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方案>残疾人自强不息事迹材料(专业20篇)

残疾人自强不息事迹材料(专业20篇)

作者:梦幻泡

事迹材料应该具有时效性,及时总结记录,方便后来者学习借鉴。在下面的范文中,我们将为您详细展示几个不同领域的事迹材料,希望能够满足您的需求。

残疾人事迹材料

每天中心一开门,就有患颈椎病的、患腰椎间盘突出的人跨进门来,连一名韩国客商也屡次前来求医,着实给这个小小的诊所带来了名声。

9岁那年,戴荣华突然双目失明,从此一个色彩斑斓的世界永远在那双幼稚清纯的瞳孔里定格。他还是个充满梦想的孩子啊!命运无情的打击给他和家人带来的痛苦,是永远都无法用笔墨来形容的啊。

在命运面前,是顺从,还是抗争?戴荣华不想低头,不想成为父母的累赘。他被家里安排到南昌盲校学习。8年一晃就过去,他勤学苦练,掌握了推拿按摩的手艺,回到了德安。

盲人按摩中心开张了,戴荣华感到自己空无影像的世界丰富起来,生活变得有意义了。当人们解除了病痛,离开诊所前夸着他手上工夫好时,是他最高兴的时候。

从小就经历了那么一场磨难,使戴荣华内心充满了同情和善良。遇到前来救治的是残疾人或家境困难的人,他就主动减免治疗费用。从前年5月开张到现在,已为困难患者减免治疗费多元。

一天,一个被骨质增生困扰多年的农村盲人来到诊所。戴荣华一听到对方也是盲人,倍添同情和怜悯,热情地拉着他坐下,为他治病。一星期后,患者病痛消失了,戴荣华把他送出门,分文未收。去年,有个叫杨洋的小孩子,只有半岁,不幸患上了先天性斜颈,四处治疗空无效果,戴荣华为孩子做了6次按摩治疗,先天性斜颈竟神奇地痊愈了。

现在,为了带动残疾人就业,戴荣华正毫不保留地将自己学到的按摩技术教给别人,陈玉英、李宗春、王德华等6名盲人从他这里学到技术后,纷纷开起了自己的按摩中心。

有人问:你把技术传给了别人,就不怕砸了自己的饭碗?戴荣华说:有饭大家一起吃。我一个盲人,还能给社会作点贡献,活得真有意义,太使人高兴了!

残疾人自强不息事迹

xx,吴江人。苏州缘跃纸制品有限公司创办人,建立残疾人扶贫创业基地。数年来,xx的自强事迹在社会上广泛流传,他也因此获得了多项殊荣:2009年,获得“苏州市残疾人创业之星”称号。2013年,获得第三届感动苏州“十佳自强模范”称号。2017年,获得苏州市“双十佳残疾人自强模范”称号;同年,获得苏州市最美家庭称号。2018年,获得江苏省最美家庭称号;同年,获得苏州市道德模范·精神文明建设十佳新人称号。2019年,获评江苏好人;同年,获评中国好人,他的家庭获评全国最美家庭。

xx刚出生,命运就给他开了一个残酷的玩笑,在他10个多月的时候,因高烧不退被送去医院诊治,医生诊断后,说是菌痢引起的中毒性脑炎,即便救活也会留下严重的残疾。在母亲盛文娟的坚持下,xx终于被救活,但是却如医生所言,留下了严重的后遗症——小脑指挥神经失常。到了该走路的年龄,他仍旧跌跌撞撞走不好,言语交流也很不流畅。

童年时代,他常常被小伙伴嘲笑为“傻子”,也没有人愿意跟他一起玩。xx虽然心里难过,但他一直很努力地读书。因为生病导致手指功能受损,他写字特别慢,每次考试常常来不及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试题。但是他却以顽强的毅力,付出了比常人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学习,最终顺利考入了一所承诺包分配的中专,毕业后,就可以有定向的工作单位接收。然而,毕业时,现实却又给了无情的当头棒喝:全班其他五十几个人都被用工单位接收了,唯独他因为残疾而被拒之门外。

求职屡屡遭拒,父亲却在此时病情加重。xx的父亲想把去医院看病的钱省下来留给xx,却遭到了母亲的反对,她说:这钱还是要给你治病,儿子是残疾人,你才是家里的顶梁柱。

顶梁柱这三个字,深深地刺痛了xx。他感到很心酸,父母亲为他付出这么多,而他却只是一个被人看不起的“傻子”。他当时就暗下决心,一定要拼命努力,成为这个家庭的顶梁柱。

没有手艺、没有本钱,他就选择先去跟亲戚学门手艺。先是去了芦墟的叔叔那里,跟着学“敲白铁皮”。两年学徒工期满后,xx回到家乡,在自家门口摆起了自行车修理摊。半年后,他又借钱买了个小门面,添置了锅炉,做起泡开水的生意。这以后,xx一边烧开水卖,一边敲白铁皮。无论学敲白铁皮、修自行车,还是烧锅炉、做开水房的小本经营,xx都非常的用心,他明白,自己的起跑线输了,必须要加倍的努力,才能得到平常人轻轻松松就能得到的东西。

xx的事业出现转机是源于一台旧电脑。为了锻炼他的脑力,xx的妈妈花了300元钱买一台旧电脑。没想到,xx在玩网络游戏时,结识了中央电视台一名电视特效后期制作主编,那位主编教给他一些后期制作的知识,xx对此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于是,从学习后期制作开始,他慢慢接触到了电子模板。之后,看到电商的.发展形势一片大好,嗅到了商机的他便大胆的在淘宝网上开出了自己的“模板”店,因为价廉物美服务好,销量还不错。

如果说,xx的事业出现第一次转机是因为巧合,那么出现第二次转机则是因为他的真诚和善良。一次,苏州的一位老教授找到xx制作电子相册,说要送给老伴,作为50周年结婚纪念日的礼物。xx看到老教授行动不便,还跑那么远的路来,说什么也不肯收他的钱。xx的真诚打动了老教授,他们成为了朋友。

有次他问xx有什么梦想,xx说想开一个影楼。巧合的是,这名老教授是苏州老年大学的一名摄影培训师,得知xx的心愿,他便提出,可以免费为他提供培训。xx喜出望外,便跟着这位老教授从头学起,刻苦钻研、勤加练习,很快便上手了。此后,他试着开了一家名为“天使乐园”照相馆。因为他虚心谦让的性格和人性化服务的态度,xx赢得了无数的回头客,照相馆的生意也越做越好,逐步走入正轨。

为了给家人和员工以更好的生活,xx觉得不能只守着照相馆和网店,而是要不断的去拓展和延伸业务。于是,xx尝试着开始经营制作影集相册的加工厂。

2016年,他关闭了经营多年的实体照相馆,把更多的精力投入了精品相册的生产。2017年底,在区、镇残联的大力支持下,xx的小工厂搬迁了新的厂址,成立了苏州缘跃纸制品有限公司。在这里,他拥有了近千平米的厂房。他不断地根据市场的需求,调整着自己的经营理念,并亲手设计制作,慢慢地在市场站稳了脚跟,相册品种从十几个小品种发展到目前的一千多个品种。每天都有成百上千本手工相册从这里发往全国各地,公司年产值900多万元、净利润几十万元。

生活稳定了,家业兴旺了,xx并没有就此沾沾自喜,停滞不前。他觉得自己的成长经历一路上获得了很多人的帮助,今天自己能力强大了,也应该学着帮助别人,于是,他通过区、镇残联了解到还有很多的残疾朋友就业无门,他毫不犹豫地接纳有工作能力的残疾朋友,到自己的公司工作,并成功创建了缘跃残疾人扶贫创业基地。xx积极创造就业岗位吸纳残疾人就业,从最初家庭作坊吸纳残疾员工8名,发展到现在吸纳残疾员工30名,人均月工资在3000元以上,他得到了残疾朋友和社会各界的认可及广泛赞誉。

自主创业取得成功后,xx说:现在十九大提到扶持残疾人的优惠政策越来越好,省、市、区、镇的好措施也越来越多,我的理想就是让所有像我一样有理想的残疾人,都能有发光发热的地方。

在他的工厂里,这些残疾朋友相互鼓励、互相支撑,像一家人一样共同面对生活的困厄。还有不少残疾人慕名前来拜师学艺,像横扇的残疾人小陆、吴江的聋人朋友、盛泽的肢残人士等等,xx都毫无保留地将技术教给他们。他与母亲、妻子一起照顾住宿残疾员工的生活,无微不至的关怀,从不落下一名残疾员工,让大家感受到了家的温暖。

目前,xx的工厂拥有员工42名,其中残疾人30名。xx说:自己曾经被别人喊作傻子,通过努力,别人开始喊他小陆、陆师傅。直到今天,很多人都喊他陆老板。xx坚信幸福是奋斗出来的,只要肯努力,人生一定会发生改变。幸福即便来得晚些,但一定会来到!

