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作总结>女性创业事迹材料(实用21篇)

女性创业事迹材料(实用21篇)

作者:ZS文王 女性创业事迹材料(实用21篇)

通过读取他人的事迹材料,我们可以借鉴别人的成功经验和教训。想了解更多事迹材料的写作技巧和范文,不妨看看以下所推荐的一些参考书籍和网站。

创业事迹材料

男,53岁,县残联党总支部副书记。

一、提高认识:

曾经参加过前几年的轮岗创业,具有较强的创业意识,积累了创业经验。今年5月,为响应省里关于突出发展民营经济的号召,在全县《关于突出发展民营经济大力推进全民创业的实施意见》的通知精神和《关于在全县党政机关和事业单位干部职工中开展脱岗创业办民营企业活动中实施办法》的感召下,决心利用这次机会提高驾驭市场经济能力,体现自身价值,根据自己的经验和身体状况,积极主动提出了申请、申报,响xx县委、县政府的号召,愿意为加快县域民营经济发展步伐,助推富民强县目标快速实现,做出自己的应有贡献。

二、现实状况:

一是绿康蔬菜籽现场加工坊。本项目成立于20xx年6月份,现有7年的历史,是县有史以来的第一家,地址在超市一楼收银台附近,该店的40余种菜籽和十余种有关中药为原料,组成50余个科学合理的配方。这家是有千年中国食疗文化的店,继承“药补不如食补,食补胜过药补”的中医传统,主要功能与作用是“降血压、糠尿病、补钙、失眠多梦、补肾、调理肝病”等,其优点是没有副作用,绿色、天然保健食疗品。目前安排了一名无业人员就业,带动辐射了2名下岗职工就业。年效益纯利润在4万元以上。

二是帮办、参与残疾人企业。今年5月份以来,积极投身参与县耀光珍禽养殖场,该场成立于20xx年,座落在开通镇拉喜窝卜屯东侧,占地面积4000平方米,目前该场设有养殖间、孵化间、冷库、场房各一个,其中冷库36平方米,冷储能力60吨,该场集孵化、养殖、销售、标本制作、培训与就业与一体,重点是养殖大雁、山鸡、珍珠鸡等珍禽动物,现直接安排了2名无业人员就业,带动从业人员100余人。该项场法人代表方耀光,是一位肢体残疾人,目前该场已在县工商局注册登记、经营许可证齐全,是唯一的'县林业局、公安局批准销售珍禽保护动物的场家。

今年6月份被该场聘为带动发展残疾人就业扶贫人员。进入该场后,与法人方耀光驱车跑了7个乡镇、20多个村、70余户残疾人家庭进行了具有养殖大雁、山鸡等能力的残疾人进行了摸底调查、登记,最后确定了以5名残疾人,直接带领30名残疾人养殖体系,这35名残疾人养殖户分别与该场签定了养殖回收合同(合同书、花名册已在县、市两级残联备案),目前该场有养殖基地3处,分别座落在什花道乡白音花屯一处(该基地养大雁20xx只、白雁3只,天鹅10只),边昭镇铁西一处(该基地品种齐全,有山鸡、大雁、鹌鹑、珍珠鸡等3000多只)。现已安排残疾人就业本场3名,什花道3名,边昭镇2名,这些幼雏都是免费提供的。

目前各基地和分散养殖户,各种珍禽长势喜人,大雁按市场每只成雁160元左右回收,去年成本60元左右,每户残疾人的生活状况,增加了收入,为政府和社会减轻了负担。起到了稳定社会,拉动县域经济发展的作用。

现在,该场在省、市残联高度重视下,在县脱岗创业领导小组xx县残联的大力支持下,已变成市残联残疾人扶贫就业基地,现正积极申报省级残疾人扶贫基地,等待验收,明年该场将带动扶持我县更多的残疾人进行养殖,安排就业扶持项目,使我县更多的残疾人自食其力,早日摆脱贫困,减轻社会负担,走上富裕道路。

女性创业事迹材料

宋丽丽,女,1968年生,无党派人士,现任,威海市、荣成市政协委员。该同志以科学发展为主旋律,通过规范管理、诚信服务、守法经营,使博隆家居装饰汇展有限公司迅速发展壮大,成为拥有经营面积80000平方米、400多家客商,胶东地区最大的家具及装饰材料产业集群。作为荣成民营经济的一名女标兵,宋丽丽先后获得了“全国创业之星”、“山东省富民兴鲁劳动奖章”、“山东省优秀女企业家”、“威海市三八红旗手”、“威海市民营经济女状元”、“荣成市十佳杰出青年”等荣誉称号,并担任山东省青年企业家协会会长。

多年来,宋丽丽始终信守“以信为本、以诚待客、优质服务、合作共赢”的经营理念,以超人胆识谋求企业扩张,以诚信经营赢得客户信赖,充分体现了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率先发展。

xx年,已是荣成家具营销行业佼佼者的宋丽丽积极响应市委、市政府加快发展民营经济的号召,决心做大做强自己的产业。她根据胶东地区房地产业蓬勃兴起,家居装饰消费急剧增长的实际,经过多方考察和科学论证,决定在市经济开发区兴建一座集家具商场、装饰材料城、星级宾馆、()银行等多项设施的超级市场。宋丽丽的这一构想得到了市委、市政府的高度关注,将其列入荣成市“108工程”重点项目之一。仅仅一年零两个月的时间,一个经营面积80000平方米、能容纳400多家客商超级家居装饰建材商场拔地而起。为给消费者提供一个优美舒适的购物环境,宋丽丽投资xx多万元,聘请着名设计师对商城购物环境、商场功能进行整体规划,将整个家居装饰汇展中心设置为家具综合商场、陶瓷地板馆、五金一条街、橱具一条街、装饰建材大型超市、门类馆、油漆馆等七大区域,并专设了休闲区、咖啡厅,将汇展中心打造成为胶东地区规模最大、购物环境最优的集家居流通、商务、餐饮、休闲等产业为一体的家具建材流通产业集群。

目前,博隆家居装饰汇展中心已经有数百个知名品牌加盟,确保消费者足不出市就可买到性价比较高的知名品牌。几年来,公司在赢得消费者信赖的同时,还得到了上级有关部门的充分肯定,先后获得“山东省工业再就业基地示范点”、“威海市文明诚信民营企业”、“威海市消费者满意单位”、“荣成市文明诚信民营企业”、“十佳文明道德文明企业”等荣誉称号。

近年来,公司在积极为国纳税、安置大量下岗人员的.同时,大力投入公益事业,以各种形式回馈社会、造福人民。今年,宋丽丽积极响应市委、市政府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号召,与荫子镇北流水村结成了包扶对子,给村里制订了中长期发展规划,计划为该村新农村建设投入200万元。目前,他们已经为村里改造了村路、修复了桥梁、进行了大环境整治,一个生态良好、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的现代和谐农村即将展现在人们面前。从开始,宋丽丽通过“希望工程”捐助了全国各地贫困儿童共计50多名,累计捐款、捐物达10多万元;xx年在全国妇联发起的“情系西部、共享母爱”活动中,她又捐助5万元,被全国妇联授予“助心爱心大使”荣誉称号;xx年爱耳日,她又捐出2万元,为残疾儿童购买了助听器,让失聪儿童回复听力……。宋丽丽紧紧围绕民营企业“共建共享”这一本质要求和发展方向,积极推进新型与和谐劳动关系,营造出和谐的发展环境。

女性创业事迹材料

在有志者来看,人生的天职在于创造,生命的存在在于奋斗,潘英娟同志就是其中一位女强人。潘英娟同志家住武进区邹区镇新屋村大沟坝村民小组,初中文化,今年43岁。在常州国棉纺织二厂下岗回家务农。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后,潘英娟同志在电视上看到种植芦荟可用于药用、食用、美容和净化空气,特别是可发家致富的信息后,在1910月投资一万元从租赁2分田开始种植芦荟起家到现在已是全部钢架大棚的250亩,初具规模的特种蔬菜种植园,近的特种蔬菜种植使她尝到了许多甜酸苦辣的滋味,饱受许多风风雨雨的创伤,但也锻炼了她不断奋斗的人生。创出不可磨灭的业绩。

一、经营不善和灾害,种植亏本受挫。

第一次是年开始种植芦荟时由于没有种植经验,更没有市场,信息,购买的芦荟原种实际只需要3―4元一棵,而被骗成120元一棵,种植3个月亏本5000元;第二次在青龙群丰园艺场租地7亩投资2万元,由于高价时芦荟未卖,最后没有市场销售机会亏本一万元:第三次总结教训,叶落归根。在本镇琵琶村投资100万元租田100亩签订了协议再种并套种,种植的仙人掌又亏本25万元,这一年连本亏损了120万元;第四次是-,与苏州赛思生物有限公司签订合同,在回收鲜叶中又亏本4万元;第五次是,种植形势刚有好转,众所周知的二次台风袭击将大棚刮倒,损失10万元,这五次打击共亏损135.5万元。但在这种情况下她从来不欠工人工资和租田费。

二、坚强不屈、摆脱困境。

沉重的经济包袱和连年的亏本经营,怎么办?几乎走上绝路的她,经过深思熟虑的慎重思考,她并没有被暂时的困境所吓倒,她并没有在奋进的道路上后退,明智山有虎,偏向虎山行。而是理智地、勇敢地面对现实,调整思路,知难而进,古人有句谚语:“立下凌云志敢去摘星星”。一次次失败清醒了她的头脑;一次次教训总结了自己过去的不足;一次次亏本没有改变自己逆境而行的决心。她以坚强不屈的毅力,负重奋进的斗志,在党委政府的关心下,在丈夫全力支持下,以政策扶持为导向、以深刻教训为动力、以先进技术为指导、以失败是成功之母为借鉴,抓住机遇学习先进经验,沟通市场信息,熟悉掌握一整套栽培技术,努力转变经营管理的方式和作风,从去年开始,形势大为好转,特别是芦荟的销售供不应求。通过努力,一年来基本扭转了亏损的局面并有盈余。

三、信心百倍,做大做强。

如今的常州金英王特种蔬菜种植园面貌焕然一新,拥有250亩的种植园全部都是钢架大棚。其中种植芦笋12亩,芦荟38亩,每亩年收入5000元;反季西瓜50亩,杭椒20亩,每亩每季收入1000元,最高可达每季每亩2500元;日本小南瓜每亩每季收益1000元;其余80亩为冬季蔬菜种植,每亩每季收益2000元。邓小平同志说过,发展是硬道理,潘英娟同志表示,今后有决心、有信心还要把种植园发展下去,做大做强。明年还要增加有效投入120万元,在销售、经营管理、产业信息和科学技术上下功夫,她信心百倍地说:“一靠党的政策,二靠自己的勤劳致富”,明年的形势将会更好。

潘英娟坎坷的人生不愧为是一名名副其实的女强人。

女性创业事迹材料

女人的审美和男人的审美很多时候是不一样的,所以在给客户挑选的时候,往往女人更理解女人,而且还可以自己佩戴店里的饰品进行宣传,这个是人绝对无法做到的,很多客人经过店里的时候看到店主佩戴,觉得很好看,也会去试戴,还可以趁机给顾客推荐自己觉得合适她的首饰,相信自己的专业一定可以让客户购买商品。

