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读后感>最新日记读后感(实用7篇)

最新日记读后感(实用7篇)

作者:念青松 最新日记读后感(实用7篇)

当认真看完一部作品后,相信大家的收获肯定不少吧,是时候写一篇读后感好好记录一下了。当我们想要好好写一篇读后感的时候却不知道该怎么下笔吗?下面是我给大家整理的读后感范文,欢迎大家阅读分享借鉴,希望对大家能够有所帮助。

日记读后感篇一

这个暑假我看了很多书,使我感触最深的还是《笑猫日记》—寻找黑骑士。笑猫是一只会微笑、冷笑、狂笑、狞笑、嘲笑、苦笑,还会皮笑肉不笑的猫。它和虎皮猫生下了三宝、二丫和胖头。

它们渐渐的长大了。在一个明媚的早晨,它们去了交友会,笑猫就让它的好朋友球球老老鼠偷偷的跟去了。胖头交的朋友是一只比胖头还要胖的小猫,胖头和它在一起,天天吃完了就躺着,躺够了就吃。

二丫交的朋友是靓猫和酷猫的孩子。它是一只觉得自己很潮的猫。它觉得黑色才是最潮的,所以它就把二丫染成了黑色。三宝交的朋友是雪里拖腔和乌云盖雪的孩子,他没有孝心。笑猫发现以后就一直在说服它们。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它们因此放弃了它们的朋友。

一天,三宝想起了黑骑士,于是,笑猫和球球老老鼠陪三宝去寻找黑骑士。他们听了球球老老鼠子子孙孙的话,就去了东郊、西郊、南郊和北郊。在去了东郊、南郊和北郊寻找后,三宝觉得都不是黑骑士。只有在去了西郊后,那里的黑色拉不拉多寻目犬被三宝觉得是黑骑士。

一个夜晚,在黑色拉布拉多寻回犬的调音师和一些人弹钢琴的时候,黑色拉布拉多寻回犬来到了三宝身前,似曾相识,一见如故,和三宝抱在一起。原来调音师是个盲人,他的所有事情都要黑骑士的帮助。

原来三宝和黑骑士是搜救猫和搜救狗,现在他们在一起做了导盲猫。三宝的正直、善良、帮助别人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日记读后感篇二

最近,我读了《笑猫日记——保姆狗的阴谋》这本书,读了之后对我很有启发《笑猫日记》是杨红樱的经典著作之一,本文的主人公是一只会笑的猫,只要读过《淘气包马小跳》的人差不多应该知道这只猫是马小跳的表妹杜真子最喜欢的猫。这只猫的感情都是通过笑来表达。寒假里女儿买了二三十本书,其中也包括我推荐给她的美国作家罗拉的《小木屋的故事》,本打算与她一起以该套书为主题各写一篇读后感的,目的是拓展她的阅读范围,让她能接触到更多的不同作家、不同类型的作品。不想,她反过来说服我:妈妈,我更希望你跟我一起看《笑猫日记》,希望你看了后能走进我的心扉,能理解我为什么那么喜欢小动物,为什么会那么喜欢杨红缨、郑渊洁、伍美珍、郁雨君的作品。看着女儿期待的眼神,我捧起她推荐给我的《笑猫日记之蓝色的兔耳朵草》试着阅读起来。

杨红樱的书女儿有一整套,她可以反复地看完又看,里面可爱又淘气的马小跳、成语王子丁文涛等人物我也已耳熟能详了,但像今天这样那么认真的阅读还是第一次。

认真地看完《蓝色的兔耳朵草》我也被深深地感动了,故事讲述了一个坚强、勇敢、善良的笑猫历尽艰难险阻为耳聋的虎皮猫寻找治病的良方,故事虽然简单,甚至可以说有点老套,但是语言轻松幽默,深入浅出,不经意间就在故事里学习到很多做人做事的道理。比如,“我们都想做能”同甘共苦“的朋友,但事实上,有的朋友能‘同甘’却不能‘共苦’,有的朋友能‘共苦’却不能‘同甘’。你我之间的关系,就属于第二种。你总是在快乐和幸福的时候忘记我,在遇到麻烦和不开心的时候想起我。这只能说明我才是你真正的朋友。”故事里还有许多美不胜收的语句,例如:山中,一会儿晴,一会儿阴,一会儿雨。秋雨好比神奇的染料,把树叶都染成了彩叶,有红叶、黄叶、紫叶,还有的树叶,正面是绿的,背面却是红的,还附生着白白的茸毛。如果说春天的山是百花装点的,夏天的山是绿荫装点的,冬天的山是冰雪装点的,那么秋天的山便是由浓艳的彩叶来装点的。还有:山中忽晴忽雨,十里不同天,黄昏时分,落日的余晖如红葡萄酒,山林醉了,尽显浓艳的秋色。

