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心得体会>学前教育专业教案高职(精选18篇)

学前教育专业教案高职(精选18篇)

作者:雁落霞

教学工作计划的制定需要教师充分了解学生的学习特点和需求,确保教学活动能够最大程度地满足学生的学习需要。接下来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教学工作计划范文,希望能够对大家有所帮助。

学前教育专业教案模板

进入新世纪以来,学前教育越来越受到全社会的重视,幼教师资学历层次上移成为大趋势,数学是学前教育专业的一门主要课程。数学是研究空间形式和数量关系的科学。数学能够处理数据、观测资料,进行计算、推理和证明,可提供自然现象、社会系统的数学模型。随着社会的发展,数学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它是人们参加社会生活、从事生产劳动和学习、研究现代科学技术的基础;它在培养和提高思维能力方面发挥着特有的作用;它的内容、思想、方法和语言已成为现代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学习其它学科以及参加社会生产、日常生活和进一步学习的必要基础,对形成良好的思想品质和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有积极作用。因此,使学生在专科阶段继续受到数学教育,提高数学素养,对于提高全民族素质,为培养幼儿教育所需要的人才打好基础是十分必要的。

基础知识是指:学前教育专业数学中的概念、性质、法则、公式、公理、定理以及由其内容反映出来的数学思想和方法。

基本技能是指:按照一定的程序与步骤进行运算、处理数据(包括使用计算器)、简单的推理、画图以及绘制图表等技能。

思维能力主要是指:会观察、比较、分析、综合、抽象和概括;会用归纳、演绎和类比进行推理;会合乎逻辑地、准确地阐述自己的思想和观点;能运用数学概念、思想和方法,辨明数学关系,形成良好的思维品质。

运算能力是指:会根据法则、公式正确地进行运算、处理数据,并理解算理;能够根据问题的情景,寻求与设计合理、简捷的运算途径。

中区分出基本图形,并能分析其中的基本元素及其关系;能够根据条件作出或画出图形;会运用图形与图表等手段形象地揭示问题本质。

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是指:会提出、分析和解决带有实际意义的或在相关学科、生产和生活中的数学问题;会使用数学语言表达问题、进行交流,形成用数学的意识。

创新意识主要是指:对自然界和社会中的数学现象具有好奇心,不断追求新知,独立思考,会从数学的角度发现和提出问题,进行探索和研究。

良好的个性品质主要是指:正确的学习目的,学习数学的兴趣、信心和毅力,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勇于探索创新的精神,欣赏数学的美学价值。

一、运动变化、相互联系、相互转化等观点。

二、教学内容的确定和安排。

学前教育专业数学教学内容应精选那些在现代社会生活、生产和科学技术中、幼儿教育中有着广泛应用的,在理论上、方法上、思想上是最基本的,同时又是学生所能接受的知识。在内容安排上,既要注意各部分知识的系统性,注意与其他学科的相互配合,更要注意符合学生的认识规律,还要注意与初中数学内容相衔接。

学前教育专业数学分三册,每学年一册,总计280课时,每学年至少安排一个研究性课题。

三、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

1.平面向量(12课时)。

向量、向量的加法与减法、实数与向量的积、平面向量的坐标表示、平面向量的数量积、平面两点间的距离。

教学目标。

(1)理解向量的概念,掌握向量的几何表示,了解共线向量的概念。

(2)掌握向量的加法与减法。

(3)掌握实数与向量的积,理解两个向量共线的充要条件。

(4)了解平面向量的基本定理,理解平面向量的坐标的概念,掌握平面向量的坐标运算。

(5)掌握平面向量的数量积及其几何意义,了解用平面向量的数量积可以处理有关长度、角度和垂直的问题,掌握向量垂直的条件。

(6)掌握平面两点间的距离公式,掌握线段的定比分点和中点坐标公式,并且能熟练运用;掌握平移公式。

2.直线和平面(36课时)。

平面及其基本性质。平面图形直观图的画法。

平行直线。对应边分别平行的角。异面直线所成的角。

直线和平面平行的判定与性质。直线和平面垂直的判定与性质。斜线在平面上的射影。直线和平面所成的角。

平面与平面平行的判定与性质。二面角及其平面角。两个平面垂直的判定与性质。

教学目标。

(1)掌握平面的基本性质,会用斜二测的画法画水平放置的平面图形的直观图;能够画出空间两条直线、直线和平面的各种位置关系的图形,能够根据图形想象它们的位置关系。

(2)了解空间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掌握两条直线平行与垂直的判定定理和性质定理;掌握两条直线所成的角的概念。

(3)了解空间直线和平面的位置关系;掌握直线和平面平行的判定定理和性质定理;掌握直线和平面垂直的判定定理和性质定理;掌握斜线在平面上的射影、直线和平面所成的角的概念。

(4)了解平面与平面的位置关系;掌握两个平面平行的判定定理和性质定理;掌握二面角、二面角的平面角的概念;掌握两个平面垂直的判定定理和性质定理。

(5)进一步熟悉反证法,会用反证法证明简单的问题。

(6)通过空间图形的各种位置关系间的教学,培养空间想象能力,发展逻辑思维能力,并培养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3.多面体与旋转体(16课时)。

棱柱、棱锥、多面体与正多面体、圆柱、圆锥、球。

教学目标。

(1)了解多面体的概念。

(2)了解棱柱的概念,掌握棱柱的性质,会画直棱柱的直观图。

(3)了解棱锥的概念,掌握正棱锥的性质,会画正棱锥的直观图。

(4)了解圆柱、圆锥的概念,会画直观图。

(5)了解球的概念,掌握球的性质,掌握球的表面积、体积公式。

4.直线和方程(24)。

直线的倾斜角和斜率、直线方程的点斜式和两点式、直线方程的一般、两条直线平行与垂直的条件、两条直线的交角、点到直线的距离。

教学目标。

(1)理解直线的倾斜角和斜率的概念,掌握过两点的直线的斜率公式,掌握由一点和斜率导出直线方程的方法;掌握直线方程的点斜式、两点式和直线方程的一般式,并能根据条件熟练地求出直线的方程。

(2)掌握两条直线平行与垂直的条件,掌握两条直线所成的角和点到直线的距离公式;能够根据直线的方程判断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

(3)了解解析几何的基本思想,了解用坐标法研究几何问题的方法。

(4)结合教学内容进行对立统一观点的教育。

5.圆锥曲线(24)。

曲线与方程的概念、由已知条件列出曲线方程、圆的标准方程和一般方程、圆的参数方程、椭圆及其标准方程、椭圆的简单几何性、椭圆的参数方程、双曲线及其标准方程、双曲线的简单几何性质、抛物线及其标准方程、抛物线的简单几何性质。

教学目标。

(1)掌握圆的标准方程和一般方程,了解参数方程的概念,理解圆的参数方程。

(2)掌握椭圆的定义、标准方程和椭圆的简单几何性质;理解椭圆的参数方程。

(3)掌握双曲线的定义、标准方程和双曲线的简单几何性质。

(4)掌握抛物线的定义、标准方程和抛物线的简单几何性质。

(5)能够利用工具画圆锥曲线的图形,了解圆锥曲线的简单应用。

(6)结合教学内容,继续进行运动、变化观点的教育。

(7)结合教学内容进行对立统一观点的教育。

6.推理与证明(16课时)。

合情推理、演绎推理、直接证明、间接证明。

教学目标。

(1)理解归纳推理、类比推理的概念;掌握归纳推理、类比推理的方法。

(2)理解演绎推理的概念;掌握演绎推理的方法。

(3)掌握综合法和分析法证明问题的的方法并灵活运用。

(4)掌握间接证明的方法并灵活运用。

7、研究性课题(8课时)。

研究性课题主要是指对某些数学问题的深入探讨,或者从数学角度对某些日常生活中和其他学科中出现的问题进行研究。充分地体现学生的自主活动和合作活动。研究性课题应以所学的数学知识为基础,并且密切结合生活和生产实际。课题的选择提倡教师和学生自已提出问题。

教学目标。

(1)学会提出问题和明确探究方向。

(2)体验数学活动的过程。

(3)培养创新精神和应用能力。

(4)以研究报告或小论文等形式反映研究成果,学会交流。

学前教育专业教案模板

姓名:性别:女出生日期:1981年11月16日身高:160cm婚姻状况:未婚户口所在地:湖南现在所在地:湖南普通话:良好有爱心、有亲和力,身心健康,性格外向,普通话标准,相关工作经验丰富,擅长舞蹈。重视自身学习,热爱幼教工作。

最高学历:大专。

工作经验。

2004.8--2006.7赤壁市机关幼儿园(民营企业)。

工作职位:幼师。

离职原因:工作调动。

工作描述:一滴水就是一个海洋,一个孩子就是一个世界。陶行知先生曾说:“教人要从小教起,幼儿比如幼苗,必须培养得宜,方能茁壮成长。”我努力使自己从一个“实践型”教师转变为一名“反思型”教师,重视观察孩子、学会解读孩子的一言一行。作为一名班主任,一方面承担着教学任务,另一方面又是班集体的组织者和管理者,这种工作的双重角色有利于我自觉地履行“教书育人”的重任。

2006.9--2007.7赤壁市正阳小学(民营企业)。

工作职位:班主任。

离职原因:因离住址比较远。

工作描述:关爱每个幼儿,为幼儿提供健康成长的平台。教育需要爱,也要培养爱。实施课程中,我以幼儿发展为本,经常倾听幼儿的需求、情感、想法,了解幼儿的“一百种语言”,走进幼儿的心灵,支持、关心、爱护、尊重、接纳每一个幼儿,以公平的态度对待每一个幼儿,给每一个幼儿同样的发展机会,鼓励幼儿主动、积极参与各项活动,始终做幼儿活动的引导者、鼓励者、合作者,使幼儿身心和谐富有个性的发展。

2007.8--2009.7蓝天幼儿园(民营企业)。

工作职位:幼师。

离职原因:因生活住址变动。

工作描述:由于现代家庭的特殊环境,使得不少幼儿失去了发展自理能力的机会,在幼儿园主要表现为:一顿饭吃完后满桌都是饭菜;洗手草草了事,有的洗下来后身上、袖口、地上都是水;玩具玩好乱堆放,弄得满地都是等等。只有以培养幼儿的自理能力为基础,才能让他们在幼儿园愉快地开展一日活动。培养自理能力时,对幼儿在不同阶段应作出不同的要求。幼儿的行为,充分反映了他们参与社会交往,适应周围世界的能力。

学前教育专业教案模板

题:钢琴的基本弹奏与音符的认识。

教学目的:1.通过本课(小红帽)的教学使学生了解钢琴的弹奏和音符时值。

2.学会钢琴弹奏的基本要点。(姿势、手指等)重点难点:1.学生的读谱。

2.钢琴弹奏时的基本手型及力度、动作、放松的要求。

3.分清四拍全音符,二拍二分音符,一拍四分音符。

教学过程:

一、复习上节课重点:

1.五线谱的认识,提问每个音的唱名。2.分清高音低音。3.指出线、间的位置。4.练习重点:手型、坐姿。

二、导入新课。

1.用“哼”鸣法来哼唱《小红帽》让同学们说出歌名。

三、新课讲解:

1.读谱:注意引导学生全音符的四拍不能打得过快,要在节奏里面。2.给学生做示范(歌曲要弹出向上的朝气蓬勃的感觉)。3.学生学习左右手单独弹奏,(学生先坐在凳子上摆好坐姿,老师逐个纠正,再摆好手型,最后请一名学生到前面来做坐姿和手型,请下面的学生来找出错误之处来加深学生的印象)。