女性创业事迹材料最美创业女性事迹简介500

如今说到适合女性的网络创业项目,人们最先想到的就是微商。

你会发现,你身边做微商的朋友是越来越多了,2016是微商元年,前景还是比较可观的,比前几年的淘宝要好很多,就优势来讲,投资小,见效快,几百,几千都可以做生意。不过如今微商越来越多,竞争越来越大,需要很努力地学习微技巧才能把微商这个行业做得风生水起。

女性创业事迹材料

现在建房的越来越多,那么中国的传统就是要有房有车,房是最主要的一件事情,那么买房的需求量大,就说明了建房的人就多,那么建房的人多就意味着需要大量的建材。无论是商业建房还是私人建房都是离不开建材的,主要中国的文化不变,那么建材会一直是人们最需要的。尤其是这几年,供不应求,导致建材价格一直居高不下,利润很大,虽然不知道未来会怎样,但是现在肯定是赚钱的。

女性创业事迹材料

杨丽琼,女,汉族,生于1974年6月,37岁,现居住在大方县星宿乡云峰村杉林组,出生在开阳县城关镇。从在贵阳做小生意(摆地摊)认识其爱人王万军之后,开过洗烫店、餐厅等,后来因受到经济危机影响,决定返回丈夫王万军的家乡(大方县星宿乡云峰村杉林组)创业,20办了养牛场,走过了一段艰辛创业风雨路程,,种植林下仿野生天麻1000平方米并取得一定的成功,得到政府部门的大力支持和技术帮助,现已获得500亩仿野生天麻林下种植项目,资金到位后4月内可建成,18个月后见成效,见效后每年每平方米产5公斤,按每公斤20元计算,可实现毛利润200万元,纯利润80万元,还可解决30人的就业问题。

一、幸福婚姻美满家庭。

杨丽琼16岁中学毕业,17岁就开始外出打工,在人生经历中做过服务员,工厂工人等,19返回贵阳做起小生意(摆地摊),结缘了现在的丈夫王万军,王万军是一个非常有责任心、吃苦耐劳的人。在生活中,对杨丽琼生活细心照顾、百般呵护,1月份,他们家的小成员出生了。

二、努力创新艰辛创业。

俗话说:万事开头难。创业之初,杨丽琼也走过了一段艰辛之路,但要强的她,知道怨天怨地没用,她不相信凭自己的双手就闯不出一条路来。年下决心和丈夫返乡创业的她,想办养牛场,但这些想法得不到亲人和家人的支持,吃过很多的苦,也受了很多的累。杨丽琼由于眼睛近视而且近视程度很高,每到雾天或雨天,她的的眼前就一片迷茫,看不清远方,所以每当牛群远离的时候,她都常常感到焦虑,生怕丢失一头牛。在养牛的过程中,她打听到星宿乡是出产野生天麻的好地方,感到机遇来了,四处奔波,取经求教之后,她又购买了一些《农村实用技术》和《天麻种植技术》等刊物,闲着就读,认真学习技术,了解市场,最后,坚定了栽培天麻致富的决心。

20,试种了1000平方米并取得了成功,杨丽琼一家人眉开眼笑,尝到了种植野生天麻的甜头,亲戚朋友邻居也来光顾了。20得到政府部门的大力支持,并建立了星宿乡云峰村杉林组仿野生林下天麻种植基地,种植面积500亩,0平方米,共投入资金160万元,其中财政扶贫资金120万元,自筹资金40万元。目前,播种已经全部结束。

三、继续努力勤俭创业。

光阴似箭,勤俭创业。经过这一年多的努力,现在他们的林下仿野生天麻种植已经初具规模,并且现在已经播种发芽。于是就有人对杨丽琼说:你们现在可以放松担子了,到明年你就可以享清福了。每当听了这样的话,她总是一笑了之,她心里清楚的知道,现在该林下仿野生天麻林下种植项目虽然已经初具规模,但是后期还需要更多的付出、更多的努力,可这些都还得在党委、政府和社会各界的帮助下进行,还需要更多的百姓和群众的帮助。在今后的努力创业过程中,每一步她都认真、仔细的打算好,计算好。在生活中,她总是勤俭节约,我记得有一次地区妇联明主任和地区电视台的同志去采访她的时候,偶然中,我们听到了她的宝贝儿子王智禾的的说话,他说:他家吃的菜全是他妈妈自己种的,他们吃的许多下饭菜(很多种泡菜)也是他妈妈做的等等,在采访中,杨丽琼还说到,为了这个家,为了这份事业,再苦再累,她都会坚持到最后,会努力到最后。杨丽琼经常说:“还是共产党的政策好,扶持和帮助我们这些艰难的创业者,我创业成功后,会尽自己的最大努力去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

创业事迹材料

在砚台镇汪家社区,提起xxx,没有人不竖起大拇指。

xxx,一个因车祸被夺去健全人生的不幸女人,一个肢体有残缺、行动有障碍的残疾女人,一个面对重大变故,自强不息的坚强女人。她,从社区群众那里得到的不是同情、怜悯,而是尊重、钦佩,是作为奋斗、拼搏的学习榜样。

最初那段日子,身体的痛苦、精神的压力,曾一度让xxx陷入深深的痛苦中,几乎有了天塌下来的绝望和悲痛,那年她刚刚37岁。后来,在党和政府的关心和亲朋好友、邻里乡亲的关爱下,她乐观起来、坚强起来,自信、坦然地面对发生的一切。“没有了劳力,那就用技能改变生活,日子不还得照样过吗?”xxx坚定了信心、在党和政府支持以及亲友、邻居的关心下,开始了求学技能的道路。

在培训老师的理论面授、实践指导下,xxx付出比健全人更多的艰辛和努力,凭借凡事爱思考的性格和特别灵巧的双手,很快掌握了摩托车故障排检、维修的技能技巧。学成归来,xxx蒙发了在社区开办一间摩托车维修小店铺的想法,但即使一间小店铺,也要有资金啊。正在举棋不定的时候,党和政府、邻里乡亲又一次送来了援助。就这样,20xx年,她在汪家社区街面租赁了一间门市部,开办起了摩托车维修店,一家完全属于xxx的摩托车修理行挂牌了。由于诚信经营物美价廉,生意逐渐兴旺。

同时她积极为残疾人在自主创业方面出谋划策,先后带动10余名残疾人走上了自立自强的人生道路,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奏响了人生最强音。作为一名残疾人,xxx深知残疾人生活的痛苦,为了让那些和自己一样不幸的人能够自立自强,她总是毫不犹豫地向他们伸出援助之手。

当问起xxx这一生最难忘的是什么时,她总是激动地说:“当一个人身处困境,孤单无助的时候,最需要的是什么?是一双温暖友爱的手!当一个人绝望消沉,万念俱灰的时候,最期盼的是什么?是一颗炙热滚烫的心!这些,在我遭遇车祸的那些年,拥有的太多太多了,多到我终身受用。我唯能做的是把自己所学的维修技术无偿的传授乡亲、服务乡亲。”xxx是一名残疾人,可她从来没有主动向党委政府提过什么要求,却总是怀揣感恩的心,默默地奉献着爱心,感染着别人。

创业事迹材料

××*,男,××*作为一名在高等学府内任教的青年教师,通过不断攀登科学的高峰,将研究获得的各种知识转授给学生,使学生向最前沿的科学技术不断迈进,培养全能型的、适应社会要求的大学生,优秀企业创业历程事迹材料。他实践着早研究到造人才的转变。作为吉林省第八届青年科技奖获得者,在进行教学的同时,他竭尽自身的能力为学校科研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走出一条产学研相结合的发展道路,实现了学校科研的跨越式发展,为吉林省的医疗卫生、劳动保障、中小企业等领域的信息化、数字化和智能化作出了极大的贡献,节约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尤其在医疗保险基金的信息化管理方面,将智能决策与数据挖掘技术应用于基金管理与决策,避免了以往的信息管理系统丢失大量医疗保险基金的状况,保证了广大参保人员的利益。他作为第二届吉林省高校毕业生十大创业先锋和第六届五四青年奖章获得者,不仅自身成功创业,而且投入资金建立吉林省万易大学生创业园,为大学生创业提供场所以及配套服务,引导更多的大学生走上创业之路,不断的实践着创业带动就业的国家就业战略。从自我创业到为大学生“造工作”。

在xx年7月,××*成为长春理工大学计算机学院的一名教师。作为一名年轻的教师,他积极认真的准备各种教学资料,在指定的教学课本外,他还收集整理相关领域的知识,在课堂上进行讲解,扩大了学生的知识面,使学生能够了解当前学术领域的最前沿的技术问题,奠定了学生扎实的基础知识。同时,他还将自己的研究开发工作过程中的难点问题布置给学生,要求学生对这些难点问题进行深入的研究,使学生的学习水平不单单停留在书本知识里,而是能将书本知识与实践相结合,降低了学生所学的知识与社会需要之间的差距。为了能够增强学生的动手能力,将所学的书本知识应用于实践,他还组织多名在校大学生、研究生进入他所研究的课题领域进行实际的动手操作,为学生提供实践机会,大大缩短了学生在参加工作后适应岗位的时间,同时也增强了学生就业方面的竞争力,事迹材料《优秀企业创业历程事迹材料》。20xx年他创办的长春市万易科技有限公司成为共青团中央的大学生创业就业实践,为吉林省内更多的大学生提供实践体验,在提高大学生工作技能的同时,提升大学生适应社会的'能力。基于他认真负责的教学态度,科学严禁的治学作风,他多次被评为长春理工大学青年骨干教师,长春理工大学先进个人,长春理工大学科研先进个人。

××*在作好教学工作的同时,他还响应国家科研产业化的号召,积极探索将科研成果予以产业的道路。

xx年1月,针对国家各项医疗保险参保政策的出台,为了提高医疗保险工作的信息化水平,减少由于参保人数增加通过手工处理大量数据而导致数据错误、基金丢失、参保人员报销困难等方面的问题,他组织计算机学院的学术专家开发了《城镇职工医疗保险系统》。并于xx年7月签下了第一单医疗保险系统集成项目。该项目的实施获得吉林省劳动厅的好评,应用该系统医疗保险中心也在当年省劳动厅进行的市县级医疗保险信息化的评比中获得第一名。老师们的辛勤努力终于结出了新鲜的硕果。因为身为高校教师,除了科研任务外还有艰巨的教学任务,不允许老师过长时间的离开工作岗位,而一个医疗保险系统的施工,因为涉及的保险基金动辄上千万,而各地的医疗保险政策又明显存在差异,在以前开发的平台基础上的后续开发工作通常任务艰巨,而且医疗保险系统施工由于各地医疗保险中心工作人员对计算机的熟练程度也不相同,通常情况下老师们还要承担一个任务就是要教会这些工作人员使用电脑,所有这一切都决定了每个医疗保险项目的施工都在两个月以上,而高校教师的工作性质决定了他们不能为客户提供周到的售后服务,为了解决这个问题,xx年,他成立了长春市万易科技有限公司,以一个书生气十足的高校教师挑战复杂如战场的商场。几年来经过商场的一次次洗礼,也逐步走向成熟,成为一名书生气十足的“商人”。而《基于web的城镇职工医疗保险系统》于xx年获得吉林省教育科研一等奖、国家科技部重点推广新产品项目。《城镇居民住院保险系统》在吉林省内所有市县第一时间推出,并获得客户的好评,且在两个月的时间内取得省内十几个市县的合同,并获得20xx年度吉林省教育科研一等奖;《基于web的城镇医疗保险系统》获得20xx年度国家科技部科技成果转化基金支持180万元。截止到20xx年《城镇医疗保险系统》已经在吉林省内的21个市县以及黑龙江省、河南省、山西等在内的40多家医疗保险中心使用该系统,总计发卡300多万张,累计涉及医疗保险基金50多亿。