细细品味这本书后,余兴未了。在网上查阅了一下关于

杨红樱等作家的写作风格:她不是站着和孩子们对话,而是坐下来和孩子倾心交谈的。她的作品符合孩子的阅读心理,她说“孩子天性中会有很多向往的东西,要给他们向往的空间。不能总是用成人的思维、方式来要求、解决孩子的问题。”

日记读后感篇三

“学习雷锋,好榜样……”这首家喻户晓的民歌时常在我耳边响起。我们身边也涌现出许多“活雷锋”,看着这情景,我又拿起了那本《雷锋日记》。这本书虽然已经看了很多次,但是每次看,我都深有感触,泪流满面。雷锋出生在9年简家村的一个冬天里,他一生从事革命事业,把自己的青春献给人民,他曾经在日记里写着:青春啊;永远是美好的,可是真正的青春,只属于这些永远力争上游的人,永远忘我劳动的人,永远谦虚的人。雷锋叔叔是多么伟大啊,他虽然离我们而去了,可他的螺丝钉精神永远留在我们心中。

雷锋叔叔那默默奉献、忘我劳动、尽职守、艰苦奋斗、生活简朴的精神,在我们心中永放光芒!

啊!雷锋叔叔,我敬佩您!我为我们中国有这样一位英雄而感到自豪!

读了《雷锋的故事》这本书后,我深有感触。

因为雷锋为人民服务已不是一次、两次了。他把自己的一生都奉献在为人民服务的道路上。

雷锋小时候家里非常的穷。后来,在党和f的帮助下,他成为了一名优秀的革命战士。尽管他的生命很短暂,但是雷锋做过无数件好事,却从不留名字。

我认为在学习上要互相帮助,不会的问题要及时问老师。在同学遇到困难的时候,我们应主动地帮助他,把题目讲给同学听,直到他弄懂为止。我们中有的同学在学习上不专心,不努力,成绩总是在班上倒数几名,我们要帮助他们解决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和他们一起温习功课。

当然,在学习上互相帮助是不够的,在生活中我们还要乐于助人。在别人遇到困难时,我们要伸出友谊之手,在精神上鼓励他们,帮助他们度过难关。

通过多次朗读《雷锋的故事》这本书,他时时激励着我好好学习,天天向上,多为别人着想,长大后,能为国家做贡献。

日记读后感篇四

在这段延期开学的假期里,我在朋友们的推荐下,请求爸爸给我买了杨红樱写的《女生日记》。在阅读这本书前,我看过了书的简介,对里面的情节略知一二,从我看简介时,我就感到自己被这本书深深地吸引了,于是,只用了两三天的速度就读完了一本大约两厘米高的书,好了,下面我就来讲讲里面的情节吧,读完我的读书笔记后,也许你就会知道为什么我被这本书深深地吸引了。

首先我来介绍一下这本书的主人公——冉冬阳。主人公冉冬阳既是《女生日记》里情节设定的日记书写者,也是这本书里的主角。

在我看来,冉冬阳是一个真实的女孩。她并不完美,但是她是真实的,她虽然看上去相貌平平,但是,只有真实的才是最美的,所以它是一个好女孩。

她懂得爱,她知道,她的生日是妈妈的受难日,所以不向妈妈要生日礼物,反而还送妈妈礼物。

她懂得友情,在她知道同学家里有困难时,会毫不犹豫的去帮助他们,就算放弃自己期盼已久的假期旅行,也在所不惜。

她懂得关心,在老师生病的时候带着同学们的祝福卡片去看望老师。在同学来生理期是帮助她(冉冬阳上六年级)。

她的身上有太多优点,她是一个心中充满正能量的女孩。

说完了主人公冉冬阳,下面我来说一说冉冬阳的父母。

冉冬阳之所以能如此棒,她肯定有个开明的父母,一直支持着她,鼓励她去做最真实的自己。她的爸爸妈妈有一颗永不变的童心,冉冬阳的爸爸会像小男孩一样爱坐过山车、逗冉冬阳玩,冉冬阳的妈妈会像小女孩一样爱穿漂亮衣服、给在隔壁房间的冉冬阳写信。冉冬阳能有一个这样的家庭是多么幸福啊。