四、重点解读:第三小节的高音do用五指去弹,学习扩指的练习。

手的姿势:手腕不要高台不要晃手指要自然的弯曲与手背保持弧形,手指的每个关节都要凸出。要防止指端关节和掌关节塌陷,离键时手指不要翘。弹奏时五个手指均应在键盘上,切勿将大拇指悬在键盘外。

五、总结。

六、课后作业:双手合奏《小红帽》把拜耳书第5页谱子标记一下。

七、宣布下课。

学前教育专业钢琴课教案模板

学习钢琴不仅需要长期、艰苦的训练,更需要非常复杂、正确的技术支持。于是钢琴界就逐渐形成了各种各样的演奏派别、各种各样的弹奏方法、各种各样的教学方法。各种教法、派别之间长期争论不休,造成了学生在学习中的无所适从,这种现象几乎无止境的贯穿了整个学琴的过程。实际上钢琴训练目的很简单,就是使学生具备随心所欲的演奏各类型乐曲的能力。我觉得出现在诸多教学问题上的原因并不是技术上太严格造成的,问题是出在技术训练的目的不明确、训练的效果较差等方面。

一:增设钢琴即兴伴奏课程。

二:混合式钢琴教学方法的运用。

比如,在触键间题上,不仅要讲清“落下去”的重量弹奏法,还要讲清与“砸下去”在力量和声音上的区别。同时还要讲清手指、手腕、手臂三者的有机配合。这就是在解决主要问题的同时所采取的多项教授法。

再比如,在学断奏、连赛、跳音奏法,采取单项式教学的同时,还要使学生了解三者的内在联系和在音乐中的艺术表现作用,从而使学生学会举一反三。在训练多声部时,纵横关系的统一和声部间的对称与平衡,既要做到声部的主次分明、层次清晰、明确,又要住意声部间的音色区别,这种混合式的教学能使学生真正提高弹奏多声部的能力.在学习多种技术的同时,尤其重要的是对学生加强心理素质的训练,要注重培养学生视、弹、听、感的有机结合能力。

学前教育专业幼儿舞课教案

1、学习随乐曲节奏整齐、合拍地传递帽子。

2、能在舞谱的提示下变换舞蹈动作,完整地表演集体舞。

3、体验与同伴合作表演的乐趣。

4、巩固切分音符的唱法。

5、喜欢听音乐,体验随乐表现的乐趣。

帽子每人一顶,自制舞谱,音乐。

一、感知音乐活泼欢快的情趣。

1、幼儿戴上帽子随音乐自由表演,熟悉音乐的节奏和旋律。

师:瞧,我们戴上帽子多漂亮啊!让我们跟着音乐的节奏跳起来吧!

2、老师和幼儿围着圆圈动起来。

二、学会跟音乐传递帽子。

1、幼儿自由探索帽子有趣的玩法。

师出示漂亮的帽子。师:这顶漂亮的帽子我们可以怎么玩呢?(幼儿自由玩帽子。)。

2、学习传递帽子游戏。

(1)练习听音乐在圆圈上传帽子。

师:刚才老师发现我们小朋友玩得真开心、真有趣。那让我们一起来在圈上传帽子。

a、老师和小朋友先按“别人、自己”的节奏形式传递帽子。

要求:一边说“别人、自己”,一边传帽子。

b、随音乐练习两遍传帽子。

(2)练习听音乐坐着头上传帽子。

师:我们跪在圆圈上传帽子玩得真棒!我们再来试试坐着,把帽子戴在头上传。

a、老师和幼儿先试着做一遍。

b、听音乐坐着,头上传帽子。

三、看舞谱学跳集体舞。

师:传帽子的游戏真有意思,让我们来编个帽子舞吧!瞧,老师为你们准备了五张图谱,它能帮助我们学会这个集体舞。

1、分段练习。

(1)出示图一。

师提问:看到这幅图,我们该怎么做呢?来,我们一起来试试。

师生共同听a段音乐练习。

(2)出示图二。

师提问:第二张图谱上是什么动作呢?

师生听b段音乐来练习一遍。

(3)出示图三。

师提问:第三张图谱和哪一张是一样的?我们一起来做一做。

师生共同听a段音乐一起面向圆心做动作。

(4)出示图四。

提问:第四张?我们来做一做。

师生共同听a段音乐一起练习一遍。

(5)出示图五。

提问:最后一张是什么动作?

师生共同听b段音乐练习。

2、完整地学跳帽子舞。

(1)在舞谱和老师的帮助下完整的跳帽子舞两遍。

(2)幼儿在舞蹈结束时摆出自己最美的造型。

师:1、2、3变,小朋友门赶紧摆出优美的造型。

(3)完整舞蹈一遍,最后摆出造型。

通过丰富多彩的教学手段,结合音乐本身的要素,让幼儿感受到不同的音乐形象,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方式学习音乐、享受音乐,音乐是情感的艺术,只有通过音乐的情感体验,才能达到音乐教育“以美感人、以美育人”的目的。幼儿的演唱效果很好。在实践过程中,培养了幼儿的审美能力和创造能力。通过成功的音乐活动,会提升孩子们对音乐活动的兴趣,也能提升一些能力较为弱的孩子对音乐活动的自信心。

学前教育专业教案

1.知道医生能帮助病人恢复健康,遇到打针和吃药时不用害怕。

2.认识一些常见的医疗工具。

1.医生检查、打针、吃药、吊盐水等图片(自备)娃娃、模拟医生的玩具。

2.音乐《健康歌》。

一.娃娃生病了:

(1).讨论:娃娃生病了,该带他去哪里?

——“娃娃睡在床上,头上热乎乎的,身上没有力气,感觉很难受,他怎么了?”

(2).幼儿说说平时各自去医院看病的经历。

二.给娃娃看病:

(1)出示图片:医生检查。(依次出示图片:听诊器、温度计)。

——“娃娃来到医院找谁看病?”

(2).从图片上观察医生,看看他有哪些医疗器具,怎样帮娃娃检查。

(3).从各种物品中,寻找对应的玩具或替代物作为体温表、压舌板和听诊器。使用这些物品模拟给娃娃诊断。

总结:医生可以用听诊器帮娃娃检查有没有咳嗽,用温度计帮我们宝宝量体温,看看我们有没有发烧。

(4).出示图片:打针、吊盐水。

——“医生说娃娃的病重一些,需要吊盐水;(要是娃娃的病轻一些,只需打一针就可以了)。”

观察图片,说说怎样打针和吊盐水。寻找对应的玩具或替代物作为针筒、盐水瓶。

模拟给娃娃治疗。

(5).出示图片:吃药片、喝药水。

观察图片。

——“”娃娃打过针或(吊过盐水后),觉得好多了,医生还要让他们做什么?他们都不想吃药片、喝药水行吗?”

模拟给娃娃吃药片、喝药水。

——“娃娃生病不怕打针和吃药,又喝了很多白开水,所以很快就好了。”但是医生给我们打针了以后我们的病不能马上就好,所以还要吃点药才能完全好。以后每天吃饭不要挑食,天天锻炼才能身体好,让我们跟着音乐来锻炼身体吧!

三.播放音乐《健康歌》,幼儿随音乐和老师一起做动作。

高职学前教育专业德育的探索分析论文

本方向主要涉及学前教育事业发展现状,存在的主要问题,各地针对具体的问题进行的政策探究和实践探索;幼儿园发展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在幼儿园管理过程中针对具体问题开展的研究和探索;学前教育机构保教质量评价与监控的研究等。

3.学前教育管理体制与机制的历史、现状、问题与对策研究。

4.民办幼儿园的发展与管理研究。

5.以社区为依托发展早期教育的研究。

6.小区配套幼儿园的建设与管理研究。

7.幼儿园收费标准及有关政策的研究。

8.发展农村学前教育的途径与方法研究。

9.学前教育机构分级分类管理与质量监控研究。

10.各级教研部门的职能与作用发挥机制研究。

11.幼儿园人力资源管理问题的研究。

12.幼儿园文化建设的研究。

13.幼儿园安全管理的研究。

14.不同类型幼儿园生存状态的研究。

15.学前教育拨款使用效率研究。

16.县域农村学前教育发展机制改革研究。

17.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的调查研究。

(二)学前儿童发展与教育。

本方向主要涉及学前儿童身体、认知、情感和社会性等方面的发展,以及各种有利于学前儿童发展的培养策略的研究。

1.幼儿数学操作性学习及其教学策略研究。

2.幼儿审美能力与创造力的发展实践研究。

3.幼儿园汉语和少数民族语言双语教学研究。

4.幼儿自我概念获得方式的研究。

5.不同依恋关系的幼儿入园适应教育方案研究。

6.幼儿自我控制能力的培养研究。

7.有特殊需要幼儿的教育干预方案研究。

8.婴幼儿情感情绪表现及教师回应策略的研究。

9.幼儿合作能力培养的研究。

10.幼儿对于规则的理解与执行力研究。

11.幼儿交往的发展特点与培养研究。

12.小班全托生的入园适应研究――以长沙市为例。

13.幼儿的攀比行为及教育对策研究。

15.幼儿感觉统合失调的原因及对策研究。

16.手工制作活动在大班的开展现状的研究。

17.大班幼儿撒谎行为的研究。

18.受欢迎儿童与被忽视儿童亲子关系的比较研究。

19.3-6岁儿童同伴交往特点的`研究。

20.学龄前儿童入学准备的研究――基于数学领域。

(三)幼儿园健康与安全教育。

本方向主要涉及幼儿园安全制度建设,幼儿园健康教育,幼儿园安全教育,幼儿园保育保健质量评估体系,以及幼儿园保健老师的专业发展等研究。

1.幼儿园安全制度建设现状与对策研究。

2.幼儿园保育保健质量评估体系研究。

3.幼儿健康行为与健康教育研究。

4.农村幼儿的健康现状与教育研究。

5.幼儿户外体育锻炼研究。

6.幼儿体育与幼儿安全研究。

7.幼儿园保健老师的专业发展研究。

8.幼儿安全教育问题的研究。

9.幼儿自我保护能力发展特点及其教育活动设计研究。

10.因地制宜开展体育活动实践研究。

11.以情境为导向的体育活动的实践研究。

(四)幼儿园的课程。

本方向主要涉及幼儿园课程的现状与问题,幼儿园课程的改革和发展,幼儿园教育活动的组织形式与方法策略,幼儿园课程资源的挖掘与利用,幼儿园教育环境的创设与利用等研究。

1.幼儿园课程方案的审核与监管研究。

2.幼儿园课程评价与监测体系建设研究。

3.农村幼儿园课程现状调查研究。

4.幼儿园与小学教学内容与方法的衔接状况与改进研究。

5.幼儿园课程资源创造性开发与利用研究。

6.幼儿园集体教学活动的适宜性与有效性研究。

7.幼儿园多媒体教学手段的合理运用研究。

8.幼儿园课程管理研究。

9.不同经济文化背景下幼儿园课程的适宜性研究。

10.幼儿园活动区活动的现状、问题与对策研究。

11.运用动态评价指导幼儿学习的研究。

12.整合观念下各领域教育有机联系、相互渗透研究。

(五)游戏与玩具研究。

本方向主要涉及幼儿园游戏的现状与问题,幼儿园游戏的创新与发展,游戏材料的开发与利用,幼儿园教玩具的开发与利用等研究。

1.民间游戏引入幼儿园教育的研究。

2.幼儿园玩教具基本配置的研究。

3.游戏资源及其开发的研究。

4.有特殊需要儿童的支持性游戏研究。

5.不同年龄段幼儿游戏特点及教育策略的研究。

6.游戏中的幼儿学习、发展评估与教育支持研究。

7.不同年龄班角色游戏中模拟实物与替代物作用与效果的比较研究。

8.不同结构游戏材料与幼儿游戏行为的关系研究。

9.结构游戏材料的投放方式与游戏中的数学经验研究。

10.幼儿园区域活动指导的适应性策略研究。

11.幼儿文学作品鉴赏与表演游戏的开展研究。

12.运动性游戏的挑战性与安全性研究。

13.益智区材料的投放方式与幼儿行为的关系。

14.幼儿合作游戏的年龄特点及其促进研究。

15.农村大班额背景下游戏活动的开展研究。

16.混龄幼儿共同游戏的组织与指导研究。

(六)教育教学、游戏方面。

1.幼儿园角色游戏开展的现状与指导策略研究。

2.幼儿园建构游戏开展的现状与指导策略研究。

3.幼儿园体育游戏开展的现状与指导策略研究。

4.幼儿园游戏开展的现状研究。

5.幼儿园五大领域活动开展的现状研究。

6.幼儿园教师教学活动中提问策略的研究。

7.幼儿园教学活动中师幼互动的现状与对策研究。

8.教学活动中教师回应和评价幼儿策略的研究。

9.幼儿园薄弱环节的问题分析与对策研究。

(七)家庭、幼儿园、社区协同教育。

本方向主要涉及幼儿园与家庭、社区在学前教育儿童教育领域的相互支持、协作与配合研究,关注幼儿园、家庭与社会协调教育的现状,研究幼儿园、家庭与社区有效配合的途径与方法等。