创业事迹材料

郑龙成今年30多岁,城镇其他待业人员,毕业以后一直打工,郑龙成很想自己创业,但是却找不到适合的创业之路,社区了解到情况后,针对他们夫妻二人都是朝鲜族,而且他们都有在饭店工作的经验,在社区的关心和支持下,帮助他开办了自己的小事业,创立了美阿顺烧烤冷面店。冷面店成立后,在社区劳动保障工作站的介绍下,吸纳了6名下岗失业人员在店内任服务员,解决了他们的就业难题。他们立足“爱店如家、店荣我荣”的主人翁意识,紧紧围绕“服务第一,宾客至上”的服务宗旨,努力完善一流服务、一流质量的工作标准,把提高服务质量、取得最佳经营效益作为目标,大力倡导职业道德文明,努力开展“树行业新风,创优质服务”的理念,爱店爱岗、敬业奉献。美阿顺烧烤冷面店独有特色的韩式石锅拌饭、拌冷面、韩式烤肉深受用餐者的喜爱,他们多方听取客人意见,改善服务方式,送餐上门,充分体现出她们的细心、爱心和责任心。

后葛南社区充分发挥社区劳动保障平台作用,以创业培训和创业服务为基本手段,帮助下岗失业居民树立自主创业意识,激发创业潜能,提高创业本领,实现创业理想;加大促进创业的工作力度,推动居民积极创业,利用创业培训和见习相结合的方式,开展启蒙创业讲座,提供一系列开业咨询服务,鼓励和帮助社区居民创业,提供更多岗位,带动更多人就业。郑龙成的创业为其他创业者点燃了希望的火种,使就业再就业工作迎来了新的篇章,让辖区内人人有事做、人人有活干,过上安居乐业的生活,社会越来越和谐稳定。

某某同志系aa县麒麟镇梅花村人,男,现年37岁,现任梅花村委会副主任,又是有名的种田大户。从1997年开始承包团结圩内村集体耕地400亩,开展种植单季优水稻。十年来,他刻苦钻研,勤奋耕耘,科学种田,不仅使自己走上了勤劳致富之路,而且心系村邻,不计报酬的帮扶、带动本村56户农户走上致富之路,年人均增收1000元,赢得了本村村民的广泛赞誉。20xx年,种粮面积400亩,年产优质杂交稻600000斤,实现销售收入48万元,上缴税费2万元,年纯收入16万元,参与生产经营的农户人均增收20xx年,适逢改革开放中期,虽然当时粮食价格不断回落,但刚从学校走上社会几年的xxx敢于突破,大胆承包了麒麟镇梅花团结圩400亩村集体耕地,并签订了十年长期承包合同,一次性拿出承包租金11.3万元,开始进行单季优质稻种植,当年就取得了较好的收益,获纯利5万元。经过数年的辛勤耕耘,不断积累,xxx已成为全镇有名的种粮大户、致富能人。

小富不骄,富而思进。20xx年,中央出台一号文件,制定了一系列惠农政策,增加了种粮补贴,规定了最低保护价收购粮食,xxx吃透政策,瞄准市场及时更新了水稻优质品种,400亩耕地全部种上了两优培九优质杂交稻,他还加大了种植业方面的投入,投资10多万元,添置了一台大马力旋耕机、一台拖拉机、机械喷药机、水泵等家用机械,季节性雇佣短工60余人,甩开膀子大干了四年。近四年来,由于粮食产量不断提高,粮食价格连年攀升,每年纯收入都在16万元以上,短短几年时间,使他成为资产50万元的致富能人。

十年求索,十年奋斗,使xxx成为种粮大户、创业能人,20xx年,他被村民高票选举为梅花村委会副主任。当上村委会副主任后,他更加热情待人,乐于助人,不断向其他种粮大户传授种植水稻经验。当其他种粮大户因秧苗受损不足时,他主动上门询问,并无偿地提供;当种植户遇到技术难题时,他总是详细询问,耐心讲解,多方指导;他还自费请来农业专家和农技人员到田头,对圩内水稻实行统一管理,集中进行水稻病虫害防治,仅此一项每年为周围种植农户每亩节省开支50元;他自订报刊,广泛收集水稻良种信息,并及时向其他种粮大户推荐和统一订购优质高产水稻良种,使水稻单产由原来的1300斤/亩,提高到现在的1500斤/亩;他还多方联系,全面收集省内各粮食主要收购市场的行情,并及时向其他种粮大户提供粮价最新消息,促进增产增收。几年种植,他使参与其生产经营的农户人均增收20xx年来,他坚持接济本村的困难户和孤寡老人,逢年过节到他们家中看望,送接济物1万多元;梅花村修建村级公路、建造教学楼、团结圩防汛等,他都一一捐钱,捐助公益事业累计达5万余元。

如今,梅花团结圩经过历时三年的土地整理及复垦建设,圩口万亩良田更加平整划一,xxx信心十足,充满激情,他正在与村里领导洽谈,牵头十多位种粮大户,准备签订田地承包合同,整体承包圩内耕地,进一步扩大种粮面积,开创能人创业新篇章。

我生长在一个普通的农民家庭,在家排行老九,由于人口多,家境十分坚苦。因此,77年高中毕业后,不患上不抛却修业进一步学习的时机,辍学回家庭事务农。面对家里的几亩薄田,我曾经感应过恢心,单凭几亩土地,也许再也没有出头之日,但是又一想,本身终究是全村独一一名高中生,这片贫瘠的土地既然养活了父辈们,同样也能养活本身,就是种田,也要干出个样来。但是,怎样利用这块土地,我作了精打细算。一个偶然时机,我到鹤岗煤矿看望亲属,看到大部分矿工们都抽旱烟叶,我一下子意识到矿山就是旱烟的最好市场,于是我把七亩地全部种上了旱烟。辛苦的劳动带来了丰收的果实,第二年我把烟叶全部运到鹤岗煤矿上,仅仅一个月就全部卖光了,一算帐,纯剩17,000元。仅七亩耕地,就挣了17,000元,这件事使我欣喜若狂,它不单是使一个年仅21岁的我一下堆集了较为可观的资金,更重如果木立了我经商的信念,深信无论任何时辰,任何事情,只要肯于专心就有乐成的可能。

好男儿志在四方,外面的世界也许会更精彩。80年,我带着对城市生活的憧憬,怀着忐忑不安的表情,辞别了家乡,走进农民进城做工的行列,来到..市开始了创业的第二步。

一次偶然的时机,在鹤岗街头我看到了招收砖厂技术员的广告,我敏锐地意识到时机来了,我立刻到书店购买了有关制砖技术的书,连夜突击,第二天一大早就去面试,砖厂厂长看我很在行,人又聪明,就聘用了我。我边学边干,使砖的质量大幅度提高,半年的光景,被提升为砖厂的副厂长,就这样,在鹤岗市站稳了脚跟。简朴的生活使本身有了20,000元的积蓄,想用这笔钱做生意,没有朋友帮助,单靠本身在城里打天下,那太难了。因此我广交朋友,开扩视野,拓展思路,寻求发展的时机。

在人生发展中,总会遇到一些机缘,关键是每一个人对待机缘的态度和反映不一样。85年,我为砖厂催要欠款时,在××市结交了一位东北林场的朋友,从而产生了为煤矿购买坑木的.想法,我赶紧与煤矿取患上接洽,果然煤矿大量需要坑木,日夜寻求的商机到来了。林场不愿把木材送到煤矿,煤矿也不愿把煤送到林场,两者都是国营老大,这就是商机,我辞去砖厂职务,做起了煤矿和林场的中间商。首先用积蓄从林场购买木材,送往煤矿做坑木,煤矿除支付现金外,其余的用煤补偿,把煤运到林场换取更多的坑木,而后再将坑木运到煤矿换取更多的煤,就这样倒来运去,煤球越滚越大,买卖越做越火,我成立了运输队,最多时拥有50多辆卡车,可以说,到此我已成为同期比较乐成的敷裕户了。

人生的独特的地方在于不松懈追求,前几步乐成并未让我感应满足,我时刻提醒本身,切不可有小富即安的心理,要尽可能地发挥才智,患上到更大发展。1993年,我决心向城市的深处发展,因此将公司迁往改革开放的前沿城市--大连。可是,我发现在发达城市很难找到事业的落脚点,于是我把目光转向内陆城市--合肥,合肥的改革开放意识相对于落后,但是城市的卫生、科技、治安条件好,于是我踏上了合肥这块土地。在合肥,我凭着本身8年经营车队的经验,向当局提出了开两条私营公交车路线的声请,可这样的声请,在整个安徽省是没有先例的,这太超前了,自然被拒之于门外。于是另择途径,声请了两条长途客运路线,同时向当局声请,创办私营出租车公司,时间不负有心人,两年后声请终获核准。

几易春秋,几许寒暑,几年的艰辛创业,在合肥终于兴旺发展起来。现在,我的安然集团有296辆出租车,48辆长途大客车,年纯盈利180万元。虽然我富了,但没有忘记生我养我的家乡,我多次回××招收员工,现在有83人在我公司就业,年收入都在万元以上。做为农民的儿子,我把本身的事业与农民的利益紧密结合起来。做为一名党员,99年我向合肥市委社团部提出扶贫声请,并把本身的第二产业建立在国家级贫困县,安徽省长丰县的桃青村。

为了做到科技扶贫,我到日本考察,发现我国的奶牛业与发达国家相比差距很大,并且有很大的潜力,于是在桃青村投资20xx年我又投资300万元,在桃青村建成了乳品加工厂,把鲜牛奶加工成酸奶,接收桃青村初中、高中、中专结业生60人。为帮助桃青村脱贫致富,我动员公司的120xx年获利1.5万元。周伟是个见过世面的小伙子,想发展但苦于没有启动资金,我借给他5万元,帮他建了一个大鱼塘、卡拉ok室、小型渡假旅馆,搞起了垂钓养鱼,月收入5000多元,周伟已成为村里的小财主了。这一点一滴的堆集,使村民人均增长收入1500元。