自强不息的事迹材料

刘xx曾多次远赴外地或国外参加花样跳绳比赛,赢得了一个又一个的奖项,为此同学们都亲切地称她为“世界冠军刘xx晶”。刘xx的父母均为外来务工人员,父亲曾远赴浙江打工,现在又回到东莞等地务工,她的妈妈便跟随着父亲,带着幼小的妹妹辗转于湖南、广东、浙江等地之间,但刘xx并没有因此受影响。

在学习和生活上,刘xx坚持自我管理,自我约束,将学习、训练、生活安排得井然有序,在老师和同学心目中,她一直是一个自立自强,品学兼优的人。

刘xx从小就开始学习花样跳绳,并一直积极参加各种比赛。初为新手时,刘xx在一次比赛上落选了,为此没能代表学校进行参赛,让刘xx很受打击。但她并没有放弃,继续按照老师的要求加强训练,最后在花样跳绳路上越走越远。

刘xx在学习上也非常专注和自律曾因为成绩优异,表现突出,获得“顺德区优秀学生金奖”;在20xx年被评为“顺德区三好学生”,同时赢得非常难得的“顺德区教育基金优秀银奖和金奖”

残疾人自强不息事迹

xxx,20xx年1月出生,来自我县罗阳镇碑排社区xx村,性格开朗、乐观。由于先天原因,不幸造成视力残疾一级。小时候经常受到小朋友的欺负,多年一直生活在自卑中,那时她总是躲着别人,不敢和别人说话,但是接触柔道后,柔道改变了她的命运,让她找到了自信,让她有了追求。20xx年2月由县残联选送至浙江省盲人柔道集训队参加集训,集训期间这位小将充分发挥顽强拼搏、奋勇争先的.精神,于20xx年全国盲人柔道锦标赛女子组48kg级比赛中一举拿下全国第三名。

20xx年5月,我县小将xxx沉着稳定,牢记教练的动作要领,喜获全国盲人柔道锦标赛女子组48kg亚军。

残疾人自强不息事迹

就再读,可还是不准,过了好一会儿,她还是没有读的很准,我终于不耐烦了,只好让下一个先读。下课了,别的小朋友开始玩了,而小女孩依然在练着,终于把“马”读准了。她开心的过来读给我听。后来,小女孩告诉我,她的愿望是和我一样在正常学校上学。这时,我感受到了残疾人渴望成为普通人那强烈的欲望。

新学期开始了,妈妈告诉我,那个和我差不多大的女孩,经过老师和她自己的不懈努力,她的语言水平得到了很大的提高,终于能和我们正常交流了,同时她通过了随班就读的考核。她的美好愿望终于实现了。

每当我看到残疾人参加的文艺汇演和运动会时,他们那自强不息、奋发向上、永不放弃的精神总会激励着我。我觉得他们身体上有缺陷都能做的那么棒,我们有什么权利做得比他们差?在我失败时,我总会这样鼓励我。

残疾人虽然身体上有缺陷,但他们也有一颗火热而真挚的心,也向往美好,向往着和我们一样的生活。我一定要让他们的向往成为事实!

残疾人自强不息事迹

20xx年,患有听力障碍的xx参加了市老年大学摄影班,从此,便与摄影结下了不解之缘。十多年来,他自强不息、积极进取,用镜头记录多彩的生活和伟大的时代,作品曾荣获国际聋人摄影展金奖、中国残联书画摄影大赛一等奖等,还被市体育局与温州网聘为特邀摄影记者。20xx年,被温州市委宣传部授予“温州十佳摄影师”荣誉称号。

当无人机航拍面世后,他成为了温州首批无人机航拍的`飞手,并受到中央电视台采访。

如今,在温州公益助残活动中,处处可见他的身影,处处看见他用镜头记录下残疾人的自强风采、志愿者的爱心善举、大爱之城温州残健共融的文明景象。

残疾人自强不息事迹

2004年,患有听力障碍的xx参加了市老年大学摄影班,从此,便与摄影结下了不解之缘。十多年来,他自强不息、积极进取,用镜头记录多彩的生活和伟大的时代,作品曾荣获国际聋人摄影展金奖、中国残联书画摄影大赛一等奖等,还被市体育局与温州网聘为特邀摄影记者。2015年,被温州市委宣传部授予“温州十佳摄影师”荣誉称号。

当无人机航拍面世后,他成为了温州首批无人机航拍的飞手,并受到中央电视台采访。

如今,在温州公益助残活动中,处处可见他的身影,处处看见他用镜头记录下残疾人的'自强风采、志愿者的爱心善举、大爱之城温州残健共融的文明景象。

自强不息的事迹材料

孙xx,男,12岁,少先队员,现就读于昌图县毛家店小学四年级一班。他是一个身有残疾、却坚持学习的孩子。

因为早产,孙xx成了脑瘫儿。他的手不能像其他小朋友活动自如,他的腿完全没办法行走,甚至连说话都很吃力。他来到学校的第一天,是妈妈抱进教室的,很多老师都认为他没有办法承受繁重的学业,认定他坚持不了多久就会放弃、会离开学校。但孙xx用他的实际行动向我们证明了他可以,而且可以做得很好!后来,在父母的帮助下练习走路。经过一段时间的坚持不懈的努力,终于能够自己独立行走一小段,这对任何一个普通的孩子来说,是一件很自然的事,可是他却经历了许多艰难,认识他的老师、同学无不竖起大拇指啧啧称赞。老师说,他是一个全面发展、品学兼优的孩子;爸爸说,他是一个自强自立、意志坚强的孩子;邻居说,他是懂事乖巧、讨人喜欢的孩子;同学说,他是一个勤奋好学、活泼开朗的孩子。

每天早晨七点整,我们就可以看到瘦小的、佝偻着身子的孙xx在妈妈的搀扶下,一步一步慢慢地走向教室。尽管他的左手搭在妈妈的肩上,但无力的双腿仍无法支撑他的身体,他仍会止不住的往下滑。他只能整个身体都倒向妈妈的怀抱,借助妈妈的力量,拖着自己的双腿往前一步步的挪……就这样,四年来,他从来不曾迟到。

“身残志坚”,这句话放在孙xx身上再合适不过。作为一个残疾孩子,孙xx同学清楚地知道,知识改变命运。他学习刻苦勤奋,善思好问,身上总有一股不服输的韧劲,虽然他每天只能上半日课,下午要回家锻炼,但学习成绩在班级一直名列前茅。课堂上他总是认真听讲,那个最积极举手发言的准是他;课堂外对于老师布置的任务,他总是及时完成,因为,老师的教导“当天的事当天完成”他牢记心中;不懂就问是他养成的良好学习习惯,他还时常帮助学习上有困难的同学,同学们都特别喜欢她。他的理想是要做一名。几年来,孙xx同学多次获得表彰。自一年级以来,每学期都荣获学校“三好学生”或“优秀学生”的称号。在成绩面前,他从不骄傲,他说,这算不了什么。孙xx同学的身上洋溢着自信、自立、自强。他能给同学们树立一个精神榜样,让大家从他身上学到坚韧不拔努力向上、自强自立的美德。

他用他的坚强,感染着他身边的每一个人,相信他的坚强与努力会为他迎来美丽的彩虹!

