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读后感>最新语文园地八的课后反思 第八次教学反思(优秀10篇)

最新语文园地八的课后反思 第八次教学反思(优秀10篇)

作者:紫薇儿 最新语文园地八的课后反思 第八次教学反思(优秀10篇)

在日常的学习、工作、生活中,肯定对各类范文都很熟悉吧。大家想知道怎么样才能写一篇比较优质的范文吗?以下是我为大家搜集的优质范文,仅供参考,一起来看看吧

语文园地八的课后反思篇一

本课是一篇寓含深刻道理的外国历史故事。课文叙述了古代苏格兰王子布鲁斯英勇抗击侵略军,但屡战屡败,几乎丧失信心。后来看到蜘蛛结网,受到启发,振作精神,经过第八次战斗,终于赶跑了侵略军,取得了最后的胜利。全文共五个自然段,按事情发展的顺序可以分为三段。第一段写布鲁斯王子率领军队抵抗侵略军,七战七败,几乎丧失了信心。第二段写布鲁斯看见蜘蛛在风中结网,直到第八次才成功,受到启发和鼓舞。第三段写布鲁斯重新召集军队,组织力量,终于在第八次战斗中打败了侵略军。新的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情和思考,获得思想启迪。《第八次》一文的情感性较强,应让学生通过多种方式的读与文中人物产生共鸣,感悟课文的思想感情。因此,我把本课的目标设定为凭借具体的语言环境,理解课文内容,弄懂布鲁斯成功的原因。体会布鲁斯王子屡战屡败不懈斗争的精神。

在教学过程中,我通过让学生进行多种方式的朗读,以读为主,让学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从而在读的基础上进一步理解课文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此外,还要抓住一些重要语句和段落,让学生体会布鲁斯王子的最终成功靠的是他永不放弃的毅力。例如在“对这场战争,他几乎失去了信心”中,思考布鲁斯王子是真的失去了信心吗?引导学生理解“几乎”在文中所起的表达效果,体会语言的精炼。另外,蜘蛛织网的那一小节很关键,这是布鲁斯王子进行第八次抵抗的主要诱发原因。通过对本小节重点字词的把握,如“就这样”“终于”……深入了解作者为什么要设计这样的场景,对布鲁斯王子又有什么样的启发,等等。按照这样的教学情境,使学生在读中学、读中悟。

在本课的设计中,抓住三处关键的地方,引导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进行说话训练。第一处:布鲁斯王子“唉声叹气”、“几乎失去了信心”,思考想象:这时布鲁斯王子可能会想些什么?第二处:布鲁斯王子“感动极了”、“猛地跳起来”、“喊道”,想想这时的布鲁斯王子又会想些什么呢?感悟有志者事竟成的道理。第三处:布鲁斯王子重新组织力量,他会怎样动员人民起来抵抗呢?在学生说的基础上,教师也会指导学生,教给三年级的孩子一种说话的方法,也算是一个范本:苏格兰的父老乡亲们、亲爱的同胞们:苏格兰在经受侵略,苏格兰在经受磨难,苏格兰人民在哭泣、在流血啊!我们失败了七次,但并不表示我们永远失败了。你们知道吗,我曾经看到过一只小小的蜘蛛,它失败了七次都没有灰心,终于在第八次结成了一张网。难道我们连一只蜘蛛都不如吗?不,我们一定能像蜘蛛一样,获得第八次抵抗的胜利的!勇敢的苏格兰人民,拿起你们的武器,跟我前进吧!胜利属于苏格兰!

《第八次》一课中的人物形象,是具体可感的角色,引导学生对这些角色进行体验,能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培养他们探究性阅读的能力。

语文园地八的课后反思篇二

苏教版小学语文《第八次》是一篇寓含着深刻道理的外国历史故事。课文叙述了古代苏格兰王子布鲁斯英勇抗击侵略军,但屡战屡败,几乎丧失信心。后来看到蜘蛛结网,受到启发,振作精神,经过第八次战斗,终于赶跑了侵略军,取得了最后的胜利。这课教学,我觉得以下几点值得总结:

古人云: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强调了读书的重要性。在语文课堂上,我始终强调朗读,只有通过朗读学生才能进入角色,进入课文的情境,才能不断地从读中去理解、去感悟、去受到品性的熏陶。课文的第三自然段是文章的重点,即从蜘蛛结网的过程中要体会的是那种坚持不懈,永不放弃的精神,因此在学习第三自然段时,我先让学生自己读,读的时候在感触深的地方作标记;接着让学生抓住关键词句品味出蜘蛛织网的艰辛与执着,以及百折不挠、永不言弃的精神;再在感情朗读中加深理解,受到熏陶,从而为理解布鲁斯王子内在情感的变化做足了充分准备。

