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作计划>军训真实感受(优秀17篇)

军训真实感受(优秀17篇)

作者:雨中梧

优秀作文的创作需要积累大量的阅读和写作经验,并注重学习和模仿好的范文。下面是一些经过认真挑选的优秀作文范文,希望对大家的写作能有所启迪。

军训真实感受作文

金色的光芒静静洒落,在地面上勾勒出一个个带着行李,略显忙碌的身影。这便是我军训生活的开端。

“流血流汗不流泪,掉皮掉肉不掉队。”醒目的红色横幅挂在宿舍楼的栏杆上,无时无刻不在提醒着我“贵在坚持。”曾经,十分钟的洗澡时间让我不断抱怨着,我想要放弃。可当我看到同学们对时间的精打细算,我想要坚持下去。一大早的跑步,让我气喘吁吁,我想要放弃,可当我看到同学们虽然觉得不适却仍就咬牙坚持跟着队伍,我想要坚持下去。长时间的固定姿势,让我腿脚酸麻,我想要放弃。可当我看到同学们抱怨连连却仍旧保持动作,我想要坚持下去。曾经的慌张忙碌,身体的疼痛,还有那些不久前经历的许许多多,这些都教会我什么是坚持。

军训就像我曾喝过的一种茶,入口苦涩,可吞下去后再喝一口清水,却是满口清甜,虽然浅,却是那苦中有乐,令人回味无穷。而那清水就是我的同学们。在训练场上,我们总是盼望着给我带来欢乐的休息时间。一到休息,有人咱出来唱歌表演,有人拍手叫好,还有人去调侃教官,大家玩得好不快活。再次投入到训练中时,我们总会想起那些场景,倒觉得时间过得很快,那些练习好像也没有那么痛苦了。回到宿舍,有时三五成群,聊着各自喜欢的小说,动漫,明星之类的。有时大家聚在一起,玩各种游戏,玩得兴起时,就连隔壁宿舍都能听到我们吵闹的声音。也因为这样,原本陌生的同学也变得熟悉起来,整个班级也渐渐团结了起来。

是的,就是团结。以前总听人说,要如何团结,团结的集体有多好,而军训则教会了我们什么是团结,要怎么团结。因为要领水,所以男生领好全班的再将女生的水一一帮忙送到位于四楼的宿舍。因为有人身体不适,所以有同学们主动陪着去医务室。因为军训很苦,所以大家表演节目让大家放松。因为军训很累,所以大家主动帮别人拿水杯。因为值夜,所以大家主动调换床铺,害怕吵醒别人。这些的确是军训造成的,可正因为如此,我和同学们更加熟悉了:正因为如此,我才在军训生活中得到了更多的快乐。

军训是一座神秘的山峰,它或平坦或险峻。我们努力越过一个又一个荆棘,做好一套又一套动作。等到了不是特别舒适却十分温馨的平地,我们一同嬉戏,放松身心。

军训是一个简朴的中转站,在这里,我认识了新的同学,学会了坚强,团结。现在,我已经坐在了这辆名为高中的列车上,同时在心中呐喊:“高中,我准备好了。”

军训真实感受作文

如果人生是一本书,那么军训便是书中最美的一页;如果说人生是花园,那么军训就是其中最美的一朵花。

俗话说“天下无不散之宴席”伴随着悦耳的脚步声,我们渐渐离开这埋葬了许许多多回忆的地方韶关市青少年社会实践中心。每个人那圆溜溜的眼旁都弥漫着一圈一圈的暗红色,每个人的眼里都饱含泪珠,大家都齐齐仰起头,期望泪水能回到眼里,此时,每个人心里最大的愿望就是把自我的最终一个微笑送给教官。

俗话说:“不经历风雨,何以见彩虹?”“立正、稍息、向左走、向右走……”一遍又一遍的重复着这些滚瓜烂熟的动作。我们受了委屈,自我忍着。路途中遇到困难,勇敢的越过……多少次让泪水划过脸庞,多少次让放弃的念头在脑海中荡漾,多少次让反抗的心里呈此刻眼前,这时,就不由自主的拷问自我,来那里的目的是什么?绝不是观光旅游,不是休闲娱乐。而是来那里磨练自我,锻炼自我。此时,我都会大声的告诉自我“坚持,就是胜利”。

在军训的几天里,最应当感激的是莫过于是我们的教官了。我们的任性让他把嗓子都喊哑了。那时,他说过的一句话让我一向铭记于心:“就算是我进医院,我也要你们听得清我讲的每一句话。”听完这句话,让我们整个班都陷入了沉思。我们的良知被唤醒了。从此,“刻苦训练,听从指挥”成了我们班一个严明的纪律。

最让自我记忆犹新的还有那次野炊。一向在家像公主般的我第一次拿刀切菜、第一次自我亲手做饭……别提那滋味了,就像是应对一道一窍不通的数学题。首先我拿起笨重的菜刀,脸上带着阴深深笑容的走向那猪肉旁,嘿!它还真不赖,向我发起了攻击。我切一下,它跑一下。这不,我和猪肉的“大战”引来了一阵阵的嘲笑声,这让我尴尬极了。我们这组经过我这么一折腾,让悠闲的教官不得不来帮我们收拾残局。最终还得多谢我们的教官帮我们这组扭转了残酷的现实。

