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心得体会>2023年游关帝庙心得体会 关帝庙导游词(大全6篇)

2023年游关帝庙心得体会 关帝庙导游词(大全6篇)

作者:灵魂曲 2023年游关帝庙心得体会 关帝庙导游词(大全6篇)

心得体会是我们在成长和进步的过程中所获得的宝贵财富。心得体会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认识自己,通过总结和反思,我们可以更清楚地了解自己的优点和不足,找到自己的定位和方向。下面我帮大家找寻并整理了一些优秀的心得体会范文,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游关帝庙心得体会篇一

欢迎大家来到这!我是你们的导游,我姓x,大家可以叫我小x。为了便于大家参观游玩,下面我首先大家介绍一下。

现在我们到了运城市西解州城外的关帝庙。关帝庙是奉祀三国时期武将关羽的寺庙,其规模宏大,气势雄伟,是我国乃至海外关帝庙中规模最大的宫殿式庙宇,也是国内现存最好、最完整的关庙建筑群之一。关帝庙南倚中条山,北濒盐池水,绿树成荫,景色秀丽,具湖光山色之胜,已列入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我们读《三国演义》,看《三国》戏和电视剧,都知晓关羽的盛名,可谓家喻户晓。关羽(公元160卜—219年),终年59岁,字云长。传说关羽本来不姓关,因杀了欺侮良家民女的县尹被迫捕,逃至撞关,过关隘被关吏查询时。他随口指关为姓,从此以关姓闯至河北涿县。以后,与刘备、张飞结为手足兄弟。建安五年(公元200年)刘备兵败投袁绍,关羽被曹操俘虏,曹操赏识他英勇善战,拜他为偏将军。关羽斩颜良、文丑,封汉寿亭侯。随后,关羽再次投奔刘备,著名的赤壁大战,刘备和孙权联合击败曹操,关羽受命镇守要塞荆州。建安二十四年(公元224年),关羽率军攻樊城,水淹七军,活捉曹操大将于禁,斩名将庞德,威震华夏。不料孙权乘机派兵从背后偷袭,关羽败走麦城被杀。关羽战功显赫,名声跃居历代名将之上,后被迫封为“壮缪侯”。民间百姓追慕关羽忠孝义勇,逐渐奉若神明。历代统治者利用关羽对君主忠贞不二的品格,大肆宣染和教化,逐渐封王、封帝。明清时代,关羽有“武王”、“武圣人”之尊,与“文王”、“文圣人”孔子并肩而立。

我们面前这座气势宏伟的建筑就是关帝庙,首先由我介绍一下庙宇的历史和布局。据文献记载,解州关帝庙创建于隋初(公元589年),宋代大中祥符七年(公元1014年)扩建。明嘉靖三十四年(公元1555年),毁于地震,再建后又于康熙四十一年(公元1702年)毁于大火,乾隆十八年(公元1753年)又予重修,历经数十年修缮,始恢复旧貌。现在的庙院南北长700余米,东西宽200余米,总面积14万平方米,各种房屋200余间,规模巨大,建筑精美,气势恢弘,为中国武庙之最,颇具王宫气派。整个庙宇的布局分南北两大部分,南为结义园,北为正庙。正庙又分前后两院,前为庙堂,后为寝宫,形成了我国传统的“前朝后寝”的格局。

各位女士、先生,我们现在站在关帝庙东侧的大门,从这里直入的是北部的正庙部分,进人之前让我们参观一下南侧的结义园。当年刘备、关羽、张飞三兄弟在桃园结义,现在结义园的景致是依照当时的场景进行设计建造,由木牌坊、君子亭、三义阁、假山、莲池等建筑组成。每逢春暖花开之际,四周桃花含苞欲放,阵阵花香袭人,颇富桃园结义诣趣。

现在我们出结义园,进入主庙。大家脚下的这条路是主庙的中轴线,在这条主线上自南而北依次排列着端门、雉门、午门、御书楼、祟宁殿,两侧配以木坊、石坊、钟鼓楼、祟圣祠、胡公祠、追风伯祠、碑亭、钟亭和东西长廊等。正庙坐北朝南,建筑布局沿袭着中国古代建筑中轴式对称的传统风格。院落内建筑排列有序,左右对称,高耸的建筑,参天的古坊,颇具皇宫格局。