回眸我的创业之路,我庆幸本身是个乐成者,但在庆幸之余,我深深地感激××这片曾经养育过我的沃土,她赐与我一个北大荒人的智慧和情怀,为我打造了坚持不松懈的性格。同时,我更感激党的富民强国政策和二十年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为我的乐成提供广阔的空间,我将把这片感激之情化作今后人生发展的动力,并尽最大努力创造出更多的财富,往返报我的家乡,回报我的长者乡亲。

创业典型事迹材料

如今的皮肤颜色有点深,可年轻时也曾美丽过。嫁给丈夫时,朱家较为贫寒,连第一次访亲时的家电,还是公婆为撑脸面而向亲友临时“借”的。面对这样一个家境,她没有抱怨,而是和丈夫一道不断探索着致富门道。x年,她和丈夫东挪西借,凑足4万元建起了半间房屋大的活动“冰箱”,做起了冷饮批发生意,兼代储存牛肉和羊肉。

天道酬勤,夫妇的汗水换来了业务量的不断扩大。后来,建起了30吨储存能力的冷库,成为全市三大冷饮批发商之一。那时农村用电还紧张,三夏大忙期间经常停电,可冷饮一旦保不住低温就会融化。为此,她又专门添置了一台柴油机,一旦停电就立即加足马力发电,确保冷库正常运行。

冷饮批发,每年就5至8月份的四、五个月时间,其他月份除了种好田,干什么?闲不住的就冬天贩卖鸡蛋,春节前还到集镇农贸市场卖对联。随着农村超市的增多,冷饮批发生意越来越冷清,甚至出现亏损。“任何行业都有盛衰,关键要看准其趋势,适应其变化,抓住其先机。”这是她多年闯荡市场的心得之一。x2年,忍痛将几十万元的冷库当做废铁卖了,放弃经营了20xx年的冷饮批发生意,搞起了铲车加工。没想到,由于技术不过硬,发往东北的两批货质量不合格,一下子亏了10万元,使生产经营陷入困境。x4年,苦撑不下去的夫妇再次连续几天茶思不香、彻夜未眠。“东方不亮西方亮”,看准农业机械化的发展新趋势,当年夫妇就多方筹资12万元,购买一台收割机,当起了走乡串村的麦客。后又投入24万元,添置了一台新式收割机。36万元,那两年可到城里买一套面积较大的商品房,可在看来,购置房产将使资金固化,而投入经营则能生钱并增值。与一般农民创业者不同的是,夫妇还逐渐学会了“发明创造”。收割机因缺油突然在田间熄火怎么办,学过机械、干过车工的其丈夫想法设法在收割机上加了一个副油箱,及时补充用油,确保了抢天时收割到位。x年,夫妇俩投入50多万元搞起了物流运输,将米厂的稻糠送到相关企业,用于生物发电。他们在米厂发现了一桩怪事:灌装一袋稻糠劳务费50元,但由于又脏又累,几乎没有人肯干。没多久,就在收糠的卡车上装上了风机,进行抽吸上货,一下子解决了这一难题,引得我市和周边的米厂纷纷效仿改革。

“创业不仅要看准时机上,也要适时放手。”随着这几年农业机械化的发展,农村收割机日益饱和,机手收入逐渐下降。20xx年,当机立断,将收割机卖掉。不过,一直闲不住、不甘于在家养老的她,又思考着如何独自开拓创业新门类,与丈夫的物流业务交相辉映。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农村外出务工人员不断增多,在家种田的多为老弱病残,即使有力气拉板车卖粮,也需走上好几公里。“别人的难处,就是新商机。粮库经营,前景看好!”思路即成,立刻付诸于行动。当年4月份,总投入近30万元的粮库基建动工,5月份就竣工。短短28天里,她几乎没睡过安稳觉,人瘦了一大圈。粮库建成开市后,她一个人干几个人的活,每天上午6点多就开秤,一直忙到天黑。得知谁家运输卖粮困难,就上门收购;收下的粮食,则一小推车、一小推车地运进粮库。

有付出总有回报。由于公平买卖、保护价收购,再加上对顾客总是笑脸相迎,粮食收购生意很快就走上了正轨,覆盖了本镇及张桥镇、河失镇的部分村,并开始盈利。有句俗语:八派命不怕死来做。多年来,经常眼睛一睁,天亮忙到天黑,即便如此辛苦,但她一直尽心尽力孝敬公婆。

命运要靠自己掌握,只有不断努力,才能摆脱困境、获得成功。为此,时常对亲友们说,贫穷并不可怕,关键要将脱贫致富作为谋事创业的动力和压力,不断追求、创造财富。

对于身边想创业的亲朋好友和村民,他们夫妇总是尽力相助。在其夫物流公司,有个来自安徽的年轻驾驶员,有车子、想创业,但没门路。夫妇俩就将部分物流客户交给他,让其单干。

创业动力,来自贫穷逼迫;创业艰辛,充满酸甜苦辣。

创业典型事迹材料

张锐,女,1987年9月生于农二师二十七团一个普通农民家庭。20xx年考入昌吉学院中文系06级汉语言文学本科班,20xx年昌吉学院毕业,获得文学学士学位。现为昌吉市青年南路“喜洋洋托管中心”(昌吉市第七小学对面)负责人,“喜洋洋托管中心”主管。

出生兵团农二师的一户普通家庭里的她,自幼经历生活的艰辛,也知道父母辛苦赚钱供自己的不易。成绩优异的她于20xx年毕业于昌吉学院,毕业后的她放弃了继续深造的梦想,怀着对生活的美好憧憬踏入社会,决定毕业后开创一份属于自己的事业。

她讲到从入学伊始,学校经常性的“自主创业”教育就一直激励着她,“我要创业,自主创业”这个想法一直培伴了她大学三年,经过近一年的社会实践,她完成了从大学校园到社会的过渡,明确了人生的方向,她决定鼓起勇气,迈出自主创业的第一步。她讲到刚开始创业时的艰难,是系里老师、辅导员经常给她打电话,询问她的创业的过程,主动给她许多帮助,学校也主动为她联系大学生创业基地和各个相关的创业机构,这些外界帮助给了她极大的动力,让她更有信心地干下去。万事开头难,创业之初,遭遇最大问题是资金短缺的问题,刚决定创业的她却不知道如何去做,于是她来到了社区,向社区说明她想创办一家午托机构,刚好她的午托中心就在昌吉市第七小学的对面,不仅解决一些年轻父母因工作较忙而没时间照看孩子的负担,而且也可以对午托的学生进行学习辅导,因为她在校时学的就是汉语言文学专业。

但她却不知道现在有什么好的政策是针对毕业大学生的,她来到了大学生创业、就业社区服务站,服务站的干事热情的接待了她,并向她宣传了毕业大学生创业的种种优惠条件:“凡是国家普通高校毕业生将户口落在昌吉市的,身体健康,诚实守信,有创业能力并到市毕业生就业指导服务中心办理了《自主创业证》者,都可以申请小额担保贷款(一般是2-5万,合伙创业不超过20万)。自主创业小额担保贷款的责任余额不得超过自主创业担保基金银行存款余额的5倍,担保机构收取的担保费不超过贷款本金的1%,担保费由同级财政全额支付。”并告知她申请办理的一些程序和所需手续,同时,自谋职业、自主创业的高校毕业生可将人事关系存放在政府人事部门所属人才服务机构、劳动或人事部门人才服务机构,这些服务机构将为其办理人事关系接转、人事档案管理、转正定级、党团关系、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申报评审、社会保险金缴纳等服务,实行全方位的人事代理服务,以解除自主创业、灵活就业的高校毕业生的后顾之忧。通过这些了解,更增强了她创业的一份信心。

在与张锐同学的交谈中,感觉她是一个思路敏捷的人。正是因为她头脑灵活,敢闯敢干,身上又有兵团人的那种不怕吃苦的精神。使她成为昌吉学院中文系20xx届毕业生中的创业能人。一年多来,依靠政府的支持和自己的努力,她克服了一个个困难,成功实现了自己的理想。为了给“喜洋洋午托中心”招来更多可爱的小朋友,她带着自己做的宣传册一家家一户户的做宣传,有的时候忙到晚上很晚才回家,家里人知道她这么辛苦,都劝她不要做了,可她却不肯,说:”这点困难不算什么,我要为我自己的明天多做一些事情。”也许是她的行为感动了很多人,不少离“喜洋洋午托中心”较远的父母也把自己的孩子交给张锐同学照顾,可爱的小朋友不仅在午托中心的得到了细心地照顾,而且获得了快乐、获得了知识、获得了成长。作为一名创业者,她为自己树立起了诚信的金字招牌。和她聊天时,其他两位同事告诉我们,有一次一位小朋友急性阑尾炎发作了,她毫不犹豫拿出自己仅有的创业钱去治疗生病的小朋友。我们问她,“为什么会这样做?”她说“政府和社区为我这样的大学生提供这么好的条件,不但减免她创业的很多税收,还支持我的创业行为,在我有能力的情况下也要帮助一下别人,这是我应该做的。”虽然她的话语很朴实,但却能反映出当代大学生的一种思想。

艰难困苦,玉汝于成——这不仅是“喜洋洋午托中心”对自身发展的要求,更是张锐对自身成长的毕生要求。她信奉这句话:现在的大学生都只是想着自己要找到好的工作,而没有想到为自己创造工作,更没有想到为别人创造工作,她觉得一个人如果有想法的话那么还是要利用起自己的这些想法的,并积极付诸行动和实践,如果可以的话尽量多做一些有意义的事情,一个人应该要有一些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的!

个人创业犹如播下星星之火,最终目的还要实现星火燎原。在创业的过程中,张锐同学始终没有忘记自己肩负的责任,没有忘记带领其他人解决生活困难,她目前已有员工2名,这2名员工都是她的学哥学弟,也都是昌吉学院中文系即将毕业的学生,她不但自己创业,还解决了一部分即将毕业的学生的就业问题。虽然现在在创业阶段,条件比较艰苦,工资又都不高,但她们都表示愿意为了自己的这份事业而努力奋斗。

回顾自己的工作和创业经历,张锐同学深深感到,如果没有政府这一好的政策,没有各级组织和领导的关心和帮助,没有大家的支持和帮助,她的梦想不会变成现实。对于一个初出茅庐的年轻人,要取得一些成绩,甚至从无到有地创出一番事业,是非常不容易的事情,张锐同学在创业中树立诚信乃成功之本的信念,靠勤学实干兴业,靠求实创新发展,造就了今天的事业。超越自我,挑战未来,使她成为一名有为的创业路上带头人。她坚信,思路决定出路,梦想在,行动就在,她坚信——“喜洋洋托管中心”的未来不是梦!