在家里,冉冬阳有他的父母,而在校园里,冉冬阳也有一个知心朋友,她叫莫欣儿。

莫欣儿是一个挖空心思做乖乖女的可怜女孩。从她小时候起,爸爸妈妈就告诉她,他们要分开,可莫欣儿不愿意让他们分开,于是,他的爸爸妈妈就告诉她,如果她做乖乖女,他们就不分开了,就这样,莫欣儿为了不让爸爸妈妈分开,变作一个没有自己思想,任由别人指控的机器人,直到莫欣儿的好朋友冉冬阳,发现了这件事,帮助莫欣儿找回了真正的自己,当然,莫欣儿的爸爸妈妈也分开了,但是,找回了真正的自己,这件事是多么值得高兴的呢。

日记读后感篇五

近日的阅读学习令我印象最深、也最让我感动的是《雷锋日记》。

书中的雷锋是一个做好事不留名、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一名解放军战士,他说“人的生命是有限的,可是为人民服务是无限的,我要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之中去”。

雷锋出生在战火纷飞的年代,家里很穷,还失去了父母兄弟,成了一个无依无靠的孤独,由好心的六叔奶奶收养。自从共产党来了以后,雷锋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他上了学,努力学习、辛勤工作。

雷锋在他22年的短暂一生中得到过很多荣誉,他完成了有些人一辈子都做不到的蜕变:从一个贫苦的孤儿,到光荣的解放军战士,再到优秀的共产党员。

“螺丝钉”精神。他把自己的生命自觉地与伟大的社会主义事业结合起来,在每一个岗位上发挥自己的光和热。雷锋叔叔在每一个工作岗位上都认真对待,不好高鹜远,扎扎实实地干好自己的本职工作。

“傻子”精神。雷锋叔叔总是吃苦在前,享受在后;先人后己,舍己为人。他有一个“百宝箱”,里面是他捡来的螺丝钉、牙膏皮、破手套、废铁丝等,只要还可以利用的他决不会扔掉。他的每个月津贴也不会乱用,用省下来的钱捐助给那些需要帮助的人;脚上的袜子,一层层全是补丁;能用旧的,就绝不买新的。

雷锋叔叔的光荣事迹永远印在我们的脑海里,我们更要学习他的“雷锋精神”,从小树立远大的理想,培养高尚的人格,做一个“对人民有用的人”。

日记读后感篇六

日月如梭,光阴似箭。转眼间,我已经11岁了。在已经过去的这11岁中,我读过许许多多的书,这些书就像小山似的。你们看四大名著,《笑猫日记》,《爱丽丝漫游仙境》,《假如给我三天光明》等,在这些书中,我最喜欢的是《笑猫日记》。

《笑猫日记》这本书的作者是著名作家杨红樱阿姨。我喜欢这本书是因为杨红樱阿姨是一位有童心的人,我敢保证即使他老了,他的心也不会变老。杨红樱阿姨已经写了14本《笑猫日记》,在这14本中我最喜欢的一本是《永远的西瓜小丑》。

读完这本书后,我感受到:我们要学习西瓜小丑,而不是去学习,马戏团里的人。本身是自己的表演不好,却偏偏说是西瓜小丑的错。

读完这本书后,我想到了:我自己有好几回都被别人误会。就说上回,我哥来我家住了几天,我当时既兴奋又害怕,兴奋是有人和我玩了,害怕是保不住我的房间和我的这条小命。刚开始来他还挺有礼貌的,有一天,妈妈要出去,我想我的好日子到头了,他开始把我的房间来了一个480°大转变,我的房间瞬时被他弄得乱七八糟。过了一会儿老妈回来了,可是他却立刻变了脸对我妈说:“妹妹要和我玩,把家弄的很乱,真是对不起。”我心想她变脸变的这么快,真是太让人生气了。

我在想,每个人都应该做出自己真实的一面。

日记读后感篇七

欲知这篇充满了象征色彩的《狂人日记》写了什么,先看它在何时写,为何而写。

《狂人日记》是鲁迅创作的第一个短篇白话日记体小说,也是中国第一部现代白话文小说,写于194月。小说发表时,正值“五・四”运动前夜。由于辛亥革命的半途而废,革命的一些基本问题并没有根本解决,反而暴露得更加明显了。

小说当中的“狂人”实际上是五四时期“先觉者”和“寻路人”的象征,他先于众人而觉醒,他带着作者的理想,发狂的同时,肩负起寻找新出路的重任。

该文首发于1918年5月15日4卷5号的《新青年》月刊,后收入《呐喊》集,编入《鲁迅全集》第一卷。

经典语句赏析

凡事总须研究,才会明白。古来时常吃人,我也还记得,可是不甚清楚。我翻开历史一查,这历史没有年代,歪歪斜斜的每页上都写着“仁义道德”几个字。我横竖睡不着,仔细看了半夜,才从字缝里看出字来,满本都写着两个字是“吃人”!