残疾人自强不息事迹简介

张海迪曾说过“即使翅膀折断了,心也要飞翔”。麻山区残联就有一位身残志坚的小伙子,他的名字是xxx,虽然他肢体残疾了,却用着自强不息的顽强精神创造着人生奇迹。

身残志不残,经霜心弥坚。xxx是一个九零后的小伙子,在一次意外中失去一只手臂,这次意外给他的生活和工作都造成了很大障碍,但他没有气馁,没有放弃,凭着顽强的毅志力不断地努力学习各种知识,他博览群书,就是准备给自己的人生充足电,寻觅一份适合自己发展的道路。在学习中成长和进步的他,逐渐发觉物流是一个非常有潜力的市场,他便快速挖掘物流方面的知识,通过努力学习和实践,他信心满满地承接了在鸡西市麻山区中通快递的业务,他独到的眼光和敢闻敢干的精神让他的事业蒸蒸日上,如火如荼,随着他的工作量不断增加,逐渐招聘了新的员工,在用工招人方面他也是优先考虑能符合工作条件的残疾人,帮助麻山区解决了部分残疾人就业问题,做到了在自己成功的同时带动身边的残疾人自食其力地过上幸福的生活。

因为坚强的执着,梦想之花为他开放;因为真实的热爱,幸运之神将他眷顾;因为善良的坚守,甜蜜的生活把他拥抱。身有残疾的xxx有着和正常人一样的向往,但他的成功之路要比正常人艰难很多,他在布满荆棘的人生之路上奋勇向前,为了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在不平坦的人生之路上努力前行。高远的志向能够忽略身体的残缺,握住幸福才能张开隐形的翅膀,执着的追求能够驾驭生活的方向,奋力的拼搏必会创造无限的辉煌。xxx用坚强,微笑着谱唱生活的歌谣,为社会默默的焕发自己的力量。

残疾人事迹材料

杨xx,男,1974年出生,肢体四级残疾,高中文化,中共党员,中级职业农民,太白县北川蔬菜产销专业合作社理事长。

他作为一名职业农民,在近几年的农业种植过程中获得了宝贵经验,在致富发展的道路上,他始终想着同村及周边的相亲们,带动大家一起致富是他最想做的。他总结经验结合农民群众自身条件的基础上,大胆创新融资模式,以农机入股、劳力入股、土地入股等多种形式,积极探索适应本地经济发展的致富道路。他于20xx年3月成立了太白县北川蔬菜产销专业合作社,现有社员57人。20xx年签订订单蔬菜375亩,建设漂浮育苗大棚2座,育苗4茬次160万株,实现种植户人均年增收4000元以上。20xx年,他主动融入全县脱贫攻坚大盘子,在市、县残联的帮助指导下,将合作社成功建立为县级残疾人扶贫示范基地,吸纳32户贫困残疾人家庭为合作社社员,安置12名残疾人就业,采用“辐射带动”模式,免费为残疾人发放化肥、种子、农药等种植物资,带动周边32户残疾人种植户发展蔬菜种植产业,实现残疾人种植户人均年纯收入达到4300元以上。他个人20xx年被市科协授予宝鸡市优秀科普带头人,20xx年被市农业局认定为中级职业农民,20xx年获得优秀职业农民称号。20xx年投资10万元建设蔬菜漂浮育苗棚3座,年育漂浮育苗4茬次160万株,移栽大田400余亩,为贫困户免费发放20万株,带动周边群众户均增收3000元。

面对今年蔬菜价格低,群众销售难、大量蔬菜坏在地里问题,他积极主动联系客商不辞辛苦各地奔走,想给每位种植户都能得到相对称的经济回报。通过和人关系和信誉与客商达成种植订单保护,让农户减少损失。今年与农户签订生菜、莴笋、洋葱等订单蔬菜380亩,代办蔬菜销售20xx余吨,销售面积700余亩,价值80万元,帮助周边100余户销售蔬菜。把“太白无公害蔬菜”品牌销售到湖南、南京、成都、上海、北京等大城市去,有力的确保了群众利益。

蔬菜根肿病严重问题是困扰本村及我县的蔬菜发展难题,他与县上农技人员联系,同时奔走在各地蔬菜种植大县,寻找解决跟重病问题的办法。共同研究如何降低蔬菜投入成本、提升蔬菜质量、衔接客商洽谈订单业务,这都是他要考虑的问题,因为这直接影响着农户的经济收入大事。他定期邀请镇农技站、县农技中心为农户开展“农业实用技术”培训,并在拐里村每年引进抗病蔬菜新品种2-3个自己开展试种,大大提高了本村农民蔬菜种植水平,促进了太白县蔬菜根肿病防治工作,增加了农民收入。

多年来,他坚持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发展理念,引导广大党员干部群众,学科技、强能力、提素质,推进农业产业突破发展,农民增收奔小康。在生产中他一心扑在当地农业高山蔬菜主导产业发展上,舍小家为大家,从未放弃自己对农业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追求,热爱农村、情系“三农”,带头学习、带头实践、带头示范,为村民服务,任劳任怨、无私奉献,在他的精心带动和全村广大干部群众的共同努力下,拐里村全体村民致富增收显著提升,他本人也多次受到省、市、县各级党委及政府的表彰。

今后,合作社将在更高起点上规划,推进蔬菜产业向规模化、产业化、集约化发展,计划20xx年新增育苗大棚10座,两年内力争实现“一户一棚”,形成特色产业集群;建立“产销果蔬网”,实现网上订购、网上销售;引进外资投建“蔬菜瓜果加工厂”,拓展工业化发展农业之路。在示范带动和合作社有效运转下,真正做到影响一批人,带动一班人,致富一群人。

残疾人事迹材料

小明是xxx社区一名残疾人员,1岁时不幸患上了小儿麻痹症,导致右腿残疾,从懂事起的漫长的日日夜夜里,他靠着坚定的理想和信念同厄运抗争,走出了一条特殊的人生轨迹。父母盼着男孩成家立业,撑起张家一方天!从小在农村的孩子吃的苦多,懂事早。每一次看着父母悲戚的眼神,他心里就颤动一次:不能让父母为我伤心痛苦一辈子,我要做一个争气的孩子,我要给父母一个奇迹。他利用自己以前所学的技术,开办了一家电器修理。由于他的技术过硬和他的服务态度优质,现在找他的人越来越多,真是生意兴隆,这使他深深感到,只要肯转变择业观念,改变过去的想法,对自己有信心,勤奋肯干,就能开辟一片新天地。自学电器维修技术,摆摊设点,生活也算过得去,虽然行走不便,但小明却是个不甘于现状的人。经过一番调查和思考,在维修电器的同时,他悉心钻研养殖和鸡病防治技术,开始养殖蛋鸡。起初小打小闹,只圈养了三四百羽。后来逐渐扩大规模,赚了一些钱,生活也过的美满幸福。小明坚信在党和政府的关怀支持下,在许多优惠政策的照顾下,会有更多的残疾人、下岗失业人员重新找到自己的工作岗位,走上好的生活道路。

小明一家三口人,有一个可爱的女儿,生活其乐融融。他在创业期间不忘党的关怀和国家的各项政策,认真学习党的十七大会议精神,努力钻研各种科学技术,时刻不忘社区对他们家庭的关怀。作为一名残疾人,他积极响应政府的号召,同社区工作人员一起参与各项工作,大力向辖区居民宣传了人口和计划生育基本国情;晚婚晚育、少生优生、优育优教、生男生女都一样;女儿也是传后人等科学的婚育新观念,生动地诠释美满婚姻、和谐家庭对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性。在计生协会组织中能起到了一定的带头作用,带动广大周围居民和社区残疾人学习计划生育政策,并向她们宣传居民自治章程的重要内容。通过居民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监督,逐步实现居民自治、实现计划生育各项工作目标。

小明用他自己的实际行动证明了“残疾虽不幸,但并不可怕,只要去拼搏,同样可创造人间奇迹,同样可成为生活的强者”!

