热情和友善。

第四段:拥抱科技进步的机会。

烟台作为一个发达的城市,也为我提供了许多拥抱科技进步的机会。在烟台企业实习的日子里,我接触到了许多创新和科技,这些经历不仅开阔了我的视野,也让我更加了解了自己的兴趣和能力所在。在这个时代,科技的发展给我们带来了许多便利和机遇,我们应该主动拥抱这些机遇,不断学习和进步。

第五段:回味记忆,总结心得。

在烟台的那段日子里,我经历了许多美好的事情,积累了许多宝贵的经验和心得。回想起来,这段经历不仅让我对这座城市有了更深的了解,也让我更加成长和自信。我学会了欣赏自然风光,感受历史文化氛围,享受城市的繁华,拥抱科技进步。这些都是我在烟台留下的记忆和体悟,也是我人生中宝贵的财富。

总结:烟台记事,让我在这座城市中收获了很多。无论是美丽的自然风光、悠久的历史文化还是独特的城市魅力,都给了我深刻的印象。在烟台的日子里,我不仅学到了很多,也收获了很多。这段经历将成为我人生中宝贵的财富,激励我勇往直前,追求更好的未来。我希望读者也能有机会亲身去烟台感受这座美丽的城市,体会其中的魅力和魅力。

文言文练习:超然台记

夫所谓求福而辞祸者,以福可喜而祸可悲也。人之所欲无穷,而物之可以足吾欲者有尽。美恶之辨战乎中,而去取之择交乎前,则可乐者常少,而可悲者常多,是谓求祸而辞福。夫求祸而辞福,岂人之情也哉!物有以盖之矣。彼游于物之内,而不游于物之外;物非有大小也,自其内而观之,未有不高且大者也。彼其高大以临我,则我常眩乱反复,如隙中之观斗,又焉知胜负之所在?是以美恶横生,而忧乐出焉;可不大哀乎!

余自钱塘移守胶西,释舟楫之安,而服车马之劳;去雕墙之美,而蔽采椽之居;背湖山之观,而适桑麻之野。始至之日,岁比不登,盗贼满野,狱讼充斥;而斋厨索然,日食杞菊,人固疑余之不乐也。处之期年,而貌加丰,发之白者,日以反黑。余既乐其风俗之淳,而其吏民亦安予之拙也,于是治其园圃,洁其庭宇,伐安丘、高密之木,以修补破败,为苟全之计。而园之北,因城以为台者旧矣;稍葺而新之,时相与登览,放意肆志焉。南望马耳、常山,出没隐见,若近若远,庶几有隐君子乎?而其东则卢山,秦人卢敖之所从遁也。西望穆陵,隐然如城郭,师尚父、齐桓公之遗烈,犹有存者。北俯潍水,慨然太息,思淮阴之功,而吊其不终。台高而安,深而明,夏凉而冬温。雨雪之朝,风月之夕,余未尝不在,客未尝不从。撷园蔬,取池鱼,酿秫酒,瀹脱粟而食之,曰:乐哉游乎!

方是时,余弟子由适在济南,闻而赋之,且名其台曰“超然”,以见余之无所往而不乐者,盖游于物之外边。

翻译:

人们之所以要追求幸福,避开灾祸,因为幸福可使人欢喜,而灾祸却使人悲伤。人的欲望是无穷的,而能满足我们欲望的东西却是有限的。如果美好和丑恶的区别在胸中激荡,选取和舍弃的选择在眼前交织,那么能使人快活的东西就很少了,而令人悲哀的事就很多,这叫做求祸避福。追求灾祸,躲避幸福,难道是人们的心愿吗?这是外物蒙蔽人呀!他们这些人局限在事物之中,而不能自由驰骋在事物之外;事物本无大小之别,如果人拘于从它内部来看待它,那么没有一物不是高大的。它以高大的形象横在我们面前,那么我常常会眼花缭乱反复不定了,就象在缝隙中看人争斗,又哪里能知道谁胜谁负呢?因此,心中充满美好和丑恶的区别,忧愁也就由此产生了;这不令人非常悲哀吗!

我从杭州调移到密州任知州,放弃了乘船的舒适快乐,而承受坐车骑马的劳累;放弃墙壁雕绘的华美漂亮的住宅,而蔽身在粗木造的屋舍里;远离杭州湖光山色的美景,来到桑麻丛生的荒野。刚到之时,连年收成不好,盗贼到处都有,案件也多不胜数;而厨房里空荡无物,每天都以野菜充饥,人们一定都怀疑我会不快乐。可我在这里住了一年后,面腴体丰,头发白的地方,也一天天变黑了。我既喜欢这里风俗的淳朴,这里的官吏百姓也习惯了我的'愚拙无能。于是,在这里修整花园菜圃,打扫干净庭院屋宇,砍伐安丘、高密的树木,用来修补破败的房屋,以便勉强度日。在园子的北面,靠着城墙筑起的高台已经很旧了,稍加整修,让它焕然一新。

我不时和大家一起登台观览,在那儿尽情游玩。从台上向南望去,马耳、常山时隐时现,有时似乎很近,有时又似乎很远,或许有隐士住在那里吧?台的东面就是卢山,秦人卢敖就是在那里隐遁的。向西望去是穆陵关,隐隐约约象一道城墙,姜太公、齐桓公的英雄业绩,尚有留存。向北俯视潍水,不禁慨叹万分,想起了淮阴侯韩信的赫赫战功,又哀叹他不得善终。这台虽然高,但却非常安稳;这台上居室幽深,却又明亮,夏凉冬暖。雨落雪飞的早晨,风清月明的夜晚,我没有不在那里的,朋友们也没有不在这里跟随着我的。我们采摘园子里的蔬菜,钓取池塘里的游鱼,酿米酒,煮糙米,大家一边吃一面赞叹:“多么快活的游乐啊!”

这个时候,我的弟弟由恰好在济南做官,听说了这件事,写了一篇赋,并且给这个台子取名“超然”,以说明我之所以到哪儿都快乐的原因,大概就是在于我的心能超乎事物之外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