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心得体会>心理教育课心得体会(精选10篇)

心理教育课心得体会(精选10篇)

作者:薇儿 心理教育课心得体会(精选10篇)

实习心得的写作可以帮助实习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工作思维,增强对工作的敏感度和理解力。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军训心得范文,希望对您有所启发。

心理教育课心得体会篇一

在当前这个快速发展的社会,我们的生活方式、思维模式以及生活节奏都发生了诸多的变化,特别是在这场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中,人们的心理承受能力面临严峻考验。针对心理健康问题,线上心理教育已逐渐成为了人们获取身心健康知识和保持心理健康的主流方式,并在许多人的生活中起到了极为积极的作用。

第二段:线上心理教育模式

线上心理教育是指通过网络及移动终端等平台,向受众提供心理保健和治疗服务的一种模式。通常采取线上咨询、网络课程、交互式心理测试等形式,方便、快捷、灵活地满足个人或群体的心理健康需求。线上心理教育模式最核心的优势在于其时间、空间和情感的自由度,人们无需移动身体,只需打开电脑,便可随时与专业的心理医生进行交流。

第三段:线上心理教育的优点

线上心理教育在提升整体民众心理健康水平、疏通社会心理卫生服务渠道、提高心理医生和心理咨询师服务效率等方面具有不可忽视的优势。首先,在这个信息化的时代,线上心理教育极大地方便了许多心理需求人群,减轻了他们因去到有些远离家地方的医院和机构寻求心理帮助所带来的困扰。其次,线上心理教育打破了传统心理服务中的时间和空间限制,让人们可以随时随地进行心理交流。最后,线上心理教育在抗击疫情时曾起到立竿见影的作用,为社会保持稳定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有效降低了公众恐慌情绪,维护了社会和谐。

第四段:建议

尽管线上心理教育的优势众所周知,但需要注意的是,它相较于传统心理服务也存在着一些缺点,在线上咨询时很难直接观察身体语言,缺乏非语言交流的方式往往会造成误解。此外,线上咨询师的能力水平差异也较大,需要及时引导市场机制提高行业整体素质。在推广线上心理教育的同时,更应该丰富公共心理教育,加强心理健康信息公益宣传,提高大众对于心理健康的认知与对待方式,促进社会的心理健康。

第五段:总结

总之,线上心理教育对于促进全社会的心理健康以及提高医疗资源的利用效率发挥着重要作用,也成为推进心理健康教育的必要手段。尽管其也存在一些限制,对于现代人的生活节奏以及信息化平台具有天然的优势,甚至会成为未来重要的心理社交形式之一。在这个新时代,线上心理教育给予了我们强大的支持和鼓励,更加需要我们广泛探讨,合理利用。

心理教育课心得体会篇二

本学期我抓紧时间认真学习了《小学教育心理学概论》。我广泛地吸收了近年来国内外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成果,集中阐述了教育、教学过程中的心理学问题。全书以教与学互动作用为主线,以学习心理为核心,对学习动机、知识和技能的掌握、学习策略与教学策略、学习迁移、智力与创造力、品德心理、群体心理、个性差异与因材施教、心理卫生与教师心理等方面作了较为系统、深入浅出的分析。

作为一个教育工作者,他必须具备判断学生是否热爱学习以及引导学生学习的能力,这就需要理论的支持,即人的学习动机分析理论。

因为首先,教师是文化的传递者。“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这是从知识传递的角度来反映教师的重要性。其次,教师是榜样。"学高为师,身正为范",学生受教育的过程是人格完善的过程,教师的人格力量是无形的、不可估量的,教师要真正成为学生的引路人。第三,教师是管理者。教师要有较强的组织领导、管理协调能力,才能使教学更有效率,更能促进学生的发展。第四,教师要富有"爱心",作为一名教师,对学生的爱应是无私的`、平等的,就像父母对待孩子。教师还要善于发现每一个学生的闪光点和发展需要。最后,教师是学生的心理辅导者。因此,教师必须要懂教育学、心理学,应了解不同学生的学习心理特点,选择科学合理的、适合本班学生的学习策略,并在上课过程中多加思考,适时改进教学方法和策略,以艺术的眼光去对待教学,争取精益求精。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一定要认真地贯穿新的教学理念,以学生发展为本,以新的教学姿态迎接新的挑战,使学生的身心都能得到健康的发展。