军训短暂的五天都渐渐的逝去。娇生惯养的我们在那里明白了许许多多的国防知识。感受到了团结的力量,体会到了职责与使命。这短暂的五天,给我留下了一个永恒的回忆,让我终生受益无比。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军训真实感受作文

指导教师王琴。

上个星期,全班同学以及所有四年级的班级都参加了一个活动――军训。我们回来后,一个个都深有感受,像摘到了一筐筐累累的硕果。

我觉得我学到了军人的敏捷、干净利落的办事速度。我还学到了军人那种“站如松,坐如钟,行如风”的`军姿。虽然大家都还没有达到真正军人那样雷厉风行,英姿飒爽的风格,但我们的站姿,坐姿都有了很大的转变,干事情的速度也比以前提高了许多。这都是我们军训所收获的成果。

我们除了学到军人的风姿以外,我还学到了许多手工技术。如食品雕刻,做风筝,传统中国结的制作等。这些都是我们平常课堂上没学到的手工制作。

不仅如此,大家在野炊活动中体验了亲身动手做饭的乐趣和一日三餐父母在家做饭的不容易。每一盘香喷喷的饭菜都凝聚了父母对子女的关爱和辛劳。我们应该感恩我们的父母,尊重他们,爱戴他们!

这次军训我们可真是受益匪浅,它能让我们学到许多东西!

军训真实感受作文

八月,一缕缕金色的阳光洒在了双十中学的跑道上,我们有幸成为了这座学校的新主人,与此同时,我们还要经受一次严峻的考验——军训。

在小学学习期间,我有过两次前往军营理解军训的经历,军训的滋味对我而言早已不再陌生和畏惧。甚至,我仍然向往着能从这次的军训中收获与以往不一样的感受,以此好好提醒自我收拾心境迎接紧张又精彩的中学生活。

“立正!稍息!后面的男同学,速度慢了,大家重新再来…………”只见两位身着白色海军服,表情严肃、不厌其烦、掷地有声地向我们发出一道又一道的指令,只要大家动作不规范,他们就会一而再,再而三地示范给我们看。一个动作,一声口号,不停的重复又重复,一天下来是一身的疲惫,可我们依然坚持去做好每一个动作,忍着酷暑顶着烈日继续每一天的训练。倾刻间,感到脸上,颈上,背上有无数汗滴在涌动,我们却不能用手去擦掉,依旧纹丝不动、昂首挺胸。要是对自我哪些动作做得不够满意的,我都会利用晚上时间在家里继续练习,精益求精,不敢懈怠。军训的课堂是严肃的,但这种严肃并非板直着脸,而是一种自信满满的威武的姿态;军训的课堂需要坚韧,这种坚韧并非对肉体的摧残,而是一种精神意志的自我磨砺。

“初一时代,八班最帅,团结友爱,样样厉害!”,今日,这是初一八班的口号,明天、今后三年,这将是初一八班展现出来的真实面貌。

军训真实感受作文

我们都是独生子女,从小娇生惯养,什么事都要依赖父母,打不得,骂不得,父母为了不让我们有依赖性,都积极报名参加这次军训,目的是:让孩子养成独立性,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别人的事情帮着做的美德。

这次军训虽然很苦,但是却让我知道独立性的重要。上学时要独立,在家时也要独立,一切的事情都离不开独立。因为随着年龄的增长,变得成熟了,所以我们要学会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别人的事情帮着做的美德,这次军训就锻炼了我们自己做事,例如:叠被子、打开水、洗漱等,都加强了我们的自主能力。

每天我们都要训练很长时间,其中最难就是军体拳了。教官要求每一个动作都要做标准,不然就要一遍遍的做直到做好为止。虽然,汗水都把衣服浸湿了,但是功夫不负有心人,最后我们都做得有模有样,连平时最严肃的教官,看到我们如此努力地练习,都欣慰的笑了,我们也觉得无比的喜悦与自豪。此外,我们还学习了走正步。虽然走得连腿都麻木了,但我们还是咬紧牙关坚持了下来。最后我们踏步的声音整齐的不可以用语言来形容了!