1.家、园、社区协同教育研究。

2.幼儿园家庭教育指导策略的研究。

3.家园沟通中的问题及其改善策略研究。

4.幼儿园亲子活动的有效性研究。

5.新入园幼儿家长辅导研究。

6.家庭中玩具的选择、运用与指导研究。

7.有特殊需要儿童的早期教育状况与对策的研究。

8.提高0―3岁儿童家长保教能力的研究。

9.缓解新生入园焦虑的对策研究。

10.提高幼儿家长教育效能感的研究。

(八)教师专业发展与教师教育。

本方向主要涉及学前教育师资职前培养与职后培训的现状、问题及改革措施研究;学前教育师资的专业成长规律及专业标准研究;各类教师教育机构的课程与教学研究;我国学前教育教师教育体系的建立和完善的研究等。

1.幼儿教师维护权利途径及效果的研究。

2.幼儿园教师的工作状况与工作环境研究。

3.幼儿师范院校调整政策及其影响的研究。

4.幼儿教师职后培训有效模式的研究。

5.教师的自身职业规划、职业理想对其发展的研究。

包含各类专业文献、应用写作文书、专业论文、各类资格考试、高等教育、中学教育、75学前教育专业2017级本科学生毕业论文选题指南等内容。

123。

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的特色论文

当前谈及教育,无一不谈素质教育.不论是幼儿教育还是高等教育,主要的教育理念还是围绕素质教育展开的.“1999年,中共中央、国务院作出了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并召开了以素质教育为主题的全国教育工作会议,进一步强调了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明确了素质教育的内涵,以及实施素质教育的`具体举措.由此,素质教育开始作为党和国家的战略决策,进入国家推进、重点突破、全面展开的新阶段.”

作者:卓霞作者单位:浙江省金华职业技术学院,321007刊名:现代语文(教学研究)英文刊名:modernchinese年,卷(期):2009“”(12)分类号:g63关键词:

高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实践能力培养论文

随着学前教育的不断完善,幼儿音乐教育已经成为学前教育的重要内容,良好的音乐教育可以培养幼儿的音乐技能,塑造他们的音乐欣赏能力、演唱能力等综合素质。让幼儿更富有情感性与想象力。自弹自唱是幼儿教师必备的教学技能。但是纵观目前幼师弹唱现状,情况不容乐观,弹唱能力弱是幼儿园教育教学的普遍现象。故为提高学前教育专业教学质量,培养具备高实践水平的幼教专业学生,本文从逐步积累、弹唱结合、重视实践三方面出发,结合自身经验,对提高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自弹自唱水平提出浅显的培养策略。

幼儿园音乐教育需要歌唱教学,课堂上幼儿教师全身心地投入到歌唱意境中,孩子们自然会跟着老师进入到音乐情景,在特有的课堂氛围里,感受音乐带来的审美愉悦。可见,歌唱教学能够加深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同时充分调动孩子们学唱歌曲与参与音乐活动的热情。教师的自弹自唱能力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但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弹唱能力却不容乐观,幼师院校软硬件资源的不完善、学校对学生弹唱能力培养的不足等,导致学前教育专业弹唱教学很不理想,即便是有不少学生可以演奏高水平的音乐曲目,但通过自弹自唱简单歌曲来教授幼儿时,又变得力不从心、束手无措,不知道从哪里做起。总之,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实践教学能力与实际弹唱的音乐应用水平都较差,那如何提高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弹唱能力?本文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就此提出一些应对策略。

一、由易到难、逐步积累。

音乐技巧的形成不是一蹴而成的,是需要不断积累而习得的。同样,自弹自唱能力的培养也需要由浅入深、由易到难,通过一步步的学习与积累,实现自弹自唱能力水平的提高。在弹唱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基本音乐技能训练与培养即兴伴奏能力结合、和声原理与钢琴演奏技巧结合,伴奏织体手法与音乐形象结合,有目的有意识地对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进行培养。教师们要在不同的教学过程中对学生提出相对应的要求与难点,要求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实现适当的提高,如此,不但可以让学生建立起应有的学习自信心,而且整个教学过程也是有规律的进行。在弹唱教学的初级阶段,学生们只是学会了简单的和声理论与伴奏编配知识,还不能进行独立弹奏练习,这就要求教师要帮助学生对知识理论的内化吸收,通过最有效的方式实现学生弹奏能力的提高。如教师结合课堂教学内容与教学进度,选择有利于伴奏能力提高的音乐曲目,从基础的伴奏型入手,由易到难地将教材内容系统串联,引导学生逐步地弹奏练习,如此启发学生,让学生了解和弦、和声伴奏织体,在熟悉之后教师们再示范弹奏,让学生们加深对音乐的理解,把握音乐的细腻表现方式,实现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提高。随着学生弹奏曲目的增加,逐步积累了更多的和声词汇、调式调性、伴奏织体类型,他们的弹唱技能及和声理论知识会不断丰富,在知识的学习与吸收中,视野得到了开阔,伴奏效果也获得了提高,为以后的阶段性学习做好了充分准备。

二、分段学习、弹唱结合。

弹唱是声乐和键盘两种技能体系的融合,所以说弹唱中的问题重点可以分为弹奏问题和歌唱问题。很多学生在弹唱中会出现只能弹不能唱或只能唱不能弹的情况,这与学生自身钢琴弹奏与声乐演唱水平有很大关系。

针对弹奏问题,我们可以从如下两个方面进行努力。首先,要选择多样化练习曲目。主要包括分阶段练习曲目、逐步练习曲目。在弹奏乐曲时,学生们多是简单的弹奏节奏、音符等,动作不流畅,缺乏情感与表现力,更没有美感可言。丰富多样且富有情感的钢琴伴奏需要不同的触键来实现,故在具体的教学中要加强对音阶等音乐基本键盘技能的学习。具体到音乐作品时,还要结合每个音乐作品的音乐表现进行操作,古典类作品要有深情、悠远的意味,抒情类作品要将情感进行展现,这些都可以通过手臂手腕的不同力度在触键时展现出不同的内在张力,可见,面对不同的音乐作品,不一样的音乐艺术形象,需要有不同的情感与多样的音色来配合,唯有如此才能够最佳的展现出作品应有的音乐意境与特有美感。在学生的具体学习中,如果遇到一些问题,教师们可以结合所要学习的曲目分开练习,将曲目分成几个段落,逐步攻克,对于学习中的难点重点进行反复练习,教师在弹奏时也要降低速度,让学生细心地体会到其中的音乐变化,如此,音乐难度自然就可以降低了,学生们的音乐兴趣也得到了调动,当这些弹奏技巧都熟练之后,就可以快速而完整地展现出曲目的流畅过程。在这样的具体教学活动中,教师要考虑到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与认识程度,选取适当的、符合学生实际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开展学习。

其次,正确判断曲目风格,选配合适的伴奏音型。弹唱能力中的即兴伴奏能力学习,需要选取合适的和弦。通常情况下,将正三和弦与副三和弦相结合,前者为主,后者为辅助,在弹奏时遵守和声学的基本原则,同时,学生们还要熟练地掌握和弦转位方式,以此调节键盘位置,以便获得最佳的和声效果。在具体弹奏时,很多曲目都有着不同的调式调性,这就要求学生们有着扎实的基本功,从和弦、音阶、琶音开始掌握键盘的各个位置,在这个基础上获得符合即兴伴奏能力的弹奏技巧。伴奏需要变化多样的音型作为基础,不同思想感情的音乐作品要有着不同的伴奏音型,常见的伴奏音型有半分解和弦、全分解和弦、柱式和弦等,当然,伴奏音型还可以按照弹奏者的能力水平与作品的曲调曲式变化来自由发挥、积极创新。可见,不同体裁内容、不同类型风格的歌曲有着不同的伴奏音型,学生们只有对不同的伴奏音型掌握之后,才可能有得心应手的、符合实际教学的即兴伴奏能力。

针对弹唱中的歌唱问题,在演唱时,教师们要循序渐进,不可急于求成,盲目追求教学效果,只有扎实的基础训练,才能由浅入深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在教学时,我们要按照教学发展规律与声乐教学心理有序进行。第一,歌唱需要发声,发声有着自己的`生理机制,只有对这些歌唱的器官结构,发声的基本规律,歌唱的共鸣知识等了解之后,才有可能有进一步的歌唱。第二,学生要进行歌唱训练,自然需要从最简单的呼吸方法开始。发声需要呼吸的动力,这是歌唱的前提,只有具备了良好的呼吸方法才能有进一步的控制与运用气息,产生不同的悦耳悦神悦意的演唱。声音表演技巧离不开呼吸,只有合乎发展规律和和声学理论的呼吸,才能拥有富有情感的歌唱。

经过以上学习与训练之后,就要开始发声练习,这是声乐技巧技能的基本性训练,在实质上,就是将歌曲旋律中那些基本的乐句提炼出来的音节或者母音,在一定的音域内做出半音上行或下行移动式的反复训练。在声乐训练中,需要注重歌唱语言,要从语言的歌唱性、准确性和生动性出发,将三者完美结合,形成统一的艺术化语言。准确性说的就是声母与韵母发音准确,它们辨证分明,而且声调可以准确显现。语言的歌唱性是展现音乐形象与表现音乐内容的重要手段,歌唱时务必注重咬字吐词,当口烟腔“贴着咽壁吸着唱”时也要吸着念字,被动念字,做到高音区也能够把字头挂在前面,之后的说唱都要“兜着”。按照歌曲的具体内容和表达情感的需要,从合适的字头做出语气“喷口”,如此,便可以让歌唱字正腔圆,声情并茂,绘声绘色,展现优美动人的视听艺术。

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在掌握了这些歌唱的基本技能之后,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演唱水平,最大程度的让学生接触到各种各样的作品,充分挖掘各种音乐作品中所隐含的情感因素与审美体验,挖掘其内在的审美价值,让学生在学习中不仅可以掌握所要学习的歌唱技巧,还能够体会到歌唱的内涵,作品的情感意境,提高其审美能力,开阔音乐视野,了解到尽可能多的音乐类相关文化,让学生感受到每一句歌曲中所蕴含的特有意义,以此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整体感知力与表现力。