高尔基曾经说过:“只有满怀自信的人,才能在任何地方都怀有自信沉浸在生活中,并实现自己的意志。”这次学习,使我对未来的工作更加充满信心。

心理教育课心得体会篇三

很认真的把绍瑞珍老师的《教育心理学》读了一遍,感觉是如沐春风,豁然开朗。通过读书,使得教育教学中的一些做法找到了理论依据;澄清了一些错误的、想当然的想法;更是学到了有效教学、学习和管理的方法与技巧。结合自己的阅读,谈谈体会。

一、教育心理学已经不再仅是纯粹的理论研究,实际应用越来越多

以前,见到过几本教育心理学的教科书,总的感觉是理论叙述比较多,尽管内容很好,但和实践总有段距离,况且由于自己对理论的认识比较肤浅,导致有些内容无法有效实践,得不到期待的效果。但在本书中,作者以现代心理学的最新研究成果为背景,系统阐述了教学、学习等诸方面的内容,且和实际情况联系密切,比如陈述性知识和程序性知识,从知识的表征到获得的过程,以及如何有效保持等各个方面深入浅出的做个介绍,并且因为内容结构组织的好,读起来也不费劲,确实是一种豁然开朗的感觉。

二、教育心理学应该是教师专业化成长的必修课

作为一线教师,很多时候其实就是在根据经验教学,但仅凭经验必然导致教师教育教学的专业化水平偏低,而错误的经验给学生带来的后果更是无法弥补,所以,强调教师的专业化成长是越来越重要的事情。

在陈琦和刘儒德主编的《当代教育心理学》中,提到这样一个问题:当学生反复擅自离开座位时,教师应该怎么办?按照一般的经验,教师要提醒学生留在自己的座位上,并且这样做也能帮助学生记住这条上课的纪律。但研究发现,对于小学生来说,这样做的结果是学生离开座位的想法会越来越强烈,因为学生是在通过这一行为引起老师的注意,所以,当老师置这些学生于不顾,转而表扬那些不动的学生,离座率就降低了。由此可见,教育工作不能再仅凭经验。

对于如何教学,如何有效教学,如何促使学生理解知识的意义并长期保存,如何促进能力的提高等等问题,现代教育心理学已经作出了比较有效的研究和解释,只有遵循科学理论,我们的教育教学工作才能高效进行。作为教师,如果不能掌握这些理论,不能有意识的应用,至多算是一个教员,一个低水平的'教员。

三、只有掌握教育心理学理论,才能科学、有效的教学

读完这本书,最大的收获应该就是澄清了错误观念,坚定了用科学指导实践的信心。

比如书中在谈到了原有的知识和技能在有效学习中的作用,并提到了古训:"以其所知,喻其不知,使其知之。"而在自己的教学中,对这条的理解并不深刻,有时根本不去考虑学生原有的知识和观念,不管学生的情况直接就讲。顶多在教学中,考虑学生学过什么东西,并假定学生已经掌握了这些知识,然后在这个基础上教学,关注点是学生以其原有知识是否能理解新的知识,但原有知识是否掌握,新旧知识的联系如何建构,这个考虑的就少了。

书中详细讲述了知识学习与保持的策略,自己在教学中,对这些策略的关注度太低,有时只追求自己内容的教学,而忽视了对学生学习策略的训练。现在看来,这只能是给学生带来知识,而不能利用教学促进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一定程度上也就影响了教学效果。

四、践行理论知识,做教育实践者。

我们一直在倡导做科研型教师。一线教师如何做科研?研究什么东西?最简单的方式就是在一定的理论指导下,和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联系起来。不需要做高深的理论研究,也不能是简单的教学经验的总结,而应是联系实践,解决问题,上升到理论。比如,书中谈到了品德形成的心理过程,我们就可以据此设计德育目标和过程,在班级管理或者教学中研究如何形成学生的品德,研究实践中遇到的问题该如何解决,并进一步总结出德育的方式和策略,由此,研究成果也会具有一定的推广价值。