我喜欢这样的活动,我爱获得更多而有益的知识。

军训真实感受心得体会【】

这几天军训,我经受了烈日的考验,磨练了我们的意志。

在军训的过程中,教官对我们特别严格,谁做的不规范,教官就来了个飞毛腿,或是来个巴掌。同学都小心翼翼的做好每一个动作。我们先从最简单的稍息做起,一个小小的动作竟如此有那么多的规则。

军训真实感受心得体会【】

军训不但培养人有吃苦耐劳的精神,而且能磨练人的坚强意志。苏轼有句话:“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忍不拔之志。”

这句话意思是成功的大门从来都是向意志坚强的人敞开的,甚至可以说是只向意志坚强的人敞开。

军训真实感受作文

三天,我参加了复旦学校组织的军训。第一次参加这样的活动,我很激动,心里既高兴,又有点害怕。

“抬头挺胸!立正!稍息!……”听见教官严厉的口令声,并手把手的`我们教,教官命令我们站立20分钟,丝毫不动,我们的军训正式开始了。在那20每当我想动的刹那,好像有千万只虫子在身上爬行。正当我控制不住自己的时候,忽然想到了邱少云在烈火烧身半个小时里,都能纹丝不动。而我站在毫无危险的地方,站立20分钟不动,难道就做不到吗?当然可以!我的好强使自己充满了信心。在猛烈的太阳底下,我一动也不动的站了好一会,已是汗流浃背,口干舌燥,头晕脑涨。分钟里,每一秒对我来说都是煎熬,都是考验。有好一些人都坚持不住,打了报告,教官允许他去休息了。我也实在不行了,只好打了报告。

最后,我们参观完了复旦高中的历史和讲坛,就这样,三天紧张的军训过去了。

回家的路上,我总在想,是什么原因使我们坚持不下去,会晕倒呢?这次军训,让我明白了要成为一个军人,就必需有顽强的意志力,但无论是谁,都可以有军人般的坚强意志。

文档为doc格式。

军训真实感受作文

开学,就又开始了军训。

经的军训给了我们许多的快乐,看我们平时吊儿郎当的,其实我们班认真的时候,谁都不是我们的对手。

我们班训练的场地是最远的,正好跑入场地是对我们的训练。

第二天,我们训练的很快乐,在欢声笑语中度过,因为我们班老师把广播操编成了个顺口溜。

我们边笑边练。

第三天,风很大,我们被换了个场地,风很大,我们却站得很值,天气的因素没有打扰我们训练。

五班,你是最棒的,让我们齐心协力,去的好成绩!

责任编辑:

军训真实感受作文

荷花如果没有出淤泥而不染的意志,就不会成为炎炎夏日里的一位君子;梅花如果没有傲立霜雪的勇气,就不会成为残酷冬日里的一道靓丽风景;人如果没有坚持到底的毅力,就不会成为紧张军训中的一颗闪亮的恒如果军训是一座巍峨的大山,那永不放弃攀登高峰的是我。

如果军训时一条湍急的河流,那不畏艰险勇往直前的是我。

远离喧嚣的城市,离开舒适的温床,我们200多号高一新生来到了空军95957部队,身披象征顽强与坚韧的军装,我们完成了七天紧张、严格、艰苦的军训。

七天,在漫漫的人生中只不过是匆匆的一瞬间。但在军营中度过的七天,绝对是不平凡的七天。

七天的军训中,包含着我们的酸甜苦辣。站军姿,起步走,跑步,正步走,蹲坐、军体拳。我们一遍又一遍地重复着枯燥的动作;唱歌喊口令,我们用全身的力气吼叫,却总不能让教官满意。腰酸了,必须撑着;背疼了,还要挺直;喊哑了嗓子,喉咙还依然忍痛嘶叫。火热的烈日,我们的训练依旧;不管是流汗还是流泪,我们的步伐不能停止。铁一样的纪律无时不刻地约束着我们。在严格的要求下,有我们疲惫的身躯挺立,有我们酸痛的手脚重复着动作。严肃的教官,艰苦的生活……所有的一切,我们必须坚强地面对。因为我们身披军装,因为我们身在这绿色的军营。

七天中,我们饱尝了从所未有的艰辛。但军训中也有许许多多的甜。教官优美嘹亮的歌声写照了真实的军营生活,唱出了军人的顽强意志和对亲人的挂念,打动了我们中的每一个人;篮球比赛的精彩激烈,耳边仍然回荡着震天动地的加油声,欢呼声;还有文艺汇演随着优美的旋律,动人的舞姿而跳动的细胞。更有老师的无微不至的关心与体贴,教官的善解人意和幽默感。艰苦中我们深深地体会到了集体的温暖,滋味是特别的甜美。

七天,是苦与累的七天,是付出更是收获的七天。我们的腰板挺直了,面孔刚毅了,精神抖擞了。在站立与蹲坐之间,军训给了我们军人的气质:挺拔、刚直。艰苦的训练中,我们学会了忍受疼痛,学会了坚持,再坚持。军营赋予了我们坚强的品质,顽强的作风。我们少了份骄气,多了份拼搏到底的精神和奋斗、永往直前的意志。同甘共苦中,看看周围不言放弃的同学,我怎能轻易低头;互相帮助中,我们成长了,从骄生惯养到独立生活。军营教会了我们——团结就是力量:这力量是铁、是钢,比铁还硬比钢还强,只要万众一心,就没有战胜不了的敌人,克服不了的困难。军营教会我们——严守纪律,服从命令是天职,条令要牢记,令行禁止,自觉凝聚成战斗集体。人民军队正是有了铁的纪律,才会有无穷的战斗力。我们也更深刻地理解了军人的内涵。它是严肃、威信,纪律的代名词。军人战士永远是最可爱的人。我们每一个人都以军人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军训的七天虽然很短,但我们学到了许许多多的别处无法获得的东西——是知识,是品质,是精神,更是一笔宝贵的财富。