布鲁斯看到蜘蛛结网的过程,感动极了。这时我充分利用文中插图,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图中的布鲁斯王子是什么样子呢?学生凝神注视,看到了此时的布鲁斯左拳紧握、右手随时准备拿起武器参加战斗、表情坚毅。我从学生铿锵有力的描述中知道他们已经体会到了当时王子那种必胜的决心,自己的内心必定也经过了一次洗礼。

从他当初满怀信心到几乎失去信心再到重新振作,贯穿整篇课文的就是布鲁斯王子心中所想的。学习中我引导学生对布鲁斯这个角色进行体验,带领孩子们走进布鲁斯王子的精神世界,去想他所想。

在第二自然段中,我让学生抓住“唉声叹气”进行角色体验。引导学生想象布鲁斯王子会唉声叹气说些什么?在体验中让学生感受布鲁王子当时那种屡战屡败后沮丧的心情。

在第四自然段中,我让学生抓住布鲁斯的所思所想进行角色体验。言为心声,语言是从人物心里流淌出来的,当看到书上的图片,听到布鲁斯王子喊出“我也要干第八次!”时,引导学生展开想象,说说当时的布鲁斯心里在想什么?从而让学生体会到布鲁斯的信心和力量,感觉到一个真实的、有血有肉的王子形象就站在自己面前。

在这样的空白处引导学生大胆想象,营造出了一种氛围,让学生入情入境,体会到了布鲁斯王子情感上的一次波澜。

有时为了追求“此时无声胜有声”的共识效应,课文往往有意识地留出空白。本课中最后一小节写王子“四处奔走,召集被打散的军队,动员人民起来抵抗。”又是一个空白点。教学中我抓住这一空白,设计了布鲁斯发表动员演说的环节,鼓励学生大胆想象,为布鲁斯发表演说。我先让学生在小组里议论,然后全班交流,比比谁的演讲最能打动人。这样一来,学生不但进入了角色,而且也进入了课文的情境,加深了对课文的感悟能力,增强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晋升了学生的思维创新能力,为学生个性化阅读、理解和演说提供了展示的舞台。

教学接近尾声时,我安排了写的练习。蜘蛛结网的故事启发了失败中的布鲁斯,如果你面对失败者,你会对他们说些什么?把你说的话写到下来就是一句名言,并把你的名字写上。学生兴致勃勃地用他们稚嫩的笔书写着面对挫折和困难的坚定信念和顽强毅力,心灵再次得到了净化。最后在热情洋溢的交流“名言”中,学生相互影响,相互鼓励,为形成正确的人生观打下了基础。这一小练笔,不仅再次掀起了课堂学习的高潮,还实现了语文教学工具性和人文性的有机统一。

语文园地八的课后反思篇三

《第八次》这节课是俞校长指导我的一堂导师课。课文是一篇寓含深刻道理的外国历史故事,课文记叙了古代苏格兰王子布鲁斯英勇抵抗侵略军,但屡战屡败,几乎丧失信心。后来看到蜘蛛结网,受到启发,振作精神,经过第八次战斗,终于赶跑了侵略军,取得了最后的胜利。

这篇课文重点在于让孩子从蜘蛛结网、布鲁斯八次抵抗中体会坚持到底就是胜利的道理,文章脉络清楚,我是这样设计我的教学思路的:

在第二课时中,我设计了这样的环节,请学生概括完故事的主要内容后,我说:“小朋友们真棒,为了奖励你们,顾老师给你们讲一个故事,不过一定要先看着这组词语,边听边记,行吗?”然后出示关于“蜘蛛结网”的几组过程性词语。我讲完故事了,问孩子:“你们能不能也看着这组词语来讲讲蜘蛛结网这个故事。”我故意请了一个平时很少举手的同学,然后对其他同学说:“你们仔细听,等他都说完了,我们再提意见让他改进。”那孩子果然有好几个环节说错了,在同学们几次纠正下,最后一次,他终于响亮并且完成地把这个故事讲好了。我和同学们一起给他送上掌声,问他:“听好同学们给你掌声,你觉得怎么样”“很开心”“恩,开心中觉得自己很棒是吗?没有人会随随便便成功,不经历风雨怎么会有彩虹。”此时,我分明看到那孩子脸上漾起灿烂的笑容。