端门,又称山门,是进入主庙的第一道门,门楣正中,镌刻着“关帝庙”三个大字。门前空地上,立有三根交叉的铁柱,名为“档众”。古代凡来朝谒关帝的官员,文官在此落轿,武官在此下马。端门对面建琉璃影壁一座,上嵌蟠龙、人物、鞍马等图案,富丽华贵,庄重大方。

我们由端门而人,面前是专供帝王进出的雉门。文官和武官则要由文经门和武纬门出入。东西两侧分列崇圣祠、胡公词。这样可以见到一字排开为三门两祠。大家是由东边的钟楼下进入庙内的,西边的鼓楼与钟楼遥相对应,酷似两尊守护主庙的武士。

跨进雉门,大家可以回头留意建在高大台基上的门庭,台阶向内收缩,两侧各砌八字形琉璃影壁一道,大家可以猜猜这在古代有什么用场?“先生,你猜对了,这是一座可搭可拆的活动戏台。”每逢庙会演戏时,便将大门关闭,架上木板,变后部为前台。大家可以遐想当年演“关公戏”的盛况,如今门庭隔扇上,仍镌刻“全部春秋”及“演古”、“证今”等字样。

过了雉门看见一座宏敞的厅式建筑,便是午门,虽然称“门”,实为过道。四周环有雕刻精美的石栏板,两端镶嵌五彩琉璃的松鹤和小鹿。步人午门,石栏的匠额,楹联引人注目。这幅长联是民国时解县县长郭象蒙所书,上联是“国贼数操,谁曰不然,顾权无以异也。张挞伐,建纲常,天地低昂鬼神泣”;下联是“圣乡说鲁,复乎尚矣,惟解亦相侔焉。仰威灵,明把事,山川磅礴庙堂巍”。联中骂操、贬权、颂羽一气呵成,又盛赞关庙之盛况,可以说是联中神品。门厅内东西两侧和中壁有彩绘关羽生平的画像,为河东民间艺人所绘,表露出百姓对关羽的敬仰之情。

沿着冬青簇拥的大道,穿过雕造华美的“山海钟灵”木坊,便是御书楼。我们置身楼下仰望,可见建筑造型精巧别致,八角藻井叠架而上,直至顶层,这是座二层三檐歇山顶建筑,又称“八卦楼”。清乾隆二十七年(公元1762年)为纪念康熙皇帝御书“义炳乾坤”牌匾而改称御书楼。楼下挂有一长方草书“绝纶逸群”横匾,是清朝解州知府言如泅所书。

我们面前的这座高耸的建筑,是正庙的主体建筑——祟宁殿。大家听我叙述一下祟宁殿的建造过程。北宋崇宁三年(公元1104年),徽宗利用关羽忠贞君主的特点,对其进行大肆渲染和教化,并追封关羽为“祟宁真君”,建造此殿。清康熙五十七年(公元1718年)又予重修。大殿为重搪歇山顶的建筑结构,面阔7间,进深6间,是专为关帝处理政事而设置。我们站在殿台上,立刻会感受到基址高耸,月台宽敞,颇具帝王宫殿气派。在石栏环廊下,醒目地立有历根石质大柱,柱上游龙昂首奋爪飞舞在缭绕的样云之中,雕刻技法和造型均属上乘之作。大殿的门楣上方及前檐下,悬挂着十余方题匾,“万世人极”是清代咸丰皇帝的御书,“神勇”由乾隆皇帝钦定。殿内木雕神龛之中,供奉着头戴冕旒冠,身着龙袍、腰系玉带的关羽帝王装塑像,神情刚毅,端庄肃穆。大殿顶部的正脊上八仙峙立,两只雄健的蹈龙鸱吻矗立于歇山之上,使人感受到殿宇的宏丽壮观,具有“甲于天下”的美称。大殿月台两侧有石雕华表和铁旗杆,关羽使用的青龙偃月刀属明代所铸,据说重达300斤(150公斤)。

女士们、先生们,游览完正庙,我们将参观寝宫,习称后院。这里原有关夫人殿和其子关平、关兴殿,惜现已塌毁,如今翠柏、劲竹满园,已辟作花园。花径之前,正面为“气肃千秋”木坊,两翼是刀楼和印楼。穿过花园便是矗立在参天古柏之中的春秋楼。

