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演讲稿>仓储物流管理的应用论文(实用20篇)

仓储物流管理的应用论文(实用20篇)

作者:飞雪

范文范本是我们写作的好帮手,可以帮助我们更快地掌握一种文体的要领。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范文范本,供大家参考。这些范文范本包括了不同文体和题材,涵盖了各个领域和层次。希望大家能够通过阅读这些范文范本,提高自己的写作能力和表达水平。同时也要注意,范文范本只是一个参考,我们在写作过程中还需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创作和改编,使文章更贴合自己的思路和风格。希望大家能够积极应用这些范文范本,并不断追求写作的进步和提高。

物流管理实验情境模拟法的应用论文

伴随着互联网的飞速发展和普及,sns已经成为高校大学生进行网络交流的主要工具,在qq、飞信和微博后的一个受学生欢迎的社交工具。sns在高校大学生的社交领域中更加便利,深受广大的高校学生的喜爱。在信息化的时代,高校教师应该结合时代的发展,找到一条更适合管理学生的道路,为学习领导对学生的管理提供一条更加具有优越性的道路,本文就着重探索高校学生管理sns的应用情况。

一、sns的概况介绍。

sns全称是socialnetworkingservices,翻译为中文就是社会性网络服务,就是以帮助人们打造社会性网络为目标的互联网服务,在另一方面也指社会对已经存在的成熟的信息进行普及的载体。社交网或者是社交网站是对sns最平常的解释。它根据六度分割理论这样理解社交,每个个体的社交圈每天都在不断的变大,最终大家一起组织成一个更大的网络,创建出面向社会性网络的互联网服务,依靠熟人与熟人之间的联系来将网络社交不断开拓。而现在的sns就是根据相近的话题进行凝聚吗,比如贴吧、论坛什么的,而根据相同的爱好进行凝聚的就比如汽车之家之类的,根据自己的学习经验因为类似而凝聚的就如优米网,如果假日外出具有相同的目的地进行凝聚就比如去哪儿网等,以上说的都是sns的应用范畴。

二、我国高校学生的特点。

1、集体意识不强。

当代的大学生普遍都追求个性、自我规划、自我实现,追求人生目标的同时更加崇尚自我奋斗,不再被动的等待机遇,不喜欢接受他人和社会的安排。在学习过程中高校学生他们注重喜欢自己去探索,不再被动的接受教师的'灌输式和填鸭式的教学模式,对教师的某些观点他们可以敢于否定。

2、个体差异大。

目前我国高校大多采用学分制的考核方式,这种考核方式下,大学里班级的概念被弱化,高校学生大多是同班不同课,上课的班级和教师都是流动的,使班级的功能发挥不出应有的功能,同学之间的交流变得越来越少。高校的同学之间的兴趣爱好和知识结构都存在很大的差异,使学生们在价值取向和奋斗目标方面都更加多元化。高校学生因为其个体的差异,给高校学生的管理工作造成了一定的难度,为此,高校学生管理应该充分利用互联网技术,对全校学生实现统一管理、信息共享、分散操作,使我国高校学生管理朝着信息化、智能化、综合化的方向发展,以学生作为管理的中心,使学生和学校的管理人员共同构建高校学生管理信息化的体系。

三、高校学生管理sns应用实验探索。

结合高校sns的学生的日常学生管理可以分成具体的两个部分。学生日常事务管理:主要负责学生从开学的报到移植到在入学后的日常失误的管理,其中的入学管理和学生基础信息管理以及宿舍管理等等学生入学之后的一系列的有关于奖罚和评测的活动。以人本主义的社交模块为基础,在日常的管理活动中以学生为主题,工作主线就是学生的日常生活和事务,坚持为学术服务的思想,对建立群组和发起话题和相互参与话题等社交模式合理运用,关注那些高校学生着急需要解决和学生们关切的话题和感兴趣的活动,集中的进行讨论、交流和分享,使高校中的有关于学生的管理工作人员和学生之间形成比较良好的互动。例如:在大一新生在到高校报到之前,在大一新生在录取分班之后,学生管理工作者在系统中建立以班级和年级为单位的细胞群体,通过比较具体的实名制和依靠关系眼神的社交功能,引导大一新生对学校生活可以有一个尽早的了解,使大一新生在抵达学校前可以通过网络来将高校基本构造有一个基本的了解,对学习的日常生活中可能出现的问题也可以打一个预防针。在这个过程中,高校的辅导员和信息辅导员都应该参与进来,通过网络社交对学生的动态有一个深刻的了解,对学生在生活和思想上遇到的问题给予适当的引导和帮助,学生在这个过程中遇到的所有问题,都可以进行解决。因为互联网的普及,把世界上的人之间的距离变得很近,在日常生活中出现问题,人们可以选择的方式变得越来越多,如果一个人拥有一台可以联网的电脑,就可以轻易的找到所遇到问题的解决方案,几乎是每一个问题都可以在互联网上找到答案,所以设计一个辅助问答系统,可以为教师对高校学生的日常管理带来极大的便利。建立这个系统要以sns网络平台的特点为依据,学校管理人员和高校学生建立群组和发起话题为主要途径,对学生在平时出现的问题进行交流和沟通,使两者之间形成一个良好有效的互动体系。高校管理部门还要为学生和教师提供非常先进的学习问题系统作为高校sns的辅助管理系统,使高校学生和教师之间进行很好的交流。系统主要由学生、学校管理人员和教师以及系统管理用户组成,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基本信息发起一个主要的话题,也可以参与到群组等操作。学校管理人员要对学生的日常事务进行的录入和管理以及维护,和学生以及其他管理人员要及时进行交流,对于学生发起的群组要积极主动的参与进去;教师可以把学习和科研问题拿到网络上和学生们一起交流,进行很好的互动,这样可以为教师在课上的教育活动提供课下的支持,提高高校的教学效率,增加高校课程的教学效果。在这些过程中,高校管理方面的工作人员主要负责用户的管理。群组的管理以及权限的管理。

四、结束语。

【参考文献】。

[1]李宏升.论学习型sns社区在高校校园网教学活动中的应用困境与对策[j].黑河学刊,,05.

[2]刘秋梅,袁森子.校园社会性网络服务与大学生个人知识管理应用研究[j].内蒙古科技与经济,,10.

[3]范伟,戴泉晨,管永星,刘洁.基于sns的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若干问题研究[j].才智,,11.

[4]王云峰,在高校—基图于书社馆会资中本的视应角用[j].情报科学,,02.

[5]黄朝峰.建立辅导员参与sns网站的高校舆情引导机制——以“人人网”为例[j].重庆电子工程职业学院学报,,06.

物流管理实验情境模拟法的应用论文

物流与物流管理的概念是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而产生的。物流(logistics)被定义为:“物流是供应链流程的一部分,是为了满足客户需求而对商品、服务以及相关信息从原产地到消费地的高效率、高效益的正向和反向流动及储存进行的计划、实施与控制过程。”物流管理(logisticsmanagement)被定义为:“在社会再生产过程中,依据物质实体流动规律,应用管理学基本原理与科学方法,对物流活动进行计划[文秘站:]、组织、指挥、协调、控制和监督,使各项物流活动实现最佳的协调与配合,以降低物流成本,提高物流效率和经济效益。”物流管理主要内容包括三方面:对物流活动诸要素的管理,包括运输、储存等环节的管理;对物流系统诸要素的管理,即对物流中人、财、物、设备、方法和信息六大要素的管理;对物流活动中具体职能的管理,包括物流计划、质量、技术、经济等职能的管理。

电力物资物流管理是对需要运送的电力物资和设备与所投入的一系列人力、物力、资金和信息进行计划、组织、指挥、协调、控制和监督,使相关各项电力物流活动实现最佳的协调与配合。电力物资集约化物流管理以“大物流”为基础,大物流被描述为:“各级物资部门共同参与,集中储备与分工储备相结合,合理管理库存,实行信息化的供应网络;集中各单位生产需求,以批量采购、规模供应来降低物料成本,满足各单位降低物料成本、减少管理费用的要求,从而达到各单位降低成本目的;优选生产厂家、保证质量,静态控制、动态管理,逐步采用新的采购体制,进行采购、库存、配送服务,减少各单位库存,加速物资和资金周转,进一步降低物料成本,减少物资管理费用”。本文讨论如何运用物资集约化方法有效实现电力物流管理,充分发挥其在电力系统中的作用。

一、电力物流管理概述。

电力系统的物资管理模式,顺应国家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与计划经济并存,再到市场经济,物资管理部门也经由材料供应科到材料供应科物资公司并存,再到物资部(物流服务中心)的变革。国家电网公司作为关系国计民生的特大型企业,其物资供应与销售市场在国家电力经济建设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而电力系统原有物资管理部门存在以下弊端。

(1)物资机构松散、多头管理与交叉管理现象并存,且管理方式落后,效率低下,缺乏创新,职、责、权、利不明。

(2)物流成本过高,市场配送网络滞后。

(3)无统一的工作标准,信息化建设停滞不前。这些已经不能适应国家电网公司建设“一强三优”现代公司企业的发展要求。

电力物流管理涉及电力物资供应渠道众多,物资种类与物资规格千变万化,电力企业生产建设与业务经营都涉及物资的消耗,因此,电力企业物流管理对电力企业的发展意义重大。电力物流的目的是满足电力终端用户需求,涉及电力发电、输电、变电、配电到用电等各环节,电力物流关键是低成本、高效率、高效益的物资流动以及流程各环节中服务与信息在整个物流过程中的正向和反向流动所涉及的计划实施与管理控制。

电力物流主要有以下几个层面的含义。首先,从电力产品特性来看,所涉及的物资“电”不是有形实体,但客观存在电力发电、输电、配电、变电和用电环节,有一个完整的从产品生产点到消费的物资消耗过程,同时有高效率和低成本运营的客观要求。其次,电力物流对电力生产、供应链流程的各个环节都发生作用。在发电、输电、配电和用电过程中通过加强电力市场建设、实现区域联网来提高资源优化配置水平,增强与其他能源替代品的竞争能力。最后,电力物流应该加强采购管理,从而达到降低整个流程成本的目的。

二、电力物资集约化物流管理框架。

物流产业每创造一元产值,就可以拉动地方经济产值增加六元。国家电网公司所属单位拥有生产电力电线电缆、电瓷电器、建材等一大批支柱产业。基于以前电力系统物资管理存在的弊端和对现代物流的理性认识,国家电网公司按照国际现代先进大型企业提出的“物资集约化管理”模式,明确要以提升物资管理水平、降低物资流转成本、强化资金运作、提高盈利和加大抵御经营风险能力为目的,充分发挥国家电网公司网络强劲、覆盖面广的优势,加快物流基础设施和物流信息平台建设,打造一个布局合理、装备先进、运作规范的现代物流。电力物资集约化管理框架组成主要包括以下两个部分。

1.电力物流erp软件。

erp奠定了物流发展基础,满足了物资集约化管理的需求。国家电网公司花巨资对物资信息现代化erp的建设,为其物流集约化建设打好了“两个基础”,即建立了主数据平台,在全公司系统率先统一了物料主数据、供应商主数据和专家主数据。建立了erp系统物资模块,搭建了各类物资相关业务数据横向集成、纵向贯通的自由交换平台。实现了“八大功能”,即实现了物资计划、招标、合同、监造、仓储、专家管理、供应商管理、辅助决策等八项业务流转或高级应用的信息化管理,并在完善功能的基础上,通过建设一体化电子商务平台,加快构建集中、统一、精益、高效的物资管理体系,持续完善和提升现有应用能力。

2.硬件平台。

硬件平台包括一站式服务大厅的筹建和网、省一级单位建设中心仓库项目。由于国家电网公司拥有一大批优势的电力材料、设备生产厂家,工业体系完善,产品丰富,也就是说,国家电网公司既有原材料产地又有加工基地,还有遍布全国的物流中心机构,拥有一大批爱岗敬业的.物流专业人才队伍,这些已为国网公司物流的科学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三、电力物资集约化管理分析。

1.强化物流功能。

一是充分发挥国家电网公司优势,主动出击,组织、广揽货源,联络物流企业,使航运物流增加。二是加快建设步伐,完善物流服务功能。如正在推行的“大厅一站式服务”、“区域中心仓库”的建设。三是加强工作协作,提高“大通关”的工作效率,建立项目主管理办法联系会议制度,提升服务质量,较好地发挥服务经济发展的作用。