残疾人事迹材料

张**,男,1963年出生,1987年参加工作,失业前在牟平轻工机械有限公司工作。

1996年,张**因患病导致双目失明,无法继续从事原工作。双目失明对张**打击很大,丢了工作,生活失去了来源,对生活失去了信心,一度想离开这个世界。后来在家人和朋友的劝说和开导下,在残疾人创业典型事迹的感召下,他坚定了活下去的勇气和信心。他深刻地认识到:要想生存下去,必须掌握一定的技能。在朋友和家人的帮助下,1996年,他踏上了去西安求技学习的征程,到西安盲人按摩医院学习按摩推拿技术。

1998年,学习了2年按摩推拿技术的张**,按摩推拿技术有了很大长进,并取得了按摩推拿技师证书。因为工作和技术出众,他被西安盲人按摩医院留用。

中国推拿是中医疗法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中国民间这种疗法已经流传很久。它简单有效,而且极少创伤,目前不少人被颈肩腰腿疼痛、内妇疾病或儿科疾病所折磨,因惧怕药物的毒副作用或手术的疼痛而不愿采用药物或手术,或手术药物也不能解除病痛。看到被颈肩腰腿疼病折磨得患者,更增强了他掌握一流推拿技术的决心。平时,他虚心向老中医学习,与老中医切磋技术,掌握了不少推拿技法。2年后,他的按摩推拿技术达到了一定的水平,找他按摩推拿的人络绎不绝,声誉很高。

1999年年底,学有所成的他,谢绝了西安盲人按摩医院的挽留,毅然踏上了回家的旅途,开始了他人生的创业奋斗历程。

20xx年年初,他租用亲戚的草铺,在牟平区牟山路开了一家按摩推拿店。刚开始,店里冷冷清清,无人问津,残酷的现实,让他有了关门的念头。但他又不甘心。心想:这推拿按摩技术就这样白学了?是不是自己的技法不好?还是收费过高?他开始反思,不能让学到手的技术,就这样没有用武之地。他试着免费为有颈肩腰腿疼的熟人和朋友推拿,经过他的推拿按摩,都说效果不错,这样一传十,十传百,他的推拿按摩店一下火了。这样4年来,他克服了常人都难以克服的困难,生意越来越好。创业成功后,不忘回报社会,他用学到的知识,又培训了2名学员。

20xx年,为了长远发展,他又花5万元在东油小区购买了一处门市,又开始了新一轮的创业。

残疾人事迹材料

纪台镇尧河店子村的苏金明今年45岁,自幼患小儿瘫。20xx年,他靠着邻居家的一头病猪崽“创业”,而今,他有了自己的生猪养殖场,还经营着一家熟食店,事业小有成就。

苏金明初中毕业后想在家务农,但是一条腿不方便,几乎做不了田里的活儿,那时候他就萌生了做点小买卖的想法。1991年,苏金明靠哥哥给的150元钱起家,开了一家熟食店,勉强度日。“我那时候什么手艺都没有,熟食店也仅能勉强糊口,后来又借钱经营饭店,结果又赔了,从那以后我很长一段时间意志都很消沉。”

20xx年,邻居家一头小猪崽生病了想丢弃,苏金明就把病猪崽抱回了家。“我以前开店的时候跟兽医站的医生关系很好,他教过我很多病理知识。我就自己琢磨着给猪崽治病,谁知真的治好了。后来猪崽喂大了卖了,用这些钱又买了头将要下崽的母猪,慢慢发展到了现在的规模。因为我行动不便,就琢磨着用新设备实现自动化喂养。虽然成本高些,但是对我来说很方便。”苏金明说,10年过去了,养猪场现在扩大到5亩,年售出商品猪100多头。

有了一定的资金后,苏金明的熟食店又重整旗鼓,在吸取了历次失败的教训后,现在也经营得有声有色。

交谈过程中,苏金明始终面带笑容。他说:“心态很关键,身体的残疾不能成为消沉的借口。经过了那么多的失败,我很庆幸自己创业的激情还在,失败的时候又坚持了一次,总有一次会成功。”

纪台镇尧河店子村的苏金明今年45岁,自幼患小儿瘫。20xx年,他靠着邻居家的一头病猪崽“创业”,而今,他有了自己的生猪养殖场,还经营着一家熟食店,事业小有成就。

苏金明初中毕业后想在家务农,但是一条腿不方便,几乎做不了田里的活儿,

那时候他就萌生了做点小买卖的想法。1991年,苏金明靠哥哥给的150元钱起家,开了一家熟食店,勉强度日。“我那时候什么手艺都没有,熟食店也仅能勉强糊口,后来又借钱经营饭店,结果又赔了,从那以后我很长一段时间意志都很消沉。”

20xx年,邻居家一头小猪崽生病了想丢弃,苏金明就把病猪崽抱回了家。“我以前开店的时候跟兽医站的医生关系很好,他教过我很多病理知识。我就自己琢磨着给猪崽治病,谁知真的治好了。后来猪崽喂大了卖了,用这些钱又买了头将要下崽的母猪,慢慢发展到了现在的规模。因为我行动不便,就琢磨着用新设备实现自动化喂养。虽然成本高些,但是对我来说很方便。”苏金明说,10年过去了,养猪场现在扩大到5亩,年售出商品猪100多头。

有了一定的资金后,苏金明的熟食店又重整旗鼓,在吸取了历次失败的教训后,现在也经营得有声有色。

交谈过程中,苏金明始终面带笑容。他说:“心态很关键,身体的残疾不能成为消沉的借口。经过了那么多的失败,我很庆幸自己创业的激情还在,失败的时候又坚持了一次,总有一次会成功。”

残疾人事迹材料

我叫夏宗云,与共和国同龄,是一名共产党员。我出生在斋坛乡小石村一个普通的农民家庭,在我3岁那年,不幸被牛角撞瞎了右眼,从那时起,我就只能用左眼模糊地看世界了。从懂事时年起的漫长的日日夜夜里,我靠着坚定的理想和信念同厄运抗争,走出了一条特殊的人生轨迹。

我是农民的儿子,种过田。从19岁开始做木工,走村串户,不仅练就了一身好手艺,而且开阔了眼界。1987年,在乡政府的鼓励和父老乡亲的帮助下,经历了多年见识的我开始了创业之路。经过多年艰苦地耕耘,我办起了一个木制品加工厂——宏兴工艺品厂,终于有了一份真正属于自己的事业。