所以,如果坚定了用理论指导实践的信心,也就为自己的科研找到了最好的突破口。

五、提升专业水平,为教育教学把脉开方。

教育教学需要心理学的信息和服务,心理学也必须为教育教学服务才能有广泛发展的前景。而学校的心理辅导老师在这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条件,所以,为师生提供心理学服务应是其工作的应有内涵,而教育心理学的知识将成为心理老师这项工作的坚实后盾。比如,关于专家和新手解决问题的差异研究为教师培训和年青教师成长提供了理论基础,心理老师可以据此为学校和教师提供富有成效的指导方案。而通过教育心理学的学习,将会对学生的学习提供最有效的诊断和辅导。为教育教学把脉开方,和教师教学、学生学习结合起来,心理老师也就能稳固自己在学校教育中的位置。

心理教育课心得体会篇四

社区心理教育的目标是帮助社区居民更好地了解和处理心理问题,提高心理健康水平。我作为一名志愿者参与了社区心理教育工作,通过与居民的交流和活动的参与,我体会到了一些心得体会。以下是我对社区心理教育的一些思考和感悟。

首先,社区心理教育需要重视与居民的沟通。在我参与的社区心理教育活动中,我发现居民对心理问题的理解和认知程度参差不齐。有些人对心理问题有很多误解,有些人甚至对心理问题一无所知。为了更好地推动心理教育工作,我们必须与居民进行沟通,了解他们的需求和困惑,帮助他们建立正确的心理观念。通过开展讲座、座谈会等形式,向居民解释心理问题的相关知识和应对方法,增加他们对心理健康的认识和重视。

其次,社区心理教育应该注重培养居民的心理自护能力。心理问题的发生并不可避免,社区心理教育的目标是提高居民的心理抗压能力,使他们能够更好地应对生活中的各种挫折和困难。在心理教育活动中,我们采取了一系列的心理技能培训,如情绪管理、压力释放、决策能力等内容。通过这些培训,居民可以学到一些实用的技巧,更好地应对各种心理困扰,提高心理自护的能力,增强他们的心理韧性。

另外,社区心理教育需要从实际问题出发,为居民提供针对性的帮助。每个社区都有其特定的心理问题和需求,我们不能一概而论,而是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针对性的指导和服务。在社区心理教育活动中,我们会通过问卷调查、面对面交流等形式,了解居民在心理方面的具体问题和困惑,然后有针对性地进行心理咨询和辅导。这样,可以更好地满足居民的需求,提高心理教育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此外,社区心理教育需要注重建立积极健康的社区心理文化。心理健康是维系社区和谐稳定的重要因素,而建立积极健康的社区心理文化是实现这一目标的基础。社区心理教育应该注重传播积极的心理观念和价值观,引导居民形成乐观向上、合理自爱的心态,促进社区居民之间的和谐交往和相互支持。通过组织一些积极向上的活动,如情感交流会、团队合作等,培养社区居民的乐观情绪和团结合作的精神,构建一个积极健康的社区心理文化。

最后,社区心理教育需要持续发展和完善。心理问题是一个复杂的课题,社区心理教育更是一个长期而艰巨的任务。社区心理教育不能停留在表面,只是做几次讲座或小活动,而是要持续关注和发展。社区心理教育组织应该建立完善的工作机制和课程体系,定期开展各种形式的心理教育活动,确保心理教育的可持续发展,为社区居民提供长期的心理健康服务。

总之,社区心理教育是一个重要的工作,通过参与社区心理教育工作,我深刻认识到心理健康对个人和社区的重要性。社区心理教育不仅是一种知识传授,更是一种关心和帮助的表达。我希望通过我的努力,能够为社区居民提供更好的心理教育和服务,帮助他们从心理健康的角度更好地面对生活的各种挑战。