2.促进物流资源整合。

理创造条件。三是加快推进物资管理信息化进程,为物资集约化管理提供支撑。四是严格计划管理,充分发挥龙头和引领作用。五是加强合同和配送管理,构建现代物流网络体系。六是加强供应商关系管理,构建和谐供需关系。七是加强物资监造管理,保证质量及供货进度。八是加强考核与督察,确保物资集约化管理措施落实到位。九是加快完善物资管理体系,确保集约化管理工作顺利实施。

3.优化物流建设。

国家电网公司的物流市场以其物资部为依托,全国电力系统互通有无、管控盈亏、互补互利,构成了公司整体现代物流产业。对物流最大限度地降低物流成本,优化管理环境,吸引产业转移和战略投资者进入。加强物流基础建设,努力把公司建成物流、资本流、信息流聚集地,为现代物流的发展推波助澜,建立起文明和谐的物流中心。

四、电力物资集约化管理优化策略分析。

现代物流由物流基础业、物流装备制造业、物流信息业组成,是一个涉及面广且庞大的体系。市场竞争力是拥有市场研究、开发、信誉、创新、营销、机动与市场快速反应的能力以及市场的推广能力、资金实力、利润效率等因素的综合体现。当前,电力物资集约化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表现为:合同流程因将全国各地的近76000个银行固化在系统中,既不能导入又不能补录与筛选,查找起来很费时。erp系统不稳定,操作起来不太顺畅,每一个操作都需相关部门的协调配合,因s186与erp同时运作,要查找的内容往往要去两系统查找核对,工作效率不高。电力物资集约化管理优化策略可在以下三个方面进一步提升。

1.提升信息整合与维护。

现在是信息时代,要实现物流信息上的资源共享,有效控制与全程管理,就要对软件进行优化升级与开发,建立起一整套规范的物流信息网络,用标准物流信息技术来实现信息的快速交换、资金快速支付、交易快速完成的电子商务技术。

2.在产业上用“特”来参与竞争力。

要用与众不同的产业优势来以特制胜,用特做大做强,以独特的支柱产业来带动其他产业的兴旺。

3.用自己的优势来抢占竞争力的制高点。

国家电网公司的优势如前所述,要充分利用这些优势来整合市场,调整和优化经济结构,改造与扶持极具代表性的网省级物流市场,开拓市场空间,促使物流市场大有作为,只有做大做强市场,才能形成强大的市场竞争力。

五、结论。

实施“物资集约化管理”是国家电网公司“集团化运作、集约化发展”的要求,也是电网为实现“一特四大”战略,推进“两个转变”,落实“四化”工作,实现跨越式发展的迫切需要。转变管理模式是现代物流发展的前提,管理办法和规章制度是现代物流发展的保障,而国家对电网工程建设投入是现代物流新一轮的制高点。强化集中管理,全面提升物资管理水平,为建设统一坚强智能电网,推动公司又好又快发展服务。

物流管理实验情境模拟法的应用论文

摘要:中职护理专业学生具有文化基础薄弱、对专业课兴趣不浓、上课注意力不集中、动手能力差等特点,所以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会遇到很大的困难,要使学生对本学科产生兴趣,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在病原生物与免疫学课堂教学中应用创设情境法是很有意义的。

关键词:创设情境法;病原生物与免疫学;护理专业。

病原生物与免疫学是中职护理专业一门重要的基础课,为了提高本学科的教学质量,为学生学习其他专业课打下坚实的基础,作为一名中职学校护理专业基础课教师,结合自身的教学实际,笔者认为可以在课堂教学中应用创设情境法。创设情境的方法多种多样,但是都要讲究科学、适宜、合理,既要遵循教育规律,又要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年龄特点;既要注重学科特点,又要兼顾学科整合以及学科之间可以资源共享[1]。也有学者认为创设情境法是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有目的地引入或创设具有一定情绪色彩的,生动、具体的场景,以引起学生一定的态度体验,从而帮助学生理解教材,并使学生的心理机能得到发展的教学方法[2]。

仓储物流管理的应用论文

对于仓储管理系统,其所关注的主要问题是如何高效执行任务、流程合理规划,它是一种建立在较为成熟物流理念基础上的现代高能wms技术,在仓储物流管理中的应用非常的广泛。wms技术通过不同的模块应用,可以有效支持仓储及配送作业的执行,以适应不断变化的现代商务、客户要求以及现代化设备和订单环境,从而提高物流作业效率、降低服务成本,有效的诠释了当前国内仓储物流管理理念。

1.1wms。

wms通过入库与出库作业以及仓库和库存调拨功能的应用,对物流成本进行有效追踪,并以此来实现仓库管理的科学化和规范化。对于仓储管理构成要素而言,其主要包括设备、空间以及物品和人员方面的安排,而管理控制技术主要针对仓储设备、人员以及物品等动态信息进行管控,及时掌握信息数据并对其进行监控,以此来提升仓储物流管理质量、降低成本。仓储管理过程中,进货、出货是非常关键的物流环节,影响着仓储数量变化,并且涉及到信息数据及单据输入、输出。上述环节的合理安排,决定着后续工作顺利实现与否。通过合理的控制技术,一方面可以有效避免拣货和补货作业盲目性,提高效率;另一方面可使物品井然有序的存放,以此来增加仓库空间利用率。

1.2wms系统结构。

仓储系统信息流与物流之间的有机结合,主要是通过货物、货位编码,制作标签粘贴在货物上,从而使其随货物同时运动。对于wms系统而言,其主要包括三种结构类型。第一种类型是集中式物流信息系统。实践中可以看到,该系统最大的特点在于仓储作业所需数据信息存储在中央处理器之中,而且物流信息数据通过识读设备一次录入,利用网络将其传送给主机,以有效实现数据信息的及时更新、对比,然后通过网络传给制动器,从而实现物流控制。第二种类型是分布式物流管理系统。实践中可以看到,该系统根据其功能可分成若干个模块,具体运行过程中各模块所需数据信息均由货物标签标示,由此可实现数据信息的自给自足。第三种类型是混合式信息管理系统。实践中可以看到,该系统运行过程中所需的一部分数据信息来自货物上的标签信息,其余信息则由中央处理器提供。该系统具体运行过程中所需要的相关控制算法,主要储存在分布式数据库之中,读出标签上的信息以后,再通过分布式子系统执行对应指令,而且由中央处理器对子系统工作进行协调。

在现代物流环境下,货物流通变得更加复杂和快速,仓储作业也会因频繁的流动、货物品种的不断增加而控制难度增大。在此过程中,人们迫切要求有效解决货品流向以及流量控制问题。在货位管理条件下,仓储入库与出库定位算法成为wms技术核心。实践中可以看到,因商品品种的不断增多、客户要求也呈现出多样化的特点,仓储物流作业多样化。比如,某些物品的保质期要求较低、客户多是大型零售商,因此拣货作业多以“盘”、“箱”为计算单位;对于部分保质期要求较为严格的物品而言,客户多是小型的便利店,其订单体批次比较多,而且订货量也比较小。在该种条件下,拣货作业多以“个”为计算单位。同时,多级库存问题、以及因之产生的补货问题也成为wms系统的关键。

wms技术在现代仓储与配送中心中的有效应用,比如连锁超市物流供应过程中,都可以看到这样的典型案例。比如,北京医药股份有限公司物流中心的wms应用目标,体现在国家医药物流管控标准gsp控制上,同时也是优化流程,以及提高管理效率关键所在。对于该系统而言,其功能主要表现在进货、库存、订单以及拣选、复核和配送管理等方面,同时还包括商品、货位信息管理等模块;仓储物流中的wms技术应用,可有效缩短管控时间,提高订单处理能力。

wms系统功能中,具有到货预约以及码托、质检和包装方。

面的管理功能,其中到货预约是对供应商事先约定好了的到货时间、收货道口进行控制,从而实现平衡物流量、均匀到货、实现人员以及设备和场地优化配置。实践中,为促进后续仓储业务的有效开展,通过确定到货sku确定码托,以有效实现高效的物流仓储存储、上架。对于wms系统而言,其可针对差异性的供应商优化设置质检措施,对供应商到货质量进行评价,以便改进和优化后勤质检工作。对不合包装要求的相关到货sku,应当进行深包装,而且wms包装功能从sku应用包装确定、工时统计以及材料管理方面对作业流程进行有效管理。

在仓储物流存储业务领域的应用过程中,wsm系统表现出的功能有物料批次化、先进先出以及补货作业和盘点方面的管理。同时,还要针对到货sku按托盘记录批次数据、到货时间等因素,在出库过程中完成先进先出,对出库sku记录出库目的地进行控制,以有效满足存货管理要求。实践中,为提高拣货质量和效率,实现库位有效补货作业;同时,还要对sku、库位实行abc分析。不断优化库位,以此来提高仓储物流效率。盘点作业过程中,可根据实际需要,并为其提供多元化、可灵活盘点的作业形式,比如按时、按物料作业频次以及物料价值进行盘点作业。

发,以此来满足企业个性化要求。因此,在wms系统构建与选择过程中,软件供应方二次研发能力,将成为仓储物流企业选择的重要参考。实践中,wms系统在仓储物流出库发运环节的有效应用,除可以及时记录作业信息,还需有效减少纸面单据信息数据的传递。wms系统在仓储物流出库发运方面的应用,可以有效提高仓储业务信息数据的及时准确的传递,根据客观要求对不同的作业环节采集相关信息,以此来找到业务问题、短板,促进仓储物流管理质量和效率。

仓储物流发生在所处的整条供应链之中,wms系统作为处理物流业务体系结构子系统,具有有效的可扩展性,从而实现与现有系统之间的接口优化集成和供应链的高效运作。

物流管理实验情境模拟法的应用论文

存放及管理制度化药品、器材、通用物资、生活物资的管理都有章可循,管理人员应由各类专业人员组成,要了解战备物资的装备、分类、存放情况,熟悉管理要求。个人生活物资是应急队员野战生存的物资基础,卫生战备需要时,应按性别配备个人携行背囊,接到紧急任务携带配备背囊迅速集结出发。

2传统物流仓储在卫生战备物资管理中的不足。

传统物流是被动单一的服务,只提供简单的位移,并且为人工控制,没有规范化的统一服务标准,侧重点到点、线到线的服务,存在以下不足。

2.1管理效率低下。

传统的仓库管理,一般依赖于人工实施统筹、分拣、搬运、查验等管理工作。战备物资种类繁杂、数量庞大,药品、器械相关性强,人工管理不仅效率低下,而且容易出现入库和出库时的人工误置、遇突发事件时管理员不在位、器械没有定期维护保养等问题,从而影响保障效率。

2.2信息管理不善。

在仓储管理活动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仓储信息,这种信息伴随着仓库订货、物资入库、物资管理和物资出库活动产生。传统的仓库管理,依赖于非自动化、以纸张文件为基础的系统记录、追踪进出的物资,一般具有数据操作频繁、数据量大和信息内容复杂等特点。常常出现物资出入库与记录不对应,或是应急状态下信息无法快速查阅等现象。

2.3管理成本较高。

安全需要,战备库需要专人专管,但医院不设库管助理员编制,战备库一般由分管训练的助理员负责。但是,按照上述战备库管理特点,想要科学有效管理,一个人难以胜任,多人管理就会增加管理成本。传统战备库都是非自动化人工搬运,人力成本高,由于信息管理不善而导致药品超期失效、设备逾期不修等问题均会造成浪费。

3物联网在卫生战备物资管理中的优势。

3.1物流仓储特色和发展方向。

现代仓储物流是利用信息技术对库房、场地物资的保管和配送物品进行存库、分拣等物流活动。仓储的发展经历了人工和机械化仓储、自动化仓储和智能可视化仓储三个阶段。随着无线射频识别(radiofrequencyidentification,rfid)技术的不断成熟,应用成本的逐步降低,以及在国内物流企业应用案例的增多,仓储的自动化得以实现。rfid技术支持更多自动读取,在缩减分拨人员工作量的同时,提高物资出入库的准确度,显著提升物流业务处理效率。智能仓储物流是自动仓储物流、信息采集决策系统、rfid技术和物联网的有机结合。物联网(internetofthings,iot)为智能仓储系统的产生奠定了良好基础。将物品与互联网相联系,使所有的物品都能被远程感知和控制,使得工作人员了解产品的详细信息,并通过电子标签操作完成物资的下单到运输库房储存再到出库程序,使用这一完整的物资供应链实时监控,保证库存高可视化、集约化、信息化。