1997年,又逢村两委换届选举。我们小石村地处肥沃的松古平原,村民世世代代以种粮为生,日出而作,日落而息,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产业结构的不断调整优化,其他村的人都逐步走上小康之路。而我们的小石村,由于交通不便,村两委班子思想不统一,集体经济为负数,光欠供电局电费就达3万多元,全村已被停电了。村里的工作基本上处于瘫痪状态,村民们都急切盼望有一个人能挑起这副重担。乡党委政府深入我村调查、座谈、了解情况,最后找到了我。乡领导对我说:“小石村至今还未脱贫,村里的工作很困难,你办过厂,见过世面,已率先走上了致富路,乡党委和小石的村民都希望你能回村担任书记,领着大伙儿走致富路。”乡领导的这番话,让我彻夜难眠,我深知创业的艰难,如果回村当书记的话,自己的厂肯定会受影响。同时,我的妻子、儿女也极力劝阻我,亲朋好友也规劝我,他们都认为回去当书记,影响家庭经济不说,弄不好还是吃力不讨好的事情。经过反反复复的思量和激烈的思想斗争,我认为自己是一个共产党员,自己走上致富路离不开党的政策和村民的支持,带领村民致富应是我作为一个共产党员义不容辞的责任。于是,我软磨硬泡说服了妻子儿女,顶住了少数人的冷嘲热讽,义无返顾地把组织关系迁回了村里,并以全票当选了小石村的党支部书记,我被党员村民的信赖深深地感动了,从此,我暗下决心,一定要在小石村好好干出个样子来。

在我接手后,才真正发现小石村是一个名副其实的“空壳子村”。当时,村里共负债9万余元,村民人均收入只有1020元,大多数村民依然没有脱贫。然而屋漏偏逢连夜雨,村里因拖欠电缆而被供电局切断了电源,出现了“日间有阳光,夜间无灯光,白村变黑村,户户叫黄天”的现象,这一上任就遇上这么棘手的问题,我想这莫不是老天有意在考验我夏宗云吗?怎么办?村民在试目以待。“开弓没有回头箭,再困难也得硬着头皮干下去了”我心里一边这么想,一边带着两委一班人,一方面做好村民的思想工作,稳定村民的情绪;一方面抓紧与供电局协调,并到处筹集资金,为了还款,我以自己的名义贷了款,先交清了村里所欠的3万多的电费,这下,灯亮了,村民们的脸上露出了笑容,我提在心头的石头才落下来:当村干部真不易呀!

经过此事,我深深感到自己肩上的担子更是沉甸甸的,要想改变小石村的落后面貌,下一步的.路该如何走?就这个问题,我不知走了多少路,度过了多少个不眠夜,一个项目一个项目地筛选。最终把目光投向了村外溪滩的一块荒芜了很久的乱石地,经过多方论证,争取县国土部门的支持,我就带着两委班子成员和村民,一刨一锄硬是在这片乱石滩上开出100多亩土地,得到上补助资金10余万元,并将它承包给人搞开发,每年为村集体增加了1万余元的收入。然而,由于小石村地处平原,没有山可供开发,集体土地又少得可怜,切要壮大集体经济光靠农业开发显然不行。想到这点,我从自己办厂的经历中深要体会到发展村集体经济也要走发展工业的道路,自己没有资金、人才,就向外争取外地人来兴办企业。于是,我们研究规划了100余亩工业开发小区,引进了一外老板,投资100余万元在村里创办了一个“松阳县人和泵阀制造厂”和温州一家投资50万元左右的铁器铸件厂,引进企业后,不仅增加了村集体经济的收入,而且为村民增加了就业渠道。

村集体经济上去了,如何使村民的腰包鼓起来呢?这是我上任后的第二个看点。我想到了一个根本点,那就是“要致富先修路”。小石村原只从一条小机耕路通向村外,而且路况很差,车进不了村,农副产品的价格明显低于别的村,村民心里有说不出的无奈和苦处。想着这些,我心里很急,千方百计,经历几多波折,终于开通了一条8米宽,2.5公里长,直通乡政府的公路。后又结合康庄工种浇筑了水泥路面,这样连大型的货车都能开进村了,提高了农副产品的含金量。路修好了,小石村的祖祖辈辈都是靠种良田为主的,但农田因松荫溪古道冲击而成,烂田糊较多,而且高低不平,排水不畅,有许多田只能种两季水稻,效益低下。如何改造这700多亩烂糊田,成了村民们关注的又一个难点问题。是啊,这是村民的民生之本,我们作为村民父母官,怎么能袖手旁观呢?经过几番周折,才与县国土部门联系并争取到土地整理项目。经过半年的努力,顺利完成了土地整理,现在是田成方,路成网,排灌方便,用村民的话说:“现在的田是想干就干,想湿就湿,想种什么就种什么。”有了良田好路,村民的农业经济效益自然也就上去了,村民的腰包渐渐地鼓起来了。

然而,毕竟富起来村民在少数,尤其是村中有10多户残疾人家庭,他们还是贫困不堪。想到他们,我这心里就泛酸。因为我自己就是一个残疾人,和他们是同根同枝的兄弟姐妹,和他们有着同样的经历、感受和痛苦,就凭这点,如今,我自己又闯出来了,也富裕了,看着这些兄弟姐妹眼巴巴地指望着我,我怎么能无动于衷呢?可又如何帮助他们摆脱贫困呢?转念一想,我想到了自己办的厂,何不把厂办成一个福利企业呢?心潮澎湃的我坐不住了,立马放下手头的活,立刻赶到民政局咨询有关办福利企业的事宜,我的思路得到民政局领导的赞同,他们决心帮我这个忙。于是,我费尽心思着手搞规划,写申请,跑报批,一路折腾下来,总算如愿以偿了。接下来,我就把村里12位有劳动能力但干不了重体力活残疾人招进了自己的工厂,让他们做一些力所能及的活,这样他们的生活也就有着落了。

“要当好书记离不开村民的支持,要得到村民的支持,要得到村民的支持,就必须深入村民,了解村民,和他们交朋友。”对于这点,我是心知肚明的。因此,为了更深入地了解村民的生产生活状况,我经常利用晚上时间走门串户,到村民们家中喝茶,拉拉家常,谁家的生活、生产碰上困难,谁家需要哪些帮助,我都把它记在随身携带的小本本上,以便能及时帮助他们解决困难。逢年过年,我会带领村两委成员去慰问村里的老党员、老干部、困难户、孤寡老人、残疾人,送上一些慰问品和慰问金,以表我们党对群众的一点心意。村民们信赖我,愿把我当知心朋友,有事都找我商量,或是到家中,或是打手机,无事也好与我唠唠。

无论是为集体的事,还是为村民个人的事,工作做得多了,对外联系也多了,招待的客人也多了,开支自然也多了。起初,有少数村民认为我当老板大手大脚惯了,村开支肯定增多,甚至到村会计处查帐,村会计是摆出所有的招待帐目,村民们哑口无言了。其实,自打我上任以来,我从没有向村里报过一包香烟,招待客人多数时候也是自个掏腰包,甚至有几次涉及到一些经济问题,都是我自己出钱摆平的,事后也没有向集体报过帐。这点我是问心无愧的。

8年的时间过去了,这8年说长也不长,说短也不短,回忆这8年来的风风雨雨、坎坎坷坷,虽然觉得有点累,但更多的还是欣慰。如今,我们小石村面貌已大有改观了,村集体经济从负数到有存款20余万元,人均收入从1020元到3440元,并且成了小康村、县级文明村、县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先进村。村党支部多次被评为先进党支部。我本人也连续两届当选为县人大代表,两届当选为县残疾人代表,连续三年被授予县优秀人大代表荣誉称号,多次被评为县优秀共产党员。我所办的宏兴工艺品厂受到了县残联的热切关注,如今我厂年产值已达500多万元,年上缴税收10多万元,全厂40名职工中就安置了本村和外村的残疾人20多名。残疾朋友们在我这儿越干越有劲,越过越开心,我自己也倍感欣慰。在人生的里程中,我成功地翻越了一座大山,今天,我要大声说:“残疾人和健全人一样,同样能够驾驭命运,能够创造出生命的奇迹!”在今后的路程中,我会继续努力,奋力拼搏,能多为乡亲们干点事,就多为乡亲们干点事吧!