请看,我们面前是庙内最高的建筑物——春秋楼,整个建筑面阔7间,进深6间,两层三檐,九脊歇山顶,高约30余米。它上下两层均有回廊,四周勾栏相连。值得一提的是二层上用木柱吊挂而悬空的四周回廊,奇巧别致的结构给人以空中楼阁之感,这种建筑手法是我国建筑史上难得的一例珍品佳作。下面我给大家讲述一下春秋楼的历史和命名。春秋楼建于明万历四十八年(公元1620年),清同治九年(公元1870年)重建,因楼内塑关羽读《春秋》像,且二层暖阁板壁上嵌有木版镌刻的全部《春秋》,故名“春秋楼”。《春秋》亦名《麟经》,因此春秋楼又称“麟经阁”。现在,让我们进楼内参观,楼内分二层设供奉关羽的神龛,底层塑关羽帝王装金身坐像,威武端庄。楼内东西两侧各有楼梯36级,四周安装木制隔扇108个,疏密相间,图案古朴,工艺精巧。沿木梯拾级而上,可见二楼正中的木制暖阁内,塑有关羽夜读《春秋》的微服像。大家看,烛光闪闪映照着关羽的赤褐色脸庞,他侧身而坐,左手扶案,右手捋髯,目注《春秋》,若有所思,传说中关羽面部七痣清晰可见。塑像两旁的对联道出了关羽的大将风度,上联“青灯观青史,着眼在春秋二字”;下联“赤面表赤心,满腔存汉鼎三分”。参观了楼内的陈设,漫步林荫道旁,让我们回首再望春秋楼的风貌,整座楼拔地而起,雄伟壮观,气势磅礴。楼顶五彩琉璃,与阳光映照生辉夺目。正如楼上的楹联一样,充分显示了春秋楼的雄伟气魄。让我们一起朗读对联结束我们的关帝庙旅游,“北斗在当头帘箔开时应挂斗,南山来对面春秋阅罢且看山”。

各位女士、先生,关帝庙内景致参观结束了,让我再给大家介绍一下颇具民俗气息的解州古庙会。大约隋唐时期,乡人仰慕关羽的功德,集资兴建关帝庙,并在此举行祭祀活动。随着时间的流逝,朗中官员和百姓前来朝拜关帝,各地商贩也赶来做生意,客栈、酒店应运而生,形成解州古庙会。到清乾隆年间,庙会规模不断扩大。如今,庙会每年举行两次,每逢农历四月初八和九月初九,关帝庙前商贩云集,艺人献技,熙熙攘攘,热闹非凡,盛况空前。关帝庙会成为具有影响的.祭祀大会,正引来众多寻访关帝祖的海内外游客。

千百年来,关公形象已成为代表着中华民族美德的形象出现在世人面前。上自皇帝,下到农家,关公由“万世人杰”上升到“神中之神”,所有的人都希望从关公那里得到自己的寄托。最后,希望各位女士、先生得到美好的寄托,谢谢大家的合作。

游关帝庙心得体会篇二

我有幸参观了一座历史悠久的关帝庙,这是一座供奉着忠诚与智慧之神的庙宇。通过这次游览,我深深地体会到了关帝庙的独特魅力,并从中领悟到了一些宝贵的人生智慧。首先,关帝庙的庄严肃穆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其次,我从关帝庙的文化内涵中感受到了智慧和勇气的力量。最后,这次游览也给了我对信仰和宗教的一些新的认识。

首先,关帝庙的庄严肃穆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一进入庙宇,就能感受到一股崇高而庄严的气息。庙内的红墙高耸,大门两旁立着两只巨大的石狮子,仿佛在守护这片神圣的土地。庙宇内部整洁有序,香烟弥漫,神像默默地守望着每一个前来祈福的人。在这个空间里,我不禁心生敬畏之情,仿佛置身于古代的神圣殿堂。这种庄严肃穆的氛围让我对关帝庙充满了敬意。

其次,我从关帝庙的文化内涵中感受到了智慧和勇气的力量。关帝,作为古代中国的风云人物,是忠诚勇敢的化身。在庙宇内,我看到了关帝的塑像,他面容严肃,目光炯炯有神。他手持古剑,凝神注视着前方,似乎随时都能跃出神坛,奋勇杀敌。这种力量和智慧的象征让我深感敬畏。同时,关帝庙内的香炉中升腾的烟雾也让我想起了古人在大殿里献上虔诚祈祷的场景,这种信仰的力量无疑是伟大而励志的。