3.2物联网智能仓库管理系统的.理念。

物联网是通过rfid、红外感应器、全球定位系统和激光扫描器等信息传感设备,按约定的协议,把物品与互联网连接进行信息交换和通信,以实现物与物之间的协同互动,能够智能化识别、定位、跟踪、监控和管理的一种网络。物联网的设计理念是“m2m”,m2m可以解释成为人到人(mantoman)、人到机器(mantoma-chine)、机器到机器(machinetomachine)。因此,物联网智能仓库管理系统,实现仓库中的物、物关联和物、人关联,使卫生战备中的“人装结合”更加紧密。

3.3物联网智能卫生战备物资管理措施。

一是构建物联网智能战备物资管理保障平台。以物联网的智能运行和信息共享为基础,建立统一的数据库系统,将各种相关网络信息有机统一融合,成为系统模块实现信息实时共享。二是实现自动化的存取货及快速盘点、物资监控等操作。增强库房作业准确性和快捷性,减少非法出入库、保障物资安全。三是通过科学编码,对物品的批次、产地等进行动态管理,缩短救援时间,提高救援时效性。四是利用系统库位管理功能,及时掌握随时提取所有库存战备物资当前所在位置,并且系统响应时间短,为我军提供有利的卫生战备保障基础。军队卫生物资仓储管理系统的应用能够满足军队医院卫生战备建设需求,基于物联网技术的模块能够最大限度的提高治疗的及时性与准确性,降低管理人员的工作强度与出错率,优化卫生物资管理,提高卫勤分队的快速反应能力。有利于保证战备物资的储备与及时更新,为部队卫勤奠定后勤装备现代化保障基础。

仓储物流管理的应用论文

仓储物流,是以满足供应链上下游的需求为目的,在特定的有形或无形场所、运用现代技术对物品的进出、库存、分拣、包装、配送及其信息进行有效的计划、执行和控制的物流活动。随着物流向供应链管理的发展,企业越来越多地强调仓储物流管理作为供应链中资源提供者的独特角色,实现了仓库向配送中心的转化。仓储在物流和供应链中的角色可以概括为:是物流与供应链中的库存控制中心,是物流与供应链中的调度中心,是物流与供应链中的增值服务中心,还是现代物流设备与技术的主要应用中心。

供应链一体化管理,是通过现代管理技术和科技手段的应用来实现的,这种应用更多地体现在仓储。流程管理、质量管理、逆向物流管理等手段提高了仓储效率,促进了供应链的一体化运作,而软件技术、互联网技术、自动分拣技术、光导分拣、射频识别技术、声控技术等先进的科技手段和设备的应用,为提高仓储效率提供了实现条件[1]。嵌入式技术虽然已经有了近30年的发展,但近几年才得到广泛的应用。嵌入式系统是“控制、监视或者辅助装置、机器和设备运行的装置”,是以应用为中心、以计算机技术为基础、软件硬件可裁剪,适合应用系统对功能、可靠性、成本、体积、功耗等严格要求的专用计算机系统。射频识别技术作为嵌入式技术的一个研究方向,在仓储物流中的应用将会越来越广泛。

射频识别技术(rfid,radiofrequencyidentification),是一种非接触式自动识别技术,通过射频信号自动识别目标对象并获取相关数据[2]。与传统的识别方式相比,无需直接接触、无需光学可视、无需人工干预即可完成信息输入和处理,具有操作方便快捷、存储数据量大、保密性好、反应时间短、对环境适应性强等优点,已广泛应用于工业自动化、物流和交通运输管理等领域,成为当前it界研究的热点技术之一。

1.1rfid系统组成。

最基本的rfid由三部分组成,标签、阅读器和天线。但为了将读取的数据传输、保存和处理,通常rfid还包括两个辅助部分,中间件和计算机系统[3]。系统组成结构如图1所示。

1)标签:俗称电子标签,也称应答器,由标签芯片和线圈组成,利用电感耦合或电磁反向散射耦合原理实现与读写器之间的通讯。标签中存储一个唯一编码,通常为64bits、96bits甚至更高,地址空间远高于条码能提供的空间,可以实现单品级的物品编码。rfid标签芯片的内部结构主要包括射频前端、模拟前端、数字基带处理单元和eeprom存储单元四部分。

2)阅读器:也称读写器、询问器,是对rfid标签进行读/写操作的设备,主要包括射频模块和数字信号处理单元两部分,是rfid系统中最重要的基础设施。未来的阅读器呈现出智能化、小型化和集成化趋势,还将具备更加强大的前端控制功能。在物联网中,阅读器将成为同时具有通讯、控制和计算(communication,control,computing)功能的c3核心设备。

3)天线:是rfid标签和阅读器之间实现射频信号空间传播和建立无线通讯连接的设备。一类是标签天线;另一类是阅读器天线,既可以内置于阅读器中,也可以通过同轴电缆与阅读器的射频输出端口相连。高性能的天线不仅要求具有良好的阻抗匹配特性,还需要根据应用环境的特点对方向特性、极化特性和频率特性等进行专门设计。

4)中间件:是一种面向消息的、可以接受应用软件发出的请求、对指定的一个或者多个阅读器发起操作、接收、处理后向应用软件返回结果数据的软件。中间件在rfid应用中除了可以屏蔽底层硬件带来的多种业务场景、硬件接口、适用标准造成的可靠性和稳定性问题,还可以为上层应用软件提供多层、分布式、异构信息环境下的业务信息和管理信息的协同。

5)计算机系统:是整个rfid系统的信息管理中心,由硬件设备、网络设备、数据库管理系统、软件系统等组成。其中硬件设备包括客户端、服务器及其它计算机辅助设备;网络设备是将计算机组合在一起构成网络系统的设备;数据库管理系统是数据的存放中心和处理中心;软件系统是直接面向rfid应用最终用户的人机交互界面,逐级将rfid原子事件转化为使用者可以理解的业务事件,并使用可视化界面进行展示。

1.2rfid工作原理。

阅读器通过天线发送出一定频率的射频信号;当rfid标签进入阅读器工作场时,就可以根据电感耦合原理或电磁反向散射耦合原理在标签天线两端产生感应电势差,并在标签芯片通路中形成微弱电流,如果电流强度超过阈值,将激活rfid标签芯片电路,对标签芯片中的存储器进行读/写操作,微控制器还可以加入密码或防碰撞算法等复杂功能。阅读器接收到来自标签的载波信号,通过天线进入射频模块中转换为数字信号,再经过数字信号处理单元进行必要的加工整形,最后从中解调出返回信息,完成对rfid标签的识别或读/写操作;对接收的信号进行解调和解码后送至计算机主机进行处理;计算机系统根据逻辑运算判断标签的合法性,针对不同的'设定做出相应的处理和控制,发出指令信号;rfid标签的数据解调部分从接收到的射频脉冲中解调出数据并送到控制逻辑,控制逻辑接收指令完成存储、发送数据或其它操作。很多阅读器中还集成了微处理器和嵌入式系统,实现一部分中间件的功能,如信号状态控制、奇偶位错误校验与修正等。

1.3rfid关键技术。

rfid应用的前提,是解决好rfid的关键技术。rfid关键技术主要在以下几个方面[3,5]:

1)rfid系统集成与数据管理。rfid与无线通信、传感网络、信息安全、工业控制等的集成技术,rfid应用系统中间件技术,海量rfid信息资源的组织、存储、管理、交换、分发、数据处理和跨平台计算技术等。

2)rfid检测技术与规范。面向不同行业应用的rfid标签及相关产品物理特性和性能一致性检测技术与规范,标签与阅读器之间空中接口一致性检测技术与规范,以及系统解决方案综合性检测技术与规范等。

3)多目标识别技术。当阅读器信号作用范围内存在多个标签,同一时刻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标签向阅读器返回信息时,将产生冲突。传统无线电技术已有空分多路法、频分多路法、时分多路法以及码分多路法等方法来解决类似问题。

4)标签的能量供应。有源标签自带电池,用于给数据载体供电;无源标签所需能量从射频电磁波束中获取。和有源射频识别系统相比,无源系统需要较大的发射功率,射频电磁波在标签上经射频检波、倍压、稳压、存储电路处理,转化为标签工作所需的工作电压。

5)数据传输的安全性和完整性。由于数字信号在传输过程中会受到干扰,传输到接收端后可能发生错误判决,为了保证数据的完整性,可以使用校验法来识别传输错误,并进行校正操作。最常用的方法是奇偶校验以及冗余校验。

在仓储物流管理中,rfid应用非常广泛,总结起来,主要分为5大类应用[6]。由rfid构成的整个应用系统如图2所示。

2.1物品监控。

在物品的出入口设置rfid阅读器,当未被授权的人或物品经过出入口时,系统发出警告,起到监控物品的作用。当物品被合法移出经过出入口时,通过计算机系统的处理程序,系统不发出警告,使监控功能失效。这种方式最广泛的应用就是防止物品被盗。物品不用锁在任何橱柜里,客户可以自由查看,也节省了仓库看管人员及工作量。

2.2物流控制。

在物流仓库的特定区域安装若干个rfid阅读器,阅读器直接与计算机系统相连,当带有电子标签的物品或人通过阅读器工作场时,阅读器自动扫描标签,并把标签上的信息自动输入到计算机系统存储,供分析、统计、处理,达到物流控制的目的。这种方式最广泛的应用就是仓储物品移库。

2.3便携式数据采集。

采用rfid阅读器的便携式数据采集器方式,采集电子标签上的数据。这种应用适用于不宜安装固定的阅读器,使用方便快捷灵活。在读取标签上信息的同时,可以将数据直接传送到计算机系统;也可以将数据暂时存放在阅读器中,批量地向计算机系统传送数据。这种方式最广泛的应用就是仓储物品盘点。

2.4移动载体定位。

电子标签安装在移动载体上(车、船、人等)。rfid阅读器可以安装在移动载体上,也可以是固定或便携。通常是电子标签存储有位置识别信息,阅读器通过无线或有线的方式与计算机系统相连。可以在固定时间、指定时间、任意时间将移动载体的位置信息和载体相关信息传送到计算机系统。这种方式最广泛的应用就是对移动载体的调度和管理。

2.5扩展应用。

物联网是在互联网基础上,将用户端延伸和扩展到任何物品与物品之间,进行信息交换和通信的一种网络概念。通过rfid、红外感应器、全球定位系统、激光扫描器等信息传感设备,按约定的协议,把物品与互联网相连接,进行信息交换和通信,实现智能化识别、定位、跟踪、监控和管理的一种网络概念[7]。仓储物流是物联网的组成部分之一,rfid是物联网的主要技术。在物联网发展的初始阶段,rfid电子产品标签的应用将非常广泛,为每一产品建立全球的、开放的标识标准。

应用射频识别技术,通过阅读器接收物品或物流载体信息,并对其进行监控和跟踪,为建立现代化的仓储物流,实现数据自动采集和传输提供了方便。电子标签可带有微处理器,具有读写能力,携带大量数据,并可对数据进行加密,实现了智能化管理。目前,射频识别技术尚处于起步阶段,具有可靠性、安全性、方便性,非常适合在嵌入式仓储物流管理中应用。本文研究的rfid及其在仓储物流中的应用,对于仓储物流的研究、管理及信息化工作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本科物流管理专业实训应用论文

发达国家经济发展历程表明,物流与区域经济存在相互依存关系。区域经济对物流具有拉动作用,而物流对区域经济具有推动作用。我国经济的发展带动了物流需求的旺盛,物流企业和工商企业对现代物流人才的需求也越来越迫切,许多大学看到了这样的机遇,纷纷开设物流专业。对教育部2000年开始连续9年的相关文件统计结果表明,截止到2009年,物流专业可以招生的专业院校数共有279所,其中,可以开设物流管理专业的学校为232所,所占比重约为83%,开设物流工程专业有47所约占17%。培养人才的层次包括研究生、本科、高职高专,三个层次办学定位是有所差异的。当前我国应用性本科院校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的目标是:培养面向基层、基础扎实、知识面宽、实践能力强、综合素质高、具有创新精神的高级应用性人才。因此,本科层次要求学生掌握系统的物流管理理论和方法,一般性掌握物流业务中的基本操作技能,具有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较强的学习能力和综合素质,以适应初级本科物流管理专业岗位的基本业务要求和适应未来进一步发展成为高级物流管理人才的需要。要实现这一办学目标,高校必须加强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因此,加强实践教学研究显得尤为重要。