象这样的情感体验我还设计在让学生感情朗读“布鲁斯王子感动极了!他高兴地跳起来,喊到:‘我也要干第八次!”本堂课学生情绪高涨,举手的人特别多,我注意到平时经常低头做自己事情的小哲也举手了,我赶紧叫他,我的目的是要让学生体验:只有努力就能做到。其实第一次,他读得挺好了,我应该换一个同学,但是一紧张,心里就想着要完成这个教学环节,于是我对他说:“顾老师还没感受到你的感动,再读一次,行吗?”这时,小哲反而开始读不好了,我只能继续说:“顾老师还没听到你的信心,再读一次好吗?”他又读了一次,我又说:“我还想看到布鲁斯说这句话的时候是什么表情,做了什么动作?”最后一次,这孩子怎么都做不出布鲁斯的表情和动作来。

这个教学环节我觉得我缺乏教学机智,俞校长说我没有设计好,我应该把这样的情感体验放在学完第三小节以后,而我只是让他们看这个词组讲了一个故事,就叫让感悟布鲁斯的情感,学生还没深入文本,哪来的感悟呢?学生肯定都把注意放在讲故事上了。

所以第一个讲故事的环节,我觉得我花的力气太多,也是我最后还有教学任务没有完成的原因。

再以布鲁斯的情感作为主线,孩子就能时刻跟着布鲁斯或是“唉声叹气”,或是“感动极了”,最后大家一起为布鲁斯的成功而欢呼。为了更好的理解课文,我设计的自学重点是“布鲁斯王子第八次抵抗成功的原因是什么?你认为他是一个怎样的人?”更直观地感受人物情感。课堂教学以情感为纽带,变得更富诱惑力,使学生的自学能力得到培养,促使学生在好学、乐学中逐渐获得知识,体会情感。但真能落到实处,让学生真正钻进文本体验情感,并且达到一定度,做起来却不简单。

语文园地八的课后反思篇四

《第八次》一课记述苏格兰王子长期英勇抗击英格兰军队侵略并最终取得胜利的故事。课文的精华是学习布鲁斯王子坚持不懈的爱国精神,文眼就是布鲁斯王子的心理活动。从整节课的情况来看,环节设计得还是很清晰的,让学生在体会布鲁斯心情变化中,逐层深入走进他的内心世界。在反复的朗读中学习语言文字背后隐含的.道理。

一是以读为主。

指导朗读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环节,纵观整个教学过程,主要是让学生亲历阅读的过程,引导学生去读,去体会、品味。尤其是蜘蛛结网的过程,通过圈出重点词语,学生反复练习朗读,指名读,教师泛读,赛读等不同方法让学生用自己的读来表现当时的情景,为下文体会王子心情做好铺垫。

二是能够抓住教材的空白处进行想象。针对布鲁斯王子面对蜘蛛七次织网都失败的情景时,我采取步步追问之法,让学生觉得自己就是那位王子,学生想王子所想,说王子所说,来领略布鲁斯复杂的内心世界,激烈的内心斗争。过程在变化,王子的情绪也在变化,从萎靡不振走向精神抖擞。还有,王子要动员经历七次失败的士兵重新抵抗敌人,想像动员书的内容也是检查学生对王子的精神的感知程度。但是本节课也有不足之处,如教学节奏还应该加快些。原本设计的“动员书”环节是要学生静心想一想,有能力的同学可以写上一两句话的,因为时间不够只能让学生改为直接说,没有给孩子足够的时间沉下心来想象就直接说出来,显得仓促了些。

语文园地八的课后反思篇五

1、在课件上,我始终强调朗读,读得好坏不算,首要条件就要声音响亮,用自己的声音激发自己的信心,我行,我敢读,我要读。有了自信心去读,读一遍长进一点,当他读得越来越流利,正确,有感情时,他也就能通过读去理解课文的内容。

2、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学生的想象是丰富的,如果我们无法创设一种情景让他尽情“散发”,那么无疑会抑制学生想象力的发展。我在本课的教学中,我让学生在课文的情景中,把自己当成文中的人物来思考、来动作。从而让学生来领悟体会当时布鲁斯的军队七战七败,他自己也负伤后,几乎失去了信心。