最后,这次游览也给了我对信仰和宗教的一些新的认识。在关帝庙中,我看到了许多来自各地各界的人们前来祈祷,虔诚跪拜。他们或将纸钱烧起,以祈求神灵的庇护;或写下自己的心愿,寄托于神灵的力量。他们心无旁骛,专心祷告,仿佛与神灵产生了某种亲密的联系,这种信仰之力让我印象深刻。无论信仰的对象是谁,信仰的力量都是无穷的。人们通过信仰找到了安慰和勇气,这种信仰的力量是我们在现实生活中所需要的。

通过游览关帝庙,我对关帝庙有了更深刻的了解,也从中领悟到了一些宝贵的人生智慧。关帝庙的庄严肃穆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这种庄严肃穆的氛围让我对关帝庙充满了敬意。同时,我从关帝庙的文化内涵中感受到了智慧和勇气的力量,这种力量和智慧的象征让我深感敬畏。最后,这次游览也给了我对信仰和宗教的一些新的认识,无论信仰的对象是谁,信仰的力量都是无穷的。通过这次游览,我对关帝庙的神圣和智慧有了更深刻的理解,也受到了启发和教育。

游关帝庙心得体会篇三

关帝庙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处独特景点,我有幸有一次机会亲自前往游览,深入体验了关帝庙的氛围和感受到了其中蕴含的深刻哲理。下面我将从庙宇的建筑、文化背景、历史韵味、信仰体系和对于个人的启迪五个方面来详细描述我的心得体会。

首先,关帝庙的建筑令人印象深刻。它坐落在一片宽广的庭院内,气势宏伟。庙宇的主体建筑形似古代行宫,红色的墙壁上点缀着精美的金色图案,凸显了古老而庄严的气息。一条长长的青石阶梯通向庙宇的正门,两侧是高耸的石狮,栩栩如生,给人以威严肃穆之感。一进入庙门,便可见到关羽塑像,他手持青龙刀,目光炯炯有神,可见他无畏无惧的勇气和智略。整座庙宇建筑巧妙地将中华传统建筑风格和关羽的英勇形象完美结合在一起,使人心生敬仰之情。

其次,关帝庙的文化背景令人感叹。关帝庙不仅是纪念关羽的场所,也是中华文化精髓的凝聚之地。关羽作为中国历史上一位伟大的将领,他所代表的忠诚、义气等精神为后人所推崇。在庙中,我看到了很多人在关羽塑像前烧香拜祭,他们虔诚地向关羽祈祷,希望能在人生道路上得到保佑和指引。这种信仰体系与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儒家思想有着密切的联系,体现了中华民族的深厚文化底蕴。

第三,关帝庙的历史韵味令人陶醉。关帝庙的历史可以追溯到两千年前的东汉末年。在庙内的陈列馆里,我看到了大量关羽相关的历史资料,从他的出生、成长,到他带兵征战,再到最终被刘备封为”关公“,都有详细的展示和解说。这些历史文物和珍贵资料生动地展现了关羽的一生经历和英勇事迹,使人对这位历史人物有了更深入的了解。游览关帝庙不仅是一个美丽的风景点,更是一次文化之旅。

第四,关帝庙的信仰体系带给我很多启发。无论是在关帝庙内还是在周围的街道上,我都能看到许多人前来烧香拜祭,表达对关羽的敬仰之情。这让我想到,尽管时代不同,但人们对英雄、对传统文化的守护和传承,永远不会改变。而我作为一个现代人,应该更加珍惜和传承中华传统文化,这是我们国家的瑰宝,也是我们民族的根本。

最后,游览关帝庙让我陶醉其中,也给我带来了很多的思考。关帝庙所传达的关羽的忠诚、义气、智勇等精神,给人以启迪和警示。忠诚的重要性一直是中国文化的核心,而义气作为忠诚的具体表现更是令人敬佩。在如今社会风气多变的年代,我们更应该保持忠诚和义气,学习关羽的胸怀和勇气,迎接挑战和困难,做一个对得起自己信仰的人。