不要乱想,静静的养!养肥了,他们是自然可以多吃;我有什么好处,怎么会“好了”?他们这群人,又想吃人,又是鬼鬼祟祟,想法子遮掩,不敢直接下手,真要令我笑死。

现在晓得他讲道理的时候,不但唇边还抹着人油,而且心里满装着吃人的意思。

狮子似的凶心,兔子的怯弱,狐狸的狡猾,……

我晓得他们的方法,直接杀了,是不肯的,而且也不敢,怕有祸祟。所以他们大家连络,布满了罗网,逼我自戕。

“从来如此,便对么?”

“你们可以改了,从真心改起!要晓得将来容不得吃人的人,活在世上。”

“你们立刻改了,从真心改起!你们要晓得将来是容不得吃人的人,……”

没有吃过人的孩子,或者还有?

救救孩子……

小序

先生无疑是会保护自己的:“然已早愈”、 “语颇错杂无伦次,又多荒唐之言” 、 “供医家研究”......证明狂人已经被治愈,早已回归到没有任何叛逆性、反抗性的社会秩序中。最终承认了社会主流价值的定义。但同时,这些语句又强有力的反讽了觉醒青年无力改变反被同化的封建社会。因为成为群体中懦弱的沉默的一员,是安全的,是同大流走的一样的路。

小说开头为文言文,是“狂人”病好后所写,象征现实社会、被压迫的封建社会。

日记为白话文,“狂人”发病时所写;白话是狂人的内心独白,是新文化的象征。他反对吃人却受到了众人的质疑。于是,在众人眼里――他疯了。

他得了什么病?

不吃人的病!

“狂人”是不是真的要被吃掉?

表层来看,是真的:

“他们村里的一个大恶人,给大家打死了;几个人便挖出他的心肝来,用油煎炒了吃,可以壮壮胆子。”

他们的祖师李时珍做的“本草什么”上,明明写着人肉可以煎吃;他还能说自己不吃人么?

至于我家大哥,也毫不冤枉他。他对我讲书的时候,亲口说过可以“易子而食”;

“不是荒年,怎么会吃人。”

“易牙蒸了他儿子,给桀纣吃,还是一直从前的事。

从易牙的儿子,一直吃到徐锡林

去年城里杀了犯人,还有一个生痨病的人,用馒头蘸血舐。

大哥说爷娘生病,做儿子的须割下一片肉来,煮熟了请他吃,才算好人

这一桩桩一件件的事实,都不是“狂人”虚构妄想出来的。更可怕的是,他们把吃人包装成“礼义孝悌”,化妆成正义且合理的。又如“埋儿奉母(郭巨埋儿)”,吃人真实存在,且一直存在。

“今天晚上,很好的月光”

月光象征纯洁美好和清澈,通常给人以智慧和启迪;

小说中,狂人的醒觉从看见月光开始――“我不见他,已是三十多年;今天见了,精神分外爽快。才知道以前的三十多年,全是发昏”,他挣脱了三十多年来封建礼教的束缚。

在月光下他的个体意识发生了觉醒,月光的深层含义则是冲破封建礼教枷锁的、精神层面独立的理性之光。

而“只是廿年以前,把古久先生的陈年流水簿子,踹了一脚。”

隐喻狂人对象征着传统封建礼教的“陈年流水簿子”的挑战,这在其他人看来是公然对抗主流价值的权威,是不可饶恕的。

所以,在狂人看到赵贵翁及他的狗、街上的孩童、我自己的兄长都以凶狠的目光看着我时,“我怕的有理”。他明白在这旧封建的地方他是格格不入的存在。他若坚持如此假以时日定会被吃掉。

但,他们不敢明目张胆的吃我

“狮子似的凶心,兔子的怯懦,狐狸的狡猾。”

他们吃人,却胆小如鼠不敢杀人,所以他们将人恶化成疯子、恶人。最后,他们得偿所愿如狮子般将人吃掉。

封建礼教社会规定了他们的行为,更加严重的是,思想的禁锢使他们丢了辨明是非的能力,只能人云亦云,即使吃人这种事也不例外。虽然他们一起吃人,可是他们也时刻担心被人吃,处处提防别人。更为可笑的是,他们不敢自己亲自动手杀我,其怕承担罪过,得用所谓的“仁义道德”来遮掩杀人的罪行。