当然,弹唱是“脑”“口”“手”三方相互协调的综合技能课程。在教学实践中仅仅靠单一的声乐课或钢琴课教学很难使学生形成边弹边唱的能力,部分学生能弹不能唱或能唱不能弹的情况,就说明学生的弹唱协调能力非常薄弱。因此,在教学中,除了加强培养学生自身的钢琴及演唱水平,“脑”“手”“口”的协调、弹与唱的注意力分配也是教师们应重点研究探讨的方向。对于弹唱不协调的学生,可以采取让他们跟着弹奏视唱乐谱的办法,慢慢培养学生手与口的协调能力,等达到一定熟练程度后,分句、分段加入歌词;也可以让学生采用心中默唱或分组帮唱的办法,另外对于一些基础较弱的学生,不宜选用伴奏音型较为复杂的歌曲,可以从最简单的织体慢慢训练弹唱的协调能力,给学生充分的信心,弹唱能力才会进步。

三、重视实践、追求创新。

经过以上阶段的弹唱协调配合之后,学生还应该进行大量的弹唱实践,在歌唱实践中举一反三,提高学生们的弹唱能力。另外在教学课堂上,教师应该允许学生上台进行弹唱表演,鼓励他们大胆参与,这样既可以展示学生的基本技能,又是对他们心理状态的检验,有时候学生可能心里紧张,相关的音乐知识匮乏等,不能完整展现弹唱内容,这个时候,教师们要有耐心地逐步指导,引导他们克服紧张的心理情绪,消除心理障碍,实现自我调节,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同时,教师们还要鼓励学生不断创新,以此增加他们的实践能力与实际操作,这样一方面提高了学生的自弹自唱水平,另一方面也培养了他们的创新意识,对以后走上教育岗位,成为合格教师队伍中的一员很有帮助。

目前,为提高学生的弹唱能力,一些学校也在进行弹唱的课堂教学改革。比如,有的将弹唱与其他音乐相关科目相结合,有的在弹唱课上通过分组协作地方式齐奏、合奏、多声部弹奏乐曲,有的通过现场为视频配乐的形式……通过新的教学方法,不仅提高了学生对弹唱的兴趣,也使学生多方面感受到不断变化的旋律与多样性的情感。教师们要不断创新教学,结合新时代学生的心理特点,通过各种手段,营造轻松的学习环境,实现有效率、有内容的成功教学。当然,弹唱能力的提高还需要更多的平台展示,学校也要注重弹唱技能大赛等活动的开展,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锻炼自己,增加自我表演的积极性,使他们切身感受到技能训练带来的喜悦与充实。

四、结语。

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弹唱能力是知识、技能和素质等的综合表征,作为专业的幼儿教师,应该有着与时俱进的教育观念,不断加强自身的教育教学能力,在逐步的探索中获得创新,找到工作的真正乐趣,实现自身的社会价值与个人价值,通过最有效的方式引导学生探究知识,开启智慧大门,培养全面的、科学的创新能力,成为符合学前教育要求的优秀教学人才。

学前教育专业幼儿园课程教案

1、了解种植的过程与种子生长所需要的基本条件。

2、幼儿能独自种植,掌握正确的种植方法,并积极参与讨论,大胆发表自己的见解。

3、感受种子生长的神奇,体验种植劳动带来的快乐。

4、满足幼儿的探索欲望,激发起幼儿的责任感。

活动准备。

1、幼儿每人一个空的容器(瓶子、花盆、饮料瓶等),做好标签;各种农作物(小麦、大豆、花生、玉米)种子若干。

2、活动前准备大盆的细碎土壤。

3、种子发芽的录像。

4、活动前请家长引导幼儿了解种植的方法。

活动过程。

1、请幼儿观看种子发芽的录像,引发幼儿兴趣。

教师提问:小朋友,种子是怎么长大的?你觉得神奇吗?你们想不想也来亲自动手种植一盆植物,看看种子是怎样发芽、长大的?(教师积极鼓励幼儿进行回答,并及时的给予表扬)。

2、调动幼儿已有的经验,和幼儿一起讨论种植的方法。

(1)引导幼儿互相讨论,讲述种子的种植过程。

教师提问:谁知道怎样把种子种到瓶子里?种子种好以后,需要做哪些事情?

(2)教师和幼儿共同梳理经验,明确种植方法。

种植过程:在容器里放入三分之二的细碎土壤,将种子均匀地撒在土壤表面(种子不能放得太多),再用细土将种子完全覆盖,最后给种子浇适量的水(水要将容器内的土壤全部润透)。

3、幼儿分组到盥洗室或适宜的场所进行种植活动,教师进行重点指导。

(1)教师引导幼儿按照正确的步骤进行种植。

(2)教师引导幼儿在种植的过程当中思考:种子种在土壤的什么位置最合适?为什么?”(种子不能太深,太深发不了芽;也不能太浅,太浅会干枯)。

教师提问:种子放在什么地方最有助于它的成长?(窗台上、植物角)为什么?”(这些地方空气流通好,阳光充足,浇水方便)。

4、分享交流——亲亲我的种植宝贝。

(1)教师组织幼儿分享种植后的感受。

(2)教师鼓励幼儿给自己种植的作物取名字。

(3)教师引导幼儿对自己种植的宝贝说一句悄悄话,使幼儿对自己种植的宝贝日后的`成长充满期待。

活动总结。

教师总结幼儿今天的表现,表扬和鼓励幼儿在活动中表现积极的幼儿。让幼儿在进行种植活动的同时,感受到科学探索活动带来的快乐。同时,教师要照顾到那些在活动中比较安静的幼儿,使其也能在活动结束的时候获得快乐,以培养他们对科学活动的兴趣。

活动延伸。

1、绘画《咱们一起来种植》。

2、引导幼儿进行观察记录。

高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实践能力培养论文

高职教师专业实践能力的提高对于高等教育意义重大,一方面,社会对于人才要求越来越高,且专业实践能力是企业选择人才的一个重要标准。教师承担着培养学生的重任,只有教师自身的专业实践能力提高,才能促使学生的专业实践能力提高。另一方,高职院校和普通大学不同,一个重要的特点就是要求学生掌握实践技术,提高学生就业率。因此,应当提高教师专业实践能力。

第一,实践操作能力以及指导学生实践能力。高职教师专业实践能力中,实践操作能力是高职教师应当具备的专业技巧性能力。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搜集资料能力、课堂管理能力、技术实践能力等。一般来讲,实践操作能力包括动手能力、应变能力、以及应用电脑或者相应设备的能力。所谓指导学生实践能力是指高职院校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提高自己操作能力,从而提升指导学生实践能力。指导学生实践能力是高职院校教师应当重点培养的能力。

第二,教学改革的研究能力。高等职业教师的教学改革的研究能力是指从实际的教学过程发现一些问题,并且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从而总结教学经验并且将经验推广。教学改革的研究能力要求教师必须理论联系实际,教学改革的研究能力的提高,必须是从实践活动中得到。根据实践经验总结,对工艺或者系统加以改进,对于行业发展以及人才培养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第三,联系相关行业能力。联系相关行业包括:熟悉社会行业的具体背景以及发展趋势。作为高职的教师,应当积极和相关行业的企业进行交流,与相关行业企业合作,吸收相关行业的有益经验,从而提升自己的专业实践能力水平。联系相关行业的能力是高职教师职业发展非常重要的部分,高等职业教师应当加强自己联系相关行业能力,全面提高自己的专业实践能力。

第一,专业实践能力经验性。教师的专业能力提升离不开社会活动,教师通过经验不断提升自己,在实践活动中不断总结经验教训。教师是通过经验将枯燥的理论知识转化成教学能力的,没有经验,提升专业实践能力无从谈起,一般来讲,理论和实践是有差距的,理论知识只有运用到实践当中才有意义,才能进入教师的知识体系中,只有包含经验的教学,才能将理论知识深入浅出传授给院校学生。目前,我国高职教师专业实践能力提高,应当积极进行实践活动,从而可以从中积累经验。在丰富的'经验基础上,能够更快促使学生掌握理论知识,理论知识与社会实践之间并非对立,而是对立又统一的关系。经验不属于理论,但是离开实践经验谈理论不利于知识传授。只有通过经验教训,才能从经验中更深入理解理论。

第二,专业实践能力情境性。专业实践能力依赖情境,离开具体实践谈专业实践能力无从谈起,情境是实践的载体,实践能力培养也是发生在具体的情境之中。教师的专业实践能力培养需要情境才能开展,首先,教师处理具体问题需要设置具体的情境。其次,教师通过具体情境进行实践能力培养。情境具有其特殊性,在不同的情境下教师扮演的角色是不一样的,在不同的情境下,要求教师运用理论解决实际的问题。此外,教师实践能力水平具有一定范围,不是所有的情境角色都能够扮演。教师总是在特定的情境之下对学生进行教育,因此,脱离情境,无法促使教师专业实践能力提高。

第一,制度缺乏完善性。我国的高职院校发展到今天,社会各界人士都认识到高职教师专业实践能力培养的重要性。然而,仅仅只是思想层面认识到了高职教师专业实践能力培养重要性,实际上,我国的高职教师专业实践能力培养没有真正落实到位。最主要的一点就是缺乏相应的制度建设。首先,我国高职院校的教师选拔,没有对实践能力做出相关要求。当前大多数应聘高职院校的教师为应届大学生,相对而言,理论知识与实践能力相结合的专业型教师非常缺乏。其次,教育部没有明确规定教师的实践能力作为晋升的考核标准,教师晋升主要看重的是教师的论文数量以及科研成果,对于实践能力忽视,直接导致当前高职教师轻实践重理论。最后,政府部门也没有规定高职教师必须具备一定的专业实践能力,因此,高职院校的教师专业实践能力水平不高[2]。

第一,政府方面应当提升高职教师专业实践能力培养的内在动力,建立教师准入机制,将专业实践能力作为教师应聘考核的一个标准。要求所有教师任职之前必须具备一定的专业实践能力,或者获得相关权威机构的实践能力证书方可以任职。此外,高职教师评审中,应当与实践能力相结合,促使高职教师专业实践能力提高。

第二,政府部门应当积极引导学校和企业之间的合作,大多数企业认为,与高职院校合作无法直接创造利润,需要进行培训之后方能创造利润。因此,为了经济利益,大多数企业不愿与高职院校合作,合作的积极性不高。政府应当充分利用政策,通过减免税收或者其他手段,促成院校和企业之间的合作,从而促进高等院校教师的专业实践能力提高。

第三,作为政府部门,应当建立学校和企业的合作平台,举办大型的培训项目,从而提升教师分专业实践能力。例如,教育部门可以委托相关单位举办教师实践能力培训班,加强教师和培训技术人员的沟通,从而提高高职教师的专业实践能力。

第四,作为学校,应当建立专业标准。我国高等职业院校培养的学生主要是面向相关企业,为企业输送人才,然而这些企业各具特点,这就要求学校发挥指导作用,根据企业特点、行业特点、行业标准制定出一整套的专业标准。学校方面应当积极了解行业发展方向,并且及时作出相应调整,从而保障标准能够和实际行业标准一致。

第五,学校方面应当积极开展教师实践能力培训活动,提高教师的专业实践能力。首先,重视年轻教师实践能力培养,促使其专业实践能力提高。其次,从相关行业的企业内部聘请一位优秀的人员作为讲师,针对教师专业实践做一个系统的培训,提升教师的专业实践能力。