3、在情境中境人互动,实现人境融合的理想境界。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对营造良好的创新氛围至关重要,但境与人之间的互动同样应该重视。因为当学生和教师一同创设情境并成为情境的一部分,在其中思考、活动达到忘我的境界时,便进入一种人境融合的最佳的创新状态。由于情境教学中的情境是人为优化了的`环境,再加上教学过程中对情境的不断丰富,这就使得情境成为训练学生直觉思维的最好凭借。在教学中,为使学生更好地体会布鲁斯的所见所感,我就让学生扮演文中的人物,体会该角色在故事情节发展过程的不同表现。这样学生融入情境之中,而情境也因学生的加入变活了。学生全身心地投入,使情境成了激发学生创新思维的最佳土壤。在教学中,我们突出情境的开放性、包容性,给学生留下充分的创新余地。

语文园地八的课后反思篇六

这一单元的课文都是蕴含大道理的历史故事。这一篇课文相对后面的两篇还是比较简单的。

首先让孩子了解到布鲁斯王子虽然英勇但是仍然连打了七次败仗。让孩子在后面自己说布鲁斯王子失败后怎么了,了解“几乎”是指快没了,还剩一点点。然后出示蜘蛛的图片,先让孩子读第三小节,再根据图片让孩子复述。然后让孩子说,当布鲁斯王子看见蜘蛛失败后会想些什么呢?许多孩子都说到了布鲁斯王子和蜘蛛的命运相似。接着是让孩子说布鲁斯王子看到蜘蛛结成网之后会想些什么呢,这时候孩子也能说到,既然蜘蛛能在第八次成功,那我也能。顺势引出,布鲁斯王子的号召。这里我让孩子自己做一做布鲁斯,来动员大家。孩子们热情很高,能大胆的上台演讲。这样能锻炼孩子的`胆量,又能培养演讲能力。

这里我疏忽的是没有让孩子把动员的话写下来,导致有些孩子说的话不多,不丰富。

语文园地八的课后反思篇七

《第八次》是一篇外国历史故事,课文讲述了古代苏格兰王子布鲁斯英勇抗击外国侵略军,屡战屡败,几乎丧失信心。后来,从蜘蛛结网终获成功的事情中,深受启发,重新振作起来,经过第八次战斗,终于赶跑了外国侵略军,取得了胜利的故事。在教学中我对下面这个教学片段记忆深刻,给了我很大的启发。语文的学习是学生与作者、学生与老师、学生与学生之间感情交流的过程。当学生在平等和谐的学习环境里,感到自身的价值、人格得到尊重、承认,就会轻松愉快地投入学习。所以要创设和谐的师生关系,师生间必须要平等对话,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只有把握好自己的角色,尊重每一位学生的人格,鼓励学生求新、存异的思维,树立师生平等的教学观念,构建平等对话的平台,在坦诚、互尊的环境里和学生一起学习,有利于达到最佳的学习效果。例如:对一篇文章、一个问题可以有不同的见解、不同的思考,师生可以一起谈观点,论认识,说感想,在平等和谐的气氛中,师生一起学习,一起去发现和探究,才会有深层的'感悟和灵智的创造。《语文课程标准》提出: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这一教学片断又一次证明了。对同一篇课文内容的感受,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理解,存在着不同的差异,我没有搞“一言课堂”,自己一答完事。而是让大家思考,提出自己的看法,因为强求一律难以收到好的效果。在争议中,我珍视学生的独特感受,引导学生带着问题讨论交流,体会课文内容,感受文中语言的精妙,品味语言,让学生在交流中相互启发,提高认知水平。从表面上看,这样的教学需要大量的时间给学生去争辩,有时可能会耗时低率,没有得到什么结论,但从长远看,这样换来的是学生心态的开放,主体性的现,个性的张扬,创造力的解放,这样的课堂教学和谐的。

语文园地八的课后反思篇八

这一单元的课文都是蕴含大道理的历史故事。这一篇课文相对后面的两篇还是比较简单的.。

首先让孩子了解到布鲁斯王子虽然英勇但是仍然连打了七次败仗。让孩子在后面自己说布鲁斯王子失败后怎么了,了解“几乎”是指快没了,还剩一点点。然后出示蜘蛛的图片,先让孩子读第三小节,再根据图片让孩子复述。然后让孩子说,当布鲁斯王子看见蜘蛛失败后会想些什么呢?许多孩子都说到了布鲁斯王子和蜘蛛的命运相似。接着是让孩子说布鲁斯王子看到蜘蛛结成网之后会想些什么呢,这时候孩子也能说到,既然蜘蛛能在第八次成功,那我也能。顺势引出,布鲁斯王子的号召。这里我让孩子自己做一做布鲁斯,来动员大家。孩子们热情很高,能大胆的上台演讲。这样能锻炼孩子的胆量,又能培养演讲能力。