“我晓得他们的方法,直接杀了,是不肯的,而且也不敢,怕有祸祟。所以他们大家连络,布满了罗网,逼我自戕。 ......最好是解下腰带,挂在梁上,自己紧紧勒死;他们没有杀人的罪名,又偿了心愿,自然都欢天喜地的发出一种呜呜咽咽的笑声。否则惊吓忧愁死了,虽则略瘦,也还可以首肯几下。”

麻木不仁的国民

“他们――也有给知县打枷过的,也有给绅士掌过嘴的,也有衙役占了他妻子的,也有老子娘被债主逼死的;他们那时候的脸色,全没有昨天这么怕,也没有这么凶。”

吃人是真实的,被吃也是真实的;

那些想要吃他的人有着同样悲惨的命运,只是他们早已麻木不仁。

他们”是怎样的一群人?在狂人眼里,“他们”是“吃人”的人,这些“吃人”的人同样遭受过上层阶级的迫害,然而在面对迫害者时却没有面对狂人时害怕和凶狠。

他们在惧怕什么?

他们惧怕丑恶的吃人的事实被揭穿,并且用自古的一套教条来掩盖,然而“从来如此,便对么?”

“他们”已经被固化在社会阶级中,默认了个体的自由被掌控,或者自小在“老子娘”的`教化中长成,从未思考过何谓自由,这样一种浸入骨血的奴性是封建礼教糟粕部分所精心豢养而成的。

这仿佛是一个弱肉强食的社会,然而强与弱从来都是相对的,永远有更强和更弱,倘使无人从这样一个死循环中跳脱出来,去呼吁底层的被压迫者群起反抗,“吃人”的悲剧将不断蚕食社会生态。

“自己想吃人,又怕被别人吃了,都用着疑心极深的眼光,面面相觑。”,吃人的人彼此也互相害怕,他们难道生来就认可“吃人”这种行为吗?他们也许知道吃人是不能被容忍的,但是无人提出质疑,在他们看来这是“从来如此”。

自我反省

狂人的觉醒不是完全的,他和吃人的人具备一定的同一性,即他思想意识里被封建礼教荼毒的部分并未完全逝去,这是当时社会上愚弱国民的共性。

狂人在结尾忽然意识到“我未必无意之中,不吃了我妹子的几片肉,现在也轮到我自己……”

他想起来,小妹五六岁时便死了。他明白大哥是礼教的门徒,妹子,是被他吃了!

儿时,因为封建礼教迷信,大哥将妹子的肉割给爹娘吃了,他可能也吃了,他一家子都是礼教的门徒。

妹子是被礼教害死的,大哥是帮凶,全家都是帮凶。

所以他大哥早已不是人,而他,反对旧思想作为新思想的人。他自己也无意间成为了礼教门徒,他其实早已受到了礼教的荼毒,他,也不是人!所以他终于知道“有了四千年吃人履历的我,当初虽然不知道,现在明白,难见真的人!”

但他明白,这个世界上的孩子还未受礼教荼毒,所以他发声:“救救孩子…”

现状

《狂人日记》是借有“迫害妄想症”的狂人视角控诉当时被封建礼教禁锢的社会。

可笑的是,先生批判过的那些东西,如今都还在庙堂上!

封建礼教中,女性一直是最大的受害者之一,然而祖国经济和文明飞速发展的今天,仍然普遍存在着固有的社会偏见。他们剪掉了封建礼教的辫子,但仍然生活在他的大清朝。一边昂起脖子叫嚣“什么人人平等,女性已被抖音等网络教唆的盛气凌人,女权至上”,一边又在反驳“女人不就是生孩子的吗?家务不就是你女人干的吗?不是要平等吗,经济压力为什么不平分......”

那么,到底什么事是男人干的呢?一边倡议女人经济独立,另一方面又想在享受封建礼教的女子无条件服从男人的优越待遇的同时打压女人与时俱进的思想。

那你还是穿越回你的古代吧

但古代也有贫民

叫嚣的越厉害的,在古代也不是王权富贵的人家

除此之外,21世纪的人们,仍然摆脱不了“吃人”的爱好。人类为何总是那么喜欢伪装自己,把自己套在仁义道德的大衣里,衣服下面却隐藏着吃人的人。

凡此种种,数不胜数。更为夸张的是现在不仅要吃人,而且还要养肥了再吃,而且还要生下后代给他们吃。(比如房地产......)

做个人吧!

救救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