张锐同学用他的亲身经历告诉我们,“勇气是动力,毅力是坚持,汗水是过程,创业是收获”。

创业女性典型材料

杨,女,汉族,生于1974年6月,37岁,现居住在大方县星宿乡云峰村杉林组,出生在开阳县城关镇。从1997年在贵阳做小生意(摆地摊)认识其爱人王万军之后,开过洗烫店、餐厅等,后来因受到经济危机影响,2019年决定返回丈夫王万军的家乡(大方县星宿乡云峰村杉林组)创业,2019年办了养牛场,走过了一段艰辛创业风雨路程,2019年,种植林下仿野生天麻1000平方米并取得一定的成功,2019年得到政府部门的大力支持和技术帮助,现已获得500亩仿野生天麻林下种植项目,资金到位后4月内可建成,18个月后见成效,见效后每年每平方米产5公斤,按每公斤20元计算,可实现毛利润200万元,纯利润80万元,还可解决30人的就业问题。

杨**16岁中学毕业,17岁就开始外出打工,在人生经历中做过服务员,工厂工人等,1997年返回贵阳做起小生意(摆地摊),结缘了现在的丈夫王万军,王万军是一个非常有责任心、吃苦耐劳的人。在生活中,对杨生活细心照顾、百般呵护,2019年1月份,他们家的小成员出生了。

俗话说:万事开头难。创业之初,杨也走过了一段艰辛之路,但要强的她,知道怨天怨地没用,她不相信凭自己的双手就闯不出一条路来。2019年下决心和丈夫返乡创业的她,想办养牛场,但这些想法得不到亲人和家人的支持,吃过很多的苦,也受了很多的累。杨由于眼睛近视而且近视程度很高,每到雾天或雨天,她的的眼前就一片迷茫,看不清远方,所以每当牛群远离的时候,她都常常感到焦虑,生怕丢失一头牛。在养牛的过程中,她打听到星宿乡是出产野生天麻的好地方,感到机遇来了,四处奔波,取经求教之后,她又购买了一些《农村实用技术》和《天麻种植技术》等刊物,闲着就读,认真学习技术,了解市场,最后,坚定了栽培天麻致富的决心。

2019年,试种了1000平方米并取得了成功,杨一家人眉开眼笑,尝到了种植野生天麻的甜头,亲戚朋友邻居也来光顾了。2019年得到政府部门的大力支持,并建立了星宿乡云峰村杉林组仿野生林下天麻种植基地,种植面积500亩,20190平方米,共投入资金160万元,其中财政扶贫资金120万元,自筹资金40万元。目前,播种已经全部结束。

光阴似箭,勤俭创业。经过这一年多的努力,现在他们的林下仿野生天麻种植已经初具规模,并且现在已经播种发芽。于是就有人对杨说:你们现在可以放松担子了,到明年你就可以享清福了。每当听了这样的话,她总是一笑了之,她心里清楚的知道,现在该林下仿野生天麻林下种植项目虽然已经初具规模,但是后期还需要更多的付出、更多的努力,可这些都还得在党委、政府和社会各界的帮助下进行,还需要更多的百姓和群众的帮助。在今后的努力创业过程中,每一步她都认真、仔细的打算好,计算好。在生活中,她总是勤俭节约,我记得有一次地区妇联明主任和地区电视台的同志去采访她的时候,偶然中,我们听到了她的宝贝儿子王智禾的的说话,他说:他家吃的菜全是他妈妈自己种的,他们吃的许多下饭菜(很多种泡菜)也是他妈妈做的等等,在采访中,杨还说到,为了这个家,为了这份事业,再苦再累,她都会坚持到最后,会努力到最后。杨经常说:“还是共产党的政策好,扶持和帮助我们这些艰难的创业者,我创业成功后,会尽自己的最大努力去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

创业女性典型材料

在有志者来看,人生的天职在于创造,生命的存在在于奋斗,潘英娟同志就是其中一位女强人。潘英娟同志家住武进区邹区镇新屋村大沟坝村民小组,初中文化,今年43岁。1997年在常州国棉纺织二厂下岗回家务农。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后,潘英娟同志在电视上看到种植芦荟可用于药用、食用、美容和净化空气,特别是可发家致富的信息后,在1997年10月投资一万元从租赁2分田开始种植芦荟起家到现在已是全部钢架大棚的250亩,初具规模的特种蔬菜种植园,近2019年的特种蔬菜种植使她尝到了许多甜酸苦辣的滋味,饱受许多风风雨雨的创伤,但也锻炼了她不断奋斗的人生。创出不可磨灭的业绩。

第一次是1997年开始种植芦荟时由于没有种植经验,更没有市场,信息,购买的芦荟原种实际只需要3—4元一棵,而被骗成120元一棵,种植3个月亏本5000元;第二次2019年在青龙群丰园艺场租地7亩投资2万元,由于高价时芦荟未卖,最后没有市场销售机会亏本一万元:第三次总结教训,叶落归根。2019年在本镇琵琶村投资100万元租田100亩签订了协议再种并套种,种植的仙人掌又亏本25万元,这一年连本亏损了120万元;第四次是2019-2019年,与苏州赛思生物有限公司签订合同,在回收鲜叶中又亏本4万元;第五次是2019年,种植形势刚有好转,众所周知的二次台风袭击将大棚刮倒,损失10万元,这五次打击共亏损135.5万元。但在这种情况下她从来不欠工人工资和租田费。

沉重的经济包袱和连年的亏本经营,怎么办?几乎走上绝路的她,经过深思熟虑的慎重思考,她并没有被暂时的困境所吓倒,她并没有在奋进的道路上后退,明智山有虎,偏向虎山行。而是理智地、勇敢地面对现实,调整思路,知难而进,古人有句谚语:“立下凌云志敢去摘星星”。一次次失败清醒了她的头脑;一次次教训总结了自己过去的不足;一次次亏本没有改变自己逆境而行的决心。她以坚强不屈的毅力,负重奋进的斗志,在党委政府的关心下,在丈夫全力支持下,以政策扶持为导向、以深刻教训为动力、以先进技术为指导、以失败是成功之母为借鉴,抓住机遇学习先进经验,沟通市场信息,熟悉掌握一整套栽培技术,努力转变经营管理的方式和作风,从去年开始,形势大为好转,特别是芦荟的销售供不应求。通过努力,一年来基本扭转了亏损的局面并有盈余。

如今的常州金英王特种蔬菜种植园面貌焕然一新,拥有250亩的种植园全部都是钢架大棚。其中种植芦笋12亩,芦荟38亩,每亩年收入5000元;反季西瓜50亩,杭椒20亩,每亩每季收入1000元,最高可达每季每亩2500元;日本小南瓜每亩每季收益1000元;其余80亩为冬季蔬菜种植,每亩每季收益2019元。邓小平同志说过,发展是硬道理,潘英娟同志表示,今后有决心、有信心还要把种植园发展下去,做大做强。明年还要增加有效投入120万元,在销售、经营管理、产业信息和科学技术上下功夫,她信心百倍地说:“一靠党的政策,二靠自己的勤劳致富”,明年的形势将会更好。

潘英娟坎坷的人生不愧为是一名名副其实的女强人。

创业事迹材料

何光平,男,现年49岁,19加入中国共产党。现任帅家沟村支部书记。

村党支部有没有战斗力,村干部在群众心里有没有威信,这是他任党支部书记前的现状,上任后他把团结作为凝聚力量的前提,坚信团结出战斗力,坚持做到办事公正,处事公平,要事公开,村里实行了村务、财务、党务三公开制度,采取重大事项一事一议,充分体现村民自治和村民参与,增加了工作透明度,消除了隔阂和疑虑,赢得了群众的理解和支持。三年前,他调查本村已有资源,通过优化管理和资源重组,将原有美国黑李项目从农户个体管理转化为村集体统一管理,通过这一措施,美国黑李得到了良好的管理,长势诱人,20xx年美国黑李产值达到20万元,金收入15万元。把村级班子建设成为一支为民办实事,威信度搞,群众爱戴的村级队伍。

抓基础设施建设,改善经济发展模式。

三年前,基础设施落后是制约帅家沟村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要想富,先修路"何支书如是说。于是他带领村级班子成员、村民投入到入村公路的建设上。通过村民筹资外,他还拿出了在广东辛勤换来的积蓄2万余元修通了黄家山组的通组公路。20xx年通过多方努力,帅家沟村"一事一议"通村道路硬化项目启动,在他的带领下,村民积极投工投劳,使得项目提前顺利实施完工。今年,为了改善村民的饮水困难,他充分的利用县级驻帅家沟村这一资源,他多次到思南县发改局驻村干部对接水池建设项目,现村民饮水困难得到了解决。同时还争取到种植核桃xx0亩、冬桃250亩、柿子150亩的扶贫项目,在他的带领下,村级班子和村民的共同努力下,苗木成活率达到了98.6%以上,预计3年内将见经济效益。帅家沟村在他的带领下,不仅逐步改善了基础设施条件,而且快速推进农业产业化调整,走在全乡的最前列,为其他村的产业调整探索出一条道路,树立了榜样。

抓示范效应,强化农业产业化发展。

何支书在发展村级经济的过程中发现,很多农户对全新的生产模式顾虑重重,总怕发展不成功带来严重损失,这种顾虑思想严重的阻碍了村域经济发展,为了打消村民的顾虑思想,他亲自试验。20xx年他利用本村优越的草地资源,自己投入了15万元修建了全村的第一个养牛场,今年存栏37头,出栏16头,收入15万元。今年,与同村村民合资投入xx0万元建立养牛场,预计存栏xx0余头,年出栏40余头,同时种植柚子xx0亩,成型后年收入预计突破300万元以上。打消了村民顾虑,村民看到了发展专业化产业的优越性,纷纷加入养殖产业化,种植产业化队伍,村域经济发展势头一片良好。帅家沟村村民在何支书的带领下,团结力量,协同一心,建立起一个有威信,有作为,办实事的村级班子;通过有效利用本村资源和县乡驻村干部资源,大力改善基础设施建设,改善村容村貌,建立起具有规模的专业种植、养殖产业,带动全村人民一同奔向小康社会,20xx年帅家沟村被列为社会主义新农村。

创业事迹材料

xx生长在一个普通的农民家庭,在家排行老4,由于人口多,家境十分坚苦。因此,高中毕业后,辍学回家务农。面对家里的几亩薄田,他曾经感到过恢心,单凭几亩土地,也许再也没有出头之日,但是又一想,这片贫瘠的土地既然养活了父辈们,同样也能养活本身,就是种田,也要干出个样来。出门四处打工,周转很长一段时间也没什么起色,于是去云南省做手机修理工、开包子馒头店。开包子馒头店这件事使他欣喜若狂,赚了一小笔钱,这件事不单是使一个年仅23岁的他一下堆集了较为可观的资金,更重如果木立了他经商的信念,深信无论任何时侯,任何事情,只要肯于专心就有乐成的可能。

走出土地,寻觅商机、好男儿志在四方,外面的世界也许会更精彩。xxxx年,他带着对城市生活的憧憬,怀着忐忑不安的表情,辞别了家乡,走进农民进城务工的行列,来到昆明市开始了创业的第二步,一次偶然的时机,在街头他看到了招收瓦厂技术员的广告,他敏锐地意识到时机来了,就立刻到书店购买了有关制瓦技术的书,连夜突击,第二天一大早就去面试,瓦厂厂长看他很在行,人又聪明,就聘用了他。xx边学边干,使瓦的质量大幅度提高,半年的光景,被提升为瓦厂的厂长助理,就这样,在昆明市站稳了脚跟。简朴的生活使本身有了20万元的积蓄的他,想用这笔钱做生意,没有朋友帮助,单靠本身在城里打天下,那太难了。因此他广交朋友,开扩视野,拓展思路,寻求发展的时机。