七天的军训,一个又一个的考验。我们只有经历它,才能够磨砺自己,使自己更加坚韧。我们只有战胜困难,承受风雨,才能更加从容地面对今后的人生。军训是我们成长所必需的;更是通往成功的必经之路。军训的滋味如同五味瓶夹杂在一起,我们品尝了;但它不能够只是一刻的味觉。我们要保留着其中的精华,让军营中学到的优秀品质伴随着我们,以军人的姿态迎接即将到来的高中生活,以至于整个人生。

军训真实感受心得体会【】

而我们,这群意气风发的热血少年为了“梦中的伊甸园”,顶着烈日,忍受酷热,傲然挺立在朝阳下,高声呼喊着我们的誓言,默默坚守着我们的理想。不论风雨,不论酷热,我们威武的应战,激情的放歌。因为我们知道:艰难困苦,玉汝于成。

元旦晚会真实感受作文

我记得,曾经他们温柔如水,对人接物,都很好。

可是,时间过了二十年,在想回到从前,总感觉是痴心妄想。在电视剧里,什么都可以是梦,可是在梦里,并非所有都能够变成现实。

可是我昨天晚上,就做了一个感觉非常真实的梦。有人在喝我的血,右手的手掌,用小刀划破了伤口,然后我就感受到了血液从体内流失的`错觉。

可是我又不能跑,虽然在梦中,没有人束缚我,但是我知道,似乎有一些道理,我身边有我在乎的人,如果我走了,他可能会遭殃。可是一如既往,我还是在梦中,看不清楚那个人的容颜,只是感觉他对我非常重要,值得拿生命去保全他。

我记得,在以前的时候,似乎也有过这种感觉。

但是那个时候,我还不知道,生命是如此脆弱。

如同和她们在谈起过往,那些不被人提起的曾经,说不定是你年轻时候刻意隐瞒的伤痛,可是随着年龄的增长,那些话的说起,都是若有若无,漫不经心的。

也许,这也是一种成长。

就好像很多年前,我们能够理解和体会的那样,每个人都需要有道理,都需要去看透,才能够去明白,这些关心和取舍,从来都不需要做什么代价,来交换。

读人世间真实感受范文

一个人的成长史或许不能反映一个时代的发展史,那么一个家庭呢?这个家庭以及与之相关的一群人呢?稍微联想一下便可知道,由一个家庭延伸出来的社会关系毫无疑问是一个庞大的群体。这一群体,他们的从小到大、从大到老,能否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他们所处时代的发展史呢?我想答案是肯定的。

梁晓声的《人世间》(上、中、下三部)正是这样一部史诗般的巨著。小说通过周家老少三代人(以及与周家相关联的人们)从上世纪七十年代到改革开放这四五十年的跌宕起伏的人生命运,生动反映了这一时期的中国社会发展史。而这一时间跨度也恰好和我的“发展史”相吻合。

周家的父亲是新中国第一代建筑工人,因支援“三线”建设长年在外,母亲在家操持家务,两儿一女,老大周秉义是“文革”时老高三的学生,老二是女儿周蓉,老高一的学生。而在我家,大姐是老高三,哥哥是老高二,二姐是老初中(初二或初三)……,我在家排行老六,“文革”开始时我十岁,1969年知识青年上山下乡运动开始时我十三岁。照此推算,周秉昆应该和我年龄相仿或者比我大个两三岁。

相仿的年龄,相同的岁月,相似的家庭,也让我觉得与周秉昆之间是那样地相仿、相同、相似。

小说的故事是围绕着x(书中成为a市)城乡结合部的“光字片”棚户区展开的,而我从小到大都是生活在大杂院里的。大杂院比“光字片”的处境稍好些,却也好不到哪里去。周秉昆家住的是土坯房,我家住的不能说是土坯房,却也是日本侵略中国时留下的旧房子,墙倒是很厚,但不是砖砌的,是土砂石混合材料砌成的,因年久失修,墙壁早已没有了当年的“坚韧”。我清楚地记得,小时候要是往墙上钉钉子,常常钉子没钉上去反而震落下一层灰土。房顶还存有日本人居住时的木制顶棚,但同样因为年代太久,木顶棚早已不堪重负,放的东西重了,极有可能把木顶棚压塌了。就是这样的木顶棚,成了老鼠们的乐园。每天夜里我都能听见“鼠友”在顶棚上欢快地嬉戏、跳跃。