1.1专业课程教学阶段的实训。

专业课程教学阶段的实训是在专业理论课程的学习过程中,把从理论教学中获得的基本理论知识有意识的应用到实践之中,以促进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并锻炼和培养实际动手能力的教学环节。形式包括:第一,课内实践教学;第二,专门的实践课程教学;第三,专业设计。前两种形式的实践教学主要是与专业课程教学同步穿插进行,目的是缩短理论与实际的差距,通过校内试验室和校外实训基地,增加学生对物流设施设备和操作流程以及管理活动的感官认识,增强其对理论知识的理解能力,加强学生的基本实践能力与操作技能、专业技术应用能力与专业技能、综合实践能力和综合技能的培养,将实用的物流管理软件应用在教学中,使学生能直观快速地掌握现代物流管理岗位上所需要的基础知识与专业技能,熟悉物流构成要素及生产过程,增强学生的岗位适应性,提高’就业能力。专业设计主要锻炼学生综合运用理论知识和分析、处理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1.2毕业实训。

毕业实习阶段是在完成专业课程的教学之后,学生进行毕业实习的同时完成毕业论文阶段的实训。在这个阶段,可以通过校外实习基地让学生进入实际岗位的操作训练,让学生真正深入到企业内部,和企业正式员工一样接受企业的管理,与学生就业的岗位相结合,实行顶岗实习,进一步增强学生岗位适应性,为就业打下坚实的`基础。

2.1完善物流课程体系的基础上进行实践教学的设计。

物流管理专业课程体系包括物流管理专业理论教学体系和实践教学体系,二者有着密切的关系。物流管理专业实践教学是物流管理专业课程教学阶段实训环节的教学活动,其教学内容的设计要结合物流管理专业课程设置来进行。针对目前高校物流管理专业课程体系不完善的特点,先要解决物流管理专业课程体系不完善的问题。目前物流管理专业课程体系不完善主要表现在许多高校根据自身办学能力和条件开设专业课程,有些学校甚至根据老师的专业特长设置课程。

应用型本科院校物流管理专业的课程体系应根据市场和物流业的发展,按“厚基础、宽口径、强能力、高素质、广适应”的原则优化课程体系。应根据自身学科的优势和物流管理专业知识体系的内在规律,结合社会和企业对物流人才需求的特点,在原有物流专业基础课程体系调整的基础上,适当减少必修课的比例,增加选修课的比例,并设置较为宽泛的专业基础课程体系,例如根据社会对中级物流管理人才的要求,设置诸如采购、运输、仓储、配送、货代等更具专业性的课程。另外,为了更好地服务于地方物流业发展需要,在课程体系设置中增加地方经济特色模块。

在完善物流管理课程体系设置的基础上,实践教学的内容应紧密配合课程教学内容和结合学生不同学习阶段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进行。例如对刚进入第三学期专业课程学习的学生,主要是进行认知训练,通过校内实验室、校外实训基地、企业参观等,认识物流设施设备和物流操作环节;进入高年级阶段进行物流专业技能培养可进行生产实习,就是在实训时能够参与物流管理流程进行实际操作;完成了课程实习阶段进入毕业实习的学生可以到企业或实训基地进行顶岗实习。

2.2加强师资培养和教材的编写。

专门的实践课程教学和校外实践要求编写专门的教材和讲义。可以通过建立教材建设基金,鼓励和组织物流行业的专家和校内“双师型”教师结合实训中心和实践基地的实际情况,体现岗位(群)的针对性、内容的实用性和先进性,编写校内实践课程教材和校外实践教学讲义。

在师资培养方面,培养一支结构合理、素质优良、专兼结合的实践教学师资队伍是保证实践教学质量的关键。一是加强在岗教师的实践教学能力的培养。例如派教师进修、企业培训。另外,教师带队到企业,通过了解企业的情况,帮助企业解决工作中的理论难题。这样既锻炼了教师队伍,又进一步提高了教师的教学能力和科研水平。二是外聘教师,优化实践教学教师的结构,提高实践教学教师的业务水平和素质。高校应逐渐打破封闭办学的状态,充分利用校外所有可利用的教学资源,聘请一些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企业高层管理者担任兼职教师。

2.3加强实训基地的建设。

校内实训中心和校外实践基地的建设是实践教学的基本保障。

(1)校内实验室建设。建设具有与物流实践教学相关的网络技术实验室,建设具有适应性、可操作性强的物流实验中心和建设安装具有第三方物流管理、运输管理、仓储管理、配送管理软件系统的模拟室,将物流管理置于一个更真实的情境之中,模拟生产一线或就业岗位环节,能更好地开阔学生学习的视野、增强学生广泛的就业适应能力,实现物流教育与企业需求零距离的接轨。

(2)校外实习基地建设。校外实习基地建设应在合理选择合作伙伴的基础上,与校外企业通过建立合作机制,形成紧密的长期稳定的合作伙伴关系。

一是要合理选择合作伙伴。可以选择坐落在物流园区、高新技术开发区的行业特点突出的物流企业或工商企业作为实习基地。选择合作伙伴不要盲目地追求数量,而要重视质量。选择那些具有足够的人力、财力和物力和具有很强的市场效应的规模较大的企业,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实习质量,保证校企双方长期、稳定的合作。

二是建立长效合作机制,形成长期稳定的合作伙伴关系。第一,要本着“双赢”原则,与实训单位展开长期合作,实现校企之间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双赢”是双方长期合作的内在驱动因素。校企双方树立合作共赢的理念,认识到合作给双方带来的利益。一般来讲,校方利益有以下几点:有利于人才培养更贴近市场需求;高校得到行业或企业资金、设备、场地等物质资源方面的支持,实现对学生的实训,有利于节约投入的情况下,提高人才培养效果;有效解决高校“双师型”教师数量的不足、水平不高的问题。企业的实习环境就是学生就业后的工作环境,大大缩短了学生就业之后在企业的磨合期。而企业通过参与合作教育,参与共同培养学生的过程,能够获得满意合格的人才,同时也降低了人才流动的风险和职工培训的成本:企业可以提高知名度,获得优质人才、智力资源;与高校开展项目咨询的合作,借助高校优势帮助企业解决在物流过程中所遇到的实际问题,提高物流技术与管理水平。第二,实行规范化管理。规范管理是长期合作的保障。校企双方的责、权、利以协议书的方式进行规范。双方应信守承诺,共同遵守契约或协议书的各项条款。第三,开展更广泛的、更深层次的合作内容。要改变过去那种仅仅将其作为实习场所的传统观念,校企双方应该在更广、更深的区域里寻求合作,以项目和技术服务为纽带推动校企之间的深层合作,如教改立项、科研立项等。这样,将很好地促进校企间的互动,有利于实习基地建设的稳定和持续发展,有利于学校科研和教学工作的深入开展。

另外,通过进行专项投资、双方经常性的沟通、互派人员等方式也可促进校企紧密合作关系的发展。

物流管理实验情境模拟法的应用论文

在情景模拟法中,学生做主导的地位,在教师的引导下,鼓励学生自己设计和制作简单的道具,通过对现有条件的运用进行情景模拟,制造物流管理实验的氛围,让学生能真实的感受到物流管理活动。

在物流管理的教学中,应用情景模拟法教学,在教学中必须要坚持两种教学的原则,情景模拟教学法与教学必须紧密联系,在教学中,学校给学生安排的情景模拟法必须要与校外的企业的实践活动紧密联系。情境模拟法在物流管理实验教学中的实践应用文/彭绮根据学生的学习能力和身心发展的规律制定合理的要求,把情景模拟的教学方法设置成几个层次,结合实际情况对于不同年级的学生要安排不同的教学内容。为学生设置不同层次:首先,学生对物流管理方面的知识要有一定的了解,学校可以组织学生到物流公司或企业参观,在学习期间要多听一些相关专家的讲座,在学校学习基础的课程,为以后情景模拟的实践奠定良好基础。学生对物流管理方面的理论知识有足够的了解之后,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建立情境再现的业务,学生在实践中认识到物流运输管理的基础方式。初步认识到物流管理的方式之后,可以通过建立仿真的管理模式,学生真是在物流模式中进行操作,学生体验到物流管理中的具体的流程。学生的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达到一定的高度之后,可以在教师的引导下设计物流方案。利用新进的技术3d的虚拟平台设计合理的物流设计的运营方案,学生可借鉴国际物流的管理和运行。学生应该改变传统的物流管理方式,对物流管理的方式进行创新。学校在物流管理教学中实行情景模拟的方法进行教学,学校要与校外的企业相结合,建立校外物流管理基地。学生在基地中进行参观和实习活动,定期给学生安排讲座活动,给学生营造一种良好的学习氛围。要加强学校与企业之间的联系,建立友好的合作关系,在不同的阶段要有不同的的管理方式。参加学校的情景模拟实验,学生必须要有相关的实验报告,在企业的实习中必须要有一定的相关实验的报告。

3.1网络系统架构。

在物流管理教学中,网络的构架对于情景模拟教学有很大的帮助。在实验的教学中,把教室中的电脑网络全部连接到一个网络中,由教师通过路由器集中管理电脑。在电脑的系统中,允许互联网的应用,或者可以通过互联网来访问服务器。电脑只要连接上网络,进入到服务器之中,不管教师和学生在任何地方,都可以在网络上进行沟通交流,在网络的服务器上进行学习和培训。这样打破了传统的教学方式,课堂教学可以不用受空间的限制,现在网络服务器上进行的培训和学习,可以进行录制,学生在不同的时间段都可以学到物流管理的教学知识。

物流管理中应用情景模拟教学的方式,一般情况下,在情景模拟教学法中,要具备一定的情景模拟的实验室,对于实验室的格局和设置有一定的要求,实验室的场地必须要足够的宽阔,可以保障和满足学生进行充分的表演,保证教师能够走到教室的任意位置,对学生进行指导和交流。情景模拟的实验室与一般的教室摆放有所不同,可以把学生分成小组,每一组的学生位置呈圆形,有利于学生面对面的交流和沟通。

3.3情景模拟法软件系统的装置。

在物流管理的教学中,应该加强对软件的配置和管理,在教学中,情景系统的软件系统应该与课程教学的课程以及教学方案相结合。在教学的过程中,利用软件对物流管理的流程进行分析,设置物流管理的运行方案,对物流管理的视频进行录像分析。教师在设计教学方案时,应该充分考虑到应用的`教学方法是情景模拟法,要从整体分析教学环节。教学方案的设计对学生提供了一定的信息指导,教师在课程结束之后,对运用情景模拟教学方法的结果做出评价,对于实验的活动进行评价和总结。

3.4情景模拟中的具体指导。

在物流管理教学中,利用情景模拟教学方法必须要有一定的指导书,所以要把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教师可以通过物流公司的实际运营状况,分析和调查,搜集合适的材料进行编写,制定成学生在情景模拟中的指导书。或者教师可以选择对物流公司出版的书籍进行选择,把书中的理论内容通过情景模拟表演的方式,使得更加形象化。对物流实际管理以及运行的物流实际方案和资料进行分析,教师与学生相结合对材料进行分析和研究,制造一定的氛围和编写相应的情节。在设计的情节中涉及到的关于物流管理的内容和知识点时,应该增加相关的操作性,创设相应的情景。

3.5情景模拟教学制定考核的标准。

在制定考核标准时应该充分考虑到,在教学过程中运用的是情景模拟教学法。对结果进行评定要选择一定的标准。考核的内容主要是关于在情景模拟试验中学生的表现,对于问题的解决,对于方案的设计合理性,模拟实战的绩效以及课后实验的报告等。[3]对于不同的项目内容,制定了不同的考核标准,要根据学生的表现,是否积极回答问题,制定的运行方案是否合理,在实战比赛中的成绩等。要参考所有的考核标准,对学生的整体表现进行综合评价。