总之,游览关帝庙是一次难得的体验,它不仅给我带来了美丽的风景,还让我对中国传统文化有了更深入的了解。通过观察庙宇的建筑、了解其文化背景和历史韵味,感受其信仰体系以及对个人的启发, 我深切地体会到了关帝庙独特的魅力,并从中汲取了许多宝贵的心得体会。我相信,关帝庙将继续传承下去,永远令人记忆犹新。

游关帝庙心得体会篇四

这次,我们有幸来到运城,去参观中国最大的关帝庙。

今天正赶上大雨,在去关帝庙的路上,有一座山,山上立着一座关公像,在瓢泼大雨的笼罩下,只能隐隐约约看见关公像的轮廓,犹如高大的神仙一般从朦胧的山间手持大刀向我们走来。

到了关帝庙的门口,雨也不下了,大家都说是关公显灵了,让我们参观好。走进庙里,石路两旁绿树成荫,叶与叶间有成簇的花,古建筑的庙掩映在红与绿之间,独有一番宁静和韵味。

关帝庙的寝宫最值得细细品味。从远处看,寝宫深藏在林树间,有树冠超出宫殿,形似一条龙,左为头,仰天长啸,右为尾,翘上苍穹。据说是院中间的四棵柏树自然长成,没有人工修剪,也照应了关公是青龙转世。这大自然太神奇了。

走近寝宫,左有一座“刀楼”,右有一座“印楼”。进了寝宫,正面为一座坐卧姿的一比一关公像,也是全国关公像里与史料记载的真实关公长相最为接近的一尊塑像。导游说,关公脸上长着七颗痣,像北斗七星,是帝王相,而关公一生轰轰烈烈,为自己的国家立下赫赫战功,也因忠诚与义勇的人格魅力博得许多帝王的敬重,也成为百姓心中的英雄好汉。在关帝庙里,处处悬挂着帝王名人敬献的匾额,有康熙的、咸丰的、,还有慈禧太后主持修建的庙。可见关公是多么的受人尊敬!

在关公寝宫的二楼,有一种叫做“胆”的吊在屋顶的东西,是由许多有凹槽的木条像孔明锁一样的榫卯结构环环相扣而成,没有任何钉子之类固定的东西。在古时候,只要有风吹来,胆就会转动。有许多专家曾试着把胆取下来拆开,再试着拼起来,可是没有一次成功拆开,更别说拼起来了。古人的智慧是现代人不能比的,所以专家称这个东西为“胆”,只有像古人这么有胆子的人才能制造出这样复杂的工艺。

人们都说关公很灵,能保佑自己。当地人说,每年农历五月十三都要下一场大雨,是因为关公曾在这天磨刀,正愁无水磨刀,忽然天降大雨,于是人们把这天定为“磨刀日”。而人们也很敬重关公,每年的农历六月二十四是关公的生日,人们都在自家做好给关公的饭,再一起集资给关公做一个很大的蛋糕,热热闹闹地给关公过一个生日。现在关公已经不只是当地人们心中的保护神,也是全国各地都信仰的神。

每个地方都有属于自己的历史、文化和信仰,并世世代代尊重着,缅怀着。

游关帝庙心得体会篇五

欢迎大家来到泉州关帝庙!我是你们的导游,我姓x,大家可以叫我张三。为了便于大家参观游玩,下面我首先大家介绍一下。

泉州是一座历史悠久的'文化古城,古代受中原文化的影响,人文荟萃,有“海滨邹鲁”之称,民间信仰文化丰富,被称为“泉南佛国”。如果你从泉州的街头走过,你会看到一座座庄严古朴的寺庙,开元寺、承天寺、天后宫、清真寺和关帝庙等等。虽历经千百年的风雨,这些神庙依然矗立在泉州街头,见证了泉州古城的历史变迁,成为泉州人最值得骄傲的文化名胜古迹。

泉州是民间信仰最集中的地方,有道教、儒教,民间信仰接近儒教。儒教的神很多,也就是多神信仰。一间庙里摆关公、土地公、张飞等等。台湾的庙与泉州特别是关帝庙一样,都是多神信仰占主要.