心理教育课心得体会篇五

作为一名刚刚踏进教育行业青年教师,我在教育方面仍然有很多不足之处,有很多需要学习之处,所以参加培训时,我认真学习,努力提高自己,结果可谓是是受益匪浅,收获颇丰。

《高等教育心理学》是我十分喜爱的一门学科,它是融合了心理科学和教育科学、理论科学和应用科学、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通过对《高等教育心理学》的学习,我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学习心理及学习动机有了一定的认识,在此基础上明确了如何引导学生保持健康的心理和如何激励学生的学习动机,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从而使学生更加优质地完成学业,也使教师教学质量得以提高。

高等教育是在完全完成中等教育基础上进行的专业教育,是培养各类高级专门人才的社会活动,高等教育一般担负着培养各种专门人才和开展科学研究的双重任务。所以说高等教育在我国教育体系中是极其重要的,没有高等教育,社会的难以发展前行的。而在高等教育中,教师又扮演者格外重要的角色,教师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是社会的代言人,是各种新思想新观念的输出者,同时大学生正处在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形成和确立时期,学生大多都会以教师的言行为榜样。因此,教师在教育过程中的一言一行直接熏陶学生的道德品质,并影响学生的世界观、教育观和价值观。教师的道德品质对学生的影响,是任何教科书、任何道德箴言、任何惩罚和奖励制度都不能代替的一种教育力量。

大学生正处于青春期,相对于中小学生而言,他们具有自身的特点。所以我们对大学生教学应该采取更具有针对性的方式,从而保证教学质量。首先我们应该明白大学生学习的学习动机,这里学习动机是指激发和维持学生学习生活的,朝向一定目标的心理动因和心理倾向。然后明确大学生常见的学习动机的影响因素,主要包括:需要、内驱力、诱因和目的。最后通过适当的手段培养学生的学习动机,例如,(1)加强学生的成就动机,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学业成败归因,学生无论在成功还是失败之后,可以对原因进行正确的定位和分析,避免再次错误的发生,而不是一味的怨天尤人;(2)正确合理使用奖惩手段,强化学生的学习动机,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3)提高学生的自我效能感,自我效能感是指对自己能否成功进行某一行为主观判断,学生的自我效能感提高之后,会对自己更加自信,会更愿意进行学习和探索;(4)鼓励学生进行构建性的学习,实现新旧知识的搭接和转换,减少遗忘。

在高等教育中,与学生相辅相成的就是高校教师。高校教师在高校中扮演着多样的社会角色,能否成功的扮演好这些角色,不仅关系到自身职业生涯的发展,而且影响到学校教学质量。高校教师的心理健康对高校的教学与管理工作的开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直接关系到我国高等教育的的发展和学生培养质量。高校教师只有拥有健康的心理,才能更好的胜任教师职业,培养出高素质的学生,所以高校教师的心理健康很重要。而在当前社会中,高校教师面临着学校、家庭、社会等多方面的压力,使得高校教师的心理健康难以维护,并且在全国范围内已经出现多起高校教师跳楼自杀的事件,这将我们的视角引向高校教师心理健康问题。

目前高校教师的心理健康主要问题有:职业倦怠、心理挫折、人家交往障碍和角色冲突。一般造成这些问题的原因有:社会文化观念的影响、社会支持系统缺乏有力的支持、工作和教育变革的现实压力、经济压力和教师的个人因素等。对于上述问题以及成因,提出维护高校教师心理健康的对策有:(1)有关部门要关心和维护高校教师的合法权利;(2)建立和完善对高校教师的社会支持系统;(3)学校应该加强人性化管理,避免盲目给教师定任务;(4)教师个人方面应该采取适当的方式积极宣泄自己的工作和生活压力,出现问题时要积极求助,积极应对。

总而言之,通过这次教育心理学的培训学习,有助于尽快熟悉和适应高校的教育工作,尽快完成从学生到教师的角色转变,成为一名合格的大学教师,全面履行教书育人的职责,不断提高教育教学质量,自觉进行教学改革。只有运用符合科学规律的教学方式方法,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心理教育课心得体会篇六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心理教育的认识越来越重视。心理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心理素质和健康成长,为他们提供更好的心理支持。作为一名初二学生,我在初二心理教育中获得了许多收获,以下是我的心得体会。