周秉昆的哥哥姐姐是老三届,“文革”时期他们已经是有知识、有理想、有思想的青年了。他们得以以“红卫兵”的身份参加到轰轰烈烈的“文化大革命”中去,他们得以参加“红卫兵串联”,随心所欲地免费到全国各地去“革命”,他们得以把自己一伙人关在黑暗的小屋里听那由手摇唱机(用的黑胶唱片)发出的中外名曲,他们也得以以“破四旧”为理由砸掉学校图书光的门锁,堂而皇之地把一摞摞中外名著窃为己有。在上述几点上,周秉昆的哥哥姐姐和我的哥哥姐姐们可以说是毫无二致。而我和周秉昆也是何其相似乃尔:只有像跟屁虫那样跟在哥哥姐姐们后面旁听(其实就是偷听)。我和周秉昆一样,正是在那几年里,稀里糊涂半懂不懂地读了一些中外名著和名曲。还有一点和周秉昆完全一样的是,在哥哥姐姐们眼里,我们只不过是孩子,我们的愿望、感受就跟空气一样是可以忽略不计的。

“文革”结束,知识青年由农村回城,哥哥姐姐们开始登上历史为他们准备好的人生舞台,而周秉昆和我却还处在边缘地带,正像小时候他们议论中外名著我们只有偷听的份一样,他们在人生舞台上精彩亮相,我们也只有观看的份,无论是社会地位,还是经济地位,我们和哥哥姐姐们都是不可同日而语的。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推进,现代化、信息化社会的悄然来临,我们终于有了自己的一片天地,终于可以和哥哥姐姐们平等对话了,然而时代的列车却将他们送到了舞台的边缘,他们老的老,病的病,其中有些亲人已经永远地离开了我们。我们一方面感叹他们的老去,一方面猛然警醒:我们自己也已经“情怀渐觉成衰晚,鸾镜朱颜惊暗换”了。

周秉昆的哥哥姐姐凭借“老三届”的文化底子考取了大学,从而有机会改变自己的命运。他的哥哥姐姐都找了高干家庭的子女,毋庸置疑,这样的婚姻又进一步改变了他们的人生轨迹。与周秉昆相对照,我的大姐也是嫁入了干部家庭(正厅级),从而逃避了知青下放,我哥哥则通过参军绕开了知青下放,不仅如此,复员后还谋得了较好的工作。而我呢,不仅下放当了知青,即使在一九七七年恢复高考时,还得面对“老三届”的挤压,不得不放弃了大学而选择了中专。

周秉昆在“光字片”生活了大半生,结交了若干个掏心掏肺的朋友,在极其艰难困苦的岁月里,他与这些朋友们相濡以沫,不分彼此。这样的友谊令人羡慕,这样的友谊照亮了周秉昆以及他的朋友们的人生。然而时代的剧变,现代化、信息化社会的悄然来临,打破了原有的生活秩序,大多数人的人生目标由安稳的工作、亲人的团聚、邻里的和睦、朋友间的照应转向找更好的工作、挣更多的钱、结交更多有用的人、享受更多的人生乐趣。在这样的人生变革中,过去所依赖、所向往的,如今却成了急于要挣脱的桎梏。到头来,周秉昆身边除了妻子郑娟、儿子周聪(当然还有哥哥、姐姐等亲人)外,当年那些患难与共的朋友们却所剩无几了。而我呢,当年不是也有许多朋友吗?如今到了奔七的年纪,还有几个算得上真正的朋友呢?这不能简单地归因于世态炎凉。各有各的生活,各有各的难处,彼此相互理解,便还能当朋友相处,真正把你的事看作自己的事的朋友,有那么一两个也就足矣!所庆幸的是,我就有一两个这样的朋友,每想到此,便觉得自己幸福无比,老天待我不薄,该知足了!

……。

总之,《人世间》写的是周家的故事,我却从周家的故事中读到了自己的人生。

《人世间》,三卷本,都是大部头,总计一百一十多万字,我读得如醉如痴,不能自己。最后一部的最后几章我是熬夜读到凌晨3:00多一口气读完的。读完了《人世间》,我仿佛从少年到老年又重新活过了一回。真心感谢梁晓声!

尤其使我感动的是,《人世间》充满了正能量。周家一家人,从父亲周志刚算起,到第三代的周聪、周玥,从厅局级干部周秉义,到普通老百姓周秉昆,从博士、大学教师周蓉,到没有文化的秉昆的妻子郑娟,他们骨子里都有一个闪闪发光的字,那就是“善”。在我看来,这个“善”字比周家的传家玉镯(国宝级的,价值不菲)更可宝贵。正是这个“善”字,让周家的老老少少从来没有做过一件坑人、害人的事。可以说,在周家的每一个人身上,都闪耀着人性的光辉。

梁晓声的这部小说不靠惊悚诡异、刻意悲情或滑稽可笑的情节博人眼球,也不靠刻意雕琢加工塑造所谓的“典型人物”来取胜,他笔下的人物都是极其普通的,极富人情味的,极接地气的。如果吹毛求疵,他的语言的确有些啰嗦、拖沓,书中的人物也显得有些繁杂,从艺术创作的角度来说,删去几万字和几个无关紧要的人物也是未尝不可的。但我在阅读的过程中,一个细节、一个人物、一处对话也不愿意放过。与其说我在读小说,不如说我在品味“光字片”老百姓酸甜苦辣的人生百味——因为那也是我六十六年人生旅程的酸甜苦辣。