残疾人自强不息事迹简介

xxx,20xx年1月出生,来自我县罗阳镇碑排社区恩岱洋村,性格开朗、乐观。由于先天原因,不幸造成视力残疾一级。小时候经常受到小朋友的欺负,多年一直生活在自卑中,那时她总是躲着别人,不敢和别人说话,但是接触柔道后,柔道改变了她的命运,让她找到了自信,让她有了追求。20xx年2月由县残联选送至浙江省盲人柔道集训队参加集训,集训期间这位小将充分发挥顽强拼搏、奋勇争先的精神,于20xx年全国盲人柔道锦标赛女子组48kg级比赛中一举拿下全国第三名。20xx年5月,我县小将xxx沉着稳定,牢记教练的动作要领,喜获全国盲人柔道锦标赛女子组48kg亚军。

残疾人事迹材料

张书平,男,汉族。1972年6月21日出生,初中文化,家住安徽省宣城市郎溪县涛城镇黄墅村涂湾组,现任黄墅村残疾人协理员。1990年,初中毕业的张书平为改变家庭生活窘境当上了木工学徒。他勤奋好学,刻苦钻研,虚心向师父求教,终于换来了一手好木工手艺,从此,开始从事木工行业,起早贪黑,吃苦耐劳,一干就是十几年。凭着精湛的手艺,他的生活越来越红火。

正当张书平意气风发地梦想干一番事业的时候,命运跟他开了一次不小的玩笑。20xx年的一天,在电刨床上制作木地板时,电刨无情地将他的左手五指全部切断,致使左手残疾。从此,张书平与木工手艺活断了缘。

面对突如其来的打击,他迷茫过,消极过,可是最终他选择了勇敢面对这一切,重新树立起生活的信心。在参加了县残联举办的特种水产养殖培训班后,他瞄准了甲鱼养殖产业,20xx年元月,张书平与邻村(凤河村大义组)村民赖正兵取得联系,盖起了甲鱼棚,当年建棚投入资金33万元,从事甲鱼养殖。当时,环境很艰苦,一是缺资金,这笔不小的资金全是从亲朋好友处借来的;二是缺技术,当时张书平在甲鱼养殖领域还是一个“门外汉”,他想尽一切办法克服技术上的重重困难,凭着虚心求学、大胆创新的精神,在翌年元月初见成效,不但收回了所有投入成本,还略有利润,得到了回报。尝到甜头的张书平干劲更足了,随着不停的摸索和经验的积累,他的养殖技术不断提高,养殖规模也不断扩大,效益越来越显著,仅20xx年一年就获取纯利20万元。

张书平靠着自己自强自立和努力拼搏改变了自己的命运,开拓了一番新的事业。可是看着周围的村民特别是残疾人生活依然十分贫困,张书平看在眼里、急在心里。忠厚实在的他有一股闯劲和干劲,更有一颗乐于助人的心,他脑海中萌生了一个想法,就是要用自己的能力和技术带动周围村民,扶持当地贫困残疾人发展甲鱼养殖共同致富。他的想法得到了当地政府和县残联的支持,如今,在他的带动下,当地已经有了12家甲鱼养殖户,其他养殖户有情况、有问题找他时,他毫无保留地给予免费技术指导,帮助他人。他还在百忙中抽出时间到12家甲鱼养殖户家里义务巡回指导,在他的影响下,12家甲鱼养殖户的养殖技术得到提高,并成立了甲鱼养殖协会,走上勤劳致富之路。

残疾人本身就特别需要他人和社会的关爱,而张书平却做到了去关爱别人。从20xx年任黄墅村残疾人协理员以来,在发展甲鱼养殖的同时更是扑下身子一心一意为残疾人服务,受到大家的一致好评。他工作求真务实、勤奋努力、刻苦钻研,加强自身业务学习,不断提高自己,于20xx年荣获郎溪县优秀残疾人协助理员称号,并在20xx年涛城镇残代会上被推选为肢体残疾人协会主席。

有理想、有目标,才能有未来。张书平计划于20xx年再造一个甲鱼棚,总投资40万元左右,在扩大甲鱼养殖生产规模的同时,打造一个残疾人就业实训基地,更好地为当地残疾人服务。

残疾人事迹材料

我叫夏,与共和国同龄,是一名共产党员。我出生在斋坛乡xx村一个普通的农民家庭,在我3岁那年,不幸被牛角撞瞎了右眼,从那时起,我就只能用左眼模糊地看世界了。从懂事时年起的漫长的日日夜夜里,我靠着坚定的理想和信念同厄运抗争,走出了一条特殊的人生轨迹。

我是农民的儿子,种过田。从19岁开始做木工,走村串户,不仅练就了一身好手艺,而且开阔了眼界。1987年,在乡政府的鼓励和父老乡亲的帮助下,经历了多年见识的我开始了创业之路。经过多年艰苦地耕耘,我办起了一个木制品加工厂——宏兴工艺品厂,终于有了一份真正属于自己的事业。

19xx年,又逢村两委换届选举。我们xx村地处肥沃的松古平原,村民世世代代以种粮为生,日出而作,日落而息,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产业结构的不断调整优化,其他村的人都逐步走上小康之路。而我们的xx村,由于交通不便,村两委班子思想不统一,集体经济为负数,光欠供电局电费就达3万多元,全村已被停电了。村里的工作基本上处于瘫痪状态,村民们都急切盼望有一个人能挑起这副重担。乡党委政府深入我村调查、座谈、了解情况,最后找到了我。乡领导对我说:“xx村至今还未脱贫,村里的工作很困难,你办过厂,见过世面,已率先走上了致富路,乡党委和村民都希望你能回村担任书记,领着大伙儿走致富路。”乡领导的这番话,让我彻夜难眠,我深知创业的艰难,如果回村当书记的话,自己的厂肯定会受影响。同时,我的妻子、儿女也极力劝阻我,亲朋好友也规劝我,他们都认为回去当书记,影响家庭经济不说,弄不好还是吃力不讨好的事情。经过反反复复的思量和激烈的思想斗争,我认为自己是一个共产党员,自己走上致富路离不开党的政策和村民的支持,带领村民致富应是我作为一个共产党员义不容辞的责任。于是,我软磨硬泡说服了妻子儿女,顶住了少数人的冷嘲热讽,义无返顾地把组织关系迁回了村里,并以全票当选了xx村的党支部书记,我被党员村民的信赖深深地感动了,从此,我暗下决心,一定要在xx村好好干出个样子来。

在我接手后,才真正发现xx村是一个名副其实的“空壳子村”。当时,村里共负债9万余元,村民人均收入只有1020元,大多数村民依然没有脱贫。然而屋漏偏逢连夜雨,村里因拖欠电缆而被供电局切断了电源,出现了“日间有阳光,夜间无灯光,白村变黑村,户户叫黄天”的现象,这一上任就遇上这么棘手的问题,我想这莫不是老天有意在考验我夏吗?怎么办?村民在试目以待。“开弓没有回头箭,再困难也得硬着头皮干下去了”我心里一边这么想,一边带着两委一班人,一方面做好村民的思想工作,稳定村民的情绪;一方面抓紧与供电局协调,并到处筹集资金,为了还款,我以自己的名义贷了款,先交清了村里所欠的3万多的电费,这下,灯亮了,村民们的脸上露出了笑容,我提在心头的石头才落下来:当村干部真不易呀!