4.23d虚拟配送中心设计系统在情境中的运用。

在物流管理的环节中,配送中心是非常关键的环节,在物流管理节奏较高的业务场所。如果学生在配送中心进行参观,或者真实的体验一下具体的环境和操作,这是比较难以实现的,并且会消耗大量的时间、影响业务的完成。学生可以体验3d的虚拟防站系统。在有限的空间内完成任务,不浪费配送中心的时间,成本较低。情景模拟的方法就是通过使用先进的虚拟技术真实的还原配送的环境,让学生能够充分的感受到配送中心的任务,在虚拟的系统中,掌握对货物和设备的操作流程以及操作工艺。把三维可视化的设计以及虚拟的技术应用到配送中心,这种虚拟的系统可以读取数据,从而制定相关的设计方案。在虚拟的系统中,可以进行三维展示,通过先进的技术,掌握还原虚拟的配送环境,并且可以对虚拟的产品进行放大和缩小。研究配送中心的合理性,实现对虚拟环境的互动,体验设计方案,不断地改进和创新。可以推进物流管理,提供正确真实的信息,实现真实可视化和互动操作的环境。为管理部门制定科学合理的决策,虚拟技术可以从任何角度对配送进行开发。

5、结束语。

在物流管理的教学中应用情景模拟法的实验教学方法,有利于提高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通过运用现有的教学条件,创造相应的情景和氛围进行物流管理。情景模拟的教学方法在教学内容上有一定的创新性,转变了教师与学生的地位,学生处于主导的地位,教师应该充分发挥引导的作用,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积极引导学生参与活动,在教学方法上有一定的创新性,加强教学的实践性,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情景模拟法在教学中的应用,结合实践的需求制定不同的层次,首先应该加强对物流管理的理论知识的学习,通过情景再现的建设,让学生认识到物流管理的主要流程,建立仿真的系统和模式,科学合理的管理信息。通过利用先进的技术,再现物流管理的虚拟气氛,对业务进行创新管理,设置分组比赛。情景教学在模拟教学中可以对不同的项目内容进行审核。对情景实验的格局进行合理的分配和布置。把情景模拟的教学方法有效的利用到实践应用中,可以通过分组比赛的方式,对物流管理进行合理的规划,充分发挥团队的效果,利用先进的技术体验虚拟配送,利用虚拟的配送中心,可以在有限的空间内,低成本的投入环境中,满足学生对虚拟环境配送的体验要求。在物流管理中,情景模拟的教学方法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物流管理实验情境模拟法的应用论文

工程项目往往具有周期长、规模大、技术难度高、资源约束程度大、涉及单位多等特点,鉴于我国工程项目具有较多的影响因素,开展项目进度管理是实现企业经济效益的重要途径。项目进度管理的方法有多种,而基于关键链法的项目进度管理被认为是行之有效的方法,但是在我国工程项目建设中往往使用较少,因此,开展资源约束下的关键链法进行项目进度管理研究,对我国建筑企业有重要的作用。

1传统项目进度管理方法剖析。

项目进度管理涉及到工程项目的整个过程,将不同工序的工期安排设计在计划图上,并统一的进行计划安排,使得项目进度实现最优化。长期以来,传统的项目进度管理方法有多种,现对其优缺点简述如下:1)关键日期法:目前最常用也是最简单的进度管理方法,该方法仅仅是简单列出关键活动,并标注好开始及结束的时间,优化调整比较困难,表现形式也较差。2)横道图法:又称甘特图法,利用横道图反映工程项目的'进度,横道图横道的长短及位置反映工程项目的开始、终止以及持续时间,以图表的形式展示出项目计划和实际工期进度。该方法制作简单,不同层次的人员都可熟练掌握并使用。3)关键路径法:该方法主要通过分析结构和逻辑关系制作网络计划图,反推不同工序的持续时间,正推、反推出不同工序的时间参数,利用数学方法和运筹学方法确定工程的关键路线,得到关键的活动和工期。4)计划评审技术:该方法主要应用于大型工程,通过使用表格、网络图、矩阵表理清各个工序的逻辑关系,利用数学计算出不同工序需要的人力、物力、时间等,通过“计划、执行、考核”的反复循环,实现项目进度管理。此外,传统的项目进度管理方法还有网络计划、风险评审等技术。这些技术优缺点并存,实现项目进度管理最优化还存在较多困难。目前国内主要使用的项目进度管理方法是关键路径法,但该方法未充分考虑资源约束问题。

本科物流管理专业实训应用论文

:目前有关物流管理实践教学的研究大体包括几方面内容:1、物流管理专业的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2、有学者将学习阶段进行分类,提出“分散式与集中式相结合”的实践教学模式,但还未提出具体的实践教学方法。有学者提出以培养学生实践能力为基础的实践教学模式。还有学者提出主要以满足企业需求为目的的实践教学模式,但还没有明确阐述企业的需求。本文在以上研究的基础上探讨如何运用合适的实践教学模式——多元化实践教学模式,匹配为满足社会多能力需求而开展的物流管理专业实践教学内容。

多元化实践教学有多种模式,主要有:

(一)传统实验室模式。主要是指根据实践课的教学大纲要求,由教师指导,在实验室进行集中实验。

(二)开放式实践基地模式。是在校外建立的实践教学环境。

(三)现代实践教学模式。主要是以人为本的实践教学模式。以探索性、设计性实验及科研训练、社会实践、毕业设计(论文)为主的方式。

我院物流管理专业实践教学内容在各个课程中都有体现,比如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必修课、公共选修课和专业选修课中。

1、通识教育类实践。例如军训、计算机应用、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等。

2、课程设计以及课程实践。运输与配送课程设计、采购管理与库存控制课程设计、电子商务模拟实践、物流系统规划与设计、物流管理模拟仿真实践等。是一种通过物流沙盘模拟训练、电子商务的模拟训练、数据统计软件的运用是学生提高到实践课程。

3、毕业设计。由指导老师来选题学生应用为主导。主要通过学生把所学知识,了解分析、解决实际问题并撰写毕业论文。

(二)与实践教学内容匹配的实践教学模式。

多元化实践教学模式主要有三种形式,结合我院开设的物流管理专业实践教学课程,可以对物流管理专业实践教学内容与实践教学模式进行匹配。

1、运用传统的实验室模式,主要是进行课程设计或综合实践。这种模式通常地点是在校内进行的。我院对校内实践基地的建设一直很重视,突显在不断对实验室资源进行优化。在学校和社会的各方面力量支持下,实验室现有科育电子商务模拟教学系统、德意通物流实验模拟实验系统、并引进了物流模拟教学沙盘教学体系。

2、建立开放式实践基地,进行物流管理认识实习和专业实习。我院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建设可靠稳定的校外实践教学基地。加强了我院本科学生各方面的能力,包括在与物流管理相关的实践中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建立以人为本的创新实践平台,主要表现在开展课外调研和参加竞赛、做毕业设计(论文)。我院曾组织学生参加全国大学生物流设计大赛、江西省物流设计与沙盘模拟大赛、“e路通”电子商务设计大赛等。

:多元化实践教学模式的原则,是以学生为本,因材施教。此模式是通过多年实践教学的经验,为学生建立的一个进行实践创新能力培养的平台,将传授知识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结合起来,保证更多的学生都能参与其中,使每个学生能够根据自身条件进行个性化培养、充分展示个人才华,不仅使拔尖学生人才脱颖而出,而且能够使每个同学都能够有施展个人才华的机会,让学生毕业时敢于面对社会,找到更适合自己的社会位置。

浅析微课在高职物流管理专业教学中的应用论文

[摘要]在我国高职体育教学中,微课越来越成为各个学校引进的一种全新的教学方法,通过方便、快捷的互联网技术,针对某一个知识点具体的开展教学计划,可以深入学习某一个知识点,调动同学们的学习积极性,让课堂充满效率。本文探讨了微课的定义、特点以及应用价值,然后简要阐述了微课在高职学校体育教学中的应用,有深远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关键词]体育教学;微课;应用。

近年来我国高度重视教育事业的发展,随着教育事业的不断进步,各大院校也非常注重教育方法和教学方式的改进,传统的、落后的教学方式逐渐被淘汰,全新理念的教学方式被引进各大校园,为学生们提供更好的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率。早在二十世纪九十年代,美国就开始了对微课的探究,并且迅速应用于各个学科的教学之中。我国引入微课教学的概念比较晚,直到年底,在我国教育部的精心筹划下举办了首届全国微课大赛之后,微课才算是真正的走进了我国的高校校园,收到广大教育工作中的广泛推广,另外在国内也掀起了一波“微课热”。我国高职学校的体育教学中存在一定的问题,教学内容往往多而繁琐,教师为了完成教学任务不合理的安排课程进度,达不到良好的教学效果。针对这种教学形势,本文引入微课教学的概念,在高职体育教学中应用微课教学的方式,力图改变目前的教学现状,提升我国高职体育教学质量和效率。

一、微课概述。

(一)微课的定义和特点。

目前关于微课的定义有几种主流说法,笔者结合前人的研究以及自己的理解总结出微课的定义:微课是指通过信息化教学的方式,结合互联网技术,通过短时间的教学来对学生的学习能力进行一定的训练,微课教学的教学目标比较明确,对于笼统的知识点精简化,深入发掘学生的自觉学习能力以及自我创新能力,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由于微课学习的特殊性,允许学生合理的应用信息化时代的产物电脑、手机等产品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进行自我学习,强化学生的学习自觉性。通常来说,微课的学习时间不长,这就要求学生要在短时间的学习时间内完成学习任务,高度集中学习注意力,提高学习效率。通过微课的定义,我们可以总结出微课的教学特点主要有以下几点:

1)微课的教学周期比较短;

2)微课传授的教学内容精简,不繁杂;

3)微课的教学目标明确;

4)微课主要通过视频教学来给学生传达教学信息,让学生们更加直观的感受知识的内涵,加强记忆。

(二)微课的应用价值。

微课之所以在我国高校中得到广泛的应用,是因为微课对于我国教育事业的快速发展有一定的推动作用,有很高的应用价值。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在传统教学占主要地位的高职学校教学体系中,注入新鲜活力,丰富教学方式,使教学方式变得灵活变得多样化。传统的体育教学中通常都是教师带着学生在操场中进行演示,然后学生跟着老师的动作进行训练,然而很多学校的教师教学动作并不规范,学生也跟着一起学,在现场教学中,很多学生开小差,并没有当场就理解吃透教学内容。使用微课教学可以很好的为传统体育教学提供补充,让学生通过视频加强对动作要领的理解和深化,起到更好的教学作用。

2)微课教学的特点就是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发掘学习的自觉性,提高学习效率。应用信息化产物进行视频教学,丰富教学内容,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

3)优化学校教学资源,使教学内容更加丰富。教师可以充分利用信息化教学的优势,整理教学资源,建立一定的共享平台,让学校的教学资源可以很好的共享,在教师和学生之间搭建起良好的交流平台,教师帮助学生解答学习疑惑,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增加学生和教师之间的互动交流,使教学过程变得轻松愉快。

(一)规范教学动作,以更加直观的形势展现出来。

在传统的高职学校体育教学课程中,教师的动作不一定完整、规范,而且在教学过程中不会重复的示范,并不能保证每个学生都领悟了动作要领。因此,微课教学提供了一直直观的视频教学,在视觉上达到更好的效果。学生没有领悟的地方,可以通过反复观看教学视频、暂停视频画面、快进、快退等简单的.操作来进行学习,直到学生掌握了每一个动作要领为止。此外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仅可以自己录制视频来引导学生学习,也可以在网上下载一些优秀的教学教程来丰富学生的学习体验,规范相关动作,提高教学质量。

(二)深化学生对动作的记忆,降低动作难度。

微课教学是一种直观的教学方式,通过视觉冲击来把教学内容更加形象、更加生动的展现在学生面前,通过相关操作可以把完整的动作进行分解,各个击破,这样不仅降低了有些教学内容的难度,也可以深化学生对动作的记忆力,在大脑中根深蒂固,形成相对的动作条件反射。

(三)帮助教学改善教学效果,纠正教学错误。

体育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通过自身的示范让学生跟着学,实际情况是很多学生错误的进行了模仿和练习,而且不同的同学的理解偏差不一样,会犯下不同的错误,这就大大影响了教学效果。通过微课的教学方式,可以很好的避免这种情况。教师在教学之前可以把规范的动作以及学生们容易犯错的几个动作录制成视频,在现场教学的时候给同学们展示这几组不同的动作,就能够形成很好的对比,让学生对他们犯的错误一目了然,从而深化对正确动作的理解与训练,提高教学质量。

三、结语。

伴随着信息化教学的兴起,微课在我国掀起了一股新的教学浪潮,并且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在我国高职学校的体育教学中引入微课教学方式,可以发掘学生的学习潜能,提高自主学习能力,从而提高教学质量,推进我国高职学校体育教学事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白浩,郝晶晶.微信公众平台在高校教育领域中的应用研究[j].中国教育信息化,.