读人世间真实感受范文

由梁晓声长篇小说《人世间》改编的同名电视剧日前在中央一套黄金档热播。原著《人世间》这部时间跨度近百年,115万字的力作,记录了一个世纪中国的发展史,客观纪实的社会背景、细腻丰满的人物情感、动人曲折的故事情节,无不给人以共情共鸣、耳目一新的内心震撼,令人掩卷而久久不能释怀。

小说以1953年出生的周家小儿子周秉昆的视角讲述整个时代发展故事和人物变迁,以郑娟为主线,围绕周家的感情纠葛,推动故事情节逐步发展。可以说,小说用周家三代人见证了百年党史中的4个历史时期。

知识改变命运,是亘古不变的真理。新中国成立初期,在这个占世界人口1/4的国度,提升国民整体素质是个艰巨任务。在这样的背景下,闯关东到a市落脚的周志刚让3个孩子都进校门读书,体现了这位父亲的眼光和境界。当然,更有尊师重教家风的传承因素。秉义、冬梅、蔡晓光、周蓉、秉昆等遍读古今中外名著,通过讨论把死书读活,确立了昂扬向上的人生观、价值观,这为他们人生后半程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不论秉义、周蓉恢复高考后入北大读书,还是秉昆办期刊、晓光当导演,无不是读书并学以致用的结果。吕川、向阳也是听了老马的话,时刻充电以待时机,读了大学,成为有出息且能为朋友搭把手的人才。

正直向善致良知,是成长成才的先决条件。秉昆每年都会约“六小君子”等一众好友来家聚会,这伴随了他的一生。不管哪家有困难,周家长辈都会热心肠帮忙,这对周家儿女影响极大。周母养的两只鸡,成了光子片的“功臣”,给人印象特别深刻。那个年代,鸡蛋不仅在于它的稀缺性,更在于它是珍贵的营养补品,但是秉昆妈从未对邻居吝啬过。在郑娟一家三口陷入困境时,秉昆当了祖传玉镯以解决他们的后顾之忧,体现了他高尚善良的品质。还有许多柴米油盐酱醋茶的琐事,他做不好或帮不上忙,总觉得愧疚,等等。这样的品质,恰恰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应有之义。周家一家人做事,无不是遵从内心、从良知出发,为人处事、待人接物,这对建设和谐社区、和谐社会都具有积极意义。

仰望星空、脚踏实地,是秉昆们安身立命的“压舱石”。小说中“六小君子”在酱油厂干最苦最累的出渣工,周蓉到x大山深处插队做民办教师,秉义两次放弃提干机会,这群有理想、有抱负的年轻人,始终把憧憬未来与做好当下事结合起来,这是难能可贵的。他们从不心浮气躁、盲目攀比,他们始终以苦为乐、苦中作乐,他们坚持友情第一、团结协作,众人拾柴火焰高。这都是处理人际关系的典范。

罗曼·罗兰说过,世上只有一种英雄主义,就是在认清生活的真相之后依然热爱生活。这也许是电视剧《人世间》热播最重要的原因。在此,认真荐读梁晓声著长篇小说《人世间》。

元旦晚会真实感受作文

把你在生活中了解到的动植物或人类为生命而做的抗争故事写一篇文章。

【教学目标】。

1、留心观察生活,善于发现生活中的感人故事。

2、具体真实地描写观察到的生命现象。

3、善于分析思考所观察到的现象,写出真实的感受。

【教学重、难点】。

把感悟到的生命真谛真实具体地表达出来,有一定的顺序,且详略得当。

【设计理念】。

通过谈话把学生导入习作主题中,接着出示一些热爱生命,珍惜生命的典型事例,然后让学生谈谈感染着他们自己的那些现象,使学生在润物无声中提升情感,写出真实感人的文章。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导入主题。

1、谈话导入:同学们,在生活中,珍爱生命的故事可多啦!有人爱惜生命的一分一秒;有人为了生命的美好而进行不倦的追求;有人为了祖国进行不屈不挠的斗争;有人身残志坚,顽强与病魔作斗争……除此之外,还有动物、植物等,它们不也为了茁壮生长而进行了顽强拼搏吗?生命是可贵的,可贵的生命因珍爱而怒放异彩。

2、板书课题:感悟生命,珍爱生命。

二、佳作欣赏,感悟顽强。

(生反馈,至少3人)。

2、师:同学们谈了身边的例子,我们都感到了他们可贵的精神,我的表哥就是这样一个人。

3、出示《残疾,更显生命的顽强》,生速读。

(1)习作描写了表哥在、在、在三个地方的情景,来表现表哥的精神。

(习作描写了表哥在医院治疗、在家中休养、在高中上学三个地方的情景,来表现表哥的顽强精神,可贵品质。)。

总结:这是文章的重点部分,通过三个场景的描写突出了人物的精神,读来仿佛亲眼所见,同时自己也经受一次感情洗礼----好顽强的人呀!