第六,高职院校应当建立相应的实践能力考核制度,对教师的专业实践能力进行考核。根据专业的具体特点,对教师的实践能力做出客观的评价。考核的主要内容应当紧跟行业步伐,体现新工艺的要求。实际考核工作中,可以聘请相关行业中的技术人员出题进行测试,通过测试考察各位教师之间的差距。

六、结束语。

综上所述,高职教师专业实践能力对于院校发展意义重大,实践能力缺乏会制约高等职业学院的教学质量的提高,专业教师实践能力提高应当从政府、学校、教师个人三个方面努力,经过三个方面的努力,全面提升高职教师的专业实践能力,提高高职院校的人才质量,促进社会的发展与进步。

参考文献:

高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实践能力培养论文

[摘要]文章介绍了五年一贯制高职学前教育的特征、双语教育的起源与发展,以及幼儿教育的特点。探讨了现行的实践教学体系中,如何做到理论与实践的并重,在加强基础知识的培养、注重实践环节的同时。坚持以需求为导向,科学定位人才培养目标,注重双语教学能力的培养与提高。

[关键词]五年一贯制;学前教育;双语幼教;实践教学。

(一)五年一贯制学前教育特征。

五年一贯制学前教育是在三年制中等幼儿师范教育的基础是,升格而成的一种集中专和大专一体的新型培养模式,有着其独特的存在价值和生命力。招生对象为初中毕业生,以五年期学制为培养期限,已逐步成为我国幼儿教师培养的主体来源。学习期满并考核合格后,颁发由教育部统一印制的毕业证书,学生可以选择就业或继续深造。相对于本科教育来说,五年一贯制学前教育的门槛相对较低,在培养模式上存在着很强的定向性。与中专教育相比,五年一贯制学前教育在师资力量、专业优势、培养年限等方面,具有更多的优势。在当前学前教育蓬勃发展的大环境下,五年一贯制学前教育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需要建设一支师德高尚、热爱儿童、业务精良、结构合理的幼儿教师队伍。

(二)双语幼教的起源与发展。

双语教育思想起源于古代罗马,逐步开始尝试对儿童进行第二种语言的教育。到上个世纪中叶,大量来自于非英语国家的移民儿童,开始接受英语教育,双语教育的理念和方法不断得到完善。双语教育是指在教育生涯中的某一阶段,接受两种语言作为教学媒介语的教育,其中一种语言是自己的母语。我国的幼儿双语教育起步较晚,直到90年代末才被社会所逐渐关注,但近年来发展势头强劲。学校、家长、社会,对于幼儿双语教育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在市场经济的浪潮下,学前双语教育取得了空前的发展和壮大。许多公立幼儿园纷纷开设了双语教学课程,私立幼儿园、各种社会办学机构,更是将双语教学作为自己的特色和亮点来抓,从科学的角度来看不尽合理。管理运行机制不够完善,在教学安排上显得急功近利,师资力量、教学水平参差不齐,整体状况令人堪忧。

(三)幼儿教育的特点。

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变迁,教师的角色和定位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尤其是对于学前教育来说,幼儿教师不仅要关注知识和技能的传播,同时还不能忽视教学中的交流与互动,一切以促进幼儿的健康成长为目标。幼儿的学习和教育是一个综合的有机整体,需要通过生动趣味的教学活动,吸引儿童参与学习的兴趣。使其获得完整的学习和实践经验,从而促进幼儿的全面和谐发展。

二、教学体系的构成。

(一)理论与实践并重。

随着国民经济的持续发展和国家对教育投入的逐步加大,基础教育的改革也在不断深化,学前教育更是朝着专业化、人性化的方向发展。教师这一职业历来是神圣的,高尚的师德是最基本的从业准则。在日常的教学活动中,幼师应当以身作则,用爱心和责任心去关注幼儿的成长,用自己的言传身教去对儿童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因此,职业道德的培养,是五年一贯制学前教育的重中之重,是进行其他一切教育的基础和前提。学会倾听和把握幼儿的思想与情感,善于与幼儿进行友好平等的交流,关注幼儿个体之间的差异,保障每一个儿童获得健康、个性的发展和成长空间。对于幼儿教师来说,做好班级的管理和建设,是进行教学活动所必要的环境资源。由于幼儿活泼好动的客观事实,易于产生各种各样的突发事件,幼师要善于运用技巧去处理和维护幼儿之间的关系,从而营造良好的班级环境。家长把幼儿送入园之后,幼师需要科学合理的组织和安排幼儿一天的学习和生活,兼顾保育和教学的双重职责。不仅要具有合理安排学习和游戏活动的能力,还要与保育员密切配合,照顾好幼儿的饮食起居。此外,还要掌握一定的医疗和逃生知识,以应付一些可能产生的突发情况。当危险情况发生时,要优先对幼儿进行救护,尽到一名教师的责任和义务。课程的设置要具有足够的全面性,以适应新时期对于高素质幼儿教育人才的发展需求,努力培养更多的全能型幼师。课程方案不仅要尊重教育的规律和幼儿的特点,强调理论性的协调和完整,更要充分发挥课堂教学的作用,注重专业技能的实践和培养。从职业的角度出发,科学安排课程的门类和内容,注重启发性教学的作用,避免重复和无意义的教学。紧跟时代的步伐,密切关注幼儿学前教育专业发展的新动向,及时更新教学的内容、技能和方法。采用必修课与选修课相结合的方式,避免重理论、轻实践的教学模式。合理设置教学的总课时数,在满足实用的基础上,实现各类课程的有机结合。

(二)基础知识的培养。

五年一贯制高职学前教育的课程涉及内容较多,主要分为文化基础课程、专业理论与技能课程以及教育实习课程。形式上以必修课程为主,以辅修课程为补充,涵盖了课堂教学、活动类教学和实践类教学。考虑到招生的对象为初中毕业生,生源的质量和学习的主动性与自觉性相对较差,学生长期处于被动与压抑的环境之中。需要给予更多的人文关怀,从专业教材入手培养和激发学生对于从事幼教工作的热情。从心理学、卫生学、教学活动的设计与指导等角度,充分提高学生适应幼儿教育的能力。通过选用合适的教材,在知识的逻辑结构上形成完整的体系,以充足的背景知识和丰富的案例分析。由于幼儿教育的内容不仅涉及到理论知识,还包括了音乐舞蹈、美术手工等方面,需要幼儿教师具备一定的艺术特长。在教学培养体系中,加大了艺术技能和素养的培养,增设了相关的必修课程。在遵循幼儿艺术教育规律的基础上,积极转变教育观念,立足实际、探索适宜的教学方法。在前三年的教育培养中,重点在于培养基础的艺术素养。而后两年的学习中,则注重艺术教育的技能和技巧。

(三)实践教学的模式。

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与转化是保障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所在,增设艺术类的技能培养环节,开展实践性的课程活动,有助于学生对理论知识的吸收和运用,为胜任将来所从事的幼教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在技能培训中,广泛的采用了模拟训练的方法。通过提供接近真实的幼儿教育场景,展现幼儿教学中容易出现的各种问题,从而提高学生的教学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观看幼儿教育纪录片、开展模拟案例分析讨论、邀请优秀的在职幼儿教师来校讲学,都是实践教学模式中常用的形式和方法。定期开展形式丰富的课外活动,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拓宽视野,有助于专业素养和道德素质的提高。努力增加学生参与实习实践的机会,组织学生到幼儿园进行观摩学习,对将来从事的职业取得初步了解。通过与在职幼师的沟通与交流,能够更加认清幼儿教育的本质,熟悉幼教工作的基本情况。积极拓展校外实践基地,鼓励教师和学生走出去,通过在幼儿教育一线的交流、实习、实践,熟悉工作岗位的具体要求,对现行的教学和学习进行思考。充分认识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有针对性的予以提高和改善。

考虑到双语学前教育的特点,以及学生普遍英语基础较为薄弱的客观实际。在实际教学中,加大了对于英语基础的培训力度,通过巩固基础语法词汇知识、提升语言应用的技巧,使学生能够胜任幼儿双语教学的需求。加强与用人单位之间的联系,努力实现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加大与行业专家之间的交流,合理完善教学内容和模式,有针对性的进行双语幼教训练。不仅要做到发音准确、口语流利,还要能够灵活的运用英语进行幼儿教学,营造适宜的双语教学环境。改变传统的灌输式语言教学方法,采用歌曲、说唱、游戏、表演等寓教于乐的教学形式,更能提高幼儿参与英语学习的兴趣,提升教学的质量和效果。

三、以需求为导向,科学定位人才培养目标。

五年一贯制高职学前教育的最终目的,是为我国的幼儿教育事业源源不断的输送优秀人才。随着经济的发展和教育产业结构的升级,对于人才的需求,在数量上逐步增加的同时,质量和要求也越来越高。学校、家长、社会对于幼儿教育关注的日益增加,不仅要求幼师具有足够的知识结构和教学能力,还应具备一定的教育研究能力和创新能力。从而在更高的层面上理解儿童的思想和行为,能够通过合理的教学活动设计,开发幼儿的潜力和创造力,使孩子获得全面的发展和成长。应当树立正确的高职学前教育专业培养理念,科学定位人才培养的目标,突出高职教育的高水平与职业化两大特征。所谓高水平,不仅要具有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掌握基本的理论和技能,能够胜任幼儿双语教育的实际教学需求。更要具备高尚的道德品质,深刻认识到为人师表的责任重大。而职业化则要求具有一专多能的职业能力,掌握教育的规律和方法,具备一定的职业素养的奉献精神。密切关注行业的发展动态,积极探索人才培养的新模式,为社会输送更多的优秀双语幼儿教育人才。

参考文献:。

[3]祝艳景.五年制学前教育专业的课程设置研究[d].济南:山东师范大学,.。

高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实践能力培养论文

摘要:本文分析了高职院校安全工程类专业就业岗位的能力需求情况以及当前高职安全工程类专业在实践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注重安全技能培养,以‘认知-分析-判断-处置’能力训练为主线,实现学生安全管理能力培养”的实践教学途径。

1、引言。

高职院校的教学以为生产、管理、建设、服务第一线输送应用性、实用型人才为己任,其办学理念、管理模式、教育方式自然有别于研究型大学或教学科研型大学[1]。高职安全工程类专业起步于,其实践教学途径大多借鉴本科安全工程专业的模式,还没形成比较完善切实符合高职理念的实践能力培养模式,所培养的人才也与企业的要求还存在较大差距。

2、高职安全工程类专业的特征。

(1)企业对安全工程人才的岗位工作经验的要求。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各种安全问题越发突出,各类生产事故不断发生,如天津港“812”爆炸事故、“东方之星”沉船事件、昆山“82”铝粉爆炸事故等。在此背景下,企业对安全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对安全从业者的岗位能力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2)企业对安全工程人才的岗位能力的要求。现代企业要求安全工程类专业的人才具有扎实的安全理论基础和丰富的所从事行业的专业知识[2]。现代企业安全岗位的设置,大体上有ehs现场专员、iso体系专员、安全主任、安全专员、安全担当、施工安全员等,其岗位能力主要有以下10项:(1)环境健康与安全法规符合性判断能力;(2)风险识别与评估能力;(3)配备、点检消防设施器材及使用消防灭火装备能力;(4)设备安全防护应用,用电故障的判断、排查能力;(5)对生产作业涉及的物料、废弃物实施环境安全管理能力;(6)职业卫生防护用品使用、职业病建档、实施急救能力;(7)对特殊作业实施审批与监管能力。(3)高职教育对安全工程类专业提出的要求。高职安全工程类专业培养的是面向一线生产岗位,既懂技术,又懂管理,掌握生产企业安全岗位所需应知应会的知识与技能,能够工程与管理兼备的复合型高技能人才。这里要明确一点,高职安全专业是跨学科专业,需要学习的知识面很宽,要求掌握的技能很多,具有明显的职业特色,其人才培养既要符合高职教育的理念,又不同于其他专业。