首先,初二心理教育让我认识到自己的情绪。在成长过程中,我们常常会遇到各种各样的情绪,如愤怒、悲伤、焦虑等。之前,我总是把自己的情绪隐藏起来,不敢表达出来,但是通过初二心理教育,我了解到每个人都有情绪,每种情绪都是正常的。在课堂上,老师教给我们一些情绪管理的方法,如深呼吸、转移注意力等。这些方法帮助我更好地处理自己的情绪,不再把负面情绪积压在心中,而是通过积极的方式来缓解和释放。

其次,初二心理教育加深了我对人际关系的理解。在学校和家庭中,我们都要和各种各样的人打交道,包括同学、老师、家人等。初二心理教育让我意识到,人际关系的质量对我们的心理健康有很大的影响。在课堂上,老师教给我们如何与他人进行有效的沟通和交流,如倾听对方、尊重他人的感受等。我也学到了一些处理人际关系的技巧,如如何处理冲突、如何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等。这些知识让我更加理解他人的需求和情感,提高了我的人际交往能力。

第三,初二心理教育教会了我如何应对挫折和压力。在学习和生活中,我们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挫折和压力。初二心理教育让我懂得,挫折和压力是人生的一部分,没有人能永远顺利无阻地前行。在课堂上,老师分享了一些应对挫折和压力的经验和方法,如积极乐观的心态、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等。这些经验和方法帮助我更加坚强地面对挫折和压力,不再被它们所打倒,而是从中寻找成长的机会。

第四,初二心理教育开拓了我的视野。在课堂上,老师不仅教会我们如何应对情绪和人际关系,还分享了一些关于自我认知和生活观念的知识。通过这些知识,我了解到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特长和优点,我们应该珍惜自己,相信自己的能力。同时,也要学会接受自己的不足,并且不断努力改进。初二心理教育让我明白到生活是多样的,每个人都是独特的,我们应该尊重和包容他人,用开放的心态去面对世界。

最后,初二心理教育让我明白心理健康是幸福的基础。在过去的学习中,我们常常把注意力放在学习成绩上,而忽视了自己的心理健康。通过初二心理教育,我明白到心理健康是我们幸福的基石。只有拥有良好的心理状态,我们才能更好地面对学习和生活中的挑战,才能真正地感受到生活的美好。

总的来说,初二心理教育为我的成长提供了很大的帮助,让我更好地认识和理解自己,促进了我的心理健康。通过切身的体验和实践,我深刻体会到心理教育的重要性。我相信,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我会继续运用初二心理教育所学的知识和技巧,不断提升自己的心理素质,迎接更多的挑战和机遇。

心理教育课心得体会篇七

近年来,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教育的进步,人们对于心理教育的重视度逐渐提升。作为初中阶段的学生,心理教育也成为了我们学习和成长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在初二这一年的学习中,我参与了学校组织的心理教育课程,并从中收获了许多宝贵的心得体会。

首先,心理教育帮助我更好地了解自己。通过参与心理教育课程,我懂得了人的心理是一个复杂而丰富的过程,而每个人的个性和情感也都有其独特的表现。在了解自己的过程中,我慢慢意识到自己是一个外向、善于沟通、乐观向上的人,并且喜欢与他人合作。这让我更加明确自己的优点和特长,并为将来的学习和生活做出了更好的准备。

其次,心理教育激发了我学习的动力。在初二这一年里,学习压力逐渐加大,各科知识也越来越深入。而心理教育课程则通过引导我们正确认识学习、制定学习计划和培养学习兴趣等方式,帮助我们树立正确的学习态度。正是在这个过程中,我明白了学习不是一个目的,而是一个持续不断的过程。只有不断努力,才能取得更好的学习成绩。因此,我更加投入到学习中,积极参与各种学科竞赛和学习活动。这种积极向学的动力,让我获得了更好的成绩,并激发了我对未来学习的无限热爱。

再次,心理教育让我更好地处理人际关系。在成长的过程中,与他人的相处是不可避免的。而心理教育课程则通过讲解交流技巧、培养同理心和理解他人等方式,引导我们更好地与他人相处。在与同学相处的过程中,我学会了倾听他人的声音,尊重他人的意见,并且善于去帮助他人。这样的改变让我更加受到同学们的喜欢和尊重,也使我成为了班级中更具影响力的一员。