经过此事,我深深感到自己肩上的担子更是沉甸甸的,要想改变xx村的落后面貌,下一步的路该如何走?就这个问题,我不知走了多少路,度过了多少个不眠夜,一个项目一个项目地筛选。最终把目光投向了村外溪滩的一块荒芜了很久的乱石地,经过多方论证,争取县国土部门的支持,我就带着两委班子成员和村民,一刨一锄硬是在这片乱石滩上开出100多亩土地,得到上补助资金10余万元,并将它承包给人搞开发,每年为村集体增加了1万余元的收入。然而,由于xx村地处平原,没有山可供开发,集体土地又少得可怜,切要壮大集体经济光靠农业开发显然不行。想到这点,我从自己办厂的经历中深要体会到发展村集体经济也要走发展工业的道路,自己没有资金、人才,就向外争取外地人来兴办企业。于是,我们研究规划了100余亩工业开发小区,引进了一外老板,投资100余万元在村里创办了一个“松阳县人和泵阀制造厂”和温州一家投资50万元左右的铁器铸件厂,引进企业后,不仅增加了村集体经济的收入,而且为村民增加了就业渠道。

村集体经济上去了,如何使村民的腰包鼓起来呢?这是我上任后的第二个看点。我想到了一个根本点,那就是“要致富先修路”。xx村原只从一条小机耕路通向村外,而且路况很差,车进不了村,农副产品的价格明显低于别的村,村民心里有说不出的无奈和苦处。想着这些,我心里很急,千方百计,经历几多波折,终于开通了一条8米宽,2.5公里长,直通乡政府的公路。后又结合康庄工种浇筑了水泥路面,这样连大型的货车都能开进村了,提高了农副产品的含金量。路修好了,xx村的祖祖辈辈都是靠种良田为主的,但农田因松荫溪古道冲击而成,烂田糊较多,而且高低不平,排水不畅,有许多田只能种两季水稻,效益低下。如何改造这700多亩烂糊田,成了村民们关注的又一个难点问题。是啊,这是村民的民生之本,我们作为村民父母官,怎么能袖手旁观呢?经过几番周折,才与县国土部门联系并争取到土地整理项目。经过半年的努力,顺利完成了土地整理,现在是田成方,路成网,排灌方便,用村民的话说:“现在的田是想干就干,想湿就湿,想种什么就种什么。”有了良田好路,村民的农业经济效益自然也就上去了,村民的腰包渐渐地鼓起来了。

然而,毕竟富起来村民在少数,尤其是村中有10多户残疾人家庭,他们还是贫困不堪。想到他们,我这心里就泛酸。因为我自己就是一个残疾人,和他们是同根同枝的兄弟姐妹,和他们有着同样的经历、感受和痛苦,就凭这点,如今,我自己又闯出来了,也富裕了,看着这些兄弟姐妹眼巴巴地指望着我,我怎么能无动于衷呢?可又如何帮助他们摆脱贫困呢?转念一想,我想到了自己办的厂,何不把厂办成一个福利企业呢?心潮澎湃的我坐不住了,立马放下手头的活,立刻赶到民政局咨询有关办福利企业的事宜,我的思路得到民政局领导的赞同,他们决心帮我这个忙。于是,我费尽心思着手搞规划,写申请,跑报批,一路折腾下来,总算如愿以偿了。接下来,我就把村里12位有劳动能力但干不了重体力活残疾人招进了自己的工厂,让他们做一些力所能及的活,这样他们的生活也就有着落了。

“要当好书记离不开村民的支持,要得到村民的支持,要得到村民的支持,就必须深入村民,了解村民,和他们交朋友。”对于这点,我是心知肚明的。因此,为了更深入地了解村民的生产生活状况,我经常利用晚上时间走门串户,到村民们家中喝茶,拉拉家常,谁家的生活、生产碰上困难,谁家需要哪些帮助,我都把它记在随身携带的小本本上,以便能及时帮助他们解决困难。逢年过年,我会带领村两委成员去慰问村里的老党员、老干部、困难户、孤寡老人、残疾人,送上一些慰问品和慰问金,以表我们党对群众的一点心意。村民们信赖我,愿把我当知心朋友,有事都找我商量,或是到家中,或是打手机,无事也好与我唠唠。

无论是为集体的事,还是为村民个人的事,工作做得多了,对外联系也多了,招待的客人也多了,开支自然也多了。起初,有少数村民认为我当老板大手大脚惯了,村开支肯定增多,甚至到村会计处查帐,村会计是摆出所有的招待帐目,村民们哑口无言了。其实,自打我上任以来,我从没有向村里报过一包香烟,招待客人多数时候也是自个掏腰包,甚至有几次涉及到一些经济问题,都是我自己出钱摆平的,事后也没有向集体报过帐。这点我是问心无愧的。

8年的时间过去了,这8年说长也不长,说短也不短,回忆这8年来的风风雨雨、坎坎坷坷,虽然觉得有点累,但更多的还是欣慰。如今,我们xx村面貌已大有改观了,村集体经济从负数到有存款20余万元,人均收入从1020元到3440元,并且成了小康村、县级文明村、县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先进村。村党支部多次被评为先进党支部。我本人也连续两届当选为县人大代表,两届当选为县残疾人代表,连续三年被授予县优秀人大代表荣誉称号,多次被评为县优秀共产党员。我所办的宏兴工艺品厂受到了县残联的热切关注,如今我厂年产值已达500多万元,年上缴税收10多万元,全厂40名职工中就安置了本村和外村的残疾人20多名。残疾朋友们在我这儿越干越有劲,越过越开心,我自己也倍感欣慰。在人生的里程中,我成功地翻越了一座大山,今天,我要大声说:“残疾人和健全人一样,同样能够驾驭命运,能够创造出生命的奇迹!”在今后的路程中,我会继续努力,奋力拼搏,能多为乡亲们干点事,就多为乡亲们干点事吧!

残疾人事迹材料

二九一农场共有人口19000人,住户6900户,现有各类残疾人452人。20xx年农场残联作为垦区第一个单列的场级残联,在上级残联和农场党委的正确领导下,坚持以人为本,以“家”为阵地,努力提高为残疾人服务水平,保障了残疾人平等参与农场的各项生活,共享农场发展成果。

一、加强基础建设,建立以“残疾人之家”为中心的康复训练网络。

为提高“残疾人之家”服务功能基础建设,在农场职工医院和街道社区建立了为残疾人服务的康复训练中心。各管理区卫生院建立康复站,作业站卫生所建立康复室,帮助残疾人恢复身体机能,为不同残疾类型的朋友提供康复服务,增强他们参与社会生活的能力。农场社区以“残疾人之家”康复训练中心为载体,加强“残疾人之家”服务功能基础建设,配备液晶电视、电脑、投影仪,建立图书室,制做宣传栏,努力为残疾人提供各项服务,使“残疾人之家”成为残疾人生活中的精神乐园。真正实现了“康复进社区,服务到家庭”的目标,使残疾人在“家”中能够得到便捷的康复训练和服务,帮助处在社会边缘的残疾人回归生活主航道,让残疾人群体享有和谐社会的温暖。

二、采取有力措施,建立为“残疾人之家”服务保障机制。

农场从建立机制入手,把“残疾人之家”创建工作纳入到单位的“十一五”发展规划之中,为“残疾人之家”服务保障机制创造了良好的条件。一是建立残疾之家信息网络机制,建立上下联动、便捷有效的康复服务信息网络机制,在“家”中分类建立了康复服务档案,建档率达到了90%。二是建立服务运作机制。以农场职工医院、街道社区为中心,对有康复需求的残疾人实施康复治疗和训练。三是建立合理利用资源机制。利用街道社区居民委中空置的场所,开设残疾人康复训练场所。四是建立目标考核机制。将残疾人康复工作纳入农场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建设规划、卫生规划,列入相关部门及工作人员工作目标考核之中。

三、发挥“家”的作用,实施解困救助行动,保障和维护残疾人的合法权益。

农场残联发挥“残疾人之家”的作用,为解决残疾人生活、学习、就业、康复、维权等方面的迫切需求和实际困难做了以下工作。街道社区残疾人联合会安排8名有劳动能力的残疾人清扫街道,年人均收入都在8000元以上。为75名残疾人办理了低保。争取国家彩票公益金20万元,农场匹配20万元,为80户残疾人家庭进行房屋修缮,如农场残联投入8000余元为二级精神残疾人申敏更换了塑钢窗,并对墙体和屋顶进行了维修。为一二类贫困残疾人承担网上评残费。为精残知青鲁月秋办理医疗保险。近年来农场共为各类残疾人承担医疗费用近15万元,如为精神患者李树森承担31725元的更换骨股头费用及护理费;为残疾人郭松联系安装假肢。农场各界组织助残志愿者为行动不便的残疾人家庭提供常年的生活服务,还经常到敬老院为残疾老人演出,让他们在心里上对生活有个积极的态度。