通淮庙的历史1020年,但当时是服侍水神。闽南在水域边,很多闽南人到四大洲五大洋。明郑和下西洋,几次在泉州起船,所以最早泉州神为海神。明太祖朱元璋信服关羽,下令泉州七个城门要建七座关帝庙。当时泉州刚经历改朝换代,经济不发达,要建一座庙不是很有能力,就将这间水神庙换作关帝庙。这样,从明初到现在已有620年的历史。

6200年来,泉州七个城门的这七个关帝庙香火兴盛。由于当地人非常信仰关帝,除了这七座庙外,各处街道都建了一些小庙宇。到了清末,泉州城服侍关帝的庙宇达到了100多座。而随着时代的变迁,现今仅剩下了几座,而香火最盛的依然是这座通淮庙。在很多人心目中,关公是神通广大、有求必应的神明。因此,不论是婚姻、生意、疾病、求职,他们都要到关帝庙抽签,希望得到指点,以求心理上获得安慰,而签诗就成了人们与神明沟通的方法。与其它寺庙相比,关帝庙的这部签诗文字更文雅,内容更丰富,这无疑也吸引了更多的信徒。

宋元以来,泉州当地商业贸易盛行,传统商业文化强调经营者要具有“守信用、重承诺”的美德,而关公形象则成了这种美德的代表,被奉为商业的保护神,也就是我们所说的“武财神”。凡作生意的人,都要到庙里来求财祈福,并捐一些香火钱。特别是近年来,泉州经济飞速发展,晋江、石狮等县市经商致富的人常到通淮关帝庙来烧香捐钱。而关帝庙也将这些香火钱的一大部分拿出来作善事,救灾办学。

关帝信仰当年通过移民传入台湾,在台湾先民的心目中,关帝作为来自故乡的神明,既能一如既往地保护他们,还是他们心目中故乡文化的一种象征。因此,台湾先民对关帝信仰的认同也是一种对故乡文化的依恋和对故乡文化的认同,这也是关帝信仰在台湾得到广泛传播、盛传不衰的原因。

游关帝庙心得体会篇六

欢迎大家来到这!我是你们的导游,我姓李,大家可以叫我小李。为了便于大家参观游玩,下面我首先大家介绍一下。

现在我们到了运城市西解州城外的关帝庙。关帝庙是奉祀三国时期武将关羽的寺庙,其规模宏大,气势雄伟,是我国乃至海外关帝庙中规模最大的宫殿式庙宇,也是国内现存最好、最完整的关庙建筑群之一。关帝庙南倚中条山,北濒盐池水,绿树成荫,景色秀丽,具湖光山色之胜,已列入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我们读《三国演义》,看《三国》戏和电视剧,都知晓关羽的盛名,可谓家喻户晓。关羽(公元160卜—219年),终年59岁,字云长。传说关羽本来不姓关,因杀了欺侮良家民女的县尹被迫捕,逃至撞关,过关隘被关吏查询时。他随口指关为姓,从此以关姓闯至河北涿县。以后,与刘备、张飞结为手足兄弟。建安五年(公元200年)刘备兵败投袁绍,关羽被曹操俘虏,曹操赏识他英勇善战,拜他为偏将军。关羽斩颜良、文丑,封汉寿亭侯。随后,关羽再次投奔刘备,著名的赤壁大战,刘备和孙权联合击败曹操,关羽受命镇守要塞荆州。建安二十四年(公元224年),关羽率军攻樊城,水淹七军,活捉曹操大将于禁,斩名将庞德,威震华夏。不料孙权乘机派兵从背后偷袭,关羽败走麦城被杀。关羽战功显赫,名声跃居历代名将之上,后被迫封为“壮缪侯”。民间百姓追慕关羽忠孝义勇,逐渐奉若神明。历代统治者利用关羽对君主忠贞不二的品格,大肆宣染和教化,逐渐封王、封帝。明清时代,关羽有“武王”、“武圣人”之尊,与“文王”、“文圣人”孔子并肩而立。

我们面前这座气势宏伟的建筑就是关帝庙,首先由我介绍一下庙宇的历史和布局。据文献记载,解州关帝庙创建于隋初(公元589年),宋代大中祥符七年(公元1014年)扩建。明嘉靖三十四年(公元1555年),毁于地震,再建后又于康熙四十一年(公元1702年)毁于大火,乾隆十八年(公元1753年)又予重修,历经数十年修缮,始恢复旧貌。现在的庙院南北长700余米,东西宽200余米,总面积14万平方米,各种房屋200余间,规模巨大,建筑精美,气势恢弘,为中国武庙之最,颇具王宫气派。整个庙宇的布局分南北两大部分,南为结义园,北为正庙。正庙又分前后两院,前为庙堂,后为寝宫,形成了我国传统的“前朝后寝”的格局。