3、当前高职安全专业在实践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实验实训环节过于独立和离散化,缺少综合。传统的安全专业的实验实训途径,主要以验证性实验为主,实验实训按以达到验证某一原理或认识某种仪器设备构造为目的进行设计安排,这种方式的实践环节过于独立和离散化,缺少综合,实践所达到的.效果差,很容易脱离应用实际,学生的认识也基本停留在表象[3]。(2)研究性实践教学与应用脱节。由于高职院校安全工程类专业开设较晚,配套的实训室等设备设施还不完善,实验教学中多以演示实验为主,或由教师事先设计好实验课题,学生处于被动的接受状态,这些都与实验教学中研究性实践[4]学习的要求有差距,不利于培养具有创新精神的应用型安全人才。

4、适应社会安全岗位需求的高职安全专业实践教学途径的具体改革措施。

为改变当前我国高职院校安全工程类专业实践教学所存在的问题,在实践教学过程中,应该有针对性地、科学地设置实训环节,避免“贪多嚼不烂”,应该以安全技能为基础,强化“认知-分析-判断-处置”能力训练,从而突出管理能力。具体的做法有:(1)改革实验模式,将实验项目任务化。改变传统的安全专业的实验实训途径,避免开设单一、独立和离散化的实训项目,而是将实验项目任务化、综合化,使之能够达到具备“认知-分析-判断-处置”能力训练的效果。这里以消防安全这门课的“氧指数测试”实验为例,这里将“测试给定材料的氧指数”设定为一项工作任务,学生为了完成这项任务,需在实验前做足的准备工作,比如了解实验原理、所用到的设备仪器的操作、可能存在的安全问题,这些都要学生主动去查阅相关书籍资料来完成,那么,在完成任务的整个过程中,既要动脑,又要动手,就达到了“认知-分析-判断-处置”能力训练的目的,而这样的综合能力正是我们安全工作者所需要的,同时,也符合高职教育的理念要求。(2)充分利用学院资源,打造校内真实工作岗位实践平台。

针对学生缺乏生产过程背景认识,难以形成岗位工作概念的问题,为了实现与工作岗位的“无缝对接”,可以考虑利用校园资源打造工作岗位实践平台,为学生提供实践条件。(1)成立校内环境健康与安全实践部。在校内成立类似企业/工厂环安部门的学生社团,命名为环境健康与安全实践部,参与学校的环境安全管理工作。通过该社团,学生定期对学校各部门开展安全检查工作(学校各实训场所可以为学生提供很好的实践环境),这对于锻炼学生的隐患排查与整改能力是非常有效的。(2)拓宽实践途径,多元发展,重视教育培训能力的实践锻炼。重视安全教育问题,由安全工程类专业的学生对全院其他专业的学生进行安全教育,教育形式可以是讲座、宣传活动等,学生通过制作ppt课件、组织策划安全教育活动等,可以有效地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水平、丰富学生的日常生活,同时,也可以形成校园安全文化,培养学生良好的安全意识、安全行为。

5、结语。

高职安全专业实践教学途径的探究要以社会和行业对安全管理人才知识和技能的需求为依据,按能够达到“认知-分析-判断-处置”的综合能力训练为目标进行实践项目设计开发,充分体现以就业为导向,服从社会需求的专业建设理念。

参考文献:。

[1]旷燕.再谈高职院校教育理念[j].中国西部科技,,(12).。

高职学前教育专业德育的探索分析论文

近年来,学生的德育工作越来越受到社会的关注,特别是个别幼儿园虐童事件的曝光,引起全社会的关注和声讨。学前教学专业学生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到学前教育的成败。针对高职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来说,毕业后将进入幼儿教师队伍,担负起培养祖国未来的重任。现阶段的高职学前教育专业的德育工作还存在一些问题,如德育课程建设不完善、教师德育观念未能与时并进、教学方法单一、评价机制单一等问题。这些问题的形成既有历史的原因,也和当下较为集中的管理方式有一定关系。在宏观层面我们要不断优化高职学前教育管理,创造良好的制度环境。而在具体层面,我们应该在实践中促进学前教育专业德育工作在体制和方法上的改进,有效地提升德育的整体水平。

一、完善课程体系建设,在专业教育中突出德育内容。

高等职业教育的根本目的在于培养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人员。高职学前教育专业是培养高素质、高技能的幼儿教师的主要途径。纵观现阶段学前教育专业的培养方案和课程体系,在突出德育教育方面还需要加强。相对于学生应该掌握的专业技术而言,德育需要在潜移默化的环境中展开。这种环境的培养也需要在课程内容安排上有所体现。如在进行专业培养的同时着重强调职业道德对学前教育这个职业的重要性,启发并引导学生思考如何成为一名在专业和德行上都追求卓越的幼儿教师。我国已经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儿千年的传统文化为我们培养完善的人格和高尚的情操提供了良好的素材。教师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应该在“立德树人”的基础上不断丰富自己,发展自己。特别是作为学前教育专业的教师而言,更应该以培养道德高尚的社会主义未来的建设者为己任。因此,在实践中不仅要重视教师专业技能的传授,同时更要注重引导学生形成明确的职业认知,建立起科学的职业道德观。德育对学生未来的职业发展起到一种渗透的作用,在潜移默化中影响着学生的职业态度,因此必须得到重视。“厚德载物,天道酬勤”。德育在高职学前教育专业中并不是可有可无的,相反,它扮演者及其重要的角色。

二、教师要树立起科学的德育观。

赫尔巴特认为,教学具有教育性。任何知识背后都隐含着人类认知发展中的理性思维。作为高职学前教育专业,专业培养和课程设置中包含了学生在将来实际工作中的各种知识和技能。加强高职学前教育专业的德育建设,需要教师在传授专业知识的同时,让学生体悟到树立良好思想道德的重要性。科学的德育观是主体性德育观,即以培养学生主体性道德素质为价值追求和目标导向的教育。主体性道德素质更加强调把学生个体当作道德实践活动的主体,按照独立自主、积极思考的道德原则,自主、自觉、自愿地培养道德能力,选择道德行为。高职学前教育专业的专业课教育中,教师要着重培养学生的自主性和独立性,在民主、平等、尊重学生个性发展的氛围中促进良好道德修养的形成。需要指出的是,不少教师还没有认识到德育问题的重要性。以为只要掌握好专业知识就已经胜任了学前教育教师的基本需求。我们认为,这种观点是极端狭隘的。针对学前教育阶段儿童的身心发育特点,德行的培养和习惯的养成相对于提高学习成绩、掌握一些知识更有价值。因此,科学的德育观实际上是一种发展的德育观,不仅是对未来的教师负责,更是对儿童负责。德育观念的进步是改革德育教学方法、提高学生德育水平的关键要素,也是落实“立德树人”的基本要求。

三、更新教学观念,改进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是课堂教学的核心要素,也是提高德育教学效能的重要内容。山于高职学前教育具有特定的专业特征,更加注重实践性和学生实操技能的培养。德育这种“柔性”内容如何立足于专业教育之中呢?我们认为,改进专业课程的教学方法,增加以德育教育素材,不仅有利于德育工作的展开,同时也对专业教育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德育素材一般都是学生在实际生活和社会实践环境下比较熟知的内容。越是学生熟悉的内容,他们才会感兴趣。教师应该把握学生的这一心理,广泛搜集和本专业相关的`德育素材,如社会热点事件、行业规范问题等。通过典型案例、典型事件、典型问题,让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认识到,要成为一名合格的幼儿教师,只具备娴熟的专业技能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良好的道德素养。厚德载物,天道酬勤。通过打造这种将专业知识和道德教育相结合的课堂教学,真正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为以后成为一名合格的幼儿教师打下坚实的基础。当然,并不存在某一种最好的方法,而只有最合适的方法,因此要做到因地制宜,因人而异。“寓德于教”作为一种最有效的方法,被广大一线教师所采用。实际上,单独的案例和个体分析对改进德育水平的效果并不理想。相反,结合学生的专业培养,通过社会实践,让学生自我思考、不断反省,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在潜移默化中实现寓德于教更为有效。

四、建立科学的高职学生评价机制。

根据全面质量管理的理念,教学评价是学校教学工作的关键环节。评价机制的建立能起到激励、反馈、改进的作用,是提高高职学生道德水平的重要手段。反观当下,对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评价还存在一些弊端,主要的问题是评价手段单一。唯分数论虽然可以在一定层面上反映学生的学习情况和教师的教学效能,但是不利于学生的长远发展。学前教育工作不仅要求学生有过硬的专业能力,更要求具备良好的职业素质和德行素养。学前教育是一项比较特殊的职业,面对的是祖国的花朵和社会主义建设未来的希望。儿童阶段是一个人终身发展的基础阶段,需要在良好的道德氛围中浸染。对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评价不能简单地唯分数论,更要从职业道德素养的高度开展综合评判。高职学前教育应该建立起对学生德、技全方位素质和能力的评价体系,发挥科学评价机制的指导、规范、激励的作用。需要强调的是,作为对道德水平的评价并不能完全按照传统的评价标准展开,而需要对学生在生活和学习中的行为举比来进行评价。我国读书人自古就有“慎独”的传统,培养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自律态度是德育教育的重要目标。与此同时,我们还需要建立一种多主体的评价机制。充分发挥学校管理部门的作用,形成以学生自评为主、行为观察为辅、管理部门提供协作和辅导的多维度评价体系。

正如前文所说,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肩负教育祖国未来的历史重任,加强高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德育建设工作也需要管理部门、教师、学生的共同努力。高职学前教育专业的教师,除了注重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外,还要让学生在情感上得到陶冶、在心灵上得到启迪、在道德上受到影响,进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为做一名合格的教师打下良好的基础。

高职学前教育专业德育的探索分析论文

摘要:

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钢琴教学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然而从目前来看,高职学前教育专业钢琴教学现状并不尽如人意,存在一系列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先分析目前高职学前教育专业钢琴教学存在的问题,接着提出一套有针对性的解决措施,希望能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一、前言。

钢琴课程是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的基础课程,旨在提升未来幼儿教师的钢琴素养。由此一来,高职学前教育专业的钢琴教学应该要求学生掌握必要的钢琴演奏技术,并能有效开展幼儿音乐教育活动。事实证明,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钢琴教学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一方面可以促使学生掌握一定的钢琴演奏技巧,提升学生的审美情操;另一方面也能促进学生掌握必要的学前教育职业技能,为他们培养良好的职业品格奠定扎实的基础。然而从目前来看,高职学前教育专业钢琴教学现状并不尽如人意,存在一系列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先分析目前高职学前教育专业钢琴教学存在的问题,接着提出一套有针对性的解决措施,希望能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以现代教育观来看待目前的高职学前教育专业钢琴课堂教学,确实存在不容忽视的“短板”具体体现在以下几点:

1、教学理念不够先进。

从目前来看,很多高职钢琴教师没有充分理解新时期背景下学前教育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对培养方向定位得不够准确,没有完全理解《专业标准》的真谛,导致教学方向偏离教学目标。比如不少教师在钢琴教学中过于注重钢琴弹奏的规范性与钢琴技能的娴熟性,反而忽视了丰富学生的知识结构,培养他们的审美情操,忽视了学生生命发展的整体性,没有意识到培养学生个性的重要性。确实,在高职学前教育钢琴课堂教学中,学生缺乏足够的自主、合作、探究的机会,逐渐养成了被动接受的依赖心理,这不利于促进学生的长远发展。