另外,心理教育提高了我的情绪管理能力。作为中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情绪的管理显得尤为重要。而心理教育课程则通过讲解情绪的产生和调节、排解焦虑和压力等方式,帮助我更好地掌握情绪管理的技巧。在学习期末考试即将来临的时候,我曾因压力过大而情绪失控,影响了学习和心情。然而,通过参与心理教育课程,我学到了运动放松和积极情绪引导的方法,并且在考前采取了一系列的缓解压力的措施,最终成功完成了考试。这种情绪的自我控制和调节能力的提升,也为我接下来的学习和生活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最后,心理教育课程对我来说是一次极其珍贵的经历。通过参与心理教育,我更加明确了自己的人生目标,了解到自己的优势和不足,并获得了更加全面的成长。与此同时,我也意识到心理教育的重要性,并希望将来能够走进更多的人群,帮助他们解决心理问题,提高幸福感和生活质量。

总之,初二这一年的心理教育是我成长过程中的重要一环。通过心理教育的学习和实践,我更好地了解了自己,提高了学习动力,改善了人际关系,增强了情绪管理能力,并且明确了未来的方向。我相信,在未来的学习和生活中,这些心得和体会将继续影响和指引着我。

心理教育课心得体会篇八

当前,社会和经济的发展,人们生活的压力越来越大,很多人面临诸如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此时,线上心理教育作为一种新兴的教育方式,成为越来越多人获取心理健康知识和疏导心理困惑的有效途径。在疫情对人们的日常生活和心理产生了严重影响的情况下,线上心理教育更是得到了广泛的关注和应用。通过线上心理教育,人们可以不出门就能获取心理教育资源,避免人群聚集和感染的风险。线上心理教育所涵盖的内容非常丰富,包括心理健康知识、心理测试、心理治疗等方面,并且具有时间和空间的灵活性,能够方便地为用户提供有针对性的教育和咨询服务。

第二段:线上心理教育的优势

线上心理教育与传统的心理咨询相比,具有很多优势。首先,线上心理教育能够给用户提供更加舒适和私密的环境,用户能够随时随地在自己的安静环境中进行咨询,无需考虑时间和地点的限制。其次,线上心理教育更加注重用户个性化需求和特点,能够针对不同的用户和问题进行有针对性的诊疗和治疗。此外,线上心理教育的资费比传统方式更加优惠,能够帮助用户节省心理咨询的费用。最后,线上心理教育能够提供更好的资源共享和知识传播,帮助用户及时获取心理健康的知识和信息。

第三段:线上心理教育的应用场景

线上心理教育应用场景广泛,在生活和工作中都能够发挥重要作用。其中,学生是线上心理教育的重要受益者之一。在学生的成长过程中,心理问题比较常见,线上心理教育能够为学生提供及时的帮助和支持。此外,线上心理教育在企业、机关、社会团体等工作场景中也得到了广泛应用,能够提高员工和组织的生产力和效益。除此之外,线上心理教育在社区、医疗领域以及宣传教育领域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第四段:使用线上心理教育的重要性

同传统心理咨询相比,线上心理教育难免存在一些不足。但考虑进一步发展和推广这种新型教育方式,其优越性质足以扭转困局。尤其是在疫情等紧急情况下,线上心理教育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如此看来,线上心理教育的推广和使用对于建立健康的心理支持网络,提高全社会的心理健康水平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更为重要的是,通过网络教育,心理教育的范围被扩大了,更多需要心理支持的人都能够受益,让人们更好地面对生活带来的负面影响。

第五段:总结

线上心理教育具有很多优势,并且应用场景广泛,能够为许多需要心理帮助的人群提供及时、高效、经济的服务。运用这种新型的心理教育方式,我们能够帮助更多人调整自己的心态,减轻心理负担,提升生活和工作的幸福感和满意度。因此,我们应该积极拥抱这种新型心理教育方式,并推动其健康、可持续的发展,从而在未来更好地维护身心健康,创造更多的价值。