(2)是什么信念支撑着表哥顽强地拼搏?

(表哥不想一辈子成为废人,他要让自己的生命有价值。)。

(3)从表哥身上,小作者感受到了什么?

(从表哥身上,小作者感受到了什么叫顽强,感受到了生命的潜力。)。

(4)纵观文章的结构,我们不难看出它的特点。

开头:开门见山地点出人物以及他的品质。

中间:从人物生活的不同角度来具体描写人物的品质。

结尾:前后照应,抒发情感。

4、可见要把文章写好,必须做到以下几点:

(1)、选择熟悉的内容。不管是砖缝里顽强生长的植物,还是在绝境中奋力求生的动物,乃至进行生死决斗顽强抗争的人类,他们无不展示着对生命的热爱。习作中,一定要选择自己最熟悉、感受最深的内容来写。这样,写起来文思才如泉涌。

(2)、具体地描写事件。要想使你的文章感动别人,你必须把观察到的现象写清楚。动植物通过什么方法顽强生存下来?你身边的'人是战胜了失败,还是冲出了逆境?是珍惜生命中的一分一秒,还是顽强追求美好生活?这些事的来龙去脉怎样?你必须细腻地刻画出当时的情景,让人如见其形,如闻其声。这样,读者才能产生共鸣。

(3)、写出真实的感受。某件事或某一生命现象,引发了你怎样的思考?有什么想法?必须实实在在,千万不要随意拔高,刻意上升到某一高深理论的层面。否则,会给人不真实的感觉,读来乏味。

板书:开头:引出品质。

中间:详细描写。

结尾:抒发情感。

三、你说我说,整理素材。

1、设置情境训练。

(1)出示表格,根据内容整理语言。

对象观察到的现象感悟到了什么。

植物:

动物:

人:

同学们,我们回想一下生活中观察到的现象,然后仔细想想从它们身上感悟到了什么?我们按内容分成三大组,每一组负责一项,看看哪个小组说得详细。

(2)小组内小声介绍自己观察到的现象及感悟,其他同学点评。师巡视,以发现优秀者。

(3)指名交流。

2、小结与过渡:同学们不仅听的认真,我还发现有些同学做着笔记留下了自己和同学的感想。其实,生活中有许许多多现象值得我们仔细观察,认真思考。现在就让我们开启记忆的大门,用笔去描绘吧。

第二课时。

四、疏通思路,选择主题。

1、请你选择一个题目或自命题,写一篇习作。

(1)生命,生命(2)记一个热爱生命的人。

(3)为生命而战斗(4)观察动植物顽强生长的现象,并写下来。

2、题目确定后,要在文章的第一自然段就让读者明白你所要表达的主题,因此在简单叙述后就要直奔主题。

3、中间的内容选材一定要能集中表现人物的品质,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场景通过细节描写来突出人物的精神世界。

4、结尾处,或是能把故事的情感抒发到最高,或是前后照应结果完整。

5、为了把文章写得生动感人,让我们到“快乐百花园”中走走,看看那里的“词语超市”吧。

6、范文引路----《顽强的芦荟》。

五、动手写作,笔洒感动。

同学们,我们刚才的收获颇多,现在就让我们拿起笔,写下感动人生的一幕幕,记住在写作的过程中,要参照板书。

六、佳作赏析,分享快乐。

1、教师组织自评自改。

2、小组赏读,请同学们先在小组里读读自己的习作中最满意的部分,然后推荐出其中最优秀的一篇,让全班同学互相欣赏一下。

3、集体交流。请同学们谈谈听后的感受。师生共同评价,感悟习作方法。

【板书设计】。

开头:引出品质。

中间:详细描写。

结尾:抒发情感。

元旦晚会真实感受作文

来水木上看看,感想贴一堆,有顿悟真谛的,有看透人生的,有悔不当初的,也有砥心砺志的。我没有,我就感觉gre不是很难。所以我的精神没有上层次,只有一些技术性的感受,与大家分享.

一.单词永远背不完的.

哪怕是美国人常用的单词(不信随便找一部美国电影的来看看).何况还有一词多义.何况背过的考试当时还可能忘了(今天考的反义中的backfire就出现在friends第5季第20集里若干次,但我还是选错了).说这话不是泄大家气,也不是让大家不背单词,只是让大家别花过多时间背单词,有一万词汇就够了.再多背就是被ets玩儿high了.

二.类比没有技巧.

大家总结了很多类比的type(比如种属关系,反义关系,特征关系...),试图对号入座,但我发现只有难度低的类比题可以套.真正拉开距离的难题是不能套的,正确的答案很容易从眼下漏过去,但当你知道并解理解它是正确答案时,你会发现这个“对子”对得真是工整.所以除了记住单词的精准意思,关键是强化并refine你的commonsense.祥哥说了,正确答案和题面之间的逻辑关系其实是挺紧的,如果你觉得不紧,那就出错了.

三.强烈不满杨继的一些不完整(ifnotwrong)观点.