2、教学组织形式存在弊端。

如今,高职学前教育专业钢琴教学主要采取班级授课制的教学组织形式。这种教学形式确实能够大规模的.提升教学效率,面向所有学生授课,使学生尽可能多地接受相关知识。然而,这种教学组织形式也存在很大的弊端,一名钢琴教师同时为多名学生授课,难以充分落实“因材施教”的基本精神。学生的学习能力、学习基础等条件不尽相同,导致学习成绩也参差不齐,然而教师很难兼顾到这些差异性,导致部分学生难以跟上教学进度。另外,在班级授课制模式下,师生、生生之间的互动也很少,导致课堂教学气氛沉闷不堪,教学效果事倍功半。

3、教学内容比较单薄。

不难发现,高职学前教育专业钢琴教学内容仅仅局限在一些钢琴弹奏曲目上,这些曲目往往来自于教材,甚少有课外补充;在选曲方面也多是考虑教学要遵循循序渐进的基本原则,很少考虑学生的兴趣爱好与学习需要。其实,很多高职生对钢琴很有兴趣,他们喜欢徜徉在美妙的钢琴声中,享受音乐带来的美感。他们不仅希望学会教材中的钢琴曲目,也希望教师额外补充一些钢琴演奏曲目。然而,目前很少有教师意识到学生的这种心理诉求,他们仅仅满足于将教材中的知识传授给学生即可,很少开发与利用课外教学资源。这样势必导致学生知识面狭窄,人文素养不足。

1、更新教学理念。

当今社会究竟要培养什么样的学前教育师资?对于此问题,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要解决这一问题,是开展高职学前教育专业钢琴教学的重要前提。一种观点认为幼儿教师就是“高级保姆”,能胜任保育工作即可,不需要其他知识技能;另一种观点认为幼儿教师要“能说会道、能唱能跳”。很显然,第二种观点比较符合当前的形势需要。如今,我国学前教育领域已经实施了新一轮课程改革,将幼儿园课程分为健康、语言、社会、科学和艺术这五大领域,并对幼师的综合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学前教育新课程改革基本精神的指导下,高职学前教育专业钢琴教学必须与时俱进,顺应时代发展的趋势,对教学理念、教学内容、教学手段、教学方式进行进一步改革。在教学理念方面,高职钢琴课堂要打破“以教师为中心,以教材为中心”的桎梏,要充分体现高职生学习的自主性与积极性。教师应该积极转变自身角色,变控制者、主导者为促进者、组织者,要尊重学生、信任学生,构建和谐、民主的师生关系,活跃课堂气氛;在教学内容方面,教师要努力打破教材的限制性,多为学生拓展其他知识内容,以此增长学生的见识,拓展他们的视野;在教学手段方面,要进一步加大自由度,灵活采取新型教学方法,摆脱“一言堂”、“满堂灌”的传统教学模式。做到这几点,方能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使他们成为课堂的主人,为他们日后成为合格的学前教育教师奠定扎实的基础。

2、完善教学组织形式。

事实证明,班级授课制的教学组织形式具有不可避免的弊端。所以高职学前教育专业钢琴教学要尝试使用多种教学模式,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首先,教师可以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开展钢琴分层教学。高职生刚进校时,教师就应该对其进行音乐素质摸底考试,掌握学生的音乐基础现状,并在此基础上制定分层教学模式。第一学期结束之后,教师要结合学生的音乐能力实施分层教学,将学生分为ab、c三个层级,将同水平学生安排在一个教室中接受学习。在教学目标方面,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设置不同的教学目标,可以将班级授课制改为学程授课制,为各个层次的学生提供不同的“菜单”,让他们按照自己的实际水平选择有针对性的学习内容。学生的层次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调整,这样可以在全班形成一种“比、赶、超”的良性竞争氛围,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其次,教师可以采取集体课与个别课有机结合的教学模式。在集体课上,教师要对学生加强“面”上的宏观辅导,集中讲解学生初学钢琴时遇到的共性问题,借助集体课的优势,教师要营造宽松、民主、愉悦的教学氛围,在教学过程中适当安排小组合作教学、讨论式教学、任务驱动教学等,以此提高学生的团结合作意识和竞争意识;在个别课上,教师要加强“点”上的辅导,为每个学生制定个性化的指导教育方案,有的放矢地解决他们的实际问题,充分挖掘每个学生的学习潜能,尽量使每个学生都能牢固掌握钢琴弹奏与幼儿钢琴教学的基本知识与技能。实践证明,将集体课与个别课有机结合在一起,不仅能促进所有学生的整体发展,也能兼顾学生的个性发展。再次,教师可以探索实施钢琴助教制,即从本班或高年级挑选一些钢琴水平较高的学生来担任钢琴助教,教师先对其进行培训,使他们牢固掌握基本的钢琴教学法,然后教师再将自己所教班级的学生分为若干个学习小组,为每个小组安排一名助教。在课余时间,助教要进行陪练和指导,并及时向教师汇报小组学生的练习情况。教师根据反馈情况进行适当抽查,再根据调查情况有针对性地调整教学思路,完善教学计划,让每个学生都能获得一定程度的进步。而钢琴助教在陪练与辅导过程中也能实现“学以致用”的良好境界,使自己的教学实践能力与组织能力得到有效锻炼。

3、合理组织教学内容。

高职学前教育专业钢琴教学内容应该以学生未来的职业为导向,为学生的未来发展做好准备。《专业标准》明确指出,高职学前教育专业要促使学生掌握幼儿园各领域教育的学科特点与基本知识,要发展一定的艺术欣赏表现知识。这就指出在钢琴教学中,教师要促使学生掌握必要的钢琴基本知识与技能,促使学生具备钢琴音乐欣赏知识与表现知识,这样才能为学生成为一名合格的幼儿教师奠定基础。从当前情况来看,高职生在入校前没有任何钢琴基础,对钢琴艺术的了解非常贫乏,音乐鉴赏能力也不容乐观。根据这些现状,高职学前教育专业钢琴教学内容应该包括学科知识、技能锻炼、实践训练这三个部分。就学科知识而言,教师在安排教学内容时要超出当前教材的限制,要包括钢琴本身的知识(如钢琴源起、发展等)、钢琴演奏知识、钢琴名作与欣赏知识等,这些知识比较庞杂,不要求学生掌握太深,但都要有所涉猎。早期音乐教育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从目前来看,儿歌是幼儿园常用的音乐素材,如果幼儿教师能将钢琴音乐用于幼儿园日常教育活动中,那么可以在幼儿与高雅音乐之间构筑一座“桥梁”,从源头上促进我国音乐事业的进步。在技能锻炼方面,高职学前教育专业钢琴教学要竭力培养学生的弹唱能力和幼儿歌曲伴奏能力,内容可包括常用调的基本练习、弹奏基础练习、钢琴伴奏训练等。技能不是一朝一夕就能掌握的,学生要不断练习,进行巩固。另外,鉴于高职生的兴趣爱好,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适当加入一些流行歌曲练习,满足学生的发展诉求,激发其积极练习的动力。

四、结束语。

高职学前教育专业钢琴教学承担着培养未来幼儿教师的重要使命,所以教师必须更新教学理念,完善教学方法,合理组织教学内容,使学生能找到学习钢琴的意义与乐趣。教师还要鼓励学生去幼儿园多听听钢琴课,观察一线幼儿教师是如何在幼儿园开展钢琴教学的,从中积累经验,为自己的未来发展做好准备。

参考文献。

[1]荆鑫.谈高师钢琴课教学内容与课程体系的拓展[j].剧作家,2007,(3).

[2]薛庆.对高职钢琴教学改革的思考[j].艺术教育,2006,(12).

[3]陈蕾.重视钢琴基本技巧练习加强音阶琶音和弦训练[j].西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4).

[4]董艳菊.高职高专学校钢琴基础教学探讨[j].艺术教育,2008,(10).

[5]童道锦,孙明珠.钢琴教学与演奏艺术[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2003.

[6]蔺宝华.关于高师成人钢琴基础训练课教学改革的思考[j].辽宁教育学院学报,2000,(3).

[7]司徒毕春,陈朗秋.关于高师钢琴教学改革的思考[j].钢琴艺术,2002,(5).

高职学前教育专业德育的探索分析论文

高新技术在全球化经济中的广泛应用,迫切需要一大批有知识懂技术的新一代技术人才。高职院校作为培养高新技术人才的基地,如何适应新形势,努力打造自己的品牌,力争为各行各业输送大批的有真才实学的高级技术人才,应当引起高等学校的领导者和教育者的认真思考。高职院校的学前教育专业较之与其他的各专业,它是一个特殊的专业,担负着为国家的幼儿教育事业培养优秀的从业人员的重任,具有循环培养人才的特点。幼儿教育虽然没有被纳入义务教育之中,但在整个教育体系中,它的重要作用不容忽视。学前教育的从业人员的人文科学文化素质如何,直接影响着整个教育体系的根基。因此,高职院校的学前教育专业,应该立足现实,面向未来,办出自己的专业特色。培养出来的人才应该是既可以胜任当前社会学前教育的各种机构、各种形式的保育和教育活动,又具有未来可持续发展的空间,能担任学前教育的各种机构、各种形式的科研和管理工作。学前教育专业的培养目标、课程设置、教师队伍、教学方法,应突出实践性和应用性、理论性和科学性、学术性和研究性、管理性和综合性。

一、实践性和应用性是学生就业成才的前提。

实践教学是高职院校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较之于普通高等教育它有着自己的显著的特点。它既有显性课程的实验、实习、实训、社会调查、现场见习、模拟练习、科技活动等组成的实践教学环节,又有教学计划以外隐性课程,它包括学生在家庭、学校、社会等各种生活中直接或间接参与的、与专业和综合素质有关的实践活动。

显性课程中的实践教学:国外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优势在于增加了学生实习实训的机会。日本的公共职业训练体系一般为两年,每年的标准学时为1600学时,在两年总计3200学时中,68。7%的学时用于实际操作训练,25%的学时用于专门的学科学习。这反映了他们非常重视职业技能训练的特色。

而高职院校的学前教育专业,大部分学生来自中专幼师、高中职业幼师、中等师范学校,有相当的专业理论知识和技能技巧。因此,提前实训时间、突出实训学时,加大实训的深度和广度,是本专业的特色也是它的首要任务。实训过程应该是多层面的主题交叉,短时间的实训,应该安排具体、直观的教育主题,如环境布置、教材教法、活动区域等;长时间的实训,应该安排观察、了解、研究,教育对象的生理、心理、能力等各方面发展的现象、特征及规律性的主题,使学生们用已知的专业理论指导实践,又从实践感悟中发现自身的知识之不足,激发出深化和发展已知理论的欲望,增强了学习的原动力。

隐性课程中的实践学习:社会中的人它必然受到各种各样社会活动的制约,并从中受到潜移默化的.教育。在家庭生活和校园生活当中蕴含着的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同学们有意无意或直接或间接都在参与着,这里边就深藏着课堂和书本上学不到的知识,专业技术也好,综合素质也好,只要你多加留意把握好契机,对提高自身的实践能力一定是有帮助的。比如第二课堂的手工制作、环境布置、周末应聘家教、假期选定对象追踪了解儿童身心发展的特点以及各种能力发展的规律等等,经历了那就将是一笔财富。

二、理论性和科学性是学生就业成才的关键。

高职教育的另一个组成部分是专业理论教学体系,主要是大学文化基础知识和专业基础知识。理论教学要用发展的眼光来进行课程设置,以市场需求为主线,以全面素质教育为核心,以终身教育为目标。