心理教育课心得体会篇九

很认真的把绍瑞珍老师的《教育心理学》读了一遍,感觉是如沐春风,豁然开朗。通过读书,使得教育教学中的一些做法找到了理论依据;澄清了一些错误的、想当然的想法;更是学到了有效教学、学习和管理的方法与技巧。结合自己的阅读,谈谈体会。

以前,见到过几本教育心理学的教科书,总的感觉是理论叙述比较多,尽管内容很好,但和实践总有段距离,况且由于自己对理论的认识比较肤浅,导致有些内容无法有效实践,得不到期待的效果。但在本书中,作者以现代心理学的最新研究成果为背景,系统阐述了教学、学习等诸方面的内容,且和实际情况联系密切,比如陈述性知识和程序性知识,从知识的表征到获得的过程,以及如何有效保持等各个方面深入浅出的做个介绍,并且因为内容结构组织的好,读起来也不费劲,确实是一种豁然开朗的感觉。

作为一线教师,很多时候其实就是在根据经验教学,但仅凭经验必然导致教师教育教学的专业化水平偏低,而错误的经验给学生带来的后果更是无法弥补,所以,强调教师的专业化成长是越来越重要的事情。

在陈琦和刘儒德主编的《当代教育心理学》中,提到这样一个问题:当学生反复擅自离开座位时,教师应该怎么办?按照一般的经验,教师要提醒学生留在自己的.座位上,并且这样做也能帮助学生记住这条上课的纪律。但研究发现,对于小学生来说,这样做的结果是学生离开座位的想法会越来越强烈,因为学生是在通过这一行为引起老师的注意,所以,当老师置这些学生于不顾,转而表扬那些不动的学生,离座率就降低了。由此可见,教育工作不能再仅凭经验。

对于如何教学,如何有效教学,如何促使学生理解知识的意义并长期保存,如何促进能力的提高等等问题,现代教育心理学已经作出了比较有效的研究和解释,只有遵循科学理论,我们的教育教学工作才能高效进行。作为教师,如果不能掌握这些理论,不能有意识的应用,至多算是一个教员,一个低水平的教员。

读完这本书,最大的收获应该就是澄清了错误观念,坚定了用科学指导实践的信心。

比如书中在谈到了原有的知识和技能在有效学习中的作用,并提到了古训:“以其所知,喻其不知,使其知之。”而在自己的教学中,对这条的理解并不深刻,有时根本不去考虑学生原有的知识和观念,不管学生的情况直接就讲。顶多在教学中,考虑学生学过什么东西,并假定学生已经掌握了这些知识,然后在这个基础上教学,关注点是学生以其原有知识是否能理解新的知识,但原有知识是否掌握,新旧知识的联系如何建构,这个考虑的就少了。

书中详细讲述了知识学习与保持的策略,自己在教学中,对这些策略的关注度太低,有时只追求自己内容的教学,而忽视了对学生学习策略的训练。现在看来,这只能是给学生带来知识,而不能利用教学促进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一定程度上也就影响了教学效果。

我们一直在倡导做科研型教师。一线教师如何做科研?研究什么东西?最简单的方式就是在一定的理论指导下,和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联系起来。不需要做高深的理论研究,也不能是简单的教学经验的总结,而应是联系实践,解决问题,上升到理论。比如,书中谈到了品德形成的心理过程,我们就可以据此设计德育目标和过程,在班级管理或者教学中研究如何形成学生的品德,研究实践中遇到的问题该如何解决,并进一步总结出德育的方式和策略,由此,研究成果也会具有一定的推广价值。

所以,如果坚定了用理论指导实践的信心,也就为自己的科研找到了最好的突破口。

教育教学需要心理学的信息和服务,心理学也必须为教育教学服务才能有广泛发展的前景。而学校的心理辅导老师在这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条件,所以,为师生提供心理学服务应是其工作的应有内涵,而教育心理学的知识将成为心理老师这项工作的坚实后盾。比如,关于专家和新手解决问题的差异研究为教师培训和年青教师成长提供了理论基础,心理老师可以据此为学校和教师提供富有成效的指导方案。而通过教育心理学的学习,将会对学生的学习提供最有效的诊断和辅导。为教育教学把脉开方,和教师教学、学生学习结合起来,心理老师也就能稳固自己在学校教育中的位置。