在人生发展中,总会遇到一些机缘,关键是每一个人对待机缘的态度和反映不一样。xxxx年,xx为瓦厂催要欠款时,在昆明市结交了一位贵州砖场的朋友,从而产生了为瓦购买主机的想法,他赶紧与厂家取上联系,于是买下了一台主机,他很想自己创业。于是辞去砖厂职务,返回家乡。用积蓄买下养护架等设备,可以说,到此的他已非常开心了。

人生的独特的地方在于不松懈追求,前几步乐成并未让他感应满足,他时刻提醒自己,切不可有小富即安的心理,要尽可能地发挥才智,取得更大发展。xxxx年,他决心再去大城市走一朝,可是,他发现在发达城市很难找到事业的落脚点,于是就把目光转向城镇,城镇的`改革开放意识相对于落后,但是这里的卫生、科技、治安条件相对要好些,于是他踏上了城镇这块土地。凭着本身几年经营的经验,开了实兴乡青瓦厂,时间不负有心人,一年的时间又赚了小笔资金。于是想到了自己的家乡。

几易春秋,几许寒暑,几年的艰辛创业,在家乡终于兴旺发展起来。现在,他的青瓦厂有600多平方米、养护架、一台18万的主机、养护架等。每天生产3千片瓦,他立足“爱厂如家、厂荣我荣”的主人翁意识,紧紧围绕“服务第一,宾客至上”的服务宗旨,努力完善一流服务、一流质量的工作标准,把提高服务质量、取得最佳经营效益作为目标,大力倡导职业道德文明,努力开展“树行业新风,创优质服务”的理念,爱厂爱岗、敬业奉献。因实兴乡青瓦厂独有的特色,赢得了各方顾客的好评,他多方听取客人意见,改善服务方式,充分体现出他的细心、爱心和责任心。

xx树立自主创业意识,激发创业潜能,提高创业本领,实现创业理想;加大促进创业的工作力度,推动村民积极创业,利用自主学习和见习相结合的方式,提供一系列开业咨询服务,鼓励和帮助周边村民创业,提供更多岗位,带动更多人就业。xx的创业为其他创业者点燃了希望的火种,使就业再就业工作迎来了新的篇章,让周边村民有事做、有活干,过上安居乐业的生活,社会越来越和谐稳定。

回眸他的创业之路,他庆幸自己是个乐成者,但在庆幸之余,也深深地感激家乡这片曾经养育过他的沃土,为他打造了坚持不松懈的性格。同时,他更感激党的富民强国政策和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为他的瓦厂提供广阔的空间,他将把这片感激之情化作今后人生发展的动力,并尽最大努力创造出更多的财富,回报家乡,回报长者乡亲。

美德女性事迹材料

有人认为事业是一个人生命中最重要的部分,但我认为做为女人家庭更为重要,只有家庭和事业双赢,才是最完美的。在我们身边,谭颖就有这样一个完美的家庭,她还是一个出色的好儿媳。

一、婆媳互敬,其乐融融。

谭颖现任上甘岭区总工会组织民管部部长,拥有一个三世同堂的四口之家,婆婆、夫妻二人还有儿子。虽然只是一个平凡而普通的家庭,但是全家人遵纪守法、夫妻恩爱、尊老爱幼、家庭和谐、邻里和睦,深受邻里和社会的好评。多年来,她一直把婆婆当作自己的亲生母亲一样尊敬和孝顺,无论在外还是在家,她口中的妈妈就是婆婆。在日常生活中,无论是对婆婆的衣食照料还是生病看护,她都是事无巨细、无微不至,难怪邻居都说:“人老杜家是怎么修的,摊上这么好的媳妇。”面对别人的称赞,她总是谦虚地说:“是因为我婆婆领导得好,才使得我们家庭如此和睦”。她在用自己的言行传承着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谭颖带着女孩的纯真走进了这个家庭十几年来她默默地为这个家任劳任怨地奉献着。在家中她是最小的女儿是被父母及哥姐宠大的自从嫁到婆婆家她却任劳任怨。公公检查出患了肝癌几个月后去世了。婆婆年龄大了儿女们不放心让老人独自生活虽然婆家儿女多但谭颖作为最小的儿媳不攀不比主动把婆婆接到了自己的小家开始了三代人的生活。虽然跟老人生活在一起有很多生活习惯不同但她总是以老人为主逐渐改变自己的生活习惯来适应婆婆。她经常为婆婆洗澡、梳头、捶背精心照顾从不厌烦。婆婆逢人便说:“有好儿不如有个好媳妇我的小儿媳待我比亲闺女还亲。”谭颖平时工作很忙加上要照顾婆婆所以回娘家的时间很少偶尔回一趟也是来去匆匆每次看着老母亲恋恋不舍的表情她的心中就有说不出的愧疚。12月最疼她的老母亲去世了她在母亲的坟前哭泣不止她哭着说:“妈别人都说我是一个好儿媳但我却不是一个好女儿我没有照顾到您啊!”

婆婆一个人在家,谭颖怕婆婆寂寞,每天都要给她讲一些外面的新鲜事儿和报纸上的新闻。婆婆是山东人,很注重老乡们的乡土亲情,当年一起迁移上甘岭的老乡几十年来相处的就象亲姐妹一样总是走动着,她们常来家中看望婆婆,她从不嫌麻烦,每次老人们来家里她都象对待亲人一样热情周到,陪她们聊家常,还要做好吃的饭菜招待他们。这些老人都说到老杜家就象在自己家一样随便,感到温暖顺心,逢人便说自己要是能有这样的儿媳妇该有多好啊!婆婆身体不太好,为了婆婆的身体健康,她在饮食上注意调节,在气候变化时及时为婆婆增减衣服。婆婆爱干净,她总是把婆婆的衣服床单洗得干干净净。换季时她总是提前想到给婆婆填制新衣和随身的物品,婆婆总是说:“别再给我花那么多钱了,我还有很多你给买的新衣服没有穿呢。”但每每看到婆婆穿上新衣时精神矍铄的样子,谭颖的心里总是美滋滋的。婆婆患有严重的心脏病和腰腿疼病,常年用药。婆婆刚刚搬来家里居住时,可能是不习惯打针吃药是家常便饭,谭颖从没有厌烦过,反而更细心地照顾婆婆,想尽一切办法为她减轻病痛,带她四处求医看病,花多少钱从来没有心疼过。患病的婆婆情绪有时很低落,时常不爱说话,有几次给婆婆端上热腾腾的饭菜,婆婆一口都不动,就说不饿。她二话没说重新做一碗婆婆爱喝的热面端到婆婆面前,轻声说:“妈呀!我知道你心里难受,身体也难受,您要是忍不住就骂我几句或打我两下,只要您老心里舒坦就行,千万别闷着……”边说边将热乎乎的面条喂到婆婆嘴里。婆婆忍不住痛哭起来,用手摸着她的脸说:“我的好孩子,妈对不住你啊,是妈拖累你了,你比妈的亲闺女还亲啊……”她紧紧地将婆婆搂在怀里,“妈,您一直都象疼亲女儿一样心疼我,我就是您的孩子啊……”旁边的老公看到她娘俩相拥而泣,也流下了热泪,他深知,这个家的幸福是多么的来之不易。近几年,谭颖的家一直被区妇联评选为“五好文明家庭”。

二、夫妻恩爱,事业有成。

丈夫杜恒军现任溪水林场党总支书记。他现在单位工作非常忙,每天早出晚归,经常加班加点回不了家。谭颖十分理解丈夫,为了支持丈夫干好本职工作,她承揽了照顾老人、照顾孩子以及做了大部分家务活。丈夫觉得她一个人照顾家里非常辛苦,谭颖就对丈夫说:“你的工作很重要,好好工作吧,家里有我呢!”。那段时间,她患有严重的寻麻疹和心脏病,住院打针也没有让丈夫知道,就这样她背负着工作、家庭、老人、孩子的沉重包袱吃力的在家庭和单位这条直线上奔波着、忙碌着。为了让丈夫安心工作,家里有事,她都尽力一个人扛着,很少让丈夫分心。在她的支持帮助下,丈夫的工作干劲更足了,特别是在去年接待习总书记到溪水考察工作期间,圆满完成市委市政府领导交办的任务,丈夫的工作得到了领导和同事们的认可,去年在市区两级七一表彰大会上均被授予优秀共产党员荣誉称号,并代表全体优秀共产党员做了表态发言。今年五月份还要承载全市人民的嘱托参加全省的党员代表大会。

在支持丈夫工作的同时,谭颖自己也是力求上进的。她参加工作已经多年了,多年来,她从教师到区人保局任就业局局长,一直到区总工会组织民管部部长兼任经济部工作,无论干到哪里她都把爱岗敬业、尽职尽责、无私奉献的精神带到哪里。凡和她共过事的领导、同事一提起她就会伸出大拇指佩服地说:“勤奋敬业,踏实能干,工作上巾帼从不让须眉”。她以工作为重、兢兢业业、勤勤恳恳、无怨无悔地工作着,她对自己的工作严于律己,精益求精。特别是到区总工会工作后,工作更加严谨,在刚刚上任初期,她将以往的劳模档案重新整理,该建档的建档,该归档的归档,经过两个月的努力,将全区劳模档案清理了一遍,做到井然有序;她经常利用业余时间走访贫困劳动模范,把为林区做过贡献的劳模家中的困难及时上报;在职代会筹备期间,她主抓会议基础材料编纂,工作经常加班加点,认真校对,层层把关。而每当她起早贪晚的工作时,丈夫和婆婆都主动将家务抢先干完,默默地支持着她。有付出就有回报,她荣获-区劳动模范,荣获区优秀共产党员的光荣称号。荣获市级“美德女性”荣誉称号。

三、言传身教,教子有方。

常言道:身教胜于言教。学过《教育学》和《心理学》的她深深懂得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位老师,父母的言行举止直接影响着子女。儿子从小到大,她没有过多的唠叨,也没有空洞的说教,而是用自己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去影响儿子。在她的影响下,儿子小小年纪就充满孝心、爱心、上进心。每次买了儿子最喜欢吃的东西,儿子总是先拿给奶奶吃,奶奶不吃就硬往她嘴里填;奶奶病了,儿子一晚上不离奶奶左右,把奶奶感动的直掉眼泪;学校组织给困难或患病的学生捐款,儿子总是积极响应,把自己平时舍不得花的零用钱捐给他们;下雨天,儿子经常主动把雨伞让给离家远的同学。,儿子以优异的成绩考取了天津科技大学财务管理专业,担任班长职务,并进入学校的社团组织部和团委工作,且成绩优秀。