[2]尤云仙.促进信息技术教师专业发展的新途径―――信息技术微课的设计与制作[j].考试周刊,.

[3]张艺萌.简论面向成人学习者的“微课”[j].陕西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4.

[4]陈松松.基于课程范畴理论的大学体育教学目标分析[d].南京师范大学,2013.

浅析微课在高职物流管理专业教学中的应用论文

对学生自学没难度的情境引入,让学生自主学习,学生学了还有困难的可用微课。因为微课重在解惑,通过几分钟的微视频讲解让学生豁然开朗,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2.教学中的重点、难点可选用微课。

当传统教学资源ppt等不能有效解决所学内容时可使用微课视频,因微课主题突出,紧紧围绕教学目标,重在解决教学过程中的某一个知识点(重点、难点、疑点等)的讲解,能使学习者集中注意力,突破疑点。同时,数学微课可让学生课前、课后学习,既可查漏补缺,又能强化和巩固知识,充分显示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特点。

3.对作业讲评可选用微课。

数学科的作业评讲是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具体评讲内容如果是普遍的典型现象,经过分析,找出出错原因,是知识点没有掌握,还是练的量不够,可以进行微课设计。目的是对学生片面理解及时矫正,达到目标要求掌握的层次。

二、科学运用微课,提高课堂效率。

1.转变观念运用微课。

做数学微课,需要教师跟上现代信息技术的步伐,不断学习,探索新技术知识,以便能更好地教育教学。同时为让学生全面发展和提高成绩、开阔视野,教师课前就要查阅相关资料,不断学习别人先进的做法,通过听课、看课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从而实现教学观念的转变和技能的提升。

2.微课时间安排恰当。

微课的特点是对知识碎片化,把一个知识点进行循序渐进、完整的讲解,集中于某一个知识点的学习。但不能受传统教学方式的影响,讲得越多越好,讲授越精越好,变式训练越复杂越好,这样会导致教学时间安排上欠合理,给人完成任务不突出重点的感觉,达不到理想效果。

3.应用微课内容连贯。

微课具有知识点明确、动态性和趣味性的特性,教师在课堂上用动画等方式让学生学习,学生也能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达到较理想的学习效果。但为了保证教学内容完整,教学时不能为用微课而用微课,也不能占用较多的教学时间。因此,让一堂课时间安排上整体合理,知识上紧密联系,对知识产生、形成及运用水到渠成、融会贯通,这才是我们使用微课提高效果的目的。总之,在新课程下,微课对数学课堂产生了积极影响,我们要恰当选择内容制作微课、科学运用微课进行有针对性的学习,实现个性化教学,最终达到高效课堂及教学相长的目标。

浅析微课在高职物流管理专业教学中的应用论文

1.微课的内涵。所谓微课就是将教学内容中的重点知识、难点知识或者是知识点的归纳总结,通过视频记录下来,并上传到网络中,可以供所有的学习者学习。微课的教学形式较为丰富多变,且对学习者的时间和空间没有固定的限制,学习者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来决定学习内容和学习时间。

2.现阶段初中数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随着教育教学改革的深入,要求初中阶段的数学教学中,不仅要使学生掌握相关的数学知识,还要能够培养学生逻辑思维和发散思维的能力,能够在学习的过程中不断完善人格。但是就目前初中数学的教学情况来看,仍旧存在一些问题。

二、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应用微课。

教师可以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积极应用微课,通过微课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并培养学生自主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本文以初中数学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菱形的性质》为例,分析如何把微课应用于初中数学教学。在设计微课前,教师要明确《菱形的性质》这一课的教学目的,是通过微课向学生讲解菱形的性质,使学生能够辨别菱形和平行四边形二者性质的联系与差别,并能够使学生发散思维,通过对以前知识点的回顾与复习,运用多种方法来证明菱形,并能从证明方法中选择出最简单的方法。

1.课前预习。在学生课前预习阶段,可以通过观看教师提前录制并上传到网络的教学视频,对本节课的知识点能做到总体把握。还可以通过反复观看网络中一些优秀教师上传的相关教学视频,来加深对菱形的性质这一概念的理解,并最终能够明确。

2.新课讲授。教师可以通过向学生提供如下图的菱形图形,并在白板上演示菱形的第一条性质,即菱形的四条边都相等。教师可以鼓励学生组成小组进行讨论,并组织学生到讲台上将自己的证明方法和其他同学分享,这样学生在证明和解题的过程中,就会在潜移默化中养成逻辑思考和逻辑推理的思维习惯,这对于初中生学习数学是很有帮助的。

三、练习与小结。

学生在课后,如果对该课的教学内容仍旧有存在困惑的地方,一方面可以当面向教师请教,但是如果教师和学生的时间都不允许的时候,学生就可以充分应用微课,通过在微课上进行练习,可以将课堂中所学的知识点进行有效的巩固与复习。微课使初中生能够突破传统教学模式的束缚,不再受时间和地点的约束,使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自行学习。随着教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要求将学生培养成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不再单纯追求好成绩,高分数。将微课应用到初中数学教学中,可以有效的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并提高学生自主学习、思考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养成逻辑推理、发散思维的良好学习习惯,值得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大力推广。

浅析微课在高职物流管理专业教学中的应用论文

高中数学许多知识点与生活息息相关,微课以某一概念、定理、案例为中心展开教学,模拟现实生活情境,将学生带到感兴趣的问题探索中,微课应用于高中数学教学,是课堂教学的有效补充,教学知识点零碎,表现形式直观,声音、图形、文字相结合,生动形象,学生乐于接受,能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便于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学生可以有一个自定进度的学习,即利用视频的暂停、重播,有利于学习者根据个人情况,按照自己的节奏学习,防止学困生出现学习困难。微课虽小,但知识内涵丰富,教学意义巨大,微课讲解一两个知识点,稳步推进,积少成多,聚沙成塔,通过微知识、微学习,形成大道理、大智慧。通过多种感官刺激获取信息,适合学生个性化学习的需求。例如,“长方体的体积”教学,教师可以借助微课展示“牛奶盒中牛奶量的多少”,引出“长方体的体积”计算公式,将数学知识置于一个生活化的情境中,培养学生的学习热情,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利用微课丰富数学教学内容,向学生展示更多的数学知识,拓展学生思维,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通过微课展示具有一定探索性的数学内容,让学生在课余时间自主探索。例如,数学公式的由来及数学家的科学研究故事,教师以微课的形式向学生展示,学生体验数学情境、感受数学知识、领悟数学思想、思考数学问题,能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2.利用微课突破教学重点和难点。

高中数学知识具有抽象性,重点、难点是学生建构知识结构的障碍,为了强调重点,突破难点,教师将重难点问题设计成微课程的形式展示出来,微课使用多媒体技术在五到八分钟时间,播放音频或视频,针对性地讲解一个知识点,突破教学重点和难点。例如,“互为反函数的函数图象间的关系”教学,教师借助几何画板,使用多媒体技术,向学生展示各种函数的图象,让学生观察互为反函数的函数图象的动态转化过程,将复杂、抽象的数学问题变得简单具体,突破了这一教学难点,利用微课解决数学问题,提高学生自主探究能力。数学例题的讲解,教师以微课的形式展示出来,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设计适当的问题,引导学生探究,学生相互讨论,共同解决数学问题。微课的引入使学生的精神高度集中,丰富教学内容,课堂授课更加生动有趣,通俗易懂,潜移默化地教授学生知识,让学生在课堂中自主学习,完成课堂教学目标。

1.高中数学微课制作。

微课教学方式新奇,在融入式的课程环境中,消除了学生的距离感,情境的创设能激发学生的探求欲望,使学生主动参与整个教学过程,激发能动性,从感性到理性,符合学生的认识规律,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能够活跃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的兴趣,启发学生联想,能有效提高数学教学效果。高中数学微课的制作要结合数学学科的特点,根据学生的需求,展开调查研究,进行预设,选定微课制作内容,微课资料的选取,需要教师根据教材内容,选取图片、音乐、影视资料,创设妙趣横生的问题情境,唤起学生的求知欲,让学生带着问题观看视频,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原则,微课教学设计要控制在十分钟以内,语言要简明扼要,充分考虑学生的认知水平,利用多媒体手段,调动学生的视觉、听觉和想象力,趣味性要强,使学生的印象深刻,微课的教学内容少,聚集问题,突出主题,突出课堂教学中重点、难点、疑点内容,加强某个教学环节,内容精简,资源容量大,微课制作要考虑动画的整体效果,根据主题内容体现图片和文字以及动画效果、图片和文字的处理,避免过于花哨,要突出知识点。

2.利用微课创设课堂教学情境。

数学教学就是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对数学问题进行研究、探索,解决数学问题的过程,教师选择、设计数学问题是教学活动的关键,数学问题产生于数学情境,在教学活动中,要创设真实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唤醒学生的主体意识,让学生感悟数学知识,提升数学素养。在新课程理念下,高中数学教师要探究新的教学方法,拓展丰富教材内容,创设有趣的情境,让学生自主探究,微课程情境的创设,要在最短的时间内引入课题。例如,“空间四边形”有关问题的教学,教师只在黑板上作出空间四边形的平面直观图,一些学生认为“空间四边形两条对角线是相交的”。教师利用三维立体几何画板,制作微课课件,展示旋转运动的空间四边形图形,让学生真切感受空间立体图形,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在观察过程中,理解了“空间四边形两条对角线不相交”,在体验过程中发现了“异面直线”,为“异面直线”的教学埋下伏笔,通过创设情境,微课产生了传统教学无法达到的教学效果。

3.利用微课建构数学活动。

微课教学思路清晰,目标明确,重点突出,利用微课构建教与学的协作环境,师生的角色发生了变化。教师选择丰富的教育资源,供学生学习使用,发挥了教师导学作用,教师灵活控制整个教学过程,发挥学习的主体作用,调动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使学生更快地学习掌握教学内容,微课程简短精悍,教师围绕教学的重难点展开教学,分散重点,突破难点,学生易于接受,能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搭建合适的台阶,体现教学的艺术性,教师根据教学内容,选取精彩环节展开教学,学生不仅要掌握教材知识,还要拓展知识领域,教师在课上时,在很短的时间内完成教学任务,利用微课教学突破教学难点,例如,函数的图象、三角函数的性质、等比数列、解斜三角形、立体几何用空间向量的解法等知识点,都是数学中的难题,教师把这些专题制作成微课程,让学生仔细探究,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提高学生数学素养,通过开展微型探究活动,改变学生学习方式,培养学生的探索意识,引导学生围绕数学问题,自主探究,促使学生参与体验数学知识的形成与发展过程,挖掘探究的因素,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重视学生的自主建构,实现学习效率的最大化。总之,微课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资源,为教师课堂教学创造了便捷条件,微课强调学生学习的主体性,教师应借助多媒体技术,为学生创设自主学习环境,创设情境,再现生活,使学生融入问题环境,动态展示数学知识的发展和变化,变抽象为具体,降低学生学习的难度,让学生参与数学活动,建构知识,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突破教学重难点,体验成功的快乐。

浅析微课在高职物流管理专业教学中的应用论文

摘要:在当今高职院校深化改革的大趋势、大背景之下,传统高职院校的教育方式也因其存在各种各样的缺陷而亟待改革。随着以移动互联网为核心的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微课作为一种有别于传统教学的新型方式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并在实际教学过程中逐渐发展、普及。由于其信息化、智能化程度较高,微课在高职教学改革中能够切实的改善高职教学的教学效果,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起着重要的作用。但是在实际应用中如何更好的发挥其作用,正在成为一个被广大教育工作者关注的探索领域。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高职教育教学方式也在不断的变化、革新,逐渐呈现出网络化、多样化、可视化的新型特点,微课作为这种信息化教学改革的产物也蓬勃发展,这种教学方式通过调动多种多样化、趣味化的信息综合在一起,让学生们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获得最大化的教学效果,从而提高了学生们的学习热情,最终助推教学质量的提升。