各位女士、先生,我们现在站在关帝庙东侧的大门,从这里直入的是北部的正庙部分,进人之前让我们参观一下南侧的结义园。当年刘备、关羽、张飞三兄弟在桃园结义,现在结义园的景致是依照当时的场景进行设计建造,由木牌坊、君子亭、三义阁、假山、莲池等建筑组成。每逢春暖花开之际,四周桃花含苞欲放,阵阵花香袭人,颇富桃园结义诣趣。

现在我们出结义园,进入主庙。大家脚下的这条路是主庙的中轴线,在这条主线上自南而北依次排列着端门、雉门、午门、御书楼、祟宁殿,两侧配以木坊、石坊、钟鼓楼、祟圣祠、胡公祠、追风伯祠、碑亭、钟亭和东西长廊等。正庙坐北朝南,建筑布局沿袭着中国古代建筑中轴式对称的传统风格。院落内建筑排列有序,左右对称,高耸的建筑,参天的古坊,颇具皇宫格局。

端门,又称山门,是进入主庙的第一道门,门楣正中,镌刻着“关帝庙”三个大字。门前空地上,立有三根交叉的铁柱,名为“档众”。古代凡来朝谒关帝的官员,文官在此落轿,武官在此下马。端门对面建琉璃影壁一座,上嵌蟠龙、人物、鞍马等图案,富丽华贵,庄重大方。

我们由端门而人,面前是专供帝王进出的雉门。文官和武官则要由文经门和武纬门出入。东西两侧分列崇圣祠、胡公词。这样可以见到一字排开为三门两祠。大家是由东边的钟楼下进入庙内的,西边的鼓楼与钟楼遥相对应,酷似两尊守护主庙的武士。

跨进雉门,大家可以回头留意建在高大台基上的门庭,台阶向内收缩,两侧各砌八字形琉璃影壁一道,大家可以猜猜这在古代有什么用场?“先生,你猜对了,这是一座可搭可拆的活动戏台。”每逢庙会演戏时,便将大门关闭,架上木板,变后部为前台。大家可以遐想当年演“关公戏”的盛况,如今门庭隔扇上,仍镌刻“全部春秋”及“演古”、“证今”等字样。

过了雉门看见一座宏敞的厅式建筑,便是午门,虽然称“门”,实为过道。四周环有雕刻精美的石栏板,两端镶嵌五彩琉璃的松鹤和小鹿。步人午门,石栏的匠额,楹联引人注目。这幅长联是民国时解县县长郭象蒙所书,上联是“国贼数操,谁曰不然,顾权无以异也。张挞伐,建纲常,天地低昂鬼神泣”;下联是“圣乡说鲁,复乎尚矣,惟解亦相侔焉。仰威灵,明把事,山川磅礴庙堂巍”。联中骂操、贬权、颂羽一气呵成,又盛赞关庙之盛况,可以说是联中神品。门厅内东西两侧和中壁有彩绘关羽生平的画像,为河东民间艺人所绘,表露出百姓对关羽的敬仰之情。

沿着冬青簇拥的大道,穿过雕造华美的“山海钟灵”木坊,便是御书楼。我们置身楼下仰望,可见建筑造型精巧别致,八角藻井叠架而上,直至顶层,这是座二层三檐歇山顶建筑,又称“八卦楼”。清乾隆二十七年(公元1762年)为纪念康熙皇帝御书“义炳乾坤”牌匾而改称御书楼。楼下挂有一长方草书“绝纶逸群”横匾,是清朝解州知府言如泅所书。