四,关心同事,邻里相助。

谭颖说能在一起共事是缘分,她把同事当作自己的兄弟姐妹,无论谁有困难她都毫不犹豫地去帮助。记得有一次,单位一位同事工作时突患急病,她急忙把同事送到医院,并一直照顾到病人家属赶来。像这样的事情她已记不清自己做了多少次,每当别人向她提起时,她总是说:“这点小事,我早忘了。”

同事和邻居都知道她们夫妇是个勤快人,每年都在自家房前屋后种很多的蔬菜,每到蔬菜下来之际,不但亲朋好友来分享,就连同事和邻里都吃到了她家的蔬菜,左邻右舍无论谁家有红事白事她都抢先帮忙,谁有为难之事都愿意和她说,她能帮忙的帮忙,能安慰的安慰,甚至慷慨解囊。

她孝敬婆母、尊老爱幼;她工作勤奋、爱岗敬业;她团结邻里、关心同事,在家庭和事业上她取得了双赢,这才是完美的人生。她就像一棵枝繁叶茂的大树,在炎炎的夏日里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为每一个路过树下的人默默送去一片又一片绿荫,没有表白,不求回报。正所谓,真爱无言、大爱无声。

创业女性典型材料

宋,女,1968年生,无党派人士,现任,威海市、荣成市政协委员。该同志以科学发展为主旋律,通过规范管理、诚信服务、守法经营,使博隆家居装饰汇展有限公司迅速发展壮大,成为拥有经营面积80000平方米、400多家客商,胶东地区最大的家具及装饰材料产业集群。作为荣成民营经济的一名女标兵,宋先后获得了“全国创业之星”、“山东省富民兴鲁劳动奖章”、“山东省优秀女企业家”、“威海市三八红旗手”、“威海市民营经济女状元”、“荣成市十佳杰出青年”等荣誉称号,并担任山东省青年企业家协会会长。

多年来,宋始终信守“以信为本、以诚待客、优质服务、合作共赢”的经营理念,以超人胆识谋求企业扩张,以诚信经营赢得客户信赖,充分体现了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率先发展。

xx年,已是荣成家具营销行业佼佼者的宋积极响应市委、市政府加快发展民营经济的号召,决心做大做强自己的产业。她根据胶东地区房地产业蓬勃兴起,家居装饰消费急剧增长的实际,经过多方考察和科学论证,决定在市经济开发区兴建一座集家具商场、装饰材料城、星级宾馆、银行等多项设施的超级市场。宋这一构想得到了市委、市政府的高度关注,将其列入荣成市“108工程”重点项目之一。仅仅一年零两个月的时间,一个经营面积80000平方米、能容纳400多家客商超级家居装饰建材商场拔地而起。为给消费者提供一个优美舒适的购物环境,宋投资多万元,聘请著名设计师对商城购物环境、商场功能进行整体规划,将整个家居装饰汇展中心设置为家具综合商场、陶瓷地板馆、五金一条街、橱具一条街、装饰建材大型超市、门类馆、油漆馆等七大区域,并专设了休闲区、咖啡厅,将汇展中心打造成为胶东地区规模最大、购物环境最优的集家居流通、商务、餐饮、休闲等产业为一体的家具建材流通产业集群。

目前,博隆家居装饰汇展中心已经有数百个知名品牌加盟,确保消费者足不出市就可买到性价比较高的知名品牌。几年来,公司在赢得消费者信赖的同时,还得到了上级有关部门的充分肯定,先后获得“山东省工业再就业基地示范点”、“威海市文明诚信民营企业”、“威海市消费者满意单位”、“荣成市文明诚信民营企业”、“十佳文明道德文明企业”等荣誉称号。

近年来,公司在积极为国纳税、安置大量下岗人员的同时,大力投入公益事业,以各种形式回馈社会、造福人民。今年,宋积极响应市委、市政府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号召,与荫子镇北流水村结成了包扶对子,给村里制订了中长期发展规划,计划为该村新农村建设投入200万元。目前,他们已经为村里改造了村路、修复了桥梁、进行了大环境整治,一个生态良好、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的现代和谐农村即将展现在人们面前。从1996年开始,宋通过“希望工程”捐助了全国各地贫困儿童共计50多名,累计捐款、捐物达10多万元;xx年在全国妇联发起的“情系西部、共享母爱”活动中,她又捐助5万元,被全国妇联授予“助心爱心大使”荣誉称号;xx年爱耳日,她又捐出2万元,为残疾儿童购买了助听器,让失聪儿童回复听力……。宋紧紧围绕民营企业“共建共享”这一本质要求和发展方向,积极推进新型与和谐劳动关系,营造出和谐的发展环境。

创业事迹材料

精彩观点:

“面对失败没有气馁,茶园茶树成为我生活的全部。从高山到城镇,我常常天不亮就担着茶叶赶路;在弯弯的山路上,每走一步就觉得离成功近了一步。”

叶华英,女,55岁,铜鼓县排埠镇华联村村民。1981年,叶华英与村里的干部一起,将遭受火灾的80亩山地种上了茶树,并独自承包茶园,购买了制茶机,聘请村民在家里进行茶叶加工。为了打开茶叶销路,她经常天不亮便挑着茶叶前往万载、浏阳等周边县市推销,市场逐渐打开。华联村200多户农民在她的带动下建起了家庭式小茶园。2006年,她家新建茶园达400多亩,形成了集养鸡、种植蔬菜、栽培茶叶为一体的`立体式茶园,吸纳280多名下岗职工和农村富余劳力就业。2006年,她家茶园被评为江西省百佳妇女创业示范基地,她被评为江西省百佳创业女性。

精彩观点:

“干部领好路,老百姓才能放心创业。要鼓励百姓创业,必须打造一支‘双带型’镇村干部队伍,积极鼓励干部争做创业的弄潮儿、闯市场的急先锋。要让老百姓顺心创业,党委和政府要尝试在服务方式的创新和服务水平的提高方面做一些有益的探索,把对创业者的优质服务做实做足;还要从机制上护好航,让老百姓能够安心创业,使未创业者敢于创业,已创业者创大业。”

五都镇是个人口大镇、商贸重镇,也是一个劳务输出强镇。多年来,镇党委、政府积极树立一批致富带头人,引导群众异乡创业,并设立“创业热线”,为在外地创业者建立定期走访制度,为创业者提供优质服务。在镇党委、政府的积极引导和大力扶持下,全镇每年有近3万人在外务工,年创劳务收入10亿多元,成为省级劳务输出工作示范镇。

创业女性典型材料

围绕民营企业“共建共享”这一本质要求和发展方向,积极推进新型与和谐劳动关系,营造出和谐的发展环境,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创业女性典型材料,希望能给大家带来帮助!

宋,女,1968年生,无党派人士,现任,威海市、荣成市政协委员。该同志以科学发展为主旋律,通过规范管理、诚信服务、守法经营,使博隆家居装饰汇展有限公司迅速发展壮大,成为拥有经营面积80000平方米、400多家客商,胶东地区最大的家具及装饰材料产业集群。作为荣成民营经济的一名女标兵,宋先后获得了“全国创业之星”、“山东省富民兴鲁劳动奖章”、“山东省优秀女企业家”、“威海市三八红旗手”、“威海市民营经济女状元”、“荣成市十佳杰出青年”等荣誉称号,并担任山东省青年企业家协会会长。

多年来,宋始终信守“以信为本、以诚待客、优质服务、合作共赢”的经营理念,以超人胆识谋求企业扩张,以诚信经营赢得客户信赖,充分体现了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率先发展。

xx年,已是荣成家具营销行业佼佼者的宋积极响应市委、市政府加快发展民营经济的号召,决心做大做强自己的产业。她根据胶东地区房地产业蓬勃兴起,家居装饰消费急剧增长的实际,经过多方考察和科学论证,决定在市经济开发区兴建一座集家具商场、装饰材料城、星级宾馆、银行等多项设施的超级市场。宋这一构想得到了市委、市政府的高度关注,将其列入荣成市“108工程”重点项目之一。仅仅一年零两个月的时间,一个经营面积80000平方米、能容纳400多家客商超级家居装饰建材商场拔地而起。为给消费者提供一个优美舒适的购物环境,宋投资xx多万元,聘请著名设计师对商城购物环境、商场功能进行整体规划,将整个家居装饰汇展中心设置为家具综合商场、陶瓷地板馆、五金一条街、橱具一条街、装饰建材大型超市、门类馆、油漆馆等七大区域,并专设了休闲区、咖啡厅,将汇展中心打造成为胶东地区规模最大、购物环境最优的集家居流通、商务、餐饮、休闲等产业为一体的家具建材流通产业集群。

目前,博隆家居装饰汇展中心已经有数百个知名品牌加盟,确保消费者足不出市就可买到性价比较高的知名品牌。几年来,公司在赢得消费者信赖的同时,还得到了上级有关部门的充分肯定,先后获得“山东省工业再就业基地示范点”、“威海市文明诚信民营企业”、“威海市消费者满意单位”、“荣成市文明诚信民营企业”、“十佳文明道德文明企业”等荣誉称号。

近年来,公司在积极为国纳税、安置大量下岗人员的同时,大力投入公益事业,以各种形式回馈社会、造福人民。今年,宋积极响应市委、市政府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号召,与荫子镇北流水村结成了包扶对子,给村里制订了中长期发展规划,计划为该村新农村建设投入200万元。目前,他们已经为村里改造了村路、修复了桥梁、进行了大环境整治,一个生态良好、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的现代和谐农村即将展现在人们面前。从1996年开始,宋通过“希望工程”捐助了全国各地贫困儿童共计50多名,累计捐款、捐物达10多万元;xx年在全国妇联发起的“情系西部、共享母爱”活动中,她又捐助5万元,被全国妇联授予“助心爱心大使”荣誉称号;xx年爱耳日,她又捐出2万元,为残疾儿童购买了助听器,让失聪儿童回复听力……。宋紧紧围绕民营企业“共建共享”这一本质要求和发展方向,积极推进新型与和谐劳动关系,营造出和谐的发展环境。

杨,女,汉族,生于1974年6月,37岁,现居住在大方县星宿乡云峰村杉林组,出生在开阳县城关镇。从1997年在贵阳做小生意(摆地摊)认识其爱人王万军之后,开过洗烫店、餐厅等,后来因受到经济危机影响,2019年决定返回丈夫王万军的家乡(大方县星宿乡云峰村杉林组)创业,2019年办了养牛场,走过了一段艰辛创业风雨路程,2019年,种植林下仿野生天麻1000平方米并取得一定的成功,2019年得到政府部门的大力支持和技术帮助,现已获得500亩仿野生天麻林下种植项目,资金到位后4月内可建成,18个月后见成效,见效后每年每平方米产5公斤,按每公斤20元计算,可实现毛利润200万元,纯利润80万元,还可解决30人的就业问题。

杨**16岁中学毕业,17岁就开始外出打工,在人生经历中做过服务员,工厂工人等,1997年返回贵阳做起小生意(摆地摊),结缘了现在的丈夫王万军,王万军是一个非常有责任心、吃苦耐劳的人。在生活中,对杨生活细心照顾、百般呵护,2019年1月份,他们家的小成员出生了。