这里我疏忽的是没有让孩子把动员的话写下来,导致有些孩子说的话不多,不丰富。

语文园地八的课后反思篇九

课文布鲁斯王子的形象具体、可感!这节课我抓住课文空白,三处引导学生体验人物角色,走进人物内心。

(2)布鲁斯王子看到蜘蛛终于结成了一张网,他心情怎么样?会想些什么呢?演一演感受布鲁斯的内心。

(3)想象一下:布鲁斯王子怎样动员几乎失去信心的士兵起来参加第八次抵抗?

学生比较顺利地回答出我的问题,说明他们已经进入人物角色了,进入课文情境了,也表示学生对课文已经有比较深刻的体会了。这种角色体验促使学生对课文内容进行了创造性的理解。因此,在课的最后让学生谈谈自己的收获时,几乎所有的学生都感悟到了信心的重要,知道了“失败乃成功之母”,“有志者、事竟成”!还列举了自己学骑自行车、穿溜冰鞋等一些事例,都是摔跤无数次,后来在家人的鼓励下,自己又不服输,跌倒了爬起来,再跌倒,再爬起来,最后都取得了成功!这时我想我的教学任务也就完成了。只是时间很紧,谈自己这样的经历,课堂上没有完成,是课后和学生交流时才知道的。究其原因:发现中间组织学生交流时安排不够紧凑,有几位学生交流时重复人家说过的内容,下一步,进一步培养好学生认真倾听同学发言的好习惯!

语文园地八的课后反思篇十

今天上午我和学生一起学习了11课《第八次》。这篇课文讲的是古时候,苏格兰受外国的入侵,苏格兰王子布鲁斯七战七败,他几乎丧失了信心。就在他没有信心再战的时候,有一天,他突然看到了这样的一个情形:有一只蜘蛛在结网,刚要结好时,一阵大风吹来,丝断了,网破了。就这样,结了断,断了结,最后经过了第八次,终于结成了。布鲁斯从中受到启发,决定也要干第八次,结果他也成功了,最后终于赶跑了入侵者。

课文的第三自然段是文章的重点,即从蜘蛛结网的过程中要体会的是那种坚持不懈,永不放弃的精神,重点是要突破这个“第八次”的。“书读百遍,其义自现”,在语文课堂上,朗读是要强调的,只有通过朗读学生才能进入角色,进入课文的情境,学生才会对课文会有比较深刻的领会。因此在教学中,我先让学生自己读,读完再找,说说自己的感受。当学生一个个把自己独特体验说出来后,就会使全体孩子产生共鸣,这时就要让孩子们加入感情来读好了。

学生的想象力是丰富的,怎样去创设一种情景让他尽情散发?每篇课文都会有一些地方让学生来充分发挥他们的想象力的,本课中最后一小节写王子“四处奔走,召集被打散的军队,动员人民起来抵抗。”就是文中的一个空白点,我在这里设计了一个说话练习:假如你就是布鲁斯王子,你会怎样动员几乎失去信心的士兵起来参加第八次抵抗?让学生先通过学习小组的讨论交流,有一个思考整理的过程,再在课堂上发表意见,比较活跃大胆,效果也比较好。因此我先让学生同桌练习,再到台上来演一演。学生积极性很高,而且说得都很到位,课堂气氛也达到了一个高潮,而且也让我明白,孩子们已经理解了第三小节蜘蛛结网所蕴含的道理。

但是,在教学过程中,我忽略了一些决定成败的细节。特别是过渡语的设计太粗糙。课堂教学中的过渡语不但对课文内容的讲解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而且有助于很好地帮助学生全面理解整篇课文的内容。我设计的过渡语悬念性强,提问的方式缺少针对性,没有让学生一下子就找准着力点,浪费了一点时间在纠正提问方式上。其他也有多出不足之处,请大家多多指导。

教育就是渗透于细节中的,在每个细节中注入对学生爱、对教育的爱、对工作的爱,让我们的教育充满爱,就要我们去不断思考和探索。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