一、微课的内涵和定义。

从定义上来说,所谓微课就是指在相对传统教学方法更短的教学时间里,用更加简短的流媒体和信息化的方式,以实际教学知识点为主要内容的一种高效教学活动。虽然微课以多种信息方式作为传递教学内容的介质,但其实质内容仍旧是一种完整、独立的教学活动从内涵来说,微课一般以专题或者知识单元的视频形式出现,但其持续的时间更短。此外,微课还包含很多围绕教学内容的学习资料以及各种多样化的教学资源。

对于微课来说,其本身存在这样几个特点:。

1.顾名思义,微课就是简短、微缩的课堂教学方式,其首要的特点是是微课的教学时间相比于传统教学方式更短,并且课程内容相对简短,多是为了达到突破某个专题或者模块知识点的重难点部分而设计的。

2.其次,微课虽然内容简短,但由于其专题化、模块化的设计思路决定了是微课教学的内容一般都具有明确的目标性和主体性,可以在非常有限的教学时间内,将教学的主题和主要内容展现给学生,其效率更高。

3.最后从微课的主要表现形式来看,微课一般主要是以视频作为教学内容的主要信息载体来传递教学内容的,如此一来,学生们可以更加灵活的选择学习的时间和地点,只需要通过移动设备就可以进行微课的学习。相比与传统教学方式,微课更加具有灵活性,这也是其重要的特点之一。

1.微课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在丰富高职教学方式,辅助、补充传统课堂的不足方面有着很大的应用价值和应用空间。在高职院校的教学过程中推广、使用微课这种教学方式可以极大地丰富教学的形式和内容,和传统课堂教学相互配合以达到最优的教学效果,学生因此可以有更多的学习选择,这对于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激发学习热情具有重要的实际价值。此外,学生还可以对某些重难点部分进行有重点、有选择的重复观看,直到掌握为止。

2.因为微课在很大程度上增强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因此学生的学习效率也明显提高。此外多样化的声频、视频内容也让学生耳目一新,从而使学生能够感受到学习的乐趣,从而最终养成自主学习的好习惯。

3.微课由于采用互联网技术,属于信息化的教学方式,因此其大多数教育资源可以进行实时共享,因此教学的资源来源更加多样、形式更加丰富。教师们也可以通过微课平台将自己的教育资源进行共享,因此师生之间的互动性很强。

相比于本科教学的教学目标,高职教学更加强调和重视学生实际工作能力的培养,因此其应用应当和实际工作岗位一致。因此,微课更为重视教学内容的目的性和直观性,因此微课这种新型教学方式在高职教学改革中不能随便滥用,必须严格遵循相应的设计及应用原则。

(一)应用原则。

1.实效原则。

高职院校应用微课其目的首先是要解决教学中的实际问题,因此其首先应该让学生感到实效性,唯有如此,学生才会接受,其应用也才能发挥其主要作用。在应用微课的时候不能搞那些华而不实的东西,要牢记微课不是为了赶时髦、也不是为了哗众取宠,而是应该实实在在的在应用内容上来着手,不断地积累合适的教学内容、课程素材,否则,其必将没有应用的市场,效用原则是微课最首要的应用原则。

2.灵活原则。

微课在实际应用过程中可以很灵活的应用在教学过程中的任意一个阶段,其应用阶段的选择是随着课程内容以及教学情境的变化而灵活变化的。其可以应用在课堂授课以前的阶段,在这个阶段,微课是学生预习教学内容、熟悉学习任务和学习目标的主要工具。在授课过程中应用微课,微课只是被当作一种纯粹的教学资源和内容素材,在有教学需求的时候,通过视频的放映帮助学生建立起对于知识结构和框架的直观了解,和对其重难点内容的掌握。在课后应用微课阶段,微课作为一种巩固所学知识的主要手段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被屡屡应用,学生可以通过微课灵活的学习某个知识点或者知识模块。

(二)设计原则。

1设计界面的原则。

在微课诸多的设计要素中,文字、图片与音乐是最基本、最直观的三个要素,也是评价一个微课的设计好坏的重要指标。一个好的微课设计在结构布局上应该强调紧凑、完整;在画面和音乐方面应该强调美观、精炼。总之这三个主要要素必须服从于微课教学的内容,只有达到内容与形式的协调与统一,微课的设计才不会显得头重脚轻或者本末倒置。

2.设计内容的原则。

首先对课程内容来说,由于微课的篇幅原因,在设计其内容的时候应体现简洁、具体的原则,微课设计应该在说清楚授课内容的基础上越短越好,一次微课不能超过5分钟,微课内容应该只围绕并针对一个概念或者知识点进行说明,换句话说微课的内容和层次更加细致,将使微课的实际教学效果更加明显。此外,再设计微课的语言方面,应该本着简洁明了的原则,用尽可能少的文字旁白来展示教学内容,不提倡用大篇幅的文字来充斥课件,因为过多的文字会限制学生发散性思维能力的发挥。其次,虽然微课普遍课时短,但其内容设计应该具有明确的目标和主题,在整体教学结构方面要尽可能的保持完整性。此外,微课的内容选择应该与从实际的工作岗位相协调、相一致,体现其实践性。

(一)硬件设备的配套与检测。

微课是以计算机互联网为核心的.一种教学手段,因此对于计算机硬件有很强的依赖性,硬件设备的配套与检测是确保微课教学改革顺利实施的基础和保障。对于高职院校来说,在推广之前,首先要做的工作就是要对微课教学的计算机硬件进行相关的检测,保证硬件性能。此外在学习素材和教学内容方面也可以适当引入国内外的优秀资源,真正的发挥出微课的互联优势、信息优势。

(二)微课设计、录制确保清晰、准确。

一个好的的微课资源具有一个特别显著的特点,那就是其制作的声音清晰度较高,感染力较强,但是在很多实际情况中,部分教师录制微课的时候不注意录制的环境和录制声音的大小,会存在一些微课声音过小、声音杂乱的现象,严重的影响学生的学习体验。

(三)注重教师个人技能的提升。

微课说到底只是一种教学的形式,教师才是教学过程中的核心和最活跃的要素,教师个人的职业技术素养很大程度上决定这微课的质量,因此高职院校在教学改革过程中要时刻牢记对教师个人教学水平的培训和考核,此外作为教师自身,也要主动学习,不断的提高自身能力来适应微课等教学改革的变化,从而从根本上提升微课在教学改革中的作用。

五、结论。

作为一种新的教学模式,微课在高职院校的教学改革中已经显示出了极大地优越性,教改也初见成效。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院校信息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微课的应用环境会逐渐完善,其应用也更加广泛。这对于深化高职院校教育改革,打破传统教学课堂的束缚与制约,从根本上提高了教学质量。但在微课优化设计、开发与实施等领域,其还有待于进一步的整合和优化,因此这条探索之路还很漫长,但是相信随着信息技术以及教育改革的不断进步和深化,将会有更多的微课理论和优秀素材在教学实践中被逐渐丰富,并真正的成为一种分享式教育模式。

参考文献:。

[1]胡铁生.区域教育信息资源发展的新趋势[j].电化教育研究,,(10).。

[2]张一春.微课建设研究与思考[j].中国教育网络,2013,(10).。

[4]马秀芳.高校微课的设计与应用[j].中国教育网络,2013,(10).。

危害分析和关键控制点方法在危险品仓储管理中的应用论文进行危害分析

目前,驾校安全事故并未引起驾校管理人员和驾校学员的重视。本文以某驾校在学员训练中发生的一起事故为例,运用事故树分析方法,对驾校学员的训练安全进行分析。

1构建驾校学员训练安全事故树。

本文仅对某驾校一起影响较大的学员训练事故进行事故树分析。事例:该驾校教练员周某在驾校综合训练场进行坡道起步科目训练,因王女士是当月待考学员,周某便交待学员在坡道上按要求进行轮流练习,周某本人则离开训练场地去休息,其他学员则站在坡道下侧聊天。事故是由于王女士过早下车发生意外,造成自己摔倒、双腿被碾于车下并撞伤坡道下侧部分学员。通过调查该驾校的相关学员和驾校管理者,了解该训练事故的基本原因后,建立了该驾校学员训练事故的事故树。

2驾校学员训练安全事故树的分析。

2.1事故树的'最小割集分析。

根据图中的事故树,利用布尔代数化简得该事故树的最小割集,共84组,其中危险性比较大几个最小割集是{x1,x3,x5};{x1,x3,x5};{x3,x5,x6};{x3,x5,x7};{x3,x5,x8};{x3,x5,x9};{x3,x5,x10};{x3,x5,x11};{x1,x5,x12};{x1,x5,x13}。这10种途径只需要3个基本事件同时发生,该途径即可发生,可知这10种途径为系统的薄弱环节。而其他途径需要4个基本事件同时发生,该途径就会发生。由此可见,该系统的危险性很高,事故发生的可能性很大。

2.2事故树的最小径集分析。

最小径集是指导致顶上事件不发生的最小基本事件的集合,表示系统的安全性,只要采取措施使任一径集中的所有事件都不发生,就可避免顶上事件的发生。

2.3事故树的结构重要度分析。

目前,由于缺乏基本事件发生概率的历史资料,事故树定性分析后,可以通过计算事故树的结构重要度系数并对系数进行排序,从而得知基本事件对顶事件的影响大小的顺序。

3防止驾校训练事故的安全对策。

上述事故树分析,防止驾校训练事故的发生,需要从人、车辆、场地、管理四个方面入手,控制各基本事件的发生,特别是最小割集中的薄弱环节和结构重要度大的基本事件,例如“因谈笑而注意力分散”、“违规操作”、“缺乏安全教育”、“失效,未及时检修”、“操作技能薄弱”等基本事件,从而有效地预防驾校训练事故。建议采用以下相关措施。

(1)驾校在对学员训练前应加强驾校学员的安全意识教育,增强学员安全行车的责任意识,并对学员进行必要的驾驶技能培训。

(2)驾校要成立教练车辆安全管理监督小组,来负责本校教练车的安检工作,使学员在学驾过程中因车辆原因发生的事故降到最低点,减少交通事故的隐患。

(3)驾校学员禁止在训练期间嬉戏打闹,严格遵守驾校相关规章制度。

(4)驾驶学员应自觉按照教练员的指导进行驾驶操作,教练员不在时,切勿自行操作车辆。在停车时要严格遵守“车不停稳人不下”的安全规定,确保安全训练。

(5)教练员应以身作则,带头遵守《安全训练管理规定》,把好安全第一关,消除不安因素,在训练中无特殊情况,不准离开驾驶室,确保学员的安全驾驶操作。

(6)场地训练时,学员和车实行分隔制度,严禁学员在教练车前后左右观摩,为了有效防止事故的发生,专为学员搭建待训亭,待训学员可在亭内休息。

(7)在训练场地内要设置醒目的安全警示标志并在训练场地边界设置隔离装置。

4结论。

目前只能对驾校训练的安全事故进行定性分析。如果日后可以获得其基本事件发生概率的准确数据,将会进行精确的定量分析,得出其顶上事件发生的概率,计算每个基本事件对预防事故发生的重要性,更清楚地认识到要改进系统应重点从何处着手,对防止事故的发生将发挥更大的作用。

基于企业需求的应用型本科物流管理专业实践教论文

目前,我国重视素质教育,在具体教学过程中应结合学科实际情况,制定科学有效的实践教学方案,而师资队伍建设是人才培养方案实施的关键部分,但是受传统教学模式影响,师资队伍建设存在诸多问题,以应用型本科院校物流管理专业为例,主要问题表现为如下方面:第一,教师数量不足且专业性较差,我国物流管理专业建设时间较短,缺乏专业的人才,很多学校物流管理专业教师资源匮乏,很多教师并未受过专业训练,缺乏实践教学经验,很难胜任实践教学任务;第二,高校人才招聘工作存在弊端,很多高校人才招聘注重学历,入编标准较高,很多高校物流管理专业教师均缺乏实操经历,在具体教学中注重理论教学,实践资源匮乏;第三,校企合作机制不完善,近年来很多应用型高校意识企业经验丰富老师的重要性,在人才培养过程中注重与企业取得联系,聘用其中经验丰富的`员工来高校任教,但是员工缺乏教学经验,无法有效地融合企业经验和理论知识,教学效果不尽理想。