在师大学习教育心理学,收获很多,学习到了许多教育心理学的知识,对自己曾经的教学工作行为进行了一定的反思。通过学习,能使自己在今后的工作中更多的从心理学的角度去理解学生的行为,用科学的方式引导学生热爱学习,懂得学习,并且能够成为自己的未来的设计师。

在学习中,我发现学习动机理论的应用,对职业中学的学生尤为重要。职业中学的学生大多是学习上的失败者,他们很少有学习的成功,也就没有了学习的动机和热情。运用学习动机理论,适当地采取一些策略,能够更好地让我们的学生关注学习,关注发展,关注自我突破。

通过杨帆老师的讲解和教材的解读,我懂得了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必须做到以下几点:

1、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认知好奇心。

认知好奇心是学生内在学习动机的核心,是一种追求外界信息、指向学习活动本身的内驱力,表现为好奇、探索、操作和掌握行为。“情境”不仅指实际生活情境,还包括模拟交际情景、表演情景、直观教具情景、想象情景等。情境教学不仅是培养学生交际能力的最有效手段,还是集中学生注意力、激发积极参与的好方法。

2、运用强化原理,激发学生学习动机。

a、为学生设立明确、适当的学习目标

b、正确运用奖励与惩罚

c、及时反馈学生的学习成果

3、对学生进行竞争教育,适当开展学习竞争。

a、教师要教育学生认识竞争的利弊,教给学生公平竞争的方法或手段,教会学生学会竞争。

b、按学生的能力等级进行竞争,让每个学生都有获胜的机会

c、进行多指标竞

d、提倡团体竞争。

e、鼓励个人的自我竞争和团体的自我竞争。

懂得这些理论之后,我们就需要把它转化为具体的实施行为,设计不同的主题活动,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教师只有在不断的学习中,才能获得更多的教学手段和方法,甚至是教育教学的灵感。

心理教育课心得体会篇十

在假期中,我通过校视通学习了《教育心理学》这门课程,通过学习这门课程,我学到了很多专业知识,也对学习中的很多方面有了新的认识,下面是我学习的心得体会:

教育心理学是一门介于教育科学和心理科学之间的交叉学科,它的研究对象是教育过程中的心理现象和规律,包括受教育者的各种心理现象及其变化和发展规律,以及教育者如何通过这些规律对受教育者进行行之有效的教育。本学科的研究有助于促进整个心理科学的发展,对教育实践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同时,这也是心理学专业的学生必修的一门专业课,在整个心理体系中占有重要的位置。

我先谈谈对教与学的心理学的认识,当然这些是来自对书上内容的吸收和思考。学与教的心理学是一门把学习心理和教学心理两个分支学科结合起来,阐明学生的知识、技能和品德的习得过程,以及教师如何为学生有效学习创设适当条件,促进学生的知识、技能和品德学习的心理学新学科。它是研究学校教育过程中学生的学习活动及与之相关的心理现象及其规律的科学。它涉及学校教育过程中的一切心理现象和规律。一方面深刻的体会到教与学这是两个相互影响和促进的过程,对于我们重点研究学校教学或更细些的课堂教学和我们这么多年的学习生活体会是一致的;另一方面,我也认识到教学它是一个完整的过程,而在每一个过程都应当有正确的理论去指导,这样才能更好地促进教学。教与学的心理学与教育学不同:教育学研究的是教育过程的一些基本规律,而相对应的,教与学的心理学则研究在教育教学条件下教师与学生心理活动的规律及应用。

个人收获和体会:

《学与教的心理学》揭示出教育过程中应当了解学生的特点,并且阐述了这些特点对教学过程会产生何种影响。作为一名教师,了解学生、了解学生的学习,学会如何有效指导学生学习将是他职业生涯中最重要的事情。

教与学应是不分离的,它就是一个共同体,有助于我们更好地认清教学的实质。学会全面地去洞察一切,学会将教学置于“共同体”中,学会在整体中去把握;不再教学分离,既要认识到自我的局限,又要善于去发掘自身的潜能。

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逻辑能力、表达能力、思辩能力、交际能力和创新精神则永远是教学最本质的核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