精准理解不像他说的那样不必要,从头读到尾不在一句上反复也不必要,过份强调原文重现或者原文定位更是不对.这其实是个效率问题.从头到尾囫囵看一遍,然后做题的时候再去定位这种方法至少对一部分人来说更浪费时间,因为定位的过程就是不断重复,而且还得把context也重复一遍以免有误.需要订位是因为没记住,没记住是因为读的时候就没怎么理解.我觉得第一遍看的时候就要做activereading,一边看一边理解一边把理解好的意思分解归类.一篇文章看完,稍微合一下眼在脑中快速flashback一遍,想想看自己刚刚读了什么,了解了什么.如果这个时候脑子里干干净净,那就不仅是理解了,而且记住了.不要因为练定位的'本事而忽略了真正的阅读能力,你觉着自个儿看中文文章的时候是用这种超级不自然的方式的吗?(当然了,我不是完全排斥原文定位,你再仔细看看这段话,我真没有完全排斥的意思.)。

四.不要过份勤于做题.

大家扪心自问,有多少“一天一套”或者“一天n套”的人不是复习到后来verbal的成绩变得“饱和”了?饱和在一定的错误率上!还是要留点空儿出来想想方法.打个比方,如果你的verbal水平就是30分钟勉强,那最好把阅读放到最后做,因为阅读题平均花费的时间更长,与其留紧巴巴的两分钟去做最后11个反义,不如用来做最后两道阅的小题.毕竟扣分的时候错在阅读上和错在反义上没区别.再比如平时做完一套题后不要马上对答案,先在宽松地环境中检查一遍.如果发现检查后总能多少纠正一些错误那就最好不过了,说明你还没有饱和,还存在着方法提高你的正确率,你要找出这种方法.另外没事再想想办法保证考试的时候q能到800吧.

五.看英语小说.

这个方法真的很好.让大脑习惯大量英语的涌入,同时又不必拿真题来憋屈自己,可以在休息地时候提高自己的英语能力.看名家写的,他们的文章其实比grereading难.天天看这个入味儿的人就不太怕考试的那四篇文章了,看完一两本长篇就基本上能做到activereading,阅读长篇逼得你习惯一顺气儿读下来.我相信这也是ets希望的阅读方式,因为这最自然.

六.我不是牛人.

我的g也很差.我说这些话是因为我诚实.对付gre,大家得有商量.

元旦晚会真实感受作文

近些年来,无论是不是英语老师,学英语是在育才工作的每一个老师学习工作中很重要的一部分。此次学校让我们这些英语和非英语专业的老师,能到英语最纯正的国家去接受语言培训,我们每个人都非常珍视这个学习机会,在英国期间本着多听、多看、多想的原则,用心去感受原汁原味的english,去触摸大不列颠独特的文化和风俗,去体会salford大学语言学校为学生设计的科学严谨的课程体系、全方位能力拓展训练的教学模式和丰富多彩独具匠心的活动安排,去充分感知东西方教育的差异和文化的碰撞。

我们这些已然成为教师多年的学生,比其他留学生更专心地聆听老师们逻辑严谨、视角独到、诙谐幽默的讲解,汲取在国内教育中没有涉猎过的英语文本知识。同时,也站在一个教师的角度,以一个同行的心态去去权衡、去审视中英教学方法和教育理念的的差异。作为基础教育工作者,一直以来我们都存在一种困惑:中国有那么兢兢业业的老师,加班加点、任劳任怨,从来不罢工,不游行,对学生认真负责,吃的是草,挤的是奶;中国有那么尽职尽责的家长,坚持不懈无怨无悔地接送、陪读;中国有那么勤奋的学生,完成大量学校的作业的同时,还要参加各种课外补习班、兴趣班、提高班,是社会上起的最早睡的最晚,从没有休息日的一个群体……为什么我们在各种国际“奥林匹克竞赛”中金牌连连,却一直都与“诺贝尔”无缘呢?在英国的学习期间,我们在提高英语能力的同时,也在试图给这个难解的问题寻找一个答案。

资料。

对实验教学和项目作业的训练更让习惯了中国“填鸭式”教育的我们着实有些不适应。比如强化团队协作能力培养和实践能力训练的作业poster,看似简单的一个海报,实际上要有一系列的工作要被落实——选择题目、小组分工、社会调查、数据统计、画面设计、现场讲解……这些习惯于独立作战的中国学生手忙脚乱了好一阵子。

而每个人结合自己的所学专业做的presentation及现场答辩更充分地体现了中外教育方式和观念的不同。按中国人的思维方式,学生就是学生,为什么还要向别人做自己专业知识的介绍和讲解呢?而让我们更不可思议的是学校对这个项目的重视。而且老师所给的成绩不仅根据现场讲解答辩的表现,还根据初稿、二稿的情况和参考书目的引用,甚至根据powerpoint制作这个看似与英语培训无关的环节。构思篆写论文的过程,在提高我们英语能力的同时,无疑让我们从一个全新的角度系统化了原有的知识结构。

留学生活引发我们对集体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