俗话说:万事开头难。创业之初,杨也走过了一段艰辛之路,但要强的她,知道怨天怨地没用,她不相信凭自己的双手就闯不出一条路来。2019年下决心和丈夫返乡创业的她,想办养牛场,但这些想法得不到亲人和家人的支持,吃过很多的苦,也受了很多的累。杨由于眼睛近视而且近视程度很高,每到雾天或雨天,她的的眼前就一片迷茫,看不清远方,所以每当牛群远离的时候,她都常常感到焦虑,生怕丢失一头牛。在养牛的过程中,她打听到星宿乡是出产野生天麻的好地方,感到机遇来了,四处奔波,取经求教之后,她又购买了一些《农村实用技术》和《天麻种植技术》等刊物,闲着就读,认真学习技术,了解市场,最后,坚定了栽培天麻致富的决心。

2019年,试种了1000平方米并取得了成功,杨一家人眉开眼笑,尝到了种植野生天麻的甜头,亲戚朋友邻居也来光顾了。2019年得到政府部门的大力支持,并建立了星宿乡云峰村杉林组仿野生林下天麻种植基地,种植面积500亩,20190平方米,共投入资金160万元,其中财政扶贫资金120万元,自筹资金40万元。目前,播种已经全部结束。

光阴似箭,勤俭创业。经过这一年多的努力,现在他们的林下仿野生天麻种植已经初具规模,并且现在已经播种发芽。于是就有人对杨说:你们现在可以放松担子了,到明年你就可以享清福了。每当听了这样的话,她总是一笑了之,她心里清楚的知道,现在该林下仿野生天麻林下种植项目虽然已经初具规模,但是后期还需要更多的付出、更多的努力,可这些都还得在党委、政府和社会各界的帮助下进行,还需要更多的百姓和群众的帮助。在今后的努力创业过程中,每一步她都认真、仔细的打算好,计算好。在生活中,她总是勤俭节约,我记得有一次地区妇联明主任和地区电视台的同志去采访她的时候,偶然中,我们听到了她的宝贝儿子王智禾的的说话,他说:他家吃的菜全是他妈妈自己种的,他们吃的许多下饭菜(很多种泡菜)也是他妈妈做的等等,在采访中,杨还说到,为了这个家,为了这份事业,再苦再累,她都会坚持到最后,会努力到最后。杨经常说:“还是共产党的政策好,扶持和帮助我们这些艰难的创业者,我创业成功后,会尽自己的最大努力去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

在有志者来看,人生的天职在于创造,生命的存在在于奋斗,潘英娟同志就是其中一位女强人。潘英娟同志家住武进区邹区镇新屋村大沟坝村民小组,初中文化,今年43岁。1997年在常州国棉纺织二厂下岗回家务农。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后,潘英娟同志在电视上看到种植芦荟可用于药用、食用、美容和净化空气,特别是可发家致富的信息后,在1997年10月投资一万元从租赁2分田开始种植芦荟起家到现在已是全部钢架大棚的250亩,初具规模的特种蔬菜种植园,近2019年的特种蔬菜种植使她尝到了许多甜酸苦辣的滋味,饱受许多风风雨雨的创伤,但也锻炼了她不断奋斗的人生。创出不可磨灭的业绩。

第一次是1997年开始种植芦荟时由于没有种植经验,更没有市场,信息,购买的芦荟原种实际只需要3—4元一棵,而被骗成120元一棵,种植3个月亏本5000元;第二次2019年在青龙群丰园艺场租地7亩投资2万元,由于高价时芦荟未卖,最后没有市场销售机会亏本一万元:第三次总结教训,叶落归根。2019年在本镇琵琶村投资100万元租田100亩签订了协议再种并套种,种植的仙人掌又亏本25万元,这一年连本亏损了120万元;第四次是2019-2019年,与苏州赛思生物有限公司签订。

合同。

在回收鲜叶中又亏本4万元;第五次是2019年种植形势刚有好转众所周知的二次台风袭击将大棚刮倒损失10万元这五次打击共亏损135.5万元。但在这种情况下她从来不欠工人工资和租田费。

沉重的经济包袱和连年的亏本经营,怎么办?几乎走上绝路的她,经过深思熟虑的慎重思考,她并没有被暂时的困境所吓倒,她并没有在奋进的道路上后退,明智山有虎,偏向虎山行。而是理智地、勇敢地面对现实,调整思路,知难而进,古人有句。

谚语。

:“立下凌云志敢去摘星星”。一次次失败清醒了她的头脑;一次次教训总结了自己过去的不足;一次次亏本没有改变自己逆境而行的决心。她以坚强不屈的毅力,负重奋进的斗志,在党委政府的关心下,在丈夫全力支持下,以政策扶持为导向、以深刻教训为动力、以先进技术为指导、以失败是成功之母为借鉴,抓住机遇学习先进经验,沟通市场信息,熟悉掌握一整套栽培技术,努力转变经营管理的方式和作风,从去年开始,形势大为好转,特别是芦荟的销售供不应求。通过努力,一年来基本扭转了亏损的局面并有盈余。

如今的常州金英王特种蔬菜种植园面貌焕然一新,拥有250亩的种植园全部都是钢架大棚。其中种植芦笋12亩,芦荟38亩,每亩年收入5000元;反季西瓜50亩,杭椒20亩,每亩每季收入1000元,最高可达每季每亩2500元;日本小南瓜每亩每季收益1000元;其余80亩为冬季蔬菜种植,每亩每季收益2019元。邓小平同志说过,发展是硬道理,潘英娟同志表示,今后有决心、有信心还要把种植园发展下去,做大做强。明年还要增加有效投入120万元,在销售、经营管理、产业信息和科学技术上下功夫,她信心百倍地说:“一靠党的政策,二靠自己的勤劳致富”,明年的形势将会更好。

潘英娟坎坷的人生不愧为是一名名副其实的女强人。

美德女性事迹材料

王莹,女34岁――金秋阁老年公寓创始人。坐落在长春市净月高新区净月街道小合台社区的一所金秋阁老年公寓,有这样一位女院长王莹,她善良聪明勤奋务实,是一位知识型、创业型、新型女性代表。

一、“老吾老以及人之老”王莹大学毕业后,便到父母经营的利源彩印有限公司工作,10余年过去了,父母老了,对于经营管理也表现出力不从心。加之印刷业不景气,王莹想到转型,多方考查,抽时间参加创业培训班。那段时间她经常从各类的媒体看到中国步入老龄化的报导,得知国家很重视养老事业,鼓励兴办老年公寓。“老吾老以及人之老”――看到身边的父母年龄越来越大,了解到周边亲属及朋友的父母生活寂寞空虚,面对他们无助、无奈的目光,她下定决心,说服父母,贷款投资在利源彩印原址,创建了现在的金秋阁老年公寓。

二、创业成功,不忘初心――博爱。王莹利用净月环境优美、空气新鲜,交通便捷,远离城市的喧嚣,独立院落、这得天独厚的条件,将面积3400平方米的三层楼厂房改建成新型老年公寓,建设初期她便带着材料来到净月社会发展局、民政局、消防、食药等各部门,办理营业执照及相关手续。从申请材料的准备,到设计标准的把关,每一项都周到细致。创业成功,不忘初心――博爱,致力于解决“空巢老人”存在的普遍问题。她带领全体工作人员,坚持“以人为本、情系老人”,建立健全了一整套规章制度,以“替天下儿女尽孝道,为老人解忧难,为党和政府解分忧,为老人提供亲情式服务,使老人感受到家庭般的温暖”为宗旨,为老人们创造了安度晚年的良好环境。现有91位老人,能自理75人,半自理10人、不能自理6人。在院长心中,老人的事情无一是小事,自己的事情永远没有老人的事情重要。自创办以来,她没有休息,没有夜晚,王莹说:“最怕的就是晚上手机响。我时刻准备着,为这些老人们服务。”王院长在,这些老人的心就是热的,就是踏实的。院长像爱家里人一样,爱着所有的老人,爱着金秋阁的一草一木。王院长的真心付出,换来的是从金秋阁老年公寓传出的是老人们的欢声笑语;老人们闲聊时,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有这样的好闺女,我们知足了;有王院长我们哪儿都不去,她走到哪儿,我们就跟到哪儿,有她在,有家在。”

王莹就是这样一个人,她把每一位老人都当作自己的亲人,她既当院长,又当“医生”,在每一位老人身上,她倾注了自己全部的心血。记得去年一天中午吃饭,细心的王莹发现张阿姨没有来,她急忙冲到这位阿姨的房间,由于阿姨糖尿病,出现低血糖,已经晕倒在地板上。她立即采取措施,给张阿姨补糖,发现的及时,张阿姨脱离危险;一位大爷患有小脑萎缩,老人一共也不认识几个人,他说话儿女都听不懂,而王莹经常抽空陪老人聊天,老人有什么需求都要王莹为老人当翻译。从而换来了老人们的信任和家属们的爱戴。每一位老人的生活起居,身体状况,老人之间的相处情况,护理员的工作状态,都是院长牵挂的事情。院子里的每一个石子,砖块院长都担心会妨碍老人的行走,每每看到院子里有小石子、小砖头院长弯腰捡起,并放入垃圾桶,她用自己的身躯,示范着,带领着每一位工作人员在金秋阁的工作中完善自身,完善服务。

王莹常说这样一段话:“宁让生命透支,不让责任松懈,用自己微薄的力量去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不求回报,只求心安;路是走出来的,成绩是干出来的,经验是平时积累出来的。”她的这段话也一直鞭策着全院20多名职工,感染着大家。院长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这句话也成了我们的院训。她把全部的爱和心血倾注在了这个“大家庭”的每一位老人的身上。在党的引领下,政府的支持下,志愿者的关心下,勿忘初心坚持理想......

深夜继续工作。

三、敢于创新,新型女性的代表。

王莹抽出时间,到北、上、广的一些起步比较早的有规模的老人公寓去取经学习,同时翻阅了大量的书刊资料,整理了一套适合金秋阁的管理经验。

她深入了解老人历史,实现个性化服务,努力给老人创造家的感觉,丰富老人的精神生活,成立艺术团、书法协会、乒乓球协会、图书馆、安装健身器材、与志愿者互动,谈心台,安装投诉意见箱、为老人过生日、联欢会等活动......

在金秋阁老年公寓的运行中,为了满足老人服务,在金秋阁成立经济实惠的简易超市,解决老人购物难问题;现在金秋阁只有护士、和护理师、老人们身体不好,需要诊所,王莹正在多方筹措,成立卫生所,做到小病不出门,急症不用慌,大病及时去医院。在“家”没有后顾之忧。

现代化的管理,建立净月金秋阁微信公众号,上58同城注册、参加养老事业博览会等。不管有多忙,每周例会,总结经验,不足之处及时改正,王莹总结发现:幼儿园,每天看到的是孩子们的茁壮成长,有成就感,而我们的服务是让老人健康的延长生命,而面对老人离世,自己和职工们都很难过,甚至感觉自己很失败。通过与员工的交流,她又在联系心理咨询师,给职工培训学习,走出心理阴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