二九一农场“残疾人之家”的创建工作在社会各界的爱心帮扶下得到了健康的发展,使残疾人的事业真正做到了有人管、有人帮、有人关心,“残疾人之家”的合法权益得到了有效的保障,残疾人的生活也越来越美好,社会也越来越和谐。

残疾人事迹材料

1983年,谷秀全怀着憧憬和梦想,顶替父亲来到了长江重庆航道局丰都处白沙坡信号台,成为川江航道一名信号工。偏僻的环境,单调的工作,拉信号、买米、买煤、挑水、煮饭一下就将她的梦想击得粉碎。原以为信号工很浪漫的她从憧憬中回到现实,面对的是比常人更多的障碍和困难,自幼患上小儿麻痹症使她行走不便,常人担一挑水约需20分钟,而她担半挑水就需1小时,买一次米几乎要耗去5个小时。生活的不便,个别人的冷嘲热讽,常使她夜不能寐,每当夜深人静时,她反复地问着自己:我的选择对吗?残疾人能干好信号工作吗?在彷徨和犹豫之时,张海迪、吴运铎、保尔.柯察金的形象又浮现在眼前。不行,绝不能让人瞧不起,我要扼住命运的咽喉,做生活的强者!她在心里发着誓。战胜自我的谷秀全,象换了个人似的,工作上她虚心向老师傅请教,向书本学习,很快就熟悉了信号工作。为了给行轮提供优质的服务,她仔细琢磨,细心观察辖区航道水流、态势、过往船舶吨位、航速,测算出各类船舶通过控制河段的时间,准确、及时地指挥着行轮安全通过控制河段,赢得了行轮的好评。生活上她深知自己是残疾人,要适应信号工作的生活,就必须付出比常人更多的劳动,为了不影响工作,她常常利用休假或空闲时间备好一段时间的生活用品。挑水,一次不行,就多挑几次,电瓶拿多了走不动,就提几个走几十米,又再返回提几个,往返数十次。白沙坡4年的信号工作,磨练出她坚强的意志和毅力。

残疾人更需要爱,可是身有残疾的谷秀全却充满了对他人的爱,她十分珍爱与她朝夕相处的姐妹们。虽然她行动不便,为让其他同志能多休息,自己经常冒雨或顶酷热步行到3公里外的邮电所交本台的电话费,同志们都关心地说:你的脚不方便,以后就不要去了,让我们去吧。但她执意不肯。台上职工谯怀玉的父亲因病到重庆医治,需谯怀玉随行照料,谷秀全就连续当班一昼夜。女工熊德荣怀孕后,谷秀全数次跛着腿,陪她上医院作妇检。一次意外,怀有身孕的熊德荣险些流产,谷秀全与台上职工主动换下熊德荣,担负起值班任务。一段时间,信号台周围不安全,有的女工深夜值班不敢出值班室发信号和观察航道状况,谷秀全就陪着女工,为她们壮胆,一起出门发信号,观察辖区航道。李胜祥师傅刚来台时,由于炊具等生活用品没带来,她就主动拿出炊具、燃料给他。前年,丰都航道处维修站一女职工遭遇不幸,她带头捐款。社会发动给残疾人捐款,她也积极响应。在谷秀全的爱心感召下,台上职工亲如一家,塑造出了相互关心,相互理解,相互帮助,相互支持的四互班组团结精神。

峡江深处的航道产生了一位党的全国代表大会代表,消息传来,长江航道乃至长航全线职工精神振奋,而谷秀全知道自己作为一名工作在生产第一线的代表,要不辱使命,还要加强学习,努力工作,在长江航道信号岗位上实践好好三个代表。因此,工作之余,巡回演讲途中,都可以看到她学习的身影,她所在的单位也从政治上关心她,生活上照顾她。谷秀全出差多,回到信号台,她心里总有一种对不起台上同志的感觉,认为自己出差在外,给台上其她同志增添了负担,虽然台上早已用上了照明电、安上了自来水,但她一回到台上,总是抢着搞清洁、做卫生,在信号台那蜿蜒的小路上,人们时常还可以看到她跛着脚前去交电话费的身影。台上的姐妹们都说谷秀全变了,变得观念更新了,责任心更强了,说话更在理、更让人信服了。谷秀全所在单位党组织的负责人说:谷秀全没有变,她质朴谦虚的品格、共产党员的本色没有变。

变的是观念,不变的是信念。谷秀全所在的忠县信号台,随着明年6月三峡工程一期蓄水将失去存在的功能,而仅重庆航道局就有近千人将失去岗位,现在谷秀全带着她的姐妹们坚守在信号台上,她要站好最后一班岗。在她的身后,是一串坚实的脚印。

残疾人事迹材料

xxx,梨树区双合村五组村民。小时候因为身体残疾,经常被同学嘲笑,小学没念完就辍学回家帮父母干农活。随着年龄增长,看到同龄人外出打工赚钱,也曾尝试过,但薄弱的文化基础和身体上的残疾,在打工的路上处处碰壁,不得已只能回到家乡继续守着几亩地生活。

平淡的生活让曾经的梦想在残酷的现实面前渐行渐远,随着两个孩子一天天长大,种地卖粮的收入根本应付不了家中的开销,即便和妻子每天辛苦劳作,但家里的日子仍然捉襟见肘。

一次偶然的机会,在参加梨树区残联组织的残疾人职业技能培训时,认真学习并不断提问的xxx引起残联姜正秋理事长的注意。第二天,姜理事长把他叫到办公室跟他唠起家常,在了解到他前几年帮别人喂过牛,鼓励他自己创业发展肉牛养殖。xxx说没有钱买牛,想也是白想。理事长告诉他如果想干,资金、技术都可以帮他想办法解决,让他回去好好考虑。

残联领导的鼓励,点燃了xxx埋在心里十几年的创业致富梦想。面临十几万启动资金的'缺口,生性要强的xxx想自己筹钱解决。他和妻子分头向亲戚借钱,但由于亲属大都是普通农民,虽然手头有点存款,但听说他要养牛,觉得风险大,都以各种理由拒绝借钱。没想到创业的路这么难,他想到放弃。没想到等了几天没得到回音的理事长主动打来电话,在得知是因为资金的原因,理事长马上联系区就业局负责人详细了解申请贷款的流程。由于正赶上农忙,残联理事长亲自到银行、担保公司问清楚需要提供的材料,让xxx安心忙地里的活,把材料准备齐全少跑腿。

20万元的无息创业贷款申请下来后,xxx先后到马桥河、柴河、八面通等地考察牛市行情,然后又到周边恒山区、大同沟、八面通、凤山村、双胜村,各个村屯货比三家买了10头牛,开始了创业致富之路。虽然之前喂过牛,但如何科学喂养成了摆在老田面前的难题,残联又为他请来专业人员进行指导。在他的精心喂养下,10头牛又大又壮,6只小牛犊也陆续出生。目前受疫情影响,牛市行情不大乐观,但他十分有信心的说:春节之后还要继续扩大肉牛养殖数量,争取逐渐扩大养殖规模。”

现在的他对未来充满信心。他要用亲身创业经历去鼓励和他情况差不多的残疾人朋友勇于创业,摆脱贫困。虽然对于身体残疾的他们来说困难重重,但是有国家的好政策,有支持他们的好领导,只要他们听党话、坚定跟党走,相信在不久的将来,他一定能实现自己的创业梦、致富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