基于企业需求的应用型本科物流管理专业实践教论文

[摘要]随着新课程标准改革的深入,我国高校人才培养模式不断变化,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其中应用型本科院校物流管理专业实践教学改革日渐成为教育教学的重点。在具体教学中应注重理论与实践的融合,而在这一过程中师资队伍建设至关重要。基于上述背景,本文简要概述了应用型本科院校物流管理专业实践教学师资队伍建设存在问题,并探讨了具体建设策略,以期能为物流专业实践教学提供有效借鉴经验。

[中图分类号]g649.2[文献标识码]a。

应用型本科院校物流管理专业涉及众多管理理论,具有跨学科和综合性特点,在具体办学过程中必须注重实践和理论相结合,重点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进而为社会输送专业优质人才。在具体培养过程中,师资队伍起到重要的作用,良好的师资条件能够为实践教学培养奠定坚实的基础,完善教学模式,确保教学内容的合理性和适应性,因此应用型本科院校在物流专业实践教学发展过程中应注重师资队伍建设,采取有效措施改善现阶段师资队伍中存在的问题。

危害分析和关键控制点方法在危险品仓储管理中的应用论文进行危害分析

haccp方法是在进行事前危害分析和危害程度评估后,确定关键控制点和控制限度,从而建立监控程序和纠偏措施,建立文件资料的记录保存制度,最终保证所控制系统的安全。haccp方法的第一步首先是控制系统的作业流程。危险品的仓储作业流程包括3个阶段:货物的接收阶段,危险品要完成检验和卸货工作,防止不合格的货物进入仓库;货物的储存阶段将接受暂存、包装、拣货和盘点等复杂的操作,很多的事故都发生在这一阶段;货物的交付阶段,危险品货物将在此时完成验证和装载,被交付给新的接收方。

2.1关键控制点的确定。

根据作业流程中可能发生的危害,通过分析危害种类和危害的程度,可以确定危险品仓储作业流程中的关键控制点。各危害事件对应的关键控制点分别为:(1)货物遗失危害的关键控制点:暂存;(2)数据差错危害的关键控制点:验货、暂存、拣货;(3)货物损坏危害的关键控制点:卸货、拣货、装载;(4)意外危害的关键控制点:暂存、验证。

2.2确定控制限值。

危险品仓储作业危害的主要控制指标有货损率、作业准确率和货物遗失率,它们分别反映货物损坏、数据差错和货物遗失危害的严重程度,计算公式如下:。

(1)货损率=单位时间货物损坏数量/单位时间内作业数量。

(2)作业准确率=单位时间准确作业数量/单位时间内作业数量。

(3)货物遗失率=单位时间货物遗失数量/单位时间内作业数量。

危险品仓储作业的控制限值要根据具体货物来制定。危险品种类繁多,各种危险品的管制级别不同,从总体上讲危险品控制限值要比普通货物高。

2.3建立监控程序。

监控是对于关键限值相关的关键控制点(criticalcontrolpoint,ccp)有计划的测量或观察,通过监控能够发现关键控制点是否失控。此外通过监控还能提供必要的信息,以便及时作出调整,防止超出关键限值。如有可能当监控结果表明对ccp有失控趋势时,应及时进行加工调整,并在偏离发生之前进行。

2.4采取纠偏措施。

纠偏措施的制定,是对控制限值监控的延续,也是haccp方法中对潜在危害的实质性处理。当问题原因查明之后,制定有针对性的纠偏措施就相对简单了。作业量的大小、人员的技能和素质以及仓储的设备和技术是纠偏措施中3个最主要的方面。

(1)针对货物遗失危害的纠偏措施。制定保管规则;采取先进的监控技术;在点多面大的情况下要适当增派保安人员;进行有效的保安监控人员的上岗培训,防止不合格的人员进人重要岗位;建立货物遗失赔付的责任制。

(2)针对货物损坏危害的纠偏措施。检查仓储设备的使用情况是否完好;检查作业方式是否符合危险品货物的特性;保证作业量不超过现有可调动的人力资源水平;加强对仓储人员的专业技能的培训;为重要货物购买保险。

(3)针对数据差错危害的纠偏措施。改进拣货流程;采用先进的拣货设备;进行有效合理的储位规划;建立仓储处理的计算机信息系统;加强仓储人员的技能训练和责任心培养。

2.5建立文件资料的记录保存制度。

文件和记录的保存是haccp方法的重要组成部分。危险品仓储管理工作的记录应开始于haccp计划的制定,贯穿整个工作的始终。记录和文件管理对于验证和审核haccp体系的运行是否符合初始计划,是否有效运行都是至关重要的。在haccp计划的实施中产生的记录都要有记录人签字和审核人签字,并要有时间记录。haccp的记录主要包括如下内容:。

(1)风险分析文件。包括确定风险和控制措施的依据。比如每个监控周期的各种监控指标的数据,生成的管制散布图等。

(2)haccp计划。这是文件资料记录保存制度的核心,包括危险品仓储作业的haccp工作组及其职责分配表;危险品货物描述、用途、适用对象;验证的程序。haccp计划表主要包括以下信息:确定关键控制点的过程、关键的危害、关键控制限、监控、纠正措施、验证程序与表格、记录保持程序。

(3)支持文件。包括供货商的证明书,储存记录,清理记录,包装处理记录,验证记录,每周检查记录等。

3haccp未来的发展方向。

随着化肥、制药以及石油等主流化工产业的发展,各级政府和相关企业都需要建立一个规范安全的危险品仓储市场,所以危险品仓储所需要处理的信息量也会急剧增长。haccp方法引领着危险品仓储业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它系统性强、结构严谨、理性化、有多项约束、适用性强而且效益显著,在出现问题前就可以采取纠正措施。它也有不足之处,haccp体系的开发与实施的时间受限于公司的已有工艺和体系的范围、建立haccp体系所需的过程和资源的复杂程度,对haccp计划的建立必须保证足够的人力和物力,需要进行haccp培训,对技术人员的要求较高。所以只有不断的加强与完善体系,才能使之得到更好的发展,从而更广泛的应用于仓储企业的各个领域。

物流管理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思路论文

民族高校是指设立在民族地区辖区内的高等学校和设在其他地区的民族院校,目前我国有200多所。[1]民族地区经济发展转型对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在数量上、素质上有了新的要求,这需要民族高校的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主动适应“一带一路”国家战略和“互联网+”新常态下的物流人才需求,并为民族地方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服务。

《全国高校物流管理与工程类专业建设及学科战略发展》明确指出物流教育存在的问题:

(一)以往的同种课程知识结构过时。

所安排的课程与本行业、地方经济发展水平不一致,实践内容有所不足(仅占调研高校的43.71%);所教授课程也无法反映行业的现状和发展趋势;课程并无明显特色、同质化现象很严重。

(二)传统的课程教学方法与手段较为单一。

目前,高校普遍存在的问题就是师资紧张与教学实践经验缺乏,尤其是专业建设时间相对较短的院校,优秀师资缺乏的问题尤为凸显。同时教学偏重理论,手段停留在单一的课堂教学上,科研与产业结合度不高,教师往往缺乏从业经验或企业实践经历。

(三)传统课程资源不能共享。

全国本科院校开设物流管理与工程类专业总计为475个,其中开设物流管理专业的学校最多,由的2个提高到20的393个。73.68%的学校没有建立实验室或实验实训室占地面积都在500平米以下。这些问题也普遍存在于我国民族高等教育中[2]。

据调查,截至底全国普通高等学校2246所,其中专科以上民族类普通高校32所,本科院校24所,开设物流管理本科专业有4所。从到20,广西民族大学、北方民族大学和西南民族大学相继设置了物流管理本科专业。形成了一定的学科建设特色。但是,民族高校学生普遍存在着工科基础薄弱、知识面狭窄、创造力不足等问题,分析问题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也有待提高[3]。

三、新形势下物流业发展趋势以及对人才能力需求分析。

由“互联网+”推动各产业的互联网化,倒逼出对各行业背景下的物流管理专业人才需求细分。互联网时代的物流人才应该首先拥有这样的三大思维和十大物流技能类型(图1):第一,需要有开放的思维,而且随时拥抱行业前沿信息,并结合企业内部管理、外部市场、行业趋势,敢于推动技术变革和管理创新;第二,需要有拥抱思维,能够随时抓住标杆企业的最新动态,结合企业自身现状,主动适应变化;第三,要有跨界的思维,将其他领域的商业模式,结合本行业的特性,具备较强探索精神。

四、物流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以北方民族大学为例。

物流管理专业是在经济学与管理学的理论基础上、以定性和定量为研究分析方法,以系统工程为技术依托,以培养应用型、创新创业型、复合型人才为目标的新兴专业,是实践性很强的`专业。民族高校是以少数民族为主要教育对象。不同的少数民族高校教育对象其民族,语言、心理、文化特征等方面都存在着一定的差异,所以不同的少数民族高校应根据自己学校内的少数民族情况设置适合的课程,制定相应的教学方法,不能完全照搬普通高校的课程设置与教学方法。对于民族高校及我国民族地区物流人才的培养路径与模式改革具有重要的示范作用。为了应对行业对人才需求的层次性和动态性变化,北方民族大学商学院物流管理本科专业从招生以来,将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分为三个层次,包括应用型物流人才、复合型物流人才和创新创业型物流人才。

(一)分层培养模式。

第一,应用型物流人才。培养目标是具备第三方物流企业运营管理、物联网与智能物流、物流金融和采购管理等方面综合理论和应用能力的应用型物流管理人才。第二,复合型物流人才。培养目标是既具有物流管理专业知识与技能,也具有相关专业知识与技能的复合型物流管理人才。第三,创新型物流人才。培养目标是具有丰富学术课题和企业创新创业项目经验,同时具备追踪行业前沿趋势,能够解决企业问题能力的高级物流管理人才。

(二)基本思路与实施措施。

1.及时修订并更新对学生的培养计划与方案,建立并完善物流管理专业的实践教学完整体系。在的培养方案修订过程中,科学合理地安排各类实践、实训和跨专业实践操作环节,确定合理的实验与实习内容、时间及学时数,保证与理论教学的衔接配合;同时充分考虑和利用第二课堂,设置几类与本专业直接相关的课外实践活动[4]。

2.设置人格养成通识教育平台。作为民族本科高校,要想吸引更好的生源,培养更具竞争优势的学生,只有走教育改革之路,夯实通识教育,在创新创业型人才的培养上走出一条富有民族院校特色的通识教育之路,才能赢得更大竞争力。

3.购置实践教学平台。2014年学院大力投入购置软硬件设备,建立了1200平米的现代物流中心,购买了各种物流仿真实验软硬件设施,增加物流软件的仿真实验课程,增强学生的综合运用能力和创新设计意识及能力。通过加强和物流企业的联系,在校外建设实习基地,给学生提供真实的演练场景与环境,极大地增强了学生物流规划、物流项目管理以及对企业物流供应链的解决方案能力。

4.开展课外科技创新创业实践和职业规划活动。实施“走出去,请进来”策略,积极开展“企业家进校园”和教师“双师型”培养活动,拓展创新创业实践和职业规划平台建设。充分利用并借鉴各种大学生活动,如课外竞赛、创新实验活动和创业大赛活动,积极筹备并组织开展院、校内的多种特色课外竞赛活动,从而挖掘学生创新、创业的潜能、增强学生素质及团队合作意识。

5.重点体现教师在指导学生方面的重要性。教师在众多教学环节中都扮演着执行者的角色、同时还是培养学生的主力军。只有不断增强教师的专业技能、提高企业实践能力与科研能力,同时倡导教师积极参与并指导学生的各项课外活动,使每一位学生都能加入到相关课外活动中,才能保证教师培养目标的成功实现[5]。

五、结语。

“一带一路”战略背景和“互联网+”时代下,要求民族高校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应注重培养出理论基础扎实,具有应用性型、复合型和创新能力强的现代物流人才,能为“互联网+物流”企业提供专业的“智慧型”物流管理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