要考虑到学生的转岗、自学教育、继续深造等各方面的理论衔接。因此,大学文化基础知识就显得特别重要,它是链接未来的链条,使学生的学习能够不断升级。由于未来的职业不可能是终身制,拓宽学生的专业基础知识面是不容忽视的,尤其是在适应多种岗位的综合专业基础知识的培养方面,就必须有一定的远见卓识。学前教育专业不同于高职教育的其他专业,他培养出来的人才在很大程度上又担负着培养人的任务,它的专业基础知识的要求就应该具有一定的前瞻性。一桶水与一杯水的道理显而易见,因此,高职院校中的学前教育专业的专业特点,应更具理论性和科学性,使学生面对教育对象能科学地组织教育、教学、研究、管理等各项工作。

专业理论课的学习,不仅使学生增加知识培养文化底蕴,而且是构建专业学科的框架和支撑点。专业理论基础知识是打开知识宝库的金钥匙。高职院校应该改变过去那种在学习专业理论时教与学都感到枯燥无味的局面,在课程设置,教材选用,师资配备,教学改革等方面既要做到独树一帜又要考虑到符合自身特点,使学生感到学习专业理论知识也是一种乐趣。应该加强师资力量的培训,强化专业理论课的教学改革,努力提高教学质量,强调学习理论知识的重要性。只有掌握了一定的理论知识,才能在日后的发展中寻求更大的发展空间。专业理论课的教育教学应该敢于创新,要广开言路集思广益,认真听取批判性的意见。理论知识也是在不断的争辩中得以发展完善,任何的墨守成规对理论知识的发展都是毫无益处的。

三、研究性和学术性是学生就业成才的保障。

对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而言,他们已经有了一定程度的专业基础知识和技能技巧。如何把理论和实践有机的结合起来,用理论来指导实践,用实践来检验理论等等,这就要求学生在学习和实训过程中融入研究性和学术性。

伟大的科学家爱因斯坦说过,提出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学生在学习知识、积累知识的同时,应带有批判性的反思思维,不断地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从中发现问题、了解问题、提出问题。学前教育的科学研究同其他学科一样得从选题开始,而选题离不开我国学前教育事业的发展方向和改革进程。首先应该是在学习专业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技巧的同时,善于进行纵向和横向的分析、比较,能产生独到见解的、带有批判性继承的课题。其次是在教育教学实践中,观察教育对象的言谈举止,把现象、问题、规律性等归纳、概括成为研究课题,也可以是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经验的总结。再有是国家根据发展和改革需要统一规划的课题。不管是从理论从实践还是从规划选出的课题,都应该与自己的兴趣、知识积累、能力水平相结合。因此,平时应该要求学生多读书,并做好读书笔记,写好读书心得体会;实训过程中多观察、多思考、多记录。日积月累就能提高专业的科研能力,提高学术水平,积累的过程也是一种自我教育、终身教育的过程。

四、管理性和综合性是学生就业成才的目标。

未来社会充满竞争。市场的竞争、企业的竞争,归根结底是人才的竞争。社会需要的是具有全面发展的,人格意志健全、态度能力一流、知识结构合理等综合性素质的人才。因此,在综合性素质教育方面,不仅要注意培养学生的知识智力、技巧能力,还要重视培养学生的非智力素质、社会性素质等等。台湾学者马信行在其《训练方法的创新》的文章里,把德国的实践训练方法归纳为:关键认知教学法、自学能力教学法、解决问题能力教学法、合作能力教学法。

笔者认为这四种方法应该贯穿在学生的任何一种学习中,它不但能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获得知识、锻炼能力,还能健全学生的人格,这正是我们提倡培养学生综合性素质的宗旨。在管理性方面要培养学生对教育对象个体、班级、年段、全园性、地区性等在各种层面的管理。无论将来是在一线进行教育教学的学前教育者,还是各个学前教育机构的领导者,管理都是学生应该学习和掌握的课题。对教育对象个体的管理,从孩子入园的第一天起教师就必须追踪观察,每个孩子的个性、发展的特点、需要采取的教育措施等,应该记录在案,以便各个教育阶段进行分析、对比、总结、借鉴。班级管理应建立在个体管理的基础上,各个教育环节中必须考虑有效的教育方法,清楚对各种群体的孩子达到某种程度的刺激教育,这都应该贯穿在孩子的学习活动、生活活动等全面管理的过程中,并根据班级特点进行特色教育。至于年级管理、全园性管理、地区性管理,涉及到教学、行政、后勤等更复杂的管理层面,我们应该让学生在学习和实训过程中有所接触、有所了解,尽可能多的积累管理经验,为将来就业时无论在什么岗位上都能独立开展工作做好充分准备。

总之,高职学前教育专业是高职院校里特殊的一个专业,具有高等职业教育和普通高等专科教育的双重性,对该专业学生的学习和实训应该具有特色要求,以使他们更快、更高、更好地就业成才。

参考文献:

[1]王建勋。高职院校实践教学体系与基地建设的比较研究[j]。职业技术教育,第34期。

[2]王明伦。高职教育课程设置研究[j]。职业技术教育,20第6期。

[3]曹炎等。成功举办高职的实践与思考[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第2期。

[4]李秉德等。教育科学研究方法[m]·北京:人民出版社出版·3月。

高职学前教育专业德育的探索分析论文

目前,我国越来越重视学前教育,英语作为学前教育五大领域中的语言教育,越来越受到社会的关注。专门用途英语(esp)是针对学生的学习需求及职业需求而开设的课程,是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学习英语的重中之重。笔者在esp(专门用途英语)、esp课程设计的理论基础上,探究了学前教育专业英语课程设计的方案。

随着国家越来越重视学前教育,社会对学前教育类英语专业人才的需求越来越迫切,同时,如何设置好高职学前教育英语课程也得到了众多教育者的关注。高职的教育理念是“以实用为主,够用为度”,也就是说学生通过在高职接受的教育,在进入岗位以后能够将所学的知识得以应用和实践。

因此,在高职学前教育专业的英语教学中,除了要进行基础英语的教学,还要注重学生将来在职业中所使用的专门用途英语(esp)的学习。

一、esp(专门用途英语)。

esp(englishforspecialpurpose),即专门用途英语。hutchinson和waters对esp进行了比较宽泛的定义,那就是esp是一种无论是课程内容还是教学方法的决策都取决于学习者的学习需求的教学理念。

strevens对esp的定义总结了四个基本特征:(1)满足学习者的专门学习需求;(2)在内容(主题或话题)上与特定的学科、职业和活动相关;(3)在句法、词汇、篇章、语义等层面上,重点应放在与特定专业、职业及与之相关的活动语言运用和话语分析上;(4)与通用英语形成对照。

二、esp课程设计理论。

esp课程的设计过程一般包括提出问题,进行目标需求分析,设计课程方案等几个环节。可见专门用途英语(esp)的`课程设计授课前是课程中重要的一环。

1.提出课程设计的问题。

大多数课程设计都是以提出问题来开始的。所提出的问题既包括理论方面也包括实践方面;既可以是一般问题,也可以是特殊问题。这些问题都可作为课程设计大纲、编写相关课程的教材、课程教学和课程评价的基础。

目标需求分析。

目标需求分析既包括学习者学习需求分析,也包括目标岗位需求分析。学习者学习需求分析就是学习者本身对于自己学习有哪些方面的需求;目标岗位需求分析是指专业人员在目标岗位情景中应达到的水准或应具备的资格。此外,还应注重分析学习者已经掌握的知识和需要掌握的知识,了解在哪些方面还存在着差距。

课程设计方案。

课程设计一般来说包括以“语言知识为中心”的课程设计,以“语言技能为中心”的课程设计,以“学习者为中心”的课程设计三种。其中,以语言知识为中心的课程设计是最早出现的,它注重语言知识的系统性、连贯性、和逻辑性。

其课程设计的过程包括需求分析、语言知识分析、制定课程大纲、编写教材及进行课程评价。以语言技能为中心的课程设计是将语言学习的最终目的定位在如何满足实际的语言需要,通过设计听、说、读、写、译这五种基本的语言技能得以课程的实施和应用。以学习者为中心的课程设计是以学习者的学习需求、兴趣、动机、情感、思想、行为等为出发点,学习过程由学习者来确定。

在学前教育专业esp课程设计突出了“以学习者为中心”的课程设计,在学习者的学习需求分析及学习者目标岗位的需求分析的基础上,设计了学前教育esp课程的知识内容及技能训练。

学前教育专业esp课程设计之前,首先对学生的学习需求及目标岗位需求进行了分析。大多数的学生在上大学之前已经进行了将近的基础英语的学习,尤其是经过高中阶段的学习,学生们已经掌握了英语的基本语法,并达到了一定的阅读和写作水平。如果在高职阶段还是以“基础英语”为主,进行重复性的学习,学生们失去了一定的学习兴趣。大多数的学生渴望学习一些与将来所从事的职业相关的英语。

经过对一些幼儿园园长、幼儿教师、幼儿家长的调查,发现他们渴望的幼儿英语教师不仅能够在英语方面突出,还要掌握相应的学前教育的知识,不仅能够从事幼儿英语教育活动,还应能够运用英语组织其他的学前教育活动,比如:早晨的入园接待、户外活动等。

在学习者学习需求和目标岗位需求分析的基础上,结合该课程的专业核心技能,确定岗位核心技能,然后再将这些核心技能进行分解,进而得出学前教育esp课程设计方案。该课程的目标就是培养实用型、应用型学前教育类英语人才。该课程的教学方法以基于工作过程的项目教学法为主,同时结合任务型教学法。该课程的教学内容以模块化教学为主。

按照幼儿园一日工作环节,将课程内容分为晨间入园接待、早操活动、户外活动、教育活动、午餐准备及午餐、区域活动、离园活动7大模块。

其中,的重点模块是教育活动模块,又细分为涉及到学前教育五大领域的语言教育活动、科学教育活动、艺术教育活动、社会教育活动、健康教育活动五大模块。每个教学模块又根据岗位的需求对其中所需的专业技能又进行了细分,构成了本课程的专业核心技能,例如:在设计教育活动模块时,课前备课、写教案就是完成这一教学模块的核心技能。

模块化的教学内容不仅将专业技能重点突出出来,而且能够使学生在学校中就熟悉了将来幼儿教师这一工作岗位的工作流程,掌握了其岗位技能,从而实现了学校教育与职业的无缝衔接,为学生将来的就业增加了砝码。

最后,学前教育esp课程的教学评价也不同于其他课程的评价。其他课程的评价以教师的评价为主,比较单一;强调学期终结性评价,比较片面。该课程的评价不仅包括教师评价,还包括学生互评和幼儿园评价;不仅包括学前终结性评价,还包括阶段形成性评价,其中以形成性评价为主,为学生记录个人学习档案。该课程的评价更加全面、更加立体。

高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实践能力培养论文

摘要:在素质教育的广泛普及形势下,提高高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有了更高的标准和要求。学前教育针对的是幼儿儿童,这一阶段的学生具有爱玩好动的天性,需要教师在理论指导下,在实践中提高教学水平,从而为学生提供更好的教学服务。从当前高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现状来看,还存在有一系列问题,需要高职院校结合自身实际,构建全过程的实践能力培养体系,以提高学生的综合教学能力。

在我国的教育体系构成中,高职学前教育专业担负着为社会培养高素质学前教育人才的重要任务。但是,从当前大多数高职院校的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现状来看,还存在有很多需要改进的地方,例如重理论轻实践、学习评价的不科学、教学方法不得当等等,这些问题都会影响到学生教学实践能力的提高,对于高职院校来说,就必须要在时代发展趋势下,根据学生学习的差异性,采用正确合理的.完善对策以提高学生实践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