我们面前的这座高耸的建筑,是正庙的主体建筑——祟宁殿。大家听我叙述一下祟宁殿的建造过程。北宋崇宁三年(公元1104年),徽宗利用关羽忠贞君主的特点,对其进行大肆渲染和教化,并追封关羽为“祟宁真君”,建造此殿。清康熙五十七年(公元1718年)又予重修。大殿为重搪歇山顶的建筑结构,面阔7间,进深6间,是专为关帝处理政事而设置。我们站在殿台上,立刻会感受到基址高耸,月台宽敞,颇具帝王宫殿气派。在石栏环廊下,醒目地立有历根石质大柱,柱上游龙昂首奋爪飞舞在缭绕的样云之中,雕刻技法和造型均属上乘之作。大殿的门楣上方及前檐下,悬挂着十余方题匾,“万世人极”是清代咸丰皇帝的御书,“神勇”由乾隆皇帝钦定。殿内木雕神龛之中,供奉着头戴冕旒冠,身着龙袍、腰系玉带的关羽帝王装塑像,神情刚毅,端庄肃穆。大殿顶部的正脊上八仙峙立,两只雄健的蹈龙鸱吻矗立于歇山之上,使人感受到殿宇的宏丽壮观,具有“甲于天下”的美称。大殿月台两侧有石雕华表和铁旗杆,关羽使用的青龙偃月刀属明代所铸,据说重达300斤(150公斤)。

女士们、先生们,游览完正庙,我们将参观寝宫,习称后院。这里原有关夫人殿和其子关平、关兴殿,惜现已塌毁,如今翠柏、劲竹满园,已辟作花园。花径之前,正面为“气肃千秋”木坊,两翼是刀楼和印楼。穿过花园便是矗立在参天古柏之中的春秋楼。

请看,我们面前是庙内最高的建筑物——春秋楼,整个建筑面阔7间,进深6间,两层三檐,九脊歇山顶,高约30余米。它上下两层均有回廊,四周勾栏相连。值得一提的是二层上用木柱吊挂而悬空的四周回廊,奇巧别致的结构给人以空中楼阁之感,这种建筑手法是我国建筑史上难得的一例珍品佳作。下面我给大家讲述一下春秋楼的历史和命名。春秋楼建于明万历四十八年(公元1620年),清同治九年(公元1870年)重建,因楼内塑关羽读《春秋》像,且二层暖阁板壁上嵌有木版镌刻的全部《春秋》,故名“春秋楼”。《春秋》亦名《麟经》,因此春秋楼又称“麟经阁”。现在,让我们进楼内参观,楼内分二层设供奉关羽的神龛,底层塑关羽帝王装金身坐像,威武端庄。楼内东西两侧各有楼梯36级,四周安装木制隔扇108个,疏密相间,图案古朴,工艺精巧。沿木梯拾级而上,可见二楼正中的木制暖阁内,塑有关羽夜读《春秋》的微服像。大家看,烛光闪闪映照着关羽的赤褐色脸庞,他侧身而坐,左手扶案,右手捋髯,目注《春秋》,若有所思,传说中关羽面部七痣清晰可见。塑像两旁的对联道出了关羽的大将风度,上联“青灯观青史,着眼在春秋二字”;下联“赤面表赤心,满腔存汉鼎三分”。参观了楼内的陈设,漫步林荫道旁,让我们回首再望春秋楼的风貌,整座楼拔地而起,雄伟壮观,气势磅礴。楼顶五彩琉璃,与阳光映照生辉夺目。正如楼上的楹联一样,充分显示了春秋楼的雄伟气魄。让我们一起朗读对联结束我们的关帝庙旅游,“北斗在当头帘箔开时应挂斗,南山来对面春秋阅罢且看山”。

各位女士、先生,关帝庙内景致参观结束了,让我再给大家介绍一下颇具民俗气息的解州古庙会。大约隋唐时期,乡人仰慕关羽的功德,集资兴建关帝庙,并在此举行祭祀活动。随着时间的流逝,朗中官员和百姓前来朝拜关帝,各地商贩也赶来做生意,客栈、酒店应运而生,形成解州古庙会。到清乾隆年间,庙会规模不断扩大。如今,庙会每年举行两次,每逢农历四月初八和九月初九,关帝庙前商贩云集,艺人献技,熙熙攘攘,热闹非凡,盛况空前。关帝庙会成为具有影响的祭祀大会,正引来众多寻访关帝祖的海内外游客。

千百年来,关公形象已成为代表着中华民族美德的形象出现在世人面前。上自皇帝,下到农家,关公由“万世人杰”上升到“神中之神”,所有的人都希望从关公那里得到自己的寄托。最后,希望各位女士、先生得到美好的寄托,谢谢大家的合作。